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旅游企业

2024-09-26

小微旅游企业(精选7篇)

小微旅游企业 篇1

小微旅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小型、微型、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即指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从业人员数量10 人以下, 年产值300 万元以下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总称。它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灵敏的市场应变能力在活跃目的地旅游市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逐渐成为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创新扩散是指新技术和方法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推移、演变和扩大应用并涉及企业、经济、信息等诸多好环境要素的动态过程, 企业创新成果只有不断从创新源企业转移、扩散至潜在采用企业并得以应用才能检验其创新扩散过程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 创新扩散与环境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创新扩散过程不断优化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对于小微旅游企业而言, 新型旅游产品研发和先进管理理念是维持企业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而其创新技术的有效扩散离不开宏观环境、企业自身状况和创新属性环境因素的保障。因此, 对小微旅游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环境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综述小微旅游企业及其创新扩散已有学术成果。保继刚[1]阐述了小型旅游企业兴起与发展的历程, 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 唐超等[2]分析小型旅游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并提出实现小型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沈颖等[3]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能力进行有效衡量; 赵维双[4]通过对技术创新扩散环境因素的分析研究, 得出环境不确定性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轨迹的不确定性结论。对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研究以构建评价体系及其方法为主, 而针对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因素对创新扩散过程的能动作用的半结构化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在分析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 构建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网络动力模型, 通过拟合优度、输出路径系数和显著性分析对所建模型进行假设验证, 确定各环境因素同小微旅游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水平的显著相关关系, 为制定优化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因素分析

创新扩散是小微旅游企业之间获取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主要途径, 而创新扩散过程的得以实现必须借助于环境因素, 优化的环境因素将显著提高创新扩散的速度和效率, 进而推动小微旅游企业对新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吸收、借鉴与应用。本文主要从创新扩散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2 个方面对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系统分析并对相关关系提出假设。

1. 1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1)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主要由市场结构、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构成。其中大中型旅游企业凭借产品研发、服务理念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旅游市场占主导地位, 迫使小微旅游企业管理者通过不断引进、吸收和模仿创新来缓解市场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技术在小微旅游企业间的扩散速度。市场需求表现为显在需求和潜在需求2 个方面。显在需求将直接带动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 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而潜在需求则是创新扩散的间接“助推器”, 两者相互结合和转化形成合力作用于创新扩散过程;创新技术从创新源企业扩散至潜在采用企业不仅需要较好的市场需求环境,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带给企业研发人员从事创新研发活动的物质和信息资源越丰富, 企业的研发状况和经营状况相应也越好。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1: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地区的经济环境因素正相关; H2: 小微旅游企业经营状况同地区经济环境因素正相关; H3: 小微旅游企业研发状况同地区经济环境因素正相关。

( 2) 信息环境因素。信息环境由信息传播机构、交通运输状况和通信通讯建设状况等构成。无论从小微旅游企业的创新技术和服务管理模式方面, 还是创新技术的实施方面, 信息是企业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它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 在其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信息环境是信息在创新源企业和潜在采用企业之间有效扩散的关键, 强有力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创新扩散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信息网络全面发展的环境下, 企业间的竞争多表现为技术创新的竞争, 而技术创新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先进技术和服务管理理念的获取和利用。可见, 良好的旅游信息环境对实现小微旅游企业间的有效扩散发挥积极作用。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4: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地区信息环境水平正相关; H5: 小微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同地区信息环境水平正相关; H6: 小微旅游企业的研发状况同地区信息环境水平正相关。

( 3) 社会支撑环境因素。社会支撑环境是创新扩散对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 由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人才支撑环境和社交网络环境构成。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是保证小微旅游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础条件, 人文环境是小微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无形环境[5], 是企业创新技术和信息扩散潜移默化的推动力量, 创新型人才是小微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便利的社交网络环境将更有助于实现企业对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 提高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型服务理念在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扩散速度和效率。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7: 小微旅游企业的创新扩散水平同地区社会支撑环境水平正相关; H8: 小微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同地区社会支撑环境水平正相关; H9: 小微旅游企业的研发状况同地区社会环境支撑水平正相关。

( 4) 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是指为促进技术创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推广应用的一切政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小微旅游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通过扩散政策的制定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扩散过程, 它主要由税收政策、融资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构成。创新技术和理念在企业间的快速转移和有效传播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通过制定适合小微旅游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加大先进旅游产品的引进力度, 提升创新潜在采用企业吸收和创新研发能力, 同时打造信息网络交流平台, 积极小微旅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实现创新技术和方法在企业间的有效扩散。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10: 小微旅游企业的创新扩散水平同地区政策环境水平正相关; H11: 小微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同地区的政策环境水平正相关; H12: 小微旅游企业的研发状况同地区的政策环境水平正相关。

1. 2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 1) 企业经营状况因素。小微旅游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商品市场上的经营状况将直接影响企业是否采取对新技术和新型管理理念的引入, 它由企业生产能力、运营能力和技术合作能力构成。当前区域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小微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在面对大中型旅游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方面, 多数表现为两种态度, 一种是居危思危, 在此种情况下, 小微旅游企业在生产能力下降、运营不佳和难以找到产品创新点的状况下, 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吸收、借鉴采用创新源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运营能力来摆脱困境; 另一种则是居安思危, 此时的企业管理者凭借其自身经营优势和未来危机的预见性, 主动采用创新、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来消除企业经营危机的发生。由此可见, 小微旅游企业经营状况的优劣是多数企业管理者采用技术创新的契机, 加速了创新技术和方法在小微旅游企业间的扩散速度。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13: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水平正相关; H14: 企业的研发状况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正相关。

( 2) 企业资源因素。小微旅游企业的采用行为是技术创新扩散的主体, 它决定了创新技术和方法扩散的速度和方向, 而企业资源状况则从客观上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采用创新, 企业资源是影响企业采用技术创新的多种资源要素的组合, 它主要由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等构成。自然环境资源则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是小微旅游企业进行新型产品研发和创新扩散的有力支撑, 是提降低企业采用成本和减少损失的“缓冲器”。加之, 企业通过对创新扩散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调节与配置, 创造出适宜小微旅游企业采用技术创新的环境氛围, 提升小微旅游企业间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和效率, 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15~ H17, H15: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企业的资源状况正相关; H16: 小微旅游企业的研发状况同企业的资源状况正相关; H17: 小微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同企业资源状况正相关。

( 3) 企业家素质因素。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所具有的品质、知识素养及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其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管理决策水平。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扩散的主体, 是创新扩散的积极倡导者和实施者, 企业家素质是小微旅游企业采用技术创新和企业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一项技术创新能否在企业内部及企业间快速传播开来, 与潜在技术接收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有着依存关系, 采用技术创新的过程会增加企业的固定成本, 降低变动成本, 使产品价格降低, 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技术创新扩散不仅表现为将新产品、新型服务理念引入企业, 而且更需要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重组, 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水平, 管理水平越高, 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快越明显, 创新扩散速度就越快。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18: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企业家素质正相关。

