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专业(涉外秘书方向)课程结构设计的特点(通用4篇)
文秘专业(涉外秘书方向)课程结构设计的特点 篇1
文秘专业(涉外秘书方向)课程结构设计的特点
1、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了实践性。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我们设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及实训大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课程体系突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注意了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加大了课内练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和人文素质、创业课程的份量,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资格考级考证相结合。实践环节教学学时约占教学总学时40%以上。在一系列实践课程中安排与外教直接交流等口语训练,将知识加以应用和深化;还设计了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地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语理论知识、口语训练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2、实行“双证书教育”,将考级考证引入专业教学计划。
在培养计划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列为正式的课程,在时间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并已开展了全国文秘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小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秘书证、记者证等考试工作。使名学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3、外语和计算机课程教学“三年不断线”。
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延续了20世纪末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和多样化成为主流。特别是由于西方经济长期在整体上发展缓慢,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逐渐占有了重要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主动力的转移,世界政治和文化也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新趋势,必然影响到社会的生活方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事务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今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随着经济的对外交往,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举办“中国文化年”,不仅使世界人民逐渐了解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同时也展示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面貌。基于此,外语(英语)将在其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又由于人们接受的信息手段也起来越现代化、科技化、高新化,我们学院拟定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外语和计算机课程“三年不断线”:除第一学年开设高职英语之外,针对专业特点,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学年上半年一个学期开设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课程,加强学生英语水平,以使学生在教学、对外事务交往中熟练地使用英语,同时加强东
南亚语种的学习,为服务东盟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计算机教学,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网络传播、图像制作、课件制作等知识,使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熟练地掌握,有利于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充分运用。
4、逐步实行学分制,努力使课程教学与国际教育教学接轨。
依据学院发展趋势及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我院逐步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我院从办学伊始,充分利用学院外语教学优势,大力开展与国外院校的交流协作,先后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越南国民经济大学、越南河内对外贸易大学、越南国家人文大学、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泰国皇家川登喜大学、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兰是大学、泰国北碧大学、越南太原师范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柬埔寨诺顿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并签订了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以及教学交流等协议。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陆续引进了外国的各种职教模式,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学制一直是实施的学年制。这种教育体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传统的教育模式也造成了“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的尴尬局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种学制的管理模式缺陷已越来越多的显露出来(如学生个性发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多样化、高新技术的发展及终身教育体制的确立,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实行学分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院对外交流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分制使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并完善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我院决定从 2006级秋招新生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这是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
我院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原则上每门课程一学期授课16学时计作一个学分,视课程性质不同可适当增减。专业主干课程计算学分时,一般取较大权重。各专业毕业总学分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必修课学分,二为选修课学分,必修课学分为110-130分,选修课学分为20-30分。实践教学计入必修课学分,视不同专业,一般在25-35学分之间。实习一周一般计1学分,因内容不同,权重有所不同。
