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2024-10-25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通用7篇)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篇1

1.物流管理: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集成式管理,以最低的综合成本提供给顾客所需要的服务。

2.供应链管理: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对供应链各环节内部和各环节之间的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协协调和集成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

3.顾客让渡价值:顾客预期评估一个供应商的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之差。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4.牛鞭效应:向供应商订单量的需求波动(方差)要大于向最终消费者销售量的波动(方差),并且这种波动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扩大。

5.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作关系。6.业务流程充重组:是对企业业务处理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使企业的多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及速度,同事获得显著的改善,从而满足当今不同顾客对质量、速度、服务的需要,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7.检验数:把计算出来的每条闭回路上调整单位运量而使运输费用发生变化的增减值。

一、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 1.对于制造商:降低合同成本;实现数量折扣,获得稳定而有竞争力的价格;提高产品数量和降低库存水平;改善时间管理;缩短交货提前期和提高交货可靠性;提高面向工艺的企业规划;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对产品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强化数据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控制。2.对于供应商:保证稳定的市场需求;对用户需求更好地了解与理解;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买主交货期改变的反应速度和柔性;获得比非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更高的利润。3.对供应商与制造商双方: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与共享利益;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的开发,实现相互间的工艺集成以及技术和物理集成;降低投机思想和投机几率;增强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减少管理成本;订单、生产、运输上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

二、供应链中信息技术集成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分立系统。特点:智能独立;无清晰、连续的供应链管理流程;无合格的供应链领导层;分立的系统;缺乏评估系统或缺乏与企业目标一致的评估系统。第二阶段:内外部界。特点:一些功能和信息得以集成,以减少库存,提高效率;文件处理;有供应链行业的领导者、有明确导向的数据提供者;互联的系统,通常能够提供货物所处地点的准确信息;在各部门内使用统一度量指标。第三阶段:内部集成和有限外部集成效率。特点:供应商的计划产品到顾客的信息贯穿整个供应链;包括各组织在内的复杂流程;领导有远见并且具有专业水准;拥有能够将供应链信息,提供给各相关部门的高效系统,能提供实时知道的复杂系统。第四阶段:多企业集成。特点:供应链间的合作;供应链内部合作管理着眼于关键服务和实现财务目标;主管领导者们能预见影响供应链的运作和流程的技能,并实现发展这些技能;拥有能集成整个企业相关信息的系统;将供应链结果和企业目标挂钩的完全集成化的管理系统。

三、持有库存的好处:库存的ABC分类

管理基本思想:将库存物品按重要性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库存)、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库存)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的级别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库存分类的步骤:将商品按其库存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算出总库存额;计算累计库存额占总库存额的百分率;按累计库存百分率将商品划分A、B、C三类。

五、标记和标志的区别:

商品包装的标记是指根据内装物伤心的特征和商品收发事项,在外包装上用文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的规定记号。商品包装的标志是用来指明呗包装物资的性质以及为了物流活动安全和理货分运的需要而书写的文字和图像的说明。

六、装卸搬运的特点:装卸搬运是伴随生产与流通的其他环节发生的,具有与其他环节“伴生”和“起讫”性的特点;装卸搬运不产生有形的产品,而是提供劳动服务;装卸搬运过程不消耗作业对象,不排放废弃物,不会占用大量资金;装卸搬运没有提高作业对象(物)的使用价值的功能;装卸搬运作业具有均衡性与波动性。

七、流通加工与一般生产的区别

加工对象上的区别: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一般是某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不是最终产品;加工深度上的区别: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是对生产加工的辅助和补充;责任人的区别: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以流通需要和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进行加工活动;生产加工以生产企业为责任人和组织者,以产品设计和加工技术要求为目的;附加值上的区别:生产加工在于创造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流通加工的目的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作很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八、供应链协调中的障碍因素:信息传递障碍(按照订单而不是顾客需求进行预测;信息无法共享);运营障碍(大批量订购;补给货物期延长;定量配给和短缺之间的博弈);定价障碍(批量折扣;价格波动);行为障碍;激励障碍(供应链智能部门或企业局部最优化;销售人员激励)

九、物流信息系统的目标:收集信息;访问数据;分析数据;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分享信息。

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覆盖范围广;获取途径多;信息质量高。

1.供应链产生的背景: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变化

2.物流活动主要环节:物流网络设计;物流信息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其他辅助性活动

3.按供应链驱动模式分类:生产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供应链

4.按供应链的主要功能分类: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5.供应链管理特点:系统观念;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动态管理;强调协调机制,建立新型的企业伙伴关系;开发核心竞争能力;强调集成管理;依赖共同价值。6.顾客满意的衡量方法:投诉和建议制度;顾客满意调查;佯装购物者;分析流失的顾客。

7.物流顾客服务的构成要素:交易前因素:企业关于顾客服务的书面陈述;顾客得到的书面陈述;组织结构;系统灵活性;技术服务。交易中因素:保留订单的能力;订货周期的各种因素;时间;转运;系统准确性;订货的方便程度;产品可替代性。交易后因素:安装、质量保证、改装、维修、零部件供应;产品跟踪;顾客索赔、投诉;产品包装;维修期内产品的临时状态。

8.物流顾客服务分为基本服务、完美订货、增值服务、应急服务和网络服务。其中基本服务的衡量指标:可得性(缺货频率;供应比率;订货完成率);完成性(速度;一致性;灵活性);

9.完美订单的衡量指标:交付准时、完

整、无差错。应急服务:系统故障;产品召回。

10.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原材料供应;市场的位置;地理环境和气候;当地政府的政策;社区情况;环境保护;动力、能源的供应和成本;劳动力因素;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物流和设施成本 11.客观因素:与成本有直接关系的因素,称为成本因素,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主观因素(非成本因素):与成本无直接关系、但能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因素。

