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管理

2024-10-21

旅游企业管理(精选12篇)

旅游企业管理 篇1

一、生态旅游含义和如今发展状况

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含义的表述多不相同,早期的研究工作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相比于国内,那时侯国外的专业人才和学者对此比较关注,而我国对生态旅游的重视要晚一些,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生态旅游。但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含义,国内外的专业人才和学者都不能准确的下个定义,研究并不成熟。生态旅游的含义是基于原生态、大自然自身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因而,在开发生态旅游的阶段,要着重注意对环境的伤害,把其最大可能的压到最低,以确保生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中国人杰地灵,各种风景秀丽的地方,名胜古迹等更是多不胜数。例如:安徽黄山、陕西华山、九寨沟、张家界等等,对于旅游行业来说都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但在开发旅游途中,仍具有一些问题。

二、旅游行业的生态特征

(一)资源配备及开发使用的生态问题

旅游行业拥有高度联系特征,主要是与同行竞争、供应商、游客、当地政府、区域、学校、大众人民以及其他行业等关乎利益的存在不断进行商品流通、物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人力流通等来保证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新型能源的使用以及废物排放造成污染都属于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此外,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根本在于资源开发利用没有深度,资源利用率不高。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行业在利用资源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重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生态流通”特性,平衡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以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低作为评判来达成。

(二)生态系统各组成结构之间的关联问题

各类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生存的根本就是相互依靠、相互信赖、相互关联,把各种相互作用织成一张网。企业中环境处理要考虑物化网络、管理网络、文学网络及各类关系网络,保证制造一个人文空间,而在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中也要织成一张网,各类关系之间以互动性为最强,通过各部分的团结协作,确保这张网能畅通持续的发挥作用,因而,生态系统之间各类关系处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旅游行业生态发展完备与否。

(三)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功能问题

和谐美好的生态系统必须拥有较好的配备、一定的存在价值、以及自身还原缓解能力,此外,还应该拥有自我组织、自我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还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共生序确保生态旅游发展的平衡,这些都在于组织能力以及人自身的管理、调控能力。生态旅游行业是建立在大自然的根基上,经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创造出一套符合人与自然共存条件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旅游行业代表都要遵守“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旅游行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认真处理矛盾关系,才能有更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三、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组成和特征

(一)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组成

旅游业生态经济的组成分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文因素,另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在此体系中,各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保持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准则,是游客最为看重的对方,同时也是如今旅游行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本质保证。因而,这些因素也成为了生态旅游经济重点发展的目标。社会体系也是实现旅游行业生态经济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发展的有利保证。

(二)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特点

1、高度依赖生态资源

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是生态资源,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美景、秀丽的山川河流、富饶的历史遗迹,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和谐美。旅游行业说到底也属于经济行业之一,需要大量耗费生态资源。然而大自然的生态资源毕竟有限,这就提醒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从长远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方式来保证旅游行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且不过度使用。生态资源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基础。

2、有限的旅游容纳量

相对来说旅游行业的污染很小,但并不是无污染。旅游行业的发展的确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游客的大量观光,且催生出各类附属行业,逐渐导致旅游观光区环境恶化。国内一些观光区只考虑经济效益,在观光区修建餐厅、各类娱乐措施,导致旅游的生态性降低,使生态旅游停滞不前,旅游行业的规划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通常认为,旅游容纳量与自然环境容纳量、人工环境容纳量、社会环境容纳量有关。

3、生态条件下的经济脆弱

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生态能力、经济调控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这些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的规划制度和管理。旅游行业的经济能力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旅游系统中经济发展占据重要位置,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并不能完全以经济手段调控生态旅游,在季节变化中经济操作更是给生态旅游带来不便。

四、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

要想改变旅游管理的现状,将生态管理融入到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实现旅游生态管理的全新转变,首要的就是要转变固有的思维,不能够再以以往的旅游模式来硬套现在的旅游管理。传统的旅游管理理念只重视旅游需求,而对于旅游资源没有相应的保护观念,对于游客在旅游途中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不闻不问,总体来讲,就是始终将旅游景区置于一个此等的位置,轻视对其的保护与有效管理。在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不仅重视游客的相关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也将旅游景区视为主体部分,重视对其的维护,并对游客提出相关的保护要求,对其中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要及时予以制止。

(二)专业人才的甄选

要展开旅游生态管理,肯定是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的。这样的人才不仅有生态管理的思维观念,还懂得如何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筛选,对于一些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需求予以满足,而另一些将严重损害环境的需求会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对整个旅游流程予以严格把关,才能够有效实现对于旅游资源的有效维护,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整条旅游产业链的生态管控

从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会发现,不管是旅游乘车,还是旅游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纪念品等漫长产业链条上的诸多环节,都是可以实现生态管理的。其中一旅游住宿餐饮为例,可以助推绿色饭店、绿色旅店的发展,在住宿餐饮领域构建出更多的环境友好型的单位。首先体现在饭店或是旅店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因素的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建设杂物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尽量降低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占用与浪费。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秉承着环保、健康以及安全的理念,提倡绿色消费,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的现象,减轻旅游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旅游企业管理 篇2

授课教师:沈超

班级:旅游地产2012级

姓名:马义恒

学号:20120864043

2014/10/23

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

摘要:当前,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面向全球化、管理智力化、管理模块网络化、管理可持续化、管理竞争化的趋势。知识经济背景下提高旅游企业管理的水平,应把握旅游企业发展的趋势,加快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加强旅游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注意借鉴与创新,建立一套知识经济背景下适应我国的政治体制、文化形态和经济情况的旅游企业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旅游企业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旅游企业管理;趋势;创新;策略

引言: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受到各种的制约,而且激烈的竞争不仅仅存在着单个企业,单个区域之间,更是存在着旅游产业链系统之间,只有产业协同合力强大的旅游产业链下的旅游企业才能拥有一席生存之地。而随着我国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经济发展的关键也变成了知识。我国的旅游业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经济背景的转变下,也正面临着各种挑战。旅游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紧密相关,而当今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进行着严峻地考验。因此,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分析旅游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提高旅游企业管理发展的水平,进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对于旅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悄然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的占有、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概括了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旅游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 1.管理面向全球化

文化求异、异地消费是旅游的本质属性,这也决定的旅游企业应该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式企业,在全球化的在背景下显示出相应的生机与活力,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要面向全球,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跨国经营。比如利用国际信息网络,打造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共享信息与资源等。其次,面向多元化文化的管理。由于旅游企业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不同的种族价值观、不同的宗教信仰等多元化文化,所以旅游企业要拥有面向多元化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技艺,既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也要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我我们的文化,以便更好地互相沟通与合作,为旅游者打造一个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与学习的文化氛围。2.管理智力化

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态,它包括企业的品牌、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及企业文化等。加强知识资本的评估、审核与管理,不断地运营和扩张知识资本,可以让企业的实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比如可以借鉴世界500强之一惠普公司的经验,采用各种方法来研究知识的流动和组织,提倡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互相弥补不足之处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管理模块网络化

以知识、信息为主,根据知识流程建立起来的“模块式”旅游企业群,因为不受专业、等级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商海中既有“航空母舰”乘风破浪的优势,又有小船操作灵活,快调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放交互性和灵活应变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旅游企业管理的水平,进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我国著名的旅游企业青旅、国旅、中旅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积极的利用网络来组织生产、营销、管理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旅游业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完成了近八成的收入,模块网络化的管理万式降低了整个旅游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充分的发挥了企业团体的绩效。4.管理可持续化

