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经济(共12篇)
小微企业经济 篇1
巴西联邦政府5月6日设立了“小微企业和经济协作秘书处”, 并宣布将对小微企业的政府贷款年利率由8%降到5%, 以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规划与扶持力度。巴西总统罗塞夫表示, “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现在和未来都至关重要”。小微企业为巴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得到巴西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 巴西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并逐渐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构建完整网络, 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效率最大化
在巴西, 微型企业指的是那些员工少于20人、年纯利润不高于24万雷亚尔 (1美元约合2.01雷亚尔) 的企业;小型企业则为员工数量在20~99人之间, 收入不高于240万雷亚尔的企业。巴西统计局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小微企业达600多万家, 占企业总数的99.2%, 在2001~2011年创造了600余万个就业岗位, 占就业岗位总数的40%。
无可否认, 小微企业正逐渐成长为巴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源。巴西国家开发银行此前就曾表示, 到今年为止, 巴西经济中私营部门投资增加了9.6%。这一经济群体创造的经济总量在过去5年中增长超过了5%, 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翻了近两番。巴西“小微企业扶持”组织主席巴雷多指出, 10年前40%的小微企业在开业两年内就关门大吉, 但如今这类“不起眼的小企业”不仅走得一帆风顺, 而且“70%的企业每个月都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法比亚诺表示, 目前巴西国内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小微企业成长环境, 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它们发展所需的技术和资金。但由于“先天不足”, 小企业面对危机时更为脆弱。巴西此时成立“小微企业和经济协作秘书处”, 是要规划零散的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将闲置资源加以利用, 构建一张完整的关联网络, 以达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效率最大化。
法比亚诺认为, 巴西目前的经济形势较为稳定, 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小微企业逐渐壮大也有力地促进了巴西社会经济发展。巴西联邦政府经济发展秘书处协调员卡瓦略说, 小微企业提供了全国大部分就业岗位, 吸纳了大批从跨国企业下岗的员工, 稳定了国内的社会和经济形势。
加强财政支持, 对小微企业征收“超简单税”
为将小微企业的发展推上经济舞台的中心, 巴西政府可谓下了“狠心”。巴西曾是全世界企业赋税最重的国家之一, 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共收取58种捐税。作为对小微企业财政支持的第一步, 2007年, 时任总统卢拉推出《微型和小型企业法》, 将对小微企业征收的6项复杂的税目整合而成一种“超简单税”。此法一经执行, 巴西联邦税收当年便减少54亿雷亚尔, 但保证了“出生”于2003~2005年的小微企业中的78%至今仍活跃在巴西经济舞台上。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 欧美经济持续走低, 美元贬值严重损害了巴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011年, 巴西政府出台小额信贷计划, 决定拿出2%的银行强制性存款资金, 设立小型企业和创业者信贷资金。根据该计划, 年产值或营业额12万雷亚尔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都可申请小额信贷, 且无需提供财产抵押或不动产担保, 省却了诸多繁复手续。
得益于政府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巴西的小微企业迅速成长, 成为吸纳就业的“海绵”。因具有大企业难以企及的灵活性, 小微企业在巴西的走势一路高涨。
建立奖励机制, 激发企业生产力和创造力
巴西的小微企业不仅得到了政府的扶持, 在发展之路上也得到了各类民间组织的支持。
巴西“小微企业扶持”组织是拥有40年历史的非营利私营机构, 它的创建是巴西上世纪90年代刺激创业计划的一部分。该机构通过与公共部门和企业间的不断磨合和协调, 获得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小微企业创业经”。该机构在全国共设有近800个办事处, 专门向有意创业或寻求发展资金、技术援助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搭建中介平台等服务。
该机构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 通过全国免费电话、网络在线聊天和服务站面谈等方式, 建立了发达的信息平台, 提供巴西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成为会员的个人可以免费接受机构开办的培训、接收各类市场信息, 并参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活动, 以有效减少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类阻碍。
此外, 巴西每年会由两个研究机构、4个类似于“小微企业扶持”组织的服务性组织共同评选出“巴西全国小微企业竞争力奖”获奖企业, 考察内容包括生产率、创收额、服务质量等。在巴石油公司等大型企业的资金支持下, 荣获“最佳社会责任实践奖”和“突出创新奖”等奖项的公司不仅能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支持, 更能得到难得的合作机会, 并在业界一炮而红。小微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被激发了。
法比亚诺说, 今后巴西小微企业应加强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合作。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 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小型企业都存在大量机会, 应尝试建立与这些企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对话机制, 丰富巴西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 利用国际化渠道助推小微企业脱颖而出。
小微企业经济 篇2
一、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有效实现各类资源优化配置
小微企业要想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交通、通信、水电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如果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这些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步伐,那么小微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小微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果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人力资源,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各类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而且在人力资源、资金渠道上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充分实现各类资源优化配置。
2.有效实现小企业集群
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能够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很多地区的小微企业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能够认识到协同发展需要大家去维持和优化,进而衍生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无论是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而自发进行的,还是政府或民间的其他组织促成的,这样的合作交流都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也有利于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小企业集群的形成能够发挥规模优势,明确产业分工,间接起到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3.有助于良好政策环境的形成
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能够使该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关注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运用行政力量来帮助小微企业,完善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包括税费减免、法律支持、人才培训、技术创新、融资担保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良好政策环境的.形成,为小微企业和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区域经济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整体呈下行趋势,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仍然发展迅速,但是或多或少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我国小微企业更容易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变化的冲击,在抵抗经营风险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所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着一定供过于求的情况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资金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国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情况,而小微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竞争力较差,进而导致这类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出口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我国各地区小微企业生产管理、营销服务方面由于资金链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都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特点,缺乏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客户的需求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小微企业持续稳健发展,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向前推进。
2.小微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
随着各地区政府都在努力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近几年国内超过60%的小微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有所提高,其中用工成本的提高是最严重的问题。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用工成本提升最突出的行业为餐饮业、服务业、商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市场竞争相对来说还较为激烈,难以通过提升产品服务价格来对所上升的成本进行转移和消化。这样一来,这些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企业发展放缓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很多地区的小微企业在近些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一些行业对于创新能力要求较低。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对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技术装备、生产技术难以跟上市场需要,进而导致这部分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小微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
4.小微企业发展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现阶段,很多地区的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这些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缺乏对实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导致信息化经营管理缺乏系统、全面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管理,进而造成信息化经营管理流于形式。一些小微企业在信息化经营管理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投资,不仅存在着硬件设备落后的情况,而且在软件方面也没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定期维护,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小微企业更深层次发展。
5.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小微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信用、竞争力方面还是在抗风险能力方面都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金融机构更愿意接受一些更有实力、规模更大的企业的融资请求,而小微企业要想融得资金只能采取提高融资价格的方式确保信贷安全来融得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
三、对于实现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些对策
1.小微企业要明确发展方向
首先,小微企业应当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国内产品的质量安排标准和国际标准,确保主导产品品质,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运用自身优势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占领一定的市场,这样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间接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其次,小微企业要审时度势,关注未来市场需求趋势,要重视对市场需求情况的探究工作,加快实现业务内容的转型和升级。在自身能力承受范围之内拓宽业务类型,丰富产品内容,提升产品附加值,尽可能地使产品和市场需求相贴近,这样做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持续稳健发展,而且一旦形成了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政府要适当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考虑到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中,而第三产业各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小微企业难以通过提升产品服务价格来对所上升的成本进行转移和消化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微企业的处境,根据各行业企业实际情况适当采取减免税费、加强人才输送以及在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上开启绿色通道等方式尽可能地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为实现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小微企业应当就技术创新问题加强相互沟通交流
小微企业由于资金上的局限性导致其技术创新工作受限,但是同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如果这些小微企业能够之间能够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就有可能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实现双赢。对此,小微企业可以自发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研讨会、同行业交流活动等方式就技术上的问题进行探究,相互交流经验,洽谈技术交流具体内容,探究最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共同实现技术创新,进而起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此外,政府应当科学合理地监督和评价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交流成果,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和防范一些恶性竞争情况的发生,对于一些不法分子要给予严厉惩罚,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间接实现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4.提升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去。对此,小微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投入部分资金由于自身信息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在硬件方面,小微企业应当适当更换一些过于滞后的设备,确保设备能够与其所使用的经营管理软件相匹配;在软件方面,小微企业应当邀请软件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尽可能地实现与时俱进,为实现全面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保障。从宏观角度出发,这也是间接推进小微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5.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主要从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两方面入手:第一,拓宽融资渠道。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帮助小微企业寻求更适合其发展的融资渠道,在考察此类企业的规模、发展潜力、品牌以及经营管理状况之后,系统、全面地对企业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积极为其联系相应的金融机构,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第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政府专项信贷风险资金。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扶持的信心,而且还能够起到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的作用,在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琪恒,董海涛,关明坤.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2).
