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2024-11-07

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共8篇)

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篇1

慢性肾衰竭

1.什么是肾脏?

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形似「腰果」,位于人体后腰脊柱两侧与第十二肋骨交界处的位置。绝大多数人拥有左右两个肾脏,而极少数人因发育异常,出现孤立肾(一侧肾脏缺失)、马蹄肾(两肾下极相互连接,形似「马蹄」)、异位肾(如长在盆腔等其他部位)。正常成年男性肾脏大小为 11 cm×6 cm×3 cm,左肾略大于右肾;而女性肾脏略小于同龄男性。虽然与中医理论中五脏之一的「肾脏」共用同一个词汇,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2.肾脏的作用?

肾脏基本功能是过滤血液,将身体产生的或者吸收的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等各种有害物质以及过量的矿物质和水份等,形成尿液排泄出体外,是人体重要的「废水处理场」。同时又将滤过出去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入血液,防止有益物质的丢失,从而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除此以外,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可以生成激素,影响全身多种生理过程,从而与全身状况紧密相关。比如与可以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压密切相关的肾素系统;调节钙磷代谢和骨质的活性维生素 D3 等等。它又是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作用场所。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3.什么是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出现肾脏功能损害,直至完全衰竭的共有的临床状态。当慢性肾衰竭达到晚期,肾脏功能完全丧失,它有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名称--「尿毒症」。但是,虽然大众很熟悉「慢性肾衰竭」这个疾病名称,但这个概念在医学上已经弃用了,逐渐将用「慢性肾脏病」取代。1.慢性肾脏病概念:

CKD指肾损害或GFR<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肾损害指肾出现病理改变或其他损害指标如血、尿异常或影像学异常

4.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是什么关系?

慢性肾衰竭代表肾脏功能开始受损到完全丧失的整个过程,医学上为了更好地评价慢性肾衰竭的各个阶段,以便更针对性地提供治疗干预,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的概念,并已经逐步取代了「慢性肾衰竭」的说法。

当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出现形态结构上或者功能上的异常,尤其是滤过功能下降,影响它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血肌酐的进行性升高;并且这种异常持续存在,超过了 3 个月不能恢复,我们就定义它为「慢性肾脏病」。这种异常具体可以体现为血、尿成分异常,或者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根据肾脏功能受损的程度,慢性肾脏病被人为地划分为 1-5 期。

同时必须强调,这个定义是人为划分,必须由医生根据临床状况确定,不能自行死板套用。5.慢性肾脏病有哪些症状?

慢性肾脏病可以由肾脏疾病或者全身其他各个系统的疾病引起。除了这些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原发疾病相关症状外,肾脏功能受损本身,也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从而出现广泛而非特异的表现。常见如尿量减少,而夜间小便尿量增加;全身浮肿;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全身瘙痒;咳嗽,胸闷气急,无法平卧;甚至可以猝死。而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往往比较隐匿,多数时候对生活并没有任何影响,而不为广大患者知晓和重视。6.患慢性肾脏病的人多么? 中国有多少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确切的数字。最新的北京大学附属北大医院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大于 18 岁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患者约为 10.8%,大约 9 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慢性肾脏病患者。而其中仅有 12.5% 的人知道自己处于这样的不良状态。7.哪些人需要特别关注肾脏功能?(1)老年人;

(2)长期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

(3)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4)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个体,比如多囊肾;

(5)有过急性肾脏病(如急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个体,需要关注肾脏恢复情况;

(6)长期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7)某些感染如咽部、肠道、泌尿道或乙肝病毒感染及长期应用某些肾毒性中、西药物者;肿瘤患者,比如多发性骨髓瘤。因为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功能受损早期大多数患者都没有症状,更需要依赖定期检查肾脏相关的指标,以早期发现。8.评价肾脏功能可以做哪些检查? 肾脏方面常规的检查有:

(1)尿常规,可以从中发现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等异常情况;

(2)24 小时尿蛋白,收集 24 小时尿,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尿中蛋白的含量;

(3)肾功能检查,比如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 C、肌酐清除率、肾脏灌注 ECT;(4)影像学检查,比如肾脏 B 超、CT,可以发现肾脏的变化:大小、多囊肾等;

(5)甚至可以通过穿刺的方法,取到肾脏的一部分组织来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肾脏损伤的原因。

9.肾功能就是指血肌酐吗?

血肌酐因为检测简单,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评估肾脏功能的检测指标。很多人都在常规体检时就会接触到。很多医生也会根据血肌酐是否在正常范围来判断肾脏功能好坏。但血肌酐不等同于肾脏功能。肾脏功能,是指血液在肾脏中滤过清洗的能力,本身无法检测。而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在一定时间里,人体内肌酐的产生相对恒定,同时大部分肌酐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如果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肌酐就会在体内蓄积。因此血肌酐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作为间接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也仅仅只是一个指标。血肌酐有诸多缺陷,仅凭血肌酐并不能及时和准确地反应肾脏功能,而且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可能血肌酐水平并没有升高。同时,有些药物,通过影响肌肉代谢,来降低血肌酐值,并不能代表肾脏功能的改善。目前认为血清光抑素 C(Cystatin C)更能代表肾功能的状态,尤其对早期的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更加有意义。

10.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目标?

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病变,如果受损部分已经硬化,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逆转,也就意味着丧失功能的部分肾脏无法恢复,只能依赖剩余部分肾脏代偿损失。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目标不是恢复完全健康,而是保护剩余的肾脏功能,延缓肾脏功能进入衰竭期的时间;从而延长患者生存寿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11.慢性肾脏病如何治疗?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

(1)病因治疗:找到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罪魁祸首,治疗原发病,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2)危险因素控制:如果病因无法祛除,那么需要减少其他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避免雪上加霜。目前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持续蛋白尿;持续高尿酸血症;使用肾毒性药物;使用造影剂等等。

(3)并发症防治:在肾脏功能逐渐丢失过程中,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异常,即并发症。需要针对这些异常进行干预,以帮助身体维持稳定。(4)慢性肾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当肾脏功能已经完全衰竭,不足以维持生存所需,需要寻求替代自身肾脏功能的办法,即肾脏替代治疗。12.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饮食并不是一成不变。

(1)在患慢性肾脏病之前,作为一级预防,饮食上需要关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治,比如低盐饮食,糖尿病饮食。

(2)在慢性肾脏病逐渐进展的过程中,作为二级预防,饮食的目的是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推延进入慢性肾衰竭,同时需要关注并发症的防治。根据临床情况需要考虑低盐饮食,糖尿病饮食,低嘌呤饮食,低磷饮食,并需要控制饮食中蛋白的类型和含量。原则是:够用就好,多了就是负担。

(3)在慢性肾衰竭期,尤其是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营养不良开始成为威胁生存寿命的重要因素,保证足够的营养需要受到更多重视。13.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什么要低磷饮食?

