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2024-11-26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共10篇)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1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摘要: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面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通常都是利用想象的方法来进行,这种方法不能够进一步的了解物理知识,也不能够合理的运用物理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不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激发出来,学生才能够更加喜欢物理学习,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其主要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所以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是学好这门学科的主要环节,高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其中的知识来源更是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营造出轻松的生活化学习环境,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主要有哪些特征

要想在课堂上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将抽象的知识阐述为生动具体的现实知识,这样才能够解决物理学科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一定要将自身对知识生活化的敏感度提升,利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尽量将知识生活化。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说,他主要有两方面特征,第一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多积累经验以及生活经历,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机的结合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高中物理知识一般都来源于自然生活,因此在生活中很多的物理原理以及物理定律都能够被轻易发现和总结。所以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一些物理现象,然后联想起物理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还能够在生活中得到相应的物理学习资源,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样也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如何实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在课堂上植入生活化能够进一步加速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就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利用情境来实现生活及物理教学的有效结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让他们投入到课堂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学好物理。例如,教师向学生教授“离心运动”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举例生活中洗衣机的运作原理,让学生仔细观察洗衣机的脱水桶,从而直观的理解离心运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离心运动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高中物理知识就更加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化,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开展。

1.将生活化的问题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学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利用生活现象作为物理教学的切入点是能够学好物理的最佳途径。物理教师设置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建立一种主动思考探讨的课堂氛围,还能够在自身熟悉的环境中适应新知识的了解,学生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够形成相应的有效参与教学模式。例如,在高中物理《弹力》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橡皮筋,让两个学生捏住橡皮筋的两端,然后向两边拉,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到一个与自己所拉方向相反的力,这样的力就是“弹力”,学生在进行这个试验时,能够切身的感受到弹力的存在,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弹力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在思考环节结束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其他有关弹力原理的现象,并能够在这样的举例过程中将“物理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讲述出来,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以及整理中使得“弹力”这一知识点更加生动简单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也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学生才能够调动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

在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当中,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还要在课堂练习题上体现生活化,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摆脱以往的生搬硬套的物理学习模式。在现今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学会采用新的物理学习方法,引入一些自主的小实验,在学生亲自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快速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还能够为学生创造出好的实验氛围,为学生奠定殷实的物理知识运用基础,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电磁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总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电磁原理,以熟悉的应用电磁原理的家用电器为例,分析其原理。以这种方式布置家庭作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来支配的,思想在行为之上,属于先导地位,所以,如果想要实现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不仅仅需要在行动上实现生活化,还需要在思想上完成生活化的转化,在思想理念上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还能够使教学成为生活的服务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让物理知识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以及精神食粮,让学生从过去厌恶物理的处境中转变出来,这样才能够将知识的意义凸显出来,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结语: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实现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方式的变革,还实现了传统物理教学知识的改革,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还能够更好的体验生活、享受生活。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调动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高玉柏.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0).[2]苗巧英,怎样学好高中物理,[J]神州(下旬刊),2012(1).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2

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中的生活内涵,使基础教学活动始终保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通过具体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实践能力,并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换言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即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指导教学,使其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应用物理知识,使物理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和生产实践。通俗来讲,生活化教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是为了生活。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注重物理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于生活化教学使物理学科教学更富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对物理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讨

1.教学观念生活化

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观念转变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基础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科知识系统而高效的传授,对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几乎不重视,这是典型的科学认识论表现。转变这种工具性的科学认识论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过程和体验,唤醒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即从生活世界观出发的生活认识论。这不仅能促进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生活化

物理学是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教材编制上需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得出物理理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实践能力,对抽象难懂的高中物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教学设计上积极采纳学生建议,综合考虑学生兴趣所向,扩大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高中物理教学中还要重视以学生现有经验为依据,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分析研究,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物理教学目的。

3.教学方式多样化及生活化

物理知识和理论的抽象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的革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传授、理论讲解以及习题训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选用图表、漫画、照片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并结合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幻灯片、Flash课件、动画视频等,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化。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如通过乘坐电梯、过山车来体验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现象、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静摩擦现象、用常见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实验等,来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

