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汇报材料

2024-05-19

港口汇报材料(共8篇)

港口汇报材料 篇1

连云港港口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连云港市委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29日)

今年年初,罗省长率省各有关部门在连召开连云港港口建设协调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连云港港口建设和发展有关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时值年底,罗省长在百忙之中再次带领省相关部门亲临港口视察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连云港港口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建好港口、服务沿海开发、加快构建龙头引擎的信心和决心。下面,简要汇报一下连云港港口开发建设的主要情况。

一、今年以来港口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罗省长年初召开的协调小组会议的要求,在省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港口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港口的辐射带动能力。截至目前,港口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亿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357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9.8%、29.7%;苏北地区60%以上货物选择从连云港进出,中西部地区货源占全港口的50%以上。

一是30万吨级航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导试挖工程提前实现阶段性目标。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其中今

成试投产,氧化铝、散化肥泊位水工主体完工,液体散货泊位后方陆域加快形成,军地双方就海军79大队新基地方案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两翼港区开发全面启动。徐圩港区、赣榆港区铁路专用线将与连盐铁路一并开工建设;徐圩港区原油管道完成研究方案论证;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和防波堤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批复,起步区码头工程完成工可;灌河港区码头岸线申请已上报交通运输部。服务功能大大增强。空港临时开放获得批复,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南京海关预验收,近期国家海关总署等四部委将组织正式验收,年内封关运作,口岸一站式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保税港区申报请示已报省政府。

三是桥头堡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物流场站发挥效益。以省政府“江苏连云港服务中西部发展”推介活动为契机,切实推进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郑州等沿桥城市结成大陆桥物流联盟,已投产的西宁、侯马、淮安、洛阳、银川等场站集装箱处理量增幅超过30%,新布点的新沂、徐州、宿迁、西宁等场站加快建设。支持政策作用凸显。中海集团给予部分远洋航线实行基本港政策,新开辟澳新、中东等10条集装箱航线和北美、欧洲2条杂货班轮航线;铁道部给予陇海沿线12个站点发往连云港的集装箱班列15%下浮优惠政策,新增直达连云港列车12列,今年以来,集装箱班列累计完成19万标箱,同比增长67%,其中过境运输7万标箱,同比增长55%;自9月15日实施高速公路集卡车通行费全免

日趋完善,集装箱物流信息服务覆盖面达80%,作为铁道部试点的连云港多式联运安全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正在加紧开发。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发展,连云港港口无论是在功能提升、吞吐规模上,还是服务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公、铁、水、空、管立体集疏运体系有效构建,“一体两翼”组合港全面开发,从根本上破解了港口陆域狭窄、航道不深、码头不大、疏港不畅等难题,大大提升了连云港港口“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能力。五年来,港口和相关集疏运设施累计投资230亿元,其中港口航道、码头及物流园区160亿元,新增吞吐能力5000万吨、集装箱200万标箱;航道从7万吨级浚深至15万吨级,30万吨级深水航道加快建设;港口累计完成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1300万标箱、陆桥过境运输31万标箱,分别是“十五”的2.5倍、6倍、9倍,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0.5%、52.1%;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0%。

二、连云港港2011年发展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江苏沿海开发前三年中承前启后的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江苏沿海开发各项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统筹“一体”和“两翼”互动发展,统筹“港、产、城”协调发展,统筹“建、管、用”科学发展,努力推进港口由货物吞

果斯等地“五定班列”,加快在兰州、郑州、成都、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地布局场站,争取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设立场站,加强与上海、青岛、釜山等干线港开展互补性中转,争取新开辟国际国内航线12条(其中开辟远洋航线2-3条),争取中西部地区货源增长30%,努力形成货源保证班列、班列对接航线、航线吸引货源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培育做大临港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世界百强物流公司进驻保税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功能,服务苏北和中西部广大地区开发开放;推进金港湾物流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培育做大港口木材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煤炭、焦炭、矿砂、粮食、汽车等中转配送基地,努力把连云港打造成为区域性大宗货物贸易中心。三是加快打造“物联港”。积极拓展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功能,重点推进“连云港港口物流商贸公共信息服务”、“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初步建立畅通高效的口岸信息网络。

3、以引领产业发展为取向,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基础支撑。按照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赋予连云港港口的使命要求,充分发挥港口优势,迅速提升徐圩和两翼大型临港产业的承载功能。一是深入落实港口服务产业布局理念。根据产业需求合理设臵码头功能,在两翼港区积极吸引大企业合资建设货主码头,为大型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条件,努力形成港口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

口岸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成本洼地、服务高地”。

三、需要省政府协调解决的重点事项及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连云港的建设发展,提升其服务江苏沿海开发和中西部开发开放的能力,还有以下问题恳请省政府继续给予关心支持。

(一)关于港口口岸建设和集疏运问题

1、关于徐圩防波堤建设问题。加快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建设,是启动徐圩港区开发,布局石化、钢铁等大型临港产业必备的先决条件。根据科研单位研究和专家论证,大环抱方案符合徐圩港区开发实际。恳请省政府:一是明确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建设方案;二是恳请参照港口30万吨级航道项目,对徐圩防波堤建设资金(2010年9月份静态投资估算约36.5亿元)支持60%;三是建议在省级层面审批该项目,争取早日开工。

2、关于航线开发问题。为进一步激励船公司增开连云港集装箱航线的积极性,恳请省政府继续给连云港集装箱航线予以补贴,并重点加大远洋航线的补贴力度,对在连云港开辟航线,“十二五”期间每年补贴2000万元,连云港市政府将每年配套1000万元。

3、关于连云港口岸查验单位经费补贴问题。连云港口岸查验单位现有编制是根据1997年以前建成开放使用的25个泊位标准配备的。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截止到目前新增的开放码头,连云港口岸单位需增加编制554人,连云港市在

