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2024-07-28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共12篇)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1

摘要: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被提升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高度, 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新引擎和新增长极。本文从大连市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生态科技创新城本身的属性、产业定位出发, 尝试建立了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一、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及其产业选择的概述

2009年, 大连市政府决定在甘井子区原大东沟服务外包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一座以“生态、科技、创新”为主题, 以生产性服务业、科技研发、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创新型产业为引领, 融汇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 具备现代生态宜居宜产宜业要素的新城区, 将其命名为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定位是:以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 重点引进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的研发机构、著名企业研发中心、著名设计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 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创意文化、生产性服务、创新服务、教育培训、金融商务等产业, 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作为新的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承担着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 而其产业选择及发展对其城市任务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是指根据生态科技创新城自身的综合优势和独特属性, 合理选择和布局城区所要发展的产业, 确定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 并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二、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时,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根据生态科技创新城本身实际情况确定应该重点发展的产业。综合各方面研究和讨论, 文章认为对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在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水平、政策支持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在对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进行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并有效利用本区域的优势资源, 扬长避短, 选择与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产业。

(2) 发展潜力原则。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应占有一定比重, 在经济产值中占有较大份额。因此选择的产业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后续增长能力。

(3) 社会效益原则。在进行产业选择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考虑到产业及经济的发展, 还要考虑到诸如就业, 税收等社会效益, 这将会对社会全面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区域经济带动原则。生态科技创新城作为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其产业选择要考虑其对所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

(5) 产业关联原则。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全面、密切的关联关系。选择的产业应该通过这种关联, 带动和拉动一系列关联部门和产业进一步发展, 并且通过这些行业和部门的传导作用间接对其他部门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形成广泛、复杂的连锁互动效应, 不断推动整个经济的综合发展。

(6) 生态环保原则。生态科技创新城, 顾名思义是以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产业为己任。在产业选择时, 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现象的出现。

三、大连市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充分考虑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定位和产业选择的原则下, 对生态科技创新城的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进行分层设计, 建立五个一级指标, 包括产业关联度指标、区域经济带动指标、社会效益指标、需求指标、产业发展潜力指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产业规模、产业影响力系数、区位商、就业规模比等十个二级指标, 全面反映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的因素。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周巍等.衡阳市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 2010 (5) .[1]周巍等.衡阳市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 2010 (5) .

[2]赵琼.湖南省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4) .[2]赵琼.湖南省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4) .

[3]林素娇, 江兵.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 2008 (4) .[3]林素娇, 江兵.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 2008 (4) .

[4]关伟.生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4]关伟.生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

[5]徐伯元.开启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之路[N].大连日报, 2010-03-06.[5]徐伯元.开启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之路[N].大连日报, 2010-03-06.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2

城头村地处太平乡北部,与小安,大畈两村毗邻。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总户数X户,有人口X人,其中党员X人。截止2009年底,人均收入X元。

一、巩固绿化成果,打造千山绿水。打造绿色村庄,建设绿色家园,是城头村一向来的工作理念。在村庄道路及山上全力植树养绿,并出台鼓励政策让村民多反正绿色产业、经济水果林等。2009年底,城头村全村绿化面积达到了80%以上。为巩固绿化成果,村还聘用了专职护林员对山林进行管护。

二、狠抓村庄整治,普及合作医疗。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城头村按照村庄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村开展拓展深化保护环境,整治村庄面貌的教育活动,全民积极参与。2009年,全村出动人工20余人次,车辆50余台班,投入资金数万元,清理村庄内沟渠几百米。有效地开展了环境整治活动。同时,全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大力在村民中推广改水改厕工作。在卫生厕所改造上,村里筹集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修建的方式,新建成干净卫生的公共厕所3个。并且让全村人民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让群众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是村两委确定的一项工作目标。2009年城头村积极动员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特困家庭以及残疾人五保户等人员进行减免,由村集体出资,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令人满意。

三、树文明新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科普宣传是城头村常年坚持的优良传统。每逢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村都会采取及时更换板报和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科普宣传。村里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电脑电视等宣传硬件,并有人定期更换宣传窗窗的内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生育、文明家庭建设、农技培训等,都是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2009年,集中组织学习农村远程教育8次,办实用科技培训班3次,受教育群众300多人次。

四、整治交通环境,加强道路养护。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城头村是太平乡人口第二大村,道路路面硬化却一直没有进行,坑坑洼洼的路面一到雨天便更加泥泞不堪。2009年城头村双委在上级的帮助下,投入上万资金对城头村内的主要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同时,村里还雇佣专人管护道路,定期清理垃圾,确保道路安全卫生。

五、增强环保意识,创建卫生村屯。文明人人都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城头村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的意识日程。首先是建立环保管理制度,以制定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村民的行为。二是广泛利用载体宣传环保的目的意义,达到家喻户晓。目前,全村配有专门生产、生活垃圾点和垃圾箱,并有专门的清洁人员运送清理垃圾。村民对环境质量满意率达80%以上。

六、加强村民自治,树立和谐村庄。村民自治是村委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规范村民行为,村里还制定了适合本村发展现状的《村民自治章程》,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中,城头村在村办公楼的入口处的醒目位置,设立了村务公开宣传专栏,并按要求公开相关内容。村务公开民

主理财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开展工作,监督村里的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城头村早已形成一种风气。全村2009年新婚家庭和丧户家庭,都能相应乡级号召,新婚家庭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丧户也基本上做到不做棺材、不吹喇叭等封建迷信活动。

七、倡导婚育新风,健康幸福一生。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是《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来,从表面上看,计划生育是好做了。但是,由于城头村所的村情特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使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好做了,而是更难做了。为做好这项老大难的工作,城头村首先在村里设了计生联络员,配置人口计生宣传栏,为育龄妇女发放图书、避孕药具,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方面的信息监测、技术服务、宣传教育、咨询指导、药具发放、人员培训等相关培训和服务。

八、文体设施齐全,开展活动经常。城头村非常重视文化体育工作,积极创建文化先进村。有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会)300多平方米。村有一处占地7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村活动室有电视、电脑、服装等设施。每年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村里都组织村民进行一系列的文艺活动以示庆祝。

太平乡城头村

“苗”绘生态“春”城 篇3

政府搭台唱“戏” 种苗渐显效益

长期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苗圃基地建设,要求积极培育发展重庆本地苗圃产业,积极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苗木生产供应基地,实现由“买周边”到“卖周边”。

为进一步加快种苗产业发展,2011年4月,重庆市林业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意见》(渝林造〔2011〕28号),加大了财政对种苗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年,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共同印发了《重庆市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勾画了种苗发展的蓝图。在财政资金的拉动下,该市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引进业主投资兴办苗圃,苗圃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近5年来,重庆市共投入苗圃基地建设资金26.13亿元。其中,社会投资达21亿元。

政府搭台唱“戏”使重庆种苗经济效益日渐凸显,该市苗木培育已从“见种就采,见苗就栽”的被动育苗变成“苗木仓库”,绿化小苗储备非常丰富。苗木供应已实现从改革开放之初基本靠外调到逐步自给自足,到正在形成西部地区苗木基地的三步跨越。基本形成了小苗、中苗、大苗结构趋于合理的培育梯度,初步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苗木增值”的目标。

重庆林业建设的快速推进,极大地拉动了整个苗木产业的发展,该市苗圃基地从1978年的几乎为零、2007年的1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近47万亩,规模在30亩以上的苗圃达1036个,在圃苗木16亿株。建成了北碚、巴南、璧山等林木种苗产业基地大区(县),巴南区花木世界、主城区加州花市、万海花市、璧山丁家镇等苗木交易市场已具雏形。建成林木良种基地规模1.9万亩,形成了1.8万公斤的良种生产能力。林木种子冷库项目、良繁项目、油茶良种基地项目等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到2011年,已有78个林木品种通过国家级和市级林木品种审(认)定,为全力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该市还积极储备、申报了一批林木种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在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的支持下,该市已经有5个良种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同时还开展了市级林木良种基地评选。

据了解,2007年,该市在圃苗木数量不足3亿株,苗木总产值不足8亿元。目前,该市在圃苗木数量为16亿株,为2007年的5倍多;苗木总产值为116亿元,是2007年的15倍。

林木种苗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让广大业主、林农直接受益。仅2011年,重庆农民参与苗圃基地建设直接育苗收入近6亿元,业主投资种苗收益近10亿元。

社会服务升级 执法空前严格

随着重庆种苗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提升种苗社会化服务成为重庆市林木种苗站的全新“课题”。据了解,该站积极做好信息调度,开展了苗木信息服务,及时发布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指导价格,强化种苗科技支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以大力提升该市种苗社会化服务。

