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案专题(精选8篇)
网络安全教案专题 篇1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确对待互联网,做健康阳光青年。
2、让学生加强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使学生明白“沉溺网络”的危害性,让学生通过参与,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等不良内容的必要性
3、使学生注意到我们应该如何遵守网络道德,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平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随之出现的是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一些人用网络工作、学习,但总是有一些人出于赚钱、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对网络进行破坏,使平常的工作等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对网络安全有个总体上的认识,在例如木马的检测、黑客技术、计算机网络病毒、漏洞检查和防范等方面有个较为细致的掌握,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包括一些常用的安全软件的使用等,使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系统地学习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二、网络安全概述
1.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能网络安全的理解、兴趣及掌握程度。
分两组同学分别就木马及最近网络上流行的“熊猫烧香”病毒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讨论,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发言。老师根据情况作一个小结。
2.老师通过小结使大家对木马以及“熊猫烧香”这种病毒有个较为准确的理解。
木马:“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
“熊猫烧香” 病毒: 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
这是一种超强病毒,感染病毒的电脑会在硬盘的所有网页文件上附加病毒。如果被感染的是网站编辑电脑,通过中毒网页病毒就可能附身在网站所有网页上,访问中毒网站时网民就会感染病毒。“熊猫烧香”感染过天涯社区等门户网站。“熊猫烧香”除了带有病毒的所有特性外,还具有强烈的商业目的:可以暗中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以供出售牟利,还可以控制受感染电脑,将其变为“网络僵尸”,暗中访问一些按访问流量付费的网站,从而获利。部分变种中还含有盗号木马。
网络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指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获性的保护,即面向数据的安全。互联网出现以后,信息安全除了上述概念以外,其内涵又扩展到面向用户的安全。综合而言,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威胁、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网络协议的安全缺陷、应用软件的实现缺陷、用户使用的缺陷和恶意程序等6个方面的威胁。
三、网络安全实例
安全漏洞从理论上说,安全漏洞就是软件中存在的意外功能分枝,通过安全漏洞,可以让软件做软件设计人员意想不到的事情。
1.实例:“支付宝”支付宝控件原本的设计功能是加密通信,保护用户的通信安全,但是由于存在安全漏洞,也可以被利用来执行任何功能,譬如运行一个盗取银行帐号的木马。木马要想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运行,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安全漏洞。而目前被利用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IE控件漏洞。2007年2月8日支付宝升级了控件,修复了上述漏洞,只要安装了有漏洞的控件,不管你用不用支付宝,是否登陆支付宝,都会受到漏洞的威胁。因为任何网页都可以通过放置特殊的代码来调用这个控件。但是用支付宝服务本身反而并不会有危险——因为支付宝网站本身并不会包含这种恶意代码。
2.怎么防止中木马和病毒
目前所有杀毒软件主要的工作原理都是基于特征识别。什么叫特征识别呢?通俗来说,就是掌握一份坏人的花名册,根据花名册去找。如果这个病毒或者木马刚刚被写出来,还没有“案底”,不在花名册上,杀毒软件就识别不出来。某些杀毒软件虽然也有些不依赖于花名册的高级识别功能,但是这种功能并不百分之百可靠。更何况,现在的病毒木马作者,在写完程序后,都会先用杀毒软件测试一下,确认不会被检测出来才放出去。那么杀毒软件岂不是没用了么?不是。各种杀毒软件能帮你解决大多数的麻烦,但不能指望它百分之百可靠。
四、了解黑客
黑客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的行业,每一名黑客都有一段残酷的青春,绝大部分人对计算机汇编语言产生兴趣的年代都在中学或者大学一二年级,随后,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学习,从而迈进黑客进阶之路,绝大部分的人难以逾越这个挑战而选择放弃。黑客也是一个只有年轻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中国黑客中那些自称老人的老一辈黑客年龄不过30岁,而新生一代也许还不到20岁。
“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它通过在你的电脑系统隐藏一个会在Windows启动时运行的程序,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在上网时控制你电脑的目的。黑客利用它窃取你的口令、浏览你的驱动器、修改你的文件、登录注册表等等。
此外黑客也常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一些破坏性攻击。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慢慢和大家一起学习。
五、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同学们对网络安全有个整体上的了解,以后的教学中将对黑客、木马、安全漏洞、计算机病毒等作进一步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好好配合、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络安全教案专题 篇2
一.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及思想价值
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
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一.孔子和他的《论语》
(一) 孔子其人
先看几段文字: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2. 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
3.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5. 三人行, 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展示了一个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而这种完满人格与他个人的遭际与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 孔子早年丧父, 历经磨难。但他发愤忘食, 敏以求之, 择善而从。做人做事, 适得其时, 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也成就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尽管他一生饱经磨难, 但他痴心不改。面对春秋晚期礼乐崩坏的时代, 他希望挽颓势于既倒, 重建社会道德、礼乐秩序, 使人心归“仁”。先是做过一段低贱的小官, 推行自己的主张;后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思想。但由于那是一个没有是非对错的年代, 可想而知, 这种理想主义只能回到象牙塔中。所以他退而布道, 专心教育, 潜心教学。孰料无心插柳, 在“三千弟子, 七十二贤生”的大力推动与传播下, 儒家学派终于修成正果, 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学派之首。到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后, 儒家思想一家独尊, 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文化, 影响着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
(二) 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清代赵翼也说过:“语者, 圣人之语言也;论者, 诸儒之讨论也。”可见, 《论语》既是一部孔子及弟子交谈的语录体散文集, 也是一部集中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思想文化的力作。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儒家学派的思想, 也成为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二.《论语》的思想价值
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 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 (赵匡胤) 定天下, 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论语》何以有这么大的作用?
1988年1月,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答案。”那么, 《论语》又何以有这么大的魔力?
