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折教案

2024-09-18

抗挫折教案(共11篇)

抗挫折教案 篇1

挫折与成功

一、教学目的

根据初三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特点,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题为“战胜挫折

走向成功”的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形式

集体讨论、游戏、个案分析。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歌曲、游戏用具、名人名言、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

2、学生写出自己认为受挫折的事例以及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班会

1、情感导课

讲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创设一种意境和氛围。

2、提问导课

师:这是谁的作品?曲名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贝多芬17岁那年,母亲去世。沉重的家庭负担从此压在他的身上。当他32岁时,耳病越来越严重。几年后耳病终于夺走了他的听力。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是多大的打击啊!可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不断地鼓励自己,始终顽强地生活和创作。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

生活中谁没有不顺心的事?有的同学遇到一点挫折就意志消沉,抬不起头来。今天,我们就通过《战胜挫折

走向成功》这个主题班会,帮助大家战胜生活中和学习上的挫折,在今后两年半时间里,更健康地成长,愉快地迎接高考的到来。[多媒体显示:《战胜挫折

走向成功》主题班会]

(二)结合学生实际探讨挫折感出现的原因

1、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挫折呢?请你说出来。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多媒体显示:你生活中的挫折],心里很烦恼。

②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的批评。

③体育测验,很努力,但就是不过关。

④来到新学校,很难与同学交往。

⑤上课想发言,又怕说不好别人笑话我。

⑥一学生口吃,痛苦不堪。

⑦不愿和成绩不好的同学交往。

⑧英语老记不住单词。

教师归纳:我们必须承认挫折,它是人生的常规。[多媒体显示:挫折是人生的常规,必须承认它的存在]

2、根据学生感受分析引起挫折的原因。[多媒体显示:引起挫折的原因]

(1)外部原因 这种外部原因又可以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原因。

(2)内部原因

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强;没有抗挫折的经验。

(三)要正视挫折 [多媒体显示:要正视挫折]

1、怎样看待挫折。(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挫折会给了带来痛苦、压力。对人的肌体是一种打击,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损伤,造成人精神上的痛苦,甚至给人的生活道路造成曲折,对一些懦弱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这是挫折的负面效应,但是,我们更多地应看到,挫折有正面的推进作用。

2、观看有关名人对待挫折的录相片断。

A、一代伟人邓小平

①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一生的经历? ——三落三起。

②邓小平一生中经历了三次严重的挫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当盛年的邓小平被党内的错误路线无理排斥,无情打击,面对这样的挫折,他是怎样做的? ——不气馁。

③作为新中国的创立者之一,眼看着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把人民共和国搞得乌烟瘴气,甚至剥夺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邓小平有没有被这样的打击所击垮? ——没有。

④70高龄的邓小平刚刚走出第二次挫折,正准备大干一场,又被莫名其妙的撤消了一切职务,但他还是没有被挫折击倒。又第三次奇迹般地复出,而且走向了更大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从他的这段话中找到答案。齐读。[多媒体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⑤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内心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归纳:正是有这种对国家、对人民无比热爱的感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信念,邓小平才能在多次挫折中磨砺自己,岿然屹立,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B、郑智化坐在轮椅上演唱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水手》。[多媒体播放郑智化唱《水手》一歌画面和音乐]

①郑智化一上场为什么马上会赢得掌声?《水手》这首歌反映了郑智化怎样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谈郑智化的人生经历)

由于郑智化的努力,“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经过思考斗争,使得悲观消极的情绪转化为奋斗有为、争取上进的积极情绪和心态。

3、举出名人对待挫折的事例。(学生事先搜集,这里讲述梗概)

司马迁在屈辱中完成了《史记》 屈原在流放期间写出《离骚》 曹雪芹在穷困潦倒中写出巨著《红楼梦》

吴敬梓在贫困的寒夜写出了《儒林外史》„„

4、学生结合录相和故事,谈谈应该怎样正视挫折。[多媒体显示:怎样正视挫折]

①要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具有普遍、客观性。面对挫折时,要通过坚强的意志战胜自己的消沉和软弱,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坚定地走向成功。[多媒体显示:挫折不可避免,通过坚强意志战胜]

②要看到挫折并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给人以打击,给人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只要你吸取教训,不被困难吓倒,就能重整旗鼓,在新的起跑线上搏击,去夺取新的胜利。[多媒体显示:吸取教训,重振旗鼓]

③要善于进行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摆脱挫折感。[多媒体显示: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四)探讨对战胜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多媒体显示:战胜挫折的技巧]

1、当挫折来临后,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调节。

其一,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多媒体显示: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

其二,学会暂时的搁置,忘却不愉快,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多媒体显示:忘却不愉快]

其三,学会转移注意力。“忘我”地去热衷于你开心的事。[多媒体显示:转移注意力]

