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2024-07-26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共12篇)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突破性进步, 医疗设施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基础公共服务之一, 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全面,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 全科医师团队建设针对社区健康管理的特点和需要, 丰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内容, 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 完善基础医疗设施, 重视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宣传, 全面提高社区健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和进步, 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基础保障[1]。当前, 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和先进国家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促进我国社区健康管理的综合医疗水平, 使社区健康管理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看病需求,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需要全科医师团队的建设和完善。

1 全科医师团队建设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概述

1.1 全科医师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全科医师团队主要是通过对团队任务、工作框架和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三大块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 明确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框架、工作内容和服务理念。帮助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走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从而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进步, 完善我国基础服务措施。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 主要建设了儿保团队、妇保团队和慢性病管理团队, 三个团队工作合作, 相互作用, 共同进步[2]。慢性病管理团队主要针对社区居民中高位人群和老年人的健康进行检查和治疗的专业团队;儿保团队的主要是给社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体检;妇保团队主要是针对妇女的常见疾病和计划生育服务。三个团队以中心主任为核心, 进行专业的分工合作, 共同促进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更好的服务居民, 全科医师团队在建设中重点培训了医师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促进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发展, 帮助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用科学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的医师团队更好、更快的服务居民。

1.2 全科医师团队建设对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全科医师团队通过专业的人才分配和完善的基础医疗设备, 以高效的工作方式和科学的医疗措施, 促进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慢性疾病管理措施、完善基础医疗设施、宣传健康知识等, 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现社区健康管理中的总和服务水平, 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提高居民健康的生活质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全科医师团队的建设能有效提高社区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确保小单位医疗水平的提高, 从而促进我国医疗设备的进步和发展, 完善我国基础服务设施。

2 全科医师团队建设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1 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

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 有利于帮助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正常开展日常的健康预防、康复、医疗和健康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 能帮助医师在给居民进行治疗或医疗治疗时, 准确了解居民的病史等相关治疗。由于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较晚, 目前的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不完善, 全科医师团队, 以其专业的医师队伍和完善的医疗设备, 可能社区居民进行家庭医师式的医疗咨询和健康检查, 并收集居民健康信息, 补充居民健康档案, 结合现代化科技的应用, 居民健康档案正向电子化发展。目前, 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工程还在进行中, 有待完善和发展[3]。

2.2 规范慢性病的管理措施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给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带来的难题是慢性病的管理措施问题。调查显示, 慢性非传染疾病人数占疾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之首, 其中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社区健康管理中心重点观察的对象。全科医师团队以贴近居民生活的治疗优势, 能根据居民的具体情况, 多方面的为居民提供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有目的的对患者进行病情控制, 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健康生活环境, 保证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全科医师团队建设在社区健康管理中, 能促进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效提高社区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充分体现社区健康管理利国利民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3 完善基础医疗设施

我国“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一直是社区居民关系的话题, 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基础医疗工作是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也是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主要任务, 只有能满足居民看病需求的医疗团队, 才能充分展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会价值。但是由于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发展短, 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基础医疗设备, 长期以来, 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基础医疗设施不完善, 很难在社区服务中发挥其使用价值。全科医师团队的建设, 能弥补人才缺乏和设备不足等问题, 全科医师团队能通过对居民的实际情况, 对居民的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居民对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认可度, 以此促进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发展和进步。全科医师团队的建设, 能有效完善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基础医疗设施, 满足居民基本的看病需求, 通过专业的医师队伍更好的服务居民, 体现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存在价值[4]。

2.4 重视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宣传

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成立不仅是针对患者, 还包括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实践表明, 注重健康的重要性, 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增加。一方面, 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患者中, 健康知识宣传也是重要的干预性治疗手段之一;另一方, 帮助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掌握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而提高居民的免疫力, 将病痛扼杀在摇篮中, 以此帮助居民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全科医师团队能有效的促进社区健康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 促进社区健康管理有计划的给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工作,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全科医师团队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方面的讲解健康知识, 有效促进居民的高质量健康生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之一, 实践表明, 健全的社区健康管理体系, 有助于社区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完善的社区健康管理中心, 不仅可以帮助居民提高健康的生活质量, 还能给社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全科医师团队以其专业的医师队伍和全面的医疗设备, 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础医疗设施。全科医师团队建设自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有利于全面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 规划慢性病的管理措施, 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社区健康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方便了居民的就医, 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 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丽娜.HOPE模式视角的杭州市余杭区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 2012.

[2]董公明.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利用—基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2.

[3]姚克勤.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以深圳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姚克勤.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2

新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于成立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的通知

中心各科室:

为了在我区做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各族群众提供满意的公共卫生指导。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各类相关文件精神,保障我区慢性病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的指导治疗。经院务会研究决定,成立新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作服务团队,组成如下:

第一组:组长:罗德明

成员:罗德明 胡林华 刘 梅

张兴芳 汪 文 杨 芬 宿 希 胡承英 刘新碧

第二组:组长:张治品

成员:张治品 刘 霞 彭世英

倪 明 龙海燕 罗 香

何芳芳 黄玉香 王以翠

第三组:组长:李 琳

成员:李 琳 李 佳 宋婷婷

杨娅妮 蔺玉发 梁 菊

王 飞 杨光艳 杨晓雪

第四组:组长:刘洪萍

成员:刘洪萍 许佐琴 杨 芬

夏明秀 李婷芳 廖江南 来晓赵 余正平刘莹彬

第五组:组长:刘启萍

成员:刘启萍 张晓鹏 熊晓倩

李芝琼 任本秀 李 萍

新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0一二年三月六日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3

资料与方法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71.09±4.84岁,其中男53例,女70例。

管理方法:⑴组建全科团队:每个团队有成员7~9人。其中全科医师3~4人,主要承担全科门诊、家庭病床、咨询、健康教育及慢病康复指导等职责;社区护士2~3名,主要承担社区护理、上门服务、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等职责;公共卫生医师1~2人,主要承担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妇女保健、精神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在组建全科团队时,团队长实行竞聘上岗,团队其他医务人员实行双向选择,择优聘用。⑵方法:由全科团队深入社区,每周巡诊1次,每个月1次健康讲座,进行面对面的宣教、指导。具体措施包括:①生活方式干预:发放标准用盐勺,减少盐的摄入(每天少于6g),争取做到戒烟限酒。②运动疗法:根据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法,控制运动量,以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前提,并持之以恒;③心理指导:定期沟通与交流,培养和建立患者对健康负责和高血压病可防可治的信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④药物治疗:遵从小剂量联合用药、随访督导服药、个体化规律用药的治疗原则。

疗效评定方法:评价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控制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10软件。

结 果

21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居民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科团队健康管理1年后,血压控制显著改善,在社区居民中实施行为干预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并发症[4],健康教育和促进是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的有效途径[5]。全科团队式服务对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控制管理有积极作用,是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6],是第一线的基层医疗保健。开展全科团队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基本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老百姓对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卫生工作重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目标的重要举措[7]。全科团队下沉式健康管理高血压等慢性病起到了安全、有效、连续、便捷等作用。为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管理团队的运行机制探索,积极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需求,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可及、连续和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建凤,Widman RP,顾东风,等.我国成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7.

