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发言稿

2024-07-23

备课组发言稿(共11篇)

备课组发言稿 篇1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生气,难于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势呢?我认为,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以别开生面的导课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历来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一个独特新颖的导入就象一把钥匙,可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课堂气氛也就很快地活跃起来了这样既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又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互动合作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明显了。

二、用灵活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导入新课后,若用“满堂灌”、“满堂问”等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这种毫无生气的课堂教学形式,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尽量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用灵活而又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要用灵活有创意的课后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上完每节课后,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灵活的、有创意的作业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设计出各种精妙到位的练习题。练习题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进步。

总之,语文教学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只要我们教者用心,就能带动学者用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努力探索、创新,寻找更有活力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备课组发言稿 篇2

一、理论学习

新课程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标, 是改变教师教育理念的前提。因此, 2008年暑期,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去井冈山参加了全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 聆听了来自北京、广州等地新课程实验专家的经验报告及对新课程教学和教法的思想, 获得了有关新课程实验和英语教学的最新理念。9月份开学后, 高一英语备课组长利用每周的备课组例会, 组织备课组员学习新课标、中小学教育类期刊上及其他有关新课程理论及英语教学方面的文章, 让大家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实验的特点和主要任务, 进一步了解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通过这些活动, 高一英语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观念转变了, 认识提高了, 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这为备课组的进一步教研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有效途径, 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面对困难较大的新课程教材内容,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规定每周一下午的第7~8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 要求全体教师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共同商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每次备课活动都有1个教师作中心发言人;讨论时每个教师都发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地分析教材, 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形成可行的教学设计;最后由中心发言人负责拟写教学预案, 分发给大家使用,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集体备课, 本校高一全体英语教师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合作, 形成了备课组内教师互动合作、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

三、说课交流

为了将教材的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课前预演,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把每周二的早读定为说课交流时间。每次说课安排3个教师, 要求说课教师根据前一天的集体备课向其他教师说明自己教学预案, 包括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教材分析、课型设计、难点突破、专题归纳、学法指导等。通过说课交流活动,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形成了清晰的思路, 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教师理论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四、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 其中包含了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等许多内容, 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经。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 评课是听课的延续与升华。在新课程实验中,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 每位教师要有完整的听课记录、听课评价, 要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 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出建议、共同提高;学期结束前备课组还应精心准备两节交流汇报课。通过经常性的听课、评课, 备课组全体英语教师就新课改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何有效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视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因此,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要求全体英语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在课前反思, 反思教学设计能否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中反思,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所预设的学习方式是否为大多数学生喜欢、接受;在课后反思, 反思课堂教学的成效有多少, 所设计的方案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以及怎样改进等。通过反思, 全体英语教师实现了从被动发现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变, 促进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六、“青蓝工程”

近几年本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 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 仅高一英语备课组的10个英语教师中就有3个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素质好, 热情高, 基础扎实, 对新的教育理念接受快, 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为了培养这3个青年教师, 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 使他们尽快成为新课程实验中的教育教学骨干,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下, 高一英语备课组实施了新、老教师结对子的“青蓝工程”:一是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给每个年轻教师指定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辅导教师;二是召开座谈会, 让新、老教师结成对子, 定期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三是明确青年教师的任务, 要求他们每周与老教师一起备1次课、每周听老教师的1节课、每周记1次教学随笔、每月在备课组内上1节汇报课、每学期结束时参加学校教务处主办的“青蓝工程”汇报课竞赛。在老教师的辛勤指导和青年教师的自己的努力下, 这3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了老教师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 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期末的“青蓝工程”汇报课竞赛中, 有二个获得校一等奖、一个获校二等奖。

七、校本课程

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 本校高一英语备课组教师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教材外, 还定期为学生安排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 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此外, 备课组教师会在每周五下午的第8节课为学生举行“英语角”活动中, 按照新课标要求与学生一起练习英语会话、提高英语口语。这一系列校本课程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促进了新课程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

始于备课组的变革 篇3

“青葵园”,一个充满诗意的团队名称,主要由来自苏州的一群中小学语文教师组成。吴樱花、孙志平、董劲、高桂萍、郭萍、乔德霞、陈汉珍,这些普通的名字背后,都站着一个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中国教师。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他们出版作品,开展课题研究,以QQ群的方式每天聚首,采用“箴言感悟”分享接力的形式共读《教学勇气》等理论专著,受到朱永新、黄建初、吴国珍、张文质等专家的关注。在“让实践和理论零距离”的探索中,“青葵园”还在艰苦并快乐地行走着……

啊,别分离,

亲密无间,

与繁星相聚在天际。

何为心,

若非与繁星聚一起?