其四,学会宽容。[多媒体显示:多一点宽容]

其五,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多媒体显示:做事善始善终]

2、做一个小游戏来开扩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使他们认识到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在战胜挫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男生在一分钟内做二十个俯卧撑游戏)

3、由名人名言来勉励学生战胜挫折。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个未知数。吃一堑,长一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总结学生发言,给予学生战胜挫折的理论指导。

(五)通向理想的道路是充满挫折和困难的,请同学们结合本次班会课的内容,谈一谈你将怎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功。(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3年11月26日

抗挫折教案 篇2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承受挫折的意识

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包办代替的太多, 遇到挫折的机会少, 于是许多孩子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 他们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作为教师, 首先要帮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挫折, 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从古到今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 任何人都必须学会在挫折中生活或过一种有挫折的生活。幼儿年龄小, 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 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 或者是教师的亲身经历, 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 让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 真实感知挫折, 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 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

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 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 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二、借助日常生活场景, 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 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具有真实性和自然性, 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景, 让幼儿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 并学会积极地去克服,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比如, 幼儿在生病吃药时, 有的家长及老师总是哄孩子说“药一点都不苦”。事后孩子觉得上当受骗了, 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幼儿了解真相并教给其相应的对策。

再如, 在幼儿园, 可让小班的幼儿逐步学会刷牙、洗脸等;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练习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务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 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 就会在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时锻炼提升挫折承受能力。

三、创设挫折情境, 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力

老师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创设和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使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尝试, 不断地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 这对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更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 能弥补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

如, 在识字游戏中我把写小动物爱吃食物的字卡藏起来, 鼓励幼儿扮演相应的小动物去寻找自己的食物;在角色游戏中, 我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 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 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 还经常开展卡拉OK比赛、绘画、拍球、跳绳等多种竞赛活动。

四、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幼儿承受挫折的潜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幼儿期, 孩子最喜欢模仿, 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看图书、讲故事等, 使幼儿认识了解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 让幼儿以这些名人做榜样, 不畏挫折。这些名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同时, 教师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 也应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为幼儿树立榜样, 教育幼儿勇于面对困难, 面对挑战。

如, 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不要担心, 老师和你一起到卫生室包一下就好了, 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 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会给幼儿很好的暗示, 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 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抗挫折教案 篇3

一、对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

1.缺乏独立性带来的挫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独生子女身上,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处理事情的经验,一旦遭受挫折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缺乏安全感,整日惴惴不安,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有的学生还可能出现过激行为,以掩盖内心的不安和焦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2.家庭问题带来的挫折。目前,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父爱或母爱的缺失致使有些孩子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他们渴望关爱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心理压力过大,特别是生活在继父或继母身边的孩子,他们心理上所要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情大变,一些孩子变得自闭、孤独、冷漠,不喜欢与人交流,缺乏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这种来自家庭的挫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沉重的打击。

3.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人际关系人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都有很大影响,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则极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内心产生自卑感。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共处的能力,自私容易在这类孩子内心生根发芽,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也不愿意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一旦发生违背自己心意的事内心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发脾气、摔东西成了他们发泄的方式,在父母面前这样做可能被容忍,但对于外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4.学习压力带来的挫折。而今,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冲击,多数学生反映“减负不减压”,学校的作业少了,家里的作业多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中考和高考更像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两座无形的大山。“为了自己的明天,好好学习”,家长如是说;“为了建设祖国,加油”,老师这样讲。学习成绩成了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首要方面,学生在如此繁重的压力下学习、学习、再学习,成绩提高了,皆大欢喜,成绩下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就会轮番响彻耳边。学生所能感受到的不是学习带来的乐趣,而是沉重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教育方式带给学生的挫折感是强烈而真实的。

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挫折,挫折对人的影响并不取决于挫折本身,而取决于遭受挫折的人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当代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在过程和数量上不一定比其他人多,但是对于挫折的心理感受却很多,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大。而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不断磨练形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1.正确认识挫折

一些学生因挫折而陷入困扰,难以自拔,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们认知的偏差。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就能避免自身沉沦于困境。教师应教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要调整好心态,从失败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挫折中成长进步。

2.培养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也不可能克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学生应重视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要从小处入手,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处处注意这种优良品质的养成。

3.培养积极的情绪

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产生沮丧、悲伤、愤怒等情绪,如果屡次遭受挫折,有些人就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情绪急躁,如果不及时调整,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疾病。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心情就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4.参与班会活动

人是群体动物,在群体中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在班级生活中,学生可以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还可以在各种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5.参加心理咨询活动

当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对自身的影响不同而已。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而感到茫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咨询活动,努力克服偏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并医治心理疾病。

总之,很多在成长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使他们都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让每个挫折都发挥它的积极意义。

