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2024-08-20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共7篇)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篇1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位于大连最大的主城区甘井子区,是大连正在集全市之力建设的“中国生态版硅谷”和“中国升级版高新区”。

在借鉴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技城、韩国大德科技园、台湾内湖科技园等世界著名科技城发展经验基础上,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目标是超越中国现有高新区的建区模式、发展模式和产业模式,形成全新的产业发展状态、产业集聚形态和城市建设机制,建设成为同美国硅谷一样的高新技术衍生基地,并在生态概念上超越硅谷,未来将建成大连市产业最高端、高端人才最集中、城市基础设施最优越、生态环境最好、智能化水平最先进、居住水准最优的新城区。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连市政府将为该区域提供大连市有史以来最优惠的发展政策。2010年4月,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被辽宁省政府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授予大连市“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称号,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承担基地核心区建设任务。

未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将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高度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高端的创新创意产业、全方位的低碳环保体系、智能化的城市设施、国际一流的生活配套、和谐的人文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等优势于一体,建设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

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绿色CBD,为大连、为中国提供一个绿色文明、宜居宜业的综合生态开发样板。

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城区内交通最便利的区域,拥有由空港、地铁、高铁、高速公路等组成的高度便利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衔接环渤海各主要城市与东北亚各国。该区域距大连国际机场约5公里,距大连港约15公里,距大连新火车站约12公里,距大连新机场约30公里,土羊高速公路连通丹大高速和沈大高速,连接东北地区高速公路网。

山湖林海中的森林之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城区内自然生态条件最好的区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南邻70平方公里的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西端位于金龙寺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0%;西部与北部被渤海环绕,四大望山连绵起伏,十几座水库如明珠嵌入其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生生不息的低碳之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以“保护原生态、再造新生态”为目标,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将被拒之门外;整个城区从能源、资源、交通、环境、绿化、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开展生态城市规划,以绿色

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为载体,确保所有建筑均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区域绿色交通体系、积极开展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实现全面低碳排放。

科技领先的智慧之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将建设成为中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通过引入智能识别、移动计算、信息融合、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数字平台和城市管理中心,实现交通、医疗、建筑、教育、能源、环境、政务、商务、民生、安全、物流、产业的全面智能化。

活力洋溢的创新之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将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以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重点吸纳和培育三大主导产业:以工业设计研发等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设计研发中心即将进驻。

和谐共生的幸福之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将建设成为大连环境最优越、最具竞争优势的新城,提供城市级的配套设施——包括一流水平的基础教育配套、文化设施配套、运动休闲配套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国际化的生活、教育、医疗、文化、健身、娱乐设施,为入驻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企业和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越的配套设施,打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幸福之城、宜居之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2011年建设重点

上世纪90年代,大连成为了日本、韩国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窗口;新世纪初,大连成为了日本、韩国信息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窗口,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将开启日本、韩国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新局面:以研发设计等高端科技服务为核心的知识经济转移将成为投资重点。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城,成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世界正在发生从制造业向科技服务业转移的变化,为获得新兴国家的巨大市场,跨国公司技术本地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这样的平台是日本、韩国把研发中心转向中国的最好选择。

2011年,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将重点建设以高端设计研发、科技服务、低碳节能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为国际企业和科技人才提供专业服务的高端国际型社区。15.26平方公里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

区,由中国著名的软件园区和科技地产运营商亿达集团投资建设,核心区将以高端设计研发、科技服务、低碳节能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致力于建设为国际企业和科技人才提供专业服务的高端国际型社区,这里将一跃而成为大连市建设水准最高、生态水准最高、智能化水准最高的区域。

目前,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正在进行国际型社区的整体规划和全域建设,构建以工作、生活、娱乐休闲、商业购物、商务旅游、教育、医疗、公园设施等为主要内容,以生态、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化新城区。

根据国际型社区的发展需求,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将规划建设日本、韩国社区,引入日本学校、美国学校等国际教育资源,建立国际教育园区,满足在连日本人、韩国人的工作与生活需求。

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商业配套建设上,正与台湾商业餐饮企业进行积极洽谈,并通过与台商探讨建立台湾连锁企业总部的构想,增强这里的物流、加盟、培训、区域管理中心的职能。

目前,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区15万平方米的产业楼主体全面封顶,今年9月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今年,核心区还将开工建设30万平方米产业楼,8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设施,80万平方米产业区生活配套设施,3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及1所国际化标准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五大公园也全面开工建设,2011年、2012年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五大公园包括:34万平方米产业园核

心公园——中央公园;东山公园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将以休闲运动和自然风光为主;北山公园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定位为都市门户和登山健身公园;而130万平方米的湖滨公园,将被打造为都市湖滨公园;此外,还有明珠路以南占尽延绵山体资源的体育公园。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篇2

关键词: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一、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及其产业选择的概述

2009年, 大连市政府决定在甘井子区原大东沟服务外包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一座以“生态、科技、创新”为主题, 以生产性服务业、科技研发、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创新型产业为引领, 融汇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 具备现代生态宜居宜产宜业要素的新城区, 将其命名为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定位是:以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 重点引进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的研发机构、著名企业研发中心、著名设计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 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创意文化、生产性服务、创新服务、教育培训、金融商务等产业, 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作为新的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承担着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 而其产业选择及发展对其城市任务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是指根据生态科技创新城自身的综合优势和独特属性, 合理选择和布局城区所要发展的产业, 确定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 并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二、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时,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根据生态科技创新城本身实际情况确定应该重点发展的产业。综合各方面研究和讨论, 文章认为对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在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水平、政策支持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在对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进行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并有效利用本区域的优势资源, 扬长避短, 选择与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产业。