与众鸟齐飞,

乘风,驾云,

齐归。

——里尔克《啊,别分离》

2013年8月,由吴国珍、张文质、王丽琴三位老师发起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培训活动在上海举行,“青葵园”团队受邀参加。活动的《研修手册》封面上就印着里尔克的这首小诗,发人深省。当我们在追求分数、职称、荣誉等身外之物越走越远时,却发现自己身心分离,教学越来越脱离心灵,一种恐惧文化把我们紧紧包围。

是的,面对这个日益浮躁、紧张的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穿越恐惧,唤醒心灵,让教育和师生的灵性共舞,让彼此不再分离。这恰恰是“青葵园”的价值所在。

缘起——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

如果不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我想自己不会离开付出过4年心血的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2006年8月,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担任七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在我的印象中,备课组长往往是虚设的头衔,完成上传下达的事务而已;现实中又有很多老师包括优秀老师,可以远距离地悦纳欣赏全国各地的同仁,却对身边的老师漠视、指责或诋毁,组内老师经常为了分数的高低、荣誉的多少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

我想建设一个纯粹的备课组,营造无恐惧的教研环境。组内成员相互坦诚,教育教学经验无私分享,彼此欣赏鼓励,实现观点碰撞和共同成长。

备课组当时共有5个人,两男三女,各具个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自己,同时发现组内每位老师的优点,扬长避短,以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作风。年级里的学困生,组内老师一起辅导,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的,轮流集中无偿补习,大家都毫无怨言。

一年之后,备课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家真心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力量。我趁机加码,提倡师生共写随笔,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此时,我开始接管年级组,备课组长由郭萍老师担任,她发展了原备课组的优良作风,2009年的中考我们获得了全面丰收。

在教育行政组织中,备课组应该是最小的组织细胞。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经常被归因于体制,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每位老师都是这个最小细胞的组织成分,如果我们每人都能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进行自我反省,冲破“小我”束缚,拓宽心胸和视野,真诚地和同伴协作共进,备课组这个细胞就能健康生长。如果每一个细胞都能自我净化,我想中国教育的种种顽疾也就有了攻克的希望。

杜威曾说:“所谓适应,既是我们的活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我们活动的适应。”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习惯于把教育的种种弊端归罪于体制,叹息自己只能适应大环境。其实,适应本就是双向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醒告诉我们:不要指望每一场变革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是有变革空间的,哪怕是在一间教室里。我则想说,哪怕在一个小小的备课组里,我们也是有变革空间的。

成立——“青葵园”内共筑梦想

2009-2010学年是我们最郁闷的一年。原备课组被打散,我和董劲老师留守九年级,其他成员回到七年级。这一年经历种种不如意,大家与新备课组的磨合也都不够理想。特别是我在应聘中层失败之后,恐惧再次笼罩心头——我开始感受到自我分离所带来的痛苦。

恰在此时,我的好友,上海浦东教发院的王丽琴来学校做报告。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在她的引导下,仅用一周时间,原备课组的核心力量就再次以团队的名义凝聚到了一起。

我们建立了一个QQ群,作为交流共享的平台。我们首先对团队名称进行了热烈探讨,希望以此成为今后课题的抓手。最终,团队名称确定为“青葵园”,并赋予如下意象:“青”,象征青涩、青春、清纯;“葵”,象征向师、向日、向善。一个炎热的中午,我特地请专业设计师免费为我们设计了一个logo,抽象的图案,黄绿两种色彩,非常大气。

我们也对团队今后课题的选题进行了讨论。由于都是初中阶段和小学高段的老师,我们选择了“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这个主题,开始积极进行省级课题申报。

“青葵园”最初的规则是,每个成员每周要完成不少于一千字的随笔在群内分享,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上传共享,这也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师生共写随笔”的基本要求。

2011年,“青葵园”迎来一个契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吴红编辑希望我编写《遭遇学困生——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技巧》一书。我觉得团队的力量更强大,就在群内征集意见,获得了大家支持。于是,2011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整理之前的所有随笔,在王丽琴的鼎力相助下,梳理其中有关学困生的材料,分解书稿的撰写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加上众多外援的支持,2012年1月,这本凝聚一线老师和理论团队心血的书正式出版了;与此同时,我们申报的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也获立项,“青葵园”可谓双喜临门。

那一刻,对“青葵园”的成长而言具有里程牌意义。在这一次次任务完成和话题讨论中,团队成员逐渐实现了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发现了自己心中的“伟大事物”,而且愿意为之不断地付出。

