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交通]

2024-06-04

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交通](通用3篇)

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交通] 篇1

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交通]

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宁夏公路管理局固原分局

景清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党执政的成功经验,提出的执政理念,并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写进了决定。我们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要牢固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从而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付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一、深刻认识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重大意义

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对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执政实践的理论升华。在新形势下,引导和促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理念,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树立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理念,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根据发展目标和发展条件的新变化,中央对加快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与执政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什么是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执政理念,更加明确执政的努力方向和根本要求,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才能做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扎实的工作,才能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先进文化的进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意义之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它科学地规定了衡量一个执政党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标准,就是看其能否始终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既为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如何执政、做人民公仆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目标,又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才会有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和增强执政本领的内在动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3、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执政理念是领导干部执政的行为准则。领导干部有了正确的执政理念,就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如果执政理念出现了偏差,不仅会贻误党的事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会妨碍个人成长进步。因此,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执政理念是否正确,对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合力,对领导干部能否健康成长,甚至对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能否快速发展,关系重大。因此,教育和引导干部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准确把握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深刻内涵

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核心问题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使党成为始终做到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执政党。

1、正确认识党执政的目的。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在执政的过程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西岗区委提出的“从群众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这非常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要不断改进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点和不足,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2、正确掌握党执政的方式。科学、民主、依

法执政,应该说是一语中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要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机会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干出政绩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花架子,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创造政绩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

性。善于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主动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善于谋划长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当前的科学发展保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善于协调各方,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善于突出重点,抓住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善于见微知著,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律性。

3、正确衡量党执政的标准。群众、实践和历史是衡量执政的根本尺度和准绳。因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执政的水平只能由群众来评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执政的效果只能通过实践来甄别;历史是最好的裁判,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执政能力才是真正成功。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三者的主体是群众,统一于群众公认。也就是说,衡量执政能力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三、人大工作要体现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理念

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理念,涉及到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要把树立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理念作为新时期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履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在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思想基础。我们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树立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理念。因此,要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树立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在思想上认清“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解决“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正确对待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执政的初衷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统一。三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看问题、做工作尊重客观实际,无论在任何时候,从事何种工作,都要符合客观实际,都要符合科学规律。四是进一步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卓有成效地推进工作,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2、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工作。要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必须加强对决策的监督,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有的作用。一是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工作中体现科学、民主、依法的要求。常委会的议题选择要体现科学性,对本辖区内的区域经济发展,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进行及时的审议,适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三察(查)”活动体现民主性,进一步加强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和联系,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通过“三察(查)”,推动“一府两院”工作的开展,使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行使职权体现依法性,要严格坚持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在领导班子中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常委会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使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更符合党的意志,更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二是行使“三权”的过程要体现科学、民主、依法的要求。要科学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对影响大、投资多、范围广的重大事项,要经科学论证,必要时有关部门要提交可行性报告;要依法行使好监督权。这里要解决好的问题是监督前移和刚性监督的问题,在监督工作中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事后监督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对于一些明显会对国家财才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后果的,一定要提前介入,不要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有必要时可进行一些量化要求;要民主行使好人事任免权。既要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又要充分倾听群众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任用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评议、公示、审核等制度,使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时刻处于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树立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理念,既是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在区委领导下,振奋精神,精诚团结,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目标在我区早日实现。

依法提高执政能力 篇2

同志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探讨有关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这一课题。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一个方面问题

一、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法’刑也,平之如水。”这就是说,法就是刑,平之如水、公平正直(平之如水—公平正直)。

与“法”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说文解字》称:“律,均布也。”所谓均布是古代用作调音律的工具,将律比作均布,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由上可得出,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行为规则。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特点是什么?