12.物流网络设计数据来源:业务运作单据、财务报表、物流研究报告和公开发布的信息。

如果一个国家关税高,企业哟啊么放弃这个国家的市场,要么在该国建设生产厂以规避关税。

13.供应链网络规划的困难:首先,全球供应链模型中的税收、关税及本地化要求和法规、条例都使得供应链非常复杂;其次,供应链中产品周转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再次,全球供应链模型对跨越国界的各种经济条件都要同样有效,并且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健壮性,能够应对突发的事件和改变,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客户和供应商。14.供应链网络规划三个特点:阶段多;参与者多;地理范围广。

15.运输系统的重要性:地域分工专业化;规模经济;竞争加剧;土地价值提高

16.自营运输的优缺点:优点:提升服务,降低成本;缺点:空车回程;可能遇到缺乏专业货运管理技术的障碍;资金可用性问题;企业要承担货物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17.合理运输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18.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对流运输(显性与隐性);迂回运输;过远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运力选择不当;返程或启程空驶;倒流运输(最不合理,造成双重浪费)

19.从成产过程的角度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制成品库存

20.根据存货的用途分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中转库存;季节性库存;投机库存

2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订货品种、数量、时机)

22.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协调机制问题;信息传递问题;不确定性问题;绩效评价问题。

23.集装单元技术的优势:减少货物破损;节省包装材料;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

24.包装的分类:按包装在物流中发挥的作用划分: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 25.装卸搬运的合理化:(防止无效装卸)装卸次数过多;过大的包装装卸;无效物流的装卸

26.提高物料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和装卸搬运速度

27.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类型:普通合作伙伴(短期)增长率低、竞争力低;竞争性或技术性合作伙伴(中期)增长率低、竞争力高;有影响力合作伙伴(中期)增长率高、竞争力低;战略合作伙伴(长期)增长率高、竞争力高。

28.顾客细分化:与顾客交易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顾客所买产品的种类、销售量、价格以及所需的增值服务。库存策略就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满足那些收益率高的核心顾客的需求上,采取有效的物流细分化策略,优先安排支持这些核心顾客的存货。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篇2

1 供应链及物流成本的相关概念

1.1 供应链

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对企业的信息以及物资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从原材料的购进一直到最终产品的营销等各个不同环节的工作,是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直到用户构建成的网链结构。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和顾客建立起特定的协作关系,满足企业需求。链上的节点企业不是各自分割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实现链条化的运营,使节点企业获得更高的经营收益。

核心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发展规划目标,与链上节点企业在企业签署合同并确定规则,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相互协作,相互集结形成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通过借助协同以及集成的手段,使供应链当中的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等实现整合,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对供应链中进行细化、处理,使各个不同环节的工作都实现一体化,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让自身获得更多的发展优势。

1.2 物流成本及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概念

物流成本是指各节点企业在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则涵盖了节点企业以及企业之间所产生的各种成本费用,比如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交易成本、信息共享成本等。为了使供应链当中的物流成本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需要不同节点企业之间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进行沟通和协作,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至最低。

2 现代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特征

2.1 注重整体效益和一体化流程

传统物流成本管理侧重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将其他的环节视为生产和销售的额外费用,并认为物流成本是伴随着收入产生过程出现的,管理的核心在于降低物流成本。而供应链下物流成本管理认为管理的核心在于利用成本加强竞争力优势,发挥成本的能动作用。供应链下物流成本具有整体效益性,范围从原来单一的生成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扩展,也实现了一体化流程。所以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是从整体要效益,通过遵循一体化的基础设计物流体系,通过企业流程再造降低成本。

2.2 具有需求拉动型的模式

传统物流成本管理是生产推动型,通常是谁发起订单谁就要为积货埋单,并且还需要调动存货到其他地方销售,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物流浪费。但供应链下物流成本管理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模式,即在市场需求时组织经济活动适量的进行,从而减少存货造成的资金占用,仓储费用及存货损失和跌价损失;将客户的需求及订单作为生产及采购的拉动力,控制现金流,最终协调资金物流成本。

2.3 可控效益关系

传统物流成本管理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将导致成本的上升,要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就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往往导致成本增加,因此这种物流成本管理目标侧重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存在着明显的损益矛盾,即效益背叛原理。而现代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个两个目标是兼容的,通过伙伴战略关系的共同化,加强供应链整合成本与有机成本的控制,推行协同性运作,将绝对的效益背叛转化为相对可控的效益关系。

3 供应链下物流成本的构成

3.1 物资流通成本

物资流通是供应链物流成本构成的关键。物资流通是通过发挥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库存、配送等职能将物体按规定的质量和数量送到准确的地点来满足客户需求。

物资流通成本依据对象进行类别划分,主要有狭义物资流通成本以及广义物资流通。在进行物资流通服务供给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成本费用,狭义物资流通成本指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其中的营运间接费用在所有的成本费用当中所占有的份额很高。

后者指在进行物资流通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费用,这层面的成本所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和复杂,涵盖了消费者服务成本以及前者所有的物资流通成本费用。消费者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在进行消费者服务时,如果服务供给不能够很好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那么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销售损失,使这部分的成本费用进一步增加。因此,后者所涵盖的成本费用不能够只是通过量化评定来进行界定,除了人力以及物力支出之外,还受到服务质量水平以及消费者需求情况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通过以上探究和分析不难发现,在进行物资流通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对于其所涵盖的基本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从广义的层面来说,物资流通的成本费用包括运输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和仓储成本、消费者服务成本等不同的方面。

3.2 信息流通成本

除了物资流通外,信息流也在链中产生作用,也会相应产生成本。信息为管理者提供了未来决策的基础,为决策者提供客户的需求、库存的数量以及组织运输等相关信息,对供应链的运营至关重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利用过程当中所有的支出也就是信息成本,是供应链物流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全面革新和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具备自动化操作和处理大数据的优势,因此这些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了,而且进行信息沟通也变得更加便捷,可有效缩减信息流通成本。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的时候,需要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且满足企业切实需要的信息系统。