[2]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
[3]刘冀.广东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小微企业经济 篇3
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却是可以解决的。从国外的情况看,小微企业在不同的成长周期就会有不同的融资方式与之相适应。比方,小微企业在初创阶段主要“内源性融资”为主,即要么依靠家庭自身积累,要么向亲朋好友化缘求助;当小微企业进一步做大时,可以引入若干个合伙人;当然,对于高科技、高成长小微企业也有机会引入风投(VC)或私募(PE),这是小微企业做大的绝佳机会;此外,小微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时,还可以发行高收益债券(即垃圾债),或在场外市场(OTC)挂牌,甚至可以直接到场内市场进行IPO,这时的企业也许早已成为了银行抢手的优质客户了!
因此,政府不应该强行要求银行放贷给小微企业,而是应该通过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并将民间资本导入正途,为小微企业提供广泛、便利的直接融资渠道。尤其是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当今,我国庞大的银行业的无度扩张已明显受到遏制,在此情形下,如何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通直接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解决方案,已变得更加紧迫。
从顶层设计来看,经济转型,金融必须先行,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废除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官方定价,彻底消除银行内外的资金价格双轨制,提高社会融资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具体地讲,今后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基本思路大体是:
(1)利率市场化,取消存贷款官定利率;
(2)允许银行倒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3)银行业不再“一业独大”,银行不再“以大为美”,银行无度扩张停滞;
(4)做大做强直接融资,建立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允许小微企业发行垃圾债;
(5)鼓励VC/PE大发展,鼓励全民创业;
(6)汇率市场化,让国民自由持有外币资产;
(7)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如开放国际板,建立港股直通车等。
小微企业经济 篇4
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内经济制度的特殊性为着眼点,它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寻找该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变化发展规律,而经济法是研究整个社会中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规制规律,形成固定的管理法律制度。将经济法学和区域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将地域经济规律作为研究整体经济发展的试点,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具有渐变性,是可以作为整体经济法律制定的参考项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纠纷,保障聚集性小微经济积极向上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小微企业发展模式
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小微企业资金少、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低下、
适应环境状态差以及易破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前期必须依靠政策的大力扶持; 其二小微企业相关法律的缺失, 缺乏强制规制力形成的竞争制度不合理或非正常竞争手段必然会造成小微企业市场的混乱。
2. 1小微企业划型标准
小微企业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人数较少且规模有限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式作坊独立经营的组织统称。② 根据划型标准( 见下表) 来看,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依据主要与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挂钩,特别是在农、林、牧、渔业这几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划型的唯一标准是营业收入,且微型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从零开始,也就是说只要有经营活动就算是微型企业了。
在企业划型标准的第六条明确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并且个体工商户和规定以外的行业,也参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类型划分。第七条给该规定加上了强制令,即国务院有关部门只能依此划型标准进行企业相关数据分析,不得再制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型标准或变通规定。
2. 2小微企业经济制度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 小型、微型三种类别,把微型企业从小型企业中独立出来。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 7%,在这类企业中中型企业资金相对雄厚、市场竞争力较强,不需要太多的政策扶持,只依靠本身的资金链便能自行发展。而小微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7. 3%,其数量最大、最具市场活力的特点是推进现代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微企业发展的前期依靠政策扶持,过渡至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规制是当务之急。
3小微企业的聚集模式———工业园区
经济政策的演变不单单是分析经济政策本身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探究经济政策背后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基础问题,应当把经济政策演变从单纯的经济现象理解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①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我国从产业政策到竞争政策转变的一大增长点,有其深刻的经济、文化、民族和社会基础。中小微企业聚集形成的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法律制度的逐渐形成不无关系。
3. 1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小微企业的聚集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科学完整的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离不开政府经济政策评估活动的表现形式。政府的经济政策评估有助于预防和纠正政策制定偏差、明确经济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提高政策执行绩效等,是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② 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先头部队,只有很好地发展小微企业,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实际上所谓的经济政策并不能一直保持不变和稳固,常常出现反复和变更,这就导致小微企业必须以聚集的模式形成固定的市场环境才能避免这一问题,因此小微企业的聚集是企业自发形成的。
3. 2经济制度转型对小微企业模式的需求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各个地区在市场化改革进程和资源配置效率上不断增加的不平衡。正确认识和理解转型过程中的地域环境差异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澄清某些关于我国市场化转型的模糊认识。在实践中则有助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民营企业,最终达到向发达地区收敛的目标。
3. 3小微企业与地域经济
地域经济即地方行政区域经济,泛指国内一个省,或者一个市、县的经济,该级政府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对区域市场发挥作用,也可指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一个具有强烈的政策意愿、卓越的政策水平、坚定的施政能力和崇高的公共威信的地方企业聚集模式的先导工业园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往往发挥关键性的统筹功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现代化进程。
4小微企业经济制度的法律化
研究小微经济的法律化问题,必然要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化问题和法律规制的平衡化之间的冲突点和联系点,全面考虑经济制度特别是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与法律规制的稳定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掌握政策与法律之间的转换时间和空间的选择。
4. 1小微企业经济观念的转变
小微企业地域性法律问题的重点是政策到法律的转换和地域特色对法律政策的独特要求。在设计小微企业法律制度的时候如何把握这个经济政策、法律规定、民众需求和特色体现几个方面的平衡与适宜度是极为重要和棘手的。再者小微经济在融资法律制度方面的全国通行性与地域性经济制度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怎样解决这一金融法律问题也是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4. 2小微企业市场准入标准的法律化
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对小微经济范围的扩大化,导致小微企业法律问题研究的困难急剧上升。地域性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应当按照一般小微企业看待,还是将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特色点对待,这都需要予以明确。
4. 3区域经济制度的小微化
小微企业地域化发展模式的出现和扩大是小微经济打破传统经济模式单一化和大中型化藩篱的敲门砖。基于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专属或者特色化的小微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应有之意,但是地域性与经济一体化以及资源流转之间的冲突将会一直存在,运用法律手段控制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使生产要素的流转和共享,完善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小微企业地域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经济制度模式的反弹,这也许会给小微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这种反弹将会更加明显, 那么在确保经济制度不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前提,将小微企业的地域特色与地方的资源特色结合起来,发展能够影响甚至是干预整个经济法律制度的状态的小微经济,就是构建小微企业地域化法律制度的初衷。
5小微企业地域性法律体系构建
本项目试图从该类扶持政策的过渡中寻找法律存在的罅隙,在法律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律体系。小微企业法律体系的构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为小微企业的长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法律制度,确定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要实现小微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更需要一种法律文化自觉、法律文化规范,也即需要一种 “市场经济理性”。这种 “市场经济理性”,归根结底是一种法律理性。没有这种法律理性,就不会有市场经济下的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6结论
在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市场经济 “隐形冠军”的大前提下,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极为缓慢。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发展的滞后性绝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经济现象,更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地域性状角度探索小微企业法律制度发展滞后的根源是一种新的理论构思。事实上,小微企业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迎头赶上,保持持续、快速、 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特定地域生活中的人们的群体心理、 社会和经济意识的转型,并在转型之路上保持相对较为清醒的头脑,运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规划和发展小微企业。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路径,现有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小型微型企业拓展而来,小微企业法律规制将在现代化企业协调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①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中小微企业的聚集区,小微企业在工业园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增长。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工业园区小微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运用区域经济制度和区域法律制度的双重管理模式来促进和发展小微企业是现阶段发展小微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又一模式。
