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代理记账问题

2024-09-20

小微企业代理记账问题(共10篇)

小微企业代理记账问题 篇1

一、引言

当前, 一些小微企业自身经济规模比较小, 还不具备设置会计人员的条件, 这样就采取了会计服务机构的代理记账, 以完成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账簿登记和纳税事宜等。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选择了会计代理, 使小微企业获得了很多好处。小微企业自身减少了财务管理方面的压力, 将相关的财务管理风险转嫁到了会计代理机构, 在此情况下, 这些会计代理机构与小微企业就存在着利益关系和相关问题, 如会计代理机构是否规范, 会计核算与记账、纳税人员专业水平等情况, 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会计代理的行业规范, 加强会计代理机构的内部控制。小微企业在初期阶段采取会计代理的形式符合其自身特点, 会计代理机构完成了小微企业会计业务, 避免了小微企业雇佣专职的财务会计人员, 减少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也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纳税管理。由此, 小微企业会计代理形式使双方都得到了益处。然而, 小微企业会计代理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和监管措施, 这样才能规范财务管理。小微企业会计代理还受到双方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影响, 本文重点对小微企业的会计业务外包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风险防控对策。

二、小微企业会计代理形式中各方利益关系分析

小微企业会计代理形式就涉及到小微企业、会计代理机构以及国家税务机构的关系, 这里面存在着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风险。在小微企业与会计代理机构之间经济利益有时候就是对立的, 在小微企业希望付出较低的会计代理服务费, 获得较好的会计服务;而会计代理机构则希望多获取经济利益。会计代理机构通过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来获取经济利益, 会计代理人员将时间与精力分散到其他委托企业, 这样容易就降低了对小微企业会计代理服务质量, 有损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 如果缺乏应有的监管措施, 势必造成小微企业的经济损失。还有的小微企业与会计代理机构共同合谋进行会计信息作假, 而获得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利益。缺乏职业操守的会计代理人员考虑到与委托企业的合作关系, 就违反了财务法律法规, 使小微企业逃避了税收, 给国家造成了税收流失的经济损失。

三、小微企业会计代理隐藏的风险因素

虽然小微企业会计代理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也带动了会计机构的发展, 但是, 委托企业与会计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矛盾, 容易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 给小微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首先, 小微企业面临着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的风险。一些会计代理机构往往以短期利益为主, 对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风格, 缺乏有效财务管理控制, 对应收账款和资金使用缺乏长期监控。甚至有的会计代理人员职业素质较差, 会计质量较低, 易出现账实不符、原始凭证要素不全等, 小微企业不得不面临着财务管理风险。由于会计代理机构只是定期进行会计服务, 不能及时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容易出现投资错误。这样小微企业又不得不面临着经营管理风险。其次, 会计代理机构面临着信誉风险。这是由于一些会计代理机构以较低水准进入, 其会计执业人员素质不高, 给小微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使得整个会计代理机构行业面临着信誉风险, 损害了会计代理机构的形象和进一步发展。最后, 税收流失风险。由于会计代理机构在小微企业的要求下, 进行了虚假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 使得国家的税收难以征缴, 易造成税收流失风险。

四、小微企业会计代理改进措施

为了能够使小微企业会计代理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也使得国家税收正常征缴, 必须对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风险进行防范, 采取一些改进的措施。

首先, 要加强小微企业会计代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与法规。要使会计代理机构清楚法律责任, 对会计服务进行规范, 对会计代理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小微企业应选择合规的会计代理机构的会计服务。会计代理机构应规范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 依法开展代理业务;会计代理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要加强对会计代理机构会计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更好地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会计服务质量。其次, 小微企业与会计代理机构要加强职责划分, 提高内部控制。小微企业与会计代理机构在会计处理方面要明确责任, 使得会计代理机构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与申报纳税。同时, 小微企业应对会计代理机构的会计服务进行监督控制, 降低财务管理风险。最后, 提高政府对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 规范会计代理机构和代理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要对小微企业与会计代理机构的谋取非法利益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才能促进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

通过对小微企业会计代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得出小微企业通过代理记账的方式解决会计方案, 要实践中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支持。小微企业实施会计代理记账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小微企业会计代理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规避财务风险, 使企业与政府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为了促进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规范化发展, 应不断提高会计代理机构服务质量, 促进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

摘要:本文对小微企业会计代理形式中各方利益关系分析;指出了小微企业会计代理隐藏的风险因素;提出了小微企业会计代理改进措施:加强小微企业会计代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与法规;要加强职责划分, 提高内部控制;提高政府对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监督。

关键词:小微企业,会计代理,问题,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汪训跃, 朱英.企业会计代理记账管理工作值得重视[J].中国工会财会.2013, (04) [1]汪训跃, 朱英.企业会计代理记账管理工作值得重视[J].中国工会财会.2013, (04)

[2]陈裕.浅析会计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 (08) [2]陈裕.浅析会计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 (08)

[3]陈军.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风险管理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12) [3]陈军.小微企业会计代理的风险管理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12)

[4]罗喜明, 牛序芳.会计代理促财务规范[J].农村财务会计.2012, (06) [4]罗喜明, 牛序芳.会计代理促财务规范[J].农村财务会计.2012, (06)

[5]沈庆.规范我国会计代理记账行业的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 (07) [5]沈庆.规范我国会计代理记账行业的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 (07)

小微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初探 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制度

通常企业均注重对生产一线员工进行与本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培训,目的是经过培训使员工的生产能力加强并同时提升员工的劳动效率。中国的专家学者均从工人培训表面现象进行研究,不能客观反映企事业中工人的工作状态和实际需要,针对小微企业中工人培训来说缺少更为有效的研究理论。现通常意义上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著名的外企、国企当中,而对于近年来新崛起的小微企业的工人培训的重视程度相对缺乏。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培训的定义

员工培训是指特定范围内为发展市场业务及培养人才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工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的活动,公开课、外部培训、内部培训等均为常见的工人培训和企业培训的形式。

1.2 培训的典型意义

1.2.1 技能培训能有效提升工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为企业树立良好口碑,增强企业凝聚力,能增加工人对单位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1.2.2 对工人培训越到位,企业对工人就越具有向心力,更能发挥工人本身的价值,反过来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1.2.3 可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培养单位的储备力量,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2 我国小微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部门领导对员工培训重视程度不够高

现实生活中,培训为社会中大型企业所注重,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取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因此,针对绝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来说,经济效益还是第一位的,单位的领导总是容易忽视对工人的技能知识、工作能力等问题的考评,而是集中盯在企事业效益上,觉得培训需要花费成本,会加重单位的负担,因此,导致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效果也不理想。

2.2 培训的内容太过生硬,培训方式不合理

针对小微企业来讲,培训投入赶不上大中型企业,所以部分小微企业盲目效仿一些著名大企业的培训方式,而且直接拿来生搬硬套,这种培训通常都缺少对其单位实际需求的调研分析,培训效果基本没有实际作用。

2.3 培训需求缺乏细致调查和分析

从实际调查来看,许多的小微企业领导不肯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工人的培训需求上,一般是按照形式化的流程,采用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单位中各式各样工人类型。

2.4 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

大多数大中企业非常注重培训,但是缺少建立完整的评估机制和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小微企业同样如此,很多情况下在培训执行之前,做了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是在执行之后,单位领导及培训人员都不再关注其培训的实际结果,所以本次培训效果没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 完善小微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