抗挫折励志小故事 篇4

商人伤心欲绝,他半辈子的心血都付之流水。就在他万念俱灰的那一刻,他的脑中闪过一个灵感。

多年后,这个商人身价逾亿,他成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那个遭遇地震的城市里,很多的建筑都是他下属的公司所建。

抗挫折教案 篇5

折 大家好,今天我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题是:战胜挫折。本心理辅导活动课适用于小学六年级。首先我介绍一下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活动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个环节团体暖身阶段,这里我设计两个环节:

1、游戏”大风吹”,通过游戏暗示生活中随时会有被大风吹到的时候,我们要时刻具备抗挫能力。

2、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明白,现实不都是充满阳光,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你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

在挫折面前,大部分学生要么气馁、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急噪武断、要么苦恼不堪,于是我引出本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战胜挫折。

第二环节团体转化阶段:

这一环节我设计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通过让学生听、讲故事,交流感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知道:

1、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往往过于脆弱,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2、消极面对挫折,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第三个环节团体工作阶段:这一阶段,是设计的核心,我的活动板块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抗挫折的方法,培养抗挫折的能力设计的

1.小品表演:“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内容:学生小方、小勇各自在看发下的数学试卷。小方自言自语:“唉,这下完了,才考到及格,我怎么都考不上优秀,爸爸妈妈一定对我很失望。„„这道题对了两步,老师都不给分,老师不喜欢我。”然后趴在桌上闷闷不乐。下课了,小勇过来说,“小方,走,打球去。”小方不理。小勇上前想看小方的试卷,小方没好气地说:“看什么看,没你考得好,开心了吧 ?”小勇委屈地愣在那儿。

旁白:第二天,小方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数学老师就躲开,数学课上无精打采,作业也越来越不认真,还常不交。

表演后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式谈话,这个小品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看了这个小品,你有什么想法?

趁机让学生“出谋划策”请同学们针对小方的情况为他想想办法,劝劝他,帮他尽快消除沮丧心情,尽快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来。

2.小组讨论,假如你的同学遇到挫折,你会教他一招战胜挫折的方法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开展班级交流,老师也借助课件,提供一些战胜挫折解决问题的办法。

3.回归课前,解决问题。

现在,请那些遇到不愉快事情就烦恼不堪,不知所措的同学说说,以后该怎样面对挫折。4.利用名言,树立抗挫折的信心

首先课件出示关于抗挫折的名人名言,请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

教师小结:名言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激励自己勇敢地与挫折作斗争, 请你创作一句,赠与好朋友共勉。接着学生创作名言,互赠名言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旨在为学生提供当挫折降临时,我们可以用什么直接可用的方法加以抵抗。从而增强抗挫的信心。

第四个环节:最后教师总结:(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师饱含深情地讲:成长的路上有阳光,有风雨,就看我们如何面对,要学会与命运抗争,笑着完成每一次作业,笑着面对每一次考试,笑着度过每一天,让挫折成为你成长的阶梯,挫折就会为你更为精彩的人生喝彩。

活动中因注意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学生倾诉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要鼓励他大声地说;参与探讨交流时要有意识的选择那些问题较大的学生。

活动重点:让学生明白挫折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活动难点:让学生用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活动准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名言、图片、音乐)。,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

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3只。这是什么原因呢?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呀„„ 后来,动物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在其附近还生活着一群狼,为了不被狼吃掉,羚羊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群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结果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抗挫折教案 篇6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挫折和考验。如果应对不当,就很容易造成一蹶不振,甚至走上不归路。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呢,一起来看看!

父母树立积极自信的态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一言一行会对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对待问题,父母树立积极自信的态度,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面对困难,如果家长自己就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或者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次数多了,孩子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所以,家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冷静处理各种问题,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

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要告诉孩子,困难是暂时的,一切总会过去。

例如孩子在测验中考砸了,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告诉孩子就不要去多想什么了,不要总是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可以陪着孩子逛逛商场,或者去游乐园玩一下。让孩子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能很快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孩子,以后抗挫折能力也会比较强。

作为家长,需要在给孩子安慰的同时,帮他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并不断鼓励孩子,让他继续努力,下次是可以考得更好的。

帮助孩子认识抗挫折能力的重要

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在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一个人都事事如意,总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而看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要看这个人是如何面对种种挫折的。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怎样面对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以告诉孩子,很多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抗挫折的能力特别强。推荐孩子读这些名人如何抗挫折的故事,有利于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增强。在看了名人抗挫折的故事以后,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不足挂齿了。

还可以从反面教育孩子,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抗挫折的能力,那他其他方面就是十分优秀,最终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给孩子设置抗挫折的机会

