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小论文

2024-07-24

课改小论文(精选9篇)

课改小论文 篇1

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九(7)班 李梦佳

真没想到,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说实在的,对于语文的学习,我都是背背、写写。这也是老师家长经常告诫的。于是乎,背、写成了学习语文的主旋律。八年下来,语文学了16本,课文读了不下400篇,但只要提起写作文,就头发昏,手发麻,一句话也写不出。于是乎,老师家长就说:还是背的太少!于是乎,《500字作文》、《中考满分作文》 凡是他们认为可以提高我们作文水平的资料就给我们买。于是乎,作文书几乎成了我们课余生活的“营养大餐”。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怕学语文的心理,总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即使学了也没什么用处。

终于,在我走进九年级的那一天,我才真正沐浴到了课堂改革的春风,让我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为上课设导语!

以前上语文课,老师都会在每节课的开始说上一段开场白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老师说这叫导语。老师的导语或生动优美,或富含哲理,或故事引人,但听后很快就忘了,很是遗憾。今天老师终于把这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让我们或小组结合或个人奋斗,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任务一下发,我们又是找资料,又是在一块讨论研究老师如何说导语,还不断的翻阅教材,忙得不亦乐乎。终于一个个导语惊艳出炉,惊得老师笑逐颜开,大赞我们出手不凡。请欣赏我们学习《陈涉世家》时设计的导语吧!

1: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就走进《史记》中的《陈涉世家》来感受一下作者写作的高超技艺和修史的认真态度。

2:有一句老话说的好:“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有一件历史事件就能证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同学们跟随我走进《陈涉世家》。

怎么样?设计导语让我们不但熟悉了教材,还学到了许多教材中所没有的知识,更可喜的让我们初尝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为课文人物写颁奖词

写颁奖词也只是近几年才在电视节目《感动中国》中出现。我们老师很会跟风,把这一新鲜的写作手法拿过来运用到我们语文教学中,让我们为课文中的人物写颁奖词。课文中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邓稼先、冰心、朱自清、李白、杜甫等等,他们可都是古今中外著名的人物,哪一个没有一箩筐的可歌可泣的事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争着观看《感动中国》节目,电视上看不到就上网看,看后就讨论研究。请欣赏我们的杰作!

鲁迅颁奖词: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范仲淹颁奖词:他年少有志,断齑画粥,视富贵贫贱如浮云;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了正义不惜与权贵为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德风如山高似水长,是历代知识分子之最佳榜样!他就是一代儒将范仲淹。

书写颁奖词,我们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每写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为我们的社会有如此多品德高尚的人而骄傲,同时我们也为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国度而自豪。

我为课文写串词

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才!这是我们班的学生不断说的一句话。自从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学习可真是花样不断出新。这不,我们语文老师又让我们为学过的课文写串词。串词!这不是只有在大型文艺活动中才有吗?我们语文老师竟然也把它搬来用在语文学习上!老师让我们把上一篇课文与下一篇课文串联起来,将前一单元的文章与后一单元的文章串联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啊!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有才,她竟然用几句话就完成了这项看似很宏大的工程。请看:柳宗元被贬游小石潭,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心灵的伤痛总是怕触及;范仲淹、欧阳修同样遭贬,却能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老师示范,学生思路打开。于是我们认真研读课文,寻找课文的契合点,让一篇篇精美串词闪亮登场。请听:

走在求知的路上,我们聆听鲁迅的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懂得什么是认真负责、什么是严谨治学、什么是真正爱国;走在求知的路上,我们感受胡适的母亲的仁慈威严,学会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刚气、什么是懂事;走在求知的路上,我们体会牛汉的父亲的宽厚善良,认识何为亲情、何为友情、何为师生情

这样的精美串词不胜枚举。通过写串词,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课文,理解了作者,并且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大量词汇,也提高了语言的组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一篇篇思想深邃的课文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实,我们的语文老师交给我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不只这几种,还有办手抄报、编课本剧、写法庭辩论词等等。我们语文老师说语文就像空气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语文,不只是拿着语文课本是学语文。

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方法,让我们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收获的果实香甜可口。原先我班语文倒数第一,现在是遥遥领先。同学们都说:我现在爱死语文了!语文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做文。

说实在,课改解放了老师的手脚,也激活的老师的大脑,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方法脱颖而出,让我们这些长期受罪的鸭子才有一朝变天鹅的梦想。

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对学习充满激情,对前途满怀信心。

教师简评:

读了本文,我为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小小变革给学生能带来收益而欣慰。我是本学期刚刚接任这个班的语文课的。本文作者是班里的尖子生,但语文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语文成绩总徘徊在90分上下,作文总是40分左右,基础知识得分也不尽人意。班里像他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为了改变现状,我借着课改的春风大胆进行尝试,决定改变原先满堂灌的死板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引进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要想改变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现状,唯一的途径就是寻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本文作者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语文课改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写了出来,内容充实,有经过有结果有感受,语言质朴,很真实的写出了课改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新课改给了学生发掘潜能的机会,给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更给了教师唤醒教育生命的机会。新课改意义重大!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实际的操作过程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新课改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谢锋

课改小论文

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李梦佳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九(7)班

辅导教师:谢锋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

课改小论文 篇2

关键词:教育,课改,心态

什么是课改?我认为, 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 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 让学生的发展走向健康之路。而在具体实施中, 就是要改思想, 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 并围绕“学”重建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摆正心态

课改到底改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改思想, 摆正心态, 因为心态决定状态。如果你把教书当作谋生和养家糊口的手段, 那你就是生存状态;如果你把教书当作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 那你就是享受状态;如果你把教书当作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 那你就是发展状态。不知你是什么状态。

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学生可喜欢我了, 自己有一股用不完的劲, 卷子当天交上来, 改到半夜一点。而现在呢?考卷搁几天都还不想改, 变懒了!”确实, 教书时间久了, 就好像丧失了教书的激情;课上得久了, 对教材熟了, 上课就有些按部就班, 有时不带书也能忽悠一节课。记得有位哲人总结过为师的六个层次:第一层:巫师———造孽;第二层:庸师———浪费;第三层:经师———传授知识;第四层:能师———培养能力;第五层:名师———启迪智慧;第六层:大师———促进发展。那位老师所说的, 基本上就是第三层———经师, 只负责传授知识。我曾经也经历过类似情况, 有时也感到悲哀。有一次我看到一名学生做作业, 买好了一堆的辅导资料, 每做一题就去翻阅资料, 看到类似的例题就依葫芦画瓢, 找不到类似的题目就傻眼了。这就是经师教出来的效果。我们是该反思了。

我曾跨学科教过生物和历史。对于生物和历史这两门课, 由于不是我所学的专业, 课前我的备课是特别认真的,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不知道的知识就查资料, 上起课来也特别带劲, 学生也很有兴趣, 甚至中午都会跑到班上去研究生物。我那时有些纳闷, 后来发觉是我的状态影响了学生。比较起来, 我上数学课倒有些漫不经心了。上初二的课会错拿了初一的书。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如果一个老师失去了上课的那一份激情, 套《中国好声音》的一句话, 那就是“如果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 你如何用你的声音去打动别人”。我想课改的前提是保证你有一颗敢于课改常青的心, 保持一直以来的工作热情, 心态决定状态。

二、改教育理念

过去我总是用旧的经验来处理各种问题,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后, 我发现过去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方程式, 明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失败。对于张三来说是成功的方法, 给李四带来的也许是失败的教训。比如, 去年刚开始我安排学生大扫除, 是照以往的方法, 定人定岗, 让几个自觉的学生带几个不自觉的学生打扫, 结果是活都让自觉的学生干了, 不自觉的学生就偷懒。于是, 后来我就让劳动委员排值日表, 他把自觉的排在一组, 不自觉的排在另一组, 让他们自己选组长。结果, 效果挺好。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想, 如果在教学上, 我把成绩好的编在一组, 成绩较弱的编在一组, 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这是我今年想尝试的一种分组方法, 看看效果如何。

再有一件事, 就是七年级开运动会。队员是我精选的, 扛沙包的是大个子, 短跑的是腿长的, 小个子可以长跑。然而, 运动会的过程中, 扛沙包的大个子学生竟然半路抛锚, 我选的腿长的学生五十米接力竟跑了个年级段倒数第一。我总结是自己不了解学生。于是在八年级时, 我让学生推荐, 自己观察, 选择最好的组合。结果, 那次运动会个人项目不很突出, 可是团体项目上基本是小组第一, 最终连续两年总分都是年级段第二。我想教学上与此是一个道理:要深入了解学情。每一届的学生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不一样, 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 而要用发展的理念去面对每一届的新生。

三、新木桶原理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木桶原理:

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 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我却发现了一个新的木桶原理。