记者从林木种苗站获悉,该站进一步加强了与周边省市的沟通,联系了几十个树种的供货渠道,大大缓解了种苗供需矛盾;认真收集了苗圃基地建设的有关资料,坚持每月发布在圃苗木品种、数量、余缺调剂及苗木价格信息;定期发布了苗木指导价格,并从2009年7月起创办了“森林工程种苗专报”,为森林工程建设苗木采购提供了价格参考;承担了市生态文化协会的日常工作,在重庆开展了创建“重庆生态文化示范企业”活动,推荐评选了一批生态文化先进单位,举办了一期森林重庆摄影大赛,收获了众多好评;积极参与科研项目,2011年成功申报了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杂交天麻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相关实施工作已经展开,参与编撰了《重庆森林工程主要树种》、《重庆森林工程1000问》、《重庆市林木种质资源》等丛书,且均已出版发行。

在此基础上,该站还进一步完善了种苗规章制度,种苗执法空前严格。首先,重庆市林业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林木种苗“五制”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10年7月,印发了《重庆市林木种苗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并全文转发全国各地参考。2011年,制定了《林木种苗档案管理办法》、《林木种苗“质量信得过苗圃”、“特色苗圃”管理办法》,修改完善了《林木种苗“两证”管理办法》,使得种苗管理有章可循;其次,种苗站积极加大了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力度,对20多个区县的种子质量和苗木质量进行抽检。结果显示,该市苗木合格率达 100%,种子质量合格率达90%以上。抽检结果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通报表扬;于2010年、2011年分别开展了2次林木种苗执法专项行动,2011年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专项行动,共查处种苗违法案件近200起,罚没违法资金100余万元,进一步宣传了种子法,规范了种苗生产经营秩序,推进依法治种;加大了对种苗“两证”办理的监管力度,结合实际细化了办理条件,规范了“两证”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出台更多的林木种苗扶持政策,加强林木种苗良种繁育工作,加大种苗基地建设,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种苗行业管理。”重庆市种苗站站长袁德坤告诉记者,市区两级财政继续加大苗圃基地的补助投入,扶持示范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并积极推行以“公司十基地十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保障性苗圃建设,满足生态建设的苗木需求。

侨城湿地的生态修复 篇4

关键词:自然湿地,生态修复,调蓄防洪

1项目背景

侨城湿地是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湾填海工程完成后形成的人工内湖, 是规划的自然湿地保护区, 它原为深圳湾北岸红树林区, 修建白石路后, 将内湖区域分为南北两片, 俗称南湖与北湖, 现在所称侨城湿地系指北湖区域。侨城湿地和南湖水体连通, 密不可分。侨城湿地区域内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 相邻的是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湿地及成群的海鸟栖息, 是位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然而随着深圳城市化的进程及发展, 侨城湿地却面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水、“植物杀手”的多重危害。侨城湿地水质恶化、植物群落趋于单一, 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红树林长势日渐退化, 鸟类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2存在的问题

湿地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污染问题。深圳湾受污染的海水、小沙河流域的污水、湿地北岸景区及小区的生活污水、西侧的污水, 虽经治理, 但部分漏排污水直接排入湿地, 导致湿地水质下降。另外湖中多年沉积的大量污泥没有清除也加重湖水的污染。

(2) 防洪问题。由于小沙河出海口段未建成, 小沙河的雨水及周边区域的雨水都直接进入侨城湿地, 而湿地向深圳湾泄洪的目前仅仅只有2号箱涵, 片区防洪存在隐患。另外随着南边欢乐海岸项目的实施, 片区防洪系统发生了改变, 南北湖在防洪功能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这降低了片区的防洪能力。

(3) 水体循环交换问题。截污治污完成之后, 南北湖的水源会存在问题, 片区水体交换的量会减少, 侨城湿地潮间带的面积会减小, 进而会影响其生态系统。

(4) 生态问题。水质的污染、潮间带的减少、人为的干扰, 这些导致湿地功能逐年退化, 湿地动植物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湿地生态功能在逐步退化。

面对如此现状, 改善水质、解决片区防洪问题及湿地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3目标与定位

侨城湿地是规划建设中的自然湿地保护区, 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系统的重要延伸部分, 是深圳湾鸟类栖息、觅食的重要区域, 对于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侨城湿地最主要的目标是保护, 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有限开放的生态教育基地, 故定位如下:

(1) 有限开放的湿地生态公园;

(2) 生态教育基地;

(3) 生态监测和鸟类观察场所;

(4) 滞洪区。

4整治标准

侨城湿地面临着片区防洪、治污及美化工作的重任, 因此, 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阐述其设计标准:

(1) 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 100年一遇的标准校核;

(2) 治污标准:保证片区污水和初期雨水不入侨城湿地, 保护侨城湿地水生态;

(3) 景观标准:要能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满足片区的生态景观要求。

5治理原则

侨城湿地治理严格遵循“保护、修复、提升”的治理原则, 具体为:

治污为本:对排入湿地的污水予以彻底截排, 痛下决心截污治污。

生态优先:遵循“重生态、轻景观;重保留、轻建设;重鸟类、轻游人;重远观、轻近赏;重本土、轻引进”的原则, 原生态保护优先, 保护现有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驳岸系统, 同时进一步强化湿地、水陆交错带对水质的改善作用。

防洪达标:采用5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 100年一遇的标准校核。

6工程措施

侨城湿地总体方案是:去除外来污染 (清除薇甘菊和白色污染) -封闭管理 (建立围网, 修复生态) -周边污水截排―修建临时生态通道 (保证施工期湿地与深圳湾的水体交换) ―清淤、控制水位 (营造新的潮间带) -景观改造-引水、生态修复-完善的管理维护。

综合整治涵盖的内容有5个方面:截污治污、防洪整治、水体交换、生态修复和强化管理。总体方案框图见图1。

这些工程措施中, 小沙河出海口段工程是实现湿地水体交换和水污染根治的重要工程, 此工程首先是将小沙河污水截流至附近污水管网, 其次以明渠形式连通小沙河白石路到滨海大道河段, 并预留侧堰以及闸门, 远期待深圳湾的海水水质改善后, 开启侧堰上的闸门, 将海水引进湿地对其进行补水。

外引水工程是提升湿地水质的重要手段, 是通过F1摩托艇世锦赛深圳站赛场工程补水系统及15 km深圳湾滨海休闲海水输水管道, 将深圳湾西部优质海水引向侨城湿地, 以维持与提升湿地原生态系统。

局部清淤工程是将东边小沙河附近受污染底泥清走, 以方便日后通过小沙河对湿地进行补水, 另外可以制造更多的潮间带, 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潮间带。

7管理措施

退化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漫长的工作, 在进行了上述工程措施之后, 还要加强管理措施。

(1) 制造潮间带。

工程实施后若水位保持稳定, 侨城湿地东侧现有潮间带大面积丧失 (减少约4万m2) , 缩小了喜欢在退潮后的滩涂上觅食和活动的鸻鷸类小型涉禽的觅食地和活动空间, 可能会使来侨城湿地活动的该类鸟数量减少。小沙河出海口段工程中的1号箱涵水闸、小沙河侧堰水闸设计考虑到了水位调控, 今后可以在候鸟越冬的10-4月期间对侨城湿地水位进行调控, 将侨城湿地水位调控在0.8~1 m之间波动, 保持湿地东侧潮间带动态的水域环境。一般3 d左右调低一次水位, 使侨城湿地东侧露出滩涂, 为鸟类觅食和活动提供空间。

(2) 面源污染的控制。

严格管理进入人员带来新的污染。

(3) 对公众有限开放。

由于湿地的特殊性, 不能大规模的让游人进入, 可以借鉴香港米埔保护区的经验, 对于需要进入的人员提前预约, 并且限定人数, 适当向科研人员和中小学生倾斜。

(4) 投种生物。

鉴于工程实施后内湖水生生物量的变化难以估计, 考虑到个体较大的鱼、虾等水生生物无法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湿地内湖, 日后根据内湖水生生物量的情况, 适时在内湖投加鱼苗、虾苗等, 以丰富和完善侨城湿地的水生生态系统, 同时为鸟类觅食提供足够的食物量。

(5) 建立生态监测系统。

在上述工程实施之前做一个全面的生态调查, 然后在工程实施之后建立长效的生态监测机制, 监测的数据定期向公众公布, 这对关注此湿地的公众是个交代, 也是对环境负责的态度, 另外这些数据可以对湿地今后的管理及其他的城市湿地公园提供样板和示范。

(6) 防洪调度。

片区防洪联合调度方案见图2, 具体如下:

①小洪水时, 小沙河流域雨水经过小沙河出海口段排至深圳湾, 侨城湿地自身及其以北片区雨水经侨城湿地调蓄后由1号箱涵排至深圳湾, 南湖自身雨水经南湖调蓄后由2号箱涵排至深圳湾。

②较大洪水时, 小沙河流域雨水通过小沙河新建侧堰溢流至侨城湿地, 与侨城湿地北片区雨水联合通过小沙河出海口段及1号箱涵排至深圳湾, 南湖自身雨水经南湖调蓄后由2号箱涵排至深圳湾。