小微企业经济 篇5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刘诗平)银监会近日表彰了一批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表现突出的银行。记者对来自东部和中西部的三位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简短采访,听他们讲述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信贷术”。
台州银行:“三看三不看”的独特风险识别术
“对小微企业贷款,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看三不看’的风险识别技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浙江台州银行董事长陈小军说。
银监会统计,2011年末,全国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02%,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达5.14%。而台州银行201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仅0.31%。
“台州银行良好的业绩建立在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上。”陈小军说,捕捉最真实的信息是银行识别风险的基础。所谓“不看报表看原始”,是因为小微企业一般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因此看他们在笔记本、甚至是一张纸上的简单流水账,以及发票、进货单等经营信息。
“不看抵押看技能”,小微企业很少有抵押物,台州银行把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作为判断其生存能力的重要依据。
“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小微企业通常是由其家庭成员组成管理团队,台州银行对客户家庭信息交叉检验,确定客户信用评级。
“我们以社区银行模式,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网点设到社区、市场、农村等小微企业集中的地方,360天从早7点半到晚7点半营业;
贷款从申请到发放,老客户立等可取,新客户两天到账,90%的贷款在一线支行办理完成,赢得了小微企业的信赖。”陈小军说。
九江银行:“五单”管理下的成绩单
这是江西九江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的一份最新成绩单:截至2012年3月末,该中心累计发放小微贷款1.4万户,金额达18亿元,贷款由最初的月放款10多笔到现在近500笔,月放款金额1.3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0.17%。
“能否对企业经营情况了如指掌,是小微贷款的最大难点,也是银行风险防控的可靠保证,也决定银行开展小微信贷的信心与水平。”九江银行董事长刘庭羡说,对于小微企业客户,必须用一套单独的方法应对。
对小微企业信贷,九江银行实行的是“五单”管理——单独配置专营机构与队伍,单列信贷计划,单独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单独考核激励。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一家具有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城商行,2010年1月,九江银行成立小企业信贷中心,专营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总行垂直管理,优先资源调配,同时借助异地分行载体设立小企业信贷分中心,实现小微信贷技术的复制推广。
刘庭羡说,小微企业在市场最底层,贷款多为免抵押的信用贷款,这突显了小微信贷员与信贷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九江银行进行小微贷款调查时,不靠报表,眼见为实,以求最大程度的‘信息对称’;不重抵押重诚信,同时创新设计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多方面、多层次的资金需求。”刘庭羡说。
他说,贷前充分了解是九江银行风险控制的先行策略,贷后管理则是九江银行控制风险的一大法宝。
包商银行:“三个指引”做大小微金融业务
“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根本上讲是愿不愿做、能不能做、敢不敢做的问题。包商银行这几年下定决心,按照‘不做高楼做集市、不穿西装穿T恤、不看报表看存货’三个指引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得到广大小微企业客户的认可。”内蒙古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说。
截至2011年末,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余额69.92亿元,不良率0.44%。2011年实现利润5.75亿元。
慈溪:小微经济巧突围 篇6
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难,国家也正在出台各项扶持政策。政策的生命在于执行。慈溪市财政地税局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深入企业调研、座谈,直接把握企业的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征管方案和优惠政策,让各项政策真正落地,助小微企业突围。
小微企业生存调查
业内常言:小微企业,就是小的快要濒临倒闭的企业。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不过话里行间也道出了“草根经济”的一把辛酸泪。
龚飞龙是赛尼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平时很忙,但听说我们要来还是特意留出了时间。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龚显得很高兴,热情的拉着我们坐下,诉起了“苦水”。他的企业固定资产5000万元,是一家典型的出口生产型企业,以生产灯具为主。这几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用工成本节节攀升,给这家小型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当前,灯具销路不是很好,同行竞争、压价激烈,还要养活企业职工,每月工资必须按合同照发。而且他认为现在的企业主要靠代工、贴牌生产为主,离自主品牌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就让他们这些小微企业的利润更薄,生存堪忧。
事实上,目前不少企业都在走自主创新之路。老龚的企业也不例外,今年公司单在LED产品的研发投入就达100万元。我们发现,目前很多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本不小,包括新产品的推出,这些都需要一笔费用。如他所说,传统产品利润大概只有2%-3%,而开发新产品却有7%-8%的利润,少部分甚至能到15%。当然,这些高利润很难保持,很快就有新的竞争者进来,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创新。然而,追求高新技术也并非事事顺心,另一家生产商就表示,目前LED较传统照明灯价格要贵上好几倍,一般都是出口为主,不过今年受欧美经济疲软影响,销路远不如前。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以传统产品收入“保运转,保工资”,同时又都在积极寻求创新,走自主品牌之路。
宁波市神溪铸铁有限公司是传统的制造业类的小微企业。虞福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慈溪市也小有名气,大家都叫他“老福山”。“老福山”可以说是老企业家了,今昔对比,他认为现在企业难做了很多。首先还是用工成本“吃不消”,目前每个工人的底薪至少在3500元。此外,融资成本高,如果按一千万的贷款来算,每年要付利息在100万以上,这对企业而言是不小的压力。而且他这类企业能耗较高,享受的优惠也相对较少,按他的话说,目前一度电能产出7元,不过他们也在努力转型之中,争取以后达到14元甚至20元以上。他认为,如铸铁这类企业应属基础类制造行业,能耗天生就很大,而下游组装行业能耗天生就不高,希望政策制定时,不一刀切的就把上游企业划为高能耗企业,体现出公平和精细来。最后他提到,他们这类能耗较高而正在转型的企业压力较大,目前的优惠政策还是有点“不解渴”,希望支持力度再大些,在转型的当口“扶企业一把”。
总的来说,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批发业、工业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显然,这些行业由于其投资成本较少,市场准入较低且劳动力较为密集,是小微企业聚集的主要行业。因此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低、产业特色不明显、成长空间相对较小。同时,工业小微企业许多是从事产业链的低端或贴牌生产,或是从事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依赖性很大,成长空间亦十分有限。不过,我们也发现,这类企业由于经营灵活、适应性强,使得一些行业的技术创新适宜于中小企业研发经营。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具有创新基因,有很强的创新力量和诉求。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成本高已成为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成长的桎梏。贷款成为不小的压力,不少企业家将之喻为“湿棉袄”。还本付息成了每年的刚性支出,这在经济吃紧的年代对企业而言就成了不堪承受之重。现实是,企业因用工成本和物流成本等上升过快,再加上销路萎缩,是不会想要贷款的,而是宁愿停产。据了解,不少小微企业已经在通过各种方式尽量削减自己的贷款,减轻企业的压力。由此可见,现阶段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宽松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减免税收和适当积极的财政政策。拿减免税收来说,实际上把选择权交给了小微企业,好则多交,坏则少交,停则不交,当然也享受不了优惠。然而,如果经营活动扩大,那么享受的优惠幅度越大,交的税也越多。对小微企业而言,财税政策的真金白银优惠是有效的政策“红包”。
真正释放政策“红利”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结构转型的巨大压力,给传统的慈溪模式敲响了警钟,小微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节点。财税部门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如何把握好这只“看得见的手”,是财税部门需答好的一道课题。
市地税方面,今年国家刚出台的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政策,我局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该项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筛选了近两年符合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名单,组织税收管理员进行专项辅导,确保纳税人及时享受该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执行,针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等于30万元、资产总额小于等于1000万元(工业企业小于等于3000万元)的企业。几年来,一直采取按20%的企业所得税征收。其次,部分管区内企业中的高新技术型企业还采用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且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按减免50%或以上的标准执行。此外,还严格为政府或上级部门政策划定内的企业减免水利建设基金,如最近一批获减免的外贸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部分困难受灾企业等。据最近一次的统计调查显示,上年度我局共减免各项税收共计22806万元,其中征前减免20164万元,占88.4%,退库减免税额2642万元,占11.6%,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加强管理,降低企业“隐性”税负。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受财务制度不健全影响,不少小微企业无法享受政策。由于建账成本存在,尤其是微型企业经营利润薄弱,大部分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出于这个原因,纳税风险也成为了小微企业的一部分负担。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首先,税管人员加强了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及纳税方面宣传工作,一方面切实提高企业经营者在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辅导学习,加强纳税的业务素养和纳税风险意识。其次,为了将优惠政策送到每个企业手中,地税局开设了企业QQ群,及时提供政策信息,还能实时为纳税人答疑解惑,拉近了税企之间的关系。此外,加强了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认真分析比对申报资料,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申报情况,加强纳税申报跟踪管理,做好催报催缴工作,防止纳税风险出现,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隐性”涉税负担。
当前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篇7
一、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对症下药, 才能药到病除。小微企业要想在自身发展中取得突破与成功, 首先必须了解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所面对的问题与自身的弱点, 才能根据问题与弱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与克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规模小、技术薄弱, 抗风险能力差
