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

2024-08-14

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通用7篇)

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 篇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29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1-04-29

根据2010年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的配套政策,现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有关口径公告如下:

一、关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免申报口径。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33号)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与15%计算的乘积,填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附件1的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4行“

(一)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二、关于查增应纳税所得额申报口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查增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亏损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0号)规定,对检查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允许弥补以前发生的亏损,填报国税发[2008]101号文件附件1的附表四“弥补亏损明细表”第2列“盈利或亏损额”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所属行次。

三、关于利息和保费减计收入申报口径。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规定,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以及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按10%计算的部分,填报国税发〔2008〕101号文件附件1的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8行“

2、其他”。

特此公告。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6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1-03-3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第三条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第四条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六条 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扣除。

企业因以前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递延抵扣。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发生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前款办法进行税务处理。

第二章 申报管理

第七条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

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过程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改正,企业拒绝改正的,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

第九条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第十条 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第十一条 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

(一)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

(二)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三)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第十二条 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有关资料。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有关情况后,将损失情况通知相关税务机关。企业应按本办法的要求进行专项申报。

第十三条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

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按分项建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台账和纳税档案,及时进行评估。对资产损失金额较大或经评估后发现不符合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或存有疑点、异常情况的资产损失,应及时进行核查。对有证据证明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的,应依法作出税收处理。

第三章 资产损失确认证据

第十六条 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十七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五)行政机关的公文;

(六)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八)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

(十)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

第十八条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

(一)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第四章 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

第十九条 企业货币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银行存款损失和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等。

第二十条 现金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二)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三)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

(五)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第二十一条 企业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

(二)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三)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

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一)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二)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三)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四)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五)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六)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七)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第二十三条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第二十四条 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第五章 非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

第二十五条 企业非货币资产损失包括存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在建工程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等。

第二十六条 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三)存货盘点表;

(四)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第二十七条 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三)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四)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第二十八条 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三)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第二十九条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二)固定资产盘点表;

(三)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四)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三)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四)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三)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第三十二条 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二)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三)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第三十三条 工程物资发生损失,可比照本办法存货损失的规定确认。

第三十四条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情况说明;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企业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第三十五条 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损失情况说明;

(二)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三)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

第三十六条 对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赔偿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二)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第三十七条 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可认定为资产损失,按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抵押合同或协议书;

(二)拍卖或变卖证明、清单;

(三)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第三十八条 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应提交以下证据备案:

(一)会计核算资料;

(二)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三)技术鉴定意见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

(四)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第六章 投资损失的确认

第三十九条 企业投资损失包括债权性投资损失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

第四十条 企业债权投资损失应依据投资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确认。下列情况债权投资损失的,还应出具相关证据材料:

(一)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且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的,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应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以及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

(二)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出具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资产清偿证明等;

(三)债务人因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的,应出具法院裁定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四)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的,应出具人民法院裁定文书;

(五)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或仲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

(六)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应提供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第四十一条 企业股权投资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一)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

(二)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

(四)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

(五)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六)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七)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八)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第四十二条 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出具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等的证明以及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第四十三条 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或委托其他经营机构进行理财,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或理财款项,按照本办法第六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 企业对外提供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金额,比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收款项损失进行处理。

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应税收入、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担保。

第四十五条 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四十六条 下列股权和债权不得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

(一)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

(三)行政干预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

(四)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五)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

(六)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权。

第七章 其他资产损失的确认

第四十七条 企业将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以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其出售价格低于计税成本的差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资产处置方案、各类资产作价依据、出售过程的情况说明、出售合同或协议、成交及入账证明、资产计税基础等确定依据。

第四十八条 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损失专项说明。

第四十九条 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情况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等损失原因证明材料。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事项,只要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第五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同时废止。本办法生效之日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资产损失事项,也应按本办法执行。

特此公告。

二O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6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1-03-2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现就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关于到期应支付而未支付的所得扣缴企业所得税问题中国境内企业(以下称为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签订与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有关的合同或协议,如果未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日期支付上述所得款项,或者变更或修改合同或协议延期支付,但已计入企业当期成本、费用,并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中作税前扣除的,应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上述到期未支付的所得款项,不是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而是计入相应资产原价或企业筹办费,在该类资产投入使用或开始生产经营后分期摊入成本、费用,分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应在企业计入相关资产的纳税申报时就上述所得全额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在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支付日期之前支付上述所得款项的,应在实际支付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二、关于担保费税务处理问题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担保费,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对利息所得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上述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担保费,是指中国境内企业、机构或个人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租赁、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接受非居民企业提供的担保所支付或负担的担保费或相同性质的费用。

三、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征税问题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转让中国境内土地使用权,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以其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总额减除计税基础后的余额作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并由扣缴义务人在支付时代扣代缴。

四、关于融资租赁和出租不动产的租金所得税务处理问题

(一)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将设备、物件等租给中国境内企业使用,租赁期满后设备、物件所有权归中国境内企业(包括租赁期满后作价转让给中国境内企业),非居民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收取租金,应以租赁费(包括租赁期满后作价转让给中国境内企业的价款)扣除设备、物件价款后的余额,作为贷款利息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中国境内企业在支付时代扣代缴。

(二)非居民企业出租位于中国境内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对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进行日常管理的,以其取得的租金收入全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中国境内的承租人在每次支付或到期应支付时代扣代缴。

如果非居民企业委派人员在中国境内或者委托中国境内其他单位或个人对上述不动产进行日常管理的,应视为其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非居民企业应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扣缴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向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分配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应在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如实际支付时间先于利润分配决定日期的,应在实际支付时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六、关于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以下称为《通知》)有关问题

(一)非居民企业直接转让中国境内居民企业股权,如果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约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应于合同或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实现。

(二)《通知》第一条所称“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并卖出中国居民企业的股票”,是指股票买入和卖出的对象、数量和价格不是由买卖双方事先约定而是按照公开证券市场通常交易规则确定的行为。

(三)《通知》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八条的“境外投资方(实际控制方)”是指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的所有投资者;《通知》第五条中的“实际税负”是指股权转让所得的实际税负,“不征所得税”是指对股权转让所得不征企业所得税。

(四)两个及两个以上境外投资方同时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的,可由其中一方按照《通知》第五条规定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资料。

(五)境外投资方同时间接转让两个及两个以上且不在同一省(市)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的,可以选择向其中一个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照《通知》第五条规定提供资料,由该主管税务机关所在省(市)税务机关与其他省(市)税务机关协商确定是否征税,并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如果确定征税的,应分别到各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七、本公告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本公告施行前发生但未作税务处理的事项,依据本公告执行。

特此公告。

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6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1-01-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发挥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本通知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期间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6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1-01-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3号)的有关规定,现就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结果公示之前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公告如下:

高新技术企业应在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在通过复审之前,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内,其当年企业所得税暂按15%的税率预缴。

本公告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0]111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0-12-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技术转让的范围,包括居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生物医药新品种,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技术。

其中:专利技术,是指法律授予独占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的外观设计。

二、本通知所称技术转让,是指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技术的所有权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的行为。

三、技术转让应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其中,境内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登记,跨境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商务部门认定登记,涉及财政经费支持产生技术的转让,需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审批。

居民企业技术出口应由有关部门按照商务部、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进行审查。居民企业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居民企业从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之和达到100%的关联方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注销前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9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0-12-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现就房地产开发企业注销前由于预征土地增值税导致多缴企业所得税的退税问题公告如下: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按规定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时,如注销当年汇算清缴出现亏损,应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出其在注销前项目开发各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申请退税:

(一)企业整个项目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总额,应按照项目开发各实现的项目销售收入占整个项目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在项目开发各进行分摊,具体按以下公式计算:

各应分摊的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总额×(项目销售收入÷整个项目销售收入总额)

本公告所称销售收入包括视同销售房地产的收入,但不包括企业销售的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普通标准住宅的销售收入。

(二)项目开发各应分摊的土地增值税减去该已经税前扣除的土地增值税后,余额属于当年应补充扣除的土地增值税;企业应调整当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按规定计算当应退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当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不足退税的,应作为亏损向以后结转,并调整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企业对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当年,由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土地增值税分摊调整后,导致当应纳税所得额出现正数的,应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按上述方法计算的累计退税额,不得超过其在项目开发各累计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二、企业在申请退税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书面材料证明应退企业所得税款的计算过程,包括企业整个项目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总额、整个项目销售收入总额、项目销售收入、各应分摊的土地增值税和已经税前扣除的土地增值税、各的适用税率等。

三、企业按规定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时,如注销当年汇算清缴出现亏损,但土地增值税清算当年未出现亏损,或尽管土地增值税清算当年出现亏损,但在注销之前已按税法规定弥补完毕的,不执行本公告。

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至注销之间的汇算清缴情况,判断其是否应该执行本公告,并对应退企业所得税款进行核实。

四、本公告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4号

2010-11-09

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财政部颁布的《工会会计制度》,以及财政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全国总工会决定从2010年7月1日起,启用财政部统一印制并套印财政部票据监制章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同时废止《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为加强对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管理,现就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问题公告如下:

一、自2010年7月1日起,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678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

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

2010-10-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现就企业以不同形式取得财产转让等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公告如下:

一、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2008年1月1日至本公告施行前,各地就上述收入计算的所得,已分5年平均计入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的,在本公告发布后,对尚未计算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一次性作为本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特此公告。

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6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0-07-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及其有关规定,现就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公告如下:

一、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以下简称股权)投资所发生的损失,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

二、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本规定发布以前,企业发生的尚未处理的股权投资损失,按照本规定,准予在2010一次性扣除。

特此公告。

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

2010-07-26

现将《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发布时企业已经完成重组业务的,如适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特殊税务处理,企业没有按照本办法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的,应补备相关资料;需要税务机关确认的,按照本办法要求补充确认。2008、2009企业重组业务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可按本办法处理。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及定义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企业重组业务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征管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重组业务,是指《通知》第一条所规定的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各类重组。

第三条 企业发生各类重组业务,其当事各方,按重组类型,分别指以下企业:

(一)债务重组中当事各方,指债务人及债权人。

(二)股权收购中当事各方,指收购方、转让方及被收购企业。

(三)资产收购中当事各方,指转让方、受让方。

(四)合并中当事各方,指合并企业、被合并企业及各方股东。

(五)分立中当事各方,指分立企业、被分立企业及各方股东。

第四条 同一重组业务的当事各方应采取一致税务处理原则,即统一按一般性或特殊性税务处理。

第五条 《通知》第一条第(四)项所称实质经营性资产,是指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产生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资产,包括经营所用各类资产、企业拥有的商业信息和技术、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投资资产等。

第六条 《通知》第二条所称控股企业,是指由本企业直接持有股份的企业。

第七条 《通知》中规定的企业重组,其重组日的确定,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债务重组,以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日为重组日。

(二)股权收购,以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日为重组日。

(三)资产收购,以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资产实际交割日为重组日。

(四)企业合并,以合并企业取得被合并企业资产所有权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日期为重组日。

(五)企业分立,以分立企业取得被分立企业资产所有权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日期为重组日。