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建设发展,对于推进我市临港产业布局,提升连云港港口整体竞争力,构建区域性航运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恳请省政府加大对赣榆港区的支持力度,一是对海域使用享受连云港区同等政策;二是对港区航道、防波堤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给予补助;三是对沈海高速通往赣榆港区段增设柘汪互通。

7、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集聚区建设问题。目前,《连云港服务中西部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已完成中间成果,作为该规划的实施载体,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集聚区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建设投入大、涉及面广。恳请省政府:一是将连云港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集聚区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建议纳入省“十二五”规划,并争取国家把《连云港服务中西部中长期规划》作为新一轮中西部开发战略的组成部分;二是对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集聚区建设涉及的用地指标安排、资金补助、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三是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作为集聚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建设用地问题严重制约该园区长远发展,恳请省政府恢复对我市盐田复垦臵换农用地的政策;四是恳请省有关部门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商贸公共信息服务”和“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等重点信息化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

(二)关于帮助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1、推进连云港新型钢铁基地建设。恳请省政府向国家

港口汇报材料 篇2

1 机构简介

宣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3个职能科室、9个专业技术科室。实验室是疾控中心发展的基石。中心各任领导均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发展, 不断从实验室改扩建、仪器设备添置、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参加国家或市级能力验证活动、提高检测能力等方面, 夯实实验室发展的基础, 最终在一些项目上彰显出特色。

1.1 流感国家级实验室

2004年, 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在全市区县率先应用细胞学培养技术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2005年, 成为全市区县中唯一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依托此项技术, 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又先后开展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离培养, 并于2007年启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2 取得的成绩

2005年, 中心在市疾控中心年终考核活动中取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2006年, 中心在北京市疾控系统技术练兵活动中, 基础理论知识荣获全市第二名, 专业知识荣获全市第二名, 现场技术实操荣获全市第一名, 实验室三次盲样考核均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 中心在参加市疾控中心年终考核中取得全市优秀的好成绩。

2 组织机构简介

绘制中心的外部及内部组织机构框图。外部组织机构框图应明确表示组织的隶属关系、各种外部关系, 包括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在母体单位中的地位等;内部组织机构框图应真实反映机构的内部设置, 包括最高管理层的组成和分工、各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设置、非常设机构的设置以及他们各自在实验室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1]。信息包括中心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的数量、取证及任命情况, 各部门质量监督员的数量、任职条件及任命情况。

3 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

3.1 申请领域及项目

中心申请专业领域类别为卫生医药类中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卫生、辐射防护与监测、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医用材料、病毒、寄生虫共9个项目272个参数检测的能力。此次复查及扩项评审, 中心共保持239个参数检测的能力, 扩增33个参数检测的能力。

3.2 申请授权签字人

申请的授权签字人分为授权范围内环境、学校、职业、放射卫生现场检测43个参数, 消毒现场检测1个参数, 微生物检验86个参数, 理化检验142个参数。每个授权范围领域至少有2个授权签字人并注明新增授权签字人。

4 管理体系文件的转版工作

4.1 转版依据

依据2007年1月1日实施的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

4.2 颁布、实施

经中心主任批准, 转版推出的第三版质量手册、第二版程序文件、第二版作业指导书于2007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同年9~10月中心新版管理体系试运行。

4.3 转版结果

质量手册由原有的13要素扩增到19要素;程序文件由原有的28个扩增为41个, 转版后管理体系文件的规范性得到大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不断发展, 对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这次管理体系文件转版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4 宣贯工作

宣贯内容包括《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相关法律、法规、中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宣贯形式采取分层分级培训, 即中心级培训和科室自行培训, 操作人员, 执行人员和管理人员、质量监督员、内审员等重点人员相结合。由质量控制科组织中心所有人员参加新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宣贯并考核, 对重点人员进行特殊培训及考核;各科室实施科内培训, 内容包括新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对于管理体系文件修订部分的宣贯, 中心也实施了同样的培训。针对此次计量认证复查和扩项评审, 中心先后组织了3次开卷考试及1次闭卷考试, 以巩固并加深所有人员对新准则及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掌握。

4.5 体系文件修改、补充、完善新版管理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 中心组织了对新版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补充、完善。

5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并有效运行

中心自从1997年首次通过计量认证评审、建立管理体系以来, 一直依据计量认证的相关要求, 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日常质量监督等活动, 不断修订、完善管理体系, 并通过有效管理使之持续运行,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 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中心不断从实验室用房、仪器设备、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能力验证、提高检测能力等方面, 大力推进实验室的发展。

5.1 实验室用房

2003年初, 在宣武区政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 中心主楼内部装修、改造, 重新进行实验室布局, 扩大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微生物检验科实验用房由主楼的二层增加至三层并建成一个千级洁净室;理化检验科实验用房由南楼三层增加至四层。2006年7月, 依据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微生物检验科购置了6台生物安全柜, 重新改造实验台, 先后建成了7个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同年11月, 中心进行外装修, 理化检验科增加2间实验用房。目前, 中心用房总面积达3830平方米, 实验室用房占中心总面积的53%。

5.2 人才引进及培养

中心陆续引进4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使业务人员结构更趋合理。中心现有职工111人, 专业技术人员95人, 中高级职称占31.5%, 硕士生7名,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4%。中心高度重视人员培养, 2007年, 派出理化检验科全体人员参加宣武区组织部和科协联合举办的预防医学专业检验人员集体培养资助项目, 以提高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微生物检验科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先后有针对性地选派4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去市疾控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监测评价科也派出1名人员去市疾控放射卫生防护所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中心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比率均达100%, 学习时间累计达到72学时的比率均达到98%以上。

