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共10篇)
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篇1
小论文是学生对研究的问题,特定设计的方案,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本文为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茶壶盖上的小孔
我家有一把紫砂茶壶,上面雕刻着一些黑色的字,看上去很精致,但盖子上有一个小洞,我觉得很奇怪,我问爸爸:“你怎么买了个破茶壶呀?”爸爸说:“茶壶没有破,你别小看了这个小孔,它可有着大用处呢!这里面还藏着科学道理,不信你可以自己做实验研究一下啊!”
于是,我拿来茶壶做起了实验:我准备了一个杯子和一瓶水后,在茶壶里面倒满水,然后盖上盖子,按住茶壶盖并用手指堵住盖子上的小孔, 从茶壶嘴向杯子里倒水,刚开始时,水能断断续续地滴了几滴,后来就再也倒不出来了,我打开茶壶盖检查,发现里面还有很多水。我又接着做实验,松开了堵住小孔的手指,水马上就通畅地流出来了。我又反复做了几次实验,都是这样的情况。看来,如果茶壶上没有了这个小孔,还真是不行的,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爸爸解释说:“茶壶盖上的小孔之所以那样重要,是因为它是空气进入茶壶的唯一通道,如果没有这个小孔,水在向外流时,就会受到外界向相反方向的空气压力,由于这个空气压力大于茶壶里面的空气压力,这样就阻碍了水的流出,所以很难把水倒出。如果有了一个小孔,水在向外流的同时,就会从小孔里会新进来一些空气填补到茶壶里面,茶壶里面的空气压力和外界的空气压力就一样大了,也就不会阻碍水的流出了。
看来,茶壶盖上的这个小孔的确不能小看了它,这里面藏着空气压力的科学道理呢!
篇2: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汽车尾气的危害性研究
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物到底是否威胁着我们呢?这是我的疑问,为了搞清楚,我便对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研究。
研究过程:
第二天下午,我趁着空闲时候,来到一块大草坪上,在表哥的帮助下,我抓了两只身形差不多大小的蚱蜢,把它们各放入了两只透明的玻璃瓶内。现在,两只瓶内都装满着新鲜空气,还各有一只蚱蜢。随后,我由表哥陪同着来到马路上,同时,携带着两只玻璃瓶。我们请了一位驾驶员配合,我拿着其中一只玻璃瓶拧开盖子,那位驾驶员开始发动起汽车来了,汽车管道便往外排放尾气,此刻,我正朝里装汽车尾气,装满了汽车尾气后,我拧紧盖子,谢过驾驶员,迅速从身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个标签,在装满新鲜空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1”,又在装满汽车尾气的瓶子上贴上“研究2”。这样,便于识别。
回到家中,我把两只玻璃瓶摆放在阳台上,使它们能受到足够的光照,更有利于我观察它们的动静。刚过十几分钟,我挡不住好奇的诱惑,忍不住去瞧瞧,发现:在贴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还活蹦乱跳,精神充足,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精神明显差了点,于是,我更加好奇了。每隔十来分钟,我就去观察一次,发现的结果都是一样。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我又去观察了一次,有着重大的发现:在贴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还存活着,而在贴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已不再动弹了。
汽车尾汽对人的危害程度受汽油成分的直接影响,汽油的主要成份为辛烷。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人们通常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铅。因此,人们常把添加含铅的汽油称为含铅汽油,而不含铅的汽油叫做无铅汽油。
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知道,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尾汽中含铅,它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随空气被人们吸入体内,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儿童,可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当然,使用无铅汽油并不等于使的是无害汽油,因为其中也有一些有害物质。
通过做实验、查找资料我知道了:
汽车尾汽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很大,危及健康。我觉得也可以做个假设,如果蚱蜢换做是我们,我们吸入的不是空气而是汽车尾气的话,我们也同样会无法生存的。
篇3: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鬼压床”的解密
奶奶的一次经历让我第一次听到了“鬼压床”这个词,虽然听得我感到毛骨悚然,不过我都是听过就罢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一次亲身的体验却让我感受到了“鬼压床”的恐怖。那天,我白天打了网球还去游了泳,晚上回到家时非常累了,所以很早我就睡了。当我蒙着头在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个人压在我身上,胸口闷闷的,四肢无力,想动却提不上劲来。幸亏妈妈进来看我推了我一把才让我恢复了知觉。
在这一阵恐惧之后,我不禁觉得纳闷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老师都告诉我们了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神的,但是我亲身的体验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鬼压床”挑起了我的疑惑,于是我就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
我先对自己发生“鬼压床”现象做了一个自我的反思,我有“鬼压床”那天白天玩得比较累,难道“鬼压床”和人的疲劳有关?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以后,我又在自己的家人中进行了调查,发现奶奶,妈妈,阿姨和表姐都有过“鬼压床”的经历,我首先问了妈妈,发现妈妈有几次加班很晚,回到家也是很累了,早早睡觉的,晚上反而有了“鬼压床”的现象;阿姨是在分娩以后遇到这个事情的,还说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力气睁开眼睛,但是意识却是清醒的;姐姐有的几次都是在考试之前,她都睡不好,每次都到很晚才睡着,好几次都是睡了醒过来却动不了身体;而奶奶和姐姐的情况差不多,老年人晚上都睡不着,早上又起的比较早,所以当晚上奶奶睡着以后,半夜清醒过来的时候,她都觉得身上有个人压着,四肢动不了,但是脑子却是很清醒。