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是在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的。日常生活中不要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天气寒冷,但是家长要让孩子自觉按时起床;比如寒假即将到了,但是生活不能没有规律。给孩子设置抗挫折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坚持,有利于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生活中的这些情境,对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是很有效的。

同时,家长要善用“延迟满足”,别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等待”的意义。当然,延迟满足不是压制孩子的欲望,而是让孩子明白只有“只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培养一种经历磨练。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

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初探 篇7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 致使个人动机或需要不能实现时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1]。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 通过知识、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 增强受挫能力的教育[2]。调查表明, 目前在校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家庭来源差异[3]。然而, 挫折教育活动在实施中缺乏科学性, 违背了高职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挫折教育刚上路就迷路[4]。科学培养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 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重要教育命题。

从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角度看, 19-22岁被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为“心理断乳期”、“矛盾期”、“危机期”, 是完全脱离父母监护而开始独立成长的时期。在现实中, 有的高职学生面对挫折, 产生了严重的挫折感, 产生焦虑不安、苦闷自卑的负性情绪。究其原因, 一方面, 生理发育成熟与心理发展滞后不平衡。随着高职学生各项生理机能的成熟, 引发了心理的急剧变化,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同步, 使得缺乏社会经验的高职学生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心理问题, 陷入苦闷、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 不良教养方式引发受挫心理障碍。比如, 师长过高的期望值, 使高职学生承受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他们亟须具备良好的抗挫折心理素质。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是健全高职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居于战略地位[5]。

二、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表现

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不同高职学生的挫折反应差别很大, 有的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 如继续努力、策略调整等;有的采取消极妥协的反应方式, 如攻击、固执、焦虑、抑郁、推诿等, 极易形成心理疾患。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表现是多方面的。

(一) 因理想现实差距产生的悲观失望

高职生的诸多挫折适应性问题中, 因理想与现实差距而产生挫折感尤其突出。由于高考的失利, 许多高职生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缺乏科学的学习规划, 学习和生活缺乏动机, 意志消退, 行为懒散,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感到空虚、无聊、茫然, 不知所措。一方面, 入学前他们希望考上理想大学和专业, 但因成绩原因, 部分高职生学非所愿, 入学就有了沉重的失落感, 专业认同感未得到满足, 专业学习兴趣低下, 产生心理挫折;另一方面, 很多高职生认为, 大学是神圣的科学殿堂, 是通向人生的成功之路。考上大学后发现, 现实是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和师资条件等方面与想象的“天堂”有一定差距。满堂灌的课堂、拥挤的食堂、喧闹的宿舍等, 使他们感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困惑迷茫。

(二) 因学业不良而产生的自卑焦虑

部分高职生中学时成绩较好, 但步入大学后, 由于竞争对手不一样, 很多学生学习能力差不多, 而且分数不再是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 综合素质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变得尤其重要, 他们首先在学习理念上产生了学习挫折问题, 学习方法不当则进一步引发了学业挫折。比如, 对大学课程仍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 结果学习成绩不理想, 出现了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一方面, 部分学生不清楚要学什么, 他们感觉学习目标模糊茫然, 不像中学那样明确具体;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从何学, 他们习惯了接受式学习,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依赖性强的高职生心理压力尤其大,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三) 因人际不谐而产生的自闭胆怯

高职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人际交往欲望非常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增长见识、获取友谊、发展能力。但是, 有的大学生由于交往技巧、言语表达、个性特征等方面欠佳, 引发了一系列人际交往障碍。原因在于, 一方面, 由于高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在风俗习惯、爱好特长、性格个性、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 面临全新的人际适应性问题, 交往中存在不协调现象;另一方面, 高职生心理尚不够成熟、社会阅历较少, 加之自我评价不恰当, 形成孤僻、羞怯、自卑的交往心态, 独来独往。有些学生把教师或同学对他们交往中的善意批评和建议看作故意刁难, 对人际关系产生隔阂、胆怯、冷漠的心理。

(四) 因情感受挫而产生的绝望自弃

高职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 对异性更加关心, 希望与异性交往, 他们普遍对爱情充满了憧憬与向往。然而, 有些高职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对待失恋, 一旦追求不到“意中人”, 就会在心理上着急烦躁、情绪低落、消极悲观, 在行为上走极端, 有些学生自甘堕落、自暴自弃、不能自拔, 产生报复和轻生的念头。此外, 由于高职生主要任务是专业知识学习, 谈恋爱又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 当二者产生冲突时, 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挫折心理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跳楼自杀的案件, 绝大多数是由恋爱问题所导致的[6]。失恋受挫的产生, 原因在于每个学生生活背景、个性特征迥异, 加之人生阅历少, 在交往知识和技巧上存在不足, 因而承受不了由于失恋所带来的消极情绪。

