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团队论文(通用8篇)
社区群众团队论文 篇1
摘要:本文在对长宁区社区群众活动团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上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归纳了目前城市基层社区中群众社团活动的种类、规模、年龄、活动场地、培训、经费等情况, 总结了群众团队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区群众团队,群众文化活动
在中国城市的基层社区里有着为数众多的草根社团, 自从政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以来,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种团队建设成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政府对此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02年上海市政府开始试点对社区群众活动团队进行登记备案的管理办法, 这填补长期以来国家管理社区群众社团的法律和管理的盲区, 同时在财政方面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和团队建设进行大量的投入。为了了解目前基层社区里各种群众文化团队的实际情况, 我们于2008年对上海市长宁区的十个街道镇以及176个居委会的群众活动团队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两部分。调查的结果如下:
一、社区群文团队的基本情况
1. 数量
长宁区十个街道、镇共有140支街道 (镇) 团队和1170支居委会团队。街道团队平均人数33人, 大多数团队的人数在20人左右, 其中男性占31%, 女性69%。团队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居委会团队平均为21人, 大多在10-20人之间, 男性约占30%, 女性70%, 年龄最低是15岁, 最高的是82岁。
2. 成立时间
街道团队成立时间最短的不到一年, 最长25年, 平均为6.5年, 主要集中在2-6年, 其中最多的是成立5年的团队。居委会团队成立时间最短的不到一年, 最长的是31年, 平均长度是5年。
3. 团队的活动内容
街道团队最为常见的依次是戏曲、体育健身、舞蹈、合唱和锣鼓腰鼓队。居委会团队最常见的依次是体育健身类、读书小组、合唱 (歌唱) 类、舞蹈类、手工制作和戏曲类。
4. 团队的培训情况
大多数团队依靠业余 (志愿) 的辅导老师进行培训和学习。从2005年至今只有4支团队明确表示参加过2次或以上的培训。
5. 团队的经费情况
街道的团队2007年经费最少的是没有经费, 最多的是35000元, 在有经费的团队中, 62.5%的团队由街道提供活动经费, 44.8%自筹经费, 5.2%由居委会提供活动经费, 4.2%由社会赞助, 还有1%有其它渠道的经费来源。居委会团队中有经费来源的团队中74.9%由居委会经费, 27.5%自筹经费, 15.4%有街道经费, 1.6%有社会赞助经费, 还有3.4%有其它途径的经费来源。
6. 团队活动时间和场地
街道团队每周活动1到2次的占55.9%, 活动3次及以上的占28.3%, 活动时间不固定的6.3%。活动地点按照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7.5%, 居民区文化活动室17.3%, 其它17.3%, 公园绿地8.7%, 小区广场6.3%, 没有回答占4.7%。
居委会团队中每周活动时间少于1次的占16.3%, 每周活动1到2次的占50.2%, 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占32.5%, 活动时间不固定的占11%。3.1%的团队在街道活动中心, 69.1%在居委会文化活动室, 16.4%在小区广场, 4.3%在公园绿地, 还有14.5%有其它的活动场地。
7. 团队创作作品和获奖情况
在街道团队中, 有30支团队创作过作品, 占23.6%, 有42支团队得过奖, 占33.1%。在居委会团队中, 有76支团队有作品创作, 有89支团队获得过各类奖。
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的一些特点
1. 群众文化团队中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而街道团队中男性的比例要大一些。
2. 街道团队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居委会团队的年龄跨度比街道团队大。
3. 街道团队和居委会团队的人数平均在15-20人。街道团队规模略大于居委会团队。
4. 街道团队面临更多的演出任务, 因此戏曲、舞蹈、合唱等种类的团队最为常见。而居委会的团队更多的是老百姓的自娱自乐, 因此最普遍的是体育锻炼类。
5. 街道团队的经费要多于居委会团队。除了依靠相应的政府部门的支持, 团队成员缴纳的会费也是主要的经费来源。
6. 街道团队活动的场地以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为主, 而居委会团队的活动场所以小区和居民区文化活动室为主。方便是群众团队活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经费。
经费是提得最多的问题。不管是街道还是居委会的团队, 都希望有更多的经费支持, 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设备的添置、服装道具的制作、培训老师的聘请等。
2. 师资和培训。
很多团队希望有高水平的老师进行辅导, 或者参加培训班, 以便提高水平。舞蹈、合唱、戏剧类的团队这方面的需求更为明显。
3. 场地。
场地问题主要分成两种, 没有场地或者场地不理想。有些团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 还有些团队活动的场地太小, 或者离居民住宅太近容易扰民等。一般来说越是规模大的团队对场地的要求就越是高。
4. 交流的平台和演出的机会。
一部分团队希望扩大活动的范围, 有机会和其它团队交流, 或者参加比赛和演出。
四、建议
1. 继续加大对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 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群中团队活动的需要, 此外要根据不同团队的活动特点进行场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增加群文活动经费的投入。除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投入外, 也要鼓励团队成员自己筹措资金, 并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3. 文化馆和文化活动中心要加大对团队的培训和辅导力度, 配备专业性辅导人员, 定期进行培训指导, 形成群文团队专业培训机制。
4. 要鼓励男性多参与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 改变社区群众团队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
5. 各种表演、比赛活动的分配要更合理均等, 不要让少数团队 (主要是街道团队) 成为参加比赛和演出的“专业户”, 要给居委会团队提供更多的演出平台。
社区群众团队论文 篇2
[关键词]群众业余文艺团队 扶持 建议
近几年,广东省、广州市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多个涉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文件,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将文化发展提到相当重要的高度,为广州市群众文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历史机遇下,为实现以群众文艺团队凝聚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广州市文化软实力,笔者建议从政策、资金、人才、平台四个方面给群众文艺团队以全面保障,使广州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达到文化管理高效率化,文化队伍高素质化,文化设施高标准化,文化活动高水平化,文艺创作高质量化的社会效果,进而推动岭南文化整体发展。
一、制度保障——建立全新机制以稳固群众文艺团队生存基础
(一)建立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机制
目前我省在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方面已有较成熟的经验,相关政策规定的配套资金也能够严格落实,可以说这一机制对文化站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照文化馆站评估定级机制,通过参考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地在群众文艺团队服务管理方面的做法,结合广州市实际,本文建议出台《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管理办法》,以评估定级的方式对群众文艺团队服务与管理工作加以引导、推进、落实,建立“分类指导、分级补助”的新机制,突出对群众文艺团队的服务与扶持,进一步促进各类群众文艺团队健康有序发展。评估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1、认定范围:由群众自发成立的合唱、舞蹈、戏曲、器乐、诗书画等业余文艺团队、群众特色团队或广州市辖内学校、企事业、部队及国家机关等单位非职业文化团队。
2、认定等次:设置五个星级等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五星级团队20支、四星级团队30支、三星级团队40支、二星级团队50支、一星级团队若干。各等次团队在组队时间、成员人数、获奖情况等方面有相应要求。
3、认定程序: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每年按照合唱、舞蹈、戏曲、器乐、诗书画等类别对各星级团队进行分级分类认定,认定坚持日常考评、展示比赛、各区推荐相结合原则,组织有关领导、专家组成评委会,综合考虑团队比赛名次、历史获奖情况、区域影响力、对广州市文化工作参与度及贡献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认定,确定名单。
4、奖励扶持:设立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专项资金,每年对认定的各类群众文艺团队给予经费奖励扶持。
5、团队义务:每年完成公益演出任务、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若干人次,积极参与区域内公共文化建设。
(二)制定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标准
制定并印发《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市群众文艺团队的内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提供群众文艺团队内部财务管理、组织管理、活动管理等制度模本,引导群众文艺团队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建立群众文艺团队备案制度,各区文广新局、文化馆等部门要在群众文艺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做好文艺团队的备案、登记、组织申报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做好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等日常管理活动;
3、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使用保管,依照相应的财务制度,严格管理,确保各级政府资助和补贴的扶持资金、奖励资金等用于群众文艺团队的自身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确保各级政府为群众文艺团队配送的文化活动器材不流失。
(三)引入第三方监督反馈意见制度