看来“鬼压床”这个情况跟疲劳还是关系很密切的,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我回想了一下,那天我睡觉的时候是仰着睡的,还闷着被子,那这个和睡觉的姿势有没有关系呢?我又去问了妈妈他们。发现,除了姐姐也有闷着被子睡觉的习惯以外,其他几个人都不是。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几个人都是喜欢仰着睡觉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归纳,我大概觉得“鬼压床”只是一个生理现象,并不是真正的鬼神之类的东西,为了了解的更详细,我借助了网络,进行了查阅,发现“鬼压床”又称之为“睡眠麻痹”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是身体却不听人使唤。这最直接的原因是白天的疲劳,当人入睡以后再次醒来时,身体上的肌肉因为白天的疲劳而使不出尽,而仰睡的习惯往往会把手放在胸前,这就会使人感到胸闷,好像有人压在身上一样。还有压力大的人容易脑疲劳,而体质较弱的人身体往往容易超负荷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也会有这种“鬼压床”的情况产生。
经过了这次简单的调查我更加发现,我们要相信科学,任何问题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解释才是真理,比如“鬼压床”我们只要多多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加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鬼压床”的现象了。
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篇2
一、家庭小实验的特点
1. 趣味性
趣味性是家庭小实验很鲜明的一个特点。教材中编排的许多家庭小实验趣味性都很强。
2. 灵活性
家庭小实验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取材的灵活性;操作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条件下, 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自由活动。
3. 可操作性
家庭小实验对仪器和材料的要求不高, 只要不影响实验效果, 能顺利完成实验, 易于操作即可。
二、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措施
1. 建立家庭实验角
在家庭实验中, 没有现成的仪器和材料, 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和寻求相似的代用品, 建立家庭实验角, 这样无疑会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
2. 准备实验的用具和材料
3. 可以先选择简单的小实验
三、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1. 家庭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比较强, 对于什么事都感觉新鲜。所以在设计家庭小实验时要力求直观,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验的趣味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
2.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 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即使是看到了一群毫不起眼的小蚂蚁, 他们也会一边观察小蚂蚁, 一边没完没了地提问。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并不复杂, 甚至不成为“问题”, 有的问题却非常值得深究。
3. 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演示实验, 学生只看不做, 没有动手的机会, 这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是, 家庭小实验却完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学生可以在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使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 家庭小实验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摘要:家庭小实验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的有趣活动, 它注重贴近生活。将生活纳入教学过程中, 有助于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 篇3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应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以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探究其中的奥秘,使自然科学從生活走向课本,从课本走向社会。我认为适时地让学生动手写科学小论文是对课堂教育很好的补充和延伸,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探索创新等能力,又能与新课程标准接轨,完整地体现知识获取的过程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体现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下面就谈谈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意义和途径。
一、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对科学课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往往弄不懂其中的来龙去脉,或是怕动手操作,畏手畏脚。如果指导他们在课外多观察、多动手操作,自己弄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就会逐渐树起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激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迸发出学习欲望甚至是创造的火化。如学了大气压强后,叫学生做嘴叼空瓶或纸片托水的实验,亲身体验大气压强,并写出一点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数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熟视无睹。