旅游业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着自然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突破了活动空间原有的自然极限,比如现在可以去南极、北极、深海、高山等地区旅游等,旅游需求急速、持续地增长。所以,不仅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旅游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将顾客需求、旅游产品的生产商及供应商等各个单位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整个旅游业在很长的时期内保持繁荣旺盛的发展。5.管理竞争化 管理竞争化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竞争化。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得到长久发展的关键。管理人才,精神上的激励与物质上的激励同样重要,通过竞争赋与具有优秀管理能力人才更大的权力,可以加强人才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旅游企业要在下个世纪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并取得大的发恨就必须加强知识经济研究,不断提高知识含量,实施管理创新。

二、现代旅游企业实现经营理念、组织机构、管理方法和发展目标四大创新 1.经营理念创新

正确的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旅游企业特别是其经营管理者更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要求树立八个具体观念和一个总观念,即用户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时间观念、发展观念以及总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处于统率地位的则是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战略观念。同时,管理者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人才、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的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人流、物流、信息流处于最佳运行并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2.组织机构创新

传统的旅游企业组织是以等级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缺乏灵活性、效率低。由于网络技术的冲击以及Internet 的应用,精简结构以达到组织机构扁平化成为一种趋势。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加强了相互问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如各种旅游信息公司的出现,面对游客纷繁的咨询和多元化的需求,能迅速从信息离层传递到信息低层,这就避免了层次过多造成的推诿扯皮、责权不分的弊病,增强了市场运作的有效性。3.管理方法创新

旅游企业要尽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手段,尽量改变靠个人权威、靠经验、靠“拍脑袋” 的管理办法,逐步改用决策论、控制论、信息、目标管理、形象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等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同时运用电子、信息等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在人事管理办法上趋于柔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自身价值,目的是为了塑造员工的创造力以提供智能型、个性化、灵活性和情感化的服务。4.发展目标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由一般意义上的优质、高效、低耗发展到利用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自然、社会协调发肢的最佳方式,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大功能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应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使旅游业的发展建立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三、旅游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 1.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提供知识共享环境

信息化、知识化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和基础性内容,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旅游信息网络。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超媒体和数据库、专家决策与支持系统等,可以获取知识并使知识扩散,实现知识共享。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实现企业经营过程的创新,并可降低建立知识管理基础设施所需的费用。因而,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这是推动中国旅游企业知识管理进程的必由之路。2.实施人本管理战略,注重个体价值实现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知识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运用物质刺激、精神刺激等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服务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建立新的旅游经营人才和专营人员的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要求,同时要能够适应日益缩短的知识更新周期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将成为旅游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3.创新旅游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任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作为核心业务的联合体,其边界的模糊性和虚拟化,就促使其必须形成一个能联结每一位员工,并具有内在的、自我表现约束力的机制,其基础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而非标志、旗帜或口号可为之,其精髓当是个人能力与精神的协调与融合。旅游企业必须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凝聚力工程结合作为系统工程来抓,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共同一致的价值、理念、精神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企业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自觉主动地贯彻执行这种理念、精神和价值准则,从而实现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培养旅游企业家阶层,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培养优良的旅游企业家阶层,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企业家队伍,这是旅游市场“创新”和生产要素“新组合”的“灵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应由经营者来负。国外研究机构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在现代企业里,每增加一名“有效管理者”,可取得1:6的经济效果,可见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经济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加大旅游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力度,要为旅游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尽快完善旅游企业家考评、任用、晋升机制,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规划,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等,通过多种方式,以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

旅游企业经济管理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旅游企业 经济管理 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发展速度随着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不断提升,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行业的竞争属于产业化的竞争,并且从企业层面、产业链层面以及区域层面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只有真正的做好全方位的经济管理,提高多层次的竞争掌控能力,才能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成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现代社会属于知识经济型社会,旅游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旅游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现阶段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有效的措施,针对于旅游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旅游企业实现长效、稳定、持续的发展。

1 旅游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第一,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可持续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旅游业作为一个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过程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只有保证可持续化的发展,才可以保证旅游业自身业务的质量。很多企业逐渐重视到了旅游企业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证了旅游行业的旺盛发展。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进而影响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这种问题,并且正视持续发展的必须性。

第二,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竞争性。经济管理的竞争化,是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特点。旅游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已经清晰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人才作为当代社会的宝贵资源,旅游企业要同样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很多旅游企业都针对于自身的管理特点和业务需求,构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自身的长期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这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效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全球化发展。

旅游消费属于一种全球化的异地消费,属于开放的行业,而旅游企业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旅游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努力的开拓市场,将旅游市场定位于全球,加强异地跨国合作。通过对于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加强与其他异国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为自身旅游业务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知识产权以及多方面无形资产,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智力化发展。很多企业在开展自身经济管理工作中,已经认识到智力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对于自身内部管理的优化,逐渐保证了自身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五,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网络化发展。

知识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旅游行业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拥有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在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中获取良好的优势。随着网络化技术的深入引用和发展,很多企业都逐渐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很多旅游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并且通过组织先进的网络化营销与管理手段,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2 提高旅游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加强思想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旅游企业开展自身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传统的经济体制背景下,管理过程重视制度与经营上的内容,对于管理与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忽视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变更,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作为支持。很多旅游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因而在管理模式改进的过程中,投入不足,难以真正的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于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特点以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另外,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带着不同的旅游目的,存在性格、年龄及收入的差异,并有不同的爱好与情趣。旅游企业的管理行为要满足每一位旅游者的要求,并且做好对于不同市场的细化管理。因此,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理念才可以实现良性的发展。

第二,做好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

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是保证旅游企业自身运营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对于基础性经济管理行为缺乏足够的限制和规范,约束能力不足导致了企业运营管理行为不规范,旅游业市场混乱,直接限制了我国旅游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的发展。旅游企业要对于自身内部财会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保证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相关行为符合规范,并且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对于相关经济管理岗位的人员,要做好责任的分配,并且提高内部控制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旅游企业做好内部成本管理的关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能力密切相关。

第三,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相对于国外旅游行业来说,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较晚,并且相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旅游行业市场正处于一个逐渐成长的阶段。旅游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要收纳于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并且就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并且结合我国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与此同时,旅游企业管理者也要积极的进行创新。在新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企业要善于构建企业品牌形象,并且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与培训机制,保证企业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旅游企业还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结合我国文化特点,有效的提高旅游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主导发展方向,旅游行业作为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是其中的重要资源。开展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旅游企业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且对于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清晰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的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与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卜燕红.浅谈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提升[J].商业经济,2013(23).

[2]栗悦,马艺芳.产业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

[3]宋州.加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2).

