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2.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2.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激趣导入。
走近江南,初窥其貌
1.学生自由朗读文本,思考作者所写的的江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并用一两个词概括。
美的或充满诗意的
2.作者对这样一个江南持有一种什么情感?
课文第一段第一句:太喜欢我的江南。
3.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叫做什么?
直抒胸臆。
4.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先声夺人,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齐声朗读第一段感受喜爱之情
走进江南,寻美访美
走进江南,我们会发现江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充满诗意,请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现江南美的具体形象。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江南的雨 淙淙 颤颤 绵长
江南的女子 水灵灵弱弱的却充满力量
江南的水 活泼而清丽
江南的村庄 炊烟袅袅
江南的荷塘 色彩斑斓
江南的秋月 含情的写满了相思
……
徜徉江南,欣赏佳句
作者笔下的.江南是温柔的,是活泼的,是色彩斑斓的,是含情脉脉的,让我们徜徉其中,不忍离去。这一切要归功于作者优美的语言描写。请再次阅读文本划出你所欣赏的语句,并对它进行赏析。句子有:
1.我的江南在我的心里太重太重,怕说出来写出来反而轻了它。
2.只是,我的江南不去唱它,亦是在年轻里如梦如诗地睡着,像个女孩子,永远有散不开的17岁的情怀,17岁的温柔。
3.淅淅沥沥的像一千多年前唐朝女子拨弄的丝弦,有淙淙的音还有颤颤的形。
……
再见江南,访古思今
关于江南,正如作者所言,它在唐诗宋词里被吟唱了好多章,被文人墨客描绘了太多次。江南应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一曲曲动听的歌谣。再见江南,让我们在古人的诗作中和它道别。
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再见江南,你是那么柔美动人,你又是那样清瘦冷峻。如今,我们回到了家乡,相比邓皓笔下的江南,我想我们的家乡也是一样美丽动人。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抓住家乡特有的一两处景致描绘出自己对家乡所思所感。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也曾是无数中国文人的精神故乡,“江南如诗如画”这是江南在人们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其独具特色的风景为古今中外人所赞誉,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与北方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古建筑、古董、古文、书法字画等;精神文化是指古人的思想以及各种民风民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3]江南文化的诗性之美主要体现在人的感性审美,沉稳豁达的现实诉求与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江南文化的诗性和审美特性两大特点决定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重大。
一、江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教育意义
1.回归自然,寻找真实生活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内容注重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自身和谐发展和精神成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此美好的教育理念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否则一切都是空洞的口号。传承江南文化需要以语文课程为载体,将江南文化之精华融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借助语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领悟江南之美,形成对江南自然美景的感性认识。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与江南自然优美的风光密不可分,江南文化形成于唐代,通过文人墨客的诗集和山水画体现出来,如诗人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文人的诗词已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描写江南独特的秀丽山水之美,这些创作的出现标志着江南文化的形成。寓江南文化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诸如参观古镇、博物馆、园林建筑、风景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体验到江南一带的特色文化,江南的水乡文化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江南的秀丽山水,江南的物质文化可以让学生想象到江南的悠久历史,江南的精神文化可以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民族品格。学生在感受、领悟江南之美的过程中受到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清旷灵秀的江南山水可以拂去一切浮躁,净化心灵,因此语文教育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回归到江南自然环境之中,追寻真实的生活,获得完整的生命体验。
2.摒弃丑恶,走向至善至美
江南多水,出门见桥,处处有水,江南的水性柔和、灵动,生活在清新秀丽的江南人们性情如水一般柔和、温润、细腻,勤劳善良的江南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江南水乡的清秀之美,江南古镇的恬静之美,江南雨巷的幽深之美,江南文杰的灵韵之美,四美构成了一幅亮丽的风景画,水墨江南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美不胜收,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中,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分不清,辨不明,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走向正道,否则就会偏离正轨而走向罪恶的深渊,尤其是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将江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亲身体验江南之美,之后用口头语言或者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所得,并正确地区分何谓美,何谓丑;另一方面,通过讲述江南历代文人豪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区分何谓善,何谓恶。让语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美善,这种美善是过程美善和目的美善的统一,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美善的思想、言行、环境和事物启发、唤醒和诱导小学生内心的诚实、正直、友善、进取等美善的心灵。将懒惰、自私、刻薄、阴险、狡诈、卑鄙等罪恶德性彻底地扼杀在摇篮之中,让这些罪恶的因素不再左右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使小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和价值观上都能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实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真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品性良好的人。
3.拒绝平庸,追求智慧人生
江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蕴含的智慧和精神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的内容,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这是当代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江南文化起源于马家浜文化,后经过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的演变发展成为现在的江南文化,其中马家浜素陶是研究江南文化最典型的物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素”的诗性智慧便体现在其中,“素”在汉语词典之意为纯朴简约无彩饰之意,其文化内涵象征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勤恳朴实、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精神。先民能根据自然的物象色彩在陶器上进行挖、切、雕、刻,以素色装饰和描绘陶器,给人一种不同于彩陶的视觉效果,也许在马家浜先民们看来,唯有这素色才能与色彩斑斓的自然环境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视觉体验的效果便会不同,人的创造物才会具有独特的魅力,才能从自然环境中脱颖而出;从这一方面来看,先民已经具有了朴素的辩证思维意识和先天的智慧。江南的园林艺术也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江南园林甲天下”,在中国所有的古典园林中,当属江南园林最为独特,无论是在造园手法还是在艺术构思形式上都表现出不同于北方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总体上表现为小巧玲珑、素洁淡雅,与自然合为一体,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出古人的大智慧。同样江南的文学艺术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古人的诗词到现代的诗歌、散文、小说,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以“清”“柔”为主要美学特征,如今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江南文人的作品,阅读这些作品总是能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扣人心弦。总之,江南文化在陶器制作、园林建筑、文学作品、绘画艺术等方面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将这些融入语文教学中,是当代小学生汲取民族智慧的重要途径。
二、江南文化寓于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径