2 林云,左惠娟,冯春荣,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122.

3 陶寿淇.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J].高血压杂志,1995,17(增刊):14.

4 《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沪卫疾控(2004)45号.

5 韩彦彬,董柏青.高血压人群健康干预常见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40-543.

6 刘映芳.社区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181-182.

7 韩幼平,陈继根.新型全科团队运行机制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6,4(6):709.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4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来, 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年龄36~80岁, 平均 (64.76±7.62) 岁。

1.2 方法

选取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 利用社区全科医师的团队, 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把居住本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2例。实验组由全科医护团队实施社区定期宣教, 进入家庭具体指导, 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定期检测, 按个体差异具体指导。对照组则按一般的宣教, 监控项目自由检测。

1.3 数据分析

本项目实验组监控的主要项目包括体重、血压、血脂、血糖 (餐前、餐后) 、糖化血红蛋白、肾功 (尿蛋白、肌酐比)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 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 观察社区对2型糖尿病的监控效果。

2 结果

经过全科团队医师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 参加该模式管理的患者即实验组目前平均空腹血糖水平 (7.51±1.26) mmol/L, 而对照组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 (7.84±2.23) mmol/L, 经统计学检验, P=0.102>0.05。见表1。

实验组93.75%的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并90.63%有固定医师, 对照组只有62.5%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只有56.25%的有固定医师。

3 讨论

糖尿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 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糖尿病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知识和技能有[2]:

3.1 做好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的准备工作与护理工作

具体见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

3.2 遵医嘱给予血浆、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者遵医嘱尽早使用血浆、白蛋白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危险。白蛋白一般稀释至5%静脉输注。溶血症者遵医嘱正确输注丙种球蛋白以抑制溶血。

3.3 杜绝一切能加重黄疸、诱发胆红素脑病的因素

避免发生低温、低血糖、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 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等。 (1) 做好保暖工作, 监测体温, 维持体温正常。 (2) 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如病情允许及早、足量的喂养, 不能进食者由静脉补充液体和热量。监测血糖, 及时处理低血糖。 (3) 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 缺氧时给予吸氧, 及时纠正酸中毒。 (4) 避免使用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如磺胺类、吲哚美辛等等[3]。全科医护团队具有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庭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心理疏导, 科学生活方式指导, 规范化用药, 实验室指标的监测等监控的能力。本研究主要探索由社区全科医护团队、家庭、患者三位一体化共同合作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饮食、运动、服药指导和病情监控等多元化综合服务。所有监控项目均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实验证明, 微量和极低于感染发病时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简写TNF) 。严格卧床休息, 应用止血药物 (如垂体后叶素) , 必要时可经纤维支气管镜止血, 或插入球囊导管, 压迫止血, 或明胶海绵止血。若咯血量过多, 可酌情适量输血。需严加防范和紧急抢救咯血窒息, 因其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生成较多。专人护理大咯血患者, 指导患侧卧位。减少肺的活动, 有利止血, 并可避免血液流向健侧。嘱咐患者, 如感到喉头有血或发痒时, 轻轻地将血咳出。按医嘱给予垂体后叶素等。

3.4 咯血时注意事项

咯血严重时禁食, 咯血停止后饮食应有足够热量, 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温流食, 禁止进刺激性强的饮食,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5 窒息的抢救

配合患者发生窒息时, 立即配合抢救。立即置患者头低足高位。充分给湿化氧, 直到呼吸困难和紫绀消失为止, 可纠正缺氧。湿化氧的目的, 可防止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结痂而影响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时, 给予呼吸兴奋剂, 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管。按医嘱迅速有效地应用止血药物。

基于以上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成立全科医护团队, 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庭进行有效的监控服务, 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及家庭的负担, 摸索有利开展社区糖尿病工作的最佳服务模式。本社区拥有经验丰富的社区糖尿病管理医护人员, 从事一线糖尿病管理防治工作十余年,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用药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全科护理, 管理服务模式疗效显着, 值得对社区患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工作手册[S].深圳市卫生局, 2008:24-33.

[2]WHO.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Geneva:WHO, 1999:310-312.

[3]叶力夏提阿德力别克.社区全科团队实施糖尿病防治管理的效果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5) :133-135.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5

当前,3G商业、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也呈现出全业务发展的融合趋势,电信与互联网行业已经踏入继单机计算时代、传统互联网时代之后的第三个纪元。

由于看好移动互联网和Android手机平台的商业前景,同时也拥有专业而独特的产品、技术服务能力,我们聚集了一群热爱Android的技术英才,组建了eoeMobile团队。

eoeMobile是一支专注于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产品运营和相关商业与技术服务的团队,立志于建立中国最大的Android应用开发专业社区eoeAndroid.com,想为Android在中国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为专门为Android开发者所搭建的一个专业社区,eoeAndroid与本书一样,是eoeMobile团队服务Android开发者、实现教学互动、价值实践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我们广大的读者而言,本书以开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为读者规划了一条从入门到实战应用的进阶学习之路;而eoeAndroid作为本书的官方社区,则是读者学习过程中交流学习心得、提出疑难问题、寻求实践机会、探讨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最佳场所。

eoeAndroid社区的价值在于其专业性。在专业性方面,包括作者在内的eoeMobile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凭借个人人脉关系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与来自Google、播思通讯、联想移动、中国移动研究院、澳洲电信、韩国电信的一批技术专家建立了非常稳定的交流、互动机制,他们都将越来越多地活跃于eoeAndroid社区,广泛参与到技术探讨与经验交流当中。对于想深入学习Android的读者来说,这些探讨与交流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社区的教程、应用开发、应用代码片段、开发资料共享、UI设计等版块,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交流、获取学习资源的空间。

eoeMobile团队介绍

eoeMobile 团队拥有十余位技术经验丰富、教育背景优秀的成员,其中核心成员在电信行业均拥有多年的手机平台软件开发方面的经验。eoeMobile 以优秀的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提供基于Android的产品、技术服务,制定了以Easy、Original、Efficient为原则的产品与技术服务理念。