为对评星的文艺团队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健康发展,使其真正发挥惠民作用,我们建议引入第三方监督反馈意见制度。在引入第三方监督反馈机制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这个监督反馈工作的实施者,不能是团队自身或者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第三方必须是一批高素质监督队伍,必须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和考试才可以上岗。积极发挥文艺协会作用,发掘一批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文化市场中介机构作为第三方。二是在制定监督考评制度的时候,要加大监督考评过程的透明度和考评结果的公示力度。把考评过程、监督人员、反馈结果都置于群众的阳光监督之下。三是要注重对监督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面谈。通过反馈面谈,可为收集群众文艺团队意见提供渠道,不仅仅告诉被监督方一个考核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与群众文艺团队一道从材料和数据中分析应该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形成推动我市群众文艺团队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
二、资金保障——引导多元投入以扶持群众文艺团队成长壮大
资金保障是群众文艺团队组织开展活动的前提。要按照“增长优先,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多渠道、多举措引导政府和社会投入,逐步解决群众文艺团队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壮大。
(一)建立群众文艺团队公共财政经费增长机制
在政府财政预算中要适当向文化发展倾斜,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落实群众文艺团队经费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政策。在每年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按照星级评定方案对新组建团队、参加展演活动、设施添置等给予一定的补助,科学设置评定标准,更好的激发团队积极性,推进队伍规范有序发展。逐步加大区属及街道、社区(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艺团队活动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文艺团队教育培训等经费的投入。同时鼓励群众文艺团队积极创编文艺作品,出台相应的群众文艺团队文艺精品和艺术成果奖励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投入机制予以配套奖励。
nlc202309021137
(二)试行量化采购群众文艺团队服务的投入方式
1、建立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服务官方网站。
通过星级团队评估定级机制,将全市所有群众文艺团队登记注册。对达到三星级以上团队,将其简介、人员、节目、师资等相关情况形成菜单公布在官方网站上,供各区、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上网采购。
2、政府采购群众文艺团队公益服务。
政府每年固定安排一定场次的公益慈善演出、公益培训讲座,由星级群众文艺团队申报承办,列出节目清单,和文化馆、专业团体同台竞争,享受同等经费补助。
(三)结合福利彩票公益金,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扶持群众文艺团队
在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上,要调整政府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方式,实行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基本预算财政拨款与项目资助相结合,增强导向作用,提高投资效益。参考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老年文化宣传项目的做法,建议文化部门携手民政部门和福彩机构积极拓展文化“扶老”项目,结合福利彩票“星光计划”,通过福彩公益金收益支持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完成养老院慰问等公益文化演出。此外,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安排群众文化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导企业来采购群众文艺团队的演出。通过群众文艺团队结合文化展演活动宣传企业,企业对团队进行赞助和冠名,政府搭平台,企业来投资,团队来唱戏,达到企业和团队互惠双赢的效果。“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使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三、人才保障——培养骨干队伍以增强群众文艺团队自我造血能力
群众文艺团队骨干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团队形成自我造血能力、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才支撑团队”的理念,逐步建立群众文艺团队人才库,试行“以量化指标衡量绩效水平,以项目促进人才成长”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群众文艺团队管理人才、文艺人才培训,形成人才发展支撑体系。
(一)建立群众文艺团队人才库
在星级团队评估定级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全市群众文艺团队及市、区级文化馆、国有文艺院团专业干部资料,建立广州市群众文艺人才库,形成文艺辅导员、文化志愿者派送平台。人才库主要分两类:一是团队管理型人才,一是文艺专家型人才。
1、团队管理型人才
在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中,团队管理人才是组织成员中从事核心管理业务,真正决定团队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的人。我们应积极引进文化艺术届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团队管理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同时本着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的原则,加快现有文化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团队管理人才进修培训,储备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
2、文艺专家型人才
如果说团队管理人才是群众文艺团队前进的灯塔,文艺专家型人才则是这灯塔的基石。因此,全面掌握目前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现状,造就和培养大批优秀的专家型文化艺术人才,并引导他们参与指导群众文艺团队业务,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这些文艺骨干,我们要有计划地选派到国家和省市文化部门、艺术院校进行专门学习,进一步提升文艺鉴赏能力、节目创作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带动更多团队活跃基层文化,打响活动品牌。
(二)形成文化志愿者派送平台
志愿者又叫义工,虽然对于志愿者我们早已不陌生,但是在国内,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市文化志愿者中心主要挂靠在各级文化馆,各项制度还不成熟,工作业务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以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人才库的建立为基础,形成文化志愿者派送平台。鼓励有影响的艺术家、老师和具备文艺专长的居民加入文艺辅导员、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到各群众文艺团队指导专业。针对团队缺日常管理经验、缺文艺骨干、缺活动策划能力、缺具体节目编排、缺灯光舞美设计等不同需求,安排针对性的辅导培训和志愿服务。
1、派送文艺培训志愿者
健全群众文化人才发展机制,加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培训,是搞好业余文艺团队的基础。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广州市应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文化馆和国有院团、学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对群众文艺团队的指导。建议建立相关制度,对市、区级文化馆、国有院团委派专业干部深入群众文艺团队参与志愿指导培训作出量化要求。继续深入推进“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做大做实群众文艺团队培训工作,增加艺术培训种类,搞好人才体系建设,提升各团队的艺术水平。
2、派送团队管理志愿者
通过第三方反馈意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群众文艺团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团队管理培训辅导。派送“团队管理型人才”志愿者到群众文艺团队中,通过培训、指导、辅导和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群众文艺团队核心骨干提高管理水平。
3、派送文化活动志愿者
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队以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为主,主要服务于群众文艺团队文化活动的开展、活动现场秩序的维持等社会化文化活动。
4、派送文艺团队志愿者
文艺团队志愿者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志愿者,它主要以高端优质团队为主体,通过高级团队与基础团队结对帮扶,整合团队资源,利用高级文艺团队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和辐射、示范和导向作用,帮助基础团队制定章程、完善档案、培训辅导、策划活动、创作节目,实现群众文艺团队间的自我造血,提升我市群众艺术团队的整体实力。
四、平台保障——提供交流平台以激发群众文艺团队发展活力
一个良好的交流展示平台对群众文艺团队实现自我价值、增进文化交流、提升业务水平、丰富业余生活非常重要。但是现实中,由于城市公共文化广场设施资源的紧缺等客观原因,导致群众文艺团队缺乏一个稳定的交流、展示、学习、提高的平台。
(一)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对团队的免费服务
