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2024-10-10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共10篇)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

带着学生去光盘播放室上完了复式统计图,谈谈一下几点感受: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它的优越性。

所以在教学一开始,为了照顾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分别出示了青岛市和昆明市降水量统计图,然后让这些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说说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并问你获得了哪些数据?基本上钱皖、王波能说出图中的信息。

接着出示问题:你能看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思考,我下去巡视,这时我看出有的学生把昆明市的每月降水量写在青岛市的统计图每月的下面;有的学生则观察两个表中的每个月,然后记下他们每月的差;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思路,青岛市统计图看一下,昆明市统计图看一下,找起来很困难。

这时我让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结果,然后追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两个统计图,你觉得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要细心、仔细,有的预习同学则说:看起来不方便,可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直观方便。水到渠成,自然引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但这是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追问:如果你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你会怎样合起来?这是学生引出了两条折线不能一样,可以用实线和虚线区别开来,然后我在追问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什么,改变吗?学生很清楚地回答后,我觉得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个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我再出示统计图。学生很快判断出前两个问题。效果还不错,特别在第三个问题,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更是积极。朱详甚至把这个月的降水量是另一个月降水量的几倍给找出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但出现了不足:一是整节课的容量不大,在照顾后进生复习以前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多了,还有在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时,很多学生想说,花的时间稍多了。二是本节课我只是局限于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以及去认识和分析统计图,没有意识到学生统计观念的情感培养,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很把统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2

学科:数学 年级:五年级 任课教师:彭利敏 时间:2017年6月29日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了解了他们以前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把握的进行备课。

这节课的安排是先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的回忆,引出折线统计图。先出示条形统计图,向孩子们提问“这份统计图记录的是什么?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提这一问题目的,为了让学生在分析统计图时要先注意统计图所记录的内容是什么?再让孩子们交流从统计图上所了解的数学信息。边说边演示(只演示了一个),假如我将每个月的平均温度不用直线表示,用点表示,再依次连接,也就成了一种统计图,告诉学生们这叫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们答的不是很好,回答的过程当中又穿插重复了好多的内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注重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

本节课结合学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新课伊始,提出问题: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2.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并结合上节课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4

整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结合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堂上利用同一内容两种统计图来表示发现各自的特点,在学生发现了折线统计图实力用点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时候,就擦去折线,让学生看看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能起到什么作用,从而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折线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且折线上升是增加下降是减少,折线越陡变得越凶,这举世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所在。

在课堂上就曾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把学生的重点环节放在读图的练习上,特别是点和折线的差异,就如例1的两个小题,第一个小题就是问具体的数量利用点来回答,而第二个小题就是问数量的变化情况,需要用折线来回答,这就点和折线的不同。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对教材的认识,更好的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并在课堂上利用多个环节进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5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分析应用”时出示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并请学生根据第一季度销售情况对今后销售工作提出有效建议。由于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处理真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是踊跃发言);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一下子就安静了)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

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然后我改变教学计划(原先准备直接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又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作出合理推测。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2.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用的统计图表格、中国和韩国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2010年11月在中国广州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那次亚运会各国的获奖情况你们知道吗?咱们看一下当时的报道。

(出示课件:一段录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中国获金牌总数第一名,韩国获金牌总数第二名。

师:今年9月份将在韩国仁川举行第17届亚运会,哪个国家会获金牌总数第一呢?谁来预测一下?

生:中国

师:这正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能否实现呢?那么就要看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是怎样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一些数据,我们通过分析、预测看一看我们的美好愿望能否实现?请看大屏幕(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这是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师:你说的非常准确。谁还想说一说? 生2:中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师:如果我想清楚的看出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呢? 生:描点、标数、连线。师:就这么简单,你会吗? 生:会。

二、合作学习

师: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接下来让我们进行合作学习。请看合作要求:

1、同桌分工合作,分别绘制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2、利用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比较两国各届的金牌数量。

3、想一想:怎样比较更快更方便?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合作要求。师:同桌合作学习开始。生: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

生1:绘制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生2:比较两国各届的金牌数量 生3:把两幅统计图合成一幅统计图。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你的这个想法很棒!那就请大家试着把这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吧!

生:作图

四、作品展示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作品展示

师: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 生:他的题目名称写错了?