如夏天吃棒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很少有学生会去关注棒冰拿出冰箱后外包装上会出现很多水珠甚至是白色的霜,也不会注意吃棒冰时周围还会有“白气”飘动。当上课老师讲到这些现象时,他们只是觉得好象有,但不甚清楚。这时可叫学生课外买支棒冰好好地去研究一番,他们会饶有兴趣地去观察老师讲过的这些现象,同时观察到吃棒冰时对着风就化得快,还会思索:如果在冬天是否会有相同的现象呢?有同学就通过他们的所见所想整理成《吃棒冰的科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目的地注意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把生活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养成积极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谈学《科学》的感受时说:“老师,您讲给我们听,我们都忘了;您做给我们看,我们都知道了;您让我们自己去做,我们都掌握了。”写科学小论文同样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第一手资料,虽然课外实验没有像课内实验那么完备,但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很乐意利用家中的瓶瓶罐罐、油盐酱醋等简便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个个小实验。如用废塑料瓶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告诉学生所需的材料,让他们自己设计方法和步骤,自己动手做,并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写一篇自己命题的小作文。有同学写出题为《废塑料瓶的妙用》的小论文,为了说明“妙”,他还把普里斯特利实验改装了一下,设计一组对照实验,用水草和鱼在光下研究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当然实验有时不可能一次成功,也不一定十分精确,所以要鼓励学生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学习的欢乐,训练操作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通过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小论文既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也使他们获得许多在课本上、老师那里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站和消防队的救火演习等。而且这样的实践给学生很大的空间,自主性强,学生可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容易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使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写小论文不一定要有很精巧的构思、很华丽的词藻,但也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的通顺、准确,思维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经常练笔学生会形成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5)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初中科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写小论文还需联系语文、数学、社会等学科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使他们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升学生的品德
“实践出真知”。自然科学知识大多是前人经长期观察、多次实验再经分析、推理而得的真理,所以在学生获得素材的活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而学生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又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能源”教学后,可布置题为《你在做饭时想到的》、《省柴灶的思考》的小作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意识。又如“人类与环境”教学后,可作《谈谈一次性筷的利弊》、《地球的眼泪——酸雨》的命题小作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途径
1.实验途径。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内容要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在课后又有许多的小实验和兴趣实验,学生对实验活动也很感兴趣,而运用实验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学生就能写出较好的科学小论文。如学了“植物”后学生学会了制作腊叶标本,他们采集了不同的叶子制作标本,同时尝到了制作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写成了《我怎样制作腊叶标本》小论文。学生很喜欢利用家中的物件、废弃物做课外小实验。如学了“光”后学生利用玩具激光发射器和蜡烛作光源,老花镜的镜片和装水的圆形酒瓶作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作凹透镜,做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实验,完成了《光学实验在家中》的小论文。
2.观察途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观察活动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观察也是学习科学课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如动植物特点和生长活动等现象,天文、气象、地质等现象,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结构特点等等。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特点以及观察过程和观察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便成为科学小论文。如学了“植物”后,知道马铃薯是茎,胡萝卜是根,但它们都有一个个的“小凹陷”,学生不明白胡萝卜为什么是根而不是茎;马铃薯可发芽,黄豆种子也可发芽,茎和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有何不同?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把这三者都放在潮湿的环境中逐天观察,然后叫学生记下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便可写成《根、茎、种子的区别》的小论文。又如学了摩擦后,可指导学生观察自行车及生活中哪些是利用摩擦,哪些要减小摩擦,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等,记录下来就可写成《摩擦就在我们身边》的观察报告。