行思——穿越恐惧更新勇气

“青葵园”已经正式走过4个年头,加上早期的备课组建设,核心成员已经并肩行走了8年。这些年的且行且思中,团队成员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除80后陈汉珍以外,其余都早已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人到中年,正是恐惧改变的年龄,身边不少人已是等退休、混日子的状态。然而,不再年轻的我们依然怀揣教育的梦想,激情高涨,在“青葵园”这个精神家园里,悄悄地蜕变着自己,实现教育生命的第二次成长。endprint

“青葵园”的内部规则堪称严厉:申请加入的每一位新成员,要经过“青葵园”核心成员讨论通过;凡进入“青葵园”的成员,都要按时完成读写作业,定期参加课题组研讨活动(非本校成员除外)。连续两次不交作业或一个月内不能补交作业的,视作自动退出。这些年,进出“青葵园”的老师有不少,目前新加入的河南杨风利老师和山东唐薇薇老师,刚刚跟上“青葵园”的节奏,相信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精彩。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让“青葵园”在保证纯粹性的基础上,也更具开放性。

作为“青葵园”的创始人,我参加过很多读书、交流的团队,如王丽琴发起的杜威读书小组,师傅张万祥老师的弟子交流群等,而我最钟爱的还是“青葵园”。这里没有喧嚣,喜欢热闹的人不太适合长呆;这里没有客套,喜欢互相吹捧的人会找不到想要的感觉;这里不喜欢急功近利,喜欢一夜成名的人肯定忍受不了我们的慢节奏。“青葵园”里,只有一群凭着一颗良心和一腔热血默默耕耘的人,坦诚而质朴。我们不拒绝体制,有顺便的荣誉给我们就安心地拿着;没有,就算了,可谓淡泊从容,起落自如。

“青葵园”最想实现的目标是让团队成员有真正的心灵成长、强大自身的生命能量,以面对外界的种种干扰。用《教学勇气》一书的说法就是,穿越恐惧,更新勇气,用我们绵薄的力量去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青葵园”一直坚持在做的有以下六大板块内容:

“青葵”案例积累。“青葵园”的案例积累是当初备课组建设时就提出的要求,材料来自师生随笔,成员每个月要还原一个完整案例。随笔有多种形式,有学生个人随笔,也有班级流动随笔,即一组一本、一人一天、一周一循环。通过随笔再还原成完整的案例不仅仅是提升了写作能力,也为后期总结研究成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青葵”课堂教学。“青葵园”的课堂教学遵循一个宗旨: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对话,贯彻的方法则是倡导经典阅读。班级建立“流动书屋”,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陪伴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让孩子们把点燃的阅读火种带出校门,传播延续。如高桂萍从七年级起带着学生背诵《菜根谭》,一周一则,坚持不懈。当每个老师以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带领学生徜徉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丰厚的文学积淀自然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提高。

“青葵”班级建设。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的几位成员,在班级建设方面已很成熟并各有特色。还以高桂萍为例,她把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建设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学生“见习班主任”、家长的“叙事分享会”、教师的“家教干预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的进行,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成长。

“青葵”课题研究。遵循“做中学”的原则,我们的省级课题《中小学生“青春期症候群”及其家教干预研究》是在6年实践基础和大量的随笔中提炼出来的,与现在流行的先申报课题再进行研究不一样,属于自下而上的路径。除此之外,“青葵园”核心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课题:高桂萍和孙志平主持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随笔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郭萍主持市级课题《初中生经典阅读导学策略研究》,董劲主持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材有效解读与设计的研究》已经结题。

“青葵”共读接力。共读接力是“青葵园”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影响的传统:一周内每人选择一天接力,选择名著里一段有感觉的话,附上不少于200字的感悟,上传到QQ群里分享。三年中我们共读了《教学勇气》《每个孩子都爱学》《教学机智》《教育的目的》《自卑与超越》等理论专著,积累阅读心得达百万字,下学期准备共读《明日之学校》。

“青葵”培训研修。在王丽琴的引荐下,华东师大鞠玉翠博士、北京师大吴国珍教授、上海浦东教发院黄建初等专家先后来到“青葵园”开展研修交流。其中鞠玉翠和吴国珍教授带着研究生来与团队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叙事交流,黄建初老师也带领浦东中小学教师的团队两次来开展交流和指导,让我们的核心成员深受鼓舞,也在交流中得到成长。“青葵园”的老师自己也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研修,郑州的全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活动以及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勇气更新”公益活动,“青葵园”就受邀出席,全程参与;我们还集体自费组织去扬州文津中学取经学习;董劲、高桂萍、郭萍等老师则多次在市、区以及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回归——繁星相伴众鸟齐飞

