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对策

2024-07-14

作文教学对策(精选12篇)

作文教学对策 篇1

%%作文教学如果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内容与形式、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 改进作文教学”, 就应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一、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

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个性差异。过分强调共性, 忽视差异, 不管是对优生还是差生来说, 都是不公平的。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其次, 要科学地把握不同的训练要求;第三, 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四, 注重个别辅导, 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最终定能达到殊途同归。对待不同的学生和水平应该要按层次的标准来看待,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减少束缚, 宽松习作氛围

目前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专制的教学模式 (教师命题→讲解文体结构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技巧→模仿范文进行习作) , 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 压抑学生的主体性, 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作, 依样画瓢, 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之后, 学生思维受束缚, 个性受限制, 思维遭定势, 作文无生气。孰不知, 习作如创作, 也需要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 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无拘无束, 敢说敢写, 自由奔放;其次, 要减少命题作文, 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 减少束缚, 增加作文的自主性。

三、以生活为源泉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不要认为“只有课堂才是习作的殿堂, 课本才是习作的源泉”, 不准也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 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 专注于模仿范文, 套用“路子”, 让学生在一个预先划定的框框里施展“拳脚”, 创造“吹牛”作文。这种脱离生活这个在课堂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 是不可取的。应该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 让学生在投身生活、观察生活之中, 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接受生活无私的馈赠。首先,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人民服务等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次, 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天地, 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第三, 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寻找生活场面, 选取精彩镜头, 勤写观察日记, 积累作文素材, 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积累学习和模仿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 (能动模仿) , 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 得到启发, 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 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 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抓住读写结合点, 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 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 使学生从读学写,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 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 体会迥异的写作风格, 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 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 建立“语言宝库”, 积淀语感, 积累语言。

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自觉地积累经验所得, 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直接的服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削弱, 训练计划的安排、训练目标的调控、训练过程的组织、训练难点的指导、训练结果的评估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作文教学对策 篇2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作者/肖久细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虽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仍不容乐观。本文从一个一线的中学老师的视角分析了当今中国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其存在的不足,以及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困惑,并试着探讨了其对策。

【关键词】中学作文 现状 困惑 对策

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关键,它是各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它是学生思想、心灵、精神、审美情趣的定格再现,它也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再现。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作文的社会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此,所以历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对作文教学不敢怠慢,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好方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快速作文教学法”、“快乐作文教学法”“情境作文教学法”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学作文教学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仍存在不少的困惑,有待我们去分析,去研究,去探讨。

困惑1中学作文教学中要不要进行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

这一困惑主要是由于中学语文教材对作文的定位不足造成的。传统的语文教材在编写作文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文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过分地注重作文技巧的传授。这当然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写作思维及创作兴趣。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因此,从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材编写上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因此,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的编排上进行了全面改革,现举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这样的编排比起以往的那种编排方式来的确科学多了,令学生很容易就走出了对作文的恐惧,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提起笔来就可作文。但新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编排却没有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写作的内容或方向。这样,给教师的感觉就是不需要传授写作技法,将作文题或者作文话题一出便让学生自由作文。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真正动起笔来时却又为难了,因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一定要超级大作家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学生如能达到这一境界就不是学生,就不用学习写作了。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学生作文话是有的说了,却又存在一个该怎样说、怎样说好的问题。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习作内容丰富,但结构松散甚至混乱,语言不够精彩甚至病句成堆,(www.fwsir.Com)主题不突出甚至没有主题等等,以至于老师都无从下手修改。所以,不少一线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应有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作文课毕竟更多的应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方法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仅仅在于如何解放学生的写作思维却完全忽略技法的传授的话,那未免太左了。

于是教师们便或多或少地想传授一些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可又不知到底要传授一些什么样的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内容上给出过可供老师操作的这一方面的明确目标。于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新课程改革后,作文教学的局面虽有所改变,但仍是换汤不换药:将现成的“题目”改成“话题”,然后交给学生自由行文。责任心强的`老师则有可能自己组织进行一些写作技法技能及写作目标的教学,但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缺乏系统性的。由于教师本身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尤其是大部分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就有限,指导写作的水平就更有限。这样导致无论是作文前的提示也好,还是作文后的点评也好,差异性很大,这样就不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们都十分希望这种现状得到改变,却往往苦于势单力薄,长期不能实现愿望。

困惑2中学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性、层递性

一线教师作文教学上的这一困惑仍源自于中学教材的编写造成的。新教材在作文训练的内容编排上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逻辑层递性。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把握学生关心的问题上,新教材做得不错,力求让作文之笔伸向学生自己仍至周边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在训练的逻辑层递性上却考虑不足,这从上面的表格中也可看出来。新教材在作文教学上只注重写作内容的块的独立与变化,而这独立的块的内容之间却缺乏了线的逻辑联系。这样安排虽让学生的笔触及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各个领域,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但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是不够的。

其实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再到高三,其思维、心理、世界观、审美能力、兴趣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果我们在训练学生时不有意识地提高、进步的话,学生的能力又怎能提高。而且由于教材是供所有教师教学操作的,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意义。教材在作文训练的系统性和层递性这一方面没有给教师明确,则又导致了因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而给作文教学带来整体性差异。这是一线教师无法解决的。

