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小微企业

2024-08-21

县域小微企业(通用4篇)

县域小微企业 篇1

摘要:本文基于387家顺德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 对县域小微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挖掘县域小微业管理中存在的瓶颈, 提出一些策略与措施, 以期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小微企业,管理,顺德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所以各地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 但这些小微企业的管理现状如何, 是政府和学界研究较少的问题, 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顺德位于珠三角, 比邻港澳, 其经济发展位于县域经济的前列, 因此, 研究顺德的小微企业管理现状对其他的县域小微企业管理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小微企业在顺德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解决就业、促进产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顺德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顺德政府注重研究小微企业并提出各项普惠政策, 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但有了资金的支持, 如何用好资金、管理企业, 不断发展状大是每一个小微企业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1 顺德对小微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顺德在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方面制定了多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 尤以“龙腾计划”和“星光工程”为突出代表。

1.1 龙腾计划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0年3月顺德出台实施“龙腾计划”, 从财税、融资、发展载体等方面给予支持。首批入选龙腾计划的企业有300家。

2011年顺德龙腾企业申报项目300余项, 获得市级以上扶持资金36.836亿元。龙腾企业成为顺德产业转型的重要推手、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

1.2 星光工程

为进一步推动顺德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营造有利于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推动优质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1月顺德出台实施“星光工程”, 重点扶持400家微型企业、600家小型企业。2012年7月首批认定的“星光企业”700家, 政府扶持资金1000万元。

2 顺德小微企业管理现状调研

顺德政府对小微企业进行了资金和政策上的各项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又如何呢?本文就此问题对顺德的小微企业进行了随机调查。

2.1 调查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7份。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上门调查, 调查全部在顺德本地进行。在387份有效问卷中, 顺德中心镇——大良街道企业103家, 占总调查企业的26.6%;容桂街道是顺德的工业大镇, 共采访企业95家, 占24.5%;其他各街道189家, 占48.9%。

68%的小微企业员工月流失率控制在2%以下、23%的小微企业控制在2%~6%之间, 总体上看, 顺德小微企业的员工月流失率总体控制良好。但在流失的人群中, 从人才的级别上看, 72%为一般基层员工;而从流失的人才类型上看, 76%为初级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小微企业流失的人群主要为一般基层员工或初级人才。而小微企业目前最急需的人才主要是市场拓展人才, 44%的企业认为销售人员是公司最急需的人才, 其次就是技术人才。

2.2 小微企业管理现状调查

2.2.1 小微企业总经理调查

在被调查的387家企业总经理中, 70%的具有大学或以上的学历, 仅有30%是高中或以下的学历;41%具有经济管理或者企业管理背景, 59%不具备管理专业背景;45%持有公司股份, 55%没有持有公司股份;78%的总经理具备3年以上的高层管理经验。从此项数据可以看出, 顺德小微企业总经理普遍学历较高、具有丰富的高层管理经验, 但同时存在一半以上的总经理不持有公司股份、没有管理专业背景, 这也是影响高层管理者提高其管理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2.2.2 小微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在387家被调查的公司中, 管理水平平均得分为65.41分, 得分在60分以上的公司252家, 占比65.12%, 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有待提升。本文把企业按照其得分的高低将管理水平进行一个区分, 优秀 (100~90分) 、良好 (90~80分) 、中等 (80~70分) 、一般 (70~60分) 、差 (60~40分) 、非常差 (40分以下) , 如图1所示。

(1) 规范管理意识薄弱。在135家得分为60分以下的企业当中, 49%的企业没有制定一线管理标准和制度, 38%的企业没有管理考核标准和制度, 47%的企业没有制定公司技术标准, 21%的企业没有日常运行工作标准。即使是在100家良好及优秀的企业中, 也有4%的企业没有制定一线管理标准与制度。

(2) 管理者重眼前轻长远。在被调查的387家企业中, 77家企业没有制定公司的未来3年发展规划, 占比20%。虽然说目前有70%的总经理具备大学或以上的学历水平, 且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众多小微企业更重视的是眼前的利益而非长远的发展, 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这也与一半以上的总经理不持有公司股份有一定的关联。

(3) 知识更新重视不足。48%的企业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极少甚至没有, 49%的企业对员工仅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甚至没有培训。在被调查的387家公司中, 94% (364家) 的企业认为管理咨询有帮助而且非常重要, 但仅有46% (179家) 的企业经常接受管理咨询, 有208家企业很少接受甚至从未接受过管理咨询服务。以上数据充分反映了小微企业主对知识更新认识的不足。

