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通用11篇)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篇1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国家相继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小微企业的繁荣与发展。然而,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基础薄弱,多数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员少、资金少,几乎没有健全账务体系,如果抽出时间、人员和资金放在公司的财务上,会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大连小微企业选择大连万晟工商代办代理记账,不失为明智之举。大连万晟工商代办,是一家专门从事代理记账、纳税申报、验资审计等工商全套事务的专业性服务企业,具有相关从业资质,经过国家工商部门批准同意后成立,拥有多位资深的工商管理顾问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他们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对国家政策法规了解透彻,不仅能帮助小微企业合理规划各类财务、税收事宜,还能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经营中的问题,甚至规避后期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选择大连万晟工商代办的小微企业是幸福的!大连万晟工商代办承诺,我们一定是用专业的人才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对口服务,努力让客户的财力、时间、精力等成本最低化,服务和成效最大化。您大可放心,您只需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我们来做。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篇2
一、会计代理记账的现状
目前, 代理记账市场比较活跃, 发展较快。但代理记账普遍存在着行业地位低, 无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相互借鉴的经验;法律地位低, 无违法的处罚规定和严格的监管体系;客户层次低, 无组织和科学的顶层设计;收费水平低, 无行业的收费标准和规范政策优惠以及系统的政策导向;管理水平低, 无合法的行业市场管理机制;人员素质低, 无系统的培训体系和培训的组织机构;客户信任低, 无国家的企业标准和驰名的注册商标。随着“地下代理记账机构” (俗称“黑”代理) 、会计兼职等社会代理记账的逐渐漫延, 代理记账机构没有明显优势, 特别是成本优势不明显, 正规的代理记账机构发展确实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二、会计代理记账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迅猛增长, 对代理记账业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由此在代理记账行业服务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1) 宣传力度不够大。主要是企业对《会计法》及代理记账的认知不够, 造成许多小微型经济组织, 对代理记账知之甚少, 理解不透, 缺乏信任度。
(2) 合法代理记账机构发展不够快。代理记账行业才刚起步, 而企业管理者聘请代理记账机构的目的是希望帮助节税, 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和欲望不高。大多数代理记账机构是小微企业, 从业人员少, 不少从业人员对行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 发展比较缓慢。
(3) 管理力度不够强。目前, 我国各地对代理记账的需求很大, 但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合法代理记账机构却很少, 很多代理记账业务被未经批准的“黑代理”、众多兼职或“私人家庭”会计人员承接, 他们都游离在工商和财政部门监督之外, 管理力度有待增强。
(4) 代理记账的收费标准不够统一。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黑代理”和众多兼职会计人员, 门槛低无行业规范, 代理记账行业普遍存在收费较低现象, 往往用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意, 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的现象不断出现, 严重扰乱了代理记账市场, 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5) 代理记账业务操作不够规范。目前, 代理记账机构的人员资格及运行管理、代理的专业标准、内部质量控制、行政管理及监督等存在诸多问题, 仍缺乏整个行业具有的专业化标准、规范化要求及监督管理体系。
(6) 代理记账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大。代理记账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的框架、资格认定、监管检查、惩戒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在委托代理记账中还发现有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记账的现象和未获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人员和机构, 目前对这些代理机构、使用单位和会计人员缺乏强有力的必要的处理处罚手段和监管力度。
(7)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委托单位的行业众多、核算业务复杂, 而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小微企业考虑到成本因素、社会关系等问题在寻求会计代理记账时就根本不考虑会计有证无证、业务熟不熟练、协调能力强不强, 造成了代理记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8)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真实。企业与代理记账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时, 承诺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的财务收支信息。据对某个代理记账机构的调查结果, 在服务企业中一般纳税人占56%, 在小规模企业中零申报占38%, 企业零申报占比偏高, 企业没有经营收入怎么能解决房租、人工工资等固定性的费用, 这存在着严重的企业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规范代理记账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小微企业越来越多, 然而会计代理记账机构在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会计信息质量安全、促进小微企业依法依规纳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对经济环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存在着代理记账行业不够规范、个人兼职代理较多、社会认知度不高、代理会计业务水平较低等问题。笔者就规范代理记账市场秩序、加强小微企业在会计核算、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和小微企业的依法经营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代理记账的社会影响力
代理记账是指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等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 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 办理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规范代理记账机构管理, 关系到小微企业的成长与健康发展, 关系到税务部门对纳税业务的全面掌控, 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和代理记账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一, 各相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大力宣传代理记账的作用, 充分发挥代理记账的职责, 共同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小微企业规范有序发展。规范设置会计岗位和人员配备, 切实加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二, 要大力宣传代理记账的积极意义, 树立代理记账机构中好的典型, 积极推广代理记账机构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好经验, 营造有利于代理记账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三,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代理记账工作, 推动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选择代理记账服务, 积极引导代理记账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服务。第四, 增强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对代理记账的认识, 突出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 增强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对代理记账的认识, 提高全社会对代理记账的认知度, 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
(二)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代理记账的行业行为
随着代理记账市场的快速发展, 各地要逐步建立代理记账行业管理机构或成立非营利性代理记账协会, 规范代理记账业务与执业标准, 制定代理记账行业内经营企业行为准则和管控机制, 维护行业从业秩序和正当竞争秩序, 指导和支持会员依法开展业务, 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加强与政府建立更加畅通的政策沟通渠道, 树立代理记账协会公信力, 提升代理记账行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促进地方代理记账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地发展, 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行业协会立足同业间自我管理, 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1) 规范代理记账行为。贯彻落实《会计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指导和督促行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恪守职业操守, 依法执业, 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信水平, 维护国家和委托企业的整体利益。