困惑3如何让中学生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

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新的初中中考考纲中也强调指出:“(作文)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然而现实是,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是老师往黑板上扔下一个作文题或话题,然后就是在学生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要求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完成,当堂交卷。结果弄得学生们一阵恐慌,一片茫然,一脸无奈,最后随便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学生作文灵感枯竭,作文情感麻木,作文兴趣消失,作文内容简单。“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就必需要有大量的写作素材积累,广博的知识积淀,丰富的情感体验,较高的审美眼光。因此,教师们都想努力为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创造条件,却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奈。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 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天到晚几乎都呆在学校,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应付不完的考试,哪有时间去走进自然,去关注社会,去品味人生呢?其次,作文教学的外部环境对作文教学常常起了一定的束缚作用:想让学生走进自然,可出于安全考虑,社会牵制,领导干预;想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却找不到满意的素材;想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受到家长的责难;想全部详批详改作文,没有时间,想选改详改部分作文,学生不满意;发现学生作文问题想及时指出,常常迫于课时安排的不科学和教学压力大而难找机会;想丰富学生的知识量给开一点课外阅读课,一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二是没有图书馆或有图书馆却极少对学生开放;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想组织一些辩论,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基于这些情况,所以中学里的作文教学往往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尤其是一些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因此,如何让中学生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成了困扰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困惑4如何解决作文批改难、效果差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每周开课两节。有的学校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有的学校则每两周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有的学校则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两篇作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一篇;有的学校还要求写周记。学校要求教师批改作文一般是详批详改,至少每两周批改一次作文。正常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60到70位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12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往往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评语,就把作文收进书桌抽屉,效果不佳,真可谓“出力不讨好”。每个学期要完成8篇作文,16次作业,近40篇的课文教学,平时的单元测验6―8次,还有段考、期考,可谓任务艰巨。教学双方心力交瘁,一方面,教师为命题搜肠刮肚,为批改皓首枯灯,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作文批改难度大,效果却不佳。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作文的教学效果,也是长期以来令教师困惑的问题。

5关于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理念,给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了改革的肥沃的土壤,迎来了作文教改的春天。但也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改变一下观念、解放一下学生的思维、发展一下学生个性的层面就够了的,如果这样的话,只会把教师和学生由一种困惑带向另一种困惑。对于时下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我们不妨思索一下对策。

5.1作文教学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这种作文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学作文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而不应该残缺;二是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而不是混乱的。中学作文应该教一些什么?那就是将现在的与传统的相结合,不仅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更好地表达,那就是要适时地适当地传授学生一些写作知识与技巧。至于作文教学的次序,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思维发展等去安排。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建构训练。其中包括写作赋形思维(重复思维、对比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路径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相似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策略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第二阶段,包括立意思维操作模型训练,行文展开与行文措辞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第三阶段,在以上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各种具体的文章体裁的写作过程训练。

当然这种教学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要尽量缩小因教师的个体差异或地域差异而造成作文教学的差异。并将中学作文教学从语文书中独立出来,编成一套书,而不再是附着在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之后,这样就更显其连贯性、系统性。在该书中,既有作文教学的内容,又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素材,也有必要的评价参考标准。

5.2要适当放开教师的手脚,要消除学生害怕心理,变学生怕写作文为想写作文,变学生没东西写为有东西写,变学生写作文应付为一种生活的需要。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作文教学的外部环境的改善来调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情绪,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任务。如大家都关心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问题,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要就这一话题要求学生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主持人间正义的话,就完全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的视频或新闻图片,以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刺激学生想写一点什么。要做到这一点,绝不只是说将命题作文换成话题作文就可以了,教师是要做不少课外工作的。例如,教师可尽可能地少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素材的收集,有必要一周节约出一节语文课来作为作文准备课,用来阅读、辩论及干一些其它与作文有关的事,比如将近段发生的社会事件拿来讨论,或看视频,或讲故事,或读文章,或走出校外搞活动等等,这些看似与当前作文无关的事其实对于作文大有益处,正所谓“工夫在诗外”。宁可少上一点语文课文分析课,也要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因为阅读与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视野,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其次, 当今时代的作文教学,不可忽略了网络利用。网络上可获取写作的大量的素材,网络也是练笔与交流写作的好场所。网上创作方便,修改更方便。网上创作不拘一格,想写就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也不知是谁写的。平时不敢写的也敢写了,平时不好意思写的也好意思写了,没有丝毫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因此,网络创作深受学生喜欢,在网上练笔,是一个绝对的好方式,值得大力提倡。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国家、学校、家庭皆可为此进行投资。

作文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不能纯粹为了作文而仅仅只教学生一点作文技巧,更应该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教会学生理解生活;教会学生审美,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春天来了教学生赏花;秋天来了教学生赏落叶;夏天则教学生品日;冬天则教学生感雪――在审美后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记录下来,让学生建立生活日记本。总之,作文教学绝不能局限于日常安排的每周两节作文课上,生活无处不文章。

5.3作文的修改可灵活多样。前面提到的网上评改是最方便的,可一对一改,也可多对一改,也可一对多改,还可多对多改,并可当场改,也可远距离“面对面”改。如是传统的修改,也一定要将教师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效果反而更好。具体的操作可如下:

首先要跟学生讲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明白这决不是教师在偷懒,而是教会学生自批自改以利于学生将来的写作。然后再教会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先自己浏览一两遍,将明显错误或不妥之处改掉。再要求学生互相批改。互改时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再抓关键,抓重点细读精批――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 注意:互改可一对一地互改,也可小组几人讨论合改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批改完了之后对于别人文章的长处与短处作出记录,交流批改感受。学生批改之时教师来回巡视,进行及时的指导。课后教师应将学生批改过的作文收上来稍作浏览,再作一小结。

这样批改作文,既利于老师,也利于学生。学生自批与互批作文可比教师批改得更细致。同时学生批改的过程是一次作品欣赏的过程,是一次交流的过程,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一次作品的学习与再创造的过程,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无疑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下面是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七年级作文教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调查统计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上面的措施的明显比没有采取上面措施的效果好。由此可见,以上一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篇3

关键词:高中作文;性质;高效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生都存在写作难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高中生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是高中生的阅读量较少,没有足够的素材来支持其进行文学创作。还有一方面就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存在问题,高中生没有学会写作的方法。

1.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遵循的几大特点

1.1开放性。当代社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因此学生的写作模式也不需要拘泥于一种,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方式,及时收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以达到写作内容上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就是思想上的开放性,虽然高考作文的题材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议论文却是情有独钟,并不是说不好,而是仅仅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是难以满足学生今后的求学需求的,因此在教学时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尝试新的文体。

1.2实践性。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却是高原生活的,作文作为一种文字艺术同样如此,想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深入于生活之中来采集相关的素材,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和了解,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性。如今很多学生的作文读起来都让人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千篇一律,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过少,这固然有课业繁重的原因,但是也有学生自身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只有通过实践来对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素材,才能够有效提高作文的品质。

