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政治(精选5篇)
饮食与政治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 为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评分的方法对1 096名大学生的饮食心理认知状况和饮食行为进行评价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率为50.8%, 不良率为49.2%。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37.8%, 61.6%, 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城市、农村大学生分别占57%, 48.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正确引导, 尤其是男大学生和农村学生, 并帮助其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饮食行为,调查
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 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 人们对饮食营养相关知识及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 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行为受制于认知, 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 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可以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开放的群体, 对未来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对饮食营养相关知识及问题的认知好坏尤为重要。为探讨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状况, 了解饮食心理认知的影响因素, 分析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 笔者于2012年对某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 096人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中男生495名, 占45.2%, 女生601名, 占54.8%;年龄17岁~26岁;城市学生323名, 占29.5%, 农村学生773名, 占70.5%;独生子女占16.6%。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 经预调查后修订而成。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饮食心理认知及饮食行为, 其中饮食心理认知题9题, 每题认知良好得4分, 不良得0分, 满分为36分, 分为2个等级:良好 (25~36分) 、不良 (0~25分) 。饮食行为题10题, 每题回答很积极得4分, 较积极得2分, 不积极得0分, 满分为40分, 分为2个等级:较好 (20~40分) 、一般 (0~20分) 。父母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为高, 高中以下为低。每月的伙食支出和零食花费判定标准为:≤400元/≤100元为低、>400元/>100元为高。每月吃西式快餐的次数<2次为少, ≥2次为多。由营养专业教师进行调查, 采取现场发放、不记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表的形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饮食心理认知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96份, 回收有效问卷1 096份。
2.1 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分布情况
50.8%的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良好, 96.9%的学生关于价格越高的食物越有营养有良好的认知, 94.7%的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93.4%的学生关于吃得好就是营养好有良好的认知, 如果对健康有益, 91.4%的学生愿意改变饮食习惯, 89.3%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 64.6%的学生想使自己的饮食习惯更符合营养要求, 46.6%的学生饮食的目的良好, 44.3%的学生对饮酒有正确的认知态度, 对于选择食物最主要的依据仅有14.1%的学生有良好的认知。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分布情况
对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82.6%, 9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477, P=0.000) ;想使自己的饮食习惯更符合营养要求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56.6%, 7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5.471, P=0.000) ;关于价格越高的食物越有营养有良好认知的男, 女大学生分别占95.2%, 9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158, P=0.002) ;饮食目的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40.2%, 5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4.380, P=0.000) ;对早餐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92.3%, 9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43, P=0.001) ;对饮酒有正确认知态度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29.1%, 5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3.133, P=0.000) 。