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新政策

2024-06-27

小微企业新政策(精选12篇)

小微企业新政策 篇1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中最基层、最活跃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为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支持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目前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流动性趋紧,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最容易被金融机构忽略、“紧缩”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引导县域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是当前人民银行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山西陵川县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症结,探寻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政策下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小微企业即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下、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据调查,陵川县目前共有小微企业5442户,从业人员6.74万人。截止2010年,全县小微企业共完成增加值15.31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5.42%,上交税金1.38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之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小微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得到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多方面的积弊,加之在目前偏紧的货币政策下,2011年以来信贷支持小微企业情况并不乐观。

(一)贷款投放特点分析

1.贷款同比少增,信贷客户数明显减少。截止2011年6月末,陵川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2877万元,比年初减少2773万元,下降7.78%,同比少增6425万元。2010年6月末、2011年6月末与被调查金融机构有信贷关系的小微企业信贷客户数量分别为1416户和1024户,信贷客户数量同比明显减少。

2.贷款占比下降。2010年6月末和2011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全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分别为31.81%和24.43%,占比呈下降趋势。由于陵川目前无大型企业,因此在小微企业占比下降的情况下,中型企业余额占比呈扩大之势。

3.贷款满足率下降。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地方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小微企业也加大了项目建设热情,对贷款的需求也空前高涨。据调查,2011年1~6月份全县小微企业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21笔,金额达3.3亿元,金融机构实际发放2笔,金额410万元,仅占贷款需求笔数和金额的9.52%和1.24%,贷款满足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60.48%和25.57%。

4.融资方式单一。目前,小微企业获取银行贷款主要以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抵(质)押贷款。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末,陵川县小微企业抵(质)押贷款余额24516万元,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高达74.57%,而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余额分别为2341万元和6020万元,占比仅为7.12%和18.31%。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方式较为单一,融资渠道有限。

5.贷款利率逐步走高。调查显示:在流动性收紧、存贷款利率上调的影响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逐步走高。以1年期贷款利率为例,2011年前半年,陵川县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利率最高为11.99%,最低利率为11.36%,平均利率为11.4437%,分别高于去年同期2.432个百分点、1.802个百分点和1.885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融资负担进一步加重。

6.贷款供需失衡。紧缩货币政策下,小微企业融资更趋大额化、长期化,而金融机构尤其是以支持小微企业为主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基于流动性压力和风险控制,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2011年1~6月,小微企业申请中长期贷款7笔,但金融机构无一笔发放。同时,由于项目融资需求,小微工业企业申请贷款的额度均在1000万元以上,但基于风险监测管理需要,陵川县农村信用社单户最大贷款不得超过1417万元,村镇银行单户最大贷款不得超过365万元,这显然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

(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1.相关金融扶持性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惠及小微企业。2011年陵川县为积极响应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作用,制定了《关于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及《关于落实山西省人民银行“138”支持民生金融工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改善县域金融服务质量,出台了《关于推进陵川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县域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指导意见》等金融扶持政策,政策的出台有些虽然不直接针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金融政策环境的改善对小微企业发展仍有推动作用。

2.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步伐加快。近年来,陵川县辖区银行类金融机构,积极拓展银行服务对小微企业发展支持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及服务方式,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涉农小微企业、扶持以转型升级为重点的小微工业企业,加大对商户集聚区、旅游区小微企业的银行服务支持。如陵川县农村信用社创建了“商户担保协会”,有效解决了商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陵川县太行村镇银行因地制宜推出了“农家乐”旅游服务产品;陵川县邮政储蓄银行推出“商家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应服务性小微企业需要的信贷产品。同时,通过创新银企对接形式,开展各具特色的银企对接活动,以增加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

3.结算渠道多元化,提升资金支付服务效率。由于陵川县企业中99%以上是小微企业,资金运转具有急、频、快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资金支付结算体系,降低小微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有效提高了小微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截至2011年6月底,全县布放POS机25台,ATM机8台,各金融机构主要网点、旅游景点及商业中心均设置了POS机。2011年1~6月份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共处理支付业务12900笔,金额258435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5%和8.7%。资金的活跃及支付效率的提高,为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作用。

4.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增强社会诚信意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建立服务性企业的信用档案,充分发挥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满足全社会多层次、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需求,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至2011年6月底,全县已累计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245户,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提供了信用基础。

二、当前制约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症结

(一)宏观调控效应显现,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受限

1.贷款规模减少,小微企业“挤出”趋势明显。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2011年在政策偏紧,贷款增量显著放缓的大环境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2011年6月末,陵川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9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3837万元。在贷款规模减少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优先保证了中型以上企业的信贷需求,对小微企业采取了少贷或只收不贷的措施,2011年前6个月,陵川县中型以上企业新增贷款828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却减少2773万元。

2.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加大了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2010年以来,国家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位,在此影响下,金融机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急剧加大。如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陵川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冻结资金达6164万元,随着冻结资金的增加,可用资金也在逐步减少。据测算,2011年6月末陵川县法人金融机构活期存款42280万元,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及清算资金,实际可用流动资金为15581万元,只占活期存款的36.85%,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压力。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力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加大,意味着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量就要相应减少。

(二)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不健全,限制了信贷资金的投入

1.受环境影响大,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淘汰率高。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工业企业受政策及市场波动的影响大,生产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企业在这一层面的竞争,其逆向选择的风险加大,很容易弃资而亡。由于小企业的产品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都很低,无法达到规模化企业的覆盖水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区域内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非常狭小。

2.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不透明。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会计报表失真等现象。如通过个人账户购销企业产品,致使银行难以根据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来判断企业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因此在选择贷款对象时会更加审慎。

3.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或抵押。一直以来,银行贷款都实行抵押担保方式,而小微企业抵押物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陵川县小微企业能获得无担保贷款的仅有7%左右,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因为不具备有效的不动产抵押品而被拒绝贷款。加之担保行业发展缓慢,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专业机构不多。在风险约束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愿意对难以提供有效担保或抵押的企业进行信贷支持。

4.融资渠道狭窄,对贷款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县域资本市场不发达,小微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自身积累、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由于企业自身积累有限,加之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小微企业从贷款以外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由此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依赖性也较强。

(三)金融机构的趋利避险,削弱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1.信贷门槛高,小微企业难以企及。在抗风险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商业银行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客户的市场风险和自身风险,其上级分行则一般以较高要求进行审查、审批,因此小企业报批流程与一般法人客户对比并无优势,获得贷款的机会相对较小。

2.信贷品种单一,手续繁琐,难以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据调查,目前陵川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产品仍局限于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等老式品种,诸如“速贷通”“成长之星”金融Finance NO.8,2011(Cumulativety NO.453)等特色信贷产品不多,针对小微企业客户量身定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更是少之又少,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基层银行机构受权限制约,大部分贷款都要省、市行审批,造成贷款审批环节多、路径长、速度慢,与小微企业贷款“小、急、频、快”的特点不相适应。

3.支持主体欠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受限。从陵川县金融机构看,由于金融机构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目前只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太行村镇银行和银泰小额贷款公司6家金融机构44个网点,而仅有储蓄功能的网点就达31个。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重点是大中型企业,邮政储蓄银行尚未实现真正的转型,支持能力十分有限,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虽然经营的宗旨是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但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实现有效的支持,目前全县支持小微企业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基层金融网点及服务功能的缺失,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难。

4.严励的责任追究,挫伤了基层放贷的积极性。金融危机以来,各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空前增强,建立了严格的信用评级考核机制和信贷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基层行(社)信贷人员的放贷冲动。如农行规定,对贷款逾期三个月以上的客户信用评级全部调整为B,对其贷款将只收不放。陵川农村信用联社对个人责任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的信贷人员一律实行了待岗收贷措施。

(四)政府针对性扶持政策缺乏,造成外部发展环境缺失

1.中小企业标准划分过于宽泛,导致小微企业在相关政策下容易被忽视。现行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通知>》(国统字[2003]17号)执行,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过宽,导致中小企业范围扩大。按现行标准,陵川县的企业全部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占比超99%以上的为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占比极少。而现实中,却是这些占比小,但在资产和盈利能力明显占优的中型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信贷扶持。目前,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如资金扶持、税费优惠等)由于涉及面广、重点不突出,往往使优势较大的中型企业能得到政策优惠,而小微企业却容易被忽视,相关优惠政策难以达到针对性和实效性。

2.对金融的认识有所增强,但在金融维权方面尚欠不足。近年随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提高,地方政府对金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了高度认识,如建立了各种考核奖励办法、政银企座谈会、项目对接会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在县域的地位,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开展,但政府过分强调信贷投入和服务水平,对金融维权却重视不够,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困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受限。2011年6月末,陵川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2013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9.66%,大量的金融资源长期沉淀,得不到有效利用,其损失可想而知。

3.资本市场不健全,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缺少多层次、能够为广大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从现行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上看,对小微企业较为不利。小微企业难以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渠道获得资金,即便是创业板,对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也设定了较高门槛,众多小微企业无法进行直接融资。

三、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要把全面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政策引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继续加强“窗口指导”,促使金融机构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对信贷资源进行合理分布,适当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比例,扩大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定价标准,适当减轻小微企业利息负担。三是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政策效果评估,引导其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弱势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小微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