(2) 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指导行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律管理制度, 维护本行业从业秩序和正当竞争秩序, 营造“公平竞争、执业规范”的行业氛围, 维护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3) 协助财政监督管理。《会计法》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是会计管理的主管部门, 逐步提高行业执业能力, 建立等级考核机制, 实行分类管理, 协助参与行业统计调查、行业发展规划工作, 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行业信息沟通, 开展业务交流和技术合作, 取长补短, 组织会员单位开展各类活动, 开拓行业发展视野, 不断增强会员单位的凝聚力, 举办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5) 探索行业新型模式。充分挖掘行业领军人才, 组建行业研究团队, 以先进技术为基础, 借助现代信息化为工具, 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的现代会计代理记账服务模式, 推进会计领域新技术研发体系。
(三) 明确职责合力监管, 提高代理记账的管理水平
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税务部门应各负其责, 加强协调配合, 努力营造有利于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环境。
(1) 财政部门要正确引导代理记账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指导并统一制定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二是通过实地检查、年度报备等手段来督促代理记账机构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做好代理记账机构相关信息的变更备案工作;四是强化业务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代理记账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针对代理记账行业的特点和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行业诚信建设, 引导代理记账机构专职从业人员不断提升执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素养。
(2)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代理记账的登记管理。一是严格登记注册, 按照《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 严格代理记账资质注册的审批条件和程序;二是加强监督检查, 对未经许可或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代理记账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其他许可事项的违法经营行为, 应当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3) 税务部门要积极鼓励中小微企业委托聘请代理记账机构服务。根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应鼓励无建账能力的小微企业聘请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认真落实对代理记账业务规范的小微企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严禁未取得代理记账资质的机构从事代理记账工作、会计从业人员私自代理记账业务。代理记账机构必须使用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会计人员, 企业会计人员对外兼职从事会计工作应当取得法人同意。
(4) 财政部门要充实监管力量。需成立专门的会计管理队伍, 建立诚信档案, 加强个人代理记账管理, 鼓励举报违法行为, 增强惩戒力度, 并定期公布从业质量评价结果,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规范已从事代理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 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违法经营、兼职会计、做假账等不法行为。
(四) 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提高代理记账的执业规范
(1) 建立专职代理会计的资格审定制度。按照代理记账机构专职会计从业人员的限定条件和认定标准, 并按审核程序逐行逐条对照, 代理记账机构专职会计从业人员符合条件的, 财政部门每年度将在相关媒体上对代理记账机构年度报备及执业情况检查结果予以公告, 以接受社会的监督。
(2) 建立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税务部门要通力合作, 形成合力, 并建立联合检查工作制度。每年将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工作会商活动, 对机构和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批、业务规范、执行检查等方面的信息做到资源共享, 建立动态信息档案, 树立先进典型, 交流执业经验,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 将严格按照《会计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实现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登记的会计人员信息共享, 建立各代理记账机构的信用档案, 记录机构的基本情况、业绩、良好行为、不良行为等内容, 将违法财政、税收法律、被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理等情况的不良行为记入其信用档案, 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工商、税务、财政对这些从业人员的信息必须实行共享。如, 未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会计人员不可以从事代理记账业务, 企业也不能聘请没有资格的人为其代理记账, 否则代理质量不可能有保障, 会计信息质量也不可能真实, 造成企业也不能遵章守法、依法纳税。
(3) 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按照“统一标准、严格程序、客观公正、动态管理”的原则, 科学合理确定评定考核指标及相关权重参数, 采取年初规划、年中测评、年终考核报备和联动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对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考核评定, 积极引导代理记账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公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4) 建立代理记账机构退出机制。财政部门要定期对从事代理记账的机构进行清理, 建立并实施代理记账机构的退出机制。对帮助企业提供隐瞒、虚假等行为和未按代理记账规定执业的, 实行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仍未达到标准的, 撤销其代理记账资格。
(五) 加大行业扶持力度, 加快代理机构的健康发展
委托代理记账是中小微型企业最好的选择, 不仅节约了人力费用, 而且有既规范又专业的会计帮助会计核算、纳税申报, 使企业能放心大胆地搞好经营管理, 创造更大的利益。为此, 各地要大力支持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聘请有资质的会计代理记账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支持信誉佳、业务强、内部管理规范的代理记账机构不断拓展业务;支持代理记账机构参与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代理记账机构与发展潜力优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资源整合, 形成发挥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对代理记账机构的政策扶持, 支持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委托代理记账,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对新开办的小微型企业委托有资质的代理记账机构记账的, 在两年内财政给予补贴年代理费的50%;对经济发达地区购买代理记账服务, 试行财政出资为其购买代理记账服务, 对新开办的小微型企业两年内由政府购买代理记账, 年代理费300-500元/年, 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代理记账机构, 从而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 使企业初始纳入正常的财务会计管理轨道, 促进企业有序发展, 有力促进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 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
(六) 规范行业自律行为, 建立代理机构的约束机制
代理记账机构要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秩序, 优化代理记账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执业”的行业氛围, 倡导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塑造行业整体形象, 促进代理记账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 代理记账机构要不断拓展代理记账行业的业务, 在会计核算和代理纳税申报的基础上, 要逐步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税收筹划、内部审计、财税咨询等全方位会计服务发展, 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