团队名称释义:

E:Easy 方便和容易使用;

O:Original 独创性的和新奇的;

E:Efficient 高效和经济的。

创新“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 篇6

一、前言

目前,集团化经营模式在莱钢集团公司得到了成功运用,取得显著的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由于各子公司间属于相互配合关系的同时又相对独立,在配合过程中容易受本位思想的影响,各种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待工作,使配合工作出现问题,影响工作效率造成浪费。

集体公司运输部工程段作为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单位,负责莱钢铁路线路建设及大修工作。经常要与其他单位进行配合作业,工程完工后的交接工作,往往会出现验收标准不统一、各单位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成为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工程段运用学习型组织理念,通过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查寻经营模式中的漏洞,从组织结构入手,创新“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立项背景

以铁路线路大修工程为例:工程段负责大修施工,工务段负责日常维护,运输生产单位负责使用。以往施工时都是工程段大修完毕后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交接,运输生产单位从使用角度考虑会出现重工期轻质量的现象,但工程段在与工务段交接中容易出现验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使交接工作难以完成,造成重复工作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工程成本的增加,還使工程、工务两个兄弟单位的合作关系日渐恶化,造成工作配合上的恶性循环,给我部的运输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工程交接带来的种种问题,工程段对以往交接不顺的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反思,查找问题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工程段负责大修,工务段负责维修,属于同一系统中的两个单位,工程段的验收标准以冶金企业大修标准为主,工务段的验收标准是以现场具体情况,便于日后维修为主。在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造成验收标准不统一。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工程段创新管理方法,从系统结构入手,打破常规工作流程,提出了“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共同组建跨班组、跨单位,拥有共同愿景目标、分工明确、思想统一的“无边界团队”,从根本上改变配合双方的系统结构关系,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维修工作量,形成工作中的良性循环。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改善系统结构

在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后,为彻底消除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由段领导牵头,以各工程负责人为主,主动与工务段相关领导、班组、职工分别进行深度会谈,改善心智模式,使双方认识到:工程段的工程质量降低,会给工务段的日常维修带来困难;工务段的日常维修水平降低会导致线路状态的下降、大修周期的缩短,增加工程段的工作量,工程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因此以往相互推诿的做法只会形成工作中的恶性循环,只有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形成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双方的工作量。

在形成统一认识后,从系统结构方面入手,采用“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针对每项工程组建一支“无边界团队”:由生产单位提出使用要求,工务段提出维修要求,工程段提出大修要求,整合形成“无边界团队”的共同目标----团队共同愿景。将各单位相关人员吸收进“无边界团队”,组建拥有共同愿景的新的工作团队,从以往单位间的协作关系变为团队间的协作关系。工作结构的优化消除了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避免了以往跨单位、跨班组合作时存在的沟通困难、协调困难、配合困难等现象。

(二)加强团队交流共享创新“搭接式”工作流程

组建“无边界团队”后,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召开“工程例会”,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共同优化施工方案;召开“工程现场碰头会”确定现场各环节技术要求;进行“工程区段验收会”进行工程质量跟踪检验。

创新工作流程,把团队成员相互融入进彼此的工作中,将以往的“对接式”工作流程改为“搭接式”,保证“无边界团队”运作的流畅性:

1、方案制定初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

由工程段施工负责人提出大修初步方案,工务段、生产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及区域班组长协同优化方案,便于日后维修,形成最终方案。

2、方案实施阶段,定期组织“工程现场碰头会”

以施工人员为主组织施工,工务段、生产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针对各项工程环节,提出具体技术、工期要求,并协同进行监理。

3、工程交接阶段,不定期召开“工程区段验收会”

以工务段为主随时对已完工区域进行验收,提出整改意见,并协助工程段形成整改方案及时进行整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4、后续整改阶段

后续整改阶段,生产单位根据使用情况随时提出后续整改意见,工程段协助工务段对已交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修,并将各工程整改意见进行汇总,整理成工程档案,进行共享便于日后的维修工作。

“搭接式”工作流程使团队成员同时担任起设计、组织、实施、验收、使用等角色,避免了以往配合工作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提高了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便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以往交接时最能“挑刺”的验收人员在“无边界团队”中纷纷成为骨干力量,用职工自己的话说:“以往挑刺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工作好干,根本不在乎上道工序的困难情况。现在自己全程参与所有的工作,就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三)搭建工程竞武台保证“无边界团队”高效运行

为保障“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能够高效运行,工程段开展了“无边界团队”竞武台活动:

1、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无边界团队”不会随着工程结束而解散

将各工程对应的“无边界团队”、负责人、工程进度情况,进行记录备案确保各环节对号到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2、开展“无边界团队”竞武台活动

对各项工程的完成情况及后续检查情况进行公开,评选出卓越团队、优秀团队、合格团队、不合格团队,将职工的个人荣辱观与工程质量相结合,形成内部良性竞争。

3、提出“延伸服务承诺”

根据档案纪录情况,定期安排人员进行工程的质量检查、回访,工程负责人随时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沟通,并对出现问题的工程进行服务整修。

四、结束语

经论证,“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弥补了集体化经营过程中的弊端,使各配合单位都能避免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更好的投入到合作经营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已得到成功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在工程交接上取得效果明显,同时运用在班组管理、技术创新、维修服务等方面也取得显著的成效。“无边界团队”管理模式是面对当前钢铁企业大形势,适应当前“转方式,调结构”,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改善的一次创新。同时“无边界团队”的管理理念可以广泛应用到其他配合工作领域,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因配合不利造成的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本增加等现象。□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7

1.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背景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越来越为各方重视。长宁区卫生局作为卫生部在全国范围首批社区卫生改革试点,组建的社区全科团队,深入到社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点、家庭三个层次的服务体系。为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普遍关注的问题推出了便民措施,是一项民心工程[1]。

为配合全科团队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资源(HIS系统中的就诊信息和C H S S系统中的健康档案1+X)及高新技术手段(PDA及移动通讯技术)为全科团队服务。目的在于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足不出户的“专家级”医疗护理服务;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全科团队业务规范,使团队上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更专业、更精确、更高效。