旅游企业管理 篇4

行业管理是指政府的主管部门对某一行业实施的宏观管理, 它既包括国家计划和产业政策如何在某一行业具体实施的问题, 也包括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如何从体制上规范和保障的问题。一般来说, 行业管理涉及到中央管理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各类管理部门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关系。按照传统体制, 纵向关系表现为条条管理, 横向关系表现为块块管理。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 其管理范围应当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系统式条条管理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式块块管理,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行业管理。当然, 由于旅游业的范围很宽广, 产业边界不明确, 各个旅游行业本身也具有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特点, 使得旅游行业管理的实施较为困难。但就总体而言, 面对迅速发展的世界旅游市场, 面对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机遇和挑战, 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克服这些困难, 坚决实行全方位的旅游行业管理。

旅游行业管理作为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是沿着“简政、放权、搞活”这一总体思路进行的。管理对象从系统内的直属单位转变为面向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则摆脱了原有地区、原有部门的行政干扰, 直接面对市场, 面对社会。由于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 任何一个行政管理部门都不可能一统天下, 在利益关系日益明确的过程中, 靠扩大主管部门权限、改变企业行政隶属关系等手段实行管理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可以说, 旅游行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内政府主管部门尽量不去干预, 而市场机制的不足之处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补充、引导和控制。

为了实施有效的旅游行业管理,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旅游管理部门与综合管理部门的关系

综合管理部门是指计划、财政、税务、工商、外事、卫生、公安等政府职能部门, 这些部门都具有在某一方面管理旅游业的职能。如果旅游管理部门与这些部门的关系处理不好, 一方面会产生管理重叠, 另一方面会产生管理真空, 其突出表现是政出多门和市场秩序混乱两大问题并存。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管理体制, 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2.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关系

按照旅游业的产业范围, 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势必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在职能上产生重叠, 主要涉及交通、文物、园林、餐饮、娱乐、商业等相关部门。与这些行业部门的关系是否协调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很重要。旅游管理部门与这些相关部门虽然同属政府主管部门, 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这些行业管理部门还直接管理一些旅游企业, 常常成为这些旅游企业利益的代言人。由于计划体制下短缺经济的特点和过渡时期双重体制的影响, 这些行业管理部门实际上很难摆脱部门利益, 使得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转化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在现阶段, 这些矛盾需要更高一级的领导机构协调处理, 例如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一类的组织机构。从长远来说,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会使这些矛盾迎刃而解。

3.各级旅游局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分级管理, 虽然各级旅游局的性质和职能基本相同, 但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范围却各有侧重。例如, 国家旅游局以制定产业政策为工作重点, 省旅游局以完善市场规则为重点, 市旅游局则以维持市场秩序为主。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 各级旅游局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机构, 代表国家管理所辖区域内的各类旅游企业。但就实际状况来看, 各省旅游局的工作重点基本上局限在少数省会城市, 与省会城市的旅游局形成了两套权力重叠、职能交叉的机构, 其实质是不同利益关系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反映。这个问题的解决, 既需要各级旅游局的协调配合, 也需要完善现有的旅游法规,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明确各级旅游局的职责和权限。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 我国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基本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模式。可以说, 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旅游管理体制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旅游业发展之初, 我国众多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对西方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进而对我国的旅游接待体系构成了较大的需求压力。为此, 我们按照“五个一起上”的方针, 鼓励各行各业都来办旅游, 旅游业的行政壁垒被突破。同时, 卖方市场条件下旅游业较高的利润率也吸引了各个行业的投资者, 他们的经营行为和运作方式已经明显地具有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倾向。但迄今为止,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仍未建立, 没有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管理机构来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控制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使得我国旅游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盲目扩张导致了过大的产业规模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进而又引发了恶性竞争, 破坏了市场秩序, 严重损害了旅游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 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风景、文物、文化为主, 这些产品分散在全国各地, 在行政建制上分别隶属文物、园林、文化等部门。由于各级旅游局缺乏全面的宏观调控手段, 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的能力很弱, 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点。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许多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 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摩擦和冲突加重, 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 诸多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 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

我们应当认识到: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除核心旅游业外, 辅助旅游业遍布几十个行业部门。同时, 我国旅游业又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变型时期, 产业界定尚不清晰, 产业组织也不健全, 亟待规范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实属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必须及早构建既适应旅游业特点, 又符合我国实情的旅游管理体制。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根据旅游产业综合性、关联性和边缘性较强的特点, 必须建立一整套级别高、权威大、职能强的旅游管理机构。具体来说, 这些机构应当具备以下职能:能够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 能够将核心旅游企业和相关旅游企业组织起来并实行统一的行业管理, 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开发或整合, 能够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 能够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和集中促销, 能够引导观光、休闲、娱乐和专项旅游同步发展, 能够使我国旅游业早日迈上大旅游、大产业和大市场的坦途。

按照以上原则,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和具体设想如下:

1.全国旅游管理机构

国家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家最高的旅游决策和综合协调机构, 由主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担任组长, 国家旅游局、国家民航总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国家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基本职能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调节旅游供求矛盾, 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 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

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的直属部门, 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全国的旅游业, 其基本职能是: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旅游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指挥和监督, 提出并执行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制定旅游业的发展战略、远景规划、年度计划和具体的管理办法, 负责旅游业的行业管理, 运筹旅游业的发展资金, 引导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控制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双边或多边关系, 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负责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审批、评比、审计和培训工作。

2.地方旅游管理机构

省旅游管理委员会。根据一些省区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经验和做法, 以上海市为代表的旅游管理委员会是比较符合我国旅游业特点的一种模式。按照上海模式, 旅游管理委员会是全省旅游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和综合协调部门, 旅游管理委员会由本省主要领导任主任, 旅游局和相关局的负责人任副主任或委员, 下设有关职能处室及咨询机构。旅游管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决定本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并监督实施, 决定或审批重要的旅游项目并监督实施, 处理旅游活动中出现或涉及的重大问题, 提出解决意见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各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本地区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类型, 组织有关部门构建旅游管理委员会, 为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3.旅游企业的管理体制

旅游企业的管理体制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旅游企业的特点, 旅游企业管理体制的理想模式可以概括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集团化。

旅游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实行集团化经营, 这是由旅游产业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单项旅游产品以一定地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 这些景观既难以移动, 也不能替代, 若按某条线路或某种方式将各单项旅游产品组合起来, 必然要跨越地域障碍。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消费活动, 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 若要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 众多行业或部门只有联合起来, 冲破行业或部门的界限才行。以上两点决定了旅游业必然是一个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 也决定了旅游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走集团化之路。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股份公司, 它们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模式。旅游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旅游企业都应当实行股份制改造, 逐步建立股份公司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迅猛发展, 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趋势在我国也日益明显。上海锦江集团公司和华亭集团公司、北京旅游集团公司、云南旅游集团公司、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等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已先后组建。这些旅游企业集团一般是以骨干企业为核心, 以资产关系为纽带, 通过生产要素的联合, 逐步吸附其他企业, 形成了资产雄厚、各种要素优化配置、极具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 确立了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规模巨大, 资产雄厚, 产业链完备, 综合实力强, 它的运行必将带动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 奠定了大产业的基础。中小型旅游企业大多分属各地区、各部门, 产品开发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普遍不强, 经营管理水平也比较低, 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冲破了条块分割的藩篱, 在大范围内重组旅游业资产, 把众多中小型旅游企业联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旅游企业地区所有、部门所有的状况。第三, 促成了大旅游的格局。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改变了旅游业以旅行社、饭店为主的狭隘模式, 把各相关行业或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 极大地优化了旅游产业结构, 增强了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迫切需要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和调控职能。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社会化属性很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产业, 尤其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是, 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 使得政府行为异化或弱化, 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 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角度规范政府行为, 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我们在进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时, 应当掌握好以下要点:总结各地管理旅游业的不同经验, 加快旅游立法工作, 使旅游管理工作法制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组建旅游企业集团, 在此基础上做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按照市场法则和自愿原则, 组织成立各种类型的旅游行业协会, 由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 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索.旅游经济新论[M].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

[2]白永秀, 郝索等.旅游企业管理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1999.