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际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在专业、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使学院高职教育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学院积极还开展职业资格考试辅导,为社会培养各类紧缺人才。学院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办学资格、校园建筑、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平台,积极创新,运用市场机制,全方位“对外开放”,采取多种形式,引进行业、产业,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开设各类特色专业和研发产业。
文秘专业(涉外秘书方向)课程结构设计的特点 篇2
一、课程改革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一) 课程的改革设计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 体现秘书的职业技能
该课程自2005年起在我院文秘专业开设, 已有7年的教学积累。课程内容以介绍秘书课程理论知识为主, 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少。2006年起, 为实现“双证书”培养,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使其涵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学生学完该课程后, 参加由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考试合格后, 取得中级 (含中级) 以上合格证书并获得该课程相应学分, 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对接。2007年, 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反馈意见, 增加秘书实务综合技能知识。2009年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 (教高[2006]16号) 课程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 将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6个项目、17项任务, 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通过工学结合驱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 凸显课程的应用性与操作性。
(二)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教学生以学校为依托,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首先, 为培养学生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掌握礼仪、人际交往的礼节, 学会接待谈判策划等职能, 我们把学生派到院办公室实训, 接待来访人员, 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其次,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能熟练运用汉语语言和写作知识撰写各种公文及其他文种的文章, 把学生带到院编辑部整理、修改稿件。还有, 为培养学生的办文、办会能力, 我们把学院办公室、各系办公室作为我们的模拟会议, 准备会议文件的实训场所, 有选择地使学生参加一些会议的筹备工作、会中安排、会后文件处理工作。同时, 为培养学生的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能力, 掌握打字、编辑、复印、发传真等技能, 院编辑部、办公室是我们学生长期的实训基地。
(三) 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拓展和巩固
我们与汕尾市的档案局、中国移动汕尾分公司进行校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即补充了我们的实训设备不足, 锻炼了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也帮助实训单位解决了繁杂的琐事, 双方互惠互利, 各得其乐。通过与企业合作, 我们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的地方, 并及时进行调整课程, 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实用。如档案整理部分, 以前讲的内容过深、过难,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理论用处不大, 于是我们就去掉了一些理论知识的讲授, 增加了分档、归档、装订等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如秘书写作部分, 根据了解的情况, 加大了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文种通知、请示、报告、函等的训练, 对不常用的文种只作一般的介绍。通过真实任务和顶岗实习, 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 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 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 教学与考取秘书资格证书工作同步进行, 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 本门课程教学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相结合, 从2006年至今连续6年来, 有90%以上的学生拿到中级秘书资格证书, 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我们的课程改革成果, 虽然在表面上看没有为学校直接提供经济效益, 但这种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践技能性强的人才, 减少了毕业后培训环节, 学生可以直接上岗担任文书、秘书工作, 为用人单位节省了开资, 能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二、依托项目式教学, 整合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 设置总项目“辉鹏百货有限公司与韩国广田百货批发公司合作开发本市百货市场”, 将其划分为3大模块, 按照秘书实务课程和秘书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安排6个学习情境, 17个实践任务, 以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我在与兄弟院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教师学习交流过程中, 参编了《秘书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教材, 其特色在于:围绕“以工作项目为导向, 以任务为驱动, 以行动为体系,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着力体现当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新特, 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突出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技能实际操作, 并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精选内容, 突出重点, 充分体现了“任务引领, 突出能力, 内容适用, 做学一体”的特色。把教师讲授内容与学生学习, 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结合起来, 把理论讲授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 对每一个教学具体环节合理、科学地设计。 (知识模块如下表1) 。
三、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本课程严格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边学边做, 并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其中“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方法效果最为突出。
