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2024-06-21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共13篇)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天。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希望大家会喜欢!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1】

周末的下午,霞光透过窗帘,把书桌镀上了一层金光。我和儿子坐在书桌前,静静地享受着这美好的读书时光。初读《鲁滨逊漂流记》,我常常沉浸于作者所描绘的奇妙玄幻的荒岛世界。而随着年龄的推移,再次带着儿子一起品读《鲁滨逊漂流记》,除了对荒岛世界的无限向往,我还从中感受到了主人公坚忍不拔的性格特点以及勇士的感恩之心。我想,这种性格和心境会为我和儿子的长之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成名作,小说是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经历创作。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在海上遇难,他独自漂流到一个无人岛上。开始很悲观,后来为了生存,他从船上找来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岛上,他种植谷物,驯养山羊,取得足够的食物。很多年后,他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他成了鲁滨逊最忠实的朋友和仆人。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他们搭乘一条路经荒岛的英国船回到了英国。

读完了这本书,我真的被震撼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震动,鲁滨逊的坚强,自信与生存能力,让我惊讶!我久久地陷入沉思。儿子稚嫩的童声打破了我的沉思:妈妈,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不害怕吗?28年应该是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他一个人不孤单吗?……一个个问题向我抛来,我没有回答儿子的话,按书的第一页写的那样问他:“你敢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独自生存28年吗?”儿子使劲的摇摇头说:“一个人在家一个晚上我都不敢!”是啊,从小在蜜罐里成长的儿子,累了爸爸背着走,摔了妈妈扶起来,疼了外婆揉一揉……可荒岛上的鲁滨逊,蜘蛛、蚊子、蚂蚁,有什么没见过。危险、恐惧、甚至死亡,什么没有经历过。而我们作为父母,有时候过分的溺爱孩子,让他们学会了依靠爸爸妈妈,依靠身边的人而不去独立自主。在学习中,孩子们学了知识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遇到一点困难就试图放弃,在不能放弃的情况下只会请求父母。总是一有什么事情就“妈妈,爸爸”地喊,却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习惯扼杀了孩子们的自主能力。鲁滨孙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鲁滨逊的这种毅力难道不是孩子乃至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渐渐地便忘记了对生活感恩。倘若鲁滨逊也不懂得感恩,一遇到狂风巨浪便怨天尤人,恐怕我们也就不会看到他后来在荒岛之上的奇妙际遇了。每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许许多多需要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生活。

所以,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将感恩付诸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之中。否则,或许就会像小说结尾的鲁滨逊一样,空怀一颗感恩之心,却再也找不到那些要感恩的人了。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2】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震惊世界的巨着,整本书讲了主人公鲁滨孙在孤岛顽强生存了28年,最后返回故乡的故事。

28年啊!这对于我们是个多么长的时间啊!在孤岛这么长的时间里,鲁滨孙是怎样才生存下来呢?因为他有很多优秀的质量。

最重要的一点是执着,不在中途放弃,因为在孤岛待太久,就放弃生的希望,就自暴自弃,而是坚持活下来,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勇敢面对。

一个人独自在孤岛生活,智慧也是很重要一个因素。文中鲁滨孙在建围墙的时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鲁滨孙在12年前种两行树的地方,再筑起一道半圆形的防御工事。那些树原来就种得非常密,所以现在只需在树干之间再打一些木梉,可以使树干之间的距离变得十分紧密。我很快就把这道围墙打好了。现在,有两道墙了。他又在加固外墙,并在墙上开了七个小洞,大小刚好能伸出手臂。在围墙里面,他从山洞里搬出不少泥土倒在墙脚上用脚踩实。这样,把墙宽加到十多英尺。这七个小洞是准备放枪。他从破船上拿下了七枝短枪。现在把这枪安置在七个洞里,并用架子支撑好,样子像七尊大炮。这样,在两分种之内可以连开七枪。他辛勤工作了好几个月,才完成了这道墙。这项工作完成后,他又在墙外空地周围密密地插了一些杨柳树树桩或树枝,差不多插了两万多枝,因为杨柳树特别容易生长。在杨柳树林与围墙之间,我特地留出一条很宽的空地。这样,如有敌人袭击,一下子就能发现。因为他们无法在外墙和小树间掩蔽自己,这样就难以接近外墙了。”