第八条 重组业务完成的确定,可以按各当事方适用的会计准则确定,具体参照各当事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由于当事方适用的会计准则不同导致重组业务完成的判定有差异时,各当事方应协商一致,确定同一个纳税作为重组业务完成。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评估机构,是指具有合法资质的中国资产评估机构。

第二章 企业重组一般性税务处理管理

第十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应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规定进行清算。

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改变法律形式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权、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十一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二)项规定的债务重组,应准备以下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一)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的,应保留当事各方签订的清偿债务的协议或合同,以及非货币资产公允价格确认的合法证据等;

(二)债权转股权的,应保留当事各方签订的债权转股权协议或合同。

第十二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业务,应准备以下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一)当事各方所签订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二)相关股权、资产公允价值的合法证据。

第十三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并,应按照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进行清算。

被合并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合并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企业全部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十四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五)项规定的分立,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应按照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进行清算。

被分立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分立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被分立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十五条 企业合并或分立,合并各方企业或分立企业涉及享受《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过渡政策尚未期满的,仅就存续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按照《通知》第九条的规定执行;注销的被合并或被分立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不再由存续企业承继;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不得再承继或重新享受上述优惠。合并或分立各方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和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企业有关生产经营项目的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管理

第十六条 企业重组业务,符合《通知》规定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应按照《通知》第十一条规定进行备案;如企业重组各方需要税务机关确认,可以选择由重组主导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层报省税务机关给予确认。

采取申请确认的,主导方和其他当事方不在同一省(自治区、市)的,主导方省税务机关应将确认文件抄送其他当事方所在地省税务机关。

省税务机关在收到确认申请时,原则上应在当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完成确认。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将延长理由告知主导方。

第十七条 企业重组主导方,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债务重组为债务人;

(二)股权收购为股权转让方;

(三)资产收购为资产转让方;

(四)吸收合并为合并后拟存续的企业,新设合并为合并前资产较大的企业;

(五)分立为被分立的企业或存续企业。

第十八条 企业发生重组业务,按照《通知》第五条第(一)项要求,企业在备案或提交确认申请时,应从以下方面说明企业重组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

(一)重组活动的交易方式。即重组活动采取的具体形式、交易背景、交易时间、在交易之前和之后的运作方式和有关的商业常规;

(二)该项交易的形式及实质。即形式上交易所产生的法律权利和责任,也是该项交易的法律后果。另外,交易实际上或商业上产生的最终结果;

(三)重组活动给交易各方税务状况带来的可能变化;

(四)重组各方从交易中获得的财务状况变化;

(五)重组活动是否给交易各方带来了在市场原则下不会产生的异常经济利益或潜在义务;

(六)非居民企业参与重组活动的情况。

第十九条 《通知》第五条第(三)和第(五)项所称“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是指自重组日起计算的连续12个月内。

第二十条 《通知》第五条第(五)项规定的原主要股东,是指原持有转让企业或被收购企业20%以上股权的股东。

第二十一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同一控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权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对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决定控制权的投资者群体。在企业合并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在12个月以上,企业合并后所形成的主体在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连续12个月。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债务重组,根据不同情形,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发生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债务重组所得要求在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应纳税所得额的,应准备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债务重组的总体情况说明(如果采取申请确认的,应为企业的申请,下同),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债务重组的商业目的;

2.当事各方所签订的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

3.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情况说明;

4.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二)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债务人对债务清偿业务暂不确认所得或损失,债权人对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应准备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债务重组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债务重组的商业目的;

2.双方所签订的债转股合同或协议;

3.企业所转换的股权公允价格证明;

4.工商部门及有关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5.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股权收购业务,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的股权收购业务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股权收购的商业目的;

(二)双方或多方所签订的股权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三)由评估机构出具的所转让及支付的股权公允价值;

(四)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股权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和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五)工商等相关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六)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三)项规定的资产收购业务,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的资产收购业务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资产收购的商业目的;

(二)当事各方所签订的资产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三)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收购所体现的资产评估报告;

(四)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的有效凭证;

(五)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资产收购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六)工商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七)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证明。

第二十五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并,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企业合并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企业合并的商业目的;

(二)企业合并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企业合并各方当事人的股权关系说明;

(四)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各单项资产和负债及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等相关资料;

(五)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合并前企业各股东取得股权支付比例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六)工商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二十六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所规定的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是指按《税法》规定的剩余结转年限内,每年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

第二十七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五)项规定的分立,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企业分立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企业分立的商业目的;

(二)企业分立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被分立企业的净资产、各单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等相关资料;

(四)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分立后企业各股东取得股权支付比例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五)工商部门认定的分立和被分立企业股东股权比例证明材料;分立后,分立和被分立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分立和被分立企业分立业务账务处理复印件;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二十八条 根据《通知》第六条第(四)项第2目规定,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以及根据《通知》第六条第(五)项第2目规定,企业分立,已分立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这些事项包括尚未确认的资产损失、分期确认收入的处理以及尚未享受期满的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等。其中,对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凡属于依照《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税收优惠过渡政策的,合并或分立后的企业性质及适用税收优惠条件未发生改变的,可以继续享受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剩余期限的税收优惠。合并前各企业剩余的税收优惠年限不一致的,合并后企业每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统一按合并日各合并前企业资产占合并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进行划分,再分别按相应的剩余优惠计算应纳税额。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以及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有关生产经营项目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处理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适用《通知》第五条第(三)项和第(五)项的当事各方应在完成重组业务后的下一的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情况说明,以证明企业在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有关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未发生改变。

第三十条 当事方的其中一方在规定时间内发生生产经营业务、公司性质、资产或股权结构等情况变化,致使重组业务不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发生变化的当事方应在情况发生变化的30天内书面通知其他所有当事方。主导方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将有关变化通知其主管税务机关。

上款所述情况发生变化后60日内,应按照《通知》第四条的规定调整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原交易各方应各自按原交易完成时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重组业务的收益或损失,调整交易完成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及相应的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并向各自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调整交易完成纳税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逾期不调整申报的,按照《征管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当事方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对企业申报或确认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重组业务进行跟踪监管,了解重组企业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其他当事方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联系,并按照规定给予调整。

第三十二条 根据《通知》第十条规定,若同一项重组业务涉及在连续12个月内分步交易,且跨两个纳税,当事各方在第一步交易完成时预计整个交易可以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可以协商一致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在第一步交易完成后,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有关资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暂认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第二年进行下一步交易后,应按本办法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确认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第三十三条 上述跨分步交易,若当事方在首个纳税不能预计整个交易是否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应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在下一纳税全部交易完成后,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以调整上一纳税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涉及多缴税款的,各主管税务机关应退税,或抵缴当年应纳税款。

第三十四条 企业重组的当事各方应该取得并保管与该重组有关的凭证、资料,保管期限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跨境重组税收管理

第三十五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规定的重组,凡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应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重组,适用特殊税务处理的,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要求,准备资料。

第三十七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三)项规定的重组,居民企业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重组情况说明,申请文件中应说明股权转让的商业目的;

2.双方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

3.双方控股情况说明;

4.由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或股权评估报告。报告中应分别列示涉及的各单项被转让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5.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股权或资产转让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6.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税[2010]45号

2010-07-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民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的有关规定,现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企业或个人通过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可以按规定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不需要认定。

二、在财税[2008]160号文件下发之前已经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必须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提出申请,通过认定后才能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符合财税[2008]16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同时向财政、税务、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分别报送财税[2008]160号文件第七条规定的材料。

民政部门负责对公益性社会团体资格进行初步审查,财政、税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联合进行审核确认。

三、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税务和民政部门每年分别联合公布名单。名单应当包括当年继续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和新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

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内向名单内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四、2008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基金会,在首次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后,原始基金的捐赠人在基金会首次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当年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五、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或个人应提供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印制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方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照财政、税务、民政部门联合公布的名单予以办理,即接受捐赠的公益性社会团体位于名单内的,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向名单内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捐赠的公益性社会团体不在名单内,或虽在名单内但企业或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名单所属的,不得扣除。

六、对已经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其检查连续两年基本合格视同为财税[2008]160号文件第十条规定的检查不合格,应取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七、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现其不再符合财税[2008]16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条件之一,或存在财税[2008]160号文件第十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自发现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可暂时明确其获得资格的次年内企业或个人向该公益性社会团体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同时,提请审核确认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财政、税务、民政部门明确其获得资格的次年不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公益性社会团体不再符合财税[2008]16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条件之一,或存在财税[2008]160号文件第十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也按上述规定处理。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

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156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0-04-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对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的规定,现对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建筑企业所属二级或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包括与项目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下同)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应汇总到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核算,由二级分支机构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预缴企业所得税。

三、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

四、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汇总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缴:

(一)总机构只设跨地区项目部的,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其余额就地缴纳;

(二)总机构只设二级分支机构的,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三)总机构既有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又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的,先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五、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不进行汇算清缴。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的应缴企业所得税。

六、跨地区经营的项目部(包括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的项目部)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未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督促其限期补办;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项目部应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

七、建筑企业总机构在办理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时,应附送其所直接管理的跨地区经营项目部就地预缴税款的完税证明。

八、建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跨地(市、县)项目部,其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制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九、本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79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0-02-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过程中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租金收入确认问题

根据《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收入。

出租方如为在我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采取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的非居民企业,也按本条规定执行。

二、关于债务重组收入确认问题

企业发生债务重组,应在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关于股权转让所得确认和计算问题

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四、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收入确认问题

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

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五、关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计税基础确定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

六、关于免税收入所对应的费用扣除问题

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七、企业筹办期间不计算为亏损问题

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执行。

八、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业务招待费计算问题

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10]19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10-02-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规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税务总局制定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非居民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企业所得税核定办法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非居民企业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并应按照其实际履行的功能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条 非居民企业因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以下方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一)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收入或通过合理方法推定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二)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三)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经费支出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经费支出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营业税税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第五条 税务机关可按照以下标准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

(一)从事承包工程作业、设计和咨询劳务的,利润率为15%-30%;

(二)从事管理服务的,利润率为30%-50%;

(三)从事其他劳务或劳务以外经营活动的,利润率不低于15%.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非居民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明显高于上述标准的,可以按照比上述标准更高的利润率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第六条 非居民企业与中国居民企业签订机器设备或货物销售合同,同时提供设备安装、装配、技术培训、指导、监督服务等劳务,其销售货物合同中未列明提供上述劳务服务收费金额,或者计价不合理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相同或相近业务的计价标准核定劳务收入。无参照标准的,以不低于销售货物合同总价款的10%为原则,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劳务收入。

第七条 非居民企业为中国境内客户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凡其提供的服务全部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应全额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凡其提供的服务同时发生在中国境内外的,应以劳务发生地为原则划分其境内外收入,并就其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劳务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对其境内外收入划分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疑义的,可以要求非居民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并根据工作量、工作时间、成本费用等因素合理划分其境内外收入;如非居民企业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税务机关可视同其提供的服务全部发生在中国境内,确定其劳务收入并据以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八条 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适用不同核定利润率的经营活动,并取得应税所得的,应分别核算并适用相应的利润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凡不能分别核算的,应从高适用利润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九条 拟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非居民企业应填写《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见附件,以下简称《鉴定表》),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报送的《鉴定表》的适用行业及所适用的利润率进行审核,并签注意见。