(一)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1

依法行政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涵:

一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合法。依法行政首先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和组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地位、资格和组织条件,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那么,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合法。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因为“行政机关的职权并不是行政机关所固有的,而是经人民授予,也即由法律法规授予的”。同时,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越权。

三是行使行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当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放弃那就是失职,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二)依法行政的特征:

一是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是治“官”,而不是治“民”的。在我国,既不可将依法行政等同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也不能将依法行政等同于依法治国。

二是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即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是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范,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其行政的领域,是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的社会公益事务。

三是依法行政中的“法”,首先必须是体现国家和人民整体意志,反映社会进步发展规律的法,而不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其次,“法”应主要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其他政策办法不能作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再次,从法律要素上看,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条文背后所隐含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仅停留在法律具体条文的机械理解和运用上,是不利于依法行政的。

四是依法行政中“行政”和“法”的关系是:法优先于行政,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为行政,行政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工具,主要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法律之所以能成为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手段,不仅在于行政权力是由法律赋予和派生出来的,也不仅在于法律是衡量政府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尺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于立法权与行政权性质不同。法律独具的至高无上的强制力和权威性,是约束行政权力任意专断的最有效的手段。当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被纳入法律管辖的范围,按照经过合意达成的法律规则进行运作,并运用法律的强制力进行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任意与专横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止;反之,失去法律约束的行政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行政活动中的人治必然抬头、寻租必然出现、腐败必然滋生。

五是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政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依法行政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法进行规范,防止权力的滥用,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

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补偿,而且也在于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和效率,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怎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从重依政策行政、依领导人指意办事,到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跨越,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人的观念、意识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从现实情况看,这个问题尤为迫切。一要革除“人治”思想,树立“法治”意识。要摒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违法行政等陋习,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维护法律权威;二要纠正法律治民不治官的错误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三要克服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就是说,既要明确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理想目标,又要考虑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现实性,在明确法律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官吏的同时,把重心转向人民权益的保障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上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二,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只有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行政效益和行政质量。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只有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制订出切合实际、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他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因此,只靠少数人主观判断、凭经验决策的传统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真正改变

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广纳民言,通过各种途径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使公众明确决策意图,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要理顺行政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第四,要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必然导致滥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多,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行政权力也相应增加;权力还没有摆脱自我扩张的特性,靠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自律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真正强大有效的监督体系去制约行政主体的权力扩张和滥用。

第五,不断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能否顺利推进,执行者的素质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坚持自学、爱学、勤学业务。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法律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同志们,要知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要用规和矩画出美好的蓝图!要坚守法律防线并通过依法行政来构建威县更加美好和谐的明天!讲的不好,恳请同志们指正。

树立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交通] 篇3

——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作为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关镇,座落于该县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万人,流动人口5万余人。镇政府位于县城东街,209国道、306省道于此纵横交错,辖东11个社区、7个行政村,全镇共有41个镇直单位,281名行政干部。“五五”普法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镇党委一班人始终把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国理论的学习,有效增强了全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意识,通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全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和平安城关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城关镇的学法用法工作得到了较好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2006年—2008年,城关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全市依法治理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突出一个“学”字。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全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不断增强依法执政和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基于此,我们在“五五”普法中,始终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党委中心组学习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法律知识和法制理论的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镇党委把法制学习纳入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党委学习中心组带头学法,为全镇领导干部学法做出表率。2006年以来,镇党委学习中心组坚持每月集中学习1次,集中学习《“五五”普法干部读本》等指定科目,镇党委书记龚举成、镇长李如玖带头参加学习并作重要讲话,在全镇党政干部中掀起了学习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的热潮。与此同时,镇党委要求全镇上下都要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中心组的重要内容,各单位每年学法不少于4次。“五五”普法以来,镇党委中心组共学法28场次,各镇直单位和社区党支部共学法126场次,做到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三落实,保证了学习效果。

二是邀请县领导和党校资深教师集中辅导。为了克服领导干部工作繁忙难以集中学法的困难,“五五”普法以来,我们从全镇工作大局出发,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先后邀请县委书记张歌莺、县长沈明云等领导和县委党校教师就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作专题辅导,每次讲座都由镇主要领导主持,极大地调动了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热情。两年来,共举办镇直领导干部法制讲座8次,参加听讲的领导干部累计达500多人(次)。

三是强化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2005年《公务员法》颁布后,我们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务员法学习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考试等多种形式,强化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累计举办公务员法知识讲座120多场次,参加300多人次。2006年《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施行后,镇党委及时组织全镇领导干部参加讲座,并对镇直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短期集中培训。同年《人民防空法》颁布以后,镇党委及时组织了专题辅导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镇领导干部国防意识,保证了《人民防空法》在我镇的顺利贯彻实施。