对健康有益是否愿意改变饮食习惯等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饮食心理认知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37.8%, 6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447, P=0.000) ;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城市、农村大学生分别占57%, 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19, P=0.009) ;饮食行为一般, 较好的大学生分别占40.3%, 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456, P=0.000) 。不同家庭结构等的心理认知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4 饮食心理认知对饮食行为总分相关分析
对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3.1%, 3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01, P=0.000) ;关于对健康有益是否愿意改变饮食习惯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3.1%, 3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180, P=0.000) ;关于是否想使饮食习惯更符合营养要求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5.9%, 42.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345, P=0.000) ;对价格越高的食物越有营养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1.9%, 3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0, P=0.025) ;饮食目的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63.8%, 4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8.987, P=0.000) ;选择食物最主要的依据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71.4%, 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9.122, P=0.000) ;关于早餐是否重要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2.7%, 2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33, P=0.000) ;对待喝酒的态度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6%, 4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711, P=0.005) 。关于是否吃得好就是营养好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5 饮食行为对饮食心理认知总分相关分析
每月的伙食支出低、高的大学生分别占53.9%, 4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00, P=0.046) ;从不、偶尔和经常看关于营养和健康饮食读物的大学生分别占14.7%, 49.5%和6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907, P=0.000) ;从不、偶尔和经常给亲人或周围人膳食指导的大学生分别占24.6%, 47.3%和8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4.119, P=0.000) ;在超市、其他地方购买食品的大学生分别占57.7%, 4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2.439, P=0.000) ;每天吃早餐、不是每天吃早餐的大学生分别占57.4%, 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88, P=0.000) ;晚上加餐、不加餐的大学生分别占46%, 5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663, P=0.010) 。在不同地点吃早餐等的大学生的饮食心理认知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6 饮食心理认知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饮食心理认知的影响因素有来源地、母亲文化程度以及性别, 其中来源地和母亲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 性别是危险因素。
3 讨论
调查发现, 有近一半的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状况不良。饮食心理认知状况与来源地、母亲文化程度以及性别密切相关。城市大学生的饮食心理认知状况比农村大学生好, 这与两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情况有关。经济状况好或饮食消费高的城市大学生可能更注意营养和合理饮食。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着一个家庭的饮食搭配及其子女饮食的合理程度, 且母亲与饮食有关的行为密切影响其子女对饮食行为及营养的心理认知情况,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提示对其子女选择食物有较大的影响[1,2,3]。大多数饮食心理认知题男女生认知良好率均有差异,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女生更注重外表美, 希望体态苗条、身材好、皮肤好, 从而更注重饮食和营养的心理有关。本调查结果表明, 饮食心理认知状况与饮食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其中大学生对绝大多数饮食心理认知题认知是否良好都与其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关联, 大多数饮食行为也与饮食心理认知状况有显著关联。