5.3 仪器设备

中心近年争取资金约780万元, 先后为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监测评价科购买、配备大量新的仪器设备, 以满足检测/校准的需求。中心现有检测仪器设备276台, 总价值约1 530万元, 其中强检仪器207台, 均按要求及时外送规定的相关单位进行检定/校准。

5.4 能力验证活动

中心鼓励、支持检验科室参加各种级别与检测参数的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在末次取证期间中心先后参加过国家认监委、北京市卫生局职业资质、中国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市临检中心组织的理化检测领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能力验证活动, 结果均合格, 其中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更是由于连续两年取得优秀而获得免考一年的奖励并成为全市10个满分的实验室之一。

5.5 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2003年11月, 中心有233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5年10月, 扩增7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7年3月, 扩增25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7年8月, 扩增17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

5.6 外审活动

中心在末次取证以来, 多次顺利通过了市质监局及区质监局的外部评审活动。评审组一致认为, 中心检测活动基本符合计量认证的相关要求, 中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整改、完善。

5.7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中心在奥运会期间, 重点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将生物安全纳入管理体系, 重新调整了生物安全委员会,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分级落实管理责任制, 制订《奥运期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实施方案》, 重新修订《实验室生物安全及生物恐怖事件应急预案》, 组织生物安全评估, 加强人员培训、考核, 规范管理各种实验活动, 积极开展自查及集中检查, 在市、区卫生局的生物安全督导检查中成绩优异。

6 扩项准备工作

为了备战“08奥运”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中心依托计量认证复评审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 准备扩增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病毒等项目共33个检测参数。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领导的协调下, 质量控制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监测评价科、流行病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6.1 新项目审批

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各业务科室完成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病毒等领域相关新项目的审批工作。

6.2 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

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各科室对参加新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对成绩合格人员核发扩增项目人员上岗证。

6.3 设备和标准物质

扩项涉及的强检仪器, 均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按期外送规定单位进行检定/校准。扩项涉及的标准物质, 均正确使用并标注状态。

6.4 结果质量控制

各科室质量监督员均针对扩增项目从人、机、环、法、料、溯、抽、样等环节进行有效质量监督活动;各科室均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控, 对质量控制的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及判断。

6.5 结果报告依据相关标准, 各科室分别对样品进行检测, 出具一份典型检测报告。

6.6 修订作业指导书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各业务科室对作业指导书做相应的增补和修订, 编写扩增项目的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表格等, 并负责宣贯、考核工作。

6.7 评审前的内部审核

2008年6月对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1次内审。内审覆盖管理体系全部要素和所有实验活动。内审显示, 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 符合要求, 对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 以确保管理体系有效、持续运行。

6.8 评审前的管理评审

2008年1月对中心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结果表明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基本能够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中心检测人员对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并规范执行, 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对评审中各科室提出的建议, 加以改进,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

7 经验

7.1 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

中心作为疾控系统成员, 首先要明确申请认证的专业领域类别为卫生医药类, 此类别下的检测项目有生物制品、药品、药材、医疗器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基因遗传、卫生检疫、实验动物、食品卫生、食品包装、辐射防护与监测、血液制品、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医用材料、病毒、寄生虫, 将本单位申请认证的参数明确归类在上述检测项目中。

7.2 申请认证的项目数

项目数应与申请书一致, 因现场考核项目涉及每个领域的每类产品。对维持项目的每个参数, 以样品复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参数覆盖15%~30%并涉及所有仪器, 对新扩增项目的每个参数必考。

7.3 能力验证活动

着重向评审组介绍本单位自末次取证以来, 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的检测参数及成绩, 这部分项目经认可后将免于现场考核。针对新扩增的检测参数, 建议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此次本单位需扩增的生活饮用水项目中的若干检测参数, 就与北京市市疾控中心进行了实验室间的比对。

7.4 扩项准备

首先要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申请前, 请各科室确定需要扩增的检测参数及依据的检测方法, 然后按照本单位具体程序的相关要求完成新项目的审批工作, 完成后各科室进行模拟实验, 出具典型报告。各科室还需完成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 应包括笔试及实操两部分;核发上岗证, 每个检测参数至少有2名检测人员;质量控制应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 预先确定判断依据、监控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纠正出现的问题;修订作业指导书;各科室质量监督员从人、机、环、法、料、溯、样、抽等检测环节对扩项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检查应具体并详细记录。

7.5 管理评审

此次汇报材料中关于末次取证以来实验室改扩建、仪器设备添置等方面的资料, 以前在质量控制科并不掌握, 为此到档案室查阅了许多资料进行汇总。此次汇报材料的编制, 提示以后本单位管理评审资料的输入应增加实验室用房变化、仪器设备添置、人员结构变化等方面的资料, 也提示单位的管理记录应保存至少20年。

参考文献

机关公务人员如何写好汇报材料 篇3

一、要投其所好

意思是说,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上级领导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就汇报什么。具体有四层意思:

第一,汇报内容要紧扣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一般来说,上级领导听汇报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在比较正规的场合听汇报,往往会事先告知汇报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按领导的要求准备汇报材料。这里要防止三种情况:一要防止走题,千万不能答非所问。二要防止随意增加与上级要求无关的汇报内容。有的基层领导,较少有向上级领导当面汇报的机会,一旦有了这种机会,就想“抓住机遇”,尽可能多汇报一些,让领导多了解一些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和成绩,并借此在领导头脑中“挂上号”。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上级有明确要求,还是要按要求准备汇报材料,其他内容可以搞附件,用书面形式报给领导,不要轻易打乱领导的安排。三要防止随意减掉上级要求汇报的内容。有的基层领导不善于言谈,或者担心“言多语失”,所以就想尽量少说一些,快点汇报完了事,以致把一些上级要求汇报的内容也给“省略”掉了。这很不妥当。因为向上级汇报工作是你的职责,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再不愿汇报也得按要求进行汇报。