师引导:怎么写才是正确的?你能帮助他改正吗? 生: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师评价:说的非常好,他说的这一点大家都要注意。

生:我看不出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中国的?哪条折线表示的是韩国?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谁来帮助他? 生: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

师评价:你的方法真不错,作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应该像以前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两组数据。

生:我来给你补充,在题目名称的右下角上标上图例。

师评价:你说得对,作这样的统计图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标图例。图例和折线表示方法必须相对应,保持一致。

师:谁还想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作品展示

师:谁能给他的作品评价一下 生:评价作品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讲述把画的不完整、不正确的地方修改过来。

五、教师讲解

师:刚才大家看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制作成的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思考: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课件)

生:

1、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看出一组数据的变化;

2、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出两组数据的变化。

3、便于两组数据的比较。

4、单式没有图例,复式有图例。

师: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1.题目名称要正确。2.标上图例。3.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两组数据。师:请认真观察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和韩国分别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

2、哪一届亚运会上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

3、根据统计图,你能简单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中国的体育事业在亚洲已成为强国,今年第17届亚运会,你认为哪个国家会获金牌总数第一呢?

生:中国

师: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今年9月的亚运会,为我们的运动员加油、助威。也从而检测一下我们的预测情况,运动员用他的行动证明了祖国的强盛,同时他也弘扬了运动精神,可是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从小就要热爱运动,多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

六、学以致用

师:接下来咱们就来看一看这样的统计图。(李欣和刘云1分钟跳绳测试统计图)大家先自己看图,然后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师:谁来汇报一下第一题? 生:1次 2次 师:你同意吗? 生:同意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达? 师:谁来说?

生:上升。。。下降。。。。(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师:谁来预测一下? 生:刘云

(李欣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比刘云好,刘云不如以前的成绩,李欣可能会超过刘云。)(4)你还能发现什么?略

师: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且自己能够解决。说明都大家非常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体育锻炼不但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它还能促进我们的骨骼生长,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有关身高的统计图。(出示7—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比较男女的身高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结论? 生:。。。

(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谁来谈一谈你的想法? 生:。。

师:建议大家要加强体育锻炼,其实复式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评价:你真是一个有心人。对于生活你观察的很仔细。

七、学习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生:

1.我从复式条形统计图想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种颜色表示两个国家的金牌数。

2.这节课我学会了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了,应该画图例,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3.我会画折线统计图,我认为我自己完成的很好。

4.在小组合作时,别人说我认真听了,以前没做到,今天做到了。5.我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折线画错了,是××帮我改正的,我要谢谢他!6.在这多老师面前课上我敢发言了,我觉得我有进步了!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7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

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哪?

2.如何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渗透“数据分析的观念”?

课前思考:

1.教材设计“最南、最北”两地的气温比较活动,其统计作用在哪里?既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对比气温的活动情境,又能够渗透地理知识,了解我国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最南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以及渗透数学文化。但学生能否会联系身边的生活用数学的角度投入到活动探究中去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作用?经过磨课和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最终认为教材中的南、北气温变化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因此将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改造,利用学生周边“石狮市某小学新生和毕业生人数的变化”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分析整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对数据的分析和身边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形成数据的分析观念。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单、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对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已经掌握。那么课前是直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读图,观察,分析数据,主动发现不同点和优点呢?还是让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它的特点,同时发现它的局限性,来展开教学?通过教研分析,最终选择让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以及它不足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小铭的学习变化问题,让学生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习的必要性。

3.什么叫做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帮助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呢?通过创设身边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思考教学中如何探究新知?采取师引生答方式,还是让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最终通过思考和分析,选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为主,教师适时进行引导。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对统计图中能直接看见或简单推理得到的信息提问,如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单个数据的多少、数据之间的比较等。第二,对统计图中蕴涵的信息提问,如数据的整体变化情况或偏差等。第三,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对 统计图行进行提问,如统计图用来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数据会呈现这种变化情况等、能否进行预测。第四,从评价的角度对统计图进行提问,如统计图使用的是否合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有道理等进行提问。

4.仅仅分析数据用统计表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制成统计图?统计图不仅能从数量中获得信息,从图像中也能获得信息。他能够更直观的帮助人们分析、判断问题,做出合理预测和决策。

磨课要点

1.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学过单、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对统计图做简单分析。

已有生活认知:学生听过数据的变化,见过随机性,如爸妈常讲的股票,电视、电脑、新闻上的多条折线变化图等,但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还不能很好的做分析。

思维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因此本节课除了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外,更重要是让学生懂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以及它和我们生活的联系,侧重提升学生对数据的解读和预测。

2.终点。

学生能够懂得从多角度来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包括能够读数本身的作用,也能够读取数据之间的关系,还能够超越数据本身获取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信息,并作出一定的预测和合理的决策方案。同时会根据问题的背景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案。如: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

3.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导入,利用旧知来推断小铭的学习问题,深入分析考虑后发现只跟自己作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猜想需要有个参照物,年段的平均分情况,进而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接着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每年新生与毕业生人数来判断在校生变化情况,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4页。教学目标

1.通过对某小学在校生变化的两个相关量的分析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数据的作用;懂得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通过主动思考、大胆猜测及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感悟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合理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小铭个人成绩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还认识它吗?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小铭成绩折线统计图】