磷是我们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元素,有机磷是构成蛋白质、细胞膜、和体内能量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而无机磷则和钙一起构建了我们坚固的骨骼。肾脏功能受损,意味着大量的垃圾无法从体中排出,将蓄积在体内,磷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蓄积的磷,对患者的心脏,血管,骨骼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血磷的管理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工作。14.什么是低磷饮食?

磷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往往富含蛋白的食物,比如猪肉、家禽和鱼,含磷量都很高。但蛋白摄入不足又会引起营养不良,同样也会影响健康,增加死亡率,顾此失彼。如果血磷超过了控制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限制磷摄入(800-1000 mg/d)。

(1)限制摄入蛋白质的总量,保证蛋白充足的前提下减少蛋白摄入。为了兼顾低磷和摄入足够的蛋白,可以选择磷和蛋白比值低的食物,比如鸡蛋蛋白。

(2)选择适当的蛋白质种类与来源。因为植物来源的磷不易被人体吸收。

(3)限制含磷的食物添加剂和某些高磷食物的摄入。磷是食物制品中防腐剂和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通常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包括某些饮料、加工过的肉制品、速食食物、快餐、速溶食物、谷物、奶酪以及冷冻的烘烤产品等。添加剂中的磷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而明显增加磷负荷。

15.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什么要低蛋白饮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蛋白摄入,可以延缓肾脏功能减退的速度。并且尽量摄入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比如鸡蛋、鱼、瘦肉和牛奶,即所谓「优质蛋白」。尽量减少植物蛋白,比如花生及其制品。具体每天可以摄入多少蛋白,目前没有权威定论,大约每天 0.6 g/kg 可以满足人体基本需求。再次强调,必须十分关注营养状况,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低蛋白饮食本质上不是不吃蛋白,而是指尽量避免过多摄入蛋白。

16.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什么要低盐饮食?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人体摄入「钠」的重要途径。对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过多摄入「钠」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尤其是对于有水肿,少尿,或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我们能吃多少盐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食盐(氯化钠)应不超过 5 g(大约相当于 2000 mg 钠)。

17.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什么要低嘌呤饮食?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尿酸排泄也受到影响,往往合并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反过来也可以加重肾脏损伤。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因此,大多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低嘌呤饮食。嘌呤是嘌呤核蛋白的组成部分,是细胞不可或缺的物质。因而,不那么考究地说,细胞数量越多,嘌呤含量也就相应地会越高。比较「著名」的高嘌呤饮食包括: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同时需要避免酒精摄入。18.慢性肾脏病有哪些并发症? 肾脏功能逐渐丢失直至最终衰竭,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抵抗力下降,感染,贫血,矿物质代谢紊乱;肾性骨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血管钙化;尿毒症相关脑病和神经病变等。而长期肾脏功能受损,通过一系列机制导致心脏结构变化,从而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更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很多患者甚至没有进入肾衰竭期就已经因心血管事件而死亡。19.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如何治疗?

(1)降压治疗:血压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单位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 CRF 的发展,保护心、脑等靶器官,改善患者预后。常用的降压药物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

(2)肾性骨病:肾性骨病是 CRF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纤维囊性骨炎(由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软化、骨再生不良、骨质疏松等,可根据血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应用活性维生素 D 治疗肾性骨病。

(3)贫血:贫血是 CRF 患者的常见表现,对非透析 CRF 患者的严重贫血应予重视。临床研究显示,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纠正贫血,并补充铁剂和叶酸,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4)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通常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5)高钾血症:可使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和/或葡萄糖-胰岛素静脉滴注,严重高钾血症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

(6)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时,除限制磷摄入外,可口服磷结合剂(碳酸钙、枸橼酸酸钙、醋酸钙等)

20.肾脏替代治疗有哪几种方式? 目前成熟的肾脏替代方法有两种,即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而透析治疗又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借助人造的机器,即血透机,将自己的血液引出体外的机器上,经过清洗后输回自己体内。腹膜透析是利用自己腹腔内的腹膜来达到清除毒素和水分的目的。肾脏移植,顾名思义,是将其他人的肾脏移植到自己身上,替自己的身体工作,分为活体供肾(亲属或他人捐献)和尸体供肾(脑死亡或心脑死亡人员来源)。随着长期肾脏替代成为可能,慢性肾衰竭不再成为「绝症」,而转变成为「慢性病」。21.什么时候应该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可以协助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以使患者充满信心地回归社会。但过早开始透析不但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源性损伤几率,同时增加家庭和社会财政负担;而过晚透析不但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长期寿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告诉患者符合哪些标准需要进行肾脏替代;需要综合考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以及患者营养状态,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是需要关注的因素。而出现严重高血钾酸中毒,水中毒或急性肺水肿,是紧急透析的指征。很多患者都拖延到这个时候才开始透析,带来一系列并发症,造成更大的负担。

22.慢性肾脏病透析前患者及家属需要进行哪些准备?

患者如果预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尿毒症期,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身体方面,需要关注慢性肾脏病各项并发症的控制,比如心脏功能,贫血,肾性骨病等。在心理上需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避免错误的认知带来无谓的恐慌和焦虑。了解慢性肾脏病虽然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但并不是不可治的绝症。可以与医生和病友交流,了解将来需要面对的生活。应该了解各种肾脏替代方式,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已的方式。需要考虑医保政策,经济能力,家庭支持,社会心理因素,当地医疗条件以及医学因素等。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可各为补充。

23.慢性肾脏病的血液透析是怎么回事?