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基本原则,制定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已建或在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增加对群众文艺团队的免费服务。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意加强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规划,在新建小区配套方面做好定位,保证文化用房的配置;二是要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机关事业单位、有关企业、会所的场地、活动载体等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共同为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三是积极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机制,可参考民政、城管系统,出台聘请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人员的政策措施,确保人员到位,保证公共文化设施正常开放,提高利用率;四是要注意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三旧”改造等政策,积极为重大文化广场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扶持引导基金,既为项目解决部分资金压力,同时激发项目主体的发展热情,并提升项目的形象和影响力。五是探索多样化的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可以考虑由政府提供公共文化场地,引入社会资源参与管理,通过企业的渠道和平台带资源进来,开展低价有偿文化服务。
(二)举办星级群众文艺团队汇演,增加各团队的交流学习
文艺展演是文艺团队展示队员风采、检验排练成果、体现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由于缺少足够的演出交流平台,群众文艺团队尤其重视和珍惜自己登台演出的机会。建议结合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工作,每年定期举办《“星耀羊城”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大汇演》,积极鼓励具备一定规模和上星级的群众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推动群众文艺团队向更活跃、更丰富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资料为广州市文化馆调研组实地调研、访谈、征集所得。
作者简介:申思(1981—),男,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毕业,群众文化馆员,现任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副馆长。创作的《古埠听涛》等多个歌曲、小品曾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奖、广东省群众花会金奖、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等。
社区群众团队论文 篇3
一、关于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鼓励和扶持牡丹江市群众群文团队、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自二0一一年起,我馆通过走访、调查、收集,逐步建立了城市社区和农村团队(村社区团队),并组织社会上优秀的经常活动的业余团队,共134支,今年又新增了6支队伍,现共有140支包括声乐、器乐、舞蹈、合唱、剪纸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群众文化团队。其中东安区20支、西安区14支、阳明区20支、爱民区20支、林口县20支、海林19支、宁安8支、穆棱16支、东宁3支,涉及数万人, 并把他们登记入册,存入艺术馆档案中。
群众文化是“点多面广”的文化,需要一批专业的艺术人才队伍,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就是这样一支专业群文队伍。面对辅导量大、被辅导人数多等工作难点,我们很难做到人人都教会,人人都照顾到。所以,我馆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学习方式,每支队伍选出几位带头人,把他们请到馆里来定期进行辅导,再由带头人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另一方面,我馆采取“走出去”的辅导方式,把辅导团队定期组织到一起,让本馆的业务干部走下基层,走到群众中间, 针对不同队伍的需要,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辅导。辅导者还要根据被辅导者不同的年龄、层次、能力等情况进行专门的辅导。我馆还以“以奖代补”的方针创办了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把奖金作为重点补助,鼓励开展文化活动较好的团队。
二、关于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深入群文团队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当前群文团队建设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群文团队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群文团队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的。通过对基层群文团队的多次走访,我们了解到有大部分群文团队存在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相对而言,发展水平好、领导重视的团队,其文化设施都比较健全。而经济发展落后的乡镇团队、农村团队、村社区团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并且缺少活动阵地,农村文艺队、秧歌队、舞蹈队缺少必备的器乐、服装、音响、锣鼓等,难以有效地开展活动。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团队,夏天活动还好说,在公园或者户外空旷的场地进行活动就可以了,冬天活动就成了问题。如果健康的文化活动不活跃、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人民的思想文化阵地,落后和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健康向上的群文团队文化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但是主流文化的渠道和空间很有限,这从客观上影响了牡丹江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深入发展。
(二)群文团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管理缺位
目前大部分群文团队的带头人多数是兼职,而且大多数是“外行”。各城市社区群文团队人才队伍的素质还能高一些,有一部分是退休的老文艺家。但是乡镇团队、农村团队和村社区团队普遍缺少文艺骨干,而文艺骨干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虽然群众对文化活动充满热情,但因为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组织,无法顺利开展活动。
(三)群文团队基本的经济保障薄弱
群文团队活动基本上没有专项文化活动经费。经济条件好的群文团队,平时的活动和每次演出都是团队的队员自己凑钱。但是光靠这些还不够,群文团队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因此,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群文团队长期生存。
三、关于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毋庸讳言,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群文团队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阵地、有设施, 才能有效发展群文团队。二是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群文团队要创作出能够表现本地文化特色的作品,有特色的作品, 群文团队的发展才能得到提升。三是挖掘当地文化能人。对文化能人进行文艺技能培训,由文化能人带动本地文艺团队发展。此外,定期为队员提供培训、观摩等机会,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增进队员的凝聚力。同时,业余团队的选择要以思想素质、文化艺术素质为重要依据,择优录用,并不断培养新人,做好“新陈代谢”工作,永葆业余团队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牡丹江市群文团队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管理缺位,基本经济保障薄弱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当地文化能人,定期为队员提供培训、观摩等机会,并不断培养新人。
浅谈群众合唱团队的管理及发展 篇4
但群众合唱团队想要不断提高, 作为管理者必须对团队进行系统的管理, 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下面就群众合唱团队的管理及发展谈几点想法。
1 建立制度
合唱团除了依靠团员对合唱的热情以外, 还需要细化、可执行的制度。这些不是管理者一个或几个人强制下去的结果, 必须根据本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 在平时的排练、演出中不断总结的结果, 编写成文。制度真正要建立的是一个传承, 让新团员感觉到被接纳、被需要, 迅速融入到团队中来, 让“老兵带新兵”。简而言之, 一个合理的制度一旦确立, 老团员起到表率作用, 这样新团员通过观察就能自觉按照制度执行。比如团委的分工, 团员的义务和权利, 演出经费的分配, 等等。
2 组建团委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团长是团队的领军人物, 组建团委就是组建团队的中坚力量, 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的带头作用, 实现团队的目标与计划, 加速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团委成员必须具备跟团长一样的领导力, 既要清楚团队发展规划, 还要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团队目标, 让所有的团员了解团队发展方向, 在行动上和团队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大家同心同德、承上启下,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团委最主要的作用是沟通和服务, 一是和指挥的沟通, 二是团内沟通, 三是团外交流;声部长在本声部的训练中, 把音准、节奏、表情、咬字等都完成好, 能使整体管理事半功倍。
一般团委组成是团长1 人, 副团长2-3 人, 指挥1 人, 适时根据需要设立助理指挥1 人, 伴奏1-2 人, 声乐指导2 人。团委会下设:女高音声部, 女低音声部, 男高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每个声部设部长2 人;2 名财务人员, 等等。
3 明确定位
团队定位根植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团长及团委之间达成的一种共识, 是团队的特色所在, 合唱团根据定位来吸纳志同道合的团员。只有找准定位, 才能独树一帜, 在众多的合唱团队中脱颖而出。国内有很多有特色的团队, 比如广州小云雀合唱团, 成员来自广州市各中小学品学兼优的学生, 音色优美、声音和谐、技巧纯熟, 把中外作品演绎得惟妙惟肖;华中师范大学TIANKONG (天空) 合唱团, 成员是清一色的女生, 将女声合唱特有的空灵、质朴、甜美、纯真, 融入作品中,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定位是团队的灵魂所在, 管理者需要始终围绕该定位, 在招生、排练、宣传等方面不断强化。
4 鼓舞士气
每一个人都是需要鼓励的, 团队的士气与团委的激励工作做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甚至影响到整个合唱团队的前程。激励是指通过一定手段使团队成员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自发地把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 从而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团委需要懂得心理学的技巧, 树立榜样、多奖励、组织旅游或联谊活动等, 用激励代替命令, 使团队更富生命力。
