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改小论文

2024-10-19

学生课改小论文(精选7篇)

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1

*学生课改小论文*

我 的 课 改 体 验

虞城县镇里固乡初中黄冉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教育创新----课改中我们又有怎样的体验呢?

回顾初中三年的学习历程,几乎每一节课都充满乐趣,我们的课堂生活似乎都是漫游在课改带来的轻松与快乐之中,师生共享课改带给我们的鲜美果实。

语文课堂的“鲜”就体现在老师已不只是老师,而是一个勾划生动画面的画师,每一节课都是一副精美的画面。

画面一:

在《雨说》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 通过老师的构划和自己的想象,进入到一个充满祝愿的画面,沐浴在“雨”这位天使的洗礼中,扬起我们的脸颊让它亲吻,吮吸它送给我们的关爱,享受它带给我们的欢乐,感悟其中真意,理解文章感情。随后,即是一场建立在融洽关系基础之上的师生大“PK”,通过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诵比赛,其文章的意境及丰富内涵就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画面二:

语文老师似乎总有使不完的招,那次上课,她莫名其妙地带来了一台录音机,说是要先来首音乐震撼一下听觉。然而当音乐响起,同学们再次被带进了“父爱如山”的意境中,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傅雷家书》的课堂。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都是老师的刻意安排----不,应该是课改的安排----我们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与父母拉开了距离,在这节课上,老师由浅入深,让我们感悟父爱,课本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文章主旨,让我们真正理解父爱,面对父爱,接受父爱。最后老师又布置了奇怪的家庭作业:帮父母洗一次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此促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培养我们家庭融洽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的达到了教书以育人为本的最理想效果。

画面三:

九(1)班话剧团即将开演!当我们班里的“威尼斯商人”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在讲台上闪亮登场,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声。老师欣慰的脸上露出笑容,同时布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老师的导演、同学们的展示,我们近乎于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威尼斯商人,如身临其境般体验了“庭审”的全过程。就这样,课文的时代背景、故事的主要情节、吝啬鬼夏洛克的残忍无情、其他人的思想性格以及课文的深刻内涵又牢固地记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

在日常课堂学习中,语文老师给了同学们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很多的评价、反馈和质疑的机会,充分发挥了课堂中的活力,真正把课堂、把自主、把兴趣还给我们,让我们在课堂上不断探究、提高自己,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充满快乐和幸福。

总而言之,今日不同往时,我们的课堂能以我们为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老师教学的热情,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民主、和谐,是唤醒我们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我们人生发展体系的乐趣。

教师评语:

读完此文,我深切地感受到课改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开放的课堂,可以让思维开花。值得欣慰的是,这篇小论文的作者已经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体味、去分析、去思考,且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如画面一,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鲜活的语言,让我们沐浴在天使的洗礼中,感受春雨这爱的使者带给我们的甜蜜与幸福。语文的课堂是多彩的,语文的舞台是无限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都是语文的课堂。正如这样一首诗:我们走出去了/在大自然为我们准备好的路上/读小苗/读小草/读着翅膀/读着想象/读着积雪的梅枝/读着静谧的田野/读着无饰的图画/我们走出去了/用我们的眼和脑/在读着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书。

画面二,小作者更是独具慧眼,剪辑了一个讲授亲情的课堂画面,再次凸显了语文教学带给他的那份心灵的震撼。正如文中所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间有了隔阂,疏远了,而一次课堂情景的创设,让同学们与父母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拉近了“我”与父母的距离,而对“洗脚”作业布置的感受,更是锦上添花,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还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画面三描绘的语文课堂的魅力,更是对课改深切的体会:老师不再是老师,成了导演,学生也不再是学生,成了演员,这本身就是一个飞跃式的提高。

总之,作者裁剪的这三幅画面,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能让人有所感悟,受到启迪,虽然笔法有些稚嫩,手脚也受些羁绊,但毕竟能用自己的心去真切地感受课堂,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已是难能可贵了。

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2

关键词:教育,课改,心态

什么是课改?我认为, 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 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 让学生的发展走向健康之路。而在具体实施中, 就是要改思想, 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 并围绕“学”重建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摆正心态