血液透析是借助「人造的肾脏」——透析机,来完成血液的净化。它和腹膜透析都只是替代了肾脏部分功能,即滤过功能。将患者的血液经某一种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在透析器中透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再把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以达到排出毒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24.血液透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

相比较于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更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尤其适合肺水肿、高血钾和药物中毒的快速解救。缺点:

(1)患者需要在工作时间到透析中心接受治疗,往往影响正常就业而脱离社会;

(2)血液透析将血液在体外循环,而且需要快速脱水和消除毒素,要求患者有相当较好的心功能;

(3)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存在血管通路相关的风险,比如出血、感染、内瘘狭窄,血栓形成等;

(4)初次进入血液透析或者血清毒素水平很高的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脑水肿和透析失衡综合征;

(5)低血压较为常见,可能与水分快速清除有关;显著影响患者长期寿命及生活治疗。25.慢性肾脏病的腹膜透析是怎么回事? 腹膜透析是利用自身的腹膜为透析膜,依赖物理的弥散和超滤作用,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毒素。把一种被称为「腹透液」的特制液体,通过一条预先放置进腹腔的「腹透管」,灌进腹腔。这时候「膜」的一侧是含有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血液,另一侧是干净的腹透液,血液里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就会透过腹膜跑到腹透液里。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把这些含有废物的腹透液从腹腔里放出来。如果需要,再灌进去新的腹透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

26.腹膜透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

(1)腹膜透析的技术相对简单,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培训后,可在家中进行治疗,不需要像血液透析那样每周数次往返于治疗中心,时间上更自由,甚至可以不影响正常工作时间;(2)不需要血管通路,不会出现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

(3)脱水过程持续缓慢,不像血透需要在 4-5 小时内大量脱水,因此出现低血压的几率远远小于血透,对肾脏功能的恢复或者残余肾脏功能的维持有好处;

(4)体内垃圾清除也是缓慢的过程,由于体内环境剧烈变化导致的并发症少见,更适合于心脑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缺点: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缺点。

(1)居家治疗,意味着需要更加强大的家庭支持,比如一个干净,整齐的环境;

(2)患者或家属如没有严格掌握好无菌操作,容易感染,导致腹膜炎;这意味着患者和家属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3)体内垃圾和水分的缓慢清除,不利于药物中毒、危及生命的高钾血症和肺水肿等快速解救;

(4)长期腹透可能出现腹壁变薄和疝气,有时候不得不为此改行血液透析;(5)存在与腹透插管相关的并发症:漏液,感染,打折导致的引流不畅,引流时疼痛等;(6)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行腹膜透析治疗,比如腹腔容积太小,插管部位癌症,感染等;(7)腹膜透析相关的代谢并发症,比如腹透液中葡萄糖反被人体吸收导致的高血糖等;(8)蛋白质等营养丢失多于血透,不适合病情危重以及消耗状态的患者;

(9)随着残肾功能的丢失,腹膜透析治疗难以达到透析充分,需要转为血透。27.肾移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优缺点?

肾移植是目前最佳的替代方式,它相对完整地保留肾脏所有功能,包括内分泌功能。成功的肾移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因肾脏原因死亡的几率;可以避免在透析上花费大量时间。如果条件允许,肾移植是首先推荐。但肾脏移植也并不是完美无缺,一劳永逸。肾脏移植本身是一次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有相应的风险,感染,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甚至死亡。移植的肾脏并不被身体固有的防御体系承认,因而肾移植后可能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移植排异反应,不得不人为抑制自身的防御体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也有免疫抑制带来的抵抗力下降,肝肾功能受损,感染,甚至肿瘤等风险。而可移植肾脏来源有限,是肾移植巨大的限制因素

28.哪些慢性肾脏病患者不适合接受肾移植?(1)无法耐受肾移植手术;

(2)活动的,或者近期治疗的肿瘤疾病患者;(3)预期寿命仅剩数年;

(4)控制不佳的精神疾病患者;(5)严重肥胖者,BMI>40;(6)没有能力遵医嘱服药者;(7)药物和酒精过敏;

(8)既往药物治疗或透析治疗时依从性很差。

需要注意,其中很多因素并不是绝对禁忌,实际情况需要经过医生评估,权衡利弊。29.慢性肾脏病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可以养宠物吗?

没证据,不明确。原则是保持清洁,无毛的宠物想当然应该是可以的。

二、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

1.概念:

CKD指肾损害或GFR<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肾损害指肾出现病理改变或其他损害指标如血、尿异常或影像学异常;

2.病因:

(1)我国最常见的病因依次是: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2)国外最常见因素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

3.临床分期

(1)以往的临床分期

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正常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BNU达7.1~17.9mmol/L或Cr达133~442μmol/L; ③肾衰竭期:血BNU达17.9~28.6mmol/L或Cr达442~707μmol/L; ④尿毒症期:血BNU大于28.6mmol/L或Cr大于707μmol/L;(2)CKD分期

①1期:肾损害,GFR正常或升高GFR>90 ml/min·1.73m-2; ②2期:肾损害伴GRF下降 GFR60~90 ml/min·1.73m-2; ③3期:GFR中度下降GFR30~59 ml/min·1.73m-2; ④4期:GFR重度下降GFR15~29 ml/min·1.73m-2; ⑤5期:肾衰竭GF<15 ml/min·1.73m-2;

4.肾功能恶化的诱因:

血容量不足、过度劳累、感染、血压增高、尿路梗阻和不当药物使用;

5.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①少尿; ②低钠; ③高钾;

④低钙高磷,激发甲旁亢; ⑤高镁;

⑥代谢性酸中毒;

(2)消化系统:最早出现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中有异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3)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尿毒症性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心包炎等;(4)血液系统: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出血倾向;(5)神经肌肉系统:精神症状,晚期有尿毒症脑病;

(6)肾性骨营养不良:纤维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肾性骨硬化;(7)呼吸系统:尿毒症肺、肺水肿;