③大洪水时, 南北湖间橡胶坝起坝, 北湖滞洪调蓄北湖片区及小沙河流域上游的洪水, 待深圳湾潮位下降后, 北湖水由小沙河出海口段以及1号箱涵泄洪;南湖调蓄南湖片区雨水, 待深圳湾潮水位下降后开启2号箱涵水闸泄洪。

④在降雨超过100年一遇的情况下, 南北湖联合滞洪南北片区的洪水, 在深圳湾退潮后共同通过1号箱涵、2号箱涵以及小沙河出海口段 (3号箱涵) 泄洪, 发生这种工况时, 南湖部分岸线被淹。

8结语

整治后的侨城湿地将成为对市民有限开放的城市之肾, 侨城湿地将呈现出水更清、树更密、鸟更欢的和谐景象, 成为深圳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5

笔者曾言:互联网经济爆炸的威力,并不亚于寒武纪生命爆炸。后者改变的是地球生物形态,前者改变的是世界经济形态。在经济形态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华南城控股这样的大型上市集团来说,实体化辅之以搭乘电子商务平台,既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又能在各领域合作商家遵循商业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拓展市场,这才是最佳的出路。这条路就是“实体电商之路”。华南城提出“实体电商”这个概念,将其定义为基于互联网经济与实体市场双重背景的经济产物,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完善,打造出一个极具华南城特色的电商生态圈。

生态圈集散地:华南城网特色生态园

从华南城电商业态来看,现已涵盖电子商务、专业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综合商业、会议展览等众多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启动乾龙物流、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华南城电商服务联盟、网商学院等多个电商配套项目,构建了以华南城网为核心的集群化电子商务生态圈,一方面进行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另一方面促进实体电商模式的升级发展。

华南城网首页

华南城网正是基于华南城实体商圈的不断扩张以及仓储、物流、金融等资源的成熟,通过不断地服务创新和资源整合,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以区域为中心的全面实现网上交易和网下服务的一站式电子商务平台。这一平台将“实体”和“网络”这两种经济元素深度融合、全方位结合,形成了全新的、立体的电商平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商务运营模式。

关于打造这一平台的初衷,华南城最初是从其合作的成千上万家传统企业的需求出发。传统企业有越来越多对电子商务的新需求,他们希望能够有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去打通上下游资源、供应链,拓

展。尤其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中型企业中,此类需求正呈现规模型增长的趋势。但对于实体市场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无法像世界500强企业那样搭建自己专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但可以通过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获取价廉物美、面向供应链、客户或终端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华南城网的批一批合作商家,也大多在这些企业中产生。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行业四大趋势:一是在资本驱动下,中国电商行业将获得快速发展;二是在盈利压力下,未来三年电商企业将面临更加惨烈的竞争;三是供应链的竞争将成为电商行业竞争的焦点;四是“实体+网络”的经营模式将成为最受中小企业欢迎的电商模式。

那么,华南城网能否从华南城内迅速走向华南城外、快速开拓市场、引领一个新的电子商务利基市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11月,华南城网进行了第一次结构性、战略性调整,确立了“线上+线下双轨发展、实体+网络立体运营、行业+区域纵横结合”的战略决策,依托集团在各领域的雄厚资源,把握电商行业崛起的契机,积极探索电商业态,推动传统企业转型,抓住皮革、纺织、电子三大行业进行行业试点,推动电商产业的纵深发展。

集成服务落地:电商产业园即网商创业福音

要推动电商产业的纵深发展,需先推动华南城网商业运营集成的落地服务。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应运而生。为解决当前电子商务办

公环境散兵作战以及电商与实体企业、仓储物流相分离难互动的问题,华南城基于其物流商贸体系,于2013年3月联合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局挂牌正式成立了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产业链综合配套服务基地。

作为创新型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华南城配套资源,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商务办公、产品展示、仓储物流、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创业融资、生活配套等集成性服务,针对电子商务产业链打造一个多功能的、以实体展厅与网络交易互相结合、无缝对接的电子商务产业链配套的综合型服务基地。该产业园项目一期共约6万平方米,位于深圳华南城2号交易广场负一楼A区和E区以及环球物流大厦部分楼层,分为商务办公区、产品展示及简易办公区、仓储物流区三大功能区。同时拥有诸多金融、会议、餐饮、住宿、交通等完善的商业配套服务机构和设施。

11月28日,与华南城电商产业园相匹配的网商创业园开园仪式。

这意味着,全国首家全免费网商创业园开始正式对外启用。第一个华南城网商创业园位于深圳华南城,总规划面积10000平方米,卡座600个,设立六大主体功能区:大学生实训区、电商创业培育区、传统企业网商区、企业托管运营服务区、网络基础服务配套区、培训与商务洽谈区。更为关键的是,凡符合入孵条件者,均可享受免租金、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名费使用云计算电脑、办公家私、网络等,并提供专业财税代理,工商注册代办服务,承担与管理处、工商、税务、消防等对外事务。另外,创业园根据网商人才和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出详细的全年免费培训计划和交流活动,助力网商迅速成长。我们可以简短概括这个创业园:一个崭新的电商人才培育与输出、网商创业基地!

为了将该创业园在全国进行成功复制,华南城也着力于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以促进自身电商生态圈的长足发展。在第三届本届网商网货交易会上,华南城网与飞马旅、广东天使会共同举办了“飞马连营深圳站与华南城创新商贸物流电商行业峰会”,会上数十位电商创业者进行了项目路演,并与与会专家、投资人就如何提升区域内创新服务业的规模、优化投资环境、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的创业与投资机会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收到了广大创业者的高度评价。

创业基地、人才培养、项目孵化、资金扶持、通路拓展,华南城所打造的网商创业园、电商产业园、电商服务联盟,以及利用社会优势资源举办的各种行业峰会、投融资对接会,为时下有志于电商创业之路而苦于资金、资源限制的年轻创业者们带来福音,可谓是难得的

天时地利人和。

电商体系应链条化完善:乾龙物流承载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现代物流技术,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推动式”的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

华南城在现代商贸物流方面起步较早,并且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商务方式,代表了华南城未来的贸易、消费和服务方式。因此,要完善华南城整体电子商务环境,就需要打破其原有的传统商贸物流体系,发展建立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且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华南城的电子商务物流概念,是伴随其电子商务业态布局和其电商技术、内部需求及合作伙伴需求的发展

而出现的,它是华南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真正的经济价值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南城旗下的乾龙物流是一家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总部设立在深圳平湖物流园,公司依托专业市场、建立现代综合物流市场,并针对对专业市场打造集公共仓储、货运市场、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及区域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平台。

乾龙物流是目前唯一一个在国内打造连锁现代物流市场的综合企业,现已在深圳、郑州、南宁、南昌、西安、哈尔滨设立分公司建设现代化物流市场,并且通过将实体物流操作与物流信息平台高度集成,最终形成全国网络化的智能物流体系。

促进企业跨界融合:线下会展实现渠道对接

从电子商务服务商角度来看,服务内容和发展方向都有了,关键在于如何获得更多的价值会员。如果要发展线下客户,则需要作大量的推广与宣传。事实告诉我们,电子商务服务商更乐意与会展搭上关系。包括以自有的展览公司开展线下采购交易会,或者与展览公司合作等形式。据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根据资料整理显示,展览会的选择率列在第二位,占有75%。综上看来,展会搭建了一个广大中小企业全面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的平台,所以深受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欢迎。也正因如此,为更好的抓住现有合作企业和潜在客户的心理,华南城在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上,把会展看得亦尤为重要,即成立了自有的会展公司,同时又跟外部展览公司合作,为将来做线下的交易

会打好基础。

华南城会展公司将有展会运营部、综合管理部、现场管理部三大块。未来,除继续举办现有深圳国际工业博览会(已办五届),深圳港澳台商品交易会(已办四届),首届南昌港台展(今年五一节举办)、南宁轻工展(已办三届)、网商网货交易会(已举办三届)外,还将在郑州、哈尔滨、西安举办相应展会。

已中国网商网货交易会为例,其旨在为电商企业与传统厂商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电商产业发展,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随着参展行业、参观人群的逐年增多,中国网商网货交易会已发展成为一场在行业内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综合性行业盛会。其中,第三届网商网货交易会突破了成功传统交易会单一展示的功能,期间举办了多场渠道对接会、产品(项目)推介会、高端峰会与行业论坛,通过展览与论坛会议混搭融合的形式,以帮助

品牌厂商、电商渠道商及电商服务商三者实现深度合作与对接。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实体企业发展疲软态势越来越明显,诸多实体企业已经或者期望尽早融入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潮流,期待通过跨界求得新的发展。而电商企业,在经历高速的发展之后也遭遇到发展瓶颈,面临整合实体资源难、升级难等问题。华南城通过线下会展,以及展会上展开的各种与之匹配的论坛会议,顺应了实体企业电商化、电商企业纵深发展的需求,通过智慧的碰撞与探讨共谋未来,帮助企业实体企业、电商在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下布局未来,优化资源配置,跨界升级。

结语:

华南城对电商业态的探索与当前对整个潜在市场的电商布局,从多个维度切入了当下用户的核心需求,并从整体上加深了电商产业的纵深发展,它不仅自身电商实力向不同行业领域的延伸,同时也把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电商生态链。

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华南城网是现代综合商贸B2B交易平台,电商产业园是物流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平台,网商创业园是扶持大学生创业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乾龙物流则是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的承载者,会展业务实现了企业的跨界融合与渠道对接,华南城电商布局正在用时间和成绩来阐释一个经济学问题—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商务而非电子,互联网只是商业实现的工具,产业结构与业务模式才是其电子商务生态的最核心。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6

邢台市环保局近日因为一条横幅火了。

全国74城空气质量排名中,从2013年1月至今20个月里,河北邢台拿了10次倒数第一,其中今年1月到6月都是倒数第一。7月,邢台在今年第一次排到倒数第二。然后,在邢台环保局旁就出现了一条横幅:“为我市退出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喝彩”。

该局有官员称:“这几年都是没日没夜没周末地干,没想到最后因为一个横幅火了”,并质疑若邢台做不到全年总排名退出倒数第一就是“打脸”。干部们抱怨,穷地方巨资治污,既要承受税收、财政损失,又缺少相应扶持。“我们把燃煤锅炉压了,天然气又严重不足,不给天然气配额,这活怎么干?”

