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银行

2024-08-27

县域银行(精选12篇)

县域银行 篇1

县域支行作为银行发展的一块重要基石, 是银行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举措的相继推出, 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县域支行的经营直接影响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当前国有银行县域支行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应深入推进县域支行改革, 激发县域支行经营活力, 全面加快发展步伐, 提高县域支行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当前国有银行县域支行发展现状

国有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国有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国有银行在推进县域支行发展方面已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金融服务水平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从当前的情况看, 国有银行县域支行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机构网点不足。

一些地区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已经完全退出, 保留下来的也为数不多。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 工行在绥中县、建昌县分别只有一个营业网点, 中行和建行在建昌县均没有设立营业网点, 远远不能满足县域金融服务的需求。

2. 业务品种不多。

一些地区县域支行业务开展仅局限于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 理财等中间业务和新业务普遍落后, 难以满足县域金融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人员更新和流动缓慢, 一些县域支行人员数量不足和队伍老化, 员工知识面狭窄, 适应性差, 接受新理论、新知识比较缓慢, 影响了新业务宣传推广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 发展定位不够明确。

一些县域支行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快, 没有看到县域经济的深刻变化, 没有认识到县域业务的发展潜力, 工作被动调整多, 主动出击少, 对县域整体环境和有效金融需求研究不够, 影响了县域支行在金融服务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二、国有银行县域支行发展路径选择

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县域经济已经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县域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0%。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县域不仅承载着“郡县治, 天下安”的历史性内涵, 更是经济统筹发展的主体与客体的结合。面对蓬勃而又极富发展潜力的县域经济, 国有银行县域支行应积极抢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机遇, 深入推进县域支行改革, 激发县域支行经营活力, 全面加快发展步伐, 提高县域支行竞争力和影响力, 充分发挥出金融服务的主渠道作用。

1. 提高认识, 因地制宜, 深入推进县域支行改革。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 运作灵活且具有地域特色。因此, 国有银行要继续深入推进县域支行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进一步提升县域支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县域支行管理模式。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行施策的原则, 根据当地经济特点, 有选择、有重点地拓展县域市场;二是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市场潜力, 兼顾县域支行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 实施区别对待策略, 实施分类管理。县域支行要从国家战略和自身改革发展的高度, 进一步认识发展县域业务的重大意义, 着眼于充分发挥县域固有优势, 着眼于未来潜在市场, 增强拓展县域市场的紧迫感, 详细调查和掌握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依托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明确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 自找出路, 宜贷则贷、宜存则存, 提升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把自身打造成为国有银行业务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的利润增长极。

2. 突出重点, 强化特色, 积极培育效益增长点。

县域支行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紧紧围绕当地县域经济特色, 强化市场拓展, 打造差异化经营特色, 培育效益增长点, 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县域支行要以个人业务为基础, 以公司业务为重点, 全面拓展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对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要全方位介入;经济环境一般的县域支行要重点抓好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并围绕当地经济特点稳妥发展资产业务, 适度介入优良中小企业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的资产业务;经济环境欠发达的县域支行要重点开展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理性发展资产业务;社会信用环境较好的县域支行, 可以适度介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并在做大做强中小企业的同时,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在金融工具、服务方式、经营范围上开展业务创新, 增加外汇业务、网上银行、现金管理、银行卡分期付款等新业务品种, 由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逐步转变为多种业务并举, 拓宽服务领域, 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提升自身经营效益。

3. 健全机构, 完善渠道, 强化组织保障。

网点是银行营销工作的前沿阵地, 是银行经营发展的基础。国有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县域支行网点建设, 科学规划网点迁建、增设, 并按照“1拖N”的基本模式搭建县域支行下辖网点架构, 积极跟进布局网点覆盖不足的新兴中高档居民区、重点商圈以及空白点区域, 力争覆盖当地主要市场及经济区域。进一步改革县域支行内设机构, 上收或整合县域支行中后台职能, 精简县域支行中后台机构与人员占用, 强化县域支行营销服务功能, 合理组建前台营销团队, 充实营销队伍力量。进一步优化业务渠道, 加大ATM等自助银行的投入, 填补物理网点的空白和不足, 提升渠道效率, 满足县域市场金融需求。

4. 以人为本, 强化激励, 增强经营活力。

紧紧围绕队伍建设、经营考核、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县域支行的支持和投入, 增强内生动力, 激发经营活力。通过安排新入行大学生到县域支行锻炼, 充实县域支行员工队伍, 为县域支行注入新鲜血液和发展活力。通过集中培训、日常研讨、以老带新等形式, 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调动广大一线员工焕发激情、奉献才智、发挥主人翁作用。通过制定县域支行绩效考评办法,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重点业务费用投入力度, 向业绩完成好的县域支行倾斜, 对完成经营目标的县域支行实行专项奖励, 对没有完成经营目标的县域支行实行绩效问责和告诫谈话, 并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县域银行 篇2

一、农商银行支持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转变思想观念

扶贫贷款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农商银行加强和老百姓的沟通的纽带,农商银行要高度重视,将扶贫贷款作为支农惠农的切入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站在推动精准扶贫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高度,提升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着力构建全行扶贫、全力扶贫的工作格局,增强推进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金融机构,简单将信贷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持续扶持贫困户发展,才能真正帮助贫困人群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作为农商银行要着力引导扶贫对象,树立“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意识,鼓励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较强脱贫愿望的农户借助小额贴息贷款自力更生,增收致富。

(二)强化对接,践行社会责任

1.加强沟通对接。农商银行要多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扶贫贷款进展情况,争取县领导的支持。总行层面加强与县农村农业局对接,县农村农业局应协调和组织各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支持农商行的工作;

条线部门与县扶贫办协调对接,基层支行与所在镇政府协调对接,形成“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同时,要主动邀请镇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在基层支行扶贫贷款发放领导小组中挂帅,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推动扶贫贷款高效发放。

2.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农商银行要对口帮扶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贫困户,每年走访慰问,给予一定的资金、物资帮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帮扶村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的幸福感。班子成员及机关中层干部积极开展与贫困户结对认亲戚帮扶活动。农商银行作为老百姓自己的银行,要积极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捐助,提高农商银行的社会形象。

窗体底端

(三)简化手续,提高放贷效率

1.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流程。按照“一简(简化评级授信)、二免(免抵押、担保人简化到1人)、三优惠(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扶贫贴息优惠)”的工作机制,“一简”即:简化扶贫贷款放贷流程,将授信和用信两个环节合并,同时将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支行,缩短扶贫贷款审批时间;

申贷手续,从原来的8个环节缩减至4个,将夫妻双方都要到场简化为夫妻1人到场即可,同时取消影印扫描和评级、授信纸质资料,对无法采集指纹的低收入农户解除其指纹校验程序。“二免”即:免抵押减担保。对扶贫贷款尽量不要求抵押,将多人担保简化到1个自然人担保即可。“三优惠”即:贷户自主确定贷款期限。贷款户可根据生产经营周期,自主确定贷款期限,减轻贷户还贷压力;

实行贷款利率优惠。目前农商银行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执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一般农户贷款执行利率9.135%,贷户一年1万元少付利息478.5元,同时省财政给予贴息优惠。省财政部门给予50%的贴息,贫困户实际支付239.25元的利息,比一般农户贷款少付利息674.25元,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