1.2 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目前,我国卫生系统的信息化正围绕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化三条主线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有助于国家卫生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与利用,提升我国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而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信息化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棘手的社会问题,提升卫生系统的服务质量。

1.3 建设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

2008年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认为,这一决策对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除了资金以外,关键是规范和标准,尤其是建立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探讨医院和社区的转诊信息交换和共享,这已成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他说:“我国卫生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应用系统少,对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要求比较低,因而表现出对信息标准的需求不高,但要做好信息化工作,标准化非常重要,当前必须要把卫生信息标准的工作当成头等重要的内容来抓,信息标准对现有异构系统的整合和对今后的系统开发提供依据。”

1.4 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1.4.1 缺乏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不明确,导致大量的信息整合工作不敢贸然推进。但是,由于学科的复杂性和信息化起步晚等原因,医疗卫生信息标准的制订需要一个过程。根据从卫生部信息中心了解的情况,包括社区卫生信息标准在内的各个相关卫生信息标准正在积极制订当中。

1.4.2 信息资源的利用困难。

具体体现在:系统建设开发单位不一致,业务需求变化导致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出现问题,居民流动后给健康记录等信息的共享带来挑战,社区卫生中心与医疗机构数据交换问题亟待解决,社区卫生与其他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出现问题。

1.4.3 适应不断更新的业务模式。

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也催生了新的信息系统需求。要求系统在架构阶段就要考虑到将来业务发展的灵活性,面对业务的变化,能够作出及时的响应。

2 系统建设目标

2.1 建立全科团队信息管理系统

将全科团队的工作流程自动化处理,在团队成员开展医疗服务时能够获得患者的相关信息,为医生确诊、病人转诊及护士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辅助。提高全科团队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操作的准确程度,便捷地统计和分析各种业务数据并生成相应报表。

具备分布式处理功能,方便社区服务站点使用。

HIS系统是社区卫生中心的基础,医生开具医嘱时用到的价表信息、健康档案信息、家庭病床登记信息及检验检查信息都要从HIS系统中获取。在医生开好医嘱后,医嘱信息也要同步到HIS系统中去。

实现和无线移动终端(PDA)的接口,全科团队上门服务时将携带无线移动终端为患者提供服务,作为系统的延伸,在无线终端上存储的团队成员的任务安排信息、开具医嘱时用到的价表信息、健康档案信息及检验检查信息将从本系统中获取。在无线终端上完成相关业务操作后也要把业务数据同步到本系统中。

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综合防范、整体安全;分级保护、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综合安全服务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应用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

2.2 建立全科团队无线应用系统

当全科团队上门服务时,随身携带的PDA将成为他们的业务助手,在PDA上面部署的全科团队无线应用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延伸将为全科团队提供信息查询、医嘱录入、任务提示等功能。

团队医生可从PDA中查询患者的健康档案、既往史、现在史、价表、工作安排等信息。当下达医嘱后再把相关业务数据传送到团队信息管理系统中来。团队信息管理系统接收PDA的数据后再与HIS、CHSS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全科团队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种现有资源(如HIS,CHESS,PACS等)通过服务的形式进行整合,而且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任意“组合”,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想要的信息.社区卫生服务点通过专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接,各接入点都设有防火墙以保证系统安全,在社区卫生服务点远程调用中心全科团队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如开医嘱,对以往病历,个人健康档案的检索,社区卫生业务数据的采集等等。PDA作为移动终端,专为社区卫生全科团队量身定制,其功能不仅涵盖“六位一体"所定义的内容,而且提供开医嘱,化验单打印,计划任务,卫生业务数据采集等功能.使全科团队为社区提供更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3 系统分析及设计

当前,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的服务对象主要有:社区居民,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以及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居民是医疗服务对象,社区医生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而社区卫生中心是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与管理中心。社区卫生中心职能有:提供社区居民的医疗信息、公用服务标准、医疗机构资源的接入、对各社区全科团队动态控制管理、医疗费用结算。

为了满足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以及为用户提供方便性,克服以集成平台为核心的医院内部系统集成方案在进行跨系统集成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系统集成方案。

3.1 系统用户及业务需求

3.1.1 社区居民。

长宁区卫生局下辖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全科团队为区域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居民可通过短信或电话预约,系统收到其预约信息后,由相关人员安排全科团队医生上门核实是否符合建床条件,把医疗服务从以医院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

3.1.2 社区团队医生。

社区团队医生在收到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预约信息后,进入以下业务流程:(1)登记:由团队医生或由预检台将患者信息输入,然后由团队医生从登记名单中根据地址信息判断是否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加入到自己的预约病人列表;(2)根据病人列表安排上门核查工作日程;(3)在系统中安排工作日程,并将数据同步到PDA上,进行上门服务;(4)在患者家中,查询患者的健康档案、既往史、即往门诊就诊数据(包括诊断、用药、用法化验结果等),住院就诊史(包括出院小结、出入院日期、住院号、出入院诊断、诊疗过程、检验结果等);(5)在患者家中输入病史(包括主诉、二级查房记录、大病史、病程录),开医嘱(包括药方、检验申请),打印健教处方(可在PDA上进行编辑),并统计打印次数,在诊断过程中可随时查询药品配伍禁忌、工作规范等信息;(6)在患者需要转诊时,在PDA上查询到各签约医院专家库的信息,包括专家介绍、门诊时间等。(7)完成工作后,将业务数据同步到团队信息管理系统中。在PDA上的所有操作功能都可以在PC中实现,医生一般每天要将PDA与团队信息管理系统同步(外出前及回来后)。

3.1.3 护士。

医嘱中如果包括补液单、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护理项目,患者在收费处交完费后到团队护士处进行登记,护士在系统中选择患者,确认对该患者要做的处理,安排工作日程。上门服务前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与PDA做一次同步,为患者服务后确认该任务已完成,并可得到配伍禁忌、三查七对、工作规范等提示。一天工作结束后,将PDA中的数据与团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同步。

3.1.4 团队管理者。

团队管理目前分为三个层次,团队成员、团队主管及卫生中心领导。团队成员可以统计本人的业务数据,团队主管可统计本团队的数据,卫生中心团队管理办公室可对所有团队及个人进行统计查询,可对家庭病床建撤床情况进行统计查询,并可生成家庭病床月报表;可对家庭病床护理工作进行统计查询,并生成护理工作月报表;可对医保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如均次处方费用、复诊率、医保总费用等)。