1.3自主性。作文最初的目的是“以我手写我心”。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手中所写非心中所想,这是当前学生写作的主要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该对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过多的限制,最好让学生自由作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突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的作文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体现最真实的自己。

1.4创新性。作文的写作不需要因循守旧,教师更多的是愿意看到创新性的文章,而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像是同一个模子里脱胎出来的。同样现代社会也对学生的创造性要求更高,写作作为一次自我创造的过程,不应该跟着别人的思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应该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各种新兴的题材或者是作文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 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今学生有这样的趋势:“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怕周树人是因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而害怕写作文是因为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这固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反映出学生普遍的观念,就是怕写作文。一来时因为学生觉得写作文很难,二来学生没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文应该是抒发自己情感经历的过程,而不是去故意地拼凑经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来寻找素材,这样才不会觉得写作文太难。而观念转变之后学生能够从普通的情景之中找到触动点,从而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转变为流淌于笔下的文字,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也能够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

2.2 建构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能够单纯地从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会显得有些片面。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该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至于觉得写作过程太枯燥。再者对于学生作文中有问题的地方也应该及时的指出,方便学生下一次的改进。作文评价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一个作文的分数,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做的很好,这样才会有改进的动力和空间。

2.3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当前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显得废话连篇,读起来让人觉得乏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是脱离了生活。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除了注重传授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可用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片面地堆砌素材。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可以说写作的素材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应该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素材收集。因此真正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去发现素材的眼睛。在这一点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热爱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在与人的交往之中、与自然的接触之中获得灵感,从而提高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

3. 小结

写作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但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做到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构建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才能够真正写出高价值的文章,同时培养出热爱生活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胡春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寻求突破[J].考试周刊,2013.

[2] 叶亚平.创新性的培养对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

路(下旬),2014.

[3] 陈洁.将想象思维运用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

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4

首先, 语文教材重阅读轻作文, 作文训练不系统。

阅读教学有教材教参辅助, 教学轻车熟路, 而作文教学教参少之又少, 虽然教材中有作文训练目标, 依据不同学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但总觉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甚远。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教材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 构建了“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为基本思路的作文教学系列。但在高考指挥棒引导下,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层出不穷, 老师恨不得一上高中就让学生接触高考作文。与之相对的, 社会上的“创新作文”“新概念作文”此起彼伏, 喊得响亮, 使得学生越来越迷茫, 越来越不会写作了。试问, 哪一位教师能无视高考这场江湖的血雨腥风, 气定神闲按部就班地实行作文大计?

写作缺乏宏观的教学规划, 每一次作文与全学期甚至整个高中阶段作文计划脱节, 缺少具体的训练重点, 作文教学变成游击战,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使得学生缺少一步一步积累学识和经验的机会, 也丧失借文章表达心声的欲望。更严重的是, 有的老师未能及时备课, 把作文课当成临时应急的法宝。学生缺乏系统的训练, 再加上原本就有的畏难心理, 作文水平不稳定, 久而久之, 对作文也就缺乏了兴趣。以往, 我们常常批评仓促应考的学生是“临时抱佛脚”, 而此刻, 我们的老师真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得不偿失了。

其次, 教师对作文有畏难和懈怠心理, 缺乏奉献精神。

高中作文讲评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项教学工作。有的老师写作水平不高, 自己几乎不写“下水”作文, 更无法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 自然无法指导学生作文。有的老师业务不专、学业不精, 甚至认为写作是一种神秘的个体行为, 是无法进行教学的。有了懈怠心理, 自然也就懒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耐心品读, 讲评学生习作了。

再者, 作文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以往教师在讲评时, 都大同小异地先概述此次作文的整体情况, 先列优缺点, 最后拿几篇优秀习作念一念。表扬写得好的, 批评写得不好的, 而偏偏忽略了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或者是指望一堂课把所有问题都能指正, 学生不会再犯。这势必造成教师的终极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产生巨大的落差。

因此, 我们的老师, 即便有了“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还不够, 还应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 这是最见功力的环节。曾有前辈这么说过:“语文老师的任何一丝中气不足, 都可以在命题和评题中显露出来, 我们测试评价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测试评价自己。”所以, 在批改讲评中, 一位老师要在智力上和精神上获得尊严就必须拥有独立面对文本的勇气和认真解读文本的定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热爱写作, 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理论修养。

由此观之, 作文的提升关键是要在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指导, 转变作文评改的传统观念, 力求一文一得。我想, 同行们不妨试做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作前准备———备作文、备批改、备评价

语文老师应该在高一就从宏观的角度制定高中三年的作文训练方向。结合教材, 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科学、人与社会四个维度出发。每一次作文均要紧密结合规划, 确定教学目标, 对命题进行有效选择。不求面面俱到, 只求一文一得, 力求每一次作文都有所侧重, 让学生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于漪老师曾指出, “重点突出, 学生可获得实实在在的启迪”。

同时, 写作前的“示例指导”必不可少。切不可命题一抛, 让学生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地瞎想瞎写, 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对此, 叶老曾指出:“教师凡有指导必有示例, 不靠多讲, 恰当举例, 足以启发而已。”提倡老师在准备命题时也“下水”作文, 进入作文情境, 更深刻地领悟。多看同篇目的优秀范文, 多品味他人的评价, 从中揣摩文章的精妙之处。再根据学情, 考虑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确定批改形式, 并写下作文教案。

二.作后批改

1.改变传统观念, 批改形式多样。

改变传统批改方式, 变“先改后评”为“先评后改”。把“改”的优先权交给作者本人, 要求学生限时写作, 写完后让学生站在读者角度把自己的作文念一遍, 是否上口、顺耳。自己审核, 并做适当修改。习作按组收取让学生进行交叉评改。评改之前, 要给学生制定标准。要求一人分别评价两篇习作, 评改人要写评语, 签上姓名。之后同桌互换, 依照第一篇标准进行第二篇的评改。这样做, 既减少评卷误差, 也增强学生评判的能力。