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小微企业面临在市场上求生存、谋发展,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能够长期的保持自身优势,现在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所以单位应当重视教育人才,注重单位的人才资源的储备。

3.1 转变培训观念,把培训当作企业的第一要务

作为小微企业应该转变培训观念,把员工培训当作企业的第一要务来抓,全面提升对待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单位应当注重对工人的培训工作,才可能使得工人随时掌握新的技能,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适应日益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以此来调动工作的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提高自身的潜能,持续不断的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克服掉自身的不足之处,才能完成单位的各项任务工作。

3.2 建立高效、系统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

小微企业想要做好培训工作就应该建立一整套较合理的培训制度体系作为根本保障,并且在执行培训前做好计划,即单位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制度作为支撑点,所有事情均要按制度来办,谁违反制度必须接爱对应的处罚,还有在执行培训前一定要确定此次培训的目的,以及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例如培训前针对各岗位的员工通过进行调查问卷、课程培训试讲等手段进行了解。

3.3 深入需求分析

利用培训的调查分析,来搞清需要培训的范围、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等项目,是编写培训计划、执行培训工作的基础。在培训执行前要精确掌握培训需求,深入沟通尤为重要,调查需求分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人岗位说明书里对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的详细描述;第二部分是权衡工人工作执行完成情况的绩效考评。

3.4 加强监督,完善评估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现在的企业竞争主要方面已由原来的技术类竞争逐渐变更为人力资源资本的竞争,而企业人力资源资本的载体就是企业的员工。为保障企业不断的发展,在人力资源资本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加大对员工的企业培训力度。

因此,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来说,建立培训评估结果追踪制度必不可少。效果跟踪可以采取单位自动化管理模式,采用无纸电子办公模式,将评估结果及时上报给相关单位管理者,确定改进方法和途径,明确对应的改进责任人,落实好改进时限及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改进情况的调查总结,确保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竞争异常激烈,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无论是对国际公司、国有企业,还是大中型民营企业来讲,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人才竞争。因此,单位通过合理合法程序选拔出来的员工才是真正的人才,要使这部分人才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自己为单位不断创造价值,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关键环节为人岗匹配,而人岗匹配的基础就是员工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钟定国.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选择[J].中国培训,2003年.

[3]陈卫.企业培训的绩效评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林泽炎.人力资源管理[J].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

[5]陈京民.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J].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小微企业代理记账问题 篇3

一、会计代理记账的现状

目前, 代理记账市场比较活跃, 发展较快。但代理记账普遍存在着行业地位低, 无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相互借鉴的经验;法律地位低, 无违法的处罚规定和严格的监管体系;客户层次低, 无组织和科学的顶层设计;收费水平低, 无行业的收费标准和规范政策优惠以及系统的政策导向;管理水平低, 无合法的行业市场管理机制;人员素质低, 无系统的培训体系和培训的组织机构;客户信任低, 无国家的企业标准和驰名的注册商标。随着“地下代理记账机构” (俗称“黑”代理) 、会计兼职等社会代理记账的逐渐漫延, 代理记账机构没有明显优势, 特别是成本优势不明显, 正规的代理记账机构发展确实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二、会计代理记账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迅猛增长, 对代理记账业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由此在代理记账行业服务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1) 宣传力度不够大。主要是企业对《会计法》及代理记账的认知不够, 造成许多小微型经济组织, 对代理记账知之甚少, 理解不透, 缺乏信任度。

(2) 合法代理记账机构发展不够快。代理记账行业才刚起步, 而企业管理者聘请代理记账机构的目的是希望帮助节税, 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和欲望不高。大多数代理记账机构是小微企业, 从业人员少, 不少从业人员对行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 发展比较缓慢。

(3) 管理力度不够强。目前, 我国各地对代理记账的需求很大, 但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合法代理记账机构却很少, 很多代理记账业务被未经批准的“黑代理”、众多兼职或“私人家庭”会计人员承接, 他们都游离在工商和财政部门监督之外, 管理力度有待增强。

(4) 代理记账的收费标准不够统一。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黑代理”和众多兼职会计人员, 门槛低无行业规范, 代理记账行业普遍存在收费较低现象, 往往用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意, 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的现象不断出现, 严重扰乱了代理记账市场, 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5) 代理记账业务操作不够规范。目前, 代理记账机构的人员资格及运行管理、代理的专业标准、内部质量控制、行政管理及监督等存在诸多问题, 仍缺乏整个行业具有的专业化标准、规范化要求及监督管理体系。

(6) 代理记账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大。代理记账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的框架、资格认定、监管检查、惩戒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在委托代理记账中还发现有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记账的现象和未获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人员和机构, 目前对这些代理机构、使用单位和会计人员缺乏强有力的必要的处理处罚手段和监管力度。

(7)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委托单位的行业众多、核算业务复杂, 而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小微企业考虑到成本因素、社会关系等问题在寻求会计代理记账时就根本不考虑会计有证无证、业务熟不熟练、协调能力强不强, 造成了代理记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8)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真实。企业与代理记账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时, 承诺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的财务收支信息。据对某个代理记账机构的调查结果, 在服务企业中一般纳税人占56%, 在小规模企业中零申报占38%, 企业零申报占比偏高, 企业没有经营收入怎么能解决房租、人工工资等固定性的费用, 这存在着严重的企业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规范代理记账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小微企业越来越多, 然而会计代理记账机构在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会计信息质量安全、促进小微企业依法依规纳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对经济环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存在着代理记账行业不够规范、个人兼职代理较多、社会认知度不高、代理会计业务水平较低等问题。笔者就规范代理记账市场秩序、加强小微企业在会计核算、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和小微企业的依法经营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代理记账的社会影响力

代理记账是指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等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 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 办理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规范代理记账机构管理, 关系到小微企业的成长与健康发展, 关系到税务部门对纳税业务的全面掌控, 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和代理记账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一, 各相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大力宣传代理记账的作用, 充分发挥代理记账的职责, 共同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小微企业规范有序发展。规范设置会计岗位和人员配备, 切实加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二, 要大力宣传代理记账的积极意义, 树立代理记账机构中好的典型, 积极推广代理记账机构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好经验, 营造有利于代理记账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三,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代理记账工作, 推动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选择代理记账服务, 积极引导代理记账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服务。第四, 增强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对代理记账的认识, 突出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 增强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对代理记账的认识, 提高全社会对代理记账的认知度, 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

(二)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代理记账的行业行为

随着代理记账市场的快速发展, 各地要逐步建立代理记账行业管理机构或成立非营利性代理记账协会, 规范代理记账业务与执业标准, 制定代理记账行业内经营企业行为准则和管控机制, 维护行业从业秩序和正当竞争秩序, 指导和支持会员依法开展业务, 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加强与政府建立更加畅通的政策沟通渠道, 树立代理记账协会公信力, 提升代理记账行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促进地方代理记账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地发展, 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行业协会立足同业间自我管理, 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1) 规范代理记账行为。贯彻落实《会计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指导和督促行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恪守职业操守, 依法执业, 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信水平, 维护国家和委托企业的整体利益。