一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财务核算和日常结算,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二是要积极吸纳专业人才,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立足现有基础,通过引进专利和先进技术等途径,积极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发展,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创造自主品牌。四是要强化信用意识,注重自身信用的积累和维护,树立良好的守信用、重履约的企业形象,为获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五是要正视困难,不要过度依赖政府或银行,要主动出击,完善自己,掌握一些基本金融知识,探索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和方式。

(三)金融机构要将小微企业纳入重要的服务对象,纳入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领域

一是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组建,按照小企业特点设计审贷流程和定价机制,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信贷办理手续,提升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创新担保方式。采取由小微企业联保、企业管理层团队保证、经营者家族保证三种形式相结合的贷款组合业务,或者是依托地方政府和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根据不超过担保基金的五倍左右金额提供贷款。三是创新抵押方式。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等品种,继续创新小、微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缓解小、微型企业还款压力。四是继续加快商业承兑票据的推广和使用,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修订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突出小、微型企业的针对性。二是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实行营业税与所得税优惠。建议对银行专营小微企业贷款的营业税适当减免征收,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经营利润的所得税税率适当下调,税收减免用于核销小微企业贷款坏账。三是针对小微企业形成坏账的可能性高,银行提取的拨备相应较高,对于银行经营业绩影响较大的情况,建议对小微企业贷款拨备税前列支。四是建议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限额管理,这样在宏观紧缩期,小微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恶化、银行流动性收紧时,仍能激发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五是允许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对于追索一年以上的不良贷款自行核销。六是创优金融生态环境,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七是制定金融支持微小企业的考核奖励办法,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小微贷款的积极性。八是继续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小企业利用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等进行融资,缓解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新政策 篇2

一、增值税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含3万,下同)的,免征增值税;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的,免征增值税;开票超过9万,全额(含9万以内部分)缴税。注:要注意增值税申报期限录的是月报or季报;新旧单位都可以要求税局录季报。

2.当期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缴纳的税款,申报时候可以抵扣应纳税额。

3.此处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包括代开发票的不含税销售额。

二、小微企业费金优惠政策

1.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缴纳的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自2016.2.1起,将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范围,由现行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2.残疾人保障金: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核定征收企业)

1.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2.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注:即应税所得额<=50W,所得税率10%;符合国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15%;自产自销农产品企业,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需要在税务局备案;其他,所得税率25%。

小微企业新政策 篇3

摘要:文章立足于北京市,考察近三年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和贷款环境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并与津沪渝三个直辖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其他城市,但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却处于垫底位置;北京市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下降,但垄断程度仍高于其他城市;此外,法制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相对落后。促进北京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外,还需加快法制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关键词: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银行业市场结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我国千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万亿元的资金规模,不仅超过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而且也超过创业投资、股权交易市场和债券市场(史建平,2015)。正是基于银行贷款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北京市,考察近三年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和贷款环境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并与津沪渝三个直辖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北京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进一步推动银行小微贷款的健康发展。

一、 四直辖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较

1. 小微企业贷款绝对规模比较。

(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较。从绝对规模来看,上海市小微企业贷款连续三年领先,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6 953亿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8 885亿元。2012年贷款规模排列第二位的是天津(2 745亿元),其次是北京(2 546亿元)和重庆(2 245亿元)。到2014年,北京市的贷款规模上升到了第二位(5 106亿元),天津(3 476亿元)和重庆(3 377亿元)位列第三和第四。

自2013年起,全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由高速增长转为趋于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银行从单纯追求“贷款余额”增长转变为追求“金额”与“户数”双增长(史建平,2014、2015)。2013年~2014年上海和重庆的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在相对平稳中有所下降。而2013年北京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在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加速到25.88%,2014年增速达到惊人的59.31%。

这反映了竞争压力下银行在开发小微企业贷款时粗放的经营模式。在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如此高的增速难以持续。

(2)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比较。个人经营性贷款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个人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合法经营活动的人民币贷款。小微企业主以自然人的名义申请贷款,只要贷款用于所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其目的与企业贷款无异。因此,以小微企业主(包括个体工商户)为对象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是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一部分。

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表现不同,北京市个人经营性贷款(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的绝对规模连续三年领先于其他三个城市,到2014年达到2 198亿元,分别是上海(1 083亿元)、天津(555亿元)和重庆(1 458亿元)的2.03倍、3.96倍和1.51倍。从需求方面来看,北京留学回国人员达10万人,占全国四分之一。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北京市政府各类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在京创业,北京市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可能更高。从供给方面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小微业务与个人贷款、个人与家庭理财业务相结合而进行大零售管理。北京市作为四大国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和光大银行的总部,银行大零售的发展进展更快。这可能是北京市连续三年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高居榜首的原因。

2. 小微企业贷款相对规模比较。

(1)小微企业贷款与个人经营性贷款之和/GDP比较。为了更好地分析和比较四直辖市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有必要计算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即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在地区GDP的比重。在金融发展理论中,金融机构贷款/GDP是衡量金融发展深度最经典的指标(?觬ihák et al.,2012),故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GDP可以看作是衡量各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深度的指标。上海的GDP最高,但其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也最大,2012年~2014年中其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的相对规模均在40%上下。而2012年北京市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GDP只有21.20%,处于垫底位置。但此期间北京市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惊人,到2014年,北京市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GDP上升到34.24%,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超过重庆(33.89%)和天津(25.64%)。

(2)小微企业贷款/企业贷款比较。另一个比较小微企业贷款相对规模的指标是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比重,这一指标可以反映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相对于全部企业贷款的投入,以及小微企业贷款与全部企业贷款相比的变化。上海该指标在2012年以27.68%排在第一并连续三年保持首位,到2014年已经上升到了29.19%。北京市该项比例一直是四个城市中最低的,2012年为9.49%,仅为上海市当年水平的三分之一,此后虽有所提升,但到2014年也只有13.75%,约为上海市和重庆市同年水平的一半左右。

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在企业贷款中的比重连续三年低于其他三个城市,说明近年来北京市银行的主要贷款资源用于支持大中型企业,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北京市的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远远不足。

二、 四直辖市银行业市场结构比较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有重要影响。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的特征及中小银行在处理“软信息”方面的优势使之有更大的激励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而大银行由于更加复杂的组织结构导致更高的代理成本,对小企业贷款时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Berger & Udell,1995;2002;Stein,2002;李志赟,2002)。因而,高度集中的银行业市场不利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为此,有必要探究四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特点及其与小微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

1.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比较。资产的市场份额是传统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指标。而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贷款成本高等特征还要求银行离小微企业尽可能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太少、市场份额太低则意味着它们距离小微企业的太远,贷款成本过高对小微企业贷款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收集和处理各种渠道的软信息,即使银行开发基于供应链的小微企业批量贷款模式,也仍然需要一定的人力在后台对信息进行核实。如果中小银行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市场份额太低,也不利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

2012年~2014年,四城市五大国有银行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市场份额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五大国有银行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市场份额分别下降4.7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前者降幅居首位,后者降幅仅次于重庆(3.37个百分点)。此期间北京市中小银行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对于推动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横向比较,由于五大国有银行中有四家总部设在北京,因此,北京市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比较高。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五大国有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为41.45%,仅次于上海(42.29%)。而从业人员数量仍占据了银行业市场一半的份额,比位居第二的天津(45.10%)高出5.13个百分点。

从资产总额的市场份额来看,2012年~2014年间除上海外,其他三个城市五大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北京五大国有银行资产的市场份额下降2.5个百分点。但横向比较,北京市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最高。

综合以上三点可知,无论以机构、从业人员,还是以资产的市场份额来衡量,2012年~2014年期间,与其他三个城市一样,北京市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银行业市场的集中度仍然高于其他三个城市。

2.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比较。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以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区经济为市场定位,它们的户均贷款规模多在100万元以下,不仅远远低于国有银行千万元的水平,而且也低于股份制银行数百万元的量级,真正服务于更多以小商户、小业主为主体的小微金融受益群体(史建平,2014、2015)。因而,城商行市场份额的提升有利于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贷款的发展。

2012年~2014年,无论机构、从业人员或是资产的市场份额,城商行市场份额排列前位的均是天津,到2014年,天津市的城商行在机构数量、从业人数和资产三个方面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0.70%、12.14%和17.76%。同年,上海城商行机构与资产的市场份额排列第二,重庆城商行从业人员数量的市场份额排列第二,而北京城商行机构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位,而资产的市场份额则排在最末。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三个城商行的市场份额基本呈增长态势不同的是,北京城商行从业人员和资产的市场份额却分别下降了2.05和0.74个百分点。

自2006年中国银监会放开城商行跨区经营限制以来,一些在总部城市具有良好表现的城商行纷纷开始在其他重点城市、特别是四个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入驻城市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也促进了当地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根据各城商行官方网站提供个数据计算,截至2014年底,已有11家异地城商行在北京设立82家营业网点,占北京银行业营业网点中的市场份额仅为2.07%,低于上海和天津。北京市城商行市场份额不高,与异地城商行引进数量不足有关。

三、 四直辖市小微企业贷款环境比较

1. 地方政府改善贷款环境的举措比较。在改善贷款环境方面,除了按照中央的部署将担保公司分期分批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外,各地方政府还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抵质押物评估机制。但四直辖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推进速度有显著的差异。北京市除了推动相关部门为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快速办理各类抵押物和质押的登记外,2011年还提出推广中小企业信用报告,2012年要求整合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基础信息,建设中关村信用信息平台和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2014年再次提出加快建立小微企业评级发布和信息通报制度。