5 后勤保障
香港明仪合唱团, 由非常受人尊敬的艺术家费明仪女士一手创办, 成立于1964 年, 至今已有51 年的历程, 团员均来自社会各界, 年龄在25 岁至35 岁之间, 有许多都是学生、社会工作者。据费明仪女士说, 排练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民间合唱团的生存是相当艰难的, 比如场地、经费, 除了靠一些机构的支持、社会热心人士的赞助和演出收入, 很多时候都要自己掏腰包。但越是艰苦, 斗志就会越旺盛, 这么多年来, 香港合唱就是靠着这一股热情, 慢慢系统化地搞起来的。
现在的群众合唱团, 有些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 有些是合法注册可以通过演出盈利的,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都需要固定的排练场地、场所, 都有努力提高合唱艺术声乐水平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 都需要或多或少的经费保障, 都希望获得赞助,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大力给予扶持和积极的引导。但单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也可以借鉴香港明仪合唱团的经验, 借助社会、热心人士的力量, 使我们的群众合唱团得以可持续发展。
6 寻找机会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合唱团在平时努力的排练, 除了享受合唱的魅力之外, 还希望能有一个展示的平台, 管理者应为团队寻找实践机会, 保持团队的积极性。比如参加公益演出, 与其他合唱团交流、比赛、举行专场音乐会等。每次实践结束后, 都应认真收集多方意见, 做出工作总结, 从而不断改进并提高演出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 面对群众合唱团队的蓬勃发展, 除了合唱本身外, 还需要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支撑, 这样才可以让指挥全身心投入音乐, 使群众合唱事业走得更远更好!
摘要:随着专业艺术院团改制, 大量专业艺术人才走向市场、走向基层, 使得业余群众艺术团队得到充分发展, 特别是合唱这种参与性强、容易普及的艺术门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目前投身于合唱队伍的群众不断增加, 合唱队伍不断壮大, 据广州《羊城晚报》报道仅“珠三角业余合唱团过万个”。如此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生活, 更要求文化主管部门给出好的管理办法, 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和舞台等的支持, 使群众合唱艺术更上一层楼。
社区群众团队论文 篇5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管理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具有团队类型多样、组织与管理比较松散、发展的依赖性较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丰富群众文化与促进文化事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给基层群众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正视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管理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团队面临的问题分析
首先,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师资培训问题。现阶段,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在建设中, 团队成员多为老年人以及业余人员, 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尤其是缺乏文艺骨干以及编导人员。同时, 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类型多样, 致使各级文化单位在专业辅道力量方面严重不足, 特别是无法有效培育或引导新的团队组织。其次, 群众文化团队本身及其管理都存在松散性, 无人管理的现象严重, 尚未建立起团队登记与评价的管理机制, 群众文化活动缺乏规范化的活动场地规划, 从而使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最后,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依赖于大量的活动经费投入以及文体设施的建设。从而群众文化团队在经费方面过分依赖于政府, 形成了单一的经费筹措模式, 群众文化团队经费缺乏、道具缺乏、场地缺乏的现象突出, 群众文化团队发展举步维艰。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资源整合,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建设与管理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合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首先, 要充分挖掘人才资源, 搜寻社会人才, 招聘社会专业人员参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管理以及协调工作中来。其次, 要针对各基层群众文化团队自身的特点, 招聘一些水平较高的老师或者是比较专业的团体对群众文化团队展开培训, 进行技术性的专业指导, 提高基层群众团队活动的水平与质量。最后, 还要充分挖掘群众文化团队周围的公共设施资源。利用群众文化团队周围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学校中的文体设施, 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开展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提供设施与场所保障。
(二) 建立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机制
1.建立群众文化团队的统筹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类型多样, 数目在不断的增加。因此, 文化建设单位要针对这一特点, 建立起统筹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按照社区级、街道级以及区级的方式, 加强对群众文化团队的三级管理, 相应的区、街文化单位管理所辖相应级别的群众文化团队, 从而实现对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科学管理。
2.完善团队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在各级群众文化团队中, 要落实责任制, 并结合评估或者达标验收等方式, 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同时, 结合各级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具体了人民的情感, 反映了村民的爱憎, 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景, 寄托了人民的理想与期望, 揭示出人生幸福的真谛。
由此说, 地名村名历史传说蕴涵着丰富而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要想扩容或增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或范围, 地名村名传说是一条十分有价值的线索, 其时间跨度达, 涵盖涉及历史事物种类面广, 内容翔实而浩瀚, 发掘挖掘的潜力十分广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评估方式可总综合各群众文化团队的组织管理效果、对社会的贡献, 并结合团队自身的成立时间以及人员组成情况等进行评估。
3.建立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约束机制。要实现群众文化团队的有效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机制。在团队内部, 建立适合本团队发展的管理制度, 团队成员要自觉遵守。
(三) 加大资金的投入, 为团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 要革新原先的单一依赖政府的资金筹措的模式, 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 充分挖掘其他社会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发挥舆论的作用, 动员社会必要力量与政府的力量, 鼓励社会资源在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利用, 多方筹措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发展的基金, 改善其资金投入窘迫的现象, 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管理提供资金保障。此外, 在资金的申报以及使用方面, 需要做到公开透明。可采用项目竞标的方式, 鼓励那些开展活动多且社会效益好的基层群众文化团队, 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稳定发展。
(四) 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相互间的协作交流
政府部门以及文化单位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管理工作, 为群众文化团队搭建协作交流的平台, 并做好细致的规划, 多为各群众文化团队提供比赛、表演以及学习的机会, 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一方面, 要兼顾群众文化团队的内部与外部交流。在社区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中, 可邀请本街道以及其他街道级的群众文化团队参与到活动中。对于那些较为优秀的别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团队而言, 要鼓励他们走出社区, 与更高层次的群众文化团队加强交流。另一方面, 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起基层群众文化网站, 将团队的展览、表演、演出等一系列信息在网站上发布, 并设置群众文化专栏, 为群众文化团队间的交流提供有效的信息平台, 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
群众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具体体现, 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以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意义深远。本文在了解现阶段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难题的基础上, 分析了促进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措施, 以期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莫丹莉.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与建设[J].群文天地.2012. (13) :127, 129.