鲁滨孙做事冷静,临危不惧。在拯救野人星期五的时候,他虽候带着枪,却还是十分小心,因为野人个个都十分强壮,如果他们人多,他再厉害也是寡不敌众。在这种时候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让我特别敬佩。

鲁滨孙的毅力和临危不惧的精神,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3】

读了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我感受到了鲁滨孙顽强生存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周易》里讲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鲁滨孙就是这样的人,他整整在海岛上待了28年!不是28天。在这么多年中,他竟在海岛上搭起了房子,种稻谷做面包,救并教化了一个野人。若是换了另外的人,肯定会感到无助、可怕,甚至可能因为不知道怎么找食物而饿死,而不是像鲁滨孙那样,有规划的圈养羊群……

鲁滨孙不仅坚强,还十分的达观。在苦闷的海岛生活中,他还会饲养鹦鹉、猫、狗等动物来解闷,为保证自己不会忘记日期,他将日期刻在柱子上,还将自己在海岛的好与坏列下来加以比较……这无一不说明了他的理智是多么强大。

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这就是鲁滨孙,他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2

鲁滨逊的每个动作, 每种精神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在岛上, 鲁滨逊几乎遇尽了人生种种苦难, 但他并没有被一件件难题给难住, 也没有逃避, 而是勇敢去面对、去挑战。

黑暗, 饥饿, 恐惧, 孤独, 这样的生活真是显示了命运的不公, 命运干嘛要对一个人如此残忍呢?命运是不是有问题了, 可以让人过上好日子, 不过就算了, 还想尽办法捉弄他人, 可现在, 我认为给你逆境是幸运的, 经过逆境可以加速一个人心灵的成长, 以至那个人今后的磨难视之尘灰。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天不总是蓝的, 草不总是绿的, 水不总是一尘不染的, 人生坎坷不会避着你走, 哪一天它来了, 你也不用躲着它, 要像鲁滨逊那样去正视面对, 想方设法解决, 一个成功者是不怕任何困难的。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3

我读了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让我感受到了鲁滨孙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特别是那极强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能力,永远值得我学习。

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鲁滨孙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下来。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为了不被野人吃掉,他竟冒死救下“星期五”,并把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合格的助手。最后鲁滨孙终于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实在令人敬佩!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像鲁滨孙那样的遭遇很少见,但也会遇到危险或灾害,我们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顽强生存。如有一次,我上山寻鸟蛋、抓野味,遇到一只狗熊想吃我。我正想拔腿逃命,突然想到老人讲的“遇到熊瞎子千万不能狂跑”。于是,我一边注视着狗熊的举动,一边慢慢地向后退。当狗熊快要追上我时,我连忙脱下衣服放在地上。狗熊走到衣服前闻一闻、扒一扒,我又逃出了一段路。狗熊一次次追上来,我的衣服也脱光了,怎么办?这时,突然刮来一阵风,狗熊摆一摆头,眼睛眨巴眨巴,想竭力睁大。哇!我发现狗熊的睫毛特别长,如果迎着风跑,睫毛就会把它的眼睛遮住,这样必定影响它追我的速度。这个发现让我如获至宝,我马上折转身向上风撤退。果然奏效,狗熊的速度慢了许多!我终于成功逃脱!

鲁滨孙身陷绝境,竟能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危险,也应该勇敢地面对,保护自己,去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滨孙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4

被困荒岛的鲁滨孙做了一个“日历”,并且每天写日记,坚持不懈。他这样做,是想证明他还活着,且活得明白,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没有因为漂流到荒岛上而失去踪迹,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也反映出了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我不像鲁滨孙,他受到挫折并没有沮丧,反而更坚定。每一次,我一受到挫折,就锁上门,自己藏在被窝里哭。而且,鲁滨孙有自主能力,我却没有,每一次周末,我都会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而且也没有收拾,都是姐姐帮我收拾的。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5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他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生活了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孙。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生活了二十八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可见鲁滨孙是何等的勇敢。

