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离不开有效投资论文

2024-07-23

发展离不开有效投资论文(精选3篇)

发展离不开有效投资论文 篇1

一、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的职能定位

政府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集中性投资, 是社会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 市场机制仍不完善, 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因此, 确定我国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的职能定位, 一方面需要了解和借鉴国际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胶西镇位于胶州市西郊, 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 辖73个行政村庄, 6.2万人。同 (江) 三 (亚) 高速公路胶州市出入口、胶新铁路胶州市货物中转站就在胶西镇镇内, 胶王、胶高、朱诸等省道横贯全镇, 是连接华南、华北、西北、东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期以来, 政府投资项目一直是由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依靠其特有的行政权力和职能来管理和运作。政府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 对政府投资项目从投资决策、资金调拨、落实施工企业到建成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直接管理的模式。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政府投资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财力保证。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支持自主创新等四大领域。

(一) 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 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三农工作的总路线, 也是各级政府支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工作主轴, 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最终实现我国城乡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切实承担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责任, 在资金安排上确保存量逐步调整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增量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新农村建设, 胶西镇坚持“二十字”方针, 大力进行“五化”建设, 到目前, 全镇完成道路硬化面积达35万平方米, 美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 美化墙体10万平方米, 建成垃圾池80个, 配备垃圾桶300多个, 总投资达1, 500多万元。对投资工程实行专业化统一管理, 按照“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离的原则, 建立职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政府投资工程管理运作机制, 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 支持节能减排, 促进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奋斗目标, 并强调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节能减排关系到能源安全和环境友好, 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系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支持节能减排, 胶西镇一直坚持“五项”措施:一是“限”、“促”结合,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完善垃圾收集系统,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 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工程;三是加强管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促使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四是大力宣传, 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提高百姓的节约意识;五是政府带头, 及时淘汰耗能设备, 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 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 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三) 继续支持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服务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本要素,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国际经验表明, 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

近几年, 胶西镇先后投资20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 完成了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和设施配套;投资400万元, 新建了中心小学, 修建了中心幼儿园, 并实施了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投资100万元, 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争取投资6, 000多万元, 对胶王、胶高和二支路三条公路实施了翻新建设, 目前三条路已全部建成通车, 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交通和生活。

(四) 支持自主创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两年胶西镇约有20多个企业增资扩产, 其中如青岛康威化纤有限公司, 增资6, 000万元, 扩建厂房10, 000平方米, 新上5万吨帘子聚纺项目, 该项目的投产填补了省内空白。从青岛市农业部门评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也可以看出, 共5家农产品龙头企业, 胶西就占了两家, 分别是春明和品品好。这两家企业还分别获得了省、市及全国的知名品牌称号, 2005年全市仅有4家品牌企业上榜, 胶西镇就占了两家, 这些成绩说明, 乡镇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

由此可见,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政府科技投资的重点领域应包括: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及国产化、资源节约技术研发和推广等的示范等。

三、加强监管, 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一) 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全过程监管。

一是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审查,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加强对政府投资资金使用的事前控制, 控制投资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高估冒算”现象;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年度财务决算审查, 严格控制投资资金使用, 及时掌握各方面配套资金到位情况, 为财政资金拨付提供参考;三是通过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 核减各种不合理开支, 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问题, 真正做到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发挥出最大的投资效益。

(二) 规范政府投资资金拨款管理。

一是要严格资金拨付程序, 减少拨款的中间环节, 避免挪用和挤占,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及时、足额拨付到建设单位, 全部使用在项目建设上;二是积极探索新的拨款方式, 比如借鉴世界银行的拨款方式, 由财政部门直接将建设资金拨付到具体施工单位。这种拨款方式对于确保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 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 加强建设单位财务管理。

当前特别要针对近两年国债投资中暴露的种种问题,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建设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促进建设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加强相应的监督检查, 扭转财务管理弱化状况。

(四) 进一步明确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一方面需要对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还要对国民经济的有关重要产业进行投资。这些重要产业一般包括农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家确定的有关支柱产业等, 它属于国民经济的重点竞争性领域范畴, 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投资扶持。对于市场竞争中的大量一般竞争性项目, 政府投资则应完全退出, 主要由企业投资负责。

摘要:本文侧重围绕政府投资的若干理论、政策、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以及提高投资效益的几项措施, 并结合胶西镇政府投资方面的实际情况, 提出有借鉴性的做法和理论。

关键词:经济形势,有效,政府投资

参考文献

[1]谷书堂等著.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人民日报社, 1995.