[2]曾岚.试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东方青年.教师.2011. (7) :34.
[3]马祖民.试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J].大众文艺, 2011, (5) :165.
新型社区群众文化研究 篇6
一、新型社区文化在新城镇居民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是实现小康目标和培养新型城镇居民的精神家园。
新型社区建设是以建立城镇居民自己的精神家园——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主要目标。新型社区文化建设, 就是培养新型城镇居民确立共同理想信念、使之走出狭隘的小圈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成为维系社会各群体的精神纽带和载体。文化馆是新型城镇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应着眼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乡镇为重点、社区为关键, 在培育新型城镇居民、不断提高其文化素质上下功夫;以政府为主导,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在提高兴办新型社区文化的积极性、加强新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 新型社区文化建设, 是造就新型城镇居民的重要手段。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性和引导性, 主动抵御腐朽落后的文化, 大打人民群众坚守先进文化阵地的攻坚战, 才会腐朽落后文化失去生存的土壤。如谈婚论嫁要彩礼、清明节与“祭拜”本意背道而驰的念经布道、超度亡灵、烧冥币等, 要坚决予以抵制, 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占领新型社区文化阵地。
城镇居民有了先进的文化才能视野开阔, 信息灵通, 抓住机遇。郓城县在向城镇化方向过渡中, 不以建有多少新社区、多少别墅为硬性标准, 而是以提供给城镇居民科学文化知识多少, 培养城镇居民好的生活理念、习惯, 提高人的精神品质为最终目的。各级领导已经清醒地认识到, 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推动力, 而不是经济建设的累赘。比如组织“文化下乡”, 用新型社区文化活动, 抵御腐朽落后的文化, 为造就新型城镇居民奠定了基础。
3. 是新型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标志。
新型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是城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保证, 是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郓城县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为新型社区重要文化活动阵地, 把“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列入小康建设目标。充分利用节假日和社区集市开展文化活动, 把形式多样的小型群众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的大、中型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扶持和组织民间文化活动, 对城镇居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二、当前新型社区文化在培养新城镇居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新城镇居民解决温饱之后, 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需求日益增大。由于财政投入不足, 社区文化发展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造成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
2. 基础设施总量不足, 且陈旧滞后。
新型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多集中于比较大的乡村集镇, 总面积大多不足, 且过于老化。目前, 社区基本文化阵地建设最困难的不是如何建起来, 而是如何确保文化设施的长久持续续利用。由于观念、机制、投入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原因, 导致阵地萎缩、辐射功能差, 难以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重要作用。
3. 文化队伍素质亟待加强。
在新型社区中, 文化工作相对清苦, 很难做出让领导、群众十分满意的看得见摸得着成绩, 文化专业干部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有不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整天围着乡镇政府中心工作转, 文化工作沦为业余, 更不要说真正关心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了。有的乡镇, 由于管理缺位, 使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的暴力和色情游戏中, 在社会稳定方面埋下隐患, 造成不利的影响。
4. 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文化活动内容单调。
有一些乡镇文化站为了自身生存, 忙于创收或应付上级交办的任务, 自身功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不能对基层文化站点进行业务指导, 没有明确的文化工作计划和有序的活动安排, 有的场地变成中老年人打麻将、闲聊天的场所。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被冷落, 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功能被削弱。
5. 封建、腐朽、落后的文化影响了新城镇居民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由于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制约, 社区文化阵地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整体情况来看, 社区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社区经济的发展, 这严重影响了新型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的实现。因此,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认真加以解决。
三、建设新型社区文化、培养新型城镇居民的途径
1. 要加强新型社区文化建设, 提高新型城镇居民素质。
新型社区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加大投入力度、抓住阵地、队伍、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进一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的服务功能, 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文化队伍建设,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为创新型社区文化服务,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 使新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使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 使文化服务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从而使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和新型社区文化建设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 要多管齐下, 引导城镇居民自办、创办新型文化活动项目。
城镇居民既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 又是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引导城镇居民自办、创办文化, 是培养新城镇居民的重要途径。郓城县利用传统节日和传统民间艺术节, 积极支持城镇居民民间文化团体、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参与, 在活动中融入先进文化内容, 宣传先进文化。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 促进城镇居民自办、创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3. 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 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 还要开发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积极培育和完善社区文化市场, 使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 根据社区文化活动的特点, 把繁荣与整治、发展与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拓展社区文化市场的宽度和广度, 有力地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4. 实现新型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 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