1.汲取江南文化之精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渠道,选取江南文化之精华自然贴切地引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之中,通过语文教师课堂教授,激发小学生学习江南文化的兴趣,从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智慧,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今古诗词已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古诗词纳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的优美流畅,获得情感上的陶冶,提高其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和品味;另一方面在学生欣赏古诗词过程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课程理念,在阅读中入情入境,感悟和思考江南文化独特的诗性和审美特性。诗注重感情的融入和想象的展开,没有感情的诗就如嚼蜡,品味起来无香无味,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无审美,感受不到诗词的优美。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尤其要关注小学生的课下练笔,作文周记,日记的写作。作文的功能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作文的主题与江南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写景作文中把江南文化中美学品格和诗性精神凸显出来,让江南文化独特的美丰富自己的作文,凸显文章之意蕴。
2.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领略江南文化之意蕴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但也不能忽视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江南文化的另一条渠道,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定期举办“古诗词讨论会”,这里的古诗词是未选入语文教材之内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地了解古诗词。另外参观游览著名的风景区和古建筑也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江南文化也许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领略到江南独特的美,春游秋游是如今学校开展的一项旨在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观江南一带的名胜古迹,领略江南文化的意蕴。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思乡古诗,诗中涉及京口、瓜洲、钟山和江南四个地点,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古渡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瓜洲古渡,胜境犹存;南京城内有钟山,钟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不愧有“金陵毓秀”的称谓;江南,从人文地理上特指长江以南,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广义的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教师课堂上讲解完古诗之后,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关于瓜洲、钟山等风景区的图片,了解这些风景区的历史演变过程,并组织一场讨论课,让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文化讨论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提高文化品位。
3.借助教师的文学素养,树立学生学习之榜样
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量,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解读语文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文本世界,与作者对话,领悟文本的内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教材。“我们无法设想一个缺乏语文气质,人文底蕴浅薄贫瘠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热爱人类文化的激情。”[4]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播撒者,其本身的文学素养就决定了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语文教师必然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要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努力拓宽自身的文化知识,以自身的文学素养感染学生的心灵,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学习优秀文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使江南文化的种子植入小学生的心灵土壤之中。如果一位语文教师不了解江南文化,甚至没有丝毫的概念,那么这样的教师就无法担当起传承文化的大任,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一个国家、民族的前景就会让人堪忧。相反,如果有一批热爱民族文化、功底扎实的语文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就可以接受文化的熏陶,语文课堂也会变成学生徜徉文学艺术的海洋,传承文化的目标也会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3]陈望衡.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J].江海学刊,2006(1):47.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3
一、高中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相信大家都读过不少的散文,而《江南的冬景》这篇抒情文章,让大家去欣赏由自然带来的美好,引导学生进行美的鉴赏,课堂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要重点突出对文章其本身韵味,要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可以学到很多,让学生可以均衡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冬景中找到自然的美。《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郁达夫运用清新的语言来使我们走进江南冬天的意境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江南的冬天的美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同身受,去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江南冬景。郁达夫在这篇《江南的冬景》中运用了自己轻松清新的文笔,去描绘出江南冬景的魅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情的要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美,去感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感情是怎样的,在去领略散文的“形神而神不散”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去感悟、鉴赏自然 去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任务:去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去掌握散文带来的独特魅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的美
三、在教学中重点以及难点
重点:去学会鉴赏自然风景,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难点:去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掌握散文带来的独特魅力。
四、教师教学方法
让学生进行学生进行诵读,在反复品味语言的魅力,学生应该做好动眼看,动情读,动脑思,动笔写,动情谈。要让学生进行单独的朗读,在用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要在朗读中得出这些答案,本文总共写了四个画面,这四个画面分别描写了哪些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特点主要有什么,在对江南的冬景有了好的认识,让学生去感受冬景的美,有一组推选出代表进行朗读并回答问题,这样能加强学生建构出江南的冬景的蓝图。
教学的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不懂的地方、朗读、老师精讲点拨、反思总结、课堂检验
五、学生的课前准备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对自己不认识和不会读的字找出来并去查阅字典,对自己不明白的语句进行勾画,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要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进行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句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总结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要去检查学生在预习的情况,并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解惑,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江南冬景的情境中。江南的风景,引来了无数的文人骚客拿起文笔不禁的去描绘它的四季,同时也要无数的文人骚客尽折腰。就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给我们深刻的描绘出了江南的春,还有辛弃疾的《西江月》也描绘出江南的夏,而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冬景。让我们去感受郁达夫的冬景。让无数的文人,都在感叹江南的景物,有多麽的令人向往。
(三)老师与学生同时探讨
1. 快速的阅读全文,知道文章中哪些段落主要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 学生要认真的阅读文章,先个人独立思考,在小组一起进行深入讨论,作者在描绘江南的冬景时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段。
3. 老师去引导学生谈论四幅画给人谈来的感受
4. 作者写这篇文章当时的情感是怎样
5.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学到了什么?
