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学家化学竞赛题

2024-08-16

小小科学家化学竞赛题(共8篇)

小小科学家化学竞赛题 篇1

附件1 第十五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竞赛规则

一、活动宗旨

选拔和奖励具有未来科研潜质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为国内优秀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少年立志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培养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奖励培养和指导优秀学生的学校和辅导机构,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二、参赛条件

(一)参赛学生要求

申报时为国内普通中等学校高中在读学生,品学兼优,有独立或在他人指导下完成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

(二)参赛项目要求

每名学生只能以一个个人项目进行申报,项目研究时间不限。

申报的研究项目包括12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环境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具体参赛作品学科分类和学科认定说明见附件)。

(三)不接受的项目

1.研究项目为集体项目(包括曾经以各种形式参加其他科技竞赛的相关集体项目,在原来集体项目基础上改进、完善和发展的项目);

2.项目学科不属于本活动规定12个学科范畴;

3.项目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

4.项目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5.项目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生理或心理危害的食品、化妆品、烟酒类、药品及医疗器械类项目。

三、活动程序

(一)活动申报

活动申报包括在线申报和纸质申报两个步骤。申报内容包括《申报表一:学生情况表》、《申报表二:研究项目表》、《申报表三:个人陈述表》、《申报表四-1:辅导教师表》、《申报表四-2:指导科学家表》、《申报表五:专家推荐表》、《申报表六:学习成绩表》。凡在科技专家指导下完成项目研究者,须让有关专家填写《申报表四-2》;辅导教师和指导科学家不能超过3人;《申报表五》为选填,《申报表六》须同时提供一份由学校教务处出具并盖章的申报者原始成绩档案。

1.在线申报

活动官方网站为: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

符合条件的学生登陆活动网站注册用户(每个学生分配一个报名号,作为参加活动的标识),下载《申报表》样表,准备好相关资料后,在线填写《表一》、《表二》、《表三》全部内容和《表四》、《表五》基本信息,上传电子版研究项目报告,并在线打印《表1-3》并由相关人签字确认。

5月20日12:00至6月20日12:00为网上申报期,报名截止后申报系统将关闭。申报者必须严格按照网站申报说明和要求完成申报,否则将 失去参赛资格。

2.纸质申报

申报学生在6月21日前将《申报表一》、《申报表二》、《申报表三》、《申报表六》由所在学校盖章后,连同《申报表四》、《申报表五》以邮局EMS特快专递方式邮寄至组委会办公室,邮寄时间以邮戳为准。

邮寄地址:北京市100049信箱002分箱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49。

(二)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包括省级审查和组委会办公室审查。

1.省级审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和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澳门教育暨青年局负责对本地区申报学生进行审查核准。具体审查内容包括:

(1)申报学生资格是否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2)学生申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为本次活动规定的不接受的申报项目,研究报告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情况);

省级审查结束后,由审查部门填写《省级审查情况表》并加盖公章,于6月30日前传真至组委会办公室,传真号码010-62180521。

2.组委会办公室审查

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所有申报者参赛资格、申报资料、研究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并结合省级审查意见确定最终合格名单,审查结果在活动网站进行发布。

(三)评审

活动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学生获得初评资格,由评审委员会专家对申报学生资料和研究项目进行测评,根据初评成绩排序,前100名入围终评。

终评:入围终评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组委会办公室提交研究报告、研究日志、实验数据、获奖证明等原始证明材料,逾期未提交者视为弃权。如因未按要求提交材料、个人弃权等原因出现名额空缺,不再递补。

入围终评的学生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带队到北京参加终评活动。终评学生名额因故出现空缺时,不再递补。

终评包括研究项目问辩、知识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考察三个评审环节和参观实验室、与科学家对话等交流活动。举行颁奖典礼,公布本届活动获奖学生名单。

在入围终评的100名学生中,产生“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3人,一等奖12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50人。

(四)终评展示和交流

1.终评除了研究项目问辩、综合素质考察、知识水平测试等评审活动外,还将举办公开展示和科技主题参观、交流和实践活动。参赛学生有义务参加组委会开展的各项活动。

2.终评学生作品展示按学科进行布展。

3.布展要求

(1)展位:每个参赛学生一个展位(长2米,宽1米,高2.4米),每个展位提供两块展板(宽90厘米、高120厘米),1个展台,1个电源插板(电压220V,总功率≤1KW,二头三头标准接口各一个)。终评展示期间,参赛学生负责所需参赛材料的携带、布展、保管和维护。组委会负责提供场地、展板、展台、电源、照明和常用布展工具,其它用品和必要的防护设备均需选手自带。

(2)展品:参赛作品如涉及实物,须到现场展示(工程学科作品均须提供实物展示)。实物展品要求:长度≤1米,宽度≤1米,高度≤1.5米,重量≤100公斤,如超出规定标准,请在布展前自行调整。选手必须根据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发挥想象和创意,自行设计和现场动手制作展板,禁止整版喷绘或将已经提前做好的展板直接带进会场进行展示。展示内容中不得出现指导教师姓名、媒体报道、申请专利或已获专利、专家评价、以往获奖情况以及其他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等。