生生互评, 进入以往只是教师才能涉足的领域, 这种批改“权力”的让渡, 自然会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这对他们来说, 是一种神秘的吸引和刺激的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在评改他人作品的同时, 也比较自己的作文, 时间一久, 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当然, 在评改之前, 还需转变学生心态。一般来说, 不自信的学生很害怕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作文。这需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抛掉自卑, 形成积极、健康的良性竞争。

2.变作文讲评为再写指导

作文讲评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讲评时切不可匆忙应战, 老师“一言堂”, 指出缺点若干, 学生云里雾里, 好似热闹非凡, 但只是“水过鸭背”, 收效甚微。也不可急急另拟题目或进入下一个写作专题。变作文讲评为再写指导, 可将学生互评的作文有针对性地复查一遍, 了解此次训练重点是否达标, 学生评判有无误差。最后对学生习作进行集体评价。在评价中, 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叶老曾指出:“批改不是挑剔, 要多鼓励, 多指出优点。”哪怕学生只是一点点的进步, 我们都应关注到。

以笔者讲评的一次作文为例。作文题是这样的:

2004年香港凤凰卫视主办的“中华小姐”大赛中, 一位西安小姐在回答主持人提问后遭众人非议。在“丈夫与钱”“钱与父母”“祖国与钱”三个非此及彼的选择题上, 这个西安小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钱”“父母”“钱”。媒体一片嘘声, 有人指出西安小姐根本不能代表西安这个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的城市来参加比赛。如果你是选手, 你将如何作答?

以下是集体评价的评语:

西安小姐的选择, 代表了一部分人的价值观, 物质利益的大潮正把我们引向另一个极端, 为了利益, 为了浅薄的精神娱乐, 为了迎合低级趣味, 人们正出卖着道德良知, 做着各种令人痛心的事情。对这种行为, 我们理应批判。观点旗帜鲜明, 爱憎分明。只是也有少数同学“怜香惜玉”, 为西安小姐主持公道, 从“说真话”的角度出发, 大说特说“宁做真小人, 不做伪君子”, 佩服西安小姐说真话的勇气, 乃至胆识。这种情况实际上已经是置材料于不顾, 走到了材料的对立面。

此次习作仍有不少同学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有以下问题: (1) 材料作文不引述材料; (2) 引述材料过长, 不简洁, 不能高度概括; (3) 引述材料太晚, 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或者是把材料降到普通论据地位; (4) 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 观点游离在材料之外。

集体讲评要有时效性, 学生完成习作, 对教师的评价非常关注。教师应趁学生思考尚未冷却之时, 进行总结评价, 并将集体评价形成文字讲义, 发给学生, 乘胜追击, 再进行一次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针对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立即进行纠正, 对原有习作进行修改提升, 或者干脆重新构思成文。

以下是学生的再写片段: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我们更需要的是爱, 而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钱。钱只能构筑保护我们身体的房屋, 却不能守住我们心灵的那一片净土。因此在一时的利益面前, 我们要理性对待, 不要让钱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熏黑了自己的心智, 抛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如此方能无憾。

经过讲评之后进行再写, 学生熟练掌握了考场作文开门见山的写法。一文一得, 一评一得, 说明了这堂课的目标达到了, 也证明这一节课获得了成功。

三.整理教案, 建立学生档案

诸如此类, 在进行几次有针对性的批改和再写之后, 学生在理解材料、构思立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 学生的作文得分也逐步上升。但教师的工作还未结束, 应整理教案, 建立学生档案, 形成“命题写作———师生批改———讲评交流———修改升格———建立学案”的循环运作模式。相信这必定能使许多青年教师少走弯路, 积累经验, 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篇5

任海燕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难以操作的一项教学工作。就目前来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指导,包括训练体系的确定和作前的指导,现在多数作文训练非常盲目,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作文训练体系,每次上作文课之前,老师随便浏览习作练习题目就去上课,课上给学生读题目一遍就让学生写,甚至有些作文题目离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距离很遥远,老师不做任何解释,这样造成的结果可想二知,学生抓耳挠腮,老师看着学生习作愁眉哭脸;其次,每次写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导,如何指导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语文同仁伤透脑筋的问题。二是作文批改,因为每写一次作文,每个老师要批改四五十篇的学生作文,耗时耗力,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看完分数,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就塞到书包里去了,老师的心血没有换来丝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讲评,到底怎样的作文讲评模式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收获,起到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学到底如何指导、批改以及讲评?

由于本人作文教学成功经验不多,自己感觉非常欠缺,但新近的一点做法自我感觉还值得一提,在上次的作文完成后,我没有急于批改,说实话,不是因为偷懒,而是我认为既然老师的批改没有效果,不防换一种方式,于是一周后的作文课我是分以下几步来组织的:第一步:先将学生的作文发到学生自己手中,让他们再重新赏识自己一周前写的作文。第二步:写“同桌评语”。同桌相互交换作文读两遍后,写出对同桌作文的评语,这不仅从同桌那里学到了对方作文中的有益“养料”,而且提高了分析文章的能力。第三步:小组推荐。每六个人一个小组,选出一篇小组内认为最好的作文,然后小组讨论推荐理由。第四步:全班展示。每个小组推荐出的作文由本同学在班内朗诵,并派另一位同学说说“小组推荐理由”,之后全班同学自由畅谈对这些作文的认识。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6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措施;质量;帮助

自担任高中语文教师以来,我常常遇到一些学生一提起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云满面,对作文没有半点兴趣,更不用谈写作水平的高低了。然而,轻视或放弃作文就等于放弃了语文,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呢?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具体探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路子。

一、当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从学生角度看,在生活中缺乏观察,写作语言贫乏

首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长期埋首于枯燥乏味的语文课本与作业中,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意識,更不会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运用到作文写作中,而作文是生活的艺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其次,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太少,作文语言贫乏,常常出现“心里有话说不出”的语言障碍。长此以往,学生也就越来越怕写作文。

(二)从教师角度看,在教学中缺乏探究,急功近利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教材体系,以及一部分教师没有对作文规律和方法做深入研究,导致作文教学不够完善,无法顺利进行。再者,在应试的教育机制下,分数仍然是主要的选拔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只能投机取巧,不断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以便考试时“编、抄、套”。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假、大、空。