( 4) 企业文化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下, 在生产运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色文化, 是企业采用技术创新和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7]。它主要由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企业精神等要素构成。企业的创新扩散活动可以解释为知识和信息的转移、传播和扩散, 分为有形知识、无形知识和企业间信息的流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唤起企业内部员工不可估量的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 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快速有效扩散, 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推动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19: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企业文化水平正相关。

( 5) 企业研发状况因素。企业研发是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吸收、借鉴和采用新产品和新技术, 企业研发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研发水平和对新技术的评价和吸收能力, 它主要包括技术人员水平、研发机构效率和企业创新能力。技术评价、吸收能力是指企业对一项技术的先进性、可操作性、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作出是否借鉴吸收的能力。企业的研发水平指企业在创新产品和服务管理理念的能力, 企业的研发水平越高, 其技术评价借鉴吸收能力就越强, 雄厚的技术力量则更善于借鉴吸收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技术、方法和服务理念, 进而使得创新技术和方法在企业间能够快速有效的扩散。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20: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企业的研发状况正相关。

2 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

2. 1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网络动力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所提出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小微旅游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水平的影响及各环境因素之间关系假设, 选取企业文化、企业家素质、企业资源、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社会支撑环境作为外生潜变量, 企业研发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和创新扩散水平作为内生潜变量, 其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 η = Bη + Γξ + ζ, 其中 η 代表内生潜变量, ξ 代表外生潜变量, B代表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Γ 代表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 代表结构方程残差。结构方程建立后建立测量模型[8]: Y = ΛYη + ε, X = ΛXξ + σ; 其中Y代表内生测量指标, ΛY代表内生测量指标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 η 代表内生潜变量, X代表外生测量指标, ΛX代表外生测量指标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 ξ 代表外生潜变量, ε 和 σ 分别代表指标X和Y的残差项[9], 构建创新扩散环境网络动力模型, 如图1 所示。

2. 2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可靠性, 首先选取哈尔滨市内的50 家小微旅游企业 ( 15 家旅行社, 15 家酒店宾馆, 10 家餐饮购物店, 10 家景区景点) 展开本次问卷调查前测工作, 同企业资深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并结合阅读文献所获取的信息确定调查问卷的主要指标。随后将问卷发放给旅游方面的学者、企业家和政府相关领域的专家, 根据反馈结果对问卷的设计内容逐步完善; 其次选取哈尔滨市内的20 家小微旅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预测试, 进一步修正问卷内容; 最后形成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影响因素量表。此次问卷采用了Likert5 量表尺度形式, 用1~ 5 表示各环境因素对创新扩散水平的影响程度: 1代表没任何影响, 2 代表有一定影响, 3 代表对一般影响, 4 代表较大影响, 5 代表重要影响[10]。本次调查参照2011 年6 月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选取哈尔滨市内的300 家小微旅游企业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其样本统计属性, 如表1 所示。

2. 3 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了获得稳定的分析结果, 调查数据分析前首先要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运用SPSS20. 0 中的信度分析工具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作为衡量标准, 整个量表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 792, 各分变量信度系数均大于0. 70。可见量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本次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利用SPSS20. 0 对影响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的32 个因素题项进行效度分析, 得出适当性取样系数KMO值为0. 831, 表明各变量间存在很多共同因素, 该调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并且从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2 127. 995, 自由度为509, 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各分量表相关矩阵之间有共同因素存在, 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为获得更为清晰的因子解, 本文采用最大似然法作为因子抽取方式, 选择最大方差旋转方法进行多轮迭代式主成分因子分析, 处理结果表明有8 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小于0. 50给予剔除, 剩余的24 个题项收敛为10 个公共因子, 且每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大于0. 50, 分析结果, 如表2所示。据统计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5% , 说明32个题项中超过六成可以用10 个公共因子进行解释, 可见问卷各变量之间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

2. 4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在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 利用AMOS20. 0 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提出的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网络动力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 其模型拟合度输出结果, 如表3 所示。CMIN/DF值为1. 428 < 2, P = 0. 178 > 0. 05, NFI, RFI, IFI, TLI, CFI均大于0. 9, RMSEA = 0. 037 <0. 05, 说明该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整个模型的路径输出系数表, 如表4 所示。

从表4 的结构方程数据结果分析: 所有假设得到有效验证, 表明小微旅游企业的创新扩散水平同企业所在地区的外部环境水平和内部环境水平正相关; 假设H2, H3, H5, H6, H8, H9, H11, H12得到有效检验, 表明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产生影响。

注: ***表示P值通过显著性检验 ( P < 0. 001)

3 结论

小微旅游企业作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蚂蚁雄兵”和“末梢神经”, 其活跃程度大小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借鉴其他分析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因素文献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出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环境网络动力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和假设检验进行定量分析, 有效验证了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水平同内外环境因素的正相关关系。在此不难得出结论: 小微旅游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扩散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需要政府从外部宏观环境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小微旅游企业的发展, 健全小微旅游企业中介服务体系, 培育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小微旅游企业在自我发展过程中, 需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影响小微旅游企业创新扩散的环境因素和各个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 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继刚, 邱继勤.国外旅游小企业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 2005 (5) :86-90.

[2]唐超, 侍从惠.小型旅游企业发展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14) :135-137.

[3]沈颖, 刘涛.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2) :96-97.

[4]赵维双, 刘涛.基于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Bass扩散模型修正研究[J].经济问题, 2008 (12) :63-65.

[5]康凯.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与模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203-208.

[6]费英秋.管理人员素质与测评[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57-62.

[7]COOPER R B, R MUD W Z.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a technology diffusion approach[J].Management Science, 1990, 36 (2) :123-139.

[8]KWON T H, ZMUD R W.Unifying the fragmented model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critic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M].New York:John Wile and Sons Ltd, 1987:89-101.

[9]易丹辉.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68-75.