应加强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正确引导, 大力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 以科学的营养知识, 适合本国国情的饮食文化, 通过各种形式, 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心理认知和饮食习惯, 尤其是男大学生和农村学生, 并帮助其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从而使其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Klesges RC, Coates TJ, Sturgeon-T illisch J, et al.Par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 and relative weigh[J].Appl Behav Anual, 1983, 16 (2) :371-378.
[2]Hertzler AA.Children's food patterns-a review:ⅡFamily and group behavior[J].Am Diet Assoc, 1983, 83 (5) :555-560.
[3]Satter EM.Childhood eating disorders[J].Am Diet Assoc, 1986, 86 (4) :357-361.
饮食与少女健美 篇2
1、蛋白质要保证。我们知道,少女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身体生长发育快,身体极需要营养物质。首先是蛋白质,可多食牛奶、奶制品、鸡蛋、肉类等。如果营养不能满足机体发育需要,加上内分泌剧烈变化,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抵抗力低下,面色苍白,容易疲劳以致生病。
2、钙、磷要充足。少女生长发育期间,钙、磷需要量多,如摄入不足,就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以致影响身体的均匀发育,从而破坏体型美。因此,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多食含磷、钙多的食品,如牛奶、鸡蛋、鱼虾及黄豆、芝麻、菠菜等,这些物质含有丰富的钙质。动物肝脏、油菜、芹菜等含铁多,也应多吃,以补充因月经丢失和造血所需要的铁质,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气血虚弱者,可选服滋补膏等药物。
3、维生素不能少。维生素是少女时期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A能维持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人目光明亮。维生素D不足,可发生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维生素C则能促进细胞间质中的胶原形成,又能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和促进铁的吸收等。缺乏维C,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容易出血。维生素B1可使皮肤光滑。这些维生素多存在于动物肝脏、蛋类及鱼肝油、菠菜、红萝卜、辣椒等食品中。新鲜蔬菜和水果则含维生素C较多。因此,应适当多吃上述食物,还可用红萝卜煮瘦肉吃。
此外,油脂型皮肤的少女,应少吃动物脂肪较多的食物,多吃蔬菜、豆腐等较为清淡的食物;皮肤干燥者应增加豆浆、胡萝卜的摄入。
饮食与政治 篇3
一、功能性的饮食文化与情感的维系
在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 《饮食男女》对于传统文化的借用是在饮食上表现出来的。主人公老朱是大餐馆的主厨, 对于传统的中国菜是大师级人物。所以在影片中, 饮食首先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显现。比如片中老朱回餐馆救场那一场戏, 因为采购材料人的失误导致必须现场换菜, 由排翅变成龙凤呈祥。其中老朱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熟悉, 菜品和厨房里热火朝天做菜的盛景, 都让现代观众对传统饮食文化有了种猎奇似的观赏。与老朱相对应的是吴倩莲饰演的二女儿, 她是老朱三个女儿中最为开放和现代的, 她是现代社会中的女强人, 对于情感也是最开放的 (她与前男友之间纠缠的关系) , 但是恰恰是她最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老朱的厨艺。
除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比之外, 饮食还代表着老朱与三个女儿情感维系的最重要象征。所以在女儿纷纷成年以后, 他与女儿的联系方式便是家庭聚会。每到周末的晚间, 老朱总是仪式办的做满一桌子菜, 其丰盛的程度不亚于在饭店办酒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仪式场景非但没有增加双方的情感, 反而进一步隔阂了二者的关系。影片刚一开始就是老朱一个人神情严肃做菜的场景, 而当三个女儿与爸爸同桌吃饭时, 父亲的欲言又止和女儿的心不在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本应该是维系情感的纽带, 却是无法交流的尴尬。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老朱的味觉。作为一个名厨, 老朱却奇迹般的丧失了自己的味觉。这个叙事上的细节也是极端功能性和象征意义的, 与其说老朱丧失了味觉, 倒不如说他面临着情感交流不畅和干涸的尴尬处境。首先是他与三个女儿的情感虽然在, 但是始终无法交流, 别别是他与二女儿, 两人关系最好最亲密, 可是两人的关系却最疏离 (二女儿喜欢厨艺可被老朱断然拒绝) 。第二是他与锦荣的爱情也害怕女儿和其他的人知道后并不同意。这才是他味觉丧失的根本性原因, 于是结尾处老朱的味觉奇迹般的恢复其深层内涵也是因为他的情感找到了依靠, 与二女儿之间的和解和与锦荣的爱情才是他味觉恢复的真正原因。
二、突转、发现与情感的伏笔
和其他两部作品一样, 《饮食男女》也有着戏剧化的情节。在影片的开始, 导演便不疾不徐的向观众介绍整个故事中老朱一家人的基本情况。老朱在家忙碌做饭等待女儿回家吃周末的团圆饭, 大女儿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 二女儿是一名航空公司的高管, 与前男友保持着性关系, 小女儿是快餐店打工的职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老朱的欲言又止, 家倩提出要搬出这个家, 这个开头把整个故事的氛围、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关系全部放到了观众面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故事的进展中, 导演有选择性的在故事中安插一些伏笔, 比如片头老朱接了一个电话, 在电话中耐心的指导说“鱼要清蒸, 不要放盐”, 之后锦荣女儿说漏嘴:“妈妈把鱼煎糊了”, 这些伏笔都是为了结尾戏剧性情节的转变设计的。