(五) 因就业不顺而产生的紧张焦虑

目前, 我国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也会遇到诸多挫折与困难。造成当代高职生就业挫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 导致高职毕业生人数剧增, 就业岗位供需结构失衡, 增加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部分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屡屡受挫, 容易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另一方面,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引发就业挫折。目前, 尽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起步, 但在实施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高职毕业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 在就业过程中感到十分迷惘、困惑, 不清楚自己要找什么工作、能干好什么工作、如何准备求职面试。残酷现实的就业竞争严重挫伤了他们原有的就业期待, 就业的不顺畅使他们在就业中容易产生紧张、困惑和焦虑。

三、高职学生受挫心理的预防与调适

在现实生活中, 每个高职生都可能会遭遇挫折, 但受挫心理及行为反应却大相径庭。有的人能从逆境中奋起, 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在战胜挫折中增加知识和才干, 大大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意气消沉, 萎靡不振, 丧失了前进的信心与勇气, 引发各种适应性问题。由于高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有必要对他们的受挫心理进行预防和调适。

(一) 培养高职生正确的挫折观, 辩证看待挫折

全面、客观地看待挫折, 能使大学生对挫折无可畏惧, 超越逆境, 战胜挫折[7]。教育者应让高职学生辩证地认识挫折的客观性、普遍性、连续性和两重性,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挫折观, 挖掘潜在的受挫能力。纵观古今,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坎坷与挫折中成长的, 无不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 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同样面对挫折、困难, 不同个体的反应却大相径庭:有些人畏惧、沉沦、恐慌, 从此意气消沉、萎靡不振, 丧失了前进的信心与勇气, 甚至采取极端行为;有些人从逆境中奋起, 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 积极应对挫折, 战胜挫折, 成为强者。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 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 要辩证看待生活中的成败。教育者应让高职生认识到, 自然界、社会间的万事万物都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因此, 高职生如何克服挫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挫折的客观认知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 训练高职生进行合理归因, 调整抱负水平

心理学家韦纳对失败归因进行了研究。他认为, 将失败归于何种原因, 对个体活动和积极性将会有很大影响。把失败归于主观原因, 会使人感到内疚、无助。比如, 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由于学习不够努力, 而不是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或试卷难度太大。在应对挫折过程中, 教育者一方面应让高职生注意避免两种错误归因方式, 当受到挫折后, 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 对挫折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 提醒自己做换位思考, 这样就能逐步改变不合理认知, 减少受挫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适度调整高职生的抱负水平, 消除消极受挫体验。高职生都有自身的追求目标, 且目标水平的高低与其确定的标准是否合理相当重要。如果个体的抱负水平过低, 尽管容易达到既定目标, 但个体决不会有较大的满足度, 难以激发潜在的自信。反之, 如果个体抱负水平过高, 超过了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 即便他竭尽全力, 还是力不从心, 也难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容易产生受挫心理。因此, 确立适度的抱负水平对有效防止和消除高职生受挫心理十分必要。

(三) 创设挫折情境, 优化受挫心理品质培养

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由此可见, 抗挫折心理素质是在挫折情境中磨砺成的。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认为:“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抗挫折心理素质不是高职生先天具备的生物本能, 而需要教育者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 以此为基础培养高职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比如, 组织高职生野外素质拓展训练、军事训练、夏令营、竞技争霸赛、社交能手大比拼等活动, 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 让高职生积极寻求摆脱挫折、走出困境的办法, 获取战胜挫折的成就感。高职生在挫折情境中习得的应对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会迁移到其他挫折情境中, 使得他们在遭遇挫折后能做出积极主动的适应。教育者应注意在高职生受挫成功和受挫失败时分别对其表扬肯定和鼓励安慰。同时, 和谐的育人环境能够给高职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高职生所在的集体充满友爱、和睦、和谐的氛围, 受挫者就能切身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团结、融洽和舒适的集体中, 感受到来自集体的爱, 就会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与信心。

(四) 教会高职生掌握有效的挫折应对方法, 减轻受挫压力

在遭遇挫折时, 只有对它进行认真分析, 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回避挫折与困难, 只能使人失去理智。教育者应教会高职生应对挫折的正确方法。第一, 认知调节法。当高职生遇到挫折时, 要用理智的眼光分析受挫原因, 同时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改变挫折情境, 减轻挫折压力。第二, 注意转移法。高职生内心受到创伤后, 应有意识地做一些事情, 或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 转移注意力, 淡化不良情绪, 使内心恢复平静。第三, 心理疏导法。高职生在遭受挫折时, 应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主动找师长、亲友倾诉, 使自己的不快情绪得到宣泄。第四, 榜样讲述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召下, 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 应注意收集学校或班级素材, 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挫折教育。结合学科教学, 教育学生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为榜样, 使其从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增添战胜挫折的能力和信心。