(2) 发展潜力原则。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应占有一定比重, 在经济产值中占有较大份额。因此选择的产业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后续增长能力。

(3) 社会效益原则。在进行产业选择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考虑到产业及经济的发展, 还要考虑到诸如就业, 税收等社会效益, 这将会对社会全面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区域经济带动原则。生态科技创新城作为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其产业选择要考虑其对所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

(5) 产业关联原则。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全面、密切的关联关系。选择的产业应该通过这种关联, 带动和拉动一系列关联部门和产业进一步发展, 并且通过这些行业和部门的传导作用间接对其他部门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形成广泛、复杂的连锁互动效应, 不断推动整个经济的综合发展。

(6) 生态环保原则。生态科技创新城, 顾名思义是以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产业为己任。在产业选择时, 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现象的出现。

三、大连市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充分考虑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定位和产业选择的原则下, 对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进行分层设计, 建立五个一级指标, 包括产业关联度指标、区域经济带动指标、社会效益指标、需求指标、产业发展潜力指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产业规模、产业影响力系数、区位商、就业规模比等十个二级指标, 全面反映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的因素。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周巍等.衡阳市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 2010 (5) .[1]周巍等.衡阳市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 2010 (5) .

[2]赵琼.湖南省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4) .[2]赵琼.湖南省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4) .

[3]林素娇, 江兵.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 2008 (4) .[3]林素娇, 江兵.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 2008 (4) .

[4]关伟.生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4]关伟.生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篇3

成立启迪数字集团,打造三融合数字产城新模式

今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拟在全国推进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的2.0新时代。

启迪控股拥有22年的科技园区建设运营经验和先进的科技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超过百个节点的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并已在环保、新能源、大健康、教育、文化传媒、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结合当前数字中国战略实施,启迪控股率先提出了“数字产城”新模式:即“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园区数字化”三融合模式。

清华控股总裁周立业在致辞中认为,智慧城市从不同层面上对产业发展和应用提出要求,今天启迪控股提出“数字产城”概念,组建启迪数字集团,牵头成立中国数字产城联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相信启迪数字会在整个产城融合方面做出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会为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注入一些新力量。

成立仪式上,启迪控股总裁王济武对启迪数字集团提出“五大”工作重点:以技术为核心,坚持科技服务;贯彻“三合一”模式,坚持集群式创新;坚持国际化,转向输出形式交流;坚持政、产、学、研、金、介、贸、媒联盟方式,共同推动数字产城发展;坚持务实精神,行胜于言。

“‘数字产城’模式就是要将城市政务数据、产业应用数据、园区创新数据打通,实现城市政务平台、产业应用平台以及创新服务平台的对接,在数据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管理流上实现互通共享,形成统一的大数据,打造跨区域、跨行业的城市级综合数字运营平台。”启迪控股副总裁、启迪数字集团董事长赵东强调,“数字产城”主要有三个参与主体——以政务为核心的城市、以应用为核心的产业,以创新为核心的园区服务平台,而在这三个主体中,产业的数字化应用部分是当前最需要提升的,也是启迪控股及中国数字产城联盟最具优势的部分。

启迪控股“数字产城”战略的实施主体,也就是在这次会上正式亮相的启迪数字集团,将作为启迪控股数字产业投资与运营平台,以“平台化、数字化、移动化”为发展方向,依托启迪控股全球集群式创新网络与核心科技产业实施能力,通过“孵化+投资+并购+联合”等手段搭建跨行业、跨区域的城市级综合数字运营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启迪数字集团在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下设立的“数字中国研究中心”现场揭牌成立,后续将在信息经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数字中国战略落地奠定夯实基础。

携手行业巨头,共建中国数字产城联盟

出于对“数字产城”理念及创新模式的认同,启迪控股牵头,依托启迪全球创新网络,联合中兴通讯、紫光股份、世纪互联、软通动力、未来国际、同有科技、启迪国信灵通、国智恒北斗、启迪创投、力鼎资本、安益资本等业界龙头企业,和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等著名学术与研究组织共同发起,于此次峰会上共同签约成立“中国数字产城联盟”。中国数字产城联盟签约成立后,特邀IBM、霍尼韦尔为联盟顾问支持单位。

未来该联盟将秉持“共享共赢、协同发展”的理念,通过整合成员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科技服务、环保环卫、新能源、大健康、教育、旅游、文化传媒、网络基础设施、存储、北斗等产业领域形成领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解决方案,共同建设城市级综合数字运营服务平台,并通过丰富资本运作手段,有效推进中国数字产城创新生态圈建设。

为了从各层面支持数字产城计划的运作,启迪控股与IBM现场签署启迪数字产城业务平台顶层设计协议,启迪数字集团则分别与赛伯乐绿科投资集团、广西汇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设立10亿元移动互联网基金;分别与工商银行、北京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拟向启迪数字集团授信10亿元,拟设立50亿元数字产业基金;并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酝酿于一年前的北京银行—清华科技园一卡通也在现场揭牌。这张由北京银行联合清华科技园共同开发的京卡-清华科技园联名卡,不仅涵盖全部金融功能,全方位嵌入园区数字化应用,更为下一步数字产城计划预留了充分的开发空间和想象空间。

