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品德和修养(共8篇)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1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寒假里,我看了许多电影,但是其中三部让我感触最多。它们不是新上映的贺岁喜剧,也不是唯美的爱情剧,但是它们却触动着我的心灵。先说第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第一眼这个名字就吸引了我,它究竟讲的什么呢?于是我怀着好奇心去点击了这部电影。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里却特别的难受,我努力地思考着一个问题:看上去很美,它到底美在哪里呢?一切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影片中的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片中,老师一声哨响,小朋友一个个过来擦屁股,虽然看上去像军事化管理,其实孩子们已经是机械麻木的被老师制约着,孩子们天性被扼杀了,远离了童真、快乐、自由、活泼,在幼儿园里生活却倍受压抑,这样泯灭孩子们的个性,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什么看上去很美,你感觉美的东西孩子们不一定觉着很美,我们都知道,人有了个性才会使自己绽放出更美的光彩!在影片中,也许方枪枪是老师们眼中的顽皮孩子,他的劣行不可救药,可那个园所、哪个班级没有特别的孩子,作为老师应该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是关键。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孩子。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多少幼小的心灵被深深的伤害,这将会成为他们那一代童年抹不去的记忆。教师的爱
与宽容应该是多么重要啊。世上没有永恒的爱,只有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孩子的爱是永恒的,是第一位的。不管身处何种年代,教育的原则是要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无论你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都不要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是一块未经开辟的圣地,就看我们如何去耕耘。人生童年有几个,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都需要我们去呵护、理解。
再来说说我看的第二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次我看的感受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看过影片中的一幕幕,一股热流在眼中涌动,一番共鸣在心底引发,一种感触在脑海里翻腾!再一次被马修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他的学生的不尊不敬、恶作剧、甚至羞辱的宽容大度所感动,再一次被马修先生对他所有的学生的不离不弃,善待每一位学生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从这位值得敬重的教育者身上,我深深地感悟到“宽容”一词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我不懂法语,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译还是综合了中文的意译,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常把对学生不加区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称作“放羊”,并且当我们这么说时,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药。雪莱的《西风颂》中有这样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放牛班因为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国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马修式的人物,他们也将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最后来说《死亡诗社》,看完这个电影,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教师基丁不断用诗歌和个性化的教学来激发孩子们学会独立
地思考和自由地思想,告诉他们要“抓住今天,让自己变得非凡”。深受教师基丁的影响,学生尼尔鼓足勇气背着父亲出演了话剧。演出成功后,他被父亲带回家指责,当晚,尼尔自杀。基丁因此被勒令离校,但孩子们还是忍不住为基丁送行。从电影的结尾,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自主学习的向往。是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学校的模式化教学都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在传统的模式化教学中,我们往往热衷于过多地对学生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和灌输,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成长规律,只会让学生本本主义读死书,最终产生厌学情绪,扭曲了学生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和教条主义,多一点个性化的元素,引导他们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个性化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世上最难做的职业,因为她的服务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或动物。人本身是个复杂的个体,教师要把人培养成人才,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更为周全的做法,用心去浇灌。一个教师的品德和修养,可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为人师表,应该从教师自身修养开始!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2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重要的主体,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由于其职业、身份、学识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行为言语往往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育人功能,就对其提出更加宽泛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师德要求。虽然师德传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具特色,但也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高职高专学校教师师德的专业精神概括起来有:
1. 服务精神。
教师是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为学生。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高专的教师以向学生提供服务来获得发展和生存的条件,教师以造福学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有益的精神食粮,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门人才为职责。因此,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道德中很重视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是一种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教师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由国家支付劳动报酬,不容许利用与学生的交往和服务关系来获得私利,收取不正当利益。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所有的服务对象公平对待,他们不能出于个人的喜好区别对待任何学生。
2. 奉献精神。
蓝领工人有权利拒绝在工作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加班,但是高职高专的教师却不能这么做,因为他们像医生一样,是专业人员,在必要的时候应该牺牲自己的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所以,各种专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奉献精神。