对经审核不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非居民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自收到企业提交的《鉴定表》后15个工作日内向其下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将鉴定结果告知企业。非居民企业未在上述期限内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的,其征收方式视同已被认可。

第十条 税务机关发现非居民企业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计算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真实,或者明显与其承担的功能风险不相匹配的,有权予以调整。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确定适用的核定利润率幅度,并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报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备案。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 篇2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农业部:《关于扎实做好2015 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 (2015 年2 月4 日)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科技运用水平,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法治建设, 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险支农。争取资金用于金融支农试点。

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土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 (2015 年2 月11 日)

在稳步扩大试点的基础上, 用5 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 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 在2014 年进行3 个整省和27 个整县试点的基础上, 再选择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 个省 (区) 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 (区、市) 根据本地情况, 扩大开展以县为单位的整体试点。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 (2015 年3 月23 日)

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 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 (2015 年5 月22 日)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5-2030 年) 》 (2015 年5 月28 日)

规划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 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区域, 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

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 (2015 年6 月2 日)

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扶持力度,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仓储及冷链物流设施, 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探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 支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信息化建设。发挥供销社的优势, 与农民开展合作式、订单式生产经营服务, 搞好产销对接, 农社对接, 提高服务的规模化水平。

农业部:《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2015 年6 月17 日)

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相衔接;产地市场建设要与一二三产业发展相衔接;产地市场要着重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相衔接。重点是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三级市场体系 (全国性、区域性、田头) 的布局条件、布局依据和实现功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2015 年6 月21 日)

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 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 可以促就业、增收入, 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 (2015 年6 月30 日)

产业化经营项目由省级农发机构组织项目申报和审核批复。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可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 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单个财政补助项目的财政资金申请额度不高于自筹资金额度, 单个贷款贴息项目的贷款额度一般不高于1 亿元人民币。

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2015 年8 月7日)

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 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 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 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农机机械化管理司:《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 (2015 年8 月17 日)

到2020 年, 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 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 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在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内, 建设500 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在有条件的省份整省推进, 率先基本实现全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5年8月24日)

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有关要求, 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 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模式,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 (2015 年8 月28 日)

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 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 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支持, 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要。

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 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 逐步增加可追溯商品品种。

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供销合作总社等10 部门:《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2015 年9 月1 日)

根据我国各地经济社会、交通区位、人口分布、农产品流通基础等因素,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和全国主要商业功能区、农产品优势产销区分布, 在全国农产品生产、集散和消费集中区域布局100 个左右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8 个市场集群, 依托市场集群形成“三纵三横”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 与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相对接, 形成全国网与区域网相结合、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实体网与虚拟网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业部、共青团、人社部:《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的通知》 (2015 年10 月28 日)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业创新一系列方针政策, 以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 以农村青年为主体, 以县 (市) 乡 (镇) 为重点区域, 支持农村青年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 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养老家政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加强政策扶持、产业指导和创业服务, 加快形成有利于农村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 让千千万万农村青年创业者活跃起来, 以产业促创业、创业促增收、创新促发展, 成为创业兴业、致富一方的新型农民, 为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2015 年11 月2 日)

到2020 年, 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完善, 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 农村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八月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汇总 篇3

陕西结合实际出台十项措施力保中小企业平稳增长

为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确保完成今年全省中小企业目标任务,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出台十项措施,力保中小企业平稳增长。

认真落实政策。贯彻国务院14号文件精神,结合陕西省实际,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增长中的效应;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对正在建设的项目,积极协调有关方面解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定期督促进度。并对中小企业项目建设摸底,掌握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情况,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有关重点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对新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直接给予资金资助和奖励。着力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家庭工业发展的重点镇、重点村。力争下半年新增注册登记小微型企业1.4万户;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落实好有关政策,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力争今年全省100个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突出工业主导作用。抓好当前产销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增长。支持一批企业有基础、产品有市场,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提升产能,带动增长,发挥工业在保增长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对企业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获得国家授权和受理的专利,并在生产中应用的项目,分别对专利产品和企业给予补助;加速培育规模企业。逐市逐县落实培育规模企业的目标任务,重点培植一批科技创新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小企业,促其上规模,形成增长支撑力。对于上年度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在今年经统计部门确定为规模以上工业的中小企业,直接奖励企业10万元;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组织省内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开展银企对接。同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所产生的中介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对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进行补助,对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和已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重点企业,按照辅导期不同阶段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助力企业扩大销售。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产品政府采购办法,确保每年安排不低于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20%,采购中小企业产品;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确保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取得实效。力争今年陕西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区达到55个,过300亿元的县区达到15个。

陕西小微企业今后可获多种税费减免

为了破解陕西省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融资难、盈利难、发展难等问题,陕西省在加强财政支持、税费扶持、加强金融支持与服务、加强技术改造及人才技术开发等方面共出台15项举措,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专项基金

8月出台的《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截至2011年年底,陕西省约有小微企业139.5万户,从业人员400万人,《意见》中指出,各级财政要结合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专项资金重点向小微企业和贫困地区倾斜。陕西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局要制定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每年安排不低于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20%的份额。并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预算安排、基金收益、捐赠等,其中省级财政通过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5亿元,从2013年起,分5年拨付到位。同时,鼓励以基金捐赠、民间资本参股等方式扩大基金规模,力争5年时间将基金规模扩大到30亿元。

在减轻小微型企业税费负担方面,对符合国家鼓励类目录的新办、现有微型企业,实行3年内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分别逐年按60%、40%、20%列支返还;对新办、现有小型企业,每年按新增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税收的30%列支返还,从2013年起,执行到2015年。另外,陕西省级有关部门还要全面清理和取消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绝不允许转为经营性服务收费或以其他名目继续收取。

企业开张注册资本可分期付款

在加强金融扶持方面,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确保“两个不低于”(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贷款的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基础上,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专项用于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债券。

各级中小企业部门要重点扶持一批省、市、县三级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

《意见》表示,小微型企业进入市场可采取注册资金“分期付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允许新设立的小型微型企业全体股东缴纳不低于注册资本20%的出资额,其余部分在2年内缴足。除行业有明确要求外,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涉及前置许可特别是从事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行业除外),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6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其余部分2年内到位。鼓励以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多种出资方式投资创办小型微型企业,非货币出资金额最高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70%。

为小微型企业每年培养3万名管理人才

在推进小微型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省级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应不低于60%用于小型微型企业;陕西省级有关部门安排的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应不低于30%用于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并开展小型微型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成果的省级认定,对给予认定的发放政府补贴,力争到2015年中小企业省级研发中心达到500家。

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将培训3万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者,并提高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培训费补贴标准,由现在的每月800元提高到1200元。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至2014年底。

为中小商贸企业担保贷款担保公司可享受政府补助

8月,《陕西省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补助资金实施办法》出台,陕西省将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通过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商贸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项目补助标准包括担保机构补助标准和中小商贸企业保费补贴标准。担保机构补助标准是指对项目申报期内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的单笔贷款800万元以下、未获得其他中央财政补贴的担保业务,给予不超过贷款担保额2%的补助;对为商品交易市场、商业街等商圈内的中小商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将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提高补助比例。每个担保机构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00万元。

中小商贸企业保费补助标准是指对项目申报期内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给予不超过实际缴纳担保费用50%的补贴。每个企业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5万元。另外,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的保费补助,不低于融资担保补助资金总额的20%。

陕西省出台小额担保贷款新办法

陕西省8月出台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该办法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规定,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诚实守信,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登记失业人员、复员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以及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均可申请小额贷款。另外,该办法规定借款人、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取得的小额贷款,其从事微利项目的,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

延安每年将投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延安市日前出台十六条措施,营造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力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据悉,今年起延安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一亿元资金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创投基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扩大规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补、资本金注入、融资担保、产业扶持等多种方式,支持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同时,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实行三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对新办非能源类企业也免征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年;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举措全力支持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延安市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对在延安市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享受与农村信用社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依据市场原则、自主协商可给予小额贷款公司不超过50%的贷款,支持其发展壮大。同时,还将改善授信业务制度,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抵质押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对于被评定为市级以上“诚信企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将优先安排贷款。

十六条举措中还包括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和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高科技工业等领域;鼓励全民创业。允许法定范围内公司不受行业限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一律降至3万元;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市内企业,以及省内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等一系列有助于帮扶中小企业的有力举措。

内蒙古

内蒙古出台意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给内蒙古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考验。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8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围绕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扶持创业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改进和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59条政策措施。这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小微企业在保增长、惠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为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湖北

湖北公布“营改增”试点方案 小微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8月22日,湖北省国税局公布了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称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并定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湖北省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全面展开。根据公告显示,此次试点行业涉及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中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以及鉴证咨询等领域。湖北省国税相关人士表示,湖北将参照上海市的试点方案,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其中,有形动产租赁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适用6%税率。对特定服务出口实行免税制度和零税率。

此次试点改革,湖北省数以万计的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从原来按5%税率缴纳营业税调整为按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税负降幅约40%,成为此次“营改增”改革最大受益者。

福建

福建11月起试点“营改增”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自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将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

试点范围具体为: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不包括铁路运输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

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应税服务的适用税率分为四档: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为17%,交通运输业(铁路运输除外)为11%,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为6%,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应税服务实施零税率。

在试点过渡期间,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无论试点地区还是非试点地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可抵扣进项税额;试点纳税人原适用的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试点期间可以延续;在优惠政策转换上,试点地区纳税人原享受免征营业税政策的,改为免征增值税或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福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可获补助

7月30日,福建省开始启动2012年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申报项目按属地原则上报,报名时间8月15日截止。项目申报重点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小微企业创业基地项目、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工程项目、中小企业服务年项目四大项。福建省根据服务内容、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绩效考评及收费情况等,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补助支持。

福建省出台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8月,福建省财政厅、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信息化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清除供应商规模条件等不合理限制、给予中小企业投标产品价格扣除、保障中小企业优先获得政府采购合同、降低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保证金缴交比例、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培训指导及专业化咨询服务力度、加强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营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减轻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资金占用负担,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实际困难,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多项政策支持 小微企业贷款将有风险补偿金

福建省小微型信息企业融资成本将降低。8月,福建省信息化局公布了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贷款扶持

福建省将加大对小微型信息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福建省将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通过风险补偿金的杠杆放大效应,积极引导和推荐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信息企业贷款业务。对小微软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给予为期1年且不超过贷款利息30%的补助。

此外,对通过特定国际质量和安全评估以及认证或认证升级的小微软件企业给予评估、认证、审计费用最高50%的补助。

资金奖励

除了贷款利息补助,福建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设扶持小微软件企业创业创新专项,对小微企业获得国家和省级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奖的作品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福建省将对涉及“双软认定”、参加全国软考、省软件杰出人才评审等的小微企业免收相关手续费。

此外,福建省将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小微企业开拓市场,还将定期组织小微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并免收相关费用。

30亿授信额度 福建联合推出小微企业助保贷平台

福建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和省企联,将与建设银行联合推出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平台,使小微企业通过相互担保获得银行贷款。