(2)读图回答问题。

师:认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换个角度来观察? 预设:标题、横轴、纵轴表示的意义。

读懂数量多少。(最多、最少。)

清楚数量的变化情况。预测变化趋势。

师:你是怎样了解到他的变化情况?(图像的变化)【课件出示个人成绩折线统计图,隐藏数据】

师:看来不仅数量会说话,图像也会说话。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多少,还能了解变化情况。

(3)出示年段各单元平均分。

师:现在能根据变化趋势,预测接下去他会考怎样吗? 预设:继续往下降,退步。

师:看来同学们一致认为他后面几个单元会考得不理想, 真的是这样吗? 预设:要了解整体情况

其他人的成绩状况(个人成绩与整体作对比)试卷难度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他们年段平均分情况,现在你对小铭成绩有什么新的看法?

【课件出示:在小铭成绩上出示年段平均分折线】

预设:原来他比年段的平均分都高。(怎么看出来的?)

他学习应该很厉害。(不是认为他退步了,现在怎么又觉得他厉害了。)可能是试卷比较难。

有些时候单式折线统计图没办法分析好与不好,要有对比才知道。

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局限性。

得到:看来单条的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时候需要对多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了解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1.根据问题,选择数据。

师:最近咱们石狮的一位小学校长,遇到了一个统计问题?他想了解近几年学校在校生的变化情况。你认为他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预设:每年的新生和毕业生人数

每年转校生

师:为什么需要知道新生和毕业生人数?

生:综合分析这两个量才能了解每年的在校生的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得到:看来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得收集相关联的一些数据。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的直观信息分析数据

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它统计的是?

【课件出示:新生与毕业生人数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2011-2016年石狮市某小学新生与毕业生人数统计图。师: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生数。

师:观察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和我们以前学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折线变多条,图例 师:为什么需要图例。

得到:用来区分不同的折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图例。师:进一步分析,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换个角度分析吗? 预设:单条每年数量的多少(这位同学了解到了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变化情况(他换了个角度分析,从中了解到变化情况)(2)从相关量和问题解决的角度分析数据 师:还能从新的角度分析吗?对比的角度来分析。

预设:数量比较(你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得到在校生变化情况。从两组比较中进行分析)

数量的变化情况对比(不看数量,看开口差距看出,看来不仅数量会说话,图像也会说话。)

【课件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隐去数据。】

得到:比较后可以了解到在校生的人数在增多。师:能否根据刚才发现,预测接下去的变化趋势? 预设1:新生可能还会增多。

【课件出示:预测新生接下去的变化情况。】

师:为什么会增多?会无限增多吗?

生:可能学校办的比较好,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到这个学校去读。预设2:毕业生会比较平稳

师:会一直平稳下去吗?依据是什么?

【课件出示:预测毕业生接下去的变化情况。】

预设3:在校生的人数会增多。

得到:看来从统计图中的新生与毕业生数量差和图像开口差距都可分析出在校生的变化情况。

【课件出示:以上预测接下去的变化情况。】

师:根据我们得到的在校生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你会对该校的校长提什么建议?比如:学校后勤设备,电脑,桌椅,教室,教师招聘等。

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一样都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做出预测和决策。而且复式折线统计图更优越的是能够直观反应两个量差距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全面准确了解问题。(板书:分析、判断、预测、决策)(3)从评价的角度分析数据

师:回顾学过的统计图,有没有什么疑问?统计图选择的是否合理? 预设:为什么新生与毕业生人数变化要制作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画成复式条形统计图不行吗?

师:张老师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给大家带来了,认真观察,同桌讨论,选择哪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合理?(合作讨论)

【课件出示:对比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反馈:简洁,能直观比较新生与毕业生差距;更好了解变化趋势。(板书:简洁、直观比较、了解变化趋势)

师小结:看来对于同样的数据,我们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然而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进行分析解答问题。

3.课堂小结

师: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你的同桌谈一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合作讨论)

反馈:单式有局限性,复式比较全面,能直观比较两个或多个相关联量的关系。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如果让你画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我国人口增长分组统计图。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分析,你就会了解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背后的统计学依据,也更能理解爸妈生二胎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的。

【课件出示:中国人口增长的分组统计图。】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简洁、直观比较、了解变化趋势

分析、判断、预测、决策

所用教材内容 8

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我国人口增长分组统计图。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分析,你就会了解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背后的统计学依据,也更能理解爸妈生二胎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的。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复式折线统计图 篇8

3.加深认识。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个统计图的意思?(统计图的名称,每个门市部的数量)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23~24页统计图下面的几个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在班内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提问:你认为统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5.加深制图的认识。

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这两种统计图都要有名称和制作日期,都要画出横轴和纵轴来分别表示项目和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描点表示对应的数量,并连点成线表示增减变化情况。所以条形统计图用来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指名学生口答下面的问题。