要了解论语的魔力, 就必须了解《论语》的思想价值。
孔子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心, 以和为贵。他的思想, 是礼乐文化的重要依据, 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 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透视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智慧。概括起来, 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 仁———内心道德 (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说, “仁者, 心也。”“仁是心之用, 心是仁之体。”他又说, “仁者, 爱人。”就是有仁心。仁, 首先表现为“不忍”, 鸿门宴中项羽准备杀刘邦, 但碍于刘邦的甜言蜜语, 下不了决心, 范增出而召项庄, 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这“不忍”就是仁心, 是楚汉相争中的一种道德力量占了上峰的体现。后人对此也有“妇人之仁”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 这“不忍”是一种“仁心”是用不着争议的。其次, “仁者”, 应该是珍爱生命, 推而广之, 平等对待他人。
因此, 孔子的“仁”首先是“有仁心”。他要求每个人约束自己, 将“仁”变成一种内心道德。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舍生取义成仁”。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关键在己, 而不在于他人或环境。他说, “为仁由己, 而由乎人哉!”“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他还说, “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 就是要平等对待他人, 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坚守内心道德, 做一个有仁心的人, 并作为人一生的行为准则。
其次, 要“怀仁志”。孔子与弟子有一段对话, 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这段言志的对话, 很好地诠释了孔子一生的志向。子路是要做一个懂得和别人分享的人, 颜渊是要做一个道德自我完善的人。而孔子, 是想成为一个让年长者达其所安, 朋友信任, 年轻人感念的人。做到这一点, 不仅说明孔子有仁心, 而且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善待天下苍生, 善待所有人。并将之作为一生的目标来追求。活着, 就是让天下人活得更好, 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一种济世情怀, 也是一种“兼济天下”, 治国平天下, 以天下苍生为本的普世情怀!
再次, “行仁政”。仁心、仁志, 最终落脚点是要回到“仁政”上。孔子十分推崇“仁政”思想, 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就是要人各得其所, 尽好本分, 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社会就和谐了。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 尽到自己的礼节和责任, 国君也不例外。他还说:“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尽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以仁德来进行统治, 就会像北极星一样, 自己居住在一定的方位, 而众星环绕在自己的周围。他要求为政者要重教化而轻刑罚,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他认为, 在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 道德所收到的效果比刑罚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他还要求为政者要正身正己, 用人格魅力治理国家, 告诫统治者“其身正, 不令而从;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二) 礼———社会规范 (社会政治范畴)
“礼”即规则、规范、秩序。它是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礼”与“仁”密切相连, 如果说“仁”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境界, 那么它有赖于“礼”去约束和规范。社会和谐, 离不开“礼制”;而要实现“礼制”, 需要“仁心”的滋养。所谓“克己复礼为仁”, 就是约束自己, 使言语行动合乎规范, 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也只有“克己复礼”, 才能天下太平, “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因此, 孔子要求, 一切人、一切事都要合乎规范, 遵守秩序。无论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纲常、秩序、品德, 还是社会政治范畴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社会规范等, 都要服从于“礼法”的要求, 由“礼”来节制。所谓“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就是要求我们的一切都要符合“礼”的规范, 受“礼”的节制。
(三) 中庸———处世哲学 (认识方法论范畴)
中庸是一种系统方法, 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孔子的中庸思想, 首先表现为人的学习态度。人要善于学习, 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要“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做人不能满足)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做人的道理, 要向比自己地位低的学习) ;要经常反省自己, 才会有新的收获 (“温故而知新”) , 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才能成就完美人格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我个人认为孔子的“学”, 主要是学做人, 做人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 经常反省成败得失, 见贤思齐, 学习他人的长处, 改进自己的不足。
其次, 中庸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一是要顺应自然, “天命之谓‘性’, 性之谓‘道’, 修道则谓‘教’ (人的自然禀性叫做“性”, 顺应本性做事叫“道”, 按照道的原则提高修养叫做“教”) ;这句话就是要求人要遵从自然禀性, 顺应自然做人做事, 加强自我修养。
二是要注重“慎独”。“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是谨慎的, 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慎独”观念, 君子要自我约束, 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 努力形成完美的人格。
三是守“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说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 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 被称作和。中, 是稳定天下之本;和, 是为人处世之道。他还说, “君子而时中, 小人而无忌惮也”, 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有分寸的适中之人方为君子, 小人却专走极端, 无所顾忌。
四是讲“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在《论语》中, “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 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 与人相处, 信任别人并得到他人的信任十分重要。
五是要“善结友”。孔子曰:“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大意是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我们要善结有益的朋友, 远离有害的朋友。
六是享“自由”。“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孔子渴望精神的自由, 在孔子整个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 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适意、畅达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所以他才发出“吾与点也”的感慨。
三.《论语》的现实意义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著作, 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思想博大而精微, 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 又能够为现实所用。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以及“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人格理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兼济”天下的情怀, “慎独”的观念, 道德自律的追求在举世纷扰、功利至上的当今尤其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并弘扬。善待他人、与人为善、诚恳待人、推己及人的人生态度更是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守的行动准则。孔子的创造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社会理想, 也为我们今天处理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实际的思路。而他的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和独善自身的人格理想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价值追求。
作为当代中学生, 我们既要从《论语》中汲取精神的养料, 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品格,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追求;还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 做一个旨趣高尚、情感丰富、精神自由的人。同时, 要严守《中学生行为规范》, 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并将道德规范上升为道德自律, 达到“慎独”的精神境界。
网络安全教案专题 篇3
笔者以为,身处新课程一线的教师,要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离不开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课时教案。继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后,就连接“模块学程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单元设计)作论述,以期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专题计划:设计的必要性
1,从“单元”的性质看
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在《Curriculum inquiry》(课程探究)的五种课程理论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程运作系统(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师一生运作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各地开发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单元(专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匠心”,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有必要尊重“正式的课程”的组元方式。不同的单元组织方式,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学科思想和编辑理念。即使是变革所采用的教材架构,重建新的组元方式,可以超越“正式的课程”却无法回避“单元”自成为系统的性质。教学设计就不能无视“单元”(系统)的存在,不能从“模块学程纲要”直奔“课时教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政治等)比较,内在缺乏逻辑性。语文教材的最小单位是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但其编写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排列在一起,而是有结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依循,语文教材和教学都必将流于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有多种,或按文体/流派组织单元,或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组织单元,或按能力(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组织单元,或按主题组织单元,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无法回避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单元”存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逃离“单元设计”,否则语文教学永远走不出“脚踩西瓜皮式”的孤立地教单篇课文的教学困境,也无助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价值的实现。
3,从“苏教版”教材结构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5套高中语文实验必修教材(苏教版、人教版、广人版、鲁人版、语文版),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人教版”偏重于范文的语体和体裁形式,白话文和文言文分开单元编排,相同的文体编在一个单元,可称之为“文体单元”。“苏教版”以范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什么体裁,都可以编在一个单元中,可称之为“主题单元”,但编写者和使用者习惯称之为“专题”。
“苏教版”采用“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一学习板块一专题一模块”的结构方式,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实施这种“整合”的关键便是选文及学习资料的人文内涵。编者注重对文本及学习资料的人文性挖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归纳,最终以“专题”和“学习板块”的形式有机地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
4,从基本的教学现象看
无需借助宏观教学理论的分析,乔治J.波斯纳《学程设计》说得好:“教学不是独立的、日复一日的活动或任务的集合。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的前一个晚上制订目标和设计活动。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如果我们的意图包括认知在内的话,这点就尤其重要。日常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但是这些日常方案必须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这个“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指“专题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指出,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既然“目标”要经多重转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需要多重体现,我们不仅需要“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也需要连接两者的桥梁,即单元(专题)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专题计划:基本框架
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专题计划的问题,自然要追问“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然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应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美国非营利性教育组织CLASS主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提出的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可以参考,引录如下:
1,确定所期望的结果(标准)。
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规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评价)。
我们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我们应把什么作为表明学生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证据?