-Smania:空气一爆表,全去骂环保;空气一变好,大风的功劳?邢台空气好不了,位居太行的山凹,周围钢铁和炼焦,全年静风浮尘飘!倒数第一警钟敲,再不治理就扳倒,拭目以待瞪眼瞧,退出前十要争早!

靠星座导航2011:白天不懂夜的黑,对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们,我要说,这最起码证明邢台环保局还是有强烈荣辱感的。但是兄弟意识不强,你把新晋的第一置于何地?

孟凡梓 :面试的时候要是问我能承受什么压力,莫非我只需要说,我来自邢台。

马跃成:韩国某电视台以邢台为例对中国雾霾进行了报道,邢台雾霾的影响力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国际。

夷陵笑笑生:像邢台一样,只要退出倒数第一,那就是了不起的政绩!

辽宁气象与农业:笑过邢台环保局为退出倒数第一喝彩的雷人标语后,回看8月沈阳空气质量是倒数第十,看来治理雾霾任重道更远。埋汰天让人更加怀念北风,受弱冷空气影响,明天小雨在中东部地区一闪而过,本周余下时间,全省最高气温不会有太大起伏,最低气温反弹意愿较强,不会出现霜冻风险。下周冷空气将来得更猛烈。

光远看经济:只要进步,就是好事!

石述思 :二真是个好数字。爱死你了。

锐老:邢台环境治理基础差,底子薄,其实退出倒数第一很不容易的,环保局内部欢心鼓舞一下本无可厚非,但大张旗鼓地宣扬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老百姓盼的是真真正正的“还邢台青山绿水”。

央视评论员:甩掉“老末”不值得骄傲,喝彩应等到正数第一的时候。

你还好吗lpz :环保局挂横幅,庆贺退出空气质量倒数第一!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冀宝斋魏英俊 :邢台挂横幅,为退出空气排名倒数第一喝彩。这值得庆贺,“不以善小而不为”,前进了一步也是进步。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7

1.1地理区位

临汾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 于2000年由原临汾地区行署改制而成, 1区2市14县, 总面积为20 275km2, 总人口为419.8万。

临汾市区即尧都区, 位于市域中部, 地处临汾盆地中央。2008年,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7km2, 城市总人口50万人。建成区由三部分组成, 西部为河西工业区, 铁西为城市中心区, 铁东为以临钢、临纺为主的工业区。城南和城西分别有同蒲铁路、霍侯一级公路和大运高速公路通过;城市北距省会太原市245km, 西南距西安371km, 东南距郑州345km, 交通便利。

1.2自然条件

市区地处汾河谷地, 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量为550~600mm, 年平均气温12.2℃,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其次为西南风。

1.3人文历史

临汾古称平阳, 为帝尧之都。因濒临汾河而得名临汾, 自隋开皇三年 (583) 沿用至今。临汾历史悠久, 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因上古帝尧曾建都于此, 故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其地域文化可概括为三个文明两个文化, 即远古文明、华夏文明、三晋文明, 帝尧文化和戏曲文化。

临汾满城花果飘香, 20世纪80年代, 临汾“花果城”的美名誉满九洲, “花果城”曾是临汾市名牌。

2 规划区现状

2.1用地范围

规划区位于汾河西岸, 用地范围北起马务桥 (锣鼓) 桥、南至西关桥;东至汾河西大坝西边线、西至滨河西路东侧, 南北长约2 300m, 东西宽约250m, 规划面积约646 000m2。

2.2用地现状

规划区用地现状自西关桥-马务桥由南向北依次为桥头 (西关桥) 林地、南部工业用地 (市政公司综合加工厂、下涧北小管厂、河西油台加工厂、东风冶炼厂) 、中部公共绿地 (西沙公园) 、北部商业用地 (汽车交易市场、木材交易市场) 、桥头 (马务桥) 广场用地。桥头 (西关桥) 林地、西沙公园、桥头 (马务桥) 广场用地性质保留, 其它用地按转换功能考虑。

2.3地形、地貌

规划区均为已建设用地, 地形平坦, 绝对标高值在425.56~427.57m, 与滨河西路 (标高430~432m) 、西大坝顶 (标高428.01~429.16m) 相差2.5~8.0m左右。竖向设计应考虑三者之间的顺接。

2.4树林植被

区内西沙公园和西关桥头现有大量的杨、柳树林地, 有带状分布, 也有片植区域。既有近几年种植的3~5cm幼林, 也有树龄几十年20~30cm的老树, 为区内生态景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绿化基础条件, 规划应当尽量保留利用, 适当改造, 丰富树种, 增强生态性与观赏性。

2.5水体、园路

区内有西沙公园湖面、动物园护园河、挖沙形成的现状水塘等人工水体, 均有一定规模, 且水面形状、形态较好, 应尽量升级整合, 保留利用。

区内西沙公园内部园路宽度为1.5~4.0m, 有水泥路、沙石路, 各自单元内成系统, 单元之间互相联系, 经过休整改造均可利用。

3 设计依据、理念与原则

3.1设计依据

(1) 《临汾市汾河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 《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3) 汾河范围1:2000 地形图电子文件

(4) 《关于科普活动区现状动物园有关要求的说明》

(5)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①公园设计规划 CJJ48-1992

②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67-95

3.2设计理念

依据《修规》的规划理念, 汾河景区从其功能、规模等方面看, 是介于城市公园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一种生态型公共绿地, 其主题是打造一块“临水绿廊, 汾尧画卷”式生态、休闲、文化、和谐的都市绿洲, 本区作为其六个核心功能区之一, 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休闲、文化、艺术集一体的生态环境就是本设计所要遵循的设计理念。

3.3设计原则

(1) 尊重现状原则;

(2) 合理、安全性原则;

(3) 生态原则;

(4) 人性化原则;

(5) 经济、环境协调原则。

4 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

4.1布局结构

由于规划区现有地块呈狭长形, 布局结构采用多中心串珠状布局, 以动物园、水族馆、大温室、盆景园作为主、次中心, 通过园路将这些中心进行串接组织, 形成一有机系统。

4.2功能分区

本区以动物、植物观赏为主要分区依据。全区分为:植物园 (包括园林植物主题园和园林植物专类园) 、盆景园、大温室、水族馆、动物园及运动健身辅助区。

植物园:植物园位于规划区南部, 以大温室为园中心, 温室以南为园林植物主题园、温室以北为园林植物专类园。园林植物主题园包括:春园、夏园、秋园、冬园及湿地园。园林植物专类园包括:果园、珍稀树种园、蔷薇园、丁香园、松园及槐树园。

盆景园:盆景园位于地块南部, 被春园、夏园、秋园和冬园所包围。是作为展示室内外盆景的主题园。

大温室:大温室位于地块南部, 西与滨河西路相接, 东与西大坝相接。是植物园的中心。以室内温室展示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水族馆:水族馆北接动物园, 南承植物园, 是水生动物的家园。

动物园:动物园位于水族馆北侧, 由原有动物园改造而成, 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和环境改造, 使其功能更为健全, 景观效果更为新颖、良好。

运动健身辅助区:位于地块最北侧, 与北侧保留的原有广场相接。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运动、健身的绿化辅助空间。

5 种植设计

5.1植物配置原则

(1) 植物品种的选择以适应性、特色性、优良性为标准。

(2) 植物的配置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满足各种植物的生态要求, 形成不同的自然生态群落, 创造变化丰富的空间结构。

(3) 根据功能及景观内容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 确定不同的绿化内容和布局风格, 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5.2种植分类、分区

依据临汾市汾河景区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区范围内绿化可分为三大景观特征区:即园林植物主题园、园林植物专类园、动物园。