(4) 决策不够科学。在被调查的387家小微企业中, 80%的公司的重要决策依据来源于经营者个人的远见和决断, 没有征询员工建议, 也没有内部智囊团, 仍然处在初级的领导者个人拍板决定的阶段。

(5) 宣传渠道比较狭窄。小微企业在企业宣传、品牌建设方面缺乏动力和渠道。30%的企业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广告宣传, 40%的企业偶尔进行一些企业宣传推广, 仅有30%的企业经常进行一些企业宣传及推广的活动。数据表明, 小微企业在宣传推广方面意识不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6) 规模小、沟通顺畅。小微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 80%以上的企业组织结构属于直线型或者直线职能型, 所以组织内部沟通效率高。在被调查的387家企业中, 329家企业各部分之间工作互动频繁、沟通顺畅;51家企业在工作中偶尔会产生分歧, 需要上级出面协调;7家企业经常因为部门利益产生冲突, 有时会妨碍工作正常进展。85%的小微企业部门间的沟通顺畅、沟通效率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县域小微企业的管理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 总体管理水平仅略高于及格线。

3 小微企业提升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3.1 有效的管理员工

小微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大, 有效管理员工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要改变雇佣思想, 与员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自身的管理制度, 让每一个管理者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三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沟通优势,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四要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优秀员工的潜力, 并对其贡献进行评价和奖励。

3.2 强化经营者的管理理念

虽然70%左右的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均具有大学或以上的学历水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当多的经营者仍然坚持“管理无用论”, 陷入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 即重视可以看见的、直接带来成果的工作, 而管理的贡献是必须要借助管理实施的对象才能产生的。相反, 当管理者能力有限, 让不合适的人承担了管理职责、采用了不合适甚至错误的方法, 必然使得很多管理措施不能带来看得见的成效, 反而造成损失。

3.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小微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幅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也是小微企业迎接新挑战、茁壮成长、进行企业管理进化的一条必由之路。目前小微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条件比较好, 59%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 70%的企业已经具备了文档处理自动化系统、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信息化管理。但一套管理软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 必须深度提升企业运营水平, 将管理系统化、模式化、流程化, 这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3.4 政府为小微企业管理提供支持

不少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各种各样的措施, 但在管理支持方面提供的帮助极少。根据本次调查, 本文认为, 政府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为小微企业的管理提升提供帮助。

一是为企业人才招聘创造条件。小微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弱, 很难招收到合适的人才,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小微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举办各种细化的专场招聘会, 同时免收招聘企业的费用、支付外地应聘人才特别是技术性人才的交通补贴, 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强特定人才进驻本地的意愿。

二是加强培训力度、改善培训效果。虽然政府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 但从调查的结果看, 49%左右的小微企业高层管理者极少甚至没有接受任何培训, 48%左右的小微企业员工极少甚至没有接受任何培训, 小微企业享受到的政府培训明显不够, 或者说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培训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

4 结语

总而言之, 小微企业的管理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企业家管理意识的强化、员工的团队协作。本文仅以顺德地区的小微企业调研资料抛砖引玉, 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加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唐果, 贺翔.宁波小微企业人才管理水平提升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J].经营与管理, 2012 (9) .

[2]杨智慧.小微企业发展须打破管理瓶颈[J].黑龙江日报, 2012 (7) .

[3]彭本清.我国小微企业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5) .

[4]张志杰.关于小微企业员工管理的一些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7) .

[5]王兰芬.小微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对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 2012 (7) .

县域小微企业 篇2

1. 小微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

(1) 非常不规范的家族式经营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的信用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借款企业信守承诺, 百分之百地履行自己的债务, 而且还要求借款企业有真实合规的账务、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以及明晰的产权。而大多数县域小微企业并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 只是临时聘请同时担任若干家小微企业会计的退休人员或其他人员兼任, 并且这些兼职人员并不为小微企业进行日常的核算, 只是定期为其整理汇总一下账务而已, 因而小微企业的财务资料往往既不完整, 也不准确。另外, 小微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都比较落后, 资信评级低。