4.实践内容生活化

对于实践性极强的物理教学来说,还要重视物理实验和实践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有效掌握物理实践技能,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进行探究解决。物理实验也是高中物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实际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十分必要。实践内容的生活化教学,首先, 取决于物理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完善,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条件。其次,在课堂实验之外,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和应用探究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还有利于高中生全面认识社会,实践结论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优化社会资源、调整经济发展起到帮助。

5.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

促进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保持课堂活力和创新性的基本途径,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关系平等、尊重学生个体个性发展、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良好互动以及学生之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方面。和谐的教学主体关系,对创建宽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环境的优化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归纳物理方法等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同时,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能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个体在新时期社会需求下健康发展影响重大。

三、小结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析 篇3

1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作为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物理教学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一定的难度.对于很多空间想象力不足,思维能力差的女生来说,物理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作为理科高考中必考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习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在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其次,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提高物理学习的参与度,在物理学习中逐渐掌握终身受用的技能.这就要求物理教学要时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随时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解决一些切身遇到的难题.

最后,生活化的教学还能够使学生与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保持一定的联系,能够不断吸收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思想.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当前的物理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也为他们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2.1.1 问题导学

设置有效的问题进行课程引导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时,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或者小球在水平面内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自行分析这些物体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然后老师一一进行讲解.通过这种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对“力”的概念有一些比较直观的理解.

2.1.2 情境模拟

另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进行.所谓情境模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类似于现实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进行真实的演练.通过现象和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情境拉近和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在感受生活的同时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地进行跑动,老师随机喊停,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运用这样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惯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2.2 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实验一直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物理实验的进行,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另外,有趣的物理实验过程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通常的物理实验多在实验室中,运用比较固定的,大多不常见的实验工具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当然比较标准和规范,但不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操作,也要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如在进行滑动变阻器的实验时,可以尝试用铅笔芯代替滑动变阻器.将导线的一端与铅笔芯接好,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通过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短,我们可以发现灯泡的亮度也随之改变.这个实验,虽然运用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工具,但依然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同时,由于实验器材取材于生活,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使得实验能够更顺利地进行.物理实验的生活化,还在于通过实验,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通过“电”的知识的学习和相关实验,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发电技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点亮“七彩灯”装点实验室.通过这些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物理方面的综合素质.

2.3 家庭作业的生活化

2.3.1 设计生活化的习题

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还离不开生活化的习题设计.好的物理习题,不应该只是公式的套用.题目的设计要立足于真实的物理现象,旨在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习题的设计可以选取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变频空调会比定频空调受欢迎,二者在能量的消耗方面分别是怎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家里的空调,或者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二者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此类的习题,能够很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进行习题练习时,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认真地分析,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们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

2.3.2 必要的社会调查活动

另外,物理作业还可以以社会调查的形式完成.物理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因此,必要的社会调查,能够让学生了解课本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在当前社会的应用情况.让他们有机会见识到前沿的物理方面的科技水平,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与此同时,社会调查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塑造他们的人文精神.此外,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各大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制造.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节,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最后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圆周运动规律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安排了铁路的弯道,汽车过拱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离心现象四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面面俱到,难免会蜻蜓点水,为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讨论铁路弯道的设计意图。【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但是对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的解决问题。【三维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感悟科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教学策略】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设疑引导、适时点拨的方式引领学生的学习;

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现象、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教具:车轮模型、弯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一段4.28胶济铁路火车事故的视频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车转弯这一具体情境中来。我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火车转弯时的限定速度是怎样规定的?2.火车超速时为什么容易造成脱轨事故?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复习巩固、明确方法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计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设置情景,让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情景一:物块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

情景二:小球在杯子内壁做圆周运动。此情景并没有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提出问题:“你能不用手接触小球,而不使小球落入杯底吗?注意,要保证杯口朝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小球的运动方式,并对杯中小球的运动情况作出受力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做出总结:分析圆周运动问题,就是要通过运动分析求出物体需要多大的向心力,通过受力分析找到谁在提供向心力,从而建立供需平衡方程,这是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三、设疑引导、自主探究