共话“互联网+政务”,探讨智慧城市创新服务平台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中,“互联网+政务”是贴近民众需求的基础工作,也是给予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的重要工作,是智慧城市中的特色服务,有助于推动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启迪数字集团未来将牵头中国数字产城联盟,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嫁接企业资源与搭建为企业服务的创新服务平台,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围绕“互联网+政务”主题,启迪数字集团邀请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庆国教授以《开放数据战略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为题,从互联网+、大数据和政府服务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和探索方向。

在“互联网+政务”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数据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徐州市鼓楼区副区长李强,全国政协委员、未来国际董事长王茜,中兴通讯副总裁叶征,软通动力集团副董事长冯嵱,IBM全球企业咨询部技术合作执行合伙人陶曲明,启迪数字集团董事总经理、国信灵通CEO侯树立同台对话,针对如何破除各部门数据交换难题,从技术层面、产业层面、体制层面、企业层面来共同推动构建真正开放的互联网+政务平台,实现一体化公共服务展开热烈探讨,为“数字产城”新模式下的电子政务建设开辟新思路。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电子政务处处长王鼎表示,“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也是未来“互联网+政务”发展要遵循的方向,此次启迪控股拟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发挥资源整合、集群创新、协同发展的优势,成立数字产城联盟,搭建为企业服务的创新平台,为政府服务的支撑平台,正是落实“互联网+行动”,推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一项有益探索。针对如何让“互联网+政务”真正落地,他现场给出几点建议:一是建立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二是要积极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三是加快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四是加快建设在线政府,“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城市感知更透彻、管理更精准、运行更智慧,最重要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发展更安全。”

启迪控股董事长梅萌对启迪数字集团与中国数字产城联盟成立表示祝贺,他认为中国数字产城联盟是非常好的产物,将为跨行业协同创新、中国数字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最后,他总结说:“数字产城”出征在即,启迪控股准备好了。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篇4

调查时间:二〇一〇年八月 调查地点:江西南昌 调查方法:典型调查 调查人:xx 在人们的心目中,南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步入新世纪后,吹拂着生态建设的东风,南昌更成为一块“绿色”的热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昌盛”之地每日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而今发展变化的最快的就属加快改造的旧城区。

据了解:今年底,南昌市将完成近400万平方米的低洼房改造,着力改造西湖区桃花三村等10个城中村,分别是:西湖区桃花三村、青山湖区塘山镇、塘山村邓家自然村、南镇村、五联新杨自然村、永红村、湖地坊辛庵熊邓村、秦胜村、彭桥上坊任村、京东镇桃竹村、青云谱区下尧村等十个城中村。

利用暑假,我走访了其中部分村庄,其中南镇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南镇村位于南昌市城东区,比邻南昌市高新开发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座很传统的村庄,居民大多以姓氏为纽带聚居在一起。然而现今的南镇村很难找到一个村庄的影子,高拔起,农民公寓比屋连甍。因为市政建设的需要,南镇村被列入今年底拆迁工程名单。据村民介绍,南镇村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近几年。市政建设的需要,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都是推动南镇村城市化的原因。“你看,这些地方之前都是田啊,河呀,树呀。夏天的时候还有人在里面有过泳呢。”村民很热心的为我介绍。我了解到在几年前农田在村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但是自村中大兴土木后,农田流水级渐渐少了,现在在村中甚至连年龄大些的树都很难看到,南镇村俨然成为了城市中的普通一角。南镇村这个典型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南昌城中村的变化,农田绿树的消失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南昌的生态环境。下面显示的是我搜集到的部分数据: 背景资料:

由于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大,把以前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耕地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造成城市郊区农村被动的城市化,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郊区城市化社区———“城中村”。【“城中村”类型】

根据土地类型和城市化程度,南昌市“城中村”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城市型。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且已经被城市包围。主要位于市区主干道两旁,东、西湖区,比如东湖区的永溪村、贤湖村、谢家村。

城乡交错型。有少量农用地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村,主要位于青山湖区、青云谱区。由于部分地区农民转非不转工,就地安置,造成农民、市民混住。比如青山湖区的顺外村、张燕村、石泉村,青云谱区的太和村、热心村。

乡村型。有较多农用地和近期不列入城市重点建设的村,主要位于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比如扬子洲乡的为民村,京东镇、罗家镇、塘山镇的部分村落。

前两类“城中村”已经基本没有耕地,农业收入在经济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下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有的村不到10%。“城中村”的特征 ①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

首先,这些快速城市化地区由于规划滞后、规划管理不严和政策的引导不当,在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过程中,村落用地范围内用地功能紊乱,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相互交织,建筑物及建筑景观杂乱无章,建筑密度高达60%—80%,村民建房一般建至3—4层,容积率超过3,采光通风等居住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居住生活的私密性得不到保障,缺乏统一连续的街景立面和天际轮廓线;其次,这些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道路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道路狭窄、曲折、不成系统,无法满足人流、物流、停车及消防的基本要求,排水设施不合理导致经常性内涝,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严重滞后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村民的需求。【数字“城中村”】