3.调查途径。调查是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观察、访问座谈等手段来取得研究所需材料,从而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再具体实施调查。尽可能取得所需资料,作好调查记录,然后再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如学了“人类与环境”后,可指导学生实地考察本地区的公厕与垃圾桶的卫生情况。要调查各个公厕和各居民区垃圾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可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居民了解各种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整理即可完成《我市公厕和垃圾桶的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4.写读后感途径。教材中有许多介绍伟人的故事和科技动态的阅读材料,还有些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观念意识相联系,这些都是让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材料。如学了“杆枰”后,结合生活中短斤缺两的现象,布置《杆枰能称人心》、《杆枰的学问》等命题小作文。当学了“焦耳定律”后,完成《四百次和四十年的思考》的读后感。
当然,这几种途径并不是孤立的,有时要通过几种途径的综合运用才能写出较高质量的小论文。
通过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既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还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是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科学课中的完整体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6年级科学寒假作业 篇4
一、实践类
1、自制简易显微镜(参考课本第10页)
要求:制作好带来。
2、制作一个大的晶体(参考课本第9页)要求:拍照记录
3、探究铁生锈的相关实验(参考课本39页,完成表格)
4.行万里路:在旅行中观察、记录(文字或照片)、整理与科学相关内容(星空或环境部分)。
二、阅读类
1.《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日:后藤道夫
2.《科学探索者》之《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科学探索者:从细菌到植物》、《科学探索者:细胞与遗传》、《科学探索者:动物》
三、视频类
1、斗转星移纪录片(央视)
2、纪录片《宇宙 The Universe》(BBC)第1-7季
3、BBC-夜晚的星空之天文爱好者
我们班的小蜗牛作文6年级 篇5
语文课上,全班同学积极回答着问题,谁都没有注意到一言不发的“艾蜗牛”。朱老师突然问:“同学们,学完了《去年的树》,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可朱老师无视那一双双举起的小手,叫道:“艾莎莎,你来回答。”教室里一下鸦雀无声了。
“蜗牛”十分不情愿地慢慢站了起来,可她依然什么也不说,不停地扭来扭去。她那样子可真像因身体肥胖而缩不进壳的蜗牛,不过还在拼命地想缩回壳里去呢!艾莎莎几次都想坐下,可不回答问题就坐下是不可能的。在老师的催促中,艾莎莎慢吞吞地张开了她的“金口”,一字一顿地说:“我,觉,得,鸟,儿,很……”天啦!短短九个字,她居然用了将近一分钟的时间!真是一只慢蜗牛!
艾莎莎也如蜗牛般温和,因为她从不生气。有一次,“坏小子”吴昱大叫道:“艾蜗牛!死蜗牛!”“艾蜗牛”不但不着急,反而慢吞吞地配合着他的声音做蜗牛动作。“坏小子”吴昱又气又恼,气的是艾莎莎做动作吐了吐舌头,白了她两眼,恼的是若不怒“艾蜗牛”。
有次,几个讨厌的男生用蜗牛扔我们,有“熊妹妹”之称的我也未能幸免。“艾蜗牛”这下着急了,大叫:“不要扔了,我的同类被伤害啦!”那几个讨厌的男生大叫:“蜗牛,小心!”“艾蜗牛”十分糊涂,不懂男生们说的蜗牛就是她。一只大蜗牛真的在“蜗牛”身上着陆了。艾莎莎也真的把那只大蜗牛当作同类,她小心冀冀地取下蜗牛,再慢慢把它放进了草丛。
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4)班和(5)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优补差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
容
课时
一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
二
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
三
茎越长越高;开花了,结果了;
四
我们的大丰收;植物单元复习总结;
五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
六
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
七
蚕的生命周期;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八
我们的生命周期;养蚕单元资料整理与复习;
九
期中复习考试
十
温度和温度计
十一
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十二
水结冰了;冰融化了;
十三
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
十四
水的三态变化;温度与水单元整理复习;
十五
我们知道的磁铁;磁铁的磁性;
十六
磁铁的两极;磁铁的相互作用;
十七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指南针;
十八
做一个指南针;磁铁单元整理复习;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篇7
专题一
1~5 CADAA6~10 CABBD11~15 ADBDA
专题二
1~5 BCBCA6~10 BCBAA 11~15 AACAD
专题三
1~5 ACBCB6~10 CCCCC11~15 CCCAB
专题四
1~5 CABDA6~10 BBCCA 11~15 ABBBB
专题五
1~5 DBDBB6~10 DCAAD11~15 CCADB
专题六
1~5 CDDCA 6~10 DCCBD11~15 BBCAB
专题七
1~5 DABBC6~10 DBBBB 11~15 DCAAB
专题八
1~5 CBDDB 6~10 BBBDA11~15 CCBDB
专题九
1~5 CCBDD 6~10 DCDCA11~15 CDADB
专题十
1~5 DDCBA 6~10 BBBAA11~15 BCACC