小微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 资金薄弱、规模小, 企业经营者素质整体不高, 技术薄弱。由于规模小、资金薄弱, 所以小微企业大都从事的是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较低、污染大、能耗高的传统产业, 比如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低端服装的生产加工制造等行业。当市场发生一些不利的事件或者政府出台一些新的方针政策, 这些小微企业往往难以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克服不利影一下适应过来。而当社会发生一些动荡甚至是经济危机时, 小微企业也往往很难克服困境、在残酷的生存环境、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突破、 获得生存发展。规模小、技术薄弱, 抗风险能力差是小微企业的一大先天弱势。
2.用工难、用工贵
由于小微企业大都发展不够成熟, 规模小、资金薄弱、技术薄弱、盈利少, 而且大都是科技创新较低劳动密集的传统行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和人才宁愿选择办公环境优美、薪资待遇好、社会福利高的大中型企业和国企工作, 也不愿去工资低待遇差、福利低, 劳动密集的小微企业。所以小微企业面临着用工困难的难题。同时, 小微企业也面临着用工贵、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人们生活成本与不断上升, 再加上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 为了留住人才小微企业用工成本正在不断上升。
3.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具有先天的规模小、技术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的发展弱势。加上小微企业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差、信用低、发展不足等缺点, 同时小微企业盈利低、还款能力不足。所以难以取得银行的信任, 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与融资渠道都收到很大限制, 从而限制了小微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4.税负繁重、税负成本高
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方针与政策, 并在税收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优惠。但是, 总体来说小微企业的税负仍然很繁重, 各种税目繁多、收费严重, 导致小微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严重地妨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策
1.克服自身弱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 小微企业要改变以前的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低、抗风险弱、产业落后的传统形象。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引进外来先进技术, 改变生产模式, 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努力打造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同时, 小微企业也要改善企业的经济结构, 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技术创新含量低、污染大、能耗高的行业, 转变成资金技术密集、节能环保的产业, 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2.重视科技与人才
在科技是第一发展力、人才强国的社会中, 小微企业必须重视科技与人才才能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获得的长远持续发展的动力。小微企业要注重科技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提高科技人才的资金支持力度, 为高素质人才提供高薪资高福利, 并为职工提供温馨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企业经营管理层要为公司员工提供人文关怀, 才能使人才感受到公司的积极向上的企业企业环境、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能够预测到公司的远大发展前景与个人自身的发展前途, 从而才能留着人才, 才能让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大的发展前景。同时, 公司也要注重科技的力量, 注重产权保护与品牌效应, 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生产发展模式。
3.加强合作, 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融资成本
小微企业通常资金规模小、融资难, 所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由于小微企业在银行直接贷款的难度大、额度低, 所以小微企业必须想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融资成本, 才能提高自身的再生产能力、才能使自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小微企业可以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或者同是小微企业的合作, 加强上中下游的沟通与联系, 在管理与技术方面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就可以培养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 从而可以更容易从合作伙伴中获得资金支持、取得更大的融资规模、减少融资成本。同时, 小微企业也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不要局限于直接银行贷款, 小微企业可以获得国家的扶持小微企业贷款、可以发行债券或者股票等,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相结合。
三、结语
尽管小微企业面临着规模小、技术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税负繁重等重重困难。但是小微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增加就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微企业也有起步低、 经营灵活、国家扶持力度大等发展优势, 在小微企业克服自身弱势不断创新的情况下, 小微企业一定可以获得长远持久发展的动力、 在整个社会中蓬勃向上。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增加就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多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困难, 比如用工难用工贵、管理不精技术薄弱、融资困难、税费成本繁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多种问题。本文就小微企业存在的一些发展困难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应对之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问题,对策,融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卫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流程创新与风险补偿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4) :70-71.
小微企业经济 篇8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深刻内涵和优势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非公有制经济有以下优点:
(一) 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将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较为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在过去几年里,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 而正是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 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 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
(二) 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
尽管国有经济目前在整体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 但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特别是在增量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三) 非公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尽管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 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平等竞争、厉行法治等基本规则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当前, 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调整和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 保持社会稳定, 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发展前景看, 由于中央政策明确, 地方政府支持,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人们思想观念更新, 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快速增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 对待非公有制经济, 要积极鼓励、引导, 使其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 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 增加居民收入, 拉动国内消费,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也称“新36条”, 其中第31条明确指出了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各类金融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 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 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 健全创业投资机制, 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继续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情况
今年两会上传递出信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一届政府今后5年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这表明, 我区非公经济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非公经济之所以被重视, 是源于其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在很多人眼里, 卖纽扣、卖饮料的个体工商户的销售额微不足道。然而, 将全区所有个体工商户的销售额汇集在一起, 却是一个无法令人忽视的数字。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 我区个体工商户已达94.23万户, 注册资金397.09亿元;全区私营企业已达14.37万户, 注册资金达7351.68亿元, 占全区实有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额的51.26%。非公经济在自治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全区非公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已占到全区城镇全部就业人数的75%以上和新增就业人数的90%以上, 成为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的重要领域。而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绝大多数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极大地推动了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确定, 然而, 要实现这一目标, 道路并不平坦。目前, 我区非公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 不仅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 就是与周边省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从两会传递的信息中, 我们看到了新一届政府发展非公经济的决心: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 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机制障碍,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
三、金融机构支持非公经济的对策
(一) 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
1. 加快银行业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
各银行业机构要在省市两级分 (支) 行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或网点。同时, 单列小微企业信贷总量和增量指标, 改进信贷审批发放流程, 下放信贷管理权限, 加快贷款审核速度, 确保年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增速。
2.