南昌市最早的城区面积仅几平方公里,后来到了60多平方公里,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城区面积已经达到了120多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更是达到了617平方公里。

据统计,2001年广州建成区内有“城中村”138个,珠海市区有“城中村”26个,西安市有“城中村”90多个,南昌市有“城中村”120多个。目前东湖区主要有6个城中村,分别是永和村、永溪村、公园村、长巷村、七里村和贤湖村,居住人口较多。位于城南的青云谱区目前总共有12个“城中村”,包括三店村、施尧村、万溪村、黄溪村、熊坊村、下尧村、前万村、太和村、楞上村、热心村等。“城中村”最多的是青山湖区和湾里区,不过这两区的“城中村”城市化率最低。“城中村”的分类

第一种: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早已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早已改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镇管理,撤消了乡、村行政建制,已经没有农民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的地区。这类地区实际上等同于城市的危旧房改造区,适用城镇房屋、土地、居民拆迁管理办法。可以采用成片改造危旧房的有关政策。但对其中的民工外来人口应该妥善安置,不能采取一律无偿轰走的办法。

第二种:现有土地产权还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以非农收入为主。土地已经全部或大部份被国家征用。村内基本上已无农民集体财产。虽然一些村已将农村村委会改为城市型居民委员会,农民也已农转非,成为城镇人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宅基地和房屋产权还是农民产权。这部分“村”至今仍然还是“村建制”,实行村的管理方式。甚至还有不少农民集体财产和村办企业经济实体。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低廉的建设成本使“城中村”出租房屋比率相当高,房屋出租加上村里的分红收入,可以使村民们过上相当富裕的物质生活,有些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准甚至已远远超过城市居民。

第三种:还有部分耕地 ,仍是乡政府、村委会建制。还有不少人是农民户口。农牧种植业仍占一定比重的村落。这样的地区改造时,农民转为城市户口,乡政府改组为街道办事处、村委会改组为居委会,但土地产权和经济组织形式可以不变。“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今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还要在郊区建设更多新城和职能中心,使更多地区成为新的“城中村”,因此改造“城中村”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不是改造完了现在的“城中村”,就彻底完成任务了。因此研究如何改造“城中村”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城中村”的界定 所谓“城中村”,就是在很多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出现的、已经转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是城市地域扩张的一种自然延伸,它是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城市现象。"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融入城区,成为“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地区,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与发展;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城中村”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因土地、户籍、人口等多方面均属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其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景观建设等各方面仍保留浓厚的农民特征,因而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 南昌空气质量变化 资料

2010年3月下旬,南昌进入沙尘“灰名单”,空气质量连续2天为7年最差。(江西49个县市出现了灰霾浮尘天气,其中南昌也进入“灰名单”,空气质量也随之下降。记者在南昌市环保局发布的“绿色南昌空气质量日报”上看到,南昌昨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到500,空气质量等级为最低级别——V级(属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而今天,南昌空气污染指数也同样达到500,空气质量等级仍为V级(重污染)。据悉,南昌空气质量这两日创下7年来历史新低。)

南昌空气质量连续5年笑傲中部(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使环境品牌成为城市的第一品牌。自2004年以来,我市城市环境质量定量考核连续5年列全省第一名,其中,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名,主要水体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良好的成绩赢得了市民的认可。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西社会调查总队开展的2007年、2008年公众对南昌城市环保满意率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我市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评价较高,总体满意率分别达到85.03%、85.78%,均超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85%的要求。)

城中村环境现状: 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中村”的土地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造成土地的占有率高,利用率低,产出率更低,形成不了开发的规模效益,破坏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城市在规模扩大时只能在外延寻找新的土地资源,而缺乏内涵型的发展空间。

“城中村”所具有的优越的区位和低廉的价格使这些地区不规范的房地产二级市场特别活跃。一方面,对城市规范化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使本应属于城市房屋、土地使用的交易收益流入个人或某些单位的囊中。环境问题频出: “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是与原来低密度的建筑和低密度的人口相适应的,现由于部分市民和大量外来人口的入住,小企业的开办,使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导致污水横溢,垃圾乱倒、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缺乏统一规划的凌乱建筑,形成不了统一连续的街景立面,视觉环境很差,城市形象低下;此外,由于村内道路既狭窄又杂乱无章,村民出行不便。