(2) 代理记账机构要诚实守信服务社会。坚持诚信执业, 依法开展代理记账业务, 维护国家利益, 树立责任意识, 维护委托人和代理记账机构的合法权益, 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3) 代理记账机构要规范代理记账业务, 既要确保国家税收“按实计征”, 又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4) 代理记账机构要招聘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必须具备专业、正直、诚实品质的从业人员, 建设一支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会记账、记真账的代理记账队伍。同时要突出以人为本, 开展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职业素养, 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5) 代理记账机构要加强会计业务学习和提高, 开展以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准则、代理记账机构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提高代理记账机构服务质量;定期举行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业务“做精做专”上下功夫;借鉴先进经验, 规范会计核算操作行为, 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 依法管理, 促进小微企业、代理记账机构快速发展。
四、总结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篇3
一、当前小微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员工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小微企业管理者对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深甚至毫无意识,导致许多企业用工时根本不关心受聘人员的人事档案。他们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基本忽略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愿对员工人事档案管理进行过多的成本投入;引进人才时,只重视人才的接纳,而忽视人事档案的管理,造成有人无档和无人有档。据统计,广西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共有12.4 万家,而统一委托广西人才服务办公室办理单位代理的小微企业只有497 家,占比0.4%。这一数据说明极少有小微企业对员工人事档案有管理意识。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雇员较少,虽然有些企业在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了单位人事代理,但是,日常也很少进行主动维护,缺乏统一、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据专项统计,在广西人才服务办公室管理的987家10人以下代理单位中,只有 156 家代理单位每年定期统一补充完善员工的人事档案,其余单位员工的档案补充材料均由个人自行前往提交。
(三)人事档案材料管理分散、不完整
小微企业管理人事档案时随意性较大,没有对员工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归档。在企业就职的员工中,多数员工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不知道什么是涉及自身档案的材料,不注重个人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对于应归档的材料随意丢弃,因此,在小微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了人为的“断档”现象。
(四)违规管理、自行建库
经调查,有些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了解,自行在本单位为员工建立了新的“人事档案”。有的单位只是在本单位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把员工的工作档案建立起来;有的则创建自己的员工档案库房,自己设立本企业的员工档案管理条例,把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个人材料归类保存;还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在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单位人事代理,但仍自行为员工建立另外的“工作档案”,导致在人事档案之外形成了“第二人事档案”。企业自行保管员工的档案材料,存在存档不完整、管理不系统、分类不准确等问题,并且在材料收集、整理、转递、利用等环节上随意性很大。员工一旦离开企业,这些人事档案材料就变成“死档”。
二、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代理平台在小微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首先,小微企业较分散,企业规模小,通常没有足够的人力对员工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人才服务机构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收集、整理代理人员在企业工作期间产生的各类业绩、奖惩材料,为企业员工建立业绩档案,协助企业有效管理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人事管理效率,让人事工作者专注于选人用人、绩效考核、薪酬确定等人事管理的核心职能工作。
其次,小微企业经营比较注重资本的快速回收,往往忽略了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计划性培养。人才服务机构除了统一管理小微企业员工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外,还为其提供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办、职业资格考试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优化人才结构,稳定人才队伍,减少人才流动。
再者,小微企业很难获知一些有关人事管理的政策信息。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企业员工人事档案,通过人事代理服务平台,向企业及时传达有关人事权益政策、劳动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明晰相关政策误区,及时解决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问,帮助企业有效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三、基于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代理平台的小微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人才服务机构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能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认识。要提高社会大众对人事档案的认识,必须通过各种措施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将人事档案的意义作用、相关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经验成果等内容向社会进行推介。首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加大对人事档案及其收集归档的范围、作用的宣传,使全社会关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形成社会档案意识。其次,充分利用人才服务机构活动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这一有利的平台,借以人才交流大会等大型活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在人才服务机构内部设立咨询台、广告版等进行长期宣传。第三,深入企业及高校开展宣讲活动,宣传人事权益政策及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对人事档案的认识。第四,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把服务对象拓展到各行各业,拓宽到社会一切有需求的人群中。
2.加强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人才服务机构作为履行政府行政职能的部门,针对已经委托代理员工人事档案的小微企业开展一些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和专业交流活动。一方面,通过培训向小微企业普及人事权益相关政策知识,给予人事方面的工作建议及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专项业务交流平台,以便提高企业对员工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做到为企业排忧解难。
3.加大管理力度及支持。在日常工作中,人才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多关注小微企业的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将人事权益政策转达到位,帮助小微企业及时完善员工人事档案,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为企业提供专业、完善、有效的人才服务,充分发挥人才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小微企业建立独具特色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1.主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外包。小微企业基本属于非公单位,按规定是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在企业成立初期,应把员工人事档案管理视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委托人才服务机构进行人事代理,统一管理员工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
2.加强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小微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鉴别、整理员工有关业绩、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可存入人事档案的材料。应依照一定的原则及规定,在材料归档前进行严格的甄别和价值鉴定,根据其真伪和价值进行取舍,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归档,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3.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人及工作内容。小微企业应明确专人负责, 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高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莫可扬. 当前广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 广西经济,2012,01:41-43.