[2]胶州市统计局.《胶州市统计年鉴》2007、2008、2009.

[3]孙保营.我国政府投资效应研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02.3.

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 篇2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课堂组织手段。课堂管理在实际的课堂上, 因教师的脾气性格、教学风格、知识储备、语言技巧的不同, 有很大的区别。有的靠自己“有趣”的教学风格吸引了学生, 实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有的靠自己的严厉和威信, 威吓管制住了学生, 也形成了不错的学习状态;有的则靠不停地点名、批评、吵吼甚至是动手体罚, 勉强维持着安静的教学秩序……这些所谓的管理, 都是管理的极端状态, 不具备一般意义的规律, 也很难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这里要谈的是建立一般意义上的规范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

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课堂管理意识

我们要认识到, 只有有效的课堂管理, 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不是闲事, 也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磨刀作用。两眼死盯课堂教学这个“目标要素”, 终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 甚至会带来课堂的混乱, 发生安全事故。对于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 由于在学生面前“先天地缺失威望”, 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往往十分困难, 因此对科任教师强调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显得意义更大。

我们说, 课堂管理能力、对待学生爱心、学科知识储备、高超教学技艺是教师的四大职业素养, 而居于首位的是课堂管理能力, 可见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二、建立标准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属于班级管理的范畴, 有效的课堂管理, 有赖于有效的班级管理——良好的班风、班纪。建立标准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使得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一体化、全学科课堂管理一体化, 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根本途径。

建立标准化的班级管理结构。从心理学上说, 一个人对事物的有效关注范围在5个左右, 太多则顾不过来, 太少则没有管理激情。由此, 我们可以在一个班设立班、组、队、队员四级管理结构, 这样的班级组织结构, 要实现全学校统一。班级设立班长1名、副班长2名;每班设5~6个组, 每组10人左右, 每组设组长1名;每组设2个队, 每队5人左右。这样形成管理的主要单位组、队的数量都在有效关注范围内, 可以提高管理的效能。这样的班级组织数量, 包括班内各级干部的名称, 也要在全校实现统一。

建立标准化班级管理规则。班级实行自主管理, 也称岗位自主管理体制, 是指以岗位为基本管理对象, 每个学生一个岗位, 通过对岗位履职的管理实现班级管理, 也就是实行管理岗位责任制。按照班级事务的数量和学生数量, 将班内事务进行切分细化, 考虑小组、小队的人员, 将细化的班级事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分配给所有学生, 形成一个个班内事务管理小岗位, 以便对岗位实行自主管理。实现自主管理的要点是岗位明确, 职责明确, 考核明确, 评价明确等四明确。比如班级电器管理, 可以分给第一组的第一队, 然后第一队的队员自主选择所管理的岗位;比如清洁区卫生分给第五组和第六组, 第9、10、11、12小队分别负责清洁区卫生周期一个月, 四个月轮到一次。在操作中, 还可以将清洁区进一步划小, 小到一个人一个负责单位。

建立标准化的评价机制。考核评价采取考核岗位或小队、评价小组的模式, 即在岗位履职考核时, 对岗位履职质量进行考核, 全小组的岗位履职考核得分平均, 算作小组的得分, 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另外谁来考核、如何考核、怎样评价都要做出具体的规定。考核岗位评价小组, 可以增强小单位的集体凝聚力。在实践中, 可以实行组长考核本组成员, 每个岗位每天考核一次, 满分2分的考核模式, 组长负责考核记分, 班长分管2个组的考核管理督促, 防止淡忘。

三、设计课堂管理小口令, 用小口令辅助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小口令对于课堂管理有效性很有帮助。比如在训练有素的班级课堂上, 当学生集体起立读书或交流时, 口令管理员会随口喊一句口令:“小板凳。”全班学生会同声答口令:“放桌下。”随着学生的口令应答, 各自的凳子轻轻地放在课桌下。再比如, 在学生要出位进行课堂展示时, 其小队内的口令管理员就会喊出口令:“聚焦。”全班同学会同声答口令:“迅速。”随着学生的口令应答, 各自的坐姿、面向等迅速统一。