小微旅游企业 篇2

小微企业就是“市场补缺者”,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过去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其融资渠道过度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放贷积极性不足,从而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困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宏观政策性指引,导致挤出效应,困扰小微企业;二是小微企业可提供的抵押担保不足,风险高;三是贷款的发行与管理成本高并且利润小;四是创业者不了解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及流程,不会与银行对接,更不知道如何获得贷款。特别是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沿海地区大量小微企业停工、倒闭,给经济稳健发展带来较大冲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刻不容缓。

2011 年6 月7 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的第七条指出,“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同时严格监控所募集资金的流向。”2011 年10 月25 日,银监会又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补充通知》对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要求和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资金只能用于助力小微企业。

二、对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的要求

根据银监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2)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3)最近三年连续盈利;(4)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5)风险监管指标符合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6)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对申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除了要符合发行金融债券的现有各项监管法规外,还要求发行小微金融债券的商业银行具备以下特定条件:(1)申请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其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应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

三、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动机

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城商行对于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具有较高热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目前商业银行揽储压力不断增大、贷款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有助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来源不足问题的解决,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额度,缓解银行的流动性压力;(2)根据《补充通知》,获准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该债项所对应的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型微型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这对于存贷比迫近监管红线的商业银行来说,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可以缓解其存贷比的压力;(3)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所募集的中长期资金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从而可以百分之百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根据《补充通知》,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可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的资本监管要求,从而具有节约风险资本的作用;(5)可以缓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调动相关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有助于其从内部推动对小微企业服务、定位以及支持形式的探索;(6)监管部门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较高:各级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执行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从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积极性要明显大于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有更多的大客户,在负债成本上有优势,从而转型比较慢,而中小商业银行大多以中小企业为基本市场定位,中小企业客户占比较高,小微企业金融债契合其发展战略和业务定位;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的存贷比相对较高,获准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在计算存贷比所享受的政策优惠,令中小银行更愿意去做。

四、小微企业金融债对小微企业的利好

2010 年以来,伴随着国际市场动荡、国内经济形势略显紧缩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商业银行收到资金紧张的困境,贷款规模受到严格限制。但是中国的企业信贷需求依旧旺盛,信贷投放压力较大,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于信贷规模有限,银行更倾向于将资金借给实力雄厚、经营业绩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乃至放贷条件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使得小微企业不得不转向体制外融资,这也是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出小微企业专项贷款金融债,对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有积极作用。小微企业金融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从而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为小微企业输了血,提高了业主的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五、小微企业金融债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层需要注意的问题

1.监管层缺乏对专款专用含义的明确和范围的界定:(1)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发债行“要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从县域范围内的小微企业情况看,有很多小型企业是政府项目工程企业,还有的是商业性房地产企业,是否允许发债行对此类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似乎还没有明确的规定。(2)对发债银行来说,如果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达到了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在一个地域的某一时段,当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又已得到满足,是否可以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用于发放大型中型企业贷款。

2.对专款专用缺少具体的监管措施和问责机制。对于发债行违反规定将筹集的资金用于非小微企业贷款,监管层目前依旧缺乏相关惩罚措施、监管和问责机制的规定。

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融资成本相比存款利率比较高,商业银行有将所募集资金挪作他用的动机,比如将资金用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项目等高风险项目。为了保证专款专用,需要制定具体的相关操作细则、监管措施和问责机制、严格的事前准入机制、实时的事中跟踪检查机制、严厉的事后处罚机制等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二)银行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政策鼓励支持小微企业时,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如果在较宽松的融资环境中商业银行忽视风险度量,则可能导致小微企业一哄而上、多头授信,从而势必增加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其实,真正有市场前景的小微企业融资并不难,难的恰恰是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定型产品、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微企业。显而易见,即使发行了小微企业金融债,商业银行也无法解决这一类的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如果银行不顾客观现实,不理性地对这一部分不合规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则必然会带来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发债主体和资金使用主体,必须切实加强风险控制,更多关注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贷后跟踪检查,关注可能由于经济下滑导致的小微企业整体性的发展困境。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量不足、融资成本偏高,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问题主要在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不经济、没有抵押品、信息不对称,其中,信息不对称是根本的原因。通过完善征信系统,可以逐渐解决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融资成本高必然导致相应的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的利率较高,政府在鼓励商业银行给与小微企业贷款时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能过分压低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政府可以给予小微企业贷款企业一定的财政贴息,以此降低融资成本;或给予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返还,以此激励商业银行将这部分利益让渡给小微企业。

从市场角度,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规定发债银行必须将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小微企业业务和发债资金使用状况,特别是风险情况,定期向市场进行披露,并与债券评级挂钩。通过强化外部市场约束,督促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小微企业贷款的质量,降低偿债风险。

六、案例(2012 年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

2012 年11 月15 日,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鄞州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20 亿元专项金融债,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这是国内首家农村金融机获准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

鄞州银行是全国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拥有丰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在政策引导下,鄞州银行立刻制定了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计划。在2011 年5 月,银监会印发业界熟知的“银十条”,首次提出优先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鄞州银行当即组建微贷专营机构———微小贷款业务部,精心制定并于2011 年10 月20 日召开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宁波郸州农村合作银行关于公开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金融债券的议案》

2011 年12 月,鄞州银行将申请发行专项金融债的申报材料上报银监会,经过材料补充及整改后于2012 年4 月获得银监会批复,在获得人民银行批复后便立刻着手发行工作,11月15 日发行第一天,20 亿元专项金融债全部售罄,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宁波市辖内小微企业贷款。

小微旅游企业 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

2011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及微型3种, 其中将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营业收入2 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称为“小微企业”。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基于以下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未减退, 欧美债务危机寒流已经袭来, 国际形式严峻;国内环境亦不容乐观, 国家金融政策频繁调整, 银行银根缩紧, 民间利率飞涨, 小微企业经营纷纷陷入困境, 融资难问题更是集中爆发, 如温州等地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多起恶性事件,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本文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出口、经济及科技服务等9个行业的具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以分析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进行, 问卷选取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作为样本, 涉及农产品加工出口、汽车修理修配、纺织及科技服务等9个行业, 问卷内容包括6个方面、48个问题。调查中随机发放60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54份, 样本数据时限为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

1. 从融资渠道角度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 87%的小微企业创业初期资金来源于企业主个人及家庭储蓄, 企业步入发展阶段时, 融资渠道才趋于多样化。具体来看, 银行贷款占比不高, 抵押贷款占比不超过三成, 而民间借贷十分活跃, 方式灵活, 在有效的54份问卷中有48家小微企业有民间借贷行为, 占比达89%, 民间借贷中又以企业向个人借贷为主, 有43家, 占比达80%。其他融资渠道, 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具有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的特点, 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紧急资金需求, 因此很受小微企业欢迎。

2. 从融资成本角度分析。

经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 2011年样本企业常见的几种融资渠道, 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典当行融资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 其融资成本分别为9.8%、28.68%、27.38%和17.36%, 较2010年上升3.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 融资成本较高。以银行贷款为例, 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左右, 比大中型企业贷款利率高出很多, 这加重了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民间融资成本大都在月息3%左右, 很多小微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 为缓解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不得不接受高成本的民间借贷。高昂的用资费用固然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原因, 但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各种名目且收费很高的财产担保、资产评估、验资等项中介费用也是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3. 从融资意愿角度分析。

尽管多数小微企业为缓解资金的紧急需求选择了民间借贷融资方式获取资金, 但因民间融资具有利率过高、政府监管不到位等缺陷, 使得经营环境本就艰难的小微企业因担心资金链断裂导致巨大财务风险而谨慎涉足这一融资方式。调查显示, 超过九成的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银行, 尤其是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降低放贷门槛、创新金融产品, 开展如流动资金循环贷款、银行表外信贷等多种方式, 设立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