第二,汇报内容要紧扣听汇报者的心理。起草汇报材料之前,首先要研究听汇报的人最关心什么、最重视什么、当前正在研究什么问题,选这样的问题做重点汇报,一般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如果再汇报得很清楚、很透彻,汇报出一些思想和经验来,使领导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那就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汇报,即使内容窄一些,也往往能“以一当十”。

第三,汇报内容要紧扣听汇报者的职责。公务行为的一个特点是职责的规定性,汇报的内容也要体现这种规定性,同听汇报者分管的工作相对应。如果所汇报的内容都是听汇报者不分管的事情,那听者肯定不感兴趣,汇报也就不可能取得好效果。

二、要突出特点

无论一个地区、部门,还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总有自己的特点。特点就是优势。既然有优势,汇报时就要抓住这个优势,突出这个优势。这样可以取得多方面的好处:其一,这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因为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把客观存在的东西反映出来,这就是实事求是。其二,容易汇报出深度和厚度,不至于像“摊大饼”、“流水帐”。其三,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因为既然是你的特点,就说明别人在这一点上比不过你,领导一般希望在这一点上从你这里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受到一些启发。其四,在诸多汇报中不至于陷于末流,而容易出类拔萃。根据我的体会和观察,领导听汇报,不仅要了解情况,更要研究问题。所以,一般并不喜欢那种面面俱到而又什么也说不清、说不透,不能使他受到启发的汇报。如果在诸多汇报中,有的汇报特点很突出,在这一点上汇报得很深透,对领导研究工作确有启发,那即使其他方面薄弱一些,也会给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

三、要突出重点

抓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写汇报材料也要抓主要矛盾,就是突出重点。有些汇报材料,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且平均用墨,结果成了“流水帐”,哪一点也写不深透,使人听了受不到什么启发,留不下什么印象。这样的汇报显然是不成功的。要克服这种毛病,就一定要突出重点。

什么是应该突出的重点呢?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最适合领导心理的内容。因为这是领导最关心、最想听、最爱听的内容,不把它重点汇报好,其他方面汇报得再好,也难以取得好效果。二是最能体现汇报主体特点的内容。因为这是汇报主体在工作上最鲜亮、最抓人的地方,要在诸多汇报中打得响,主要靠把这方面的内容汇报好。三是内涵最丰富、最深厚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把有话可说、有思想可挖、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作为汇报的重点。

四、要脉络清晰

工作汇报是将汇报材料上的符号语言转化成汇报者的有声语言,作用于听汇报者的听觉来完成的。而听汇报和看材料是有区别的。看材料可以“回头”,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看;看材料时精力可以“分叉”,可以几条线索同时并进,一次看不清的可以反复琢磨。听汇报则既不能“回头”,也不能“分叉”,又不能慢慢琢磨。这就要求汇报材料一定要脉络清晰。首先是线条要单一,千万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设置多条线索,一会儿这出个头,一会儿那又出个叉。因为这样很容易叫人陷入迷团,理不出头绪。其次是情节要简单,对复杂的情节要删繁就简,没有必要像长篇小说那样写很多细节。再次是前后内容的转换要明显,一般要有必要的语言提示,以使听汇报的人思路跟上趟。

五、要结构精巧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内容,但整个材料如何布局、怎样安排,先写什么、后说什么,要精心斟酌,不一定都按上述四部分内容一顺排列下来。

干什么事都要围绕着干这件事情的目的来进行。汇报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情况汇报清楚,把成绩汇报充分,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安排材料的结构一定要有利于达到这个目的,不要只图省事,千篇一律。比如,在诸多汇报主体中,如果你的工作成绩是最突出、最显眼的,就可以采取倒插笔的结构,先写成绩,然后再写取得成绩的措施,这样让领导一听先高兴起来、兴奋起来,然后再往下汇报就会怎么汇报怎么顺当。再如,写工作情况时,要把最吸引人、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内容放到最前边,让领导一听先被“抓住”,再往下汇报也就顺当了。如果一开头先把领导说烦了,那往下汇报得再好,在效果上也会打折扣。所以,安排汇报材料的结构,一定要在立足于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领导的心理,适应领导的心理,抓住领导的心理。这对取得好的汇报效果是很重要的。

六、要语言明快

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汇报 篇4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促进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汇报。为加强对全市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了由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市局制定并向码头企业等有关单位印发了《**市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时间和工作流程。

二、搞好宣传,努力营造开展港口货物源头运输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11月30日,市局组织**港各码头企业的负责人,在**办公室召开了全市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宣贯会议,学习了省有关货物源头管理工作文件,传达省交通厅有关会议精神,部署我市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并和他们签订了责任书,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汇报《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汇报》。同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港办公场所制作宣传栏3个,在办公场所和码头印发宣传材料500余份,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分别播出了宣传节目,通过宣传使活动深入人心,营造了港口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认真开展港口货物运输源头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港口道路路产安全。市局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科现有人员和办公条件的基础上,同有关码头企业一起,设置了源头管理机构,每班执法人员不少于3人。港口货物源头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使用“**市**局驻**港源头管理办公室”名称;统一着航政执法标志服;统一使用《交通行政执法证》;统一执法车辆;统一《道路货物运输车辆规范装载证明》样式。市局从12月15日开始实施源头治理工作,每天安排检查人员对在港口装载货物车辆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截止12月25日,共检查车辆350车次,查获超限超载车辆97车次,卸载货物109吨,参加检查人员达38人次,有力地打击了港口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现象。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对载运货物符合规定标准的车辆,签发《道路货物运输车辆规范装载证明》,制止超限超载车辆驶离港口,对超限超载的车辆责令其卸载直至符合标准方给予进出港。二是对港口作业服务质量实施监督,对强装抢运等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积极协助港方、货方排忧解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三是做好港口货物运输出港车辆的检查登记工作。四是加强对**港各码头的巡查工作,严查货物运输超限超载车辆进出**港。通过以上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货物运输超限超载车辆进出港口码头,基本杜绝了港口货物运输车辆的超限超载现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港口汇报材料 篇5