3,详细规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知识”(事实、概念、原理)?
为了有效果表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技能”(步骤、策略、方法)?
4,设计有效的工作(活动和经验)的适当顺序。
什么样的“有效活动”可能发展学生实现目的的有效理解力和技能?
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将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反映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设计怎样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更深地探究、修正思想,使表现臻于完美?
5,详细规定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
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我需要传授或辅导什么?
为了确保最好的表现,需要收集或提供什么资料?
上述五个方面,相应于教学领域的五大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需要什么条件”,为简明起见,我们归纳为“专题目标”“专题评价”“专题内容”“专题实施”“专题资源”,在“专题目标”前加上“引言”和“相关标准陈述”,就构成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专题简单的描述
也可以称之为导言、导论、导语,对专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苏教版”中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名称,一眼便知这个专题
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展开。专题的命名很有讲究,纵观20个专题名称,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如“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在专题的前面,还有百字导语,用简练概括而又精彩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各专题的名称和导语可以作为“引言”的参考,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以为,引言可以介绍专题的内涵、板块的构成、重要性何在、怎样依托于模块、与上下专题的关系(如果需要的话),字数在三五百字,让教师同行和学生能快速抓住专题的概貌。
(二)相关标准陈述——专题内容像现标准的表述
这里的标准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标准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专题信息之间寻找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必须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一方面,专题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要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必须在专题目标之前明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陈述相关标准,为教师同行观摩和学生执行提供“最高指示”,也为检验专题计划品质好坏提供依据。
标准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然而在语文学科很难。《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理念标准、目标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其内容标准是通过语文目标领域直接表达,必修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表达,选修则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领域表达。
当然“难”不意味着放弃,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
(三)专题目标——专题的任务,结果/表现
专题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问题,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何谓“预期的学习结果”?波斯纳解释为“就是对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所进行的一种陈述。它可以是一种关于事实、观点、原则、能力、技能、技巧、价值观或情感的陈述”。如何确定专题目标?确定目标,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好的专题目标必须具体到陈述可以观察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因为强调行为,我们把满足这一要求的具体目标称为行为目标(或表现目标)。行为目标应是可以被观察的,但鉴于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内隐的目标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能被直接观察。即使如此,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因此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难点。
(四)专题评价——任务,结果/表现的证据和评分
专题评价解决“教/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后,就应该思考评价问题。传统的考试是一种评价,然而“学会掌握某种东西需要接受和利用反馈,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举行一次单元测试或期终考试,是不可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表现的。因此,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借助评估设计指导教学,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如何评价?格兰特·威金斯主张教育性评价,即提供给学生真实性任务(有价值的成人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有用的、及时连续的反馈推进学习,即“表现—反馈—修改—表现”,智力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和展示等表现。波斯纳则提出真实性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纸笔形式、演示、档案袋。其演示可以围绕多种媒体来表现,包括口头呈示(如演说和辩论)、表演艺术、多媒体呈示、示范等。这些理论,对语文的专题评价设计颇有价值,我们可以设计专题的任务/作业(如朗诵比赛、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等),制订评分标准,很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
在成文的专题计划中,“评价反馈”应列具哪些内容?参照多家说法,我们以为作为专题评价的设计,包括:(1)评价什么(证明学生达到标准的途径);(2)收集哪些证据(表现/任务/作品/作业);(3)怎么评价(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解分规则);(4)预设的修正措施(即预想对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若干补充措施)。
(五)专题内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专题内容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与评价,就要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助学生成功),因此,理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对于语文学科,我们要从教材角度思考。作为语文必修模块的专题教学,是有教材资源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是“教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用教材教”。怎样才能正确定位于“用教材教”呢?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达成上述目标与评价,如何处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前一问解决“用教材”问题,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即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等五种组织策略。后一问解决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本模板在“专题资源”项目中体现)。这样的操作,是很合适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设计的。
语文专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最大的方法是“整合”。苏教版本身已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但还需要教师运用难易,主次整合、求同/求异整合、活动/问题/学法整合等多种整合手段,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如此,通过标准、教材、评价、资源等的勾连,“专题内容”就不再是教材目录的简单呈现。
(六)专题实施——教学活动/策略,时序
学习犹如旅行,学生在进行旅行,教师则充当旅行的向导,教育目的和预期学习结果就是目的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就相当于确定出具体的交通方式和日程,准备解决旅途问题的“锦囊妙计”。“专题实施”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学”和“按什么顺序教/学”等问题。
如同“专题内容”的设计,“专题实施”也需要勾连目标与评价来思考;围绕目标与评价,思考怎样组织适当的教学和活动、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的时序等,使“专题实施”成为课时教案的总规划(总目),发挥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之间的桥梁作用。要注意苏教版各专题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特点,特别不要把“问题探讨”“活动体验”都设计成为文本研习,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
从文本操作角度看,可以包括:(1)有哪些有效活动/训练(书面/口头/展示、课内,课外、个人/小组);(2)有哪些方法和策略(怎样的设计使活动更
有效更有趣);(3)提供怎样的机会,情境/氛围;(4)每课时安排的任务(课时教案的总目)。
(七)专题资源——教师,学生可用资源
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材、语文读本都是学生手头现有的资源。在有限的师一生互动课堂时间内,语文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最终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资源?如何做好语文读本?如何做好名著导读?如何实现“精读于课内,略读于课外”?如何将课内外的读写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基于专题,拟列与专题相关的教师可用的资源、学生可用的资源、网上资源,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以上框架内七个元素,也可以整合体现,如“专题目标”与“专题评价”整合为“专题目标与评价”,“专题内容”与“专题实施”整合为“专题内容与实施”,甚至可以将专题计划用表格式呈现。下面的案例未采用整合,以便读者理解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一个案例:“和平的祈祷”专题计划
引言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借助两篇小说、一组日记、两组图片等学习材料,告诉我们要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综合三种学习方式,这在苏教版必修20个专题中是唯一的。第一板块“遭遇战争”,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做文本研习;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读《安妮日记》9则,用问题探讨;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两组6张图片,开展活动体验。