2010年我系申报建设文秘仿真实训室, 2011年投入使用, 为文秘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木质沙发、计算机、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电话机、档案柜、文件夹、文具盒、会议桌、茶具、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公司标识、公司印章等等为学生仿真“表演”提供了最为真实的“道具”和“舞台”。在教学中我们设立了虚拟仿真的“辉鹏服饰有限公司”, 设立总项目“辉鹏服饰有限公司与韩国广田百货批发公司合作开发本市民族服装市场”, 分3个阶段、6个情境、17个任务将教学活动与内容全盘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作, 以秘书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岗位职业标准为设计依据, 真实模拟角色与场景教学, 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1.设立虚拟公司作为秘书实务活动背景, 要求机构完整, 各部门管理有一定条理与规则, 活动规范, 有一定业务内容, 能为秘书工作展示提供活动空间。2.设定一名秘书人员, 假定是一名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 按公司领导要求完成一系列秘书工作任务, 增强身临其境之感。3.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 以工作实例作为每章切入点,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涉及相关理论知识在实例后介绍。4.每个工作实例后均设置相应实训题, 以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个“虚拟公司”运行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学做合一” (以校内实训为主) 与“产学结合” (以校外实践为主) 。另外, 在校内课堂模拟训练的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生产性教学实践环境, 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会务组织、经营活动策划、现场布置和接待等活动, 实现真正“顶岗”, 实现产学结合。
四、建立精品课程, 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源于对这门课程的7年教学经验, 笔者建立了院级秘书实务精品课网站 (网址:http://www.swvtc.cn/mssw/) , 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考证资料、教学录像、教学设计、电子教案、习题、典型案例、考核办法等, 学生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一目了然, 学生在网上可以完成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后练习。另外, 我们提供职业秘书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学习指南以及大量的模拟练习题和模拟试卷, 供学生练习,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网络环境,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建立起“师生交流”网络交互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答疑,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 与学生互动, 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加强课程教学的相关建设, 如通过建设“秘书专业技能视频库、秘书职业资格考证题库”来促进专业技能掌握, 综合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不仅促进学生对于秘书应具备的特定职业能力的全面理解与综合掌握, 而且较好地实现各门相关专业与拓展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五、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 它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判断。在评价标准上,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过程性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过程评价占总成绩70%, 期末考核占总成绩30%,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的情况。
1.形成性考核 (70%)
(1) 平时成绩 (10%) :考勤 (2%) 、学习态度 (3%) 、课堂提问 (5%) 。
(2) 课程考核涵盖项目 (学习情境) 任务全过程, 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等几个方面。实训项目成绩 (60%) :共17个实训任务, 各学习情境具体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比例。
2.终结性考核 (30%) :采取实操的方式进行, 运用综合知识进行模拟操作。
六、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文秘教研室在2010级文秘班实施课程改革。从目前实施情况看,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 如学生水平不一, 接受能力有差异, 但总体效果良好, 表现在以下五个主要方面:1.围绕“工学结合”初步建立了一个新的文秘专业培养方案。2.构建了一个新的与职业领域相衔接的文秘专业行动课程体系。3.课程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4.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5.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通用能力得到提升。2010年第二学期, 我们根据课程改革方案, 在2011级文秘专业的“秘书实务”等课程实施了“仿真式项目教学”。在教学中模拟文员的真实工作环境,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办公小组来承担教学“项目”, 让学生在“做中学”, 真正做到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办文、办事、办会”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实践证明, 高职文秘专业要克服学科体系下文秘人才培养脱离工作实际的问题, 优化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体系, 实现毕业生与工作领域“零对接”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在人才培养中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课程改革。在《秘书实务》课程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立精品课程、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有效手段, 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是推动课程改革并取得实施成效的有力保障。
摘要:高职文秘专业要克服学科体系下文秘人才培养脱离工作实际的问题, 优化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体系, 实现毕业生与工作领域“零对接”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在人才培养中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课程改革。笔者现以《秘书实务》课程为例, 从课程改革设计的思想以及课程目标出发, 依托项目式教学整合课程内容, 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建立精品课程, 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来推动课程改革并评估课程实施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罗娜, 《秘书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曾丽慧, 《社会用人单位对秘书的要求》[D]