[2]张丽娟. 电力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J]. 陕西档案,2012,05:43.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篇4
一个企业岗位落实制度再规范化、科学化,没有按规定执行也就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大部分的企业都存在着这些通病:(1)部门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相互之间出现扯皮、推诿现象;(2)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工作难度加大;(3)出现问题无人“买单”。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并不是说完善奖惩制度就万事大吉。如一个官司,不是法院判决生效了,就能获得公正、公平,关键是看后期这个生效的判决有无客观执行条件。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1)企业落实岗位职责需要与权利相统一,职、责、权、利四项是每个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因素,责任落实到人,就必须放权到人。有责无权,承担了工作职责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权力,造成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的尴尬;相反有权无责,对工作没有尽职尽责,得过且过,导致权力被荒废或滥用。因此,建立岗位落实责任制,必须使科室的每一个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相应的权力。
(2)考核与奖惩相结合,考核应当作为奖惩的基本依据,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岗位履职情况,能全面、客观、公正的奖励优秀职工,惩罚差的职工,激励他们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一个企业能和谐健康的发展,企业内部定是分工明确,奖罚分明,符合贡献与报酬相对的原则,使职工心理平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岗位职责与培训相接轨,首先企业领导要重视,培训要赶时代,夯实基础才能长治久安。针对现今企业职工老龄化和现代信息技术普及问题,企业应投入资金、利用青年人力、活用时间,制定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培训规划。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工作职责有计划地进行定期培训,使职工热爱本职、增强责任感,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构筑企业新文化。
企业代理记账发展分析 篇5
对于代理记账,不少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将详尽分析一下公司注册后代理记账的问题。
1.1 代理记账行业本身的问题
1.1.1 专业代理记账自身的弊端。第一,记账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不真实的情况。经调查,很多较小的代理记账公司记账并不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立不准确,对于业务的纪录不准确,凭证不真实;很多代理记账公司的会计人员并不清楚被代理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一些资料入账,有时还故意作假使账实不符。比如有的商品已售出,未作销售,从而有账无物,或无账无物;有的商品售出,因原材料发票未到,也未作估价入账,进而多转、少转或不转销售成本,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存货不及时定期盘点,存货的丢失、亏损和盈溢不作账务处理等,造成数量不实;甚至还有许多代理记账公司的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偷逃税款的要求,在账务处理时,对该作收入的不及时作收入,货款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挂账,以收据在往来账户中结转,不交税收、不作利润。第二,在报税方面的不利因素。税务系统报税时间集中,要求代理记账公司账务处理也要集中,使得代理记账的业务难以扩大。
1.1.2 行业内低价竞争。现在代理记账公司数量很多,良莠不齐,加上受社会非专业代理记账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公司不免要以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引起恶性竞争。专业代理记账是以公司形式出现的,要发生相关费用,还要缴纳营业税等。低价竞争使专业代理公司很难产生企业利润,也势必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代理记账行业收入并不高,这也会导致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专业代理公司的进一步推广,不利于代理记账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
1.2 代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问题
1.2.1 从业人员所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目前我国代理记账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比较大,不同学历的人员从事同样的工作,一些学历较高的可能会有不平衡心理,导致不认真工作或者流动频繁。而有些会计人员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所制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制度的要求。尤其是在代理记账从业人员当中,有一部份是老会计,他们虽然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再加上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经常变化让他们难以适应,特别是在计算机
和会计电算化普遍推行的今天,对现在己全面实行的电脑开票、网上申报等现代化手段他们更是一筹莫展。
1.2.2 从业人员敬业精神差,原则性不强。
1.3 代理记账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1.3.1 政府重视不够。政府部门对代理记账业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专门针对代理记账的法律法规很少,2005年新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实施。虽然新办法更加合理,并且有更多对代理记账有利的规定,但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比如在代理记账的法律关系中,受托人的法律责任一直没有彻底的规范。对于代理记账业的管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检查不到位,使代理记账的发展缺乏合理的监督。有些地区的税务机关对代理记账行业存在片面认识,在税款征收上“重定额轻建账”,不支持代理记账机构的发展。再者代理记账属于税费较高的服务业,又很少享受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及扶植政策,发展受到制约。
1.3.2 社会认识不足。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我国的代理记账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加上宣传不够,一些小规模注册上海公司,个体工商户和普通社会大众对代理记账了解不多,代理记账业的服务对象有限。还有很多人对代理记账了解不充分,认为代理记账只是帮企业记账、报税。而对于代理记账机构的其他服务却知之甚少,使得代理记账的业务局限,服务项目难以扩大。还有一些企业,由于以前使用的社会兼职会计或不正规的代理机构给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他们就对代理记账产生排斥情绪,再加上代理记账中存在一些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并且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又比较大,使社会上一些人对代理记账不信任。这些都给代理记账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代理记账行业自身建设,提高质量
首先,代理记账机构应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把质量关,执行严格的四级复核检查制度,明确经济责任,以减少会计的差错,保证对委托单位的及时服务。其次,代理记账机构应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比如:对客户投资方向提出中肯的参考意见,利用税收知识,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对客户经营业务进行财务分析并找出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合理意见,帮助企业步入良性循环;收集整理客户在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财务、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通知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等等。最后,提高员工待遇、稳定职工队伍。
2.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2.2.1 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2.2.2 加强后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