本专题学习材料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人文内涵突出,表达的“珍爱和平环境”主题,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珍视历史)、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欣赏文学作品)共铸“大爱”的主题。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
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专题目标
1,阅读作品,认识作品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将作品阅读的成果外化,根据要求写作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墓志铭,总字数不超过1000字。
3,选择朗读精彩段落,摘出重要字词并注音,搜集作者、现代小说常用手法做交流。
4,选择一幅图片写20字以内的说明和800字左右的故事,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专题评价
1,评价项目:独立阅读/小组讨论的表现,作品完成的质量。
2,证据内容:(1)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小组长的反应;(2)作品包括故事概要从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3)用以体现基础知识积累的“语文园地”(语文基础专用本)。
3,评价准则:表现欠缺点名的,扣减1分/次;每件书面作品按时参与小组交流2分,推荐全班交流的加1分;“语文园地”按其日常标准执行。
4,修正措施:在学习期内及时修订,有困难的小组帮助、教师辅导。
专题内容
贯穿专题的学习内容
1,认识“索科洛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我”、安妮和图片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摘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好注音,搜集有关作者、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反讽等)的资料,写在“语文园地”上,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板块:文本研习
1,单篇研习,独立、快速阅读后,写150字左右的故事概要从物描述。
2,整体研习,个人评点/小组交流,写200字的颁奖词,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
第二板块:问题探讨
1,课前阅读9则安妮日记,为每则日记写一句话(20字内)的内容提要,课堂抽查。
2,围绕“让我敬佩的安妮”“战争的罪过”等问题,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在班级交流。
3,参考“名人墓志铭”撰写安妮或自己的墓志铭,班级交流欣赏或课外评选。
第三板块:活动体验
1,就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等小组讨论;
2,选择一幅图片,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加一个小标题。
积累与应用:朗读品味,图片展览
1,选择朗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安妮日记(节选)》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段落;
2,每人搜集1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并做20字以内的说明,小组选择推荐2张图片由活动策划组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3,选择教科书或图片展中一幅图片,展开合理想像,自选叙述角度,写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作品1件,交由活动策划组纳入图片展;
4,教科书其他活动:(1)搜集数据并报告、战乱灾荒大事记、仿诗加节等3题删除;(2)读图感受与第三板块整合。
专题实施
教师要提供的有关帮助
1,文体知识:小说、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文体写作范本。
2,初读问题导引:如《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其平静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中,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精读评点指导:如整体研习两篇小说时,个人开放式评点有困难的,教师提示叙述角度、叙述语言、悬念运用、环境描写、精彩细节、主题深刻性、巧妙构思等。
4,平台搭建:个人阅读和撰写、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教学时序: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初读
第二课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初读
第三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比研读
第四课时:《安妮日记(节选)》的问题探讨
第五课时: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
第六课时:积累与应用
专题资源
1,辅助学习资料:(1)有关作者、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等;(2)“二战”人口损失情况;(3)李德藻《纳粹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4)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写作范本。
网络安全教案专题 篇4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性问题的是()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从牛奶中提取
解析:过敏是人的一种病态反应,因此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性问题。答案:C 2.某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中,使取食它的害虫体内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定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酶结构上存在差异
B.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消化酶
C.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活性而患病 D.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解析: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人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完整的基因不会进入人体。答案:D 3.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体内,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生殖细胞中
B.转基因植物的叶绿体基因不能遗传给后代
C.转基因植物中的细胞质基因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转基因叶绿体中的基因结构与其他植物体内基因结构不同
解析:植物之间的杂交主要是核基因的重组,花粉中不含叶绿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可有效避免通过杂交所造成的基因扩散。答案:C 4.实验人员将一段外源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与丝状支原体(一种原核生物)的DNA进行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制造出一种“新的生命”。该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下列有关该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技术可以制造某些微生物,用于生产药品、制造染料、降解有毒物质等 B.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人造生命进入自然界并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C.人造生命扩散到自然界,有可能造成环境安全性问题 D.此项技术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从而危及人类安全
解析:外源DNA与丝状支原体DNA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形成的新生命为转基因大肠杆菌,转基因大肠杆菌与丝状支原体间存在生殖隔离,但大肠杆菌与转基因大肠杆菌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 5.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哪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C.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D.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对转基因生物在环境安全方面的争论,一方的观点是现在的生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处于自然和谐的动态平衡之中的。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另一方的观点是转基因生物转移的只是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 6.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你以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停止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解析: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答案:B 7.下面对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不属于安全性问题的是()A.可能出现滞后效应
B.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C.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D.含有动物蛋白基因的蔬菜可能侵犯素食者的权益
解析:含有动物蛋白基因的蔬菜可能侵犯素食者的权益属于伦理道德问题。答案:D 8.下列选项是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结果的预测及理由,其中正确的是()A.克隆产物是科学家,因为克隆是形成完全一样的产品
B.克隆产物是普通人,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 C.只能克隆部分器官,不可能克隆完整的人,因为克隆技术有限 D.克隆产物与该科学家完全一样,因为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科学家
解析: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的结果应该是得到与科学家生物学特征基本一致的人,而这个人不一定会成为科学家,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动物的克隆已经成为现实,也就是说,克隆人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答案:B 9.基因检测对下列哪种疾病适合?()
A.家族性黑蒙痴呆病
B.肝炎 C.流感
D.伤寒
解析:基因检测针对的是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肝炎、流感和伤寒都不是遗传病。答案:A 10.下列哪项不是中国政府的态度?()A.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B.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C.禁止设计试管婴儿
D.允许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