天津市从2010年开始就建立地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2013年底开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2014年市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海市更是制度建设先行。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地方性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对知识产权评估师的基本要求、职业责任、评估操作程序、评估方法、评估参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为促进银行向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贷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上海市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可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都向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开放,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与担保业务有关的信息查询。同时也于2014年初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试点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将信用评级与开发信贷产品相结合。而重庆市于2012年依托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和市工商局建立恶意欠款人“黑名单”制度,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征信服务。

综述所述,在改善贷款环境的举措中,北京市没有像上海那样着力建设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在地方小微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也落后于天津和重庆。除了在中关村高科技园外,北京市在全市小微企业法制和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方面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2. 小微企业贷款环境比较。为了量化和评价京津沪渝四直辖市的法制环境和社会诚信环境,我们利用王小鲁、余静文、樊纲主编的《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中的数据。其中的“法制环境”由“司法公正与效率”、“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两个指标组成,衡量地区司法系统执法过程中的公正程度及效率水平;“社会诚信环境”指适合企业经营的地区社会诚信环境。数据来自对全国4 000多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评分以5~1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该方面表现越佳)。

天津市在法制环境和社会诚信环境两方面均表现优异,分别以3.63和3.56分位列全国首位;上海市法制和诚信环境分值分别为3.36和3.42,均排在全国第二位;重庆和北京的法制环境分别排在全国第四和第五名,分数为3.33。社会诚信方面,北京以3.31分排在天津、上海之后,位列全国第三;而重庆社会诚信得分为3.17,排在全国第11位。通过比较可知,北京市的法制环境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较为薄弱,而社会诚信环境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综合来看,当度量从正规金融部门融资难易程度的指标(包括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和除贷款利率外的额外费用两个分项指标)时,北京市的得分只有3.02,排在全国第16位,不仅低于天津和上海,而且低于重庆。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结全文,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首先,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高速增长,2014年绝对与相对规模仅次于上海。但北京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一直低于其他三个城市,银行的贷款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远远不足。其次,北京市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下降,但垄断程度仍高于其他城市,中小银行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最后,北京市法制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小微企业从正规金融部门融资比其他城市更难。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提高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除了鼓励在京中小银行发展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技术先进、业绩突出的外地城市商业银行加以引进,并支持已经进入北京市场的外地城市商业银行增设营业网点,以强化它们的示范效应和鲶鱼效应,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任务艰巨,但一旦完善,则可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将完善法制环境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办法》和《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从评估对象、知识产权评估师的基本要求、职业责任、评估操作程序、评估方法、评估参数等方面制定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使知识产权质押的评估有法可依,促进高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还应该进一步整合金融、工商、税务、法院、海关、质检等部门信息,建立北京市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网,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并扩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例如:可作为政府招标采购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标准),构建完善的失信惩戒、守信受益的信用约束机制。更重要的是,完善融资担保公司的考核机制,制定P2P平台的考核管理办法。对于违规、跑路和诈骗的担保公司和P2P平台,其法人代表和高层管理人员一律列入“黑名单”,终身禁止在京进入金融业。

第三,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考核、鼓励差异化竞争和精细化管理。应该更注重小微企业贷款质量考核,注重贷款笔数、户数、贷款期限和实际需求的匹配程度,鼓励银行主导“下沉”客户对象,并进行精细化管理、规范竞争。

参考文献:

[1] 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94.

[2] 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 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5[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这些新政策,小微请关注 篇4

省地税局出台《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促进我省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措施》,包含了重点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扎实推进税制改革、强化税收政策落实、支持科技创新、主动帮扶困难企业、深入推进改革 创新等六个方面20条具体政策措施。

例如,对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 (含2万元) 小微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和自主就业创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宁夏:多项优惠支持企业发展

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属于鼓励类的新办工业企业或者新上工业项目,除享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税率外, 从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年度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前款规定的鼓励类工业企业或者项目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产业项目 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等共20项税收优惠政策。

河北: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

河北省政府与沪、深交所签订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合作备忘录》, 成为全国第29个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区域。这意味着试点已久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在河北省开闸。对于企业来说在银行信贷收紧的前提下多了一条不错的融资渠道; 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理财投资选择。

贵州: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券”与“创新联名卡”

贵州省科技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券”与“创新联名卡”,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及杠杆作用。

创新券针对本省企业创新资源缺乏、创新能力不足而设计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

联名卡由贵州省科技厅和合作科技银行配发,合作银行根据科技厅当年安排用于科技创新券扶持资金总额,匹配5—10倍的信贷规模,优先用于支持获得科技创新券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黑龙江:打造“龙江科技服务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国家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意见》的出台,黑龙江省着力推动科技研发、检验检测和中介服务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创新资源向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集聚,向各类科技园区集聚,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各类科技服务。

河南: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合会

河南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合会,将统筹服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力促中小微企业发展。联合会是以河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成员单位、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 台、省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基础,河南省内其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自愿加入组成的全省性联合组织。

四川: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川省经信委站发布《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实施意见》,围绕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

贵州: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9月17日正式启动的贵州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整合了贵州省此前七大类科技服务平台功能,将通过O2O(线上对接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项目、融资、政策、平台、信息、咨询”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河北: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篇5

小微企业在税收管理上涉及到两个概念,分别是小型微利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

(一)小型微利企业的定义。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小型微利企业的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工人数之和。

(二)小型微型企业的定义。中小企业根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体标准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十六大项:(1)农、林、牧、渔业;(2)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建筑业;(4)批发业;(5)零售业;(6)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7)仓储业;(8)邮政业;(9)住宿业;(10)餐饮业;(11)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房地产开发经营;(14)物业管理;(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三)小型微利企业与小型微型企业的主要区别。通过比较两者定义,小型微利企业与小型微型企业主要有几个方面不同。首先是适用对象不同。小型微利企业的适用范围只包括企业;但小型微型企业的适用范围除一般企业外,还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次是划分标准不同。小型微利企业是根据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这三项指标来划分的;而小型微型企业的划分指标包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如建筑业,营业收入6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5000万以下的为小型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注意事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7号)第一条规定,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无论采取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方式,均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查账征收的小型微利企业。上一纳税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且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万元(含)的,分别按照以下情况处理:一是本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企业所得税的,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额不超过20万元的,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税政策;超过20万元的,应当停止享受减半征税政策。二是本按照上应纳税所得额的季度(或月份)平均额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政策。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税的小型微利企业。上一纳税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且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万元(含)的,本预缴企业所得税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万元的,可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超过20万元的,不享受减半征税政策。

3.核定应纳税额征税的小型微利企业,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优惠政策规定相应调减定额后,按照原办法征收。

4.本新办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凡累计实际利润额或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万元的,可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超过20万元的,停止享受减半征税政策;超过30万元的,停止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5.对上一纳税资产总额、从业人数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应纳税所得额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如果企业预计本可能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其季度、月份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也可以申报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二)增值税、营业税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的公告》(2014年第5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财税„2014‟122号),明确对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纳税人,免征营业税及政府性基金。其中,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营业税纳税人,季度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免征营业税。

注意事项:享受小微企业营业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是指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季度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下同)的单位和个人,故对营业税纳税人中的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凡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均可享受该优惠政策。其中“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包含“月营业额3万元”。同时,享受小微企业营业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包括按次征收和按期征收纳税人,对按次征收营业税的纳税人,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免征营业税。

对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纳税人,免征营业税;对月营业额超过3万元的纳税人,应全额征收营业税。纳税人经营项目中包括营业税免税项目,“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包括免税项目营业额。

增值税纳税人(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应该分别核算增值税应税项目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营业额,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免征营业税。

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可不向主管地税机关提请减免税备案,直接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时,应按《山东省地方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缴纳营业税及附加,月累计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可申请退税。

(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我省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月营业额不足2万元的,应税所得率为0。

(四)印花税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4‟78号)规定:自2014年1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浅谈营改增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 篇6

【关键词】营改增;小微企业;发展

一、引言

小微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的位置是大企业无可替代的,原因在于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涉及的人数庞大,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2015年新登记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43.9万户新登记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据的比例为96%,而且,小微企业带动的就业率占据全国的80%,这些数据足以显示小微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其发展与我国的宏观市场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营改增”在2016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正式推动,以及2016年5月1日正式全面实施,这一划时代的政策性改革将使得我国整个宏观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会对小微企业的税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明确是的“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其实是我国在结构上进行减税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我国税制改革中的消除重复增税提供了助力。因此,本文就“营改增”政策在小微企业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尽可能使得小微企业在此次税制改革中可以降低自身的税负。

二、“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

1.“营改增”的政策的实施在小微企业财务税务方面产生的影响

在2016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政策的顺利实施颁布了多份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和通知都没有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进行明确,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仍然采取的是以前期间的。此次的税制改革所指定的相关政策没有体现出对小微企业的特殊对待,没有将小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到政策的制定中去,从而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的纳税出现了很多问题。运输业以及服务业本身可以提供的进项税额是十分少的,“营改增”之后,税率从营业税税率的3%和5%增加到增值税的11%以及6%,单从税额来讲是增加的。而且,运输企业的成本主要是耗油、人工费等,在实际工作中,加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困难度很大,有些加油站仍然不予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人工费现在几乎在所有的行业(除劳务公司)都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使得税负该行业小微企业的税负增加。