我们共读过的《教学勇气》一书中,有一段话让“青葵园”成员非常喜欢,仿佛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初三数学备课组发言稿- 篇4

数学组教师基本情况:

数学组共有八位教师,既有经验丰富的张殿荣老师,又有区学科带头人郑素梅老师,有年富力强的郭振红、周业智、李箕贵、曹艳老师,还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张翼飞、黄谨老师。全组老师精诚团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人际关系和-谐。

以下介绍本组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依靠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教研气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仅一个班成绩的突出,不能代表整体水平,只有整体水平高了,才能真正打得出去。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备课组的八位老师荣辱与共,相互支持和鼓励,备课课组活动有声有色、保质保量。我们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坚持不少于10次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老师的研究课给我们提供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集体备课时,大家毫无保留,广泛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研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效保证了教研的质量。我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强调个人的工作责任制,避免吃“大锅饭”,根据各人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订出了相应的奋斗目标。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打团体战的概念,没有单独冒进的念头。

二、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高考竞争的残酷,带来中考形势的严峻。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大都是被动型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通过连续的观察和调研,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

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充分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

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在平行班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对于差生,我们本着提高一个成功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收获,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如张翼

飞老师的“每日一题”,郑素梅老师的“每天一页”,周业智给学生的每周中考尝试等都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很好的拓展空间。只有教师与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使教学在一种愉悦、竞争、合作的环境下完成。

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营造课堂教学高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中考要取胜,必须从初一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很重要,同时,初三复习的后期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把六本书复习好,不讲技巧,不讲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们要讲究“精讲”这一环,学校给我们的教学时间与别的学科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对我们来讲,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对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练”这一环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每周两节的延伸课程中,我们基本上保证每节课有30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而练习题必须是经过备课组精雕细啄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应变能力,及技能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初一语文备课组交流发言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这学期开学一个月以来,初中语文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了解了七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现总结如下: 1.全面落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自从学校要求推进围桌式教学教学以来,我们语文组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导学案教学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把语文书六个单元的课文有计划地分到每一位语文教师头上,每人主备几篇文章,设计出该课的导学案、教案和课件,然后利用每周二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讨,先由主备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大家集思广益研讨,敲定后再由主备人进行修改,最后打包上传到qq群里,组内存档备案。而且主备教师要打印出大家的教案和全体学生的导学案,分发下去,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备课。这样保证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真正的发挥作用。

2.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很庆幸我们初中语文组有着近水楼台的优越条件,每次语文组教研活动,教研室方老师都为我们大家进行专门的讲解,应当如何去做,如何做起来更加规范,利于材料的存档等,一个月下来我们这四位语文教师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们所做出来的语文导学案也像模像样了。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这里我代表语文组的四位教师感谢方老师的指导。

3.积极参加市里、省里的教研活动,把握中考动向。

积极参加市里、省里的教研活动。自从开学以来,我们参加了三次市里、省里的教研活动,而且每次都有照片、有总结,组内教研活动时再进行传达到每一个语文教师,让每一位老师都能了解中考动向,做好“一年中考,三年备考”的准备。4.开展朗诵比赛,活跃校园文化气息。

9月末,语文组又联合团委搞了一次庆国庆“歌唱祖国”朗诵 比赛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了一个平台,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今后开展的活动的计划和展望:

1.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2.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引导语文教师提高继续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文化底蕴。

3.打算开展“同赏一段文字”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读书品文的能力。

初二教学研讨英语备课组发言稿 篇6

各位老师上午好:

都说初二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是我们英语从初一开始就出现了分化现象。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与我们英语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有关。英语学科词汇量大,语法复杂,课堂容量大,需要学生记忆的面比较广,记忆的过程比较乏味,教学内容又脱离实际,学而不能致用,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小学学了四年英语,有的同学已经产生了畏惧心理,觉得英语学习太难了,太辛苦了,小学学习英语的模式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填鸭式的教学以及死记硬背使许多学生放弃英语了。普遍来讲在英语方面男同学要比女同学差一些,现在我们初二每班都有十几位男同学英语考试不会及格,当然学的好的男生也不少,比如我们二班。

我们现在的学生把英语背诵的时间全部集中在早读课上,回家背诵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这种学习习惯意识之间也无法让学生养成。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每天早读课我们老师都是早早到校,督促学生好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间。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静坐在座位上,等待下课。因为不好惩罚学生,我们只好再三提醒或者站在其旁边监督。但总觉得我们现在的早读利用率不高,有的班级同学看似很用功,实际没有专心,记忆不牢固。