(2) 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指导行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律管理制度, 维护本行业从业秩序和正当竞争秩序, 营造“公平竞争、执业规范”的行业氛围, 维护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3) 协助财政监督管理。《会计法》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是会计管理的主管部门, 逐步提高行业执业能力, 建立等级考核机制, 实行分类管理, 协助参与行业统计调查、行业发展规划工作, 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行业信息沟通, 开展业务交流和技术合作, 取长补短, 组织会员单位开展各类活动, 开拓行业发展视野, 不断增强会员单位的凝聚力, 举办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5) 探索行业新型模式。充分挖掘行业领军人才, 组建行业研究团队, 以先进技术为基础, 借助现代信息化为工具, 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的现代会计代理记账服务模式, 推进会计领域新技术研发体系。

(三) 明确职责合力监管, 提高代理记账的管理水平

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税务部门应各负其责, 加强协调配合, 努力营造有利于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环境。

(1) 财政部门要正确引导代理记账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指导并统一制定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二是通过实地检查、年度报备等手段来督促代理记账机构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做好代理记账机构相关信息的变更备案工作;四是强化业务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代理记账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针对代理记账行业的特点和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行业诚信建设, 引导代理记账机构专职从业人员不断提升执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素养。

(2)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代理记账的登记管理。一是严格登记注册, 按照《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 严格代理记账资质注册的审批条件和程序;二是加强监督检查, 对未经许可或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代理记账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其他许可事项的违法经营行为, 应当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3) 税务部门要积极鼓励中小微企业委托聘请代理记账机构服务。根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应鼓励无建账能力的小微企业聘请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认真落实对代理记账业务规范的小微企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严禁未取得代理记账资质的机构从事代理记账工作、会计从业人员私自代理记账业务。代理记账机构必须使用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会计人员, 企业会计人员对外兼职从事会计工作应当取得法人同意。

(4) 财政部门要充实监管力量。需成立专门的会计管理队伍, 建立诚信档案, 加强个人代理记账管理, 鼓励举报违法行为, 增强惩戒力度, 并定期公布从业质量评价结果,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规范已从事代理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 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违法经营、兼职会计、做假账等不法行为。

(四) 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提高代理记账的执业规范

(1) 建立专职代理会计的资格审定制度。按照代理记账机构专职会计从业人员的限定条件和认定标准, 并按审核程序逐行逐条对照, 代理记账机构专职会计从业人员符合条件的, 财政部门每年度将在相关媒体上对代理记账机构年度报备及执业情况检查结果予以公告, 以接受社会的监督。

(2) 建立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税务部门要通力合作, 形成合力, 并建立联合检查工作制度。每年将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工作会商活动, 对机构和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批、业务规范、执行检查等方面的信息做到资源共享, 建立动态信息档案, 树立先进典型, 交流执业经验,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 将严格按照《会计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实现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登记的会计人员信息共享, 建立各代理记账机构的信用档案, 记录机构的基本情况、业绩、良好行为、不良行为等内容, 将违法财政、税收法律、被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理等情况的不良行为记入其信用档案, 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工商、税务、财政对这些从业人员的信息必须实行共享。如, 未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会计人员不可以从事代理记账业务, 企业也不能聘请没有资格的人为其代理记账, 否则代理质量不可能有保障, 会计信息质量也不可能真实, 造成企业也不能遵章守法、依法纳税。

(3) 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按照“统一标准、严格程序、客观公正、动态管理”的原则, 科学合理确定评定考核指标及相关权重参数, 采取年初规划、年中测评、年终考核报备和联动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对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考核评定, 积极引导代理记账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公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4) 建立代理记账机构退出机制。财政部门要定期对从事代理记账的机构进行清理, 建立并实施代理记账机构的退出机制。对帮助企业提供隐瞒、虚假等行为和未按代理记账规定执业的, 实行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仍未达到标准的, 撤销其代理记账资格。

(五) 加大行业扶持力度, 加快代理机构的健康发展

委托代理记账是中小微型企业最好的选择, 不仅节约了人力费用, 而且有既规范又专业的会计帮助会计核算、纳税申报, 使企业能放心大胆地搞好经营管理, 创造更大的利益。为此, 各地要大力支持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聘请有资质的会计代理记账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支持信誉佳、业务强、内部管理规范的代理记账机构不断拓展业务;支持代理记账机构参与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代理记账机构与发展潜力优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资源整合, 形成发挥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对代理记账机构的政策扶持, 支持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委托代理记账,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对新开办的小微型企业委托有资质的代理记账机构记账的, 在两年内财政给予补贴年代理费的50%;对经济发达地区购买代理记账服务, 试行财政出资为其购买代理记账服务, 对新开办的小微型企业两年内由政府购买代理记账, 年代理费300-500元/年, 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代理记账机构, 从而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 使企业初始纳入正常的财务会计管理轨道, 促进企业有序发展, 有力促进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 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

(六) 规范行业自律行为, 建立代理机构的约束机制

代理记账机构要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秩序, 优化代理记账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执业”的行业氛围, 倡导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塑造行业整体形象, 促进代理记账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 代理记账机构要不断拓展代理记账行业的业务, 在会计核算和代理纳税申报的基础上, 要逐步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税收筹划、内部审计、财税咨询等全方位会计服务发展, 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

(2) 代理记账机构要诚实守信服务社会。坚持诚信执业, 依法开展代理记账业务, 维护国家利益, 树立责任意识, 维护委托人和代理记账机构的合法权益, 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3) 代理记账机构要规范代理记账业务, 既要确保国家税收“按实计征”, 又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4) 代理记账机构要招聘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必须具备专业、正直、诚实品质的从业人员, 建设一支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会记账、记真账的代理记账队伍。同时要突出以人为本, 开展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职业素养, 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5) 代理记账机构要加强会计业务学习和提高, 开展以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准则、代理记账机构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提高代理记账机构服务质量;定期举行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业务“做精做专”上下功夫;借鉴先进经验, 规范会计核算操作行为, 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 依法管理, 促进小微企业、代理记账机构快速发展。

四、总结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据国家工商总局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约为1169.87万户,在企业总数量中的占比约为76.57%。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但现阶段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财务管理观念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加强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小微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往往是统一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不会出现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同时,由于小微企业业主大多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双重因素导致了小微企业业主对于财务管理的忽视,片面地认为只要搞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就行。部分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安排不到位,对企业资产管理混乱,尤其是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未及时销售、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等问题导致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营运资本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破产。

2.外部融資渠道狭窄

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过于狭窄,据相关部门统计,小微企业外部融资需求的90%由银行贷款提供,从其他渠道获取的资金量不超过融资总量的10%。但是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机器设备、厂房等资产价值不高,导致其从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其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融资瓶颈成为众多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成立时间不长,经济效益不如大中型企业,工资薪金水平也低于大中型企业,导致小微企业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微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12》,超过75%中小企业员工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财务部门设置不合理,导致高素质财务人员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善的处境。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财务管理理念,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小微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对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财务管理理念;其次,小微企业应当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安排人员,贯彻落实关键岗位轮休、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财务管理制度;最后,小微企业应当强化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加强对存货的控制,降低由于存货积压导致营运资本不足进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缓解小微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专业管理团队建设

首先,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人才为本企业服务;其次,小微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等方面的学习班,鼓励企业财务人员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及时跟新财务人员知识系统,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最后,小微企业应当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吸引优质人才,实现教育和产出的衔接,从而为企业储备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外部融资渠道

现阶段我国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政府可以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设立专门的政府性担保基金,同时号召行业协会积极建立小微企业互保、联保制度,也可以倡导金融机构、产业联盟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小微企业互助基金,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遭遇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政府应当深化金融市场改革,适当降低对小微企业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的资格要求,为小微企业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提供便利,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渠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扩大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中仍存在管理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和融资渠道狭窄等不足之处,通过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拓宽外部融资渠道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敏.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8:113.