(8)内分泌系统:肾脏分泌、排出降解功能减退,甲状腺性腺功能受损;(9)代谢紊乱;

(10)其他:皮肤瘙痒、水肿感等;

6.非透析疗法

(1)营养治疗:高热量(30~40kcal/kg)少量优质蛋白(每天0.6g/kg),补充其他营养素;(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3)控制高血压:宜用ACEI/ARB类药物;(4)清除体内毒性代谢产物;(5)其他:EPO治疗等

7.肾替代治疗:

包括血液净化和肾移植,指征是(1)限制蛋白质不能控制尿毒症症状;(2)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

(3)难以控制的进展性的代谢性酸中毒;

(4)难以控制的水钠潴留合并心力衰竭或肺水肿;(5)尿毒症性心包炎;

(6)尿毒症脑病和进展性神经病变;

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篇2

关键词:心脏彩超,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原因为心肌梗死、炎症以及心肌病等使得机体心肌结构、功能出现改变,促使心肌收缩功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心脏输血不足,形成心力衰竭[1]。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可以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此方法作为无创诊断措施,可有效显示出患者心脏的波动和血流流动情况[2]。为了进一步探究心脏彩超对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收治的6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脏彩超诊断。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41—84岁,平均年龄为(66.2±3.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12导联心电图和其他方法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病程持续时间>7d。原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冠心病18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心肌病3例。所有患者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显示LVEF值为(37.65±13.25)%、LVDd值为(52.32±10.33)mm、LAD值为(47.45±10.45) mm。而LVEF参考值为55—80%,LVDd参考值为35—55mm,AD参考值为<30mm。60例患者中LVEF正常者19例,其LVEF值为(63.35±12.13)%;另41例患者为LVEF降低者,其LVEF值为(34.61±11.65)%。正常组与降低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①检测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给予患者诊断,探头频率调整为2—4Mhz。患者取左侧卧位,探头放置于心尖搏动处,从而显示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察患者各心房内径、室间隔和左、右心室外侧壁的厚度和运动情况,并且对患者心脏各个瓣膜结构和血流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冷冻图像,选择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EF值,并且保存图片。对每个患者平均测量三个心动周期,再将获得的数据计算平均值分析。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②治疗方法。控制所有患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并且给予扩血管、利尿等常规治疗,给予患者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降低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治疗前后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因为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症状而来院就诊。慢性心力衰竭大多是因为多种疾病引发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下降,最终使心脏降低血液输出量,而引发神经激素系统激活和血流动力下降的综合病症[3]。

以目前的临床医学技术和器械,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可采用心脏彩超诊断。此方法优点主要为操作简便,具有无创性,并且可重复检测。能够有效检测观察血流动态变化情况,其对于各房室内径、室壁厚度、室间隔、瓣膜的结构以及功能等具有显著检测效果。有相关研究表明[4],通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超诊断能够有效提供心瓣膜结构和功能的具体图像情况,并且可有效显示心腔变化情况,从而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原因起到显著效果。左心室射血分数是评判心力衰竭的客观、有效指标。在本研究中,降低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治疗前后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刘丽霞[5]等研究结果相类似。说明检测LVEF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因此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法单纯依靠检测LVEF以确诊疾病,但是检测LVEF水平能够作为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综上所述,对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能进行单纯心脏彩超诊断,但能够作为治疗的可信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郑振达,成彩联,董睿敏,等.新活素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中的作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06):467-469.

[2]陈康桂,肖波,朱康妹.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121-2122.

[3]杨立波,张辉,贾绍斌,等.动态优化AV/VV间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远期疗效[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1):1147-1151.

[4]李月芳,胡欣,冯姝敏,等.血清前白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高龄男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03):5-8.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篇3

肾病是一种隐匿性极强的疾病,很多患者的肾脏已经发生了巨大损伤,临床上才有症状表现,并且症状表现也容易跟其他疾病相混淆:如身体乏力被误认为劳累,脸色不好被认为贫血,到终末期肾衰竭引起消化不良被误诊为胃炎等。因为发生肾病时,这些症状一般不会一齐“冒”出来,有时可能同时出现,但有的症状并不明显,不明显的症状又容易被忽略。

慢性肾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并恶化至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不正常时会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期。

发病原因。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在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占第一位的是糖尿病肾病,约占27.7%;第二位的是高血压肾损害,约占22.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三位,约占21.2%;多囊肾约占3.9%;其他各种病因共占24.5%。我国目前尚没有病因的全面调查资料,从临床经验上来看,我国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是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临床表现。患者既往多有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痛风病等病史,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和夜尿多等症状。并逐渐出现少尿、浮肿或血压高,多数病人口中有异味,亦可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在夜间不能平卧者提示并发肺水肿或尿毒症性肺炎。少数病人胸闷、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可能为心包积液。如皮肤瘙痒或肌肉抽搐甚至行走不便,提示并发继发性甲旁亢或肾性骨病。病人易患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等。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调养、营养治疗、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及对症治疗等。其中低蛋白饮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应根据情况调节应用。中药大黄及其制剂,具有改善健康肾组织的高代谢状态、减輕残余肾单位肥大、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等作用,故应用后能够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

替代疗法。包括胃肠透析、直结肠透析、腹膜透析、皮肤透析等。应根据病情及适应指征选用。近年来,有人主张早期开始预防透析,认为这样对防治病情更有利。

肾移植治疗。这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要根据适应症应用。

预防方法。慢性“肾衰”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血液净化疗法的费用和肾移植的费用都很昂贵,且肾来源在数量上供不应求,因此,如何预防和延缓肾功能衰竭受到高度重视。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论文 篇4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证候表现与疾病性质、病程长短等有一定规律。黄平东观察10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医证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将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症候分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4类。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水停、阳气虚血瘀水停和阳气虚血瘀,前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轻症,后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重症。陆姣姣等通过借助现代统计学方法,分回顾性和前瞻性两部分,对符合条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结果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痰阻心脉证、心阳亏虚证、心肾阳虚证;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中分布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肾、肺、脾、肝;病性类证候要素中,回顾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血瘀、气虚、痰浊、阳虚、阴虚,前瞻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气虚、阴虚、痰浊、血瘀、阳虚。冯利民等利用数据库收集该院2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表明在中医辨证中本虚证中以气虚最多见,标实证中血瘀、痰阻者所占比例最多。