布展完毕需要接受组委会的展位检查,包括展板设计、展品布置、展示内容,检查合格才能进入评审程序。

四、活动表彰

(一)奖项设置

设“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3名、一等奖12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50名。获奖者将分别获得奖牌(杯)、证书和相应金额的奖学金。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和一、二等奖学生所在学校和辅导学生的科研机构将按项目获得奖励。

各奖项奖金如下:

1.“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每人获奖学金人民币5万元。

2.一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学金人民币2万元。

3.二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学金人民币1万元。

4.三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学金人民币5千元。

5.所在学校和辅导机构: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和一、二等奖学生所在学校和辅导学生研究项目的校外辅导机构将共同获得与学生等额的奖金,如上述机构多于1个,奖金平均分配(辅导机构不能超过2个)。

(二)证书及奖金发放

所有获奖学生的证书和奖学金、辅导单位的奖金由组委会办公室发放给获奖者本人和获奖单位。获奖单位必须将奖金专项用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获奖学生和单位收到证书或奖金,经确认无误后,应配合组委会办公室和省级科协青少年科技工作机构及时完成签收反馈工作。

五、公示

1.活动入围初评和终评名单均在活动官方网站(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受理投诉,公示期为七天。

2.活动获奖名单将在活动官方网站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网站(http://)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

3.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公布结果有质疑或投诉,须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向组委会办公室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写明提出质疑或投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组委会办公室对投诉人信息保密)。过期或匿名投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经查实,确有弄虚作假等严重问题,将取消其参赛或获奖资格,相应空缺参赛或获奖名额不再递补。

六、活动进度

(一)5月上旬发布活动启动通知;

(二)5月20日至6月20日为申报期;

(三)6月20日至7月下旬为审查期;

(四)8月为专家初评,8月底公布入围终评名单;

(五)10月中下旬举行终评活动和颁奖典礼;

(六)11月公示期满后,发布获奖表彰通知,发放获奖证书和奖金。

七、经费

活动的组织、评审、奖金等费用,由组委会负责筹措。

参加终评活动的学生和领队往返交通费自理,终评活动期间食宿和活动费用由组委会承担。

八、附则

本实施办法由“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10-62180521

咨询邮件:mingtian@xiaoxiaotong.org

小小科学家化学竞赛题 篇2

2002年, 时值中德建交30周年, 在德国政府的倡导下, 全球知名化工企业巴斯夫决定把风靡欧洲的趣味化学实验启蒙教育模式引入中国。事实上, 德国化学人才济济与这种启蒙教育不无联系。对于“小小化学家”而言, 巴斯夫的最初构想其实很简单, 它要让更多的中国儿童在摆弄瓶瓶罐罐的实验过程中感受其乐无穷的化学世界。

2003年, 田丽君加入巴斯夫 (中国) 有限公司企业传播部, 小小化学家北京站的宣传与推广是她最初承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在首场活动参与人数不过1000人的现实面前, 要让这个活动为更多的儿童和家长所熟知, 考验着巴斯夫传播部的每一个人。田丽君意识到, 加强媒体传播并非是提升“小小化学家”影响力的唯一办法, 要让这个活动能够直接触及更多的学龄儿童, 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 身为家长的她首先想到了中国科技馆。直到今天, 田丽君都还记得那次愉快的场地合作洽谈经历, 她完全没有想到中国科技馆会如此爽快。然而, 就在所有工作都按部就班地展开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非典, 扰乱了田丽君所有的工作计划, 小小化学家北京站活动不得不被叫停, 心有余悸的田丽君更多的是无奈与遗憾。不过那一年, 上海站的活动依旧如期举行。

从支持高等院校的中德研究发展基金, 到培养中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小小化学家”, 巴斯夫始终把教育作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去耕耘, 对于巴斯夫的中国布局, 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正是田丽君苦心经营小小化学家项目的重要原因。

起步工作的艰难是所有人都能预料到的, 6—12岁的学龄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是田丽君重点沟通的对象。然而, 在中国, 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也很少会在小学开设实验课程, 加之家长们还长期受到化学有毒观念的影响。为了避免孩子的胆怯和家长的担心, 田丽君在对外宣传时一律用“互动实验”代替“化学实验”。不过, 对于“小小化学家”这一新鲜事物, 公众并不抱有太多的期待, 田丽君也没有开展大规模的传播活动, 在她看来, 口碑传播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在中国科技馆的头几次活动不愠不火, 田丽君细心地观察着实验场地外焦急等待的家长, 她在寻找着“小小化学家”能够实现突破的方法。在她脑海里, 一个闪念划过, “家长其实是更重要的受众, 我们如果为他们设置等候区域, 为他们播放往期的实验录像, 他们就会了解孩子在里面究竟在做什么, 对!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为孩子拍照的机会”。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转变, 活动渐渐火了起来。在连续举办五年后, “小小化学家”在北京及上海形成气候, 临近举办日期, 田丽君会不断地接到咨询、预定的电话。一位网名叫“观园麦兜儿”的妈妈还召集世纪城小区的60个孩子来参加活动, 这个妈妈的博客地址田丽君至今都还保留着, 上面有她用镜头、文字记录女儿弯弯参加“小小化学家”的经历。

