纳尼亚传奇的观后感

2024-11-06

纳尼亚传奇的观后感(通用11篇)

纳尼亚传奇的观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纳尼亚传奇》这部电影。

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叫露西,她和哥哥姐姐一起捉迷藏,露西不知道藏在哪里,她找了半天,发现一个房间时有一个柜子。

她就钻了进去,一看里面竟然是一个冰雪世界。

她走进去,发现一只长得很奇怪的羊,她吓了一跳,慢慢地走过去,那只羊对她说他是人羊。人羊邀请露西到他家里做客。

露西到了人羊家,人羊给了吹了一支摇篮曲,然后她就睡着了。人羊一停止吹,她又醒来了。人羊让她赶紧走,因为女巫会来把她抓走。

露西赶快离开了这个地方,她把这件事告诉给自己的哥哥姐姐们,但他们都不相信她。到了睡觉时间,她的哥哥姐姐都睡着了,露西又去了那个魔法衣柜。她的小哥哥爱德蒙看到了,也偷偷地跟着她进去了。他也看到了那个冰雪世界。

爱德蒙见到了女巫,女巫给他一杯茶和土耳其软糖,她说:“只要你把你的家人带来,我就给你吃不完的糖。”女巫走后,爱德蒙见到她的妹妹露西,他们一起回去了。

他们告诉给哥哥姐姐,便是哥哥姐姐还是不信。后来,他们四个在院子里打球,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他们就跑到那个衣柜里,他们也看到了冰雪世界。

最后,他们四个当上了这个冰雪世界的国王和女王。

在这个电影中,我最喜欢露西,露西很善良。我不喜欢爱德蒙,因为他是个叛徒,他为了吃土耳其软糖,就出卖他的家人。

纳尼亚传奇的观后感 篇2

一.自足性的破坏

《纳尼亚传奇》中存在着现实和幻想两个并行不悖的世界, 它们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和事件, 像距离遥远、相对独立的两个存在体。但作者在这里却打破了那个遥远、封闭的幻想世界的自足性, 把那个遥远的国度拉到了我们的眼前, 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惊异。

1.具体可感的形式:通道

刘易斯在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原本严实的国境线上打开了缺口, 在两个世界之间建立起了一个通道, 使两个世界有了发生交流的基础, 使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有了窥测神秘幻境的可能性。在《魔法师的外甥》中, 通道是安德鲁舅舅做的戒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是老教授家的大衣橱;《黎明踏浪号》中是一幅画;《银椅》中则是学校树林边的一块荒地。通过这些纳尼亚向我们打开的大门, 我们跟随故事中的孩子们一同跨入了那个神奇绚丽的未知世界。人物从自己生活的日常世界里一步跨进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 这种具体可感的形式使两个世界具有了联系, 人物的活动也具有了连续感, 让我们对幻想世界有了一种亲近感。

2.现实与幻想的交流

(1) 现实世界的人、物进入幻想世界在纳尼亚的历史中, 从一开始就有现实世界人物的介入。《魔法师的外甥》中迪格雷和波莉亲眼见证了纳尼亚诞生的伟大时刻, 进入纳尼亚的现实世界人物还有佩文西家的四个孩子———彼得、苏珊、埃德蒙和露西, 以及他们的亲戚尤斯塔斯和他的同学吉尔。跟喜欢《纳尼亚传奇》的读者们一样, 他们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

(2) 幻想世界的人、物进入现实世界不仅现实世界的人物可以进入幻想世界, 纳尼亚的人与物还可以进入现实。比如《魔法师的外甥》中坏脾气的白女巫简蒂斯来到伦敦被当成是疯人院跑出来的病人。迪格雷从纳尼亚带回来的苹果挽救了妈妈垂危的生命, 他把苹果核埋在地里, 地上长出了在没有风的日子里树叶也会哗啦啦作响的纳尼亚苹果树。后来这棵树被做成了衣橱, 成了佩文西家四个孩子拜访纳尼亚的入口。