七、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在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么有对雪景进行实的描绘,只是运用一些诗句和词语来进行修饰,来衬托出雪景的特点。然而我们不妨对郁达夫的创作风格进行结合,就可以看出作者常用虚实结合来描绘出江南的冬景,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景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能给读者有了想象的空间。在散文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作者能够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创作,而郁达夫运用了他手上的笔,给读者展现的看到雪可以感觉到温暖、舒适、放松的情景。
八、教学结束
教师在教学结束了之后,要学会在课堂下探究在有哪些问题,没有凸显出来,是否重点知识给学生讲授?当然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也应该给学生的布置一点作业,让学生在加深影响,比如让学生在把描绘江南的景诗句找到,并加以在朗诵、教师更应仔细揣摩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国家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只有教师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找到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使国家能有更多的人才。
结语
在制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特别的注重,要以“学生理解”为主要思想,特别是这种抒发对一个地方的喜爱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最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那是的心情是怎样的?然而在课堂的时候,要努力的使学生脑中想象出当时的情境,理解到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终的目的,一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才是教师应该带给学生的知识与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黄莉.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D].四川师范大
学,2009.
[2] 高剑.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
范大学,2013.
[3] 李本友. 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新版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反思 篇4
张海仙
教学时,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运用了看图谈话激趣、整体探究阅读、游戏学字词等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识记生字比较扎实。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5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3.想象读入境
一年级语文上册 江南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4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教学重难点:识、写本课生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学过不少古诗吧,你能背一首给老师听一听吗?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2、学习“江、南”这两个字。
(1)你认识这两个字吗?(相机给字注音)
(2)怎么认识的?(表扬:同学们认字的方法课可真多啊!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习。)(3)指名读、齐读。
3、解释“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那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江南美丽的地方很多(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其中的一处景色吧。
4、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形容词,把事物描写具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古人将这美丽的景色写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出示动画课件)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古诗里的字娃娃都跑出来了,我们跟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出示: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要读准确。(2)指名读,正音。(3)齐读,每个字两遍。
(4)开火车读。看哪列小火车开得最畅通。
(5)去掉拼音读。如果你能认识3个字,就得一颗小星星。
4、同学们记得可真快,现在字娃娃又回到古诗里了,相信大家这次会把古诗读得更正确,更熟练了,你愿意读给你的同桌听吗?和同桌讨论一下,这首诗有几句话?(出示课件:课文)
5、认识:感叹号和冒号。(出示)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出下文。
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它和句号的作用相似,都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只是语气不同。
你现在知道这首诗有几句话了吗?