一是要高屋建瓴, 以大文化视野与创新思路开展工作, 把社区文化机构建成综合性的新型社区文化载体。郓城县在进行新型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 以大文化视野与思路开展工作, 把新型社区文化机构建成综合性文化载体, 将高跷、舞龙、秧歌等传统文化形式涵盖在庭院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网络文化中, 使之成为城镇居民学文化、受教育的课堂, 成为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居民致富的示范基地, 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二是要立足乡镇, 深入农户,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在全县21个乡镇社区中,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适当、设施良好的社区文化园,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 辐射、带动、推动新型社区文化建设, 使新型社区文化成为城镇居民的自觉需求。三是着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丰富城镇居民文化生活。郓城县在实践过程中, 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注重与发展社区经济、科技教育、提高城镇居民素质相结合, 着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满足城镇居民文化需求, 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提高了社区知名度和凝聚力、感召力。
至朴至蕴
——赵望云艺术之路的启迪
肖文亮 (无锡市文化馆美术摄影部江苏无锡214031)
摘要:通过对赵望云整个艺术历程的回顾, 分析其作品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和影响其作品风貌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探索赵望云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意境和笔墨特点, 希望对新时期美术创作领域建构当代中国画的新形态、创作出既满足于大众审美需求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民;写生;为人生;时代性;创新
赵望云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立足于本土, 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上开启了其现代形态, 并开创了在中国美术史上独具风貌的长安画派。他的美学思想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在绘画上的“为人生”的观点对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也不无启发。
赵望云的创作在一贯的“为人生”的创作理念下, 在直面人生、师造化的创作方法下, 表现中国农村、农民以及西北大地风情风貌的绘画作品始终洋溢着一种朴茂、浑厚的艺术气息, 完全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禅道境界。在充满了质朴与浑厚的人情味的画面中蕴涵着贴近人心的温暖质朴之风。
一、影响赵望云作品温蕴之风, 朴茂之貌的绘画的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和笔墨技巧分析
赵望云是现实主义水墨人物创作的实验者和开图者之一, 也是近代中国画史上最具革命色彩的长安画派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其作品在题材上在二三十年代就开辟了以农民和农村为表现对象的农村写生旅行写生, 开创了中国画一现实主义手法关怀苦难大众的新篇, 在四五十年代对西北风貌的描绘又开创性的创造出洞悉西北高原之气魄的笔墨语言。在绘画语言即笔墨语言的特点上则是朴茂雄浑和温蕴平和。
和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不同赵王云是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的新知识分子, 在中国美术和中国画变革的背景下赵王云在以为“人生而艺术”为指导思想, 以写生为基调在推动师造化传统回归下, 在古人没有涉及的有关审美, 精神表现, 笔墨技巧, 题材领域做出了大量的拓荒工作。其农民身份和农民情结以及个人气质的表现则其是作品朴茂温蕴之风表现的精神因素。其为人生而艺术的指导思想与赵王云农村情结和对农民相应身份的情感关注的结合, 个人气质中的醇厚质朴与农村与西北地区风情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契合。
他用最直面现实的“写生”方式, 最浅显易懂的情节性表现, 甚至文字说明的方式来完成他的平民艺术的理想。创作出大量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尤其是表现农村生活和民间疾苦的作品。即使那些作品语言朴素、笔墨也尚显稚嫩, 但却具有独特的精神内容。其言之有物远比今日那些哗众取宠的、妄谈的、炒做的作品更具重要的意义。而那些倾注了赵望云激情与感情的, 表现他所处时代生活的, 具有批判现实性的作品, 也远非那些僵化体制模式下催生的粉饰太平的、应景的、无脑复制的作品可比。
二、赵望云的艺术创作对目前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诚然, 选择“为人生而艺术”或“为艺术而艺术”有着个人的自由, 但“真正伟大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 对人生社会必能提供某一方面的贡献。而为人生而艺术的究极, 亦必会归于纯艺术之上, 从各方面将艺术向前推进”。在“为人生”与“为艺
5. 以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的丰富成果,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郓城县各级党委政府, 要把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以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加强领导, 以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加快新型社区的建设步伐。
建设新型社区文化, 培育有理想, 有作为, 爱生活的新型城镇居民, 既面临诸多困难, 存在诸多问题, 又面临重要机遇和挑术”的矛盾与统一之中, 以纯艺术的审美陶冶去教化和感化民众, 这当然是为民众服务的重要途径。盛成在为赵望云画选所作的序中称, 在那个年代充满了空前的经济恐慌以及最惨酷的战争与屠杀。而赵望云在那个年代以凝聚了道义、情感的画笔记录着百姓的困苦, 以画笔作武器去揭示现实的黑暗与不平。在中国人民处在内战频发、灾荒连年、内忧外患、经济破产、民不聊生的生存困境中时, 赵望云的“为人生而艺术”是应该的, 也是与必要的。其作品中显露出的道义与担当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更是今天艺术领域创作的高标。
其次, 从中国画的绘画本体意义上看, 赵望云从农村写生开始贯彻于一生的艺术途径, 不同于20世纪中国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中的三种主要途径:1.齐白石、黄宾虹的传统拓进式;2.徐悲鸿、蒋兆和的中西合璧式;3.林风眠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同民间的和中国文人的某些文化艺术进行综合的方式。而赵望云采取的是另外一种立足于本土, 直面人生, 重视从题材到技法的民族化选择, 吸收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和古代中国绘画的笔墨趣味, 通过写生提炼新的笔墨的途径。这种立足于中国画内部的变革, 不直接依靠传统的程式方法、也不依靠西方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技法以及西方的艺术理念。而是回归艺术最初的起点、回归造化、直面人生, 通过写生重新构建中国画新的笔墨形态的方法。以面对生活、回返现实、回返造化的方式去吸取艺术的营养, 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画家早期注重写生, 在通过回归造化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的精华, 最后回归自我, 完成艺术上的升华。接触传统后, 笔墨虽更为丰富却并没有掉进为笔墨而笔墨的小圈子里, 不囿于传统之陈套, 以写生为基调, 以大胆独创的精神直面人生, 表达自我关注, 这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不管站在传统的立场还是创新的立场, 这种从真出发的艺术理念, 保持个人独有的人生体验感悟, 于无路处开辟道路的拓荒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挖掘内心本真, 表露个人体验的榜样。
赵望云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美术和中国画变革之期, 时代的烙印在作品中是抹之不去的。在大的社会变革下, 赵望云关注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因为这种直面人生苦难的态度, 感同身受的创作体会以及写生的创作手法, 开辟了中国画新的发展之路, 创新之路。他的艺术实践是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 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指导方针的阐发。晚年在地域画风基础上的笔墨精进更意味着其在中国画自身发展中绘画本体语言发展的新高度, 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重要的一页。
本文通过对赵望云各个时期的作品分析以及影响其创作的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 赵望云具有独创精神的作品中所彰显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实质和所蕴含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已远远超越了其作品本身和他所处的时代, 他的艺术实践意义是深远的, 这种意义不仅仅是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建树和贡献, 更重要的是他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 启发了无数后来者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徐复观著, 《中国艺术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王鲁湘著, 《精神家园的慷慨浩歌-赵望云简论》.
