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养作文范文

2024-08-23

品德修养作文范文(通用10篇)

品德修养作文范文 篇1

“品德是心灵的试金石”,从儿时起,爸爸妈妈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名有品德的人。品德,多么崇高然而又是多么平凡的字眼。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品德也许体现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如:遵守社会公德。、不自私自利、不说脏话,、不乱仍垃圾等。但在关键时刻,品德却迸发出耀目的人性光辉。在不久前那场汶川大地震中,就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闪烁着品德风范的感人事迹。

来自映秀县九岁的小林浩,在自己已经逃离死亡线后又义无返顾地返回废墟里继续救回两个和他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不顾自己身上的伤痛和与亲人失散的恐惧,将救出的两位同学背到校长处,确定他们安然脱险后,才和姐姐找寻自己的父母。他是这样表达自己当时的想法:“我是班长,我不能丢下我的同学们!”这需要怎样的勇气,这体现怎样的精神!他勇敢的举动,早已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小小年纪的他在危机时刻,用柔弱的肩膀为自己的同伴撑起了一道生命的天窗!他,这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学生,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品德的内涵。

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十三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五十个小时后,她才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她的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这位可爱的姐姐用这样朴实的回答,向世人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品德的力量!还有,雷楚年,任冬,董玉培……他们都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用救助他人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是真正有品德的人!少年强,则国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面对灾难的镇定,我们看到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这是我们民族气节的胜利,也是品德回归的胜利!我们有理由为他们而骄傲!

危难时刻,能验证人性的善良,生死关头,更显现品德的光辉。这些可敬的地震中的小英雄,他们有的与我们年纪相仿,有的比我们稍大,但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都表现出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救助他人的可贵品质。毫无疑问,他们是代表着有品德的人的典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我们生活在平静的日子里时,应当经常这样问自己:我们是否只顾自身的利益,而不惜伤害他人?我们是否只想索取,不愿付出?我们是否一边抱怨别人的缺陷,一边犯着同样的错误却毫不在意?品德往往在关键时刻体现出巨大的价值,然而,高尚品德的形成却绝非一日之功。

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是一个常常为他人着想的人。他不仅是热爱生活的人,也是尊重生命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责任和道义面前,他勇于担当,不会临阵退缩。品德的培养却要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却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情操,作一名有品德的人,让品德之光在我们身上绽放!

如何写好品德修养类作文 篇2

还有更多隐性考查的命题,比如北京卷,似乎谈体育竞赛问题,其实就“生丙”的议论:“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即可从“品德修养”立意:“公平与道德缺一不可”或“竞争与诚信”等。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的积累,要写出好的品德修养类作文是很困难的。作者除了要有一定量素材的积累,还要具备高考作文写作的能力与技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要“准”

如今江苏高考命题采用“提示语+文题”的形式,大都提供一些哲理性、寓意性强,生活味、现实味浓,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性的材料,涉及到“品德修养”因素的内容比较丰富,角度也较多,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品德修养类作文审题的准确性。

审题时除了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外,还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概念内涵,注意找准“题眼”,即关键的概念。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写作的牛鼻子。如江苏卷的“拒绝平庸”,不仅要注意提示语,还要准确理解“平庸”的内涵,明确“平庸”是什么,要能区分“平庸”与“平凡”的差别,有一定的思辨色彩。“题眼”应该是“拒绝”这个词:为什么要拒绝,怎样拒绝。

(二)立意要“高”

品德修养是永恒的话题,要翻出新意,绝非易事。这就要求在立意上境界要有高度。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在立意境界上都应有“高度”。议论文的“立意高远”,主要表现为观点新颖而正确,立论宏大,立言不凡,境界高远。记叙文的立意应能够做到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揭示素材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显露健康高尚的情趣。

(三)构思要“巧”

品德修养类作文的构思也要精巧。主要表现在切入角度巧妙、行文思路独特、情节曲折起伏等方面。如江苏的一篇满分记叙文的构思就比较精巧。采用分列小标题式构思形式:一、五只粽子;二、一只鸽子;三、一棵树。从文化、生态、人生负载三个角度选取的三个生活片断,看似独立,从文中的“昨天是端午节。清晨……”、“中午……”、“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这些词句,可以看出三个片断其实一脉相连,是一个整体。

(四)选材要“妥”

选材要新颖比较容易做到,但难的是如何妥当地选用材料。

“妥”的标准:一在所选材料能充分而恰当地表现主题;二 在所选材料要典型。考场作文篇幅有限,不能穷尽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只能通过个别事物或现象反映一般规律,才能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三在选材要分清主次,所选材料不能平均用力。

初中品德修养作文 篇3

品德修养对人生是那么的重要。我们应该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道德修养,他长大能成就大业吗?不能,像上面的短文上所说的两个人,穿着入时的年青人,一边走还一边唱着流行歌曲,自己不小心差点滑倒了,还骂别人。骂人是不讲礼貌的行为,这是第一个人的作为。第二个人的作为是:自己虽滑倒了。但自己又慢慢地爬起来,揩一揩身上的土,又顺手把西瓜皮扔进垃圾箱里。他自己可能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不把西瓜皮扔进垃圾箱里,有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滑倒。这就是两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差别。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高尚,一个人的道德低下,一个道德低下的人,他能干出一番事业吗?品德是做人的第一重点。

你是否听说过,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学我们的老前辈孔子。孔子把实现“仁”当作自己的责任。我们也要把做人当成自己的责任。老前辈们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那些失去学业的儿童难道他们长大以后能成就事业吗?现在,在街上逛着玩的青少年,也不一定能成就大业的,从现在起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也要把品德修养搞得更高一些。

提高品德修养 篇4

------读习爷爷的复信有感

蒙阴县实验二小五(6)班麻俊鹏(本报小记者)

最近,习近平爷爷在给八一希望小学吕文凯同学的复信中,对儿童少年

提出了殷切愿望,其中一条是“提高品德修养”。我觉得,习爷爷提的这个要求太必要太及时了!