2.“营改增”的政策的实施在小微企业整体运营方面产生的影响

要明确的是,“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起着积极作用的。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主要是我国增值税的税基价值的一种常见体现。但是营业税只是在建筑业以及除批发零售以外的第三产业的一种流转税,从以上的解读可以看出,将在流转过程中增值的部分作为计算税负的税基是从本质上消除重复纳税的方式,不仅仅可以在生产环节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产生刺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小微企业总体上来看,所承担的税负是减少的,但是就个别行业来说是存在税负增加的,例如物流行业的税负问题,由于其主要的成本在于油耗和设备购置,虽然从表面来看,物流企业的成本是在降低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物流企业需要支付的过路费数额一般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目前过路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困难度较高,这样的实际情况将使得物流行业的小微企业税负增加。

3.“营改增”的政策的实施对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

小微企业产生利润的多少决定了小微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小微企业利润的多寡同时也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反映和结果。在“营改增”推行的初期,从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对小微企业的利润核算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增值税的特点是属于价外税,“营改增”推行的初期,销售收入应当剥离出增值税税额,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的销售收入将会降低,从而使得利润减少。其次,“营改增”的推行在销售所纳税金方面也会造成影响。在“营改增”之前,所纳税金是按照取得的销售收入进行营业税及附加的计算,所纳税额是计入小微企业的成本的,因此该种核算方式和计量规则会导致小微企业利润的减少,而增值税的核算对于小微企业的利润而言是不产生影响的。最后,“营改增”的实施使得小微企业的流转税额发生改变,由于小微企业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从而造成所承担的流转税负担降低。

三、小微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几点建议

1.小微企业应当加强自自身的内部控制,将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要知道,内部控制一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后盾,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一般情况下内部管理都非常的松散,有些小微企业甚至没有建立非常完善的企业的规章制度,这会严重阻碍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小微企业内部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无论企业的规模怎么样,人员的数量多少,都应当注重内部控制的完善,建立适合企业所在行业以及自身的内部组织架构。随着小微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在进行内部组织架构设计时应当注意将责任和权力划分清楚,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是相互制衡的。只有小微企业内部保持平稳健康的运营,才可以积极面对“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并及时的进行税务筹划,积极对行业进行重新评估以期可以切实得知企业所在行业的税负是否增加以及企业自身可抵扣税额的取得情况,才可以使得企业的运营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运营效率得到提升,以此增加小微企业的经营利润。而且由于“营改增”主要是以调整税收机构为主,这样的目的使得原来小规模服务企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契机,并且使得其他行业得到间接的福利。

2.对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并不断的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

小微企業由于规模和营业额都不大,通常在企业内部都没有设置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小微企业的财务核算都比较混乱,管理者不能及时的掌握企业的资金流状况以及财务的实际情况。所以,小微企业应当根据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选择行业对应的核算方法,虽然和大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只要坚持按照会计核算体系的规定进行账务核算,必然可以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核算转好。与此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应当定时的聘请具有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审计,及时发企业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并采取措施以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小微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应当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积极学习下发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为小微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助力。

3.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法体系,对进项税额的抵扣项目范围增加

小微企业的税收管理和大企业相比差别很大,因此,可以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税收体系,这样不仅仅可以促进小微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和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税收征管部门的征管效率提高。但是距离小微企业税法体系的完善仍然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中,小微企业应当做好自身纳税工作,在税法接受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以期可以通过此方式进行小微企业税负的降低。“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按照规定是不允许抵扣的,这样的规定虽然可以便于税收征管部门的工作,但是由于要缴纳所有增值环节的增值税使得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增加。因此,应当将一般纳税人的评定标准——500万元降低,使得更多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以申请变更为一般纳税人,从而促使得其进项税额的得到抵扣。税法的制定还应当继续扩大可以进项税额的可抵扣范围,特别是人工成本,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促进小微企业在我国可以得到长远的发展助力,不仅仅促进就业率的增加,还可以使得我国经济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盈.营改增、免税对小微企业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4(3):233.

[2]邵红霞.“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研究[J]. 商情.2015(36).

浅议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审计 篇7

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优化创业投资外部环境,南京市政府积极探索专项资金优化、基金化运作方式,相继设立了市级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发展基金等基金;稳步推进地方金融组织的发展,打造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银行、保险对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支持;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南京市审计局以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为切入点,以2014—2015年创业发展资金、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管理为主线进行了政策审计。重点关注政策的落实情况,从完善基金管理、健全立项审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提出了审计建议。

(一)梳理各层级政策,分析政策目标。

审计实施前,对中央、省、市对创业基金、小微企业扶持方面颁布的重要政策进行归结和梳理,把握各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出台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形成政策备查文件。从政策执行合规性出发,将政策执行绩效性作为审查重点,分析贯彻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探索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形成审计框架。

(二)在审计框架指导下确定审计内容与方法。

以目标与问题导向为基调,在审计框架指导下细分审计客体,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内容及相应的审计方法,用以指导审计工作的稳步推进。

1. 政策执行的合规性审计。

(1)政策执行主体的合法合规。了解财政、税务、经信委、工商等职能部门分工情况及相应职责,检查实际执行中关于项目立项、资金拨付、资格审批、分配管理等环节是否存在越权或权责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从基金管理主体、工商管理部门、税务登记系统等获取项目主体或相关企业信息,审查是否存在专项资金分配相关执行人以权谋私进行利益输送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批复致使未达标项目得以立项等情况。(2)政策执行客体的合法合规。利用信息技术,从基金管理主体、税务登记系统收集已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已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企业基本信息,并与工商登记信息进行核对,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以审查政策执行客体即相应企业、项目主体是否达到准入门槛,揭露利用虚假资料骗取扶持资金和税收减免、同类对象不同对待等问题。(3)政策执行程序的合法合规。检查政策依据文件的时效性,是否存在下级文件违背上级政策或上下级具体措施不相容的情况。关注财政部门、基金管理主体的资金拨付实施细则,项目建立、执行的流程,核实专项扶持资金是否按规定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账专用。检查经办人、负责人的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相应的手续、业务资料是否完整并归档,是否存在交叉审批、无审批程序等重大情况。最后检查立项依据文件是否科学有效,有无可行性研究程序及相应的监督机制。

2. 政策执行的绩效性审计。

(1)政策执行的经济性。查阅基金管理主体、地方融资平台、科技创业园以及受支持企业提供的投融资计划、资金拨付文件、专项资金收支相关账表等资料,全面掌握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检查是否有大量的资金结余或者闲置,并按资金来源分类统计,分析财源构成及占比,考察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的配比合理性;分析审计期间各典型企业专项资金增减情况,纵向分析较之上一期间是否更加合理、节约。(2)政策执行的效率性。分别按照时间节点、资金来源(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统计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的计划额与实际到位额,分析资金规模及资金到位情况;查阅各审批项目的目标责任书与投资计划,了解受扶持企业的资金投向、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实地抽查项目建设情况,分析其进度与计划书的一致性,并对不一致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产生不一致的原因及相应解决办法。(3)政策执行的效果性。一是审查直接效果性。查阅财政部门、基金管理主体、地方融资平台、税收登记系统提供的专项资金统计报表、税收核对表,了解直接为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量以及税收减免量;对受扶持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专项资金的投入建设情况,是否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项目是否已经发生经济产出,通过对其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审查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对企业的实际效果。二是审查间接效果性。查阅地方融资平台民间资本融资项目的规划书、与投资人签订的合同等,了解其投资额度、投资回报率,分析其对民间资本流动的推动作用;走访科技创业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器等受扶持企业聚集地,收集了解因受到扶持而对周边地区居民就业的拉动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的改造情况;通过与统计部门的交流,了解相关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因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优化、地区经济是否保持稳步增长。

3. 政策执行的民主性审计。

(1)专项资金拨付的公示情况。通过对专项资金项目、金额、对象的公开程度进行了解,核实相关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行业、社会监督力量的情况。(2)政策宣传的到位情况。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当地小微企业,了解其对中央及本地区享受园区厂房优惠、财政补贴、政府担保基金、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以及相关申请材料、申请条件、审批程序等熟悉情况。与当地税务、财政、工信、工商等部门进行座谈,询问其推行相关政策时的宣传方式、相应效果,是否存在政策文件不按时公布、政策知情程度低等问题。

(三)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

1. 政策执行合规性指标。

使用β1j表示政策执行合规性审计的各个指标,指标分为描述性说明以及定量两个层次。(1)描述性指标。β11表示“政策执行主体资质、履职合规的审计指标”,说明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人、政府性基金负责人、地方投融资平台责任人以权谋私进行利益输送、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批复致使未达标项目得以立项等渎职问题;β12表示“不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数”;β13表示“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企业数”;β14表示“违规享受扶持资金的总金额”;β15表示“违规享受的税收减免额”;β16表示“专项资金被挪用金额”;β17表示“计划安排资金总额”,分为政府性资金计划投资额以及民间资金计划吸收额;β18表示“实际筹措资金总额”,同样按照政府性资金与民间资金进行分类;β19表示“资金专项管理、分账核算、收支两条线的审计指标”,说明各专项资金是否按上述要求进行分别管理;β110表示“实地抽查的审计指标”,说明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的项目不合立项依据的问题以及无可行性分析程序就直接投入建设等现象。(2)定量指标。β111表示“非合格小微企业获得扶持率”;β112表示“非对象小微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率”;β113表示“民间融资合规率”;β114表示“专项资金使用合规率”;β115表示“项目建设程序合规率”;β116表示“民间资本占比”,指标计算如下:

β111=(不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数β12)/抽查的享受政策企业数×100%