(1) 园林植物主题园区:分为春园、夏园、秋园、冬园、湿地园。依据各个园的季节要求, 选择相对应的观赏类植物, 体现各个季节的绚丽景观。

(2) 园林植物专类园区:分为果园、珍稀树种园、蔷薇园、丁香园、松园及槐树园。以品种的多样性表现各个园内的专题性。

(3) 动物园以改造为主, 依据现状情况, 利用现有地理环境资源合理改造, 保留较好的植物, 减少资金浪费。

5.3植物种植

5.3.1 园林植物主题园区

充分利用植物造景, 塑造出山地密林的森林空间, 体现季相变化特色生态空间, 充分展示观赏空间、草甸空间、苗圃种植林等不同的植物景观。分为春园、夏园、秋园、冬园、湿地园。

(1) 春园。

春园以柔和松软的缓坡草坪为基调大面积种植红花槐、苦楝、泡桐、天目琼花、山杏、锦带花、海棠类、紫荆、石榴、稠李、榆叶梅、黄刺梅、碧桃类等春季观花植物, 彰显春天活力。

(2) 夏园。

夏园种植合欢、香花槐、紫穗槐、紫薇、木槿、红王子锦带、太平花、美丽胡枝子等夏季观赏植物, 创造出宁静安闲的气氛。

(3) 秋园。

秋园通过种植银杏、黄连木、栾树、元宝枫、火炬树、金银木、天目琼花、珍珠梅、黄栌、美国红栌、卫矛等树种, 创造浓密、幽深的气氛。

(4) 冬园。

冬季岛则选用雪松、油松、白皮松等常绿针叶树种, 表现冬季植物傲立雪霜的生命力, 以及云杉、黄金槐、红瑞木、山麻杆等观茎树种, 体现冬季植物不一样的色彩。

(5) 湿地园。

塑造水生植物科普知识的示范点。运用“低养护景观”理念, 以现有的水, 通过植物配置形成有特色的多样化水生植物景观。植物品种有荷花、睡莲、芦苇、香蒲、千屈菜、水葱、黄菖蒲、红蓼等。

5.3.2 园林植物专类园区

专类园以植物科学、植物科学应用为主, 体现“人与植物互动”。植物与生活、健康等多元化主题.强调人的参与活动与科普、教育, 便于管理, “寓教于乐”。 分为蔷薇园、丁香园、松柏园、槐树园、果园、珍稀树种园。

(1) 蔷薇园。

整个园区蔷薇科是植物界中品种比较多的科目该种植物品种繁多、花色丰富, 在临汾当地生长良好, 又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植物品种作为主。园内主要以规则多样的布局形式为主, 使人们畅游其中的同时又与多姿多彩的植物亲密接触。植物品种有海棠类、梅花、榆叶梅、珍珠梅、黄刺梅、山杏、碧桃、杜梨、苹果树、稠李、绣线菊、蔷薇等。

(2) 丁香园。

丁香园主要收集栽培品种丁香十余种, 其中有紫丁香、白丁香、蓝丁香、北京丁香、辽东丁香、关东丁香、毛叶丁香等。丰富的丁香品种, 解决了丁香花期较短的缺陷。丁香花开时, 就能形成此落彼开的花海效果, 缕缕清香, 引人入胜。

(3) 松柏园。

松柏园是是松柏科植物的集中地, 主要有青扦、云杉、龙柏、侧柏、白皮松、油松、雪松、河南桧、塔柏、蜀桧等。青松翠柏混交的森林景观空气格外清新, 有着丰富的负离子, 是进行健身锻炼, 及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4) 槐树园。

专类园以槐树园的形式, 把豆科槐属的植物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槐树作为临汾的乡土树种, 一直有着“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这样的民间流传, 所以通过槐树园可以充分体现当地乡土文化, 让游人对乡土树种有着更好的认识与了解。

主要树种有国槐、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红花槐、金叶槐、紫穗槐、龙爪槐等。

(5) 果园。

果园主要种植一些既有景观价值又能体现经济效益的植物。在展示景观作用的同时, 可以向游人宣传当地的水果特产。其中大面积的种植临汾特产果树, 如梨树、枣树、核桃等。

(6) 珍稀树种园。

珍稀树种园位于专类园的东南方, 收集临汾地区可以生长的各等级国家保护植物以及临汾特有的植物品种, 展示珍稀植物, 保存种质, 同时宣传环境保护和植物遗传等科普知识。

5.3.3动物园

根据现有的情况, 大部分的柳树长势良好, 需要保留。且水域很多, 故柳树作主基调树种, 大面积种植, 并增加金丝柳、垂柳品种。同时增加花灌木, 如碧桃、梅花、山杏等。既丰富了园内植物种类, 又美化了动物园的园容园貌。在规划设计中, 我们针对不同的景点环境, 植物配置作不同的改造处理。

(1) “百鸟归洲”景点区。

增加水生植物芦苇、荷花、睡莲等。在河岸处, 大面积增加迎春等藤本植物, 软化河堤处理。并增加微地形, 丰富植物层次。

(2) 观景台景点区。

在主要道路的西侧, 以疏林草地为主, 点缀少许的乔木, 创造动物适宜的温暖环境。在临水处, 间接种植垂柳, 形成杨柳拂水的恬静环境。在道路的东侧, 在原有的树木基础上, 增加雪松、落叶松、云杉等常绿树种和榆叶梅、山杏、紫丁香、珍珠梅等花灌木, 丰富植物品种, 增加植物观赏点, 让游人既能在动物园中找到“动”的活力, 也能在植物身上发现“静”的气息。

(3) 健身馆景观区:

该区以健身为主, 因此, 在选用树种时, 我们侧重选择一些保健植物, 如银杏、国槐、合欢、榆树、女贞、贴梗海棠、山杏、紫荆等。让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也能吸收植物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5.3.4 存在问题

对要保留的区域, 现状植物位置不确定, 给植物设计带来较大的困难, 施工时应根据现状情况调整。

摘要:科普活动区以动、植物科普宣传为主要功能, 以植物和动物展示为平台, 在其中布置植物园、盆景园、观赏温室、水族馆, 保留改造原有动物园。以观赏温室、水族馆等建筑作为公园的主要景点, 采用多中心功能布局结构, 形成园中有园的公园景观。

关键词:科普活动区,植物园,盆景园

参考文献

[1]苏雪痕, 宋希强, 苏晓黎.城镇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及应用 (2) ——专类园的植物规划[J].中国园林, 2004 (6)

[2]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 1998 (8)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8

山清水秀宜州城, 多姿多彩宜州人。宜州市地处桂西北, 总面积约3869平方公里, 人口约66万, 居住着壮、汉、瑶、苗、水、毛南、仫佬等民族, 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 宜州市紧密围绕"打造循环经济强市, 建设生态园林宜居名城"的宏伟目标, 扎实开展各项创城工作, 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 到处呈现白天花团锦簇、夜间流光溢彩的胜景。截至2013年底, 全市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 人口16.5万, 市政道路65条, 总长253.7公里, 人行道面积约88.83万平方米;随着城区三横四纵路网及江滨路的贯通, 城市交通便捷顺畅, 区间联系快速直接;城区建成投入使用的市政广场面积2.82万平方米、公园46.16万平方米, 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 绿化率分别达29.1%、34.6%、7.1平方米/人。宜州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自洽区文明城市及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C类城市特等奖等荣誉称号。宜州人正在以昂扬的志气浓墨重笔, 描绘着中国园林城市的蓝图, 努力打造宜人之州。科学规划, 依法管理创建园林城市, 建设生态家园是宜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不懈的追求和向往。该市把园林绿化作为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并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成立创城领导小组, 制订实施方案, 明确指导思想, 既定目标任务, 落实保障措施。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 该市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及《宜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0~2020年) 》, 重点挖掘宜州市的文化内涵及绿化景观潜质, 抓好“一江两岸三山"的园林绿化建设, 着力构筑"山、水、城、林、路”相互交融, 城乡一体的园林绿化体系。注重建管并举, 不断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有效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

'藤i]市市园东r侧浓墨重笔, 打造绿洲近年来, 宜州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市公园、广场、小游园、小绿地等绿地建设分布均衡合理, 城市总体功能日渐完善。园林绿化逐渐形成“水在城中, 城在绿中, 路在林中, 楼在园中, 人在景中”的城市山水园林景观。2010年以来, 宜州市财政投入园林绿地建设资金达4300余万元, 城市建设的大投入带动了园林绿化的大发展。特别是2011年3月启动“绿满宜州”城区园林绿化工作以来, 单项投入资金约1300万元对重要节点实施了绿化树的种植、补植及绿化改造工作, 种植大小树木近13000株, 使城区绿量大幅度增加, 并通过加强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的绿化工作, 使“园林式单位"比例保持在居住小区总量的26%以上。该市城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园林绿化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广西园林城市标准。科学管护, 还绿于民目前宜州市建成区拥有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总面积158公顷, 均安排有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管护, 确保城市绿地充分发挥其观赏性与服务性。为了让市民能够尽情地享受这些林果飘芳、花香四溢的城市天然氧吧, 全市公囷实行免费开放, 让绿于民、还绿于民, 使其成为市民的休闲天堂。在全面开放接待八方来客的同时, 这些精巧别致的绿地也成了对外展示宜州的名片。“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美在画中”成为今日宜州的真实写照, 2012年12月, 宜州市被授予"广西园林城市"的光荣称号。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宜州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山会更绿、花会更艳。刘三姐的故里将是一个繁荣、和谐、开放、美丽、宣居的生态园林之城。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9