现在,爸爸妈妈经常问我的是“最近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错了几道题?”却从来没问“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和同学们闹矛盾了吗?老师给你指出过什么缺点?”这就给学生造成“学习比道德更重要”的错觉。

我们学校的品德课越来越少了。原来上品德课的老师调走后,品德课就

没老师教了,经常上语文数学课。这样的话,同学们怎么能提高道德修养呢?

有一天,我们班一位同学在课堂上突然哇哇地呕吐起来,只见他双手捂

着肚子,深锁着眉头,紧闭着眼睛,一脸痛苦的表情,边吐边往下弯腰,呕吐物不断从鼻子嘴里往外喷,溅的腿上地上都是污物。他周围的同学闻到这股难闻的气味后,竟纷纷捂着鼻子,使劲地向外靠,唯恐呕吐物溅在自己身上,谁也不去帮助安慰他。

我们校门口的垃圾永远扫不完,虽然安排专人打扫,还是经常有废纸食

品袋,根本原因是有些同学老是随地乱扔垃圾。

回想起来,我也做得不好。当我们那位同学呕吐时,我当时也是躲得远

远的。我经常看见有的同学随手扔食品袋,我也不理不问。还有一次在教室,我就为了少走几步路,悄悄地把一张废纸扔在别人的座位下,不往教室后边的垃圾桶里放。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

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学生上学分数固然重要,然而思想品德更重要。因此习爷爷深切地期望我们在学好文化知识、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一定要提高品德修养,长大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点评: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的培养目

思想品德修养期中论文 篇5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讲的是我的大学生活。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讲述进大学的这两年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那一件件事情,因为,它们犹如梦魇一般,纠缠着我,折磨着我,以致于现在我还没有完全从它们的影响中走出来。然而,我仍然努力尝试着把它们表达出来,并勇敢地彻底地反思检讨自己的过失,虽然这会给我带来自揭伤疤的痛楚;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我也始终认为,叙述是我们认知的一种途径,一种很好的途径。你也许注意到了我的学号:00204075。02级的学生现在才来修思想品德修养这门课,本来就是一件有些不尴不尬的事情。这正如我的故事,不尴不尬,不伦不类;这也正是很多知我底细的人的看法。

2002年9月1日,是我迈入北大的日子。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心情是不是快乐;因为那时的我,尚未从高三的炼狱生活(这话绝不过分,因为就是在高三,学习上、爱情上一连串的打击使我失眠,烦躁,抑郁,甚至磨掉了年轻人应有的锐气和自信)中走出来。

大一是用来迷茫的。可是我迷茫过了头。刚入北大,那么多 新奇的思想和言论朝你碰撞过来,于是你开始困惑:原来别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自己的是如此的不同!于是你开始动摇:我的价值观念是不是过时了,不合拍了?与此同时,你感到一种贵族的失落:原来照耀在你头上的光环没有了,从鹤立鸡群到鸡立鹤群,尽管一再劝说自己要调整心态,可是脑筋怎么都转不过这个弯来。与此同时,你发现在大学里也是要上课赶作业的,这与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你本来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天堂的,这让你对北大很失望,觉得大学生活很单调也很枯燥;这时,你发现大学里是可以逃课的,刚从高三的牢笼中出来,自由了,于是你一发不可收拾,整天逃课;你又发现电脑是一个对你而言完全陌生而又新奇富有诱惑力的新大陆,于是你玩电脑上了瘾,直到天昏地暗。当这些“坏事”做尽百无聊赖的时候,你开始想好好学习,于是你去听课,结果却发现老师讲的内容就像是天书,怎么也搞不懂,你开始感到沮丧;加上你因为不喜欢你的专业而不奋发图强,你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是个废物,然后又麻醉在电脑带来的刺激之中。就这样恶性循环,就连上半学期期中考试挂了两盏红灯都没有引起你的警醒和注意,你依然故我。偶尔,你也想摆脱这种状态,可是没有勇气直面你自己摊下的烂摊子,同时你发现你与身边的人的差距加大到无法赶上的地步,你又开始了怀疑自己,怀疑大学:我能干什么?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么?你想发泄,可是发现这个世界对你的遭遇和困扰无动于衷。你觉得你的世界塌陷了,一切事情都索然无味,当别人问你以后想朝哪方面发展时,你平静地说: “No Tomorrow.”没有明天,理想失落了,我不知道你的平静是不是装出来的。

这就是我的大一的上半学期。最终,挂了两门专业课。于是开始对考试产生了某种恐惧心理。同时,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焦虑,强迫,抑郁,一切时髦的心理问题都有了,自己也从乐天派变成在父母眼里完全陌生的人了。

