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通用13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1
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复习题题
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问题: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好啊?教教我诀窍吧?其实学习这门课没有什么窍门。只要你多练习总会有收获的,希望这篇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能够帮助到您!
1.下列各题中叙述正确的是()
A.两数相加,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2、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A.?(?)B.??221B.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D.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C.(?2)2D.?(?2)3
3、如果+200表示收入200元,那么支出-50元表示元
4、下列语句:(1)所有整数都是正数;(2)所有正数都是整数;(3)奇数都是正
数;(4)分数都是有理数;(5)在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多余三个
5、数轴的.三要素有、、。
6、①若│-a│=5,则a=________.
②化简:|3.14-π|=_________
③如果x<0,且x2=25,那么x=_________
7、解答下列几题:
(1)、0.36+(-7.4)+0.3+(-0.6)+0.64;
(2)、-(-21)+(-13)-(-25)-(+28)-4
(3)、(-5)×(-6)×3×(-2)
(4)、-63÷7+45÷(-9)
(5)、(—9)7的底数是,指数是,可读作,它表示,—97的底数是,指数是,可读
作,它表示。
8、一粒钮扣电池能够污染60升水,北京市每年报废这种电池10000000粒,如
果该电池不回收,每年报废的这种电池将污染的水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升。
9、①、-18a2b的系数是_______,次数是_______.
②、多项式2x-yz-3x+1的次数是,常数项是.
10、一个三位数,个位上数字是a,十位上数字为b,百位上数字为c,那么这个三
位数可表示为()
A、c+a+bB、100c+10a+bC、100c+10b+aD、c+10a+10b
11、化简:(4x—2y)—[5x—(8y—2x—x—y)]+x
12、合并:7a2-2ab+2a2+b2+3ab-2b2
13、去括号:⑴、-a-(-3a+2a-1)=
⑵、-﹙m-2n﹚+﹙-m2﹢2n2﹚=
14、下列方程中,解是x=4的方程是()
A.3x?2?10B.3x?8?5xC.x(x?1)??4(x?1)D.3(x?2)?3x?2
15、某校初一有甲、乙两个班,甲班有学生90人,乙班有学生40人,求从甲班32
调多少人到乙班,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等,设应从甲班调x人到乙班,依题意,所列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这篇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2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也可以叫分解因式) , 它的定义确实简单, 但也足够抽象, 主要还是强调形式上的变化.课本上介绍的方法也很常规, 主要是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 但是想要顺利解决它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认为, 了解因式分解中的数学思想尤为重要. 我将通过课内习题中的几个典型例题略作介绍:
一、整体思想
所谓用整体思想来分解因式, 就是将要分解的多项式中的某些项看成一个整体而加以分解.
例1 把多项式 (x2-1) 2+6 (1-x2) +9分解因式.
【分析】把 (x2-1) 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 最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达到分解彻底的目的.
例2 把多项式 (a+b) 2-4 (a+b-1) 分解因式.
【分析】原式两项既无公因式可提, 又无公式可套用, 但此结构特点可视a+b为一个整体, 局部展开后或许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二、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在因式分解中的运用很广泛, 具体表现在:一是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对比;二是因式分解与乘法的分配律的对比;三是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的对比.
例3 把多项式6x3y2+12x2y3-6x2y2分解因式.
【分析】对比整式的乘法和乘法的分配律可知, 6、12、6的最大公因数是6, 字母x、y的最低指数均为2, 所以多项式6x3y2+12x2y3-6x2y2的公因式是6x2y2.
例4 分解因式:
(1) x3y-xy3; (2) abx2-2abxy+aby2.
【分析】 (1) 对比平方差公式可先提取xy. (2) 对比完全平方公式可先提取ab.
三、转化思想
某些多项式从表面是无法利用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进行的, 必须通过适当的转化, 如经过添项、拆项等变形, 才能利用因式分解的有关方法进行.
例5 把多项式6x (x-y) 2+3 (y-x) 3分解因式.
【分析】考虑到 (y-x) 3=- (x-y) 3, 则多项式转化为6x (x-y) 2-3 (x-y) 3, 因此公因式是3 (x-y) 2.