二、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巧设题目有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作文教学而言,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作文题目的确定在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拟定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认为可以用下面几种方式进行拟题:

1.附加法,即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如以“幸福”为话题,可拟为《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

2.引用法,即恰当地引用歌名、剧名作为题目,既创新又有似曾相识之感。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为《感恩的心》(歌曲)等。

3.矛盾法,即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运用形贬实褒的方式来拟定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等。

4.比喻法,即引导学生将所要写的内容通过比喻的方式来确定题目,这样的题目不仅富有文采,还更加形象生动。如《理解是路,爱是桥》《拔除心灵的杂草》等。

5.符号法,即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数学符号来拟定文章题目,这样的题目既简洁明了,又紧扣主题,易于让人产生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如《金钱≠幸福》《成绩≠素质》等。

……

(二)加强阅读,勤写多练

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对于中学作文教学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而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同时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以为自己所用。当然,课外阅读并不是毫无目的的、盲目的,教师可多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此外,仅仅依靠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读写结合、勤写多练,双管齐下,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如日记、读书笔记,或者对某些经典的文章进行续写、改写、仿写等,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从而将自己的阅读理解、生活体验与作文创作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与素材积累,自然就会妙笔生花,侃侃而谈。

(三)关于作文批改和讲评

传统的作文批改中,往往是学生写,教师批,这样就导致作文批改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教师对作文的要求和理解是评判作文优劣的主要标准,学生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不一致,往往就被认定为差等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失去信心,形成一定的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点,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有所创新,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以学生自改或互改的方式进行讲评。如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申一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将写作要求与自己的作文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要求;或者在作文讲评时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比较,并指出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在比较中明白差距所在及日后努力的方向。

此外,差等生也是不能被忽略的群体。由于基础较差,他们的文章往往需要精批细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鼓励性的原则,多表扬,少批评。对于那些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以诚恳亲切的态度向学生说明,然后告诉学生改进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批评;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则要多加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爱上写作。

三、结语

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为了改变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广大教师仍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与创新,不断丰富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实现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周章裕.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 学周刊,2011(12).

2.陈志向.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1(05) .

3.杨翠玉.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韩发年.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谈作文教学的策略[J]. 甘肃教育,2008(02).

5.杨洁.当下作文教学困境之我见——真实写作与教学情境下写作的对比[J]. 考试周刊,2010(55).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7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学理念落后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没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往往是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 使高中生昏昏欲睡, 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一些语文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情, 设计的教学方案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使语文尖子生和语文后进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最终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时, 还有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对新课程的理解不透彻, 不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认为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样可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最终写作成果, 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使一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现象, 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

(二) 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积极性不高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接受作文训练, 因此容易对作文写作失去兴趣, 写作积极性不高, 不能按照语文教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高中生写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中生没有掌握写作技巧, 拿到一篇作文要求以后不会分析和审题, 结果出现偏题或者跑题的情况。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紧, 学习压力大, 有时候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事, 草草写完就交上去了, 自然写作教学效果就收效甚微。同时, 由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限制了高中生的个性发挥, 也在一定程度上让高中生对作文写作失去信心。高中生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写作, 使得高中生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三) 写作素材较匮乏, 忽视素材积累

很多高中生都将主要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放到高考试题的训练上, 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 所以导致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写作素材匮乏。而且, 很多高中生也没有养成写日记和读书心得的习惯, 忽视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因此高中生经常是不知道写什么, 写着写着就词穷了。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很多高中生只顾学习, 缺乏生活经验, 在写作时只能是胡编乱造, 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在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中, 高中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 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高中生树立写作信心, 提供多种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改进对策

(一) 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教学理念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尊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 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给高中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注重培养高中生的阅读习惯, 因为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良方, 只有学生多阅读, 才能够在写作文时更加得心应手。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多做记录, 多摘抄优美语句, 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写作的真谛。当锁定一个作文专项训练以后, 我要求高中生提前一周去完成观察、阅读、积累等准备活动, 并会组织高中生进行写作交流,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语文教师还要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让学生乐于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 激发写作兴趣, 构建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高中生的写作兴趣, 构建开放的教学情境, 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利于写作的内容, 形成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模式。同时, 教师还要引导高中生正确运用互联网上强大的信息资源, 拓宽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陶冶高中生的情操。比如,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运用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对北平清秋的景色进行了描绘, 表达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白居易的《晚秋闲居》:“地僻门深少送迎, 披衣闲坐养幽情。秋庭不扫携藤杖, 闲踏梧桐黄叶行。”然后, 我给学生配上《秋日私语》的音乐,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最后, 我要求学生模仿《故都的秋》的写作手法,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秋天的作文, 要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真挚情感。

(三) 积累写作素材, 指导写作技巧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高中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 让高中生掌握写作的规律。教师还要加强对高中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写作过程的评价, 针对不同的高中生选择不同的策略, 使作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此, 我注重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好习惯, 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从而实现以读促写。同时, 我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比如写作文不要急于动笔, 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构思, 列出写作提纲, 而且一旦确定了写作思路, 就不要轻易改变;作文要有一两个亮点, 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人物的情感描写, 如果是议论文要有一两个典型的论据;行文中要多次扣题, 防止跑题现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案, 提高教学水平, 深入了解学情, 选择贴近高中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案, 构建作文写作情境, 激发高中生的写作兴趣。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写作技巧, 开展作文写作专项训练, 引导高中生积累写作素材, 实现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 阅卷教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 教师还应要求高中生写作文时必须做到字迹清晰和工整。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不仅需要高中生具有语文综合素养, 还需要高中生具有灵活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弊端日益凸显, 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的发展, 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及时进行改进和创新。本文通过分析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希望对高中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作文,作文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冉茂进.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 2010 (12) .