去年暑假, 荆门市的尹华龙和爸爸一起到北京旅游的时候, 恰巧在中国科技馆与“小小化学家”相遇。尹华龙毫不犹豫地穿上围裙、戴上护目镜和橡胶手套, 准备“污水变清”和“自制发胶”两个化学实验。然而, 当他站在摆放着各式各样器具的试验桌前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想不想把脏水变干净呢”?身旁的一位“小老师”——志愿者轻声问道, 紧接着小老师用生动、简单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实验的要领, “污水变清”的谜底也因此被揭开。尹华龙开始摆弄起了眼前的瓶瓶罐罐, 从用纱布过滤, 到去除杂质, 再到加入活性炭, 浑浊的污水经过层层进化后变得越来越清澈透明。“哇!水变干净了”, 尹华龙欣喜万分地举着烧杯叫了起来。接下来的实验就有意义了, 他要亲自动手为妈妈制作发胶。尹华龙不停地搅拌着配制好的各种原料, 添加了香料的发胶不时有橙子的清香扑鼻而来。一些小朋友还迫不及待跑到台上展示自己用新出炉的发胶做出的超酷头型, 快乐的气氛紧紧把实验室包裹住。

巴斯夫的深邃、专业与科技并非是“小小化学家”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虽然田丽君“没有想过要让那些喜欢小小化学家实验的孩子记住巴斯夫”, 但是质朴、纯真与感性的巴斯夫企业魅力却悄无声息地透过活动进入中国公众的心扉。那些晦涩深奥、枯燥无味的化学理念也在趣味无穷、操作简单的实验中被孩子所理解, 让他们在感受快乐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正是化学的不断创新, 或者说是巴斯夫的不懈努力, 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实际上, 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总部建立的儿童互动实验室是“小小化学家”的雏形, 为此, 田丽君还专门进行过一次实地考察。这个实验室位于莱茵河畔大约10平方公里的巴斯夫生产基地内, 实验室里摆放的一个大烧瓶总会让她回味无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摇动烧瓶的搅动棒, 瓶子里的水和油两种物质一会儿融到一起, 一会儿又分开了。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 田丽君心中泛起片片涟漪, 有一丝的欣喜, 还有一丝的遗憾。国内一直以暑期巡回活动的方式在运行,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其中, 所有环节的设置都非常紧凑, 他们无法按照总部求精求细的原则进行操作。那次的德国之行, 让田丽君感到震撼的还有总部和谐的自然环境, 从入住的酒店到办公大楼, 那段只需步行10分钟的路程, 不时会有松鼠和兔子蹦到她的身前。“这个地方真是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翠绿的草坪, 要是看不到奇形怪状的管道, 谁都想不到这里是化工基地”。田丽君说。

每年, “小小化学家”都会从德国总部引入新的实验内容。田丽君深切感觉到, 虽然在公关战略制定时, 德国企业更倾向于全球一致性, 但是在具体活动执行时, 德国企业则更加注重本土化的体现。为了能够让“小小化学家”的品牌积淀下来, 赢得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田丽君会把政府、媒体、客户和员工等等列入活动的邀请名单中。为了能够让年复一年的活动保持着新鲜的感觉, 无论是活动主题和形式, 还是稿件角度和类型, “小小化学家”都会以新的面孔出现。

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对于这样一个每天都要覆盖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活动, 北京站活动仅投入两个巴斯夫工作人员, 除了田丽君以外, 还有“小小化学家”中国项目经理殷慧贤。所有的一切都是“小老师”——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志愿者创造的奇迹。每一年, 殷慧贤不停地奔走于“小小化学家”的各个落脚城市, 从招聘, 到培训, 再到实践, 她在每一个“小老师”的身上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在上岗前, “小老师”王锐经历了一连串紧张的培训, 那些枯燥而又乏味的实验描述他已经数不清重复了多少遍, 每一台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 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 每一个化学实验的深奥原理, 他都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 在巴斯夫严谨的企业文化中, 王锐感知到了滴水乾坤的道理。“小老师”作为巴斯夫中国的一种特有模式, 是田丽君和她的同事在这些年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伴随着“小小化学家”的成长, “小老师”已经从普通志愿者转化为巴斯夫的重要受众, 成为巴斯夫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忠实参与者和传播者。

小小科学家作文 篇3

我长得很清秀,一张清瘦的脸上镶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显得格外灵气,最为突出的是那张嘴了:我的小嘴蕴含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个小油壶。从这张嘴巴里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让人却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非常喜欢想一些奇怪的东西,例如:把一个马达转到螺旋桨上,或者把马达固定在一块塑料上看看能不能飞起来。再比如:用放大镜把激光聚焦来切割……诸如此类,我想过上千次了,可迫于材料和时间的问题没有实现,但最近我终于实现了一件事――用放大镜点火。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把一张纸和一个放大镜等物品准备好,为了不使手酸,我先把放大镜固定在自拍神器上,然后把它的柄固定在一个很重的碟子上,这个碟子上粘着一个竖立着的废弃的纸筒;接着我把一张纸放在碟子上,大功告成了!一开始纸上有一个比较大的点,经过调整以后,大点马上变成了小点,小点的边缘很快地从红色变成灰色。只不过一秒钟的功夫,“太好了,我成功了!”我闻到了一股烧焦的味儿:完了!“火“还没关呢!幸好我反应及时,把放大镜竖了起来哦,要不然真像我妈说的”再玩火,全世界都会被你烧光了”。