专题十一
1~5 DBAAA6~10 CABCD 11~15 ADDDB
专题十二
1~5 CCCBB 6~10 DBCCD 11~15 AABAD
专题十三
1~5 ACBBD6~10 CDCAB11~15 CDCAC
专题十四
1~5 BDDAD6~10 CCACA 11~15 BBCCC
专题十五
1~5 ABBAC6~10 ABDAD 11~15 CCABD
【新目标英语7~9年级动词搭配专项练习大全参考答案】
练习1 1) add up to 2) added to3) adds to 4) added; up
练习2 1) away from2) down3) in4) off5) up6) up
练习3 1) down2) in3) back4) about5) up6) up 7)down8) out
练习4 1) up 2) for3) at4) out5) off
练习5 1) for2) about3) back4) on5) at 6) down7) into8) out9) to10) up
练习6 1) down2) down3) across4)up5)off6) in
练习7 1) over their feet2) behind3) back4) over
练习8 1) up2) up 3) by4) down5) against 6) beyond7) through8) off9) over10) with 11) ahead12) in for
练习9 1) down2) over3) round4) through 5) down6) in7) over
练习10 1) away2) off3) out4) up5) out 6) away7) out
练习11 1) back2) down3) on4) out 5) up6) down7) up
练习12 1) away2) back3) from4) from5) away 6) on7) up8) off9) to10) up
练习131) down 2) off 3) on4) into
练习141) out2) to3) behind4) over5) over 6) over
练习151) through2) out3) on4) back5) down 6) into7) about / around / round
练习161) into2) for3) out4) up / up5) up6) out
练习171) down / on2) away3) through4) over
练习181) for2) back3) back4) for5) off
练习191) up2) up3) up4) out5) out6) up 7) up
练习201) away2) down3) forward4) out5) through6) up7) on8) up9) up
练习211) out2) down3) over4) through5) up
练习221) on / ahead / forward2) over3) through 4) over5) through
练习231) into2) across / into3) out4) after5) for6) into
练习24 1) back2) about3) off / out4) out5) out 6) up7) off
练习251) back2) down3) for4) in5) over6) up7) on
练习26 1) to2) round3) over4) out5) away6) away7) down8) upside down9) up 10) against11) out
【2009年中考英语总复习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听力材料:
第一节(共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分)
听下面6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三个答语,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个问题后,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作答和阅读下一小题。每个问题仅读一遍。
1. How are you?
2. What does she do?
3. Could you lend me a hand?
4. Where will the meeting be held?
5. 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
6. What day is it today?
第二节(共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分)
听下面6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7. M: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W: Yesterday I cut an orange with a knife and carelessly cut my finger.
8. W: When did you buy the new car, Tom?
M: I didnt buy it. I borrow it from a friend.
9. W: Is the Hubei Museum far away from here?
M: No, it takes only 10 minutes by bike.
10. W: Its your turn, sir.
M: Would you please mend this pair of trousers for me?
11. M: Hey, Lily,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Our boss is looking for you.
W: Oh, Im just making a phone call.
12. W: May I help you, sir?
M: Yes, Id like to have a look at your cabbage.
第三节(共13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3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和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13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M: Miss, you look lost. Can I help you?
W: Yes, please. Is there a bookstore near here?
M: Yes. Its about 2 kilometers away from here.
W: Two kilometers?
M: Yes. Go straight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 left. Its just on your right.
W: How long will it take me to get there?
M: Its about a fifteen-minute drive.
W: Thank you
听第14段材料,回答第16至18题。
M: Did you use to collect stamps, Lucy?