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 精讲精练”模式中有很重要的一块是小组合作制。对于小组合作, 首先是分组, 我最初同大多数老师一样, 先任命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做组长, 然后指派副组长, 再分几个成绩一般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试行了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多数小组都是组长发言, 一般成绩不好的学生根本就是置身于事外。后来我试着改变方法, 设了六人小组, 六个人的角色不同, 组长轮换, 并设有副组长、书记员、纪律委员等等, 并分为第一发言人, 第二发言人, 并由学生给自己的组取名, 例如什么“必胜客”呀, 等等。这样一来, 学生们每人都有任务, 自由组合, 兴趣也就来了。在总分考核上, 我把每个小组绑定在一起, 只要有人落后了, 人人着急,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后来我在安排大扫除, 布置出黑板报, 组织参加学校运动会, 开主题班会等事情时, 都按照这种方式, 做起来比较轻松, 学生也能默契配合, 完成任务也非常有效。而我只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鼓励。从中我发现了新木桶原理:一只桶能装多少水不只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更取决于板块之间的松紧度。只有所有木板都紧密靠拢, 协同合作, 才能装更多的水。否则, 再长的木板, 也装不了多少水。

其实, 这一点, 表现在课任老师之间的配合上, 更是如此。新课改刚实施, 很多老师非常努力, 花了很多时间, 然而, 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所教的一科占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这种情况, 也能显出新木桶原理的益处。我在四中教了两届学生, 很幸运能同几位老师并肩作战, 互相支持。我和几位老师商量, 将各科有短腿的学生名单贴在讲台上, 希望各位老师能重点抓, 无论是上课提问还是当面批改考卷, 老师们配合得很好。事实证明这样的合作产生的力量是很大的。

四、改进教学方法, 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我曾经担任了一届学生基础比较差的班的初三班主任。那一年真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泪、累、盲、忙、烦、繁。就是常流泪, 很劳累, 总盲目, 老忙碌, 真烦燥, 事太繁。我以前教学上常抱一种观点:没有功劳, 也有苦劳, 没有苦劳, 也有疲劳。也就是只要我多讲, 学生总有收获。我生怕学生这不会那不会, 于是上课面面俱到, 题题都讲, 结果收效甚微。后来我注意到, 有的物理老师在中考复习的最后一个月很少讲课, 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提问, 老师讲解。结果, 她的教学成绩反而更好。用音乐人汪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说得多的不一定会赢。”课改正是如此。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老师要尽量少讲, 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 老师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即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据说厦门一所学校为了控制老师上课讲得太多, 禁止老师上课用麦克风, 这也是课改的一种理念。

我们的课改小故事 篇3

关键词: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

陶行知曾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句话足能体现出演讲的魅力。演讲使用的语言悦耳动听,具有旋律感、节奏感,它不仅注重“讲”,更加注重“演”,只有在“演”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讲”,并且演讲要求演讲者的仪态整洁大方,自然、高雅,配合辅助表情达意的态势。

我们从2011级开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演讲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长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例如,在初级操作阶段,我提前为学生确定了以《我想对父母说》为主题的演讲任务,先让学生准备了一周时间,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讲台演讲,每个人都中规中矩地写了一大堆关于感恩父母的话,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枯燥。通过“学生演讲—学生点评—老师再评—方法提炼与总结”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的操作,慢慢的,大家发现了演讲的乐趣!为了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性,我们由最初的按学号或座位轮流演讲方式转换成竞争式的主动性演讲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起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记得在一次演讲中,某同学在以“盲从的害处”为主题的演讲中,他是这样开头的:“上课前,大家陆续来到教室,发现最早来的一个人在仰望天花板,大家也都仰起头来。好久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还是引首仰颈。最初仰头的人反而发生了疑问:‘你们都在看什么?’‘我们都看你在看……’那人哑然失笑:‘我刚才点了滴鼻药。’”听众轰然大笑,演讲由此转入正文。这种滑稽幽默的开头方式,实属学生创造性的一种体现,与最初的中规中矩的演讲相比,实在有了很大的进步。

演讲要想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化下去,这时就需要了解一些演讲的理论性东西,对学生进行演讲理论的教育。演讲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五个类型,即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演讲。具体来讲:

(一)读稿式演讲,就是平时所说的备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准备好稿子,然后在大会上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念一遍。其优点是演讲者对所讲的内容能事先加以慎重考虑,反复推敲,这样写成的演讲稿结构严谨,措词得当,这种演讲方式适合在比较重大比较正式的场面中运用。