2.2.3 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元化教育。代理记账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学历参差不齐,学历较低的会计人员会影响到代理记账的工作质量,因此应该重视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高等会计教育的水平决定着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教育既要重视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同时也应该开展多元化教育,使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及知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2.3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一是要继续大力宣传代理记账。新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已经实施两年了,代理记账行业也不断在发展。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施行的背景下,大力宣传代理记账能进一步突出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增强小规模上海公司注册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对代理记账的认识。二是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财税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适时出台一些财税优惠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代理记账的实施。尤其税务部门,要利用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代理记账。三是要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四是要强化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代理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从事代理记账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建立代理记账机构档案库;建立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对未通过检查或年检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整顿;规范代理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
乡镇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篇6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镇作为偏远乡镇,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石和社会发展的活跃细胞,特别是在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准确掌握我镇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现状,为今后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我镇通过市场调研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认真研究分析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现汇报如下:
一、我镇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41家小微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方面有着较大差距,这些成为了企业应用信息化的主要障碍,我镇小微企业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1、从业人员较少。据调查,我镇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仅400余人,每个企业平均10人左右。
2、企业规模偏小,我镇没有工业集中区,而且根据我镇的场镇总体规划,我镇的工业发展功能将逐步增强,但这将是一项长久工程,企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篇7
通常来讲,小型微型企业是除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统称,在我国,个体工商户视作小型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但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小型微型企业难以摆脱困境,扶持其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社会活力。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 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 65%的发明专利和 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就意味着创造社会就业岗位,意味着使小型微型企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缺乏统一完善的统计体系,目前,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数量、结构等情况没有相对准确的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优惠政策的落实。为了摸清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数量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12年11月起,我们组织力量开展了《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通过对2012年参加全国年检企业的数据测算,初步摸清了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总体数量和占各类企业、市场主体的比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小型微型企业统计涉及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等诸多复杂因素,本次研究只是一次初步尝试,只能说大体上反映了小型微型企业的总量情况。目的是希望以此增进社会各界从各自领域和宏观、微观等诸多层面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问题的关注,为支持、鼓励和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对策建议,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一、小型微型企业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根据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我们对2012年3月至6月实际参加年检的约1200万户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三项指标进行了数据采集,共采集分析数据2100万条。分析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
二、小型微型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我国有劳动力人数近8亿,就业人数已达 7.67 亿。全国的小型微型企业,仅企业主自身一项就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加上企业雇佣员工,已经解决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型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资产净值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数倍于大中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也就是说,相同资本投入,小型微型企业的就业岗位单位产出最高。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倍至5倍。二是从绝对份额来看,小型微型企业是解决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相对大中型企业,微型企业创业及就业门槛较低,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按照新标准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加上有证照的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占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目前中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型微型企业就业。三是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大型企业扩大就业的能力与资本的增长呈反比例的变化。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将越来越有限,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正在迅速淡化,集中在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小型微型企业,成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主要承担者。
三、小型微型企业的显著特点