4 供应链下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建立在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之上。由于供应链中不同的参与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很多时候由于利益不同而导致冲突,这直接影响了企业间合作机制的建立,使得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各项活动难于实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进而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运作。从现在的基本情况来看,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时候所具有的缺陷与不足包括以下几方面。

4.1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考虑到对其他节点企业的影响

很多的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阻碍了其更多收益的实现,认为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进行控制,缺乏整合和合作。供应链网链上企业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盲目性,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时候更多地站在自身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这让不同节点企业之间难以协调一致,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4.2 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激励机制的具体作用是企业建立起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指标的服务管理体系。在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中进行的激励工作也往往局限在企业自身,并未综合考虑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容易产生节点企业间利益冲突,导致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增加,进而使得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物流的收益最大化基本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4.3 节点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一体化信息共享机制,增加信息成本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配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来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它直接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推进。各节点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和资金壁垒较高,信息化进程缓慢,难以及时地信息共享,增加信息成本。

在实际供应链运营的时候,企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各节点企业难以顺畅地沟通和协作,导致库存积货或供应不足,使链条当中的资源不能够实现合理的配置,资源共享不能够实现,也就使链条上的物流成本难以降至最低。

5 完善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策略

5.1 强化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理念,建立激励机制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条件就是培养起成本观念,这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善于利用各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研究。节点企业需要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不能只从自身利益实现的层面来考虑和分析,并通过更好地迎合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偏好,达到对于成本费用的最佳管理和控制。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时候,需要使所有的企业都具备进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成本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对于不同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定,评价其对于其他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增加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经过进行激励体系以及利益科学配置体系的建立,使不同企业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实现对于风险的共同承担,对于收益的共同分配。

5.2 建立协同式供应链,应用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协同指的即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发展等,涵盖了不同节点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际需要、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等的全面协调统一。各企业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协同建立各自的目标与责任,相互调节控制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优化供应链上的总成本,由企业内部协调转向供应链整体协同。协同式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均较低,能够带来较低的物流成本。

同时,建立在进行物流工作的时候采用外包的形式,不仅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还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对物流成本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一些企业不具备利用纵向物流一体化的方式回避外部风险的能力,因此大部分的企业需要借助于结盟的手段进行对于自身的利益进行维护。而采用外包的方式,借助第三方物流的力量,能够使服务以及成本控制更加科学合理。

5.3 建立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

对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运作而言,大数据和“互联网+”对整个行业、供应链的信息机制形成十分关键,在进行供应链运营的时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需要将信息平台的建立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对关键信息的流通引起更高的重视,集中协调各节点企业的关键信息,即订购分析、库存情况以及运输规划等,从而促进不同企业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有效地减少成员企业之间的重复工作,剔除流程的多余步骤,使供应链流程低成本、高效化。此外,通过建立公共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既可以减少因信息交换不充分带来的信息扭曲,又可使节点企业间实现全流程流畅运营,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和提升,降低物流成本。

6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供应链时代的到来,随着物流的发展和成长,企业都应该抓住机遇,加快自身的建设和转型,发展可持续战略。完善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具有“顾客需求至上理念”和信息共享的双赢理念,同时还要借助于技术方法逐步培养起先进理念。通过进行集合管理,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供应链物流管理运行机制,并且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这样才能在各节点创造附加价值。供应链下注重借助于利益共享以及风险共担促进企业进行沟通和协作,进而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协作体系。实际上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供应链的有效整合,建立有序的贸易伙伴关系。另外,数据可视化则进一步加深了数据整合的意义。基于这样的敏捷影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物流的损失,进而也能够减少供应链的成本,最大化利润和企业竞争力。

摘要: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竞争已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物流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焦点,成为现今企业的重要竞争工具。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更好的整合,利用和分配资源,获得更大利益。文章拟从核心企业的角度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不足,提出优化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建议,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为各节点企业创造附加价值。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季金震.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商贸,2010(8):77-78.

[3]翁君,张余华.供应链成本管理新模式分析[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4]季金震.基于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成本研究[D].南京: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10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探析 篇3

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已倍受各方的关注,对企业而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时就必须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工作。基于供应链角度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对企业而言,着眼点不仅是企业内部所产生的物流成本了,而应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与物流作业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消耗或支出进行管理。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物流是物质商品流的全过程,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涵盖了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

二、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与策略

物流成本的控制策略取决于物流的运作模式,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必须对物流成本控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基于供应链的全局角度的物流成本的控制,就要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作过程。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客户构成。这四个环节涵盖了供应链物流的全过程,研究对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可从这四个环节分别进行(如表1所示)。表1归纳了四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需要主要控制的成本指标,并给出了不同物流过程中应侧重的控制策略。

在考虑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时,应选择有利于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最小的控制策略的组合,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来协调各子系统,将物流总成本分解到各子系统作为子目标,通过子系统的优化、集成,最终获得使物流总成本最低的物流系统最优或次优状态。

根据以上四个环节的物流成本,建立数量模型。假设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客户四个节点企业的物流成本分别为C1、C2、C3、C4、Ci(i=1,2,3,4)是四个环节Ei中的变量xij的函数,即Ci=Ci(xi1,xi2,…,xim)。其中xij表示Ei的第j种成本或费用,Ii={1,2,…,m},m表示Ei 环节中控制指标项数。

则,各个环节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Ci=min{Ci(xij)},j∈Ii

整个物流总成本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在一定的成本约束条件下,如果满足凸性条件,可分别求出物流各环节的最小成本和全局控制的最小总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以上两个目标函数掌握物流各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三、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已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整个供应链上,传统的、单一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并不能对供应链上四个环节的物流成本及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从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纵向控制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三个维度出发来进行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物流成本全局管理系统,从而寻找到物流总成本最低的最佳方案。

一是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主要有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和控制、决策等步骤,物流成本控制与决策是以物流成本为依据,结合其他技术、经济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决定采取的行动方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