(二)脱稿式演讲,要求演讲者事先写好稿子,并且反复练习,背熟后脱稿向听众演讲。它是演讲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演讲者事先能够在演讲稿上精雕细琢,然后认真练讲,反复背诵,默记于心,有了一定的把握才上台演讲。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三)提纲式演讲,它不要求演讲者一字一句写成完整的演讲稿,只要把演讲的层次结构按提纲形式写下来,然后就借助提纲进行演讲。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当即发挥,阐述论题。此外,提纲式演讲也保持了读稿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优点——对所演讲的内容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收集材料,考虑演讲要点和论证方法,采取提纲挈领的方法,把整个演讲的结构层次,主要例证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以便演讲时靠它来开启

思路。

(四)即兴式演讲,这是演讲的高级阶段,这种方式演讲者在演讲前没有任何準备而临时组织语言演讲,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主动是指没有外力的推动和督促而发表的,演讲者一般是会议的主持人。所谓被动是指演讲者本未打算演讲,但在外力推动下,不得已临时发表演讲。

(五)辩论式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进行论辩、比较,以断定其是非曲直的演讲。常用于政治界、学术界、外交界和一些演讲比赛。

高中语文课前小演讲常用的方式是前三种。通过前三种方式的训练,我们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这种方式,一定能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晋会平.开展课前演讲,培养说话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8).

作者简介:张发刚,男,1971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小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4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五年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感受着,体会着。

我们从刚开始的乱喊乱吵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长学会了领导自己的组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体现了出来。不光是家长,连我都觉得自己变化很大,逐步养成了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时,老师会让我和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我们会先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其他同学再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难,就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先说,受前面同学的启发,后面的同学也能说出一点两点,小组长再作小结。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因为大家可以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课堂外的事情了,到公园漫步,到工厂参观,到乡间除草,到名胜古迹游览;从城镇到乡村,从喧嚣的生产车间到寂静的图书馆,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都成了我们学习实践的大课堂,成了我们个性飞扬的广阔天空。作文

缑氏镇孙坡小学课改工作小贴士 篇5

(供教师参考议论,合理使用)

一、导学案利用策略

导学案在课堂上的使用可参考以下步骤:(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以二人小组为主复述与本课时相关的知识;(2)让学生依据导学案上的问题阅读教材,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及时了解有多少学生能学懂,并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3)学生阅读完教材并完成问题后,教师及时安排自主检测;(4)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习成果,重点让本组中学懂的同学辅导学不懂的同学;(5)教师集中解决学生学不懂的问题。方法有二:一是让学的懂、理解的透、表达准确清晰的同学进行展示示范,并引导全体同学提练总结,进行强化;二是让出现共性问题的同学进行展示,主要是暴露问题,纠正思路,进行针对性点拨或精讲;(6)安排分层达标训练。(7)拓展提升,把学生当堂学过的知识拓展开来,使知识得到较好的链接,并使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进一步科学分组,落实合作学习

分组是落实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结构,也是课改推进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各班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与本班实际相结合做到科学分组,可参照以下意见。

1、以班主任为中心会同任课教师意见进行分组

在2人一小组的基础上,组成4、6等多人的大组。

2、采取捆绑式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综合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整体学习情况每学期两次进行总结表彰。

3、对组长和组员的学习理念进行培训

①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②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

③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

④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超越自己。

⑤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共建先进集体才能出类拔萃。

⑥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在合作过程中要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

4、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①小组长如何讲:先讲思路,后讲做法。语言格式是:这个问题要怎样想?为什么要这样想?还有别的思路吗?最简捷的思路是什么?小组长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讲。

②组员不能满足于听。让组员明确知识不是听会的,在合作中,不但要学会知识,更要学组长的思维方法。

课改十年话课改 篇6

课改十年的收获 金汤小学 姜晓坤

课改已度过了十个春秋。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身为一线教师参与了课改,也见证了课改,我在课改中探索,反思其不足,思考其发展方向,收获着丰硕果实,分享新课改带来的喜悦。在这举国上下都在总结、反思课改十年的得失成败的氛围里,我想和大家的谈论的话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一个更重要。

“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一个更重要,可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我不希望大家轻易下结论。下面我就以我课改十年来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成长——我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一同体验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一个更重要?

一、分享与体验

我们先来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一、故事导入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引出加法定律。

二、新授

1、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猜想乘法当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规律?

2、如果乘法中存在交换律,可能是怎样的?

3、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的猜想究竟对不对还需要举例子来验证。

4、谁认为乘法中存在交换律,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5、这种现象是不是一种巧合?一两个例子并不能说明问题。如果所有的

两个数相乘,都有这样的规律才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6、请同学们继续举这样的等式来进一步验证,看看其他两个数相乘,交换

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是否也不变。数目大的话,你们可以用计算器帮

助计算。如果你认为乘法中不存在交换律,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就行

了,开始。

7、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三、实践与提炼

那乘法交换律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让我们来做几道题看看。

四、小组探究学习乘法结合律

总结研究乘法交换律的方法,运用方法研究乘法中是否存在结合律。

五、总结与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什么?