(一)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私营小型微型企业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主体。小型微型企业涵盖城乡各类企业所有制形式,但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比例各不相同,反映了我国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三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类型的规模、资产及营业情况。外资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最低,外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仅53.94 %的企业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标准。国有集体企业主要存在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主导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小型微型企业占61.39 %。私营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最高,80.72 %的私营企业均为小型微型企业,构成了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主体。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实有企业1374.8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096.6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近80%,据此测算,全国私营小型微型企业有885.23万户。而在小型微型企业内部结构中,微型企业占据绝对份额,小型企业占14.88%,微型企业占85.12%,小型与微型企业的比例约为1:5.72。小型微型企业特别是私营小型微型企业的蓬勃发展,说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民营经济生存成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明显,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小型微型企业一方面敢于创新,各类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又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呈现出“锄头与卫星齐飞,高端与低端并存”的现象。从小型微型企业的行业分布看,小型微型企业行业相对集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18.49%,批发业和零售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36.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9.93%。这几大行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共670万户,占小型微型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二。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此处仅指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为4.62%。小型微型企业低价格、低技术、低收益、低附加值的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直接制约了其投入产出效益水平的提高。产业层次普遍不高导致转型升级意愿不高、难度较大。此类行业显著特点是技术要求低,竞争充分,市场趋于饱和,利润微薄,从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分析,相关企业不具备迅速扩张的条件。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压力,转型升级的愿望较强,但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方面积累不足,相当数量的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三)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特色。从整体上看,小型微型企业的行业分布广泛,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导向等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地区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也呈现很大的差别。首先,小型微型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从小型微型企业的地域分布看,东部11个省市小型微型企业占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为60.40 %,中部8个省小型微型企业占比为20.35 %,西部12个省区市(广西和内蒙古因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纳入西部地区统计)比重仅为17.23%。同时,产业分布也表现出地域性差异。如东部地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小微工业企业。其次,小型微型企业产业集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之间,也表现在不同省份之间,甚至还表现在城乡之间。总体来看,小型微型企业产业集群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市场经济发达、市场机制健全的地方,产业集群更加容易出现,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型微型企业则比较分散,“散兵游勇单兵作战”较多。第三,区域间分布不平衡呈缩小趋势。从近两年发展情况看,东部发达省市企业户数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西部地区企业实有户数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贡献了增量部分的四分之三以上。中西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产业集群化的趋势,或者说具有产业集群的雏形和发展潜力。
关于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考 篇8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1年修订的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广泛分布在城市乡村,基本上包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是我国多元化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并且,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小微企业的状况如何。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才有经济发展的光明未来。
但是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有四个:
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成本高;
第二个问题是税费高;
第三是融资难;
第四是招工难。
所以,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小微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并且,它的发展在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正是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和解决困难的重要原因。
首先,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可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其次,小微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微企业已经从过去的一些传统领域向现代的一些服务领域延伸,在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了它决策机制灵活的优势,通过吸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措施,大大的增强市场竞争力,打动了我国其它许多产业的发展,也成就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第三,小微企业是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重要渠道。小微企业准入门槛低,创办速度快,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样则可以充分起到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而且它所集中的行业多属于服务民生的工业品、消费品生产和服务行业,所创造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小微企业也为锻炼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企业家精神提供了平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因此,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稳定就业和社会,更重要的是能稳定内需,稳定信心和希望。助小微企业发展,是各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所以,政府应当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1、小微企业主要由居民直接创办,资金和人力资源、技术方面都比较薄弱,支持是关注民生的体现。
2、小微企业可以促进竞争,增强市场活力,是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必要支持。
3、小微企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国家鼓励创业,而很多小微企业的业主都是暂时待业或失业人员。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篇9
1、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信贷杠杆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发展,向“专精特新”转变。积
