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新模式

2024-05-14

智慧社区新模式(精选8篇)

智慧社区新模式 篇1

石家庄市智慧社区建设案例:

智慧长兴街道新实践——用智慧社区打通优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河北小鸥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社区平台——掌上小区在石家庄多个街道建设实践。其中石家庄桥西区长兴街道开展建设尤为突出。智慧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搭建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构建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完善智能高效管理平台,达到资源有效整合、创新开展工作、高效便捷服务的目的,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手机上有了这个功能,方便多了,办理老年证不用跑来跑去。”家住桥西区西王小区的王大爷拿着刚办下来的老年证高兴地说。王大爷说的这个功能是什么呢?我们从王大爷的手机里看到了这个神奇的功能。王大爷说:“有了这个智慧平台,直接在手机上申请,上传照片就能办理成功,等证出来了,直接去街道拿就行。上岁数腿脚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实在不能跑来跑去。这样只跑一次就能办好,特别方便!”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桥西区是省会的主城区和老城区,辖区范围大且人口众多,很多居民办事办证需要跑很多地方。自长兴街道办事处以“掌上小区”智慧社区模式开展试点工作起,街道便引进了该智慧社区平台,通过“云网图”技术实现便民、利民和惠民的目标,让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各项服务。

“此次老年证的办理通知,就是通过掌上小区平台发布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我们下发通知,就是电话通知各个社区,再由社区分级通知下属小区的楼长,他们挨户通知到居民个人,特别不方便。后来普遍使用微信群,可是总有不加群的居民,还有人加群后屏蔽信息,再加上有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不能正常接收通知。”

“直至2016年,我们接触到小鸥科技开发的掌上小区平台。通过几次试用,我们发现用这个平台发通知特别方便,不用来来回回打电话通知没有智能手机的居民。我们只需要在管理后台输入通知,点击发送,关注我们公众号的用户都能收到提醒。没有关注公众号的,后台会通过自动发送短信,拨打语音电话的方式,让全体居民都能收到通知。完全做到通知精准发送。这个平台还有个优势,它可以统计到我们发送通知的阅读量,方便街道查看通知的接收情况。”

长兴街道通过积极践行“社区+”理念,打造石家庄市首家“智慧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在辖区领导的带领下长兴街道为力争成为石家庄市桥西区试点单位而努力。

一、长兴街道基本概况

长兴街道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共包括7个社区,分别是:西王社区、南郭社区、景祥社区、西兴社区、石获南路社区、孔寨社区、张营社区。辖区共14582户,居民数量约4.3万人。

二、长兴街道智慧社区建设重点

长兴街道书记智伟力智书记表示:随着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居民由传统的满足日常需求转变为社区生活圈需求,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社区文体中心、社区医疗、社区便民生活、社区政府等方面。

智书记认为:如何把准居民需求?构建“一刻钟社区便民服务圈”是开展社区工作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长兴街道着眼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确立了“居民生活智慧化、小区管理智能化、社区服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通过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电脑、手机、电子屏幕、自助终端等多种展现形式进行展现。最大力度的整合辖区人力、物力、公共服务等资源,确立了“社区+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实践内容,正在积极推进中。

基层工作都面临着“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而新型的社会管理则是要求“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将围绕五个主要部分来实现新型管理的要求:

(一)互联网+党建

长兴街道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智慧党建”,街道党工委、各社区党支部依托掌上小区平台开展将“支部建到移动互联网上”的智慧党建新模式。

桥西区部队大院居多,党员人数也众多,管理起来比较有难度。以前在党员管理上,通知大家缴党费,上党课,只能挨个打电话通知。有党课学习,还有党员听错了时间没有参加。掌上小区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社区的情况定制相应的功能板块。街道在党员管理方面设置了属于自己的党建模块,党员在手机上即可进行党务交流与学习。需要交党费和上党课,只需要发一个通知就行。

借助互联网,街道党工委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日常党建工作活动;通过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党组织在及时掌握信息发布、咨询与处理的基础上,可实时对组织内党建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管理。通过与党员智能终端的连接,可定期开展“微党课”“学习十九大专题”“党员风采”等的定期的学习和评比活动。将党代表接待日通过互联网实现“绿色通道”,认证党员实现事件上报,形成党员表率,党员引领,使社区成为有温度的社区。

(二)互联网+政务

长兴街道书记智伟力智书记无意间看到了石家庄某知名博主这样一则报道。

再看看下面网友的评论,更是对基层政务工作的拷问,深深触动了智书记这位基层工作人的心。为实现“居民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少交一套资料”,让老百姓快速获得社区服务、知晓社区事务、建立畅通的社区沟通渠道,长兴街道结合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将政府办事办证及公共事务纳入平台。

为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智慧社区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办理”模式。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依托,以手机为终端的服务模式。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可实现对居民常见问题的网上咨询与有关业务办理。通过移动手机端,可实现对通知公告、办事办证、政策宣传、办事咨询等问题的咨询与了解。长兴街道西兴社区居民张师傅,因为工厂倒闭失业在家,年初与妻子商量打算开办一个小餐馆,根据政策要求需要办理“食品小摊点备案卡”,由于材料准备不充分已经来回街道3次都未能办理成功。在街道开通办事办证在线办理功能后,辖区工作人员亲自指导张师傅用手机操作现场办理了食品小摊点备案卡。张师傅对此功能赞不绝口,同时对街道开通的智慧政务功能表示高度的认可;辖区工作人员表示智慧政务的开通不仅响应了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让“群众足不出户,轻点指尖便能办事办证”。