6、指名分句朗读。
7、读读你喜欢的那句诗。为什么喜欢这句? 还有谁喜欢这句诗,再来读一读。
8、齐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美,今天,我们还要学写几个生字,希望同学们能像你们读课文那样,把字也写得美美的。
三、指导写字: 江、南、可、叶、鱼
1、组词。
2、字形要点。
3、跟着电脑书空笔顺。
4、师范写,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描红。
四、完成《习字册》。
《江南的冬景》的意味教学 篇7
一.导入语言的文学味
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最爱歌咏的, 便是江南的春天了。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幻灯片展示词作及其写意画)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然而, 现代散文大师郁达夫另辟蹊径, 却着墨于江南的冬景 (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 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5页: (幻灯片展示主问题) 速读全文, 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找出有关江南冬天的具体场景描写, 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是2013年我校优质课评比中黄老师上课开始时候的一幕。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画卷巧妙地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然后设置一个主问题, 迅速让学生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整体感知中去。图文并茂, 语言生动, 引人入胜, 妥帖得体, 行事利索, 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我们不禁沉浸于学生的琅琅书声和圈点勾画的氛围之中去了。
二.整体感知的科学味
接下来便是师生们的相互对话和热烈讨论, 用精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的五幅图景, 大致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也就是这五幅图画背后的深层联系。即:表面看来这几幅图画是从早上八九点钟写到第二天的清晨, 深层的内容却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明 朗, 大地的生气, 雨中的迷蒙, 雪中的温暖和亲切, 冬旱中的悠闲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于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那一份特有的“闲适”的志趣。
怎样评价以上这一环节?这是一节阅读鉴赏课的整体感知部分, 整体把握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不是孤立的词句, 每篇课文都是有生命的言语作品。只有在“语篇”这个有生命的整体环境中, 词和句子才能获得生命的活力。其次,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课文的题目, 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鉴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所描绘的五幅图画, 这其实是在鉴赏和领悟作品的内容———江南的冬景之美。因为课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 那么江南的冬景究竟有什么特点?它与北国及华南的冬天又有何不同之处?这是教学这一篇课文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而且借助五幅图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 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词语选择的表达能力, 这本身就是语言活动的内容。
三.鉴赏表达的语用味
整体感知过后, 便是对具体画面的品味赏析和合作探究了。在这一环节, 黄老师着重带领学生借鉴作品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 品味语言表达的魅力。他还是先亮出预先设计好的主问题———请在郁达夫所描绘的五幅江南冬景图中,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 并结合文章中的句子, 谈谈你喜欢的理由。于是学生开动脑筋开始思考, 先在学习小组内部展开讨论, 相互探讨, 然后在全班展示, 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下面是他对其中两个画面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
(一) 冬郊草木图
1.作者在这里描写了哪些植物?整个画面及其色彩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点拨:在丰腴的江南冬季的青天碧落下, 有叶红花白的芦荻, 有叶红果白的乌桕树, 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 以色彩入文, 给画面着色, 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 泛出了生气。整个画面的特点为“含蓄着生气”;其色彩的特点为明丽。
2.“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 红叶落后,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一点一层, 用照相机照将出来, 可以乱梅花之真。”作者为什么说是“着在枝头”?“着”能否换成“悬”、“挂”、“吊”等字?
点拨:美术课上, 给画面涂上色彩, 叫什么? (学生马上顿悟, 有人自告奋勇起来回答) ———着色!作者用一“着“字, 使这一幅画面好像是有人为的结果, 突出了自然之美就像是人工画出来的一样。
(二) 江南雪景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段中的几句诗, 思考作者勾勒了哪几个时间段和什么样的雪景图?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点拨: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日暮;欲雪;悠闲自得
寒沙梅影路 , 微雪酒香村。———入夜;微雪;闲适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深夜;大雪;温暖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第二天清晨;雪停;惊喜
2.请想象一下, 这几句诗所营造的意境。作者大量借用古人诗句, 是否有给人以堆砌之感?
点拨:日暮时分, 天空阴云密布, 诗人邀约故旧, 以待赏雪。在前往酒店的路上, 月光朦胧, 脚下梅影横斜疏落。木屐踩在沙滩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不远处河边的酒店传来阵阵沁人的酒香。这时, 零星的雪花从天空四散飘落, 诗人及其几个知己尽情地行令饮酒, 一杯一杯又一杯……不觉更深人静, 大雪弥漫, 诗人酩酊大醉, 踏着积雪摇摇晃晃向家中走去。柴门犬吠, 贫穷而自足。第二天清晨, 戏雪的村童带着顽皮的黄狗将他弄醒:“快看快看, 下大雪了!前村的梅花也开放了!”
与前文直接描绘画面的方法不同, 这里作者精心挑选前人诗句, 以个别诗句勾起读者的无限想象。这种手法, 叫做虚写。描绘“冬郊草木图”和“微雨寒村图”, 让文章尽显画意, 此处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 尽显诗情。如此笔法变换, 行文摇曳多姿。既有画意, 又有诗情, 散文才堪称完美。而且善于引用古典诗句, 正是郁达夫散文的一大特点, 即所谓的“文人气”“书卷气”。他那一代的现代作家, 是在古文的浸润中长大的, 有着浓厚的旧学根底, 得了文言的底蕴和神气, 此段的引用, 便是行文之中的自然流露, 虚实相生, 文白杂糅, 自有雅韵, 不应以堆砌视之。
四.探究活动的情趣味
对于“微雨寒村图”, 黄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再现了画面, 而且还带领学生由此探究到了文本的主旨。
近年来, 有人主张语文教学只应该品味语言, 不应该涉及其他学科, 这是一种狭隘和片面的思想认识。众所周知, 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同时还都是著名的画士, 比如王维、李清照、黄庭坚等等, 苏轼曾经盛赞过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活动应该包括绘画活动, 一方面中国绘画是一种文化, 另一方面懂得绘画也有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和层次的理解。黄老师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是:
1.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 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新安, 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当一回画家, 根据第七段的文字画出这一幅图画的草图, 然后用彩笔填上色彩。
点拨:文中的“三五人家”可用一座房子指代;画面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元素:小村、河流、远阜、长桥、小树、白雨、乌蓬小船等。师生共同边读边画。
2.本文所表达的仅仅是作者悠然自得、豁达洒脱的情趣和胸襟吗?作者为什么要流连于江南的山水?