[3]郝索, 陈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旅游企业管理论文 篇5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旅游所涉及的各方面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我国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我国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旅游企业要在此取得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全域旅游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管理的体系中,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为游客带来的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度,促使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时代的进步促使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不断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文化,每个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用自身的文化去感染員工,凝聚员工,让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二是关注员工的内心,一个好的企业不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得了解员工的内心,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与企业是一体的,通过给予员工一定的晋升空间以及权利让员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及创新服务;三是加强获取重要信息的渠道,正所谓掌握第一手资源才能在竞争中享有自主权。

二、全域旅游对企业旅游管理的影响

(一)旅游产品设计理念更为细致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资源实现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如今,随着旅游者对全域旅游这一理念的逐步认识,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固有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多样的旅游方式和需求,这也为旅游企业的开发者增加了更多的灵活元素,在未来的设计中也会将这些灵活元素考虑在旅游产品中,让旅游产品设计的更为细致。

(二)旅游产品涉及的范围更为全面化----涵盖的领域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这也要求旅游者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积极了解旅客心理,同时提前与产品目的地相关部门、商家有良好的沟通,共同致力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三)旅游企业管理方式更为人本化

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他们在企业的发展中相互合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这就要求在旅游企业的管理方式由集权型到指导型、激励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只有改变管理方式,实现人本化管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潜能,才能为消费者设计出更符合其自身的智能化服务。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的创新探索

(一)提升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管理人员的能力在一个企业占有重要位置,经对比一名有效的管理人员与一般人员相比更善于发现优势以及获得先机,经济效益上取得的成效也高出很多,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并在经营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仍需继续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晋升机制和人员培训规划,多方面来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

(二)善于采纳,工作创新

旅游企业不能被动的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及时的掌握新的信息,这需要转变管理者的意识,学会善于用人,通过内部举行旅游创新大赛,外部开展广纳建议,多方面收集不同阶层的意见,同时高校学生作为旅游人群的重心,可以尝试与旅游院校进行合作,通过选派公司内部专业人员进行校内教研,吸引相关专业学生来企业实习的方法来了解市场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更好的服务旅游者。

(三)强化技术创新,建立符合企业特色的宣传方式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家各户,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迎合时代的需求。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应该聘用专业人员针对旅游企业产品的特色设计出能体现企业文化,产品特色的网页,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计出自身企业的app,使得旅游者能更快更好的了解旅游产品,以及根据旅游者需求个性定制,让旅游者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更好的享受服务,觉得物有所值。

四、结语

旅游企业管理 篇6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构建教学体系

1 概述

近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使得我国旅游业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可逃避的一个现实,易言之,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从业人员十分匮乏,造成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较为坚强的后盾作支撑。为适应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及其相应的英语课程,然而,鉴于课程体系的不健全,同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从业人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构建完善的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2 我国高校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缺陷

2.1 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未能同现实相接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旅游企业的服务及其产品具有多变性与多样性,高校旅游教育应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整体把握,适时地对旅游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英语课程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材,缺少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进行服务的特色性教材。过多的注重学科体系,教学内容不新颖甚至陈旧,没有较广的、较深的知识面,更别提突显旅游业发展现状了,同旅游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2 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仍然采取传统的授课形式。鉴于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旅游英语教学同样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过多的侧重于英语语法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实践的机会,势必影响学生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积极性。倘若实践教学内容不改革,仍然采取这种传统甚至过时的教学的模式,而不注重旅游英语口语化的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更不用说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从业人才的培养了。

2.3 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不能适应我国旅游职业的要求。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形成学科知识的传授作为工具、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人才培养的取向以及学科知识的生产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关注于学科知识的体系与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尤其是旅游企业的需求。当前,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同我国旅游市场的要求存在差距,可以说是脱节,主要是旅游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要想独立的完成旅游管理的相关工作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较多的机会去接触旅游业实际问题,实践性学习不足。

3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旅游与英语紧密结合的目标体系。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基础,在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时,我们要以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

旅游英语是一门旅游管理同英语语言相交叉的学科。针对于旅游英语课程而言,应集中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旅游职业素养作为核心,同时贯穿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道德修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同旅游业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3.2 构建软、硬件双向发展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复合型和双师型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短期实践,或者聘任拥有丰富经验的外教亦或是选送一批优秀的旅游教师到国外发达国家进行研修和学习以增强教师队伍。硬件主要是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组建并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完善校内实训条件,旅游院校可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同现代化教学相一致的设施,同时可采取校企共建措施,营建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训教学环境。

3.3 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运行体系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导向,按照旅游业职业的岗位群进行初步的分类,从而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分解。同时,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辅,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的实践教学运行体系。旅游院校可设立一些特定的岗位环境或者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的学习和实践,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交流,通过一系列同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职业导向的运行体系能够调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旅游英语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际解决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占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硕士论文,2010(02).

[2]刘世权.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管理[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王雅平.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旅游企业的客户管理 篇7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遍布世界各地, 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广、选择性强, 导致了买方市场的形成, 客观上确立了旅游者的中心地位, 从而显示出客户关系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 愈来愈多的旅游企业在经历了价格战之后将生存与赢利空间寄托在客户资源开发和客户关系上, 力求通过客户关系的优化管理来实现客户资源价值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CRM为旅游客户信息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 实现高效管理和低成本的双重目标。

一、旅游企业CRM的技术支持

销售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是CRM的三大功能支柱。而要实现这些功能, 须依赖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 (1) 客户服务。如今旅游客户期望的服务已经超出传统的电话呼叫中心的范围。呼叫中心正在向可以处理各种通讯媒介的客户服务中心演变。电话互动必须与Email、传真、网站以及其他任何客户喜欢使用的方式相互整合。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进入互联网, 通过浏览器来查看他们的订单或询问, 自助服务的要求发展越来越快。客户服务已经超出传统的帮助平台, “客户关怀”的术语如今已经用来拓展旅游企业对客户的职责范围, 与客户积极主动的沟通成为客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应能够处理客户各种类型的询问, 包括有关产品需要的信息、订单请求、订单执行情况, 以及高质量的现场服务。 (2) 销售管理。销售自动化是CRM中成长最快的部分。常被拓展为包括销售预测、客户名单和报价管理。销售人员是企业信息的基本来源, 必须要有获得最新现场信息和将信息提供给他人的工具。这一部分的系统功能, 主要应包括最新的产品、服务信息刷新, 可以进行产品和服务的配置、报价、打折及销售订单的生成;支持所有的流行销售策略;集成现场推销, 电话销售、渠道销售和网上销售。 (3) 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功能包括:评估和跟踪多种营销策略, 实现全面的营销管理自动化;通过预建的相关行业客户的数据, 提高决策的成功率;通过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分析, 策划有效的营销战略。