二.荒诞性的节制

刘易斯认为对幻想小说来说, 奇特的幻想和自由的游戏这两点是十分重要的。他在《纳尼亚传奇》中展示了一个绚丽奇特的幻想世界, 它只存在于古老神话中、传说故事中、梦中或人们的幻想中。作者采用了夸张、变形等手法, 使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游戏精神。作者在纳尼亚这个游戏的空间里塑造了众多的游戏形象和游戏模式。他用幻想营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王国, 让年纪小小的孩子们出现在重大历史事件中, 把他们设置成英雄人物, 背负着重任去开始冒险历程。孩子们在游戏中实现了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1.新神话的形式的理性精神《纳尼亚传奇》就像一部气势恢宏的神话, 它有自己的历史纪年。书中关于纳尼亚的描述, 除去“笨蛋瓜”一节有些幽默之外, 很难再找到不那么严肃的东西。它讲述了一个纳尼亚的从诞生到灭亡的神话。作者呈现给我们的纳尼亚, 是一个值得去反思现实世界的客体, 它就像现实世界中的一面镜子。“我关心的是神话的效果, 它作用于类似我们的头脑……同样, 当我谈论神话时, 我指的是我们体验的神话:被思索的而非被信仰的神话, 它脱离宗教仪式, 呈现在一个逻辑头脑完全清醒的想象之前。”[1]纳尼亚从诞生到灭亡, 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 读者虽然置身事外, 但却深刻的感到那个世界和我们自己的生活有着深刻的联系。就像远古的人类将神话当作确有其事一般, 我们虽然明白幻想就是幻想, 不是现实。但是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荒诞性, 面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战争、自然灾害, 环境恶化, 人类需要自省, 在现实世界里, 人类并不是渺小的, 但很多时候却是无力的。面对纳尼亚这样一个和我们如此相似的世界, 我们不得不庄重, 不得不敬畏。

2.游戏中的理性精神纳尼亚是一个游戏的空间, 这里有很多荒诞的事情。在纳尼亚, 年纪小小的孩子们变成了英雄, 身负重任与邪恶作斗争, 甚至统治国家, 保护自己的臣民和国土。游戏虽然荒诞, 但也有严格的限制。“在游戏活动与严肃的东西之间有一种特有的本质关系, 其背景是人类的存在状态与生活环境。”[2]就像现实世界当中会有种种规则与限制。《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 根据远古时代的高深魔法, 要救赎一个背叛者, 救赎者必须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阿斯兰如果要救埃德蒙, 就必须赴死。而根据太古时代更加高深的魔法, 如果自愿送死的牺牲者, 本身没有背叛行为, 却被当作一个叛徒而杀害, 石桌就要崩裂, 死亡就会起反作用。所以阿斯兰死而重生。“如果游戏要成为真正的游戏, 游戏者就不能轻率的玩弄游戏。因此, 游戏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甚至是神圣的严肃。”[3]

三.描述的现实性

只有具有真实生活逻辑的想象才能使“不信”“自发的停止”。虚假的想象是幻想文学的死敌, 想象力的真实是幻想文学最基本的东西。否则, 幻想文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哈姆雷特并非为了更多的表明他的本性和人类的普遍本性才面对鬼魂的, 而是为了使我们接受鬼魂, 他的反应才自然的显现出来。我们不必坚持所有的文学都应该有内容的现实性。世界上迄今为止产生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没有。但我们可以恰当的提出另一个不同的要求, 并非所有的书应该在内容方面具有现实性, 但每本书应当具有它假象拥有的这种现实性。”[4]

作者所呈现的幻想世界的一切都是以一种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 是非现实当中的现实。例如《黎明踏浪号》中, 当埃德蒙他们决定跟那条长相凶恶、会喷火的龙战斗时, 尤斯塔斯心里是多么着急啊。他想说出真相, 但是张开嘴却只会发出龙的声音, 只能拼命的点头、摇头。那种感受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的。