加法乘法中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减法和除法也有吗?下课小组同学可以在一起研究验证。

专家评价:

1、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数学内容创设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探究研讨的材料。

2、巧设情境,使学生的猜想变为可能,举例验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3、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本质的数学化过程。

这样的教学思路在我们今天是很常见的,而这节课却是执教于2004年9月的一节推门课,也就是九年前,当时的新课改还没有运行到四年级,我使用的教材是现代小学数学。这节课的产生其实是一个偶然事件。2004年8月我调入金汤小学,来到一所藏龙卧虎的大校,接了四年级的据说一个大班,心情非常忐忑。我们每个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都希望尽早的给人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作为一个新人,学校领导肯定会来听推门课。所以我每天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准备这节乘法运算定律时,我想这节课是一节很经典的概念课,很多老师上过观摩课,他们的模式就是给出结论—理解结论—运用结论,重结果轻过程。我就希望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上这节课。于是我查阅大量资料,觉得像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得出结论的设计思路很有新意。其实当时没有多想什么,就想好好准备这节课,巧得是那天就被领导推了一下门。学校领导发现了这节课,也发现了我。

当时学校主抓数学的主任和我一起又细细的研究了这节课,然后推荐我参加在东港举行的丹东市青年教师数学观摩课。这节课又得到了市数学教研员的高度认可,并让我就这一教学思路准备一节数学课参加丹东市举办的首届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这次比赛的层次是比较高的,参加教师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我上的是一节五年级的《能被2、5整除的数》,非常有幸我的这节数学课成为主会场展示三节课当中的一节,另外两节课,一节是二中的物理课,一节是六中的语文课,这三节课是从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学科中选拔出的,这个活动当时在丹东电视台进行了专门报道。

为什么这种教学思路会获得这样的成功,为什么它能引起这么强烈的效果,当时会场上许多初中、高中的老师和领导都围着我说:你们小学的数学课都这么上吗?真是太有意思了!其实想来,也就是贯彻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思路的转变,它其实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当中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什么,仅仅是知识吗?知识只是一个载体,我们要通过这种载体传达的是一种方法,一种策略,一种思想。教会一个知识点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高级的是通过这个知识点你是否教给了学生一种方法,一种解题策略,一种思维的方式。作为数学教师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节好的数学课如何去看待,我们不妨就用这个标准来问问自己。

比如《能被2、5整除的数》这节课,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而且我交给学生一种观察的方法。我让学生观察这组数学信息,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的话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咱们老师都在做,但是做没做到位?我们的孩子总是这么观察,他会观察了吗?他会发现了吗?咱们老师总是抱怨,孩子不会观察发现不了什么,也讲不到点子上,还不如我自己来讲得了,这是大家都感到困惑的一个地方。那这节课,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仔细观察数据,发现数学信息

2×0=0

2×10=20

2×100=200 2×1=2

2×11=22

2×101=202 2×2=4

2×12=24

2×102=204 2×3=6

2×13=26

2×103=206 2×4=8

2×14=28

2×104=208 2×5=10

2×15=30

2×105=210 2×6=12

2×16=32

2×106=212 2×7=14

2×17=34

2×107=214 2×8=16

2×18=36

2×108=216 2×9=18

2×19=38

2×109=218 大家看这组数据我设计时不是随意的,不是随便拿些信息让学生观察,我的数据设计是有目的,有引导性的。数据的排列、数位对齐的方式都是精心研究过的。为的是便于学生观察,让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当然形成能力后就不用给这么清晰的信息,也可以是一堆乱糟糟的信息,他们仍旧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过程大家别着急,别想站起来一个孩子就能答到点子上,别想肯定有一个孩子能答到你的心坎里去。就这么精心设计,刚开始效果也不是那么理想。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它就会形成能力。在这节课上,我还通过这个知识点教给学生一种“猜想——验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根据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猜想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这个猜想是有据可猜的、顺理成章的,既培养了孩子的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程理念。试想,我们老师还以越俎代庖的方式教给学生。结果呢,不管你怎么教他就会这点知识。

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一个更重要?