其中, 建立统一共享的客户资料数据库, 是CRM技术平台的基础工作。共享的客户资料库把销售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连接起来。旅游企业如果缺乏统一的数据格式与方法, 未能结合与集成这些功能, 将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部门级的系统使得企业很难对客户有全面的认识, 也难以在统一信息的基础上面对客户。横跨整个企业集成客户互动信息, 会使企业所有的客户互动行为都协调一致。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来源相互独立, 那么这些信息会有重复、互相冲突并且会是过时的, 这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以前部门级的客户资料进行整合, 形成企业内部统一的客户资料数据库, 从而为旅游企业提供详实的市场销售基础。

二、旅游企业CRM的管理基础

CRM不仅是一种营销工具, 它体现的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 一种新的企业文化。首先, 要求企业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来支持高效的营销、销售和服务过程, 实现客户长期价值的最大化。为了让CRM发挥效用, 旅游企业必须经常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 旅游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个层面都会被牵动, 各个部门扮演的角色也会改变。旅游企业业务流程要跨部门重新设计, 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和工作习惯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 高层领导应树立CRM的战略理念, 投入精力去与每一个部门沟通, 推动CRM的实施。其次, 要结合CRM进行组织变革。CRM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管理层级将由信息权威的高下所更替, 层级安排必须符合客户关系的需要, 由此产生的组织设计将以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决策转换的效率为核心, 中间层级将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减少, 企业组织将呈现扁平化和流动性的特点。因此, 旅游企业也应顺应CRM系统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进行调整, 建立具有开放性、实时性、主动性的企业组织结构, 使企业摆脱旧的组织结构对营销创新的羁绊。最后, 要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构。业务流程是企业从输入各种资源, 到创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实现价值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在一个企业中, 业务流程决定了其运行的效率, 是企业的生命线。旅游企业工作流程设计首先必须符合客户的需求, 其次才考虑旅游企业内部的需求。因此, 在第一线与客户打交道的前台工作人员 (市场、销售与服务人员) 必须成为旅游企业内部资源第一优先服务的对象。因为他们的需求, 就是客户的需求。只有把他们服务好, 他们才能把客户服务好;只有让他们的工作更方便, 他们才能有时间把珍贵的第一手客户数据反馈到CRM系统中。

三、与CRM相一致的服务策略

首先, 企业要确定自己的目标。比如:是希望降低处理客户查询的费用, 还是希望获得新的客户?是希望将精力集中在维护重要客户上, 还是想销售更多产品或更高价值的产品, 以培养更有价值的客户?其次, 要明确区分旅游企业客户的价值大小, 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根据帕雷托20/80法则, 企业80%的利润来自最重要的20%的客户。不同客户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 区别对待更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质量。为此, 首先要识别客户价值, 然后对客户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一对一”营销, 这是旅游企业有效应用CRM的关键。

售前服务, 要挖掘顾客需求, 设计差异化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时, 应该根据客户识别系统, 针对不同客户的属性来决定具体的营销方式或设计旅游产品。如老年顾客与一般白领阶层的旅游需求、营销渠道就有很大差异。差异化策略强调必须根据客户的购买行为和偏好, 来决定对其采取何种方式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了最大程度地让顾客满意, 可采用顾客参与策略。在这种策略下, 旅游企业可以让顾客利用网络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 客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来设计所喜欢的旅游新路, 获得更加贴近自己兴趣的、高度满意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而旅游企业通过与顾客沟通, 能有效地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及时改变自己的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组合或投入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同时, 要利用CRM的数据库, 有针对性地开发或刺激其潜在需求, 不断开拓市场。比如, 在某个顾客的档案中记载了其对某一类型旅游产品的偏好, 那么当旅游企业新开发出这一类的旅游产品时, 就可以即时地把这一信息以发送邮件、打电话等方式向顾客推荐。

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8

一、明确企业产权属性

我国很多旅游企业是以权益性资本为纽带组织起来的经济集团实体。集团企业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管理, 下属子公司包括饭店、车队、旅行社等。明晰的产权为集团企业搞好内部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前提。同时, 集团企业作为企业资产的受托人, 行使投资者权力, 在财务管理上主要体现为:第一, 聘用或任命子公司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 依照《会计法》对子公司上报的财务部负责人进行考核, 同意后由子公司聘任。第二,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制定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内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和有关规定, 并监督检查子公司执行情况。第三, 按照资本经营原则, 确定子公司利润留存、上缴比例。

二、制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旅游企业财务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 是评价旅游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有相对稳定性、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征。由于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的不同, 财务管理目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生存目标。财务管理应努力使旅游企业保持合理的财务比例和良好的偿债能力, 确保旅游企业不会破产。二是发展目标。财务管理应及时有效地、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到旅游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确保旅游企业具有发展能力。三是获利目标。财务管理应有效地管理和运作好旅游企业的资金, 加速资金的周转, 提高资金利用率, 增加旅游企业的盈利。旅游企业只有制定出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才能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 企业才能得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旅游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不断成立子公司。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 是否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 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的发展。通过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把旅游企业内各公司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再以发放贷款的形式分配给企业内需要资金的公司, 从而实现集团内相互调剂、充分利用资金。同时, 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各级领导提高对资金时间价值和成本的认识, 促进各单位注意经济核算, 合理有效地运用资金。这里所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主要是指在一个旅游企业内部费用开支财务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费用开支、审批权限、行政费用、内部费用单据的管理以及内部分工、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等的管理。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 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 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 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 细化责任, 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 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通过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 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四、实现财务信息系统化

旅游企业受外界影响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代性。因此, 实现财务信息系统化对于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保证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 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 建立财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馈、利用等一系列流程和规范, 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 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 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 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提升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 加强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提高旅游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 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念, 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的信息, 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信息, 为旅游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五、加强旅游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旅游企业管理 篇9

一、传统模式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弊端

(一) 旅游景区的票务服务技术滞后。

传统的旅游景区售票方式多为人工售票, 而门票种类主要以纸质、IC卡、ID卡、光盘等为主要形式。虽然目前旅游景区门票系统正在向电子控制系统普及, 但是大多数没有真正与景区销售网络系统有机联系起来, 在技术识别和票务预约服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尤其在旅游旺季景区票务工作十分繁重, 不仅影响了票务人员的工作情绪, 更影响售票秩序和游客体验感知。另外, 由于持有特殊证件的游客存在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等现象, 单纯凭借景区售票和验票人员的肉眼判断很难辨别真伪, 因此也造成了景区门票收入的损失。据著名旅游景区黄鹤楼公园统计, 每年平均问题证件的数量占22%, 每年在门票方面的损失达百万元。[1]可见, 传统的票务服务难度大、效率低, 易于与游客产生争执, 可造成经济损失, 甚至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

(二) 旅游景区容量控制的可行性低。

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旅游景区在某一时段内, 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2]从环境容量的类型来看, 卡口容量是最脆弱的控制点, 主要集中在核心景点、游览要道等区域, 不断扩大的大众旅游需求和旅游景区有限的承载力间的矛盾在景区卡口显得尤为突出。据统计, 2013年我国居民的出游意愿第一季度为87.4%, 第二季度为85.23%, 第三季度为86.05%, 第四季度为85.4%。[3]不难看出, 随着国民旅游意愿的不断增长, 旅游景容量控制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如何迎合大众旅游的发展时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 大多数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均采取分时段流量控制、团队游客和散客游览线路分流等方法,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旅游景区进行容量控制,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人力资源投入较大、依赖性强、游客配合度低等现象。