例6 把多项式x4+x2y2+y4分解因式.
【分析】从表面上看此题不能直接分解因式, 但仔细观察发现若x2y2转化成2x2y2-x2y2, 即可先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
四、换元思想
所谓的换元就是将多项式的某些项用另一个新的字母去代换, 通过换元可以将复杂的多项式转变成简单的, 将陌生的转换成熟悉的, 使之得以顺利地分解因式.
例7把多项式 (x+y) (x+y+2xy) + (xy+1) · (xy-1) 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形式上比较复杂, 但考虑x+y与xy重复出现, 利用这一特点, 可以把这两个因式通过换元后再分解因式.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3
【关键词】 苏科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解读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67-01
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颁布之后,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苏科版)新教材随之取代了旧教材,与修订前的教材(笔者着重关注的是2007年3月第3版的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相比,修订内容有较多的变化。本次教材修订,仅从目录上看,有以下几个章节的变化:第一处第2章2.1节中“比0小的数”的标题改成了“正数和负数”;2.2节增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第三处第3章增加了3.6“整式的加减”;第四处第4章4.3节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标题改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五处第5章5.2节中“图形的变化”的标题改为“图形的运动”;5.4节中“从三个方向看”的标题改成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这些目录的调整变化不难发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的完整性、严谨性、科学性上下了功夫,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除了目录上的调整,在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上也有了不少的改进,增加了一些更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栏目:以问题情境展现知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几何部分更关注动态几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在使用新教材[3]的过程中,我格外关注了各章节新旧教材的对比,从中受到了许多启迪,有以下感受。
一、版面及栏目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更加图文并茂,给人以生动、亲切、活泼的感觉,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每章的章头都安排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一翻开教材就能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3.2代数式一节中将旧教材的【议一议】中四个小问题更换为一道统一的例题,峰谷分时电价计费问题,既贴近了生活实际,又囊括了本节“单项式、多项式、系数、次数”等重要概念,使得内容更统一、更完整。
二、强调了新知学习中的过程性目标,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教材之所以新,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前教师是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现在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现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现实性,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数学操作活动经验,获得一定成功经验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3.4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中求较复杂代数式的值时,在旧教材呈现的“先化简,再求值”的方法旁边新教材加入另一种求法,即“直接将字母的取值代入到原代数式中求值”,加入另一种方法做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身感受到简便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三、创设简明的情境,引领问题探究
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走进生活,贴近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主题。注重创设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思考、创新。
例如在3.5去括号一节中,将旧教材中“农田周围修防护林带”问题更换为“假期勤工俭学购入卖出报纸”的问题情境,使用更加简明的问题情境作导引更加容易抓住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行新课知识的探究。
四、几何部分加强了规范的推理和计算,体现出严谨的几何逻辑关系
在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中,定义“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等概念后,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在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索发现“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后,用“因為……所以……”的表述方式通过简单的推理(此时只出因与果,不出由因得果的理由),证实这些性质。上好几何的起始课,既关注几何学习的方法,又要关注几何学习的规范。
五、例题的设置更注重梯度,并加强与小学内容过渡衔接
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为学生考虑,能顾及到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例习题的编排上更有梯度,更注重衔接,尤其在初一起始阶段关注学生对中小学知识的顺利衔接,思维方式的转变。