二是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也是物流过程优化管理。物流过程是具有创造时空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欲使其达到最大的市场价值,就必须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最佳配置。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对其进行纵向优化,需要借助适当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使其与横向控制交织进行。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采用数理分析方法和最优化原理来组织物流系统,实现最优组合控制,如运用现行规划和非线性规划,制定最优运输计划,实现物质运输优化。此外,运用作业成本管理也可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经营过程的改善。

三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连接着许多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客户的大系统,物流成本控制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企业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收集并汇总各机构订货商品的名称、订货数量,根据供应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及时安排出货,并将出货信息传递给相应的销售商。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方式将各种信息传达到总公司、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它能处理从新商品资料的说明,直到会计结算所有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作业,可以涵盖整个物流过程。

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是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纽带,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将物流成本的横向和纵向控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物流成本全局管理系统,通过循环、计算、评价,整个物流系统在不断优化,最终形成物流总成本最低的最佳方案(如图1所示)。

四、结论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为企业合理优化物流流程和物流成本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将着眼点放在整条供应链的全局角度研究物流成本管理,建立现代化物流意识和企业物流组织模式,改善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进而对物流成本实施综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供应链的环节中挖掘出最大的利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企业管理水准的参差不齐以及供应链现状的不同情况, 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会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对系统成本管理意识逐渐加强而逐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Boray Huang, Seyed M R Iravani. Optimal production and rationing decisions in supply chains with information sharing[J].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2006, 35(5):699-676.

[2]侯晓红、赵涧:《浅论供应链成本管理》,《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12期。

[3]宋雷:《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3期。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重点总结 篇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搬运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的物流作业,其结果是物品的水平移动;装卸是指物品在制动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其结果是物品的垂直位移,在物流实践中,搬运和装卸往往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合成搬运装卸。

2、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而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3、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而按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4、检尺求积:是指对以面积或体积为计量单位的货物采取先检尺后求积的方法所做的数量检收。

5、流通加工合理化:是指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做到综合考虑加工与配送、合理运输、合理商流等的有机结合。

6、敏捷供应链:是指不确定性、持续变化的环境下,为了在特定的某一市场机会中获得价值最大化而形成的基于一体化的动态联盟和协同运作的供应链。

7、采购物流:又叫做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8、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在制品、半成品等各道生产程序的加工,直到制成品进入仓库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9、销售物流: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10、配送:即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1、逆向物流(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是指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狭义上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2、传统物流:是指伴随物品由供应地向需求地的转移而发生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活动的集合系统。

13、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以及信息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完整系统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14、第三方物流: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客户提供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15、供应链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响应速度,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模式。

16、快速反应: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QR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

17、供应链合作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供应链上有相互联系的企业之间通过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契约关系。

18、第四方物流:被称之为供应链的集成者,它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19、多式联运: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输企业根据同一运输计划,遵守共同的联运规章或签订的协议,使用共同的运输票据或通过代办业务,组织两种以上运输工具或两种以上的运输衔接以及产供运销的运输协作,联合实现货物从起运点到目的地的全程运输。简答:

1、什么是第三利润源,第三利润源理论认识的前提条件?

答:(1)第三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从历史发现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这两个利润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哪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被排为“第三利润源”。

(2)前提条件:①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体独立运行的,它有本身的目标,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判断;②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的赢利因素,它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2、什么是效益背反,举一个物流领域的例子?

答:(1)物流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2)例如:包装问题,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皆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变,那么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就会使收益多一分钱,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包装越省,收益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节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仓储、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显然,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别的物流活 动的损失为代价取得的。“效益背反”得以实证。

3、物流与商流的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答:①有商流而无物流;②有物流而无商流;③有商流和输入物流而没有输出物流;④有商流也有物流,但时间上不同步;⑤有商流也有物流,但流转路径不同;⑥商流、物流合一。

4、物流的时间效用与空间效用分别包含哪几种情况?

答:(1)时间效用:①缩短时间;②弥补时间差;③延长时间。

(2)空间效用:①从集中生产地流入分散需求地;②从分散生产地流入集中需求地;③从低价值生产地流入高价值需求地。

5、物流合理化含义?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物流合理化就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物流活动,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不仅在个别企业、行业内部推动物流合理化,而且还致力于整个社会的物流合理化。

(2)表现的一下几个方面:①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化;②物资流向合理化;③包装规格化及系列化;④运输网络合理化;⑤物流环节合理化。

6、不合理运输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答:①返程或起程空驶;②对流运输;③迂回运输;④重复运输;⑤倒流运输;⑥过远运输;⑦运力选择不当:弃水走运;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⑧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7、运输合理化的一般途径有哪些?

答:①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②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③提高运行效率;④推进共同运输;⑤采用各种现代化运输方法,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8、包装不足和过剩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包装不足的表现形式:①包装强度不足,从而使包装防护性不足,造成被包装物的损失;②包装材料水平不足,由于包装材料选择不当,材料不能很好地起到运输防护及促进销售的作用;③包装容器的层次及容积不足,从而造成被包装物的损失;④包装成本过低,不能达到规定的包装要求。

(2)包装过剩的表现形式:①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从而使包装防护性过高;②包装材料水平选择过高;③包装技术过高,层次过多,体积过大;④包装成本过高,一方面,可能使包装成本支出大大超过因减少损失可能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包装成本在商品成本中比重过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9、逆向物流有哪些特点?

答:①逆向性;②不确定性;③高成本性;④价值递减性与递增性;⑤长生命周期性。

10、简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答:①优化物流全过程活动;②提高物流速度,加速商品周转;③削减物流服务成本;④构件物流信息系统;⑤削减退货成本;⑥在企业中建立物流公司或实行物流外包;⑦实施供应链管理。

11、简述JIT生产的实现方式和基本手段?

答:(1)JIT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方式有两个:①是不断取消那些不增加价值的工作,也就是想办法降低成本;②是快速应对市场需求。

(2)基本手段:适时适量生产,建立柔性生产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

12、运输线路合理化应遵循的目标有哪些?