2.到村集中签约。农商银行要发扬“背包下乡”优良传统,主动上门服务,提前公布各村集中签约的时间,整村推进,在营业网点设立专柜、专人办理,切实提高办贷效率,提升服务满意度。

3.实行扶贫贷款限时办结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出贷款申请后,信贷人员在1-2个工作日内要给予调查、受理、办结、提高工作效率。

(四)独辟模式,创新信贷产品

1.创新信贷产品,实现信贷产品系列化。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推出“扶贫小额担保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根据不同产业量身定制产品,建议推广“农村青年创业贷”、“兴农贷”、“妇女创业贷”“惠农新易贷”“康居新易贷”等产品。除了鼓励低收入农户申请贷款助推创业脱贫外,还要鼓励经营大户吸纳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就业,签订大户带动协议,发放5万元的大户带动扶贫贷款,助推全民创业活动开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2.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农商银行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启动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一公里”金融服务圈,大力推进离行式自助银行和自助银亭的选址、布放。实现电子机具在全县各行政村全覆盖,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有效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五)强化考核,加强投放调度

1.制定奖惩机制,奖勤罚懒。应公开扶贫贷款计划、单笔计价标准,把扶贫贷款发放工作与日常的月度业务经营考核相结合,纳入基层网点责任目标考核,并拿出专项考核资金,进行专项考核,以此提高基层支行扶贫贷款投放积极性;

同时加大调度力度,每月调度贷款投放进度,每天上报扶贫小额贷款工作进度,对投放缓慢、工作不力的支行行长进行约谈,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投放按计划早投放、快投放,农民早受益。

2.跟进政府扶贫部门的责任分解。要责任到人。积极建立县督查室、扶贫办、金融办、农商行等部门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扶贫工作调度会,对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即时处理,限时办结,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二、助推金融精准扶贫的几点体会

随着扶贫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如何实现金融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确保扶在点上、根上,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政策引导,强化银政企三方合作

1.着力打造政策扶贫。结合贫困户致贫根源及实际,发挥金融政策引导作用,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足实际,通过鼓励新设金融服务点、实施政策优惠等为金融帮扶创造政策条件,着力打造政策扶贫。

2.政银企三方联动扶贫。充分发挥银政企三方联动效应,强化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金融机构与产业之间的联动合力,突出帮扶重点,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金融带动、推进产业帮扶。

(二)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群众对金融扶贫的正确认识

1.开展金融扶贫宣传工作。向广大群众宣讲金融扶贫与目的、意义及措施,宣传扶贫信贷政策规定、优惠条件、操作流程等,引导贫困户自愿贷款发展产业项目,放心使用贷款,到期归还贷款,实现脱贫致富。

2.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农商银行应加对大贫困户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力度,捐赠科普、农业、创业、管理等文化书籍和光碟,帮助贫困户提高文化水平,增长金融知识。

(三)加强多方联动,强化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所包含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内容涉及财政、交通、农业、林业等多部门多条线,扶贫开发项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口部门的指导支持,农商银行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仍需牵线搭桥,多方联动,以农商银行金融扶贫为支点,撬动多方扶贫资源的高效运用,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为扶贫项目服好务、找好路,通过协同作业建立联动反应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项目形成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扶持方案,针对不同经营类别形成各具特色的联动扶持方案。同时,加强银行、保险、政府间业务合作,形成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分散和缓释三农信贷风险,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推广应用工作,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二是根据不同项目不同产业在不同发展周期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增加定向产品扶持贫困群体自力更生。三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工作。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脱贫示范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不断提高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五)加强基础服务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打造现代银行 服务县域经济 篇3

整合资源

打造“银商互惠联盟”平台

面对日趋激烈的县域金融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兴文石海农商银行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该中心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己任,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为宗旨,以哈行小贷技术为指导,结合客户需求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方式,运用其在县域金融市场中独有的“品牌、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打造了以农商行为后台支持,以建设平台、整合资源、交叉联动、产品创新、三方共赢为目的的“银商互惠联盟”平台。

“银商互动联盟”旨在为广大优质客户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宣传、互相捧场并能充分享用农商行广告资源的互惠平台,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一是银行商户资源共享实现联动,即农商行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和从县城到乡镇到村组的宣传渠道与客户共享宣传资源,让银行和商户的资源都得到最大化利用。二是城乡互动,即联盟的商户成员通过农商行的宣传渠道把信息传递到农村,而农村客户中的种养殖大户也通过商户联盟成员的宣传渠道将信息宣传到县城,实现城乡互动。三是跨行业互动,即农商行利用“银商互惠联盟”平台,定期举办座谈会、小型聚会等,组织商户间跨行业合作。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兴文石海农商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对小贷技术的总结,总结出了针对特殊企业重点调查“一现、二表、三品”的调查方法,以“朋友圈、亲情链、客户端”为载体的营销思路,创新推出了以“银商互惠联盟”为基石的综合金融服务。

联盟成立后,该行利用电视、网络、LED屏幕广告等形式对“银企互惠联盟”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宣传,并制作了联盟成员信息手册,通过短信提示等对全体农商行持卡客户进行宣传,力争在3到5年内将“银商互惠联盟”打造为兴文农商行的一个子品牌,最终实现共赢。截至今年4月,该中心成功营销贷款62笔,合计金额7862万元。

扶微助小

创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小微企业”是近几年经济热词之一,而中小微企业发展至今更被兴文石海农村商业银行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上。

当“扶微助小”和“惠农兴村”成为当下金融部门工作主题时,该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研读文件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试,最终筛选出一批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创建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自中心成立以来,该行便对兴文全县企业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金主要投向具有规模经营的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求助信贷支持甚难。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小银行支持大客户力不从心,扶持小微企业则是小银行与小客户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良策。

因此,该行加大了扶微助小的力度,集聚信贷规模,尽量满足小微企业单户500万元以下的贷款需求,并把这一市场定位作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宗旨,当成为地方实体经济作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坚持“扶微助小”的前提下,该中心进一步细分了市场,要求在贷款规模受限的情况下要首先满足并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着重支持“种养加”企业,为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该中心还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在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下,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将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激活了农村经济市场,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搭建了一条发展快车道。

坚持“扶微助小”,与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是该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更是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必然要求。该中心始终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己任,以综合营销理念为指导,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将“重信用、轻抵押”落到实处,努力突破中小微企业底子薄、资产少的融资屏障,积极帮扶中小企业于危难之际,让中小企业重焕生机,争取最终实现银企共赢的目标。

据介绍,兴文石海农商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坚持多为小微企业着想,把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困难的过程,衍化成为真正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过程。截至2014年6月中旬,该行中小微贷款在年初基础上上升了1亿元左右,贷款户户数上升了220户;不良贷款率仅达0.5%之内,在风险可控程度上比传统贷款业务优良得多。

惠农兴村

成立“金融服务创新小组”

服务“三农”一直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职能。当前,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然而作为一个投入大、回报慢的行业,融资难却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情况,兴文石海农商行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以切实履行社会职责,服务“三农”为己任,创新贷款方式,组建了以总行行长罗念任组长,金融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部门以及相关支行的业务骨干为成员的“金融服务创新小组”,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为客户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只用了五天时间,而且不用房产抵押、不需担保,就拿到了70万元贷款!”今年5月30日,获得兴文县首笔土地收益权保证担保贷款的红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建文,在接到兴文石海农商行发放的贷款时如是说。