(2) 追加资本少, 缺乏合格的抵押品

一段时间以来,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空前重视信贷风险的防范, 加速建立贷款的抵押担保机制, 不能提供合格抵押品的小微企业一律不予贷款, 对小微企业产生明显的“恐贷”心理和“惜贷”行为。原因如下:小微企业自有资金不足, 积累较少, 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评级低、能够提供的抵押品有限, 银行对其还贷能力有顾虑。

(3) 规模小, 贷款条件不达标

小微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部分民营、私营企业初步形成规模, 但优质企业比例较低;技术装备水平低, 经营管理不规范, 盈利能力较差, 不符合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

2. 银行方面的原因

(1) 贷款权限上收, 审批程序过长

一段时间以来,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贷款的审批权一再上收, 这一做法在降低了贷款风险的同时, 却又带来另一不利后果, 那就是导致贷款的审批程序更加复杂, 所需时间也大大延长, 往往会贻误县域小微企业的用款时机, 影响县域小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据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 其每发放一笔常规性贷款就需要办理10多项有关手续, 办理各种手续形成的资料多达50页, 烦琐至极;其发放的消费贷款以及为偿还旧贷款而发放的新贷款, 一般需要长达10天的时间才能审批完毕, 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发放一般的新贷款则需要15天以上才能审批完毕, 而项目贷款更是需要近3个月的审批时间, 甚至有的项目申请了1年也未办下来。

(2) 贷款激励机制不对称, 放与不放一个样, 甚至放还不如不放

为了鼓励信贷人员多放贷、放好贷,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坚持贷款营销权责对称的原则, 而为了严控贷款风险,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又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规定, 导致信贷人员放贷越多, 承受的风险就越大, 放贷越少, 承受的风险也越小, 不放贷则无需承担任何风险。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放贷热情, 出现“慎贷”、“惜贷”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

(3) 授信门槛提高, 符合条件的企业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因其信奉“抓大放小”的经营理念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商业银行授信额度主要向大中城市、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倾斜, 形成了多数中小微企业授信不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评级、抵押担保、审批程序门槛提得很高, 现有的小微企业不符合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某国有商业银行新出台了《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 将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上收到二级分行及其以上机构。同时出于风险防控原因, 商业银行制定了各单项贷款不良贷款容忍率, 超过不良指标则停牌整顿;有的银行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 贷款出现一笔不良就取消放贷资格, 清收整改后再放贷款。

3. 社会方面的原因

(1) 政府落实破产企业欠银行债务的情况差

在历年企业改制中,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不管是政策因素, 还是其他原因, 企业逃废债已成不争的事实, 政府对银行信贷的保护不够以及相关部门收费过高, 也是影响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银行维权过程中, 一些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对银行维权支持不够, 在处置企业资产时银行信贷债权清偿率往往非常低, 常常是赢了官司收不回钱, 金融机构不得不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贷款的发放上慎之又慎。

(2) 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 中介收费过高

目前, 县域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本来就不多, 再加上近几年国家清理政府融资平台, 从而导致能够获得担保的小微企业更是少而又少。而且由于小微企业融资全部是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或是民间借贷, 小微企业要想取得银行贷款, 必须经过保险、房产、评估等中介机构, 这些部门都要收取0.3-0.8%的费用, 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以农信社为例, 企业融资成本为12.6%, 远高于同档次贷款的基准利率。抵押贷款的费用包括评信机构信用评级费用、资产评估费用、抵押登记费用、贷款利率及浮动利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 房地产的抵押登记不仅要求到指定的机构进行, 而且有关部门还收取很高的费用。若企业不在其指定机构评估, 则不予登记。如辽西某县某物流有限公司向某行申请1100万元的国内信用证贷款, 企业用厂房、土地、汽车等做抵押, 与该行合作的评估机构是辽西某市某评估公司, 企业拿该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到本县的土地、房屋登记部门申请登记时, 还要求企业到其指定的评估机构评估, 再给予登记, 企业办理此笔业务多花费2万多元, 增加了企业的贷款成本。而且各家银行没有建立统一的对中小微企业评级授信标准, 中小微企业在贷款时, 既要承担高额的抵押、评估、办证等费用, 又要承担因各家银行在评级授信上各自为政而增加的重复评级成本。