点拨: (多媒体展示) (1) 郁达夫《〈鸡肋集〉题辞》“……1925年是我衰颓到极点以后, 焦躁苦闷, 想把生活的行程改过的一年。这一年中书也不读, 文章也不写, 任意的喝酒, 任意的游荡, 对人生又改变了态度。在客中病卧了半年, 待精神稍稍恢复的时候, 我就和两三位朋友, 束装南下, 到了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在那里本想改变旧习, 把满腔热忱, 满怀悲愤, 都投向革命中去的, 谁知鬼域弄旌旗, 在那里所见到的又只是一些阴谋诡计, 卑鄙污浊。一种幻想, 如儿童吹玩肥皂泡儿, 不待半年, 就被现实的恶风吹破了。这中间虽没有写得文章, 然而对中国人心的死灭, 革命事业的难成, 确舔了一层确信。”
(2) 1927年8月15日, 在广州深感失望的郁达夫回到上海后, 对创造社同仁在革命风暴中的软弱和犹豫非常不满, 在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 上同时刊登《郁达夫启示》, 宣布脱离创造社。1931年左右, 与王映霞在杭州筑起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 过起了三年神仙眷侣的婚姻生活。“何当放棹江湖去, 芦荻花间结净庵。”所以乡村的悠闲其实是一个境界, 一个“得失俱亡, 死生不问”的境界, 一个可以消弭诗人与强盗之间言语界限的理想乌托邦。画中的“乌蓬小船”, 正是其处于漂泊与安居状态的写意。
(3) ①《唐诗纪事》:涉尝过九江, 至皖口 (今安徽省安庆市, 皖水入长江的渡口) , 遇盗, 问: ‘何人?’从者曰:‘李博士 (涉曾任太学 博士) 也。’其豪 酋曰 : ‘若是李涉博士, 不用剽夺, 久闻诗名, 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②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 诗人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严重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时事动荡, 盗贼蜂起, 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4) 郁达夫《移 家琐记》“……烽火满天殍满地, 儒生何处可逃秦”、“……朝市而今虽不是秦, 但杭州一隅, 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
《江南的冬景》的意味教学 篇8
一.导入语言的文学味
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最爱歌咏的,便是江南的春天了。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幻灯片展示词作及其写意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然而,现代散文大师郁达夫另辟蹊径,却着墨于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5页:(幻灯片展示主问题)速读全文,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找出有关江南冬天的具体场景描写,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是2013年我校优质课评比中黄老师上课开始时候的一幕。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画卷巧妙地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然后设置一个主问题,迅速让学生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整体感知中去。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妥帖得体,行事利索,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我们不禁沉浸于学生的琅琅书声和圈点勾画的氛围之中去了。
二.整体感知的科学味
接下来便是师生们的相互对话和热烈讨论,用精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的五幅图景,大致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这五幅图画背后的深层联系。即:表面看来这几幅图画是从早上八九点钟写到第二天的清晨,深层的内容却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明朗,大地的生气,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温暖和亲切,冬旱中的悠闲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于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那一份特有的“闲适”的志趣。
怎样评价以上这一环节?这是一节阅读鉴赏课的整体感知部分,整体把握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不是孤立的词句,每篇课文都是有生命的言语作品。只有在“语篇”这个有生命的整体环境中,词和句子才能获得生命的活力。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课文的题目,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鉴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所描绘的五幅图画,这其实是在鉴赏和领悟作品的内容——江南的冬景之美。因为课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那么江南的冬景究竟有什么特点?它与北国及华南的冬天又有何不同之处?这是教学这一篇课文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而且借助五幅图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词语选择的表达能力,这本身就是语言活动的内容。
三.鉴赏表达的语用味
整体感知过后,便是对具体画面的品味赏析和合作探究了。在这一环节,黄老师着重带领学生借鉴作品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品味语言表达的魅力。他还是先亮出预先设计好的主问题——请在郁达夫所描绘的五幅江南冬景图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并结合文章中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理由。于是学生开动脑筋开始思考,先在学习小组内部展开讨论,相互探讨,然后在全班展示,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下面是他对其中两个画面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
(一)冬郊草木图
1.作者在这里描写了哪些植物?整个画面及其色彩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点拨:在丰腴的江南冬季的青天碧落下,有叶红花白的芦荻,有叶红果白的乌桕树,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整个画面的特点为“含蓄着生气”;其色彩的特点为明丽。
2.“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层,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作者为什么说是“着在枝头”?“着”能否换成“悬”、“挂”、“吊”等字?
点拨:美术课上,给画面涂上色彩,叫什么?(学生马上顿悟,有人自告奋勇起来回答)——着色!作者用一“着“字,使这一幅画面好像是有人为的结果,突出了自然之美就像是人工画出来的一样。
(二)江南雪景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段中的几句诗,思考作者勾勒了哪几个时间段和什么样的雪景图?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点拨: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日暮;欲雪;悠闲自得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入夜;微雪;闲适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深夜;大雪;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第二天清晨;雪停;惊喜
2.请想象一下,这几句诗所营造的意境。作者大量借用古人诗句,是否有给人以堆砌之感?