全科团队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3.2 全科团队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考虑到整个社区团队业务支撑系统涉及到多个不同的业务平台、多项数据传输过程,贯彻落实关于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总体规划,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及中医中药等实际工作着手构建全科团队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如图3所示。

4 社区全科团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社区全科团队系统的实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web服务的发布与使用,二是社区全科团队系统数据的前端页面展现,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4.1 WEB服务的发布与使用

社区全科团队系统主要业务流程都需要其他系统的服务支持,上节中已对主要的服务进行了描述及分类,首先要建立,发布,测试定义的web服务,使web服务自身很健壮,web服务因为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毫无疑问在性能上可能有一些不足,但多系统的连通性,互操作性更为重要。前端页面的展现内容丰富新颖是很重要的方面,这直接反映出用户满意度。

社区全科团队系统web服务来源有两个,一是原有系统重构,二是社区全科团队系统自身的web服务,目前主要是报表查询。主要的web服务还是从原有系统中抽取。社区全科团队系统的病人门诊,住院信息都来自HIS系统,数据由web服务提供,同时病人的医疗费用信息存储在HIS系统,如计费,结算等,这涉及到web服务的响应时间问题,但目前系统主要分布在医疗系统的内网,经测试web服务的响应时间是可以接受的。

4.2 社区全科团队系统数据展示实现

4.2.1 程序包结构说明。

社区全科团队系统的页面展示部分使用了多种现有的软件技术框架,集成这些框架来设计出适合自身开发条件的软件技术架构,使用到的技术框架有用于前端页面展现的Struts框架,用于提供数据持久层的Hibernate框架,业务逻辑层根据自身业务复杂度及软件可扩性,可设计出多层的业务逻辑结构。业务逻辑结构的层次分明必然要求开发过程中程序包结构的合理清晰,这样会给以后的体系扩展和维护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节省维护者很多宝贵时间。

4.2.2 页面展示。

对社区全科团队系统进行数据、表格、图形的展现,实现的功能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故列举其中的典型展示,如展示医生开医嘱界面。进入系统界面,在拼音索引栏输入药名首拼,下面的项目栏会出现相应的药名(如图4所示)。

预约登记,页面中间列出了所有已登记的病人列表,点击右侧的详情在页面下方显示其详情。

P D A操作界面,P D A实现了P C上的所有功能,是一台移动的医生工作站,下图展示了医疗模块,点击家床管理进入家床管理子模块,下面的菜单可以进行察看病人信息,病史,写病历,开医嘱等操作。

5 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作为卫生部在全国范围首批社区卫生改革试点,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医生的特点,在充分应用原有医院信息系统(HIS)、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C H S S)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全科团队信息管理系统(T I S),H I S与C H S S的对接实现了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的相互调阅和补充,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点和家庭(PDA)的三站式服务,提高了全科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仪.把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20/content_6268753.htm.

[2]David S.Linthicum.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M].US.Addison-Wesley Pub Co.1999.

[3]David S.Linthicum.Next Gen-eration Application Integration[M].US.Addison-Wesley Pub Co.2003.

[4]Sanjiva Weerawarana,Francisco.Curbera,Frank.Leymann.Web Ser-vices Platform Architecture[M].Sec-ond Version.US.Prentice Hall,2005.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8

1 实施方法

1.1 建立完善相关组织

将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划分为5个片,市疾控中心组建5个团队,每个团队包干1个片,每个团队由不同科室的3名以上业务人员和1名疾控中心领导组成,其中确定1名业务骨干任组长,具体负责实施该组的城乡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工作。市疾控中心设置公共卫生管理科,专人负责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疾控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分阶段指导内容的实施,同时,及时收集资料、汇总数据,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抓好具体落实。

1.2 强化业务培训

为加强疾控机构的内涵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全科疾控”为目标,由中心业务科室的各线分管人员任讲师,以城乡公共卫生考核标准和日常工作要求为依据,对所有团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结核病防治、艾滋病、性病防治、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10大块内容。同时,积极倡导以自学为主,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专业外的其他业务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以适应全面指导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逐步达到“全科疾控”之目标。同时,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农村公共卫生讲师团,逐一对各乡镇(街道)的责任医生和村级公共卫生管理联络员开展了相关业务及工作职能培训,为顺利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3 建章立制,完善方案

经过1年的摸索,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我市社区“全科疾控”责任指导团队工作,2008年9月,市疾控中心着手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工作规范”和“业务培训教材”。2008年年初,市疾控中心对5个业务科室的卫技人员重新进行了分配重组,为强化指导质量,新增设了团队考评组,每年2次对各团队进行工作考评。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工作的正常规范运作,市疾控中心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活页记事本”和“余姚市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台账活页本”。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台账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1.4 指导形式

指导采用结对包干的形式,一个团队包4~5个乡镇(街道),每季度第1个月按阶段性工作重点具体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第2个月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季末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工作考核。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指导中,我们着重抓了3个环节:首先,抓统一管理,由市疾控中心分管主任负责城乡公共卫生指导工作,其他领导配合协调,所有业务科室共同协作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科具体负责操作实施。同时,针对每次各团队原始指导记录及指导意见文书及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并进行情况通报。其次,突出重点,在每次指导前,根据全局统一安排,结合市疾控中心日常工作,确定每次指导内容,制作每项指导内容的检查指导记录表,记录表设计要求简单实用,能清晰地反映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最后,抓工作落实,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多走、多看、多问和多听,不但要查看资料,而且要深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户、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走访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抓好整改落实,每次指导时,必须对上一次指导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力求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全面提高优化服务水平之目的。

2 工作成效

2.1 初步达到“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通过业务培训,建立责任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指导,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线外的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初步达到了“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2.2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建立团队包干责任制,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后,促进了各乡镇(街道)医疗单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由于政府出钱买服务,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有效地促进了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的转变。目前,各单位领导已相继转变观念,视公共卫生为第一要务,从开展部分服务项目到全部服务项目,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同时,还经常对联村医生的工作进行深入检查督导。通过对责任医生的培训和指导,使责任医生全面了解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按照考核标准切实开展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3 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