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8

现状:只追求于“表达技巧”。

对策:应着眼于“思想充实”。

学会写作, 掌握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文只会“表达”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写出的作文显得空洞、虚假、华丽。原因是对所写人、事、物观察甚少, 缺少一个认识过程, 一个充实思想、提高思想的过程。要想充实学生的思想, 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贴近生活。叶老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只有去观察、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 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而后, 把摄取到的素材加工整理, 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 不就是一篇很有质感的美文吗?例如在写作《家乡的溪水》时, 学生初见题目无从下笔, 无话可说。我就先领着学生到溪水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做到了详细的记载, 回来后学生们立刻有话可说了, 写出的溪水更是各有千秋。有写溪水倒映的:“天上的浮云映到了溪流中, 有时像羽毛, 轻轻漂洒在水波中;有时像片片鱼鳞, 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时像羊群, 来来去去;有时像山峦, 怪石嶙峋。”有写日出时溪水颜色的:“瑰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柠檬黄、牵牛蓝、海蓝, 五光十色, 美丽动人, 像燃烧的熊熊火焰, 像熔化的灿灿金黄, 像浮动的条条彩绸。”有写月夜下的溪水, 也有写溪水中的石子和水草的……

现状:只界定于“单元写作”。

对策:应注重于“灵活写作”。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多读多写是一条根本途径。但我们一般都是一个单元写一篇作文, 这样就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写作呢?教师应灵活机动地满足学生的写作兴趣, 顺应其写作欲望, 打开他们的写作思路, 要做到三不限, 即不限字数, 不限次数, 不限时间。如在开展“八荣八耻”活动时, 我就让学生以“我心中的荣辱观”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加深学生的荣辱观念;学校组织了一次对一个患肾病同学的捐款活动, 我就让学生以“爱无处不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倡导学生应该有爱的奉献精神;学校进行了勤工俭学劳动, 我就让学生以“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让学生体验挣钱的不易, 体会父母的辛劳, 感受生活的艰辛。

现状:只遵循于“教师批改”。

对策:应实践于“学生批改”。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受传统模式的桎梏, “学生写教师批”已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但我们应细读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对批改提出的意见:“批改可采用多种形式, 多种方法, 尊重学生意愿,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追求实效,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何不尝试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昵?叶圣陶先生就曾多次尖锐地指出:“教师‘大包大揽’的批改方式必须改一改了, 因为学生的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此必须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大胆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模式。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其次, 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 要使他们懂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 而不能替你改。因为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 就永远是一个写作的门外汉。

学生批改作文, 不能盲目去做, 应寻求一个合理的批阅方法, 最好是分等级去批改, 即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分成A、B、C三等。

方式 (1) :A等批B等, B等批C等, C等批A等。这种方式可使A等指导B等, B等指导C等, C等则去欣赏A等。

方式 (2) :B等批A等, C等批B等, A等批C等, 这种方法可使B等学习A等, C等学习B等, A等则去点评C等。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 作文教学这一重难点不容我们忽视, 作为语文教师, 有责任、有义务去发现问题, 去探索方法, 为作文教学中的疑难寻找到更丰富多彩的答案。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9

一.广大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 由于考试的片面指挥, 在教师心目中, 作文的地位跟阅读相差甚远。作文教学一直被看作是阅读教学的附庸, 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作文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以至学生的作文写得少, 周期长, 刻板化、程式化;作文面不宽, 内容与生活脱节, 显示“零度情感”状态;作文能力不强, 东拼西凑, 胡编乱造, 严重地影响了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使得语文这个学科巨人颇有跛足的危险。

二.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用时比例偏小

虽然国家课程计划中作文教学时数占全课时的2/5, 但其他绝大多数的“边角”时间都被用在了语知教学上, 甚至, 这2/5的时间也常常被挪用。实际上真正用在作文教学上的时间不足1/5, 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心知肚明的事实。然而, 随着语文考试改革力度加的大, 主观性试题尤其是作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大多接近总分值的一半 (以2009年国内部分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为例:上海、福建等省总分150作文70分;湖南总分150分, 作文75分, 其中大作文60分, 小作文15分;江苏总分160, 作文70;全国成人高考语文考纲也规定作文占70分) 。因此, 作文教学跟阅读教学的这种时间分配的错位, 必须得到纠正。

三.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这种情况在中学显得犹为明显。传统的作文命题、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评讲的四环节作文教学法, 至今仍然是作文教学的主打方法。撇开其合理与否不谈, 单就其具体环节的操作而言, 就存在着诸多弊病。如作文命题的随意性, 文体训练的片面性, 作文批改的单向性, 作文时空的限制性等, 无不束缚着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四.作文教学的改革明显滞后于阅读教学的改革

虽然近几年来, 作文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大多局限于理论的研究, 难免曲高和寡, 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如近年来, 有一种写作速成的炒作甚嚣尘上, “新概念”、“新思维”之类的作文风行校园, 使得不少师生也因理解偏颇而误入歧途。把一些胡编乱造、艰深晦涩的另类作文奉若神明, 从而放弃了作文教学的常规训练, 置循序渐进的法则于不顾, 而热衷于寻找作文的捷径。此外, 在各种教研活动中, 作文公开课也只是“偶尔露峥嵘”, 且还“犹抱琵琶半遮面”, 很难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再者, 迄今为止, 还较少有适合中学生使用的同步作文教材, 也使得语文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作文训练。

五.评判标准难免有失公正, 也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作文评判一直是作文考查中的老大难工作。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思想观念的不同、审美观点的差异、评判标准的把握等直接影响着作文评判的公正性。好作文未必能得高分数、创新作文得不到认同、另类作文大行其道、拼凑作文得保险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针对作文教学所存在的这些现象, 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变旧有的狭隘的作文观, 建立一种全新的“大作文”观念

作文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语文教学中,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考试中, 就单题而论, 作文题也是占分最多、影响面最大的试题。但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写作可以游离于听、说、读之外高高在上, 没有了前面的基础, 作文只能是空中楼阁“头重脚轻根底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为写作而写作, 而忽视听、说、读的作用。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大作文”的观念, 将作文置身于听、说、读的语文教学的大环境中, 培养其根基、汲取其营养。叶圣陶说过:“不善听, 未必善读;不善说, 未必善写, 故应一把抓。”这话非常有见地, 注意到了学生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改变旧的教学方法, 丰富作文教学课型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作文教学的课型极其单调。一般多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 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 写作能力提高缓慢, 甚至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 不但能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 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 而且其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手段。如写作方法指导课、写作实践课、作文互评课、佳作欣赏课、美文推荐课、课文阅读课、作文活动课等。