解析:与生物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有很多,中国政府在相关研究上有明确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允许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答案:C 11.世界上第一匹克隆马——“普罗梅泰亚”于2003年5月28日在意大利克雷莫纳市繁殖技术与家畜饲养实验室顺利诞生。“普罗梅泰亚”的诞生在科学界所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当年克隆羊“多利”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这匹克隆马是世界上首例哺乳动物生下自己的克隆体。自体克隆马的顺利诞生预示的意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挽救狮、虎通过杂交生产的狮虎兽 B.挽救大熊猫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C.保留和扩大某种哺乳动物种群中出现的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类型 D.使动物园中的雌长颈鹿在缺少配偶的情况下繁殖后代
解析:动物克隆目前主要用于濒危物种或特殊种群的繁殖,且需充分发挥雌性个体的繁殖潜力。答案:A 12.下列有关克隆的实际意义,不正确的是()A.生物学和医药研究
B.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实施克隆,保护生物多样性
C.可以克隆出许多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将和各类优秀人才,为社会服务 D.获得更多的优秀动物个体用于生产 答案:C 13.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面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原因的是()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答案:D 14.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
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 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 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 答案:D 15.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将四种转录因子基因通过病毒载体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并对其诱导转化而产生的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细胞,后来,科学家又诱导人皮肤纤维母细胞成为iPS细胞,iPS细胞在体外已成功地分化为神经元、心血管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关于iPS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iPS细胞在医学领域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与经典的胚胎干细胞技术相比,iPS技术不使用胚胎,因此不涉及伦理问题
D.iPS技术可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制备干细胞,不会有免疫排斥;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解析:iPS技术可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制备干细胞,不会有免疫排斥,没有从体外培育成完整的个体,没有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答案:D 16.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群的过敏原
B.克隆人可能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C.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D.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解析: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虽然来源于自然界,但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答案:C 17.下列有关生物武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武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致病力 B.转基因生物技术有可能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C.鼠痘病毒极易感染,致死率高 D.生物武器无法防护 答案:D 18.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B.中国政府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地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解析:中国政府对待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答案:B 19.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合理的是()A.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 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C.我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 D.对于基因检测应该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 答案:B 20.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A.基因检测
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 C.克隆人
D.对植入前的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答案:C 21.下列哪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A.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B.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技术的不足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D.不能迁就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解析:A、B是从技术的角度阐述问题,C、D是从伦理道德角度阐述问题,前者是生物学家研究的范畴,后者是伦理学家研究的范畴。答案:A 22.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别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移植到另一物种上去,从而使这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然而转基因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下列不是由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的是()A.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生物多样性
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 C.在人体体温条件下便会死去的转基因大肠杆菌 D.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态入侵
解析:抗除草剂作物会对农田中的其他植物造成威胁,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生物可能通过杂交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变成“超级杂草”;转基因大肠杆菌在人体体温条件下便会死去,是避免转基因生物带来负面影响的措施;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其大规模繁殖会导致生态入侵。答案:C 23.中国政府的“四不原则”是针对()A.生殖性克隆人 B.设计试管婴儿 C.转基因动物 D.生物武器 答案:A 24.关于基因身份证,你认为它的积极意义是()A.便于医生对“证”治疗 B.便于社会选择人才
C.使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素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 D.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答案:C 25.下列哪项不利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解决?()A.1993年,我国制定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B.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C.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检测 D.减少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下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夫妇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2)人的受精卵通过卵裂,逐渐形成大量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从细胞水平看,卵裂的分裂方式是。
(3)该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 期。
(4)在该图下一时期,b细胞最可能成为
胚层的一部分。
(5)“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填序号)①体外培养 ②体外受精 ③胚胎移植 ④核移植
(6)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
,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
(7)“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
,在技术手段上的区别是。
(8)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
解析:(1)试管婴儿技术实际是体外受精,即经过精卵结合,所以是有性生殖。(2)卵裂是指在透明带中进行的早期胚胎发育,细胞数目不断增多,此时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3)此时期的特点是含有一个腔,即囊胚腔,所以称为囊胚期,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4)内细胞团将来发育为胎儿的各种组织,囊胚期的下一时期为原肠胚,内细胞团下方细胞即b细胞形成内胚层,将来继续发育成消化道、呼吸道上皮及胰腺等腺体。(5)试管婴儿的形成过程为:。(6)要提高胚胎利用率可进行胚胎分割,如将一个受精卵的早期胚胎一分为二,再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可形成两个婴儿,即同卵双胞胎,性别完全相同。(7)考查了普通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8)有些人认为那些配型不合适的胚胎被丢弃或杀死,及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婴儿性别等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反了伦理道德。答案:(1)A(2)有丝分裂(3)囊胚(4)内(5)①②③
(6)胚胎分割移植 相同
(7)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 后者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
(8)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
27.(20分)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
,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2)可通过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
。③过程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可以采用
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时,Ⅱ最可能是
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
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则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