自2007年9月开始指导到2008年12月进行考核,反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8项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在8项指标中:结核病督导管理率达到100.00%;35岁以上成人首诊测血压率提高最为明显,从指导前的34.15%提高到到指导后的90.74%,提高了56个百分点;健康教育资料入户覆盖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农村家庭聚餐申报指导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慢病规范化管理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能基本反映服务效果的居民防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表1)。上述数据证实,开展“全科疾控”责任指导团队深入社区指导工作,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4 健全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

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中,县级疾控中心是“龙头”,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纽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网底[1]。通过团队包干深入网底进行指导,不仅使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的网底建设得到了加强,从而使松散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得到了巩固提高,并在开展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应有作用。

3 讨论

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市疾控中心作为全市卫生防病业务技术指导单位,承担着对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的职能。通过前阶段全科疾控团队包干,深入基层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使我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8项指标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深受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欢迎。

目前,在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从下至上分科分线越来越细,疾控人员熟悉的业务也越来越窄。在县级疾控中心此类分工极窄的业务知识面,已不能适应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机构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必须实行“全科疾控”的模式。在我市推行的“全科疾控”中,仅靠培训和在指导过程中熟悉业务,仍达不到全面深入细致地指导城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水平,只有在疾控中心引入科室轮换机制,才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条块结合,建立团队与业务科室的定期信息沟通机制,在开展团队指导的同时,要切实注重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作用,确保面上工作的平衡。在反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8项指标中,虽都有明显提高,但仍有3项至今仍未达到考核标准的要求。究其原因:首先,在短时间内要完全达到标准要求确有困难。其次,该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到全市21个乡镇(街道)83万常住人口,另加约50万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内容,作为乡镇(街道)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既要完成日常的基本医疗工作任务,又要下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明显感到人手不足。第三,工作难度大,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因部分联村责任医生业务不够熟悉,群众又不理解、不配合,从而影响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第四,要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应采取相应措施,落实质量控制要求,并将考核评估情况与奖惩挂钩,努力促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9

1 团队合作在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实施

1.1 团队组建

社区护理学总共36学时, 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本学期共安排三次实践课, 分别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任务。理论课以教师的讲课为主, 将团体合作学习用于实践课的教学。学期初, 根据每班学生人数进行分组, 以随机抽签的形式, 共分为六大组, 每组7~8个人, 并且每组设有组长一个, 负责教学活动的实施, 包括小组成员分工、学习计划制定及落实、与教师的沟通等。

1.2 实践安排

在学习了理论课后随即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例如在教学完了社区健康护理评估的理论课后, 教师布置了一堂小组课外实践活动——走进飞英社区。首先明确实践课教学目标, 即通过听飞英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负责人员的讲解, 并结合实地考察, 对地理环境, 人口特征, 教育等各方面来整体的评估飞英社区, 完成一次实践报告并将此次评估内容以口头表述和团体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时间控制在8~10分钟之内, 不足或超时都会相应地减分, 有关评委取平均分并评出名次。在明白实践目标后, 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工, 按照合作性学习的模式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完善资料, 最后小组讨论, 组织排练表演。利用一大节课的时间, 进行汇总讨论, 每人在小组中进行试讲, 由组长负责评出不同等级, 另外一大节课进行合作表演, 由有关评委评出分数。

1.3 成绩评定

社区护理学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小组合作实践课的成绩占60%, 期末笔试成绩占40%。团队合作学习活动以小组成绩为评分标准, 评分包括: (1) 实践报告,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完成上述内容的完整性、详实性、创新性等给予评分; (2) 小组汇总讨论报告, 先由小组内部评分, 再由组长汇总评分, 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分; (3) 表演能力评定, 由教师以及相关评委共同参与, 从仪容仪表、语言表达、报告内容、团队默契、主题明确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团队合作对学生社区实践的影响

2.1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合作性学习过程, 有机地将理论学习与社区实践相融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学生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到网上收集资料, 编写提纲, 改动剧本, 最后同学之间相互演练。在实施过程中, 学生分工合作, 相互协调, 融洽, 相互支持, 一幕幕生动的试讲、精彩的角色扮演, 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前提下,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更增进了彼此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锻炼了人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 增进了集体荣誉感。

2.2 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技巧

在临床护理中若与病人沟通不当, 就会影响病人的情绪, 使护患之间的关系不友好,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在遇到特殊情况时, 灵活应对能力不够, 往往造成患者抱怨, 不信任心理。结果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既影响病人康复, 又影响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3]。因此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 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而在社区护理实践课中, 同学们通过与人交谈和提问的方式建立起与居民之间的信任感, 并以此获取想要的信息。通过这门实践课的开设, 同学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 为今后的社区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社区服务者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

2.3 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现有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4]。合作学习理论鼓励学生共同参与, 都有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在社区实践活动中, 学生积极向社区服务站的教师提出问题, 并对其所提供的数据、表格等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全面分析、相互比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 通过社区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学生更加看清了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未来, 部分同学开始针对社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自己动手文献检索, 在教师的论文指导下, 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论文的撰写中, 培养了科研能力。

实践证明, 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 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实验、研究和创造[5]。在社区健康护理实践中应用团队合作学习理论, 起到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健康教育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于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 提高社区护理学的教育质量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四清, 彭兰地, 刘梦清, 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加强社区护理实践的尝试[J].护理研究, 2007, 2l (11) :290l~2902.

[2]郭明贤, 李烦繁, 崔艳, 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1 (7) :643~644.

[3]张立萍, 张丽娟, 王艳萍.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 2006;41 (12) :1132.

[4]王国英.临床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6) :66~67.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10

1 社区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人民对健康关注程度也逐渐提升,医院资源的有限造成就医难的问题,近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社区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且目前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与社区居民最为接近的医疗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干预意义重大[4]。

2 医疗志愿者服务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志愿服务在我国蓬勃发展,最初以国家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始[5]。近些年医疗志愿服务多是医院门诊及医院组织的志愿服务[6,7],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及一些实践经验[8]。社区健康志愿服务大多是医院组织的,而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因缺少组织管理,相关报道较少。

3 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设立志愿者管理部门

志愿者管理法律方面大多数此类文件只是对志愿服务进行一些原则性和普遍上的界定,没有从微观的操作层面提出相应有力的具体政策措施,很容易使服务呈现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的状态[9]。可供医疗志愿服务领域借鉴的法律法规更少,志愿服务在法律地位方面的窘境很大程度上制约志愿服务推进的力度。可根据我国现有《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制定更详细的管理制度。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专门部门从事志愿者管理,使志愿者服务更加系统。设立志愿者服务项目,规定服务内容,例如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保健、健康政策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等项目。