三.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教师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理论和业务能力, 更新和充实教师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方面可尝试的途径有: (1) 组织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提高他们对作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中做到作文与阅读并重, 决不随便挪用和侵占作文教学时间。 (2) 加强作文教研, 举办各种层次的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 让教师接受指导、经受磨练。 (3) 与时俱进, 结合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实践, 尽快转变作文教学、指导和评价观念。 (4) 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 直接参与学生的写作活动, 实现对作文的有效指导。

四.改革作文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篇10

当前, 书店里各种各类作文选名目繁多, 什么样板作文、应试作文、获奖作文……可谓琳琅满目, 五彩缤纷。当然, 如能正确对待作文选, 未尝不是好事, 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写作材料及众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多阅读些不同类型的文章, 可以博采众长, 集思广益。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 目前多数小学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读背抄写优秀作文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错误的, 他们是为应试而强迫学生去读、背、抄写的。现在小学考试中的作文考试, 仍然是采用的命题作文, 给学生发挥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狭窄, 改卷教师给学生的作文定级打分。试想, 在短短的三、四十分钟时间内, 大多数小学生能达到那样的水平吗?且不说学生, 据笔者所知, 即使我们多数语文教师在短暂的几十分钟时间内也写不出作文选中那样的作文。各地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学识水平考试中, 语文教师作文的写作状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能达到作文选中优秀作文标准的寥寥无几。学生在作文考试时不加分析, 更不结合当地实际状况生搬硬套, 笑话百出。一位生长在山区的学生, 当地水源并不充足, 但他笔下的家乡依然是稻浪翻滚, 鸭子成群, 俨然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

一、造成小学作文教学误区的原因

1. 教师作文教学思想观念陈旧, 为应付考试而教。

2. 作文考试形式陈旧, 大多仍沿袭老套的方法。

3. 教师业务素质低, 写作知识及指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贫乏。

4. 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范文, 作文思路狭窄。

二、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方法

1. 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

更新观念, 尽快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必须认清应试教育的危害性。所以, 教师应迅速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 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素质, 提高学生能力。

2. 改变作文考试陈旧的形式。

这里主要指结构形式的陈旧, 即布置一个题目, 便让学生写作文。这是科举时代就开始流行的方法。这种形式当然是需要和必要的, 但长此以往将会堵塞学生的思路, 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 笔者以为作文考试时可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给他们充分选择的余地, 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 写自己最熟悉和最拿手的。教师可在考试时让学生多题自选, 也可给材料让学生叙写、扩写等, 这样变换形式, 使学生跳出所谓的“真人、真事”的圈子。实践证明, 这样可大大地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 应加强

业务学习, 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不断总结作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不断学习借鉴科学先进的作文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激活学生大脑的兴奋点, 再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示范, 学生就一定写出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以肯定, 能力欠缺、知识贫乏、素质低下的教师是难以完成这一重任的。所以,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身能力。

4.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模仿范文。

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中, 模仿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统一的。面对目前多种多样的作文选,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模仿范文, 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作文模仿应以对范文的理解为前提。教师可帮学生先分析范文, 从中归纳出写作方法和技巧, 指导学生仿写, 应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模仿只是学习优秀文章中的描写、刻划方法, 仿照优秀文章的布局结构及写法。这样, 才能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使仿写成为创造性作文的起步。教师在作文教学训练中, 应坚持遵循大纲的训练原则,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可先从模仿范文的语句开始, 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如教《趵突泉》时, 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好像……有的……”写一段话。只要坚持, 这种模仿是易见成效的。在此基础上, 再进一步训练模仿范文的结构方法、立意方法、语言风格等, 逐渐增加模仿的难度。作文模仿还应强调广泛阅读, 综合借鉴。那种一对一的模仿在开始阶段是必要的, 但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 从大量的范文中去领悟写作的真谛。

5. 开阔学生视野, 重视培养观察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 接触社会实际少, 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 如果经常让他们坐在教室里, 苦思冥想, 让他们写那些根本没看到的、没做过的, 或虽看到过或做过, 但早已淡忘的事物, 他们是写不出的, 这就造成了学生不是干巴巴的几句话, 就是照抄范文。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多接触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 使学生开阔眼界。如让学生参观一些建筑、工厂, 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巨大变化, 身临其境去体味祖国壮丽山川之美, 然后再让学生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方面学生有内容可写, 另一方面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 活动结束后, 让学生写出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活动经过。这样就可避免或大大减少学生照抄或生搬硬套范文的现象。教师平时经常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让他们多接触社会, 多了解社会, 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把平时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趣事记下来。这不但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 而且又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11

一.新课改后的作文教学现状阐述

1.应试思想过浓

这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不足造成的,高考被定义为人生的分水岭,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高考给予了过高的重视,认为学习就是为了高考,因此,作文的写作目的也是满足高考的目标,所以,目前我国的众多高中在作文教学中都偏向了应试教育,功利性过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学的本质目的,破坏了作文教学的科学、系统、严谨,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

2.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显得过于狭隘,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遵循的是统一命题,按照自定的标准进行评分,教师认为可以从其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可否认,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作文的写作质量,但是相对而言,其速度较慢,而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不合适,而且,作文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行业,不应该在形式、内容上过多的限制学生发展,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3.批改方法的不足

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教育最后达到的目标是授之以渔,学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只是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条准则。而目前我国的众多中学作文教学方法显得枯燥、毫无创意,在作文的命题上也是过去曾经写过的,都是反复,而且在学生的作文上没有找到重点,这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极为不利,而且,作文的写作在高考的关键阶段是较为费事的学习,即使写作,学生也只是为了高分、为了考试,而这都是违背教学的本质的。