四.故事人物的角色

1.人物多重角色的重合故事里的孩子们具有多重角色。首先, 他们是故事的读者, 因为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其次, 他们发现并进入了纳尼亚, 他们是神奇故事的亲历者。第三, 进入幻想世界之后, 他们被赋予了另一种身份和神秘力量。在纳尼亚, 他们并没有仅仅被当作是孩子, 而是背负拯救纳尼亚的使命, 他们需要拿起武器与凶残的敌人拼杀。在纳尼亚, 他们成为英雄, 获得爵位, 成为国王, 统治纳尼亚, 同时也保持了纯真、善良、友爱和富有同情心。他们长大了, 却还保有儿童般的心性, 却不像在现实世界中那样丢弃了很多重要的东西。这三重身份一层比一层更接近幻想世界———纳尼亚。读者首先见到了亲历者, 然后由亲历者来讲述故事, 在他们的引导下进入纳尼亚, 进而去亲身体验, 顺理成章。这一过程可以说是由现实慢慢走进幻想。这一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可以缓解令人惊异的幻想世界给读者带来的突兀感, 让读者对幻想世界自然而然的去接受, 去认同、去相信, 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2.旁观者身份的获得进入纳尼亚的这些孩子们虽然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 拯救纳尼亚于水火之中, 成为国王, 成为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们虽然是故事的中心人物, 但作者却没有让他们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幻想人物。他们不具有主宰纳尼亚的力量。像现实世界一样, 无论国王还是英雄, 都是普通人, 没有谁有可以主宰世界的力量的, 甚至有时候相当的软弱。孩子们只是阿斯兰力量的代表。他们作为亲历者和旁观者反而更能看清纳尼亚的点点滴滴。同时, 这些孩子们也作为旁观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 同一生命体在不同的世界里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见证的不光是纳尼亚的兴衰灭亡和纳尼亚世界人物的成长, 他们还看到了自己在纳尼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4]C.S.Lewis著.徐文晓译.文艺评论的试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纳尼亚传奇观后感 篇3

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期间,露西、彼得、埃德蒙、苏珊他们为了躲避战争,来到了一个教授的乡下大宅,他们四人在一次捉迷藏时,无意中钻进了一个大衣柜,发现了一个冰夭雪地的世界。后来他们遇到了善良的半羊人和海獭夫妇,从他们那儿得知,这儿是纳尼亚王国。

纳尼亚王国被一名自称是女王的白女巫统治了一百年之久,使纳尼亚变成了一个永远冰封世界。纳尼亚有一个预言:只有亚当的两个儿子和夏娃的两个女儿才能拯救纳尼亚。因此他们四人的到来使白女巫感到十分恐惧,所以派兵到处追杀他们。埃德蒙因为受了女巫的蒙骗,为了当国王背叛了他的兄弟姐妹、把他们所在的地方告诉了白女巫,于是,白女巫派狼来抓他们,他们逃入了隧道,又得到了狐狸的帮助,才逃过狼群的追捕,找到了圣狮阿斯兰的军队驻扎处。

后来,埃德蒙被圣狮一一阿斯兰救了,可白女巫有处置叛徒的权力,经过协商,阿斯兰以命换命,被白女巫杀了。第二天,彼得率领军队与白女巫对抗,可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眼看彼得要被打败了,阿斯兰复活了,杀死了白女巫。白女巫没想到阿斯兰会复活,但高深魔典上说,如果忠诚者为了背叛者而死,石台会崩裂,忠诚者会复活,最后他们胜利了,他们兄弟姐妹四人按照纳尼亚预言的约定当上了国王,分别是“伟大、勇敢、正义、爱心”的象征。

这部片子告诉我们: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纳尼亚传奇》观后感400字 篇4

《纳尼亚传奇》主要讲述了露西、爱德蒙、彼得和苏珊4个孩子的冒险经历。因为他们的国家发生了战争,所以他们的母亲就将他们送上了火车逃难。几经波折,他们来到了一位教授的`家中,在教授家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因损坏了玻璃怕被管家骂,躲进了衣柜中,一不小心就来到了纳尼亚王国。在纳尼亚王国里,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遇到了许多人,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次旅途令他们成长了许多。

在他们遇到的众多人中有一个人物令我感触很深,他就是——阿斯兰。

彼得因背叛了白巫婆,让白巫婆对他起了杀心。阿斯兰很善良,他想让露西、爱德蒙、苏珊和彼得4个兄弟姐妹重新和好,但让他们4个兄弟姐妹和好的前提是必须救回彼得。他为了救彼得,自愿落入白巫婆的手中,他不仅被白巫婆杀死了,还被白巫婆扒了皮。为了救彼得,他这头众人都敬佩的威武的狮子,变成那般模样。我一边为他的悲惨遭遇难过,一边又被他的善良感动。