和省内大多数农业合作社一样,红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常常为钱所困。今年春耕期间,就在卢建文感觉银行贷款无望时,兴文石海农商行深入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在罗行长的带领下,金融服务创新小组对客户的资产、负债、经营情况、资金需求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最终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以土地预期收益作保证担保的贷款产品,且根据客户资金回笼的特点为其制定了每年春耕时贷款、秋收时还款的循环贷款融资方案。

据介绍,所谓土地收益权作为担保即以客户流转土地上的种植物收益作为保证担保,与客户签订黄谷监管协议、销售款回行协议、账户质押协议等,要求客户在秋收时将所收获黄谷交由兴文石海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在销售时与收购方约定将销售款划转到与银行制定的账户内,并将该账户交给银行托管,最终以销售款作为还款来源。

“以监管客户土地收益和销售款回行作为还款来源,能有效地防范银行贷款风险,而客户以土地预期收益作担保,大大地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门槛,切实解决了客户融资难。”罗念介绍说,该行创新推出的农村土地流转贷款产品,不仅使农村种养大户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可以不通过抵押、担保的方式获取贷款,而且大大降低了贷款门槛、减少了贷款中间环节。

农业银行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篇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求,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内容包括准入条件、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收费政策、要素保障、政务环境等7个方面70条支持政策措施。

内蒙古72% 的人口集中在县域,至今尚有10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牧区。大部分自然资源分布在旗县。县域兴则全区兴,县域强则全区强,发展县域经济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大有空间可拓,大有前景可为。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农业银行县域资产业务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资产业务,对提升市场份额,稳定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 面临的问题

一是存量客户缺乏好项目的支持, 贡献度在减少,新增加客户数量不明显。二是同业竞争能力不强,有被边缘化的态势。作为增加金融服务需求的有效办法,地方政府、内蒙古银监局都鼓励加大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引进力度, 特别鼓励在县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仅农村信用社2012年底存款余额为2314亿元,贷款余额1503亿元。包商银行2013年已向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80多亿元。提升县域支行同业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信贷风险识别存在难度。县域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提供报 表数字不规范、抵押担保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加大了农行进行风险识别的难度。

另外,缺乏坚定的意志信念。在一定范围内,个别基层行部对县域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支持存在分歧大于共识、担心大于信心等的问题。有的基层行在没有真正识别风险的 前提小,把回避风险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的借口,存在不敢做、不想做、不愿做的问题,且对积累形成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没有彻底解决与有效突破的办法。客观存在的业务授权、流程优化、产品创新、渠道支撑、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同业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三、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 的机遇

加快发展县域业务,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总体讲 , 内蒙古县域客户资源丰富,农业银行又有政策的、历史的、客观的、得天独厚的县域业务发展优势, 只要举全行之力、集全行之策,完全可以做好这篇大文章。目前全区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氛围很浓, 对县域业务关注度极高,已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为县域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和物质保证。同时农业银行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只有在准确识别政策风险、 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等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县域业务健康发展。

四、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支 持的主要措施

农业银行在县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要与自身领军银行的职能定位相适应,要“找准、做实、出亮点”,从县域经济崛起中挖掘机遇,从实体经济壮大中抢抓机遇,要与客户共同成长。要显示国有大型银行的大气魄、大担当、大作为精神。

(一)调整转授权,部分下发对中 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权

择优向二级分行转授5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促进资源富集,基础管理好的县域支行做强做大资产业务,拉动其他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修改完善费用、绩效工资、 产品计价等管理办法

在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上,要求各二级分行对支行,支行对网点,二级分行对支行对团队、支行和网店对员工, 各个层级,各个环节的激励机制。

(三)积极探索扩大抵押担保的范 围

抵押物的总体要求是合法、足值、易变现和可转让。内蒙古各县域地域特征差异巨大,根据总行、银监会、人民银行和自治区政府有关意见及要求,同时学习同行的先进做法,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合作, 积极探索推广知识产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形式的抵质押担保贷款方式。要优化担保方式,完善风险体系。要优选区内担保能力强、管理规范、风险控制手段先进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负担风险,积极解决县域实体经济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与负债业务同步,在资产业务中要同样树立“挖、拉、抢”的思想,改变贷款业务坐门待客的消极思想观念。二级分行要给各支行下达挖掘同业客户的目标任务。按照“优中选优”原则,重点支持三级核心客户与优势行业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型中小企业。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策”原则。针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短、小、频、急”的资金要求特征,切实加大“间式贷”产品投放力度。提高办贷效率,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

(五)组建支持县域非公经济实体 服务团队,开展服务县域经济实体活动

对辖区企业进行摸查,列出名单, 逐户营销,对没有与我行有业务关系的客户,要制定挖掘目标,逐户开展上门营销。各县域支行要对县域经济效益良好的商品流通市场、县域大型商场和连锁经营超市要进行重点营销。同时要紧 盯当地特色产业、优质项目抓好营销拓展,年内每旗县支行要至少选择2-3个实体经济的中小微企业客户进行信贷支持。

五、强化风险意识,确保县 域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鼓励和支持非公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加强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风险控制对加强贷款投放,巩固和扩大县域支行对公客户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重视客户的培育,提升经营层次,在部分二级分行成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将重点中小微企业纳入二级分行直管客户范畴,逐户制定客户营销、维护及风险管理方案,增强企业抵抗信贷风险的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落实信贷风险责任人, 各旗县支行长是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重点是提高风险管控的精度、深度,务必守住底线。要对中小企业的人品、产品、押品进行把控。各部门要按照信贷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认真调查、审查借款人的资质、还款能力和现金流等,严把客户准入关。

县域银行 篇5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也风险显现。本文通过对海南琼海、万宁和陵水三个县市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调查显示:个人及机构理财产品占据主导地位,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为主流,权益类投资比重上升明显,理财产品成揽存重要手段,资金投向规避监管,投资信息披露缺失。对此,经综合分析当前三县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

一、三县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总体特征

(一)业务总体发展: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个人及机构理财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二)产品期限结构:固定期理财产品为主导,开放式和期次滚动型产品日渐突出

(三)产品资金投向:流动性理财产品占比较高,权益类投资比重上升明显

(四)产品收益结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为主流,保本和保证类收益产品增长较快

二、当前三县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为操纵理财资金流向季末“冲存”,虚增业绩并规避存贷比等监管指标

在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规模化考核指标,特别是存款考核指标仍在银行整体考核体系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加剧理财业务的异化,导致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季末“冲存”的工具,主要方式包括:一是人为控制理财资金池资金流向存款;二是巧设理财产品募集期锁定存款。

(二)高净值客户认定执行标准不严格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理财业务中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中,有些银行在销售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时,不对客户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核实,只让客户签名证明已达到相关标准,将普通客户资金投向股票市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获取更高收益的目的,导致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违反有关产品销售适合性原则的.规定。 (三)季末“冲存”与资金池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部分银行在季末加大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销售,利用产品募集开始日至起息日、产品到期日至清算日两个“资金沉淀期”,将客户资金计入存款科目,满足时点考核要求。当存在理财计划与投资标的期限错配时,理财计划到期兑付时就可能出现资金流动性缺口。银行管理理财资金流动性缺口的各种方法带来不同的风险:一是兑付风险。通过续发理财产品,以不同理财计划的承接确保客户资金到期兑付。后续理财计划发行失败,则带来理财产品的兑付风险。二是利率风险。以未到期的可交易资产提前变现满足流动性缺口,银行将面临利率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三是兑付风险。通过自营业务项下的正回购交易等方式在同业市场融资先行兑付客户资金,若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到期发生违约风险,将影响到银行自有资金的安全。四是声誉风险。在季末出现大额赎回时,启动“巨额赎回条款”,拒绝客户的资金赎回要求,使银行陷入声誉风险的危机。