二、县域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缓解对策

1. 完善县域小微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改变县域小微企业现有的、高度集权的、家族式的管理体制。从条件具备的县域小微企业开始, 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 将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 实现企业决策效率和水平的双提高, 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地从内部产生或源源不断地从外部被吸引进来。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 既事关县域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也事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 是解决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和兼顾银行资金“三性”之根本。

2. 进一步完善县域金融服务, 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解决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现阶段, 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还比较狭窄, 仍以传统的信用业务为主, 新兴的中间业务微乎其微, 影响了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而要扩大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首先要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切实认识到新兴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还要通过加速自身的电子化建设为中间业务的办理提供物质基础。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间业务无论是在业务规模上, 还是在创利数量上, 均已占据商业银行的半壁江山, 这也将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 还需大力提高或改进县域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方式。

金融部门还要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改进信贷管理机制, 创新金融产品, 提高核心竞争力。金融产品的创新, 要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和丰富金融产品, 适应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

3.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建议参照省里模式, 政府、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担保公司;同时,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决策权要适当下移, 放贷决策程序也要适当简化, 以使小微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贷款, 筹资效率大大提高;改革不分主客观原因、“一刀切”式的信贷风险识别及责任追究机制, 以激励信贷人员放开手脚, 大胆地根据县域小微企业的不同特点, 灵活决定采用何种担保方式。例如, 个体工商户之间可相互联保, 高科技企业通过抵押自己的无形资产获得银行贷款, 法人代表的个人资产也可作为私营企业的贷款抵押品, 以小微企业的股权、应收账款和仓单作为贷款的质押物, 等等。这样, 小微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状况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4. 政府部门联合行动, 助力县域小微企业打破制约其筹资的瓶颈性问题

可以说, 不能提供合格、有效的抵押担保是制约县域小微企业筹资的瓶颈性问题。因此, 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联合行动,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县域小微企业解决贷款抵押担保难题。具体做法有:组织县域小微企业相互之间联保或互保,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立具有专门用途的贷款担保基金等。不仅如此, 还要注意在办理抵押担保的登记、公证等事项时, 要尽可能简化手续, 缩短办理时间, 提高办事效率, 并且收费要合理, 以减轻县域小微企业的经济负担。政府还可采用一些经济手段激励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主要的经济手段有: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可享受贴息待遇和税收减免待遇;强制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将新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贷放到当地;金融机构因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而形成的坏账损失由政府财政事先出资建立的各种风险补偿基金来弥补;等等。这些经济手段之所以能起到激励作用, 是因为它们减少了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和后顾之忧, 放贷的积极性自然相应提高。

5. 丰富县域小微企业的筹资途径, 加大社会筹资比重

一直以来, 我国县域小微企业的筹资途径都极其单一, 那就是向银行申请贷款, 其他筹资途径很少采用, 这不仅造成县域小微企业筹资难, 而且还加大了其筹资风险, 无疑对县域小微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现阶段, 县域小微企业急需打破传统, 改变筹资中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 逐步加大直接筹资的比重, 如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允许其他企业和本企业职工参股等等, 最终实现筹资途径多元化的目标。当然, 有关部门也要注意除了继续完善已有的县域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外, 还需建立新的担保机构, 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担保。

6.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合理净化社会金融生态环境

县域小微企业 篇3

近年来,建设银行围绕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大对本地区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循环经济、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建材、新材料以及光电子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近年来,累计为本地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5亿元,支持帮助了众多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搭建“助保贷”平台,开展银、企、政三方合作,批量化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较好地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但自2015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运行,本地小微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同时风险客户不断暴露,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势头有所放缓。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县域小微企业诚信文化相对较差。在部分县域地区,信贷文化环境建设相对较差,违背诚信原则进行“骗贷”及“贷款挪用”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县域小微企业由于其地理位置及经营特点的特殊性,“家族式”管理比较突出,在财务制度、经营管理、发展规划都不规范,缺乏真实有效的信息披露。为获取银行贷款,部分企业往往会刻意隐藏自身的一些真实信息,商业银行在对其进行信贷调查时,所投入的人力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在获取到贷款后,容易出现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执行的情况,而是将信贷资金用于民间借贷或高风险领域投资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由于企业主对信贷资金挪用的刻意规避以及贷款人与资金关联方的隐蔽关系,导致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排查中存在较大困难,形成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是县域政府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足。县域政府是县域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和重要参与者,但部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片面强调GDP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如在银行追讨债务以及司法起诉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违约成本降低,地区诚信文化缺失。以老河口市为例,在建设银行追讨小企业不良客户债权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对债务人的违约制裁不够严厉,在打击地方逃废债企业时顾虑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本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影响了商业银行进一步服务小微企业的信心。