课改到底改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改思想, 摆正心态, 因为心态决定状态。如果你把教书当作谋生和养家糊口的手段, 那你就是生存状态;如果你把教书当作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 那你就是享受状态;如果你把教书当作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 那你就是发展状态。不知你是什么状态。

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学生可喜欢我了, 自己有一股用不完的劲, 卷子当天交上来, 改到半夜一点。而现在呢?考卷搁几天都还不想改, 变懒了!”确实, 教书时间久了, 就好像丧失了教书的激情;课上得久了, 对教材熟了, 上课就有些按部就班, 有时不带书也能忽悠一节课。记得有位哲人总结过为师的六个层次:第一层:巫师———造孽;第二层:庸师———浪费;第三层:经师———传授知识;第四层:能师———培养能力;第五层:名师———启迪智慧;第六层:大师———促进发展。那位老师所说的, 基本上就是第三层———经师, 只负责传授知识。我曾经也经历过类似情况, 有时也感到悲哀。有一次我看到一名学生做作业, 买好了一堆的辅导资料, 每做一题就去翻阅资料, 看到类似的例题就依葫芦画瓢, 找不到类似的题目就傻眼了。这就是经师教出来的效果。我们是该反思了。

我曾跨学科教过生物和历史。对于生物和历史这两门课, 由于不是我所学的专业, 课前我的备课是特别认真的,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不知道的知识就查资料, 上起课来也特别带劲, 学生也很有兴趣, 甚至中午都会跑到班上去研究生物。我那时有些纳闷, 后来发觉是我的状态影响了学生。比较起来, 我上数学课倒有些漫不经心了。上初二的课会错拿了初一的书。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如果一个老师失去了上课的那一份激情, 套《中国好声音》的一句话, 那就是“如果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 你如何用你的声音去打动别人”。我想课改的前提是保证你有一颗敢于课改常青的心, 保持一直以来的工作热情, 心态决定状态。

二、改教育理念

过去我总是用旧的经验来处理各种问题,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后, 我发现过去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方程式, 明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失败。对于张三来说是成功的方法, 给李四带来的也许是失败的教训。比如, 去年刚开始我安排学生大扫除, 是照以往的方法, 定人定岗, 让几个自觉的学生带几个不自觉的学生打扫, 结果是活都让自觉的学生干了, 不自觉的学生就偷懒。于是, 后来我就让劳动委员排值日表, 他把自觉的排在一组, 不自觉的排在另一组, 让他们自己选组长。结果, 效果挺好。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想, 如果在教学上, 我把成绩好的编在一组, 成绩较弱的编在一组, 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这是我今年想尝试的一种分组方法, 看看效果如何。

再有一件事, 就是七年级开运动会。队员是我精选的, 扛沙包的是大个子, 短跑的是腿长的, 小个子可以长跑。然而, 运动会的过程中, 扛沙包的大个子学生竟然半路抛锚, 我选的腿长的学生五十米接力竟跑了个年级段倒数第一。我总结是自己不了解学生。于是在八年级时, 我让学生推荐, 自己观察, 选择最好的组合。结果, 那次运动会个人项目不很突出, 可是团体项目上基本是小组第一, 最终连续两年总分都是年级段第二。我想教学上与此是一个道理:要深入了解学情。每一届的学生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不一样, 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 而要用发展的理念去面对每一届的新生。

三、新木桶原理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木桶原理:

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 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我却发现了一个新的木桶原理。

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 精讲精练”模式中有很重要的一块是小组合作制。对于小组合作, 首先是分组, 我最初同大多数老师一样, 先任命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做组长, 然后指派副组长, 再分几个成绩一般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试行了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多数小组都是组长发言, 一般成绩不好的学生根本就是置身于事外。后来我试着改变方法, 设了六人小组, 六个人的角色不同, 组长轮换, 并设有副组长、书记员、纪律委员等等, 并分为第一发言人, 第二发言人, 并由学生给自己的组取名, 例如什么“必胜客”呀, 等等。这样一来, 学生们每人都有任务, 自由组合, 兴趣也就来了。在总分考核上, 我把每个小组绑定在一起, 只要有人落后了, 人人着急,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后来我在安排大扫除, 布置出黑板报, 组织参加学校运动会, 开主题班会等事情时, 都按照这种方式, 做起来比较轻松, 学生也能默契配合, 完成任务也非常有效。而我只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鼓励。从中我发现了新木桶原理:一只桶能装多少水不只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更取决于板块之间的松紧度。只有所有木板都紧密靠拢, 协同合作, 才能装更多的水。否则, 再长的木板, 也装不了多少水。