[2]张新吉.我国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成因及缓解对策[J].会计之友,2012,31:4-7.

[3]吴会芹.浅谈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179+181.

作者简介:

小微企业代理记账问题 篇5

关键词: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创新融资方式创新

一、小微企业概述

1. 小微企业界定

小微企业可以分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简单生产型作坊企业等等, 2011年, 国家商务部颁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明确了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通知》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 根据具体标准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分成了一下几个行业:服装业、餐饮业、电子类、机械类等15个行业。

2. 小微企业的特征

(1) 数量大

以我国为例, 截止2009年年底, 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1330万家企业, 大约98%的企业劳动力数量少于400人的企业, 再加上尚未去工商部门登记的简单生产作坊企业, 以上这就组成了小微企业。

(2) 生产规模小

小微企业由于其库存流动现金较少和企业信用程度不高, 所以筹措到的资金相对较少和筹资渠道相对较窄, 没有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会将无法进行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 生产创新能力减弱。

二、小微企业现状及其融资现状

为分析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本人选取钟楼区2012年30家具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整体融资现状分析

30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根据本人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计算30家企业资产负债率统计情况平均数为39.53%, 最大值为101.14%, 最小值为0.04%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小微企业平均数为39.53%, 其中伟业房屋拆迁最大为101.14%, 平峰装饰最小为0.04%。

2. 从不同行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

本人对调查的30家企业进行分类, 整理得出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率。

(1) 分析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根据国家统计网的数据显示

从30家常州小微企业的计算中可以看出, 除了运输类资产负债率低于平均值, 其余行业均高于平均值。

(2) 不同行业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的比率。到2012年底, 全国共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27万亿元, 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01%, 全年中小企业贷款新增18394亿元, 较上年同期多增4771亿元, 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

3. 融资方式分析

根据统计的30家常州小微企业, 发现他们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筹, 即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时, 由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正规金融渠道难以获得满足的情况下, 更倾向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

4. 结论

从以上的数据资料的分析, 本人总结了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1) 融资渠道单一

由以上表5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 得出常州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民间渠道和自有资金。

(2) 过分依赖短期借款

从表4计算的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的比率显示, 在有借款的小微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比重大, 比如伟奥机械短期借款为200万, 而长期借款为零。过分依赖短期借款成为常州小微企业的一大“特色”。

三、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从小微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小微企业存在信用观念缺失、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担保物品少、经营风险大等难以短期克服的缺点。这就形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的内部成因。

(1) 小微企业信用观念缺失

小微企业融资受限于整个经济市场的环境,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否与市场里企业的信用度有很大关联。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 每年因不履行合同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 800亿元, 因生产劣质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 这些都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大提高。

(2) 小微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缺少土地、商业用房等能让融资机构认可的可用于抵押的物品。资金借贷市场, 小微企业能否顺利获得资金, 取决于抵押物品能否被资金提供者接受。

2. 金融机构层面因素

(1) 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存在偏见

目前, 专门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融资的服务组织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 其主要表现有: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存在歧视, 重国有企业轻私营企业、重大型企业轻小微企业、重抵押担保保轻信用担保、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比较严重。

(2) 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

首先,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 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融资需求也呈多样化, 但目前我过金融市场上却缺少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

3. 政府层面因素

(1) 国家法律不完善, 不能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保护

直到目前为止, 由于市场的发展尚未健全, 好多情况均属于首次发生, 所以想要制定一部的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法律依然很困难, 而目前, 大部分的国家相关法规将全部的都叫做“企业”, 并没有将其细分成不同的类型, 更加没有把小微企业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企业”。

(2) 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在已经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中, 绝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 注册资本普遍不足, 运转不规范, 提供融资量小, 协作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

四、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针对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存在的现状, 结合产生原因, 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提出了以下几种创新方式:

1. 企业本身方面

(1) 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小微企业信用缺失是融资难的最主要内部原因之一, 企业只有讲究诚信才能占有市场份额, 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对于企业融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政府角度方面

(1) 设立小微企业专业信贷机构

在这方面国外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 尤其是日本、美国的做法。首先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日本政府根据不同的行业专门成立了对应的向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机构。

(2) 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比如《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是“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这就导致银行更加愿意将资金借给国有等大中型企业, 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好、偿债能力强、有政府担保等优点。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改变这样的局面, 给小微企业更多的政策上的支持, 给企业成长营造优良的外部宏观政策环境。

3. 金融机构方面

(1) 创新抵押担保模式

“网商易贷通”是香港地产融资担保公司与担保方集团、银行、香港政府等多方联手研发的融资担保创新产品, 为香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融资产品, 在这种融资方式中, 采用了风险分担的方式, 担保方承担75%的风险, 银行承担15%的风险, 政府承担10%的风险。

(2) 实施差别化利率

从上面的统计计算看出, 常州市小微企业资金主要来自短期借款, 再筹资风险大。而目前就银行而言, 为了减少融资风险, 银行普遍的做法是提高借款利率。欧盟的做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常小军.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2]张建军.2012年第二期求生存促转型谋发展-江苏小微企业发展问题[N].中国青年报, 2012-05-08 (1) .

[3]孙丹.江苏经济发展——常州经济状况[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9-12.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浅析 篇6

目前,无论是具体实践,还是学术研究,各国对小微企业的划分认定并没有统一标准,我国官方标准主要有两个:“四部委”标准和银监会标准。前者是根据 2011年《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规定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十六大类行业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指标是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后者是银监会2007年下发的《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53号),对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是:资产总额1000万(含)以下,或年销售额3000万(含)以下的企业。

综合分析国内外对小微型企业的界定,小微型企业具有营业收入低、雇员人数少、独立所有、自主经营且常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市场份额较小,在同行业中没有垄断地位等特点。

二、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2011-2012)》指出:当前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微型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招工难等“两高两难”问题。而最受关注、也是企业和各地政府及部门呼声最高的是融资难。大量实证研究成果显示:融资问题是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约束环节。国内大量报道也显示, 融资问题已成为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总的来说,我国微型企业的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方面。

1.政府各项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

长期以来,国家在政府采购、项目扶持、银行贷款等政策上一直倾向大中型企业,银行贷款政策更多是为大中型企业量身打造,小微企业很难符合所谓的“标准”。

2.诚信体系建设滞后。

少数企业为取得贷款,不惜造假骗贷,贷款后,挪贷现象突出,甚至利用改制、重组、破产之机,逃废债务。地方政府往往认为银行贷款是国家的,企业是地方的,甚至通过司法手段干预银行收贷,助长企业骗贷、欺诈、赖账等失信行为,导致银企信用关系扭曲,银行不敢放贷。

第二,企业方面。

1.小微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规范。

小微企业往往是创始人基于一定人脉资源、技术资源或拥有的客户资源等因素而创立的,大部分是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人员数量少,管理水平偏低,对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缺乏了解,特别是财务管理能力有限,对银行信贷政策了解甚少,难以建立有效银企沟通渠道。出于少缴税费或怕露富被摊派等因素考虑,小微企业的银行流水和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经营情况往往不符。

