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学习心得

2024-12-23

数学模型学习心得(精选8篇)

数学模型学习心得 篇1

这学期,我进行了数学建模实训的设计,我觉得他与其他科的不同是与现实联系密切,而且能引导我们把以前学得到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用建模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很神奇,而且也接触了一些计算机软件,使问题求解很快就出了答案。

数学模型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无疑偏重于前者,而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则是加强后者的一种尝试,数学建模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大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数学模型后,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说一些数学计算软件,学习建模的同时,借用各种建模软件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Matlab,Lingo,等都是非常方便的。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新的方式,他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我们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化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而且数学模型还对我们有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高。而且我认为数学模型带给我的是发散性思维,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教会我凡事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严密思维,不能局限于俗套。

在本次实训中我的指导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是他带领着我去研究去探索,去一步一步的接近最正确的答案,发现真理,我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教会了我探索精神,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面前绝不能放弃。

总之,通过这次数学建模的实训,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学习了lingo软件的使用,熟知了编写报告的规范要求,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吸取经验,团队合作的精神。我相信这些收获会伴随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将带着一颗不畏惧困难,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心去面对明天,寻找更美好的未来!

数学模型学习心得 篇2

一、数学模型概述

数学模型是在数学教学当中为了某种教学目的,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一种方法.简单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一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中的表述问题.

二、数学模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当中,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数学模型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具体的事物.学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数学知识.当教师讲解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建立数学模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策略

1.引导学生认识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要具有思想意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几何知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几何图形建立模型,提高学生对建模思想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最短路径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两点,并在两点之间画上几条线.这两个点分别代表家和学校.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的用尺子量;有的用绳子量;等等.当学生都探究结束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并提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样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2.依据周边事物建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尽量选择周边的事物进行建模.这样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关注周边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主动进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对周边事物建模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例1】如图1,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A点)、李庄(B点)送水,水泵站建在河边哪个位置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基本解法如图1所示)

学生运用轴对称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模型解决了问题.对于这一类题目,我们简称为“距离和最短问题”,它的本质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学生理解了本质之后,就掌握了解题方法.

【例2】如图2,蚂蚁沿边长为a的正方体从A点出发,经过两个面后到达C点,求AC的距离.

学生刚开始看到这道题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可建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时,有些学生就会想到将点A和点C放在同一个平面上,然后求A、C两点间的距离.

3.合理延伸教材进行建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教材比较熟悉这一条件,通过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延伸,促进学生了解固定的建模思路,体会数学建模的乐趣.比如,通过对课本中“垂线段最短”的模型进行延伸,可以解决有关跳远的问题.

【例3】小李进行跳远比赛时,两次从起跳点C开始跳,分别落到了M、N处,应该如何算小李的跳远成绩呢?

这时,我们可通过“垂线段最短”的模型,结合体育常识,知道应以AM的距离定为小李跳远的成绩.

建立数学模型 提高学习效率 篇3

一、教学片段

出示例题1:一个足球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共有多少块?

师: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进行简化压缩,找出其中关键的数量吗?

生: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块数的2倍 4块。

师板书:这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生:白色皮的块数÷2-4块。

学生的回答完全背离了这节课列方程的轨迹。怎么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算术思维的空间里,如何引导学生由算术思维转向代数思维,成了我在课堂上此时最棘手的问题。于是,我调整教学思路。

师:重新来读这道题,重点理解谁是黑色皮块数的2倍少4块?

生1:白色皮块数是黑色皮块数的2倍还少4块。

生2:也可以说黑色皮的块数的2倍减去4块就是白色皮的块数。

(这个学生的回答正是我想要的答案,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

生3:也就是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生4:白色皮的块数-4=黑色皮块数×2。

生5:白色皮的块数-黑色皮块数的×2=4。

同学们在第一个同学的启发下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

师:同学们弄清楚了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板书:2x-4=20 2x-20=4 20+4=2x

生:老师,我认为第一个方程的数量关系放到原题里比较好理解,也比较顺畅。(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

二、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面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努力突破学生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数量,分析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逐一列出方程,最后学生通过辨析筛选出最佳的方程。学生在整个分析中,产生了许多认知冲突,随着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数学学习心得 篇4

数学学习心得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举一反三”.做会了一道题目,就可以总结这道题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收效就会更好.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基本的下手,稳稳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会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题目会做,却因粗心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考;这样速度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采取稍慢的计算方法来全面分析题目,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就一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我一直认为数学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方法永远比单纯做题更重要.在第二天讲课前,最好先预习一下.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并在原先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释,写好步骤.在课上,有选择的听和记老师所讲的例题.首先要听懂,然后再记下些重要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易错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还有,重要的定理和结论一定要熟记.课后要善于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在脑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经老师讲后才明白的例题的步骤,梳理1至2遍.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一般先看老师钩的题目,看完后再自己动手做一遍.至于那些老师没有钩的题目,可选择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时间太久,就需要‘‘放弃’’了.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运用。而在日常时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有许多方法的。