例如在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中【试一试】对方程2x+1=5的变形过程,左边列出的小学的“三数关系”的思维过程,右边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变形的代数思维过程,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以上是本人在初次使用《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的一些感悟和分享,不到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只要教师不断钻研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多感悟新教材,一定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使得新教材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篇4
1、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
3、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 和一个 ;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 和一个 ;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 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 和两个 。
5、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形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2)圆柱的截面是: 、圆
(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
(4)球的截面是:
6、我们经常把从 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 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 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7、常见立体图形的俯视图
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
主视图 正方形 长方形
俯视图长方形 圆 圆
左视图长方形正方形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篇5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不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是ax+b=0(a不为0,a,b是已知数),值得注意的是
1)一个整式方程的.“元”和“次”是将这个方程化成最简形式后才能判定的。如方程2y2+6=3x+2y2,形式上是二元二次方程,但化简后,它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6
(满分150分,共需120分钟)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22333A.3和(3)B.3与2C.2和(2)D.(42)与42 23
3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⑴0是最小的数⑵-a一定是负数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⑷0没有倒数⑸两个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⑹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是正数⑺在有理数中没有最大的数
A.1个B.2个C.3个D.以上都不对
3.已知a是有理数,下列四个式子一定大于0的是()
22a5a2a(a1)a1A.B.C.D.4、在数轴上,表示不大于-2且小于2之间的整数的点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
5、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则这个数为()A、正数B、非正数C、负数D、非负数
6、若a表示最小的正整数,b表示最大的负整数,则-b+a的值为()
A、0B、1C、2D、无法确定
7、如果两个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至少有一个正数D、至少有一个负数
a8、若a
1,则a为()A、非负数B、非正数C、负数D、正数
9、若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3322abA、ab0B、abC、abD、10、下面所描述的数据是精确数据的是()
A、我校师生共有3000多人.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C、在5·12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有几十万解放军武警战士参加救援.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1厘米.***8200820082322522211、计算的值为()A、B、C、D、12200812、观察下列算式:22,24,28,216,2=32,2=64,„根据上述算式中的规律,猜想23456的末位数字应是()A、2B、4C、6D、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比-8大3的数是,比a大-5的数是.14、绝对值不大于8的所有有理数的和为.15、月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C,夜晚是-150C,夜晚比中午低C,16、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数是.17、在数-
5、1、-
3、5、-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积最大的是,积最小的是.18、近似数6.9210精确到位,如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那么这个近似数是,它精确到位.19、有一列数为:2、5、8、11、14、„,第7个数应是,第2008个数应是,第n个数应是.3000
用心爱心专心
1ab2 3adbccd4120、如果,那么.(只填结果)
三、找一找,画一画.(第21、22题分别是6、8分,共14分)
21、有一些数:2、正数集合整数集合负数集合22、画出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找出下列名数的点,并用“>”把它们排列起来.11102、200%、0、3.14、6、3、5请把它填入相应的框内.5111-3)] 4、2、
3、(2)、2、-[+(四、认真算一算.(每小题7分,共42分)
23、(1)4.35.83.23.52.7(2)14345577 1112512256028785(3)2456(4)(5)(6)
3333 2
3五、应用题.24、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方向放着的木杆爬行,先以每分钟2.5米的速度向东爬行,后来又以这个速度向西爬行,试求它向东爬行3分钟,又向西爬行5分钟后距了发点的距离.(7分)
25、某电力检修小组乘汽车从A地出发沿公路检修线路,先向南走了3km到达甲维修点,继续向南走了2.5km到达乙维修点,然后向北走了8.5km到达丙维修点,最后回到A地.(本题总12分)
(1)以A地为原点,以向南方向为正方向,用1cm表示1km,在数轴上表示甲、乙、丙三个维修点的位置;
(2)甲、丙两个维修点相距多远?
(3)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每升为6元,问这个小组这次维修线路共耗油多少钱?