“城中村”与旧城的区别与联系

“城中村”与旧城最本质的区别在于:①前者是由村落和农业经济发展起来的,而后者则是有着经济发达,文化汇萃的辉煌过去;②前者除了少数有着丰富的宗族社会文化传统之外,大多数是解放以后在“一大二公”的思想指导下建设的社会主义农村。而后者则凝聚了成百上千年数代人的智慧和劳动,有着丰富的历史回忆和场所,是真正体现城市特色、魅力和个性的地区。旧城是指城市建成区中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某些经济明显衰退、房屋年久残旧、市政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的地区。而旧城更新则是为了使旧城恢复活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操作步骤上逐渐调整原有的结构模式,补偿物质缺损,调整人口分布,以达到改善环境、振兴经济、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城中村”更新的目的和手段与旧城更新有着本质的不同,可以认为是次一层次的城市更新。1.3.3“城中村”与社会上的种种弊病 都市里的这种“城中村”,既象是古老历史的遗物,又象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新生的活体。“城中村”的“规划、建设、管理极其混乱,外来人口膨胀,内面的出租屋成为黄赌毒的温床,‘超生游击队’的藏身之穴,„„这些和现代城市的生态、整洁与舒适是大相径庭的”。这些“洗脚上田”的农民,“他们不用劳作,有村社的分红和出租屋的租金,足可以高枕无忧。他们成为居住城市里的特殊群体——出入城市公共场合,却没有得体的打扮和相应的气质,对宗族观念、对求神拜佛的尊崇弥漫了整个村落。城市在进化,村庄在消失,‘村’民在夹缝中裂变。老人在麻雀桌上消磨着他们的最后岁月,中年人在文化水平低下、被社会的先进产业淘汰的情况下,固守现状。

1.3.3 “城中村”在城城市规划主要包括用地规划、体型规划和工程规划,它只能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形的干预方式,物质形态空间发展这个过程一般包含物质形态空间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步骤。“城中村”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物质形态空间规划的科学性、阶段性、层次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在总体规划完成以后进入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地块的城市设计时尤其明显。另外,这些地区功能定位的模糊、土地使用性质的混乱、建筑物布局的随意性和风格的混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城市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城中村”是使城市健全肌体呈现一种病态,城市规划的管理一直对它苦无对策,一般也只能在用地范围上进行界定,对村民申报住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要求一般都批准,没有单独的管理条例和措施来规范这些地区的建设,造成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房屋风格各异,也没有因为新建而预留出必要的道路、绿化用地和房屋前后左右的最小间距,增加了今后物质形态空间的管理难度。市规划中的影响。

改造方向:

南昌市将对老城区主次干道、重点部位占道、影响市民观瞻的破旧房屋、封闭式围墙进行拆除,还路于民或按照一街一品的原则种植绿化,建立小绿地、小广场、小公园。

“城中村”的改造

城中村的改造牵涉到一个合法非法的问题。要想搞好城中村的改造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法律规定,应根据不同形态的“城中村”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具体来界定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从国内外这些城市改造的先例来看,深圳、广州、福州、南昌、天津、青岛、太原、西安等很多城市在改造“城中村”过程中都碰到了很多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改造城中村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法律规定框架,保证公共利益、个体利益分配相对公正,依法拆除违建改造城中村,管理的力度加大了,城市的大环境也就慢慢好起来了。有法可依,执法的力度才会加强。因此,当前制定一个拆除违建改造城中村的法律规定是当务之急。

改造成功的例子: 旧村整治重现美景

高州西岸村素有文化之乡之称,村内绿树成荫,美景随处可见。但由于旧村规划不合理,加上疏于整治,整体景观差,不尽人意。“抓好旧村整治,重现水乡美景。”农民在建设时把住宅盖得更“ 优雅” 一些, 同时也把租金提高, 就像房地产商开发的住宅区那样。政府规定村民的住宅最高可以盖到5层半, 否则就要罚款,严重的要拆除。因此“城中村”的住宅建筑高度得以控制。

2.2.2异地重建生态新村 来到高州的南湖塘村,可以看到生活污水已实现了生态化处理,村民们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南湖塘村是高州较好的一个农民新村。南湖塘村从1998年至2004年,为改变多年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状况,在南湖塘村挂榜岭山下异地重建了一个农民生态村“聚贤新村”。“聚贤新村”的规划特别强调“生态”二字: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发展沼气以减少垃圾、粪便对大气、水体的污染,并在全村推广利用太阳能。新村内,100多栋欧陆式的农民别墅错落有致,流水潺潺、山清水秀,新村绿化覆盖率达35%。2.2.3规划先行以建带治

高州市内地处东南的坡耀村,各自然村相对分散,各自又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统一规划难。通过先行规划以建设带动整治。坡耀村在“中心村控制性规划”的前提下,首先规划建设路网,在市政规划道路位置上先建设乡村道路,形成规划道路的雏形。先后拓宽谢观路等3条道路,新建了同庆路等2条道路。目前全村道路网络从中心区向四条自然村辐射,大大缩短了各自然村之间的距离。另外,坡耀村还按总体规划在中心区先进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谢村小学、同进幼儿园、村委会办公楼、垃圾压缩站。同时,结合中心村规划,逐步开展新村建设。在旧村周边位置规划了荔苑楼、东园新村等村民公寓,目前已建成7幢投入使用。并在村委会以北规划建设大型农民新村——同进花园。

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简介 篇5

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地处旅顺口区东南部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邻城区及旅顺口港湾,西接铁山街道中心区、旅顺经济开发区和旅顺新港。园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表结构由粉质粘土、碎石土、强风化板岩及石英岩组成,地质稳定。凤河自西向东贯穿园区北部流入黄海。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温度10.25摄氏度。

创新园成立于2006年7月,是旅顺绿色经济区和“五城一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科技创新城的主城区。2010年3月,被省政府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区域。