再如, 老师在布置学生课堂书写后, 发现一些同学出现书写姿势问题、握笔问题等, 会有矫正口令:教师喊出口令:“调整。”学生应答:“肩平背直脚踩地, 一尺一寸一拳头。”与此同时, 迅速做出动作调整, 左手轻轻拍拍自己的左肩右肩表示“肩平”, 左手从上弯向后再拍打一下后背同时坐直表示“背直”, 小脚在地面轻轻踏两下表示“脚踩地”, 左手小臂肘支课桌面、小拳头顶住下巴颏表示“眼距桌面一尺”, 左手食指第一节和右手握笔的手指尖距铅笔尖端的长度比一下表示“一寸”, 左手握拳在自己前胸与桌棱之间比划一下表示“一拳头”。整个调整动作在短短的20秒左右一气呵成, 同时学生的书写姿势得到了高度的规范。这就是管理小口令的作用。

小口令的调整原理在于学生口答与行为的统一, 养成习惯以后, 随着口令的应答, 其口在动, 其身体在动, 形成了迅速统一声音和姿势的效果。

不同学科的教师, 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一些独特的小口令。但是, 为了提高小口令的有效性, 还是建议了解班主任的小口令设计, 然后尽量与班主任的小口令形成统一。小口令的领呼人可以是专门的口令管理员, 也可以是老师。无论是谁, 口令要统一, 动作要统一。小口令的使用要有训练的基础, 不训练, 学生是不能跟上口令的。

小口令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也要注意学生的喜好。比如, 为了让学生专注地看黑板, 有的老师设计出这样的小口令:“教师——小眼睛, 学生——看黑板”。这里的“小眼睛”就不恰当, 换成“大眼睛”更好一些。因为即便是成人, 都愿意人们说自己眼睛大, 认为小眼睛是一种贬义, 何况孩子们呢?总之, 设计、训练、使用一些小口令, 可以起到很好的课堂管理效果, 尤其是科任教师的课堂。

四、制定科学的评价规则, 用评价保障课堂管理的进行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评价。如果没有评价, 分工再细, 规则再细, 劳动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应该说, 评价是管理过程的最重要环节。课堂管理的评价, 采取考核到人、评价到组的机制。如果班内分6个组, 则将个人的课堂表现, 按照考核评价规则, 归到小组内进行评价。这样的考核评价, 可以减轻教师的评价负担。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评价, 由针对几十个学生的单独评价, 简化成了对6个组的评价,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教师的评价难度。由于评价到组, 还增加了小组长和组内其他成员对出现问题学生的监督和约束。

在课堂管理实践中, 教师在上课伊始, 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评价表格, 评价单位表明1组、2组……6组。同时讲清楚考核规则, 即每次考核每组的满分分值都是2分, 表现好的得2分, 一般的得1分, 不好的得0分。课堂考核根据情况可以考核5次左右, 按照课堂时间进度考核和按照课堂学习项目考核相结合, 不强求统一。下课前, 教师要对课堂考核分值予以汇总, 得出本节课的冠军小组, 并进行气氛渲染, 让冠军小组产生强烈的荣誉感。

一个月或三个星期,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冠军小组予以阶段性表彰, 以增加学生对评价的关注度。比如在班队会上进行渲染激励, 比如利用周休日带领他们郊游, 比如发给一个小礼物等等, 让学生对获得冠军小组充满期待。

关于评价规则, 要实现全学科统一。班主任组织本班所有教师, 全面了解本班的课堂评价规则, 让非班主任尽可能按照班主任制定的评价规则操作, 实现本班所有课堂的课堂评价规则统一。这对科任教师尤其是小学科教师尤为重要, 他们每周在班内上课也就2节课, 和学生见面少, 就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生也能识记的评价规则。因此, 统一一套规则, 方便了老师;由于学生不需要适应更多的规则, 也方便了学生。