另外, 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虽已出现, 但贷款满足率并不高, 小微企业盼望相关政策尽快出台, 利用多元化融资渠道满足资金需求。具体融资意愿如下图所示:

二、小微企业融资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小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方面的问题。

(1) 资本规模小, 难以取得长期、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问卷2011年数据显示:各样本企业从银行申请到的贷款中, 1年以下期限贷款占比为76.29%, 这种短期信贷资金很难满足小微企业购置生产线、设备改造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通货膨胀的金融环境下, 小微企业的供应商普遍从原来的“先交货后付款”转变成“先付款后交货”, 面对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 小微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方面的资金需求大幅增加。而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 小微企业如果没有金融机构长期的资金支持, 面对紧急情况, 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严重阻碍其发展。

(2) 资产价值小, 抵押担保难以实现。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 所有银行均要求企业提供土地、房地产等不动产作为抵押, 且平均贷款比例只能达到抵押物价值的40%左右。小微企业资产价值本就很小, 能设定抵押的资产数量更是不多, 以200万元的资产设定抵押为例, 仅能筹得80万元贷款, 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这一情况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中更加严重, 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重科技、高风险”特点, 这类企业实物资产价值都较少, 他们根本无法提供大额的抵押物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 这严重抑制了其发展。

(3) 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 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微企业尤其是成长中的小微企业, 自身规模小, 管理制度不完备, 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务行为不规范, 导致资信条件差, 达不到银行贷款的门槛条件, 即使是效益好的企业, 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无法得到授信业务所需相关信息, 使资金供求双方不能合作。

2. 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的问题。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 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状况下, 必然在信贷决策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这使得各商业银行在授信时考虑面对不同规模的客户如何即能做到收益最大化又能使成本和风险最小化。从收益最大化角度来看, 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 对于银行来说, 远不能产生对大中型企业贷款的规模效应;从贷款成本和风险角度来看, 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实行相同的贷款审批程序, 即贷款审批成本是固定成本, 并未随小微企业贷款额度的降低而明显降低, 加之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银行要对其资信状况进行审查而花费更高的代价, 所以银行更倾向于向大中型企业放贷。另外, 小微企业资本规模小、风险高, 从维护资金安全角度考虑, 银行也更乐于选择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

3. 民间借贷风险问题。

从样本数据分析, 89%的小微企业存在民间借贷行为, 虽解燃眉之急, 但民间借贷缺乏国家有效监管, 借款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等常规融资方式, 且期限极短, 针对目前小微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空间大幅降低的情况, 其面临高额还本付息压力, 一旦资金周转不畅, 企业财务风险将不可估量。我国温州等地已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 企业主逃跑、自杀等严重事件, 可见我们务必对民间借贷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

4. 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的问题。

我国小微企业涉及众多行业, 情况十分复杂。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 但由于不能考虑到众多行业的具体情况, 政策执行死板, 容易导致效益较好的企业或项目由于某一条件没有达到优惠政策的门槛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从而使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错失良机。

三、国外发展微贷市场的经验借鉴

国外微贷市场始于20世纪60年代, 运用专业技术, 微贷业务效果良好, 还贷率稳定在95%以上, 典型的模式有: (1)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它是一种政府支持下的非政府组织从事的小额信贷。该模式要求同一社区内、经济地位相近的贷款申请人, 主要是较贫困人口, 组成贷款小组, 相互帮助选择项目并监督项目实施情况, 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分期付款周期为1周, 这种模式可大大降低放贷风险, 还贷率在98%以上。 (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该银行是玻利维亚首家从事微贷业务的私人商业银行, 也是首家有资格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小额信贷银行, 客户群主要面向各类小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其在运作模式上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类似, 实行小组为单位的贷款模式, 还款人承担连带责任, 还款周期为1周或1个月。这种运作模式为该国银行系统30%的客户提供服务, 股权回报率高达30%。

我国微贷市场发展经历了外资进入和中资开拓两个阶段。2007年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作为国内首家外资小额贷款试点企业, 标志着外资进入我国微贷市场。紧随其后, 2008年由于看好西部大开发及成渝地区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市场潜力, 淡马锡全资子公司富登信实在成都注册成立;2010年拥有日资背景的香港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重庆揭牌亮相;同年天津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这些外资背景的小额贷款公司把国际领先的小额贷款经验引入我国。

在微贷市场中资开拓进程中, 国家开发银行领先一步。从2004年底, 国家开发银行即开始借鉴国际经验并总结国内微贷市场发展经验, 引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微贷技术, 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开展合作, 在包头、九江等地开展微贷业务试点, 各参与试点的地方商业银行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市场定位, 贷款支撑范围明显扩大, 惠及小微企业等弱势贷款群体, 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 探索路径, 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2008年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使“地下钱庄”等“灰色地带”资金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进入“阳光地带”。现在全国有近2 000家小额贷款公司, 对小微企业融资十分有帮助, 但小额贷款公司面临后续资金不足、发展前景不明确、税收负担过重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抑制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因素, 政府应突破金融体制改革瓶颈,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及发展方向, 通过批发资金和再贷款方式解决后续资金供应问题, 改变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利息全额征税做法, 与银行业同标准征税, 即按存贷差进行征税, 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税收负担, 加快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 使小额贷款公司能够以较低代价获取小微企业资信信息。

引导中小型商业银行建立微贷中心。政府应引导各股份制中小型商业银行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微贷中心。结合小微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状况, 以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为主要评价指标, 建立专业的贷款评估制度, 在小微企业贷款中发挥自身优势, 打造中小企业自身特色, 培养优质客户群, 形成与小微企业共赢的局面。

2. 鼓励金融产品创新。

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资产规模较小, 其主要凭借在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而获得较高收益, 但在发展中, 它们无法通过传统的抵押贷款方式融资, 针对这一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 开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政府可建立关于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认定、质押的相关工作规范, 并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 设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使知识产权交易过程公开、透明, 实现科技与金融高效对接。中关村进行了知识产权质押试点工作, 反响极好, 通常是“第一周审查、第二周审批、第三周资金到账”, 实现了科技型企业无抵押的融资梦, 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腾飞。

其二,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美, 主要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因其“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目标与科技型企业“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相吻合, 且无需抵押、担保而倍受科技型企业欢迎。因此, 在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制定相关政策,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风险投资领域;同时, 创造条件, 允许证券、保险等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建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 如咨询、评估等, 能够客观地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推动创业板健康发展。健康发展的创业板市场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平台和服务, 拉动民间投资, 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 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政府应完善民间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的民间金额行为要纳入正规管理体制内, 给与适度发展空间, 发挥民间融资灵活、便捷的优势, 使其融入正规金融体系, 解决大量民间资金无去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于不合法行为要严厉查处, 防范民间金融风险。