主动调整信贷结构, 拓展信贷领域, 拓宽贴现业务渠道, 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创新担保方式, 积极开展对非公企业的贷款营销活动, 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 加大对种养殖专业户、多种经营户、特色农业基地的信贷投入,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3.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进一步完善金融奖评奖指标, 提高对非公经济信贷投放的考核权重,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 提高非公经济金融服务水平。
(二) 创新非公企业金融服务
1. 提高非公企业信贷管理的专业性。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非公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改进信贷管理和考核方式, 拓展融资抵押担保范围, 合理确定非公企业贷款利率水平。
2. 扩大非公企业金融服务领域。
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综合服务业务, 为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创新服务。
3. 发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担保产品。
鼓励和支持应用人民币协议融资、订单融资、融资性保函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 为具有进出口贸易背景的非公企业从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融入较低成本的资金, 满足企业融资、避险等需求。
4. 健全融资服务中介体系。
积极协调建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及抵质押登记专业机构, 为非公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 创新保险和信托产品
试点推动无抵押无担保小贷保证保险。通过引入保险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 使借款人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 能够以比较合理的成本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 为非公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四、招商银行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举措
作为以零售业务起家的银行, 招商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一直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度和政策倾斜。在信贷融资方面也不断调整和完善信贷政策, 把“两小”业务作为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中最重要的方面来抓, 特别是在小微贷款方面。
考虑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差异性, 为了让所有客户都能享受到标准统一、审批高效的贷款服务, 招商银行总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搭建了小微贷款审批平台, 在2012年6月开始将全行小微贷款业务的审批工作集中到总行, 并对客户郑重承诺:贷款资料齐全, 保证2个工作日完成审批。集中审批平台的搭建极大的提高了审批效率, 同时也保证了所有审批工作的标准统一, 让每位客户都能享受到同样高品质的贷款服务。截至今年3月末, 招商银行在我区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突破17亿元、笔数1500余笔, 投放领域涉及服装、建材、餐饮、煤炭等多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
同时, 作为以“创新”而著称的招商银行, 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推出了多项契合老百姓实际需求的贷款产品和功能, 并在传统的业务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完善, 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主可以使用招商银行的贷款产品, 感受招商银行的优质服务。
(一) 节省利息的好帮手“周转易”
招商银行推出“周转易”功能, 将贷款额度放入客户银行卡中, 通过刷POS、网银以及柜台转账汇款进行贷款的使用, 随时贷, 随时还, 用多长时间贷款收多长时间利息, 不用款期间不用支付任何利息和费用, 最长授信期可达10年, 非常适合小微企业主短、频、快的用款需求。
(二) 小微企业主身份象征“生意一卡通”
为旗帜鲜明地支持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需求, 招商银行专门推出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的“生意一卡通”。凡是来招商银行办理小微贷款的客户都可以免费办理“生意一卡通”, 直接享受金卡客户的优惠待遇, 同时通过网银进行转账汇款减免所有手续费。
因“生意一卡通”的发行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反响, 招商银行将“生意一卡通”发行范围扩大为持有营业执照或商铺租赁合同的生意人, 并推出了“生意会”平台, 凡是持有“生意一卡通”的客户都具备会员资格, 可以参加招商银行定期举办的专门针对生意人的“生意会”活动, 在活动中结交更多的生意伙伴, 并免费享受招商银行提供的理财、贷款等金融知识讲座。
(三) 提高房产抵押率的“抵押加成贷”
目前市场上住房抵押率一般最高70%, 商用房抵押率一般最高60%。招商银行推出以房产抵押为主的组合担保方式, 其中抵押加自然人担保可提升抵押率至100%, 抵押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可提升抵押率至120%。
(四) 答谢老客户的“配套贷”
对于之前在招商银行办理过房产抵押贷款且贷款尚未结清的老客户, 在提供一点额外担保后可直接办理在原有抵押贷款基础上的小微企业“配套贷”, 原有抵押贷款加配套小微企业贷款合计最高可达房产价值的100%, 实现了“用同一套房产, 不用结清原贷款, 就可办出新贷款”, 避免了客户闲置资产的浪费。
(五) 感恩回馈中高端客户的“AUM信用贷”
小微企业经济 篇9
关键词:小微企业,经营困境,发展对策
小微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贡献率也越来越高,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我国GDP总量的60%都是由小微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创造的,国家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小微企业提供的,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小微企业完成的。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新一轮高涨,小微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快速增长托起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担,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国内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刻,我们越是要着力改善广大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其经济总量在全国一直保持在前三的水平,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对山东GDP的贡献在以往是各占半壁江山,但是最近几年,小微企业对山东GDP增长的作用开始逐渐增强,2014年小微企业对山东GDP的贡献达到了60%以上。在山东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市场繁荣、拉动财政收入增长、保障国计民生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显然已经成为山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但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仍存在后劲不足、贡献率低的情况,自身经营困难等一系列因素一直纠缠并困扰着山东小微企业自身发展。
一、山东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1、山东小微企业发展概述
依据走访调查并从相关统计部门得来的数据信息,截止到目前,山东省小微企业发展到178.3万户,从业人员1800万人,规模以上的小微企业46687户,从业人员1112万人,年创造值和税收分别占60%和66%,就业岗位数占到8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省60%的税收、50%的GDP、90%的企业数、80%以上的就业和70%以上的创新成果都是来自于小微企业(见图1)。
2、小微企业对山东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小微企业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工业为例,2015年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57000多亿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为56000多亿元人民币,利润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见表1)。
山东省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小微企业的数量、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99.09%、68.79%、67.35%、64.91%。
(2)小微企业是山东劳动力的重要就业渠道。这是因为小微企业所需投资额相对较少、经营方式也比较灵活、对于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在降低失业率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小微企业从业人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数的74%左右。
图1 2015年小微企业创造产值、创新成果、拉动就业、提供税收情况
(注:资料来源:山东省小微企业办公室。)
(3)小微企业是山东省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根据山东省科技厅统计,山东省小微企业的创新占70%左右,组织结构安排灵活富有弹性,明显比大企业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具有优势。
(4)小微企业推动了山东各种类型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小微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灵活的经营机制,恰到好处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目前在山东省各类市场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发现小微企业无处不在,小微企业的兼并、收购、破产等环节促使市场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
二、区域经济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分析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际经济状况不佳,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呈现出了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山东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冲击。跟国内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更容易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变化的冲击,在抵抗经营风险能力方面相对较弱。通过对有关数据资料分析,市场竞争、融资、产品销售、人才缺乏等因素成了当前制约山东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见图3)。
1、市场需求相对不足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资金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受该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各行各业基本上都存在着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而且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在当前这种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下,国内市场需求状况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部分小微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出口受到影响。其次,跟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设计研发、技术水平、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都处在劣势,使得其产品及相关服务在市场竞争方面无特色和吸引力,市场客户的需求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受企业实力、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在品牌形象宣传方面市场知名度不高,更多的市场需求难以提高和增加。
2、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利润减少
近几年国内超过60%的小微企业支出水平有所提高,小微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用工成本的上升。另外,其原材料等的各种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中的餐饮业、服务业、商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用工成本等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大幅度降低,再加上企业间市场竞争的因素,很多上升的成本也很难通过提高产品售价进行转移,这就使得企业利润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3、创新能力水平相对比较低
创新是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和机遇,当前小微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其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低和采取外延式扩张。但是,目前小微企业在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等方面都相对落后,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创新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也较多,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也致使小微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相关特色优势在竞争中相对比较缺乏。
4、经营信息化水平较低
当前小微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其大部分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关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方位综合信息收集、处理等功能相对缺乏,难以达到共享与集成。大多数小微企业比较关注短期内的经济效益,看不到信息化所带来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实力水平也比较薄弱,信息化系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去建立、使用和维护,信息化经营管理缺乏系统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管理,想要深层次发展更是举步维艰,这些因素都成为小微企业经营信息化提高和发展的瓶颈。
5、融资路径难、融资贵
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就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近年来,山东各地方政府尽管在想方设法帮助当地小微企业打通融资渠道,开展民间融资规范引导试点工作,但小微企业基本上存在自身资本实力低、管理水平不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系列问题,企业信用风险比较高,使得商业银行只能采取提高融资价格确保信贷安全,再加上不少小微企业对信贷扶持政策缺乏了解,因而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的难度比较大,甚至银行想放贷而企业却不敢贷,即使小微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往往也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利率也高,融资成本很大,这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致使一些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足,难以转型。
三、破解小微企业经营困境的创新发展对策
1、融资解困,银行要提供多元化服务
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仍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小微企业的抵押物和还款来源;应突破仅为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等基本授信业务范围,积极创新各种金融工具,拓展服务范围,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增强对实体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保障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增强针对性和提高有效性以满足小微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完善具有良好融资功能和有效市场监管的股票市场,提供有利于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促进资源在各产业与行业之间高效流动和配置。建立层次多、覆盖广、可持续的开发性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政策性创新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支持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试点。同时,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民间资本或规范现存的民间放贷机构,健全中小型企业融资机制,改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信贷结构。
2、打通融资渠道,政府应有更大作为
山东的产业结构基本偏重、偏传统,制造业在小微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分布在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农副轻工产品加工、化工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行业。在这种产业布局结构中,多数小微企业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这就更加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在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因此,政府一方面应为小微企业创造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积极引导并推动小微企业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政府专项信贷风险资金,降低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风险,增强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扶持的信心,促使银行为小微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授信支持和服务。另外,与区域经济中的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相对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业务经营风险比较大,因而政府部门应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保障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促使小微企业良好健康发展。
3、逆境求生存,小微企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小微企业必须要注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要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建立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小微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围绕如何提高企业供给质量体系和效率,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逐步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开发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产品,优化产品包装,塑造产品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小微企业迫切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
4、激发创造活力,注重培养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小微企业要激发创造活力,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要逐渐改变传统的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生产经营能力;加强与本区域经济中其他各种产业发展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联系与合作活动提升小微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参与专业分工,积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中各种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组织建设,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通过参与分工与合作,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并增值,增加企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弥补企业在科技方面的短板,全面培养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5、借助信息互联网,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随着当前信息的高速发展,小微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优势,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创新突破,通过信息化提升自身创新发展的水平,确保小微企业良好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小微企业要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在企业发展战略之中纳入信息化建设。二是小微企业要推进自身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外包服务及第三方咨询服务,弥补小微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人才匮乏的不足。三是小微企业要利用各种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网络化营销,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寻找和扩大网上目标客户及范围,强化供需对接,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灵活性与网络营销的迅捷性,使二者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快捷性、针对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报告[N].经济日报,2015-07-09.