2、优化基础服务,加大产品创新。小客户事业部进一步优化“商贷通”等主打小企业金融产品,提高可操作性和普及性,使之更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的用款特点。此外,我中心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专用的银担合作模式,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10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双重影响,世界正向微经济时代迈进,小微外贸企业作为新型微经济体应变能力强,表现活跃,成为中国外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尚无明确操作细则,小微外贸企业虽然有其自身灵活性的优势,但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不旺,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其发展困难重重,找出制约小微外贸企业成长瓶颈,并求得突破途径,对于稳定我国外贸出口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 现状分析 对策 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发达地区经济一蹶不振,整个世界经济疲软,在此背景下,海外进口商出于市场需求减弱及风险控制等因素,采购行为发生重大改变,大规模采购行为减少而定期小规模采购行为增加,另一方面,全球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3G技术和4G技术应用发展,采取得微需求和微供给相互影响,给传统经济贸易方式带来强烈冲击,形成了一股外贸微经济体,微供给者和微需求者通过外贸网络平台,使得产品与市场紧密结合,适销对路,微贸易发展迅速。另外,我国密集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14号,以下简称《意见》)、“国六条”、“国12条”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小微外贸企业约有500多万个,虽然小微企业凭借其自身优势,在应付危机时表现突出,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外贸企业腹背受敌,一方面外有贸易保护战、汇率战、外部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内部宏观政策趋紧,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资金紧张,可以说小微外贸企业内外交困,成长环境恶劣,本文试图从小微企业特点和发展现状中找寻其成长瓶颈,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小微外贸企业界定 6月1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300号),该文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由于外贸企业涉及行业比较广泛,根据此文件无法对微型外贸企业进行明确界定。3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小微企业信保易”承保方案,该方案将小微外贸企业界定为“上一年度出口额 300 万美元以下的`出口企业或符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认定标准的出口企业”。外贸企业是指企业有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注册企业的相关领域内,这些企业对合法产品有进出口经营权,具体可分为工贸一体的外贸企业,和缺少实体的外贸流通企业。各地实践操作中对小微外贸企业的界定多以年出口额 300 万美元以下为标准。本文中小微外贸公司涵盖工贸一体的外贸企业和外贸流通企业。 小微外贸企业的特点 (一) 规模虽小但数量多,发展意义重大 小微外贸企业数量多,在对外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玉林市政府联合发布《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2)》称,截至20底,全国工商登记实有企业1253.1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5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全国出口企业中共有小微企业18.8万家,占我国出口企业总数的73%,其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连年增长,出口额占到了全部出口额的72%,2011年小微企业创造出口额占百分比为65%。部分地方小微外贸企业的数据也表明同样结果,例如:根据石家庄海关的统计数据,2011 年河北省年出口额在 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共有 6188家,占全省出口企业总数的81.2%;2012 年年出口额在 300 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有 6825家,占全省出口企业总数的 79.4%。2011 、20小微企业出口总额 为42.84亿美元、46.02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分别为14.89%、9.1%,比增长33倍;山东日照市截至2012年,共有外贸企业400余家,其中小微外贸企业300多家,占比75%,出口货值6亿美元,占总出口货值的29%,比20增长30多倍。 另外,由于受劳动力成本、地价和企业资金制约等因素影响,小微外贸企业多位于乡镇和城乡结合地区,其在保障改善民生、增进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二) 组织管理虽形式简单,但灵活高效 小微外贸企业规模小,组织管理形式简单、但管理灵活、高效。根据以上对于小微外贸企业的界定,与中小外贸企业相比,小微外贸公司的规模要小得多,除了出口额比较小以外,还有人员规模也比较小,通常人员不超过10人,其组织管理形式也比较简单,可分为个体型、简单直线型和职能结构型。上述三种组织结构形式的划分是根据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的,个体型,只有一个人即外贸个体户,一人身兼数职负责全部业务;简单直线型,一般为负责人+(2-5个雇佣人),负责人进行所有对外业务,其他人进行跟单操作;职能结构型,一般为(6-10雇佣人),将职能专业化,进行分工。实际业务操作中,一般以简单直线型为主要管理形式,企业负责人是控制着客户资源的外贸业务员,其他人负责其他工作,其他人一般没有特别明确分工,均负责后续跟单业务,但都由企业负责人直接管理。因为受其成本制约,以工作效率为中心,对企业进行灵活管理。 (三) 经营方式灵活,以电子商务作为主要经营模式 小微外贸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经营决策无需经过层层审批,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经营调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专门从事国际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的网站也日益融入全球供应链中,成为全球供应链中重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要的信息沟通环节,加上便利的通过措施和快捷的物流服务,使得小微外贸企业可以绕过进口商,直接向中小用户甚至个人提供商品或服务,从而向价值链的下游方向扩展。国际电子商务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营销成本相对低廉,贸易机会大,收效快等特点,成为小微外贸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 篇11
出品:博鳌观察 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项目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摘要
在政府大力推动及利率市场化等制度变革的背景之下,近年来中国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正在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改进,更多的银行机构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一些具有先进理念和技术的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等方式切实为一些小微企业部分解决了融资问题,小贷公司等机构的兴起也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互联网金融凭借“大数据”优势打破传统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小微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下滑导致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小微企业被迫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因此诞生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当前担保、抵押等融资配套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出现,但受制于总体的制度设计依然显得步履维艰,这正是未来需要改进之处。
企业经营
2012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小微企业整体需求平淡,营收增长困难。与2011年同期相比,订单持平的小微企业占比36.7%,20%的企业出现了订单下滑;53.3%的企业维持原产量,12%的企业产量有所下降。企业销售情况总体平淡,37.4%的维持之前的销量水平,17.9%的企业出现销量下降。营业收入方面,30.5%的企业营业收入与上年持平,出现营收下降的企业占比达21.5%。
与营收增长缓慢相比,企业利润的表现更差强人意。三成企业的利润出现下滑。与2011年同期相比,26.9%的企业利润持平,30.8%的企业利润下降。
企业库存增加,批发零售业表现较为集中。零售业库存上涨企业比例达50.6%,批发业库存上涨企业比例达49.1%,远高于平均水平。
成本上升
成本上升、产品价格难以提高使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制约。58.6%的企业与2011年同期相比成本增加,37.9%的企业持平,成本下降的企业仅占3.5%。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的上升最为明显。价格方面,46.4%的企业产品价格略有提升,45.1%的企业维持原来的价格水平,8.5%的企业产品价格下降。
成本上升存在行业差异和地域差异,中部地区对劳动力、资金成本问题的反映最为集中。批发、零售企业出现资金成本上升的比例高于工业制造业。中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业转移,致使当地劳动力和资金成本普遍上涨。调查显示,49.9%的企业遇到过员工不稳定的情况。
减税被认为是对小微企业最有利的举措。调查显示,超六成企业认为减税能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转型升级