在评价操作时, 可以将课堂管理考核与班级自主管理考核相统一, 即班级自主管理每天考核时每个岗位得到满分2分, 而每一次课堂冠军小组, 组内每个成员也可以得到2分, 两个分数的和是小组的总分。这样做, 使考核变得清晰、简化, 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履职、学习积极性。

大力发展兔产业离不开制度保障 篇3

1 拆除隔墙, 消除算计, 不再脱节

1.1 加工与养殖拆除隔墙

吉林省实行兔业产业化已经四年多了, 龙头企业起初对不同养殖形式和规模制定了商品肉兔“四二四”服务制度。即“四种服务”:对小区养兔的技术服务, 由龙头企业派技术员深入现场指导, 并且统一供药、供料;对区域养殖的服务, 由区域代理人服务到户;对养殖大户的服务, 由龙头企业将其列入养殖发展规划;对区域代理商所辖区域外零散养殖户的服务, 由企业委托收购商收购到户。“两种收购”:对养兔小区的收购服务, 由龙头企业实行上门收购, 当场检斤;对区域养殖、大户养殖和零散户养殖, 由饲养者向龙头企业送货。“四种价格”:对养兔小区、区域代理商、养兔大户和零散户实行商品兔收购价分别为14元/kg、12.40元/kg、12.20元/kg和11.40元/kg。区域代理商、养兔大户和零散养户每卖1kg活兔分别比养兔小区少卖1.60元、1.80元和2.60元。再以200 km运程送兔到企业, 每只兔要减量0.15kg以上, 运费每只兔1元, 每只兔合计路耗3元钱, 区域养殖、大户养殖和零散养殖2.5 kg兔要分别比小区养兔少收入7元、7.5元和9.5元。区域养殖、大户养殖和散户养殖2.5 kg/只兔平均要比小区养殖少收入8元钱。如果区代、大户和散户坐家卖2.5 kg/只兔利润在10元, 送到龙头企业的利润为3元、2.5和0.5元。

上述可见, 区域养殖、大户养殖和零散养殖户与小区养殖相比, 无论是价位, 还是收购方式上差距很大, 很多养户深感龙头企业与全体养殖未能形成平等相待, 这就给养殖的社会化发展横亘了一堵墙, 急需要我们去拆除。

1.2 加工与养殖消除算计

吉林省兔业产业化形成之初, 在省兔业协会积极组织、维护下, 龙头企业与养殖生产商形成了有组织、有规划和有长远发展方向的兔业产业化运营模式。龙头企业从2008年4月~2011年3月三年时间完成了兔肉产品加工、种兔繁育生产和兔配合饲料生产的三大硬件配套体系建设。特别是2008年12月28日兔肉产品加工的投产, 对当时吉林省陷入低谷的肉兔生产起到了挽救、引领和恢复发展的强大作用。各地的小区养殖、区域养殖、大户养殖和零散户养殖均在迅速增多。龙头企业实行兔业产业化第二年商品兔加工量比第一年增加70%。这期间龙头企业与养殖生产者相互比较给力。正当养殖发展进入快车道时, 龙头企业却未能兑现区域代理商组织养殖发展、商品兔收购的组织费;养兔小区采用龙头企业专供饲料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圆满的解决, 使许多养殖者养殖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经济上遭受严重损失。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 不但使养殖小区和区域养殖组织者遭受经济损失, 也加大了龙头企业商品兔的收购难度, 还给养殖发展造成了混乱和极坏的影响。特别是给区域代理商泼了一盆冷水, 造成了区域养殖发展和收购工作受阻。虽经代理商与龙头企业多次沟通、协商均未成, 导致代理商无法继续工作。这种加工企业对养殖生产商进行的算计, 承诺单方面的改变, 产业运营中漏洞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现象, 造成企业所需兔源严重短缺长期存在。要改变加工企业与养殖生产商相互不配合, 不给力的局面, 急需要一种制度力量的维护。