答:①以效益最高或成本最低为目标;②以里程最短为目标;③以配送服务水准最优为目标;④以运输周转量最小为目标。

13、什么是包装过剩?包装过剩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包装过剩是指超越包装水平的实际需要,从而造成了包装过剩的问题。

(2)表现形式:①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从而使包装防护性过高;②包装材料水平选择过高;③包装技术过高,层次过多,体积过大;④包装成本过高,一方面,可能使包装成本支出大大超过因减少损失可能获得的收益;⑤另一方面,包装成本在商品成本中比重过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辨析题:

1、作业车类:轻便灵活,广泛用于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工厂、仓库、商场、超市、机场等、是一种以人力为主,在路面上水平运输货物的小型搬运车辆。

2、叉车:叉车具有一副水平伸出的叉臂,叉臂可作上下移动,因此叉车具有装载货物的功能,并能携带货物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移动。由于叉车在堆码、卸货作业和搬运、移动作业两方面十分灵活便利,因此使得叉车称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装卸机械。

3、吊车类:是一种利用动力或人力将包装物吊起,并可上下、左右、前后进行搬运的机械。

4、电动搬运车:以蓄电池为动力源,装载重量很小,启动快而稳,无废气无噪声,操作简单,驾驶灵活,很适宜在库区内作短途运输,在我国使用比较广泛。

5、牵引车:这种设备只有动力,没有装载能力,主要用于拖带货车或挂车,可作较长距离的运输,一台牵引车可拖很长一列挂车。

6、挂车:这种设备自身没有动力,有一个载物平台,仅用于装载货物。载满货物的挂车连成一列后,由牵引车拖到目标库区。车列可长可短,可任意组合,十分灵活。

7、输送机:可用于不同的场合。其动力采用电力,经济方便。被广泛用于短距离的出入库运输,可实现连续运输,效率非常高,人力成本较低。

8、回转货架:可存储货物,又能作回转运动,起到运输的作用。方便货物分拣作业,减少人员走动的时间。有水平回转和垂直回转两种货架。

9、自动引导搬运车:无人操作,能自动定位和行走,作业效率得到提高。

10、机器人:能在高温、冷藏、有毒气体等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场所工作,操作的准确率和高速度是它的最大优点。能够实现自动化,提高作业效率。

11、托盘:将货物形成成组货物单元,方便采用叉车等设备进行装卸作业机械化,提高装卸的效率。

案例分析:

一、上课讲的案例:

案例一:我国运输长期以来缺乏面向综合效率和效益的协调管理,按照运输方式进行分部门管理。水运和公路运输由交通部管理,民航由民航总局管理,铁路由铁道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其优点,但同时也产生了多头管理和缺乏统一管理的局面。导致各个运输部门都有本系统详细的近期和长远发展战略,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却较差。与此同时,运输需求的明显增长、用户多品种小批量、多频度的运输要求以及门到门的运输要求使得联合运输的需求大增。

1、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调的现状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 答:可产生如下不利结果:(1)运输衔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处理能力较差,使得运输的及时性、迅速性受到制约。(2)由于铁路、公路没能实现场站的有效衔接,必然会增加中转过程中的装卸、搬运量和次数,从而使得:①装卸、搬运成本大增;②装卸、搬运效率低,时间长;③运输商品货损货差率大,影响安全性和准确性。(3)对于托运人而言,不得不自己办理相关中转业务,由于不是专业人员。因此在迅速、及时、经济、安全等方面效果较差。

2、如何解决? 答:(1)在国家政策、法规方面提出促进联合运输的相关政策或要求。(2)建立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之间相互衔接信息系统以利于信息沟通。(3)建立国家物流运输装卸、包装统一标准。如推行标准化集装箱运输、托盘化运输标准以提高装卸、搬运效率,降低成本、降低货损货差率。(4)建立健全货运代理机制,完善货运代理机构职能,提高联合运输效率。

案例二: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型商贸城市之一,在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城市里,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交错布局,比较适合开展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郑州市仓储企业除了各个产业部门的仓库外,聚集了中央、省级的仓储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有70多家,这些仓库目前基本都在从事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服务。

1、你认为同产业和异产业共同配送有哪些优缺点?

答:(1)同产业共同配送优点在于配送商品物理化特征相似,容易组织混载配送;缺点在于容易造成商业信息的泄露。(2)不同产业共同配送优点在于不存在商业信息的泄露问题;缺点在于配送商品物理化特征不同,不容易组织混载配送,另外配送成本核算也较难。

2、如果让你来组织和运作一个共同配送的项目,你将分几步开展这项工作? 答:开展这项工作:①调查:异产业的数量、商品品种数量和运输配送情况。②70个仓库的具体位置及商品品种、数量、配送量。③依据调查确定可以作为共同配送中心的仓库位置。④协调异产业间可以参加共同配送企业间的利益关系。⑤组织人员、车辆、设备、技术等。⑥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争取获得政策支持。

案例三:大众包餐”是一家提供全方位包餐服务的公司,由上海某大饭店的下岗工人李杨夫妇于1994年创办,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小有名气的餐饮服务企业之一。“大众包餐”的服务分成两类:递送盒饭和套餐服务。盒饭主要由荤菜、素菜、卤菜、大众汤和普通水果组成。可供顾客选择的菜单:荤菜6种、素菜10种、卤菜4种、大众汤3种和普通水果3种,还可以定做饮料佐餐。尽管菜单的变化不大,但从报表上来看,这项服务的总体需求水平相当稳定,老顾客通常每天会打电话来订购。但由于设施设备的缘故,“大众包餐”会要求顾客们在上午10点前电话预订,以便确保当天递送到位。在套餐服务方面,该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冷餐会、大型聚会,以及一般家庭的家 宴和喜庆宴会上。客户所需的各种菜肴和服务可以事先预约,但由于这项服务的季节性很强,又与各种社会节日和国定假日相关,需求量忽高忽低,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因此要求顾客提前几周甚至1个月前来预定。大众包餐公司内的设施布局类似于一个加工车间。主要有五个工作区域:热制食品工作区,冷菜工作区,卤菜准备区,汤类与水果准备区,以及一个配餐工作区,专为装盒饭和预订的套菜装盆共享。此外,还有三间小冷库供储存冷冻食品,一间大型干货间供储藏不易变质的物料。由于设施设备的限制以及食品变质的风险制约厂大众包餐公司的发展规模。虽然饮料和水果可以外购,有些店家愿意送货上门,但总体上限制了人众包餐公司提供柔性化服务。李杨夫妇聘用了10名员工:两名厨师和8名食品准备工,旺季时另外雇佣一些兼职服务员。包餐行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高质量的食品、可靠的递送、灵活的服务以及低成本的运营等都是这一行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近来,大众包餐公司已经开始感觉到来自愈来愈挑剔的顾客和几位新来的专业包餐商的竞争压力。顾客们愈来愈需要菜单的多样化、服务的柔性化,以及响应的及时化。