(四)隐性的“刚性”兑付可能危及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客户误将理财产品“视同”银行存款。市场上投向包含信贷类资产组合的理财产品,大多在名义上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一直延续着按预期收益率水平刚性兑付的行业规则,一些客户也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视同定期存款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机构实质承担了相关理财业务的全部投资风险,违背了代客理财不危及银行自身资本金安全性的中间业务性质,也使得银行自营业务和代客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失去了实际意义。二是银行“有意”掩盖风险。在会计处理上,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作为表外业务不计或少计资本金及风险拨备。这种实质风险承担与资本计提的错配掩盖了银行机构的风险暴露,可能危及银行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

(五)投资管理信息披露不到位

一是产品说明书“雾里看花”。理财产品发售的产品说明书未详细披露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及资金配置比例。特别是对于涉及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管理计划的,未披露各类计划背后对接的实际资产。二是投资标的“模糊不清”。理财投资资产配置到位后,未公布募集资金的实际资产组合配置情况。三是投资收益“暗箱操作”。理财计划到期后,仅披露客户端到期收益的实现及兑付情况,投资标的收益及银行端实现的超额收益均处于黑箱状态。

三、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较好满足了社会大众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需求。但同时,处于初期高速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正本清源、加以引导,回归代客理财、资产管理、风险隔离、服务实体经济等四项本质。

(一)促进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在信息掌握、风险责任、利益分配上的有效对称

一是加强信息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细化理财信息披露内容、频率和方式,建立定期理财报告制度,由社会中介审查银行理财报告并公开审计报告。二是明确双方责任,解决责任不对称问题。银行要强化“卖者有责”意识,履行好代理人责任。投资者要培养“买者自负”的良好文化,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收益分配,解决利益不对称问题。

(二)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

一是切实规范资产通道,防止监管套利。商业银行要把控好通道业务总量与结构风险,确保任何时点“非标”理财资产都不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总资产的4%。对达不到规范管理要求的,要比照自营贷款,进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二是防止异化为负债工具,产生流动性波动。对部分银行在月末、季末加大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销售计入存款科目的客户资金剔除或单独列示,防止对存贷比等流动性指标的套利。对资产池业务“非标”理财与所投资产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防止流动性风险后移和有意掩藏。三是以客户为中心,规范销售行为,促进理财产品转型发展。

(三)建立有效防火墙机制,切断风险传导途径

一是与自营业务风险隔离。防止违规将表内优良资产置换掉资产池中劣质资产,以保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防止违规转移内部收益,通过其他渠道盈利填补或垫付理财收益缺口;防止违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防止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或者不同理财账户之间不当交易。二是与交易对手风险隔离。三是与合作机构风险隔离。

(四)引导理财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综合效益较优领域

县域银行 篇6

今后,我行将围绕打造县域主导银行和成为农村金融骨干支柱的目标,把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信贷资金投放上发挥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上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在平抑农村金融市场利率上发挥主导作用。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为目标,不断提高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普及率。全面推广“农行+信用村+农户”、“农行+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行+公司(担保机构)+农户”、“农行+特色项目+农户”等间接营销模式,提高服务“三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三农”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开发建立“农户信息库”,夯实农户贷款管理基础,使更多农民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

二是以畜牧业贷款中心为平台,着力打造畜牧业贷款示范区。积极推进吉林省实施“粮变肉”工程,建立完善的畜牧业金融服务体系,深入研究畜牧业细分市场的金融需求,以养殖户为重点,加强与担保机构、畜牧业管理部门、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科研等部门合作,实现畜牧业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助推吉林省畜牧业形成品牌优势、规模效益优势,进而打造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以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推手,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围绕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目标,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特色资源型中小企业,实现批零联动,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县域银行 篇7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大部分县市都大力发展了村镇银行,并以此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逐渐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1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早在2006年末,银监会就开始调整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入机制,并在2007年1月份开始实施《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职责,则为县域的“三农”提供支持与服务,以有效解决乡镇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问题。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二十多家村镇银行相继开业。

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如流程简易、迅速快捷等,因此对于农村及农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大的驱动力,非常符合村镇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村镇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其自我发展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不断提成自身的金融服务水平。因此,就目前而言,县域的经济发展还是与村镇的银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联系的。

2 村镇银行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存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村镇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过小,难以满足村镇群众的创业需求。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中严格规定,贷款实行存贷比率管理,且上限在70%左右,而对于一个客户的最大贷款额度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

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比较晚,早期发展的规模较小,供需失衡。且在《村正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对村镇银行实行存贷比率管理,上限为70%。而一个需要大量贷款的客户,则无法贷款所需数额,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这意味着,一个客户在村镇银行中所能贷到的款项是非常有限的,这种小额度的贷款对于县域的优质客户而言是完全不具备影响力的。另一方面,存贷利差过小,并不利于银行的收益。村镇银行属于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其自身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而过小的存贷利差更进一步加剧了其存在的经营风险。但是,村镇银行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且在短时间内,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给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此外,村镇银行是新生的机融机构,因此,其无论是在财力还是物力方面,都非常匮乏,且客户群体少,客户质量不高。而由于县域群众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在推行村镇银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国有银行及农信社等大型的银行对乡镇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也是村镇银行发展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些都是当前村镇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对于新兴的生命力而言,在国家的扶持下,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但是,走出困境还需要更大的努力,需要时间和人力等资源的投入。

2.2 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

一是村镇银行本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一般的国行不同,它以追求世实际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其自身就具备着逐利的本性。但是,《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定位是服务县域经济,因此经营的原则是“小额、分散”。但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而大型企业风险小,经营稳定,因此,绝大部分的贷款目标均倾向于大规模的优质客户。因此,村镇银行还无法“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

二是村镇银行的定位与风险相矛盾,村镇银行的运行目的主要是支持相关的涉农支小政策,但是村镇银行在其运行过程中又离不开商业化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当前的县域经济环境下,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高,村镇银行在保持自身盈利和促进相关政策业务的开展方面越来越难以保持平衡。

2.3 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为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水平,凡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均可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而要达到这些条件,则需要不断提高网络设备的研发,加大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大多数的村镇银行都刚刚起步,在资金方面存在困难,对于大量的成本投入,给自身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所以,村镇银行要想更好的发展,当前面临的网络问题主要有:①支付手段问题,目前村镇银行还未能实现全面的网络化和电算化,还没有在线支付系统,很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②网络公信度问题,村镇银行无法实现信息化,就无法通过网络实现认证,导致企业和个人在进行核查时,无法及时认证银行的信息,导致整个机构工作效率低下,还增加了工作任务量;③反洗钱问题,村镇银行规模下,资金处理能力有限,与外界的合作和联系比较少,对于资金的处理不够及时,也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实现网络化,无法接入现代的互联网信息系统,导致财务管理能力缺陷,账户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3 村镇银行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完善其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并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发展。一方面,从税务方面,对起步阶段的村镇银行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三农”政策性保险机构,降低村镇银行的运行风险;第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及相关的激励机制。