库区理货员岗位职责 班前准备工作:上班到岗后,首先查看交接班记录,了解本库场的闲置仓位,据交接班及闸口提供的作业信息对本库场的闲置仓位作预安排策划,以备货物进场时能快捷迅速安排工作。当收到闸口传来的货物进出仓信息时,负责据车辆到达先后顺序及货物数量,重量,装卸难易程度,可能占用仓容等合理安排车辆到预定仓位待装卸,同时告知调度员安排作业工人到场准备工作。运载货物的车辆进入到指定仓位作业区后,据货物进出口单证所提供的信息及具体要求,快速,准确,简练,明确将该票单证的具体装卸操作要求,货物数量,装卸仓位,堆垛方法,预占仓容告知作业人员,让作业人员开始作业,如是进口货物的提货装车作业,则需据提单信息对该票库存实物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始作业。按单证要求作业完毕后,据单证提供的信息核对货物进出仓的实际数量,有无货损货差,是否潮湿以及该作业场区卫生是否已清扫等等,对货物进出仓的实际数量,有无货损货差,是否潮湿等情况,要求如实填写到该票单证上同时要求司机签名确认。如环境卫生尚未打扫,则需重新要求作业人员清扫,如再三强调,作业人员仍未执行的话,则按【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的管理规定】执行,并如实记录到作业证明,由作业人员签名确认,该项作业结束。(注:进仓货物如是露天堆放,该货物的标识货垛牌则要用手写的货垛牌并用塑料袋套住,以防下雨溅湿。)负责所有进出口货物进仓时与原库存货物的隔离标识,台帐记录,填写当班作业证明等工作,将各种已办理进仓手续的进出口货物按货物品种,规格,型号,性质等货物特性实行有效分类堆垛存放和具体标识,货垛牌的标识要挂于显眼,能明显与周边原库存货物区分开的地方,以方便货主和海关查货及二次进出仓。实行班前班后巡仓查货制度:每班切实做好库存货物防潮,防爆,防火,防盗,安全生产和清洁卫生、卫生监督工作,并查看仓库闲置仓位,仓容仓貌,货物堆垛和标识等,同时记录交班并告知闸口理货员和调度员,严防货损货差,错发漏发,货短漏收等可避免的人为事故的发生。负责协助海关人员和货主查货工作。负责督促检查作业人员对作业后作业场区的卫生清扫清洁工作,及其本人所负责卫生责任区的卫生清洁工作。负责日常周、月、季盘点工作,协助完成附近场(库)区的其他工作或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临时工作。工作职责范围:负责所有进出仓货物的具体进出仓作业及其卫生责任区的日常清理工作。

港口汇报材料 篇6

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汇报材料

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一朵朵文明之花灼灼绽放。运输总站成立20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总站文明程度和提高总站美誉度,创造文明和谐的生产环境和工作环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总站生产经营地顺利进行。

20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

建站初始,由于长期受垄断性“铁老大”等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时的总站管理比较松散,职工队伍素质相对较低,能力较差,总站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运输总站成立之初,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时。刚刚产生的总站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以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创建文明总站为目标,大力加强站风路纪建设,积极开展以“学孟泰、学雷锋、树新风、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了文明车站标准和考核细则,初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考核管理体系。在客运系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新华站西环市丙班第一青年包乘组被命名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1994年,总站党委按照xx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为企业走向市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

证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内树外塑”大讨论,强化了“三德”教育,确定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的总站精神。总站干部职工,面对转轨变型过程中遇到的前所未有困难的,把满腔的热情,转化为安全保产工作的动力,与xx共度难关,展现了总站人爱厂胜家,拼争奉献的高贵品质。

第二阶段:发展

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迅速在总站掀起热潮。总站一方面大力选树xx文明窗口——南部站薛桂芬和xx献血金牌获得者郭翠华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典型,另一方面抓住南部站一名职工工作失职,损害xx形象的问题,在总站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彻底杜绝利用工作和岗位之便“吃、拿、卡、要”勒索用户现象;彻底消除“惹不起、离不了、靠不住、”的运输外界不良印象;组

织开展了“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的大讨论活动,进而在全员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站风路纪有了较大的改观。同时制定实施《职工岗位行为规范》,将“弘扬正气、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严格管理、高度统一、吃苦耐劳、拼争奉献;顾全大局、保产第一、用户至上、一流服务;崇尚科学、钻研技术、培育人才、科技兴企;整洁卫生、文明有礼、遵章守纪、安全生产”的五种新形象,确定为总站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从那时起,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有新进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良好局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入到令人鼓舞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提高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启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篇章。xx也制定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为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xx五年规划,总站党