(三)互联网+服务

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开辟通知公告、办事办证、在线投票、家政服务、周边商家、惠民商城、在线缴费、车辆限行等服务板块,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办事办证服务、咨询服务等,建立指尖上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居民小李夫妇打算要二胎,在网上搜索街道办公电话,拨打过去要不就是无人接听,要不就是空号。问同事谁和谁说法也不一样,有的说:“国家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什么证也不需要办!”有的说:“二胎证和一胎证一样,但是具体我忘了都带什么了!”正在小李打算跑一趟街道去问个清楚的时候,在楼下碰到邻居小张,小张把智慧社区掌上服务平台推荐给了小李夫妇,小李夫妇通过在线咨询街道客服,轻点指尖,便解决了困扰自己的疑问。

他们还发现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还可以收到自己小区的通知动态,什么时候停水停电,什么时候有公益体检等等一切和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都能一个手机搞定;还可以订阅自己的专属提醒服务,小李表示再也不用为错过父母的生日感到尴尬了。而且智慧社区平台的每周新闻盘点,不仅可以让我足不出户便知社区事,更体现了政务办公的透明化、人性化。

通过基层政府门户,为社区管理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缴费、天气、疫苗提醒等服务接入,让居民可选择性订阅,自动化提醒,增加居民对基层政府门户的持续关注,通过第三方的资源(志愿者、法律援助、家政维修等)进驻,让居民更有效的享受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使其真正达到居民可用、实用、好用的目标。

大数据的来临让我们的社区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智能。居民只需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电子触摸屏点击或关注社区微信公众号,即可了解业务办理的有关政策、注意事项、办理流程等内容,关注后可点击相关菜单,进行微服务、在线缴费、车辆限行查询、惠民商城等;通过掌上小区“社区”查询相关的通知公告、了解办事指南、社区电话,通过“社区主页”来了解所在社区及享受的服务,进行每日签到、邻里一家的业余体验,通过“服务”点击获取生活缴费、车辆限行、周边商城等信息服务,真正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便捷优质的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四)互联网+协调治理

街道党工委把网格定位在“问题一线、民心一线、工作一线”,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纵横交叉”的设计理念,使信息全网覆盖,惠及居民。形成以“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形式,形成单元网格,从而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实现实施的精细化、信息的便捷化、管理的动态化,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俨然成为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我们小区垃圾堆积如山,十来天无人清理,不仅发出阵阵恶臭甚至影响道路通行”。长兴街道孔寨社区居民王大爷将所看到的垃圾拍照(并加以简单描述后)上传至手机端公众号,上传后网格员在管理后台即可看到,通过现场审核与事件上报来进行处理。然后,网格员根据事件类型上报到区环保局,环保局根据所在网格的负责人到现场处理,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区政府办,同时区政府办管理后台对事件的每个处理环节可以进行监督。让“群众不出门,轻点指尖便能解决问题”。

(五)互联网+社区互动

长兴街道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街道党工委不断探索,撬动民间组织力量,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居民为核心、社区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志愿者为链接的五社联动新格局,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丰富社区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放上指尖,实现全民共享,全民互动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长兴接到南郭社区书记表示辖区内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很大一部分人退休老人休闲娱乐得不到满足。针对这一特点,社区免费为他们提供练习场地,联系志愿者开办京剧大讲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文艺活动。文艺队日常练习的照片、视频都会上传到智慧社区,看到的居民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他们在智慧社区平台交流互动,邻里之间更和谐,社区文艺氛围更浓重。

三、智慧长兴取得的成果

智慧长兴自建设使用以来,覆盖了60%以上辖区居民,间接覆盖了辖区80%以上家庭。与居民密切相关的通知公告送达率超过90%。居民关注的办证流程、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皆可以在“智慧长兴”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板块进行了解,对居民而言,实现了“少跑腿,办实事”的目标。

对街道和居委会而言,实现了对辖区情况的智能高效的收集与管理。大大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通知和联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社区网格员利用手机版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将收集社区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方面信息上传报送到社区信息平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对收集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及时分类分流到各职能部门,推动问题快速办理解决。从而实现管理智慧化,提升居民幸福感。

同时街道广泛发动党员群众通过平台反映诉求,切实做到各项惠民项目居民提、大家议、群众定、党委办,结果在网上公布,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将“党建引领、精准惠民”的宗旨发挥到极致。

智慧长兴还建设了线下数字服务大厅,在原有的办事大厅内将线上与线下业务相结合,各大屏滚动展示了线上线下居民咨询与工作人员答疑互动结果、长兴辖区概况、办事指南等模块,让线上和线下的交互体验更加直接。让工作人员与居民之间形成有温度的沟通与交流,为不断提升街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打下良好基础。省民政厅领导多次参观调研桥西区长兴街道打造的智慧社区管理新模式,对“社区+”的智慧化管理模式表示认可和赞同。

2018年,掌上小区平台将迎来更大的变革,全面升级改造为鸥社区平台。新的平台在智慧社区建设上将更安全、更符合街道自身特色,对用户的界面更友好,便民惠民板块也将更多样化。

长兴街道社区将与小鸥科技一起,立足本地,在提供本地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与创新,专注打造服务新模式,力图实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不忘初心、用心为民”的终极目标,真正做到服务于民,便利于民。