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简介 篇4

一、科技竞赛

1.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福建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环保厅和关工委共同主办,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每年举办一届,现已举办了二十七届。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另外,设科技辅导员论坛。每年参加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中小学学生、科技辅导员达40多万人。“福建卢嘉锡科技教育基金会”从2009年开始在大赛上设立多个专项奖,支持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小小科学家DD项宇博 篇5

上周末,科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完成“能吸住气球的杯子”的小实验,还要把明白的原理上传到班级空间。回到家里,一放下书包我就开始找来两个纸杯,又去小卖部买了两个气球。打开饮水机,水烧开了。哎呀,不行,需要70度的水。我接了一杯水,放在一边凉着,赶紧把气球吹起来,用线紧紧地系住。

一切就绪,实验开始!我把热水慢慢地倒进杯子里,停了一会儿,又把水倒出来,接着,我急忙拿起气球放在杯子上,一只手轻轻地抚着,小心翼翼的把杯子翻转过来,咦?真奇怪!杯子居然抓住了气球!而且无论我怎么吹都吹不掉呢。这是怎么回事?我忽然想起老师的话,还让弄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呢。爸爸妈妈都还没下班,请教谁呢?我打开了电脑,从电脑中搜索答案。哦!原来杯子里的热水倒掉后温度慢慢变凉,杯里的压力就变小了,当它小于外面的压力时,气球就被吸在了杯子上。科学小实验真有趣呀!

我是小小科学家 班会演讲稿 篇6

A:当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开始用火做饭、取暖、照明;

B:当 1800 年前的蔡伦纸出现在市井、宫廷;

A: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

B:当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胜利完成了太空之旅。

A:人类在创造中成长,世界在创造中前进,社会在创造中繁荣。

B: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吧。

A: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B:从小学会创造性劳动。

A:努力培养创造性才能。

合:我宣布,六年六班《我是小小科学家》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A: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河川秀美,她经历过不平凡的苦难历程。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幸福。但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国家的强盛。

B: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坐着汽车来上学时,想没想过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的科学家呢?你们知道是谁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

A: 我知道,是李四光。

B:对,他小时候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下面请听他的故事。

A:李四光上学习勤奋刻苦 , 一连几个学期都考第一名 ,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 , 1904 年他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在赴日途中 , 他看到洋人的船舰在中国的水域横行霸道 , 以为是中国的造船业不行 , 他立志要学造船强国。造船得有钢铁 , 要有钢铁 , 后去英国留学 , 改学采矿。三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探讨地壳表面各种痕迹的规律,李四光不畏艰险,几次横渡大江,跨越秦岭、南岭,亲自勘探测量,实地观察地层构造。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在解放初期,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油大都依靠进口。李四光运用他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B:李四光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回国时,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玛仪,为后来寻找找到了 211 特大型铀矿床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十多年来核工业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身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周恩来评价他:“李四光是一面旗帜,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把自己一生的辛勤劳动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他光辉的一生 , 启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 , 要以科学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使我们祖国更快的富强起来。A:下面我要问问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科学吗?

A: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科学,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发现,下面就请听我们身边的科学。

B:地球上的空气充满了我们周围的空间,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空气,没有空气,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无法生存了,除了供人们呼吸,使我们生存以外,科学家还发现和利用许多科学原理,让空气来为人类服务。

A:空气是有弹性的,把球做成空心的,里面充进空气,球才会蹦蹦跳跳的。自行车、汽车的轮胎也是这样,里面充满空气后,跑起来又轻快又平稳。

B:空气还能流动,流动的空气就产生了风。人们制造出风力水车,还制造了风力发电机。人们发明了降落伞,利用空气的阻力,降落伞会慢慢从空中飘下来,物品会完好无损。

A:水是组成人体的最主要的成份,人体要是失去十分之一的水,生命就要受到威胁。B:利用水来为人类服务,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进行的一项工作。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水有浮力:放进水里的东西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制造了各种船只,用来运送货物和旅客。

A: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同样也离不开电,如果没有电,会带来许多麻烦。

B:为了在黑夜中得到光亮,起初,人们用点燃的火把来照明,后来又发明了油灯和蜡烛。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发明了电灯,电灯用起来又明亮又方便。为了移动照明的需要,人们还发明了手电筒,轻轻一按开关,手电筒就亮起来,一道光柱射出去,附近被照得清清楚楚,再轻轻一按开关,手电筒就熄灭了,真是方便极了。

A:灯不仅用来照明,还被用来向远处发射信号。各种汽车、轮船和飞机的前后左右,都装有许多不同用途的灯。每当汽车要转弯时,尾部一侧的小黄灯就会亮起来,每当汽车要停车时,尾部的红灯就会闪亮,告诉后面的车辆:要停车了,小心,别撞上!