创新园以低碳经济和生命健康为园区重点发展领域,以绿色化、高端化为重点,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的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医疗康复等产业,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打造大连绿能科技创新城,为区域的科技、经济、社会、人文高度融合发展,提供服务环境、创造投资环境,同时为大连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创新园规划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目前,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2亿元,完成道路、地下管网铺设、园区绿化、凤河改造、66KV变电所、1.7万平方米的创新大厦及8.5万平方米的回迁楼等工程建设。动迁居民1830户,动迁企业75家,实现了起步区的“九通一平”。

园区以引进绿色化、高端化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同时依托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以及周边高等院校雄厚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在创新大厦内已引入了教育培训、研发孵化中心、技术工程中心15家,完成注册资本近5000万元。

园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疗医药5大板块,已经引进了理工大学科技城、交大科技园、中建材光电材料基地等3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元,引进了10余家国家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已经签约和即将开工的项目有43个,投资总额超近400亿;在谈和意向项目30多个。

目前在起步区内,现已布局中科院产业园、理工科技产业园、交通大学科技园、日本科技产业园、俄罗斯科技产业园、海洋科技产业园、光电应用材料产业园、研发和孵化园8个分园。在起步区之外,规划建设了国际医疗城、生命健康城、琥珀湾综合旅游文化区3个功能区。在区域中心规划建设智能办公中心、商贸服务区、城市综合体,投资总额近20亿元。

到2015年,创新园将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经济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努力完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所要求的主要指标,成为集知识创新密集、技术研发密集、孵化中试密集、高端产业密集、高端服务密集为一体的创新实践高地,缩小与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创新环境差距,跻身于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前列,形成转化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聚集一批国际化高端技术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善于经营管理的创新企业家,做强一批高新技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篇6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取得的成绩,表彰在创建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部署安排下阶段深入推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的有关工作,加快推进高效生态林业发展。等会,马勇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的成绩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作出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的重大决策。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思路,凝心聚力,务实进取,大力推进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我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城市名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益阳的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对此,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城市创建活动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要充分肯定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工作的成效

2006 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驻益部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益阳军分区的统一部署,围绕创建湖南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这一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军地互办实事、开展双拥共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益阳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我市于 2010 年 11月和今年 2 月相继创建成为湖南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有这么四个方面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1、开创了双拥工作新格局。2006 年我市提出创建湖南省双拥模范城市后,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 6次对双拥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益阳市拥军优属暂行规定》、《益阳市关于落实党管武装工作“十个纳入”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市委、市政府和益阳军分区主要领导自始至终组织指挥和参与创建活动,做到了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

大会议亲自出席,重大节日亲自慰问,双拥工作全面实现了“五纳入”、“四坚持”、“三到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指导、部门协调、基层单位落实的良好格局。

2、形成了双拥工作新共识。将国防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全市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了党校干部培训计划,纳入了全市中小学的必修课程,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国防观念与国防意识。市内各主流媒体都开辟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专栏,市直各部门单位、中心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创办双拥宣传栏 100 多个,悬挂宣传横幅近200 条,播发手机短信 60 多万条次,全市上下形成了不断强化双拥工作的共识。

3、取得了双拥工作新成果。出台了《益阳市支持军事工程建设优先优惠政策》,近年来累计投入 1 亿多元,用于支持益阳军分区及武警部队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驻益部队深入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开展了送科技、送服务上门、“援建军营图书室”等活动。制定了《益阳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益阳市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启动了“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确保了优抚安置等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军队转业干部、随军随调家属、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残疾退役军人、军队离

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出台了《现役军人烈士子女入学入托优待办法》、《益阳市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规定》,有效维护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同时,驻益部队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每年出动官兵 2000 多人次,出色完成了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期的秩序维护与安全保卫工作。特别是在抗冰救灾、抗洪抢险等工作中,驻益部队官兵勇挑重担,效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展示了双拥工作新特色。每逢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市五大家领导都亲自前往慰问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全市各级各部门也都组织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慰问活动。拥军领域不断拓宽。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口味王槟榔有限责任公司、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口口香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民间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我市还把拥军工作做到了市域外的部队,对空 44 师、空 18 师、第 42 集团军等部队进行了慰问。招飞工作扎实开展,全市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飞行员 700 多人,占全省招飞总量的33%,益阳籍飞行员的培养选拔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城舰共建稳步推进,2009 年 4 月,海军司令部正式批准将海军 548 舰以“益阳舰”命名,从此拉开了益阳城舰共建工作的帷幕,每逢春节、八一和益阳舰执行重大任务时,我市均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率队前往慰问,益阳舰的优秀官兵代表也应邀来益阳进行了访问,出席了益阳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工作会议,益阳与益阳舰的共建已成为双拥工作的重要载体。

我市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和双拥各项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拥军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加快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融洽了部队和老百姓的鱼水感情。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我市荣获的一份重要政治荣誉、一张靓丽城市名片,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驻益部队官兵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二)要全面总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成绩