这一部分集中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巧设梯度,从以下三个部分组织教学:

1.认识火车车轮的结构特点

首先教师播放视频,分别展示火车在水平面和水平弯曲轨道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到火车转弯要靠铁轨和车轮的作用。然后学生观察车轮和轨道结构,描述火车车轮结构特点。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利用自制教具──模型车轮,加深学生对车轮结构的印象,并提示学生思考车轮轮缘的作用。

进一步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类似的轮子结构?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图片的展示(学校门口的电动拉门的轮子),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结构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认识。接着提问学生:你认为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转弯时向心力来自哪里?经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已经不难想到向心力的来源。而后追问:你认为这样的转弯方式有什么弊端吗?学生通过思考,结合上课之初播放的视频,不难回答出这样做的危害性。

2.真实的火车弯道的情况

那么设计师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际铁路弯道特点的认识情况。而后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铁路弯道处内轨低而外轨高的特点;从而发出疑问,弯道处这样设计的用意何在呢?

提示学生从受力分析入手,找到此时向心力的来源,并要求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

除了正确的分析外,学生很可能将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画成沿斜面向下,这是对弯道的圆心位置分析不清造成的,对学生可能做出的两种向心力的方向,我不直接评论对错,而是使用自制教具,展示给学生弯道处路基的特点,让学生有所参照。学生不难发现,弯道的内侧与碗的内壁相似,进而认识到和杯子内壁的相似性,把小球在杯子内壁的运动与火车在弯道处的运动作对比分析。经过这样两步,学生已经不难得出正确的受力分析。成功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写出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表达式,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3.假如你是设计师

为了解决开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我设计了第三部分──假如你是设计师。

首先,设置情境:你设计了一段半径为r,倾角为θ的铁路弯道,你会如何规定火车转弯的速度?提示学生从解决圆周运动一般本思路出发,从供需平衡关系入手,列出方程,从而得出限定速度的表达式。从表达式的得出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限定速度的规定实际是为了保证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从而避免车轮和铁轨间的挤压,保证行车安全。

接着,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在杯内转动过快的小球从杯中飞出的过程,提示学生思考,如果火车速度过快会怎么样呢?学生已经不难认识到火车速度过快会使火车脱轨的问题。而后引导学生用供需平衡条件来解释这一问题,深化了学生认识。为了突出重点,这里不提出离心现象这一问题。只是通过现象的分析和认识为离心现象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总结方法、完善认识

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到火车转弯的模型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往往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的来源。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哪些生活中的运动也使用了相同的设计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自行车转弯、汽车转弯也有相似的情况,从而从特殊到一般,深化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事故原因的科学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尊重规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课后作业是学生再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后我安排了两项作业。旨在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认识物理与社会的联系,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向课外。

1.课后练习题。

创建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5

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增强。如何创建“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资源,尊重学生的文化,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物理、用物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使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有必要去思考一下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哪些活动情景可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等,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桥梁,创设生活化情景,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让学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1)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热传递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绕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目瞪口呆。再告诉学生,一些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怎样不上当受骗呢?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的冲动。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将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结果是细长的光斑)。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学习。

(3)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讲比热的概念时,首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很快就能得出:在同样的电热器下,加热半壶水比一壶水先沸腾,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在电热器下加热同一壶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的越高(在没有沸腾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升高的温度有关。接下来我提问:如果加热的不是水而是其他物质,结果又会如何呢?怎样比较水和其他物质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并以实验加以验证,分析归纳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使学生活动生活化

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教师应因地制宜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获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6