课堂上我们运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目的就是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这学期开始到现在我发现课堂上学生能专注的听课,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英语课我们给每位同学回答问题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要课堂,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课后作业我们以练习册,抄写为主,基本不布置课堂作业,每天的家庭作业量控制在半小时内,做一些有针对性地,符合我们学生能力的作业。但学生做的练习册很令人失望,马马虎虎,草草了事,敷衍老师者较多。后进生我们只要求做简单的抄写作业,不歧视他们,不为难他们。

总的来讲我觉得我们的学生家庭复杂,学生的思想也复杂,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情绪化,像孩子一样耍脾气。怎样处理学生身上的一些不成熟的举动,我觉得是一门大学问,我还应该虚心的向老前辈学习。因为教学经验的不足,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往往要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真的很感谢陈老师和谭老师在这方面给我的帮助。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谅解。

备课组发言稿 篇7

“教研擂台”, 就是备课组之间通过擂台赛的形式就同一教材内容相互进行“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的比赛, 其程序由以下3个内容组成。

一、教学比武, 展示课堂智慧

每个备课组选派一名主力队员担当“擂主”参与比赛。当然, 在上擂台之前, 备课组成员已就上课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周多的集体备课、研课、试课和磨课, 该回合占40%的分值。具体形式:当确定一个教材内容后, 由组内成员进行备课, 再由“擂主”进行整合, 并就整合后的教材内容进行试课;课后, 由备课组进行讨论与磨课, 再由“擂主”进行修改, 再上课, 再磨课。通过这样的流程后, 加深了备课组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完善了课的组织与教学, 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说课比武, 展示理解智慧

第一节课堂展示结束后, 在第二节课中, 每个备课组再派第二位主力队员上台说课, 分别就本次课的课堂教学与组织从说解读、说目标、说教法与学法和说达成度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展示备课组教师的教材把握能力和对课堂的深入度, 展示对教材的理解, 此回合占30%的分值。具体形式:备课组在进行课堂展示准备的同时, 第二主力就要着手进行说课的准备, 并在第二次课堂试课后进行说课的展示, 然后集体讨论, 进行理论的提升和对实践的深入研究, 再由第二主力进行再次说课然后定稿。通过这个流程后, 大家对本次课的教材的理解有了一个理论的提升, 让组织与教学方法更为合理, 对教师的理论提高也是一个促进。

三、评课点评, 展示反思智慧

第二节说课结束后, 在第三节课中, 备课组团队全体成员围绕教学主题进行评课, 点评上课教师的教学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提出课的组织与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积极进行课后反思, 展示团队的研讨氛围和合作意识, 展示团队的精神作风, 此回合占30%的分值。具体形式:各备课组对第一主力的课堂教学和第二主力的说课进行看课, 然后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 要求观点要求同存异, 既要保证教学的共性, 又要突出教学的个性。通过这个流程后, 大家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 不仅能够找出自己的观点和新的教学方法, 还能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因此, 通过该环节, 可以提高教师的个性意识, 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的再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一般地讲, “教研擂台”一个月安排一次, 且在双周进行, 单周的时间为擂前准备, 各备课组往往在此时进行紧张而热烈的集体备课、研课、试课和磨课。“教研擂台”的评委由特邀学科专家和其他备课组教师组成。此外, “教研擂台”赛的累计成绩要纳入学校“星级备课组”的评比的内容, 占总分值的50%, 这样各个备课组就会在每学期中苦心经营且乐于经营“擂台赛”。

金牌语文备课组的成长足迹 篇8

“1+1”并不等于2

枣阳三中多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备课组实施了“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导学题纲的制定包括:备课组长分配任务;各位老师接受任务后自行准备导学题纲草稿;集体备课时说课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全组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补充;说课老师修改印发导学题纲;说课教师试讲教研课;评课后其他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补充完善并推广使用导学题纲。导学题纲将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或习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导学题纲”为依托,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目标。采用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更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单纯的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却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少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制约逐渐掉队,成为学困生。如何利用导学题纲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语文组大胆探索,尝试成立学习小组,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生课堂学习热情逐渐高涨,效率明显提高。于是各班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分组,注重小组长的选拔,发挥组长在预习、展示、检测中的带头督促作用。先对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尽快将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走上路。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又选出了一个副组长和四个学科小组长,这样就让组内的同学几乎都有了相应的责任,优差搭配,交错编排,性格不同的学生互补,善于表达的担任展示员,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小组评价员,记录学习的重要内容,并进行归纳,这可以尽量保证每个同学都不偷懒,并能在一定激励下竭尽全力,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的进行。同时由组长牵头,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成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小组合作纪律,并确立小组和个人合作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都知道该如何去做,让小组成员朝着预期的合作目标努力。同时建立小组评价机制,采取1+1的评价方式,即一个成绩好的带一个学习困难的,两个人相互交流、捆绑评价、互相制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导学题纲”与“小组合作”巧妙结合后,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组内同学学习思考,学习回答,学习习惯,学习管理,学习守纪,学习互助……同伴教育使课堂呈现出专注的听讲,紧张的思考,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有序的回答和质疑,45分钟时间,学生觉得过得太快了,老师也觉得意犹未尽。一些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感叹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想不学习都难。”