1. 概述

1.1 慢城的概念

“国际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 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 反污染, 反噪音, 支持都市绿化, 支持绿色能源, 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 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根据“慢城”运动联盟的规定, 成为其中成员必须在城市人口、环境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食品生产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满足54项的具体规定。

同时, 慢城不是一座城市, 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一种新的幸福生活理念, 内涵包括:宜居、特色、尊重现代化、创造效益。总之, 通过慢城建设, 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回归自然, 在保证轻松生活的基础上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干净的自然环境中, 享受当地的风味和特有的文化, 重获生命的品质与尊严, 这就是慢城的意义所在。

1.2 慢城总体规划概述

规划概念主题:以打造“国际慢城”旅游模式为主核, 以彰显特色美丽乡村为中心, 以生态之旅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特色为基础, 以一条串联整个旅游区的带状中心景观道为轴线, 以展现生态乡村田园风光为核心目标, 重点突出蜿蜒辗转、连绵起伏的丘陵景观特色, 描绘一幅幅五彩斑斓、自然秀丽、明快流畅的风光画卷。同时, 以地方民俗风情渲染旅游区的景致神韵, 塑造赋有内涵和灵魂的历史人文景观。

规划构思理念: (1) 整合资源, 突出主题形象; (2) 合理布局, 集中功能单元; (3) 有机联动, 构筑服务体系; (4) 生态保护, 预留发展空间。

2. 慢城总体规划中的度假村景观规划

2.1 规划范围

位于规划范围内的中部偏西片区, 面积752.5公顷, 涵盖枯竹山至大山、红石山、星宿源等区域。

2.2 基本定位

(1) 主题定位

以生态度假和观光为主要旅游产品, 是展现旅游区连绵起伏的地形特征的重点区域。蜿蜒的道路、跌宕的坡地、漫山遍野的红枫、自然机理的农田、结晶整齐的错落, 这一派自然风光将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放松、观光度假的天堂。

(2) 形象定位

“美丽乡村, 绿野慢游。”

2.3 开发思路

规划以相对集中的山庄、农家乐和度假村的形式, 安排高品质、高档次度假住宿、餐饮和娱乐等服务设施, 同时巧妙的结合地形走势和植被分布, 形成与自然相辅相成的人工景观, 为游客提供山野花烂漫、村光无限美的慢游体验。

3. 慢城度假村景观规划概念设计

3.1 基地现状及环境

慢城度假村地处高淳县桠溪镇老桠路以北、西山以南、枯竹山以西、林场线与荆东线以东。区域内有水塘、竹林、山体、待拆除的粮库及废弃采砂场等。同时该区域位于慢城总体规划中的“美丽乡村”生态观光度假区最南侧, 与国际慢城主题景区隔街相望。无论在自然环境还是周边功能配套方面, 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2“慢”景观设计构思

基于慢城度假村所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特点, “慢”景观概念设计应运而生。结合场地内的水塘、竹林、山体因地制宜地安排总体景观规划, 力求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为我所用, 这一理念也与慢城建设的生态性需求不谋而合。同时, 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形象、集中功能单元、构筑现代化的服务体系, 本概念方案还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各个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 并通过合理安排, 将现代化的服务自然嵌入各个功能单元中, 让使用者在充分接触大自然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现代服务, 力求获得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完美结合。

3.3 景观规划设计

在前文“慢”景观设计构思的指导下, 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它不仅是对慢城度假村设计的进一步诠释, 也是对“慢”景观设计的具体实现。

从景观功能区上来划分, 该地块由生态观光区、休闲娱乐区、阳光亲子区、户外运动区以及山地栖居区五大功能版块组成。

生态观光区——该功能板块主要由两大区域组成, 分别为原生态山水林和桠溪观光塔。

原生态山水林:以场地现有山体 (苦竹山和西山) 为载体, 在现有的水塘、林木间合理安排了游览空间及路线, 以飘逸的曲线为主, 无论是空间、平面、绿化, 都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与环境浑然天成。力求让游览者漫步其间, 慢慢体验那份独有的从容淡泊。

桠溪观光塔:众所周知, 桠溪古镇拥有瑰丽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水乡特色和优越的生态环境, 若能登高望远, 将迤逦美景尽收眼底会带来怎样的震撼与满足呢?鉴于这些设想, 本概念设计将度假村内一座高层度假公寓与观光塔相结合, 虽然高高耸立, 外形却不显突兀, 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 不仅能够成为慢城内重要的地标, 还是一处观赏桠溪全景的绝佳胜地。

休闲娱乐区——本区域主要有垂钓及烧烤两大功能项目。

垂钓区:区域内水塘遍布, 笔者选择西侧一处水塘为主要垂钓服务区。该处水塘水域面积较大、水文条件较好, 周围丛林环绕, 僻静闲适, 是垂钓、休闲的绝佳胜地。景观设计无需对现场过多修饰, 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 休整部分杂乱植栽, 并设计特色塑木垂钓台。

烧烤区:结合现代人对于野趣的追求, 以及度假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完备的配套服务, 于度假酒店北侧空地设置特色烧烤区, 游览者可以进行自助式烧烤, 食物来源不仅可购买成品, 亦可直接将自行垂钓的鱼虾、现摘果蔬拿来自助烹饪。

阳光亲子区——由亲子生态网格及开心农场两大区域组成。

亲子生态网格:本区域主要是让家长和孩子牵手投身游戏中, 开阔孩子视野, 密切亲子感情。场地内设置“摸石头过河”“长龙跑”“图画大自然”等若干亲子活动道具, 呈区域网格状分布在场地中。

开心农场:这是一项以真实种植为主的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扮演农场的农场主, 在农场里开垦土地、种植、采摘各种蔬菜水果。让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亲身体验锄地、播种、浇水、除草、采摘等农家生活, 颇有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户外运动区——高尔夫发球场、网球场、户外攀岩、绿道。

长期生活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的人们, 缺乏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并且受到场地的限制, 开展丰富且有品质的户外运动就更加困难。慢城度假村是集野趣奢华为一身的, 拟建高尔夫发球场、网球场, 并结合现场地条件, 建设户外攀岩基地。与此同时, 根据场地内丰富的地形和植被条件, 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应运而生——绿道·山地自行车。

在本案的设计中, 绿道被完美地嵌入在场地中, 踩着山地自行车游移其中, 或平地、或缓路、或陡坡, 时而两旁绿林密布、时而眼前豁然开朗,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达到身心内外的酣畅淋漓。

山地栖居体验区——该体验区分布在度假村西南部和中部山地区, 是以深度体验原生态江南风情“慢”景观为主题的个性化景观度假别墅, “坐山面水, 四季花开”。拟在颇具层次的山地缓坡上建钢结构, 表皮用茅草、木材等原生材料的建筑, 再配置上等的设施设备。

4. 结语

慢城度假村的概念景观规划不仅仅关乎项目所在场地的规划发展, 同时希望带动整个国际慢城发展的脚步, 倡导人们改善目前的生存环境, 营造一种全新的生态生活理念, 让我们一起慢食、慢行、慢爱、慢慢快活。

摘要:本文就桠溪国际慢城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 来谈谈“慢城”景观概念下的新生态生活。笔者先简要阐述了慢城的概念和总体规划理念, 接着对慢城度假村景观规划进行定位并提出开发思路。在此基础上, 对慢城度假村进行了概念设计, 并分别对设计中的五大功能板块进行阐述, 理论结合实际, 探讨“慢城”景观带来的新生态生活。

关键词:国际慢城,慢城景观,概念设计,生态生活

参考文献

[1].栾习芹.“慢城运动”引领城市新生活.世界科学:2008 (2)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第二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建国.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谈亦城科技中心建筑设计 篇10

1.1 项目概况

亦城科技中心项目位于北京市亦庄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主干道,基地位于荣华大街与地泽北街交界处,东临荣华路,本项目以最佳的建筑形象在荣华路上得以展示,从而充分发挥了项目所处地段的经济价值。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1 615 m2,总建筑面积为105 700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40 900 m2,地上建筑面积为64 800 m2。地下整体3层,地上A栋15层,B栋14层,C栋13层,D栋19层,总建筑高度不超过80 m。

建筑主要包括办公、餐饮、娱乐、商业、金融服务、人防、地下车库等多种复杂的功能。

1.2 规划指标

总建设用地面积:21 615 m2;容积率:2.5~3.0;建筑控制高度:60 m~80 m;建筑密度不大于40%;最大允许地上建筑面积:64 845 m2;机动车不小于65辆/万m2。