[4].向国敏, 《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新编》[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方国雄、方晓蓉, 《秘书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秘专业(涉外秘书方向)课程结构设计的特点 篇3
——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为例
周丽鸿 张筱笛 贾蕊 徐渊 袁平夫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文秘教育专业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当前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训在实训室建设、专业实训、课外实训、实训效果考核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在明确职业定位基础上,必须对文秘方向实训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实训方案应遵循普遍性与针对性实训相结合、全程性与阶段性实训相结合、单一性与综合性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并分别从软硬件建设、岗位职责要求、提升技能与实现就业、提升效果等角度进行相应设计,从而最终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准秘书”人才。
[关键词]文秘教育;文秘方向;实训方案;优化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2011—2012学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文秘专业方向实训环节设置与实训内容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UIRP1155。
文秘专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初只限于高职、中专院校,直到1987年才开始具有本科层次的文秘教育专业。就培养目标而言,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偏重于“高级技能型”文秘人才的培养,职业定位于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岗位,而本科院校的文秘教育专业则兼顾“人文性”与“职业化”培养,职业定位于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秘书专业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岗位。职业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异性。然而,单从实践教学情况来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明显不如专科和高职院校,高职和专科院校都有自己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1]。本科院校的文秘教育专业由于大多依托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尽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通常会设计“教师方向”和“文秘方向”,但两个方向的同时存在,必然会弱化“文秘方向”。加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过多地放在了“教师方向”人才的培养上,使得“文秘方向”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弱化。为扭转当前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人才培养方面的这种尴尬局面,进行文秘方向实训方案的优化设计势在必行。
一、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训现状分析
(一)文秘实训室建设环节。文秘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实用性特别强的专业,学生必须经过反复地实践演练才能真正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而文秘实训室也就成了文秘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高校文秘实训室的现状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训设备简单,功能单一。许多高校的文秘实训室都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训所必需的硬件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和投影设备等,对于较为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远程会议设备、会议操作模拟程序等,学生更是没有机会认识和了解。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实训室为例,二十平米的房间,装设20台计算机,外加几部数码相机。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办公自动化实践训练的要求。第二,实训内容过于空泛。在学校课程安排中保证每位同学每周均有四个学时的时间去实训室熟悉办公设备,实训时间可以说是很充足的。但是实训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训内 1
容安排,学生每次去实训室没有任务、也不知道目的,所以就难免会出现在实训过程中上网聊天,玩游戏的现象,其实训效果可想而知了。第三,实训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部分高校的文秘实训虽有相关制度的约束,但基本上都只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其相应的配套制度也不完备,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缺乏规范化。
(二)专业实训环节。文秘专业通常都设计有“文秘实训”环节,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实训次数少,时间短。许多高校的文秘专业一般只安排一次专业实训,实训时间较短。次数之少,时间之短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的。第二,实训单位选择缺乏针对性。目前,许多高校为学生安排的专业实训大都是在校外,实训单位一般都是政府行政部门。由于一些科室(如统计局、财政局的部分科室)的特殊性,考虑到一些内容的重要性和保密性,学生很难接触到实际的文秘工作,所做的无非就是最为平常的办公室卫生清洁工作。第三,实训内容不能完全落实。作为文秘人员所要具备的技能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日常办公室事务的处理、办公自动化应用、日常公文的拟定、办公文件的处理等。然而,由于实训单位的局限性,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是根本没有机会去进行这些技能的训练。这样一来,整个专业实训环节就难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实训目的。
(三)课外实训环节。课外实训时文秘方向人才培养更为重要的环节,主要存在包括课外各种实训活动开展以及学生在寒暑假自主进行的文秘实训。这一环节同样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缺乏系统设计。目前部分高校虽设有课外实训环节,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过多地重视课内实训,且缺乏对课外实训环节的系统设计,使得课外实训更多地成为一句空谈。第二,第二,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率偏低。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很难看到文秘专业学生的身影。另一方面,在寒暑期实训中,学生多是“托熟人”“找关系”,而目的仅是为了应付性地完成任务。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基本认识和对自身职业定位的不清晰。
(四)实训效果考核环节。“考核是测量学生的知识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训考核中存在诸多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考核结果重评价轻反馈;考核方式单一。以陕西理工学院文秘教育专业为例,在学生完成两周实训任务后,将实训考核成绩表交给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填写,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甚至会出现指导教师打人情分的现象,因而学生的考核分数普遍较高,这样就不能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实训情况。另外,在其他环节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考核。