W: Yes, I did. But now I am more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 music and playing the violin. When Im free, I enjoy playing.
M: Youve changed a lot.
W: Thats right. What about you, Jack?
M: Now, I enjoy fishing.
W: Fishing? Thats a good hobby.
M: Yeah, you are right. Its a lot of fun.
W: What did you use to do?
M: I used to take pictures.
W: I think taking pictures is expensive. You have to get a good camera and buy films. Am I right?
M: You are right. So I gave it up.
听第15段材料,回答第19至22题。
M: Hi, Jane. Welcome back. How was your vacation?
W: Great! I had a wonderful time.
M: What did you think of Singapore?
W: I like it better than I had expected. Its very clean and has got lots of flowers. Henry, do you work?
M: Not regularly. I used to have a job in a publishing company, but now I do the things I want to do.Some of them pay, like lecturing and teaching,while others dont.
W: How do you find your present way of life?
M: Well, therere some good things about it. For one thing if you feel tired, you dont have to get up early, and for another you can spend your time doing things you really want to do.
听第16段材料,回答第23至25题。
A writer, a singer and a painter were lost in the forest. It was getting dark when they came to a farmers house. They said to the farmer, “Could you let us stay for a night?”
“Yes, of course,” the farmer said, “But Ive got room for only two of you in the house. The other one will have to sleep in the barn with the animals, and the smell is very bad there.”“I will sleep in the barn,” the singer said. Half an hour later, a knock was heard on the door. And there stood the singer, saying, “The smell is terrible, and I cant sleep there any longer.” The writer said, “All right. Ill sleep in the barn.” And he went away. After some time there was another knock on the door. “I feel terrible from the smell,” the writer said in an angry way. The painter said, “OK, Ill sleep in the barn”
Early next morning when they got up and opened the door. There stood all the animals from the barn. The animals had stood there for a whole night!
1~5 ABCAA6~10 BCBCB11~15 BAAAB
16~20 CBBAA21~25 ABABA26~30 BCADD
31~35 BCADC36~40 BACDA41~45 CABCC
46~50 ABDCA51~55 BDACB56~60 DACAD
61~65 BCADB 66~70 BCCBA 71~75 DCDAD
76~80 CBADC
81. November 82. troubles 83. stand 84. rest
85. move 86. hung87. news 88. anything
89. agreed 90. coming
One possible version:
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 篇8
学习目标:
(1)根据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形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保证学生观察,实验,制作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一些活动的安排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搞好本单元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课前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方案的设计,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前实验与制作等.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被教科书所束缚,可以借鉴其他科技活动中的实验活动,使本单元的实验活动更生动有趣.(3)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低估学生的能力会限制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高估学生的能力,又会使学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影响教学的效果.(4)活动中要强调过程.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本单元共两课,建议用6学时完成,每一课3学时.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从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入手,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空气,实验观察空气,搜集资料等活动,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压缩空气的应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学会运用实验和对比的方法观察研究物体.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准备:教师:一个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一个饮料瓶,篮球,有关空气的视频.学生:风车,扇子,空塑料瓶,小土块,吸管,水,塑料袋,烧杯,注射器.第一课时:活动1 :空气在哪里