3.2 拓展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的发展,除了国家需要给予相应的信贷支持以外,还需要不断拓宽其资金来源,努力降低村镇银行的操作成本。为此,需要应做好以下工作,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不仅要做好实体服务工作,还需要加大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信息为自身打广告,以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其次是加强设立村镇银行的分支机构,以充分扩宽其业务范围;三是加强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对“三农”领域的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同时,为银行的循环发展吸引大量的外来资金;最后是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加盟。

4 加强网络设备建设

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设施建设对其发展的影响,加强网络设施建设。一方面,多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以村镇银行的总行为依托,不断开发其在农村、社区建立起自助服务站、服务网点以及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以有效解决目前各县域村镇银行网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化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或同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来弥补自身的网络技术落后的劣势。最后是加强核心业务系统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以提高其网络运行管理水平。

5 总结

针对于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对县域的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二者可谓是协同发展。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驱动力,相关部门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飞.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路径[J].中国金融,2015(04).

[2]梁继锋.村镇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J].经济师,2015(07).

[3]容县桂银村镇银行大力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J].区域金融研究,2015(07).

县域银行 篇8

1、县域机构经营指标情况

据对10个省分行516个县(市)支行2012年数据统计,建设银行县域机构经营呈普遍盈利的状态,除2个机构出现风险性亏损外全部盈利,利润平均达到5503万元、中位数为2704万元。县域机构经营规模有较大的差距,存款余额、利润的标准差分别达到268143万元、8001万元,规模最大的江阴市支行存款余额、利润达到250.78亿元、6.54亿元,分别是中位数机构的20.11倍、24.18倍。县域机构市场份额略低于相应的全域机构,县(市)支行中间业务收入四行占比平均值26.48%、比相应的全域机构相应低1.10个百分点,存款余额四行占比平均值24.50%、比相应的全域机构相应低2.12个百分点。县域机构投入产出水平高于相应的全域机构,县支行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2.28%、高于相应的全域机构0.67个百分点,而县支行成本收入比平均值29.41%、低于相应的全域机构8.77个百分点。

2、县域机构业务增长情况

从2008—2012年,建设银行县域机构利润年均增长16.39%,中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44%,个人存款年均增长14.43%,对公存款年均增长18.48%,个人贷款年均增长26.54%,对公贷款年均增长20.27%。个人贷款增长最快,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了房价泡沫,个人贷款在2009年增长率达到38.44%,但年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还将长期受到房价泡沫风险的制约;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2010年增长率高达45.32%,但在2012年大幅回落到仅0.49%,银行收费业务受到社会舆论制约是重要因素;个人存款年均增长低于对公存款,可以推测为经济刺激政策下的投资派生性存款,而贷款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存款增长,县域机构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存贷比压力。

(注:样本为建设银行 7 个省的 432 个县支行。)

建行县域机构经营指标复合年均增长率,一般性存款高于四行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将会有所上升,其中,环渤海、西部分别高于四行平均水平3.21个、2.35个百分点,而东部区域低于四行平均水平市场0.38个百分点,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竞争力有所下降。各项贷款低于四行平均水平0.48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将会有所降低,主要是权重大的东部区域低于四行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而西部区域高于四行平均水平3.84个百分点,即建行对县域机构贷款近年来有所向西部倾斜。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四行平均水平4.99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在不断降低,而西部区域低于四行平均水平24.05个百分点,市场竞争力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注:东部,江苏、浙江、福建;环渤海,山东、河北;西部,四川、云南;共 420 个县支行。)

二、县域机构发展状况

从县域机构经营状况的统计情况,以及对主要经营指标增长状况分析,可以对建设银行县域机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对经营业务结构变化进行评估,并反映当前区域业务发展的一些特点。

第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金融资源差异很大,银行机构业务规模差距较大,县域业务与经济水平资源环境相一致,应当对县域机构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第二,县域机构市场份额相对全域机构较低,县域业务发展是建行当前的短板。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产业梯度转移改善了县域经济环境,城镇化战略利好县域经济发展,应当积极推进建行县域机构加快发展战略。第三,从资产收益率和成本投入角度看,县域业务有良好的投入产出水平,县域机构扩张有正的边际效益,资源配置应当适度鼓励县域经营机构和业务的扩张。第四,县域机构正在享受经济高增长盛宴的挣钱效应,银行机构当前正处于开办一家盈利一家的状况,也刺激了中小商业银行机构的快速扩张。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金融环境,县域银行机构要未雨绸缪实施业务转型发展。第五,银行业务规模将从高速增长转向正常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将从高增长回归到合理的速度,央行也将长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业务规模和指标的高增长时期已经结束,银行必须摒弃一贯的好大喜功的粗放经营方式,要脚踏实地的抓好客户服务、价值创造、风险控制等经营管理能力。第六,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对服务创新提出要求。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标志着不可能再继续简单增加收费项目的发展方式,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将逐步成为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动力。而且建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业、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受服务收费先发优势丧失,金融产品缺乏市场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预示着业务经营先发优势维持的时间将会越来越短,银行业竞争将进入以素质竞争为主的时代,开拓和创新所形成的优势容易被同业跟进模仿很快超越,县支行要做好长期抓管理抓素质的工作准备。第七,存贷比的压力将导致存款竞争更加激烈。建行坚持了存款立行的战略,县域机构存款竞争力有所上升;但由于各银行县域机构对发放贷款有强烈的冲动,管理行都会加大对贷款源泉的存款的考核,当社会存款增长率进入个位数时代,对存款的竞争将更加呈白热化趋势。第八,贷款业务增长对风险管理能力将更加依赖。对县域机构经营一贯定位在风险比较低的负债业务为主,县支行严重缺乏风险管理的能力和人才,风险管理能力将长期制约县支行贷款业务的拓展。第九,区域业务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建行在环渤海区域主要业务增长均快于同业,而东部区域主要业务增长均滞后于同业,需要进一步对区域战略和资源配置进行分析。第十,东部区域竞争力不足值得关注。建行在东部区域的县域机构业务增长低于同业,表明东部区域市场份额将有所下降,反映了经济发达区域县域机构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三、对经营策略的建议

建行对县域机构业务竞争定位,在经营策略上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市场竞争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强调在把握机会、生存能力的优势;信息化时代将颠覆人们的思维定式和生活方式,需要构建在创新机制和服务模式的领先;坚持有质量的发展,需要提倡适当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投入产出。

积极拓展县域机构有效规模。县域机构呈明显的规模效益特征,对县域机构发展战略要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加大县域机构资源投入,适当拓展县域的经营网点,保持县域业务市场份额稳中有升。以低资本占用、低风险业务为主。资本约束是对银行监管的基本点,县域机构要优先发展资本占用少、风险低的业务和产品,重点的存款业务、个人业务和中间业务。坚持差异化经营策略。对经济总量较小的县域,一般设立单点型或网点型支行,以经营网络延伸和完善金融服务为重点,业务范围限定在低资源消耗、低风险业务;对金融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域,就应当设立综合型支行,设立若干营业网点,拓展全面金融服务业务;对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化比较高的县域,以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为经营目标。