B:不仅汽车上安有红灯,在许多表示危险和提醒人们注意的地方都是用的红灯。比如城市里的交通十字路口,就是用红灯来告诉车辆停止行驶的。

A:同学们,我们身边的科学还有哪些呢?

B:塑料和人造纤维是一对亲兄弟,它们都是最近一百年来由科学家发明和试制出来的。它们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塑料和人造纤维的踪影。你的睛纶线帽,你的尼龙丝袜,你的雨衣和雨伞,甚至你的文具盒和钢笔杆,差不多都是由塑料或人造纤维制造的。

A: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最凶恶的敌人。面对着疾病的威胁,科学家和医生们进行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取得了各种防治疾病的方法。为了预防疾病,科学家们研究出各种疫苗;为了检查疾病,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各种医疗仪器;为了治疗疾病,科学家们还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药物,使用这些药物,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控制了许多疾病的传染和蔓延。

B:我国于50年代中期,在首都建起了北京电视台。电视技术刚兴起时,人们还只能看到黑白电视节目。十几年后,彩色电视的问世,使电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逼真迷人的新时代。

A:下面,让我们听听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B: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A: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B: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的科学家。他是法国的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

一次,帕斯卡在花园边见花匠正用又长又扁的水管接水龙头,扁水管一下子变圆了。他感到很有趣,便乘人不注意,悄悄地把双脚站在水管上,想压扁管子、堵住水。可水根本堵不住。这是为什么呢?

帕斯卡又看了看花园另一头,那儿也有水管,上面还有几个细孔,水从细孔中喷出,喷得老高。他高兴地跑过去,伸手挡住水线,弄得手怪痒痒的。他想:水管的水为什么可以往高处流?细孔里流出的水为什么能喷那么高呢?

从这以后,帕斯卡一有空就去摆弄水管,细心观察。

帕斯卡做了一个有小孔的空心球,并在球上连接着一个圆筒,在圆筒里安个可以来回移动的活塞。他发现轻轻按活塞,空心球里的水向外喷的劲不大;按活塞的力越大,水喷射的力也越大;如果不按,水也不向外喷。帕斯卡觉得这真是太神秘了。

后来,帕斯卡渐渐地长大了,他想揭开秘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在实验室里“玩水”了。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精确的计算,帕斯卡终于解开了那个谜,那就是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定律”。此时的帕斯卡年仅25岁。

A:同学们,有了科学技术,人类才更有力量,前进得更快。

我们从小就要研究科学,学习科学,做个热爱科学的好学生。

B:对发生在我们 身边的一些普遍现象,只要经常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科学知识,说不定还有所发明创造呢!

A:世上还有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科学的难关需要我们去攻破。

B: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兴趣活动,学习本领,通过动手又动脑,变得更聪明。

小小科学家化学竞赛题 篇7

shh

1.1 小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珠、斜坡板、绒布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讨论: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介绍科学家的工作。

(二)师生实验:做滚小球的实验,带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

(三)小组交流:拓展一: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四)视频实验:拓展二:三个生活小实验视频:吹乒乓球、电线圈、干冰。

(五)教师讲述: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这与组成大树的细胞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带来了大树的不断成长)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六)教师讲述:还有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等等。

(七)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参考资料: 闪电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

通常是暴风云(积雨云)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正电荷和负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正电荷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负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

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米(最短的为100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

珍妮·古道尔

珍·古道尔(英国),在世界上拥有极高的声誉的动物学家,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教育和保护。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她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的环境。

关于著名动物生态学家珍·古道尔(Jane Goodall)的经历,说来非常动人。古道尔1934年4月3日出生于伦敦。她从小痴心于动物,爱读杜立特写的动物故事书。她知道非洲的哺乳类动物最丰富,很想到那里去。她没有钱,就去当女招待和女秘书,攒足了旅费钱就启程到了非洲的肯尼亚。

古道尔一到肯尼亚,就去找著名的猿人类考古学家路易斯·里基(Louis Leakey),向他要求给她个和动物打交道的工作。里基在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考察旅行中,不经心地考验了她对野生动物的知识后,同意请她当他的助理秘书。后来又看到她要和动物为伍的立志很坚,就派她到坦桑尼亚去观察野生黑猩猩群。这是因为里基认为黑猩猩在动物中与人的亲缘最相近似,它的基因组有98%与人类的相同,通过过黑猩猩生态习性的观察,可以为人类的远祖情况提供线索。这是1960年的事,古道尔芳龄26。

里基为什么同意一个年轻的姑娘去观察黑猩猩的群体呢?除了古道尔的恳切要求外,他认为以考察灵长类动物的群体生活习性而论,女性的考察员对那些雄猩猩的威胁可能远低于男性的考察员,从而使考察工作更为可行。结果表明,里基的理论是正确的。

当地的土著人告诉她有人曾在爬一棵油棕树时被一只雄猩猩从树顶趋下来撕破了脸庞挖去了一只眼睛的可怕经历。但是她不被这则故事所吓倒。她一天又一天轻手轻脚地逼近黑猩猩群,她仿效黑猩猩的动作和呼叫声,使她能够和它们作一定程度的沟通,仿佛自己也是一只母猩猩。她惊人的耐心终于获得了黑猩猩群的信赖,为它们所接受,融入了它们的群体之中。