六、试一试
26、如果规定符号“*”的意义是
a*b=aba+b,求2*(-3)*4的值.(本题7分)
ab+ab的可能取值.(本题8分)
27、若a≠0,b≠0,求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7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数学教材习题“七功能”* 篇8
数学教科书 习题功能 分析
教科书的习题是编写者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和挑选的,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与发展性,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的重要平台,也是沟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一、巩固强化新知
数学教科书习题的首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新知。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新知的学习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达到消化巩固的作用。我国数学教学也十分注重“熟能生巧”,教科书在讲述了数学概念、命题和一些示范性的例题之后,需要一个“熟”、“固”与“化”的习得过程,这就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教科书为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习题。这类习题难度不大,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熟悉消化新知,二是对新知的巩固,从而得以固化进入长时记忆,在此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生巧”的效果。从习题的“习”来看,本意是“动词,幼鸟在鸟巢振翅试飞”,慢慢演变成“动词:演练、模仿”到“形容词:熟悉的、有惯性的”,最后成为“名词,惯性、稳定的生活方式”。从中可看出习题具有“演练”、“巩固”之意。教科书的习题就是为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科书有“复习巩固”部分;在澳大利亚教科书《the Heinemann Maths Zone 7-10 VELS Enhanced》中也单独“Skill”,起巩固强化作用。
二、拓展延伸新知
数学教科书中的习题还承载着拓展延伸新知的功能。教科书中的习题有时显性或者隐性地拓展延伸概念与命题的内涵,使得与正文中的内容构成一个良好的知识逻辑体系,有利于学生行之有效地形成概念域与概念系、命题域与命题系。教科书拓展延伸新知还表现在为后面学习内容作铺垫之功能,起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例如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第22页B组第4题。
三、综合应用新知
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教科书在讲授完新知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能运用新知去分析、解决生活、生产和科学中的问题。在中学阶段,在给予学生一定数量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在例题的示范引领之后,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来达成的。教科书习题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内部的应用;二是新的生活情境的应用;三是在其他科学背景中的应用。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从而逐渐提高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虽然仿照某个问题的解法,可以去解决类似的问题,这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问题情境不类似,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近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教科书,在习题的设置方面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习题把新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新知解决新问题,譬如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科书中习题有模块“综合运用”,在澳大利亚《Heinemann Maths Zone 7-10 VELS Enhanced》教科书中有模块“Application”(应用)。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迁移等方式,将刚刚学过的数学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应用于新的情境,体会数学知识内部之间、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毕竟教科书习题的设置不是单纯依靠学生简单操练来代替理解与创新,需要学生能够在陌生环境有效提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思维能力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习题承载着学生思维训练的任务。思维需要联系和联想。思维训练主要是在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在问题解决中来完成,习题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在数学中能力指的是什么?就是解决问题的才智。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仅是常规的,还包括那些要求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问题。[1]习题思维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解题思路分析和解后反思小结。对同一个习题在思路分析以及后面反思时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通过对习题解后的探索、研究、引申、推广,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法多用和不同层次习题的内在联系的揭示等探究活动,既可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做到解一题,带一串,通一类,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解题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与研究能力,有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普通教育有用,不是因为我们记住了我们学习过的任何东西,也不是因为我们能够运用这些东西,而是因为这些东西有助于我们思维、感觉和想像。”[2]毕竟教科书中的习题除了它本身提出的问题外,在它的前面还有着许多未曾写进也不可能写进教科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学生(当然不是所有学生)是有能力进行探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能加深对知识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习题的分析过程,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精致性与整体性;通过对习题思考的发散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根据习题题目的题设及时调整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通过习题的题设条件的各个细节,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奇思妙想,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只有使得学生充分经历利用知识分析、解答、小结等解题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高速的运转。毕竟,一道习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铺垫,还需要有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思考、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创造等思维活动。
五、思想方法渗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教科书习题还有一个功能是揭示方法。教科书在讲授新知识时重点在如何推导得出新知,如何运用新知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例题不能太多,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不能一一用例题展示。因此,有些方法就需要进一步在习题中体现和完成。方法离不开知识,必须依托知识,蕴含于知识之中,习题就是除例题之外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载体,教科书在设计习题时就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习题来介绍,但这些思想方法是蕴含在习题中的,需要教师与学生进一步挖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教科书的习题为载体,常常反思,总结提炼,从而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形成方法。当然方法是有层次的,可以是宏观的方法,也可以是微观的方法。中小学教科书习题关注更多的是通性通法,而不是特殊的解题技巧,特殊的解题方法。例如有些习题层层设问,步步引导,逐渐加以解决,有些渗透先猜想结论,然后进行验证,逐步体会数学发现的方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毕竟,教科书的习题面向的是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方法服务的,重在基础。譬如立体几何的一些问题可以归结为平面几何的问题。这种把空间图形问题归结为平面图形问题,实际上乃是画法几何研究的对象,有效沟通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如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73页,A组第2题、第5题渗透着“面面—线面—线线”的转化思想。