4. 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提升融资能力。

小微企业要发挥自身“灵、精、专”优势, 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提高竞争能力,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完善企业组织形式、淡化家族企业氛围, 引进、留住人才, 培养企业文化, 形成核心竞争力, 以实力赢得信任, 增强融资实力。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减少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要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从企业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树立诚信理念, 通过信用建设, 提升长期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万国才.中部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与成本实证分析.金融经济, 2011;22

[2].黄慧.微贷市场开启中小企业融资新时代.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1;2

[3].郑双.提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1

[4].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辽宁经济, 2011;9

小微旅游企业 篇4

关键词: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创新融资方式创新

一、小微企业概述

1. 小微企业界定

小微企业可以分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简单生产型作坊企业等等, 2011年, 国家商务部颁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明确了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通知》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 根据具体标准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分成了一下几个行业:服装业、餐饮业、电子类、机械类等15个行业。

2. 小微企业的特征

(1) 数量大

以我国为例, 截止2009年年底, 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1330万家企业, 大约98%的企业劳动力数量少于400人的企业, 再加上尚未去工商部门登记的简单生产作坊企业, 以上这就组成了小微企业。

(2) 生产规模小

小微企业由于其库存流动现金较少和企业信用程度不高, 所以筹措到的资金相对较少和筹资渠道相对较窄, 没有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会将无法进行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 生产创新能力减弱。

二、小微企业现状及其融资现状

为分析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本人选取钟楼区2012年30家具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整体融资现状分析

30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根据本人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计算30家企业资产负债率统计情况平均数为39.53%, 最大值为101.14%, 最小值为0.04%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小微企业平均数为39.53%, 其中伟业房屋拆迁最大为101.14%, 平峰装饰最小为0.04%。

2. 从不同行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

本人对调查的30家企业进行分类, 整理得出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率。

(1) 分析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根据国家统计网的数据显示

从30家常州小微企业的计算中可以看出, 除了运输类资产负债率低于平均值, 其余行业均高于平均值。

(2) 不同行业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的比率。到2012年底, 全国共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27万亿元, 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01%, 全年中小企业贷款新增18394亿元, 较上年同期多增4771亿元, 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

3. 融资方式分析

根据统计的30家常州小微企业, 发现他们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筹, 即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时, 由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正规金融渠道难以获得满足的情况下, 更倾向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

4. 结论

从以上的数据资料的分析, 本人总结了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1) 融资渠道单一

由以上表5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 得出常州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民间渠道和自有资金。

(2) 过分依赖短期借款

从表4计算的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的比率显示, 在有借款的小微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比重大, 比如伟奥机械短期借款为200万, 而长期借款为零。过分依赖短期借款成为常州小微企业的一大“特色”。

三、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从小微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小微企业存在信用观念缺失、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担保物品少、经营风险大等难以短期克服的缺点。这就形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的内部成因。

(1) 小微企业信用观念缺失

小微企业融资受限于整个经济市场的环境,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否与市场里企业的信用度有很大关联。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 每年因不履行合同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 800亿元, 因生产劣质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 这些都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大提高。

(2) 小微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缺少土地、商业用房等能让融资机构认可的可用于抵押的物品。资金借贷市场, 小微企业能否顺利获得资金, 取决于抵押物品能否被资金提供者接受。

2. 金融机构层面因素

(1) 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存在偏见

目前, 专门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融资的服务组织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 其主要表现有: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存在歧视, 重国有企业轻私营企业、重大型企业轻小微企业、重抵押担保保轻信用担保、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比较严重。

(2) 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

首先,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 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融资需求也呈多样化, 但目前我过金融市场上却缺少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

3. 政府层面因素

(1) 国家法律不完善, 不能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保护

直到目前为止, 由于市场的发展尚未健全, 好多情况均属于首次发生, 所以想要制定一部的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法律依然很困难, 而目前, 大部分的国家相关法规将全部的都叫做“企业”, 并没有将其细分成不同的类型, 更加没有把小微企业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企业”。

(2) 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在已经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中, 绝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 注册资本普遍不足, 运转不规范, 提供融资量小, 协作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

四、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针对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存在的现状, 结合产生原因, 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提出了以下几种创新方式:

1. 企业本身方面

(1) 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小微企业信用缺失是融资难的最主要内部原因之一, 企业只有讲究诚信才能占有市场份额, 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对于企业融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政府角度方面

(1) 设立小微企业专业信贷机构

在这方面国外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 尤其是日本、美国的做法。首先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日本政府根据不同的行业专门成立了对应的向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机构。

(2) 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比如《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是“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这就导致银行更加愿意将资金借给国有等大中型企业, 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好、偿债能力强、有政府担保等优点。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改变这样的局面, 给小微企业更多的政策上的支持, 给企业成长营造优良的外部宏观政策环境。

3. 金融机构方面

(1) 创新抵押担保模式

“网商易贷通”是香港地产融资担保公司与担保方集团、银行、香港政府等多方联手研发的融资担保创新产品, 为香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融资产品, 在这种融资方式中, 采用了风险分担的方式, 担保方承担75%的风险, 银行承担15%的风险, 政府承担10%的风险。

(2) 实施差别化利率

从上面的统计计算看出, 常州市小微企业资金主要来自短期借款, 再筹资风险大。而目前就银行而言, 为了减少融资风险, 银行普遍的做法是提高借款利率。欧盟的做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常小军.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2]张建军.2012年第二期求生存促转型谋发展-江苏小微企业发展问题[N].中国青年报, 2012-05-08 (1) .

[3]孙丹.江苏经济发展——常州经济状况[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9-12.

小微旅游企业 篇5

中央密集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几年来, 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关部门也制定了36个配套文件, 各地出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有200多件, 中小微企业率先实现企稳回升, 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下半年以来, 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问题, 小型微型企业尤为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于2011年10月, 专门赴浙江等地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时强调, 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李克强副总理2011年7月在安徽等地调研时, 也多次强调要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张德江副总理于2011年11月、12月分别主持召开部分省市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和领导小组会议, 听取地方和部门意见建议。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为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 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先后三次会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组成十几个调研组, 分赴20多个省 (区、市) 调研, 了解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 广泛听取了全国工商联、地方主管部门和中小企业的意见建议。根据调研反映的问题, 逐项梳理国发3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 同时, 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建议。2011年10月12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九条金融财税政策;2012年2月1日, 再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4月19日, 国务院首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4号,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在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推动创新发展、支持开拓市场、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集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29条政策措施。

可以说, 《意见》与国发 (2009) 36号文件相互联系、各有侧重、重点突出、指向性强, 政策明确具体, 既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又注重引导企业增强内生动力, 还提出了支持企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是指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以预见, 小微企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代。