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视中,开始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起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孙还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外较好些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的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

读完之后,我不禁脸红了,如果我流落到孤岛,我怎可能和鲁滨孙相比,我连自己的衣服还笨手笨脚步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多孤单呀!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放弃!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6

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我被鲁滨孙身上那种勇敢、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

书中讲了鲁滨孙在航海中不幸落难,整船人唯有他坚强地活了下来,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勇气,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还搭救了一个叫“星期五”的人,直至28年后,才回到英国。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我对鲁滨孙的敬意油然而生。鲁滨孙被冲到荒岛上,前路一片迷茫,无依无靠,却能自力更生,勤于劳动并善于利用自己智慧的头脑。鲁滨孙从来没有放弃过生命和希望,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从容面对生活的勇气让他重获新生。

也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感染了我。这也使我想起了初学画画时的情景,那时总感觉画画好难,好几次都想放弃。在鲁滨孙的精神鼓励下,我认识到人是要在磨炼中成长的,不能遇到什么困难就轻易放弃。于是,我又坚持练习画画,如今已经学有所获。这不正是鲁滨孙所带给我的启示吗?

这使我认识到,人不论在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向鲁滨孙那样勇敢地去面对。于是,我暗下决心:今后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自己尽力地去解决,迎难而上,决不退缩。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鲁滨孙感动了。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流落到了一座无名的荒岛上,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住所,驯养野山羊,种植粮食,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28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主人公不仅要战胜饥饿疾病,更要克服寂寞和孤独,在困难面前他总是乐观地去面对一切,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让他生存的机会。他也曾经逃避过,害怕过,也想过放弃,但最终他还是战胜了一切困难,获得了生的机会。他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出来,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二十几年,靠的就是一种百折不绕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的精神,这正是特别让我感动的地方。

想想鲁滨孙,再看看自己,我都替自己感到羞愧: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总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写字嫌累,读书嫌累,思考个问题都嫌累,考试时才发现这不会那不会,才后悔没有把难题克服。我想,如果我们能用鲁滨孙十分之一的精神去学习,遇到难题绝不放弃、尽力去攻克,我们的成绩一定很拔尖。

安逸的生活造就不出时代的英雄,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干的水手,艰苦的环境才会造就人才。现在社会的学习和生活中,压力和竞争无处不在,常常会遇见各种困难与挫折,让我们像鲁滨孙那样吧:遇到困难,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不抱怨,不放弃。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读了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后。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因为它让我体会到了鲁滨孙那不屈不挠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

一次海上航行中,鲁宾孙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撞到了巨大的的礁石上,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鲁滨孙一个人幸运地存活了下来。他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陷入绝境的鲁滨孙以人们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勇敢地向各种困难挑战,以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获得了重生,二十八年后,鲁滨孙终于回到了英国。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想: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时,我想我不会冲上去与他们殊死拼搏,只会躲在某个角落,默默的祈祷上天保佑他们不要发现我。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软弱无能。从出生到背上书包走进学校,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美好的成长道路。我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风浪,天天过着不愁吃不吃穿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根本没有亲口品尝过生活中的苦涩,而我却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我想,我们没有权利再抱怨什么了。我们应该像鲁滨孙那样: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被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厄运,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像伟大的鲁滨孙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只要你有永不放弃的信念,那么连上帝也会与你同在,给你帮助。这是我看完《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受。

《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漂流到孤岛后,在孤岛上搭木屋,种庄稼……吃尽了千辛万苦,最终战胜困难,回到阔别28年的英国的故事。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时,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震动。一个个问号不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如果我是鲁宾孙……

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吗?当我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的希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从出生到现在,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风浪,而我还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我根本没有尝过生活中的苦涩,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能吃饱穿暖,背上书包去上学,每天接受家人和老师们的关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作为一个小学生来说,我们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应该学会生存,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应该向鲁滨孙学习,学习他敢于面对现实,不畏艰险,顽强生存,乐观向上的精神。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我最先想到了曾经听过的这句话。

《鲁滨孙漂流记》写了主人公在在孤岛上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的故事。

鲁滨孙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鲁滨孙同困境对抗的过程,对抗困境的时间拉长了,他那种勇敢、坚强的意志也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我是他,我能像他那样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难吗?我能始终保持那乐观的心态吗?我想,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不能像他那样积极自救,因为我没那个能力。我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然而,鲁滨孙这些独立生存的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呢?不就是从平时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吗?可见,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的生活中,很难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妈妈总是扶着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意识到家人关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这些关爱,我将如何独自去面对生活?让我们向鲁滨孙学习,靠自己的诚实、善良、劳动、智慧和坚毅,去创建未来,去开拓人生吧!