突转和发现两词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其含义指故事的发展向相反的和不可知的方向变化, 基本上这种例子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冲突,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影片结尾处老朱石破天惊向梁伯母表忠心一定会照顾好锦荣, 这时之前的伏笔才被揭开, 这个故事上的突转让观众有一种发现似的快感满足。
除此之外, 突转还表现在三个女儿情感的改变上。老朱的三个女儿性格各异, 大女儿家珍向所有人说其大学时被男友抛弃从而拒绝再次进入爱情, 并且始终认为照顾老父亲是自己的责任。但家倩却偶然发现她的谎言, 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抛弃她的前男友, 而当家珍真的坠入爱河后也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家庭和老父, 相反却是第一个提出离开的家倩始终留在了这个家里。剧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和传统与现代上都经历了一次转变, 原本抱持着传统观念的父亲终结了这个传统, 大女儿家珍和小女儿家宁也纷纷离开家庭各自生活, 反而最现代最开放的家倩成为了固守在家庭中的那个人。
饮食与情绪 篇4
人们平时摄取的食物尽管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酸性食物,如肉、鱼、禽、蛋、米、面、糖、酒等。这一类食物多含有磷、硫、氯等非金属元素,在体内经过氧化,生成带阴离子的酸根,故被称为酸性食物。另一类食物是碱性食物,如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等植物性食物,多含有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在体内经过氧化,生成带阳离子的碱性氧化物,故被称为碱性食物。长期偏食的人,由于这些食物在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各不相同,对人的性格影响也截然不同。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心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出了食物可以影响人的性格的见解。
(1)情绪不稳定、办事无持久性的人:往往是酸性食物摄入过多,缺乏维生素B和C。故应多吃含钙丰富的大豆、菠菜、牛奶、花生、橙、芝麻,以及含磷丰富的栗子、杏、葡萄、虾、蟹、鸡肉、土豆、蛋黄等食物,使酸碱平衡,有助于增强人的主见性和情绪的稳定。
(2)遇事容易激动、难以控制情绪的人:可多吃些海产品,如贝、虾、蟹、鱼和海带;同时常吃些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大蒜、油菜、土豆、茄子、南瓜、黄花菜、莲藕、鲢鱼、草鱼、鲲鱼、豆芽、香蕉、苹果、玉米等。
(3)整天喋喋不休的人:多由大脑长期缺乏维生素B等造成。饮食上应多吃些糙米、麦麸、豆类、花生、干果、白菜、芹菜、酵母、肝、心、肾等食物。
(4)办事马虎、虎头蛇尾的人: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和C引起的。应多吃胡萝卜、田螺、牡蛎、鸡肝、包菜、扁豆和辣椒、菜花、苦瓜、番茄、柠檬、柑橘等食物,少吃肉类食品。
(5)顽固而呆板的人:主要是偏吃肉类及高脂食物使血中尿酸增加所致。饮食处方首先减少肉类食物,多吃鱼、蔬菜(以绿色和黄色为主),减少盐的摄入量,改变常食泡面、清凉饮料及不吃早餐等习惯。
(6)优柔寡断的人:可能缺乏氨基酸和维生素。故应建立以肉类为中心的饮食习惯,同时大量食用水果、蔬菜,特别是多吃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偶尔吃些辣味食物。
(7)常感焦虑不安的人:此类人常有口重、早晚餐缺一顿、吃饭速度快、常喝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习惯。故改变饮食着眼点应从安定神态着手,多补充些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含量丰富的食物,还应多吃些动物性蛋白质,菜肴不宜过咸。
实验证明,豆制品中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对心情沮丧和抑郁症有显著疗效。土豆、带麦麸的面包和蔬菜能使人心情愉快,燕麦中也含有使人愉快的物质。有人认为,由燕麦加盐煮成的粥,或许是英国人性情幽默的原因之一。
(8)依赖性重的人:常由糖分吃得过多所致。饮食处方应注重节制甜食,如蛋糕、可乐、果汁等,多吃些碱性食物、含钙丰富的食物和含维生素B11的食物,以增强其独立性和耐受力。
(9)怕交际的人:多数人既神经质又冷漠,如能将性格改变为爽朗,怕交际的毛病便会迎刃而解。饮食处方最好用蜜糖加果汁,少量饮酒也是一个办法。
(10)胆小怕事的人:可多吃些辣椒、鱼干和萝卜。
有失眠、恐惧、抑郁和健忘的人,可多吃干果、蔬菜和甲壳类动物肉;精神紧张、疲乏、无精打采的人,不妨多吃些柠檬和生菜、土豆、带麦麸的面包、燕麦等。
饮食习惯与长寿 篇5
一、正确认识素食与长寿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延年益寿饮食观中, 都主张吃素。世界上很多被公认的长寿之乡,如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平萨、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吉、我国新疆的一些地区的居民都是素食为主者,他们的主要饮食是粮食、蔬菜、水果和奶制品,节制肉食。素食为主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原因,主要是素食有利于消化吸收,患肠胃、肝胆及胰腺等疾病者少;吃素者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种类与肉食者明显不同,植物脂肪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较低;植物食品含热量低,纤维素丰富,含致癌物质少,而且不少水果和蔬菜中还含有防癌抗癌成分,所以不但是减肥的法宝,还可对抗癌症。