2.小微企业缺乏信贷抵押条件。

小微型企业规模较小、资产管理不规范,土地、房产以及大型设备往往缺少确权手续,很难提供合乎标准的抵押品。另外,企业主所有的核心技术、股权、应收账款等,因为处置困难,往往难以纳入金融机构抵押物范围,也大大限制了小微企业抵押融资能力。

3.贪大求快的经营风险。

小微企业受限于管理能力、资本实力、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制约,但是在走过初创期后,往往患上巨人狂想症,不注重实力积累和能力建设,一味扩大投资规模,盲目扩张投资范围,远超出企业自身承受能力,被新项目“拖死”或高额负债“压死”。

第三,银行方面。

1.银行机构设置和信贷权限管理与小微企业分布错位。

银行营业机构主要设置在大中城市核心区域,至少是在县城及以上区域,出于风险控制需要,信贷审批权限由省行或市行掌握,而小微企业主要分布于乡下或城郊工业园区,形成银行与小微企业服务半径过长,对小微企业难以有全面、深入和感性了解。银行信贷调查过多依靠报表数据,而不是日常实际经营状况。

2.小微企业贷款“小”、“短”、“散”,造成银行贷款规模不经济。

微型企业规模小,贷款需求往往只有几十万、几百万,期限仅有几个月甚至不足一个月,而小微企业分布往往又较远,财务资料不规范,使银行授信耗费较大人力,而相对收益有限,在信贷规模有限情况下,影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积极性。

3.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降低了银行放贷意愿。

一方面,银行是经营信用和管理风险的行业,然而从自身发展角度来说,大多数银行追求“零风险”。这样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较差,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微型企业的经营风险非常大,进而偿贷能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微型企业。另一方面,微型企业的贷款规模较小,但整个贷款程序与大企业大致相同,银行从贷款的经营成本出发,也不愿“零售”微型企业贷款[1]。

三、小微企业融资有关问题的破解建议

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与企业的外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差异密切相关,必须多措并举,在多个方面共同推进,才能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首先是政府层面:

1.加大财政直接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政府要针对大学生创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等,设立专门基金支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2.实施财政担保贴息活动。参照目前政府开展的下岗再就业担保贴息工程,设立小微企业担保贴息专项资金,对用于技术升级改造、新技术推广应用、扩大产能等符合政府鼓励范围的小微企业贷款资金,使用专项资金给予贷款担保和部分利息补贴,为避免个别小微企业套取贷款,可以采取“先贷后补”,与其贷款运营后,新增产值、新增纳税、新增就业等效果指标挂钩,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利息。

3.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监管指标考核上,为避免防止“以大欺小”,对大中型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开考核;在税收上,可参考目前涉农贷款退税模式,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实行低税率或零税率。

4.加大金融创新,拓展融资渠道。综合采用买(卖)方信贷、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债券、集合信托、科技保险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

5.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骗贷、挪贷的小微企业,不包容、不纵容,坚决予以打击;从银行信贷还款、纳税、缴纳社保、工资发放等多个指标体系综合考评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对诚信经营企业,给予一定的利好政策或资金扶持。

其次是小微企业内部:

1.规范小微企业管理特别是重视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许多小微企业一味追求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在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的作用,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同时,资金的投向针对性差,盲目性大,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企业的收益,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发展方向不明晰,影响并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2]。一个企业对财务的重视程度反映了其内部管控水平,也决定了其融资能力,三流企业老板娘兼职财务,二流企业聘请会计记账公司代理财务,规范企业设立专职财务岗位或部门,一流企业由财务兼任副总经理(财务运营官)。规范的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和银行沟通,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2.注重资产管理规范化。对企业研发形成的专利技术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予以证书确认,对企业租赁的土地、房屋,在目前土地、房产持续快速升值背景下,根据企业资金积累情况,尽快购置。土地、房产购置后,虽然占压了小微企业宝贵的资金,但是一方面减轻了租赁资金压力和购置价格上涨压力,另一方面土地和房产可以随时抵押给银行,获得低息信贷资金,实现“死物活用”。

3.经营范围专业化。小微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范围,进入自己不熟悉领域,拖垮主业,也影响银行授信。特别是国家重点控制行业和银行授信慎入行业,例如目前的房地产、投资担保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行业。

4.融资途径多元化。除银行贷款外,小微企业还应积极探讨其他融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谋求健康快速发展,包括通过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平台上市、集合信托、民间借贷、政府扶持资金等。

最后是银行自身:

1.重视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小企业融资自身的局限性确为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很多现在的大企业、好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必然存在相当比例的极具成长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因此,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经过银行的信贷扶持,很有可能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3]。在小微企业培育上,银行要从“小”辅助,伴其成长,培育新伙伴、新客户。

2.设立专职服务机构,开发特色信贷产品。银行应该适时地调整自身的战略,尤其是那些较小的以社区为服务对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新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由盲目地在大城市里与大银行争夺市场份额,转向更有盈利前景和广泛市场空间的小微企业贷款,设立专门的小微企业服务机构。此外针对微型企业担保难的情况,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开发贷款类的金融工具如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贷款质押贷款等并制定优惠的贷款政策,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开展信用评级、资金定价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同时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建立灵活的贷款用信机制。

3.扩大服务范围,金融服务综合化。小微企业除了融资需求外,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还有资金结算、代发工资、票据贴现、账款保理、外汇结算等一系列金融需求,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商的优势,积极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现金管理、代收代发、银行卡、供应链金融、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提升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和盈利水平。

四、总 结

小微企业是非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孕育技术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源泉。因为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小,小微企业具有脆弱性,需要政策扶持[4]。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至关重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凌峰,林林.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J].中国商界,2010,(6).

[2]于征.浅析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经济视野,2012,(5).

[3]宋琳.从商业银行角度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价值工程,2011,(3).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7

回顾和总结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给予出微小型企业的定义量程范围, 并讨论了微小型企业的主要优势, 体现在企业规模、企业结构, 经营特色和企业产权。最后从经济学与企业的发展, 创业发展, 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 从而讨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微型企业的意义。微型和小型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 信息不对称, 银企之间, 微型企业和小企业的信贷不足, 缺乏抵押贷款支持的微型和小型企业的融资障碍。本文论证信贷, 互助担保自偿性贸易融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舒缓银行企业融资的摩擦。在此文中将涉及到对微小型企业概念的理解, 还有对微小型企业融资的弊端与优势进行讨论。并且涉及到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对微小型企业融资的支持。

二、小微型企业的界定

在我国, 人们对中小型企业有许多研究, 但未能对微型企业和进行少于10人的小型企业研究和分析。2000年11月中小企业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的亚太会议, 有关专家建议类微型企业, 小企业的员工少于10人的小型和中型的企业的数量在增加, 学习独立人士。莫荣, 学者王臻, 如微型企业进行勘探理论界通常的微型企业是指企业的雇员人数少于10人的法人资格为国有企业, 合伙企业, 以及企业和个人提供工商注册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组织。作为一个小企业, 微型企业, 企业收集少量的员工, 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的, 自主的操作, 主要是在管理一个家族拥有的, 而不是独立的分化占中同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因此, 我们定义微型企业, 企业员工人数少于10人, 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 产品 (服务) 类型的一个单一的, 小尺度的企业组织。对于微型企业, 从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角度出发, 得出一些标准, 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20个工业行业的雇员或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上。建设营业收入为300万或300万美元的总资产。批发业员工不到5人, 或营业收入在10万元以上。零售,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不足10人, 或1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交通运输, 仓储, 邮政业员工不超过20人, 或2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少于100或50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实现营业收入100万元, 总资产2000万元。