学会坚强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鲁滨孙那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风暴,船沉了,伙伴们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漂流到了荒岛上,他在岛上养羊种麦,造出小屋,途中还救了一个野人。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二十八年过去了,鲁滨孙终于看到了一艘商船,救出了船长,一起回到了故乡英国。

鲁宾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自己造屋子、造船的动手能力,在熬不下去时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砍树加固围墙的毅力,在岛上二十八年靠不断寻找、试验,注意细节而获得食物的生存能力,都是常人所不能办到的。我深刻体会到,鲁滨孙的身上有如此之多的闪光点,与他的实干精神和坚强性格是分不开的。而我正是缺乏这种精神和品格。我早已习惯了父母为我创造的优越条件。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雨,没过尝过生活的苦涩,根本无法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成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认真扎实的奋斗精神。

拜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7

1.以《鲁滨孙漂流记》阅读为例,学习略读一本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阅读前言,了解书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前言中的故事梗概和课文中的故事梗概,感受小说梗概的不同写法。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进一步了解小说内容,体会鲁滨孙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猜想小说内容

1.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阅读一本书,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一本书呢?“略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略读一本书”。(板书:怎样略读一本书)

2.指导:略读一本书的第一步,是阅读封面。(板书:封面)

师(PPT出示封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阅读封面,然后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

(1)书名:鲁滨孙漂流记。(板贴)

(2)作者:笛福。

你了解这书的作者笛福吗?请你迅速看一看,你了解到了什么?出示作者简介:

(3)译者:徐霞村。

出示译者简介:

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家帮我们译成中文,才能让我们很好地阅读。

(4)插图。封面上的内容,除了文字,常常还有图画,它提示了书中的重要内容。

(5)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师:出版社与书的质量有着重要关系。这是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出版社,来看一看,译林出版社排名第五。很多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中文版,都出自这家出版社。

小结:一个封面,居然能让我们读出这么多信息,可真不能忽视了。

3.让学生根据得到的这些信息,猜想:书里可能会写些什么?

二、读前言,了解故事梗概

1.过渡:我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打开书看看。

翻开第一页,是这本书的“前言”,有的书也写成“序”(板书:前言)。前言写了些什么呢?请你快速浏览,看看前言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2.学生阅读后交流反馈。

(1)作者简介。

你是从前言的哪一段得到的信息?(第一段)

作者的生平经历,往往跟小说创作紧密相关。

(2)故事梗概。

前言部分哪几段都在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至四段)

你看,编者把长长的小说写成了这样简简单单的3段话,这样把小说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几段话来概述,叫作梗概。

(3)阅读启示。

哪一段告诉我们的?(第五段)

3.小结:这篇前言就包括了“作者简介”“故事梗概”和“阅读启示”三部分内容,前言对于我们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4.对比阅读“故事梗概”。

(1)迅速浏览课本中的故事梗概,要求:从篇幅上看,你能发现什么?(课本中的比较具体,前言中的简洁)。

(2)比较着读一读,前言是怎样做到更简洁的?结合具体内容来说。

(3)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4)谈谈:作为故事梗概,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读目录,粗知情节

1.过渡:书中到底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往下翻,便是书的目录。(板书:目录)书的目录就像书的骨架,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目录?(指名读)

2.小结:读完目录,我们对这本书内容的了解更加清晰了。

四、读精彩片段,感受人物形象

1.过渡:读完目录,我们可以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阅读。(板书:片段)你最想看哪一部分?(指名说)

课本推荐我们阅读“记述荒岛上的新生活”,课本将它命名为“精彩片段”,让我们来读读“精彩片段”。(板书:记述荒岛上的新生活)