六、诊断反馈补救
教学的效果如何、学习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诊断反馈,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救。这就需要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习的成效做出价值判断的一项活动”[3]。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学习的效果,这种评价一般是以习题为载体进行。诊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的诊断反馈;二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诊断反馈。诊断不是目的,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补救,为了改进,补救教师教的疏漏,学生学的遗漏。
习题诊断反馈主要是通过学生作业即做教科书的习题后教师评改作业进行的。通过教科书的习题练习,教师及时确定学生学的水平,教师教的效果,以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从而查漏补缺,再通过后面的习题进行矫正和弥补,体现习题的补偿诊断功能。如果学生解题出现障碍,教师应从知识结构深处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深层原因,诊断学生缺乏的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还是策略性知识,然后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达到弥补缺陷的目的。譬如学生做错了题目,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错在哪里?是概念不清?还是错用了定理?还是计算上或是逻辑上出了毛病?要使学生能认清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正。教师也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概念没有分析透彻?数学活动中指导不够?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七、育人功能
习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元素,如经典的数学习题、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广泛的数学运用、严密的数学推理等,学生通过解答习题的过程,这些数学文化元素便会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习题的形式及内涵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习题学到的学习方式可以迁移到相关学科相关内容的学习之中。譬如人教社初中数学习题系列的“拓广探索”,通过一道道典型的习题,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归纳、类比能力,养成理性思维精神,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达到育人目的。这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认识世界”[4]。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没有逻辑就没有数学。需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利用数学培养学生讲道理,有理有据的论证非常重要,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第二,通过习题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在习题解答与应用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人”。数学教科书是育人信息的载体,而习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题隐含的“背景”、“数学史”来进行渗透,一方面扩充学生的视阈,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科书的精神与实质,细心揣摩每一个习题,才能更加灵活地、更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习题资源,不断提高教科书习题的“附加值”,从而更大可能发挥教科书习题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美]乔治·波利亚著.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刘景麟,曹之江,邹清莲,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陈文明.“开放性”数学习题与思维训练.数学教育学报,1996(2).
[3] 王新民,王富英.数学高效教学构成要素分析.数学教育学报,2012(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9
【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进一步学习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习过程】
(学生做题,教师在旁指导并在生做完题时公布答案。)
1.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其中有多少个男同学?有多少个女同学?能说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1/4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收割12公顷小麦需要多少小时?
3.一台洗衣机每天耗电3/4千瓦时,学校有3台这样的洗衣机。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耗电大约多少千瓦时?
4.五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五(1)班捐了180元,五(2)班比五(1)班多捐了1/5,五(1)班捐的钱是五(3)班的3/4。五(2)班和五(3)班各捐款多少元?
5.甲、乙两站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行了全程的2/5。这辆汽车离甲地有多少千米?离乙地呢?它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有多少千米?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10
一、填空题 1.计算:
-111111+(-)= -+= += 232323111111-= --= --(-)= 2334452.两个相反数之和为_____.3.0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的_____.4.两个正数之和为_____,两个负数之和为_____,一个数同0相加得_____.5.某地傍晚气温为-2℃,到夜晚下降了5℃,则夜晚的气温为_____,第二天中午上升了10℃,则此时温度为_____.6.异号两数相加和为正数,则_____的绝对值较大,如和为负数,则_____的绝对值较大,如和为0,则这两个数的绝对值______.7.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_____,两个数相减交换减数的位置,其得数与原得数的关系是_____.8.已知一个数是-2,另一个数比-2的相反数小3,则这两个数和的绝对值为_____.二、选择题
9.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正数之和必为正数 B.两数之和为正,则至少有一个数为正 C.两数之和不一定大于某个加数 D.两数之和为负,则这两个数均为负数 10.下列计算用的加法运算律是 [ ] 22+3.2-+7.8 3312=-+(-)+3.2+7.8 3312=-(+)+3.2+7.8 33-=-1+11=10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先用交换律,再用结合律 D.先用结合律,再用交换律
11.若两个数绝对值之差为0,则这两个数 [ ] A.相等 B.互为相反数 C.两数均为0 D.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12.-[0.5--(A.2.2
三、计算题
13.计算(1)-31+25+(-69)(2)(-
14.已知两个数的和为-
215.如果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差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是什么样的数.16.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共15个选择题,规定答对一个得4分,答错一个扣1分,不答得0分,某人选对12个,错2个,未选一个,请问该生选择题得多少分?