1.3 加工与养殖不再脱节

吉林省兔业龙头企业初期与养兔小区、区域养兔和养兔大户发展均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在其产业化发展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养兔小区发展到40个, 区域养兔发展到15个, 养兔大户发展到16个, 养兔发展区域覆盖全省行政区域的70%。养兔小区、区域养兔和养兔大户养殖发展和商品兔销售都很积极主动, 出现了企业主动到养兔小区收购商品兔, 区域代理商负责所辖区域养兔发展和商品兔集中装车送往加工企业, 养兔大户主动送兔到加工企业的好势头。在加工企业与养殖销售运营有序, 无缝链接作用下, 使龙头企业第二年商品兔收购量比第一年增长70%。在兔业产业化进入第三年发展过程中, 由于龙头企业侧重大型规模养殖的发展, 商品兔收购量比第二年增长不过30%。随着第四年大规模养殖户的发展, 商品兔生产比上年增长90%。如果是原有多种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并存形成长期的发展制度, 商品兔生产同比会成倍增长。大型规模养殖户偏多, 加工企业是要增加收购成本的。所以, 还是应平衡大、中、小型养殖生产比例, 既有利于养殖发展, 又有利于加工合理成本的构成。

要特别注意种兔供应和饲料供应存在的脱节。种兔生产要在重视其生产性能和产量的同时, 也要重视良种推广机制, 免得一边是种兔场种兔积压, 一边是养殖户养殖发展缺少良种。兔料生产既要重视其质量的稳定性, 又要形成区域网点供应机制。要改变加工与种兔生产、饲料生产和商品兔养殖脱节的局面, 龙头企业必须保持制度性的体系链接, 加工与养殖再也不能脱节了。

2 编织好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

2.1 要形成产业组织制度

2.1.1 建立产业组织制度

要建立一个强有力广覆盖的产业组织制度, 其组织人员应有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养殖组织和龙头企业组成, 组织制度要由这三方研究制定。产业组织制度必须有利于养殖和加工企业的发展, 既不让养殖户吃亏, 又要尽快让加工企业“吃饱”。产业组织按所规定的责、权、利开展工作, 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产业组织制度不能因一方变动而变动, 更不能因一方领导的调动而终止以前制度的执行。要让产业组织制度不断得到加强, 每年要召开一次全省产业组织制度执行情况工作会议。

2.1.2 建立组织协商制度

要在兔业产业化运营中, 通过兔业协会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加工企业与养殖生产商沟通协商制度, 必要时请政府管理部门参加, 以建立龙头企业产品加工厂、种兔繁育场和兔料生产厂经常性的沟通与协商制度;以建立养兔小区、区域养殖和散户养殖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的沟通与协商制度;以建立龙头企业“三个养殖形式”经常性的沟通与协商制度。制度协商工作会议每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让有利的制度为我所用, 让不适用的制度经过协商一致后适时改进。

2.1.3 维护产业组织制度

要对模范遵守产业组织制度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对违背产业组织制度者要按章行事不迁就, 使兔业产业化发展中各地组织、各体系间配合默契, 凝聚力量。让每个参与者深深感到:对于有利于兔业产业化大发展的产业组织制度的约束即使不情愿, 也必须要对其坚决维护。

2.2 要形成产业运行制度

2.2.1 养殖服务制度化

吉林省兔业产业化生产要达到年出栏商品兔1 000万只规模, 需要社会许多大小不同的养殖规模构成。当我们的许多服务制度对养殖辐射面广, 普遍让养殖者感到平等共享时, 那么大型规模养殖会得到巩固, 中等规模养殖会稳步发展, 小型规模养殖会不断向中、大型养殖发展。

2.2.2 商品收购制度化

吉林省兔业产业化从2008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四年多时间里, 曾出现过龙头企业在黑色商品兔收购中压价0.80元/kg, 3 kg以上兔每只按90%和75%折价收购, 这种企业单方面改变收购标准和价格的作法, 已在养殖中造成极坏影响。特别是对商品兔生产组织者承诺的组织费、送兔路耗费一拖三年多未兑现现象影响很大, 使组织者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经济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个人声誉受到影响, 并导致龙头企业兔源生产的严重不足。2010年供应龙头企业商品兔增长速度之所以明显高于2009年的增长速度, 是与区域代理人的组织力量分不开的。养殖者对企业遵守收购制度的呼声很强烈。