她在坦桑尼亚建立了“刚比河研究中心”。在对黑猩猩群所进行的长达30年持久不懈的观察研究工作中,她还陆陆续续地发现在这个刚比群体中的个体间形形色色的交互关系和生态习性。她观察到了在母子间和兄弟姐妹间的情爱情景,观察到了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它们在雨中跳舞的欢乐情景,观察到了在性爱活动中雄猩猩轮流和母猩猩做爱并不争斗的情景;可是也观察到了上下间的制服和敌手间的仇恨情景,观察到了一只四岁的母猩猩虐杀了几乎全部新生猩猩的疯狂情景,任何有使结果产生偏倚的行为,都必须尽量避免。在生态学的观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避免对被观察动物产生影响的行为。因此古道尔认为她把香蕉给黑猩猩吃这桩事犯了大错,为此而后悔不已。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奖)

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1.2 小小工程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更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创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讨论: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样吗?介绍工程师的工作。

(二)教师展示:工程师的杰作。

(三)小组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有什么特点?荷花,石头等是不是工程师的杰作?

(四)比较一下,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什么不同?工程师和科学家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学和科学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

(五)学生实验:学做工程师:小组合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六)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铅笔加长器,并比一比各小组的加长器有什么不一样的。

(七)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参考资料: 巨石阵

巨石阵由巨大的石头组成。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

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更有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竖起的石柱上。

最近公布的消息称巨石阵下方存在15处未知的纪念碑体。科学家之所以给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传感器探测到巨石阵下方存在物体,存在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比如宗教仪式,古人将太阳的升起、落下与某种仪式结合起来,以供当时的人们“朝圣”。

几千年来,人们无不感叹巨石阵的壮观,其代表了人类一个地区性文明,其建造的目的仍然是一个迷,最新探测到15处未知的遗址使得巨石阵更加神秘莫测,考古学家认为这些证据表明巨石阵围成的区域是一个异教徒仪式区,这是4000多年前人们进行活动的场地。早在1620年,科学家就在巨石阵附近挖掘到一些牛头骨,还有一些煤燃烧后留下的痕迹,碳测定年代表明,巨石阵建造于公元前2600年,这暗示巨石阵可能是一个与逝者有关的宗教活动场所。

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伯明翰大学的考古学家,研究小组对巨石阵周围地区进行大规模排查,对将近6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探测,考古学家试图找到巨石阵地下是否存在一些重要的线索。2009年,地球物理学家使用磁探仪扫描巨石阵周围区域,探测到未知的结构。虽然巨石阵是一处重要的风景名胜,但却记录着4000多年前人类的活动情况。2003年,伦敦大学研究人员迈克·帕克皮尔森也发现了一些动物骨骼和工具,这些证据都暗示巨石阵是一处集宗教活动、权力、死亡于一体的“圣地”。

那么巨石阵是如何建造的呢?目前没有人知道当时的人们凭借何种手段建造了巨石阵,不过科学家也得出了几种可能的方法,或多或少地解释了如何移动如此重的石头,但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科学家发现巨石阵与太阳的关系最大,从某个方向看,正好是夏至日出日落的位置,换一个方向就是冬至日出日落的位置,说明古人通过巨石阵来证明他们对太阳的运动观察已久。

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区别

工程师(Engineer)和科学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General principles),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学和科学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1.3 上好科学课(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三、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水槽,染色用的染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活动:参观实验室,认识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

(二)师生交流:实验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一样的?猜想一下,为什么不一样呢?

(三)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水槽里水的多少呢?有哪些方法?

(四)师生交流: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呢?

(五)实验分组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小组实验:比较两种水槽里水的多少。

1.回顾实验室规则,提出总体实验要求 2.讲解实验,演示实验,提出具体实验要求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二)学生小结:在实验室里应该怎样做?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在刚刚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相互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子上搞得到处是水?实验之后有没有收拾好器材?

(三)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参考资料:

小学科学实验室规则

1.实验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仪器和材料。学生按要求入座后,不准随意走动或乱动桌上的一切实验器材和材料。教师要向学生宣布课堂纪律,讲清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示范操作程序。

2.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按教师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注意安全,一切实验材料不能入口。在实验中若发生意外事故立即报告教师处理。4.爱护仪器和实验材料,节约用水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材料未经教师许可不能带出实验室。

5.实验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清点好实验仪器,归还原位,妥善处理废物并做好清洁,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实验室。

6.实验课完成后,教师应做好实验登记工作。

实验教师职责

1.热爱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执行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参与实验教学,负责实验室管理。服务教学,尽职尽责,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协助教师辅导学生的分组实验和课外活动。

3.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构造、原理、用途及使用、保养、维修方法。做好仪器开箱、验收、入账工作,填好仪器柜卡,做到账、卡、物相符。做好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登记工作。

4.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实验教师开出的实验通知单,应提前做好实验教学器材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对每次实验的登记。做好对废液的收集处理及易损实验材料的补充工作。

5.做好实验室、仪器室保洁和安全工作,做好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事故防范和处理工作。做好防盗、防潮、防尘工作。

6.学期结束时写好实验工作总结,作好各项统计,作好本学科的仪器清理工作,提出下学期实验工作计划和所缺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申请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2.1 认识感官(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相互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

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各种声音的片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官,相互指一指,这些器官在哪儿?