,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5)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
(6)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则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包括()①生物安全 ②环境安全 ③食物安全 ④伦理道德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1)①是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的过程,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②是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2)基因表达载体的首端必须有启动子;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可以进行胚胎分割,这种方法可以培育出更多相同的转基因犊牛。(3)从图中看,Ⅱ最可能是浆细胞,Ⅲ是导入prG的重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4)愈伤组织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全能性高。(6)花粉中若含有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通过昆虫的采集,沿食物链传递,最后可能进入其他动物或人体内,引发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食物安全,与伦理道德问题无关。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法
(2)(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胚胎分割(3)浆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全能性高 植物组织培养
(5)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该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6)A 28.(9分)我国科学家采用“昆虫抗性基因克隆”技术,在1999年8月成功地从昆虫细胞内克隆出解毒酶,只要将三氯杀虫酯(一种常用农药)加入其中1小时,便能解毒58%,几小时后便可将毒性完全降解,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的抗性基因是通过
产生的。
(2)长期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使许多昆虫的抗性逐渐增加的原因是
。(3)你认为“昆虫抗性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答案:(1)基因突变
(2)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对害虫的抗有机氯农药的变异类型起了选择作用,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而形成的
(3)可将昆虫抗性基因通过载体转入到细菌等微生物中,让这些微生物产生大量具有解毒功能的蛋白质,用于降解水源、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用于洗涤被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等;还可以用于救治有机氯农药中毒的病人等
29.(9分)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如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
(1)“治疗性克隆”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仍然具有。
(2)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3)除图中治疗性克隆能解决供体不足和排斥反应两大难题外,在婴儿出生后储存
,保留部分胚胎干细胞,也是解决制约器官移植问题的有效途径。
答案:(1)全能性
网络安全教案专题 篇5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主干知识分析:
一、首先了解构成经纬网的基本要素的知识:
1.地轴和两极
(1)地轴是地球自转运动的旋转轴。它通过地心连接两极。
(2)两极是地轴的两端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两极是地面上确定向北方向的依据,我们把向着北极的方向定为北,北极是地面上的最北点,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向着南极的方向定为南,南极是地面上的最南点,在南极前后左右都是北。在地球门转过程中,地面上除了两极之外的各点都能在空间旋转成不同大小的圆,只有南极和北极是两个旋转的点。
2.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和东,西半球(1)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在南极和北极汇合。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叫南北线或子午线。
③所有的经线长度大致相等。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的长度为111km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⑤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两半球。
(2)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始经线,又名“首子午线”。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全球经度以它作为零点
(3)经度是以通过当地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东、西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属于西经。
②经度的读写,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之外,其余的经度都要区分东经或西经。经度的书写方式,如东经120°也可写成120°E ③在地图上判别东、西经:经度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在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逆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在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顺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
(4)东、西半球: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来划分,从西经20°向东通过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通过18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西半球。注意: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范围不完全一致。
3.纬线、纬度、赤道和南、北半球
(1)纬线是地球表面与经线相垂直的线。与经线相比,纬线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①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单独构成纬线圈。
④各条纬线的长短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由此越往南、往北,纬线越短,即纬线圈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点了,(2)纬度是以赤道平面与本地铅垂线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南、北纬度的划分:赤道是计算纬度的起点,定为 0°纬度。赤道以北的纬度属于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属于南纬。
②纬度的读写:如北纬 23°26′,也可写成23°26′N。
③地图上纬度的标注:在一般地图上,纬度标注在纬线的东西两端,在纬线呈同心圆的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通常把纬度沿0°和180°经线标注在相应纬线的近旁。
④在地图上判别南、北纬:纬度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在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向着北极的方向为北,向着南极的方向为南。
⑤低、中、高纬度的划分:通常把南、北纬30°之间的纬度称为低纬度,南纬或北纬30°到60°之间的纬度称为中纬度,南纬或北纬60°到90°之间的纬度称为高纬度。注意与五带的区别,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划分的。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
图1中,四点的地理位置A点为经度0°、北纬80°;B点为东经40°、北纬70°;C点为经度180°、纬度0°;D点为西经160°、南纬20°。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如图2,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用经纬度来测距离,因为纬度1°和在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大约都是111 km。只要知道了任何两地间的纬度差(两地的经度要相同,即两地要在同一条经线上),或是在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出来。
4.利用经纬网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圈
如图3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在45°W和135°E的经线圈上,而45°W在昼半球,那么太阳直射点经度为45°W。
三、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1.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②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③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
④区时和区时的换算: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
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2.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中央的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两侧的日期相差一天,当海船或飞机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为了照顾同一行政区域内日期的统一,日界线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绕过大陆和岛屿,使它通过海峡和大、洋,避免穿过陆地。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日期不同而钟点相同。
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3.地方时:
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范例分析
[例题1]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分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
[例题2]如下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例题3]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2)题。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 C.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9时40分 C.8时20分
B.20时20分
D.21时40分
专题训练
1.假定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东经139.5°)
C.伦敦
B.香港(东经104°)D.纽约(西经74°)