点拨:日暮时分,天空阴云密布,诗人邀约故旧,以待赏雪。在前往酒店的路上,月光朦胧,脚下梅影横斜疏落。木屐踩在沙滩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不远处河边的酒店传来阵阵沁人的酒香。这时,零星的雪花从天空四散飘落,诗人及其几个知己尽情地行令饮酒,一杯一杯又一杯……不觉更深人静,大雪弥漫,诗人酩酊大醉,踏着积雪摇摇晃晃向家中走去。柴门犬吠,贫穷而自足。第二天清晨,戏雪的村童带着顽皮的黄狗将他弄醒:“快看快看,下大雪了!前村的梅花也开放了!”
与前文直接描绘画面的方法不同,这里作者精心挑选前人诗句,以个别诗句勾起读者的无限想象。这种手法,叫做虚写。描绘“冬郊草木图”和“微雨寒村图”,让文章尽显画意,此处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尽显诗情。如此笔法变换,行文摇曳多姿。既有画意,又有诗情,散文才堪称完美。而且善于引用古典诗句,正是郁达夫散文的一大特点,即所谓的“文人气”“书卷气”。他那一代的现代作家,是在古文的浸润中长大的,有着浓厚的旧学根底,得了文言的底蕴和神气,此段的引用,便是行文之中的自然流露,虚实相生,文白杂糅,自有雅韵,不应以堆砌视之。
四.探究活动的情趣味
对于“微雨寒村图”,黄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再现了画面,而且还带领学生由此探究到了文本的主旨。
近年来,有人主张语文教学只应该品味语言,不应该涉及其他学科,这是一种狭隘和片面的思想认识。众所周知,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同时还都是著名的画士,比如王维、李清照、黄庭坚等等,苏轼曾经盛赞过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活动应该包括绘画活动,一方面中国绘画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懂得绘画也有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和层次的理解。黄老师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是:
1.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当一回画家,根据第七段的文字画出这一幅图画的草图,然后用彩笔填上色彩。
点拨:文中的“三五人家”可用一座房子指代;画面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元素:小村、河流、远阜、长桥、小树、白雨、乌蓬小船等。师生共同边读边画。
2.本文所表达的仅仅是作者悠然自得、豁达洒脱的情趣和胸襟吗?作者为什么要流连于江南的山水?
点拨:(多媒体展示)(1)郁达夫《〈鸡肋集〉题辞》“……1925年是我衰颓到极点以后,焦躁苦闷,想把生活的行程改过的一年。这一年中书也不读,文章也不写,任意的喝酒,任意的游荡,对人生又改变了态度。在客中病卧了半年,待精神稍稍恢复的时候,我就和两三位朋友,束装南下,到了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在那里本想改变旧习,把满腔热忱,满怀悲愤,都投向革命中去的,谁知鬼域弄旌旗,在那里所见到的又只是一些阴谋诡计,卑鄙污浊。一种幻想,如儿童吹玩肥皂泡儿,不待半年,就被现实的恶风吹破了。这中间虽没有写得文章,然而对中国人心的死灭,革命事业的难成,确舔了一层确信。”
(2)1927年8月15日,在广州深感失望的郁达夫回到上海后,对创造社同仁在革命风暴中的软弱和犹豫非常不满,在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郁达夫启示》,宣布脱离创造社。1931年左右,与王映霞在杭州筑起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过起了三年神仙眷侣的婚姻生活。“何当放棹江湖去,芦荻花间结净庵。”所以乡村的悠闲其实是一个境界,一个“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境界,一个可以消弭诗人与强盗之间言语界限的理想乌托邦。画中的“乌蓬小船”,正是其处于漂泊与安居状态的写意。
(3)①《唐诗纪事》:涉尝过九江,至皖口(今安徽省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②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诗人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严重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时事动荡,盗贼蜂起,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4)郁达夫《移家琐记》“……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
下课了,所有听课的师生久久不愿离去。
云肖,语文教师,现居江苏睢宁。责任编校:蔡三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能背诵。
2、学习5个两会字:江、可、叶、鱼、西。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
2、学习生字。
教学重难点
流畅地朗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指导学习生字
1、指导看图。
2、板书:江南
3、学习生字:江南
4、解课题:
这是一首民歌。
“江南”是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
1、检查预习,划出本课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音,区分加点字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朗读交流,互评互议。评出班级“小广播员”。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指导书写。
江: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可:最后一笔:亅
鱼:分析字形“ヶ”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指导书写时,进行组词。)
1、看图。
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学习生字:江南
3、了解课题。
1、个别读,正音。
2、认读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朗读交流,互评互议。评出班级“小广播员”。
5、练习朗读,个别读、齐读。
1、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
3、组词。
4、学生写字。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顺,尤其是生字要读准确。
在观察字形的基础上掌握写字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5个两会字:江、可、叶、鱼、西。
教学重难点
朗读和背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二、精读课文。
三、巩固:
四、小结
指导朗读、背诵。
五、生字教学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下
2、推荐朗读,逐句出示
第一行:江南可采莲,释:“莲”、“采莲。”
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看投影:莲叶是什么样的?(碧绿的、水灵灵的、层层叠叠的)
(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
师:江南一带荷塘里长满了新荷,到了采莲时节,人们在荷叶田田的河塘里采莲。
4、自由读后面的句子: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5、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会干什么呢?