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的实训,无论是实训环节还是实训内容,由于存在着以上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
二、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训方案设计原则
(一)普遍性与针对性实训相结合。实训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各项技能。所谓普遍性实训指对该专业学生群体而言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性技能的训练。针对性实训是针对学生个体发展及兴趣爱好的不同所进行的有目的的训练。普遍性实训与针对性实训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如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就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全程性与阶段性实训相结合。全程性实训指让学生提前进入秘书角色,入校即入职。在此基础上,将实训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阶段性实训指按各年级所学课程的不同来安排实训内容,在学生进行自我定位之后,从基础实训到专项实训,分阶段进行。阶段性实训以全程性实训为前提,全程性实训以阶段性实训为基础,两者一脉相承。在每一阶段任务结束之后,可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全班性经验交流,这样可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单项性与综合性实训相结合。单项性实训指特定阶段内所进行的针对某一种技能进行训练的训练模式。综合性实训是多个单项技能综合为一体的训练模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由基础训练到综合训练,由模拟环境到真实环境,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逐步提升实践技能,继而真正实现该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要的“零距离”。
三、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训方案优化设计
(一)以提高办公技能为目标进行文秘实训室软硬件建设。第一,实训室的多功能建设及运用。文秘专业要以体现专业特色为基础,这就在客观上对文秘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文秘实训室应实现多功能建设,所谓多功能,一指模拟办公自动化场所,主要是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等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二指模拟档案室,主要功能是在学习档案管理学时能够进行有序归档和规范管理;三指礼仪实训室,这主要应用于秘书礼仪等相关课程中,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获得礼仪知识;四指模拟会议室,主要是进行会议安排、会议接待等日常会务工作。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安排应遵循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具体课程的进度,在某个特定阶段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可分为多个模块,如打字速度、文本文档、表格制作等等,相继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各项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建立健全文秘实训管理制度。为使实训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条理化、明确化,如《实验室学生登记管理制度》、《实训任务检查制度》、《实训室学生行为规范》、《实训室设备的管理制度》等等,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有效保障,待各项制度完善之后,还应保证这些制度能被严格执行,以确保文秘实训室的正常运行。
(二)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准则完善专业实训环节。第一,适当地增加专业实训次数,从整体上延长实训时间。根据学期的课程安排,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笔者建议,大学四年可安排学生进行两次专业实训,第一次可安排在学生进校的第二学年,时间可短一点,2周时间即可。第二次可安排在大三的第二
学期,时间要稍微延长一些,即4-8周时间。两次实训侧重点不同,前者要重在让学生熟悉职业特征、办公环境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日常办公事务,后者则重在让学生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第二,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实训单位实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强弱不等的能力差距,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实训单位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之后必须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并结合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考核,最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分配。如:文字功底弱的学生可安排在文件处理工作繁琐的部门,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可安排在办公自动化操作频繁的科室。第三,将实训任务落实到实处。专业教师在实训初期应及时与实训单位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明确实训生实训内容,实训目的。实训期间,带队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各个实训单位,这样可对学生的专业实训起到很好的敦促作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三)以提高技能与实现就业为目的改进课外实训环节。课外实训应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总体要求,建立以校内课外实训为主,校外实训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内课外实训为主其优势在于可以与理论课程内容时刻保持同步进行,同时又可使学生提前进入秘书角色,从而在实训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校外实训为辅其目的在于它可以弥补校内实训的不足和缺陷。在校内,第一,可让学生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充当参谋策划或参与者的角色,使学生明确岗位职责与要求。第二,可进行情景实训。“所谓情景实训,就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形下演练文秘工作技能训练工作技能。实训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处理不同事件。这种实训方式要求教师搜集各种实训案例,并在课堂或实训室完成,其目的在于
[3]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秘工作的实质。”例如“秘书礼仪”中的着装分析和行为示范,再如“秘