二、“猜想——验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有了实践的成功,又有了理论的指导,我开始认真梳理这种教学思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整理形成了在数学课堂中适合孩子发展的“猜想——验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引导创设猜想环境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猜想。如: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和发现,或者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来设置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或课本内容提出或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明确本节课重点,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

2、师生讨论“验证”途径

对于第一环节提出或设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化、有希望成立的猜想;事项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并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考更科学化,为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必要的思考准备。

3、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验证所提出的猜想。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验证猜想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所有学生得到自主解决的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

4、评价总结验证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二、三环节中探索发现和猜想验证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让学生来评价:探索发现的是否充分,猜想验证的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论有何意义,有何应用价值等等。对于某一学生的评价或小结,教师还可以让另一个学生再作“评价”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5、形成新的思维成长点

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变维、变序等方式来发散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引导学生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疑问、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三、模式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有据可猜

猜想不应是无根据的”乱猜”“瞎猜”,不应是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臆猜。猜想应该是符合科学的、合情合理的,应该建立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运用猜想这一活动时,应少一些“请同学们猜猜看”式的简单语式,多教给学生一些猜想的基点和思维方法,只有这样的猜想才是有意义的、必要的。

例如:让学生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来猜想乘法中如果存在交换律;根据正比例的特征猜想反比例是怎样的;设置“分数是否也具有类似商不变的性质?”这样的问题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从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导入方法,来猜想如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等等。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大胆地猜想。这样的猜想就建立在了对某个具体实例的本质把握之上,使问题成为新方法、新知识的生长点,降低了学生猜想的难度,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验证的愿望。

有了这样的猜想,学生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波利亚曾说“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们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便主动的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

其次、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会思考

案例: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不像“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清晰可辨,为此,在教学时我根据课堂上的生成将验证分成了四个层次来解决。

(1)提出猜想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有学生立即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我没有对他的猜想做出评价,只是在黑板的正中间写下了“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 课堂上不要怕孩子们提出错误的猜想,因为只有经历错误,才能积累成功,孩子们在错误中得到的了经验才是最宝贵的。

(2)检验猜想

鼓励让学生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学生验证后举例否定了这个猜想。很快,又有学生提出:“个位上是2、3、4、5、6、9的数也能被3整除”。学生们热情高涨,不厌其烦地试着数字……。在经历了多次猜想的失败后,学生发现以上猜想的思路有问题,需要对开始的猜想重新进行调整,不能按原来的经验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换个角度寻找。

(3)修改猜想

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了。于是我,先让学生写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2,24,51。调换十位和个位后让学生去试一试,看看怎么样,结果发现这些数仍然能被3整除。这时我立即出示了一组数:123,132,213,231,312,321。学生计算后发现:它们都能被3整除。这一发现激发了另一些学生的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可能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有关。学生又投入到对这一新猜想的验证中……。

(4)验证猜想

交流了不同小组各自的研究成果,最后得出结论: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课堂上的两种猜想,对学生来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创新的灵魂,我们应重点扶持前者,精心设计后者。这是一个典型的猜想,验证,再猜想,直至论证的过程,在这个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片面而逐步完善。正因为经历了曲折,所以最终的结论才是珍贵。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数学的魅力。

第三,验证时要让学生明确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我们第一次使用“猜想—验证”教学模式时,就必须让学生明确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我要验证什么?

2、我可以怎样验证?

3、我的验证结果如何? 课堂上必须把每一步做实、做足、做透,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才能检验出猜想的真伪,不使其流于形式。

最后,得出的结论应是对众多案例共有特征的把握。

在验证环节,每个学生都只是举了两三个例子而已,他们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内容有所体验但不深刻,因此,全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内化环节。当然,全班交流不仅是对所举实例的一一罗列,更应着力引导学生对案例逐个审视,使学生获得对数学内涵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如验证乘法交换律可能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四位数乘三位数:还有更多数位相乘,还有分数、小数、只要是学生学过的、想到的数都要进行验证。

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加强引导,用“是”“也是”“还是”这样的词不断地点出算式中蕴含的数学内容,即变与不变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及时跟进,体验便变得丰富起来。这样,他们对乘法交换律的认识不再是个案的体会,而是对众多案例本质属性的深刻体验。此时,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已经意会的规律,就水到渠成了。这是内化之后的脱口而出,而非教师再三引导之下的慌不择言。让学生发现:一个规律的得出不能只看一些特殊的例子,而要看大量的普遍的例子。同时渗透了在使用不完全归纳法时,只要发现有一个反例,规律就不能存在的事实。这一过程成为学生挖掘数学内涵,提出数学猜想,验证、发现数学本质的数学化过程,数学思考充盈于学生的心田,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在活动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课改小论文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学生,角色定位,感悟