2辨证论治

2.1辨证分型治疗: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的基础,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心衰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临床医家多从八纲结合脏腑辨证来分型,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分型,具体分为6型:心肺气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气阴两亏、阴阳两虚、阳虚水泛。邓铁涛认为心衰五脏相关,以心为主。心衰虽有气血阴阳的不同,但气属阳、血属阴,心气虚日久损及阴阳,故将本病分为心阳虚型和心阴虚型两大类。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方和养心方。王素琴将本病分为

①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健脾利水;

②气虚阳虚型,治以补气活血、温阳利水;

③水犯心肺型,治以益气活血、利水定喘;

④气阴两虚型,治以滋阴益气;

⑤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安神。杨培君等将本病分为五型:

①心气阴虚证治以益心气养心阴,化瘀肃肺,方药以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化裁;

②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化瘀,养心定悸,方药以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

③心肾阳虚证治以温补心肾阳气,佐以化瘀利水,方药以附子汤加丹参、桃仁、葶苈子、车前子;

④阳虚水泛证治以温阳化饮,泻肺化瘀,方药以真武汤合参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⑤心阳虚脱证治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以四逆加人参汤加味。张瑞华等从本虚标实着手,根据心衰的中医辨证分为3个证候进行治疗:

①心肾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型,以益气养阴、利水活血治疗;

②心脾气虚、肾气虚损、水湿泛滥型,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

③心脾气虚、水湿内停型,以补益心脾、活血利水治疗。李介鸣根据临床常见证候将本病大体分为3类:

①气阴两虚、血脉不和,治以益气养阴、和血通脉;

②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以温阳行水;

③肺肾两虚、水湿上泛,治以温补肺肾、纳气平喘。

2.2专方专药治疗:张翠英等

认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在于心气亏虚、心肾阳虚,其标实在于瘀血内阻、水湿泛滥。治疗应当温补心肾、振奋心阳以治其本,佐以化瘀利水以顾其标。自拟参附强心煎(熟附子,仙灵脾,红人参,黄芪,北五加皮,桂枝,茯苓,丹参,益母草,川芎,麦冬)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51例;对照组32例服用地高辛。疗程均为3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心衰总有效率为90.02%,显效率为50.98%;对照组治疗心衰总有效率为68.75%,显效率为28.13%,认为参附强心煎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有缓解心衰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刘金民等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心汤(生黄芪、熟附子、太子参、仙茅、红花、葶苈子、川芎、茯苓、香附、桂枝)治疗CHF病人33例,结果显示能有效地降低病人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NO,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左室舒和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房(LA)内径,改善病人心室重塑。孙怡春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顾旭等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治疗组60例患者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2.2%。通心络胶囊在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射血分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治疗原则

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而去之。”为后世的辛温散寒之法创立了理论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用行气活血之法疏导气血的运行。由此可见《内经》中已有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心力衰竭的思想雏形。“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张志聪注曰:“鬼门,毛孔也。开鬼门,发表汗也。洁净府,泻膀胱也。开鬼门,则肺窍通而水津布,所谓外窍开则里窍通,上窍通则下窍泄也。”《说文针解篇》曰:“‘去宛’谓去血之瘀积‘,莝陈’谓消水之蓄积。”“开鬼门”旨在宣肺、肃肺、化痰;“洁净府”需当温阳化气利水;“去宛陈莝”意为活血化瘀利水。以上的治疗法则为后世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理论依据。心力衰竭的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标实为血瘀、水停、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病变涉及五脏,形成以心为中心,肺、肾、肝、脾皆可致病的病理特征。所以在治疗时就需要以心为重,兼顾其它脏腑,且该病虚实夹杂,治疗时需标本兼顾。心衰以阳气亏虚为本,瘀血、水湿为标,治疗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其中益气温阳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而活血、利水仅为治标之法。在临证时要注意邪正关系,单纯补虚则易恋邪,单纯祛邪更伤阳气,因此宜标本兼顾,根据标本的轻重、缓急,治疗用药则有所侧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气血相生、阴阳互根的关系。治疗当温阳益气,如此则正复邪去,气充血行。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适当配合化瘀行水之法,寓通于补当中,以补为主,以通为辅,祛邪而不伤正,不可滥用攻伐,徒伤正气,正气愈虚则气血愈难复。同时,活血祛瘀与温阳利水相互为用。而对于热瘀水结则需活血、利水、清热并用。心力衰竭阳虚日久,或滥用利尿药,必损及阴液。若阳虚阴伤,阴阳俱虚,则需益气养阴,阴阳并补,阳生阴长,正气康复。心力衰竭如现水肿,又有阴伤,则需温阳利水与育阴利水法配合使用,使温阳而不伤阴,育阴而不助水湿。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对于急性心衰,阳气暴脱、冷汗淋漓、面色灰白,口唇紫绀、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又当用回阳救逆法益气固脱。积极治疗原发病,心衰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结果,在治疗心衰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使心衰迅速得到控制,并减少复发。