三是商业银行政策制度与县域小微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首先,贷款期限与客户需求不匹配。目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经营周转类信贷业务以一年期为主,但在很多情况下,一年的期限很难满足成长型小微企业的用款需求,往往存在客户贷款到期后寻找过桥资金进行还款的情形,人为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其次,授权政策与客户的用款需求不匹配。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尽管具备功能完备的经济体系,但在授权方面却没有放开,大部分审批权限都被二级分行上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小微企业的业务办理效率;再次,产品制度与县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县域小微企业受制于交通条件、人才流动以及技术供给等方面的限制,在准入条件以及风险缓释方式等方面难以满足银行小微企业的产品办理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旺盛的小微企业融资受阻。

三、相关建议

一是县域小微企业要增强自身诚信建设。近几年,受“三期叠加”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下行运行,小微企业风险集中暴露,其中不乏部分企业恶意逃债的行为,影响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信心。因此,县域小微企业要增强自身诚信建设,树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信用价值导向,在争取银行支持的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积极配合商业银行做好相关贷前调查、条件落实以及贷后管理工作,定期加强同商业银行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实现银企双方的合作共赢。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如人行,经信委、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坚决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积极帮助银行消化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改善金融环境,对不讲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依法行为进行制裁,提升企业违约成本。

二是县域地方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制度环境。县域地区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官本位思想严重,部分职能部门普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商业银行在政府交往的过程中,受制于财政资金、地方管制等掣肘因素,在与政府对话的过程中往往话语权较小,在支持地方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在此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优化服务、提升效率,积极创造有利于县域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制度环境。如不动产等级部门需要简化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最大限度压缩登记注册时间;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各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经信委、产业发展办公室、招商局等部门要及时向小微企业提供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不断提升小微企业信息的可获得性,同时政府各新闻单位、网络媒体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宣传力度,共同营造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县域小微企业的政策及资源倾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各商业银行一方面应结合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所在县域的产业状况、行业状况和客户状况,重点加强对本地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经营规律的分析,并根据客户实际用款情况和资金流特点,积极进行有针对性地产品创新。另一方面,应从授权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对县域小微企业客户进行差别化管理,重点支持县域范围内有产业优势、有发展前景、有带动能力的小微企业,通过实施无纸化办公和业务流程优化等形式,提升业务发展效率,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一站式”服务。同时,各商业银行在指标投放、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等工作中,应优先向县域倾斜,提升县域支行客户经理工作的积极性,着力做大做强县域小企业业务投放,并以此为引擎,带动县域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国有银行在县域地区的经营中,即面临小微企业发展“三个不低于”的任务目标,肩负着支持地方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使命,同时也面临着上级行资产质量的考核压力,作为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主力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如何抉择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建设银行老河口支行为例,分析其在支持老河口市县域小微企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企业、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三个维度提出了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县域小微企业 篇4

小微企业就是“市场补缺者”,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过去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其融资渠道过度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放贷积极性不足,从而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困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宏观政策性指引,导致挤出效应,困扰小微企业;二是小微企业可提供的抵押担保不足,风险高;三是贷款的发行与管理成本高并且利润小;四是创业者不了解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及流程,不会与银行对接,更不知道如何获得贷款。特别是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沿海地区大量小微企业停工、倒闭,给经济稳健发展带来较大冲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刻不容缓。

2011 年6 月7 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的第七条指出,“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同时严格监控所募集资金的流向。”2011 年10 月25 日,银监会又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补充通知》对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要求和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资金只能用于助力小微企业。

二、对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的要求

根据银监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2)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3)最近三年连续盈利;(4)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5)风险监管指标符合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6)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对申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除了要符合发行金融债券的现有各项监管法规外,还要求发行小微金融债券的商业银行具备以下特定条件:(1)申请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其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应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