写到这里,我想省一省吾身:没给自己定好位,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之所以把这一段写出来,也是想提醒一下后来者: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还有,要能够经得起“culture shock”似的考验,不被别人的想法所左右,要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明辨别人的意见来调整自己的认识。

大一寒假回家,我把这一些都无保留地跟父母说了,我自己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第二学期,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情况也有了一些起色。可是,由于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恶劣心理影响,再加上有些专业课是衔接很密切的,因为挂科而导致我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修习这些后继课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于是 不幸地又挂了两门。

我的大一就这么结束了,在班主任吩咐要写的大一生活总结里,我只写了四个字:碌碌,无为。真的,这是我真正的感受,我的大一生活好像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我的心情那时想来是很灰暗的,很绝望的。

03年11月中旬,在无心也无力承担大二生活的情况下,我遵循心理医生的建议,休了学。在这里,我想我得感谢我的父亲,是他的鼓励和支持给我阴霾的心里撒进了第一缕温暖的阳光:听

说我休学,他并没有责备我什么,而是宽慰我说:“人生就是要爬许许多多的坡儿,当咱们暂时爬不上去的时候,就先停下来歇一会儿再爬。”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父亲对我说的第一句关于做人关于人生的意见。后来,母亲告诉我说父亲为了我休学的事情上火上得嘴角都冒泡了,这更让我觉得愧为人子,也坚定了我 努力的决心。我的伟大的父亲!

在休学申请书上,我写了一句:“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大二。” 在休学期间的计划里,也有把所有没学好的课程都自修完的内容。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在当初那种心境下,这无啻空谈。但所幸,调整好自己心态这一主要任务是完成了。这得感谢我们文学社的朋友们,我永远忘不了他们在我心里最寒冷的时候给我带来的暖意。

休了学,我没有回家,而是在清华园租了一间民居。房东老太太人很和善,我想我应该向她表达我的感激。在休学期间里,我在北大里听各种各样的课,同时阅读世界名著,也读鲁迅,读《梵高传》,在书籍的思想光芒引导下,我渐渐明白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因为我深信,了解别人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助于我们确定自己应该如何生活如何思想。它们使我受益匪浅。休学期间,由于经济原因,我在成府路上的墨西哥餐厅当过一个半月的兼职厨师,虽然报酬只是5元/时,但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体会到了很多东西,在结束一天7个小时的工作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突然强烈地感受到:能够在教室里坐着听课,这是多么大的一种幸福。04年暑假在一个夏令营里做过半个月的辅导员,夏令营的孩子们的快乐感染了我,使我开心地笑了。8月中旬参加了军训,我想他的锻炼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9月,正式结束“隐性人”的历史,告别了休学生涯,重新投入了燕园的学习生活中来。搬回校本部的那天,我对自己说:“终于结束了吉普赛人的生活。”

到现在为止,我过得很好,每天上课,作业,自习。因为这学期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重新确立自己对学好物理的自信,然后考虑大二念完了转中文系。希望你不要惊讶,因为在休学中,我发现了我更适合念中文。虽然这样我相当于“浪费”两年的时光,可是,我相信我的一个朋友的话:与其在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里辛苦经营早早毕了业,不如在一个自己喜欢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发展自己的专业快快乐乐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想他的话是对的。期中考试刚过,我重修的两门专业课都在90多分,而我也渐渐喜欢上了物理。这对我,应该是一件好事。尽管我现在偶尔也会郁闷,也会孤独,也会偶尔突然深深地怀疑自己的能力,可是毕竟与以往不同了。我正逐渐树立起自己学习物理的自信和兴趣,开始同别人一样享受大学生活带来的欢乐,还有忧伤。虽然我转系的决心还没有最终确定,但那只是时间问题。我知道,无论以后是物理还是中文,我都会好好地坚持下去。鲁迅先生说:“人生最苦闷的就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我庆幸,因为彷徨过,犹豫过,蹉跎过,我确切地知道了,我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那

是一条通往发展自己的自由之路。

希望你为我祝福,我会记在心底。我也会为你祝福。这就是我的大学,过多的曲折,然而正在行走在路上。

刍议语文教学中融入品德修养 篇6

由“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有“口语交际·情景对话”这一内容。在特定的语境中,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对话时,要求做到“尊重对话者”、“注意场合”、“认真倾听”等要求。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宿舍熄灯后,有些同学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场所用合适的语言指出他们这种行为对其他同学的不良影响。我想这个机会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我给他们设置了这样一个对话的情境:晚上熄灯后,有一个同学在宿舍里打电话,打电话的声音严重影响到了另外一个同学的休息。说完之后,我仔细观察了同学们的表情:有的默默点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已经用眼角瞟某个同学了。在他们议论了一会儿之后,我说这个情景大家不陌生吧,请你结合实际情况,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场景,在此,我特别强调了要展现宿舍发生的真实的场景,原原本本不加修饰的真实性。我给了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完成了这段对话。大家完成之后,我在班级挑选了一则挺典型的对话,让一组同学声情并茂地进行表演。

A:打电话的同学。

B、C:被A影响的同学。

B:这么晚了,你还打电话,害我睡不着,这也太缺德了。

A:我打个电话,关你什么事情?

C: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你大声说话打扰到别人的休息了,没素质。

A:我没素质怎么了,我高兴!

B:你说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啊!

C:算了算了,咱不说了,她爱咋地咋地吧!