智慧社区新模式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4年5-7月选取绍兴市范围内的6个行政区所属的10个社区年龄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 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 资料分析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止。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居住所在社区满一年;思路清楚, 语言表达流畅。本研究31位受访者中21位男性、10位女性, 年龄为71~92岁, 平均79.29±4.38岁。研究者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 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为指导, 通过面对面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 并进行同期录音。访谈前, 研究者通过电话与上门的方式与受访者约定时间和地点。访谈时, 向访谈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 并就录音问题征得同意[1],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同步进行。本研究的访谈问题根据文献资料与自制调查问卷结果制订, 并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 修改后先后对3位社区老年人进行初步访谈, 并进行相应的补充与修改。主要问题包括: (1) 目前您家庭养老的形式; (2) 您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您平时使用的信息设备有哪些; (4) 您所期望的智慧化服务是什么样的。通过深入访谈获取社区老年人对智慧化服务需求的信息, 及时记录受访者的内心感受。当没有新信息出现时, 认为资料达到饱和, 收集结束, 每个受访者访谈时间约30min至1h[2]。

1.2.2 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受访信息收集、提取与最后提炼由两位访谈人员共同完成, 按照N1-N31的序号依次为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进行编辑并建立独立的文档, 经过编码、归类, 利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 最后提炼出主题。必要时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实信息的准确性, 提高资料的可信程度。

2 结果

通过认真对比访谈记录和访谈录音, 汇总社区老年人对智能居家养老的三大主题:居家养老的现状、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期望。

2.1 主题1:居家养老的现状

2.1.1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访谈中很多老年人都提到子女忙碌而无暇顾及自己与自身的孤独感提升。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庭模式, 1人户和2人户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 其他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式样, 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我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老年人的子女本身又成为核心家庭的核心, 大家族的生活模式逐渐减少, 老年人的子女、孙子、孙女因为工作、家庭、学习等各种原因与老年人接触的时间逐渐缩短, 因此老年人的孤独感也日益增加。N4提到:“我现在是一个人生活, 周末我儿子偶尔能带着孩子来看看我, 但大家都很忙, 我不想打扰他们, 但也希望他们能经常来和我聊聊天。”我们所提到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功能, 只有三者达到完美的结合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 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3]。

2.1.2 信息资源获取匮乏

调查对象中64.5%是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 很多人不能完整的读报纸及看懂普通话新闻。在问及体重、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时, N1、N9、N21表现出一脸茫然或者直接说没有测量过, 肯定健康的等等;问及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运动状态时, N13、N20、N25都笑称爱吃什么吃什么,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问及遇到疾病及健康问题如何解决时, 有22.6%的老年人说会去看医生, 而绝大多数老年人说自己会吃药或者弄些偏方;问及老年人知道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预约就诊么, 有12.9%的老年人说听说过, 但不知道怎么用;问及是否知道一些超市和餐馆可以电话或网络接受购物到家和外卖服务时, 老年人均摇头或者直接说从来没用过。

2.2 主题2: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老龄化水平不断推进, 老年人内部年龄结构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 主要呈现在五个方面:高龄老年人继续增长;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而从居家照顾来讲, 尚存在居家养老安全隐患、居家养老不匹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居家养老的社会保障难以落实等问题。N17提到:“平时我一个人生活, 每天有阿姨来帮忙打扫做饭, 但3年中我换了7、8个阿姨, 每个阿姨开始工作的时候都还好, 慢慢的就出现各种问题, 有一次地上的水没有擦干, 我还滑倒导致大腿骨折。”

2.3 主题3:对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期望

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是基于物联网技术, 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 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政务咨询、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社区导购、旅游指南、法律服务等内容, 是老年人较为完善的生活与安全保障[4]。在访谈中, 93.5%的老年人都可以独立使用手机和电脑等通讯设备, 对智能化养老模式充满期待, 认为它可以在健康、安全、生活、信息以及医疗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帮助。N29提到:“如果真能实现智能化那就太好了, 儿子、女儿也会非常安心的让我一个人在家, 不会时刻担心我。”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目前我国的养老格局呈现“9073”状态, 即90%的老人以家庭自我照顾为主, 7%的老年人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3%享机构养老服务, 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是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而智慧居家养老是集智能养老与虚拟养老院的功能于一体, 既兼顾了日常生活照顾又能紧急处理意外事件, 是老年人较为完善的生活与安全保障。智慧居家养老从对老年人的监控角度应包含三个分系统, 即老年人健康智能监控系统、老年人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以及老年人外出智能监控系统, 满足老年人日常安全监护、老年人日常生活物资供应、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以及老年人精神慰藉等5个层次的需求[5]。未来依托新媒体手段, 以政府主导, 社区监管, 企业服务, 老年人收益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晶, 贺茜, 刘戈, 等.护士岗位流失人员临床工作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6) :650-653.

[2]王薇, 赵小萍, 殷晓红, 等.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库需求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8) :742-744.

[3]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72-74.

[4]康伊, 李志德.四川移动在攀枝花推出“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J].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3, 4:15.

智慧社区开启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 篇3

一、让市场承担起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任

近期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七个部委共同发布《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了有关智慧城市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定位,明确提出以市场为主,鼓励市场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建立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和建设,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干预行为;第二,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将责任放在市场,政府只是搭建平台,重点是让市场承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将致力于形成一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力量。

二、从智慧社区入手,惠及于民、更接地气

智慧社区贴近生活,关系到居民最基本、最全面的生活要素,反映着居民的生活方式,是智慧城市落地化最直接面向民众的表现。通过政府开放部分信息端口,社区服务平台可以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直接面向居民的便捷通道,同时也是居民公众参与的便捷反馈平台。智慧社区中通过运用智能技术进行信息整合,将围绕居民生活的吃、住、行、游、购、医、娱、学等生活服务实现互动化和协调化,短期内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未来社区服务可同城市整体实现智能对接,将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环境宜居的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