2.默读精彩片段,把握情节。

(1)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对于我们六年级学生来说,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般1分钟不少于300字,这部分内容约有1800字,我给大家6分钟时间。边读边思考,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阅读完后,完成阅读卡。

出示学习单:

(2)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学习小贴士)

(3)小组展示,全班讨论。

预设:计算日期—收集物品—制作栅栏—比较利弊—调整心态

3.请学生闭上眼回想刚才阅读的片段,思考:你觉得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你阅读的片段来说明。(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词语:坚强、勤劳、能干、知识丰富……)

五、总结方法,课外阅读延伸

1.激发阅读兴趣。

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

鲁滨孙是不是像大家读到的这样,或者评论的这样呢?课后请你继续阅读这本书,验证自己的看法。

2.引导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我们是怎么阅读的?(学生回顾阅读方法)

以后,我们想很快了解一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读的,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

一本书的略读技能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例如去图书馆挑选与自己的研究专题相关的书籍,到书店选择购买自己想阅读的书等。在短时间内确定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并尽可能多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书的信息,就要运用一本书的略读技能。

在人教版教材的略读课文中,安排了不少由经典名著节选或改编的课文,以第三学段尤为集中。如果我们的略读教学将目光仅仅停留于这些节选或改编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一本书的略读技能,引导学生课外细细阅读这些亘古流传、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对于提升学生素养,提高阅读品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短短的一节略读课,如何充分发挥其导读作用,实现由一篇课文的阅读转向对整本书的略读,进而激发学生课外细细阅读或研究整本书。笔者在《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探索。

一、关注封面、目录,在检视阅读中实现从一篇到一本

在阅读教学中,从一本书的阅读指导入手,把课文不仅仅看作是教材中的一个部分,更是一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会站在更为整体、全面的角度去阅读。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明确指出:检视阅读,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其基本步骤:先看书名页,然后看序,接着研究目录页,对整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课始我首先出示了这本书的封面,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丰富的内容。

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封面,我引导学生展开了细致而深入的阅读,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乃至插图,都成了学生阅读的对象,同时拓展了作者和译者的简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猜想书中内容,能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为下一步的阅读做好了铺垫。

在读完封面之后,我引导学生阅读目录。叶圣陶、朱自清先生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一书中指出:“目录表示一部书的骨干,具有提要的性质,也须养成学生先看它的习惯。”通过目录页的阅读,学生对书的内容更加清晰,对于整本书有了概括性的理解,也对于课文中节选或改编的部分在书中所在的位置有了基本的了解。

二、拓展相关篇章,在比较阅读中实现从一篇到一本

教材选编的节选片段不是孤立的文本,这类课文都是从原著中选取或改编而成的,因此书中其他内容可以作为课文阅读的补充与拓展。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从一篇课文的阅读拓展到对书中相关篇章的阅读,乃至对整本书的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的认知将从较单一、浅显提升为较系统、深刻。

1.异中求同。

求同指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揭开不同阅读材料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求同之妙,在于使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迅速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我出示了原著中的一篇前言,引导学生与课文中的“梗概”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这篇前言,看看与课文中的故事梗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章中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学生发现都写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如制作简易帐篷、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防御敌人等内容。

2.同中比异。

比异指通过分析、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的个性特征。求异之妙,在于使学生更准确、更具体地体会阅读材料的个性魅力,从而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

书籍的前言有别于教材中的“故事梗概”,一般而言,前言除了介绍书籍的基本内容外,还常包括编著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等,因而对于“内容”的介绍往往比单纯的“故事梗概”要更简略些。让学生把教材中的梗概与前言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阅读,采用“比异”策略,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角,丰富了阅读体验。

三、随意跳读,在“碎片整合”中实现从一篇到一本

所谓“随意跳读”是指根据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路来寻找阅读的注意点,捕捉最感兴趣的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的速读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出: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这就是“随意跳读”。