工信部率先部署狠抓落实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 (2012) 14号文件精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5月16日至17日在天津召开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见工作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题为《狠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苗圩部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强调要充分认识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他指出, 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是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途径,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是保就业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做好小型微型企业工作, 是贯穿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苗圩部长指出, 国发 (2012) 14号文件是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国务院首次专门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出台的政策意见, 是指导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以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重点, 延续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部分已到期的政策, 提出了针对性更强的新政策。具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二是突出了对小型微型企业财税、金融支持;三是突出了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四是突出了建立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五是突出了营造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环境;六是突出了完善体制机制。他强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扎实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本地中小企业领导协调机制的作用,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形成合力, 狠抓政策落实, 抓紧细化配套政策措施, 把宣传贯彻文件精神与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结合起来,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强对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监督考核,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改进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质量, 全力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朱宏任在总结讲话中强调, 贯彻落实国发 (2012) 14号文件是当前全国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小型微型企业工作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 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全力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介绍, 自2008年以来, 中央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日益完善, 各地也制定了诸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他指出, 仅财政支持一项, 最近3年就累计安排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达356亿元。

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今年3月2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启动实施了以“服务企业、助力成长”为主题的“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信部要求, 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作为服务年的重点服务内容。工信部将加强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 推动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出台;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 组织全系统和社会力量, 共同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通过多种途径, 解读、宣讲《意见》。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集群和园区, 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服务, 帮助企业解决落实政策中的问题, 促进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多部门千方百计力挺小微企业发展

自《意见》颁布后一个多月以来, 多部门迅即密集出台文件, 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据初步统计,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各部委、部门出台的文件和政策措施有: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出台《鼓励和引导工程咨询机构服务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指出, 要充分发挥工程咨询在服务民间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工程咨询机构重点对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以及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重大事项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咨询服务。意见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工程咨询行业。

财政部发布了《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中小企业申请国外专利可获专项资金资助。6月13日, 由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 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将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

近日, 国税总局发出通知, 对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中涉及民间投资的六大类33项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这六大类33项优惠政策, 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进口关税等多个税种。其中,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税收政策9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的税收政策1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税收政策11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税收政策4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税收政策1项;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7项。

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认真落实好这些税收政策, 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

证监会发布《关于落实工作要点的通知》, 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和再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参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

国资委发布《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明确提出了14条具体意见, 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实施意见》, 同过去的政策措施相比, 此次意见从投资领域、投资重点、投资服务、投资管理四方面进一步鼓励民资进入该领域。

铁道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相关领域, 包括参与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客货运输服务、设备器材设计生产以及相关服务等。

近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 支持企业“走出去”,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境外投资健康发展。

日前, 国土资源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国土资源领域。

据悉, 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了通知, 就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提出实施意见。

这次多部委先后发文, 提出的政策措施不仅具体明确, 而且不少政策凸显了新的亮点。早在今年2月,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2012年中小商业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 2012年中小银行发展和监管, 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要求, 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次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 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商行重组;支持民营企业, 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支持农民、农村小企业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 发起设立或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支持符合相应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显示了银监会有意将民营企业引进银行业大门, 同时避免使民间资本被“玻璃门”挡住、被“弹簧门”弹回。只有切实克服制约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各种障碍,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才会有新的气象, 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也才会大大拓展。文件的出台也表明, 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将获得政策支持, 拓宽了民营企业占主体的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此次国资委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要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 是要促进国有产权与民间资本的合资合作, 本质上是产权与产权相互结合、彼此流转的过程。通过这种市场化结合和流转, 促进国有经济和民间资本的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 《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两个“不得设置附加条件”, 无疑会给予民间资本更多的平等竞争的机会。《指导意见》明确要求, 国有股东通过公开征集方式或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时, 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单独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时, 除国家相关规定允许协议转让者外, 均应当进入由省级以上国资监管机构选择确认的产权市场公开竞价转让, 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单独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

交通运输部在文件中要求, 各省 (区、市)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建立健全与民间投资主体的沟通联系渠道, 积极为民间投资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技术服务。二要建立健全投资政策、信息发布制度, 不断提高透明度, 引导民间投资行为。三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金融等方面服务的积极作用。四要改进交通运输行政审批方式,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网上审批”。五要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系统涉企收费行为, 加大对涉企收费行为投诉的查处力度, 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六要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保护, 营造公平、竞争、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 支持交通运输各类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走出去”。

铁道部发布的文件中, 则进一步明确了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领域、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还明确指出,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 加大铁路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 促进民营企业及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共同发展。

6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制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的汇报。有着“最完整、最严格资本监管新规”之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 (下称《办法》) 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办法》, 将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 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投放, 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一句话, 《办法》给了小微企业更大优惠!

小微旅游企业 篇6

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内经济制度的特殊性为着眼点,它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寻找该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变化发展规律,而经济法是研究整个社会中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规制规律,形成固定的管理法律制度。将经济法学和区域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将地域经济规律作为研究整体经济发展的试点,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具有渐变性,是可以作为整体经济法律制定的参考项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纠纷,保障聚集性小微经济积极向上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小微企业发展模式

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小微企业资金少、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低下、

适应环境状态差以及易破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前期必须依靠政策的大力扶持; 其二小微企业相关法律的缺失, 缺乏强制规制力形成的竞争制度不合理或非正常竞争手段必然会造成小微企业市场的混乱。

2. 1小微企业划型标准

小微企业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人数较少且规模有限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式作坊独立经营的组织统称。② 根据划型标准( 见下表) 来看,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依据主要与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挂钩,特别是在农、林、牧、渔业这几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划型的唯一标准是营业收入,且微型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从零开始,也就是说只要有经营活动就算是微型企业了。

在企业划型标准的第六条明确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并且个体工商户和规定以外的行业,也参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类型划分。第七条给该规定加上了强制令,即国务院有关部门只能依此划型标准进行企业相关数据分析,不得再制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型标准或变通规定。

2. 2小微企业经济制度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 小型、微型三种类别,把微型企业从小型企业中独立出来。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 7%,在这类企业中中型企业资金相对雄厚、市场竞争力较强,不需要太多的政策扶持,只依靠本身的资金链便能自行发展。而小微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7. 3%,其数量最大、最具市场活力的特点是推进现代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微企业发展的前期依靠政策扶持,过渡至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规制是当务之急。

3小微企业的聚集模式———工业园区

经济政策的演变不单单是分析经济政策本身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探究经济政策背后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基础问题,应当把经济政策演变从单纯的经济现象理解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①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我国从产业政策到竞争政策转变的一大增长点,有其深刻的经济、文化、民族和社会基础。中小微企业聚集形成的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法律制度的逐渐形成不无关系。

3. 1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小微企业的聚集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科学完整的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离不开政府经济政策评估活动的表现形式。政府的经济政策评估有助于预防和纠正政策制定偏差、明确经济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提高政策执行绩效等,是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② 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先头部队,只有很好地发展小微企业,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实际上所谓的经济政策并不能一直保持不变和稳固,常常出现反复和变更,这就导致小微企业必须以聚集的模式形成固定的市场环境才能避免这一问题,因此小微企业的聚集是企业自发形成的。