导入:播放“把海绵放进水里”视频.提问:影片里你们能找到空气在哪里吗 还有哪些方法能找到空气在哪里 目的:通过视频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起生活经验,找到更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活动2:“捕捉”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用塑料袋把空气“逮住”放到我们面前吗 活动: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观察:请大家参照教科书第46页的方法来感觉空气是怎样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有弹性,能变形的.目的: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将空气装满塑料袋;通过让学生拍一拍,敲一敲等方法,利用感觉来认识空气的性质.(4)第二课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 11/20 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1)把玻璃杯横放在水槽中,待玻璃杯中进满水后,再将玻璃杯慢慢倒着竖起来,并提起来一部分,使杯口不要露出水面.(2)将一个装满空气的空饮料瓶倒立着放入水里,斜插到玻璃杯口的下面,并慢慢倾斜饮料瓶.交流: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 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 通过活动, 你发现了什么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空气转移,从而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活动4:压缩空气
通过给篮球打气的活动,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通过
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认识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友情提示】
用充气筒给篮球打气,观察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发现:给篮球打气但篮球的大小却没有多大变化,引出“是否球内的空气被压缩了”的话题;学生还会发现,篮球里的气越足,篮球弹得就越高,引出“压缩空气是否具有弹性”的问题.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里空气的体积变化,手压活塞的感觉,松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注意刻度的变化:压前的刻度,压不动以后的刻度,松手后活塞弹回后的刻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实验时手的感觉等来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达到共识,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压缩空气具有弹力.得出结论以后,可再回过头来解释一下“打足了气的篮球为什么可以弹得那么高 ”的问题.【引申的问题】
空气能够被压缩,说明组成空气的基本微粒之间有一定距离.导入:拍打没气的篮球.提问:篮球为什么不能弹起来呢 怎样才能使它弹起来(给篮球打气)观察:在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思考:为什么给篮球打了这么多气,篮球还是这么大呢
交流:球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压缩了)提问:篮球里的气越足,为什么篮球弹得越高
五年级科学小论文 篇9
这一学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绿豆、蚕豆、花生、黄豆、玉米、凤仙花、向日葵等好几种植物的种子。后来,我们还将每种植物的种子各捡出一粒,把它们浸泡在水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很多同学发现绿豆的种子很快就发芽了,而像蚕豆种子过了一天了,还没有发芽,这是为什么呢,绿豆种子怎么那么快就发芽了呢?而且,同样是绿豆种子,也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跟同学讨论,然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二、研究问题
为什么绿豆发芽有快有慢?
三、猜测
张老师问我:“都是绿豆种子,为什么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呢?你觉得这可能与什么有关?”我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可能与种子的大小有关;
2、可能与种皮的厚薄有关;
3、可能与种皮的软硬有关;
4、可能与种脐的大小有关;
5、可能与教室的温度有关;
6、可能与潮湿或干燥有关;
7、可能与水量有关;
8、可能与空气有关;
9、可能与种皮的颜色有关;
10、可能与做实验的杯子大小有关;
11、可能与绿豆的生长过程有关;
12、可能与绿豆的硬度有关;
13、可能与绿豆的轻重有关;
14、可能与绿豆的新老有关;
15、可能与装绿豆的盒子有关。
有了自己的猜测,张老师建议我选择其中一两个做实验,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准备了几个小盖子,拿出学具袋中所有的绿豆来做实验,后来绿豆不够了,还找张老师借了几颗绿豆做实验。
四、实验情况
1、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一:准备一大一小两颗绿豆和两只同样大的小盖子。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他们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现,大绿豆已经发芽了,它长出白白的长约1毫米的“芽”,而小绿豆还没有发芽,只是变大了一点。
(2)实验设计二:拿两个同样大的小盖子,分别放入一颗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一个盖子里多滴些水,另一个少滴,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两个盖子中的水都淹没了绿豆,它们的变化情况没有太大的不同。
(3)实验设计三:找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小盖子,再找两个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那两个盖子中,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我发现小盖子里的绿豆种皮已经裂开了一条缝,而大盖子里的绿豆还没有,只是变大了一点。
(4)实验设计四:拿两个同样大的盖子,再找两颗颜色深浅不一样的绿豆,分别放入那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及时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我发现这两颗绿豆种皮都裂开了,都长出了一点点白白的“芽”,而且变化程度都差不多,所以我认为,颜色几乎不会影响绿豆发芽的快慢。
2、实验结论:
(1)大小不同的绿豆,大的发芽快。
(2)水量不同时,绿豆发芽快慢没有受到影响。
(3)盖子大小不同时,小盖子里的绿豆发芽较快。
(4)绿豆颜色深浅不同时,绿豆发芽快慢没有有很大的差别。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实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大的绿豆在小盖子里边发芽比较快。
五、体会与感想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几个猜测,接下来我还要想办法继续研究其他的想法。比如,换成饮料瓶盖子或更大的盒子来做实验,结果会不会一样呢?如果换成别的植物的种子,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八年级科学小论文 篇10
面对日趋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我希望将来发明一种自动分检并把垃圾逐一消化的垃圾箱自动消化垃圾箱。当人们把自己用过了而废弃的`生活垃圾放进这个垃圾箱里时,这个垃圾箱会把塑料处理成像大米一样的颗粒,废纸压缩成饼干样的纸饼;玻璃制品集中在一起融化成液体,菜叶等生活垃圾发酵成肥料,清洁工人每天只要把桶里消化的垃圾归类收装然后卖给需要这些肥料的厂家,再次利用这些垃圾。
这种垃圾箱的形状跟现在的果壳箱差不多,由那些回收的塑料,玻璃制成,它的底座有一个微型电脑,负责分检,处理人们放进的垃圾。
这就是我要发明的自动消化垃圾箱,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清洁又美丽的环境!