助保贷业务平台具体是指,由省级财政拨付2000万元组成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小微企业则按拟贷款金额的2%自愿缴纳助保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符合商业银行条件的担保物,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也不接受小微企业相互担保。助保贷业务通过助保金贷款平台的增信,化解了这一难题。

依托这个平台,小微企业可获得500万元以内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最长1年,还可以续贷。贷款一旦发生逾期,由贷款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先行代偿。当助保金不足时,由政府风险补偿资金和银行按各50%的比例分摊。代偿后,银行进行债务追偿,追索回的资金扣除银行追索费用后,剩余部分按比例补回政府风险补偿金及银行和助保金所承担的损失。

相关银行已提供30亿元的授信额度支持该平台,预计今后还将有更高额度并得到更多银行的支持。

这项金融措施将由福建省企联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协调实施,并由省级各个行业协会和各设区市企联,推荐行业内或辖区内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进入金融服务储备库。小微企业进入储备库前,需要经过综合实力、信用状况、盈利状况、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资质的综合评审。

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将储备库内的小微企业与银行对接,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可申请贷款。此举将按照区域、行业、产业链特征,把松散的小微企业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融资需求旺盛的成长型小微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减少融资成本,简化融资流程,提高融资额度。

海南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最高将获200万元创业

8月,海南省开始着手组织开展第四批“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申报工作。评审通过,确认资格的受资助人才,将享受包括“一次性拨给100—200万元的创新创业启动经费”在内的六项优惠政策、六项重点支持和六项优先服务;并享受妥善解决工作条件、签证、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的待遇。

此次申报的主要有A、B两类创新创业人次。A类即自主创业型人才,指在符合海南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或领域,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海南省投资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B类即创新型人才,指落户海南省的企事业单位所引进的掌握关键技术,能创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能提升海南省重大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企事业单位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国际化管理水平的高层次研发人次、高级创意人才。

符合条件的受资助人才,享受《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中含“一次性拨给100—200万元的创新创业启动经费”在内的六项优惠政策、六项重点支持和六项优先服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和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优先享受海南省各地、各部门制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按照国家、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条件、签证、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

山西

山西省多项措施助推微型企业发展壮大

为进一步做好山西省微型企业扶持工作,支持就业创业,8月山西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创办微型企业的意见》,采取多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进行扶持。

一、对创办微型企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劳动者(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含投资者)20人以下、出资数额或注册资本10万元及以下、依法注册登记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下同),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人均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与此同时,符合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条件并直接向指定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的,可由财政按规定额度和比例予以贴息。

二、农村劳动力创办微型企业,可参照城镇失业人员享受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毕业三年之内的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创办微型企业,可参照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政策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微型企业吸纳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的,可对用人单位给予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三、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创办微型企业,凭其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可一次性申请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并继续为其代缴相应期限的医疗保险费。低保对象首次创业,可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继续享受一个季度的低保待遇。对劳动者自主创业失败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符合低保条件的,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四、有创业培训愿望和已经创办微型企业一年内的创业者,可免费参加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按每培训一天不超过180元、总额不超过18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机构职业培训补贴。微型企业不仅可以领到政府发放的“培训券”,实行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直补”。还可一次性领取5000元的“企业服务券”,用于支持购买和使用管理咨询、人才培训、财税代理、创业指导服务等社会化服务。

五、省、市、县(市、区)均设立创业资金,用于创办微型企业奖励、创业师资培训、创业项目库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创业指导服务、购买社会化创业服务等。资金专项列支,足额拨付。凡稳定运行一年以上,具有稳定的从业人员、产品生产规模或服务项目规模的微型企业,可得到创业资金奖励。

六、对企业出资创办的微型企业创业园(区),一次性入驻微型企业达20户以上且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可获得每个实体不超过5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场地建设补助。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也可以得到场地租赁、管理服务等补贴。

辽宁

辽宁省三年内将扶持女性新创办5000个中小微企业

从今年起到2015年年底,辽宁省将大力扶持女性新创办中小微企业5000个,帮助1000个中小微企业壮大规模,建立100个省级妇女创业就业服务示范基地,带动10万人就业。8月16日,全省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推进会发布了这一消息。

今年7月,辽宁省妇联与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联合启动了“女性中小微企业发展计划”,大力扶持女性创办中小微企业,并制定了政策指导、资金扶持、示范基地引导、强化培训等15项具体措施。今后辽宁省每年将拿出4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3年要实现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0亿元,协调发放其他小额信贷资金30亿元,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重庆

重庆四举措助推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

一是构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专利分析20余项,建立密集型产业专利信息储备池,针对100家重点中小企业的需求,分别免费提供一个技术主题的专利信息池,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技术竞争力。

二是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筛选50家龙头企业,开展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形成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支持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形成特色专利技术。

三是跟踪服务知识产权潜力企业。开展企业专利“清零”行动,分析挖掘创新技术,提炼申请首件专利,协助完成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工作;对已有专利的企业,申请专利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对所有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档案系统并提供授权后的维护管理。

四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模式。建立国家、市、集聚区知识产权局主抓业务,园区管委会对接托管中介机构的服务模式;企业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线研发人员具体抓的管理模式已经形成。

浙江

浙江省多举措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

8月,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联合省知识产权局,启动了第三批“浙江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认定培育工作。今年将继续在具有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集聚区中,重点培育认定50家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

自2010年以来,浙江省已培育认定了两批共93家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表示,这两年来,对认定培育的企业,浙江省开展了多项服务措施: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知识产权辅导培训,为企业培训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对培育企业给予知识产权指导服务,包括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资产评估及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等业务、专利纠纷案件、跨省知识产权维护活动等;鼓励和指导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融资价值,运用相关政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培育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优先推荐列入国家和省有关补助项目。

2010年、2011年浙江省有14家企业获“国家中小企业专项‘专利申请补助项目’资金”共1410万元。部分县市区也对认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给予了资金补助。

该项工作旨在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

浙江启动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

浙江省财政厅与工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银行总行等6家金融机构8月签订协议,浙江中小企业凭借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积累的“诚信度”可申请信用融资。

今年6月,浙江省财政厅与浙江省金融办、浙江银监局联合发布了《浙江省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试点办法》,突出“诚信创造价值”理念,在遵循市场法则、强化风险控制的情况下,将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累积形成的信用转化成为企业融资的条件和资源。

2011年浙江省政府采购合同总额达778亿元,70%以上合同由中小企业中标成交。

目前,浙江纳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浙江美承数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企业已经获得首批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工作试点完善后将在全省推开。

贵州

贵州省5000万元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贵州省财政预算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扶持利用国内民间资本新办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非公有制企业,并从2007年起至2010年每年递增20%。

自2004年开始,贵州省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优惠贷款等方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扶持利用国内民间资本新办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非公有制企业。两年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扶持了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到目前,贵州省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

与此同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对贵州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积极支持。贵州省的信邦制药、玉屏板栗保鲜等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共获得财政部880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除前述资金支持外,贵州同时决定,2006年省级预算安排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1000万元,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各级财税部门支持力度的加大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贵州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已达27.8%,中小企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加18.7%,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1067.48亿元,实现利润21.07亿元。

山东

山东放宽微小企业注册登记条件促实体经济发展

山东省在登记、注册、收费等多个方面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每年可为小微企业释放资金300多亿元。

山东将允许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下的内资公司免缴首期注册资本金登记注册,对个人从事修鞋、修自行车、缝纫、水果摊等生活便利行业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免收登记注册费用,允许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等投资成立公司等。

山东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部分政策立足推动中小微型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含金量较高,仅“零首付”、免收费、免登记等优惠政策每年就可为小微企业释放300多亿元资金,并减免登记费达1100多万元。

威海开发区出台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近日,管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号),明确规定了扶持范围、扶持政策和资金申报及监督管理。

《意见》规定,凡在经区登记注册并依法纳税的小型微型企业均纳入扶持范围,重点扶持小型微型工业企业、信息传输企业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意见》规定,要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要减免和清理涉企收费。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小型微型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等1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自2012年2月1日起,取消浅海滩涂资源费等19项省级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今后,凡未经国务院和省政府及省财政、物价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坚决禁止超标准、超范围收费和搭车收费。

要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银企对接,搭建融资平台,通过设立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设小型微型企业专贷机构,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小型微型企业;通过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形式,扩大贷款抵质押范围,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推进政府采购信用担保,对政府采购中标或成交的区内小型微型企业,可凭政府采购中标通知书或政府采购合同,按规定程序到指定银行申请贷款业务。

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设立区级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梯次推进培育、服务体系建设等。积极指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市级扶持项目,区级按规定比例给予配套。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加大对工业和生产性服务设备的投入力度,对列入区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当年完成设备投入200万元以上、经相关部门备案认定的,按设备投入额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补助标准为利息总额的50%,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加快创建“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对新认定的省级、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制订小型微型企业五年成长规划,筛选区内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小型微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从土地供给、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由粗放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转变,由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由微型企业成长为小企业。以2011年销售收入及实现的税收为基数,对至2015年末销售收入及纳税额年均增长率达到30%,且达到中型企业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10—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意见》强调,严格资金申报及监督管理,对申报及认定、认定及拨付和监督管理作出明确要求。《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

黑龙江

黑龙江出台办法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

8月,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加快黑龙江省专利权的转化和实施,规范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金”)的管理,黑龙江省财政厅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出台了《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内容包括:

一、风险补偿金的来源。风险补偿金由省级财政每年从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用于对担保机构专利权质押担保或有损失的补偿。风险补偿金委托省科力科技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省鑫正投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或其他国有担保机构管理运作,按照市场规则选择贷款利率低、贷款程序便捷、愿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承贷银行。

二、风险补偿金支持对象的准入条件。支持对象为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科技人员为主创办、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对象的申报、筛选及认定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担保机构、承贷银行共同组织实施。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的操作方式。企业申请担保贷款采取专利权质押和有形资产抵押双结合方式。担保公司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对企业提供担保,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

四、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以年度专利权质押贷款计划额度作为基数,并以此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当年补偿及预算额度,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担保代偿损失,当专利权质押担保全年损失高出当年补偿金预算额度的部分,由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自行承担。

天津

天津市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新举措

8月,天津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天津分行、天津银监局、天津保监局、市商务委联合发出通知指出,凡向天津市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融资机构都将获得相应的财政奖励。

这份名为《关于落实融资机构向我市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财政奖励政策的通知》指出,从2012年起3年内,对融资机构向天津市小型微型企业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含票据贴现),以及提供的融资租赁额、保理额、融资的保险额,由市财政按当年年末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部分给予奖励,每增加1亿元奖励30万元。若上年末余额低于2011年末余额,则按超过2011年末余额计算增加额。

《通知》界定了融资机构的范围,为在天津市注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

上海

奖励贷小容忍不良 上海组合拳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海联合政府、工业园区、银行、担保公司等多方力量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通过50亿元财政资金,“投、贷、保”联动有望撬动300亿元信贷资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饥渴”。

据上海市经信委调查,小微企业依然面临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等困扰,企业贷款名义利率平均为8%,加上担保等成本就超过10%;由于政策性担保审批门槛高、耗时长,政策性担保仅占上海担保余额的20%。