近年来, 我区大张旗鼓地推进“高效课堂”活动, 究其实质, 就是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课堂这一舞台上, 主角应该是学生,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策划和组织, 尽可能让每一位“演员”展现自己的“才艺”。但长期以来, 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 经常出现喧宾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关注和实施课堂教学, 尽可能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 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大力提倡与学生共同讨论, 并在适当的情况下, 组织学生走上讲台, 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教学内容。也就是说, 教师要将书本外、课堂外与学生成长有关的知识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把学生培养成生活的主人、教学的主体。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动起为来”, 这事实上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们肯定都知道“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这一教育学原则,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却自觉不自觉地调换角色, 把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摆在了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我也曾经以口语表达的标准流利, 语调的抑扬顿挫,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听、说、读、写等等作为一个好英语教师的标准和尺度。于是, 我严格地要求自己, 不断地提高自己“讲”课的能力和水平。久而久之, 课堂就成了我的舞台, 学生成了忠实的观众。三尺讲台, 任我驰骋, 使我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 但学生的成绩却没怎么见长。我偶尔反思还不得其解, 直到尝试“高效课堂”, 切实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原来是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完全调动, 所以考试成绩却难以大幅提高。这个问题的“瓶颈”是师生角色错位, 教师包办代替, 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好比一个舞台, 主角应是学生, 而教师的硬性“灌输”“填充”不管多么生动都是本末倒置或者定位不准。

真正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后, 尽管极不情愿但我还是选择了改变。我开始在我的英语课堂上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尽可能还学生“主体”地位,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下面是我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验课。这节课是陕旅版小学英语第五册中第八课When is your birthday?按以前的教法, 我会用近乎三十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重点句型、“四会”词语, 甚至再三地重复, 反复引领诵读, 学生只是机械地“复制”。但这样一来, 学生的主体地位难见踪影, 学生的大脑不去思考, 主动学习当然就成了空话。这次我是这样尝试角色转换的。

首先, 组织团队。我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不直接称其为学习小组, 而是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命名, 如“女子先锋队”“蓝天雄鹰队”等。每个小组6至8人, 要求他们随时准备接受“演习”任务。另外, 预留2至4名学生作为“评委”和“领导”一起参与考评。这样, 无形中会创设一种竞争气氛,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其次, 任务驱动。我把教材内容分解并提出三个问题 (任务) , 分配给不同小组, 要求学生在10分钟时间内先自主预习课本内容, 然后各组内相互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 进行口语交流, 在基本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推选代表 (队长) 。任务一, 说出家庭成员的生日, 由第一分队完成;任务二, 调查组类成员的生日, 由第二分队执行;任务三, 当你想知道某人的生日时该怎么用英语问, 又该怎么用英语来回答, 由第三分队去执行。

再次, 效果评价。十分钟后, 部署完毕, “演习”正式开始。在人人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上, 第一组综合组员意见, 推选出口语标准、语法准确的“队长”发言:My father’smymother’smy grandpa’smy grandma’smy aunt’smy uncle’s birthday is...教师评价:精炼、准确, 这类问题一定要突出该名词的所有格。第二组发言:Liu Ting’sGao Wenli’s birthday is...这一部分的评价任务交给学生代表完成。评委甲点评:很好, 但必须补充人名的正确书写, 尤其是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评委乙点评:要注意相应的名词所有格。第三组发言:When is yourhisher birthday?MyHisher birthday is in JanuaryFebruaryMarch...评委丙点评:句型语法正确, 单词发音标准。

最后, 效果巩固。学生相互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 根据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学习知识。教师则筛选问题, 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教师以主持人的角色出现, 要求各组在组内扮演的基础上选派代表上台表演。结果, 各小组都跃跃欲试。这样既巩固了教学效果又给了学生锻炼胆量, 展示才艺的机会。

一堂课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很快就结束了。兴奋之余, 我反思这堂课, 感悟颇多。

感悟之一:落实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是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这一舞台上, 主角应该是学生,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策划和组织, 尽可能让每一位“演员”展现自己的“才艺”, 从而取得总体“舞台”效果。不管是高效课堂还是素质教育, 都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只能是“填鸭”“灌输”, 学生难免会成为被动的“容器”。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 学生主体必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感悟之二:教师走下讲台并不会失去“颜面”。以前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感觉讲得越多就越有面子, 讲得越精彩就越有成就感, 而学生的感受往往被忽略。通过切实转换师生角色我才发现,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会和会学, 教师帮学生学会和会学才是最大的成就。