虽然吃素有利于健康长寿,但近代多数学者认为,绝对吃素并不是上策,特别是体力和脑力劳动都很繁重的人。绝对素食容易造成蛋白质、铁、钙的缺乏,而不利健康长寿,对孕妇、儿童的健康尤为不利,对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也影响身体的恢复。所以,以吃素为主者宜适当多吃些豆制品、奶与奶制品以及鱼类等。
二、适当限制饮食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
美国老年问题研究专家通过五十多年的研究证明,限制饮食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他发现,低水平(低热量)进食能调整多种生理功能,诸如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受体活性、激素水平、免疫能力、蛋白质合成和许多已知的由于年老而退化的功能。限制热量摄入,还可减少许多老年病如慢性肾炎和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潜心研究均表明,长期饱餐,身体肥胖、经常便秘,容易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减弱,还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乃至罹患老年痴呆症等。据日本东京大学调查,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患有习惯性便秘,或在青壮年时食量偏大,常暴饮暴食,中年即开始“发福”。过食和暴饮暴食必然加重肠胃、肝胆、胰腺等器官组织的生理负担,也加重了大脑控制消化吸收的胃肠神经和食欲中枢的负担。同时也使流向胃肠的血容量增加,使脑细胞的血氧供应相对减少,心脏负担加重。过食和暴饮暴食不但易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还可引发胃穿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导致猝死。高脂肪饮食、精制的甜食和高盐饮食造成的威胁性更大。
专家认为,适当节食可有效地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并能很好地保存许多清除自由基的细胞酶和一些还原剂,保持细胞功能的完好,减少许多与年龄有关的发病因素的影响。此外,节食可减轻胃肠负担,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良好刺激,促使内环境的均衡稳定,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之目的。但要注意,限食虽有利于健康长寿,但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在限食的同时,必须保证机体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基本需要,每餐以七八成饱为宜。
三、不吃早餐危害多
不少人在长期的饮食习惯中不吃早餐或不重视早餐质量,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不管儿童、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吃早餐者的营养水平明显偏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体能耐受力较低而肥胖程度反而较高,而且不吃早餐的中年人更易患胆结石等疾病。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儿童和青年人体重超标的可能性是吃早餐者的2倍,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不吃早餐者由于上午血糖偏低,易出现头晕、乏力等表现,因此也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四、偏食者寿命短
研究表明,主食以大米为主、很少吃杂粮及偏食特别严重的人,其平均寿命较短;喜吃甜食或口味特别重者(吃得过咸),其高血压、中风和胃癌的发病率较高;长期喜吃烫食,喜欢快速进食,常吃煎炸、熏烤及腌制肉类、鱼类和酸菜的人,患食道癌、胃癌者多。影响健康长寿。
五、常吃鱼及豆制品等食品的人寿命长
调查研究显示,长寿者往往是爱吃鱼或豆制品者,嗜吃全鱼(大多是小鱼)的人寿命更长。因为全鱼含钙丰富,可防止因年龄增大而出现的骨质疏松。大豆及其制品富含优质植物蛋白,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富含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长寿地区大多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丰富的地区;常吃海藻地区的人患脑血管意外少,亦多长寿之人;喜进食各种黑色食品(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和常吃荞麦地区的人,因其可预防动脉硬化,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少,故也多长寿。
六、长寿之道:努力消除中国饮食习俗中的缺点
1国人大多吃得过成,平均每天吃盐大约10克以上,东北地区甚至达到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建议每天食盐应控制在5克以下。吃得过成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发病率。
2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和盐一样同样对人体有害。做菜时最好用鸡精、蘑菇精替代。
3集体进餐,互相布菜,增加了患传染病的几率。
4中国人喜吃动物内脏,内脏胆固醇含量高,增加了动脉硬化的患病率。
5烹调方式喜欢用煎、炒、烹、炸,喜吃炒菜和油炸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几率。一般认为,采用蒸、煮、煨、炖的方式更好。
6国人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较多,吃白肉(鱼、鸡等)较少。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增加,这是好现象。
7我国许多地区喜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几率。
8不少人喜吃卤肉,而卤肉中所用肉桂、丁香、花椒等香料内含黄樟素,有致癌作用,患有感冒、热性疾病和肝病者也应少吃。
【饮食与政治】推荐阅读:
饮食与运动护理06-23
饮食与健康感想06-16
健康与饮食论文10-06
体质与饮食的秘密07-25
饮食、健康与睡眠论文09-25
《饮食与健康》教学反思05-12
饮食与健康主持稿07-07
产褥期营养与饮食06-23
高蛋白饮食与健康07-22
汉字与古代饮食文化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