β112=(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企业数β13)/抽查的享受优惠企业数×100%

β113=(1-问题融资笔数/抽查的融资总笔数)×100%

β114=[1-(违规享受扶持资金的总金额β14+资金被挪用额β16)/抽查的专项资金总额]×100%

β115=[1-(项目建设程序不合规项目数/抽查的项目总数)]×100%

β116=民间资本实际吸收额/抽查的专项资金总额×100%

2. 政策执行绩效性指标。

使用β2j表示政策执行绩效性审计的各指标,主要为定量指标。β21表示“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结存率”;β22表示“非财政性资金占比”;β23表示“资金充足率”;β24表示“财政资金到位率”;β25表示“建设进度达到或超出预期比率”;β26表示“项目已有经济产出率”;β27表示“所在地区经济增长率”,指标计算如下:

β21=(实际筹集资金总额β18-实际支出资金总额)/(实际筹措资金总额β18)×100%

β22=(实际筹措资金总额β18-财政性资金额)/(实际筹措资金总额β18)×100%

β23=(实际筹措资金总额β18)/(计划安排资金总额β17)×100%

β24=计划拨付的小微企业专项财政资金额/实际拨付的小微企业专项财政资金额×100%

β25=建设进度达到或超过预期的项目数/抽查项目总数×100%

β26=已有经济产出项目数/抽查项目总数×100%

β27=所在地区期间GDP/所在地区上期GDP×100%

(四)实施审计,得出审计结果。

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框架的指导下收集审计证据,分类汇总形成各指标值,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通过定性与定量、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果。

二、当前地方审计机关在政策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可以看出,南京市审计局进行的此次政策审计,实际上是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目光局限在了政策的执行阶段,并且将财政资金作为审计着眼点,还属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范畴,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全过程审计。而在推行政策审计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以下三个难点:

(一)缺乏综合协调部门。

现代公共政策过程实行项目化推行,开展公共政策审计,涉及的部门将会越来越多,预算资金安排、项目论证、审核、资金拨付审批、专项资金管理等环节都有相应的实施管理部门。例如南京市进行的此次政策审计就涉及到财政、税收、经信委等职能部门以及各项基金、地方融资平台管理主体。从机构设置来说,审计部门并不是综合协调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本级政府并不容易。在审计工作中难免会有衔接问题或信息沟通问题,而这些问题会降低审计效率,影响审计深度。

(二)难以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政策审计的基本前提,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均在大力推进政策审计,但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可执行的、清晰的操作标准。由于协调对象的广泛性,调整关系的复杂性,每项公共政策都带有其特殊性,传统的“4E”评估法、成本效益分析、账实核对、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政策审计的需求。每项政策审计均要在大量分析现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这不仅延长了审计项目实施的准备期,同时主观定性类的指标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导致自由裁量权运用控制不足,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可能会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难以做到政策全过程审计。

政策过程阶段论将公共政策过程分为制定、执行、评估、终结四阶段,政策的执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将公共政策全过程纳入政策审计的范围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审计。由于审计人力、物力、项目时限的限制,并且审计权还未脱离经济监督权的范畴,目前的政策审计工作大部分都集中于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偶尔关注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对在政策制定阶段是否存在“一言堂”“闭门造车”现象,政策的后续改进和评价关注甚少,难以做到政策全过程审计。

三、完善政策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消除部门间的信息隔阂。

作为调整复杂公共关系的主要手段,公共政策对公共生活的作用易于产生连锁反应,其影响范围也易扩散至相关领域,这就决定了政策制定过程中会有多个不同政府部门的参与,因此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还存在着一定障碍,而信息获取对于审计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搭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高效传递,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二)加强政策综合研究,尽快形成操作标准。

自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案》通过后,美国审计总署GAO依托于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及政策研究机制,制定了政策评估指南,用以指导政策评估工作。目前我国政策审计还未形成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在进行政策审计前,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政策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审计框架和指标体系,这一步骤耗时耗力,同时由于标准不清晰,可操作性也不强。加强政策综合研究,有利于对各项政策实时跟踪,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框架、指标。

(三)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加强公众参与。

社会公众处于政策链条的末端,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有着最为直观的感受,特别是目前推行的各项民生政策,公众参与有利于帮助审计机关及时掌握政策推行的动态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确定审计重点,节约审计资源。另外,社会监督是对审计监督的良好补充,通过建立与以专家、学者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沟通机制,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弥补审计机关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将目光向前、向后进行发散,最终形成政策全过程审计。

参考文献

[1]陆秋婷.基于国际比较的公共政策审计理论、计划及方法研究[J].商业会计,2014,(13):62-65.

[2]王勇.公共政策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月刊,2012,(10):4-5.

[3]李曼,陆贵龙.公共政策审计的作用路径与逻辑框架[J].财会月刊,2012,(36):28-30.

[4]王姝.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6):34-39.

浅议小微企业的税费政策 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费政策,税费负担

小微企业 (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简称, 以下简称小微企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企业群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现实问题。如何实现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力度, 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 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 小微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 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有了保证, 财税收入才能得到保证, 才能完成扩大内需、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任务。小微企业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 可以充分配置劳动力资源,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 很大程度上对保持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微企业多为下岗失业人员、有志创业者一人或两人以上自主创业、合伙经营创办的, 具有“一带一群”的就业倍增效应, 即一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 下岗失业人员多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我国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保持了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小微企业发挥带动了就业, 吸纳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作用, 民营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等“小微”企业功不可没。

(二) 小微企业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小微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 贴近市场, 贴近用户, 活跃在市场竞争中最为激烈的领域, 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小微企业创业成本低, 市场的应变能力强, 相对大企业而言, 小微企业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改革成本低、新机制引入快。同时, 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动力。近年来, 科技型小微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 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因此, 在改革进程中, 小微企业往往是实验区, 是突破口。小微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 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 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出了贡献。

(三) 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小微企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 包括84个行业大类、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1年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有1023万户, 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 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 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小微企业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增长, 促进社会进步方面, 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特点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合理降低税费负担是重要一环。

在中国税费体制下, 企业的税费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税收 (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等) 环节;对全部或部分行业无偿征收的收费或基金项目 (如教育费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 ;由企业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公积金等) ;行政事业性收费 (包括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委托的部门收取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种收费) 。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 我国税费种类繁多, 这也就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经济负担, 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所呈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税负过重, 小微企业发展困难

近年来, 我国政府税收收入一直快速增长, 远远超出经济的发展速度。从2004年至2010年, 除了2009年税收同比增长9.8%外, 其余年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均2倍于同年GD增速。我国2000年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8%, 此后逐年增加, 2008年税收收入比重超过18%, 2010年则超过19%。而2011年GDP约为2000年GDP的4.7倍, 相比之下, 2011年的税收收入则是2000年的7倍。

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着二十多种税, 十多种费, 给企业造成了很重的负担。政府虽然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扶持, 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据有关小企业反映, 如果细算小微企业各类税负, 平均在40%以上, 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广州某生物化学技术公司, 虽然有国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的优惠税率, 但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流转税附加、印花税、契税、社会保险费等税费汇总仍然占到企业税前利润的48%。由此看来, 过重的税负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发展步伐。目前较高的税负比例, 使小微企业增加了经济利润的流出, 不利于小微企业实现更多的留存收益从而不利于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税收结构不合理

据财政部公布的财税收入显示, 全国税收收入中,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进出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流转税比重偏高。流转税结构不合理, 会导致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所交税负比例过高, 从而影响其公司利润, 阻碍其发展。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 企业所得税作为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的税种, 更多承担的是调节社会财富、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 本应当是让收入好的企业多交税, 收入不好的少交税, 而小微企业应该是少交税。可事实是, 在税收政策一刀切的情况下, 形成了企业所得税的种种不合理, 却也存在着众多的麻烦与阻碍。

(三) 税负压缩利润空间

小微企业的环境越来越差, 在通胀环境下, 人力成本, 原材料成本等上涨导致小微企业的负担加重, 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 大幅度压缩了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2.45%的小微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 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3.29%的小微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 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事实上, 利润下滑已成为今年小微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统计称, 2011年小微企业利润的严重下滑, 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至40%。

三、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偏重的原因

受当前宏微观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比如, 原料供应阶段成本过高, 加之雇佣人员要求加薪, 人际关系的费用花销等, 从而引起小微企业总的成本上升,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而税负偏重也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 加重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

在发达国家, 鉴于小微企业在就业和创新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政府一般会对其采取税收优惠、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或代缴社会保险税等优惠措施。但是在我国, 能够享受到税收、土地优惠的往往是给地方政府带来GDP和财政收入的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不仅难以享受类似的优惠, 反而同大型企业一样承担了繁重的各类费用。如, 小微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的行政审批程序普遍繁杂而冗长, 各种不规范收费也成为压在小微企业肩头的沉重负担。小微企业销售只能使用普通发票, 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购买货物与一般纳税人相同, 可以收普通发票也能收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者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后账务处理不同, 一般纳税人按价款部分入成本, 税款部分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 小微企业则按全额进入成本。这样使得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费成本过高, 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使小微企业在商品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 小微企业征税制度不合理, 加重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

在增值税方面, 小微企业不按一般纳税人的规定计算应纳税额, 而是按照简易办法计算纳税, 即:对其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 以其销售额乘以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小微企业的销售额很大程度上涵盖了它所运行的各种成本, 相当于是重复征税。这种征税制度不完善, 导致小微企业的税负加重, 从而阻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建议