A:我前段时间身体不好,怕家里担心,所以才打个电话回家的。我又不是有意打扰你们的。你们好好说的话,我就不打电话了,竟然还骂人缺德!你们素质也不怎么样!只知道说别人!

B、C:咦?奇怪了?反而成我们的错了?无语!

……

三个同学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全班的一片掌声。我明白他们确实按照我的要求原汁原味不加掩饰地再现了发生在宿舍里的情景,否则在真实性方面,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太浓重了,一切唯我独尊,只在乎自己,往往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我不知道该先从个人修养还是从情景对话的要求来评价这段对话。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尊重”。假如一个人连尊重都不知道,那学习的知识也就失去了依附的主体。所以,我首先肯定了这段对话的真实性,但没有明确表示是否符合“情景对话”的要求。我想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是否符合“情景对话”中“尊重对话者”的要求。在学生明确了这段对话没有尊重对话者的时候,我知道此时此刻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对方有意或者无意做了伤害你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是锱铢必较,还是以宽容的态度原谅对方呢?如果我们都能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为对方想想,那我们才会真正地做到彼此尊重。

所以,我首先请同学们站在打电话同学的角度,肯定了他怕父母为他担心的懂事的一面,肯定了这份懂事的难能可贵。之后我又请同学们站在受到打扰的同学的角度,道出了他们被打扰之后苦闷的心理,还有内心的那份急躁。当同学们学会换位思考之后,他们会多些宽容,懂得彼此尊重。

一番话之后,我没有改变原先给他们设置的对话情景,只不过多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情景对话”的知识点的要求:“尊重对话者”、“注意场合”、“认真倾听”等,让他们重新写了一篇对话。

A:打电话的同学。

B、C:被A影响的同学。

B:同学,这么晚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课呢。

A:哦,对不起啊,打扰到你们了。

C:没事的,刚才听你的声音,是不是身体不好啊?

A:是的啊,前两天感冒了,怕我妈担心,打个电话回家的。

B: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出门在外,爸妈总要为我们操心。

A:我还是应该说句对不起,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到你们的休息,我太自私了,没考虑到你们已经休息了,打扰到你们了。

B、C:没事没事,谁没个特殊情况啊!不说了,咱们早点睡吧!

……

品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篇7

2)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4)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5)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6)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7) 去谗贱货,所以修身.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习勤忘劳,习逸成惰.

10)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5)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6)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7) 富润屋,德润身.

18)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党员的思想品德修养格式 篇8

淡泊名利不蝇营狗苟名利,始终是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不管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共产党员,不管是在日常工作还是在政治生活中,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身份卑微,不管你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有关名利的问题始终会经常地大量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并渗透在观念之中,缠绕在思想深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鼓励追求名利特别是追求功名的元素大量存在,诸如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鱼跃龙门、人前显贵,等等。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之前,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此类封建主义消极文化的影响,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支配。 这些潜在的影响平时看不见摸不着,而一旦遇到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受到外部条件的刺激,诸如职务变动、利益调整等情况的发生,就有可能发作甚至泛滥,那些屡屡发生的为了追名逐利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荒.唐闹剧,其实正是这种渗透在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的自然爆发,是势在必然的真实反应。在一定意义上说,为名所累、受利所驱,是一切错误行为的根源所在,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挑拨离间、无事生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舍本逐末、拈轻怕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所有这些无不源于求一己之名、逐一己之利,以至忘乎所以、不知归处。

因而,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在思想上摆正位置,认识名利思想过重必然导致的严重危害,真正做到淡然置之、安然处之,得之坦然、失之欣然,避免陷入沉迷于名利的深渊。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要求,是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保持正确的方向,符合时代要求,代表群众利益,引领发展潮流。一旦脱离实际,必将造成决策失误、行为失当,贻误工作、贻害百姓。做到实事求是本来并不难,客观事实在那里,实际情况摆在那里,真实的结果摆在那里,群众的评价摆在那里,只要心底无私、心中无鬼,就能在任何时候都做到实事求是。而看不到真相并不是真的看不到,只是不愿意看到罢了,不说真话也不是不知道真话是什么,只是不愿意说而已,“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而“不为”的背后是个人主义在作怪,无论是慑于权势、碍于情面,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其实都是为了自保,都是个人利益所驱使。从这个角度看,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是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实事求是,是检验其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实事求是,首先是不说假话,不管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任何情势下,都不去说违心的话,不说违背实际的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实事求是,就要少说空话套话,少说那些不着边际不痛不痒不偏不倚的话,少说听起来漂亮而于解决问题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少说那些专为自己树碑立传或意在为别人涂脂抹粉的话,少说那些除了博取领导欢心没有别的作用的话。实事求是,就要常说真话,多说有助于剖析实际情况、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话,多说那些反映民情、代表民意、温暖民心的话,让弄虚作假没有市场。光明磊落不阳奉阴违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要养其浩然正气和凛然大气,不断根除那些随时可能滋生的导致心理阴暗的不良因素。