2.2.3 体系衔接制度化

兔业产业化体系的构成主要由养殖组织服务, 建筑设计和设备供应, 种兔繁育和推广, 饲料生产和供应, 疾病防控和收购加工六个体系构成。其中养殖场所设计、种兔繁育、饲料生产、疾病防控和商品兔的加工由龙头企业直接负责;设备供应、种兔推广、饲料供应和商品兔收购由区域养殖代理人直接负责。要在兔业协会监管下, 使各体系分工制度明确, 使龙头企业在兔业产业化中的核心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2.3 实行产业服务网络制

兔业产业化服务需要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 利用好区域代理人和互联网双重管理制度下的服务, 应该说是现代兔业发展的一大进步。兔业产业化发展是企业与千家万户广泛而长期性的合作关系, 养户既是企业的合作伙伴, 又是企业的客户。企业对养户相当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可通过区域负责人与互联网实行同步化、人性化和合理化的新型制度化服务, 同时通过区域划分负责制和互联网零距离服务形成双重的制度化管理, 让企业平等、透明的服务信息同一时间及时传递给广大养殖户, 养户坐家就可获得更直接、更快捷和更全面心贴心的服务。产业服务网络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养殖发展上。兔业产业化服务需要形成区域代理人负责制和互联网管理制, 以加强产业化发展的服务力度, 变松散型、间断型的“固化”远距离型服务为紧密型、连续型的“动态”无距离型服务, 让网络制的服务解决养户随时遇到的问题, 减少或消除养殖发展上的服务漏洞。

二是商品收购上。龙头企业可通过区域代理人负责制和互联网全覆盖的管理制度实现随时掌握养殖户数、种兔数、生产数、商品兔出栏数, 以便收购及时有序, 实现商品兔收购的广覆盖。

三是产销衔接上。龙头企业通过养殖区域代理人和利用互联网与每个养户的直接联系, 使龙头企业和养户不因区域代理人出现问题而影响企业与养户的联系, 也不会因互联网出现问题影响区域代理人与养户的联系, 使产业服务在区域代理人和互联网的双重管理制度作用下, 实现产、销沟通及时, 链接紧密, 协调发展。

2.4 实行产业发展监督制

2.4.1 制度制定要谨慎

吉林省兔业产业化从2008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 之所以发展缓慢, 与其产业制度制定的随意性有很大关系。如龙头企业2009年年初对黑色肉兔压价0.80元/kg收购;2009年2月24日给区域代理人发文, 为取消区域发展组织费而进行辩解;2010年8月2日肉兔3 kg以上每只按正常价75%折价收购;2010年9月1日肉兔3 kg以上每只按正常价90%折价收购;2011年12月10日在四平地区已设区域代理人所辖区域内又授权一个合作社为代理人负责十二个乡镇肉兔发展。而合同上根本没有收兔有毛色差价, 超重折价, 组织费可单方面决定给否和在区域代理人合同期内可重复签订合同的条款。要改变这种降低企业信任度的现象, 以后产业发展制度的制定应特别谨慎, 这是制度需要监督的源头。

2.4.2 制度执行要监督

吉林省兔业产业化四年多制度的执行之所以没有很好的坚持与落实, 关键就是缺少行业监督机制。兔业协会应起到既服务, 又维权, 更能监督的作用。只有通过协会监督力量, 让企业与养户形成更多的共识, 共同认知制度监督在全衡产业利弊中的重要性, 使监督机制在产业制度执行中真正起到兴利除弊的作用。

2.4.3 制度监督要公正

兔业产业化制度的好坏不仅要和本行业过去比, 还应与其他养殖产业相比较, 只有通过这种带有普遍意义上的可比性, 使制度监督更趋于合理性。兔业协会要编织好广覆盖的社会化产业制度保障网, 把企业与养户利益放在同等位置看待, 增加企业与养户合作的透明度, 使产业制度在公平监督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平等相待是同遵制度的前提

3.1 让制度成为产业优势

3.1.1 服务制度的优势

吉林省兔业产业化头一年, 饲养户缺少两大服务制度的保障。一是种兔供应没有形成制度保障。饲养户处于购种难, 不得不见兔就是种, 造成了一些养户养殖效率低下, 甚至是养殖失败。二是饲料供应没有形成保障。有些规模饲养户曾因饲料质量问题, 造成了兔群大量生病, 甚至死亡, 给饲养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龙头企业面对兔业产业化缺少良种、良料的生产局面, 在产业化第二年和第三年, 先后建立了种兔繁育场和饲料生产厂, 养户享受的服务制度不断趋于完善, 使得饲养成功率和效益明显提升。