(五) 加强抗挫折心理素质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目前, 专门针对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进展缓慢。“挫折教育”概念界定不科学[8]、心理测试量表缺失、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缺乏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第一, 高度重视抗挫折心理素质理论的构建及测评工具的研发。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个案访谈、问卷调查, 探索当代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基本成分。第二, 建立健全高职生抗挫折心理问题调适机制。教育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调适高职生各类受挫心理问题, 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系统、科学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模式 (既关注挫折事件, 又关注社会变迁) , 使之能有效指导高职生挫折教育实践。第三, 深入开展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证研究。教育者应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方法, 整合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形成的内在根源和外在条件, 大规模开展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调查, 探讨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挫折心理素质训练, 增强高职生挫折应对的自我效能感。此外, 设立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辅助高职生处理好成长挫折, 建立量化的抗挫折心理素质测评体系, 建立抗挫折心理素质档案管理系统, 构建抗挫折心理问题预警和评估机制, 验证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可行性。

摘要:抗挫折心理素质是个体应对挫折时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 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是学校挫折教育的基本目标。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类型, 科学有效地预防和调适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 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保障和促进功能。

关键词: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晶.学生的成长需要挫折教育[J].职教论坛, 2004, (5) :51.

[2]边和平.挫折教育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唐继红, 张骞.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5) :137-139.

[4]赵文学.挫折教育刚上路就迷路[N].甘肃经济日报, 2005-08-11.

[5]吴铁鸣.试论挫折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J].教育探索, 2001, (2) :15-16.

[6]刘志翔, 毛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新变化及预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4) :24-28.

[7]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10) :101-104.

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 篇8

一、制约小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的原因分析

1、丰厚的物质条件,普遍的娇生惯养。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甚至有不少家庭都是两代独生,两代人、两家人精心守护这样一个孩子,所有的生活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小孩吃的是最有营养的,穿的是最健康的,玩的是最流行的,所有的问题和要求几乎都是无条件满足,家庭中的所有人都在给学生提供保护伞,几乎没有任何风雨波折,小孩的成长可谓一帆风顺。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都是要靠后天习得的,尤其是一些抗挫折能力,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让学生在经历中感知,承受中磨练,在磨练中提升。如果家长把所有的问题都给予包办,也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机会,使学生失去的提升的条件。

2、学生自身锻炼的缺失,造成遇到问题就会产生畏惧心理。由于缺少必要的磨练,很多学生的离开了家庭的呵护,就显得应对能力较弱,承受能力不强,外边的生活不可能都如家庭中那样优越,很多学生走出家庭,面对问题,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尤其是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或者逃避,或者灰心丧气。

3、新课程体育标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意识不够。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挫折,能够准确认识,勇敢面对,采取合理措施,或者遇到无法及时解决 问题也能够承受,采取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寻找真正的解决办法战胜挫折,获得成功。而挫折教育又叫抗挫折教育,是指意在提高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挫折的恢复能力的教育。新课程体育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不是非常到位,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树立挫折教育意识,使得很多的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结合学生心理,开展心理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科课程蕴含的心理辅导资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正视挫折,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要对之望而生畏,既要看到挫折带来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更要看到战胜挫折需要的勇气和方法,并且认识到,每一次挫折对自己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是自己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是自己心理成熟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明确 的奋斗目标,并且让学生懂得,自己的做的事情要充满信心,要有恒心,要坚毅不倒,遇到困住和挫折更不要灰心气馁。结合体育教学,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员如何战胜各种挫折,在体育的道路上,奋勇拼搏,成就辉煌。

2、创设各种挫折情境,给学生直接体验。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离不了必要的直接体验。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挫折情境,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会面对,变得勇敢,并交给学生迎接挑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面对、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感知自己的力量、能力和勇气,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情境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直接的体验和感悟,能够最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开展挫折教育讲座,坚持常抓不懈。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指导,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学会全面认识挫折,防御挫折,遇到挫折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尤其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不仅仅是困难和承受,更是收获与成长,遇到挫折只有勇敢的面对,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是最为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办法。积极乐观、敢于承受、勇于担当、积极应对是战胜挫折,促进自己长大的最好选择。

4、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训练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给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使得体育教学更有价值意义。每一个动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很多次训练才能掌握到位,每一次训练都会有不少学生出现失误或者落后他人,此时,体育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技术动作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动作有难度,有挑战性,不容易完成怎么办,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危难情绪,甚至灰心,教师一方面引导不能放弃,一方面组织强化训练,反复训练,用自己的意志来战胜自己的松懈,用心掌握技巧来避免动作失误。在锻炼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调节自己的动作技术,调节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最终完成目标后感知自己战胜挫折的幸福和体会。

5、开辟课后辅导,做好学生全面服务。体育课活动中,时间有限,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效果也是较为有限,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挫折可能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体育教师课后帮助学生及时处理课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健康心理。