其实, 这一点, 表现在课任老师之间的配合上, 更是如此。新课改刚实施, 很多老师非常努力, 花了很多时间, 然而, 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所教的一科占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这种情况, 也能显出新木桶原理的益处。我在四中教了两届学生, 很幸运能同几位老师并肩作战, 互相支持。我和几位老师商量, 将各科有短腿的学生名单贴在讲台上, 希望各位老师能重点抓, 无论是上课提问还是当面批改考卷, 老师们配合得很好。事实证明这样的合作产生的力量是很大的。

四、改进教学方法, 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我曾经担任了一届学生基础比较差的班的初三班主任。那一年真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泪、累、盲、忙、烦、繁。就是常流泪, 很劳累, 总盲目, 老忙碌, 真烦燥, 事太繁。我以前教学上常抱一种观点:没有功劳, 也有苦劳, 没有苦劳, 也有疲劳。也就是只要我多讲, 学生总有收获。我生怕学生这不会那不会, 于是上课面面俱到, 题题都讲, 结果收效甚微。后来我注意到, 有的物理老师在中考复习的最后一个月很少讲课, 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提问, 老师讲解。结果, 她的教学成绩反而更好。用音乐人汪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说得多的不一定会赢。”课改正是如此。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老师要尽量少讲, 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 老师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即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据说厦门一所学校为了控制老师上课讲得太多, 禁止老师上课用麦克风, 这也是课改的一种理念。

我们的课改小故事 篇3

关键词: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

陶行知曾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句话足能体现出演讲的魅力。演讲使用的语言悦耳动听,具有旋律感、节奏感,它不仅注重“讲”,更加注重“演”,只有在“演”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讲”,并且演讲要求演讲者的仪态整洁大方,自然、高雅,配合辅助表情达意的态势。

我们从2011级开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演讲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长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例如,在初级操作阶段,我提前为学生确定了以《我想对父母说》为主题的演讲任务,先让学生准备了一周时间,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讲台演讲,每个人都中规中矩地写了一大堆关于感恩父母的话,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枯燥。通过“学生演讲—学生点评—老师再评—方法提炼与总结”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的操作,慢慢的,大家发现了演讲的乐趣!为了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性,我们由最初的按学号或座位轮流演讲方式转换成竞争式的主动性演讲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起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记得在一次演讲中,某同学在以“盲从的害处”为主题的演讲中,他是这样开头的:“上课前,大家陆续来到教室,发现最早来的一个人在仰望天花板,大家也都仰起头来。好久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还是引首仰颈。最初仰头的人反而发生了疑问:‘你们都在看什么?’‘我们都看你在看……’那人哑然失笑:‘我刚才点了滴鼻药。’”听众轰然大笑,演讲由此转入正文。这种滑稽幽默的开头方式,实属学生创造性的一种体现,与最初的中规中矩的演讲相比,实在有了很大的进步。

演讲要想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化下去,这时就需要了解一些演讲的理论性东西,对学生进行演讲理论的教育。演讲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五个类型,即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演讲。具体来讲:

(一)读稿式演讲,就是平时所说的备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准备好稿子,然后在大会上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念一遍。其优点是演讲者对所讲的内容能事先加以慎重考虑,反复推敲,这样写成的演讲稿结构严谨,措词得当,这种演讲方式适合在比较重大比较正式的场面中运用。