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建设新模式

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将倡导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企业来建设,社区做载体,服务是重点,家庭为终端”的建设模式。新模式旨在同房地产项目紧密联结,由地产开发商连同各行业、各企业共同作为投资建设主体;以在新城、新区的地产项目中打造智慧社区作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向家庭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智能化应用来提升社区综合性服务;再通过家庭的终端设备,使各项社区智能服务入户到家。

四、跨界合作推动房地产商向城市运营商、服务商转型

跨界合作为传统房地产发展带来理念的转变。房地产推动城市发展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功能,过去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传统地产业已面临局部性、结构性过剩,项目概念滞后,目前房地产业正积极寻找新的建设理念。伴随互联网在社区的全面覆盖,开发商通过与IT领域合作,将金融、保险、健康、医疗、卫生、养老、文化、娱乐等多种生活要素,以互联网的方式植入社区、直接面向家庭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这种互联网和地产的结合构建了一种跨界转型的趋势。将传统的房地产居住概念提升到一个综合的服务社区、智慧小城市的新概念。

五、以利益为纽带,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普遍的做法是将高科技运用到城市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注重硬件设施的全面改善,存在着建设成本巨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居民受益不明显、实际推行难度较大等问题。从智慧社区入手,由小到大开展区域性建设的方式,从规模上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并通过后期有偿服务的收益机制,未来可形成企业新的收入方向。

与传统社区项目相比,开发商需协同相关领域的多行业、多企业强强联手共同开发、共同建设,以有效提升土地销售价格和后期服务费用,项目投资主体从单一变为多元。盈利模式也从传统的单次销售变成销售收益和参与后期运营提供服务获得长期付费收益的模式,房地产商由短期建设者转变成为长期服务商,从土地收益转向服务收益,在区域范围内成为城市发展商和城市运营商。根据日本的建设经验,智慧社区投入成本约上升了15%,政府通过能耗补贴的形式承担了其中的5%,居民承担了一部分,剩余的大约5%—10%由企业通过后期服务来回收成本,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六、借鉴日本经验,实现低碳、方便、智慧、可持续发展目标

日本将“以人为本,方便实用”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生活实用性强,充分说明了智慧社区是实现城市生活低碳、方便、智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会议期间专家李铁特别指出,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中,应从资源节约利用的角度,充分吸收日本的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和经验,这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也接近市场需求。在学习日本的同时,我国的互联网以及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的优势和特点也应及早利用,通过智慧城市的方式进行信息整合,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率先落地。

七、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社区先行的三大实施优势

(一)量身定制样板社区、样板新城

样板社区、新城具体实施中可根据现状及需求来量身打造,选择不同的重点,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或者将经济要素、金融和技术支持结合起来打造智慧产业等。量身打造的样板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某领域重点突出性的、甚至是在某几个方面创新突破形成跨界融合具有独特性的,务求突出样板社区、样板新城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二)凭借概念优势,市场化推动见效快

从智慧社区切入的智慧城市建设涵盖了几大亮点:一是跨界融合,打造更便捷舒适的生活配套服务;二是概念引领,高科技和城镇化的结合就是智慧城市,概念占领先机;三是符合“低碳、集约”的城市生态发展目标,通过规划设计将能源消耗及利用考虑在内。

(三)社区、新城建设规模更易打造“小而精”的样板

社区、新城规模有限,人口通常控制在10万以下。因此,联盟提出的这种跨界融合、概念领先、配套综合的样板建设模式在这里遇到的各方阻力较小。同时,智慧社区建设利用地产项目在短期内可取得突出成效的优势,配合有力的媒体宣传在一定时间内就可在全国迅速推广,形成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探索社区管理与自治新模式 篇4

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浙大御跸社区强化特色、发挥优势,围绕“以党建为龙头,以中介为抓手,以自治为目标”的工作思路,推出“专业工作一条线,社会事务一块田”的社区管理与自治新模式,通过加强社区干部的学习培训,打造精品特色楼宇自治会,加大对自治会的引导,构筑社区自治层级化管理,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干部在社区自治中的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发挥了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凝聚力量的作用,发挥了楼宇自治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了社区保安保洁人员对社区卫生与安全的保障作用,使4支力量有机融合,整合资源,进一步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条块式管理,立体式自治”的社区居民自治新格局。

“各方协同”推进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构筑一个机构健全、职责明晰、力量精良的组织体系是做好社区自治的重要前提。浙大御跸社区通过各方协同,实现“条块式管理,立体式自治”。具体组织构架为:

社区干部每人对上一条专业工作线,社区内每位社区干部都有自己的一项具体工作,实现计生、民政、综治、党务、文化、城管等对口管理。每位社区干部除线上工作以外,每人还有自己的一片责任田,一般以300户左右,责任田划分注重地域相亲、文化相近、需求相通,结合社区楼宇自治会情况实施责任田划分,分析每片居民素质等情况,根据社区干部的能力和特长落实责任田实现责任到人。目前社区有责任田9块,每块责任田人员构成主要有:第一层面社区干部1名。第二层面楼道党支部书记,楼宇自治会会长,企业退休自管小组长、各民间团队队长、社区侨联小组长、志愿服务小组长、辖区单位代表等

6-10人。第三层面支部委员和自治会单元长和社区保安、保洁、城市协管员等人数在20-30之间不等。第四层面为全体社区居民平均每块责任田300户左右,居民数在800人左右。每个责任田前三个层面人员共计约40人左右,整个社区9个责任田共计350人左右,他们是整个社区自治责任田的骨干力量。

“各司其职”推进社区自治制度建设。为把“专业工作一条线,社会事务一块田”的管理模式落到实处,社区党委制定“责任田工作制度”,主要有:

1.责任田人员知晓率双百分制度。通过责任田人员身份、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工作制度亮相,通过社区干部经常上门服务,实现居民对责任田人员及工作知晓率百分百,责任田人员对每户家庭知晓率百分百的双百分制度。

2.责任田每月例会制度。各中介组织每月一次的例会社区干部必须参加。楼道党支部、楼宇自治会每月一次例会、企业退休小组长每月一次组织老人活动、社区团队经常性的开展文体活动,确保了人员的沟通交流和社区情况的掌握。

3.社区干部包片联户责任制度。每位社区干部对自己责任田的住户家庭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责任人是责任田中社会事务的第一责任人,一般问题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困难及时上报。

4.党委对社区干部年终考核制度。社区干部专业工作情况由对口科室和社区党委、居委会共同评定,责任田工作由块上构架前三层人员评定,社区干部述职后,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对不称职人员劝其改行,对基本称职人员轮岗考查半年后根据表现再定岗。对优秀人员每次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5.社区党委对责任田监督协调机制。实行居务公开,推行听证会、协调会、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四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区自治的监督机制,增加了社区工作的透明度,使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社区党委对每个责任片每月进行工作检查,对责任片处理不了的工作进行全面协调和解决。

6.责任田情况通报制度。各责任田的社区干部每月一次总结上月工作,计划下月工作,形成书面材料报社区党委、居委会。并把每月总结和计划向本责任田居民公开。每半年一次工作通报,每年一次总结大会,并由大家共同提出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7.党委对责任田表彰激励制度。对责任田的各个层面进行每年表彰活动。“各尽所能”推进社区自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社区自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社区干部、社区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做到“干部与居民结合、专业与业余结合、组织与自愿结合”,才能守好、管好责任田,营造安定、祥和、有序、优美的社区环境,实现社区打造“生态之景,人文之地”的构想。近年来,社区通过加强对社区干部和4050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增强了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水平;对社区中介服务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现有各类中介40多个,主要为楼宇自治会9个、志愿者服务队8支、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8支,民间团队10支。在责任田队伍建设中社区实施“五五行动”:

1.加强社区干部素质教育,发挥社区自治主导队作用。社区干部是社区自治工作的核心力量,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是做好社区自治各项工作最直接有效的保障。我社区在实行居干直选、党委纪

委、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教育,促进了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服务居民群众的水平。全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2人,主要分布在党建、治保、福利、环境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帮扶救助等工作岗位,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已占80%。

2.完善楼宇自治会,发挥社区自治主力队作用。一个楼宇自治会覆盖3-5幢楼房、100户左右居民,设立一名会长和3-5名委员。会长一般选择楼宇中年龄适中、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担任,并通过所在楼宇所有居民选举产生,负责日常居民事务的联络、服务工作。通过建立楼宇自治会会长联席制度、工作通报制度、民情日记制度、自治会星级评估制度,使楼宇自治会成为居民群众的政策时事宣传员、社区建设议事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社会管理信息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得到提升。

3.加强公益性队伍建设,发挥社区自治预备队作用。通过对辖区单位社区服务业的引导,把社区内的可用资源充分利用好,辖区单位的场地设施利用,社区服务业单位的双赢服务等。社区每年开展这样的活动不少于10次,参与人次不少于600人次。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也为商家带来了商机。也充分体现了社区的自治力。

4.加强民间团队的管理,发挥社区自治生力队作用。社区以引导,培育骨干,适当扶持(如协助请老师、组织参加比赛,取得名次给予鼓励等等),使之成为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周围的群众组织。并带动更多的社区融入健康团队,人员的动态管理和思想动态得到有效掌握。目前,共有文体团队10支,会员300多人,分别有九九书画室、球操队、网丝花班、集邮队、舞蹈队、时装队等。

开创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新模式 篇5

孙炳耀①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与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协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探索有特色的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模式。2012年11月1日至6日,来自河北、河南、吉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贵州、山西12家农民组织的30名学员来到蒲韩社区,完成了5天的课程,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课后,他们将结合家乡的情况,制定行动计划,由专家及培训师跟进咨询、指导,在实践中持续学习。

为什么开展这个培训项目?

第一,我们看到,在城市,社区工作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北京等多个省、市近几年陆续颁布了“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对其任职条件及待遇做出明确的规定。城市社区建设已从设施建设、服务拓展、组织建设深入到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阶段。有高素质的人才,才有社区组织的活力,才有更好的服务。

第二,我们还看到,农村社区设施、服务不足,社区组织发育迟缓,人才短缺严重。乡村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较艰苦,待遇较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更为尖锐。乡村不能简单拷贝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

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乡村社区工作者首先应当是本土人才,培训班招收学员,把这一条列为基本条件。这批学员都是农民身份,土生土长,热爱家乡,有志于建设农村。其中有的曾在外打工多年,最终回归家乡发展。他们在思想、感情、生活、社会关系上扎根本土,熟悉当地社会,开展工作比“外来者”人才更有利。他们珍视乡村社区工作者职业,为“乡工”这样的称呼而自豪。乡村社区工作者是受薪职业人员而不是选举任命人员。他们主要在农村合作组织任职,也有的在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任职。这批学员均有数年工作经历,把社区工作当作自己的长期事业来做。村民自治组织干部虽然在乡村社区建设中作用明显,但受任期影响,并没有形成职业。

本项目从适用人才角度选择乡工培训的内容。国家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强调农村适用人才,将其与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并列为六大类人才之一。在服务、经营、管理、组织、政策、制度、理论知识谱系中,适用人才偏重于低端。因此乡工培训的内容强调实务技能,强调基于实务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他们不是专业技术人才,也不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没有条件也无必要系统学习各层面特别是高端层面的知识。