3. 2经济制度转型对小微企业模式的需求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各个地区在市场化改革进程和资源配置效率上不断增加的不平衡。正确认识和理解转型过程中的地域环境差异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澄清某些关于我国市场化转型的模糊认识。在实践中则有助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民营企业,最终达到向发达地区收敛的目标。

3. 3小微企业与地域经济

地域经济即地方行政区域经济,泛指国内一个省,或者一个市、县的经济,该级政府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对区域市场发挥作用,也可指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一个具有强烈的政策意愿、卓越的政策水平、坚定的施政能力和崇高的公共威信的地方企业聚集模式的先导工业园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往往发挥关键性的统筹功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现代化进程。

4小微企业经济制度的法律化

研究小微经济的法律化问题,必然要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化问题和法律规制的平衡化之间的冲突点和联系点,全面考虑经济制度特别是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与法律规制的稳定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掌握政策与法律之间的转换时间和空间的选择。

4. 1小微企业经济观念的转变

小微企业地域性法律问题的重点是政策到法律的转换和地域特色对法律政策的独特要求。在设计小微企业法律制度的时候如何把握这个经济政策、法律规定、民众需求和特色体现几个方面的平衡与适宜度是极为重要和棘手的。再者小微经济在融资法律制度方面的全国通行性与地域性经济制度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怎样解决这一金融法律问题也是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4. 2小微企业市场准入标准的法律化

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对小微经济范围的扩大化,导致小微企业法律问题研究的困难急剧上升。地域性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应当按照一般小微企业看待,还是将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特色点对待,这都需要予以明确。

4. 3区域经济制度的小微化

小微企业地域化发展模式的出现和扩大是小微经济打破传统经济模式单一化和大中型化藩篱的敲门砖。基于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专属或者特色化的小微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应有之意,但是地域性与经济一体化以及资源流转之间的冲突将会一直存在,运用法律手段控制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使生产要素的流转和共享,完善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小微企业地域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经济制度模式的反弹,这也许会给小微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这种反弹将会更加明显, 那么在确保经济制度不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前提,将小微企业的地域特色与地方的资源特色结合起来,发展能够影响甚至是干预整个经济法律制度的状态的小微经济,就是构建小微企业地域化法律制度的初衷。

5小微企业地域性法律体系构建

本项目试图从该类扶持政策的过渡中寻找法律存在的罅隙,在法律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律体系。小微企业法律体系的构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为小微企业的长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法律制度,确定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要实现小微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更需要一种法律文化自觉、法律文化规范,也即需要一种 “市场经济理性”。这种 “市场经济理性”,归根结底是一种法律理性。没有这种法律理性,就不会有市场经济下的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6结论

在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市场经济 “隐形冠军”的大前提下,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极为缓慢。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发展的滞后性绝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经济现象,更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地域性状角度探索小微企业法律制度发展滞后的根源是一种新的理论构思。事实上,小微企业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迎头赶上,保持持续、快速、 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特定地域生活中的人们的群体心理、 社会和经济意识的转型,并在转型之路上保持相对较为清醒的头脑,运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规划和发展小微企业。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路径,现有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小型微型企业拓展而来,小微企业法律规制将在现代化企业协调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①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中小微企业的聚集区,小微企业在工业园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增长。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工业园区小微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运用区域经济制度和区域法律制度的双重管理模式来促进和发展小微企业是现阶段发展小微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又一模式。

小微旅游企业 篇7

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樊纲[3],林毅夫和李永军[4],马九杰等[5],张维迎[6],杨丰来和黄永航[7]等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了研究;陈晓红和黎璞[8],周月书等[9]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次序和偏好进行了研究;郭斌和刘曼路[10],林毅夫和孙希芳[11],张小峰和米军[12],杨春柏[13]等对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纵观现行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其一,这些文献大多是把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刘小辉[14]在对广东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真正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企业不再是以往普遍认为的中小企业,而是小微企业。因此,单独研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尤为迫切。其二,已有为数不多的研究小微企业的文献多把小微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缺乏地域针对性,没有对城市与农村进行区分,其中专门研究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文献相对很少,且多限于定性分析。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农村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湘潭市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与融资行为,探讨农村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破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小微企业的标准没有统一,所选用的对于农村小微企业的界定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201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通知》,以及参考郎咸平教授的划分方法将农村小微企业定义为农村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2013 年7-8 月采用发放问卷和座谈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对湘潭市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进行调查。目前,湘潭市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该地区农村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对本地区农作物进行加工,二是与本地工矿业形成的配套生产。此次调查选取了位于以上三个县(市)且以进行农作物加工或与工业配套生产为主的180 家企业,共计发放问卷180 份,回收144 份,回收率为80%,其中剔除无效数据和规模超标企业,有效问卷共计126 份,有效率为87.5%。鉴于样本地区企业融资行为主要倾向于选择以企业内部所有者及创业团队对企业的注资和借款等为主的内部融资、以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为代表的外部融资,而选择“其他”融资渠道的企业较少,仅3 个,不具有代表性,故将此类删除,最终样本数为123。

1.2 变量选择

基于现有研究理论与研究成果,本文将影响农村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的因素分为企业基本特征、财务状况、经营者受教育状况、政策因素和金融服务因素这五个方面。鉴于样本企业所选融资渠道主要有内部融资、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三种。将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13 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三种融资渠道作为被解释变量(表1)。

1.3 模型选择

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种方式:内部融资、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且企业融资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为此,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这些因素对企业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性水平。分别以内部融资、民间借贷为参照构建模型为:

式中:α 为自变量回归系数,xj为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第j个影响因素,ρi/ρk为事件发生比,ρ1、ρ2、ρ3分别为企业选择内部融资、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的概率。

模型1 是以内部融资为参照估计企业是选择银行贷款还是内部融资,模型2 是以内部融资为参照估计企业是选择民间借贷还是内部融资,模型3 是以民间借贷为参照估计企业是选择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运用SPSS21.0 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Enter进入法进行操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改善湘潭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市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可获得本金损失部分的20% 作为补偿等。然而,据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农村小微企业区域位置和大多数企业所属行业的特殊性,银行贷款依旧高门槛严审核,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在湘潭农村地区并未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样本企业融资情况具体表现为:

一是借贷量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调研数据表明,在123 家企业中目前还有81%的企业需要融资,而在实际融资过程中,真正能够获得外部融资的仅占72%,即约有9% 的企业通过内部融资或没有获得融资。另外,在融资规模方面,有61% 的企业期望融资额度在100 万元(含)以上,而事实上只有26% 的企业能够获得100 万元(含)以上的融资量。这说明,企业融资需求强度大,资金匮乏仍将制约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且对外融资成本较高让农村小微企业倍感压力。企业资金来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内部融资,其次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并且,银行类正规性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较高,近三成的企业反映“银行收取财务咨询费、管理费等”、“银行通过各种变相手段提高贷款利率”,这些企业所需支付的隐形成本无形中抬高了向银行融资的成本,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生存更加艰难。