在许多电影中,善良的人通常会复活,所以我猜测阿斯兰会不会也复活。结局果然同我所料,阿斯兰复活了。

起初我不明白,觉得阿斯兰的复活不合情理。后来通过他的话——“白女巫并不完全理解超级魔法,不然她就会知道,一个无辜的人,因被当成背叛了王国的人而被杀死时,石台会断裂,那个人就会复活。”我心中的疑惑解开了。

我为故事作者的精彩表达喝彩,了不起的作家总能让奇迹发生,同时又让读者感到是理所应当的。

通过故事,作者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人终会有好报,恶人定会有恶报,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纳尼亚传奇》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或许也是作者对世界的美好祝愿和坚定信心。

纳尼亚传奇读后感 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纳尼亚传奇》的书,书上描述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大战期间,四个孩子躲避空袭被送走的故事。

四个孩子来到一个老教授家里,这四个孩子在衣柜里推开里面的一扇板子就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地方常年被冰雪覆盖着,最后这四个孩子知道了这个地方叫维尼亚。

这四个孩子在维尼亚里面见到好多古怪的事,还有好多羊怪,树精等等,这四个孩子和狮王阿斯兰打败了女巫,这四个孩子在维尼亚渐渐的长大了,在一次打雷中他们又回到了教授的家里,又变成了小孩子,我感觉到这几个孩子特别的勇敢聪明,好喜欢看这本书

纳尼亚传奇后感作文 篇6

在一个城市里有一大家的世界,那里有个人家那里有四个小朋友2个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姐姐,有一天日本人又来功城.每一家里都想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就把孩子送到乡下去给奶奶一起生活.但是那四个小孩在乡下没有看见奶奶,哥哥说“奶奶怎么一直没有来”.一位老奶奶走到他们面前说“你们是不是51号?他们说”是的说完那位老奶奶就带他们去了自己的家"他们来到2楼的一个小门里发现了,被白女诬站领的世界,他们来到阿斯兰的地方,阿斯兰要他们1万战士去功打白女巫.白女巫也叫了1万战士去功打阿斯兰,他们一共打了2年的战争终于胜利了.

纳尼亚传奇后感作文2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纳尼亚传奇的观后感 篇7

这本书主要写了在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空袭,佩文西家的四个孩子——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离开伦敦,被送到一个老教授家,这个老教授有一个很大的房子,里面有永远住不满的房间和一个神奇的魔衣柜。

当然,里面还住着老教授、管家麦克里迪太太、三个仆人以及佩文西家的四个孩子。

一天,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孩子们准备在教授家里捉迷藏。露茜发现了一个大衣柜,便钻了进去,谁知,竟然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纳尼亚。这个世界是由白女巫统治的,常年冰雪,而且从来都不过圣诞节。那里流传着一个预言:两个亚当的儿子和两个夏娃的女儿将会现身,击败邪恶的白女巫,结束永恒的寒冬。

之后,露茜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去了纳尼亚,知道了自己就是的亚当的儿子们和夏娃的女儿们,便在森林之王、狮王——阿斯兰、和会说话的动物、树和小矮人的帮助下,杀死了白女巫,变成了纳尼亚的四个国王。

纳尼亚传奇阅读心得体会600字 篇8

《纳尼亚传奇·魔戒》讲的是魔法戒指的故事。男孩迪戈雷的舅舅安德鲁是英国最后一个魔法师的后人,他利用前人的遗物制作出两枚可以传送到异世界的黄色戒指以及两枚可以回到现实世界的绿色戒指。

迪格雷和小女孩波莉通过中转树林和戒指最终进入了恰恩城,却在无意中将摧毁了恰恩城的邪恶女王简蒂丝激活,并且还带回了现实世界中的伦敦。为了让女巫离开人类世界,迪格雷和波莉带着女巫、安德鲁舅舅、马车夫和他的老马一起进入了混沌之国,在那里他们见证了纳尼亚的诞生。邪恶的女巫简蒂丝趁机逃走了,于是狮王阿斯兰要求迪格雷和波莉必须去摘一只神奇的苹果……

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以及表现却足够耐人寻味。

古老魔法王国——恰恩——之所以会毁灭,完全是由于邪恶的简蒂丝女王的自私自利。她曾用魔法毁灭了包括亲姐妹在内的一切生灵,这样的一种决绝还是充分暴露了她内心中毫无悔改的一面,只为自己考虑,却丝毫不顾及更多的感受。这样的人,即使失去一切也是昝由自取。