因此,在课的最后教学板块中,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目录,随意跳读《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翻阅全书,读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以此进一步感受小说主题,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仅仅是书中的一个片段,它所呈现的仅仅是一个“碎片”而已,而这种对于整本书的跳读,能够将这些“碎片”像拼图那样去“拼装”,进行信息的整合与重组。学生通过这一层次的阅读,更全面地感受到鲁滨孙勇于冒险、坚强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更深入地体会了“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做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这一小说主题。

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在第三学段,进行“从一篇课文到一本经典”的略读,正是逐步引导学生从阅读“单篇短章”,走向读“整本的书”,这必将对开拓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8

——有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鲁滨孙漂流记》的书,这本书是英国的作家笛福在59岁时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它在英国享有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

《鲁滨孙飘流记》讲的是鲁滨孙从小就想在海上航行。稍长大些,他随好朋友一起出去航海,学会了些本领,但几次都十分失败,都是死里逃生才活过来的。有一次,他从巴西出发,航海遇到巨大的海啸和风暴,全船的人除他一人外,全部被淹死。而他也被大浪冲到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海岛边。当时,他身上只有一些烟草、一把刀和一个烟斗。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他花了三十天的时间,把船上所有东西都搬到了岸上。从此,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还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第二十八年时,一艘英国船来到海岛,他帮助船长打败了叛乱的水手,并乘船回到了家乡。

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在岛上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二十八年。可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当他刚来到岛上时,他几乎一无所有,但他没有放弃希望,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他的双手。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他在这种绝境中活了下来,这都是他流尽了汗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得到的。由此可见,劳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合上书,我顿时觉得自己受益匪浅。鲁滨孙不愿过那种平庸的生活,而是喜欢冒险,要用自己的双手发财致富,用自己的意志与困难斗争,战胜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要是不劳动,就会变得颓废。劳动可以培养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还可以使人变得勤劳。我们也要像鲁滨孙那样,不怕困难,靠着双手去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碰到失败时,要知难而上,不能退缩。如果你劳动了,你总会有进步,但是你不劳动,绝对是一无所有。当你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你总会有第二步。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无比兴奋,为你的劳动所得而感到喜悦......“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现在我百分之百相信这句话.这188页的书向我展示了鲁宾逊自信,自立,自尊,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的精神;告诉我鲁宾逊靠自己的诚实,善良,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的我们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坚强的人。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的道理。

学校:五中

班级:六年三班

姓名:毕经莹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9

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他不向命运低头,继续立志远航;而我,可以选择的话,我不会去接受那充满着困难和波折的生活,因为我没有那份自信。

当独自一人置身在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他不自暴自弃,重燃生活的希望;而我,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可能像鲁滨孙一样因时而变,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

当在荒岛上,要什么没什么的地方,他会列表,对照自己所处生活的幸与不幸,环境的好与不好,总能乐观的面对生活;而我,遇到这种困难,或许无法想鲁滨孙那样,因为我天生就是一个悲观者。

当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类开宴会时,鲁滨孙勇敢地站了出来,在仅仅只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与野人搏斗;而我,宁可躲得远远的,让野人一辈子都找不到我,或是已经被吓得半死。

我与《鲁滨孙漂流记》里的主人

公――鲁滨孙相差的太多了,面对这样的大人物,我怎么会不羞愧呢?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在做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0

就是这样一本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使我重新燃起对于小说的热爱。小说里的鲁滨孙,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地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他理智明达,勤于劳动并善于劳动。他遭遇海滩流落荒岛以后,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服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流浪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取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典型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

这部小说深深打动我的正是主人公鲁滨孙那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用乐观向上的心态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我曾经设想过:不同性格的人被困在一个荒无人烟,只有野人和野兽出没的小岛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和处事态度呢?我把我设想的结果,笼统地分为两大类:一,坐着等死或直接自杀,但它们 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局,那就是死;二,做留在岛上的打算(当然有过往船只能将他们带走,这是最好的选择了),或许。当你真正身临其境时,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包括我自己,我可以坦白地说,就算我可以侥幸活下来,我也没鲁滨孙活得那么好,那么久 。

记得,我刚开始看这本小说时 ,我对鲁滨孙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些讨厌。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在家过着幸福无比的中层阶级生活,却反倒冒着生命危险去航海。但是,后来我渐渐想通了,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冒险精神,为他原本乏味无奇的生活开辟了另一片天地。