感悟之三:换一下角色更能展现课堂教学的多维视角。从台上的“主演”到台下的“观众”和“导演”, 没有以往的教师中心, 不是教师想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适当引导, 及时点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的视角更为宽广, 既省时又高效, 学生明显感兴趣了, 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课改小论文 篇8

【关键词】实施  数学课程改革  驾驭  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我校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也为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的机遇和挑战。我校数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精神和指导思想,科学贯彻落实了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快了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建立了新型的数学高效课堂新模式。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数学课改的关键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轮全面的教育革新,教师要在课改过程中全面转变育人观念。数学课程改革要实现全面创新,教师就必须在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做到全面贯彻落实课标新理念,高效实施课改新方法,积极拓展课程新视野,科学探索教育新理论,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转变理念与提升思想。在高中数学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认真学课标、提问题、找方法并通过分组交流、集中研讨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以及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的全面评价。

二、制定《实施方案》是数学课改的重要保证

数学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与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即能达成数学课改目标,也能充分体现出学校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是完成数学课改的重要保证。

1.依据课程目标体系确定基础性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设置了三级目标体系,为制订《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我校在制定学校具体的《实施方案》时,对基础性教学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如:学生需要完成的基础性知识目标:能说出或者写出不同数学定理、各种数学定义、多种数学法则等;可绘制函数图象、画出几何图形,作出方程曲线等;能够写出常见的数学符号;能够区别不同几何图形;能够弄清各种关系式的异同点;可以区分各种概念。

2.选择可达成的课时学习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可测性。为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实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导向基础。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深入开展学情调研,并结合数学单元学习、课时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出既能保证学困生目标达成的希望,又能促进优秀生完成挑战的目的。

3.制订数学教学计划

在制定了科学具体的学习目标和选择了最适合的教学内容之后,应该考虑如何制订一份可实施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教学单元学习目标,以实际需求制订好课时计划。

三、数学课程改革的贯彻与落实在教师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的安排,教学课时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方式的组织都需要教师贯彻落实。课改教学活动实施中,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学的教学观,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并在教学方法上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次,教师要在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的同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权,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尝试、自我体验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深化数学高效课堂是实施课改的核心

在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通过新老教师对比课,教研组内的听评课,优秀教师示范课,外校教师观摩课,阶段性课堂教学评优课等活动。让教师逐步体验按新课程上数学课并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关键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要在学习交流、分组讨论、集中研讨中关注和思考以下的问题:

(1)课堂教学氛围要愉快、民主,学习氛围要充满活力;

(2)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3)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激发每一位学生挖掘学习潜能;

(4)鼓励学生敢说、敢做、敢交流,勇于承担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5)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式学习;

(6)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与教师交流;

(7)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我,悦纳自己,接纳自己;

(8)多给学生留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感受;

(9)采用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

(10)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注重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情感体验。

五、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课改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新颖的评价理念,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与数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大好环境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先进理念,驾驭高效课堂。

以实际行动迎接课改—新课改总结 篇9

—新课标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作为一名新近参加工作的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经验极度匮乏,自身各方面素质亟待提高。面临新课程改革,首先,对新课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必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再次,对自身要高标准严要求;最后,有针对性的根据新课标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制定可行性计划。

一、对新课标的认识

新课标新教材里反映了一些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首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以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以实现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在当前,如何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和构建开放式的英语课程乃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改革的核心所在。

这次高中英语教材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提出的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改变以往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日前英语教学还不能使学生从“学会英语”走向“会学英语”。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乃当今英语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从课堂中的主角角色位置上敢于走下来,成为后台的导演,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大胆充分地演绎,丰富自己,成长起来。所以,传统教学与改革后的教学之根本不同

点就在与:学生能否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而课改的中心所在,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其实,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

高中英语新课改是英语教学上的一大创新,作为课改中的高中英语教师就应该让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武装完善自己,真正做到适应课改,从而体现课改的先进性.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1、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2、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3、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

4、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做新教师的良师、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总之,语言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

三、对今后自身工作的要求

高中英语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去交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师生角色和教学策略都有较大转变。作为教师,我们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通过近期的实际教学,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了几点要求: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多鼓励学生,增加他们的信心看。其次是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再次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前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还有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总之,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四、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展望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1.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1.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1.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2、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具体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给学生讲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还可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如举办英语角、讲故事、各类竞赛等。老师课后应当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体育运动。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新闻,然后再到学校进行交流。

3、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3.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3.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4.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4.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4.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上一篇:我喜欢的一棵树初中作文下一篇:部队基层管理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