很显然,安德鲁确实多少有些探索未知事物的渚力与创造力,但性格上还是存在缺陷:他想要尝试这几枚戒指的威力,却因为胆小怯懦不敢自己去试一试,而是妄图控制两个孩子先行探路。就这一点而言,他还是多少比较自私自利的。

迪格雷和波莉性格不太一样,却似乎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反正一男一女搭配起来干活不累,挺好的一个设置。迪格雷多少有些冒失,所以才在无意中激活了邪恶女巫简蒂丝;但是最后,他还是克制住了内心的冲动以及女巫简蒂丝的诱惑,在被阿斯兰派去北方花园里摘取一只苹果时胜利完成了任务,并且最终用这珍贵的苹果治好了自己母亲的病。波莉在性格上也是比较偏向于男孩子的,富于探索精神,所以才先后和迪格雷一次次去冒险,确实也很勇敢。

纳尼亚的世界确实足够神奇,那里有硕大威武的狮子阿斯兰,当然也有邪恶势力——比如女巫简蒂丝!但不管怎么样,邪恶势力再强大,也终究是战胜不了正义力量的。

电影《传奇的诞生》观后感 篇9

有一种说法,现在很多中国孩子是剖腹产,没有经过自然生产的挣扎与努力,加上现在吃穿不愁,该有的基本都有,好多孩子缺少一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舒服的韧劲儿,让不少家长又担心又无奈。

我的孩子也是剖腹产,存在类似的情况,学个东西有一阵子的热情,一遇到老师严格就叫苦,说没意思。刚开始想学跆拳道,后来说要撕腿很疼,想学踢足球,后来又说天天练传接球,很枯燥乏味……经常这个也没意思,那个也没意思,我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很容易消极颓废,得过且过。该怎么办呢?

让孩子自己选择,选了以后带着他坚持。我有个朋友给孩子报课外特长班,他带着孩子到青少年宫转悠了两天,让孩子自己选喜欢的项目,先让他体验一下,觉得可以,确定了就正式学,选了打篮球和打架子鼓两个项目。打架子鼓他陪着孩子练,孩子晚饭后练,自己睡前在枕头上练(晚了怕扰民),他说孩子做到的他也做到,不时还和孩子切磋,孩子学得有劲头,进步也快。打篮球每周一次,风雨无阻,中间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他硬是拖着孩子去,让孩子坚持了下来。父母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影响孩子坚持很关键。《传奇的诞生》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贝利因为一次意外失去朋友,自己也没有条件继续训练足球时,他想放弃,但他爸爸一直引导他,陪着他用芒果做练习,让他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纳尼亚传奇的观后感 篇10

cctv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观后心得篇一

1986年,库尔班·尼亚孜从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后,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国家通用语言教师。“我是大学才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我教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发音并不标准,自我评价只能得30分,而即使这样的水平,我依然被评为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我觉得在耽误学生的未来,并一直内疚惭愧。”库尔班·尼亚孜说,当了13年教师后,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虽然对自己上课不满意,但跑调的普通话并不影响他与义乌、温州的商人交流。他从内地购进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乡开批发城、超市和药店,两三年就赚了120万元。此时他却苦恼起来,“谁都能做生意,可我是个大学生啊!总觉得有一种负罪感,高兴不起来。”

一天,他和3个背书包的小学生挤上了一辆车,闲聊着问:“干啥去?”孩子们答:“去学校。”“乡里不是有学校吗?”“我们要去乌什县上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孩子们的话好像惊醒了库尔班·尼亚孜,下了车,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重视教育,在他从小长大的前进镇,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乌什县。

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障碍之一,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

2003年,库尔班办小学的想法得到了前进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场地确定后,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建设校舍。同一年,新疆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库尔班有着长远的考量:“为了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正宗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弥补我当老师时发音不准的尴尬问题,小学的教师必须由汉族老师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适合的教师就在托什干河对岸。

“前进镇旁边有一条托什干河,河的另一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库尔班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用砍土曼耕种的爸爸看到河对岸的汉族人用拖拉机种地,科学又高产,就带着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紧邻四团的英阿瓦提乡三村居住。”