4 志愿者招募、培训及管理

4.1 志愿者招募

4.1.1 志愿者招募方式借助媒体、网络或微信平台发布志愿者招募的相关信息,及时反馈信息。

4.1.2 志愿者来源

志愿者可来源于社会上对医疗服务有兴趣的团体或个人,最好有医学教育背景,特别是在校医学生。开展与院校合作模式的志愿者服务是较理想的一种方式,有更好的志愿者服务持续性。志愿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医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更好地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形成和职业价值观取向一致的价值观和社会观,院校合作的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医学生更早、更直观地面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强调在实践中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使其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既承担了责任,也帮助别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对促进医学生了解社会,塑造品格、规范行为、拓展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职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医学生志愿者在招聘录用时适当加分,可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10]。在完成在校教育后积极从事志愿实践活动,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培育高尚人格、提升精神境界、满足人们服务社会和建设社会愿望的重要途径[11]。

4.2 志愿者的培训

调查志愿者对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培训课程。开展阶段培训,逐步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通过基础课程培训保证志愿者对服务岗位的基本设置有所了解,包括各项需遵守的规章制度、志愿者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规范等,这些培训内容相对浅显,易于教授和学习。志愿者在此培训基础上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学习基本医学知识、沟通技巧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注重志愿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促进志愿者的学习和发展。建立资深志愿者带领新进志愿者的服务机制,使新志愿者更直观地了解志愿服务项目。随着公众的志愿服务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新进志愿者医疗服务内容较为陌生,对志愿服务内容不够熟悉。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志愿服务经验的传承与志愿者相互间的交流。面向资深志愿者开展如何带领新进志愿者的培训,协助新进志愿者尽快、顺利融入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在带领技巧、带领内容、带领流程等方面开展培训形成一套完备的以老带新服务机制。

4.3 评估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的考核、评估、监督机制。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承诺制度,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12],对优秀志愿者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实行志愿服务储蓄制度,有研究使用积分制[13]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是使健康促进志愿者活动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增强服务活动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以备参与者本人未来之需。

5 其他

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络,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各项活动相辅相成,有秩序、有反馈。

6 讨论

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自愿性、公益性、无偿性服务的广泛开展,能起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重要作用,直接促进了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社区服务成本,减轻政府负担[14],但现如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志愿者参与意识不强。相对一线城市郊区的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识比较弱[15]。志愿者已不是新鲜名词,但在相对偏远的郊区,有些居民并不了解志愿者可以做什么。我国区域大,发展不均,郊区的地域比较广大,人口分布不均,且很多地方交通不够便利。志愿者服务能否更加完善是建立在社会大环境发展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区医疗志愿服务才能发展起来。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与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社区卫生服务面多并且分散,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短缺,不能满足庞大的社区人员的健康需求。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志愿者进行相关健康促进活动,既可以减轻社会负担,又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标,而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志愿者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我国志愿者医疗服务的现状,对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团队构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规范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团队的一点浅见。

团队文化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团队管理 问题 研究

一、团队管理类型

团队管理的类型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划分,有根据人员规模、人员素质、团队功能等等进行分类,主要目标都是为了使得团队能够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一)工作团队

工作团队是指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而产生积极地协同作用,并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达到团队绩效大于个人绩效。

(二)自我管理团队

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通常由10~15人组成。

(三)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就是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下,由进行实际工作的真实团队人员组成,并在虚拟企业的各成员相互协作下,给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A企业现状

A公司成立于1946年8月,由日本B公司和德国C公司共同出资,一家专业生产密封件及减震减压件的全球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450万美金,投资总额2800万美金,日德双方各占50%。截至2012年1月集团在中国的直接雇员人数达到4000多人,其中4%日本籍、4%德国籍、91%中国籍和1%外籍(非中、日、德籍)。这家有着50多年合资历史的集团公司,两个投资母公司都是家族企业。

与很多在华的跨国公司不同,A公司是一家没有本土合资成分的合资公司,公司的多元化的人员结构注定了多元化的文化风格。多文化风格带来了复杂的管理问题,而公司

就是由无数个团队组成,所以管好了无数小团队,就如同管好了一个公司大团队。我们能从A公司的管理案例中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那我们就可以帮助到A公司的团队文化管理,使其在华的发展之路走的更顺利和精彩。

三、A企业团队管理问题

(一)团队文化存在差异

根据共同经营协议,为加强企业管理,执行官由日德双方联合担任,各家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均由日方、德方交替担任。以正、副总经理为首的经理班子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日本管理者的沟通语言较为简洁,意思不明确。但不同的是德国管理层的沟通一般都是比较直接的,明确表达出自己意愿的方式。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会造成沟通中的问题激增,或者导致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却解决不了。这就是团队文化存在差异造成的,所以说不能小看团队文化给一个团队所带来的影响。

(二)团队管理制度差异

在团队合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工作,规范团队成员的共同标准应当是什么?西方企业一般是在法律环境比较严格和完善的条件下开展经营与管理,而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依靠国家计划和上级指令来行事,过于拘泥于条文。

在A公司,日本的管理方式主要以按照规则进行,但是这个前提是已经制定好了各个方面的规则,并能予以实施。譬如:日本团队由于习惯加班,认为加班也是自身的职责之一,但是德国团队认为如果加班就应该得到加班费,这就会造成两方面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因为如果日本团队总是组织自行加班那么整体团队队员权益就得不到保障,会造成德国团队队员的不满员,觉得自己合法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很可能对工作的积极性减少,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

(三)团队管理考核差异

A公司一直以日式的人事管理理念进行着,体现在人事考评制度上,关注“人”为感受。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员工自身的感受和幸福着指数。但是,在60、70时年代的中国人中,“大家庭”式的经营理念,往往会被理解成大锅饭,功过不分,滥竽充数的消极怠工者屡见不鲜。用“态度决定一切”的理念来考核员工,对于他们那代人或许还行得通,但对于80后90后的新中国人,再用这套已经无法驾驭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适应老旧的管理方式,他们更加需要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差异化的管理,彰显个性。态度固然重要,但结果是决定成败的唯一标准。