在这部小说里,我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了一个对于我相当用的方法,就是在我被陷入绝境,心情非常沮丧时,可以列表分析自己的处境:按照商业簿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罗列出来。这样做,我就可以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从悲伤中解救出来。

鲁滨孙在岛上生活,有许多的麻烦和不方便之处,但是,他仍没有放弃,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麻烦,他绞尽脑汁,终于,成功地将这些麻烦消灭了。

和鲁滨孙相比较而言,我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胆小鬼”,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磨难,只想到退缩,从没有想过如何正面解决它。

就拿我学溜冰来说吧!因为重重地跌了几跤,受了伤,流了血,所以,便决定放弃了,再也不练了;还有,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了,我想到的,就是逃避,或问老师同学,从未想到过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它………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佩服鲁滨孙,更佩服他那种精神和品质。

看完《鲁滨孙漂流记》后,我觉得里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对,那就是“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用的”,是啊,老是做白日梦,你的日子,你的生活就只是个泡影了。别只空想,要有实际行动,才能向你的白日梦有所迈进。当然,这部小说还有很多的经典名句对人很有启发,很有帮助。

看完整部小说,我对于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对于自己也做出了更加深刻地检讨和反省。或许,鲁滨孙的经历对于别人来说,是不听老人言的下场,但对于我来说,正是鲁滨孙那种冒险精神,使他的阅历更加丰富,使他的人生有了更加精彩的一面。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1

这本书写了主人公鲁滨孙因为一次海难,不幸漂流到一个岛上,鲁滨孙没有放弃,他凭借着高超的生存技术,在岛上生活了28年,在这28年里,鲁滨孙有了自己的仆人―星期五,在最后的几年,他又打败了叛变的水手,救下了船长,回到了英国,又把小岛变成了他的殖民地。

鲁滨孙在岛上生活的28年里,他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如果当时是个普通人的话,应该早就被打败了,那为什么鲁滨孙可以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呢?我想因为鲁滨孙有超于常人的乐观精神,在鲁滨孙刚到岛上的几天,“疯”了几天,在次之后,鲁滨孙就调整心态,去船上找有用的东西,建造自己的房子,种食物……鲁滨孙用着乐观精神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件事换成一个普通人,可能会一直“疯”到底吧!

我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2

有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他这个人爱好冒险、航海。但在一次航海途中遭遇意外,被流落荒岛,同伴们都死在了海里,而幸运的是,他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可生存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鲁滨孙幸运地在船上找到了一些生活用品,他凄凉的生活因此有了一线生机。他在荒岛上选择了地点搭建起简陋的房屋,在岛上放牧种植,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在生活二十六年后在荒岛上救下了野人“星期五”,并和“星期五”一起愉快的生活在荒岛上。他以惊人的毅力勇敢地生存着,自然环境的恶劣,都不能阻挠他想生存的决心。

荒岛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鲁滨孙始终没有放弃生存的信念,等待着生命的契机。终于有一天,一艘英国轮船路过将他重新带回了文明的社会。

我深刻体会到鲁滨孙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而我们正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但我想到在平时学习中,遇到难题就放弃,遇到挫折就气馁、逃避的一幕幕,我不禁羞愧起来。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3

的确,从鲁滨孙开始航海的时候,就注定这是一段不平凡的航行。

第一次,鲁滨孙平安回了家,这就更引发他航海的想法,所以他有接连不断的航海。

终于有一次,他航行的船因遇上暴风雨而翻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船长和其他人都因此而全部丧命。

只有鲁滨孙幸运地游到了一个小岛,通过劳动,终于在那里建造了房子。养了很多羊,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一次,鲁滨孙从一群野人手下救下了一个名叫“星期五”野人,并教星期五如何使用枪,并将他那原本野蛮的思想也改成了虔诚地信仰。

而最后,鲁滨孙和星期五遇上了一只因某些原因而变故的船。鲁滨孙跟船员商量好对策后,带领船员救下船长,并成功的把船带了回来。在船长的航行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鲁滨孙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家。

上一篇:有关上课讲话保证书下一篇:渌口镇中学人防知识讲座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