三、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动机

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城商行对于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具有较高热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目前商业银行揽储压力不断增大、贷款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有助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来源不足问题的解决,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额度,缓解银行的流动性压力;(2)根据《补充通知》,获准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该债项所对应的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型微型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这对于存贷比迫近监管红线的商业银行来说,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可以缓解其存贷比的压力;(3)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所募集的中长期资金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从而可以百分之百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根据《补充通知》,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可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的资本监管要求,从而具有节约风险资本的作用;(5)可以缓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调动相关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有助于其从内部推动对小微企业服务、定位以及支持形式的探索;(6)监管部门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较高:各级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执行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从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积极性要明显大于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有更多的大客户,在负债成本上有优势,从而转型比较慢,而中小商业银行大多以中小企业为基本市场定位,中小企业客户占比较高,小微企业金融债契合其发展战略和业务定位;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的存贷比相对较高,获准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在计算存贷比所享受的政策优惠,令中小银行更愿意去做。

四、小微企业金融债对小微企业的利好

2010 年以来,伴随着国际市场动荡、国内经济形势略显紧缩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商业银行收到资金紧张的困境,贷款规模受到严格限制。但是中国的企业信贷需求依旧旺盛,信贷投放压力较大,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于信贷规模有限,银行更倾向于将资金借给实力雄厚、经营业绩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乃至放贷条件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使得小微企业不得不转向体制外融资,这也是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出小微企业专项贷款金融债,对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有积极作用。小微企业金融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从而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为小微企业输了血,提高了业主的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五、小微企业金融债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层需要注意的问题

1.监管层缺乏对专款专用含义的明确和范围的界定:(1)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发债行“要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从县域范围内的小微企业情况看,有很多小型企业是政府项目工程企业,还有的是商业性房地产企业,是否允许发债行对此类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似乎还没有明确的规定。(2)对发债银行来说,如果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达到了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在一个地域的某一时段,当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又已得到满足,是否可以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用于发放大型中型企业贷款。

2.对专款专用缺少具体的监管措施和问责机制。对于发债行违反规定将筹集的资金用于非小微企业贷款,监管层目前依旧缺乏相关惩罚措施、监管和问责机制的规定。

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融资成本相比存款利率比较高,商业银行有将所募集资金挪作他用的动机,比如将资金用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项目等高风险项目。为了保证专款专用,需要制定具体的相关操作细则、监管措施和问责机制、严格的事前准入机制、实时的事中跟踪检查机制、严厉的事后处罚机制等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二)银行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政策鼓励支持小微企业时,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如果在较宽松的融资环境中商业银行忽视风险度量,则可能导致小微企业一哄而上、多头授信,从而势必增加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其实,真正有市场前景的小微企业融资并不难,难的恰恰是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定型产品、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微企业。显而易见,即使发行了小微企业金融债,商业银行也无法解决这一类的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如果银行不顾客观现实,不理性地对这一部分不合规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则必然会带来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发债主体和资金使用主体,必须切实加强风险控制,更多关注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贷后跟踪检查,关注可能由于经济下滑导致的小微企业整体性的发展困境。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量不足、融资成本偏高,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问题主要在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不经济、没有抵押品、信息不对称,其中,信息不对称是根本的原因。通过完善征信系统,可以逐渐解决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融资成本高必然导致相应的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的利率较高,政府在鼓励商业银行给与小微企业贷款时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能过分压低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政府可以给予小微企业贷款企业一定的财政贴息,以此降低融资成本;或给予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返还,以此激励商业银行将这部分利益让渡给小微企业。

从市场角度,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规定发债银行必须将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小微企业业务和发债资金使用状况,特别是风险情况,定期向市场进行披露,并与债券评级挂钩。通过强化外部市场约束,督促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小微企业贷款的质量,降低偿债风险。

六、案例(2012 年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

2012 年11 月15 日,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鄞州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20 亿元专项金融债,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这是国内首家农村金融机获准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

鄞州银行是全国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拥有丰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在政策引导下,鄞州银行立刻制定了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计划。在2011 年5 月,银监会印发业界熟知的“银十条”,首次提出优先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鄞州银行当即组建微贷专营机构———微小贷款业务部,精心制定并于2011 年10 月20 日召开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宁波郸州农村合作银行关于公开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金融债券的议案》

2011 年12 月,鄞州银行将申请发行专项金融债的申报材料上报银监会,经过材料补充及整改后于2012 年4 月获得银监会批复,在获得人民银行批复后便立刻着手发行工作,11月15 日发行第一天,20 亿元专项金融债全部售罄,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宁波市辖内小微企业贷款。

上一篇:随机梁式结构下一篇:锁定钢板断裂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