3. 敬业精神。
高等教育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团体和个人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以及对应的经济待遇。教育专业的实践属于一种高度理性化的活动,对教育的自身发展具有内部价值。对于高等教育人员来说,他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生活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尊重从事专业的尊严与价值,作为师德规范的“敬业精神”,是教师实践所固有的专业特性。
“敬业精神”意味着高职高专学校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使鼓励行使专业判断的风气,争取条件吸引值得信赖者从事专业工作,帮助阻止不合格者从事专业工作。“敬业精神”要求教育工作者忠诚自己的专业,尊重自己的同事和服务对象。“不得出具不符事实的专业资格证明”;“不得帮助明知在品格、专业或其他有关品质上不合格者混入本专业”;“不得在某一专业职位候选人的资格的陈述上弄虚作假”;“不得在未经准许的工作实践中帮助非专业工作者”;“除非出于令人信服的专业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露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同事的信息”;“不得故意作有关同事的虚假的或恶意的陈述”;等等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75) 。
4. 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
在高等教育专业方面,由于教师服务面很广,而且绝大多数时采取团体教育的形式,具有较细的内部职能分工,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因此,教师不仅要和同事和平相处,更要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5. 以身作则。
高等教育工作有其特性。就像医生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律师通过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援助;高职高专教师也通过运用自己的素养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可以说专业服务属于技术性服务,所以教师的教育服务本质上是道德服务,自然而然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方面要求。
一般来说,专业道德只涉及专业角色和专业行为,并不包括专业人员的私人生活以及专业人员纯粹作为共鸣的社会生活。所以,专业道德规范中一般不涉及公德要求和私德要求,教师的专业道德规范也一样。但是,教师的专业道德与其他专业道德又有很大区别。如果一个医生在私人生活中道德败坏,一般是不会影响其对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只要他有高超的技术以及最起码的医德。但是,如果一个高职高专的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存在严重的道德问题,甚至败露给学生,那么他们就部分失去了教育服务学生所必需的道德力量,甚至完全失去教育服务学生所必需的道德力量。原因就在于教育服务是一种道德水平,而且在可能与专业服务发生直接联系的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为人师表”,所以教师至少应做到在公德和私德上无可厚非。
上面说明的是专业精神不仅是高职高专教师专业生活的写照,同时也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数不清的教师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与同事团结协作,为学生奉献人类美好的精神财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学生的表率。社会舆论常把服务精神、敬业精神、以身作则、奉献精神作为教师个人的最高道德境界。其实不然,这些都是他们的专业美德,而不是他们的个人美德。所以高职高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道德水平是他们工作特点所致。
二、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绝大多数专业道德规范都和它们的服务内容存在内在联系,而道德规范其实仅仅是指导专业服务的外部准则。然而只有教育专业服务是和师德规范存在高度一致的,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是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仅是鞭策、要求和指导教师的一种道德手段,更是教育和鼓励学生的道德手段。高尚的师德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也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高职高专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方面的修养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克服本身的缺点,教师对学生的“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上来。富有责任心的教师会积极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工作的首要内容,细致深入地和学生谈心,这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师德在学校生活中的影响是多面的:一方面,师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师德对教师的专业行为有约束、指导和激励的作用。师德可以通过影响教师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来明白其中隐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取向,而这种模仿倾向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上的。如果对教师持积极情感,便有模仿的倾向;如果对教师持消极情感,就不会出现模仿倾向。虽然师德促使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向圣贤、英雄、伟人、先进和模范人物学习,而学生则更倾向于选择身边的师长作为道德学习的标榜。师德本身是很有感染力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接触到很多富有爱心、关心他人的教师,他们通过个人的观察体验就可以学到很多道德准则。因为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是无法替代的重要道德方法。榜样可能是最高的教育形式,因为榜样中可以获得最实际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具有美好师德的教师,为他的学生策划和营造的课堂教学与环境应是一种合作互助、友爱情深的治疗场所和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摇篮。教师和他为之教育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一种真诚平等、愉快合作,而没有对立抵触的情绪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职务、职称高低,都应放下架子,保持真实的人的本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有益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个卑劣的教师如果想言传身教必然是痴心妄想;然而过于好的教师,身教效果也不一定好;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高专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地从心出发的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自然的身教并不是说明他们天生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动的特别性造成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的教师确实应该以身作则。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学生不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有抵触情绪。所以,学校的道德建设与否最终取决于每位教师的行为表现和人格,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学校的教育就绝不可能实现其道德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廷信, 崔大华.盛世儒学与中原文化[M].北京:大象出版社, 2010:34-35.