2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下列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A.法兰克福、新加坡(东经104°)、伦敦 B.伦敦、香港、旧金山(西经122.5°)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矶、纽约
某海轮从M港航行到N港,读下图回答3-4题:
3.有关M、N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的大气环流相同 C.M地在N地的西北方向
B.两地沿岸都有寒流经过 D.两地中N地先看到新千年的曙光
4.若海轮要在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8时到达N地,途中需航行20天,则海轮最迟从M地出发的时间是()
A.2月26日23时
C.2月29日23时
B.2月27日17时 D.2月28日17时
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4~5题。
5.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C.7日8时
B.8日8时 D.8日4时
6.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7~9题。7.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8.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9.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0~11题。
10.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B.13日2时 C.12日2时
D.13日14时
11.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
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1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点此时是
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4)此时以
和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A 7.B 8.D 9.B 12.(1)4(2)12 22(3)21(4)135°E
环保教育专题教案 篇6
五年级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教学重点:关于环保的倡议及如何写倡议书。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调查学校的卫生环境状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对应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主持:
教师:为使同学们了解学校的环境情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增强同学们绿色环保的意识,为学校的环境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明确校园环保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上一堂环保活动课,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二、分组讲解不同的环保知识 环保知识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的物质。
三、讨论学校环保问题,拟出问题及对策
1、我们学校干净整洁,学校做了不少工作, 我们学生也要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的打扫工作;
2、要求清扫校园周围的垃圾及清理卫生死角;
3、人人讲卫生,做到按时打扫,随时保洁;
4、制订了一些有关环保的行为准则,如节水,节电等.四:认识环保重要性及做好宣传:(倡议书)
1、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希望大家能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学生.只有我们自己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我们才能获得舒适的环境,美丽的校园.当我们漫步于绿树环绕,鲜花盛开的校园,大家就会感受到,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一个美丽的绿色校园.走进我们可爱的学校,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洁净和美丽,一株株绿树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一棵棵小草和一朵朵小花为我们装点校园.但近来我们的草坪在哭泣,小花在落泪,地板和墙壁在抗议!因为有的同学往地上乱丢果皮纸屑,有的同学摘花摇树,有的同学践踏草坪,有的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往校园的路上,地上,墙上乱吐口香糖……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而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2、在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①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 “世界上本来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废纸可以使我们的大片森林免遭砍伐,回收藏易拉罐等物品我们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装点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议在各班教室设立一个废纸回收箱,在生活区设立可利用物品回收箱。
②在校园内不乱吐口香糖,不随地吐痰,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③不践蹋草坪,不摘花摇树。
④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养成“文明清洁”的良好习惯,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校园。
3、打印并在校园分发倡议书,在校园内进行环保宣传
五、课堂小结:
略论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 篇7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含义
赵民、廖卫民所著《互联网媒体和网络新闻业务》指出:“网上新闻专题一般是围绕某个重大的新闻事实或事件, 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之内, 运用新闻调查、评论、新闻分析、背景性材料等体裁, 调用图像、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 通过专业的编排以及制作, 进行连续、全方位、深入的报道与展示出新闻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新闻报道样式, 这样一组相互关联的新闻或者信息汇集的整体, 便是新闻专题。”其主要特点是主题重大、特色鲜明、新闻性强, 并且具有时效快、题材广、互动性强等优势。如2014年人民网与中国网的两会报道等专题。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内容以及问题
1. 网络新闻专题的受众策划
受众策划第一步是要明确受众群体。由于不同的受众, 对于关注新闻的对象区别非常大。就算是一样的热点问题, 因为受众的心态、思想观念、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的巨大差异, 他们对于这些问题所关注的程度、视角以及侧重面也不尽相同。只有切实了解受众需要什么、关注什么, 才能推出欢迎度高口碑好的作品。第二, 应该确定自己网站的主要受众群体, 即明确自己网站的目标受众。伴随着当前网络新闻的分化、细化, 如果依然去广撒网, 是难以达到传播效果的。以人民网为例, 其受众相对广泛, 主要以国内国外重大新闻为主, 如在两会期间, 开设的两会专题, 及时报道相关信息并与受众展开互动。
2. 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与主题策划
在以“内容为王”的当前, 对网络新闻专题中内容的策划是最能体现网站的品位与定位的“重头戏”。部分网络媒体在对网络编辑的招聘和培训时, 非常看重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的能力。如在中国网编辑招聘时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题目:年末, 某小区进行业委会选取, 却四次偃旗息鼓, 其原因是参选人数未能达到法定标准人数。此前, 曾因为维权业主与物业公司发生过数次冲突。先拟以此为由头制作一期专题, 请你列出提纲, 提纲需含主体、结构、小标题以及主要内容。”主题策划是内容策划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即便有一个好的主体, 如果缺乏点睛之笔的主题, 策划也将失去亮点。主体策划通常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其一, 为确保新闻信息内容的现实性以及先进性, 需要与新闻信息内容相联系。其二, 为确保网站自身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需要与网站自身的受众诉求相结合。主题与内容的策划成功与否关系到是网络新闻专题的成败, 没有好的主体, 好的内容, 网络主题就会扭曲为新闻信息的简单重复, 会成为信息负担、信息垃圾。
3. 网络新闻专题的页面策划
对于网络主题策划, 不仅需要精彩的内容, 还应该对页面策划予以重视。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内容处于主导地位, 它对形式起着制约与支配作用, 页面的形式一方面受到专题内容的制约, 但另一方面却又反过来影响专题的内容。一个比较完美的表现形式, 可以极大程度提高专题内容的表现力, 相反, 一个与内容不搭配的页面, 却可以大大弱化专题的内容。通常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新闻内容极其丰富, 新闻价值也并不全都一样, 有的需要重点突出, 有的相对地位较低。一个适宜的页面不但可以加强网络新闻专题中所涉及的新闻信息的可读性, 更重要的是其能够促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认同与理解, 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页面策划并非是对页面的任意拼凑, 而是根据专题的具体内容, 从一定的意图出发, 赋予他们需要的表现形式。页面策划以及设计的灵魂、编排思想明确后, 我们还应利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把页面具体化。一方面要重视对色彩的运用, 不同的色彩配置所传递的思想、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所强调的重点、所生成的美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专题较为喜庆, 则通常以暖色调为主, 如橙色、黄色、红色等, 若主体较为悲伤, 则可以运用冷色调, 如灰色、黑色等。此外, 还应注意到页面框架的均衡、比例、和谐等问题。
如在人民网2014年两会专题中, 采用国旗红为主色, 合理布局, 比例协调, 不但庄严大气, 彰显了国家威严、信心, 而且加上留言互动等栏目, 充分体现了两会的亲民之风。
三、结语
虽然网络新闻专题自兴起至今时间尚短, 但却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只有充分开发网络新闻专题的潜力, 在内容上、形式上精益求精, 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网站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成瑶.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以2005年新浪网重大新闻专题为例[J].东南传播, 2006, 04:46-48.
[2]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系列之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J].中国编辑, 2007, 05:31-35.
[3]陈璐霞.人民网与新浪网“建党90周年”专题报道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2.