[2]赵庆明:金融应如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金融时报,2016-03-01.
[3]东方财富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小银行创新发展[N].每日经济新闻,2016-03-11.
小微企业经济 篇10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 2011年小型微型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 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7.3%。小微企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超过了60%, 并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创造了我国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其在促进就业、高新技术发展、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2011年底, 上海市小型微型法人企业34.6万户, 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6.8%;小微企业吸纳从业人员583万人, 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4.6%;小微企业营业收入3.1万亿元, 占全市法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28.7%;税收贡献占企业税收贡献已达57% (中国网, 2012) 。同时截止到2012年7月,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达27179户, 占全市外贸企业总数的91.3%;小微外贸企业出口额194.29亿美元, 占全市外贸企业出口总额的16.3%。本文通过分析上海经济发展现状及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现状, 探讨如下两个问题: (1) 小微外贸企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2)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 如何发展小微型外贸企业以实现上海经济稳中求进。
1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1.1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划型标准
上海市对小微企业界定在参照工信部等《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及商务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同时结合了上海市企业的特点, 适当扩大了上海市小微企业规模。其中, 将上海市小微型企业限定为当年进出口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 其中微型外贸企业为当年进出口总额300万美元以下。
1.2 上海小微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2.1 数据来源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 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迅速崛起, 并且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各项统计数据自2001年起被完整的记载。为了数据样本的连贯性, 本文以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市海关数据库2001~2011年对小微外贸企业各项出口值的统计数据为样本, 具体分析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及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1.2.2 进出口现状分析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迅猛, 数量巨大。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到2011年底, 上海市小微型外贸企业共有27102家, 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3%, 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238.5%。小微外贸企业在上海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出口总额达到了244.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2.5%, 占上海市出口总额的11.6%, 较2001年增长了4倍 (见图1) 。由图可知, 近10年, 上海市的外贸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入世以来, 市场准入逐渐扩大, 上海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 各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上海的小微外贸企业的不断发展正成为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1.2.3 出口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及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从小微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根据上海海关数据库统计数据,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农产品几大方面。其中, 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最高。2011年, 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达到108.29亿美元, 占全市小微企业出口总额的44.4%;纺织品的出口额为35.07亿美元, 占全市小微企业出口总额的14.4%;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为17.2亿美元, 占全市小微企业出口总额的7.0%;农产品的出口额为4.74亿美元, 占全市小微企业出口总额的1.9% (见图2) 。由此可见, 机电产品是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出口的主导商品, 而纺织品作为上海传统的服装行业产品, 也支撑着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1.2.4 出口贸易方式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及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从贸易方式来看,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采用的贸易方式比较多样, 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 (主要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以及服务贸易、租赁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 其中一般贸易的比重要高于加工贸易。
从图3可以看出: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比重远高于加工贸易, 且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故其对本市外贸的拉动作用较之加工贸易明显。而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加工贸易占总出口的比重显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在2003年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一般贸易造成冲击时, 其出口比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其他贸易方式方面, 虽然所占比重较低, 但也是比较平稳的。另外, 上海市2012经济年鉴的数据显示, 已有13%的小微企业开始发展服务贸易。说明面对国际国内的困境,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选择了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企业发展的调整, 从多个方面进行开拓, 以谋取自身的转型, 从而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
2 小微型外贸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上海地处长三角的中心, 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 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近年来, 随着上海外贸出口对上海经济发展贡献的逐渐增强,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大, 政府对小微外贸企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通过对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们发现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地了解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 我们也以贡献率为指标, 取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总额以及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品的出口额与上海生产总值 (GDP) 的比值,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分析上海外贸出口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
2.1 出口总额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及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2001~2011年,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额对上海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加, 基本维持在6%~10%的范围, 2007年贡献率达到了最大值9.23%。虽然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增长率下降, 但2009年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出口额的贡献率也超过了平均水平, 达到了8.2%。这个数据说明了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为推动上海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不同贸易方式和主要产品出口的贡献率
以同样的方法计算上海小微型外贸企业不同贸易方式和主要产品的出口贡献率, 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从贸易方式来看, 2001~2011年,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贡献率在3%~8%之间, 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 2008年达到最大值7.57%, 而加工贸易的出口贡献率仅在0~3%之间, 且逐年降低。由此看出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对上海外贸的贡献率远高于加工贸易方式, 而其他贸易方式基本没有贡献。这个结果说明了一般贸易是上海小微外贸企业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 对上海经济的贡献最大。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及海关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从主要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对上海GDP的贡献逐年增长, 2008年达到最大值4.07%, 之后机电产品的出口贡献率开始下降, 但仍然是所有出口产品中贡献率最大的, 出口贡献率的平均值为3.32%;2000年上海同北京等地被国家科技部和外经贸部联合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及出口引起了部分小微外贸企业的关注, 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上海GDP的贡献率增长缓慢, 2007年的最大值也只有0.65%, 相信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将得到近一步的提升;纺织品作为上海的传统招牌产业, 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 因此上海很多小微外贸企业都选择出口纺织品, 其出口额对上海经济的贡献率平稳地保持在1.5%左右, 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 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出口贡献率自2006开始下降。从图5中还可以看到, 同为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额相对较低, 对上海的GDP几乎没有贡献, 平均值仅为0.2%。
3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 虽然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数量巨大, 并且逐年增长, 为上海经济的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使得上海市人均GDP逐年增长;但从出口比重、不同贸易方式和不同产品贡献率的分析中也反映出了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出口额占上海出口总额的比重并不大, 产品出口状况不容乐观等, 这也直接影响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总结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生产技术水平低, 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生产工艺以及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工人缺乏研发能力, 导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出口仍是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生力军, 该类产品档次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 并且缺乏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这也就导致了上海小微外贸企业产业结构简单的问题。这与上海出口产品多元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战略政策是不相符的, 而且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下, 较低的研发水平和单一的产业结构将影响以出口为导向的小微外贸企业的业绩, 从而影响整个上海市的经济发展。