物理教育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时,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以下变化: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可以说一个公民乃至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物理教学要面向大众,面向每一位学生。但现实的教学在贴近生活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在现在的教学中,大都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去实现教学目标,结果即使学生的确能熟练的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巧,但他们缺乏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意识,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更不会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研究各种现实问题。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是适应考试的的解题高手,而一些中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会产生乏味之感,更无从让他们体会到“思维体操”之韵律了,久而久之,厌学情绪磁生,最终形成对物理的恐惧心理。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物理知识大部分要通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完成抽象,才能形成概念。所以,学生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的着的事物出发,从他们已经或者容易了解其活动规律的事物出发,通过具体.形象感知,真正认识物理知识。

(一),教学要生活化

新教材更多的体现了知识体系中的“生活因素 ”,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避免了旧教材中对知识体系.逻辑体系的处理较严密而忽略与生活联系的缺点,克服了“面向生活”这一方面的不足。旧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是已经经过处理的物理问题,学生的练习题大多也是人为编写的,大多是可以直接模仿例题,直接套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做练习时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潜能和智慧。面对上述问题,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灵活的处理教学内容。

一是利用“生活现象”学习新知识。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人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是激发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所以恰当的运用生活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某些概念,某些起始的知识点。

二是联系“生活情境”适时启发。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而教学的艺术也恰恰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发和唤醒。研究表明:初中生在解物理题遇到困难时,往往是因为其难以在头脑中勾勒出与问题相对应的情境或画面。所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启发教学,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面临的问题。经过实践我体会到,贴近学生实际的启发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便于学生抽取物理规律,从而便于学生建立起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模式,真正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步入生活,研究物理

强调物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必然要求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特点。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探索和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在现实的物理教学中,除课本知识外,我对实用性的知识教学十分重视,力求学不在多,而在于有用。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7

一、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将生活实例引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课的安排是否得当,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教学效果的良好与否,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把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将教材中单调、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实际生活的物理情境,让物理教学生动又切合实际,使学生感悟其中的物理知识。

如:讲到超重和失重时,采用简短的自拍视频(如利用学校隔壁小高层的电梯,让学生站在体重计上,观察电梯运行中体重计示数变化情况),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超重与失重、实重与示重的概念;讲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时,从实验室拿来砂轮,让学生直接观察炽热微粒的飞出方向,更直观地说明了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学生看到视频中熟悉的同学和环境,学习兴趣迅速提升,与老师的配合也更加积极、踊跃。

二、利用熟悉的生活材料自制实验仪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受。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物理研究方法的认识、研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际教学中,实验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时实验室器材短缺,几个班级同时开课不够用;有时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只有靠得近的学生能观察到;有时实验仪器结构复杂,只能由教师操作,学生只能观看,不能动手,缺乏真实体验;更有时实验现象持续时间短,对测量造成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易拉罐、乒乓球、橡皮筋、饮料吸管、胶带、汽球、儿童玩具、废旧电器零件、鸡蛋、建筑和装修的各种边脚料等来做物理实验或自制实验仪器。不仅能让学生逐步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实感受,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如:《向心力》一节“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演示实验中,让小球沿事先画好的圆做圆周运动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即使成功,圆锥摆的运动持续时间也不长,造成周期的测量误差较大。笔者利用小电风扇的电动机带动圆盘转动制作了一个电动圆锥摆,使得实验稳定,测量精确。

三、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设计习题。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习题的背景可以从物理学史、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现代科技等方面选取。此类题联系生活实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能量的守恒定律与能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曾采用了这样一个例题。据专家介绍变频空调比定频空调要节能,因为定频空调开机时就等同于汽车启动时,很耗能,是正常运行的5至7倍。空调在工作时达到设定温度就停机,等温度高了再继续启动。这样会频繁启动,耗电多,而变频空调启动时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而运行过程是自动变速来保持室内温度,从开机到关机中间不停机,而是达到设定温度后就降到最小功率运行,所以比较省电。阅读上述材料后,探究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变频空调节能,运行中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变频空调运行中做功少,转化能量多

C.变频空调在同样工作条件下运行效率高,省电

D.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做同样功时,消耗同样电能

此题中,要选出答案对学生而言不是非常困难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平时家用空调被搬到了物理习题中,并用物理知识做出了明确解释。