四、A企业团队问题解决办法

(一)正视团队文化差异

对于一个多文化的团队,要想统一思想、统一行为,首先要了解彼此,认识差异。本文中阐述了多种文化维度,并因这些种类的文化产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等等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反映在企业的工作之中,因为员工之间工作的原因才会造成了团队文化差异的突出,A企业员工的交流不畅正是由于其管理层与下属员工的文化差异。所以在打造跨文化团队的第一步,要正视团队个体成员间的文化差异,同时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文化差异,实现文化融合。

(二)规范团队行为,建立企业团队文化

一个企业要塑造新人,使其热衷于服务于企业,并形成一个规模群体,需要倚靠团队文化。对于A公司,一直没有系统、明确的企业行为文化,对于各个分属公司而言,每个公司都保留着自己的特色,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风格,不管是德式的、中式的还是其他的。这就说明跨国的文化规范化尤为重要,只有进行了合理的规范化才能使得企业能够在整个国际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三)克服“文化休克”,培养文化意识

加强一个企业的团队文化意识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所以说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应该重视并实施企业的团队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建立跨文化团队的重要工作。可以说文化意识的建立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尤为重要的。就拿A企业来说,日本团队和德国团队的队员他们的团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以后如果还有新的国家的队员加入进来这就更加需要企业整合成一个全新的企业团队文化。

五、结语

本文以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为基础,从文化沟通方式中的个人等方式来分析。本文介绍了跨文化团队的类型,文化差异理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团队的影响,以及应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团队影响的理论方法,从而得出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姚洁.广西外国语学院外语培训项目团队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

[2]赵真.基于知识共享的高校教学团队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3]单巍.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篇12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区群众团队,群众文化活动

在中国城市的基层社区里有着为数众多的草根社团, 自从政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以来,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种团队建设成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政府对此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02年上海市政府开始试点对社区群众活动团队进行登记备案的管理办法, 这填补长期以来国家管理社区群众社团的法律和管理的盲区, 同时在财政方面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和团队建设进行大量的投入。为了了解目前基层社区里各种群众文化团队的实际情况, 我们于2008年对上海市长宁区的十个街道镇以及176个居委会的群众活动团队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两部分。调查的结果如下:

一、社区群文团队的基本情况

1. 数量

长宁区十个街道、镇共有140支街道 (镇) 团队和1170支居委会团队。街道团队平均人数33人, 大多数团队的人数在20人左右, 其中男性占31%, 女性69%。团队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居委会团队平均为21人, 大多在10-20人之间, 男性约占30%, 女性70%, 年龄最低是15岁, 最高的是82岁。

2. 成立时间

街道团队成立时间最短的不到一年, 最长25年, 平均为6.5年, 主要集中在2-6年, 其中最多的是成立5年的团队。居委会团队成立时间最短的不到一年, 最长的是31年, 平均长度是5年。

3. 团队的活动内容

街道团队最为常见的依次是戏曲、体育健身、舞蹈、合唱和锣鼓腰鼓队。居委会团队最常见的依次是体育健身类、读书小组、合唱 (歌唱) 类、舞蹈类、手工制作和戏曲类。

4. 团队的培训情况

大多数团队依靠业余 (志愿) 的辅导老师进行培训和学习。从2005年至今只有4支团队明确表示参加过2次或以上的培训。

5. 团队的经费情况

街道的团队2007年经费最少的是没有经费, 最多的是35000元, 在有经费的团队中, 62.5%的团队由街道提供活动经费, 44.8%自筹经费, 5.2%由居委会提供活动经费, 4.2%由社会赞助, 还有1%有其它渠道的经费来源。居委会团队中有经费来源的团队中74.9%由居委会经费, 27.5%自筹经费, 15.4%有街道经费, 1.6%有社会赞助经费, 还有3.4%有其它途径的经费来源。

6. 团队活动时间和场地

街道团队每周活动1到2次的占55.9%, 活动3次及以上的占28.3%, 活动时间不固定的6.3%。活动地点按照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7.5%, 居民区文化活动室17.3%, 其它17.3%, 公园绿地8.7%, 小区广场6.3%, 没有回答占4.7%。

居委会团队中每周活动时间少于1次的占16.3%, 每周活动1到2次的占50.2%, 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占32.5%, 活动时间不固定的占11%。3.1%的团队在街道活动中心, 69.1%在居委会文化活动室, 16.4%在小区广场, 4.3%在公园绿地, 还有14.5%有其它的活动场地。

7. 团队创作作品和获奖情况

在街道团队中, 有30支团队创作过作品, 占23.6%, 有42支团队得过奖, 占33.1%。在居委会团队中, 有76支团队有作品创作, 有89支团队获得过各类奖。

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的一些特点

1. 群众文化团队中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而街道团队中男性的比例要大一些。

2. 街道团队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居委会团队的年龄跨度比街道团队大。

3. 街道团队和居委会团队的人数平均在15-20人。街道团队规模略大于居委会团队。

4. 街道团队面临更多的演出任务, 因此戏曲、舞蹈、合唱等种类的团队最为常见。而居委会的团队更多的是老百姓的自娱自乐, 因此最普遍的是体育锻炼类。

5. 街道团队的经费要多于居委会团队。除了依靠相应的政府部门的支持, 团队成员缴纳的会费也是主要的经费来源。

6. 街道团队活动的场地以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为主, 而居委会团队的活动场所以小区和居民区文化活动室为主。方便是群众团队活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经费。

经费是提得最多的问题。不管是街道还是居委会的团队, 都希望有更多的经费支持, 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设备的添置、服装道具的制作、培训老师的聘请等。

2. 师资和培训。

很多团队希望有高水平的老师进行辅导, 或者参加培训班, 以便提高水平。舞蹈、合唱、戏剧类的团队这方面的需求更为明显。

3. 场地。

场地问题主要分成两种, 没有场地或者场地不理想。有些团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 还有些团队活动的场地太小, 或者离居民住宅太近容易扰民等。一般来说越是规模大的团队对场地的要求就越是高。

4. 交流的平台和演出的机会。

一部分团队希望扩大活动的范围, 有机会和其它团队交流, 或者参加比赛和演出。

四、建议

1. 继续加大对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 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群中团队活动的需要, 此外要根据不同团队的活动特点进行场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增加群文活动经费的投入。除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投入外, 也要鼓励团队成员自己筹措资金, 并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3. 文化馆和文化活动中心要加大对团队的培训和辅导力度, 配备专业性辅导人员, 定期进行培训指导, 形成群文团队专业培训机制。

4. 要鼓励男性多参与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 改变社区群众团队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

上一篇:COMSOL软件下一篇:个人生活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