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不断走向成熟,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要在群众中建立起威信,但这绝不意味着要把自己包裹起来,把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成熟不等于城府,不等于要把自己弄得高深莫测;灵活也不等于圆滑,不等于要把自己弄得八面玲珑。我们党所以有力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极开展党内思想斗争,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清除各种错误思想,一旦丢弃了这个思想武器,有意见当面不说背后说,有问题会上不提会下议,当面表扬、背后诋毁,会上赞成、会下反对,本人在场时盛赞有加、本人不在时倍加嘲讽,必然大大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而这种风气如果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成为一种潮流,人人去修炼这种“金钟罩”、“铁布衫”功夫,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却如同远隔千山万水、云雾重重,人人设防、人人自危,其结果可想而知。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必然对这种恶习深恶痛绝,不论何时何地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对待下级,赤诚相见,推心置腹,不用所谓驭人之术,同时坚持阳光政策,用公开透明之举打造公平环境,也昭示通透之心。对待上级,正直坦白,秉公直言,不隐瞒自己观点,不掩盖事实真相,不耍小聪明,不打小报告,不搞小动作。对待同事,敞开心扉,实事求是,当面不阿谀奉承,背后不恶意诽谤,共创良好的环境,共享阳光的温暖。公道正派不搬弄是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与人的交往也不只是一种模式,一种颜色,人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成长背景、文化水平等等的不同,会自然地产生某种心理倾向,产生某种性格类型的心理认同,并由此产生对特定类型人群感情上的亲近或疏远,进而在有意无意之间有可能结成某种“圈子”。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遍的存在,也是一个正常的规律,共产党人要勇于承认这个现象又要勇于打破这种规律。一方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排除和同事结成深厚的友谊,与同志成为要好的朋友;另一方面,不因这种感情因素影响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和对同事的评判,尤其是对是非功过的结论性评判。古人云,爱而知其恶,恨而知其善,说的就是不因个人感情因素影响对一个人的评价,进而影响到对人的使用,对于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党员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对自己看得顺眼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和喜欢自己的人,对讨好自己和自己想要讨好的人,不管在任何时候,不管事实真相如何,都一片赞扬之声,满口溢美之词,连缺陷也能找出动人之处,缺点也能成为可爱的缺点;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对不会讨好自己的人,则处处刁难、百般责难,不问实际情况,也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了解真实情况,就想当然地一口否定,成绩也能变成错误,功劳也能变成垃圾,这绝不应该是共产党人的为人做官之道。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日常与同事的交往中,也要做到不以感情画线,不以感情的圈子作为评判是非的依据。同时,要时时告诫自己,不陷入无谓的是非之争,要做快乐的种子,不做矛盾的酵母;要做幸福的使者,不做麻烦的制造者;要做和谐的中心,不做**的根源。要创造快乐、播撒阳光,传递友谊、浇铸和谐,成为对别人有益的人。心胸宽广不小肚鸡肠共产党人要有容人之量,特别要能容人之过、容人之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劣势和缺陷,共产党员在与人交往中,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愿望去要求别人,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以自己的尺度去裁剪别人,接受一个人就要同时接受其优点和缺点,接受别人赞扬的同时也要能够接受另一种声音。对于表扬的话,肯定自己成绩的话,赞扬自己优点的话,总是比较容易接受些,听起来比较容易兴高采烈,而对于不太顺耳的话也能听进去,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才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一个共产党员,就要有这种雅量,真正以一种闻过则喜的心态迎接各种考验,对于别人的批评,不管是严厉的还是温和的、直白的还是委婉的,都要认真地听取,即使观点不正确或事实不准确,也要听得下、容得下,而不能一听到不同声音就暴跳如雷,更不能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在现今的条件下,一个有志于加强自身修养的人,更应该珍惜来自他人的意见,真正认识到,有人批评是幸福,敢于批评是朋友,把批评当作难得的必不可少的营养,把敢于批评的同志当作真正的朋友。与此同时,对那些背后的议论,要以超脱的态度淡然置之,有益的认真汲取,无用的不必在意,尤其是对那些道听途说很可能经过加工的东西,更不能被其左右,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和情绪的失控,导致采取不恰当的行为。这里的关键是要有一颗恬淡的心,不在乎别人说了什么,既不因同志的批评而恼火,也不因别人的议论而郁闷,即使是不实之词。其实承受委屈和误解正是使一个人更加强大的必要的添加剂,而把这种经历当作财富的人才能更快地成长,因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谅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像宽容自己那样宽容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同样的宽容。

任劳任怨不揽功推过勤奋敬业、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而在勤勉工作的同时又能够甘于寂寞、不计功名、无怨无悔,则是一种更难达到的境界,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努力培养的一种情怀。一个人做了工作,有了贡献,学习有了收获,工作有了进步,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视,乃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若过分执著于此,就容易走入歧途,在思想上筑起自己迷惑自己、自己禁锢自己的壁垒。有了这个壁垒,就会怨气横生,总觉得自己的付出未被认可,成就未被肯定,价值未能体现,才华未能展示,并由此产生愤愤不平之感,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别人对自己不公正,精神为之困顿,斗志为之萎靡,顾影自怜,自怨自艾。说到底,这里暴露出来的思想上的浅薄,源于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倾斜的荣辱观,源于对名利的急不可待。思想上有对名利的急切企盼,就必然充满了对赞扬的急切期待,从而在价值判断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固有的定式,不由自主地放大自己的功劳、缩小别人的成绩,放大自己的长处、抹杀别人的优点,放大自己的贡献、埋没别人的付出,并习惯于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用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缺点比,用自己的现在和别人的过去比,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消弭斗志。