港口汇报材料 篇7

一、港口群协调互动理论分析——港口协同竞争理论

竞争是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特定环境下的互动关系。协同竞争是竞争与合作的组合,是处于相同或相似市场的企业(港口)之间实现双赢目标的战略选择。协同竞争可以避免港口之间的破坏性竞争,并通过战略伙伴关系强化参与各方的力量。港口产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来控制物流链己经成为一种趋势。港口终端的合作可以使发货人在港口获得快速、可靠和定制的物流服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使运输服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根据协同竞争的观点,竞争者的存在并非仅仅对企业形成威胁。在波特看来,竞争者至少能给企业带来四种战略利益,即增加竞争优势、改善产业结构、援助市场开发、阻止进入。竞争双方有可能在某一特定时期,基于共同的目的而结成战略伙伴,形成合作双赢的局而,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Gardiner(1997)将航运业战略联盟的驱动因素分为5个方面,即财务、经济、战略、营销和运营目标。Heaver等(2001)认为港口运营商之间展开协同竞争也是出于类似考虑。Dong-Wook Song(2002)认为港口间的协同竞争是一种新的战略选择,通过竞合可以达到双赢。

这里,我们把港口协同竞争的各项动机表示成如图1的钻石模型。其中战略动机指的是结成战略联盟、进入新市场的便利;财务动机指寻求稳定的财务绩效、联合投资、风险分担等;经济动机包括港口服务的合理化、比较优势的形成、成本节约等;运营动机指技术方法的转让;营销动机指客户服务的完善,比如灵活可靠的船舶靠泊服务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根据其地理和经济区位条件,加紧港口扩建和改造,加强港口间合作与分工,港口在一定区域内的联合协调发展已成共识。协同竞争是竞争与合作的组合,是处于相同或相似市场的厂商之间实现双赢目标的战略选择。协同竞争既可避免港口之间的破坏性竞争,又可通过战略伙伴关系强化参与各方的力量,这种双重特性正是协同竞争的关键理念。对于港口运营商来讲,把竞争与合作结合作为公司战略将成为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关键选择。美国的纽约新泽西港、德国的汉堡/不来梅港等许多国外港口均形成了以协同为主的竞争形式。各港口间通过不同形式联合发展,也将成为中国沿海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中国香港和深圳之间、宁波和舟山之间等都以多种形式结成了包含合作与竞争的伙伴关系。

二、京津冀港口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京津冀地区的海岸线上各港口的发展现状来看,伴随环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港口群的发展非常迅猛,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功能定位上出现了矛盾冲突,天津、秦皇岛等港口都在运煤,天津发展集装箱,其他城市也都把集装箱当成发展的战略目标。港口之间形成的不是互补关系,而是竞争大于互补的局面。这样的港口群对背后腹地的服务是重叠的,同时损害了港口的利益,以至于在未来面对全球竞争时,最终损害国家的利益。因此,在区域规划方案中,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组织时,要有效地把几个港口组织在一起,进行分工,利益共享,形成一个互补有效的港口体系,一致对外。目前,京津冀港口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港口群总体规划滞后。港口发展中缺乏“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缺少综合交通、水利和城市发展为一体的岸线规划及相应的港口群整体规划。第二,港口结构性等矛盾日益显现。在“以港兴市”战略下,各地方把发展集装箱作为重点,建设许多集装箱码头,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腹地货源少等原因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同时,一些专用码头如大型原油、大型矿石码头又显得较为紧张。第三,基础设施存在着重复建设问题。“十一五”期间,天津港将投资367亿元用于港口建设,其他各港口也都在积极投资扩建。对每一港口的每一项工程来说,可能都有其扩建、增建的理由,但在如此集中的海岸线上,四大港口同时大规模投资扩建,就不免令人担心。第四,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比如在煤炭方面,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的竞争已经形成。秦皇岛港的煤炭运量在2007年就有2.14亿t,而天津港的煤炭运量也在数千万t。对于同处京津冀经济圈的四大港口来说,由此带来的“同质化”竞争也异常激烈。第五,各港口职能分工不明确。各港口各有利益取向,因此,造成京津冀港口群各主要港口职能分工不明确,缺乏合理的协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三、港口——腹地区域经济分析

1934年德国学者高兹(Erich A·Kautz)发表了他的著作《海港区位论》,系统论述了海港区位理论的主要观点。高兹认为,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腹地因素对海港区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腹地条件优越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观点和思想基础上,优越的腹地位置条件下,没有良好的港湾条件也应建立人工港,优越的腹地发展条件与发展需求下必须选择和建设能满足相应要求的出海港口。强大的腹地影响对港口的发展极为重要,腹地范围的大小、经济规模的大小、经济发展的活力是港口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同时也对港口与腹地相结合的整体区域中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2001-2005年京津冀港口群年货物吞吐量如表1所示。

注:黄骅港2002年正式建成并开港,“2001年的吞吐量87”是为开港前的数据。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北省交通统计资料》(2001-2005年港口部分)部分数据整理而得。

腹地经济发展状况是港口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京津冀港口群的直接腹地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河南、青海、新疆等,间接腹地包括甘肃、东北部分地区等,两者范围达25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1/4多,涉及1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接腹地地区2001-2005年生产总值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数据整理而得。

通过对京津冀港口群吞吐量与其腹地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并经过各项检验,可得如下结果。

在式(1)中,thruput为港口群吞吐量(万t);GDP为腹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公式(1)说明了腹地国内生产总值对港口群吞吐量影响较大,腹地国内生产总值每变动一个单位,其港口群吞吐量净变化1.31个单位,二者关系极为密切。由此可见,港口群总体吞吐规模的扩大关键还在于腹地经济的振兴。