此前,上海财政已推出了“五个10亿元”专项资金,即设立总量规模为20亿元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参股的形式支持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二是安排总量规模为20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三是设立总量规模为10亿元的投资专项资金,建立“投贷”“投保”联动机制。

在此基础上,上海把信贷风险补偿覆盖面从原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到全部小微企业,政策惠及面更宽更广。为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上海规定由商业银行先行选取一个或若干个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具有一定总量规模的信贷品种参与信贷风险补偿试点,如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张江模式、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和“信贷工厂”等。当小微企业“试点贷款”年末不良率超过3%时,对超过3%且小于4%的部分不良贷款处置损失,在商业银行实施尽职追偿的前提下,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全额补偿。

此外,上海市财政还提供专项奖励资金,按照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乘以奖励系数和综合系数,对小微企业信贷绩效突出的商业银行提供奖励。

此外,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上海鼓励各区县街道、乡镇以及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辅导、政策咨询、融资受理、信息核查、贷后跟踪等服务,促进银企对接,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化和批量化。

上海设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之后,上海8月正式建立小型微型企业专项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来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在上海市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会议上透露,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落实相关政策,以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程序。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金融办和上海银监局日前联合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办法》(下称《办法》),明确提出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建立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对上海市各有关商业银行为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发放贷款所发生的超过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净损失,由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补偿财政专项资金给予相应的风险损失补偿。

具体来说,就是不良贷款率在3%以内的,净损失由商业银行自行承担;不良贷款率超过3%的部分,由上海市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承担1个百分点内的不良贷款净损失。

《办法》还明确,可由商业银行先行选取一个或若干个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特点的、具有一定总量规模的信贷品种参与信贷风险补偿试点(下称“试点贷款”)。而《办法》所称的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对象为:自2012年1月1日起3年内,各商业银行向上海市各区县小型微型企业发放的“试点贷款”本金。

此前,由上海市财政局、金融办、科委联合制定的《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暂行办法》也提出,当各商业银行在“张江、紫竹、杨浦”等区域内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末不良率超过3%时,对超过3%且小于5%(含)的部分不良贷款处置所发生的实际损失,在相关商业银行实施尽职追偿的前提下,由市和区县两级政府补偿50%。

江西

66条税收优惠支持赣南发展

近日,江西省地税局出台,《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全力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66条》(以下简称“66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负40%以上。特别是对赣州市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企业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从25%下调至15%征收企业所得税。

“66条”中指出,经省级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对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对降息省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依法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规定期限内,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青海

地税汇总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

近日,青海省地税局对小型微利企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汇总,具体包括所得税、印花税及营业税等政策。

一、所得税优惠政策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7号)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规定:《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继续执行至2013年12月31日。

根据《青海省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政[2012]16号)规定:(1)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税务部门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符合信用担保机构免税条件且列入免税名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担保机构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征营业税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3)小微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印花税优惠政策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规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根据《青海省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政[2012]16号)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三、营业税优惠政策

《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工信部联企业[2009]114号)规定: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免税时间自担保机构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之日起计算。

根据《青海省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政[2012]16号)规定: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提高到月营业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提高到每次(日)营业额500元。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小微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24万元的限额扣减营业额。

《财政部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字[2011]104号)规定:对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认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2014年底以前免征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

根据《青海省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政[2012]16号)规定: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包括: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

广东

广东为中小企业减税 税收优惠政策多达16条

广东省政府近日出台《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56条”),采取多项税费优惠为企业减负。据悉:56条中涉及税收优惠政策多达16条,包括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减免所得税,免征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在增值税方面,“56条”明确将起征点提高到全国最高标准,即销售货物和销售应税劳务的统一为月销售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500元。“原来我省起征点以下的企业是32万户,这样一来增加到了83万户,48%的增值税纳税人将无需缴纳该税款。总计优惠税额达15.43亿元。”广东省国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营业税方面,广东也将起征点提高到全国最高标准,即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500元。据测算,全省将有195.63万户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受益,占调整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比重95.5%;全省个体工商户营业税收入减少17.8亿元。

“56条”对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企业所得税也明确了多项优惠政策。例如,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外,广东还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22项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取消和免征5项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广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省还将进一步清理规范现行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涉企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

宁夏

宁夏:小微企业所得税税负降了60%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税结合宁夏实际出台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由25%降低到20%,再减半征收,使小微企业所得税税负降低了60%。此外,自治区地税系统还每人每年按照4800元的标准减免企业的税收,三年来,累计为3260户次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各项税收1.47亿元。减免了小微企业发票工本费、网上报税运维费等收费项目;大幅度降低中低排量家用小汽车的车船税税额标准,2.0以下中小排量汽车平均税负降低50%以上。

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 篇4

2012-12-03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访问次数:

551

11月间,各地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上下足了功夫。山西省将动用3500万元财政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陕西省将启动中小企业智慧云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新形态;云南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它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统一窗口和服务网络。

扶持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重庆明年拟投数千万元

为帮助重庆市中小企业缓解信息化过程中遭遇的难题,明年,重庆市将对市内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中小企业予以税收减免、担保贷款支持,拟安排投入3000万~5000万元资金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倾斜。

据重庆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使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得以提升,重庆市已举办信息化专项培训近百期,为1万余家企业近2万余人进行了信息化知识培训。同时,重庆市每年都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扶持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仅今年,市级财政安排了385万元支持信息化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近800万元。

重庆市中小企业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称,为了进一步优化重庆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对于重庆市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中小企业,按照技术创新相关政策规定,有关部门将予以税收减免和一定额度的担保贷款支持,并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上予以倾斜;同时,在自主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资金的安排上,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倾斜。明年将力争投入3000万~5000万元,鼓励中小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

山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获财政支持

11月,山西省财政厅发布消息,山西省动用3500万元财政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为鼓励山西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山西省决定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创新活动。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方向为:开展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利用、资源与环境技术的研发和利用、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的研发以及航空航天配套技术及高技术服务业的研发和利用等。

财政资金主要采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给予引导性支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费用给予适当的无偿资助,资助额度按不超过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资助,且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具有一定创新性、需要投入较大研发资金或需中试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且银行已给贷款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贴息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财政部门提醒,企业获得财政资金后需要专款专用。对企业违反规定使用、骗取创新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山西省财政厅将收回已安排的资金,并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陕西省启动中小企业智慧云平台

为承接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智慧陕西”的战略规划,将启动陕西中小企业智慧云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新形态。

中小企业智慧云平台建设将分为基础启动、内容推进、智慧企业三个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智慧云新模式,利用统一的平台整合各类企业管理、客户管理、电子商务、在线培训等标准化应用软件,通过 PC、手机终端等企业可灵活选择的多样化终端为中小企业提供按需服务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软件“零投入”、应用终端“多选择”、后期使用“零维护”、应用升级“零费用”的信息化应用服务模式。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

11月,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云南省已构建起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统一窗口和服务网络,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在为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公平创业环境,加快创新发展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近年来,云南省涌现出了一大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11年,云南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已超过99%,从业人数达514万,实现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GDP的42.1%。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支持服务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已成为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5月,云南省科技厅制定并颁布了《云南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酝酿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心的成立,不仅可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信息不对称、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创新创业环境。据介绍,围绕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分析检测、成果转化、技术转让、科技投融资、人才引培等方面的需求,服务中心将通过整合研发机构、专业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机构等服务资源,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今年云南省将完成1000户以上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

湖南首个中小企业云平台服务站开通

11月20日,由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湖南省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湖南省创业辅导云服务平台中电软件园服务站授牌仪式暨创业天使投融资专场会在中电软件园成功举行。湖南省经信委、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及长沙市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100多家中小微企业和20多家投融资机构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为服务湖南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进了云服务平台,并在中电软件园成立了首个服务站,以对园区中小企业进行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云平台服务。通过这一大型系统平台,各中小企业可获满足不同业务发展需要的软件应用服务。

云南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11月,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暨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审查会在昆明举行。该中心将为云南省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研发设计、分析检测、新品推荐、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人才引培等方面的服务。同时,1016家企业被推荐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2011年,云南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已超过99%,从业人数达514万,实现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GDP的42.1%,全省涌现了一大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竞争力较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心将进一步整合研发机构、专业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机构等服务资源,重点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技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的需求,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机制和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该中心成立之初,将主要做好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形成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的规范;做好科技服务资源聚集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广东:科技型小企业注册将实行“自主首付”

为更好地推动广东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傍“资本大款”转为傍“科技大款”,广东省提出31条重要行动举措,涉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园区建设、商业模式等各个领域。

国企研发投入将纳入业绩考核

计划提出,到2017年广东的创新环境指数将居国内领先地位,接近甚至达到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世界五百强企业将在粤设立研发机构,全省科技服务机构将达6万家,每百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6件。

为实现前述总体目标,计划还设定了若干定量目标,包括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产出效率、研发人力投入、科技服务水平、公民科学素养等方面,基本囊括了创新环境基本特征和成效,这也是在全国率先提出的改善创新环境的主要量化目标。

针对部分国企创新积极性不足的情况,计划提出,未来5年将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制度,把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计作利润纳入业绩考核,加大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重点考核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成效等。

支持自有技术作为股东首次出资

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计划提出,未来要积极发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未来5年,广东还将继续简化科技企业注册程序,降低市场准入成本,简化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的注册办理手续。支持不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自有技术作为公司股东的首次出资。申请设立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其资本注册实行“自主首付”,其余出资额两年内缴足。

争取设立一批大型产业投资基金

计划明确提出,广东将稳步推进科技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科技保险创新,争取国家同意广东设立一批符合广东产业政策的大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广、深、佛、莞等市国家级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还要充分发挥省财政新增5亿元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专业镇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在优化创新人才环境方面,计划提出,未来5年广东将打破传统人才评价标准,提出多项创新性举措。

出台扶持政策

重庆市政府出台《意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

为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1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渝办发〔2012〕299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发展环境,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化服务分工需求的客观需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反映一个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育水平和经济活力。因此,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种资本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服务需求,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意见》明确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即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三位一体”(重庆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区县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窗口服务平台)的重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争创1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30个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100家市级中小企业重点服务机构和10家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服务品牌,带动数千家专业服务机构建设。服务体系的覆盖面、需求满足率和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形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运营规范、方便快捷、社会影响力大和品牌知名度高的服务网络体系。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成后,将形成由市和区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会(商会)、社会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共同构成的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弥补市场配置资源不足的作用,快速、便捷、适用和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需求。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事务代理与创业辅导服务,人员培训与人才培育服务,质量检测、技术支持与信息化服务,管理诊断咨询服务,投融资、信用担保和信用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等。根据各项服务的发展和协同情况,构建专业化重点服务系统。

四川省政府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

四川省政府11月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力争每年新增万户小型微型企业。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各类人群创办小型微型企业,除国家明令禁止外,所有领域均对创业者开放。

意见指出,小型微型企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繁荣经济、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将从载体建设、财税、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意见显示,今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10亿元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创业工作,成立四川省创业基金会。同时,鼓励市(州)、县(市区)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本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拓宽创业出资方式,支持以不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自有技术作为公司股东的首次出资。各级政府要建立创业企业奖励激励机制,对于稳定经营一年以上,依法纳税且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一定的创业奖励;对创办三年内租用生产经营场地的小型微型企业,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符合产业政策进入省市重点培育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器的小型微型企业,可采取边生产、边完善手续的方式进行创业发展。