蒲韩社区的发展为乡工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十多年前,乡村教师郑冰在经营农资时发现农民需要技术,于是动员组织起来一些妇女,请专家来给她们做培训。由此形成一个团队,互相激励,不断创新,成长为功能较全面的社区组织。如今蒲韩社区拥有53位全职工作人员(其中8名为大学生),三千多户会员,以永济市蒲州镇寨子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三十多个村庄。蒲韩社区体现了综合农协的功能——唱歌跳舞,体育活动,传统手工艺,环境治理,社区养老服务,妇女、儿童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社区教育,社区文化,以及二十多种产品的专业合作社。此外,蒲韩社区还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合作数年,开展农村小额信贷,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在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服务。学员若能了解、掌握、应用蒲韩社区的经验,则足以在家乡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①孙炳耀,首期“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项目主任,北京农禾之家咨询中心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与学员特点及教学内容相适应,培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课堂学习、参观学习、入户访谈。在课堂上,多采取案例讲解和互动教学方式。来自蒲韩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学员讲解了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互动,每个学员都有较充分的参与,通过分享各自的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学员反馈表明,他们对经验层面的知识和技能较容易接受,体会较深,认为有实用价值。

为“乡工”量身定做课程

课程设计没有从学理、书本出发,而是基于蒲韩社区的经验,量身定做,兼顾实际经验和学理框架,以经验为主。培训共开十六课,在课程结束之后,根据学员的反馈进行改进,现拟合并、调整为十一课,分为乡工职业、社区发展与乡工技能三大类。

关于乡工职业:

第一课由北京农禾之家咨询中心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杨团主讲“乡工定位”。先放映介绍蒲韩社区发展的录像,里面出现各种人物,让学员对当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提问学员判断录像中谁是乡工,理由是什么,启发学员独立思考。接着从理论上分析乡工的几个特点,包括本土人才,受薪专职人员。而后请当地两位工作人员介绍自己一天的工作,给学员以具体的实感。

第二课由蒲韩乡村社区理事长兼总干事郑冰主讲的“乡工素养”。她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讲了多个故事,涉及乡工的价值观、职业理念和情商。包括生活目标,热爱乡村,幸福观,自励自强,团队合作精神,持续学习精神,人际关系,家庭与事业,等等。这些故事十分动人,很有说服力,堪称典范。之后由来自北京安定医院的心理咨询专家刘凤琴介绍沟通与情绪管理的知识,以拓展学员的视野。

关于社区发展:

郑冰介绍当地的社区组织,解剖蒲韩社区成长的经验。内容包括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制度化的学习、交流,做好小事而不追求做大做强,事业的可持续性,对外来资源的态度,社区意识,等等。堪称组织发展秘笈,耐人深思。

蒲韩社区的韩磊和李金绒讲解了当地生态农业项目的情况,包括有机棉花的发展,当地自然农耕传统技术的重新发现、试验、应用、推广。内容令人耳目一新,感叹其理念之先进,工作之细致,方法之多样。

在社区服务方面,蒲韩社区的周朝阳介绍一个儿童夏令营项目,以及年轻妈妈学习班。蒲韩社区的任淑列讲解妇女活动团队的形成,通过学习成长,发起多项事业。并重点介绍了垃圾分类服务和社区照顾服务项目,包括开展义务清理垃圾,动员农户出资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目前这项服务已扩展到三十多个村庄。以及为缺乏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照顾,建立社区支持网络。这些服务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仿效。

农禾之家的樊俊总结湖北建始开展的儿童夏令营经验,讲解儿童社会服务的知识。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任小平从社区经济角度分析社区发展。

关于乡工技能:

蒲韩社区的王变娥基于自己参与小额信贷的工作经验,讲解农户工作特别是入户访谈的要点。事例细致生动,效果明显,多有独到技巧。学员分组到农户进行访谈,然后回到课堂分享经验,进行讨论,细致体会访谈技巧。包括观察、情境判断、招呼、话题切入,等等。

农户工作是蒲韩社区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协会工作人员分片包几十上百户不等,密切与农户的联系,了解基本情况,建立农户档案,为开展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更深入细致的农户工作由专项服务人员去做,不同项目的服务人员以及分片农户工作责任者之间有制度化的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农户需求,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受其启发,学员深感农户工作之重要,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找到一个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农禾之家石远成讲解团队文化和团队建设的知识。樊俊略为讲解乡工文案工作,包括一些业务表式的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孙炳耀围绕社区活动,讲解社区工作项目策划和评估知识。先介绍外地的一些社区活动;接着学员分组讨论家乡开展得较好的项目,相互启发;然后是各小组的课堂分享,以开拓学员视野。内容包括如何界定、分析问题,进行需求评估,确定项目目标,找到适当的干预措施,制定工作方案,进行项目总结评估。

外部人才与本土人才相结合新的培训模式来源于城市人才与乡村人才的结合。杨团与郑冰有多年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孕育了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的思路。多年来我们感到,一些由高校学者主导甚至包办的培训,效果不够明显,可持续性差,受项目周期及人员变动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要有“扎根理论”,找到本土人才的生长点。蒲韩社区也需要进行经验总结和持续改进,拓展视野,了解外部世界。他们基于乡村发展及公益理念,乐意为同行贡献自己的经验。

农禾之家委派樊俊负责课程开发。她具有专业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背景,掌握相关学理框架。她多次到蒲韩社区,了解当地情况,发现教学素材。与担任培训任务的工作人员沟通、研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系统的教学方案。这个事例充分体现了外来人才如何与本土人才相结合。