个别读、赛读、齐读。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入情入境:
我们一起到荷塘边采莲,现场采访。
2、自由练背、指名背、背诵比赛。
1、观察生字字形,说出书写注意地方。
2、教师范写。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3、理解句意: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
4、想象:荷叶挺出水面的样子。
5、边读边想象。
6、小组交流。
理解:“戏”
比较;用“游”好,还是用“戏”好?
朗读体会:鱼儿在水中游戏作乐的情景。
7、练习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8、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们采莲,鱼儿嬉戏)
2、读出采莲人愉快的心情。
3、练习背诵。
1、观察生字字形,说出书写注意地方。
2、学生书写。
复习导入。
通过看图、交流等形式逐一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指导背诵。
在观察字形的基础上掌握写字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反义词:
东()大()下()
板书设计
3、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高二语文第四册《哀江南》说课稿 篇10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
(2)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
(3)诵读、赏析曲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德育目标: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4、重难点: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和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曲词,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2、选取重点曲子作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赏。
3、通过与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戏曲和诗歌中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剧情
三、介绍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四、整体感知
1、字词正音
2、指导学生集体朗读和自由诵读
3、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主体内容
(1)七支曲子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浓郁、悲怆的基调。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抒发亡国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声,为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之痛。
(2)苏昆生凭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明确:重点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宫、秦淮河畔、长板桥和旧院。苏昆生是按自己览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3)课文中哪些语句能点明全篇的主旨?
明确:“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第二课时
一、选取第一、第七支曲子作精讲
1、读第一支曲子,思考:前两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 “残”“废”“瘦”“空”四个词有何修饰作用。
参考:“山松野草带花挑”,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2、读第七支曲子,思考:里面用了哪些对偶句、排比句?有何表达效果?
①对偶句
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②排比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作用: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读,品味语言(学生有可能提到词句评析参考)
(1)“横白玉八根柱倒”一句中,一个“横”字,一个“倒”字,写出了景象的凄凉。“横倒”是无顺序地乱倒,可见是遭受战争创伤的见证。又加上“倒”的是白玉柱,又隐隐可见当年的繁华。由眼前景联想到当年景,自不免悲从中来,亡国之恨顿生。
(2)“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今日却极端衰败的景象。
(3)“剩一树柳弯腰”一个“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如将“剩”改为“留”或“见”都不好。“剩”与“留”意思相近,但“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留”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今昔对比的变迁感。用“剩”字比用“留”字或“见”字更贴切地表达了唱曲人的故国情怀。
三、比较:刘禹锡的《乌衣巷》与课文的写景抒情有何异同?
参考: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与《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哀》与《乌》两者都描写了现在的凄凉景象,但《哀》比《乌》的今昔对比更显露,更鲜明。《哀》在主要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也有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俺曾见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眼见他起高楼”);《乌》只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对过去的繁华景象仅以“旧时”二字略加暗示。