加快小企业创业载体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50个省级、50个市级、100个县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优先安排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用地,各地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或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应设立创业孵化用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原则上每个县(市、区)用于创业孵化土地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

上海出台多项扶持政策 政府采购至少18%给小微企业

11月,上海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发挥“第一窗口”作用,一年来全市中小企业服务热线接听来电3万余次,处理各类诉求300多项。

上海出台了多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在2015年底前,对年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5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在2014年底前,对上海市小型微型企业免征12项行政事业收费;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小额贷款公司要确保50万元以下的借款人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各级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保留不少于18%的比例给小型微型企业等。

去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了6亿元资金支持20个省(区、市)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上海去年培育了32家市级和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今年又培育了首批78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

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

11月,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山东广大中小企业通过此平台可享受信息化、电子商务、管理咨询、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各种专业服务。

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工信部2011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项目,也是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将立足全省产业发展规划,以省级服务平台为枢纽,市级综合窗口、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为节点,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服务网络体系。

这一平台依托山东省云计算中心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优势,创新服务模式,采取网络门户、专家在线、呼叫中心、智能终端、窗口服务大厅等多种渠道与手段,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投融资、电子商务、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各种专业服务。

中小企业无需投入建设经费,只需支付使用费,就能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快捷的实现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也无需跑银行、跑担保,只需提供规定资料,就能获得一站式融资服务或其他专业服务。

目前平台网络聚集了中国电信、用友、华为、金和、工行、建行、农行等众多优秀服务机构和合作伙伴,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济南、潍坊等市级综合窗口和产业集群窗口平台相继建成,中小企业“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一站式服务成为现实。

山西将建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力争3年覆盖七成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市场开拓难、融资难、自主创新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而山西省目前的服务机构小、散、弱、不健全,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10月29日,山西省初步拟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企业服务覆盖面要达到七成以上。在这一平台网络上,中小企业将能享受到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多项服务。

山西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共享数据资源中心、呼叫服务中心、多媒体培训体验中心、在线服务业务应用平台、服务平台网络运营管理系统以及窗口服务平台六部分。

按照规划,山西省将优先建设省级服务平台,分步建设11个市级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山西省特色产业集群,分步建设18个产业窗口服务平台,即清徐食醋、大同活性炭、榆次纺机、定襄锻造、稷山印刷包装文化、怀仁陶瓷、榆次液压、临县红枣、吉县苹果、万荣化工、祁县玻璃器皿、太谷特色食品、汾州核桃、尖草坪不锈钢装备制造、平定陶粒砂、临汾铸造、泽州铸造、太原金属镁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质量、人才、市场和融资等直接服务。

支持创立小型微型企业

四川首次对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业安排10亿元创业基金

“积极鼓励创业、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11月,四川省政府网站“川府发[2012]39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这是四川首次对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特别是鼓励创业,系统地提出了31条意见。

亮点一:创业安排10亿元创业基金

为了鼓励创业,四川省级财政预算安排10亿元创业扶持资金,成立四川省创业基金会。基金会将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市县两级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亮点二:减税按20%税率征所得税

为了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意见规定,对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中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设在四川省符合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

与此同时,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三年内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亮点三:融资支持金融机构设村镇银行

针对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31条意见也指出,将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努力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贷款满足率、贷款覆盖率和金融服务满意率。

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适当放宽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组为村镇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

山西省中小企业可申报创业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帮助更多小型、微型企业孵化、发展和壮大,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决定认定一批“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各地满足条件的创业基地,可向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申报。

创业基地是为创业者提供施展拳脚的地盘。目前,山西省已提出“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3年内,全省建设100个至15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其中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30个;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实现全省县(市、区)级全覆盖;入驻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企业达到4000户以上。

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要利用原乡镇企业占地、闲置厂房、现有工业园区空地、商务写字楼等现有场地资源。在区域布局上要以县(市、区)为主,重点发展村、乡镇、县城、城市社区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以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在行业布局上,突出山西特色,加快转型升级。工业行业主抓装备制造、医药、特色食品、精密铸造等创新型、配套型创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瞄准旅游、物流、策划设计、网络商务、文化产业等服务型小企业创业基地。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表示,本次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类型、认定标准和申报程序,按照“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执行。申报材料包括: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申请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规划;入驻基地的小企业名单;申报单位(创业基地运营主体)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登记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文件;创业辅导服务机构登记证明及其他资质和能力证明资料等;基地制定的入驻企业优惠政策措施和做法。其中,政府划拨土地新建创业基地、大中专学校创业基地、楼宇型创业基地标准可根据日前举办的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座谈会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申报。

河南: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可享三年厂房租金补贴

为引导大学生选择小型微型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办小型微型企业,从今年开始,凡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办小型微型企业的,3年内政府将对创业大学生厂房租金给予补贴。

河南省还将降低小型微型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其余部分2年内到位。

内蒙古自治区鼓励个体升级小微企业

11月,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下发鼓励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商业零售和餐饮服务类企业连锁经营,拥有3个以上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允许在名称中使用“连锁”字样。对同一投资人已申办3个以上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允许将其中一个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其余的可转办为分支机构,形成连锁经营。

已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可自愿选择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含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符合名称管理规定的,可保留沿用原个体工商户字号和行业用语。

甘肃三年内免征小微企业 支持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11月,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提升,促进全省非公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甘肃省工商局决定三年内对小微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改善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环境,力争三年内创办5万户小微企业,带动25万人就业。

甘肃省工商局将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鼓励非公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到2016年,甘肃省力争使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户,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户,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户。为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部门还将通过推广农超对接、社企对接营销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专供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水平;允许数个从事同类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积极创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他

广西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为支持全区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11月拨付了2012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4272万元。

本次拨付的项目资金计划扶持全区700家企业的1000多个项目,支持内容主要为: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参加境外展会、境外市场考察、电子商务活动等,项目的覆盖地区涉及东南亚、东欧、拉美等新兴国际市场。

项目资金的落实进一步提升了广西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为促进广西外贸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陕西将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五年内力争达30亿

陕西省政府11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陕西省将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力争5年将基金规模扩大到30亿元。

陕西省将制定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每年安排不低于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20%的份额。同时,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预算安排、基金收益、捐赠等,其中省级财政通过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5亿元,从2013年起,分5年拨付到位。同时,鼓励向基金捐赠、民间资本参股等方式扩大基金规模,力争5年时间将基金规模扩大到30亿元。

陕西省还将对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税费优惠和减免。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内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有关部门要全面清理和取消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绝不允许转为经营性服务收费或以其他名目继续收取。

陕西省将切实拓展民间投资领域,促进民间投资便利化、规范化。引导、支持民营经济与小型微型企业进入非义务教育服务行业、社会福利、科技、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流通等领域。

河北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生享受社保补贴

11月起,河北劳动者可省内跨地区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生可享受培训费补贴和1年的社保补贴。日前,助力河北省“两个环境”的改善,河北省人社厅出台了15条措施改进就业服务、改进社保服务,加强人才工作、人事管理和政风行风建设,提升人社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生享受社保补贴

为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和解决中小企业人才瓶颈,河北省人社厅出台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发展。明确规定,对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并适当提高培训费补贴标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截止到2014年底。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强化就业帮扶。对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从当地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生产经营困难企业有望获得社保补贴

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符合河北省产业和环保政策的、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有望恢复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在岗培训资金支持。

在改进社保服务方面,河北省人社厅还提出优化社保经办流程。规定,职工流动就业,可以先在新单位申请参保登记,后办理接续手续;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可直接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缴费。

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年内发放社会保障卡1100万张,持卡人数达到1650万。到“十二五”末,全省持卡人数达到4000万,全面应用到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覆盖范围达到60%。

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评职称不受指标限制

在加强人才工作方面,河北省人社厅提出对在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发展给予政策支持,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不受指标限制,申请科研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和荣誉称号给予倾斜。

同时,改进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海外来冀高层次人才职称申报和评审政策,突出工作业绩、能力、创新等实绩指标,适当降低论文、外语等硬性条件。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管理者赴瑞士培训项目启动

自今年起,黑龙江省将连续五年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赴瑞士系统培训工作。该系统培训分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修班”、“优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中小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三个子系统,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瑞士西北应用科学大学签署了培训合作协议,在五年合同期内将为我省培训500至600人。每期培训班人数为30人左右,每年每个班次举办一至两期。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首期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修班举行了出国学习考察拟研究课题汇报会,在汇报会上,研修班学员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向专家组进行汇报,并根据专家建议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本次汇报会也是研修班国内培训的最后一课,他们在14日赴瑞士进行系统培训,学习瑞士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先进经验,从而培养国际视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安徽省资助中小企业海外“淘金”

安徽省11月启动第二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安徽省商务厅介绍,今年首批项目审核拨付工作全面完成,全省775家中小企业共1573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其中,境外参展项目549个,其他如企业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国际市场宣传等项目共1023个。

安徽省中小企业目前已近4000家,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98%。为了推动安徽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安徽省商务厅按照“优先支持境外参展”和“应报即报、普遍受惠”的原则,争取使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2011年之前的十年,安徽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累计支持近4000家企业的11大类10299个项目,支持资金19427万元。今年首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审核拨付工作已完成,全省775家中小企业共1573个项目获资金支持,企业数占比约二成。目前第二批开拓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安徽省除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的支持,还推出多项举措应对困难。面向中小企业推出的“统借统还”担保贷款,帮助它们解决融资难问题。“一企一策”制度,有针对性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进出口中的实际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计划”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成长,从今年起,每年面向200个地市县的20000家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和进行信息化服务。安徽省还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小企业联合服务大厅,提供网络平台、专家库、融资担保、法律维权、技术咨询、创业辅导等各种服务。

贵州对四季度微小企业扶持发展下达硬指标

贵州省工商局11月下发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第四季度培育发展微型企业工作,确保今年四季度发展微小企业10000户,并对各市、州下达了硬指标。

为保证今年四季度全省确保完成1万户微型企业培育发展任务,贵州省工商局将指标分解到市(州):遵义市1000户、六盘水市1000户、安顺市1000户、毕节市2000户、铜仁市1000户、黔东南州2000户、黔南州1000户、黔西南州1000户。贵阳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培育发展微型企业任务并细化分解,上报省局备案。

贵州省工商局还提出6条要求确保指标落实到位。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育发展工作取得实效;二是重视政策解释,让创业者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发展政策;三是纳入档案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全、数据准”;四是保证培育质量,坚决杜绝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现象;五是严格过程管理,调查调度和督促检查;六是搞好工作衔接,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不停顿、不断档。

河南小微企业招用失业人员可获最高200万贴息贷款

小微企业吸纳登记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获得最高200万元的贷款。这项措施既促进了就业,又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可谓一箭双雕。11月,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稳定就业专项工作方案》,困难企业不裁员、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也都能获得优惠政策或补贴。

社保政策问题汇总 篇5

社保办理业务的时间段,例如北京市每月6-25日办理业务,其他时间系统关闭。

1、社保办理、缴费、保险享受是否与户口所在地和户口性质有关,是否存在差别

例如是否存在本地城镇、本地农民、外地城镇、外地农民的各种差异。

答:本地户口与外地户口个人缴费存在差异。

2、社保四险办理是否可以网上社保平台办理,是否四险合一统一办理,是否可以单独办理某些险种。

答:可以在网上平台办理,统一办理,不可单独购买。

3、是否存在类似医保卡?是否每年向参保个人发送养老保险对账单?是否可以进行四险缴纳情况的网上查询?