三、小微型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原因

1. 小微型企业融资的现状

微小型企业融资现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微小型企业融资能力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较低, 微小型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较低是由较低的现状决定的, 因此, 导致微小型企业内部资金的能力较弱。微小型企业受到影响, 如经济实力、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缺乏必要的自我积累机制。微小型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普遍较低, 应加强内部融资能力建设, 因为相对外于部融资而言, 内部融资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缺点, 交易成本的负面影响,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微小型企业相对单一的融资渠道:微小型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 是一个单一的外部融资渠道的问题。金融机构的贷款是导致一个单一的微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 上市融资的大门, 股票和债券市场非常成熟, 融资租赁和其他间接融资渠道, 限制中国的信贷市场条件的发展, 落后于发展, 也不能很好地向微小型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提供支持, 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服务也影响微小型企业的融资。这个过程很简单, 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成为微小型企的外部融资的主渠道。

(3) 依靠非正规贷款, 获得正规银行贷款渠道难:微小型企业依赖于外部融资,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但为了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 还是有很多困难业务能力的信用机制建设的微小型企是不完美的。极易对市场造成影响, 并且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的能力限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往往看中的相对经济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 微小型企业不在其很感兴趣的阶段。相关数据:在中国的微小型企可以顺利从国家标准的银行贷款该段只有5%。因此, 微小型企的融资往往依靠一些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2. 小微型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

一般不直接向微型和小型企业的融资资本市场的这种间接融资的力量, 银行贷款成为微型企业的最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流行的微型和小型企, 缺乏信用等方面的原因, 银行小企业贷款是过于谨慎, 甚至不愿意向微型和小型企业贷款模型。出现融资现状的原因有多种。

(1) 信息不对称。在一般情况下, 大型和中型的企业是相对透明的, 能够提供信用记录和合格的财务报表进行外部融资, 信用担保也强, 容易获得银行的信心, 银行也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企业获得更多信息, 成本低。微型和小型企业的经营活动, 财务信息不透明, 基本市民不通过正常渠道很难获得。相对于大型和中型的企业, 小企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潜在的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 造成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型和中型的企业, 而较少对小企业信贷配给。尤其是与银行??经营机制的市场转型, 银行逐渐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 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强的商业, 成为银行考虑到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规范比以前更严格的信贷标准。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信贷的所有权和规模, 归根到底是由私营部门和小型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更加突出。这类企业的银行贷款, 以支付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的检查和监督的成本, 再加上这样的微型企业信贷的分散性, 导致单位成本较高的银行借款, 小企业贷款根据估计, 平均交易成本的大型企业倍。高昂的交易成本会影响商业银行给小企业信贷的信心。据中国民营经济年鉴提供的数据, “中国的私营部门,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非常难以解释。”这源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系统, 银行可贷资金分配给该银行, 由于微小型企业对信贷市场的贷款管理成本的可能性很低, 银行不熟悉新成立的、引进新技术, 高风险的微型和小型企业, 所以他们往往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因此, 银行更喜欢低价格的竞争的大型和中型的企业, 不愿意借钱给急需资金的微小型企业, 这对银行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思考。

(2) 微小型企业的融资状况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经济实力弱的抵押贷款条件的小尺寸稀缺的特点。其次, 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无法与大型和中型的企业相比。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容易受到市场风险;再次, 微型和小型企业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 信誉度低, 有一些开发银行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微小型企业, 影响的企业融资, 给微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带来阻碍。

(3) 微小型企业的经营特点是规模小, 生产稳定, 生命周期很短, 竞争力弱, 抵御风险的能力。据有关部门介绍估计, 中国有近30%的小型民营企业在今年消失了, 还有的消失在两年之内。此外, 大多数的微型和小型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进入门槛低, 没有足够量的资产可以被用来作为抵押品的贷款的资格, 如果微小型企业进行贷款而没有进行偿还, 银行的的损失将是非常大的, 银行自然抑制发放贷款的冲动。更多的省份,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小企业的发展、信用担保机构调查, 这一比例的微小型企业无法实现担保被拒贷, 被拒贷按揭, 总拒绝贷款利率。

四、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困境

由于微小型企业是较新兴的企业, 他们相对于较大型的大中型企业融资能力不足, 因此, 在融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境:

1. 在银行政策支持上, 微小型企业属于弱势群体。

由于微小型企业是小规模的经营组织, 业务单一, 有较少的资金投入和不大的营业额, 成为微小型企业融资的问题,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银行提供贷款的支持。银行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 而对于大型与微小型企业的贷款有不同的标准, 向微小型企业贷款都非常小心, 这些政策是不利于微小型企业的正常融资。

2. 微小型企业存在担保难题

微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和目前的融资环境之间的关系, 处境是非常困难的。为了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安全装置, 银行不允许微小型企业不存在有效的担保人。它涉及到安全部门, 会给银行带来顾虑, 因此, 银行和微小型企业, 相关部门妥善处理三者关系, 但它是难以保证微小型企业还款能力, 从而导致银行的决定延迟。

3. 微小型企业要获得信贷很难。

目前, 中国也有微小型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 微小型企业由于存在的外国金融信息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 甚至是不真实的, 导致银行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把握提供贷款;另一方面, 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微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缺乏了解的微型和小型企业持较保守的观点, 也不敢开门给微型和小型企业。据统计, 近年来, 微小型企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大型和中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这些成为微小型企业一些难题。

五、微小型企业融资对策及建议

为了解决微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以及其他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且微小型企业自身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与改革。

1. 政府层面加大扶持力度

在政府层面, 增加微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 为微型和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和政策支持, 鼓励银行机构调整的战略定位, 必要的由当地政府以投资者身份的情况下, 设立了专门为微小企业设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微小型企业提供租赁的金融产品和提供保证功能, 提高在法律政策上的支持, 当地政府应该严格把关。根据中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制定, 以适应当地的小企业发展的规则和规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从法律制度提高水平, 为微型和小型企业保驾护航的发展。而对于财政和税收政策, 政府应积极构建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微型和小型企的发展, 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发展潜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地方财政较微小型企业而言, 以吸引更多的人员就业政策, 这些微小企业要进行财务和税务减免优惠, 进而支持长期的发展方向, 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或其他弱势群体并且刚刚起步的企业, 企业家精神应给予一定的财政和税收服务。微小型企业的管理水平, 改变现有的跨多个部门管理混乱的现状, 明确专门机构为微型和小型企业的提供支持。

2. 微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融资能力建设

微小型企业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融资能力建设, 以优化融资结构为目标。并且, 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微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济实力的问题, 而这些症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微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从根本上要依靠自己;微型和小型企, 从自身开始, 不断增强自我内部融资能力建设, 建立良好的口碑形象。微小型企业要注重内部积累, 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 建立相应的市场竞争和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 以促进企业管理。注意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2) 微小型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坚持合法经营, 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提高市场分额, 赢得市场信誉。