「俏江南」折戟「江南」 篇11
「俏江南」向北京朝陽法院起訴稱:2007年4月16日,「俏江南」與江南公司簽署了《「俏江南」特許合同》及補充協議,並積極履行了合同約定的義務並向江南餐飲公司交付了《特許經營授權書》、《特許經營管理/服務標準手冊》等。但是,江南公司從2009年12月9日開始,不按《特許合同》之約定完整上傳軟體經營數據,致使「俏江南」不能按合同約定計算並收取特許經營費用,因此「俏江南」已於2011年4月向江南公司函告解除合同,但此後,江南公司仍繼續使用「俏江南」商標、特色菜品等經營資源繼續經營,故請求法院確認合同解除之效力;判令江南公司停止使用「俏江南」商標、標識等經營資源,支付其合同終止後違法使用經營資源之約定違約金50萬元(人民幣,下同);返回特許經營資料;支付拖欠的特許經營費用及逾期違約金等。
而江南公司答辯並反訴稱:「俏江南」不具備「兩店一年」資質,缺乏提供成熟經營管理模式的能力;「俏江南」違約在先,未按約提供《加盟店工作崗位任職條件及人員編制》及內編雜誌;「俏江南」公司未按合同約定披露相關資訊;「俏江南」擅自解除合同應當退返江南公司加盟費及特許經營費用等。
法院認為:在合同的履行中雙方均存在違約行為,但性質不同。特許方提供特許資源和經營指導是其主要義務,被特許人支付特許費和使用費是其主要義務,「俏江南」雖然存在違約行為,但未提供非主要資料,不能成為江南公司繼續使用特許資源而不支付特許費這個主要合同義務的抗辯理由。江南公司未支付特許費的行為屬於對合同主要義務的違反,是根本違約的行為,且按《特許合同》約定解除條件可由「俏江南」公司予以解除。
合同解除後,江南公司不得再繼續使用「俏江南」商標等經營資源,故法院最終支持「俏江南」合同解除之確認請求;特許費、違約金50萬元之給付請求;同時亦因「俏江南」存在違約行為,以及畢竟合同未到期就解除而產生的公平性考量,判決「俏江南」應返還江南公司一定比例的加盟費及全額保證金。
這起大陸知名品牌連鎖經營糾紛的典型案例,幾乎集中了近幾年大陸特許經營合同履行中法律紛爭成倍增長的各種成因,如特許人是否具備特許經營資質、特許商品或服務的品質瑕疵、被特許人不按約支付特許經營費用、被特許人於合同無效或解除後仍使用特許經營資源構成侵權等元素,也反應了司法實踐中對此類問題的審判傾向。
特許人的經營資質
大陸《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雖規定,特許經營企業應當具備成熟的經營模式以及「兩店一年」的條件,但行政法規對特許人的經營資質進行規定,是屬於「管理類」措施,不屬於行政許可,不具備上述經營資質的市場主體以特許人身分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的,必然對合同的履行產生障礙,進而導致合同無效。
特許商品或服務的品質
2007年,南京門店成為「俏江南」的首家加盟店。此後,「俏江南」高調發展多家加盟店,一度媒體以「集體瘋了」形容其何等搶手。可壯大之後的「俏江南」,其管理卻遭到質疑。「除了牌子和裝修圖紙,他們除了每年收管理費,後期基本沒溝通」、「除了賣牌子,加盟商應該得到的其他扶持,包括專利、經營的訣竅、關鍵性的設備原料、服務技術、前廳服務、後廚技術,『俏江南』究竟提供了多少呢?」
但在訴訟中,法院據本案的情況,並不認為江南公司提出的「俏江南」提供的特許服務瑕疵,足以給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業務造成實質影響。所以,即使「俏江南」在吸納諸加盟商時可能給予投資者一些到今天被證實有些虛浮的「宏圖構想」,但獨立的加盟者應當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一味要求特許人承擔並保證加盟者順利經營、獲得預期利益是不合理也不現實的。
合同撤銷、解除後的善後處理
特許經營合同被撤銷、解除或者被認定無效後,可能存在賠償損失的問題。因被特許人的原因終止履行,被特許人請求返還已經支付的加盟費、特許費用的,應當綜合考慮合同的訂立和履行情況、實際經營期限、雙方當事人的過錯程度等因素,合理確定返還的數額、比例或方式。本案就從雙方過錯程度及公平原則方面充分地考慮到了這一點。因特許人的原因致使合同未成立或無效、撤銷或者解除的,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返還押金、保證金。無過錯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過錯方當事人賠償其因訂立及履行合同而產生的實際損失;對於無過錯方遭受的喪失締約機會或其他可得利益的損失,亦可酌情確定過錯方予以賠償。
另外,特許合同關係是一種複雜的,集商標或其他知識產權許可、產品銷售、物流配送、設備租用、培訓、網路傳播等多種法律關係並存的體系化關係,合同被宣告無效、撤銷或解除後,當事人可就特許經營費用、產品設備、經營資源的處置等事由請求一併處理。
就該案北京法院一審庭槌落定前,北京市在大陸率先出台了《關於審理商業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對確保特許經營糾紛案件司法標準的統一,提高案件審判品質,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而「俏江南」案便成為該意見實施後的特許經營第一要案。
「俏江南」摘牌加盟店並不是特許業的個別現象,違約也並不見得是特許加盟叫停的單一原因。外界普遍認為,現今很多案例因特許總部缺乏足夠的管控能力、技術支持,使加盟店逐漸走上了「天高皇帝遠」的道路,促使不少加盟品牌紛紛倒戈回直營模式,完全不顧直營模式的投資與利潤回收,理論上要比加盟特許少和慢了許多。而在法律人的眼中看來,抑或是大陸連鎖經營賴於發展的市場機制比起西方來相當不成熟,當事人的契約、誠信觀念依然較弱,違約之法律成本相對較低所造成。相信法制健全了,法律的執行力度大了,這些軟肋會慢慢改善,最終還是讓健康的經營競爭機制去優勝劣汰吧。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江南公开课07-26
试教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09-26
小学语文:课文 第二组《江南》2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05-08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三月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10-01
《江南》教学设计10-10
《江南》 教学反思11-24
3江南教学设计06-03
忆江南教学设计07-26
《江南好》教学反思08-29
哀江南教案设计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