2.2 企业融资行为统计分析

在4 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中,81% 的股份有限公司、50% 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53% 的个人独资企业均偏好于选择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渠道,而32 家合伙企业中有53% 的企业却倾向于选择内部融资(表2)。整体来看,企业偏好选择银行贷款,其中尤以最具现代企业特征的股份有限公司为甚。企业成立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成立时间在0-2 年和2-5 年的企业均把内部融资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分别占比43%和40% ;而成立时间在5-15 年和15 年以上的企业则把银行贷款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分别占比57%和77%。不同行业企业融资行为差异明显。59% 的非农业企业选择银行贷款,选择内部融资和民间借贷的分别仅占20%。而农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内部融资,在35 家农业企业中则有49% 的企业选择内部融资,其比例远高于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雇佣人数多的企业比人数少的企业总体更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二者选择银行贷款的比例分别为60% 和41%。

在企业财务状况方面,资产总额在100 万元以下的企业中有46% 的企业选择内部融资,而资产总额在100-500 万元、500-1000 万元、1000-3000 万元以及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均把银行贷款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分别占44%、64%、62% 和70%。不管企业盈利与否,银行贷款都是企业偏好的融资方式,但盈利的企业较不盈利的企业更倾向于内部融资。106 家盈利企业中有48% 的企业偏好于选择银行贷款,而17 家不盈利企业中70% 偏好银行贷款。盈利企业中的31% 倾向于内部融资,这一比例远高于不盈利企业12% 的比例,这也说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性相对较低。银行贷款是不同负债水平企业的共同偏好,负债率低于50%的企业与高于50% 的企业分别有50% 和58% 倾向于银行贷款。不管企业是否拥有规范的财务报表,均更愿意把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方式,所占比例分别达54% 和47%。可以看出,企业是否拥有一份规范的财务报表与其是否选择银行贷款的相关性不强。同时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根据张庆佳和郑庆昌[15]的研究,银行考虑是否贷款给中小企业并未把财务报表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拥有抵押品的企业更倾向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有抵押品的企业有78% 的企业倾向于银行贷款,远高于没有抵押品的企业比例(37%)。相对而言,企业资产总额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

受访的企业经营者主要是经理或业主,且年龄大多分布在35-55 岁,差别不大,而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却呈现出了层次性。经营者学历与企业是否选择银行贷款相关性不强,企业中不论经营者学历高低其融资方式选择均倾向于银行贷款,经营者学历为大专以下、大专、大学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的比例分别为50%、60% 和39%。但随着经营者学历的提高,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逐步上升。

对银行信贷政策支持的认知,69%的企业认为银行信贷政策是支持小微企业的,这类企业中的56%偏好选择银行贷款;而认为银行信贷政策不支持的企业中55%的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内部融资。

若企业认为金融担保门槛低则更愿意选择银行贷款。认为担保门槛低的企业中有60% 企业在融资时偏好于银行贷款,而剩余的40% 认为金融门槛低的企业却仍不偏好于选择银行贷款。据座谈得知,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金融相关知识的欠缺使其对银行贷款融资方式仍无足够信心。另外,认为担保门槛高的企业只有45% 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但总体而言,两类企业都将银行贷款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其二,贷款利率及费用的高低与企业是否选择银行贷款的相关性不大。认为贷款利率及费用低的企业与高的企业分别有51% 和52% 选择银行贷款。但认为银行贷款利率与费用高的企业选择内部融资的比例要高些。

2.3 企业融资行为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72.4%,比例较高,说明回归结果(表3)可以作为分析的重要参考。

总体而言,企业成立时间和所属行业对企业融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企业组织形式和雇佣人数对其融资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具体来讲,在模型1 和模型2 中,企业成立时间变量均通过了5% 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都为正,这说明企业成立时间越长,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或民间借贷而不是内部融资。这一结论与Ngoc等[16]和Klapper等[17]的研究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年轻企业在外源融资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承担更高的成本,故年轻企业往往不倾向外源融资。模型1 中所属行业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且通过了5% 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企业倾向于选择内部融资而不是银行贷款。这一结论与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农业企业一般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收益不稳定,因此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大。

企业抵押品状况对企业融资行为影响显著,而企业财务报表状况、资产总额、负债状况、以及盈利状况的影响不显著。在模型1 和模型3 中,抵押品变量分别通过了1% 和10% 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都为正,说明拥有有效抵押品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而不是民间借贷或内部融资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这一结论与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果一致,也与现有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如Bougheas等[18]指出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比较苛刻,是否拥有有效抵押品是企业能否成功获得外源融资的关键性因素。

企业经营者受教育状况对企业融资行为影响在模型1 和模型2 中不显著。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类似,如张庆佳和郑世昌[15]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与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是不相关的。在模型3 中通过了5% 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这表明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相比,企业经营者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民间借贷。这也从前面的统计资料得到印证,即随着经营者学历提高,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可能原因是因湘潭市农村小微企业所处环境的限制,企业主学历越高,沟通谈判及信息搜集能力越强,越较容易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资金,而不必拘泥于银行贷款。

政策因素中银行信贷政策变量在模型1 中表示显著,通过了1% 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这表明银行贷款与内部融资相比,企业认为银行信贷政策支持小微企业时,会偏好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

金融服务因素中金融担保对企业融资行为影响不显著,利率费用对企业融资行为影响显著。具体来讲,利率费用变量在模型1 中通过了5% 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这表明利率费用水平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研究表明,企业成立时间越长、拥有有效抵押品、认为银行借贷利率与费用越低和有银行信贷政策支持时,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企业经营者受教育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民间借贷;农业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内部融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雇佣人数、财务报表状况、负债状况、盈利状况以及金融担保门槛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农村小微企业融资行为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有效化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政府、银行、企业应多管齐下。首先,小微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企业管理,提高自身融资能力,这是解决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其次,积极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小微企业“卸担子”,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微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重点关注对农村金融的财税优惠、利率下调等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考虑到农村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农业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故应大力发展农村小微企业保险,增强其成长能力。另外,鉴于小微企业多将银行贷款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故应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抵押担保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产权抵押贷款业务,不断提高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理念与水平。最后,民间金融是银行贷款的有益补充,应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有序、良性发展,助力化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摘要:农村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其属于经济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尤其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对湘潭农村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企业融资行为,探讨农村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企业多偏好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但随着企业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的不同,其融资偏好也呈现差异性。企业成立时间越长、拥有有效抵押品、认为银行借贷利率费用低以及有银行信贷政策支持时,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经营者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偏好于选择民间借贷,农业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内部融资作为其主要融资渠道,而其它因素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针对农村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提出应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规范企业管理;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微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以及针对农业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高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理念与水平;积极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有序、良性发展等措施。

上一篇:寓言世界下一篇:复方铁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