(3) 微小型企业, 不断提高自身的信贷水平, 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

(4) 加强微小型企业管理, 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素质、生产和经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的能力, 而且信贷水平需要不断提升, 要必须严格遵守信贷合同的要求。与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 企业要做出及时, 准确的决策, 健全完整的金融体系。

3. 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融资渠道, 为微小型企业在国外发展找到出路。鼓励资本和风险资本投资的微小型企业,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二板市场, 这是常见的做法,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支持微型和小型企的直接融资。美国OTC市场是一个全国性的市场体系, 是未列出的微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第二柜台交易 (OTC) 市场, 在日本, 发展潜力较小的微小型企业, 也会得到十分宽松的上市要求, 也可以上市。

参考文献

[1]郑朝晖.上市公司48大财务迷局[M].2009:111-120.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 篇8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4月6日,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发布《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报告》显示, 目前约四成小微企业有借款, 在争取外部融资时, 其中66.7%的小微企业主首选向银行“请求支援”, 但在“向银行融资时所遇到的问题”上, “贷款到位时间较长”反映最为集中, 占比45.8%。与会嘉宾就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进行讨论。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 我国小微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益重要。但是受制于企业自身素质实力以及银行信贷政策, 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一直伴随着小微企业, 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

(一) 自身制约因素

1、信用观念缺失。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管理水平不高、企业信息不透明、账目不规范、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较突出, 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小微企业作为快速成长而又可能迅速衰落的群体, 难以摆脱“信用差”的社会标签, 特别是融资信用差极大地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2、经营风险大。

首先, 小微企业的抗风险性较差。我国小微企业绝大部分都属于简单的加工制造和服务业, 缺乏核心竞争力, 处于产业链的下端。一旦国家实施产业调控政策, 小微企业一定是最先受伤的企业。其次, 小微企业存量贷款的风险偏高。鉴于小微企业的不良信用保证, 银行必须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进行调查、评估、监督。据相关部门测算, 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是大中型企业贷款的五倍还多, 又加上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也比较小, 因此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小金额贷款几乎不予支持。

3、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报告》称, 小微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少, 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使用比例低, 四成小企业主使用私人财产作为抵押。创新形式的抵押品不具备优良抵押品的特性, 存在认知度、使用率双低的情况。有关数据显示, 38.8%的有借款小微企业主没听说过无形资产质押、40.1%没听说过应收账款质押、28.1%没听说过存货抵押。

(二) 外部制约因素

1、银企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 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 往往没有专业顾问, 不了解基本的金融政策, 不知道什么样的贷款可以申请, 不清楚贷款的流程, 而且大部分小微企业以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为主, 企业内部产权不明晰, 财务不透明, 银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难把握, 出于控制风险角度考虑, 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 长期以来, 大部分银行缺乏对小微企业客户的主动营销, 也导致了小微企业对银行金融产品认识不足, 制约了银行更为有效地挖掘客户。银行与小微企业合作时, 双方地位不对等, 导致了融资渠道的不通畅。

2、缺少适应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

各大银行都有多种融资传统产品, 但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为数不多。目前我们的主流信贷产品多源于中型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虽然前我们前几年对企业信贷流程和产品进行了改造, 但离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仍有距离。小微企业经营灵活, 规模大小不一, 融资需求也呈多样化, 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是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既能有效控制风险, 又能使小微企业在目前条件下获取贷款的金融产品少之又少。

3、法律不完善, 缺乏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有效保护。

目前,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外部法律环境并不宽松, 也没有一部完整规范的法律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当小微企业的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的时候法律对银行的债权保护能力较低, 使得小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频发。同时, 银行内部对于贷款签批人的责任追究相当严厉, 轻则罢免之权, 重则为逃废企业垫付不良贷款,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剧了贷款经办人员对小微企业的恐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牵绊增多。另外, 国家政策上也缺乏对小微企业的扶持, 没有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制度和规范。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第一、完善政府相关政策体系和沟通机制。搭建政府与各银行上级行的联络机制以及政银企沟通平台, 定期交流信息, 研究解决需要相互协作配合的疑难问题;主动降低贷款企业的资产评估、抵押登记费用, 为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创造宽松环境;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引导商业银行将新增贷款向小微企业倾斜。

第二、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开展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知识产权等不同形式的贷款, 不断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信贷业务流程, 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与渠道, 为一些有市场、有潜力、有信用的小微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除此之外, 商业银行也要结合小微企业的实际, 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模式, 积极寻找替代性的担保方式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第三、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由于小微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低, 因此金融机构在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的同时, 务必要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 规范对小微企业的征信、评级, 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积极、主动地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让小微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健康发展。

第四、进一步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微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 加强银企沟通, 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走访调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 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供方便;成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 全力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环境。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制约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剖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现及成因, 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谭小芳.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师, 2009 (6) [1]谭小芳.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师, 2009 (6)

[2]吴剑.浅析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师, 2011 (3) [2]吴剑.浅析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师, 2011 (3)

[3]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J].辽宁经济, 2011 (9) [3]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J].辽宁经济, 2011 (9)

试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篇9

关键词 小微 企业融资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前言

所谓的小微型企业,是指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的企业,其产品种类不足以及服务的种类单一的企业。小微型企业的规模不大,产值较小,企业内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已经有超过三千万家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与产值,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各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小微型企业成为我国新一代企业家出现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扩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企业量的影响,投资少,资金的使用周期短会使小微企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笔者选择小微企业问题及其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二、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的质量对于企业资金链的建立与安全以及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活动具有直接影响。正视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融资工作中抵押与担保困难

小微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商业银行,这就使得抵押贷款与担保贷款是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进行抵押贷款时,受到自身发展实力的影响,小微企业一般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用来抵押,用来抵押的物品的折扣率较高。另外,负责进行小微企业抵押资产评估证明的部门较为分散,手续程序较为复杂,收费率高,为小微企业的抵押贷款行为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资产评估中还存在中介服务不足与随意性较大的问题,造成小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另外,从小微企业的担保贷款来看,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不需要进行担保贷款,出现自我保护考虑,也不愿意成为其它企业的担保方。这样的抵押贷款与担保贷款流程不顺利。

(二)银行放贷困难度较高

近些年来,我国的许多银行出现了放贷难的问题。许多地方基层性银行的贷款占存款的比例出现明显下降的问题,一些资金放在银行中贷不出去。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许多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权益而加强了金融风险的防范意义。国家也利用一些经济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进行政策性的引导,使许多基层银行的贷款权利受到限制。银行放贷的程序较多且复杂,而小微企业贷款的对象大多为地方性商业银行,这就使得小微企业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直接融资工作难度较高

直接融资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一些资金上的问题,比如说发行债券、民间借贷、企业内部依次以及引用外商资金等方法都是直接融资的有效方式。但是,小微企业本身的实力较为薄弱,其自身具有的资金数量较少,民间融资的方法不多,思路较窄。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没有办法真正融入到正规的资本市场中。而小微企业要想进行外商资金的引用,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交流与沟通。大部分财政性资金都投入到了国有企业或者规模较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在直接融资中也是困难重重。