4评述与展望

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篇5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影响。方法 300例心力衰竭患者, 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 比较两组RDW、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浓度的差异;比较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间的病死率。结果 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RDW、RBC、H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心血管事件患病率、入院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目前, 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和患者主诉, 如何利用临床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检查指标识别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 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临床常用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检验项目[2]。本文主要研究, RDW的升高与CHF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6月~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病例资料完整的CHF患者300例, 女144例,平均年龄(72.41±10.58)岁。入院标准: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功能NYHA I~IV级。排除标准;存在非心源性原因, 如出血、癌症、造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引起的贫血。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心功能I级和Ⅱ级)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Ⅲ级和IV)。 1. 2 方法 患者入院时采集的静脉血1 ml, EDTA-K2抗凝, 用全自动红细胞分析仪测定RBC, Hb浓度和RDW。 1.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血液常规的比较 两组患者RBC、Hb、及RDW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RDW增高组与RDW正常组病死率比较 RDW增高组CHF患者病死率较RDW正常组明显升高, 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 P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共同终末阶段。近半数患者存5年内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相近, 20%的CHF患者出院后会在30 d内再住院, 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2]。我国成年人CHF的患病率为0.9%, 其中, 男性为0.7%、女性为1.0%, 目前35~74岁的成年人中仍有约400万的CHF患者,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次研究显示,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有一定影响。 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性的一种参数, 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 它反映红细胞体积的离散程度, 是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形态学分类中的重要指标[3]。近期研究报道[4], 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密切。贫血时伴随RDW经常有改变, 因而,近年来RDW水平被认为与CHF关系密切。RDW的升高可能有如下原因:①炎性因子的作用, 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 影响铁代谢[2]。②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 导致肾脏缺血性损伤, EPO合成降低, 骨髓内红细胞生成反应降低引起贫血。③CHF患者心功能损害导致体循环瘀血, 肠胃功能紊乱, 阻碍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性不良性贫血。④CHF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EPO产生减少导致贫血。 综上所述, RDW可反映上述机制中与CHF发生与预后的关系。目前RDW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 技术上正趋于成熟, 应用此项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是较好的解决办法。本次研究是回顾性分析RDW与CHF之间的确切关系, 有待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予以揭示。 参考文献 [1] 刘全良.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河北医学, , 18(8):1056. [2] 王芹, 郑刚, 王静.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1(2):56. [3] 张连凤.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2, 4(1):48-49. [4] 吴楚财, 张慧, 罗诩芝, 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广东医学, , 30(3):458. [收稿日期:-04-15]

门诊慢性病审核鉴定标准 篇6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含隐匿型)

(1)具有冠心病引起的临床表现如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或猝死;

(2)心图检查有心肌梗塞表现;(3)冠状造影提示有≥50%狭窄。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有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史;

(2)有咳嗽、咳痰、喘息、尿少、下肢浮肿等症状及右心功能不全体征;

(3)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的诊断依据:

胸部X线现: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经≥15mm,右下肺动脉横经与气管横经比值≥1.07; ②右心室增大。

心电图:①右心室肥厚;

②肺型P波:Ⅱ、Ⅲ、aVF导联中p>0.25mv。

(4)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3、原发性高血压(限50周岁以上人群)(1)高血压Ⅱ期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并具备下列四项中之一者。① 脑血管意外(不包括腔隙性脑梗塞未遗留肢体、语言障碍者)或高血压脑病;

② 左心衰竭; ③ 肾功能衰竭;

④ 眼底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2)高血压Ⅲ期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并有脑出血(有CT报告)。

4、脑血管病恢复期

(1)既往有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临床表现有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颅神经障碍、失语等;(2)颅CT检查阳性结果。

5、肝硬化失代偿期

(1)有慢性肝脏病史及脾大、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形成、腹水等门脉高压征象;

(2)血浆蛋白≤35g/L,ALF>2倍正常值,总胆红素>34.2umol/L;

(3)B超、CT等影像学证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6、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1)有糖尿病3年以上病史;

(2)有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相应慢性并发症的检查资料;(3)近1—2月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检测结果,非同一天检测两次以上。

7、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

(1)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肾炎综合症临床表现;

(2)检测尿蛋白≥1.0g/24h及尿蛋白≥++,两次以上;持续血尿:尿红细胞≥5个或红细胞计数≥10000个/ml;(3)有半年以上病史及肾活检病理报告。肾病综合症

(1)大量蛋白尿(>3.5g/24小时尿);明显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此两项为诊断必需;(2)伴有明显水肿,高血脂症;

(3)凡享受门诊血液透析、腹透以及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的患者不再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助。

8、恶性肿瘤晚期

近五年内各类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报告。

9、精神疾病

(1)应有市级以上卫生系统所属二级以上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两次以上(2—3个月疗程)诊断治疗记录;

(2)应有市级以上卫生系统所属二级以上专科医院门诊治疗记录(需二年以上);

(3)出示相关精神疾病检查的检测量表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

10、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提供二年以上门诊诊断或住院治疗病史、病历、检验化验单。

11、帕金森综合症

(1)发病年龄65岁以上;(2)CT有侧脑室旁白质损害;(3)有震颤舞蹈动作,智能减退者。

12、慢性活动性肝炎 有1年以上肝炎病史,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肝区痛等;

2体征:肝脏肿大,质地中度硬度以上,可有黄疸、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近2年肝功能具有以下异常项目之一者:(1)ALT﹥50IU/L AST﹥50IU/L;(2)BIL-T﹥25 µ mol/L;(3)A/G<1.5-1.3;(4)蛋白电泳γ球蛋白>20%(5)HBV-M: 阳性;

4、肝外器官表现,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或干燥综合症。

13、白血病 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2 末梢血涂片发现有原幼细胞; 3 骨髓相象符合白血病诊断条件; 4 化验室检查幼稚细胞大于20%; 5 在三家医院确诊过急性白血病。

14、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发热等; 2 血常规呈全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低于正常值下限、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10g/L,血小板<100×109/L; 典型再障的骨髓象或骨髓活检诊断; 5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5、血友病 有家族史者符合x 性联索性遗传规律; 有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活动过久、用力、创伤或手术后异常出血史; 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 有明确(活动性)出血症状:如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为Ⅷ因子活性检测<25%、Ⅸ因子活性检查<25%; 5 有严重并发症:如关节畸形、假性肿瘤等。必须同时具备1、2、3、4项或1、2、3、5项。

16、多耐性肺结核 具有肺结核常见临床表现(进行性消瘦,午后低热等); 2 X线符合结核病改变; 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并且痰药敏试验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一线抗痨药具耐药性的结核杆菌菌株。