持续推进服务模式转变。积极推进后台业务的集中营运,把占用网点大多数时间的工作分离转移到后台,提高前台的营销功能,提高网点的销售能力,实现网点功能由核算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以中间业务改善收入结构。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越优秀的银行机构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要以服务创新提升中间业务能力,有效提升收益率水平。持续增强信贷经营能力。

根据区域环境制定竞争策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金融业务需求和银行业务规模差异也较大,资源要向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县域机构倾斜,东部区域要保持较强的信贷业务竞争力,西部区域着重提升信贷经营管理能力。以电子渠道创新业务模式。互联网发展普及标志着信息时代全面来临,银行货币电子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渠道作为新型分销方式,能够转变县支行经营方式和业务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便捷性的需求。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加快自助银行建设,把电子银行业务打造成为主要分销渠道。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有更高要求,信贷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可能伴随着资产风险的大量积累。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以客户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模式,以专业化提升银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县域机构风险精细化管理。

摘要: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但发展不平衡导致金融资源和银行业务规模差距较大。当前银行业务规模将从高速增长转向正常增长,存贷比的压力将导致存款竞争更加激烈,贷款业务对风险管理能力将更加依赖。建议对县域机构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积极拓展县域机构有效规模,以电子渠道创新业务模式,以中间业务改善收入结构,以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信贷资源区域配置。

县域银行 篇9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金融中的困境

近年来, 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批优质工程项目竞相上马, 良好的经济前景自然受到了银行的青睐。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近期利润考虑, 将大量信贷资金投向优势地区、特定行业、大客户等, 尤其是交通基建行业、重点工程、房地产业等, 在充分重视大项目的同时忽视了小项目, 抢夺重点优质客户的时候放弃了小微企业客户。由于县域大项目较少, 企业实力较弱, 能够得到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必然不够, 这也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当前, 县域支行的发展虽然得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 但落实不够。既缺乏专门针对县域支行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以及相应的指导性措施, 导致给予县域支行发展的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和资源配置的空间有限;也缺乏针对县域经济的金融产品和营销方案, 产品创新与市场贴近度不高, 在县域经济金融领域介入的产品主要是城区到县域的简单复制和地域延伸等。国有商业银行在同业发展速度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尚能维持原来在县域的市场份额占比, 一旦同业加快市场拓展步伐, 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市场地位将面临很大挑战。

二、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对县域经济金融支持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对县域经济金融支持, 要把握自身特点, 以在城区的优势地位为依托, 带动在县域的发展, 做好“三个对接”, 抓好“三个重点”:即与政府充分对接, 建立重点关系;与主导产业对接, 锁定重点客户;与个人高中端客户对接, 营销重点产品。通过高效简便的业务流程, 适合客户的产品, 打造出服务县域经济金融品牌。

1. 与政府对接, 建立重点关系

县域支行要把当地党政机关作为第一客户来重点维护, 开展高层营销, 与各级政府领导和部门保持全方位的沟通, 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与其建立牢固的政银关系, 取得他们长期的支持, 以此来推动各行业板块、各客户群体的营销。以服务好民生为主旨, 设计相应的综合服务方案, 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公共财政领域的支持力度, 切实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财政性资金的市场份额。在城建、国土、住房和一些有收费权的事业单位上形成突破, 获取更多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政府支持的大型项目, 获取更多的工业园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充分发挥出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2. 与主导产业对接, 锁定重点客户

一是锁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县域支行要对辖区内重点客户、行业大户等进行深入调查, 分析其经营特点、模式, 建立客户档案, 设计切入方案, 主动开展营销。积极与处于支配地位, 和其他产业关联度高、比重大, 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和综合效益的主导产业对接, 主要包括具有地方特色、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大的集群产业和行业。通过当地重点、骨干、“龙头”企业等核心客户的营销, 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营销, 并带动个人业务的批发式营销。

二是大力营销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在小微企业选择上, 可以采取抓大择优淘劣的方式, 以此缓解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点少人少的压力。对县域内的小微企业进行优化甄选, 把当地经济二十强 (或五十强) 、纳税二十强 (或五十强) 企业作为重点营销目标, 尤其以为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服务, 购销渠道落实, 并已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卫星型小微企业为重点营销对象。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 应深入其生产场所, 切实了解其金融服务需求, 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加快流程、提高额度、灵活期限, 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与个人高中端客户对接, 营销重点产品

一是提高个人存款市场份额。全面搜集经商、务工、开矿、办厂等客户信息, 做好市场细分, 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狠抓乡镇建设项目资金归集、农产品收购资金、个人富裕客户存款、个体经营户周转资金、批发商上下游客户资金。对县域内各级政府领导、行政事业单位和科局负责人、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县域特色经济“龙头”企业主、县域内前500名纳税户等个人富裕客户进行调查, 建立沟通联系, 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充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强大而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产品优势, 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来吸引、发展高中端客户, 提高富裕客户的贡献度, 使他们成为县域支行个人存款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

二是扩大银行卡发卡, 积极拓展POS商户。以百货购物、餐饮、医院、宾馆、娱乐场所为主要目标, 在当地口碑好、人气旺、消费量大、用卡较多的消费场所有针对性地拓展消费商户、布放POS机具。积极拓展县域信用卡中高端客户, 以公务卡产品为主导, 紧跟当地财政公务用卡改革进度, 加强对县级财政预算单位的签约力度。对AUM值较大的优质客户、县乡政府部门负责人、个体经营大户等经济实力雄厚、消费能力强、信用卡意识好的县域高端客户积极推介钻石卡、白金卡、汽车卡等高端信用卡产品。

三是普及电子银行业务。加快电子银行业务推进速度, 以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人员少, 服务半径窄等不利因素, 拓宽业务辐射范围。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金管家、个人电话银行等非物理渠道的推广力度, 让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让广大乡镇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查账、转账、汇款、缴费等绝大部分银行业务。积极开展联动营销活动, 加强新开户、转账汇款业务与电子银行产品的联动营销, 有效提升新开户客户与存量客户电子银行产品同步率与覆盖率。通过增加与客户生活相关联的缴费支付为手段, 在县域内大力开展电子渠道代收电话费、水费、电费、数字电视费等活动, 提升电子银行产品影响力。注重电子渠道与基金、贵金属等投资理财业务的互动, 让县域客户充分体验和掌握电子银行这一方便快捷实惠的投资理财新渠道。

四是树立个人贷款业务县域金融品牌。加大个人助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用房贷款的营销力度, 营销的重点区域为各个县城的城关镇及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 主要目标客户为有固定营业场所、有固定销售渠道、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中高端客户。加大对个人客户的综合服务力度, 如对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客户推荐办理“存贷通”业务, 增加账户收益, 减轻客户利息支出。配套办理龙卡信用卡, 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授予10万至20万元不等的分期付款额度, 并提供零利息、零手续费的家装分期、家居分期和家电分期等“一站式”服务, 满足客户安居的各项大额消费需要。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 连接了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 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县域经济蕴含巨量的金融资源, 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商业银行,县域经济,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林, 徐涤.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J].金融纵横, 2006 (3)

[2]冯钧.对县域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研究, 2007 (8)

[3]郜文亮, 张立东.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弱化引发县域地区金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N].中国金融界网, 2009-4-15