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宇航衣。穿上它,就可直接从地球飞到外太空。这种宇航衣是用一种耐高温、高压,可以吸取天然气,把它转换成能量的特殊塑料制成的。
这种宇航衣的构造是这样的:后背有两个小型火箭,它是整件衣服的动力装置,*它人类就可以在茫茫宇宙中遨游了。宇航衣上有一个三角形头盔,它可以减少飞行中的阻力。宇航衣的腰间有一个方向盘,它是和小型火箭配套的。在太空中的星球上行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有的星球(比如月球)没有引力,很容易掉入这无极限空间宇宙。而我发明的宇航衣的鞋底各有四个吸盘,吸盘可以牢牢地吸住鞋底接触面,这样人类便能在太空中的星球上迈步了。衣服上还有工具格、方位显示仪、无线电呼叫机和等离子火炮枪。
这就是我发明的宇航衣,你喜欢吗?
以往大家常用“硝烟弥漫”“火光四起”来形容战场,因为化学推进剂或发射药燃烧才能推动弹丸到高速度。未来的战争可没有硝烟,那时我们所用的电炮及一些新型武器几乎都不用化学能。
我一直希望能发明一种超新型电炮,捍卫祖国神圣领土。这种电炮是用电磁力推进弹丸到超高速状态的发射装置,它可将弹丸加速到每秒3-5公里,而常规火炮则望尘莫及。作为超高速动能武器,它的弹丸射程远、穿甲深,射击提前量小,因此命中率特别高。用火炮发射质量大于是100公斤的弹丸是很困难,而用电炮不仅可发射克级质量的小弹丸,也可发射吨级质量的射弹或航天器,将它们推进到每秒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速度,它的速度快、动能大,故可用在坦克、舰船或飞机上。电炮是利用电磁力或电力工作,它仅用电厂的电力就可正常运行,它的成本仅是普通火炮的1%,效率很高。电炮是用电流变化来精确控制发射速度和改变射程的,因此性能优良、工作稳定、可控性好。此外电炮发射时由于少烟雾、火光和冲击波,因此隐蔽性好,很适合未来现代化战争。电炮可作为战区导弹防御和国家导弹防御武器,也可用于地对空的定向发射火箭和纯有效载荷,还可用于天基推动航天器进行轨道转移,电炮的用处可大啦!
怎么样?这就是我想发明的电炮,威力很大吧!
我希望将来发明一种多功能墙纸。它可以按照个人的喜好变化颜色,还有时间显示。最神奇的是,人们只要有“墙纸遥控器”,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让墙纸变成超大屏幕电视机和环绕立体声音箱,或变成各种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当你躺在了夏威夷海边的沙滩上;当你坐在沙发上,就好像坐在黄山顶上。但最令人满意的就是它的温控功能,它可以使家中保持你想要的温度,可以使春天永远留在家中!
这种墙纸外表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内部极其复杂,仪器精密,能量完全是从二氧化碳中获取的,同时它也会吐出新鲜的空气。
【6年级学生科学小论文】推荐阅读:
1到6年级小学生科学知识总结01-05
科学实验小论文六年级08-28
小学四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07-04
6年级科学教学总结08-26
小学生三年级科学11-29
小学生二年级小作文我爱老师10-06
做一天小主人五年级学生作文07-23
小学生四年级作文可爱的小金鱼08-15
可爱的小金鱼小学生四年级作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