3.2 人员综合素质低, 缺乏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低还反映出由于经济实力不足, 小微外贸企业中劳动力的学历素质相对较低, 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 这对于上海的小微外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很大的限制。对于管理者, 在市场运作、企业管理以及生产经营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小微外贸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如资金、技术、人才等, 所以很少有小微外贸企业会积极创新, 也缺乏创新能力。
3.3 国际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1年以来, 国内外经济环境受到欧债危机一直持续的影响, 上海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小微外贸企业更是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外贸订单出现短期化、单一化的特点。由于缺乏长期的外贸大单, 加之企业的综合成本上升, 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 上海很多小微外贸企业为了维持发展被迫裁员。根据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企业景气指数, 2011年第4季度的景气指数比上一季度下滑了4.4%, 同时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也下降了5.8%, 这对于上海小微外贸企业推进上海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4 融资渠道少, 缺少发展资金
融资难也是制约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自身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的限制, 小微外贸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任;因为现阶段小微外贸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金融机构需要担当很大的业务风险;在没有信用额度的情况下小微型企业往往还要求快速到位, 而各个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为确保自身利益通常采取谨慎的态度, 增加很多限制条款, 小微外贸企业因无法达到要求而难以获得贷款, 即使能融到资在融资费用上, 也是在银行6.65%上浮30%的基准利率之外, 加上那些“看不见的收费”如资产评估费、保险费、中介费等, 至少又将融资成本提高了20%以上。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 对小微外贸企业改善经营环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小微外贸企业成长速度滞后。
通过借鉴国外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成功的经验, 政府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小微外贸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扶持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 中央已明确了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由过去的“抓大放小”向注重中小企业转变。面对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想要稳定发展, 有效地拉动上海经济增长, 必须把握机遇进行转型升级, 发展高技术产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 增强国际竞争力。面对这些问题, 上海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产业政策, 如加强研发, 转型发展等。本文结合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在政府行为方面, 国务院已于2011年研究确立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政策措施 (简称“国九条”) , 解决了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上海市政府应根据“国九条”的内容制定符合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现状以及上海市经济发展现状的政策, 如减轻税负、建立小微型外贸企业信用自我担保体系等优惠政策, 促进上海小微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小微外贸企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
(2) 创立自主品牌。
由于大量低档假冒产品充斥着国际市场, 品牌已成为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小微外贸企业急需创立自主品牌, 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通过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达到出口商品多元化, 从而提高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济地位, 增加产品出口额。这与上海政府提倡小微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3) 引进高层次人才, 优化企业管理。
对于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来说, 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研发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上面下功夫, 增加研发, 升级产业结构, 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从而提升上海小微外贸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增加小微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额, 有效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
(4)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电子商务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各行各业, 电子商务有市场辐射广、贸易成本低的优势, 这对于小微外贸企业来说, 不仅能降低外贸经营成本, 还能灵活应对金融危机后持续的小单化贸易, 同时能直接接触到终端消费者市场, 减少渠道费用, 从而提升利润。
摘要:随着“国九条”的贯彻实施, 上海市小微外贸企业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促进上海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特别是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研究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出口贡献率为指标, 计算了上海小微外贸企业不同贸易方式及主要出口产品对上海生产总值的贡献,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对上海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并根据结合上海小微外贸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上海生产总值,出口贡献率
参考文献
[1]陈汇才.小微外贸企业的转型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7) .
[2]刘明月.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 2012 (8) .
[3]邱亦维.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 2009 (1) .
[4]史雪梅.中小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8.
小微企业优势管理 篇11
集中战略,刀刃上使力
“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有效地位。”这话出自于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小生位”的概念也是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著作中正式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和利用小微企业自身的优势,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大企业从正面交手,遭受排挤或吞噬,以获得经营资源的相对优势。小微企业经营领域选择的原则,应是谋求“小生位”。
集中的战略原则,对于发挥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小微企业不能集中使用自己的资源,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小微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只应有一个经营领域,一个产品——市场,否则就会分散资源,在一个产品——市场中,也应把重要力量放在某一价位上,例如最高价位或最低价位上,避开和大企业在价格强点上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同样也要避开竞争者的强点和优势。特别是当竞争者,拥有规模优势或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分销渠道等方面享有独占资源,且它们是某一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因素时,都应“强而避之”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免与对手的市场决战。换句话说:当竞争对手筑起壁垒时,应懂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既便是在即定的产品——市场经营中,必要的各种竞争手段,也应只以一、二项为主,并要集中资源培植它们,使其作为区别竞争者的个性。不可面面俱到,这样做,势必分散自身有限的资源,不利于小微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由于大企业往往有若干个目标市场,形成许多产品——市场经营项目,因而在事实上,大企业在某一个具体的决定点、某一个子市场上并不大,大企业分配给每一个子市场上的资源与小微企业的全部资源相比,也就相差无几了。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小微企业自身不能集中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小微企业以弱胜强,依靠集中战略的成功,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西方一些战略学者曾经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同是获得高收益,取得成功的小微企业,在竞争战略上毫无例外地具有如下特征:1、注意细分后的小市场,追求差别优势;2、杰出的企业家个人统一指挥领导;3、注重实际收益;4、有效地集中使用研究与开发经费。
把握“小生位”,借机上位
小生位按其生成机理可划分为六大类:即自然小生位、空白小生位、互补小生位、专知小生位、潜存小生位和服务小生位。
自然小生位。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追求规模经济性,大企业一般会采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这就自然为小微企业,留下了很多大企业难以涉足的边缘狭缝地带。这些边缘狭缝地带的经营领域就称为“自然小生位”。常见的自然小生位产品大都具有如下特点:①市场规模较小,对大企业来说,是些价值不大的产品;②大企业普遍认为是信誉风险大的产品;③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产品;④批量小的特殊专用产品。
空白小生位。一般而言,当前一代产品开始衰退,后一代产品尚未投产之时,市场上往往会出现“战略空白”。在这样的市场空白中常常可以找到适合小微企业成长的小生位,这就是“空白小生位”。在市场上居于显赫地位的大企业,如果做好了产品换代的技术储备,预测并能把握产品更新换代的机会,就能自己填补战略空白,仍可在市场上居于主动地位。反之,企业的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但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就会加大市场战略空白。这时,如果小微企业采取主动,就可乘虚而入,争得主动。尤其是两代产品间技术差异较大时,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难以将享有“首移优势”,也就是“船小好调头”的小微企业,从该市场中驱逐出去。
互补小生位。大企业要想谋求利润最大化,真正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就必须摆脱“大而全”式生产体制的无形枷锁,求助于社会分工的协作。这样做实际上就为小微企业提供了生存方位,增加了大企业对小微企业的依赖性。像这种小微企业的生存方位,就是“互补小生位”。就汽车制造业而言,一辆汽车有两万多个五千多种零部件构成,有哪家企业,能离开小微企业的支撑,孤立无援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小微企业可以“互补小生位”为起点,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逐步积累实力,由小到大,由初级到高级成长起来。
潜存小生位。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只得到局部满足、根本未得到满足或正在孕育,即将形成的社会需求,这样的需求盲点所构成的潜在的市场领域,称之为“潜存小生位”。销售和管理工作,以建立更大的首移优势(首移优势来源于诸多因素,如:学习的作用、顾客的信赖、专利保护、稀有资源的最先使用等),加固经营壁垒,延长小微企业垄断这一市场区域的时间,以期获得更为丰富的经济效益。
找出大企业的软肋
开创新公司需要一定的知识条件,如果需要新的知识,或者所需的知识流程太复杂,小企业在这方面就不具备拥有超越大企业的优势。例如,制药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知识的创造来生产产品与服务,同时将药物投放到市场的流程是非常复杂的。对企业家来说,在制药行业取得成功是比较困难的。汽车销售、房屋装修、提供清洁服务、开办食品超市对小企业来说是较为有利的方式
但是,大企业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如变得自满而不思进取、依照常规处理而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轻易改变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满足于现有客户而不愿开发新客户。
这里小企业优势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大企业不愿意做的方式。例如,在臃肿的组织结构下,大企业如果将一些顶尖人才调离大型产品线,到新的、不确定的产品研发线上工作时会有些困难。因此,你可以雇用这些人,让他们开发生产激奋人心的新服务或新产品。比起他们目前的工作,新的工作会给他们带来振奋。同时,他们也会从大企业中带来经验与知识、有价值的观点,这些都可以帮助你。