县域银行 篇10

关键词:县域,金融服务,现状,发展

一、我国县域银行业概况

(一)现行的县域银行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县域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大致分为诸如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拥有乡镇银行和银行企业合作性银行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五大类。目前农信社在县域地区资产规模巨大,但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近年来异军突起,以其手续流程简单,金融产品多元化等独有特点发展迅速。

(二)县域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县域银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我国县域地区的金融服务点不断增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供给得到很大改善。其次,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发展中所起到的突出作用也不断体现,其产权制度的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迅速崛起,其对缓解县域金融服务不足,改善县域地区金融竞争状况和促进“三农”发展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显现。

二、县域银行业金融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银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一直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制约和影响,县域地区产业结构薄弱,组织化程度不高,县域金融发展程度明显滞后于城市金融,又加之县域金融需求具有额度小、期限短、较为分散等特点,导致银行业在县域地区的管理成本较高,比较收益低。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配套机制和中介、流转市场,这导致抵押担保物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又因为目前农村地区人口素质尚有待提高,造就贷款损失成本较高。管理成本和贷款损失成本两方面综合形成的县域信贷业务的高成本运行,致使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动力不足。

(二)县域银行业金融体制不完善

经多年的深化改革调整,我国县域银行业金融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但依旧存在着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组织机构单一,服务功能不全,新型金融产品匮乏等诸多问题。以专注于支撑“三农”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农村信用社为例,由于信用社职工入股多以完成上级下达增值扩股的任务为原因,没有固定的产权监护人,股东也就缺乏利益的驱动,产权意识淡薄,致使信用社产权主体不明,权责不明,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等问题。而发展迅猛的村镇银行,虽产权结构清晰,但也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且单一,配套金融服务政策不到位,经济风险补偿体制机制尚未健全,抗风险能力差所带来的多方掣肘。

(三)县域银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县域银行业的监管体制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制约县域银行业发展乃至整个县域金融发展的重大因素。现有关于县域银行业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漏洞给监管带来了“无法可依”“无准可执”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县域地区还未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同时,监管资源也明显不足,相关人员的素质不高,监管方式大多单一且不符实际,种种因素导致县域银行业监管效率不高,治理结构不高效明晰等问题。

三、县域银行业金融服务发展思路及建议

(一)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县域银行业发展

由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动力不足,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通过立法进行强制性推动。其次,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要改革定位,将服务“三农”强制性划入其信贷业务范围,并明确规定对“三农”服务的信贷额度在总信贷额度中的比例。此外,还应积极改进评级模式,加强融资力度和强度,推动农村资本的准入,通过民间资本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最后应整合金融资源,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联系合作,建立起服务“三农”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二)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

促进县域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不断完善县域金融发展的政策配套措施。首先应在依靠信贷支撑发展的同时,还应整合财政、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资源,相互配合、支持,在市场准入、风险资产权重、存贷比重考核等方面形成正向激励。其次应整合农村金融监管资源,加强县域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外部控制建设,更新监管模式、改善监管手段,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银行金融业监管体系,构建“三级联动、分层分类、权责明晰”的县域银行业监管框架。

(三)积极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为促进县域金融的发展,应不断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展诸如村镇银行、银企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形式、新特色的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突破传统业务的局限。并结合县域地区对金融服务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产品单一现状,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信贷动力。另外,还需加大对新型抵押担保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力度,改进担保方式,增加抵押物种类,切实解决因抵押物而导致的融资难题。并加快完善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的经济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增强其在县域地区拓展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信心。

(四)培育良好的县域金融环境

以法制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为导向积极改善培育良好的县域金融环境。以推进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加大县域金融案件的诉讼执法力度建立对逃废金融债权的惩戒制度培育公正的县域金融法制环境;通过财政补贴、专项扶持等方式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化解高风险农信社的风险来健全县域金融财税政策扶持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进行信用导向宣传的同时,基层政府可联合金融机构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惩戒机制体制。

参考文献

[1]杨懿.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赵亮.我国县域银行业体系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2

[3]郭跃芳.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业务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4]胡延松.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商贸;2010

[5]宋效忠.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J].2010,(05)

县域银行 篇11

一、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末,沧州市共有管道装备制造企业2962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8个,从业人员122531人,完成营业收入405.7亿元,实现利税29.2亿元。

(一)产业发展成集群化规模。全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年设计加工能力2000万吨,2011年实际加工1800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6.3%,占全市GDP的9.5%。管道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258个.2011年实际加工量69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增加值165亿元,利税22.9亿元。该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在10%以上,成为仅次于化工产业的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盐山和孟村是省级重点管道管件产业聚集区,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盐山被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孟村也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弯头管件之都”、“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称号。

(二)管道装备产品种类繁多。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主要分管件、钢管和城市市政管网三类,共16大类、370多个品种、3500多种规格。制造工艺主要采用热轧直缝焊、螺旋双面埋弧焊、锻打、锻压、中频推制、冷成型、热挤压等,管道最大加工直径2020毫米。

(三)产品市场占比率高。沧州管道装备业新增内贸订单多为市政工程、西气东送工程等大型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占全国管业生产的30%左右,中低压管件在国内市场的覆盖率达80%以上,高压管道管件达70%以上。新增出口订单主要是面向南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少量订单面向欧美等国。

二、银行业支持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为解决企业资金需求,沧州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筹措资金改进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取得较好的效果。信贷投放和融资特点如下:

(一)信贷投放以国有商业行和城商行为主

截至2012年末,辖区管道装备制造业贷款余额40.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14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合计投放20.53亿元,占信贷余额的50%:沧州银行和河北银行沧州分行合计投放14.75亿元,占信贷余额的36%。

(二)规模以上企业贷款余额较大.信贷满足度较高

抵押物不足、信用担保体系滞后一直都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银行贷款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管道装备制造业流动资金需求大,但由于本地多数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相对于金融机构对贷款抵押物严格的要求,企业可供抵押资产很少。银行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也必须保证其资产的安全性,因此银行对贷款业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标准及程序,企业融资门槛比较高。截至2012年末,沧州地区中型、小型管道装备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9.39亿元和3.68亿元,分别占管道装备制造业贷款的23%和9%,信贷需求满足率仅为38%和20%。沧州明珠、达力普、中原管道、长丰钢管、鑫源泰等大型管道装备企业由于规模较大,抵质押资产充分,银行贷款多集中投向此类规模以上企业,截至2012年末贷款余额为27.78亿元,占管道装备制造业贷款的68%,贷款需求满足率达65%。

(三)创新信贷融资产品,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沧州银行以“成长之路”、“速贷通”等产品加大对管道装备制造业中的优质企业的信贷投入。针对经营规模较小,没有自有产权抵押物,无法办理抵押贷款的中小型管道装备制造企业,该行通过应收账款质押为其发放有追索权的国内保理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经营周转需求,大力支持了该类企业的发展。中行沧州分行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加强对现有产品的创新组合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发和拓展多种适应管道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授信品种,累计开办了融易达业务、订单融资业务、融信达业务、通易达业务、福费廷转卖业务、进口汇利达业务等几十种融资产品,部分产品为省内首次叙做,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也填补了相关业务空白。截至10月末,该行贸易融资累计48笔,共计32398万元。