[2]卢婷婷, 赵琼.我的大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67-68.
[3]许湘岳, 吴强.自我管理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12-13.
[4][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123-124.
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修养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师 人格修养 人格品位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79-02
“一位好教师就是一所好课堂,乃至一所好学校”。这“好”,指的是教师的人格,即好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综合。教师的人格,往往影响学校与教学的特色与生机。因此,一个称职的教师总是很注意自身的人格修养。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对象、内容及教学特征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从文化理念、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审美情趣、言行举止、人际关系、处世心态诸方面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一、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人格品位的基础
新课程性质的人文性要求“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1]同时,新课程还要求“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2]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即以文化之,文之以晓礼义,化之以成人格。思想品德教师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不仅必须使学生明白“以文化之”的深刻内涵,而且要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以身体之”,致力于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并以文化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即懂得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熟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理念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很有必要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乃至世情百态,都能通晓或了解,起码也要略知一二,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以便能更好地引领师生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同时,在“以文化人”和“以身体之”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自强进取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既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又要具备强烈民族意识的民族文化,是一位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学者,为思想品德教师高雅的人格奠定基础,并能影响学生崇尚文化科学,传承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以思想品德教师为楷模的巨大的驱动力。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思想品德教师人格构建的基本要素
教育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就是德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既是熟悉精通业务的学科带头人,又要在教育教学理念和一般策略上成为同事的引导者。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上活思想品德课,给同事们做出榜样。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正在现代科学文化的轨道上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教育自然要与时俱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注重看书学习,尤其是有关教育教学的报纸杂志,尽量做到每日必读,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从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并以之作为指导,组织引导同事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中探讨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发展。于是,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在改革创新中显著提高。这无疑是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志,构成思想品德教师人格的重要因素。可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修养是何等重要。
三、文明的言行举止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思想品德教师高雅人格的艺术体现
思想品德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引人注目。所以,思想品德教师不能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平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首先,是端庄仪表。思想品德教师也是校园里的“居民”,每天都要进课堂,学生经常的集合或重大集会都要到场,有时甚至还要登台讲话,所以,必须讲究仪表与着装,力求端庄文雅、朴素大方,切忌奇装异服。其次,谈吐文雅。无论是大型集会的庄重场合还是在严肃的课堂或乃是平时与同事员工的交往,都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效果。凡重要讲话,事前要有充分准备,有的放矢,并力求言简意赅,切忌拖泥带水不着边际,措辞要艺术一些,尽量通俗易懂却又不乏幽默风趣,让人回味无穷,而语调更应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再次,行为要规范。所谓“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且不忽略小节。如在课堂或会议上,不接听手机电话,不吸烟;休闲时,切莫聚众酗酒,狂呼猜码,影响他人休息等等。同时,要平易近人,早晚与师生员工见面,也应该主动招呼,问一声“你好”;说话和气,对师生员工的过失不高声呵斥而要循循善诱。此外,与师生共忧乐。教职工的红白喜事以及学校乃至班级的一些活动,都要力争参加,以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例如,在一些师生的联欢会上,可尽量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表演个“节目”,以达到与师生同乐,从而加深师生对思想品德教师的了解,觉得思想品德教师既彬彬有礼又才气横溢,值得尊敬。
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是思想品德教师必备的人格修养。教师是校园文化的领军人,校园的一景一观的设计,无一不与师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有关。学校是育人的环境,思想品德教师应怀着“以文化之”的理念来构建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始终要把握严肃高雅的原则设计校园的人文景观,让师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而形成健康高雅的人格。
如此观之,文明的行为举止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就是思想品德教师的风度,就是思想品德教师高雅人格的艺术体现。思想品德教师应将此作为修身的艺术不懈地追求。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淡泊名利的心态是思想品德教师高尚人格的魅力
学校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赞助,更需要校内师生员工的支持。思想品德教师应成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增进友好往来,请社会有关单位或人士到学校参观指导,或者座谈交流,以便让社会了解学校而得到支持和赞助。这种交往讲究谦恭礼让,但决不能献媚讨好而降低人格。特别是遇到关系学校的利益和师生权益的事情,态度更要不卑不亢,据理直言,依法处理,大胆地维护学校的利益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样,师生员工会觉得思想品德教师是他们的忠实代表而增加对思想品德教师人格的钦佩和信任。
对外的人际关系如此,对内则更要讲究。说到底,学校的管理核心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靠全体教职员工来具体实施才能完成。而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教师的工作,完全是一种“个体”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规章管理就能有成效的,而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理性的情感来协调。因此,管理者必须着力创设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环境,以创造宽松、进取、和谐为根本标志的学校氛围。这就要求管理者有“知人善任”的识才眼力和“唯才是举”、“唯贤是用”、“唯德重用”的坦荡胸怀,并讲究用人艺术,根据其专长和兴趣爱好安排工作。“唯才是举”、“唯贤是用”、“唯经重用”是用人策略,本质都建立在人格影响的基础上,是一种“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古老的文化关系,这种文化是需要思想品德教师率先垂范并孜孜以求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的。显然,这是思想品德教师自身人格影响的效应。