总之,体育学科教学在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体育教学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提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抗挫折教案 篇9

关于挫折教育的实施方式,除了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也有学者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挫折心理的产生、来源以及发展,试图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团体训练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通过行为训练,来发展个体的潜能和力量。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问题行为的改善。在群体活动中,成员经过互动,彼此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社会学习理论也提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而来。应对挫折的行为也可从模仿学习中获得,团体咨询为求询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以人际交往为特点的团体训练是我们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基础。

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团体训练更注重青少年的自我探索以及自我力量的壮大。以培养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团体训练旨在通过创设挫折的团体情境,青少年通过相互交往、探讨自我,对挫折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学会调节挫折情绪,提高抵御挫折、应对挫折、适应挫折的能力[4]。这种通过创设一定的团体情境,成员在交互活动的影响下进行自我探索的训练形式既能将现实的挫折场景重现,又能在团体的作用下集思广益,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单纯的认知教育。再加上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活动内容的创新性,较容易吸引青少年的兴趣。

分析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点,我们也不难发现青少年主要以群体活动为主。一方面,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团体,许多挫折心理的产生都与团体生活密切相关。三五结伴是青少年群体中较常出现的状况,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他们易以小团体的形式开展。在决策的过程中,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成熟,他们很愿意听取同伴的意见。同时,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对父母甚至老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在团体训练中,在朋辈们的相互支持和鼓励之下,能帮助他们较快地走出挫折。另一方面,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习挫折伴随人际交往挫折也是经常出现的,人际交往挫折成为青少年一种重要的挫折类型。不少研究发现,许多青少年不善于处理同伴关系,在人际关系中遭遇的挫折使他们经常陷入孤独、郁闷的情绪当中,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挫折教育以团体训练的形式开展,有助于较为具体地分析人际交往当中的挫折情境,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抗挫折教案 篇10

摘 要: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障碍,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常常会产生挫败感,其实,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去克服它,本文便对抗挫折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作出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抗挫折教育 学生成长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215-01

近几年,各地新闻中频频报道青少年由于压力大而自杀、杀人的现象,有的甚至无端杀害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电视播放的现场画面令人望而生畏,青少年为什么会有如此极端的行为呢?归根结底就是由于缺乏抗挫折教育而导致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条件都十分优越,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旦遇到风吹雨打就感觉压力山大,从而产生一些过于偏激的行为,以下是我对抗挫折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的分析及探讨。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1.1 学业方面的原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的父母开始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教育途径便是学校教育,许多小孩从四五岁便被送往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学业生涯,然而,许多父母往往只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这在无形上给学生造成了精神压力,他们通常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是优秀的,所以一旦出现考试状况不佳的情况就会产生挫败感。

1.2 人际交往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生希望在学校中通过彼此的交往,获得老师、家长的认可,然而,许多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比较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导致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不愉快,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挫败感。

1.3 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所以,由于家庭背景及经济状况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时间长了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抗挫折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自信心,学生就可能在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实行抗挫折教育便是针对学生遇到的困境,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让学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挫折和失败。

2.2 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思想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消极的人不可能成功,一个悲观厌世的人更不可能成功,所以,这就要求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到这个世界光明的一面,并以阳光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黑暗,抗挫折教育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心理辅导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看待世界,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挫折是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一方面,挫折使人失望、难过、痛苦,也可能使一些意志薄弱的人自暴自弃,另一方面,挫折也给人以教训,让人从挫折中认识自我,从而总结经验、奋发向上。可见挫折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人们怎样看待它,抗挫折教育便着眼于挫折的有利之处,教育和启发学生从挫折中总结教训,不断认识和提升自我,把挫折当做成功的垫脚石,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素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对学生实行抗挫折教育的方法

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为了让学生全面的认识挫折,老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班会课,跟学生讲一些历史上的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或让学生从报纸、杂志、网络等不同的途径收集关于挫折的典型故事,然后早班会课上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从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2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战胜挫折

战胜挫折的办法有很多种,每种办法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经常用到的两种办法是自我扩散和寻求帮助,自我扩散至的是教育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调整和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寻求帮助指的是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勇于向别人倾诉,如果觉得不好意思,可以找自己熟悉的朋友或家人,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建议,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战胜挫折。

3.3 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需要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磨练,通过组织适当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有帮助的,定期举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4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我们的负面情绪,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建立一个心理咨询部,定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感情。结语

总而言之,抗挫折教育作为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成熟、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将抗挫折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为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做铺垫。

参考文献:

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心理;抗挫折能力;自我定位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111—002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那种艰苦的劳动锻炼和生活磨历,不曾为衣食问题所困扰。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也较少,他们中不少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经不起挫折,有的甚至经不起生活中的一点点波折,稍有不如意,便颓废、失望、苦闷、沮丧、焦虑,导致大学生暴力、轻生、甚至自杀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这种状况应引起高校思想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挫败、阻挠、失意之意。当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障碍与干扰,致使预期的动机不能顺利进行,不能获得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我们称之为挫折或挫折心理。这种情绪状态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出现一些挫折反应。大学时期是个体需要最丰富、最复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大学生的心理挫折会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由此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挫折心理。

1大学生挫折的遭遇与异常心理的产生

1.1环境变迁与人际关系的障碍。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当他们远离家乡熟悉的亲人和朋友而来到完全陌生的大学时,相当一部分同学就出现孤独、苦闷、不能适应集体活动等挫折心理。有的同学因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心情烦躁、紧张,或干脆为了逃避复杂人际关系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热衷于一些游戏型的小说和作品。

1.2早恋的困扰。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一方面由于他们心理不够成熟,部分同学是看到同窗好友谈起了恋爱赶时髦而加入这一行列,部分同学是为了排除孤寂而谈起来;另一方面,家长的责怪、老师的警告以及对毕业后的现实又使得他们陷入迷茫。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大学生很多恋情都是无花之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脆弱的感情一旦受到一点挫折,就会立刻表现为焦虑不安、郁郁寡欢。

1.3学习的紧张与求职的压力。大学与高中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更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的品质,如果一些学生还停留在原来的学习方式上,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就会根本适应不了大学的学习要求而产生学业受挫、紧张恐惧或无所适从的心理。而随着大学生求职的日渐艰难,学生们感到的压力也益发沉重,他们从一进校就背负着求职的沉重包袱,对就业和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对就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竞争的无能为力,使得学子们惶惶不可终日,以致任何一种微小的挫折都足以崩断他们那根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经。

1.4大学生受挫的种类和原因还有很多方面,尤其是在社会转轨时期,随着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出现,大学生的受挫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但根源还在于学生个人主观上对挫折的感受和态度。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在主观上对它的感受不同,采取的态度不同,产生的行为方式也就不同。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不同,多数大学生遇到挫折后能从容不迫,不失常态,理智地认识挫折并最终战胜挫折。但也有为数不少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心情烦躁,精神紧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情绪反常、行为失控等现象。对于后一种情形,笔者认为,开展及时恰当的挫折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2大学挫折教育的主要途径

2.1要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目标,这是培养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前提。人贵有自知之明。事实上,人很难正确认识自己。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往往高于他人和社会对他们的评价。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全面而辩证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实力和潜能,对“我能做什么”有数。其次,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确“我该做什么”,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因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和成就学业、事业的动力。再次。要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大学生在制定长、中、短期奋斗目标时,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否则就没有动力;但也不能过高,否则就会受到目标不能实现这一挫折的打击。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动态调整原则,确立远大而又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使大学生在追求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奋斗中得到喜悦和满足。

2.2要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敢于直面挫折,这是培养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基础。有伟人曾说:“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的发展道路如此,人生的旅途也如此。挫折教育的对象是针对学生这个主体而言的,除了学校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之外,学生主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针对一些常见的挫折心理不应该采取逃避的态度,而应该是把它拿出来进行合理的分析讨论,把他人的经历拿过来做一次间接情感体验,遭遇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情,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个同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挫折同样具有两重性。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曾形象地把挫折比作是一块石头。石头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但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强者,它可作为垫脚石,让人站得高看得远;而对于弱者,它可成為绊脚石,使人一蹶不振。心理学家认为,引起人们强烈挫折感的,与其说是挫折和冲突本身,不如说是受挫折人对所受挫折的看法及所采取的态度。由此可见,青年学生如能理智地看待挫折,不仅不会被挫折伤害,反而会使挫折成为自己奋斗的基石。反过来说,青年学生也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才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辩证地看待挫折,理智地对待挫折,并从挫折中学会生活。

2.3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培养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关键。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正确认识和冷静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处乱不惊,保持乐观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能使个体对自我有较为客观的估计,不会因为自我评价不当而带来心理失衡,而且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增进同别人的团结和协作,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容易形成真诚、友好、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自觉抵制挫折带来的不良心理。总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保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并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心态,这是战胜一切挫折的根本点和关键。

2.4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加强抗挫折心理训练。这是培养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根本途径。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大学生之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在社会这个大坐标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个人价值的内容和体现形式,完善自身的社会性人格和心理机制,提高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高校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贫困山区去体验生活,鼓励他们跟山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目的地在校园内安排一些公益劳动;根据学校的条件,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如体育比赛、知识比赛、技术比赛等竞争性强参与性广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乐与苦、喜与怒、胜与负的酸甜苦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不断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上一篇:感受智慧的美丽作文下一篇:巴菲特投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