(四)实行差别信贷政策,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建行沧州分行采取限时服务等制度,对管道装备制造业项目的信贷审批建立了“绿色通道”,通过优化组合信贷产品,对管道装备制造业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在信贷额度受限的大背景下做到“有保有控”,保证了贷款的优先发放。沧州市农信社落实了管道装备制造业差别化信贷利率政策,对管道装备制造业产业项目,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只上浮20%,以土地与设备作为抵押的,执行50%的抵押率,信誉优良的企业,抵押率还可以扩大到60%。河北银行沧州分行对管道装备制造企业在信贷政策上进行倾斜,利率低于银行利率1.5个百分点,在贷款操作方面,简化手续,缩短时间,达到银企双方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仅利率优惠一项,每年就可为贷款企业节省利息1000余万元。

三、管道装备行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

沧州市管道裝备制造业的小规模、大群体特征比较明显,在县域内布局分散,马路经济现象严重。单个企业经营规模小,年均产值200~500万,产品主要为来料加工、管件、弯头、法兰等。全市规模以上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个数仅占全部管道装备制造企业的6.8%,缺乏产业龙头项目的带动。沧州的管道装备制造业依赖少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型企业大而不强,小型企业小而不专、不精,没有形成配套优势。

(二)产业链短,配套性弱

目前,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限制了产品的配套性。管道装备业的上游企业中,管道施工与设计企业在沧州基本没有,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均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产品,并没有对特定用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与设计施工的能力。因此,产业链条缺乏,成套能力薄弱是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此外,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产业的经济循环链、能源利用率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整个产业还不具备承接国内外重大成套工程的能力,因而大大降低了产业效益。

(三)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沧州市除几十家骨干龙头管道装备制造企业外,多数都规模小而散、产品同质化普遍、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消耗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是生产方式落后,无竞争力可言。主要的生产方式为租用农户土地,购置简陋机械进行粗加工。二是销售方式落后,资金的周转能力差。基本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通过销售人员与往来企业提供的供求信息开展生产,生产忙闲不均,靠天吃饭的情况很多。

(四)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还处在吸收、模仿和集成阶段,如油井管、锅炉管等产品的开发主要还是以追随、模仿欧洲和日本的产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整合。相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和当地企业还没有实现紧密结合,致使技术、成果、人才、设备等创新因素不能有效地向产业集成,企业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水平低。全市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中拥有专利的不足5%。

四、相关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加快管道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管道装备制造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管道装备制造产业的信贷支持:对管道装备制造企业在土地使用权、设备、技术、商标等需求上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和各种补贴政策的支持,将政策结合实际、细化到具体项目,使各项政策相互配合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业务发展,扩大金融开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机制,着力增强市场融资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管道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管道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支持管道装备制造企业增信融资:探索适合管道装备制造项目的贷款模式,实现担保形式多样化,贷款方式多元化,以支持管道装备制造项目或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改进金融服务.满足管道装备制造企业需求

沧州地区管道装备制造业多为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应将管道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行业予以扶持。可以根据中小管道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进行业务创新.设立中小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充实信贷服务队伍,主动与有融资需求的中小管道装备制度企业联系,沟通、走访,创新产品服务、优化审批模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促使其发展壮大。

(四)建立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县域银行 篇12

一、县域银行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 当前县域银行服务明显得到改善, 但是和县域经济新发展新要求相比, 县域银行服务仍然有待改进和完善。县域信贷投入的总量相对不足, 部分领域贷款比较难。调查表明, 资金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和种养大户等领域。

现有的银行体系难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新要求, 县域银行机构和网点相对来说比较的匮乏, 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的需求。另外, 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中, 政策性金融偏弱, 与县域融资中弱质性主体多、政策性融资需求大的特征不相适应。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刚起步, 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时间。

银行信贷管理滞后, 金融服务创新仍然不足, 银行对于执行信贷政策缺乏区别对待。贷款审批手续比较繁琐, 不能适应县域主体分散和多样化的特点, 审批效率下降, 也无形提高了贷款门槛。信贷产品针对性不强, 目前金融机构虽然推出了较多融资新产品, 但真正适应县域经济发展, 尤其是针对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型组织和县域经济主体资产特点创新的产品不多。另外,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对信贷人员奖罚不对称, 尤其是一些过于严厉的考核问责制, 县域信贷人员普遍存在畏贷现象。

支付结算服务有待改善, 融资渠道仍然过于单一。当前, 支付结算、理财等非信贷金融服务跟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农村偏远地区存款、汇兑、结算等仍不能满足需求。

二、县域银行服务发展的措施

(一)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推动银行进一步转变观念, 增加服务的网点;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逐步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巩固现有机构网点的基础上, 延伸窗口的服务;推动邮储银行加快储蓄网点改造。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等新型县域金融机构的发展,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多管齐下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多元化资金需求。

(二) 创新信贷服务与管理体系

首先, 要创新信贷服务产品, 大力发展企业、农户联保以及企业、农户、合作社间多种组合形式的多元联保贷款;探索发展订单, 股权、提单、仓单、收费权或收益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土地、林地、矿产开采权等权利抵押贷款;推出简式快速贷款、贸易链融资工具、自助循环贷款等新产品。另外, 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将农民专业社等主体纳入评级范围, 合理下放基层信贷审批权限, 简化审批的程序。大力发展在线审批、派驻独立审批人等模式, 提高贷款定价的差异化、精细化水平, 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

(三) 加强支付体系建设优化县域金融服务环境

通过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汇划资金, 提高县域资金汇划的效率;推广直补一卡通、惠农信用卡等特色银行卡业务, 增加银行卡业务办理网点, 增加县域ATM机和POS机等卡交易受理设备数量;推动县域电话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创新。

(四)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首先, 要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引导省、市级担保公司拓展县域担保、再担保的业务工作, 依托县市财政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资本参与下的多种形式县域担保公司, 面向农户、中小企业发展互助担保组织。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将水果和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另外, 是完善中介及配套服务体系, 推动建立以土地和水域等承包经营权为对象的县、乡级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进一步的降低中介服务收费的标准, 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通过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促进银企对接。还要优化县域信用环境, 将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对县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 加强货币信贷、财政等政策引导

首先, 要强化货币信贷政策引导, 加大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再贴现、再贷款的支持, 制定出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建立金融机构县域信贷支持效果的评估机制。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对于在县域增设分支机构、网点的银行, 新设法人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应给予奖励和免税政策。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农、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奖励比例和补贴力度, 对于各种创新产品设立专项的奖励基金或贴息政策。三是加强市场培育与规划, 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支持县域工业企业升级改造, 引导县域经济主体健全财务制度, 增强县域资金吸附能力, 编制县域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 推动形成符合县情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四是完善县域金融法治环境, 明确县域主要金融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行为规范, 并以法律形式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在县域的机构设置、资金运用等加以明确。

三、总结

总之, 银行业机构应该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县域经济快速的发展, 对于银行服务需求增大,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银行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 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尤其是信贷业务产品的自主创新力度, 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县域特点的金融产品, 为服务县域统筹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中琦, 张莹, 吕建新.县域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0 (08) :142-147

[2]文维虎, 杜小全, 文惠枫.推进银行发展转型服务建成小康社会——兼谈银行理财业务兴起与县域创新[J].西南金融.2013 (01) :112-118

【县域银行】推荐阅读:

县域道路10-13

县域统筹10-14

县域调研10-17

县域发展07-31

县域物流08-16

中国县域08-27

县域旅游08-30

县域规划09-07

县域农业09-08

辽宁县域09-12

上一篇:美国队长3下一篇:说明文阅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