导学题纲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是“配角”;小组合作的座位模式,打破了传统座位的不科学性;在展示环节中,交流预习成果,迁移运用知识,提炼升华感悟;小组合作模式不让一名学困生掉队。期中考试结果显示:各班语文平均分99.69,及格率98.98,优生率76%,学生间分差缩小了,综合指数上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如今学习小组的管理也由学习方面逐步渗透到了思想品德、纪律、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围。空前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凝聚力更强。教改实践再次让我们明白教育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

当20双手握成一个拳头之后

枣阳三中语文组共有20名教师,这虽不是一个庞大的集体,但是老师们有执着的追求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刻苦钻研教材的能力,更有管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水平。

学校常规教学每周都专门安排有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课时间,老师们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轮流说课,轮流讲课,集体评课。讲课教师精心准备导学题纲,科学安排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每一个问题,甚至导入语和过渡语都千锤百炼,力求完美;听课教师专心致志,做好详细记录,跟学生一起为老师的精彩提问喝彩,为学生巧妙和有创造性的回答鼓掌,为重难点的落实而暗暗叫好,也为教学过程的小小不足而遗憾;评课老师们畅所欲言,既高度评价课堂教学亮点,发扬光大教学优点,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交流改进意见和自己的教学设想。集体备课促进了语文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梅燕老师连续两年中考获语文单科最高分,荣获光武教育奖学金。黄莉莉老师从教十余载,她曾先后被评为“襄樊市优秀教师”、“枣阳市名师”、“枣阳市语文金牌教师”、“枣阳市讲师团成员”、“襄樊市学科带头人”、“襄樊市教学能手”及“湖北省教学能手”。

2010年10月,黄莉莉代表枣阳市参加襄樊市优质课选拔赛,上课前三分钟她走进教室,不慎扭伤了左脚倒在地上,当她艰难的站起来时,上课钟响了,她忍着剧痛开始了充满激情的授课,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阵阵热烈掌声。课堂教学结束后,她又马上开始了两个小时的教学反思的书写,当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后,黄老师再也站不起来了,左脚肿的鞋都脱不下来了,医院诊断为骨折,医生责怪她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骨折三个小时后才来医治,黄老师噙着眼泪说:“我得对学生负责任啊。”就是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高超的教学艺术,黄莉莉获得了襄樊市语文优质课第一名,并将代表襄樊市初中语文参加全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为了让黄老师稳定发挥水平,展现教学风采,枣阳三中专门成立了黄莉莉省城比赛攻关小组,一面分解各年级备课任务,将重点篇目的教学设计和课件都一一进行集体研究,确定最佳方案;一面安排黄老师针对文言文、散文、和说明文教学进行试讲、评议,确立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方案。充分准备之后,黄老师带着三中全体语文教师的心血和希望踏上了比赛的征程。

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不同于优质课大赛,它要求选手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全面。比赛分三个环节:教学设计(包括课件设计和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左脚裹着石膏的黄莉莉,不辱使命,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初中语文教学第一名,捧回了五一劳动奖章。

黄莉莉的成长折射了三中语文教师敬业爱岗奉献精神,展示了三中语文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检验了三中语文备课组通力合作集体备课的成绩。

有人说,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巨大,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哪怕这个群体只有两个人,那么你也很难把这个团队打倒。当我们仰望那金灿灿的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时候,当我们瞩目沉甸甸的金牌备课组的奖牌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发生质的飞跃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这个群体已经创造出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备课组汇报会高二物理组发言稿 篇9

面对本届高二物理教学现状,对于非物理班的学生侧重研究打好基础和解决知识点训练,同时要让他们对学习物理感到神往,努力去追求;对于物理班的学生则要求高些,力求在高二中把高考要考的知识讲完,为下一步高三的全年复习争取时间,又要在新课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种背景下,高二物理备课组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具体措施是:

1.落实集体备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将物理教学工作水平提高,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备课,我们将做到四个落实:学案、教学设计、周练、配套习题(课内课外相结合,可以是自己拟的,也可以是拼版的,但不要随意拿来一份充数)。我们力争每周都要搞一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2.发挥骨干教师作用

为彰显老教师的作用,常常是***老师上一节示范课,备课组老师学习,从如何切入教材,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如何处理配套习题等各个环节去学习。3.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在教研组听课的同时,备课组之间还经常性互相听课,借鉴吸收,取长补短。每人轮流上一堂研讨课,自己定课题,定时间,大家评议,使得全体组员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4、磨好每一份教学案、周练

我们安排每节一份教学案,要求每一份教学案、周练都要统一格式,有一定 的提前量,在前一次集体备课时能拿出讨论稿,并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修改,再交给审核人审核。

我们每周的两份周练分别安排在周一、周四晚上,周六晚评讲。这三天晚修,即使没有晚自习,物理老师也大多自觉到班,以保证练习质量,做到及时练、及时批、及时讲。

5、每天有作业,保证练习量,同时尽力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策略

解物理习题是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杨振宁在回忆他的大学学习生活时曾说过:“西南联大教学风气是非常认真的,我们那时所念的课,一般老师准备得很好,学生习题做得很多”。的确,“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是在物理学习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做习题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做不好,学生很难真正学好物理。针对今年高考试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觉得组织练习应以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主。所以今年我们以学案和相配套习题为主,杜绝乱用、滥用外来资料的做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组织好竞赛活动

安排好竞赛的教学案编排,上好竞赛课,作为辅导教师,在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活动时就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正确看待竞赛活动,不要过分看重竞赛结果,真正有价值的是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竞赛结果仅是一时的,而在参与过程中,我们将拓宽知识领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创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它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7、配合学校做好月考工作,完善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因此在成绩分析时从细入手,明察秋毫。

①、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同时认真批改、认 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②、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几点建议:

1、备课组外出听课或学习机会太少,希望能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让教师加强学习与交流;

2、现有实验室资源与新课程很不配套,大大影响物理实验教学,尤其急需配备DIS实验室。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高二物理教师将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做好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功能,以应对新课程高歌形式下的学业水平测试和新的高考模式考试。

备课组发言稿 篇10

十五中学 张翚2007年4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下册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在本书的地位和作用

从课标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统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本章教学应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有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

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有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有数轴确定解集。

5.通过课题学习,以体育比赛问题为载体探究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2.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准确地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3.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列不等式解应用问题,把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4.理解有关不等式组的概念,会解有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三、按课标和教材要求,本单元侧重讲练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知识与技能:本章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有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组)这个过程中蕴含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

(2)解不等式(组)的过程蕴涵的化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试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探索增进学生之间的配合,使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数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分析教材、教法及教学设想

在实际生活中,同类量之间具有一种不相等的关系.这种不相等的关系是大量存在的,是普遍的,本章将从了解表示不相等关系的不等式的意义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及应用。

1、不等式及其解集(4课时)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借助天平演示导入)

①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

②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

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针对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合作交流,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这里可添加一组,找出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练习

补充:“≥”和“≤”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

利用创设情景中的第②题提问:

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由此导出不等式的解集,并且配合使用教材中128页习题、134页1、2达到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的目的。

(3)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完成课本P129的观察,引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强调不等式基本性质3,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上述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配套习题:教材134页4、5、7

在这里可设置问题:在不等式-2<6两边都乘以m后,结论将会怎样?(当字母m的取值不明确时,需对m分情况讨论.);比较等式性质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特别是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理解.

(4)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解题时,要求学生要联想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并将原题与x>a或x<a对照着用哪条基本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同时强调推理的根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和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书写要规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怎样?它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何异同?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需注意什么?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继而归纳 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注意事项:

 去分母(不等式性质2或3)

注意:①勿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分子是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代数式时要加括号;③若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需注意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去括号(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注意:①勿漏乘括号内的每一项;②括号前面试“-”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 移项(不等式性质1)

注意:移项要变号.