(二)脱稿式演讲,要求演讲者事先写好稿子,并且反复练习,背熟后脱稿向听众演讲。它是演讲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演讲者事先能够在演讲稿上精雕细琢,然后认真练讲,反复背诵,默记于心,有了一定的把握才上台演讲。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三)提纲式演讲,它不要求演讲者一字一句写成完整的演讲稿,只要把演讲的层次结构按提纲形式写下来,然后就借助提纲进行演讲。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当即发挥,阐述论题。此外,提纲式演讲也保持了读稿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优点——对所演讲的内容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收集材料,考虑演讲要点和论证方法,采取提纲挈领的方法,把整个演讲的结构层次,主要例证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以便演讲时靠它来开启

思路。

(四)即兴式演讲,这是演讲的高级阶段,这种方式演讲者在演讲前没有任何準备而临时组织语言演讲,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主动是指没有外力的推动和督促而发表的,演讲者一般是会议的主持人。所谓被动是指演讲者本未打算演讲,但在外力推动下,不得已临时发表演讲。

(五)辩论式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进行论辩、比较,以断定其是非曲直的演讲。常用于政治界、学术界、外交界和一些演讲比赛。

高中语文课前小演讲常用的方式是前三种。通过前三种方式的训练,我们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这种方式,一定能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晋会平.开展课前演讲,培养说话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8).

作者简介:张发刚,男,1971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我的课改小故事 篇4

在当前的课改之下,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地去面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参与课程改革,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高效性,并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老师要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低年级学生那么活跃,课堂气氛就略显沉闷,主动与老师互动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起来就变得了无生趣,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有很多高年级的老师对此都有同感。针对这种现状,如果老师不去积极地改变,还是一味的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在我上阅读课时,我改变以前那种传统的教法。以前生怕学生听不明白,吃不饱,一定要讲深讲透才放心。这样,老师不断地灌输,费时费力。学生呢,由于不动手不动脑,被动地接受,时间一长就产生厌学的情绪,老师在上面讲得“开花乱坠”,学生在下面“自行其事”,因此语文教学长期处于滞留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我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过程。比如在讲授《凡卡》一课时,以前就讲的非常详细,生怕有些知识漏掉,耗时太长,效果也不太好,现在,针对这样的课文,精心的准备了两个问题,第一凡卡幸福吗?他的信爷爷到底能否收得到?去让学生认真对课文,找出自己想要的材料,与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十分愿意参与,这堂课,即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深挖了教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即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按这种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上课,我越来越轻松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样每节课的知识点大部分的同学能掌握,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我们面对面坦诚相待,我们会共同进步!

也许,教育过程中由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本说不完的故事,但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又会让我们感到莫大的安慰,会给我们这些老师以满足感与成就感。在课改的这要道路上了我走得越来越轻松。

小南海初中课改阶段性总结 篇5

本文来源 3 e d u 教育网

小南海初中课改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县全面推进已经一个多月了,小南海初中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课改实验教师和七年级新生共同谱写了小南海初中教育教学的新篇章。为了使今后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记录了以下一些体会与感受、困惑与思考:

一、课程改革带来了核爆般的裂变

㈠、管理之变:变盲目为科学,化形式为务实,1、学校管理

纵观以往学校的管理工作,往往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只见计划,不见落实。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不仅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意见》、《新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计划》、《新课程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明确工作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层层推进,工作针对性极强,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富有实效,对学校整体、其他年级、非实验教师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管理

从前一阶段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各班教室更美了:

七年级的十个班主任都能在教室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一走进七年级的教室,课改的气息就能迎面扑来,班风由“合作、探究”代替了以往的“勤奋、守纪”,学习园地也变成了成功展示台。七(9)班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把学生手中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七(10)班墙上还挂着一只写有“畅所欲言”的小箱,又多了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在教室环境布置评比中,七年级各班在三个年级中脱颖而出。

⑵、管理方法更活了:

班级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班级推行了“班务承包责任制”,把班务工作细化为几十个岗位,如“讲台长、收发员、图书馆长”等,明确其职责范围,竞聘上岗。通过这种形式,班务工作落实到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进初中的适应期。

⑶、班主任更亲切了:

班主任能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地看,耐心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各班主任都在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表扬多了,批评少了,言语亲切了。

⑷、班级的活动更多了:

单调、重复的作业少了,学生的负担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自己。㈡、教师之变:变单干为合作,化传授为引导,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分学科组织了九个学科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评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做到“不议不谈,不进课堂”,并认真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每组两周一次公开教学,听课、评课。学校开放七年级课堂,提倡教师之间随堂听课。由于新课程综合性加大,又没有以往常用的教参,教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因此现在到电脑室、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教师也多了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已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都说“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㈢、课堂之变:变静为动,化讲为学

走进七年级课堂,你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充许学生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提问,每堂课都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以往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现在经常是学生提出问题,又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情况经常可以见到。

㈣、学生之变:变接受为探究,化被动为主动

虽然课改推进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教师们普遍反映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很快。以前的学生最喜欢老师给他现成的答案,现在问题一出现,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想”。

二、课程改革带来了困惑与思考

1、课改倡导小班化,可我校学额足,教室少,七年级各班学生数基本在60人左右,新教法的运用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2、课改在进行通知培训和学科培训之后,在实施阶段似乎全凭教师摸索,缺少专家指导,难免要走弯路,能否借老实验区的经验,减少一些盲目性,少做一些无用功呢?

3、实验教师普遍关注课改的评价与考核制度,都觉得心里没底,有后顾之忧,都希望评价制度能早一点出台。

4、个别教师的观念更新步子慢,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新的教学行为落实滞后,给整体工作的向前推进带来一定的阻力,此种现象怎么解决?

6、在教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落实。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

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 篇6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是一种财富。尊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加强,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或抗拒。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引精神营养。

所谓“成长无法替代”,“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整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探索新课改提高学生素质 篇7

一、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充满着生命力, 这就需要教师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在教学工作中, 我选择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 并灵活运用,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 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 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引导学生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我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 把尝试教学法和表述教学法合二为一,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表述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分为五个, 即感知阶段———表述阶段———自学阶段———练习阶段———讲解阶段.表述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度的阶段.运用表述教学法从开始的感知阶段学生就会被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所吸引, 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学生通过观察第四册63页中第二题图 (跳绳、丢手绢) , 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把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从而组织灵活的课堂语言进行表述.如有的同学观察完第一幅图表述出了图意并提出了问题: (1) 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 先玩跳绳游戏, 6人一组, 可以分成6组, 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还有的同学完整地表述出了两幅图的图意并提出了问题: (2) 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 先玩跳绳游戏6人一组, 可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游戏, 9人一组, 可以分成几组?根据学生表述的两种题意, 我大胆地运用尝试教学法, 把第 (1) 小题作为准备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利用学过的乘法知识很快地算出答案, 接着鼓励学生尝试做第 (2) 小题, 在尝试中,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放手让学生讨论思考:可以分成几个小组?与哪个数量有关系?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后,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准备题与尝试题合为一体, 体现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在尝试练习中, 应用反馈原理,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并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通过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在应用题中的应用, 可以看出, “表述”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为自学奠定了基础.尝试教学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乘除法问题, 学生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强了应用意识,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 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 直观形象, 动态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新教材中每一个教学内容, 几乎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的, 根据每一个知识点的实际情况, 对某些内容进行了充实和重新组合, 制作成了一节节生动、活泼、有趣的课件, 让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中,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统计”知识时, 通过课件演示, 变静为动, 让统计图中的小动物真正动起来, 统计出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后, 打在屏幕上慢慢地形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再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让它反复闪烁几次, 把静态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堂课取得的学习效果, 是传统的黑板板书形式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探究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 创设富有动力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 从雄伟壮观的南昌八一桥面入手, 引导学生抽象出角的概念, 本节课设计了制作角、交流、摆角、画角、分类等实践活动, 每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想、说的机会.从学生感知的事物中启发他们进行有序、有理思维, 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发现问题, 经过思考获得正确的假设, 设计实验, 动手验证, 最后得到经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理论.

这种探究性实验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 学会了比较验证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操作活动和智能活动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个性品质

新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 较好地体现了师生、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 在课本内容安排形式上都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通过实验活动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学生思维活跃, 敢于质疑, 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乐于表示自己, 每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这样就更加激起他们参与的动机, 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上一篇:邮政银行贷款查询下一篇:校长奖学金的申请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