答:存在。是。可以。

4、社会保险基数每年何时进行调整?基数调整、申报需要进行那些相应的工作?

答:4月。每年2月-5月,参保单位须到办理参保登记的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或区社会保险所(以下统称社保经办机构)申报下一结算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参保单位申报的缴费基数,须经参保职工本人签名或采用公示的方法确认。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其上一年月缴费基数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

5、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每年是否需要征收残保金?是否能享受减免残保金的优惠政策?

答:1.平均安置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含临时工)总数1.7%比例的用人单位,须按规定缴纳本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缴纳保障金=(用人单位上年平均职工人数×1.7%-用人单位已安排残疾职工总数)×本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2.必须到企业所辖的县、市、区残联就业中心申报、填写《企、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审核情况表》,必须准备的手续有:残疾证、身份证(残疾人)、用工合同、医保、社保、工资表、单位机构代码、法人代表等拉手续的复印件。这些资料一式三份,残联就业中心、税务部门、单位各一份。每年必须申报一次,不申报视为无安排残疾人就业,必须要缴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6、关于养老保险

是否可以转移外省,如可以转移则具体的转移种类、金额或者比例

答:1.养老保险可以转移,但需先转人事关系。在老家找到接收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挂靠,将人事关系转过去就可以转养老保险了。

2.社保所交的费用是由两个帐户进行管理,即个人帐户和统筹帐户,如果拿出来的话就只能领取个人帐户里面的金额。但,大多数的钱都是进入统筹帐户里面,本来个人帐户的钱就不多,而且只能退出个人帐户里的一部分,那就更少了,一般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取决于交纳时间段和交纳档次等。

7、关于医疗保险

是否支持异地(尤其跨省)医疗报销?

答:可以。个人账户有余额的参保人在内地就医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先行支付现金,其后凭有关单据和资料向市社会保险机构提出医疗费用报销申请,市社会保险机构审核报销时从其个人账户扣减。

是否实时报销还是时候手工报销医疗费?

答:

1、手工报销医疗费。

如支持异地(尤其跨省)医疗报销,需要怎样的流程、单据以及报销周期和时限要求?

答:异地医疗保险报销如果发生住院时,则需要报告当地医保局备案,出院时凭医院的诊断证明、出院小结、用药明细表、医疗费用收据、医保证到当地医保局办理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异地医疗保险报销如果本人不能来的也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

遇紧急情况或者金额特别大的,是否可以分阶段和金额进行报销?

答:一次性报销。

医疗保险报销费用正常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审核和报销?

答:一般是30个工作日内。

门诊是否存在起付线、多少,报销上限多少,超出上限如何报销?

答:报销比例按文件规定办理,一般门槛费以上至3000元报88%,3000-5000元报90%,5000-10000元报92%,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内的报95%,其中乙类药品按80%,贵重药品按70%,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按70%报销。超出自行承担。

住院是否存在起付线、多少,报销上限多少,超出上限如何报销?

答:报销比例按文件规定办理,一般门槛费以上至3000元报88%,3000-5000元报90%,5000-10000元报92%,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内的报95%,其中乙类药品按80%,贵重药品按70%,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按70%报销。超出自行承担。

医疗保险的生效时间?例如当月缴纳下月生效? 答:

1、首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从办理参保手续的次月起,向地税部门缴纳了该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从地税部门征收到医疗保险费的当月1日起生效,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2、用人单位录用员工之日起至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生效前,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用人单位录用员工逾期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其补缴生效前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3、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次月起暂停该单位在职参保人员享受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待遇,暂停期间所发生的本属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人员

参保人员从用人单位办理减退手续后,在次月内被新用人单位录用并办理了续保手续,或在次月内以个人身份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同时向地税部门缴纳了自续保当月起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予中断;中断缴费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从地税部门征收到该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当月1日起生效。

(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生效后特殊情况的处理

由于登记录入、保费托收延迟等原因使参保人员就医时未能刷卡支付的医疗费用,凭地税部门签字盖章后的缴费到款凭证;由于社会保障(医保IC)卡制作延误的,凭地税部门的缴费到款凭证和个人缴费证明,经社保机构制卡部门签字盖章后,到相应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医保规定结算待遇生效后的医疗费用。(建议:本回答内容不仅仅回答了医保生效时间,还回答了用人单位录用员工之日起至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生效前的问题,还回答了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问题,还回答了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人员的问题,还回答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生效后特殊情况的处理的问题,建议分开作问答)

报销的流程如何?

答:异地医疗保险报销如果发生住院时,则需要报告当地医保局备案,出院时凭医院的诊断证明、出院小结、用药明细表、医疗费用收据、医保证到当地医保局办理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异地医疗保险报销如果本人不能来的也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

7、关于工伤保险

是否支持异地(尤其跨省)工伤申报,如何申报、时限要求,需要申报单位提供何种单据、文件,是否有范本?

答:

工伤(亡)人员的待遇申请由单位填写《职工工伤(亡)保险待遇申报审批表》并提交相关资料后,统一向医保办申报办理,应提交的相关资料如下:

1、工伤(亡)认定通知书、《因工伤残证》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2、发生工伤医疗费的,待医疗终结后提交医院有效发票、计费清单或医嘱复印件、出院小结。

3、工伤救治转院,超范围用药的,携带《工伤职工转院申报审批表》和《工伤职工特殊检查治疗用药申报审批表》。

4、安装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携带《工伤职工残废辅助器安装申请表》。

5、供养亲属抚恤金享受人的户口簿、身份证及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生存证明。街道、乡镇政府出具供养亲属抚恤金享受人无生活来源的证明。民政部门出具供养亲属抚恤金享受人是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供养亲属抚恤金享受人在校读书证明。供养亲属抚恤金享受人供养子女,应出具领养公证书等材料。

工伤保险都涵盖那些范围的费用,医疗、住院费用、工伤津贴等,如有则报销的比例以及领取的标准如何?

答:第一情况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种情况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分别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本人20个月、18个月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35个月、30个月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三种情况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分别按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本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7级16个月,8级14个月,9级12个月,10级10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7级25个月,8级20个月,9级15个月,10级10个月。

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加发50%。

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全额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每减少1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递减20%。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按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全额的10%支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工伤致残、致死的定级,是否支持跨省的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认定,是否可以正常办理因病退休并领取相应的退休工资

答:1.支持 2.可以。

报销的流程如何

答:

1、如果单位为职工交了工伤险:应由工伤保险机构赔偿,程序是:

(1)由单位在事故后30天内向劳动局申报工伤,有工伤认定书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然后由工伤保险机构赔偿。

(2)如果单位在30天内没有申报:工伤职工个人应在事故后一年内向所在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拿到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有鉴定结果后按伤残等级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赔偿。

2、如果单位没为职工交工伤险: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同上。

3、关于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要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时,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解决。

工伤保险的生效时间?例如当月缴纳下月生效?

答:次月生效。

8、关于生育保险

是否支持异地(尤其跨省)医疗保险报销,是否涵盖产前检查、生产住院、产后生育津贴。需要如何办理,提交的单据、填写的表格、报销的比例及领取的标准、办理的实效、办理的周期。

答:异地生育报销先需到顺德办理异地生育申请,办理时需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填写异地生育申请表(可到当地社保领取),申请异地就医的医疗费补贴及生育生活津贴

1.申请时间:参保单位的经办人员在参保职工分娩、流产、引产、计划生育手术(只限医疗费)后3个月内持相关资料于每月的1-20日到生育保险处对发生的医疗费进行审核。

2.携带资料:①《医疗保险就医手册》、IC卡、医疗费收据、医疗费用明细原件;②《身份证》、《结婚证》的原件及复印件;③《门诊(急诊)病历》、《病历首页》、《入院记录》、《医嘱单》、《手术或分娩记录单》、《出院小结》复印件,医疗机构需加盖证明印记(如:病案复印专用章);④《参保单位账号表》、《异地生育申请表》、《申领表》。

妊娠分娩的另需携带:《出生医学证明》、《一(或

二、多)孩生育登记单》、自愿办理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流产、引产或计划生育手术的另需携带:《计划生育手术证明》或《批准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复印件。

(三)申请异地就医医疗费补贴的收据及明细要求

1.住院收费专用收据原件,并加盖就医医院住院收讫章。此收据需有所在地财政部门票据专用

章。各项费用应清晰、准确。

2.医疗费用明细单、日清单或处方明细。

(1)明细及日清单要列出费用名称、费用数量、费用单价、费用金额。费用总金额必须与收据总额一致。

(2)处方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每种药品标注单价、数量及金额,要求每张处方各种药品金额之和与该处方合计金额相符;所有处方药品金额与收据上所对应的药费(西药费、中成药费等)相符。

(3)商品名的药品需标注该药品的通用名,每种药品要标注剂型(针剂、片剂、颗粒剂等)

(4)医疗费用明细单需加盖就医医院住院收讫章,处方明细需加盖医师章。

3.因分娩或手术引起的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患者必须要求医院自婴儿出生后转入病房或手术

结束后转入病房开始,重新办理住院。将生育的医疗费用和治疗其合并症、并发症医疗费用分别开

具两张收据,否则,生育保险基金与医疗保险基金无法支付。

备注:

(1)以上材料缺一不可,不按要求提供将无法结算医疗费用。所有复印件要求用B5纸。

(2)医保中心对患者医疗费用结算后,上述材料将归档保存,概不返还并不与外借。

领取生育津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例如缴纳生育或者医疗保险的连续累计月份等

答:

享受条件为:用人单位已经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参保职工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且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期间处于缴费达账状态并累计参保缴费满12个月,其职工可享受生育津贴待遇。注意:如员工产假后已离职,中断参保超过30日,则在申请时员工需同时满足申请前该员工连续参保已达账满12个月。女员工可以享受的产假天数以及生育津贴领取的标准

答:女职工的产假不得少于九十天(最新法已更新为98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假十五天。

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女职工,根据医疗单位的证明,给予二十至三十天的产假;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的,产假四十二天;七个月以上的,产假九十天。

产假期满恢复工作时,允许有一至二周的时间逐步恢复原定额的工作量。

男员工是否可以申请领取晚育津贴,是否有相应的陪产假期

答:1.可以领取。2.《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第六条:产假期间给予男方看护假10天。

享受生育保险必须具备的社保条件

答:同上。

报销的流程如何?