今年 7 月 9 日,在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我市与呼伦贝尔、徐州、宜昌、重庆等 10 个城市一道,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回顾我市的创森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1、成功实施了六大创森工程。我们把《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的三大类 16 项 38 个评价指标有机融入“六大创森工程”之中,着力提高城市绿化总量,提升整体绿化水平,构建起了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了一批生态经济型、景观型和园林型的特色乡村,打造了一批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建设了一批花园式、园林式单位。自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创建市级绿色乡镇 40 个、市级绿色村庄 343 个;分别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 99 个、344 个,80%以上的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实现绿化达标;建成 2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 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国际重要湿地和 2 处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营造各类纪念林 45 处;广大市民植绿、兴绿、爱绿、护绿意识不断提高。创森过程中,各区县(市)也打造了一大批创森亮点工程,如沅江市的“五湖连通”绿化工程、安化县的黄沙坪茶文化广场绿化与 S308 线通道节点绿化示范工程、桃江县的滨江风光带及桃益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南县的南茅运河绿化改造提质工程、赫山区的绿色乡镇与绿色村庄创建工程、资阳区的“旧城改造”与“拆违建绿”工程等。

2、探索形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创森经验。全国各地创森竞争十分激烈,作为后发地区,我们依靠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逐步缩小了与经济发达地区创森工作的差距,并成功实现了赶超。从 2010 年年底开始,在确定“山水新城,绿色益阳”的创森主基调和抓好六大创森工程的工作重点后,我们通过实行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发动“三个齐动”,较好地解决了组织层面的问题。通过践行创森与建设绿色益阳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发展现代林业相结合“三个结合”,较好地解决好了理念层面的问题。通

过创新用地机制、投入机制、管护机制“三大机制”,切实解决了“在哪里栽树、栽什么树、谁来栽树、谁来管树”等资源配置问题。我们的做法在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得到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3、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创森精神。回顾我市的创森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精神尤显珍贵,创森精神的具体内涵可用五句话来概括:一是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创森过程中,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植树就是植绿,造林就是造福,绿化就是文化”的全新理念,积极推动创森用地机制、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的创新,始终以创新精神推动创森工作。二是迎难而上的拚搏精神。创森工作问题多、难度大,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终于在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我们不走捷径,不抱侥幸心理,严格按照 38 项创森指标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四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区县(市)和市直相关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五是履职尽责的奉献精神。创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这种开拓创新、顽强拚搏、务实进取、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创森精神正是我们建设绿色益阳、实现后发赶超的强大动力,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宝贵财富。

二、持续深入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城市创建工作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实践过程。我们虽然扛回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牌子,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奋进。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将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引向更高、更深的发展层次。

(一)继续真抓实干,确保双拥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双拥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内容广泛、影响深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成功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我市双拥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要进一步加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力度。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以军民融合发展为目标,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做好支持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要主动研究和解决影响部队建设的突出问题,积极配合部队完成训练演习任务,支持重

点军事工程建设。要建立完善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在城乡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军事需求。要深入开展智力拥军、科技拥军活动,支持部队人才和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拥军优属政策,为部队官兵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2、要积极支持驻益部队参与地方建设。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驻益部队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各项建设。要加强与驻益部队的协调与联系,支持部队参与扶贫帮困等援建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抢险救灾预案,健全军地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部队在重大社会活动安全保障、自然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各种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平安益阳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要切实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优抚安置各项政策的落实,稳步提高优待抚恤保障水平。要进一步做好复员退伍军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为抓手,全力将创森工作引向深入

根据《益阳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的要求,我市创森工作还有大量的任务,同时,三年后创森工作还将要迎接国家的复查,保住牌子、保持荣誉的压力还很大、工作还很多。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以发展高效生态林业为重要抓手,将创森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1、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克服创森成功了就可以松一口气的思想,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做到机构不散、力度不减、责任不变,力求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2、要持续推进六大创森工程。目前,全市六大创森工程建设与既定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继续履行好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六大创森工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3、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各地各部门要把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与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结合起来,努力扭转我市林地产出率相对较低、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的局面。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要加大低效残林改造和优材更替力度,将榉木、楠木、红豆杉等珍贵乡土树种发展成生态公益林和宅旁风景林的主要树种或优势树种。要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培育珍贵优质苗木,扩大珍贵乡土树种资源。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着重发展木本药材、木本粮油、山地水果、珍稀干果等名特优经济林,建设规模化名特优基地,推动林农增收致富。二是要提高森林经营强度。要认真落实森林抚育、低次

残林改造等森林经营措施,逐步提高林地产出。要大力开展森林抚育间伐,稳步提升高产林比重。要大力发展高效竹林,充分挖掘竹林生产潜力,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效益毛竹产业示范基地。三是要巩固壮大林下经济。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下自然条件,推动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林地利用率。要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林菜、林菌、林禽、林畜等种植型和养殖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林下经济效益。四是要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科学发展之路,推动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由“砍树”经济向“看树”经济转变,由“卖木头”向“卖空气、卖生态、卖景观”转变。要着力完善桃花江竹海、南洞庭湖湿地、柘溪库区、北峰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的基础设施,增强森林旅游基地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适度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景点,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五是要加快推进林业转型升级。要全面实施园区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好赫山家具产业园、桃江竹产业园、安化中药产业园和益阳花卉苗木精品博览园等四大园区。要重点扶持湖南拓普竹麻、益阳瑞亚高科、桃花江竹业、德群园林绿化等竹木加工和苗木花卉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

林地信托流转步伐,促进林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林业经济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力争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到 2016 年,我市基本建成林种结构合理、林分质量优良、林地产出高效、林业产业发达的高效生态林业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要因城而异 篇7

应该如何建设生态城市?2009年6月5日,在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泸州·生态城市发展论坛”开幕仪式上,来自国内外人居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城市规划师、政府部门代表以及企业家代表纷纷表明了各自对建设生态城市的见解,提出了多项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案。