社区群众团队论文 篇7
社区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社区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社区群众工作, 实现社区群众工作科学化, 既是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要解决的问题, 又是大力推进党的群众工作要研究的新课题。要实现社区群众工作科学化, 首先要把握科学化的内涵。科学化就是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尊重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因此, 社区群众工作科学化就是努力认识社区群众工作的规律, 并按规律推进社区群众工作。社区群众工作的对象是社区居民, 如能以某优秀社区为个案, 把握该社区居民的心理变化规律, 并从心理变化角度考察该社区群众工作的先进经验, 必然会对提升社区群众工作科学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2 圳尾社区居民政治态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道圳尾社区党总支在社区群众工作中, 通过夯实党建、妇建、共建“三个基础”, 做强居家养老、青少年乐园、志愿者服务“三大品牌”, 实施惠民、安民、乐民、自治、文明“五大工程”, 创先争优活动亮点频现, 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 本课题选择圳尾社区为研究个案, 试图揭示出该区居民的政治态度及其群众工作先进经验。此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方式展开,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87份, 有效率达93.5%。
2.1 分析框架
政治态度是指人们对待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心理倾向, 决定了群众在政治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本研究借鉴李春玲教授研究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时所采用的分析框架, 即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分析框架, 尝试应用于社区居民。如果社区居民的政治态度表现出保守取向, 那么它就是社会稳定的力量;反之, 如果社区的政治态度呈现出自由取向, 那么它可能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力量。基于政治保守取向与政治自由取向的差异, 本研究建构三个指标来区分这两种态度:满意度、权威意识和社会公正意识。表1列出三个指标及其具体含义, 保守取向和自由取向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相应的测量指数。每个态度区分指标通过两个测量指数来进行测量。
2.2 测量指数与计分方法
本文的态度测量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被访者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建构态度测量量表, 给每种答案赋以确定的分值, 根据得分的高低判断态度取向。表2列出了测量6个指数的具体提问, 每一个指数都包含了两个 (及以上) 提问项目的量表测量, 并采用李克特量表的计分方法, 每一个指数的得分是相关提问得分的平均值。分值越低, 政治态度越偏向于保守取向;分值越高, 社会政治态度越偏向于自由取向。
2.3 数据描述及分析
表3数据分析结果从整体上来看, 在社会生活满意度方面, 被试者对所居住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治安、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的评价都接近“比较好”, 社会生活满意度比较高 (均值为1.84) 。在个人生活满意度方面, 被试者对自身收入水平及个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均值为1.72) 。在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方面, 被试者对政府信任程度尚可 (均值为2.12) 。除了对“服从政府总是不会错的”的评价偏向于不太同意外 (均值为2.93) , 其余两题的评价都偏向比较同意。在不平等感受程度方面, 被试者的不平等感受比较强烈 (均值为2.76) 。有54.2%的被试者认同 (同意或完全同意) 政府的某些政策不妥是造成贫穷的重要原因;有74.7%的被试者认同应该从收入高的人那里征更多的税来帮助穷人;有52.3%的被试者认为当前的干群收入差距不合理。在民主参与意愿方面, 被试者的民主意识比较强, 有较高的政治参与需求 (均值为3.18) 。在社会冲突意识方面, 被试者的社会冲突意识不强 (均值为1.87) 。在公开集会、游行示威、罢工和上访这四种表达自身利益的方式中, 上访的认同度最高 (均值为2.43) , 集会次之 (均值为1.81) , 对游行示威 (均值1.52) 和罢工 (均值1.54) 的认同度低。基于软件对以上六个态度测量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 个人生活满意度与社会生活满意度及社会冲突意识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 即改善民生有助于弱化社会冲突意识。同时, 不平等感受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与民主参与意识成正相关关系。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 圳尾社区居民政治态度既有保守取向成分又有自由取向的成分, 大致可以概括地描述为: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满意度较高, 对政府信任程度尚可, 不平等感受、政治参与及民主意识比较强烈, 冲突意识不强。
在进一步与受试者及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 圳尾社区党总支确立了“六个让”的工作思路, 其具体内容一是搭建自治平台, 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二是关注就业问题, 让苦闷的人快乐起来;三是活跃文化生活, 让疲倦的人轻松起来;四是关爱弱势群体, 让困难的人温暖起来;五是营造和谐环境, 让居家的人舒适起来;六是提高居民素质, 让有陋习的人文明起来。圳尾社区着眼于社区所有居民的需求, 坚持“六个让”的工作思路开展社区群众工作, 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满意度, 增进了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同时, 圳尾社区正积极深化拓展“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 结合社区实际推行“135”党建工作机制, 其中“3”为全面推行“三分三联 (分层征求意见、联合议事决策, 分工负责项目、联合公开承诺, 分步组织实施、联合开展考评) ”工作法, “5”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 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 共建共促”机制。“三分三联”工作法、“五位一体、共建共促”机制运用民主手段, 发挥社会力量来做群众工作, 对于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意识, 缓解居民不平等感受具有重大影响。
3 推进社区群众工作科学化的圳尾启示
圳尾社区“六个让”的群众工作理念、“三分三联”群众工作法及“五位一体、共建共促”机制, 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满意度, 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意识, 缓解居民不平等感受, 为当前推进社区群众工作科学化提供了圳尾启示。
3.1 努力实现社区群众工作理念科学化
一方面应从领导群众到服务群众。1985年, 邓小平曾针对热衷于发指示、说空话而不为群众干实事的领导作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强调指出:“什么叫领导, 领导就是服务”。服务群众是党的生命, 只有有效服务群众, 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实现。为此, 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理念要实现从领导到服务的转变, 应从单纯执行上级任务到为群众提供服务需求, 从关门领导到开门服务, 从群众跑腿找服务到党员领导干部上门送服务。另一方面应从行政强制到民主法治。2009年风靡网络的如被自杀、被就业、被幸福等“被××”的词语结构, 拆射出身处“被时代”的群众权利意识开始觉醒。为了争取与维护自身权益, 群众参政议政热情越来越高, 组织化能力越来越强, 运用网络手段进行社会动员越来越熟练, 相关专业化知识越来越丰富, 运用法律、政策展开维权行动越来越频繁。身处“权利时代”, 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民主法治的理念和公平正义的观念, 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提高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3.2 努力实现社区群众工作方法科学化
一是以优良的作风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血肉联系”喊在嘴上群众不信, “鱼水情深”做个样子百姓不认, 联系群众是“掏心窝子”的事, 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应充分发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 接地气, 通下情, 和社区居民打成一片, 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二是以丰富的民主形式落实群众的“四权”。社区居民日益高涨的民主诉求, 呼唤社区群众工作要充分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 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应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抓手, 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应充分运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 让社区居民实现更多更深地民主参与。三是以有效的社会管理增强群众工作效果。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 社区工作量大事杂, 而社区工作人员少, 资金紧缺, 资源有限, 仅仅靠社区本身的力量, 是难以胜任的。社区应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充分借助共建单位、志愿者、社会组织的力量, 实现自身群众工作目标。四是以网络技术手段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据相关调查, 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应是社区干部亟待掌握的一项新本领。
3.3 努力实现社区群众工作制度科学化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建立健全社区群众工作机制, 才能使社区工作在社会管理的大局中有序推进, 群众工作才能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密切党群关系才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社区群众工作机制, 应正确处理社区与党政组织的关系, 社区工作既要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 又不能用政府行为代替社区履职;应正确处理社区与社区内所驻各类机构的关系, 既要发挥各类机构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又不能让社区为其他机构承担过多的额外负担;应正确处理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应有作用。近年来圳尾社区围绕城市社区党建“三级联创”活动, 积极深化拓展“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 结合社区实际推行的“135”党建工作机制, 通过科学、量化和硬性的机制、要求和考评, 努力把社区群众工作落在实处, 避免流于形式。再如该社区正在推进的“社区网格化管理, 网络化服务”模式, 建立了“一格五员, 三平台” (网格管理员、警务员、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居民管理平台、信息互动平台、便民服务平台) 模式, 使群众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不断推进社区群众工作制度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春玲.中产阶级社会政治态度测量[J].社会, 2011 (2) .