答:用人单位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社会保险登记表;

2、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人员增减表;

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申报汇总表。生育女职工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10、收款收据。

配偶生育的男职工需要提交的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男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妊娠至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前申办;

生育津贴、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异地就医的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后1年内申办;

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应当在手术前申办;

男职工假期津贴,应当在其配偶生育后1年内申办。逾期申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予受理。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参保职工申办生育保险待遇的,该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所在统筹地区的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

9、关于公积金

公积金办理业务的时间段,例如北京市25日前三个工作日和后三个工作日关闭系统,停办业务。缴费基数如何?每年何时调整基数,从何时开始执行新的基数;

答:

1.2016年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工资基数上限为13247元,月缴存工资基数下限为1600元;单位和职工个人月缴存总额上限为3180元,月缴存总额下限为160元。

2.7月调整基数。

3.最迟8月。

公积金缴费比例、是否支取以及支付方式;

答:比例是基数(最低2173,最高10863,以什么基数交,看公司的规定,一般是个人的实际收入为缴交基数)的13%。

是否支持封存转移、转外省?是否支持全额账户转移

答:1.首先要你的转出地能接受异地转入,这是前提,然后凭借申请表向深圳公积金机构申请,这个可以你本人办理,也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委托他人最好是你离开深圳前所在的公司来办。2.可以全额。

是否可以网上进行增减员操作?是否新开户需要提交资料

答:1.可以。2.职工在新调入单位的归集部门开立公积金账户,并提供开户证明。

是否可以自行在网上查询缴费明细

答:可以。

是否存在联名卡或存折

答:存在。

10、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每年是否需要交纳残保金?每年何时交纳?残保金的交纳标准和计算方法如何?

循环经济政策汇总 篇6

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政策

一、西部大开发政策

--财政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人才、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支持力度。

--税收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推进资源税改革,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其他资源适当提高税额,增加资源产地地方财政收入。各级地方政府在资源税分配上,要向资源产地基层政府倾斜。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投资政策。加大中央财政性投资投入力度,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提高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加大现有投资中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资金支持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金融服务力度,探索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抓紧制定并实施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逐步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鼓励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资本金注入和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等方式,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再融资。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研究探索西部地区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产业政策。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制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凡是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支持民间资本以合作、参股等方式进入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等领域。扩大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范围。加大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资金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多元资金投入。鼓励外资参与提高矿山尾矿利用率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

--土地政策。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简化程序,保障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适度向西部地区倾斜,增加西部地区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指标。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业用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一50%执行,适当降低西部地区开发园(区)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

--价格政策。对新建铁路和部分支线铁路,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偿还贷款本息、补偿合理经营成本的原则,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户承受能力,核定新线和支线特殊运价。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支持资源地群众便捷使用质优价廉的煤气电。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合理确定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完善中水优惠利用价格,鼓励中水回用,中央在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投资上给予支持。科学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步使污水处理费价格达到合理水平。积极推行发电企业竞价上网、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定价机制。抓紧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政策。

--生态补偿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推进资源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按照核减超载牲畜数量、核定草地禁牧休牧面积的办法,开展草原生态补偿。抓紧研究开展对湿地的生态补偿。充分考虑大江大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中央财政加大对上游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同一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与生态受益地区之间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筹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力度。继续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交易制度,在甘肃、宁夏、贵州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资源型企业按规定提取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税前扣除。矿产资源所在地政府对企业提取的准备金按一定比例统筹使用,专项用于环境综合治理和解决因资源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加快制定并发布关于生态补偿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和生态补偿条例。

--人才政策。完善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逐步提高工资水平。进一步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特别是基层的政策倾斜力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完善留住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到西部地区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帮扶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建立经济支援、干部支援、人才支援、科技支援等相结合的全面对口支援机制,完善支援方式,加大支援力度。做好青海等民族地区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继续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建立健全军地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民军队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中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赛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和慈善捐助。

二、循环经济政策

--加大对循环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并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各类金融机构应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

--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理顺自然资源价格,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发展改革委要积极调整水、热、电、天然气等价格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大力推进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扩大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执行范围,拉大差价,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行尖峰电价和季节电价;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按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的差别电价政策。加大供热体制和供热价格改革力度,逐步建立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热价形成机制,实行差别热价和煤热联动政策。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其他产品的比价关系,建立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并落实各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

--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和收费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安排排污资金,加大对企业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污染防治项目的投入力度。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建立促进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的鼓励政策。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快建立大宗废旧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适时出台燃油税,完善消费税制。积极研究以资源量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进一步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优先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全面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研究完善限制国内紧缺资源及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政策。在理顺现有收费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政府采购目录要优先考虑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自主创新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列入国家或者省级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财政性资金予以支持。

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其监督实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实行统筹协调,并给予资金支持。

--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或者产品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资源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实行限制性的价格政策。

对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其上网电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不得挪作他用。国家鼓励通过以旧换新、押金等方式回收废物。

--国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循环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再制造产业政策

--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组织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中期发展目标和重点,提出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

--完善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相关法规。尽快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适当取消对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强制回炉的限制。根据再制造产品原料自身的安全环保风险及国内实际需要,建立鼓励、限制、禁止进口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再制造旧件和再制造产品的进出口管理目录及管理办法,并规范再制造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完善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制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研究对列入目录的再制造产品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再制造提供信贷、担保等投融资服务。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要将再制造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作为支持重点,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优先采用再制造产品。

--建立再制造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建立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拆解企业的监管,防止可再制造的旧件流失,加强进出口旧机电产品检验和监管。

--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有关专业课程中设立再制造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在岗人员技能培训等多种模式,加快培养技术人才,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承接产业转移政策

--财税政策。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民生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对投资中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和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规定免征关税。完善和规范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办法。

--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中西部地区企业提供支持。支持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有序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集合债券和上市融资。

--产业与投资政策。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强化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和支持。根据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门槛,适当下放核准权限。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情况,加快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别。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根据权限优先予以核准或备案。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鼓励省级技术改造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根据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需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土地政策。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

--商贸政策。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支持有条件的沿边地区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对加工贸易重点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加大对“大通关”建设和口岸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省份的区域通关改革。

--科教文化政策。鼓励东部地区转让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中西部地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产业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提高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鼓励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与创新服务能力,结合产业转移重点办好特色专业。支持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五、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加大对循环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要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经济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示范产业化项目,要采用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研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各地发展改革委要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认真清理限制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制订并细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大循环经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示范、推广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价格和收费政策。各地发展改革委(价格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鼓励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水平。要合理调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排污费等收费标准,鼓励企业实现“零排放”。要通过调整价格和完善收费政策,引导消费者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

--明确信贷支持重点。对由国家、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支持的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海水淡化和“零”排放等减量化项目,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等再利用项目,以及废旧物资、大宗产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城市典型废弃物、废水、污泥等资源化利用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要重点给予信贷支持;对列入国家、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批准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深化延伸对循环经济产业配套服务的支持,积极支持示范市、县、园区的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或产品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新增授信支持,原有的授信要逐步压缩和收回。--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动态监测、循环授信等具体方式,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创新担保方式,研究推动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以及包括专有知识技术、许可专利及版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业务。根据本机构的业务规模、授信行业和客户的风险特点,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引进有关专业人才,借助第三方评审或外包等方式,积累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本机构对涉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型企业和项目的授信管理能力。--积极通过各类债权融资产品和手段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对于综合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支持其发行企业(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探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债权融资产品的发行提供担保服务。

--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的资本支持作用。鼓励依法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项目,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或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发挥各级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主要投资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项目的创业投资企业,扶持循环经济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推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产业化。

--积极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申请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将通过股票市场的募集资金积极投向循环经济项目。--加大国外贷款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循环经济项目申请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鼓励循环经济项目申请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项目投资主体的辅导,帮助其熟悉CDM项目基本规则和运作流程,同时引导一些潜在项目开展CDM合作。选择一些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支持开展相关的方法学研究。

六、甘肃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完善价格政策。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和分质定价制度,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水平,推进中水回用。加大实施峰谷电价力度,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国家淘汰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能耗企业严格实行差别电价。

--完善财政政策。省财政设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对省内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视具体情况,采取项目资金支持、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等政策。优先对循环经济类项目进行支持。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对企业循环经济类的开发项目,采取项目前期研发经费补贴的政策。对废弃物资源化的工艺设备开发、技术改造,实行科研、实验费用的补助政策。对应用先进能源利用设备的,实行设备投资补贴政策。--完善投融资政策。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在确定投资重大项目时,单列循环经济项目计划,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循环经济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援助渠道,争取利用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及优惠贷款,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废弃物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循环利用资源,鼓励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废弃物排放单位要向利用单位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便利用。对未经加工的废弃物,不得向利用单位收取任何费用;对经过加工处理的废弃物,按照利用单位效益远大于排放单位效益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后,排放单位方可收取一定费用。利用财政资金建设项目及财政资金补贴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利用废弃资源生产产品的项目。企业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政策。

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 篇7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部将积极推动落实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主要包括积极探索有效方式,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鼓励建设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鼓励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品牌培育,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等。

2 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支持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2-2015年,农业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甘肃、新疆等10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9个县(区、团场)累计投资9.01亿元,实施以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新增残膜加工能力18.63万t,新增回收地膜面积420.66万hm2。二是支持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在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福建、重庆等9省(区、市)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对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利用的主体工程、设备(不包括配套管网及附属设施)及其运行进行补助。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形成能够推广的畜禽粪便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商业化运作模式。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4亿元,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秸秆养畜项目,带动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2.2亿t。2016年,上述项目在调整完善后将继续实施。

3 農村沼气建设支持政策

2016年,农业部拟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支持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进一步探索创新扶持政策和体制机制,使农村沼气工程向规模发展、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智能管理、效益拉动方向转型升级。生物天然气工程需日产生物天然气1万m3以上,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对试点项目所产生物天然气全额收购或开展配额保障收购试点。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不含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需厌氧消化装置总体容积500 m3以上,支持能够有效推进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实现“三沼”充分利用、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工程项目,重点支持沼气工程全程智能控制、沼肥智慧化加工应用、带动附加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原来的户用沼气、中小型沼气、服务网点等项目由各省自行建设。

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3.9亿元农民培训经费,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8个整省、30个市和500个示范县(含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重点示范培育,探索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对象,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创业兴业能力。继续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增培育对象1万名。

5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6亿元资金,支持各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服务主导产业为导向,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核心,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健全管理体制,激活运行机制,形成中央地方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格局。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育、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等。

6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6年,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工作,全年计划举办170余期示范培训班,面向全国特别是贫困地区遴选1.7万多名村“两委”成员、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等免费到培训基地考察参观、学习交流。全面推进以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积极推动有关扶持政策向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倾斜。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2016年度资助项目,遴选10名从事种养业的优秀职业农民、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组织实施“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和“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资助项目。

7 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支持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包括:建立农业部门认定家庭农场名录,探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信息直连直报。继续开展家庭农场全面统计和典型监测工作。鼓励开展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

8 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2015年,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20亿元,支持发展粮食、畜牧、林果业合作社。落实国务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后,无需再次进行税务登记,不再领取税务登记证。农业部在北京、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开展合作社贷款担保保费补助试点,以财政资金撬动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2016年,将继续落实现行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评定一批国家示范社;鼓励和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务内容,创新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产业业态,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

上一篇:湖北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下一篇: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