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间以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诉的疑似心力衰竭患者92例, 部分患者伴咳嗽、气喘及水肿。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心包填塞、心绞痛、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血压>140/90mm Hg及18岁以下者除外。其中男性50例, 年龄 (48~62) 岁, 平均 (55.4±13.6) 岁, 病程平均 (1.5~3.2) 年;女性42例, 年龄 (51~70) 岁, 平均 (58.3±15.2) 岁, 病程平均 (1.2~4.5) 年。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化验结果等, 共有58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 非心力衰竭患者34例 (包括肺部疾病14例, 其他疾病20例)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方法, 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中Ⅰ级6例, Ⅱ级9例, Ⅲ级22例, Ⅳ级21例。对照组为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人员30名, 经查各器官功能正常, 其中男性14例, 平均年龄 (54.8±12.5) 岁, 女性16例, 平均年龄 (60.1±13.9) 岁。

1.2 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先分别采集病史, 体格检查并做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其他血液学检测。然后采用加拿大瑞邦公司生产的锐普心力衰竭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测定其血浆BNP浓度, 抽取2m L静脉血, EDTA-K2抗凝,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在15min内完成检测。心功能Ⅲ~Ⅳ级的43例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约20天时再次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液学化验, 并测定血浆BNP浓度。

1.3 观察指标

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 的BNP浓度;未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浓度;正常对照组人员的血浆BNP浓度。

1.4 疗效评价

Belovieova等[3]指出, 早期诊断CHF的理想BNP界值是80~100ng/L, 当以100ng/L为界值时, 血浆BNP测定的临床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最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NP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比较

以Belovieova等提出的BNP值≥100ng/L为CHF的诊断标准, BNP诊断心力衰竭与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符合率为98.3%, 其敏感性为93.1%, 特异性为91.2%, 阳性预测值为94.7%, 阴性预测值为88.6%。见表1。

2.2 实验各组BNP浓度比较

见表2。

*表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01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BNP浓度比较

见表3

*表示与Ⅰ级相比, P<0.05;表示与Ⅱ级相比, P<0.05;表示与Ⅲ级相比, P<0.05

2.4 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

见表4。

3 讨论

B型钠尿肽 (BNP) 又称脑钠肽, 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类神经激素, 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 当心室容积负荷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可刺激BNP的分泌, 引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应, 并且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反应, 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和盐平衡[4]。有学者认为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 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一个独立判断指标[5]。本研究也证实了该理论, 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中54例BNP值≥100ng/L, 4例BNP值<100ng/L;34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中31例BNP值<100ng/L, 3例BNP值≥100ng/L, 敏感性为93.1%, 特异性为91.2%, 阳性预测值为94.7%, 阴性预测值为88.6%。

如何发现早期无临床症状的心室功能不全, 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避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一直是临床上十分关心的问题。有学者发现由接诊的急诊科医师根据临床表现和经验诊断出心力衰竭的敏感性只有49%, 特异性为96%。如果以BNP>100ng/L作为诊断标准, 其敏感性为90%, 特异性为73%。如果把临床经验与血浆BNP值结合起来, 则诊断的准确率由74%上升到81%[6]。BNP的检测能够从那些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轻微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 鉴别出需要临床治疗的患者, 早期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程进展。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心功能分级Ⅰ~Ⅳ级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且随着等级的增加BNP浓度逐渐增高, BNP值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通过对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 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 因此也可以将BNP水平作为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之一。总之, 随着对BNP认识的逐步加深, 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血浆BNP值不仅可作为早期诊断CHF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对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owie MR, Jourdain P, Maisel A, 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testing[J].Eur Heart, 2003, 24 (19) :1710.

[2]Seiao Y, Ogawa A, Yamashita T, el a1.Application of NTpmBNP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diac care:a more discerning marker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Fail, 2004, 6 (6) :295-300.

[3]Belovieova M, Kinova S, Hmsovsky S.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 (BNP)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yspnea[J].Bratisl Lek Listy, 2005, 106 (6/7) :203-206.

[4]张国华, 胡韵, 史晓敏, 等.B型钠尿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脏病学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5) :262.

[5]Groenning BA, Nilsson JC, sondergaard L, et al.Evaluation of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increased dimensionsby multiple neurohumoral plasma concentrations[J].Eur J HeartFail, 2001, 3 (6) :699.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篇8

慢性肾衰竭病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素因、主因、诱因三个方面。素因:即患者的体质因素,脾肾虚损是本病的素因。主因:本病多是由水肿、淋证、虚劳、消渴等病发展,最终导致肾脏失去分清泌浊的功能,使湿浊溺毒贮留于体内,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诱因:在慢性肾衰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于某些因素而使病程进展加快,病情恶化。如感受外邪、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

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肾的分清泌浊功能失调,而肾的分清泌浊功能有赖于机体的气化作用。肾气亏虚可引起肾的气化功能障碍,脾、肺、肝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可影响肾的气化功能。气化不足,升清泌浊功能障碍,不能及时疏导、转输、运化水液及毒物,因而形成湿浊、湿热、瘀血。湿浊、瘀血虽源于正虚,反过来又是重要的病理因素。如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失常,则可出现恶心、呕吐;湿浊困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之源匮乏,则气血亏虚加甚。

辨证论治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及其病机错综复杂,从正邪方面分析,有正虚也有邪实。正虚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邪实则有外邪、湿浊、热毒、瘀血、动风、蕴痰等。因此,治疗上必须抓住标本缓急,采取急则治标,以祛实邪;缓则治本,以固正气;标本并重,则祛邪扶正并举。根据本病的疾病特点,通常按以下六类证候进行辨证治疗。

脾胃虚弱

主症: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四肢酸困,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小便短少,口淡不渴,口中尿臭,四肢不温,舌淡而胖大并有齿痕,脉象沉细或沉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化湿。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10 g、砂仁6 g、陈皮10 g、半夏10 g、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20 g、炙甘草6 g、生黄芪15 g)。

加减:胃痛畏寒者,加干姜、桂枝以温阳散寒。

脾肾阳虚

主症: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腰酸腰痛,畏寒肢凉,大便偏溏,或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脾肾。

推荐方药:温脾汤加减(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12 g、茯苓15 g、炙甘草6 g、陈皮10 g、当归10 g,制附片10 g、干姜6 g、大黄6~10 g)。