[2]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群众工作传统[J].中共党史研究, 2012 (1) .
[3]辛向阳.当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的几个问题研究[J].探索, 2012 (4) .
[4]俞良早.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认识及实践途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 (5) .
如何高效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篇8
一、引导多渠道投资
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同时, 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欢迎和引进各种资金各种形式的投入, 确保各种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更新, 充实娱乐场所和文体活动设施, 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丰富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以此密切邻里感情, 协调人际关系, 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 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运用传播文化和工具的设施, 如影剧院、文化站、图书馆、社区报等, 开展联络感情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舞会和文艺演出等, 加强住户之间的交往与联系, 培养群体活动与公民意识, 增强友谊。
二、创新社区文化管理体制, 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 将过去侧重于管理的职能转变为侧重于服务。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为自己工作导向, 各项工作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进行, 围绕群众的实际需要而展开。区、街道、社区文化组织做为贯彻辖区文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要为辖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广泛而畅通的沟通渠道, 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以市场调节对内部事务及运作方式进行独立自主的决策、协调和经营。鼓励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吸引企事业单位投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活动项目。创新文化队伍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构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社区群众文化的宗旨是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 愉悦社区居民的身心,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生存的环境质量, 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必须明确这一定位, 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坚持服务性原则, 根据居民不同的“个性”爱好提供不同形式, 不同规格的服务, 尽最大努力方便每个人都能在社区内找到适合自己好玩的文化活动, 不断提高社区群众文化服务质量。
三、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
1. 整合社会资源, 引导、支持社区文体团队建设。
当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建设社区文体团队, 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标志, 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街镇党政领导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 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 正确引领社区文体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 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街镇的有力调控, 整合社区资源,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为文体团队提供活动空间。同时, 多方筹措资金, 给社区文体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
2. 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工作措施。
社区文体团队有松散性、动态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和自发、自觉、自愿的特征, 党和政府不能因其松散而放任自流, 关键是要提高服务水平, 在方法上加强引导, 工作上不断创新。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来自基层的经验和方法, 在领导社区文体团队的思路和方法上要注意其特殊性, 正确处理好领导与引导的关系, 把加强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作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3. 采取多种形式, 提高群众文体干部的业务水平。
当前很多社区群众文体干部年龄普遍老化, 他们虽说都在文体战线苦干多年, 却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业务培训。其中, 一些人没有事业编制, 经济收入相对较少, 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在团队建设上,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建立群众文体干部的培训机制, 培养和引进有号召力、有特长的骨干后备力量, 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此外, 还要挖掘社区内各方面的人才资源, 建立志愿者队伍, 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动员他们为社会施展才能和技艺。社区之间还可优势互补, 人才资源互相支援, 做到人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引导, 打造社区文化活动精品
针对社区文化活动人员多、形式多、内容广泛的特点, 文化部门加强培训, 精心辅导, 抓好专干、骨干队伍建设, 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从众多的活动形式和节目中, 选优拔秀, 打造一批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建立藏书超万册的图书馆。成立书法、绘画、摄影、戏曲、演唱等协会。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资源共享工程
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持,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选准项目, 抓好创收, 以文化产业的良好效益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跨越新的平台。同时, 积极实行资源共享, 打破社区界限, 广泛交流, 相互补充,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制定住宅小区居民精神文明公约。居民要自觉遵守住宅小区的各项规章制度, 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爱护公共财物, 提倡居民邻里互助、文明居住、文明行为、关心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创建文明单位, 如文明家庭、文明楼、文明住宅小区活动, 注重文明居住, 邻里团结互助, 无纠纷, 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建设高雅的社区文化, 培育健康的社区精神。“社区”是地域、社会互助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 即一群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一种生活共同体。小区居民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同一空间, 彼此之间相互交往、沟通和影响, 造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 形成了一个小社会。“社区”精神, 是住宅小区居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行为的综合反映。而社区文化则是社区精神的载体。住宅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应以灵活多样适合居民特点方式进行。
社区要定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用语、尊老爱幼, 各行各业发挥本专业的特点, 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是人心所向和聚合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最佳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并不仅仅是形式多样化或数量上的表现, 而是内容与形式并重、质与量的统一。为此要不断研究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并异, 尽量满足不同居民的不同文化需求。总之, 文明和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起始目标, 有组织有目标的社区文化建设应将文明和谐作为一个重要层面加以认真规划和坚持不懈地推进下去。
摘要:社区群众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社区居民的思想认识、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日渐显现。社区工作的实践证明, 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对凝聚社区民心, 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葛爱民.浅谈群文活动的多元化[J].群文天地, 2011 (14) .
【社区群众团队论文】推荐阅读:
社区群众文化09-15
社区服务群众07-14
社区困难群众帮扶方案12-04
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11-01
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07-10
建设社区群众活动工作报告10-24
社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告08-30
群众文艺团队建设论文10-19
社区党委书记群众路线对照检查材料09-04
演讲搞 立足社区服务,做好群众工作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