四、引导学生课外探究,积累生活中的物理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处理,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物理中涉及的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缺乏真实的感受与了解,建模较困难。生活经验与体会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学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进行课外探究,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这些生活经验和体会中学习、理解物理知识,并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过程。其次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注重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建立概念,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受到物理思想与方法的熏陶,提高物理建模能力。

如:(2011年江苏卷第4题)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0.3J B.3J C.30J D.300J

此题看似简单,但是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不会知道一个鸡蛋多少重;如果不会仔细观察、进行比较,同样不能求出鸡蛋抛出后上升的高度。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物理知识只是物理学习的一个方面,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原型,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物理学习的另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若从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把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引入到物理中来,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自然地应用于生活,将物理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科学素养和品质,就可以使我们的物理和生活更加精彩,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该构筑在生活的基础上,做到物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课外探究中隐含的“生活化”元素出发,展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现象,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析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改的方向指引,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关注与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不熟知,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笔者在此探究如何将物理现象融入生活,缔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原则分析

要想实现真正科学的生活化教学,就一定要摒弃为了生活化而生搬硬套的思想,从以下几个原则入手。

1.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这门实践性和综合能力要求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彻底地转变思想,学生要从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中走出来,独立发展,即使会受到价值观、思维方式局限的影响,但对于培养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學生学习和掌握真知的兴趣,是势在必行的。

2.要坚持教学中的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需要打开固有局限,以教材的设定为基础,根据现实目标和学生课堂的需要,进行细微的调整和多方位的选择,这样做也更能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生活实践的关怀。教学空间也可以体现出开放性,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室只是一个小课堂,实验室也仅是一个实践点,真正的物理课堂是可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树立起大课堂观念,这对学生的物理探索和物理思考是大有裨益的。

3.需要渗透学科的综合性原则

知识在生活中提炼出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因此,所有学科的存在都不是彻底独立的,如,物理与化学、数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语文、地理、历史等也脉脉相通,要想真正实现高效的物理生活化课堂,综合性原则渗透就必不可少,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又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真正应用落实下去。

二、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要想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实验课程的资源,发挥实验器材的最大价值

为了提高实验室器材的利用价值,充分挖掘这些实验室仪器的实验功能,应尽可能地多开设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常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接触并熟练掌握各种实验设备,才能真正吃透这些看似枯燥的物理知识。也许,初期他们甚至都挑选不出合适的器材和仪器,但随着实践的延伸和空间的扩展,他们可能不再需要教师无微不至地指导,甚至随着兴趣激发,借助这些仪器,他们自己会挖掘出新的价值来。如果条件具备,学生能够融合校外课程资源就更好了,如,组织学生参观些科技馆、博物馆,甚至是一些科研单位、工厂等,直接感受到科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教师在课堂上千言万语似乎更有成效。

2.细致研究教学的内容,做好教学方法的时代更新

除了一本一书一粉笔,现在的教学辅助工具也是多样的,例如多媒体技术,早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领域,它的加盟让我们的教学有了新的生机,让课堂教学更鲜活、更丰富,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与航天”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已让学生身临其境,视觉冲击优于逻辑讲解。再谈课堂中的实验部分,可以由教师亲自演示给学生,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对于比较简单的物理实验,则可以在课堂上学生自主进行,如,理解“重力”,整张纸、半张纸,再更小的纸,同一高度地自由下落,是完全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来对比和实验的。而涉及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简单的讨论探究也可激发学生的关注和热情,如,“风车为何转动,旱冰鞋的动力来自什么……”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3.细化课堂教学的分秒,实现教学环节的生活渗透

一个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一个精致的导入,物理课堂的导入方式完全可以实现多样化、精细化,如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贴近已有的生活经验,多媒体描述展示物理现象的直观真实,讲科学家当年的科学探究故事,探寻科学精神等;在讲授新知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地挖掘出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课堂,如概念教学中对学生以往旧知和感性认知的建构,规律教学中对多彩生活中同一规律的挖掘和汇总,实验教学中对日常生活生产现象更直观的展示和重现等;如果说教学中的生活化是挖掘,那么练习中的生活化一定就是检验了,当前的物理练习往往会从生活中的物理误区着手,以生活实例为依托,这就更离不开生活化的物理了。