(三) 旅游景区服务资讯的传播途径单一。

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等特点的制约, 旅游者在到达旅游景区之前对景区缺乏真正的了解, 对景区的服务项目、消费情况、旅游线路等服务资讯的了解主要通过电话咨询、旅游网站查询等方式。而对于旅游景区来说, 对游客的服务诉求更多依托于景区的历史统计数据和常年的对客服务经验来判断和预测, 时效性和科学性并不强, 因此容易造成游客期望值与体验值之间的差距, 进而直接影响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尽管规模较大或级别较高的旅游景区会建设和维护官方的景区网站, 但网站信息更侧重于展示性和通告性, 而非互动性和即时性, 不能全方位为游客提供最新的、最全的景区旅游资讯。尤其在优惠消费信息层面, 旅游者查到无效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执。

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改进

(一) 旅游景区门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景区的智能化是智慧旅游构建中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旅游景区门票网络预售与二维码智能门票结合使用, 既缓解景区售票窗口的排队购票压力又可提高景区入口售票、验票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实现了景区门票无纸化的低碳模式发展。而利用射频技术、指纹识别等技术进行的景区入口处的ID卡身份识别, 更有利于防止人为逃票、倒票、违规二次进入等旅游行为。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焦作云台山景区运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游客身份认证识别, 有效防止了空间开放的自然景区存在的逃票、违规重游等现象, 充分显示了景区智能化发展模式下电子门票系统的优势。

(二) 旅游景区容量的科学化控制。

与传统的旅游景区数据统计模式相比,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数据统计更加细致和精确, 能够较为全面、精准地计算出旅游景区的客流高低峰期、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等, 便于旅游景区及时掌握实时的游客数量及分布情况,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景区容量调控, 尤其便于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进行科学的容量扩容。如利用热力图搜索引擎可预知热点旅游景区的人流量, 每隔一刻钟或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 使旅游者通过手机服务终端就可以实时掌握景区游览动态, 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避开拥挤人群, 享受旅游的乐趣。因此, 综合利用MIS、GIS和RS技术, 全方位、立体化地监测景区内部环境, 充分利用景区空间要素和时间要素, 突破景区卡口瓶颈, 结合门票预约系统、门禁系统和旅游资讯平台, 做好客流的合理分流、排队等时、游览路线引导等服务, 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 实现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现智慧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 旅游景区信息资讯的多元化展示。

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该规划确定了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性, 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切入点。[4]旅游景区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游客的信息接收终端 (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播放器、车载移动设备) 相连接, 使景区旅游资讯更加翔实、高效、方便、贴心、生动、多元, 游客即便没有在游览前做好相关资讯准备, 也能在游览过程中借助电子数码设备实时查询、筛选景区旅游资讯, 不仅节省了旅游活动的先期准备时间, 也可以合理安排游览行程, 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同时, 旅游景区通过LE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寻址技术、调频技术等加强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传递, 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景区即时旅游资讯互动展示, 不仅提高了景区信息传播的效率, 也缓解了景区游客中心的接待工作压力。

三、“智慧景区”管理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一) 旅游景区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旅游景区的“智慧”管理需要依托各种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 需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无形网络, 因此, 景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是维系景区正常管理和运营的首要条件。第一, 应对游客基本信息资料实施加密, 尤其是在身份证件识别、指纹识别、手机银行交易等环节, 更应加强保密管理技术, 对员工加强保密培训, 也要在景区明显位置设置提示牌, 提醒旅游者输入正确网址、下载官方软件等。第二, 对景区网络系统实行定期检查、维护, 对电子终端设备进行防毒防入侵设置, 防止网络黑客恶意入侵破坏应用系统。第三, 在景区热图等需要电子眼监测的公共信息环节, 需要特别注意电子眼安装的位置, 谨防涉猎游客隐私行为的暴露。总而言之, 旅游景区应做好旅游公众信息的散布与整合, 做好隐私信息的管理和保护, 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搭建“智慧”的平台。

(二) 旅游景区服务“人本关怀”的展现。

“智慧”时代并不等同于“机器”时代, 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的高低并非依赖于智慧景区的搭建, 而是依赖于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机器设备是冰冷的, 但人的笑容和语言是可以传递温暖和真诚的。因此, 即便是在技术已经成熟的条件下, 景区管理及服务人员仍然要明确岗位责任, 针对新型景区服务的发展特点, 努力提高服务素质, 以人为本, 尤其对老年旅游者更应该表现出爱心和耐心, 普及智慧旅游理念。同时, “智慧”时代也并非“自助”时代, 而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信息、行为上的个性化互动, 强调订制化的旅游服务。因此, 既要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参与主动性也要激发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提升积极性, 既让旅游者体验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也要让旅游者体验到被关怀和被尊重的温暖与感动。

(三) 旅游景区经营交易秩序的监管。

传统的旅游交易具有现时性、同时性等特点, 但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交易可以在景区之外进行, 电子商务平台空前发达, 无论是门票还是其他各种旅游商品都可以通过电子终端来完成交易。如果监管不力则容易出现商品质价不符、售后服务零保障、恶性竞争等情况。比如在旅游旺季某些旅游景区对于通过电子渠道购买的优惠门票进行消费时段的限制或降低服务价值, 背离了智慧门票应有的个性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 也影响了智慧旅游的健康发展进程。因此, 旅游景区可通过设立专门监管部门和申请依法处理权等方式对景区交易平台进行管控, 确保智慧旅游支持下的公平交易与诚信经营。可见, 发展“智慧景区”必须扬长避短、切实监管, 使旅游活动更加具有互惠性与和谐性。

四、结语

智慧旅游的发展是旅游景区改进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契机, 在科技当先的时代背景下, 旅游景区应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走科技创新道路。智慧旅游是双向互动的新型模式, 随着各种终端支持设备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能够体验到其带来的惠民性。无论是旅游经营管理者还是旅游消费者都应做好迎接“智慧时代”的准备, 实现旅游资源、信息的高效整合, 共同构建科学、时尚、健康的大众旅游。

摘要:旅游景区是旅游四大基础部门之一, 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 进而影响旅游地形象塑造。因此, 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发展基础之上, 分析传统模式下旅游景区的管理弊端, 提出建设智慧景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借助智慧旅游理念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适应当今游客的旅游需求发展, 增强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信息技术,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彭萍, 王建权.景区 (景点) 服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68~70

[2] .王昆欣.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86~87

[3] .戴斌.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4:31~32

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篇10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增长, 乡村旅游企业也发展迅速, 各类乡村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酒店, 现代农业科技园, 休闲度假农庄, 农业观光体验园, 农业主题公园等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体验、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 在乡村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企业内部管理却没有同步跟上, 尤其是财务管理相对落后,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对乡村旅游企业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乡村旅游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得到快速发展, 但在质量上在管理上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管理基础薄弱, 管理人才缺乏, 管理效益偏低等方面, 就财务管理而言,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机构不健全