3.1.2 收购制度的优势

吉林省兔业产业化近一年多时间里, 企业商品兔的上门收购制度由加工厂周边延伸到其他市县, 将分散养户出栏的商品兔集中成车, 使远近大小规模养户享受新型平等收购制度待遇。不仅拓展了养殖发展区域, 也为产品加工增加了兔源。

3.1.3 价格制度的优势

在兔业产业化之初, 企业将商品兔收购价定为养兔小区14元/kg, 散养户11.40元/kg。笔者多次提出改变不合理的商品兔收购价格制度, 后又在2010年第四期《吉林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吉林省兔业发展形势与展望》一文中建议养兔小区与散养户商品兔的收购价差不过1元/kg, 这个建议终于在首次提出三年后的2012年得到了实现。回顾在产业化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 由于企业商品兔收购价差大于2元/kg, 使养户深感收购制度制定的不平等, 挫伤了许多养殖者的积极性。近一年多商品兔收购价格制度逐渐趋于合理, 使第四年商品兔加工达到190万只, 同比增长90%。

3.2 让制度规范行业行为

3.2.1 养殖制度规范化

吉林省兔业龙头企业养殖制度规范化有两大内涵:一是养殖制度规范化对养殖本身的要求是养殖要推广“四良法”, 即良种、良料、良舍和良法。二是养殖制度规范化与商品兔需求相配套。要平稳发展养殖, 消除过去商品兔市场价高峰时养、低谷时退的畸形养殖现象。养殖的品种、颜色等与商品兔收购需要一致, 消除过去养户只管养, 不管销的盲目养殖思想, 使养殖制度规范化与商品兔收购标准化相统一。

3.2.2 收购制度规范化

收购上连养殖, 下连加工, 能否形成收购制度的规范化, 是影响养殖、加工协调发展的大问题。自从养兔走上产业化生产, 企业收购商品兔合同对重量要求底线为每只2~2.25 kg, 对重量要求暂时没有上线, 对被毛颜色暂时还没有要求, 而在实际收购中却出现过黑色兔降价收购, 3 kg以上兔每只折价收购现象。这就是养殖和收购制度不规范造成养殖和收购矛盾的出现。所以, 收购制度要做到规范化, 就必须从养殖和加工双方利益兼顾着想, 明确收购标准, 防止出现收购合同漏洞, 使收购制度的规范化适于养殖和加工。

3.2.3 加工制度规范化

加工制度要实现规范化, 企业最好在养殖之前与养殖商进行协商, 规定好商品兔体重, 毛色要求, 使养殖供应商按加工要求进行养殖, 使养殖和加工在制度的约束下实现规范化。企业要对过去加工制度不规范, 承诺不兑现行为向养殖供应商道歉, 并要开好“两会”:一是《补赔工作会议》, 二是《建议征求会议》, 以争得养殖人心, 大长企业的脸, 以恢复产业之初的发展势气。

3.3 让制度保障产业发展

3.3.1 让制度保障产业

制度要成为产业化生产的重要保障, 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制度正确性。吉林省2010年龙企商品兔生产比2009年增长70%, 这与区代养殖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二是制度执行力。在吉林省兔业产业化进入第三年的2011年, 其商品兔生产比2010年仅增长30%。其原因是企业拖欠区域养殖负责人的组织费, 导致区代无法正常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据此, 要保障产业发展, 不能只靠诚信, 要靠制度。

3.3.2 让制度完善产业

制度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产业需要, 就必须适时调整制度。制度的调整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该变则变, 不该变不变。不要因企业领导人的频繁变动, 制度也随着频繁的变动。二是经常沟通, 不回避问题。不要视原有区域代理人委托协议而不顾, 重复在同一区域签订二次委托协议。三是善于总结, 三思而后行。不要随意全盘否定可以延续的制度, 要让好的制度贯穿产业始终。

3.3.3 让制度助推产业

上一篇:筒体结构下一篇:开放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