李杨夫妇最近参加现代物流知识培训班,对准时化运作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概念印象很深,深思着这些理念正是大众包餐公司要保持其竞争能力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他们感到疑惑,大众包餐公司能否借助第三方的物流服务。

1、大众包餐的经营活动可否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请说明理由?

答:1.可以。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客户提供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第三方的物流的作用:简化交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因此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进行购菜服务和递送盒饭服务,体现专业运输单位的快捷性,专业服务性和低成本性,使大众包餐公司与其他公司竞争中具有显著价廉物美的优势。

2、大众包餐公司实施准时化服务有无困难,请加以解释。

答:有困难,主要是设施设备的限制,食品变质的风险制约公司难以实现准时制服务,该企业冷库小,厨师少,不能适应顾客们对菜单多样化,服务柔性化,响应及时化的需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内部管理的主要问题。

3、在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中你会向大众包餐公司提出什么建议

答:公司在引如第三方物流中做好几个工作:①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要求竟标竞选,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签定双赢的合同②合理确定配送路线,定时定点定人,提高配送效率③提高套餐档次,配备特色厨师。

二、案例分析可能用到的知识点:

1、仓库的分类与选址以及影响因素? 答:(1)仓库的分类:①按功能划分:储备仓库;周转仓库;②按使用形态划分:自用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③按保管形态划分:普通仓库;冷藏仓库;恒温恒湿仓库;特种仓库;战略物资储备仓库;④按建筑结构和空间构造划分:单层仓库;多层仓库;高层货架仓库;散装仓库;⑤按仓库所处位置划分:港口仓库;车站仓库;汽车终端仓库;工厂仓库;⑥按产业领域划分:流通领域仓库;生产领域仓库;⑦按建筑材料划分:钢筋混凝土仓库;混凝土仓库;钢质仓库;砖石仓库;泥灰墙仓库;木架砂浆仓库;木板仓库;⑧其他特殊类型的仓库:自动化仓库;虚拟仓库;网络仓库。

(2)仓库的选址:领用Hoover方法、重心法、多设置选址等方法确定仓库的地址。

(3)仓库选址的影响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气象条件;②经济环境因素:客户分布;商品特性;物流费用;服务水平;基础设置状况;③政策环境因素。

2、ABC分类法的使用?

答:①搜集数据;②处理数据;③编制ABC分析表;④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⑤绘制ABC分析图;⑥结合ABC分析图,对不同的物品进行有区别的管理。

3、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物流服务的要素以及增值服务的内容)? 答:(1)物流外包:企业可以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物流模式成为物流外包模式。(2)物流服务的要素:①拥有客户所期望的产品;②符合客户所期望的质量;③在客户期望的时间内送达产品。

(3)物流服务的增值服务内容:①从仓储、运输等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增值服务;②物流一体化和供应链集成的增值服务。

4、包装的功能作用?

答:①保护作用:防止商品破损变形;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防止有害生物对物品的影响;防止异物混入而使商品收到污染,发生失散;②方便性作用:方便储存;方便装卸搬运;方便运输;方便商业交易;③促销性作用;④单元化作用。

5、仓储管理具体作用?

答:①储存和保管功能;②调节功能;③加工和配送功能;④集散功能;⑤信息传递功能;⑥交易中介功能。

6、如何促进包装以及自动化仓库发挥作用?

答:(1)如何促进包装发挥作用:合理的包装设计是包装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①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运输环节对包装的要求;仓储环节对包装的要求;装卸搬运环节对包装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三个环节对包装的要求,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才能合理。②包装标识:包装标记;包装标识(运输标志、指示标志、危险标志);包装标记和包装标识要求(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必须简明清楚易于辨认、粘贴标记和标志的部位要适当、选用明显的颜色作标记且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执行。

(2)如何促进自动化仓库发挥作用:①协调好存货、供贷和用货部门;②考虑好地址状况,对货物的规格形状进行严格要求;③考虑好资金、设备和材料的供应情况;④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

7、采购和库存的关系?

答:采购和库存是上下承接、互相关联的两个环节,绝对不能各自为政。库存变化过程的源头就是采购,如果采购过多,增加企业库存;如果采购过少,又不能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判断题:(除掌握模拟的判断题外,还需要掌握下列知识)

1、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2、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四部分。(√)

3、在配装货物时,既要考虑车辆的载重,又要考虑车辆的容积,使之能得到有效利用。(√)

4、合理的库存水平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5、过高的物流服务势必损害经营绩效,不利于企业收益的稳定。(√)

6、只有当客户需要的产品出现缺货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缺货。(√)

7、只有当客户急需购买的产品发生缺货时,缺货才会真正影响到服务水平。(√)

8、物流增值服务就是指独特的或特别的活动,使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提高效率和效益。(√)

9、对于 “第三利润源”说,第三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

10、平托盘的主要特点是防护能力强,可有效防止塌垛,防止货损。(×)

11、第三方物流简称为TPL。(√)

12、现代企业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往往采用以职能专业化为基础的运作模式。(√)