4.学生的知识量不足

为了尽快完成知识的学习,节省时间复习高考,很多学生都将大部分时间埋首在数理化的题海中,剩余的时间还要完成英语的复习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作文自然就被忽略,更别提课外知识的积累,而缺少相关内容的积累,就会造成写出的作文内容枯燥、语言滞涩,只是简单的素材的堆积,因此,必须丰富学生的知识量。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对策探讨

1.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不足,相关部门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协调好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好指导和评价的工作,对于高中作文的教学应该建立完整的教学机制,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从教师到学生以及相关部门都要创造条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生活的积累。

2. 生活是作文最好的素材

语言与文学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当的密切,精彩的语文,美妙的词句才能写出生动的作文,才能让作文中融入充足的思想和深刻的内容,语言是作文赖以生存的根源,而生活是作文最基本的素材。作者要想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构思,完美的布局,无不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完成,因此,文章语言的优劣,不仅决定文章价值层次的高低,而且决定文章的成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充分了解生活,对与生活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写出真正的文章。有成绩的作家都曾经历生活的磨练,都曾从生活的考验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同时,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写出具有时代感,现代意识强的文章,才能真正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3.作文教学按照计划执行

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寻找到作文的素材,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才能感染人,才能称为成功的作品。生活中的人、物、事件都是观察的对象,在细节之处发现不同,比较后得出结论,用你的笔去描绘其不同,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作文的批改部分做一个改变,也就是作文的评价体系需要改变,很多教师的评语缺乏重点,笼统而广泛,缺乏特色,缺乏引导和指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改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大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引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平等的教学,采取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方式逐渐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改变我国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理念,进行素质教育。改善我国作文的教育现状任重而道远。

韩晶,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12

1.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1.1 重表达, 轻内容

“重表达, 轻内容”的最真实写照即是老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训练, 忽略了对作文内容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学生在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夸夸其谈, 假话连篇, 不但没有明确的文章中心, 更使得个人真实感情得不到准确的抒发, 文章千篇一律, 学生没有掌握作文训练的内涵, 常常误入歧途, 标榜消极的形式主义。

1.2 重模式, 轻能力

“重模式, 轻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抹杀。老师一味的将单一的作文公式, 经典的作文模式套用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 鼓励学生背诵名人轶事和政治要件, 这种写作训练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因素, 斩断了学生另辟蹊径的写作思路, 一味的死记硬背弱化了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能力, 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 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养成, 无论是对语文学科的发展还是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消极的作用。

1.3 重书面, 轻口头

作文练习是书面、口头训练双管齐下的过程。书面与口头训练相辅相成, 互为一体, 共同决定了中学生写作能力、素养的获得。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诟病便出现在“重书面, 轻口头”, 使得学生口语能力急速下降, 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没有口头训练的辅助, 书面训练自然也得不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影响了学生整体写作能力。

1.4 重课堂, 轻生活

生活乃是学生的第一课堂, 忽视生活, 学校的课堂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写作过程中, 务必要观察生活, 引用生活, 汲取生活中的材料, 表达对生活的一切情感。当前普遍存在的“重课堂, 轻生活”的写作内容训练阻塞了学生发现生活的眼睛, 作文内容时常苍白无力, 枯燥无味, 泛泛而谈。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内容的充实度决定了作文内容的饱满度。

1.5 重指导, 轻讲评

现实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语文老师的文章反而比学生的同主题文章略输一筹。这是由于语文老师们大多把精力用在“看”和“读”, 而很少有所实践, 真正的动笔做写作训练, 因此语文老师的写作水平往往不如学生, 但同时语文老师的讲评能力由于常年读书看书的日积月累而有很深的造诣, 因此语文老师减少对学生实际写作的指导, 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积极实践, 进而转向习作讲评才是正确方法。

2. 相应对策

2.1 转变观念, 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转变观念首先要认识当前。从作文教学现状中我们看到语文教学过分侧重形式主义的追求, 不讲求实际, 缺乏内容的充实感, 埋头于写作训练而忽视“口头”的作用等等, 介于现状, 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 抛弃旧观念, 树立崭新的“大作文观”,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点滴, 用最发自肺腑的语言充实文章内容, 以人为核心, 以学生自身为写作主体, 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勇于开拓, 促进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2.2 固本培元,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 加强学生的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阅读的充分积累, 写作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因此指导学生写作练习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然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式, 教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积累名人轶事, 优美语句, 在阅读中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和表达方式, 从而应用到自我的写作练习中。以“阅读”为写作的养料, 在不断地阅读, 不断地积累中打造优秀, 富有人文情感的好作文。

(2)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的内容有多充实, 作文的内容就有多饱满。课堂是获取知识的狭小角落, 只有生活才是汲取知识的最大平台, 写一篇好作文, 不仅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更需要学生对生活感知的准确表达。从任何的角度看来, 写作都离不开生活的影子, 因此, 老师要积极利用生活这个最广阔的课堂,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引用生活, 在生活中汲取最灵动有趣的材料, 充实作文内容, 促进学生对写作的无限乐趣。

2.3 改进评改方法, 教师下水作文

“评讲”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 往往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好的讲评总结了写作训练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理解作文主题及中心思想, 及时纠正错误, 提高作文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注重“讲评”, 在实践中积累讲评方法, 改进讲评方法, 是语文老师不容忽视的工作。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 即老师首先会写“下水作文”, 在好的下水作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的内涵, 从而帮助学生在写作能力的训练中真正有所提高。因此第二点便是提高语文老师“下水作文”的写作能力, 将自我写作过程中的感悟、感知传授给学生, 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疑惑和不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主题、中心思想, 组织写作语言。

3. 结论

总之, 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了写作技巧及模式教授, 阅读积累, 语言重组练习, 语言对生活的高度浓缩训练等诸方面, 因而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大诟病, 针对那些消极教学法要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 加强教师的“下水作文”写作能力和讲评能力, 全面转换教育模式,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 引用生活, 多读多练, 善于积累, 从点滴的努力中改变作文习作能力, 从而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姬云飞.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学刊, 2010 (10) .

[2]朱红范.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6 (19) .

[3]王晓彬.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S1) .

上一篇:长期电力市场仿真下一篇:小微企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