我们发现,乡村本土社区工作者人才已经在实践中开始成长。农民组织的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新的土壤。蒲韩社区的实践走在前沿,人才成长也快些。这启发农禾之家开始探索“乡村社区工作者”职业评价工作。这次认定10位乡工,他们是:郑冰,韩磊,周朝阳,张景龙,李金绒,王变娥,任淑列,王淑亲,牛淑琴,王爱琴。其职业定义为:“乡村社区工作者是农民合作组织内全职受薪的工作人员,是坚持乡村建设的理念,以农民共富、集体发声为目标,促进乡村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为职业的农村适用人才。”基本资格条件包括:由农民组织推荐;为该组织所在地区的本土人才;在该农民合作组织连续服务3年及以上;接受过乡村社区工作者相关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初步培育并使用本土的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师,效果很好,增强了开创乡工培训新模式的信心。为此,农禾之家开始探索本土“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师”评价、聘任工作,在蒲韩社区探索聘请了5名乡土培训师。他们是:郑冰,韩磊,李金绒,王变娥,任淑列,聘期3年。其定义为:“本土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师是经由农民合作组织推荐的优秀乡村社区工作者,依托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农民合作组织进行相关培训的农村高技能人才。”基本资格条件包括:系农民合作组织的乡村社区工作者;具有所授课程5年及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经由农民合作组织推荐,并经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考察认可;接受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有关培训师的管理规则。

我们看到乡土培训师的魅力,也觉察到其不足,需要不断提高。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技能,对学员很有吸引力。学员反馈显示,乡土培训师讲的内容更易懂,更有用,更能引起共鸣。但他们学理知识不足,需要对经验进行提升,归纳整理,形成有学术话语色彩、概括程度较高、表现力更强的概念和观点。用观点带材料,可以使知识逻辑结构更清晰。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乡土培训师智力支持工作。总结这次培训的经验,农禾之家将协助蒲韩社区的五位培训师改进、完善课程,支持他们为学员提供跟进咨询、指导。我们还意识到,外部人才要有一个新的角色定位,不仅要从服务提供者上升到培训者,更重要的是

上升到培训培训者,即为乡土培训者提供帮助。外部人才可以到乡村去给他们讲课,或为他们提供远程支持网络,协助他们持续改进。还应当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到外部机构进行访学。除蒲韩社区外,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其他地区发现、培养、认证更多的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师。

我们还在探索建设乡村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提供新的平台,融合本土力量与外部力量。为此,确定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为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第一个培训基地。其基本资格条件包括:为践行农民共富、集体发声的理念,走向综合农协发展道路的农禾之家联盟会员;该组织成立8年以上;该组织有支持培训的条件;该组织有本土化的培训师;该组织有完整的服务系统。任小平有感于蒲韩社区的经验,称农民组织已经成为乡村的“人才孵化器”。培训基地不仅完成课程任务,还要提升到人才孵化层次,例如接受来访实习、进修、研学。学员离开之后,孵化过程还可以继续,提供远程教学服务。随着农民组织的发展,我们将在其他地区设立更多的培训基地。

智慧社区新模式 篇6

时间:2012-2-13 15:22:30

来源:十堰日报

【我要报料】

十堰日报十堰晚报秦楚论坛25度生活十堰家园网秦楚微博

■赵哲

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顺应社会转型期的时代变化,从源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执政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创新要求。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建设幸福十堰”打下坚实的基础,已成为位于城市核心区的茅箭区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找准切入点显得十分重要。从其它地区先进做法和十堰城区社会管理需求特点来看,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城区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扁平化服务,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提质增效,解决城管、民生、治安、人口等现代社会管理难题。

一、科学划分网格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首要基础。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现的是管理手段和过程的精细化,而实现精细化的条件是管理范围微观化、管理单元具体化和管理对象明晰化,因此,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把科学划分网格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实践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是网格的确定。在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按照 “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社区(村)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无缝拼接、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要将网格内市场、学校、医院、景点、景区等驻地单位及楼栋、小区、院落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之中。

二是网格管理员队伍的建立。网格管理员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骨干队伍。按照 “一格一员、综合履职”的要求,由政府进行招录,实行统一购买服务、统一薪酬待遇、统一综合标准、统一考核管理,经过培训后分配到各个社区网格。网格员在社区中担负 “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六项职责任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之中。要求每个社区内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小区物业公司明确一名社会管理联络员,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选配楼栋长组成志愿者队伍协助网格员做好信息采集、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依托信息化手段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更具效能、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建设。

一是四级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市、区、街办、社区(村)四级信息平台建设,市、区建立信息监管中心,市、区相关部门同步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专门指挥平台、街办建立信息处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员配备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相互对接联网,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市、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硬件包括大屏幕、电脑以及相应的桌椅等办公设备。街办、社区(村)配备必要的电脑设备,接入PVDN专网便可进行信息收集处理。

二是信息集处系统建设。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具体包括人口、房屋两大基础信息系统和综合服务管理信息、专业服务管理信息两大应用系统。依托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和房屋基础信息系统,形成社区、网格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应用系统和专业服务管理信息应用系统。通过构建以两大基础信息系统和两大应用系统为基础、开放兼容共享式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相关各方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推进服务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奠定坚实的信息支撑。