近几年来, 国家针对小微企业发展问题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费扶持政策, 比如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 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将试点由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等。这些的确为小微企业带来了福音, 可是总体看, 小微企业税负普遍较高,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 建立良好的征管机制

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征管机制。小微企业可以探索更方便快捷的征管机制, 如由一个税务机关代理征收所有税费, 避免出现多个征管机关对一个企业进行重复征管的情况。小微企业本来就规模小、实力弱, 在征管方面, 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照, 而不是钻政府的空子, 由多个征管机关重复征管, 从而给小微企业增加税费支出, 阻碍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二) 完善税制结构

完善税制结构, 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增加所得税等直接税比重, 有利于改变我国小微企业“挣的少交的不少”的现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则表示, 对小微企业的收费, 常常是清理了一批, 一些地方换个名义又冒出一批比如, 从今年开始, 一些地方开始收教育费附加, 凡是交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的企业都要交2%的教育费附加。

(三) 加强税收政策的落实

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 (财税[2011]1117号文) 就小微企业所得税政策发出通知。通知如下: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l2月31日,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 (含6万元) 的小微企业, 其所得额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政策但是小微企业想申请这样的纳税优惠却非常困难, 几乎难以申请下来。这么难以落到实处的政策, 就算再怎么优惠,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 也只能望尘莫及。所以, 最关键的还是能够将此项政策落到实处, 让小微企业享受政府所带来的这样的好的政策。

(四) 完善各项税费政策

1. 完善增值税政策。

新的增值税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出台后, 小微企业也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那么就有增值税发票的开用权力。但是因为小微企业一般纳税人在采购环节中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 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实际抵扣金额偏小, 从而增加了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的缴纳金额, 进而增加企业的税负;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的, 3%的征收率又过高。面对这样的情况, 应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 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政策, 比如降低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负担。

2. 深入研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

中央已经试点2012年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由此可以避免重复征税。但实际情况是服务型小微企业很多时候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 使得进项税额抵扣困难, 可能会导致小微企业的负担增加。因此建议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全面推广要慎重, 或者有更加完善的衔接办法。

总之, 小微企业的发展道路还刚起步, 应从各个方面予以重视, 全面梳理各项扶持政策, 加大减税和减费力度, 帮助小微企业化解压力, 走出困境, 创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树莲.我国小微企业困境成因和对策探讨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 .

[2]赵瑞.保“小微”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 (J) .百家论坛, 2011 (10) .

[3]张传发.“扶微助小”尚缺“一张表” (EB/OL) .广西新闻网, 2012-5-2.

[4]李倩.与中小企业共度时艰 (N) .金融时报, 2008-8-11.

[5]林菲菲.我国税收占GDP比重超19%, 公众呼唤“还富于民” (EB/OL) .中国新闻网, 2012-2-24.

[6]谢渡扬.进一步减低税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N) .搜狐理财, 2012-3-6.

[7]马光远.扶持小微企业应成为基本国策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学, 2011 (10) .

[8]王辉, 赵岚岚.“十二五”时期如何加快小微企业发展 (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 (21) .

小微企业新政策 篇9

中央密集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几年来, 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关部门也制定了36个配套文件, 各地出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有200多件, 中小微企业率先实现企稳回升, 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下半年以来, 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问题, 小型微型企业尤为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于2011年10月, 专门赴浙江等地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时强调, 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李克强副总理2011年7月在安徽等地调研时, 也多次强调要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张德江副总理于2011年11月、12月分别主持召开部分省市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和领导小组会议, 听取地方和部门意见建议。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为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 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先后三次会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组成十几个调研组, 分赴20多个省 (区、市) 调研, 了解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 广泛听取了全国工商联、地方主管部门和中小企业的意见建议。根据调研反映的问题, 逐项梳理国发3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 同时, 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建议。2011年10月12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九条金融财税政策;2012年2月1日, 再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4月19日, 国务院首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4号,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在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推动创新发展、支持开拓市场、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集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29条政策措施。

可以说, 《意见》与国发 (2009) 36号文件相互联系、各有侧重、重点突出、指向性强, 政策明确具体, 既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又注重引导企业增强内生动力, 还提出了支持企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是指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以预见, 小微企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代。

工信部率先部署狠抓落实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 (2012) 14号文件精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5月16日至17日在天津召开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见工作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题为《狠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苗圩部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强调要充分认识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他指出, 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是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途径,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是保就业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做好小型微型企业工作, 是贯穿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苗圩部长指出, 国发 (2012) 14号文件是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国务院首次专门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出台的政策意见, 是指导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以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重点, 延续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部分已到期的政策, 提出了针对性更强的新政策。具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二是突出了对小型微型企业财税、金融支持;三是突出了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四是突出了建立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五是突出了营造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环境;六是突出了完善体制机制。他强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扎实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本地中小企业领导协调机制的作用,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形成合力, 狠抓政策落实, 抓紧细化配套政策措施, 把宣传贯彻文件精神与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结合起来,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强对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监督考核,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改进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质量, 全力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朱宏任在总结讲话中强调, 贯彻落实国发 (2012) 14号文件是当前全国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小型微型企业工作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 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全力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介绍, 自2008年以来, 中央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日益完善, 各地也制定了诸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他指出, 仅财政支持一项, 最近3年就累计安排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达356亿元。

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今年3月2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启动实施了以“服务企业、助力成长”为主题的“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信部要求, 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作为服务年的重点服务内容。工信部将加强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 推动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出台;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 组织全系统和社会力量, 共同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通过多种途径, 解读、宣讲《意见》。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集群和园区, 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服务, 帮助企业解决落实政策中的问题, 促进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多部门千方百计力挺小微企业发展

自《意见》颁布后一个多月以来, 多部门迅即密集出台文件, 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据初步统计,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各部委、部门出台的文件和政策措施有: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出台《鼓励和引导工程咨询机构服务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指出, 要充分发挥工程咨询在服务民间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工程咨询机构重点对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以及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重大事项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咨询服务。意见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工程咨询行业。

财政部发布了《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中小企业申请国外专利可获专项资金资助。6月13日, 由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 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将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

近日, 国税总局发出通知, 对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中涉及民间投资的六大类33项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这六大类33项优惠政策, 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进口关税等多个税种。其中,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税收政策9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的税收政策1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税收政策11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税收政策4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税收政策1项;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7项。

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认真落实好这些税收政策, 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

证监会发布《关于落实工作要点的通知》, 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和再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参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

国资委发布《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明确提出了14条具体意见, 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实施意见》, 同过去的政策措施相比, 此次意见从投资领域、投资重点、投资服务、投资管理四方面进一步鼓励民资进入该领域。

铁道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相关领域, 包括参与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客货运输服务、设备器材设计生产以及相关服务等。

近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 支持企业“走出去”,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境外投资健康发展。

日前, 国土资源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国土资源领域。

据悉, 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了通知, 就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提出实施意见。

这次多部委先后发文, 提出的政策措施不仅具体明确, 而且不少政策凸显了新的亮点。早在今年2月,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2012年中小商业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 2012年中小银行发展和监管, 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要求, 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次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 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商行重组;支持民营企业, 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支持农民、农村小企业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 发起设立或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支持符合相应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显示了银监会有意将民营企业引进银行业大门, 同时避免使民间资本被“玻璃门”挡住、被“弹簧门”弹回。只有切实克服制约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各种障碍,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才会有新的气象, 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也才会大大拓展。文件的出台也表明, 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将获得政策支持, 拓宽了民营企业占主体的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此次国资委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要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 是要促进国有产权与民间资本的合资合作, 本质上是产权与产权相互结合、彼此流转的过程。通过这种市场化结合和流转, 促进国有经济和民间资本的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 《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两个“不得设置附加条件”, 无疑会给予民间资本更多的平等竞争的机会。《指导意见》明确要求, 国有股东通过公开征集方式或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时, 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单独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时, 除国家相关规定允许协议转让者外, 均应当进入由省级以上国资监管机构选择确认的产权市场公开竞价转让, 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单独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

交通运输部在文件中要求, 各省 (区、市)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建立健全与民间投资主体的沟通联系渠道, 积极为民间投资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技术服务。二要建立健全投资政策、信息发布制度, 不断提高透明度, 引导民间投资行为。三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金融等方面服务的积极作用。四要改进交通运输行政审批方式,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网上审批”。五要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系统涉企收费行为, 加大对涉企收费行为投诉的查处力度, 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六要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保护, 营造公平、竞争、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 支持交通运输各类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走出去”。

铁道部发布的文件中, 则进一步明确了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领域、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还明确指出,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 加大铁路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 促进民营企业及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共同发展。

6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制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的汇报。有着“最完整、最严格资本监管新规”之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 (下称《办法》) 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办法》, 将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 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投放, 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一句话, 《办法》给了小微企业更大优惠!