13、我们称提供传统仓储服务的服务公司为“公共仓库”。(√)

14、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因素在于整合物流过程,实现其对客户的增值服务。(√)

15、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6、物流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7、物流是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它与经济水平和市场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我国正在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物流标准化工作己从“市场需求”转向“行政需求”,有需求的标准才有价值。(×)

18、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还是一条增值链。(√)

19、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

20、储存空间指的是仓库中所有的空间。(×)

21、仓储成本主要指固定保管费用、保管设备费用、其他搬运设备费用等。(√)

22、分类储存策略是指将所有货品按照一定特性加以分类,每一类货品都有固定存放的位置,而同属一类的不同货品又按一定的原则来指派货位。(√)

23、产品互补性原则指互补性高的货品也应存放在邻近位置,以便缺货时迅速以另一品项替代。(√)

24、烟、香皂和茶叶可以存放在一起。(×)

25、对于食品或易腐败变味的货品,此时应考虑的是先到期先出货的原则。因此应将保存期最新鲜的货品先出库。(×)

26、ABC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或ABC分析法,它是一种从名目众多、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或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

27、使用EOQ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时必须满足的假设条件之一是允许缺货。(×)

28、订购成本是指企业向外部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的成本,是为了实现一次订购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费用的总和。它与订购次数无关,所以它属于固定成本。(×)

29、从国际情况来看,商品配送共同化是配送中心的发展方向。(√)30、物流本身是一种服务性活动,配送是多种物流功能的整合,而且是直接面对用户关键环节。(√)

31、缺货率是指用户在一段时期内的多次订货中缺货的次数,缺货频率越高,说明配送系统对用户生产经营或生活影响越频繁,给用户造成的损失越大。(×)

32、共同配送是由多个企业为了实现运输规模经济而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33、敏捷和迅速的配送系统的实现,一方面要依靠配送业务的优化,另一方面也依赖于配送技术的发展,其中大多数表现为日益先进的机械技术。(×)

34、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四个部分组成。(×)

35、运输密度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关键因素,密度大,成本会降低;密度小,成本会上升。(√)

36、一般地,航空能耗最高,其次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通常能耗较低。(√)

37、我国运输价格管理遵循间接调控为主、直接管理为辅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38、现代生产物流系统由管理层、执行层、控制层三大部分组成。(√)

39、叉车和拖车是生产车间最常见的搬运设备,叉车多适用于非标准尺寸物料远距离的运输,拖车则可用于短距离托盘和仓储笼运输。(×)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路径 篇5

摘要:本文从物流、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三者之间得区别与联系出发,并且讲述了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特征,文章最后就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现状,给出了绿色物流的实施路径,易于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的快速发展的21世纪,供应链管理变为世界物流的主流趋势,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及根本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但是,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块缺乏绿色发展倾向,为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供应链各环节都应添加绿色标签[1]。

一、物流、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求而产生的生产增值服务环节,是实体的流动过程。物流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是为了使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而形成的新型管理模式。物流是物流管理的对象之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属于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对象之一,除此,还包含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库存与生产控制、采购管理、风险管理等[2]。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链管理是与其他业务模块相同步,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客户需求、采购生产、物流服务、订单完成相集成,完成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交易成本的目标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具有整合、合作、协调与分享的核心理念,管理模式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是集成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管理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在生产企业中倾向延迟制造、资源外用的策略,使缩短物流周期与缩短制造周期变得同等重要。

三、供应链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都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没有顺应绿色经济潮流。

(一)物流网点建设缺乏规划

物流行业逐渐兴起,国家非常重视此行业的发展,所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物流网点在我国全方位笼罩,但是物流网点只注重了量的增加,而忽略了质的发展,目前网点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为管理增加难度。

(二)物流组织结构不完善

目前,物流在多数企业的概念仍处于概念职能部门阶段,没有重视企业物流的发展,认为物流是一个消费的环节,所以只把物流任务简单交给一个采购部门或者仓储部门代行,没有完整的组织结构,所以不能系统的调整物流各项环节,违背了绿色物流的理念。

(三)信息系统落后

除大型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之外,其余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无法与供应商建立稳固的交流平台和数据处理平台,信息系统的落后,会使物流交接工作产生麻烦,或者使其效率低下,具有较大的风险,导致成本增加,供应商和客户的流失,处于两难境地。

四、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绿色路径

(一)提倡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考虑了企业的资源重置问题,物流是生产环节的增值服务,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会产生资源的残余,需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资源重置,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技术是所有业务的`关键,技术包括硬核技术和软核技术,而信息技术属于硬核技术,适应当今物流发展形势的信息技术是物流界的绿色技术,而此技术是形成绿色物流的关键,物流信息技术是确保信息的双向流通,避免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运营成本[3]。

(三)制定绿色物流法规

物流企业不能安全在本行业大展身手,为物流界做出节省成本的巨大贡献,原因之一在于关于物流的法规没有健全,尤其是绿色物流的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正是由于绿色物流法规不健全,所以各个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独行的行规,不能得到统一,这样不仅不能做到管理的统一,形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使漏洞百出,不仅形不成绿色物流,更可能形成黑色物流,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物流是不但不能赚钱,还会烧钱,是公司最大消费处之一,但是换位思考,若把最花钱的地方之一解决了,规定好制度和法规,形成管理统一,企业的最终效益也会提高。所以,当务之急,制定好绿色物流法规,会事半功倍。

(四)加强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是物流行业的新概念,目前,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良好,所以物流人才也是各企业急需的人才,结合各大高校或者高职学院,制定好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的现代物流人才,不仅提高学校毕业就业率,还可满足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另外,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和理论素养,还可使其在物流行业崭露头角,形成并完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4]。

五、结语

当下的供应链物流需要顺应绿色物流发展的潮流,不断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制定绿色物流法规和加强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倡逆向物流,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莉.物流供应链管理低成本策略的路径[J].中国商论,(23):12-13.