2.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的意思。让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老帅巡视辅导。让学生相互检查:年、月有没有写?折线与图例是不是一样,数据有没有表示?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你认为统计的过程应包括哪些工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作业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9

保定市高阳县东街小学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

单元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复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前边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功能。

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上画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制作简单的分折,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2)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探索知识和探索、观察、尝试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会用统计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统计的作用。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意志品质教育、生活习惯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熏陶。

教学重点:

经历用复式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从而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与功能,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真正发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功能。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让学生上网搜集一些关于早餐的资料,如早餐的重要性、早餐该吃些什么、青少年如何进行合理饮食等。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直观演示法,比较研究法,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等.三、说学法指导: 数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进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我注意了课件的直观性,从学生已有知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启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见解,通过自己动脑—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还有观察比较法,合作学习法,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等。

四、说教学结构: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让学生交流早餐的资料,说说早餐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生活饮食卫生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引导探索,知识构建

1、课件出示王芳9--15岁体重变化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激活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为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搭建平台。)

让学生观察这幅图,它具有什么特点,从图中看到了哪些信息?简单评价王芳同学身体发育情况。并说说理由。

此时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意见,这时老师问,要想正确评价她的体重情况,是不是需要一个标准值或平均值来比较一下呢?

2、课件出示9--15岁女生标准体重单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左右对比两幅图,左边是王芳的体重情况,右边是标准体重,让学生体会左右观察对比数据的繁琐性,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使合并成为学生本身的需求,从而体会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3、动画演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的过程。

4、学生观察合并之后的统计图,寻找这幅图中需要修改的地方。

学生交流意见,用两条不同颜色的线或不同形式的线来分别表示王芳和标准体重。课件动画演示修改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随机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5、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刚才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功能。

根据学生发言随机板书: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6、让学生通过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再次观察王芳体重变化情况,对她体重情况做出正确评价。并随机板书.(三)、创设情境,感知功能

进一步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

1、课件出示小明各单元小测成绩统计图。(各单元成绩分别是96、90、85、61、78、89、86分)

看了小明各单元成绩,让学生随意说说看法。

学生交流汇报,都认为小明第四单元成绩很差。但小明觉得自己很委屈,让学生产生疑问,他为什么觉得委屈,他会怎样去证明自己呢? 学生交流想法,汇报。

2、出示各单元小明和平均成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各单元平均成绩分别是92、88、84、52、72、85、80分)此时再让学生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对小明的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

设计意图:当课件先出示小明成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不能给予正确的评价,此时再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特点。并且,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学生更易投入,更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经历体验,内化新知 指导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美国获金牌数量统计表。学生独立思考,练习制图,允许小组交流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通过投影展示作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说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在制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思考,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现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五)、正确分析,大胆预测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而这一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看图回答问题:

(1)中国在第()届的成绩最好,得了()枚金牌。美国呢?(2)中国和美国在第()届的差距最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你能整体评价一下中国和美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吗?(4)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你能预测一下在第30届奥运会上,中美两国的成绩吗? 学生畅所欲言,激发热情。

师:希望同学们关注2012年,关注我们中国的奥运健儿,为他们加油,为他们喝彩!

设计意图: 借助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使学生借助问题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发言,体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这是这堂课的一个升华点,整堂课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状态,既达成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又达成了体验统计过程,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目标。(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用在奥运会的统计中,还可以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股票行情统计图,心电图,体验角色转换(商场经理),学生身高统计图等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五、板书设计:

复 式 折 线 统 计 图

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

对事物正确评价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评课稿 篇10

我听了徐老师执教的研究课 《复式统计表》,听后受益匪浅。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在整个教学中,徐老师紧扣统计教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总结起来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站在统计的大背景下进行复式统计表的教学,重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复式统计表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简单的统计和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因为学生多次经历统计的过程而忽视统计现实性和科学性的本质。在本节课中,徐老师将教学置身于统计的大背景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经历统计数量的过程,这有得于学生对统计本质的理解。姚老师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没有直接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而是结合学生的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二、让学生探索和经历将四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试统计表的过程,在动态中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与简单的统计表相比较,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表头。如果简单的一味的依靠教师讲解,五年级的`孩子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徐老师充分关注到了这一点,有意让学生将几个数据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到从四张单式统计表里无法比较数据,巧妙的引出了复式统计表,再加上课件的动态演示和“观察表格,你觉得需要改进的吗?”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经历和探索复式统计的产生过程中体会复式统计的价值。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将统计教学引向更深处。

教学中,徐老师安排的两个练习都是非常恰当到位的。特别是第2个练习的安排,统计第25~28届奥运会我国金牌、银牌和铜牌的获奖数据,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又巧妙地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上一篇:一枚看不见的奖牌小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第二期“国际女性创业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