淡泊名利的心态也是思想品德教师儒雅人格的标志。学校不像官场,没有高官显位可以追求;学校更不是商海,没有巨额利润可以发财暴富。学校只是“人才工厂”,出去的“产品”只是人才,回收的不是现金,而是为国家创造的永久的社会价值。在商品经济到处泛滥的现代社会,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有为社会创造永久价值的宁静心态,不被外界五花八门的商品诱惑,不去追名逐利,坚持独立思考,坚持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大胆改革,创新发展的同时,坚守学校教育的主业,抗御或左或右的社会思潮的冲击,防止学校管理的失控而变异为市场。比如,将学校食堂“商品化”等等,思想品德教师都应将之拒之门外。力戒官僚习气,少一些奸商铜臭味,多几分文人书香儒雅之风度,爱岗敬业,为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思想品德教师甘守寒窗、默默奉献的情怀,自然是高雅的人格使然。思想品德教师如此淡泊名利,自然使同事员工备受感染、启发而安心本职工作,并激发拼搏奋进的进取心。这就是思想品德教师高尚人格的魅力。
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魅力越大,学校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就越强,学校的发展速度就越快越好,这一切,都与思想品德教师注重人格修养密切相关。
[ 参 考 文 献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Z].2012.2.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4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去,艺术越要 科学 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这表明,科学艺术作为认识世界的学问,其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同样如此,不仅要钻研教学理论,严格按照科学 规律 办事,同时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艺术的手法揭示、探索教学活动的奥秘,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
1.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学是一门科学,这是在中外教育史上,人们很早就取得的共识。在漫长的人类教育活动中,人们就几乎没有间断过对其规律的探索与揭示,直到1657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伦》的发表,说明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已有相对系统、完整科学的认识,夸美纽斯以“感觉伦”为基础,提出感知、理解、记忆、判断教学阶段理论,试图把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上。在此后,科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普遍认为,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致力于教学科学化的研究,他们把教学视理性活动,强调要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和从事教学,使教学变成客观的、精确的、可以预测的活动,把教学建立成像 自然 科学那样的学习科学。但是,以往的教育家从来没有忽视“教学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伦》中开篇就明确宣称,自己的著作所阐明的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的艺术。又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扰,或使学生发生厌恶的心情,它使教员与学生全部得到最大的快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乌申斯基则认为,教育学中的艺术性胜于科学性,他曾明确指出:“任何一方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这不是画布和大理石表现得完美,而是人的本性本身—他的精神和肉体趋于完美,这种艺术永远是先行的。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超出科学的范畴,所以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5
【摘要】文章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方法论文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职业院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职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职业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自我鼓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二、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一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职业院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三、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萍.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6期.[2]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作者简介:
匡雪(1964.12-)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品德修养的句子(大全) 篇6
1、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小姐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2、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3、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4、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5、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贺拉斯
6、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7、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8、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马卡连柯
9、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10、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1、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12、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高尔基
13、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4、有两种基督教道德,一种是私德,一种是公德。这两种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间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样毫无关系。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两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里……竭尽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正当的工作。——马克吐温
15、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达·芬奇
16、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魏晋)嵇康
17、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夸美纽斯
18、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罗斯福
19、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20、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21、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李奥贝纳
22、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23、好的习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引诱的力量也愈强。——詹姆斯
24、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亚里士多德
25、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26、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
27、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8、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30、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德谟克利特
31、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托马斯·莫尔
32、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33、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34、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35、最为贤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视时代的习惯,同时又一点也不违反它地生活着。——芥川龙之介
3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37、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小姐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38、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洛克
39、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列宁
40、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41、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42、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库申