其实,一个人的贡献大小,能力高低,品质优劣,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的因素而被长时间曲解,正如俗语所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充满向上精神的人,必然立志于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致力于克服这种人格上的缺陷,不为浮云遮望眼,不让名利的藩篱束缚思想的疆域,“人不知而不愠”,有成绩不争抢花环,有过错不推诿责任,增加心理上的承载力进而增强肩负重任的承载能力。谦虚谨慎不刚愎自用天赋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但良好的先天条件必须和其他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转化为成功的因素,而谦虚就是最为重要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谦虚才能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事业发展的高峰。谦虚使人进步是广为人知的道理,但如果不下决心把谦虚留住,它往往在最需要的时候从我们身边溜走,等到发现却为时已晚。当遇到困难时,当处于逆境时,当工作打不开局面时,当事业得不到发展时,谦虚会很忠实地相伴相随,而当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当受到表扬时,当在某些方面走在了前列、在某个领域创造了经验时,当做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个职务时间较长自以为驾轻就熟时,谦虚就往往被淡忘甚至被放逐,是以就有一技之长变成一叶障目的悲剧经常上演,就有天赋成为进步之天敌的反常现象的不断发生。这些教训告诉我们,真正做到谦虚并不容易,始终保持谦虚更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走向反面。

因此,养成谦虚的品质,保持谦虚的本色,就如同要苦练基本功一样,必须坚持不懈地日复一日地苦修苦练,直至让谦虚成为一种本能。这里的要义在于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谦虚之益,骄傲之害,认识到谦虚乃成功之翼,骄傲有折翅之危;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人人可为我师助我成长帮我成功,并把这种意识渗透到一言一行之中。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自觉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努力增长才华而不恃才傲物,力争思路高人一筹而不自视高人一等,面对困难挫折要有铮铮傲骨,成绩面前绝不滋生一丝傲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源源不断地用来自外部的有益营养壮大自己。克勤克俭不贪图享乐勤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方式,体现的是植根于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以节俭为荣,不仅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可以安于清贫,奉行节俭的方针,即使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条件下,也能固守节俭的原则;而以奢华为荣,不但在生活富足的情况下让奢侈之风大行其道,心安理得地陶醉于声色犬马,即使在生活拮据的条件下也“不甘寂寞”,一心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勤俭与奋斗相联系相伴随,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必然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不遗余力地献身于钟情的事业。生活腐化则与作风腐败是孪生兄弟,贪慕奢华、追逐享乐,讲排场、摆阔气,必然产生拜金主义,物欲愈膨胀,拜金愈痴迷,这也是那些身外之物常常能够毁掉一个人的理想的重要原因。思想上贪恋浮华,生活上必贪图享受,享受必以物质条件做支撑,超级享受必以超级条件为基础,于是,发生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就不足为奇了。“心魔已生,外魔必侵。”

可以说,一旦在思想上丢掉艰苦奋斗作风,种下贪图享受的种子,就开启了病毒大举入侵之门。拒绝病毒侵害,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更好地享受生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位,这是人之常情,关键是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享受生活,摆脱追求感官刺激等近乎本能的低级趣味的影响,理解生活的真谛,徜徉于读书之乐,沉浸于探索之乐,向往于攀登之乐,陶醉于天伦之乐,欲望之魔就无法侵入心灵,无法占据思想空间。因为物质世界本身丰富多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人们生活方式五光十色,我们必须时时告诫自己、时时检查自己,有无奢靡之气、奢华之望,让自己始终沐浴着勤俭之风,保持节俭本色。乐于奉献不斤斤计较奉献之心,人皆有之,如同人人具有爱美之心同情之心一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做一次奉献做一点奉献并不难,难的是把奉献作为一种常态、一种职责、一种准则,而正因为难才更为可贵,这也正是一个优秀分子和普通人的区别所在。奉献,最为重要的不在其表面形式,而在于内心,在于真诚地奉献出爱心。奉献活动无论针对于一个群体还是个体,无论是物质资助还是技术支持,无论是有形帮助还是无形援救,无论是面对面还是背靠背,都应该从受援助者的立场出发,包括他们的心理感受,在献出一些物品的同时,献出一颗真诚的爱心,让受援者在接受物质援助的同时,感受到没有其他任何色彩的真挚的爱,而不是感到在接受施舍、怜悯或人格不平等带来的耻辱。也只有这样纯洁的奉献,这样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作秀为了捞取资本的真诚奉献,才能持久,才能心情平静地经久不衰地唱好奉献者之歌。这种不夹带“私货”的奉献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需要真正认识奉献对于奉献者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奉献,对于奉献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营养;不仅仅有益于别人,同时有益于自己;不仅仅社会需要,更是一个人内在的需要。当一个人一次次做出奉献行为之时,也一次次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一次次愉悦了自己的心灵,也一次次在奉献中完善了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奉献所收获的是灵魂的纯洁,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完美。当奉献真正成为一个人自身内在的需要,成为一种近乎天然的自觉行动时,这个人毫无疑问将是一个找到了幸福的人。乐观热情不阴暗冷漠社会生活本身具有各种色彩,并非只有阳光灿烂,也会有阴雨绵绵,有正气新风,也有歪风邪气,关键是怎么看、看什么,如同有多扇窗子一样,推开不同的窗子,会看到不同的景色。