两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少年库尔班,从小想当木匠的梦想渐渐被改变。

“我的梦想变成了考大学!”后来,库尔班果然成为前进镇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托朋友介绍,库尔班找到了适合当教师的“兵团二代”李永红。眼前这个维吾尔青年有理想、有热情,刚当妈妈的李永红被他的梦想激励得湿了眼眶,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4名汉族教师加入了库尔班的教学团队。

回到前进镇,库尔班租了一辆面包车,扯出一条横幅,在巴扎最热闹的地方支张桌子,开始宣传他的小学:“为什么要学国家通用语言?农民种地养羊购买肥料,说明书看不懂怎么办?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没出过乌什县,我们的国家很大,你们不好奇吗?”

两三个星期里,库尔班转遍了全乡,招了87名孩子,他和汉族教师们开始在学校等孩子入学。

cctv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观后心得篇二

与孔子“对话”的习惯,维吾尔族女孩希尔娜依·麦麦提已经保持了6年。

每天早操前,她都要面对校园里一尊3米高的孔子像鞠躬三次,认真地朗诵一段爱国誓词。周而复始的仪式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言已开始影响希尔娜依的学习生活。有一次,远赴几千公里以外参加夏令营时,她参观了“梦想中的孔庙和孔子像”,也发现了她所生活的乡村以外“更大的世界”。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希尔娜依快小学毕业了,她最大的愿望是考进“疆内初中班”,走出农村到大城市接受教育。连续多年超过80%的“疆内初中班”录取率,让这所小学的名气越来越大。

每到开学季,周边村子、乡镇甚至县城的维吾尔族老百姓纷纷带着孩子在校门口等待入学报名,尽管附近有免费的公立小学,但一些人宁愿掏一些学费也要让孩子上这所小学。

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拿出积蓄在家乡前进镇(原依麻木镇)办学,镇里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办学初期有不少质疑声甚至各种阻扰,但库尔班·尼亚孜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

2018年年底,库尔班·尼亚孜成为全国100名“改革先锋”之一,获得“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库尔班·尼亚孜和他的这所小学经历了不少困难。

cctv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观后心得篇三

1986年,从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库尔班·尼亚孜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上世纪90年代,跟随着“下海潮”,库尔班·尼亚孜停薪留职到内地做生意,因为没有语言障碍,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库尔班·尼亚孜看到种种新气象: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特别勤奋、能吃苦,效率高;非常重视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进。他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新疆和这些地区在发展上的差距?”

后来,库尔班·尼亚孜回到家乡乌什县伊麻木乡(2015年4月,伊麻木乡撤乡设镇),经营一家药店。小镇人口2.7万人,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由于地处偏远,绝大多数群众不懂国家通用语言,乡亲们出去务工、做生意非常困难。

一天,一位老人带着孙女到药店买药,库尔班·尼亚孜看到孩子正在出水痘,就告诉老人如何治疗。谁知老人却斥责他:“我的孩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样。”

类似的事情见得多了,库尔班·尼亚孜深刻地意识到,打针吃药只能解除身体上的病痛,却治不了精神的匮乏和思想的落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态。

“语言不通是制约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融入现代文明的一大障碍,也容易让宗教极端思想钻空子。”库尔班·尼亚孜说,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于是,他决定在家乡开办一所国家通用语言学校。

2003年5月,库尔班·尼亚孜拿出60万元积蓄,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国家通用语言幼儿园,并从附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请来了汉族教师。库尔班·尼亚孜带着老师挨家挨户做动员,一遍一遍给维吾尔族老乡讲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有人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让孩子试试。他们走村串户,总算动员了80多个孩子来报名。

一年后,幼儿园的孩子们毕业了。看到孩子们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库尔班·尼亚孜看到了希望,又顺势开办了小学。

1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已经从创办初期的2个班8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1个班600多名在校生。学校累计培养了九届共计600多名小学毕业生。其中,450多人考上内初班。2016年,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成为乌什县第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现在,不仅是依麻木镇,连县城甚至外县的家长,都排着队想把孩子送到库尔班·尼亚孜开办的的学校上学。

cctv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观后心得篇四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库尔班·尼亚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但在推进双语教育方面,却自有一套成功的经验。