1.3 空间形态

本项目营造了诸多的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通过对建筑合理的交通组织,将各部分空间合理联系在一起。下沉庭院将外部的自然条件引入到室内,增加地下1层餐厅的采光、通风,降低能耗,同时,也将商业的空间灵活分割,增加休息空间舒适度,在丰富建筑空间的同时,使得地下商业价值进一步的提升,使得各办公空间联系更便捷。沿街绿化带的设置将办公、商业与周边道路及临近空间进行软性分割,使园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渗透。诸多细节空间的设计,不但从功能上实用高效,而且从感官上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和趣味性。办公建筑外部留有丰富的展示面,场地内部设置中心广场,通过中心广场的布置,完善交通流线组织与各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把复杂的车行、人行与入口内部空间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地下车库的门厅将办公的部分人流直接引入各办公空间。中心下沉式花园广场,提高各办公空间的视觉效果,同时解决了人们到达休息空间的便捷性。建筑的切角处理在视线上起到引导作用,将建筑的内部庭院与城市的街景相互渗透,达到互相借景并共享资源的作用。

本项目在建筑设计中,不仅充分考虑建筑形象,还注重多栋建筑之间相互呼应,将建筑作为城市的展示名片,协调整体建筑形态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

1.4 总体及单体平面布局

1)总体平面布局。项目位于荣华大街与地泽北街的交汇处,是人流和车流的交叉点,也是各个方向的视线中心,因此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单体与城市街道的关系,还要考虑整个建筑群对城市节点的影响。既不能让临街建筑过高,使人在步行街道时有拥挤感,同时又要避免临街建筑的体量过大,使人们产生压迫感。

2)单体平面布置。本项目地上由A,B,C,D四栋塔楼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层大小,进行不同的的核心筒设计。其中,A,B,C三塔的核心筒,电梯间均位于一侧1/3平面面积的位置,标准层面积为800 m2,有利于小型集中办公,以满足建筑集中、开阔的功能空间要求,在减少交通面积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了使用面积,提高使用率。另外,D塔的核心筒、电梯间布置居中,标准层面积1 400 m2,最大化的满足建筑的窗地比需求,满足自然采光通风。

3)入口处的文化广场节点。入口的文化广场节点是整个建筑场地最重要的节点,是联系周边道路与场地的重要视觉中心,在设计中考虑相应的向导性原则,以及水景的应用,通过斜向的铺地及灯具布置手法,将视觉流线引入到建筑内部。

4)沿街景观。沿街景观是城市与建筑发生共鸣的场所,也是行人对该项目有最直接感受的场所,项目结合带状绿化、灌木以及花台的设置,不仅使外围环境得到了提升,也使得城市景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5)商业配套设施。商业设置在东南侧出入口附近,沿街设置有机动车临时落客区,方便人们临时停车的需求。沿街商业建筑形象典雅且不失商业活力,裙房建筑造型与主体高塔相得益彰,提升了街区整体形象。

6)中心庭院。中心庭院是人们在工作之余休憩的重要场所之一,以异型的索膜造型作为视觉焦点,为严肃的办公区环境注入一丝活力,中心庭院配合水景对环境的渲染,增加了人与环境的互动,使项目本身更具灵性。另外,局部的景观节点及不同的座椅布置,使整体空间更加有趣,符合中心广场的设计定位。楼间的绿化布置,以园林式的布置形式为主导,设置小型绿地与景观休憩场所,营造出舒适、优美的办公氛围。

2 主要特点

2.1 交通组织合理有序,人车分流

在总平面设计中,道路结构采用双环线设计,外环线车行主要沿基地西侧、南侧与基地出入口相接,避免车辆直接进入基地,车行与人行流线简洁、顺畅,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外环线直接联系,使车流在外环线双向行驶,避免与内部的人流相交叉,做到人车分流;内环线设计使基地内各办公楼出入口在基地内部相连,同时,内环线与外环线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办公区域的临时停车,不但使建筑单体均有环形消防通道,也通过内部环线与外部环线的有机结合,强化内、外部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

在建筑群各单体的整体流线设计中,考虑到建筑公共空间与各建筑单体之间的联系,对每个建筑单体在地下各层分别设置门厅,有利于办公人流能直接到达各自的区域,地下1层的餐厅与商业分别设置货物装卸平台、垃圾装卸区域,使建筑各区域功能相对完整独立。地下车库主入口布置在基地内侧及场地一角,保证基地北侧的荣华大街北侧没有开口,有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车库出入口位置与外部流线相吻合,单向出入口的设置,使建筑区域内车行流线简洁清晰,避免交叉。

建筑单体内部的人流通过核心筒来组织,公共区域楼电梯、机房、卫生间等相对集中,使办公区域完整独立,并且具备有自然通风采光,最大限度的满足办公人员的办公舒适性要求。

2.2 整体建筑绿色节能,采用了大量节能技术措施

为了响应政府低碳、环保、绿色的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项目以打造绿色建筑为目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建筑节能效率在满足相关节能规范的基础上有更好的提升。

首先,在建筑设计初期,本项目即选择了相对简约的建筑体量,减小建筑的体形系数,从建筑形态上将建筑能耗尽可能降到最低;其次,使用了粘贴外保温体系,使建筑本身达到相关节能规范要求,干挂龙骨幕墙系统,在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之上,通过细部节点的设计,使得幕墙部分内腔整体贯通,形成隔热空间,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使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外窗选用了6+12+6 LOW-E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高效的外窗保温性能对建筑能耗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3 建筑智能化设计及全空气系统的利用

本项目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巡更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机房工程等。

本次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同时兼顾结构、设备的相对成熟,不但能反映目前国内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仍然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在通风系统中,办公室排风集中收集后与设于屋顶的热回收机组进行冷(热)交换,能有效的对新风系统进行预热(冷),热回收机组采用热管式。该机组的热回收效率可达60%以上,即从排风中回收50%~60%的能量,预热新风,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省运行费用。

3 结语

本项目位于亦庄开发区的总部办公区,在满足办公需求的同时,定位于中小企业总部办公的建筑群,可以丰富亦庄地区的写字楼产品线,为开发区企业办公的多样化奠定基础。

摘要:介绍了北京市亦城科技中心项目的规划指标、空间形态、总体及单体布局方式,从交通组织、建筑节能、智能化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项目的建筑设计特点,为相关企业创造出了品质高端的现代化办公产品。

生态科技创新城论文 篇11

廊坊紧邻首都北京,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自古以来就承担着连接北京、天津两大重城的重任。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逐步实施,北京大量产业外迁至以廊坊为首的周边城市,将给廊坊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总投资800亿元的北京新机场业已获国务院批准,即将动工建设。大量新兴交通网络将逐步投入使用,将使大北京地区联系更为紧密,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新机场服务的各项城市配套也将逐步落实,新机场周边区域将坐享新机场建设的红利,成为首批受益者。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廊坊作为对接北京、天津双城的重要门户,拥享双城资源,发展潜力无限。大学里地处廊坊开发区,距北京国贸东南仅35公里,也将成为环北京都市圈置业首选。

多维交通网络,无缝连通大北京

大学里拥有京津、京沪两条高速公路,乘坐805路快速公交从CBD区域直达项目仅需40分钟,大学里还开通了专属幸福巴士,一站直达亦庄文化园地铁。待新机场轻轨线及“五纵两横”交通网络逐渐落实之后,大学里到北京将更为快捷方便,一个小时往返北京不是梦。届时,在北京工作,在大学里居住,以北京六环外的房价即可享受北京三环内的繁华生活。

十二大城市配会,成就幸福学院生活

“买一套房子,送一座城市做配套”这样的豪言壮语对大学里来说并不是戏言。大学里毗邻中国第一座大学城——东方大学城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廊坊大学城投入资金已达3 5亿元,兴建了一大批服务于大学城的配套。大学里占据大学城中央位置,坐拥十二大幸福城市配套。随着蒙牛、阿里巴巴、大众等企业的大量人员的进驻,周边的配套会更加完善,未来配套丰富度还会大幅提升。丰富的城市配套让生活不再单调,一步尽享缤纷生活。

一河五果岭,360°全景观环绕

宽阔的操场,枝繁叶茂的大树,懒洋洋的太阳光,洁白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是很多人关于校园的回忆。而这些东西,在如今的大学里正再次上演,给你原汁原味的学院情怀。大学里门前就是干米大凤河,清水带着美好岁月缓缓流淌,由过去流向将来,带着我们的记忆,也带着我们的希望。14万平方米平原森林环绕四周,构成一片天然氧吧。置身于此,最亲密地贴近天地,每一次呼吸都是对生命的馈赠。园区内数百种全冠植被移植,四纵四横景观轴精心布置,移步异景,花开四季,芳香布满回家路。项目还紧邻亚洲最大高尔夫景观区,以及其他四个大型果岭景观区,五大果岭景观重重环绕,众星捧月,无论是运动休闲还是出游观景,都惬意之至。360°全景观环绕,共筑大学里生态都市。