企业寻求主动调整的意愿明显,多数致力于自身的转型升级。26%的企业提升了产品质量,14.3%的企业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7.2%的企业设立自主品牌,另外有15%的企业通过向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条,还有少量企业通过转移到中西部降低成本。
2012年,外贸企业的困境更为严重,其转型升级意愿也更强。5.8%的外贸企业在去年一年内进行了裁员,近一成的外贸企业暂停生产或主动减少业务,比例普遍高于非外贸企业,使得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更加强烈。25.6%的外贸企业进行了产业转移,24.8%的外贸企业进行了技术升级,是非外贸企业水平的两倍。
融资满意度
约四成小微企业目前有借款,借款的规模与企业年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及经营年限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企业的最大借款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处于起步阶段或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的比例(24.3%)高于小型企业(7.5%)。值得关注的是,相比经营期限在1年以下、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经营期限1~3年、资产规模100万~300万的企业的融资满意度较低。
银行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但依然存在较大改进空间。调查显示,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寻找资金来源的优先顺序方面,有66.7%的小微企业主将向银行贷款排在了第一位。关于在向银行融资时所遇到的问题,“贷款到位时间较长”反映最为集中(45.8%)。
借款用途
小微企业的信贷周期较短、借款规模较小。调查显示,在有借款的企业中,63.3%的企业借款期限在1年及以下,三分之一的企业需要中长期资金的支持。同时,“短贷长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显示,在有1年以上长期借款需求的企业中,现有借款为短期借款的企业占比达到32.9%。
购买原材料(56.7%)和短期应付款(35.4%)成为占比最大的借款用途。相比之下,长期投资用途(新项目开发、购买新设备、进行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相对较低。
融资成本与还款状况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查显示,66.1%的企业并未感受到降息带来的融资成本降低效应。东部地区企业未感到融资成本降低的比例较高(72.2%)。
据调查显示,59.4%的小微企业主表示其借款成本在6%~10%之间,余下四成以上的小微企业主表示借款成本超过10%。31.8%的小微企业主认为成本最高的借款方式是向银行贷款,这可能与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附带很多额外要求有关。
在有借款的企业中,78.8%的企业表示能按期还款,“部分偿还”和“未能偿还”的比例达到10%以上,“展期后偿还”比例达到11.1%,不良贷款上升存在潜在压力。据调查显示,经营年限越长、资产总额越大的企业,现金流越稳定,按期偿还的比例越高。
个人资产管理
在参与调研的小微企业主中,个体工商户占据小微企业的绝大部分,逾九成小微企业主的个人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由于小微企业主总体资产规模较小,财富的增值是小微企业主进行财富管理的首要目标,数据显示,逾五成(51.6%)的小微企业主以“增值、追求超额回报、获得更多财富”为财富管理的总体目标。小微企业主的移民投资倾向较低(13.8%),其考虑或已经移民的原因以子女教育为主。六成企业主未使用过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或贵宾理财服务,资产规模的限制是主要原因。此外,使用过的企业主对股票(42.1%)和专属理财产品(34.2%)较为感兴趣。
产业链金融创新
产业链金融模式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例如,银行成立专注于某一产业的金融服务模块。如乳业金融中心、茶叶金融中心、海洋渔业金融中心、酒业金融中心等。
产业链金融是中国银行业小微融资服务的一种创新尝试,缓解了金融机构服务单个小微企业“收集信息难、控制风险难、控制成本难”三个难题:
一是通过产业链的信息流获取小微企业的信息。核心企业通常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可以提供上下游企业的规范信息,确保收集信息及时、准确。信用风险评估也从对单个小微企业的静态数据评估转到对整个产业链交易风险的评估;
二是通过核心企业与产业链的资金流和物流控制风险。一方面,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授信服务,基于核心企业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提供融资;另一方面,与物流公司合作,提供资金流、物流有效控制;
三是通过对产业链的整体开发和全面服务控制成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交易活跃,且很有规律,很适合金融机构制定标准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的批量化处理,可以节约经营成本。
同时也应注意到,产业链金融模式对金融机构的专业性和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应注意避免出现行业整体风险,并注重建立产业链建设保障机制。
目录
Ⅰ企业发展与融资状况篇001 第一章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及融资需求变迁002
一、近六成企业利润持平或下滑002
二、中部地区用工和资金成本上升问题反映最为集中004
三、转型升级成为小微企业主流做法007 四、四成外贸企业认为渠道拓展投入较高是开展内销的主要困难009
五、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引发新的融资需求011
第二章小微企业融资状况014
一、约四成企业有借款,微型企业相对于小型企业更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款014
二、经营年限1~3年、总资产100万~300万的企业融资满意度较低017 三、三分之一企业希望得到长期资金支持,“短贷长用”一定程度存在019 四、四成企业融资成本超过10%,两成企业存在一定还款压力021
五、银行仍是融资首选渠道,但存在较大改进空间024
第三章小微企业主财富管理027 一、九成小微企业主个人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027
二、财富的增值是小微企业主进行财富管理的首要目标028
三、超八成小微企业主未考虑过投资移民029
四、小微企业主对股票和专属理财产品较感兴趣030
II融资机制创新篇035 第四章从企业金融到产业链金融036
一、传统企业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三难”036
二、如何克服“三难”:从企业金融到产业链金融037
三、案例分析:光大银行链式快贷、民生银行乳业产业链金融模式038
四、开发产业链金融应注意的问题039
第五章小微企业融资抵押机制创新状况041
一、缺乏合适的抵押品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041
二、小微企业抵押机制创新现状043
三、小微企业抵押品未来创新发展趋势044
四、小微企业抵押品创新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048
第六章小微企业担保机制创新路径050
一、小微企业普遍认为担保机制加重企业负担050
二、担保行业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约束051
三、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制度设计较为迫切054
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市场主体的业务创新057
Ⅲ金融机构发展篇059 第七章建立与小微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060
一、“关系型贷款+快速审批”是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基本要求060
二、服务小微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银行机制,不在于银行规模061
三、采取差异化政策支持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发展065
第八章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现状与前景066
一、小贷公司进一步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受限066
二、当前规制框架内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意愿不强075
三、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式080
第九章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时代的小微融资创新085
一、模式之一: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小贷公司+平台”模式085
二、模式之二:以宜信为代表提供融资中介服务的P2P模式089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扶持、规范与引导093
Ⅳ国际经验篇095 第十章小微企业融资的亚洲经验096
一、各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比较096
二、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亚洲经验100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代理记账】推荐阅读:
小微企业发展07-19
小微企业的发展研究05-31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06-07
辽宁小微企业发展问题论文08-23
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06-18
小微企业代理记账问题09-20
西工联社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11-03
推动小微企业发展 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05-30
2023年长沙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