加减:纳食不馨者加砂仁、竹茹醒脾消食。

肝肾阴虚

主症:面色萎黄,全身乏力,皮肤干燥,口苦咽干,渴喜凉饮,口中尿臭,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脉象弦细,舌淡形瘦,少苔或薄黄苔。合并肝阳上亢,而有头痛头晕,耳鸣烦躁。挟有湿热,如尿频尿痛,舌苔根部黄腻。挟有瘀血者,可见面色晦滞,唇色发暗,舌色青紫。

治法:滋养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20 g、山萸肉12 g、山药10 g、丹皮10 g、茯苓20 g、泽泻12 g、制首乌20 g、当归10 g、赤芍15 g、大黄6 g)。

加减:腰痛明显者加怀牛膝、桑寄生,补肾强壮腰膝;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者加天麻、杭菊花平肝养肝潜阳;尿频、尿痛、舌苔根部黄腻者,加石韦、黄柏清热利湿。面色晦滞,舌色青紫者加丹参、川牛膝增活血化瘀之功。

气阴两虚

主症: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口干口黏,口中尿臭,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手足心热,尿少色黄,脉象沉细,舌淡有齿痕。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党参15 g或太子参15 g、生黄芪15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生地20 g、山萸肉10 g、山药10 g、丹皮10 g、茯苓15 g、泽泻12 g、陈皮10 g、大黄6 g)。

加减:伴恶心、呕吐者去山药,加白术、黄连、竹茹以健脾清胃止呕,腰痛者加怀牛膝、杜仲补肾强壮腰膝;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者,加天麻、杭菊花、白芍平肝养肝潜阳。

阴阳两虚

主症:乏力,畏寒肢冷,但手足心热,口中尿臭,口干欲饮,饮水不多,腰膝酸软,不思饮食,大便偏溏,小便黄赤,或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脉象沉细或沉弱,舌淡而胖有齿痕。

治法:阴阳两补。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味(制附子10 g、肉桂6 g、生地15 g、山萸肉12 g、山药10 g、丹皮10 g、茯苓15 g、泽泻10 g、人参6 g、菟丝子20 g、仙灵脾15 g、陈皮10 g)。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肉苁蓉温阳通便;乏力明显者加人参或西洋参补元气;浮肿、尿少者可加牛膝、车前子、桑白皮以增强利水。

湿热中阻

主症:纳差,恶心呕吐,口苦口干欲饮,心烦失眠,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舌质淡红或舌尖红,苔黄腻,脉弦。

治法:清化湿热,和胃止呕。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6~10 g、竹茹10 g、陈皮10 g、姜半夏10 g、枳壳10 g、茯苓20 g、苏叶10 g、制大黄10 g)。

加减:大便稀溏者,去大黄,加白术。

中成药治疗

百令胶囊

为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具有补肺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肺肾两虚证。口服,5粒/次,3次/d。

尿毒清颗粒

由甘草、白芍、大黄、何首乌、黄芪等组成,具有温肾健脾、通腑降浊之功。口服,每次5~10 g,3~4次/d。

海昆肾喜胶囊

主要由岩藻糖和硫酸基组成,具有化浊排毒之功,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湿浊证。口服,一次2粒,3次/d。

大黄苏打片

由碳酸氢钠、大黄、薄荷油组成,具有抗酸、健胃、解毒,用于胃酸过多、食欲不振、大便不通等症。口服,1~3片/次,3次/d。

肾康注射液

大黄、黄芪、丹参、红花,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通腑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湿浊血瘀证,静脉滴注,一次100 ml(5支),1次/d。

中药保留灌肠

推荐处方:生大黄30 g、煅牡蛎30 g、槐花15 g、芒硝6 g、蒲公英30 g。灌肠方法:上药加水煎,取药液150~250 ml,令患者右侧卧位,头低臀高,药温为32~36 ℃,肛管插入肛门20~30 cm,并保留1~2 h,1次/d或2次/d。慢性肾衰竭患者从尿中排除出的尿素氮减少,中药保留灌肠主要是促使尿毒症毒素从大便排出。

中药药浴疗法

推荐处方:丹参30 g、红花15 g、苍术15 g、地肤子30 g、蛇床子30 g、麻黄15 g、桂枝10 g、艾叶30 g。药浴方法:上述药物加水煮沸15分钟后,将药液倒入浴缸或桑拿浴箱,进行药浴或桑拿,温度控制在36~37 ℃,治疗30 min,1次/d。没有浴缸或桑拿浴箱,也可将药液倒入水桶中,浸泡双脚30~60 min,1次/d。注意药浴疗法不可出汗过多,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药浴疗法可起到利水消肿、祛风止痒,并有一定的促使尿素氮等毒素从皮肤排出的作用。

大黄的临床应用

目前使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口服大黄粉、大黄醇提取物、含大黄的中药复方、大黄为主的中药灌肠等。但大黄的使用应遵循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祛邪以扶正”、“祛邪勿伤正”,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大黄为苦寒之品,适宜于里热实证,倘若大便不干结,反而溏薄,甚或腹泻,出现一派虚寒之象,此时若仍拘泥于大黄能降尿素氮之说而概用之,则往往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尿素氮不降,反而可能上升。在运用大黄时,当中病即止,大便以2~3次/d为佳。大黄的剂量一般为6~30 g,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差异随时调整。慢性肾衰竭早期使用大黄较好,晚期或终末期患者,正虚突出者,往往虚体难支,则宜慎重。

临床体会

消化道症状是许多慢性肾衰竭患者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常有恶心、纳食不馨、胃脘胀满等症状,因此,不论从饮食上,还是从用药上都宜顾护胃气。在调理脾胃方面,重点要抓住脾胃虚弱和中焦湿热两类证候。

虽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候复杂,但气阴两虚证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证候,益气养阴是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治法,参芪地黄汤是慢性肾衰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只要使用合理,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百令胶囊性温,重在补肾,适合于乏力、气短的肾虚患者;海昆肾喜胶囊重在化浊排毒,适于中焦湿热或湿浊证,伴有恶心、胃脘不适的患者;尿毒清颗粒补肾健脾、通腑降浊,有补有泻,适用于虚实夹杂的患者。

上一篇:商家联盟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