数学学习做题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做题之后的总结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只能是杂而不精,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总结工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做:一,常备改错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并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正确的作法一同记录下来,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确把握考点,抓好典型,以此举一反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对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不可盲目做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识点的典型考法的题目,将其拟于一个标题之下记录,以此不变而应万变;三,对于许多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仅有以上两点,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解题方法有一个思辩的理解,从许许多多的解法中选取适于自己的解题方式,而对于一些灵活的题目而言,我们还应该在做题中对许许多多的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在考试中将方法灵活运用,防止死做与定性思维的产生。

数学学习心得 篇5

数学学习心得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总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虽然学习数学学了十多年,但我对数学也只是了解一点的而已。数学知识博大精深,然而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我的学习以及我对数学的了解我说说我中学时学习数学的一些心得: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数学

应先制定长期计划,据此确定短期学习安排,来促使长期学习计划的实现。计划不能定得太古板,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可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做适当调整——毕竟“计划不如变化”嘛,但计划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

二、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始环节,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可以了解要学习的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提前了解自己的不足,便于自己提前做好准备,课上听讲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时首先应粗读——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然后再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该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课程的内容的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而后再做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时掌握的情况,最后再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听课。

三,听好每一节课

课堂上,应全神贯注地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听老师如何讲授,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答问,看它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集中注意力,避免走神,学习目标要明确,增强自己学习自觉性——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也可避免走神,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就是在听、看、想、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课前疑点的答、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的分析。在课中,我们应该向老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还要跟老师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要敢于质疑问难。四,扎实搞好复习

复习在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克服遗忘、巩固记忆、加深理解,消化知识、也是为新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措施。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

五、做练习题强化

复习中要适当看题、做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

做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做习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但学数学并不等于做题,有的习题是简单知识点的堆积,利用公理化知识体系的演绎就能解决的,这些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达到对解题方法的转移而实现的,因此要精做习题,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当你做完一道习题后不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自问: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什么方法?我们从中得到了解题的什么方法?这一类习题中有什么解题的通性?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我应用了怎样的解题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悟性与创造性,开发其创造力,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对自己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很有好处的。

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数学学习心得 篇6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由于所使用教材不同,高年级在教材上没有关于“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但执教老师在刚接到执教任务之时就到当地小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呈现课堂的才是精致的。可见,调查学情,挖掘教材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印象较深的还有贲友林老师的课,他以独特的风格,幽默诙谐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吴金根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高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有老师说:“应用知识可以去解决问题,对现象的解释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优秀的数学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利用黄金比0。618:1去解释为什么刘翔的身材看上去比菲尔普斯的身材美,为什么符合黄金比的长方形看上去比较舒服等,这都是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听完这三节课,我们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

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徐斌老师经常说,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徐老师引用一位教授的话说:“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拙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

高中数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改革后, 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 很多知识都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 符合高中生的综合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样的变化更利于学生去理解与消化哪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 这对学好数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 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等要求, 作为一名高中生, 如何养成这些素养和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 我们应清楚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变化, 紧跟教师思路, 了解教材的变化, 这样才能适应新要求、新课堂。

常言道, 态度决定一切, 想要学好数学, 必须端正学习思想,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这样才会产生内在驱动力, 在行动上爱学、回会, 为学会数学奠定良好的态度基础。高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强, 光靠记硬背数学公式是行不通的。身边不少同学习惯性的死记数学公式, 做课后练习题, 虽然有助于数学学习, 但是学习起来感觉很累, 数学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在我看来, 应先培养学习的兴趣, 对数学产生喜爱的感觉, 才会有心思学数学, 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放弃。然后, 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比如, 遇到难题、怪题时, 认真研读题目, 了解解题关键, 明确解题思想, 一步一步的完成解题过程。最后, 要有积极进取的意志, 耐得住寂寞, 喜欢动脑, 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 不找借口不学、不做。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 逻辑性更强, 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 这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不仅需要教师指导, 更需要自己去总结、去领悟, 在不间断的数学题分析与数学知识总结中逐步形成的。一旦掌握了数形结合、平面与立体的比较、等价交换等数学思维, 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纵观高中数学题, 很多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 基本类型并没有多大变化,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题目有难度。为此,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类型题及其解题方法, 对类型题逐渐形成一种数学思维, 哪怕如何变化, 只要找准属于哪一种类型题再复杂的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遇到了没有见过的难题, 先学会拆分、拼装题目, 再寻找适合的解题思路。