社会消极现象是客观存在,甚至一些丑恶行为会在一定时期内大行其道、甚嚣尘上,让人愤慨、令人无奈,但如果把这些东西当作生活的主流,认作社会的主体,视为时代的主调,思想必然受到扭曲,眼中的世界必然是一片阴暗冷漠,心理世界也由此而变得阴暗冷漠。在阴暗笼罩之下,对什么都嗤之以鼻,看什么都不以为然,听什么都无动于衷,除了愤世嫉俗对一切都横加指责冷嘲热讽之外,只信奉潜规则,只崇拜厚黑学,习惯于逢场作戏,热衷于钻营取巧。如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那我们这个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可怕。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希望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的人,不会只面对阴暗的东西空发牢骚,而是首先认识自己的责任,从自身做起,因为不良风气要靠大家去扫除,正气新风要靠大家去树立,美好的东西要靠大家用心去发现、用情去培育。这样,你就会看到更多的积极的健康的温馨的美好的事物,就会感到更多的希望更沉重的责任更急切的任务,从而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去热爱和改造世界,以积极进取的情感去体验和拥抱生活,不做空头批判家,不做指手画脚者,不做所谓看破红尘的看客。

品德修养作文范文 篇9

1 树立学生终身发展意识,重视品德修养的形成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揭示了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至高点对教育提出的使命。这一代的孩子,多数都独生子女,父母长辈把所有的希望和爱都集中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很多孩子都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分享,不懂文明礼仪。很多校园意外事件的发生,都反映出学生道德修养的缺失,我们教育的缺失,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是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叶澜教授说:“童年时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热爱学习,学会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并热爱学校、集体,做学校、集体的小主人,旨在为今后的学习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大教育”、“大语文”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2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作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要学语文,又要学做人。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非常缺少人文关注,说教味太浓。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虽然在一节课中不可能使某种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这也说明更不能在一节课中去培养多种能力。现在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我们都已经认识到了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认识到“积极”、“进步”、“健康”、“深刻”、“有意义”等诸多真正人文价值范畴,应是每个社会,每个成员的基本人生范畴,是每个人都应有的精神追求,是一种理想的至高目标,但我们教师不可用违圣化的眼光去使用这些范畴,不能笼统轻易滥用这些概念,不要动辄指斥孩子们不积极、不进步、无意义等。在我从教的生涯中,有一件事现在还让我耿耿于怀,想起来就觉得后悔。平时我自认为自己教学民主,发扬学生个性,但有一次在讲《高尔基》一课时,当大家讨论“高尔基为什么不接待记者却告诉警卫员。如果小孩子来找他,一定要通知他时,有一个淘气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高尔基有点傻”。当时,我很生气,虽然竭力克制,但还是批评了他。我说:“老师不反对你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这是你的真实想法,老师不会生气,但我觉得你是故意的,所以老师要批评你,希望你以后上课态度能严肃点!”过了很长时间,学生和我闲聊时,说出当时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的理由时,我的心被震动了,我为自己的失误难过。其实当时潜意识里还是因为“圣化、”“升华”的思想在做怪,才使我误解了学生的态度,我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臾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这是我们以往教学中的缺陷,我们必须首先转变思想,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讨论和反思人生的意义。古语说:“文以载道”,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优秀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体悟生命的范本,从文章中流露出的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珍惜,对不幸的豁达,对朋友的真诚,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这一切,都可通过教师的教学滋润学生的心田,浇灌他们的心灵之花,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和雨露,懂得感恩和珍惜、礼让和宽容,豁达和坚忍。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的人文价值。

3 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在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呢?根据我的教学实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3.1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理解人文性内涵。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程红兵曾说:“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素养,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慈爱的心,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放飞心灵,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近60岁的语文老师,他天性豁达开朗,虽然年近花甲,下课了还和小伙子一样和男同学一起打球,我们在学校活动中没被表扬时,他就会鼓励我们说:“我们一年三班这朵花开放了,没人欣赏,我们自己欣赏,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虽然他的语文课上得妙趣横生,但,毕业多年以后,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也为人妻、为人母之后,他讲的那些课程,我们早已不再记得,一直萦绕我们心间的,在遇到挫折时激励我们鼓起信心的是他豁达淡定的人生态度和慈祥如春风一样的话语……

3.2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要回归生活。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范例,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有很多经典经典篇目,里面有关于人生的思考,道德的品评,志趣的追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审美阅读,从中读出人生的真谛,陶冶美好的心灵。同时,“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语文教学也同样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延伸,比如,组织一次辩论会,让他们辩辩《高尔基》中的小男孩到底是不是“傻”,学会诚信,回去为妈妈做一件事情,为长辈过一次生日,学会感恩,提醒他们在平常待人接物中讲礼仪,在公共场所讲文明……让学生把他们的优秀品德修养融入生活,化为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 篇10

志存高远的孙中山

——彻底革命以使民族进步

孙中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目睹了清朝末年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及各种黑暗现象,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便开始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感到强烈不满。对于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他特别崇敬,不仅尊他为“反清第一英雄”,而且还常常自诩为“洪秀全第二”。 1878 年 5 月,年仅 12 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乘船到达美国檀香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从此,志向远大的孙中山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胸怀和眼界,也更丰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 1911 年,他发起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国奉献,死而无憾

1950 年春, 26 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庭的幸福中。但是,当时的祖国正面临着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了开拓祖国核事业的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茫茫的大戈壁中。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内,他的亲戚、朋友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20 多个春秋过去之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砂砾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经年过花甲,他自己也由于试验中受到核辐射而患上了癌症。他光辉的生命已经燃烧到了尽头,他默默地为我国的两弹事业奉献了一生。临终以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弦高退秦兵