(二)教师提问:这些器官能帮我们感知哪些信息呢?

(三)学生活动:找不同、课本找动物两个活动,认识眼睛帮我们感知颜色、花纹、形状等。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活动:用耳朵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耳朵帮我们感知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学生讨论:鼻子和舌头,以及能帮我们感知什么信息呢?

(四)学生活动:皮肤呢?摸一摸桌子、椅子和地板,能感受到粗糙与光滑,摸摸金属制品和木制品,感受到冷与热。

(五)教师讲解:有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如狗的嗅觉,鹰的视觉和猫的触觉。

(六)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参考资料:

感官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人体的五大感官为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除了熟知的五大感官外,还有另外的感觉系统在发挥着作用,比如保持身体的平衡,饥饿的感觉等,有约20多种感觉系统。

狗的嗅觉

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嗅觉细胞只有500万个,覆盖着鼻腔上部黏膜的一小部分,面积仅有5平方厘米左右;而狗的嗅觉细胞大约为12500~20000万个,有的品种数量还要多,例如一种牧羊狗的嗅觉细胞竟达22000万个嗅觉细胞,这些嗅觉细胞在鼻腔上占的面积达150平方厘米左右。

狼狗的嗅觉灵敏度比人高出40倍以上,而且其鼻孔长而大,适合于分析空气中的微细气味,有的嗅觉极为灵敏的品种,其嗅觉甚至比人灵敏100万倍以上。

鹰的视觉

老鹰的眼睛视野十分开阔,它既是远视眼又是近视眼,观察物体的敏锐程度在鸟类中名列前茅。老鹰的眼部有两个中央凹面,视锥细胞的密度大约是人眼的六七倍,所以鹰的视力比人灵敏得多。老鹰在2000多米的高空俯视地面时,能从许许多多移动的景物中发现小动物,并能不断调节视距和焦点,以看清更多的细节,帮助它准确无误地捕获猎物。

猫的触觉

猫咪、是一种感觉灵敏的动物,它们对外界变化,会快速作出反应。下面我们看一下猫咪的触觉,即猫咪通过被毛及皮肤感知触压的轻重、冷热和疼痛。

鼻端和脚垫的触觉:无毛的鼻端和脚垫特别敏感。猫常用它的鼻端去感触物体的温度和小块食物,并借助舌的帮助,来分辨食物的味道和气味,以便能免选择自己口味的食物。脚垫常用来感触不熟悉物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和距离。人们时常可以看到猫抻出一只脚,轻轻地拍打物体,然后把它紧紧地触压,最后用它的鼻子帖紧物体进行嗅闻检查。脚垫还能感知颤动,甚至能通过脚垫像耳朵一样听声音,正因为这样,猫特别害怕对它脚垫的颤动。

胡须和被毛的感觉:胡须是猫的触觉器官中最敏感的器官,长在上唇上端的胡须,稍微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撞物体即有反应。在黑暗中,胡须具有雷达的作用,能很快感觉到眼睛看见的东西,并能马上采取行动,避开或追捕所感触到的物体。许多科学家认为,猫的胡须是通过空气中轻微压力的变化来感知别的物体,将胡须剪掉,将妨碍猫的捕猎本领,尤其是在黑暗的夜里。猫的睫毛也有类似的作用。猫前肢腕关节背部的毛,触觉也特别敏感,这是食肉动物特点,因为它的前肢用来抓捕猎物。猫是属于天生好洁的动物,经常将身上的被毛整理得很干净,整理好的被毛,可以作为敏锐的触觉器。

与疼痛感相比,猫咪的温热感更加灵敏。猫的皮肤上含有温冷感受器,以便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寒,寻找最温暖地点睡觉或天冷时卷曲身体。但是,猫的身体对疼痛感觉相对差些,温度超过52℃时,它才感觉疼痛,因此它们能蹲在人感觉很热的炉子上,甚至常常烧坏了被毛才有感觉。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2.2 感官总动员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蜡烛、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回忆我们认识世界的器官(感官)及作用: 眼睛:视觉,看颜色,形状等; 耳朵:听觉,听音调,音色等; 鼻子:嗅觉,闻香味,臭味等; 舌头:味觉,尝酸的,甜的等; 皮肤:触觉,感觉冷,热的等。

(二)学生活动: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点燃前后,触觉、视觉、嗅觉)

(三)学生活动:讨论爸爸妈妈是如何选西瓜的?(视觉:看看纹路是否清晰

听觉:听听声音是否清脆 触觉:掂掂轻重是否合适

闻一闻,尝一尝)

相关视频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参考资料:

怎么挑选好西瓜

炎炎夏日如何挑选到称心如意又红又甜的成熟西瓜呢?本文将系统详尽的教你如何挑选一个好西瓜,只要你按照下面的方法一定可以的:

1、看瓜皮: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黑皮瓜类,要皮色乌黑,带有光泽。一般西瓜直条斑纹间隔要宽,横斑纹要密,表示西瓜生长状况良好,成熟度足够。