 合并(合并法则)

 系数化为1(不等式基本性质2或性质3)

注意:当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配套习题:教材130页例1,133页练习1、2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当不等号为“>”“<”时用空心圆圈,当不等号为“≤”“≥”时用实心圆圈.注意: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它们具有方向性,因而不等号两侧不可互相交换,例如-7<-5,不能写成-5<-7。配套习题:教材134页6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课时)

依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对照不等式应用题的步骤,第一步:审题,找不等关系;

第二步:设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有关代数式;

第三步:列不等式;

第四步:解不等式;

第五步: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答案

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 依照题设条件列不等式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将题目所给数量

关系转化相应的不等式

 弄清求某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合特殊解的区别与联系

 用不等式解应用问题时,必须注意对未知数的限制条件

中考中常见的关于方案设计类的应用题

可由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

 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 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

 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购买收费相同?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解法

通过拼图验证课本第143页中的问题,给出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并分析得出,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也就是求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配合使用教材144页例1147页的练习练习、习题

通过练习总结如下问题:

a)你是如何确定方程组的解的?(方程组的解即是指同时满足各个方程的解)b)方程组的解与不等式组的解有什么异同?(无论是方程组还是不等式组,它们的解均是指同时满足各个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但方程组的解一般只有一组,而不等式组的解一般有很多范围可选择.)

c)不等式组的解的四种情形(a>b).若:①当

x<a;

xaxa③当时,不等式组解集为x<b;④当时,不等式组无解.xbxbxaxb时,不等式组解集为x>a;②当xaxb时,不等式组解集为b<

(2)在数轴上表示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注意由不等式组的解确立实际问题的解

4.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2课时)

本节课通过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片断探究体育比赛中的不等关系问题,是对不等式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深化过程。

对比赛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参与个组讨论,及时给与指导。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是否理解题意,并准确挖掘出问题的隐含条件,从而运用不等式描述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2)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并通过交流及时解决探究中遇到的困难;

备课组发言稿 篇11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成为各所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教育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校是2011年8月新创建的学校,教师都是从全县乡镇中学竞聘上来的骨干教师。教师事业心强,工作踏实,团结协作,是一支优秀的、战斗力强的队伍。但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学校极力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教师。教师主体发展需及时规划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全方位的更新教学思想、教学形为和教学方法等。以研究和开发备课组平台,通过教师多方面、多渠道的研修形式,树立超前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我校教师培养成大新县的各学科名师,有效地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自建校以来,我校结合本校和教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活动。主要有:

一、了解备课组构成特征,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我校建校以来,逐年新增学生,也逐年招聘教师,教师由原来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176人,学校分有教研组、备课组,备课组人员组成结构是呈动态分布的,每学期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动。学校要求每个备课组长要熟悉组内每一位老师的基本情况、特长优势、需要发展的方向等,因此摸底调查分析很有必要。新建组时,我们都会制作一份表格让组内每位教师填写,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专业特长、努力方向等,这样在结对帮教、分工协作时就能做到优化组合,使效益最大化,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探索高效课堂有效途径,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手段,我校“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心工作,也是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学校出台了《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并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了“高效课堂”、“分组教学具体实施方法”、“让‘学案’带出好教师、好学生”、“学案具体方法、学案导学”、“后茶馆式教学”、“做有激情的教师”、“学案导学应该这样上” “高效课堂22条”、“导学案编制与设计的要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要求”、“新课堂学生展示的要求”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专题讲座培训。只有让教师把课堂掌控能力提高到教育智慧的高度,“动态生成”的新课程理念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变成现实。并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结合学校的实施方案,由各组长从教学内容的确定、课时的安排、导学案的分工编写、成员间的研讨、完善到定稿实施等方面,作出统筹安排。以推行“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体。建校近两年,相继到学校参观听课学习的县市区内学校共计三十多所。2012年下半年,崇左市组织举行的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历史等5个学科的优质课赛讲中,该校教师脱颖而出,有4个学科获县级比赛第一名,并代表大新县参加崇左市比赛,均获优异成绩,有生物学科代表崇左市市参加全区比赛获二等奖。

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一)开展系列化的特色教研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系列化的特色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以加强教研组内部的团结合作,实现同伴间的互动,使教师在合作反思中成长。

1、“集慧式”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有主题的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放在开学之前,重在使教师明确整册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深入探讨;教研组内研究课前的集体备课,全组教师对某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集中剖析,共同研究,以确定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备课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2、“探讨式”说课

要求教师在每上公开课之前,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本组成员,讲述自己对所授课题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其理论依据,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经众人研讨,补充、修正、完善之。

3、“分层次”上课

教师技能比武课: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教研组内通过反复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学效果达到基本满意后在校内上公开课,开展教学技能比武,以此来磨砺新教师不断进取。

师徒联袂课:针对同一内容,师徒各自备课,处理教材,在教研组内进行说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对两人的处理意见进行评述,选择最适合上课教师、学生、及教材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师徒各自用适合自己的教案上课,组内评课,寻找师徒各自的闪光点、不足及差距。

4、“改进式”评课

在教师听课之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评者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指出错误。

(二)师徒结对、合作交流,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上一篇:大一军训新闻稿800字下一篇:直接证明间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