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成长期政策 篇10

国家发改委发布《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简要分析报告》并指出, 2012年中国将把保生存、谋发展作为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工作着力点, 政策倾斜融资难的小型微型企业, 扩大民间投资, 发展实体经济, 对小型微型企业实施普惠的税收政策。

发改委此份报告特别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要实施力度更大、惠及面更广、更切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把直接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渡过难关作为紧要任务, 将小微企业的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作为一项长期政策, 将小型微型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进一步提高, 使更多的企业得到扶持。实行大、中、小、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费率差异化政策, 适度降低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率, 并对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小微企业实行阶段性的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允许科技型企业提取研发风险准备金并在所得税前扣除, 将购进无形资产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 并对企业从事技术转让和开发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免征所得税等。

扶植小微企业发展的新血管 篇11

2012年1月9日,第二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因工作冲突无法赴会,于是特意写了一篇书面致辞,“以表心意”。对于熟悉吴晓灵的人来说,她的这一热情举动是容易理解的:以吴晓灵对小额信贷发展的支持力度,若非特殊原因,这样重要的行业年会她是不会错过的。

在新的形势下,小微债和小额贷成为扶植小微企业发展的新血管。

新形势下的小微债-小额贷专题报道(1)

银行“热对”小微债

SMEIF记者/ 唐道银

银监会鼓励发小微债

说到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更主要的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因为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可能更不对称,可供抵押物可能更少,内部财务管理可能更不规范,当前紧缩的银根则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而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外需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对保持经济和就业增长意义尤为重大。

为了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国银监会继2011年5月25日以银监发〔2011〕59号文发布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称“银十条”),指出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而且在计算存贷比时,对于风险成本计量到位、资本与拨备充足、小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的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当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包括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等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之后的10月24日,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精神,巩固和扩大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成果,促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中国银监会又印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以下称“补充通知”),在前期出台“银十条” 支持银行发行小微债的基础上,又对银行发行小微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来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具体措施有五条:

一是申请发行小微债的商业银行除应符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等现有各项监管法规外,其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应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是申请发行小微债的商业银行应出具书面承诺,承诺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

三是对于商业银行申请发行小微债的,银监会结合其小型微型企业业务发展、贷款质量、专营机构建设、产品及服务创新、战略定位等情况作出审批决定。对于属地监管的商业银行,属地银监局应对其上述情况出具书面意见,作为银监会审批的参考材料。

四是获准发行小微债的商业银行,该债项所对应的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型微型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并以书面形式报送监管部门。

五是各级监管机构应在日常监管中对获准发行小微债的商业银行法人进行动态监测和抽样调查,严格监管发债募集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这意味着小微债的发行将直接增加银行可投放贷款规模。在存贷比考核严厉的境况下,这对各家银行而言,无疑具有相当吸引力”,某城商行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

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曾表示,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不设额度上限,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申请发行。而且金融债券的资信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拥有诸多优势的小微债刚一开启发行,就赢得了市场上的普遍叫好,众多中小银行纷纷给予了积极响应。肖远企透露“补充通知”发布的次日,就已经有银行申请发行小微债了。

商业银行竞发小微债

金融债是指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它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在距当年10月24日中国银监会下发“补充通知”之后仅有短短15日,第一只小微债即闪电获批。当年11月8日,民生银行发布的公告即显示,该行收到《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民生银行发行金融债的批复》(银监复[2011]480号),同意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

首只小微债的迅速获批起到了强烈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小微债的出炉。自民生银行小微债拔得头筹之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很快也获得了银监会批复发行小微债。上述3家银行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共达1100亿元。今年1月10日,宁波银行也发布了公告,称将发行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金融债券,期限不超过10年,募集资金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这标志着最近又一商业银行加入了发行小微债行列。

SMEIF记者从对上市银行公告、业绩发布会和公开信息的统计来看,截至发稿之日止,上市银行中的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宁波银行等已共申请发行小微债2730亿元,广发银行、杭州银行、兰州银行、鄞州银行、重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未上市银行共申请发行505亿元小微金融债。全国累计已有10多家银行申请发行小微债3200多亿元。另有汉口银行等一批城商行近期也出台了小微债发行计划。而随着小微债发行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一些外资银行对此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nlc202309022339

SMEIF记者留意到,踊跃申请发行专项金融债的银行,都是中小银行,而且是存贷比已经比较高的银行。例如,2011年三季度的季报数据显示,此番踊跃申请发行金融债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存贷比分别达到了76.46%、75.54%,都已经超过了75%的监管红线。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的存贷比也都超过70%,其中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存贷比分别为72.4%、73%、73.14%,都已经接近75%的监管红线。而大银行实际上仍处在观望之中。

“中小银行之所以踊跃申请、表现积极,发债热情大过大银行,固然跟银行定位有关(中小银行放贷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更源于银监会新规中关于发行小微债可以扣减存贷比的规定,这有助于缓解银行存贷比压力,也将成为年报时业绩表现的新增长点”,有分析人士向SMEIF记者表示,在当前银行体系内存贷比高企、吸储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发行小微债,既可以增加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额度,还能享受存贷比考核上的放松政策,中小银行当然愿意做了。而且从申请资格来看,除需满足金融债发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须达到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标准。这些指标,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更容易达到和符合。存贷比普遍比其他银行低、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本身就不高的大银行则在此业务上仍未见任何动静。大银行尚没有动力去做好小微债这一块。

短期内大面积展开不易

2011年12月26日-12月28日,兴业银行300亿元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成功发行,标志着广受业内关注的小微债终于迎来了破冰之旅。该银行官方网站称,本期债券计划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分固息、浮息两个品种,发行人有不超过100亿元的超额增发权。经簿记建档,最终发行人行使超额增发权,发行量确定为300亿元,全部为5年期固定利率,票面利率确定为4.20%。

首批小微债的闪电获批与成功发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多了一条融资渠道;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银行来说,也缓解了存贷比的压力,意义更大。但也引来了市场的一些疑问,比如,如何保证专项金融债资金流向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发行能否缓解融资难?未来发展前景如何?随着越来越多银行小微债的申请与发行,市场的疑虑也越来越深。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的一些专家与分析人士。

“银监会对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资金使用作了严格规定:申请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企业应出具书面承诺,承诺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有专家向SMEIF记者表示:“但是未来监管部门还需要制定更多细则规定,引导这些资金的流向。一定要对这一笔资金的投向有比较严格、审慎的监管。要确保小微债的资金真正流向中小企业,而不会被浪费或者是进了不该进的地方而造成更大的风险。要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到小微企业融资,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引导”。

“随着商业银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操作细则的逐步明朗,今年申请发行小微债的商业银行数量将大大增加,发行规模也将得以攀升。不过对小微企业金融债带来的利好也不能有过高期望”,有业内人士分析则指出,这主要缘于两点:首先,对于银行来说,金融债发行成本本来就不低,从资金成本角度考量,发债成本明显高于吸储成本(银行发行债券的成本年息大体在4%至6%,而吸收存款的平均资金成本为3%左右);其次,虽然小微债的发行对缓解银行存贷比以及资本约束等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但对应的贷款还极有可能占用银行的贷款规模(目前此方面仍未有定论)。

“在迫于资金紧张局面、更有存贷比触线的现实压力之下,小微债可以说为银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解决了银行无钱可贷的窘境;但是扣除债券发行资金成本之后,银行通过小微债筹资进行放贷,整个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如果对应的贷款还占用规模,商业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发行小微债就比较难说”,上述分析人士向SMEIF记者表示。“因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市场尚不明朗,短期内很难大面积铺开”。

“金融债券能够解决小微企业的一部分融资困难,有积极意义,但更多的是缓解银行存贷比压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靠银行服务的创新,还是需要构建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体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管、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真正将手中的资金贷给需要资金的小型微型企业”,上述专家表示。

新形势下的小微债-小额贷专题报道(2)

大银行应支持小额贷

一位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眼里的小额贷

SMEIF记者/ 王占国

吴晓灵,国家外汇局原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是我国小额贷款政策的一个重要推动者;曾经给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框架性意见,此后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法,为民间金融“阳光化”迈出了重要一步;2008年就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以来,继续为小额信贷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奔走。

不久之前,央视授予吴晓灵201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以表彰她在小额贷款等多个领域内作出的突出贡献。

错位竞争

吴晓灵之所以如此重视小额信贷,是因为在她眼里,小额信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局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和服务,中国不缺为大中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而缺少为三农、小企业、微企业服务的机构,而小企业、微企业、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是中国吸纳就业的主力,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额信贷机构定位于这种服务层次,将对中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吴晓灵说。

吴晓灵表示,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小企业自身看,市场不稳定,管理不完善,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没有财务报表,信用风险比较高。第二,从金融机构看,小企业贷款征信技术和管理成本都比较高,放贷积极性不高。第三,从政策环境看,对小企业贷款的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因而,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来破解小企业融资难是根本途径。

nlc202309022339

近年来,国家基于对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政策,监管部门更是从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上给予引导。但是吴晓灵认为,要提高信贷市场的融资效率,金融机构必须错位竞争。

她指出,尽管各家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服务上做了许多努力,但他们的平均贷款额度一般为100万至300万元,让他们去放100万元或50万元以下的贷款是不经济的。现在大银行为了降低成本,在开发计算机筛选系统进行小额放款,这很难对小微企业生效。因为小微企业的特点就是经营不稳定、不规范,很难用传统的财务标准做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的核心技术在于,信贷员通过自己与客户的交流,了解客户的长处,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编制一个分析表”,吴晓灵认为,这使得小额贷款公司能和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弥补商业银行的缺陷。

事实也逐渐印证了她的判断。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自2008年在全国推广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促进小企业贷款融资起到了积极作用。据吴晓灵介绍,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国有小贷公司4144家,贷款余额3700亿元,利润增长了,亏损面稳定在8.5%,远低于工业企业11.2%的比例,“这是小贷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

政策“红线”