43、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44、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45、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46、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47、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48、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李奥贝纳
49、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
50、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51、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5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53、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54、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55、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56、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57、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58、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
5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60、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61、老鼠正在房子里扒墙穿洞,但是他们不去检查猫的牙齿和脚爪,而要研究的却只是它是不是一只圣洁的猫,如果客观存在是一只虔诚的猫道德的猫,那就行了,决不计较它有没有别的才能,别的才能倒是不关紧要的。——马克·吐温
62、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63、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64、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莎甫慈伯利
65、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66、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67、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68、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69、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培根
7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1、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普卢塔克
72、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加里宁
73、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74、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雪莱
7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7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77、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培根
78、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拉·乔乃尼奥里
79、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7
一、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教师整个素质修养结构中的统帅, 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职业活动的目的、方向和动力, 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是一般意义上的敬业爱岗、安贫乐道, 更不应是以教书为谋生手段的有教书癖的人。他应有为师为范的正直的人格力量, 不怨天尤人, 不孤高自赏。他应热心而且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新教师的成长, 乐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 有足够的才智不被社会淘汰, 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文化常识, 有作家的那种心灵探索的直觉和洞察力, 能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豁达大度、胸襟开阔, 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既不远离时代社会, 成为迂腐不谙世事的教书匠, 又不做政治教师的助手。
语文有自身的特点, 从事语文教育活动, 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形式, 其教育对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客观存在。谁能否认, 在这个世界上, 教书育人是真正艰难的工作?真正做好教书育人更是难上加难。从语文教育角度把人的发展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要付出大量的劳动, 而且语文教育的工作劳动成果一般在较长时期内表现为潜在形态, 最终要借助他人的成果, 以语言、文字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 具有经济、名誉、行政规定不能替代的高尚道德。同时, 从事语文教育也是发挥个人才能、参与社会文明进步、达到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形式。创造社会文明正是教师崇高的道德准则, 正所谓“千红万紫随风去, 唯有玉台照冰心”。
语文教师对所教的学科要满腔热情满腔爱, 对学生更要满腔热情满腔爱。语文教师要有爱心。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 教师的爱心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 不论家庭好坏, 不论智商高低, 不论安静调皮, 都需要教师的关爱。美好的人生是被爱唤起的, 并为知识引导的。所以说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语文教师的手中。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与他们和平相处。热爱学生反映了师生关系本质的必然联系和语文教育事业的需要, 决定着语文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 是语文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关系中渗透着广泛的道德内容。
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以民主、尊重、合作与鼓励、肯定、赞赏的态度关怀语文教育对象的成长, 以对学生及人类未来的睿智预见和坚定信念, 负责地乃至忘我地投入到语文教育工作中。“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 都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教师对待学生的良好师德规范。因此, 语文教师更要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精神要求自己, 努力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用健康的人格和深厚的修养塑造属于人类未来的一代新人。
二、科学文化素养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语文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读书观, 广读群书, 博采杂家。只读圣贤书不够, 只读专业知识以应付职业的需求也不够。要真正提高文学素养, 拓宽文化视野, 就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长。语文教师除了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写作学等知识, 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 学生适合读, 学生喜欢读的优秀作品, 教师都必须读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出“最甜的蜜”, 学生才有兴趣品尝。
韩愈说:“术业有专攻。”语文教师读书求“广”还不够, 还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要求“专”。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对文本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 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 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 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 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关心时事新闻, 多读报刊, 以便及时把握时代的信息。这些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能给学生求知的心灵烙上深深的印记。语文教师首先要对各种语文教育影响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 吃透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的精神实质, 熟谙各种现代语文教育方法、手段, 深知自身的语文教育素养,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有选择地引进各种有价值的语文教育影响。
我听过这样的一种说法:现代的教师不必再拥有“一桶水”, 因为学生的“一碗水”可以通过现代发达的信息工具获得, 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不敢苟同, 如果这样的话, 每一个教师只要会上网就够了。不过即使这样, 恐怕也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学生熟练掌握或快速掌握电脑技术的程度可能比很多教师要高。再者, 不钻研学识, 网上的好文章又从何而来?时代在发展,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在知识层次逐渐更新的新时期, 语文教师要广泛学习, 深入研究, 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 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增加专业知识量, 才有资格教学生。因此, 教师无论何时都要深知, 较高的学识素养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成就他们的理想。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8