[2]孙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及其战略研究[J].化工管理,(06):10-11.

[3]许辉.供应链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分析[J].中国商论,2019(02):156-157.

[4]曾思睿.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方法研究[J].纳税,2018(16):142.

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 篇6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 我们对汽车物流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国际贸易组织后, 它为中国汽车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汽车制造商应该如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状况下正确引导本企业与世界接轨, 并与发达企业形成友好合作关系是汽车制造商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1 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过长

之所以说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过长, 是因为在汽车零件和配件的采购方面过于拖拉。为了提高自己车厂生产产品的质量, 制造厂商往往会选择国外先进的配件等进口货, 在进口时由于厂商对零件和配件的大量需求, 那么国外厂商会用相当长的时间来生产, 由此导致运输周期延长, 由于链条反应将会致使整个汽车物流供应链过程过长。另外还有一点, 即使制造商们需要的零件等是国产货, 但是由于路途遥远, 并且运输干线的可靠性较差, 各个制造商们会设立安全库存,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生产线的顺利工作, 但是增加了流程时间和物流成本, 同时也会因为库存管理不当而导致部分零件、配件等的积压或报废。

1.2 汽车物流信息技术较为落后

促使整个汽车物流供应链的顺利进行往往离不开信息数据库的辅助作用。但是, 在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在我国, 大多数企业仍旧选择人工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方式, 这不仅仅带来了较高的人力成本费用, 同时在花费大量金钱的基础上不能实现信息时效性等优势。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汽车物流信息数据库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仓库管理成本上升且容易发生较多的失误。

1.3 汽车物流标准化仍未实现

众所周知, 关于汽车零件和配件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 形态体积都大有不同。在日常的工作中, 我们为了尽可能多的利用卡车的空间, 通常会采用纸箱来进行包装, 并且装卸车都是以人力为主。但是, 在对零件等进行重新包装的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增加其成本, 并且极有可能损坏部分零件。

1.4 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后带来的挑战

自从中国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后, 那么它就必须接受国际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一是高效率挑战, 国外的企业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用户的需求制造生产, 因为这是一个强调效率的时代。二是高质量挑战, 例如福特等汽车的制造商们应该为客户们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系统, 所有库存资源可以共享并可进行统一调度, 由此保证供货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从侧面提高该汽车厂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国际化挑战, 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将意味着我们要同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进行竞争, 外国企业无论是生产技术的专业水平还是管理工作方面都高于我们, 这也是我们需要反省的。

2 对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强汽车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的技术水平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 信息数据库的优化将会是提高汽车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汽车制造商们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 将本企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拉近用户与制造商、供应商们的距离, 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一方面, 汽车物流要为电子商务系统服务的, 但是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汽车物流供应链倘若想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应该积极与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合作, 并将其进行最大化的利用, 由此提高汽车物流供应链的效率, 实现电子化的汽车物流。

2.2 推进汽车物流供应链的标准化

汽车物流供应链应该实现标准化的运输, 并可以用仓储、装卸及条形码等技术作为辅助条件, 推进汽车物流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在建立了关于汽车零件、配件等的标准要求以后, 供应商就会在日常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考虑因素, 比如:汽车零件、配件的包装及其运输要求;负责运输的汽车的容积;是否便于机械化的装卸工作等等。编码的标准化是整个中国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基础, 在未来它将会有效的缩短汽车物流供应链的流程时间。

2.3 合理规划汽车物流供应链

首先, 想要优化汽车生产结构、降低汽车物流成本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汽车生产工业园区。其次, 降低整个汽车物流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 实现与总厂的同步生产, 真正意义上实现运输成本的降低。建立一个合理的汽车物流配送体系不仅仅可以降低其配送成本, 同时在提高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可以增强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当然它带来的环保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2.4 提高汽车的生产水平

汽车物流供应链的发展与汽车的生产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汽车制造水平的提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的汽车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的生产制造水平就是提高我国零件、配件的国产率, 由此来有效的控制较低的物流成本。同时在面对来自世界的挑战时, 我们争取做到:高效率、高质量、更专业!面对机遇时要紧紧把握, 面临挑战时要沉着冷静, 积极面对。

3 结束语

在本文中, 我们对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如今所面临的弊端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 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不仅在实际的操作中能解决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提高了该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使其在未来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

摘要:随着国际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汽车物流业也成为业内人士较为关注的重点, 汽车物流业是一块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且较为专业的一个分支。纵观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它始终呈现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开始寻找降低其成本的方式, 而在汽车物流业的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挖掘出汽车物流业的潜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 并会将中国汽车行业内关于物流的需求转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汽车物流业,供应链管理,建议与措施

参考文献

[1]夏雪冰.基于业务流程集约化的MS公司物流供应链管理方案设计[J].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5) .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 SCM 篇7

本次评选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界定为:电子市场(拍卖、业务流程集成、交易数据交换)、网上采购(采购管理、产品管理、内容管理)、订单处理(订单管理、信用管理、支付处理)、供应链执行(仓库/库存管理、运输管理,或物流管理)和供应链计划。

畅享网评论

1.市场由于降低成本及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企业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上的投资在逐步增加,带动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市场的快速发展。总体上看,这个领域软件商的赢利情况良好,有大量的市场机会。

2.产品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同其管理理论、管理模型、企业实践一样,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软件的定位、应用架构、功能、行业专注等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当前行业的总体情况是软件供应商经验积累时间较短、产品零散。很多公司都以成为综合性供应链管理提供商为目标,把完善产品作为当前的产品研发任务。

3.应用经过标准化、简单化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软件的行业应用正在逐步深化。在各垂直行业中,SCM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流通业。当前,用户对SCM的认识在不断成熟,在选择SCM时更加务实,对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但总体而言,目前真正建设了完整的SCM系统的企业并不多,用户对SCM的经验和认知仍很缺乏,市场的普及还需一个过程。

上一篇:个人工作失误检讨书及其总结下一篇:学肃反动员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