生态城市建设要则:务实、多样、系统

与会专家认为,生态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强调务实,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不同的生态城市建设范围、技术标准以及经济承担能力,务实地按照社会经济的能力、生活方式的优化,以渐进的方式持续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以达到与自然生态系统共存共荣的目标,同时要避免生态建设的同质化。“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该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应有不同的生态塑造方式。”例如,强调垃圾变宝等技术手段是瑞典马尔默“明日之城”项目的特色,由此成功地将废弃工业区改造为新型,优美的住宅区。此外,应强调系统性,生态城市应是城市规划、科技、政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结合体,在技术运用上并不强调单打一、高精尖,而是强调综合串连、经济实用。

生态建设问题重重:人工化、重城轻镇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张元端在论坛发言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首先要着眼于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同时也要努力促进建筑和公共空间的生态化,并努力追求“人工设施自然化”。但目前在人居建设中,大自然被“人工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自然的人化”造成了多种负面的生态后果:破坏了原生态,生态结构缺陷,生态失衡。

在进一步谈到当前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涌彬指出还有重城轻镇的格局,他说:“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实体的建设,忽视软性市场性的开发,重工轻市、重大轻强、重全轻特、重量轻质,这都是我们最普遍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得从开发模式和开发理念人手。探索适合中国实践情况的新的开发模式,避免再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弯路,是我们目前需要寻找的途径。这个途径需要我们从城市空间形态入手,尤其是要从打造可持续紧凑型城镇发展模式入手。

全民动员推动真正实现“生态城市”

中共泸州市委常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小端表示,按照国际上通常理解的生态城市要求,目前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一定要高标准定位,科学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二是高起点规划,加快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编制;三是按照系统工程的方式,抓好“双创”工作,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四是要突出特色,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五是立足“旧城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六是全民动员,推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创建活动。

借此机会,论坛同时倡议和发起了《生态泸州建设行动宣言》,呼吁广大城市建设者、相关企业以及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城市建设中来。由此“生态泸州、宜居酒城”的建设目标将从宏观理念推向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在众多业内专家领导以及市民的督促与参与下,力图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

人居会客厅

虞河岳

资深生态设计专家/英国皇家特许设计师

生态就是人居住的环境,其实人类居住的终极的梦想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无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试图做“生态”,但我们到底该用怎样一种方式和眼光去看生态城市?首先“与自然山水共生的城市形态”是最直接、最本质的,人类本能的要求就是简单的衣、食、住、行,对所处环境的要求也不过是和谐、自然。因此对中国的城市而言,生态不仅仅是指自然的生态,更要看到人文的生态。其次要注重历史文化工程形态。

有一点需要补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生态建设,是否我们所有的标准都要像发达国家一样?答案是未必。有些小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解决方案其实也非常科学,它体现的不是高档、奢华、精致,而是适宜,即和谐。量力而行就是最好的,房子不一定非要使用大理石,也不一定非得采用特殊材料,能保温隔热、解决房屋最基本的功能,保证采光、通风,满足简单的物理要求和简单的人居要求即可。

刘彦声新加坡高级规划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亚洲发展银行注册规划师

2008年世界生态城市峰会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共存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目标最终建成应该达到五个目标:生态景观的完整性,包括绿地的有效性与生物的多元化性;生态安全性,包括环境的质量;生态健康性,对于资源的再利用的效益跟再用的可能性;生态认同性,跟教育有关系,对自然生态价值的认同跟认可;生态经济性,资源再利用,节约与再生。在此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是“规划+科技+政策+教育”的结合体,才能够全面体现宣言的指标。

于萍瑞典驻中国大使馆环境科技中心高级官员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我们把国内外的生态城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浅绿型生态城以关注绿化,大力发展城市绿色运用为代表;中绿型生态城是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加入了能源系统、垃圾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深绿型生态城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规划设计开始,引进不同的生态城市技术支撑体系,加上运营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最终达到深绿型的生态城市。对中国而言,首先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开放的链式变为一个闭合的环式;其次要强调垃圾变宝,资源循环利用;最后是可以借鉴瑞典的经验,除了追崇生态理念之外,还要进行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管理运营和教育培训。

郑蓉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委副书记、江阳区人民政府区长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我区根据这一理念初步明确了加快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与措施。我们的总体设想是充分利用被确定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契机,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江阳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构建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新格局。把江阳建设成川南地区最宜居的山水生态城市,形成山水园林一体化的生态城市格局。

郭庆泸州市规划局建设局局长

生态城市应是现代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泸州”,则是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一直追求的。从多年的建设经验、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来看,泸州的人居环境改善之路将以高标准、高水平为目标,以城市规划、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和政策利好为驱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我们也积极确立“人居呼唤规划、规划引领人居”的城市建设理念,为宜居泸州保驾护航;同时建立“产业+技术+文化”的城市建设保障体系,为提升宜居泸州品质奠定基础;实施“创建园林城市+基础设施带动”的城市建设举措,为实现宜居泸州创造条件;创造“政策利好”的城市建设环境,为保持宜居泸州充盈活力;努力迈向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城市建设新目标。

王宝刚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

上一篇:围绕怎样过五一劳动节作文下一篇:2021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