二、强化领导干部法律考试考核,突出一个“考”字。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考试考核,既是对干部学法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手段。本着以考促学的宗旨,我们坚持定期开展对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考试考核工作。从2006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方式,连续2年举办了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共有300多人次参加,参考率和考试合格率都在96%以上。对因公出差、因病请假的人员,安排时间组织进行集中补考。考试结束后,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将考试成绩向全镇通报。在镇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已形成制度,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不仅增强了自身法律素质,也有力推动了全民普法的深入开展以及广大公民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镇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五五”普法期间,全镇有5万普法对象程度不同地接受了法制教育,其中领导干部、司法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少年学生这四类重点对象的受教育面达到98%;镇直单位、社区基本上都开展了依法治理活动,依法治理面达到86%,90%以上的社区、村开展了政务公开,有11个社区(村)达到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

三、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采取“四个结合”,突出一个“用”字。

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适用法律,坚持依法办事。在强化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我们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将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干部教育培训、任免奖惩的各个环节,着力提高全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与执政为民、工作考核、选拔任用、依法行政相结合,实现学法用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一是学法用法与干部执政为民相结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结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全镇干部认真落实执政为民理念,急人民群众之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情系群众,立足本职,不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镇涌现了一批干部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为民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认可和好评。2008年1月23日,房县城关镇花宝社区农民张先仁等一行五人来到该镇工会办公室,感谢家乡工会组织为他们讨回了拖欠的工资。2007年3月,张先仁等五人到内蒙古包头市白云区海贵采石场打工,当时并未签订务工合同,2007年7月采石场因故停产,停产后场方既不给工人发工资也不发生活费,老板躲着不见人。万般无奈之下,以张先仁为首的房县籍农民工写信向城关镇工会反映了具体情况,镇工会主席邹清龙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包头市白云区,在当地工会、劳动、司法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最终为张先仁等讨回全部工资146550元,并讨回滞纳金73272元。

二是学法用法与干部工作考核相结合。全面推行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合格证制度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将每次考试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由于做到了学法用法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执法活动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镇直各部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蔚然成风,全镇领导干部认真学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三是学法用法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从2006年开始,我镇逐步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考试成绩在全镇范围内通报,并由镇组织部门备案,作为领导干部任职推荐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与县组织、人事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镇推荐新任领导干部时,都把法律知识作为考试考核的重要内容。2007年,我镇首次面向全镇公开选拔3名副乡级以上后备领导干部,建立后备人才库,不仅加大了法律知识在考试中的比重,而且把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学法、不懂法的干部不予提拔使用。

四是学法用法与干部依法行政相结合。目前,我镇已经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司法所两名干部已取得律师执业证书,通过他们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有效提高了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对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及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实行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全镇领导干部因不依法决策,造成重大失误的,要依法问责,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严格实行村级事务集体商议制度,先后取消5个社区、村乱摊派、乱集资,涉及金额达10万元,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力推进了依法治镇进程。

四、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突出一个“制”字。随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要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走过场、避免形式主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五五”普法期间,我镇建立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等一系列学法用法工作制度,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健全规范管用的教育培训机制,“五五普法”以来,城关镇为每个领导干部建立学法档案,把领导干部每年自学和参加组织学习法律的内容、时间、形式、考试考核成绩等学法情况,予以认真完整地记载,年末如实地向县组织部门报告,作为全镇领导干部任职、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此举增强了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是严格落实考评机制。结合“五五普法”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任职资格制度,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纳入全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中,切实将结果与单位评先选优挂钩,与领导干部个人提拔使用结合起来。2006年至今,我镇先后有3名干部因学法用法工作突出,法律功底扎实,经镇党委呈报被县委提拔重用。

三是坚持法律咨询制度。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五五普法”以来,镇党委、政府在重大事项决策前,都要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通过坚持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有效避免了各类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

上一篇:电子白板教案初中英语下一篇:后的聚会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