——一介草民的救国之计

春秋时代,郑国有一个卖牛的商人,名叫弦高。有一天,他赶着一群牛到秦国去卖,在路上,他看见大队的秦国兵马,气势汹汹的向郑国开来。他觉得不妙,暗地里打听了一下,才知道秦国要偷偷进攻郑国。弦高知道以后,大吃一惊。他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拿了四张牛皮,牵了十二头肥牛,来见秦国的大将,说:“我国的君王听到贵国军队路过我国的消息,特地派我来迎接,并送一点点薄礼慰劳军队。如果你们要在我国境内暂时停留,我国已经预备了一天的粮食来接待;如果你们不停留,我国即刻派大军前来护送。”秦国的大将一听,以为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就下令退兵回国。弦高只是一个商人,在当时从事着并不受尊重的职业。他能够在国家危急的时候,慷慨拿出钱和物资,用计退掉秦国的军队,这种爱国精神真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泉子心中有个大目标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爱国

有一部电视剧叫《大青椒红苹果》,是按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泉子的生活原型,是北京大钟寺农贸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何德泉。何德泉本来是个地道的农民,年轻力壮,曾经像很多菜农一样,每天蹬着平板三轮车进城卖菜。

后来,他在改革开放中长了见识,增了胆量。看到北京市民吃菜难,他带着伙伴们在大钟寺建起了农贸市场,满足北京市民吃菜的需求。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建每一个设施,打开每一条销售渠道,增设每一个服务项目,操心、跑腿、磨嘴,连家也顾不上。他做买卖讲求公平,坚决不做坑人骗人的事,所以赢得了客户信任,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市场每天客流十几万人,成交额几亿元,许多外国商人也闻讯而来。何德泉从一个农民成了“大老板”,手里掌握着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呢!他的心气更高,说:“我要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标。一个 11 亿人口的大国首都,难道不应该有个领头的、能反映国家经济规模、现代化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大市场吗?我的目标,就是干这个,值得我干一辈子。至于个人的进退得失,无足轻重。”

何德泉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心中的大目标迈进,为祖国的富强奋斗一辈子。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祖国利益高于自己的物质利益

1947 年,年仅 36 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不但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而且它也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之所以如此器重钱学森,是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 5 成员之一。他们提出了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1949 年,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马上准备回国,并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消息,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极大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如果把专业技术带回中国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发展。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通知他,不准他离开美国,把他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在钱学森的同事和同学们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丝毫的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

尽管这样,钱学森仍然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他时刻盼望着能够尽快地回国,就连租房子也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同时家里还准备了 3 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着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 年过去了。美国政府终于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钱学森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随即,他就一头扎进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之中。在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的同时,他倾其所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伟大的爱国者肖邦

——让音乐成为祖国的骄傲

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诞生之际,正是俄国极力向外扩张,侵吞波兰之时。少年时代的肖邦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绪,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用琴声来宣泄他的情绪。

1830 年,法国爆发了革命,这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了起来。华沙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得肖邦的家人、老师和朋友都敦促他尽早出国深造,为此,肖邦一直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因为爱国心使他想留下;而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也预感到:一旦这次离开华沙,他将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离开华沙不久后,肖邦在报纸上看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的消息,这让肖邦兴奋不已。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国与波兰人民并肩作战,可是他的父亲和朋友劝阻他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还要求他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争得荣誉。他的作家朋友维特维茨基在一封信中写道:“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没有任何一个波兰人能保持平静。亲爱的朋友,你还记得吗,你远赴他乡不是为了消沉,而是为了在艺术中完善自己,成为你的家庭和国家的安慰与骄傲。”肖邦反复思考之后还是留了下来。在巴黎浓郁的艺术气氛中,肖邦在音乐上大为精进,心胸和头脑也变得更为开阔,终于成了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了巴黎拉雪兹墓地,紧挨在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盛满的祖国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脏则被带回到他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这个举动非常符合这位钢琴诗人的愿望,因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直都在祖国。

徐悲鸿发愤学习

——为了民族的尊严

1919 年,徐悲鸿为了学习西方绘画艺术,到欧洲留学。

那个时候,中国由于积贫积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有一次,一个洋学生对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就是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迎上前去,大声说道:“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他进入巴黎国立高等艺术学校之后刻苦钻研,孜孜不倦。进校的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的好评,并在多次竞赛里面拿到了第一名。 1924 年,他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由于把人物刻画得出神入化,在展出时震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那个看不起中国人的洋学生自惭形秽,再也不敢小视中国人了。

苏武牧羊

——爱国是应尽的责任

汉朝时候,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借此拉拢彼此之间的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苏武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

单于想借机劝他投降,就派人去游说,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但是苏武断然回绝了。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逼他投降。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目的是要让他像无法繁殖的公羊那样衰老、绝后、自生自灭,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过了十几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他战败投降了匈奴。李陵恳切地劝他说:“在这种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哪里有信义可言?有谁见得到你的信和义,忠与贞呢?回到汉朝的希望太遥远、太渺茫了,人生那么短暂,就像朝露一样,你究竟是何苦呢?”苏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做臣子的忠于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儿子的孝顺他的父母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为了报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说这样的一点折磨了。”

上一篇:《网页制作FrontPage》教案下一篇:新居落成经典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