N+1“型”随心动

大学里高层产品位于项目北侧,俯瞰凤河及台地联排,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户型面积在78~160平米,目前推出了部分特价房源,均价约6000元/平方米。高层项目建于别墅区内,与别墅共享配套环境,品质远胜一般高层项目。项目外立面采用目前所有高端项目主流的经典artdeco风格,方正挺拔,高端大气。高层为两梯一户,楼高18~33层,南北通透,最大楼间距有120米左右,保证所有户型的采光和住户的私密性,每个单元内都带有入户大堂,保障生活品质及尊贵体验。以尊重人居、尊重生活的理念为住户打造多变空间,全心全意营造温馨家园。

大学里安个家,重温学院情怀

南京海峡城云科技园设计分析 篇12

1设计理念

海峡城云科技园的设计融合了亲近自然和展现高科技两个基本理念。

1.1 亲近自然

海峡城云科技园位于长江与秦淮河的交汇处,周边自然条件优越。项目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打造出环境优美的商务办公园区。由于基地北侧临水,因此整个建筑群从南至北高度逐渐降低,争取到更多的临江建筑面。

云科技园里设计了中央公园,办公楼和展示中心的屋面上还铺设草皮,种植树木。大面积的绿化为云科技园带来勃勃生机,满足了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情结。同时,还为办公空间带来清新的气息和愉悦的心灵享受。

1.2 展现高科技

云科技园内建筑的造型以及材料的选用都旨在树立高科技形象。此外,设计中还使用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板等绿色能源,在彰显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还保证了建筑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总体规划

2.1 建筑布局

云科技园位于整个海峡城的东北部,总建筑面积16.6万m2,包含展示中心和4栋办公楼。展示中心(1号楼)坐落在园区的最东部,园区的西边是4栋办公楼。办公楼呈南北两排平行布局,其中北侧2栋为5层的创意办公楼(3号楼、4号楼),南侧为24层的高层办公楼(2号楼)和11层的高层办公楼(5号办公楼,含云计算中心)。4栋建筑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体量变化,充分利用了北面的自然景观,将水面美景尽收眼底(见图1)。

2.2 交通组织

云科技园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法。沿建筑物外围设置了7 m宽的双向环通机动车道,每栋建筑主入口都直接面向车道,且每个主入口都设置了机动车临时停靠下客点。沿机动车道共设置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人行交通集中在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及中央绿化景观带,与机动车道完全分开且没有交叉。展示中心的主入口朝向东侧,入口广场与基地内部车行环道相接,设有机动车临时停靠下客点,并就近设有19个地面机动车车位。步行人流及非机动车人流从南侧的基地内部道路进入。辅助入口位于建筑的南侧,人们可通过坡道进入地下一层的下沉庭院,再进入后勤办公区域。

2.3 景观规划

云科技园在南北两排办公建筑之间设置了中央绿化景观带,形成一条贯穿地块东西方向的长约400 m的景观轴线,打造出花园式办公环境。展示中心作为这条景观轴线最东侧的起点,其入口朝东,面向市区方向,成为本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3 平面功能布局

3.1 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地面以上3层,地下1层。1层主要为中庭和展示空间。正对入口的是挑空的两层高中庭,顶部的玻璃采光顶将外部自然光线引入,将整个入口区域照射得十分明亮。中庭内设一部可直通2层的景观楼梯,楼梯踏步采用玻璃材质,使中庭空间更加通透。同时,晶莹剔透的楼梯本身也是中庭空间的一个景致。围绕中庭设置有企业展示区、项目模型展示区、云端科技展示区、多媒体影像区等,参观流线非常通畅。2层是楼盘销售区和样板房展示区。以中庭为界,南侧设置大柱网空间,作为样板房展示区;北侧面向基地内的大片绿地以及长江景观,是销售接待及洽谈区域。3层是贵宾接待和休息区,是一个独立安静的区域,向北可以远眺江景。地下室为后勤办公区域,有单独的出入口设置在南向的下沉广场中。

3.2 2号高层办公楼

2号楼由24层的塔楼与3层的裙房组成。裙房1层为办公大堂及配套商业。裙房与塔楼各自独立设置入口大堂。塔楼大堂为2层高,通过内部走廊与裙房的入口大堂相连接。建筑1层环绕入口大堂布置了小型商业,可以为办公提供零售、商务中心、小型咖啡厅等配套服务。裙房的中心部位设计了一个3层高的挑空中庭,为裙房内部提供了开放明亮的共享空间。裙房屋面布置了屋顶花园,为位于4层的餐厅提供了室外就餐空间和自然美景,提升了空间品质。塔楼的5层~24层是办公空间,每层各有24套小开间办公室,且每套均配备独立卫生间。转角为办公套间,具有良好的转角视野,同时布置少量阳台。

3.3 3号和4号创意办公楼

3号及4号创意办公楼位于地块的北部。建筑1层采用条形,2层~5层平面为折线形。建筑1层在北面内退形成柱廊,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

3号楼有两个入口大堂:主入口大堂靠近北侧的车行道,次入口大堂面对南向绿化景观轴,将良好的视野引入室内,两个大堂通过走廊连通。3号楼的中央设计有5层通高共享中庭,中庭顶部为玻璃采光天窗,将自然阳光引入办公空间内部,打造出宽敞明亮的中央公共空间。三个交通核与通高中庭交织布置。办公楼的1层围绕中庭布置商业、展示空间及小型会议空间。2层~5层均为办公空间,每个办公区的进深均为10 m左右,自然采光效果良好,并能高效布置员工工位。

4号楼的中央同样为玻璃采光顶的5层高共享中庭,环形走廊围绕中庭布置,连接各个办公区,电梯厅及卫生间则设在走廊两端。

3.4 5号高层办公楼

5号楼位于2号楼东侧,为11层办公楼。1层入口大堂两层通高,同时还配备有展示区、休息区、小型配套商业及咖啡厅。上部为大开间办公区,其中3层设置有云计算中心数据机房。建筑体量在5层~11层西侧采用悬挑结构,突破常规高层建筑裙房加塔楼的形式,上下两个长方形体量互相叠加又互相错落。新颖现代的外观内包裹的是高效的办公空间。在悬挑的遮蔽下,5号楼首层西侧的室外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风雨无阻的室外活动场地。同时在4层的南面形成屋顶花园,为上部建筑提供一个休憩放松的空间。

4 建筑造型

4.1 展示中心

建筑造型延续了中心景观带的三条带状肌理,升腾成为三段式的流线形体量。高低错落、极富动态的曲线造型隐喻着长江起伏的波浪,与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相呼应(见图2)。对应本项目高科技和现代的理念,在主入口一侧建筑的2层设置了大柱跨的结构出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突出建筑的地标性。

建筑材料采用了高品质金属框架与Low-E中空节能玻璃幕墙。南立面玻璃幕墙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屋顶考虑部分设置太阳能集热板,既达到节能环保效果又可作为立面造型的元素(见图3)。建筑屋顶延续了地面景观绿化,形成斜向绿化和屋顶绿化,在强调生态的同时也造就了建筑的第五立面。

4.2 办公楼

4栋办公楼的形象呼应了长江水系的运动形态,造型简练明确,打造出高端、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商务办公形象。

2号高层办公楼是地块中最高的一栋楼,建筑屋面标高为99.7 m(见图4)。建筑裙房1层为通透的大面积隐框玻璃幕墙,使建筑轻盈浮动;北面及东面采用大面积隐框玻璃幕墙,铝合金穿孔板水平横向穿行在体量上下;南面为抵御日晒,铝合金穿孔板与玻璃幕墙形成双层表皮,同时铝合金穿孔板刻意避开了人的视野范围布置,将良好的室外风景引入的同时形成独特的肌理。塔楼南面用铝合金格栅延续双层表皮的效果,直升至塔楼电梯机房屋顶的高度后转向水平方向,转折的表皮与园内其他建筑形成造型上的呼应。塔楼北面为半隐框大面积玻璃幕墙,不同角度的斜面经过面与面的交错在立面上形成棱线。不同楼层的角部点缀阳台,整体造型简洁而又富有变化。东西立面长短不一的竖向遮阳板是水流前后穿行痕迹的简化,与整体设计理念相呼应。同时2号楼也与二期范围内的一栋高层办公楼形成对称关系,为整个园区打造一扇通往高端信息时代的意向之门。

3号和4号创意办公楼为一组基本语素统一的建筑,造型都采用了颇具动态的折线形来呼应长江水体和高速公路的运动态势。立面由玻璃幕墙与石材幕墙装饰。1层北立面采用内退的玻璃幕墙,使得上部凸出的折线形墙面犹如悬浮在空中的波浪。绿化屋面同样以斜面形成互相交错的棱线,与2号楼的北立面形态相呼应,同时又成为高层建筑一道优美的景观。

上一篇:重症哮喘患者急救护理下一篇:辅导员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