由于大多数乡村旅游企业属于小微企业, 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 经营规模普遍偏小, 因此还没有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机构。即便有独立的机构, 也未完全独立工作, 或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未得到完全发挥。有的小微企业由服务员兼会计、兼出纳、甚至兼采购和保管, 有的企业则由经理兼会计。未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置财务会计岗位由此给资金的安全带来隐患, 不能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二) 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财务会计制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 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 绝大多数乡村旅游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均不健全, 甚至有的还是空白, 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包括现金收支、银行存款、投融资管理、往来结算等缺乏可操作的制度措施。有的家族制企业负责人既管账又管钱, 现金收支的随意性很大, 缺乏制度约束。二是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 包括固定资产增减、报废、折旧未按规定做记录, 甚至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未提取折旧费, 使成本费用的核算不真实。原材料等物资没有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进出很随意, 在管理上存在漏洞, 不能保证各类物资的安全完整, 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三是成本费用核算制度不健全, 不少乡村旅游企业偏重收入管理, 对营销和营业收入较为重视, 但在费用成本方面却重视不够, 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观念不强, 缺乏完整的费用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 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采购、产品加工、销售、资产利用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不少企业缺乏较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 费用成本控制不到位, 核算不准确, 随意扩大或缩少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数据不真实, 从而影响利润和税收的真实性, 损害投资人及有关各方的利益。四是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 岗位混设, 责任不清, 内控失效。

(三) 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乡村旅游企业自身的特点, 在用人方面存在较重的血缘和地缘关系, 对外来人才具有较强的排斥性和封闭性。在财务这个敏感部门或者现金管理这种重要岗位, 企业负责人往往以“忠诚度”作为标准, 使用亲戚朋友、亲信, 致使有能力的专业优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其次, 从现有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来看, 一是学历水平低, 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为初中文化水平,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少数。二是政策水平低, 不少财务人员没有系统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行业会计制度, 法制观念淡薄。个别财务人员唯老板是从, 任意变更甚至伪造会计资料。三是业务水平低, 不少乡村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学校的专业培训, 有的只是上了几个月的速成班, 有的甚至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出来的。因此专业知识面窄, 系统性差, 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作用。四是手段落后, 目前不少乡村旅游企业还没有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 实施电算化管理。尤其是小微旅游企业大多还是手工记账方式, 这在客观上留下了人为因素操纵会计数据的空间。

(四) 融资难, 资金短缺

乡村旅游企业大多数为小微企业, 再加上地处农村, 披上“农皮”, 因此, 很难受到银行尤其国有大银行的关注。近年来, 乡村旅游发展很快, 乡村旅游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也在急剧膨胀, 但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 再加上企业自身的原因, 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却跟不上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从而制约了乡村旅游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乡村旅游企业融资难就其原因来讲主要有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降低以及欧债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加。中国金融市场不可能独善其身, 必然受其影响, 从而调整了货币政策, 在国家金融基本面偏紧的情况下, 小微企业更难获得融资支持。二是国内金融体制不健全, 信贷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滞后, 撤销了大量的基层网点, 国有银行除农业银行还保留极少量网点在乡镇外, 其他银行 (包括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 在乡镇均无网点。农村合作银行 (信用社) 受到规模和政策限制, 不能满足乡村旅游企业大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因此, 乡村旅游企业间接融资的渠道受到很大制约。再从银行金融产品设计, 信用评级方式, 担保制度等方面看也都偏好大企业。三是乡村旅游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其融资困难。如: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产权不明晰、经营方式粗放、规模偏小、势力偏弱、信用风险偏高等。还有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信息失真, 影响金融机构的采信等等。

二、加强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提高认识是前提、夯实基础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大融资是保证。

(一) 更新观念, 强化对财务管理地位、作用的认识。

政府部门和业主对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造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从政府机关部门来看, 他们更多的关注产值、营业收入、上交税收等指标, 而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缺乏指导、培训和督查。从企业主来看, 由于乡村旅游企业地处农村, 企业主大部分是本地农民出身, 没有受到大城市、现代化大企业管理观念、方法的熏陶, 往往凭经验、凭个人主观意识办事,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 要促使企业主转变和更新观念, 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理念, 把财务管理贯穿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主财经法规制度的培训, 引导他们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思路和方法, 使他们认识到必须依靠完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决策、计划、资金配置等的依据, 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抓住盈利机遇。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地位。因此, 必须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建章立制,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当前乡村旅游企业的现状, 重点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入手, 抓住最薄弱环节, 夯实基础, 逐步向高标准发展。

1、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 企业的利润靠资金的运作来实现, 针对当前乡村旅游企业资金运作不规范的问题, 应通过完善和执行相关的制度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规范业主和管理者的现金收支行为, 克服业主和少部分实权人物在现金开支上的随意性, 防范现金收支的漏洞, 其次是银行账户和存款管理制度。针对个别企业负责人 (业主) 公私不分, 公款私有或私款公存的现象, 要严格区分法人账户和私人账户。企业往来结算, 严格使用法人账户, 不得公私混用。其三是健立和完善投资决策制度, 投资决策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针对个别乡村旅游企业投资决策“一言堂”的现状, 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规范投资行为、防范投资失误。

2、物资管理制度。

乡村旅游企业的业主对物资的关注度往往低于对现金的关注度, 针对这一现状, 要将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克服重钱轻物的意识。首先要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制度, 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折旧, 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其次是建立健全物资采购, 使用, 盘存制度。存货的库存过高占用流动资金, 过低又不能满足经营和服务需要。要对经营服务的需求进行量化管理, 防止采购人员采购的随意性, 对采购方式、采购价格、采购进度等进行有效监控。防止价格虚高、商业贿赂。从而节约或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应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和经济批量法对存货的占用进行分析和控制。

3、费用、成本管理制度。

费用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系到企业的税收和利润。与乡村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积累和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针对当前企业费用成本核算和管理不完善的现状, 首先要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规范, 包括费用核算范围, 费用归集和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成本计算的对象和方法等这些基本制度。同时还要建立成本控制制度。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开始到人员成本、服务与加工成本、营销成本、资金成本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成本控制。并把各项成本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员工。把完成指标的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收入分配、奖惩挂钩。

4、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

虽然在一些“家族”制管理方式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企业实施财务监督有一定的困难, 但如果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 基本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仍然是很有必要的。根据部分乡村旅游企业内控和监督基本缺失的情况, 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些基本规范入手。首先是:权力限定和责任划分, 要明确企业领导者和其他重要岗位的权限和责任, 尽可能做到权责利统一。其次是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预防由于职权集中而产生舞弊, 主要包括权利审批与执行分离, 业务执行与业务审核分离, 业务执行与记录分离, 会计人员职务分离, 岗位牵制等等。其三是审查与监督。要设立专门机构 (较大规模的企业) 或专门人员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进行独立审查监督, 搞好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 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

(三) 建立乡村旅游企业会计服务公司,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由于大量的小微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或者有名无实。笔者认为应区别对待不同类型企业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对于小微企业而言, 应建立区域性乡村旅游企业会计服务公司 (以下简称会计服务公司) , 由会计服务公司履行企业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的职能, 会计服务公司与企业签订会计、财务管理业务代理服务合同, 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关系。这样既可以规范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 又可以解决这些企业由于条件不成熟而建立完整会计机构的困难。也可避免会计用人上的任人唯亲。这有利于改变当前小微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落实的现状。而对中等以上企业, 应该设立独立的财务会计机构, 同时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业务素质两大方面。无论是会计服务公司的财务人员还是独立会计机构的财务人员, 都要有基本的学历要求, 职业道德标准要求, 专业技能要求。同时, 要不断加强培训, 以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 加大融资力度, 改善乡村旅游企业的财务状况