不要和大企业抢风头——保持一定的低调,但要找到他们的软肋。你不会因此受到打压,因为你拥有的技术很容易确定却又不是主流的,并没有威胁到大企业的利益。
普通用途的技术能够被应用于多样化的市场。比起用于特定的用途,新企业将技术用于普通用途时,往往执行得更好。例如,一些像水压技术或光學精炼技术,就可以用于多种用途。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道模仿的障碍。设置一个避免仿制的屏障,以避免更多的竞争,这虽然做起来并不容易,但不得不关注。最有意义的屏障是那些对你来说成本低廉但对其他人来说却很高昂的复制成本。例如,企业活动的持续学习使你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管理,同时也建立了一个门坎:学习是很难复制的。
在知识管理系统上的投资,如数据的收集及其应用的讨论、分析销售定位的执行情况并找到做得更好的方式、分析企业内的一些事情如何变得更好,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次怎样避免等,都是有意义的屏障。
不要简单地以为专利及其他权益的合法保护是有效的,这只是一个噱头。其实,保护知识产权对一些新生公司来说,往往没有什么作用。这是因为,运用法律加强专利保护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这也取决于你的管理团队的合作关系,并且会干扰你的关注点,使之不能放在其他行业的机会上。
总之,如果制定合理的战略,量体裁衣,做好优势管理,小微企业也可以拥有超过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小微企业经济 篇12
关键词:建宁县,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 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 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兴衰。城市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而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了巨大的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城市经济在县域经济的摇篮中发育、 成长。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先天的不足,也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本文从建宁县的人口、自然环境、当地特色资源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条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谈建宁县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出路问题。
建宁县地处闽西北,位于闽赣两省交界。现辖4镇5乡、92个建制村、7个社区,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9万人 (约占总人口的85%),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2万亩、山地214万亩。建宁是中央苏区县、闽江正源生态县、特色农业县,是“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中国梨产业龙头县”和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省商品粮基地县。随着向莆快速铁路、建泰高速的通车,湄渝高速公路、 浦梅铁路将陆续动工,建宁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努力建成北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的闽赣边界重要交通枢纽和海西纵深推进的桥头堡。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建宁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说,建宁县内的食品加工业多是小型企业,由此导致的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整体档次不高、制造设计能力不强、生产水平力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建宁县食品加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建宁县食品加工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至深度加工和全产业链领域,是建宁县工业产业的一次转型升级。而在转型升级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融资问题。
一、建宁县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针对制约建宁县特色食品加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集中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原料绝大部分是产自本地,企业多数是小微企业,约占90%,而小微企业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小微企业自身积累越来越少
小微企业在成立之初,都是来自企业主个人储蓄或是亲戚朋友的借款这种内部融资的方式。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倒闭,虽然我国经济已呈现出复苏的良好迹象,但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小微企业经营的环境越来越差,在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的上涨导致小微企业的负担很重的同时,建宁县内类似的小微企业较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内部融资虽然成本低且简单方便,但是现在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企业本身的规模也比较小,自身可用的资金很难满足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过度依赖内源融资会导致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无法采用新技术,而只能简单再生产,因此主要还是要靠外部融资。
(二)小微企业没有达到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的能力
关注度很高的中小企业创业板,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迅速筹集资金,拓宽发展空间,它的目标定位是成长型创业企业,重点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成长性非常好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很优秀的中小企业,无论从什么渠道融资都不会难,而对于建宁县内现有的小微企业,大多采用较为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尚未达到上创业板上市的要求,而且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
(三)民间借贷市场不规范,且不能满足县内小微企业的要求
民间借贷市场是小微企业融资体系的重要一环。完全依靠银行体系不可能完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民间借贷是小微企业金融体系很好的补充,它在小微企业特别是私营小企业的融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操作手续简单、形式灵活,期限可以自由协商是它的特色优势。但民间借贷利率高,会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增大企业的经营压力,且民间借贷属于非正规金融,目前非常不完善,缺乏政府对其的管理与引导,小微企业与其借款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引发纠纷。建宁县内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仅4家、小额信贷公司仅1家,资金规模也不大,面对建宁县众多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小额贷款公司也无法满足,所以许多小微企业采取了保守的经营方式,降低了实际贷款的需求,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业务风险大、成本高、获利少
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首选的外部融资渠道,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是家庭式经营、家族式管理,财务不规范,会计制度不健全,部分证照不齐全。另外,小微企业管理意识淡薄,企业资金与家庭资金不加以区分,缺乏严密的使用规划,往往有些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用途为流动资金,但是在申请下来之后却用于与企业发展毫无关联的项目上,这样增加了贷款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不能及时还款的风险。
从银行方面来看,有些地方还客观存在着“抓大放小”的经营思路,通过贷大额款项来取得立竿见影的“大发展”,从而忽视了对潜在小微企业的培养,银行把信贷资源尽可能的向大中型企业倾斜。
二、解决建宁县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国家制定的六条金融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1.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
2.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3.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4. 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5. 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
6.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二)国家制定的三项财税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1. 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2. 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
3.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三)建宁县各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小微企业
建宁县内的小微企业较多,同样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建宁县也积极采取行动。
1.成立建宁县刺桐红村镇银行。2013年9月12日,经过前期各项协调和紧密筹备,建宁县刺桐红村镇银行正式成立并进行营业,它是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新型金融机构,银行以“立足县域、服务中小、造福三农、惠及于民”为市场定位,以“贴心、便民、安全、高效”为服务宗旨,为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提供存、 贷、汇等现代金融服务。
2. 人民银行建宁支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人民银行建宁支行也采取多项措施,引导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该行一方面向社会各界宣讲货币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另一方面,参与和鼓励试点行信贷方式创新;加大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力促信贷投放结构优化调整,小微企业得到金融强力支持。截至2014年12月末,建宁县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4亿元,净增2.7亿元,其中:对小微企业净增贷款占贷款总量的65%,同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
3. 建宁县农村信用联社展开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建宁县农村信用联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积极稳妥地开展评级授信工作,对辖内所有企业、个体户、农户进行全面地摸底调查, 重点调查了生产经营情况、资金需求,而后建立完善的客户经济信息档案,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全部授信,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资金流量、还款能力等各项指标,为企业在还款能力范围内做最大授信额度,对授信客户加大营销力度和信贷支持。二是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结构,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重点支持以工业为主体的二、三产业,对食品加工、纸业、生物医药和电商、物流企业等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加大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推介力度,重点是推广适合农户、小企业和居民消费的产品,争取打出农信社的特色品牌,创造品牌效应。四是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重点解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大力发展三类信贷产品:第一类是小额农户贷款,以客户经理分部为平台,各客户经理部经理利用营销和走访企业时,对客户宣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活动;第二类是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及时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对接,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企对接座谈,与企业经营者面对面讨论信贷产品、服务、流程等问题,及时掌握信贷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加快授信用信。第三类是社团贷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牵头为发展前景广阔的县域骨干企业运作社团贷款,支持其做大做强。五是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同时通过各类担保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整体风险,强调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各地政府的努力及小微企业自身水平的提高,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及融资环境会有很好的改善,建宁县及全国的小微企业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三、结论
小微企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信用形象。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会促进小微企业的飞速发展,也会使中国的经济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