“学前教育跟不上,后来怎么投入都不行;双语教师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不行;学双语要从娃娃抓起,如果抓不到位,进步就很慢;语言不是学会的,而是用会的……”谈起推进双语教育的经验,库尔班·尼亚孜滔滔不绝。

学校刚创立时,第一批幼儿园的孩子一个汉字不认识、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不会说。老师在上面讲,孩子们跳过半米高的门槛往外溜。老师拔腿追,孩子又蹬又抓又咬,把老师的鞋都跑丢了。家长见状,以为老师要打娃娃,气势汹汹闯进来找库尔班·尼亚孜“算账”。库尔班·尼亚孜不信邪,“给我一个月时间,如果孩子还是不适应,学校分文不收!”

如何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库尔班·尼亚孜聘来的汉族老师,用唱汉语歌、背唐诗、说快板、唱京剧的上课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找人把学校院墙布置成“文化墙”,把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丝绸之路探险、《西游记》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刷在墙上,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

“你”“手”“不”……库尔班·尼亚孜和几个老师从最简单的单字和拼音开始,教孩子们学汉语,仅6个单韵母,他们就整整教了一个月。80多个孩子的家长在教室窗户外边,轮流站了3个星期。从第4个星期起,来“观察”的家长开始少了,后来全都回家了,没人再对库尔班·尼亚孜的学校提出过质疑。

在库尔班·尼亚孜看来,对于南疆的孩子们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加强拼音教学,非常重要。

南疆的语言环境和内地有差异,学生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拼音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的。但鉴于南疆的语言环境,我建议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教授拼音,因为这时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小学阶段的课程比较多,如果拼音的基础没有打好,也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库尔班·尼亚孜说。

库尔班·尼亚孜认为,学校能在语言教学方面有所成效,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有一定比例的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母语的教师,他们在语言教学和营造语言环境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农村教师留不住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也存在。不过,与其他学校相比,教师的流动性小得多,这也是库尔班·尼亚孜比较得意的一件事。“有不少公办学校的领导到学校取经,询问其中的缘由。”

“很多人认为,只要提高工资待遇,教师就能留下了。但据我了解,对年轻人来说,每个月多拿一两千元的补贴,还不足以吸引他们扎根农村、扎根新疆。”库尔班·尼亚孜说,城里或内地的教师在南疆农村留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上的陌生感,比如饮食、生活习惯等。

“解决这个问题,要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在我们学校,学生们都穿校服;在食堂,教师和学生一起吃饭,既有新疆特色美食,也有内地南北方风味的饭菜;在课堂上,倡议教师和学生们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教师们才更有归属感。”库尔班·尼亚孜说。

cctv感动中国人物库尔班·尼亚孜观后心得篇五

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这一理念贯穿于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教学管理中。

在学校教学楼三层,有一间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镂空雕花隔断、中式花纹边框图案、古色古香的马鞍桌椅,中式装修风格让这间教室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是库尔班·尼亚孜打造的少年宫,孩子们业余时间可以在这里练书法、弹古筝、学舞狮子、排练秧歌舞。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库尔班·尼亚孜说,他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教授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积极聘请专业教师,在学校开设京剧、古筝、二胡、安塞腰鼓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校园里,随处可见《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宣传画,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论语》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买来面粉、馅料和工具,组织学生包粽子、做月饼,共度佳节。

在学校新校区大门至教学大楼的主路上,摆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赠的孔子铜像。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每天做课间操之前,全校学生都要列队向这位中国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并举手宣誓:“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爱北京,我们向往北京天安门。”

楚汉传奇观后感 篇11

早就知道结局——我看《楚汉传奇》

早就知道项羽会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早就知道虞姬会从一而终不负霸王,早就知道刘邦会一统天下千秋万代……喜欢历史的人看历史剧,总归会少许多悬念和乐趣。如果你知道一段历史,或者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难免会处处看门道无法看热闹。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喜欢看现代剧。看古代电视剧,与其说是为了逃避现实,倒不如说是为了寻找共鸣。可贵的共鸣,导演高希希在新版《三国演义》中,用磅礴大气的场面和细腻精准的故事情节呈现给我了。虽然避免不了瑕疵,但至少拍出了我心中的曹操、刘备、曹丕、孙权。所以,听说高希希在拍《楚汉传奇》,而且主演还是陈道明,我委实期盼了很久。即便早就知道结局。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是喜欢项羽的,尽管他坑杀秦俘虏20万人,又曾火烧阿房宫。史书的记载终归不够具体,而在这部电视剧里,高希希导演就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探讨。我现在看到第30集,有些场面镜头确实拖慢了故事节奏,但是这部剧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细节的刻画非常精准出彩。