2、看瓜藤: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就很甜。瓜藤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贴近瓜皮,近蒂部粗壮青绿,是成熟的标志。瓜藤主蔓称母蔓、分枝后称子蔓,再分枝称孙蔓,母蔓所结的瓜藤呈弯曲状,子蔓或孙蔓较直,因母蔓的养分供应最足,所以最香甜最好吃。

3、看瓜脐: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瓜脐窄小紧缩,代表施肥管理与果实发育良好,甜度与口感较佳。要挑瓜脐较平的,瓜脐凹陷可能是冷天着果,瓜皮厚硬,能食用的瓜肉少,越凹陷肉越少,西瓜果形越大,瓜脐凹陷越明显。可用手指压脐部附近,若有弹性代表成熟,若压起来较硬,表示尚未熟或瓜皮过厚,瓜肉较少。

4、摸瓜皮:用手指摸瓜皮,感觉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触碰西瓜表皮的绿色斑纹,垂直摸起来有凹陷感,表示全熟,若瓜蒂翠绿可马上享用,但若瓜蒂干枯或已无瓜蒂,表示过熟。

5、听声音:熟度刚好的声音类似拍打大肚腩,声音较低,若声音如拍头,表示不够熟。一手托住瓜尾,另一手水平轻拍西瓜腰部,若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发出“咚、咚”的清脆声,托瓜的手感觉有些颤动,是熟瓜。发出“突、突”声的是成熟度比较高的。发出“噗、噗”声,是过熟的瓜。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6、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轻。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看看头尾两头大小要一致,质量好的椭圆瓜种,应该要两头大小差不多,若呈现头小尾大的柚子形,代表质量较差;圆形瓜种的瓜形则要接近圆形,若像木瓜一般表皮有凹凸状,则质量、味道也较差!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2.3 借助工具观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等观察事物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放大镜、听诊器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我们知道鹰的视觉,狗的嗅觉和猫的触觉是人类无法赶得上的,但人类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扩大我们的感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我们扩大感官呢?

(二)教师介绍:放大镜,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三)学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大拇指,看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形状的?(弓形纹、箕形纹或斗形纹)

(四)学生活动:用耳朵和听诊器分别听一听同学的心跳。(通常放在胸前靠右下方人体心脏部位。)

(五)教师介绍: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六)延伸视觉: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显微镜、后视镜

(七)延伸触觉:盲杖

(八)延伸听觉:助听器

(九)(六)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shh 参考资料:

放大镜

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波长的1/2,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电子显微镜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送奶员 篇8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该活动旨在让幼儿知道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并了解门牌号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性。为了能让孩子更清晰准确地辨认门牌号……我们在这一数学活动中,并结合游戏、操作活动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和提升。

二、活动目的:

1.学会1—5的序数,并用语言正确表达。

2.初步学会辨认简单的门牌号如101等,并将物品送到。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初步序数的含义

2.物质准备:三座房子牛奶、酸奶的图片若干课件

三辆车图片幼儿车票

四、活动过程:

1.课件操作:火车上的小动物,巩固复习1—5的序数。

图上有几节车厢,车厢里有谁?它们分别在第几车厢?

第几只动物不见了?

2.乘车游戏,初步巩固1—5的序数。

(1)出示车票,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提问:你是坐在哪辆车上?你坐在什么位置?

3.课件操作:住在高楼里的小动物,初步学习门牌号。

引导幼儿初步辨认高楼里小动物住在第几楼?门牌号是多少?

4.幼儿当牛奶公司“小小送奶员”,巩固认识门牌号。

要求: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张牛奶的门牌号,将牛奶送到动物家。老师检查牛奶是否送对。

规则:要对好卡片上的门牌号,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五、活动反思:

1、本活动以游戏“小动物去旅行引入观察小动物乘坐的车厢”、“乘车游戏”“认识小动物的门牌号”“小小送奶员”贯穿,环节安排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活动兴趣浓厚。

2、幼儿操作材料的投放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投放有层次性。能够注重将各个领域与数学活动有机整合,处处在活动中挖掘教育契机。

3、在活动设计中幼儿的展示和说是重点,教师能够在此环节中了解幼儿对序数的掌握情况同时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4、但是在幼儿乘车环节没有将汽车的标志放高一点,没有考虑到幼儿手里的材料安排合适的位置,而造成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很多幼儿没有正确的使用序数词,也没有找到车位。

5、送牛奶的.环节本是活动的延伸,出示两个单元的楼房,目的是对幼儿经验的提升,但是由于前面环节时间的延误,而造成此环节的时间较紧,幼儿经验没有提升起来,大部分的幼儿都没有分清一单元、二单元的第几层,就匆匆的送了牛奶结束活动。

六、课题组评议:

1.课件很好,能够较好地运用。

2.能够以游戏贯穿活动,幼儿情绪高涨,兴趣高,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3.活动偏难点,建议将认识门牌号改为对1—5序数的巩固和深入认识。

4.建议将汽车的牌子弄高些,幼儿可以看得见。

上一篇:我的英语口语很差英语下一篇:农村安全饮水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