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业内对于吸收公众存款的利弊问题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严禁吸收公众存款的,这无疑切断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一个资金来源,但是吴晓灵表示支持这一政策,其理由是:首先,我国目前的存款服务已相当普及,金融机构普及到每个乡,农信社和邮政储蓄也到了最边远的地区,存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次,国有银行的巨大影响挤压着中小民营机构的存款市场,国有银行在社会上的信誉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新生的民营存款类机构很难竞争;最后,存款类机构要求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具备抗风险能力。因此,要坚持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原则。

吴晓灵称,对于三种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尤其需要警惕。

第一,搞资金互助社、金融合作可以,但不要出村。合作基金会当年就是解决村集体的债权债务问题产生的,后来演变成用股金的方式吸收存款,酿成很大风险,于是在1999年被关闭。

第二,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股金不允许随意变动、灵活进出,在两三年之内要相对固定。吸收的会员股金一定要是特定对象,不能超过200人。在这方面国家有法律规定,要注意“红线”。

第三,小额贷款机构的资产证券化并不合适,私募也尚未发展到合适的阶段。有些小额贷款公司正在实行的资产证券化是把贷款打包,卖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管理贷款,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是一种管理小额贷款公司资产的方法。因为只卖给一个机构,这是有效方式,可以操作。但是如果卖到社会上,就转变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考虑到行业的整体发展,吴晓灵也不建议其他可能构成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她说:“这方面的创新还是晚一点好。要是有人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对整个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民营经济好不容易开了一扇门。我们呼吁把‘国九条’用在小额贷款组织上,但是需要大家的自律和透明”。

奔走呼吁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形势比较可观,但是所面临的诸如机构身份尴尬、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税收负担重、杠杆率过低、经营有困难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这些问题引起了吴晓灵的担忧,她建议相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小额贷款公司加强政策引导。

——修订2008年银监发23号文件,将小贷公司定义为非公众金融机构。对小贷公司的外源融资从两个金融机构扩展到两个金融机构和1~2个非金融机构。杠杆率实行按信用级别逐年扩大的方式。小贷公司向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按低于客户利率、高于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掌握。金融机构对小贷公司的借款额度计入同业借款,不计入贷款规模。

——制定引导小额信用放款的财政税收政策。财政对任何金融机构(包括小贷公司)向东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0万元、个体户农户10万元或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万元、个体户农户5万元以下的月平均贷款余额给予贷款贴息或风险补偿。对上述贷款月平均余额达到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月平均余额70%以上的给予减税优惠。

——建议明确职责,协调监管,促进小贷公司健康发展。小贷公司的监管责任是地方政府,这是明确的。但在地方上由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各地有所不同。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要求,可以由金融办承担主要监管责任。

——资金融出行作为小贷公司的重要监督者,应像对待企业贷款一样加强贷后管理,加强对小贷公司的跟踪管理。资金融出行应是小贷公司的开户行、业务辅导行和行为监督行。大银行对小贷公司的资金融出既是合理的市场分工,也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间接扶植小微企业发展。大银行向小贷公司贷款,等于放了一个组合贷款,其风险不会大于对单一企业的贷款。

——小贷公司的放款应记入信贷登记系统,一是让客户积累信用,为客户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为税务部门核查小额贷款余额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使这些问题和建议尽快得到解决,吴晓灵身体力行,频频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呼吁,每每情真意切,令人难忘。

吴晓灵曾经说过,她非常钦佩真正在艰苦的环境当中,能够不懈努力把事业坚持下去的人。其实,从她在小额信贷事业中所表现的执着精神来看,她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新形势下的小微债-小额贷专题报道(3)

让小贷公司更好地成长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2012年是一个充满变化与机遇的年份。世界经济因欧美主权债危机而面临不确定性,世界局势因地区问题而充满变数。中国经济因世界经济和周边环境变化、因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而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速下滑已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然而在全球复杂的环境中,中国又是有希望的国家。中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小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的需求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人民有稳中求变的愿望,中国政府有稳中求进的决心。如果我们能面对现实,以人为本,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面临的问题,则中国有希望化危为机,实现中国经济的凤凰涅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济困难的时候正是检验机构生命力的时候,小额信贷机构正面临这样的考验。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继续发展,到11月末全国有小贷公司4144家,贷款余额3700亿元,利润增长,亏损面稳定。这是小贷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小贷公司的投资者都是成功的企业家,投资小贷公司不仅是为利润,更应为回馈社会。让小贷公司帮助更多的小型微型企业成长,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是投资人的社会使命。小贷公司目前的亏损面稳定在8.5%,远低于工业企业11.2%的比例。这说明目前的政策环境虽然对小贷公司的发展不十分有利,但只要管理得好,前景还是好于实业企业。因此我们更应真诚地为企业服务,奉公守法,不撞非法集资的红线。

自小贷公司试点以来各省市金融办为小贷公司的健康发展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严格投资者的资格评定,出台规范性文件,认真收集小贷公司运营的信息,为小贷公司的发展寻求各方的理解与支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南、西藏、新疆等各省市的小贷公司亏损面在4%以下,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其中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金融办及省市相关部门协调指导得好!

对小额贷款公司社会还不够理解,这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取市场的认同。近来有个别小贷公司卷入高利贷中,有个别投资人因资金断裂而出走,有个别小贷公司变相替金融机构高息揽储,还有个别的公司变相非法集资。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社会要对个别小贷公司的失误有正确的看法,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但小贷公司更要严于律己,金融办更要在发现问题后亡羊补牢。联席会是一个社会自律组织,我真诚地希望联席会能实现自己的愿景:使联席会成为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和小额信贷机构之家。谨与各位同仁共勉,让我们共同成为小额信贷市场的改革者!(本文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第二届年会上的致辞)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篇12

小微企业简而言之就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小微企业包含的种类比较多, 一般情况下有小企业、微型企业以及家庭式小企业。根据目前国内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 谈谈小微企业在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小微企业税收负担。

1. 小微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下,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体中占着重要地位, 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 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 因此小微企业重要作用越发的明显。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由于小微企业企业的规模小, 在行业当中没有话语权, 因此对于价格也没有决定性权力, 全由大型企业操纵者着。目前市场上一些产品供大于求, 导致微小企业的产品滞销, 销售渠道不畅通。此外物价的不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不断增加, 利润不断减少, 企业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此外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问题, 小微企业的科技技术和大型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导致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和大型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 不仅如此融资难也阻碍着微小企业的发展。

2. 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衡量

税收负担的衡量是纳税人和国家财政之间的博弈, 税收负担是从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来衡量的。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 我国税负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GDP的增长速度, 这表明我国税负越来越严重, 税收过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增加了微小企业的负担, 使得微小企业发展更加困难。2008年国家实施了一项政策, 开始减税, 在09年实施了一年, 使得税负稍微减轻了一些, 但是自10年开始, 税负的增长的速度又开始增加, 就目前我国的税负水平来说已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水平, 这不利于微小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小微企业的显现出来的情况, 小微企业税收政策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 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不完整, 现行的税收政策当中已经存在优惠政策, 但是政策不完整, 没有固定法律条款, 没有完善的机制;第二, 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国家为了能够使得微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对于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使得很多小微企业对于优惠政策并不了解, 因此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第三, 税收优惠政策单一, 我国目前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减免, 优惠政策比较单一, 而且一些小微企业达不到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 特别是那些刚刚创业的企业, 由于企业的效益等原因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1. 财政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微小企业财政实际情况, 对于财政政策建议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 加大财政资金规模, 提高财政补贴,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 财政补贴对于其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第二, 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 为了使得企业的资金能够合理的利用和管理, 企业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 此外还要建立财政绩效机制, 目前政府对于微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强, 但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政府应当加大小微企业的引导力度;第三, 加大政府采购小微企业倾斜力度, 政府在采购时将天平倾向小微企业, 要采购的东西首先考虑小微企业, 增加小微的企业销售额, 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此外各项项目, 在可以的情况下, 先考虑小微企业。

2. 税收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对于税收政策建议有如下几点:第一, 建立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 目前已有的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 还不完善, 不具有整体性, 比较零散, 大多是在原来的税收政策基础之上加以修改, 这对于微小企业来说时限性强, 没有统一的税收政策。以此想要促进微小企业的发展就必须依法建立统一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政策, 能够保障微小企业的发展;第二, 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普遍性, 由于我国微小企业发展的不是很好, 因此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也更多, 比如说高新技术企业征税时比例为15%, 但是微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 因此无法达到高新技术要求, 因此微小企业的税收要较高, 其次工信部的小微企业的概念和实际的小微企业的概念不等同, 因此小微利企业的税收也无法按照20%来交税, 为了给小微企业较低的税收, 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就必须把使用范围扩大, 使得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这项国家政策;第三, 加强政策宣传, 注重政策落实, 制度制定了要落实了, 才算成功, 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 但是要这些政策落实后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此外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税务部门应当多走访, 改善小微企业中存在的不足, 有利于制度的实施;第四, 清理各项不合理收费, 实现普遍性降费,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承受繁重的税收就已经跟困难了, 还要承受各项收费,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要清理掉那些不合理的收费。

四、结语

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政府应当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减税政策, 减低小微企业的负担, 此外还要增加小微企业的销售份额, 使得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小微企业开始逐渐增多, 各行各业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城市,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微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本文研究主要是根据小微企业的现状、财税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财税政策

参考文献

[1]陈成文, 谭娟.税收政策与慈善事业: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2]杨静.基于库克曼模型的环保汽车税收政策有效性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上一篇:饮食与政治下一篇:心理护理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