高中物理的学习更应注重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乐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价值。因此,笔者愿与广大一线教师一起,共同致力于对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以期培养更多具备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也日渐增多,由早期的概念灌输,转型到如今的探究式的教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经过前人不断的努力,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已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课堂教学走出刻板、程序化的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新课改的出台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契机,使教育更贴近人类社会的发展,契合人类发展的需要,实现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来,学生与社会、课程之间融会贯通的目标。对于物理这一门课程而言,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本文利用文献调查法来研究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可行性。

一、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含义

首先应该给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一个定义。众所周知物理的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前提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以参照物理学家的探究之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步骤来发现物理规律。要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牢固掌握,形成相应的抽象思维,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寻最适合的物理模型来解决问题,理解科学家的物理探究过程,并且能够仿照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文就以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提出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一个观点。在不少人的研究中,将“教学生活化”和“生活化教学”视为统一的术语,本文也将采用这一观点,所谓教学内容生活化,即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的生活融合,弱化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挂钩,从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与新课改的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受的是义务教育。初中学生完成学业后,有一部分会进入高级中学学习,有一部分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另一部分学生会走向社会参加生产建设。考虑到这一层社会因素,相对应的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比较系统的初步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采用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两次循环体系,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的物理的教学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术语定性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改变以往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缺点,打破了“万人一面”的教学培养模式,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而生的,它要做为学生负责任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和方法。在这样一个大方向下,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是使得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利途径,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因此将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势在必行的。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考虑到上述的学情特点,找到的相对应的初中阶段的`物理教育内容生活化的途径有:

1、物理教科书内容上的贴近生活

例如苏教版就在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方向上做出了不少努力。在每一节的课后部分都会增添“生活物理社会”一栏,例如《物态变化》教学中,“夏天感觉井水凉快,冬天感觉井水暖”“冰棍周围的‘白雾’往下走,而水壶里的水开了之后‘白雾’往上走”;“樟脑丸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甚至不见了”这些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生活实例来强化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认知,强化物理知识点的概念,深化概念后举一反三从生活中再发现课本中的物理规律,做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2、利用生动的实验展示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课程,因此演示实验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演示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初二物理《声音》这一节,围绕声音的产生我们可以利用碎纸屑和鼓,敲击鼓面,观察碎纸屑的跳动,我们可以知道鼓面是振动的,从而学生能理解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这节内容安排在初二的第一节课,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并且从心中产生了亲切感。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消除了他们对物理的陌生感,降低了他们的畏难心态。

3、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物理的来源

《光》这一节,七色光是怎样形成的,七色光和白光是什么关系。让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可以利用身边的放大镜,去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由于器材的平易近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这一项实验带下课堂去做,并且可以自己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解决这一个问题,获得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方便,更便捷

多媒体进入了很多学校,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毫无疑问大有裨益,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好方法。学生学习一些实验是不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例如“探究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串并联电路特点”实验以及“光的反射”实验等等。学生通过观察老师上课精心准备的实验,错过的细节可以倒带,因此可以更有效地体验,第二次认识生命,深化物理概念。

四、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篇10

关键词:教学 思维 训练 诱思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状况是决定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高考考纲明确提出了要考察学生的五种能力,为此,结合平时教学对这一点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的核心,就该归结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人们常说,要提高人的素质,归根据结底也就是提高思维素质,所以做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解题思路的训练和培养

解答物理问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明确要求问题,运用所学过知识把题归类,按照类别运用规律,把题顺利解出来,但大多数学生不善于抓规律,造成解题中出现思维障碍,针对学生在讲解习题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题意,分类别,找规律来解,长时间训练,使学生形成思维模式,以此来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一个背景材料中,尽可能地开拓各种思维渠道,以便从不同思维路径达到同一目的,目前较多学生关心的是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复合思维,为了适应“知识爆炸”时代需要,提倡一问多思、一题多变,多探索,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思维,使他们灵活运用,灵活的接受知识,加强知识联系提高思维能力。