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略研究 篇8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运用各种新闻素材,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新闻主题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是对网络新闻资源进行包装的一种外在形式,也是体现网站编辑思想与意图的一种内容整合手段。同时,一个新闻专题的制作从选题策划、角度策划到栏目设计、谋篇布局,编辑的整合能力和组织技巧,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新闻专题不同于单篇文章,它能反映出新闻事件的全貌,在历史感、纵深感以及横向比较方面,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报道,这是新闻专题存在的意义。网络媒介海量存储能力虽然优于传统媒体,但新闻信息数量的急剧上升也可能造成信息超载,让受众迷失在茫茫网海中,无法准确获知所需信息。同时,网站为了抢占先机往往在报道中过分强调时效性,这很容易造成新闻的碎片化。而专题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加强稿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它们相互配合的能力,也可以让受众对新闻主题有一个更全面、整体的把握。所以,自从出现专题这一报道形式以来,它就一直是网络媒体内容竞争的主战场。三大门户网站,最早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专题频道,新浪网推出“新浪观察”,搜狐开设“搜狐视线”,网易创建“第三只眼”栏目,而在当下设置专题频道更成为一个网站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的表现,备受重视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制作新闻专题,如何体现网站的特色,如何将新闻专题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从几个层次上进行一些探讨。
一从主题策划上体现网站定位
网络新闻专题适合表现各种重大新闻题材,但不同网站在选题策划中的侧重点却很不同。点开新浪网的专题频道,我们会发现突发事件类专题很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它和众多媒体在新闻资源上的合作。而搜狐网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策划专题所占比重很高,并且专题中网站编辑的观点和意图很突出,经常以编者按的方式配置在页面中。在专题策划上新浪网很重视自己平面海量的编辑原则,专题内容全面详细。而搜狐网则以策划主观性专题的方式来表达网站和编辑的思想和看法,坚持要有自己的声音。从中我们发现,通过专题主题的策划,能充分体现一个网站的定位,也反映网站对网络新闻的不同理解,有的强调网络平台的中性特点,有的注重意见的表达。同时,这种主题策划上的差异也能满足不同受众对网络新闻的要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选择。所以,编辑在专题主题策划上要重视长期效应,要坚持一种符合网站定位的策划模式,以此来培养受众对专题频道的黏性。
二以不同层次的信息满足不同需求的网民
不同网民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扫描式浏览浅尝辄止,有的逐字逐句细细品味。而新闻专题的信息构成也是不同的,编辑可以结合这两方面来配置新闻资源,制作不同类型和内容的专题供网民选择。现有的新闻专题一般都制作七八屏甚至十多屏内容,虽然内容丰富,信息资源多样,但众多网民只停留在第一二屏了解一些专题的主体信息,很少滚动鼠标进入下一屏,而将全部内容都浏览的受众更是凤毛麟角,这样制作专题既浪费资源,又增加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兰教授认为一个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报道目的,也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
其一,核心信息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体的信息,它们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的。众多网民浏览新闻专题只为了解基本信息,编辑可以制作一个专题简洁版置于标题处,利用鼠标滑过隐现的方式提示受众选择浏览,或者设置简洁版链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对专题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既满足其新闻需求,又适合其浅尝辄止式的阅读方式。
其二,周边信息是与专题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等,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专题对象的认识,满足受众深层次的新闻需求。打开众多网站的专题页面,我们都能看到关于新闻主题的大量背景信息,一般位于页面的左右两侧,占据专题整体内容的一半甚至更多,但大多数受众并不会仔细阅读。为此,编辑可以将大量周边信息整合,制作一个专题的完整版,并在专题简洁版的页面中设置链接,满足具有深层新闻需求的小部分受众。因为网络新闻专题在内容组织上并不针对群体受众,而是分众,是一部分对这个事件、这个政策关心的群体,他们将被黏在这个专题网页上。
其三,辐射信息是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引申出来的信息,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在一个更大的信息坐标系上认识当前对象,通常这类信息都以相关链接的方式出现。辐射信息虽然在专题页面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是它却能有助于形成受众对专题频道的忠诚度。这类信息不能只简单地堆砌在页面的底部,而需要编辑进行整合和加工,尤其很多非事件性新闻专题是对社会发展与变化过程的一种更深层的观察,需要从事件中捕捉隐藏或潜在的现象、矛盾和问题。如从南平校园惨案、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和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砍杀幼儿事件等案件中反映出来的校园安全问题;峨眉山四村民集体自焚和河南许昌征地血案反映的征地、拆迁和合理补偿问题以及引申到对激进城市化问题的思考,都需要从突发事件人手,探寻隐藏在事件背后深层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变迁,让受众从单一事件关注到社会普遍问题,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网络信息的网状链接模式和无限空间条件为制作这类专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虽然制作专题难度很大,但平面海量的堆砌方式只能使受众迷失在信息洪流中,也使专题流于表面化,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真正体现逻辑性和立体感的结构化专题,不但满足一部分受众深层的新闻需求,也能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网络的连通性,转换网站的成本几乎为零,培养固定网民更是难上加难,而专题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内容体现的深度解读,对受众将产生强大的黏贴性,不失为一个提升人气的好方法。
但是这种深度分析专题对网站编辑的业务素质、新闻敏感度、对社会和问题的认知程度要求很高,编辑原则
和言论尺度也需恰当把握,制作上难度很大。不过,众所周知网络编辑一直被认为在从事剪刀加糨糊的简单工作,网站在内容上也备受原创性不足的质疑。通过对新闻素材的重新整合与加工,从编辑方式中做文章展功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三利用互动手段吸引网民参与
在专题页面中一般都设置互动栏目,多是受众评论和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受众的意见与观点,也可以提升专题的关注程度。但是如何使用互动手段,发挥它的潜力和优势,就需要编辑的思考和创造。
其一,利用评论栏目让传受双方真正互动起来。现有的评论栏目在设计上更多是给受众一个表达的机会,互动效果不明显。其实网站完全可以从受众的评论中掌握专题的关注度和关注点。评论越多说明专题关注度越高,可以继续进行跟踪报道;如果评论和点击率都不高,就可以减少同类专题的策划,并引导其进入其他专题继续浏览,而不能置之不理放任受众自由离开。同时从受众的评论中也能发现其对专题中的哪部分信息更感兴趣,据此策划制作同类专题,以利于形成受众对网站和专题频道持续关注。最后,通过对专家意见和网民评论选择式配置来表达网站的观点,体现编辑意识。当然也可以如传统媒体那样用编者按的形式直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但是要注意评论的尺度,不要轻易打破网络媒体中性平台的属性。
其二,在互动栏目设计上不能干篇一律,不要总是“我来说两句”或者是“网友热议”等,单纯地引导受众发表观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栏目,或者一些互动环节让受众参与。如财经类专题很多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设置“我家的账本”等栏目,从受众的体会和经历中解读和阐释经济政策、经济形式等新闻主题,也许比“网友热议”参与度更高。同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升互动内容的影响力,如将重要的网友评论推荐出来,而不是让它们淹没在成千上万的帖子中,或将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引导受众进行辩论。当然互动方式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栏目,而是要编辑从新闻主题中抽取受众最关注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展现,用更有针对性、更有特色的设计来实现互动。如在一个关于微软公司行业垄断的新闻专题中,编辑设计了一个表格,列出微软公司开发的所有软件,并提示受众勾选自己正在使用的软件,然后计算一共需要支付的费用,以此种方式来展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微软的垄断行为“添砖加瓦”。这一环节让受众从自身行为来感受新闻主题,不仅参与度高,也达到了网络调查的目的,一举两得。
其三,网络调查的问题设置不能过于笼统,最好是简单明了的封闭式问题。备选答案要多样化,再给受众一个在备选答案外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方式。还要在技术上尽量保证收集的数据真实准确。这样网络调查才不会仅仅是填充页面的摆设。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专题的浏览量和评论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多数受众都只是浏览页面,不发表评论。这说明一部分人只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也说明互动手段的设计还有待提高。
四从栏目设置上体现网站资源
网络新闻专题一般都有固定的模板,设置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音视频信息和网友评论等栏目,虽然栏目设置多而全,但是没有特色,千篇一律,很多栏目受众点击率很低。其实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定位,在内容制作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新华网,有新华社庞大的信息资源和遍布世界的通讯社做支撑,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优势是其他网站无法企及的,便可在突发性事件和国际新闻专题方面可以设置“新华独家”栏目,来凸显这一优势。而作为商业网站代表的新浪网,和传统媒体的广泛合作是它的优势,设置“媒体纵横”栏目集成各家媒体报道资源就很有新浪特色,也是其他网站很难效仿的。如此,从栏目设置I二展现网站的资源优势和团队特色不失为一个可操作的编辑策略。
综上,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站竞争力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专题制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如何发挥其优势和价值,在网络传播中凸显网站的品牌力量,还需要网站编辑思考和实践,也需通过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和指导。
参考文献:
[1][2][4]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39,40。
[3]吴鹍,探索网络专题发展新路子[EB/OL]http:∥news,xlnhuanet.com/newmedia/2005—.03/10/com-tent_674123.7.htm。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出版单位: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书
名: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定
价:28.00元
内容简介
【网络安全教案专题】推荐阅读:
网络安全教育专题讲座08-18
初中网络安全教案10-24
网络安全班会免费教案09-26
中小学网络安全教案07-27
网络新闻专题10-31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08-03
专题二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与管理05-17
安全工作专题会议09-04
安全用药专题讲座09-28
深化安全整治专题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