(四)信用控制的难度较高

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昌。信用风险的控制是小微企业融资工作中的最大的难点。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不足,在信息披露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无法对小微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信用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无法做出科学的信贷决策。这就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三、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起一个安全有效的资金链。资金链的建立,需要小微企业良好融资工作作为重要保障。面对小微企业融资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小微企业融资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下面,笔者就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小微企业要想解决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利有多种融资方式,为自己企业未来的平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小微企业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自我积累制度。没有有效的自我积累,企业不可能具有生产与运营的酱。自我积累的制度需要以有效的资产制度作为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信用。只有在这样的管理基础上,小微企业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资金筹集能力的企业。要解决企业融资中的问题,小微企业要对自己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小微企业要具有发展的信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尽力加强自主品牌的创造,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小微企业要建立起整体性较高、真实性较强的财务报表,加强企业信用原则的落实。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扩宽融资的渠道,加强应用资金风险的能力。

(二)加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

国有的商业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会是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问题,商业银行要建立起科学的贷款观念,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机制的改善,加强对小微企业问题的重视。商业银行要科学进行小微企业信贷机构的建立,加大授权性。小微企业的贷款工作,需要以信用等级的评价为基础。银行在进行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之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小微企业的效益与未来的发展性,而不要过度强调企业的规模。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消除对于小微企业的信用歧视。另外,商业银行要对小微企业所处的地区以及其发展的环节进行分析,对贷款的抵押率进行有效的调整。商业银行要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出新,使小微企业在融资时具有更多的选择。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要加强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对贷款业务进行更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完善信贷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信贷人员的服务积极性。

(三)加强保险与信用担保的结合

银行在针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时格外谨慎,主要是考虑到自身的贷款风险。将保险机制引入到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工作中来,提高银行的贷款偿付能力,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保险行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功能的发挥,可以在小微企业贷款工作中得到发挥。首先,要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利用科学的风险管理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融入,提高小微企业的综合水平以及信用水准。共次,要对保险产品与服务进行创新。利用保险产品的创新与服务,小微企业要加强服务层次,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另外,要加强保险与相关方面的合作。保险机构与信贷机构的结合,可以使小微企业从中受益。加强三者的有效合作,可以实现协调发展,促進市场信息的共享以及市场风险的减少。只有这样,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小微企业的融资水平对于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平稳性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希望小微企业管理者加强对融资问题的重视,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问题的解决。融资问题的解决,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安全保障,促进小微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实力的提高。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 篇10

一、小微企业生存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总体经济状况不是很好,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明显放缓、对现有的经济组织形式也在逐步进行调整, 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只有很少一部分小微企业可以保持税后利润稳定、快速增长, 而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都面临很多问题。此外,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大企业的挤压危机, 尤其是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而小微企业想要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则相当困难。小微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 产品销售困难, 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诸多难题。

为了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 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就必须要进行融资, 扩大生产规模, 拓展销售渠道。大多数小微企业在进行扩大再生产或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 都不同程度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如果只依靠本身逐渐积累发展, 那么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受到拖累。此时, 非常需要来自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也就是向银行进行融资贷款。而另一方面, 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 银行防范贷款的风险机制不断加强, 为降低银行不良资产, 使其达到一个较低水平, 各家银行都在改变原有的贷款管理模式, 开始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评级, 因小微企业管理制度上不规范, 信用等级又相对比较低, 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就非常谨慎,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

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了自身信誉等级不高、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融资成本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 国家在金融法律、法规、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不强, 并且融资渠道不畅通、贷款金额较少是其融资困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 一) 企业内部因素。

1. 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灵活, 进货、出货较快, 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资金需求变化也快, 但同时带来的是经营风险也比较大。由于小微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小微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较慢, 其生产经营很容易受到大环境变化的影响, 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这就影响到金融行业对企业的信贷审核。此外, 为了抓住市场的瞬息变化, 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为满足短期生产经营需求, 资金需求量比较少, 时间上要求又比较急。

2. 信用等级不高。相比较国有大中型企业, 一些小微企业规模小, 财务管理又不规范, 对自身信用不够重视, 导致信用等级不高, 比较容易出现还款慢甚至赖账不还的现象。

3. 缺乏担保物。由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较小, 没有价值高, 可供抵押的大型资产, 只有很少且价格比较低廉的厂房和机器设备, 又或者有些资产已经用于贷款抵押, 但企业仍需更多贷款, 而且部分企业土地、厂房性质为集体所有, 无法用于贷款抵押。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时相当谨慎, 附加条件较多, 而一般的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贷款要求, 直接影响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审核和发放。

( 二) 企业外部因素。

1.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贷款, 对小微企业则比较忽视; 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设定过多的贷款条件, 而这些苛刻条件很多小微企业根本无法满足; 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单一, 缺乏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和信贷产品; 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的流动资金, 用款期限短、时间紧, 银行缺少放款速度快的短期贷款, 不能及时解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

2. 法律、法规。目前来看, 我国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方面都很不健全, 没有能够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细致、全面的法律保护, 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3. 信用担保机构。在金融市场上, 往往出现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小微企业却面临融资难问题, 而原因就在于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虽然也有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 但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小微企业的需求。而这些中介机构也存在因担保资金不足或不能有效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运作, 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步履维艰。

( 三) 社会融资渠道窄。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 对企业债券、集合票据、融资租赁、上市等融资方式缺乏了解和认可。而且企业不愿承担企业债券、集合票据、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所需要的费用。

三、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 一)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根据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还款情况实行奖励政策和风险补偿措施, 建立和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对违反金融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惩治, 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在整合金融资源基础上, 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掌握的政策为融资提供支持, 促进政府服务金融的职能得以更有效发挥, 有效缓解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加强财税扶持, 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设立担保公司, 鼓励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 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 二) 加快建设银企合作网络平台。广泛普及金融理念和金融知识, 努力提高融资对接效率和效果。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和移动客户端发布自身的金融需求信息, 搜索金融产品, 进行比价、在线洽谈。根据自己企业经营发展的特点, 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 三) 打击民间借贷的不规范行为。民间借贷是很直接的融资形式, 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有很多行为很不规范, 风险很大, 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除了进行宣传教育以外, 对于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 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的人, 要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防止小微企业在不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融资的情况下, 与不规范的民间借贷扯上关系, 造成企业破产等恶果发生。

( 四) 鼓励其他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就是服务小微企业, 保证其他小金融机构的存在并逐渐繁荣发展, 能够丰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除了应采取增加从银行获取融资方式外, 还要多了解其他小金融机构提供的新型借贷产品, 也应多采用股权融资及债券融资等直接方式, 可以减小对银行的依赖性, 努力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四、现阶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路

( 一) 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建立一定规模的金融专项奖励资金, 支持各大国有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保障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投放效率, 确保对小微型企业贷款的规模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 增加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 二) 完善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 负责小微企业业务, 推出各种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银行业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 在确保收益的情况下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合理定价,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手续, 认真贯彻中小企业税收政策。

( 三) 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 实行企业联保贷款和小微企业动产抵押贷款, 商标权、著作权、有价证券等质押贷款。推进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新开发租赁通、银信保、助保贷、企贷保等各种小微企业金融产品, 以适应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国经济要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必须保证小微企业的稳定增长。而融资难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共同协作、集思广益、形成合力, 并且要制度上保障、方式上多样, 行动上快速, 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靖.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12, 7, 16

上一篇:识别措施下一篇: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