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对学生学会数学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 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走, 并认真解读教材内容, 弄清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以增强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 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果。为此, 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自主的探索与获取知识,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仅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也利于降低学习难度, 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此外, 课堂习题是巩固与复习新知的一种有效手段, 应抓好课堂练习, 利用所学内容认真进行习题练习, 遇到困难时先结合新旧知识去分析、去解题, 自行解决不了情况下再向教师咨询。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 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把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便于梳理所学内容, 利于学好数学。而且, 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也是复习与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 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高中数学已成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高考中占有极大比重。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面对高考与升学的双重压力, 高中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想学好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清楚新课程对自身提出的要求, 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 同时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养成数学思维,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真生的爱学、会学数学, 促进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振国.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3, (01) :72.

[2]张晓梅.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3, (34) :5.

数学学习心得 篇8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数学呢?数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神秘的学科,它有自己的历史,也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其中当然也有曲折,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正是现在数学家们所要做的工作,数学跟物理一样,也是一种经验性的学科,只不过它比起其他的学科更严谨一些,数学是前人的部分智慧的集合,而我们正是在学习这些智慧,而不是僵死的教条,大家可以去看一些数学科普方面的书籍,从中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了解一下数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灵感。甚至激发起兴趣,如果我们这样看待数学,那么消除恐惧、减少抵触并且增加兴趣应该就不是难事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学习数学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心态是决定事情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数学其实并不可怕,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有些时候,成绩并不能让我们满意,这很正常,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了只要能改过来,了解其中的知识理论,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之前的错误就是值得的,换句话说,很多好成绩是依靠错误的积累得到的,另一方面,有些题目比较难,无法解答,这也很正常,假如所有题目都是可以轻松解答的,那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心态要端正,不要一直想着自己要拿满分,任何一场考试都有它的区分度,考不了100分,我们可以考90分,不是吗?90分,相信没人会认为这是个很差的成绩。

心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面临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习技巧,我这里说的技巧并不是什么学习的捷径,而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方法一:培养解数学题的“惯性思维”。

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惯性思维”是有害无益的,它会禁锢思想,但我认为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是需要培养出一种“惯性思维”,使我们看到题目的一瞬间就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是纯经验的,是可以积累的,但这积累并不仅仅是题的积累,而是平时自己思考、总结的积累,比如你在做题时,自己的方法与其他人的方法不一样,这时就应该想,我的方法和他人的有什么区别?谁的方法好?自己为什么没这么想?哪个方法计算量小?哪个方法的思维难度低?再如,当你在学习或总结时,碰到一个数学知识点很熟悉,像原来的某个知识点,这时就应该考虑一下,这几个知识点为什么像?它们有什么表面联系或实质联系?能不能放在一起理解?方法能不能通用?有了类似的思考,相信你一定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惯性思维”。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为自己节省下时间,提高效率和正确率。

方法二:搭建自己的知识库。

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般以学期为单位,为自己搭建知识库的两个部分:知识集和错题集,在知识集中我会将新学习到的知识记录在上面,包括书本上的新知识和老师扩展的知识,反正对我有价值的相关东西都会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再来温故知新,也许有的同学会有疑问,为什么那些例题之类的东西也要摘抄呢?我的理由很简单: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摘抄和记录过程的本身就是消化、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而且我们还会在摘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疑问,这样就可以及时解决疑问,加深理解了,在错题集中我会将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记录在上面,当然,只是记录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错题进行分析。

同学们将题目做错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会做,但粗心,做错了,第二种是一时想不出怎么做,但事后就会做了,第三种是时间不够,多给一点时间思考,也许就会做了,第四种是真的做不出来,这种题大多是试卷中的最后一题,是老师为了考查大家的综合能力而编写的,找到了原因,我们就不难找到对策了: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细心加上耐心,在考试过程中细心地审题细心地做题,在平时耐心地将基本功练好,针对第二种情况,今后要多做多练,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正如我前面说的,要形成解题的“惯性思维”,这样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对题目产生最正确的反应,针对第三种情况,应安排好做题的顺序和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第四种情况比较棘手,我们在对付这种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时间是否仍然充裕,如果时间并不充裕,我觉得放弃也算是一种理性的处理方法;如果时间充裕,那么我建议先检查一下其他的题目,再转回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会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题灵感。

以上就是我学习数学的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我不敢说这些方法对所有的同学都有效,但我相信多少都会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上一篇:中学生作文:不忘坚守,担当适应下一篇:粗心的我四年级记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