3、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人们思考问题常常反过来加以思考,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拓宽学生思路。例如,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瓶子能装1千克水,至少能装多少千克煤油?做完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瓶子能装1千克煤油,那么它能装多少千克水呢?这样反过来多角度思考,对提高学生能力是会有帮助的。

二、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这方面主要是运用物理知识通过口头或文字说明简要物体现象,会应用物理公式书面知识弄清实际问题,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知识提出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培养这方面能力,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勤于思考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经验总结。所以,学习物理要联系实际,把知识学活用活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电流使灯泡发光,电流使电阻丝受热等问题。比如,家里买来电器,标牌上标有“220V 150W”却不知该用何种电源,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所以引导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并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自觉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得出问题答案,从而提高这方面能力。2、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是解题关键。实际问题的特点是用生活的语言来表述的,而不是用物理名词术语直接给出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用物理名词术语显示出它的物理真面目,再找出与之对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缸“出汗”卫生球消失等生活语言。首先要转化为物理术语与物理概念、名词等联系起来,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的一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其中只有少数是从老题那儿“学”来的,而其大部分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等及其它课外活动。

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是今后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训练项目之一,没有较高的能力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全面的人才,只是理论上的“伟人”实际上的“矮子”。首先使学生明确目的,启发学生思维,揭示事物本质。

观察不同于一般的看,它是思维的基础,是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启发其思维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实 2 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次,精心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重视学生动手做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了解其发展变化特点,以至最后探寻物理规律。

五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或新的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对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负迁移。

1、注意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保证正迁移实现,清除负迁移。在教学中要一定防止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定律时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前面学习的错误思维方式将影响后续学习,只有形成有利的心理准备状态,才能实现正迁移的保证。

2、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在学习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特别是横向之间的概括强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联系,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广度,不仅促使学习向深度发展,而且可以顺利理解新的事物。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同类新事物的应用,并把新事物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并能够顺利地发生正迁移。

3、重视演绎推理作用的运用和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把握知识的组成和框架,建立起整体的认识,特别要重视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演绎推理的作用以及演绎推理方法的培养。学生一经掌握演绎和推理,才能使知识进一步扩深和展开,对后续的深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正迁移。

学生能力包括许多方面,本文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谈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

六 帮助克服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都是在某些主客观条件下,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某个环节上出现障碍,使思维无法继续下去,造成物理学 3习困难。从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入手,对思维障碍及其原因作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1、克服先入为主、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

学生学习物理之前,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形成的各种观念,先入为主,许多错误观念影响学生正确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教学中建立实验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把握物理现象的实质,掌握科学研究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2、克服隐蔽因素的忽视和干扰

物理问题往往都是多因素问题。其中有的是显因素,有的是隐蔽因素。而隐蔽因素有时在问题中起干扰作用。如“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的木质双杠和铁质双杠是否温度一样高?”学生常常忽略“长时间”这个隐因素,不知物体已处于热平衡状态。解决这类问题应使学生明确是没条件所要解决哪类,考查哪方面的知识的突出主要因素,避免“喧宾夺主”。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指的是先前的经验和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对思维活动的倾向性。在建立物理概念时,往往形成心理障碍。若不能克服,就会出现“自我感觉良好,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学习物理概念时应抓住概念的本质,结合实际问题,不断地验证其内涵,所以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4、错误相似思维和类比推理

通常容易不问质,不看条件,形式,机械地进行对比,从而证出错误结论。物理教学中,许多看似相似的现象,却反应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随随便便地加以类比,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解决这个方面的能力问题,要从问题的每个细节出发,培养学生正确审题的能力,不被表现的现象所迷惑,从细小差别中区分出问题的差异。

上一篇:热爱生活的唯美句子下一篇:盾构隧道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