印象特别深的第一集的开头,众人追打淫贼的那出戏。樊哙和曹寡妇一路叫骂喊打、穷追不舍。最后那个黑衣人藏到了刘邦家的草垛里。这时陈道明饰演的刘邦出场了,带着疑惑谨慎的目光,悄无声息地向草垛走去,然后轻轻拿起木棍又准确利落地猛击下去。于是淫贼被捉被审被虐。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刘邦骨子里的狡猾机敏透露无遗。再后来,众人知道淫贼是大秦密使。刘邦的表现就更戏剧化了。导演用侧面手法,通过拍樊哙等人的猜测和不安来反衬刘邦的圆滑世故。没人知道刘邦的密使说了什么,反正刘邦和密使称兄道弟地出来了。而且好酒好肉伺候着,甚至让自己的女人曹寡妇去服侍密使。被责骂“你还要不要脸啊,我可是你的女人”,刘邦说的那句“我要脸干什么啊?!我要命!”真让人无言以对。最后曹寡妇身体不适没有伺候成,密使被萧何暗杀了。

短短的一部分看似荒诞无聊,实则是内涵璇玑的。(心得体会 )不仅刘邦无赖世故的痞子性格暴露无遗,而萧何的深谋远虑也通过对比体现出来了。危难当前,刘邦选择的是牺牲自己的女人和豁出自己的脸面,而萧何则甘愿自己冒了更大的危险去保护村子。看到这儿,知道结局的人应会心一笑。因为有这一出铺垫,后面的故事都能迎刃而解合情合理。刘邦在逃难时把自己骨肉和发妻推下车,当项羽把吕雉和他父亲绑在城楼上威胁他时,他会说出“分我一杯羹”、“咱俩是义兄,我爹就是你爹”这种无赖话也在意料之中。

我觉得高希希导演一直在用对比的手法,刻画项羽和刘邦两个人。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残暴的。比如项羽,他不是乡里的小混混。他是楚国的贵族。他所受的贵族式教育不允许他做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而他的残暴也多是针对秦人。这个也可以理解。史书上的聊聊数语,涵盖不了他内心的亡国之痛。就像电视剧里讲的那样,一个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要到处逃亡像罪犯一样东躲西藏、忍气吞声。他在坑俘之后,自己也很痛苦。但他说的是,“大楚的兄弟,我拿秦人的血给你们报仇了”。他自己也跟虞姬哭着说,我从小被灌输的是仇恨。而且还是亡国之痛。试想,他的父亲和祖父都被秦人杀了,他的国家被秦人所灭,他能不恨吗?他的国仇家恨是刘邦不具备的。所以他比刘邦残暴。

陆川《王的盛宴》中有一句话,”这就是贵族,永远只能看到自己的光环,但不到别人的欲望。“我觉得项羽不是看不到,而是他选择了宽容。我很同意陆川和高希希对鸿门宴的理解。不是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种人,傻得幼稚正直得愚蠢,宁可光明正大地输,也不屑于卑鄙无耻地赢。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剧中还有这样一处刻画,项羽让章惇光明正大地跟自己打一场,像一个将军一样死。万念俱灰的章惇拒绝了。历史上,章惇被他眼中的鼠辈刘邦打败拔剑自刎,真可谓讽刺凄凉。

至于后来项羽多疑逼走范增英布等人嘛!我觉得,他可能是被结义兄弟刘邦伤的。一个理想主义者最悲哀的地方,就是他永远会以为别人跟他一样高尚。本能地接受不了一切低俗和背叛。性格决定命运。也许在他眼里,正义勇猛比天下重要。他适合驰骋疆场,不适合谋取天下。可能在这一层面上,他的野心或者说他的胸怀没有刘邦高远吧!自古忠孝难两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做一个好人,就不能做好君王。看你要什么!

上一篇:武乡县地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下一篇:全运会男子个人400米自由泳决赛解说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