一、语言、文化和文化修养
众所周知,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是我们平常所谈论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即通过精神活动体现的人类文化。通常包括:(1)人的意识形态;(2)语言文字及其他表意符号;(3)成文的、不成文的法律及其他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语言与文化;另一种是文化中的语言。按照前一种提法,语言和文化之间是并列关系;按照后一种提法,语言从属于文化。那么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有些语言学家提出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大文化包括语言和其他文化现象,小文化就是指语言。总之,语言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又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学家Lado曾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不同民族的文化不仅反映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也反映在语言的内涵上。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跨文化交际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不管是来自异国的还是同一国家不同亚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语言教师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实施者,肩负着语言与文化的传播重任,必须通晓这些跨文化交际知识。
跨文化交际知识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文化修养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修养的含义较为广泛,主要是指精神世界的修养,一种精神资源和思想滋养。它包括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知识的了解和领会,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情操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文化修养的核心和集中表现是人文精神——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对生命意义的探询和追问,获得大视野、使命感、得失观。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是不同的,有修养的人必定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有文化知识不一定有修养。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知识
1.词汇层面的文化知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面,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时,一定要尽力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上英国航海事业十分发达,这方面的词汇比较丰富。
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很多词汇所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却有着各自的特定含义,这和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数字在中西文化中也存在不同的含义,6在中国是个颇受欢迎的数字,表示顺顺利利,但是在西方文化中6表示不吉利,666在《圣经》中是魔鬼的代号,肯尼迪遇刺的日期数之和为6,所以西方人很是忌讳。
2.语篇层面的文化知识
除了词汇、语法层面之外,语篇中更是渗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不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目的语的文化知识能促进语篇的理解,通过语篇的学习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英语教师对语篇中点滴的文化都要给学生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高中英语教材中题为Body Language的文章,文中描述了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一个情景,来自世界各地参加会议的人和中国的接待人员,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会面时的表情和体态语各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场面。这篇文章将不同民族的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的行为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不仅了解到文化差异会导致交际障碍,还明白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意识。另外,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西方傳统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社会心态、交际方式、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在学习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应该将这些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修养
1.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指价值的关怀,对生命意义的探询和追问,获得大视野、使命感、得失观。教师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注重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教师的思想情操、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审美情趣等人文修养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健康而积极的影响。
中小学英语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通晓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广泛地了解和吸纳有关英语发展历史知识、英语国家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引导学生从西方文化中汲取营养。比如:西方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在中小学英语教材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授这些节日的发展史以及过节礼仪时,应该告诉学生西方的节日,是无法代替我国传统的节日,不能盲目地崇拜西方节日,从而陶冶高尚情操,锤炼崇高人格,净化精神世界,培养本民族的自豪感。
2.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行为体现,是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风貌等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应该首先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广泛的求知欲,而教师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做人方向和未来的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的思想素质不佳,学生的思想索质自然也就难以提高。
随着英语的普及,西方文化也逐步进入我国,其中一些消极的东西也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中小学生辨别能力相对较弱,那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辨别和思维方式无疑成了英语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教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文化修养,不仅成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人格、品格、价值观的塑造者,真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只有高素质、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的教师才能适应现代的基础教育改革形势。
参考文献:
[1]Shibata.A. 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pt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J].JALT Journal, 1998 (2):105.
[2]李雄.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22-123.
[3]吕进.小康社会与文化修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81-84.
[4]单伟红.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及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5(12):81-82.
[5]王国凤.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7(2):119-120.
[6]王怀民,段君丽.贺冬梅关于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4):56-57.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推荐阅读:
思想品德与修养的论文11-18
品德修养11-18
教师思想品德鉴定证明07-13
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计划08-12
思想品德修养教育10-28
品德修养作文范文08-23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培训心得06-09
小学品德教师个人工作计划09-27
关于品德修养名言警句06-11
教师思想品德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