当多个港口服务于同一腹地时,船公司往往会把挂靠某一港口作为同另一港口谈判的筹码。船方从其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自然希望港口增加投资建设码头设施并降低港口费用,以便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但这种做法往往使港口泊位的利用率降低,导致港口物流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各港口为应对挑战,纷纷在软、硬件设施上大量投入。然而,一定时期内相邻港口间经济腹地的货物生成量是一常量,由于港口腹地大量交叉,一个港口物流量的增加可能就是另一港口物流量的减少,这就极易导致资源闲置,泊位利用率下降。在航运联盟的巨大压力下,各港口为争夺资源而不断降低价格,更进一步导致了港口物流企业效益降低,发展潜力不足,普遍陷于困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港口之间尤其是相邻或相近港口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彼此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港口长期相互竞争与彼此牵制,可形成港口群的“合作竞争”,实现整体效益。而且这一整体效益并非群内每一港口个体利益的简单算术和,相反地,港口群的整体效益具有1+1>2的特点。它的原理就是整体效益大于原有个体效益之和。在中心港口的带动下,港口群中的各个港口之间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进一步提高港口群的吸纳和辐射功能。如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这两个港口,具有共同腹地,原为竞争对手,面对欧洲北海鹿特丹、安特卫普、费利克斯托等港口的激烈竞争,这两个港开始讨论通过合作产生的协同作用,谈判“其集装箱部门合作问题,最终目标将是实现合作”,以增强对其他港口的竞争力。港口群的发展亦是如此,各个港口各自为政,自我发展,港口的竞争力均有限,只有加强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才能发挥出整体的优势。

京津冀港口群的各港口有着共同的利益,即扩大整个京津冀港口群地区的吞吐总量。建设以天津港为中心,包括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在内的港口体系,在国际上,提高京津冀港口群的竞争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发挥其在国际港口格局的分工中参与竞争的优势;在国内,要扩大京津冀港口群腹地货源的凝聚力,借助港城互动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圈经济腾飞,提高京津冀港口群地区的进出口量,这也是京津冀港口群能实现协同发展的基础。

四、京津冀港口群互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京津冀港口群整体发展规划,把握好各港口的建设规模

港口群是一个区域港口运输体系,必须依据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求、自然条件、依托城市状况以及国家运输网发展规划等方面条件,从整体上把握好各港口的建设规模,确定各港口发展方向和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而带来的资源浪费。

(二)建立行政区划上协调与合作机制

1. 建立港口协调机构。

借鉴欧洲海港组织ESPO的经验,设立跨区域的行政组织,负责京津冀港口群各港口的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其下设立若干专门机构,分别承担港口规划、建设、物流的协调等职责。鉴于中国垂直领导体系比较完善,也可将区域协调职能赋予国务院相应部门牵头,会同下级政府的对应部门共同履行协调职能。

2.建立港口合作机制。

港口合作主要体现在港口群内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各类层面的合作。比如制定相同的服务标准、稳定费率、共同投资兴建码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

(三)明确职能分工,实现优势互补

1. 明确各港口职能分工。

天津港继续以集装箱、外贸为主、发挥综合性强的优势,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贸易大港;秦皇岛港今后要扩大煤炭输出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其他的散杂货运输;唐山港要充分发挥曹妃甸深水港的优势,重点发展大吨位的矿石、钢材及石油等的吞吐能力;黄骅港应定位为以煤炭、石油化工产品、加工产品等运输为主的北方大型物流中心。

2. 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天津港是人工港,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如果能仿照上海港的模式,与曹妃甸港联合,形成以天津港为中心,以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为依托,以曹妃甸港为深水外港的京津冀港口群,则可大大提升整个京津冀港口群的竞争实力。

(四)推进市场化进程,引入平等、高效的竞争机制

1.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

应尽可能地放开港口货运市场,逐步与国际大型运输公司合作,他们的进入将使中国港口货运市场形成有效竞争,促使原有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 以特许经营权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竞争。

但要真正形成有效率的竞争,还需要在制度和法规的设计中做好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京津冀临港产业分工与合作机制

1.统筹优化布局。

重点打造开放经济高地、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物流中心和经济发展的主增长区,根据各自优势,合理进行产业定位,提高园区规模、档次和水平。从区域整体发展出发,围绕产业联动,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的、具有各自特色的工业区、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国际物流。

2. 做好临港产业的准确定位。

确立适合本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切实改变园区就是企业集中地的粗放发展状态。

3. 建立临港工业园区良性投入机制。

借鉴营口“飞地”开发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公司开发、市场运作”的思路,建立企业化的园区良性投入机制,推动港口群协调发展。

4. 建立专业化市场。

以临港产业为依托,建设零部件配套、成品批发等专业化市场。重视建设生产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

5. 建立临港产业上下游企业、横向企业的联谊制度。

采取俱乐部、联谊会和协会等形式,扩大企业交流,促进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

6. 建立临港产业服务体系。

港口汇报材料 篇8

【关键词】 船舶大型化;港口转型升级;港口物流;集疏运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港口通过能力初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2012年,全国沿海港口(含长江干线南京及以下港口)总通过能力约66.4亿t,港口通过能力与实际完成的吞吐量之比接近0.95∶1,总体上适应当前运输需求,但不同区域、不同货类的码头能力适应性仍存在不平衡性。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的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及经济机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国港口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1 世界港口发展趋势

1.1 港口功能和作用不断提升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的研究,当前世界主要门户港已具备第四代港口的功能特征。第四代港口不仅仅作为运输链中独立的一个节点存在,而且还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组成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时代,港口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其所参与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港口具有连接陆运、空运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贯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集中了供货方、货代、陆运方、船公司、船代、储运方等各种相关参与方的物流信息,在继续发挥转运功能的同时,更主动参与货物流通的组织和策划,联合供应链上的其他重要企业以及运输方面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一体化、无缝隙的供应链物流网络。港口的角色从静态、节点型转变为动态、网络型,港口服务也更加精细化、敏捷化和柔性化。

1.2 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鉴于船舶运输的规模经济性以及巴拿马运河拓宽等因素,船舶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超巴拿马型船的订单已占92%以上。船舶大型化促使新的全球干线和支线网络运输服务的产生,水水中转比重也在进一步增加。为了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港口在提高装卸桥效率和作业方式的同时,也需加快建设专业化深水码头及优化集疏运体系,以应对挂靠作业箱量的不断增加。