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九大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在融资政策环境上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 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细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 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等具体措施, 今年3月28日, 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 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发展改革实验区, 提出了十二条改革任务, 其中不少内容关系到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由此可见, 政府在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改变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 乡村旅游企业也必然从中受益。

就乡村旅游企业自身而言, 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练好内功, 提升实力和资信度。

乡村旅游企业要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完整的反映和监督, 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采信度。同时, 乡村旅游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要进行有效控制, 对内对外投资必须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 要建立财务风险监控机制, 诚实守信, 防止违约拖欠等不良信用记录的发生, 以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为进一步融资创造条件。

2、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 鼓励村民将闲散资金投资到乡村旅游业。

近年来,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收入的增长, 农民工的返乡资金积累也在不断增长, 如何将这部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 一方面解决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农民闲散资金的利用率, 使农民的闲置资金保值增值,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 除了农民将这部分闲置资金入股乡村旅游企业外, 还可以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区域性的乡村旅游发展基金, 基金由政府批准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 用于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旅游项目开发。从而盘活农民工务工收入所沉淀的资金, 同时拓展了乡村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

摘要:乡村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但乡村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却相对落后。笔者通过深入调查, 发现乡村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思:怎样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日。[1]吴思:怎样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日。

[2]众石:《“5.19”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迈步》, 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11-04/13/c_121297417.htm[2]众石:《“5.19”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迈步》, 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11-04/13/c_121297417.htm

旅游企业管理 篇11

昆明滇池春天会馆

地热井、温泉水储槽的旅游温泉品级:泉温75℃,泉质为碳酸偏硅酸泉,碳酸氢根离子、总溶解固体、偏硼酸、偏硅酸等均达到规定标准,拟授予旅游温泉甲级品质标识牌和证书。

其主要参考医学功效有:(1)对治疗慢性风湿病、神经痛、肌肉劳损、皮肤病、关节炎有良好医学疗效;(2)42℃以上高温浴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促进病变产物的排除和吸收,有助于组织机能的恢复;(3)37℃-42℃之间温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灵活肢体动作、消除皮肤紧张和改善神经营养等作用,并有镇静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4)对心血管、胃、骨骼生长等均有保健作用,对人体主动脉具有软化作用,可以维持运动脉壁的弹性,有效保护内膜。

柏联阳宗海温泉SPA

地热井、场所储水槽的旅游温泉品级:泉温73℃、66℃,泉质分别为碱性碳酸氢泉,总溶解固体、碳酸氢根离子(碱度)、硫酸根离子、偏硼酸、偏硅酸等7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拟授予旅游温泉特级品质标标识牌和证书。

一期露天泡池、二期别墅内泡池的旅游温泉品级:泉温41℃、43℃,泉质分别为:碱性碳酸氢泉、硫酸碳酸盐泉,有7项主要化学组分及微量元素达到医疗矿泉水水质标准,拟授予旅游温泉甲级品质。

该泉的主要参考医学功效有:(1)可改善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病,并可促进胆汁的分泌;(2)对糖尿病、神经痛、风湿痛、痛风患者、妇女病等有疗效;(3)改善心血管功能,可促进周围血管扩张,增加静脉血回流,消除淤血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使脉搏减慢、血压下降。需提醒广大消费者:温泉水不可饮用,皮肤有伤口者应禁止汤浴。

瑞丽景成地海温泉度假村

该项目目前在建设中,其地热井的旅游温泉品级为:泉温100℃,为典型的喷发式沸泉,并伴有大量地热蒸气,泉质为碳酸泉,有9项化学组分达到规定标准,拟授予旅游温泉特级品质标识牌和证书。

旅游企业管理 篇12

智慧旅游正在逐渐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和正常生活,旅游行业在这样的新时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更新,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管理体系更加需要系统地完善。在对智慧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高速无线通讯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来实现智慧旅游的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最初来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而这个概念在我国的首次提出却是在2010年的江苏省镇江市。智慧旅游利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对移动物联网,以便携终端上网设备为载体,感知旅游活动及旅游者的最新信息并及时进行发布,使人们能够根据这些最新信息作出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与以往的旅游不同的是,通过智慧旅游,旅游者在出游之前就可以实现对途中交通、住宿酒店以及目的地景点的一整套安排。换句话说,智慧旅游实现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及住宿等问题之间的实时互动,这种人性化的旅游方式为出行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

智慧旅游正在将目的地旅游管理从一种传统的方式逐渐向现代化方式转变,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旅游开始能够提供旅游方面的即时信息,进而实现目的地旅游管理从传统模式下的事后管理、被动处理向具有更新效果的实时管理转变。由于智慧旅游也为旅游景点带来了便利,因此,旅游景点自身也愿意为了更高的效益水平主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以及旅游环境之间的互动,进而推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全面发展。将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二者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目的地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还能够实现旅游信息与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更能够实时地对目的地的旅游进行监控管理,这种结合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基于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

(一)基于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游客管理体系

对于智慧旅游而言,旅游者始终都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旅游企业与旅游者所处的位置是对立的,这种特殊的位置意味着对旅游者的管理至关重要。旅游者流量预测体系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预测出接下来的旅游者数据,通过对节假日、历史旅游者流量走势、天气预报情况,分析出旅游者流量大概的高峰与低谷状况。当旅游者达到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可以采用感应识别等技术,对旅游者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控,监控结果可以交由旅游企业等有关部门进行决策,进而有效地把控整个旅游过程,并防止旅游者在此过程中发生意外。在智慧旅游全面发展的今天,国外的旅游发达国家都在注重对公共服务的管理,因此,我国的智慧旅游也应该对公共服务加以重视。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旅游景点与交通标语等指示牌全部采用中英双语,开放状态下的网络旅游宣传更是采用了多于两种的宣传语言,这些举措直接为我国的旅游行业赢得了国际荣誉。

(二)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体系

1、应该对旅游资源与环境设立一个完善的检测体系。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激光扫描及红外感应等专业技术对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的色泽度、温度以及负重程度等进行及时的监测及维护,同时在旅游目的地安装预警装置,以便向对旅游资源与环境进行破坏的旅游者发出警告,进而使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处于一个鲜活的状态,使其生命力更加持久。

2、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对旅游资源的整体分布特征、数量等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的过程,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状况,结合相关生态学的理论,确定旅游目的地能够承载的旅游者容量,然后对日后的旅游者数量进行预期规划,以达到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体系

要实现智慧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的全面智慧化办公,就应该加强行政管理平台的建设和整体的指挥调度水平。借助该体系的建立,智慧旅游目的地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制度之后,就可以制定并实施自身的相关旅游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四)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管理体系

为了系统地完善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首先应该鼓励旅游企业加快对电子门票体系的建设,这种体系能使旅游者感到更加方便快捷。其次,应该对旅游企业建立一个统一的监测调度体系。这种体系可以通过指挥调度来实现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调度需求,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四、结论

上一篇:分子机制下一篇:中国流行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