三是信息更新机制建设。社区网格管理员在所划分的网格内巡查,对网格内发生如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出租屋、治安信息、社会矛盾、计划生育、特殊人群、城市管理等信息,通过电话、表单、照片、录音和地理信息快速定位等手段及时采集上传至乡镇街办社会信息平台、区监管中心、市监管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转变工作方式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所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及方式的完善和更新,更好地体现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实现第一时间知晓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实施管理服务,第一时间满足群众诉求,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具体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部门管理由 “被动”向 “主动”转变。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发现、处置两个 “提速”。发现提速。网格化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城市部件、社会事件数字化准确定位,其管理空间的无缝划分和管理单元的无缝管理,使问题发现后几分钟内就能反馈给职能部门,很多问题能够被迅速解决在萌芽状态。处置提速。推行网格化管理,围绕 “监督”、“指挥”两个工作轴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实现协同运作,并通过管理流程再造,将部件、事件精确定位到各职能部门,实现行政履职效能提升。

二是基层服务方式由 “间接管理”向“直接服务”转变。将城市服务管理的关口前移到社区、网格、楼栋,实现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社区网格员提供的便捷和全面服务。同时,整合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组织和企业,各司其职,从以前坐等群众上门的 “营业厅”式转变为主动服务的 “宅急送”式便民服务。整合政务服务与监管中心共用同一个信息资源平台,由政务网涉及的微博、民生热线、论坛以及民生领域的咨询、投诉、建议等各类信息,经统一收集后进入中心处理,统一调度民生需求。

智慧社区新模式 篇7

2014年3月底,联想集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医一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医企联合”的全新模式。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利用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成立了“温州医科大学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这意味着联想集团和温医一院已完成了从客户关系到伙伴关系的转变,实现战略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各自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并打造稀缺的、可持续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尝试将“智慧医院”的理念付诸落地实施。

新成立的“温州医科大学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是一个针对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机构,将针对涵盖医院所有业务流程的“智慧医疗整体方案”进行研究细化,进一步丰富双方科研成果,并逐步将此方案推向市场,在规划设计、应用开发、系统部署实施和后期运维等四个阶段为更多客户提供全面的IT管理服务,以帮助接受此方案的医院成功完成智慧医院的建设。在此期间,双方将为其共同投入管理人员、IT管理服务架构师、项目管理人员和应用开发人员,通过在各自最擅长领域的倾力投入,打造一个开放、可扩展的“智慧医疗”航母平台,有效整合医院、I T企业、医疗信息化合作伙伴(S II S V)优质资源,进而实现先进业务模式的流通性和可复制性。

联想集团在此次合作中负责医院云架构的规划,部署和运维管理等工作,帮助温医一院在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四个层面进行升级和改造,支撑医院业务应用的规划部署运维和不断的优化,打造新一代的医院业务系统的Saa S平台。

作为全球领先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联想集团将医疗行业划分为大客户业务重点发力的新兴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凭借全价值链的产品线组合和端到端的整合能力,联想医疗已经成为业内迅猛增长的一股新生力量。目前,联想已经拥有25个医疗解决方案,成功进驻300余个三甲医院,并助力了4个省级医疗卫生平台IT基础架构建设。

合作的另一方,温医一院是一所拥有95年历史的省属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并已完成了信息化顶层设计,包括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等50多个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实际应用,已经初步具备了智慧医院的雏形。在此次合作中,将关注于医院应用系统架构再造,通过业务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的改进,与云技术充分结合,打造新一代的医院业务系统。

智慧城管 打造城市管理新模式 篇8

杭州智慧城管,是“智慧杭州”建设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城管”的升级版,旨在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感知、吸引全民参与等手段,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提高问题发现及时度、实现问题识别智能化,力求实现全面、快速发现问题;通过对队伍作业、事件处置、设施运行等核心要素进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统一指挥和调度;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预测,实现长效治理的管理效益;同时面向市民服务做到数据开放、服务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顶层设计拉开城市管理智慧化序幕

杭州市以“数字城管”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契机,针对城市管理面临的瓶颈,制定出台《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总体规划(2013-2015)》和《杭州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启智慧城管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为保证项目有序推进,杭州市进一步完善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等标准规范,形成了涵盖人员数据管理、事件数据管理、设备数据管理、流程数据管理等元数据管理标准和包括系统接口标准与规范在内的智慧标准体系,涉及智慧城管的管理、服务、运作、数据、技术等众多方面。

机制体制创新助推项目深化建设

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杭州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举办智慧城管沙龙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营造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从而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力量、企业的互动融合。同时,杭州市积极探索新的政企合作方式,2014年5月,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就智慧城管项目与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云服务购买协议,积极探索云服务资源、迁移服务以及原设备合理处置等云服务外包机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加快智慧应用步伐,共建美丽杭州

贴心城管实现精细化服务与管理。目前,杭州数字城管系统日均上报信息6000余件,实现第一时间和100%处置问题。2014年4月,定位于“便民、利民、服务百姓”的杭州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贴心城管APP正式上线,以“我来爆料”等应用来推动与市民的深度互动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的全民化,以“找找车位”、“找找公厕”等应用实现一揽子社会服务功能,以 “城管动态”、“每日一题”等应用实现政策宣传功能。截至7月底,注册用户已达15774人,市民通过该平台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累计2464件,问题处置率达到100%,并且为市民提供诸如找车位、找公厕、修车、补鞋等生活服务请求40余万次,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目前,项目组正进一步研发满足市民各类需求的升级版本,将容纳积分、停车补缴查询、车辆违停查询、行政审批查询等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的精细化服务与管理。

综合平台促进管理的科学指挥。智慧城管综合指挥平台系统是杭州智慧城管的核心系统之一,围绕大城管下的队伍、事件和设施三项核心要素,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多渠道的通信融合,以及城市运行信息的综合集成和可视化技术,集指挥、协同、应急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耳清目明”和事件处置的“眼疾手快”。

上一篇:小学生我心中最美老师主题征文下一篇: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