1.3 码头运营商高度集中

为了适应全球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需要,全球码头运营商通过在不同地区码头的投资、经营,联合供应链上的其他重要企业以及运输方面的上下游企业,为客户提供网络型服务,具备比区域码头运营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据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发布的《年度全球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回顾》统计,全球四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 International)、和记港口(Hutchison Ports)、马士基码头(APM Terminal)和迪拜港口世界(DP World))的运营规模合计占全球吞吐量的26%。PSA采用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已在16个国家的28个港口项目中投资控股,拥有的码头岸线长达66 km,集装箱吞吐能力达万TEU;DP World则参与了31个国家的49个港口项目。这些专业码头运营商可以通过网络化运作最大限度地保证船期,降低物流成本。

1.4 港口参与的物流链渐长

依托港口布局的临港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带动了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航运等服务业的发展。港口从单一地追求吞吐量转向附加值增量,其业务也由原有的装卸货作业向加工、仓储、信息、配送、贸易等产业链的上下端延伸。鹿特丹港不仅建有炼油、造船、石油化工、钢铁、食品和机械加工等多种工业园区,还建有提供存储和疏运设施的保税区和配送园区,实现了从货运中心向国际物流中心的转变。新加坡港除了开展港口传统装卸业务之外,还拓展仓储及物流核心业务,出租分销园区、集装箱码头、储运站及传统货仓,充分利用港口的综合服务满足客户对物流的需求。

1.5 定位准确的专业化港口通过差异化竞争 异军突起

近年来,比利时泽布吕赫港专营汽车滚装码头运输,形成独具特色的汽车装配、仓储、配送中心,在欧洲激烈的港口竞争中表现突出。韩国蔚山港近年来异军突起,凭借其深水位优势,大力发展炼油和石化产业集群,以期打造东北亚石油枢纽港。

1.6 越来越注重港口生态环境发展

追求发展与环境的融洽是港口发展的基本趋势。欧美的主要港口对港口环境评估均有一套较为严格的标准,近年来也在大举推进绿色港口发展,鼓励各港口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港口生产能效,减少废气和噪声的排放。鹿特丹港、纽约―新泽西港、洛杉矶港、旧金山港、悉尼港等都相继推出了绿色港口项目。“绿色”不仅成为衡量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未来港口发展的趋势。

2 我国港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1 主要港口间竞争同质化、白热化

目前,我国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等地区均出现了港口间竞争同质化、白热化趋势。港口间竞相通过歧视性价格政策、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争夺腹地资源、中转货源、靠港船舶等,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货物不合理运输、岸线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从而影响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产能过剩与区域性 布局不合理并存

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对码头建设进行分类,我国集装箱码头、北方煤炭码头、外贸原油接卸码头等建设均存在过剩现象,而南方煤炭接卸码头、外贸铁矿石接卸码头建设相对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部分区域港口建设明显过剩。就密度而言,我国沿海平均每50 km建有1个1 000吨级以上规模港口的密度,远大于欧美国家每200 km建有1个大型港口的密度。即使是情况较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平均产能过剩也达两成以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产能过剩约三成。若按交通运输部核算的口径,目前港口设计的吞吐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但港口实际吞吐能力远超其规划。

2.3 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水平较低,缺乏合理性

我国一方面尚未形成大、中、小港口相互配套及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运输网络系统;另一方面在重视港口规划建设的同时,未能相应重视港口集疏运通道的规划建设,港区拥堵状况时有发生。大型集装箱港口的集疏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完成,相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优势来说,大量集装箱卡车挤占城市交通道路,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

2.4 港口信息化建设不完善,进出港手续繁杂,通关仍不够便利

我国大部分港口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后,还未建立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单证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较高,从而影响港口竞争力。

3 我国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的应对措施

3.1 完善港口功能体系,加快现代化港口建设

港口应按照自身定位积极提升服务功能,从全局形成定位明确、层次分明、配套协调的服务体系。枢纽港应进一步提高装卸、仓储效率,完善集疏运系统,巩固无水港战略布局,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支线港、喂给港应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加强与枢纽港的协同互动。

3.2 转变港口发展方式,提高港口业务的附加值

引导港口由立足传统装卸作业能力的发展模式向注重增值服务转变,实现从考核吞吐量向考核港口业务附加值增量转变。港口企业应大力发展流通加工、配送、货运代理以及冷链、汽车等专业物流服务,积极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元化经营,以港口主业为基础,加强与关联产业合作,大力推动港口与航运、商贸、金融、地产等产业的联合经营,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从而实现向第四代港口的转型。同时,应依托港口布局的临港“产业集聚”效应,带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航运等服务业的发展。

3.3 发展多式联运,完善港口物流体系

从经济性和环保性两个角度考虑,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海河联运、水水中转、甩挂运输等方式。重视多式联运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并以提供全程、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服务为特点,将传统的“港对港”服务升级为“门对门”服务。

3.4 提高港口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信息互联、互通

信息化建设是港口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港口企业应提高码头前沿关键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及水路、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港口换装作业技术水平,推进自动化装卸设备、智能化流程控制、管控一体化等应用,提高港口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应推进港口、船舶所有人、船代、货代、货主、口岸监管部门间的电子数据联网交换,提高物流信息一体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实现港航、海事、海关、国检、边检等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提单标准化、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协同管理,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

3.5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绿色港口发展

【港口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港口工程07-20

散货港口05-09

港口企业06-13

船舶港口06-16

港口货物07-06

中国港口07-28

港口岸线08-06

港口效率08-13

港口项目08-15

河北港口08-17

上一篇:降成本工作总结下一篇:机动车车辆保险服务专用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