书学概论”中关于会场布置、来宾接待等秘书活动。这些环节如果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第三,工学结合。“工”是基于参与到具体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学”是基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技能。“工”与“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可自我推荐或老师介绍进入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使学生实现“准就业”,继而在较为真实的工作岗位上提升职业技能。校外实训即寒暑期实训,专业教师可让学生在实训前期出具实训单位证明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于抽查,在整个实训期间坚持让学生写工作日记,在后期可让学生每人写一篇工作心得,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就可保证校外实训不会流于形式。如能严格按照以上几点改进课外实训环节,这无疑对于文秘专业学生技能的提高与很好的实现就业有很大帮助。
(四)以提升实训效果为宗旨建立健全实训考核长效机制。“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全面提高职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心智水平”[2],建立灵活、多样、科学的考核体系有助于提升文秘专业实训方案的实施效果。第一,要建立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要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实行三位一体连评体系,即“个体自评——团队互评——教师综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第二,实行校企联评机制。企业在评价个人能力方面与高校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校企联评,可使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
与企业用人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可对高校文秘专业实训环节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第三,践行多元考核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说,多元考核不是对标准考核的全面否定与抛弃,而是对标准考核的改革和补充。”文秘专业的应用性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多元考核模式恰恰符合这些要求。[4]
四、结束语
尽管我校文秘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实训方案已初显效果,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仍处于摸索与积累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明确职业定位前提下,依据秘书工作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及时改进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克服当前各项实训环节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涉外文秘专业参考书目 篇4
《明清小说史》谭邦和,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思想史》张岂之,西北大学出版社
《四书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中国诗歌研究》袁行霈,北京大学出版社
《明清小说的文化审视》齐裕焜,敦煌文艺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上海古籍出版社
《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南开大学出版社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余英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红楼梦夺目红》周汝昌,作家出版社
《谈美》朱光潜,安徽教育出版社
《西文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人文蕴涵的发掘》王诺,科学出出版社
公关:
《有效的公共关系》【美】格伦·布鲁姆,华夏出版社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美】阿尔·里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优秀公关安例选评》郭惠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秘书与公共关系》杨剑宇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与公关高手过招——公关锦囊168》郭海鹰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文秘:
1.郭海鹰《实用应用文写作与训练》,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张大成《高级商务秘书实用写作》,中国书籍出版社
3.陈小艳、吕柯《现代文秘写作实用范例》,青岛出版社
4.刘翔飞《商务文秘写作教程入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5.顾兴义《涉外文书写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6.张保忠《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广东经济出版社
7.陈少夫、丘国新《应用写作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
8.曾昭乐《现代公文写作》,中山大学出版社
9.王群《品味公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0.黄荣志《应用公文写作》,暨南大学出版社
11.刘世杰等《常用公文导写》,重庆大学出版社
12.陈功伟等《公文写作精要》,广东人民出版社
13.王立道《秘书与写作》,吉林文史出版社
14.《完美的商业写作》,(英)彼得?巴特拉姆著,张陆武译,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5.《如何写出卓有成效的建议书》,(英)罗斯?杰伊著,卢小生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16.《商务写作指南》,(美)Suzanne D.Sparks著,陈平、贺晓雷译,企业管理出版社
17.《现代应用文》,天地图书有限公司星洲日报(马来西亚)香港万里机构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
《中国秘书史》聂中东,中州古籍出版社
《涉外秘书概论》杨剑宇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涉外秘书学》詹银才,杭州大学出版社
《外事工作常识与礼仪》朱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涉外商事案例精选精析》吕伯涛、郑新俭,法律出版社
《涉外事务管理》刘绍庭,复旦大学出版社
《外事礼仪》金正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演讲学教程》邵守义,暨南大学出版社
《大学口才》叶晗,浙江大学出版社
《管理沟通指南-----有效商务写作与演讲》【美】蒙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逻辑学基础教程》南开大学逻辑学教研室,南开大学出版社
《消费社会》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商务礼仪》文泉,中国商务出版社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林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企业文化》张德,潘文君,清华大学出版社
《文化经济学》喻国明,华夏出版社
《基础市场营销》【美】尤金·麦卡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市场营销教程》乔尔·埃文斯,华夏出版社
《言语交际学》刘焕辉,江西教育出版社
【文秘专业(涉外秘书方向)课程结构设计的特点】推荐阅读:
涉外文秘专业面试求职自我介绍10-02
文秘专业方向10-10
涉外文秘类专业毕业生简历07-31
涉外文秘专业应届生求职简历封面图片12-19
文秘专业课程05-24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说明费下载10-16
文秘专业07-04
法律文秘专业05-12
文秘专业英语10-27
文秘专业的暑假实习报告题目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