17.弘文中学定于十一月份举行运动会,组委会在整修百米跑道时,工作人员从A处开工,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从开工处A到收工处B所走的路线(单位:米),分别为+10、131+2.5-0.3)]等于 [ ] 6B.-3.2
C.-2.2
D.3.2
111)-(-)-(+)23423,其中一个数为-1,求另一个数.54-
3、+
4、-
2、+
13、-
8、-
7、-
5、-2,工作人员整修跑道共走了多少路程?
参考答案
一、1.-515171 -
- - 666620122.0 3.相反数 4.正数 负数 这个数 5.-7℃ +3℃ 6.正数 负数 相等 7.不变 互为相反数 8.3
二、9.D 10.D 11.D 12.A
三、13.-75 -513 14.-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11
—Its seven dollars. 七美元。
【点拨】 询问物品的“价格”时,一般可用“How much is/are ...?”,也可用“Whats the price of ...?”。
2.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吗?—Yes, please.是的。
【点拨】 当商店里的服务员询问顾客要买什么东西时,一般用 “ Can I help you?”;顾客如果想买东西,可说“Yes, please.”,然后再说具体要买什么。
3. Here you are. 给你。
【点拨】 当你买、借东西时,对方给你时一般用“Here you are.”来表示。例如:
—May I use your pen?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钢笔吗?
—Certainly. Here you are. 当然可以,给你。
4. —Thank you. 谢谢你。
—Youre welcome. 不客气。
【点拨】 当对方向你表示感谢时,可用“Youre welcome.”来回答,意为“不客气/不用谢”,也可用Thats OK. / Not at all.等。
5.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你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点拨】 名词所有格的构成,一般是在名词的词尾加“s”;当表示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人/某物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词尾加上“s”;当表示两个人分别拥有某人/某物时,要分别在名词词尾加上“s”。例如:This is Tony and Jims room. 这是托尼和吉姆共有的房间。
6. I like thrillers and I like action movies. 我喜欢恐怖片,而且我也喜欢动作片。
I like thrillers but I dont like comedies. 我喜欢恐怖片,但不喜欢喜剧片。
【点拨】 and与but都是连词,通常可连接两个并列的单词,词组或句子。and的意思是“和;又;而且”,表示并列、承接或递进等关系;but的意思是“而;却;但是”,表示否定或转折关系。
7. She often goes to see Beijing Opera with her father. 她经常和她父亲一起去看京剧。
【点拨】 介词with 有“与……在一起;和……”的意思。例如: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你能跟我一起去买东西吗?
8. Does she want to go to a movie? 她想去看电影吗?
【点拨】 当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变为一般疑问句或否定句时,要借助助动词does来构成,谓语动词要用原形。例如:He doesnt like history. 他不喜欢历史。
9. —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
—No, I cant. 不,我不会。
【点拨】 can 是情态动词,意为“能、会”,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无论是第几人称,也无论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can均无变化;can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后面要跟一个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含有can的一般疑问句是直接把can提到句首构成,肯定回答一般用“Yes,主语+can.”,否定回答一般用“No, 主语 + cant.”。否定句是在can后面直接加not构成否定句。例如:She cant speak Chinese. 她不会讲汉语。
10. I can play the guitar. 我会弹吉它。
【点拨】 表示乐器的名词在作play的宾语时,其前要用定冠词the。
11. Can you help kids with swimming?你能帮助小孩游泳吗?
【点拨】 help ... with ...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在某方面帮助……”。例如:S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math. 她经常帮我学习数学。
12. Come and show us!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点拨】 show用作动词时,是及物动词,意为“展示;给……看”,后面可接双宾语。例如:Can you show me your new watch? 你能让我看看你的新手表吗?
13. 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 我通常在五点钟起床。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in the evening. 人们通常在晚上吃晚饭。
【点拨】 表示“在几点几分”时,要用介词at;泛指“在上午/下午/晚上”,要用介词in。例如: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seven in the evening. 我经常在晚上七点钟做作业。
14. —Why do you like P.E.? 你为什么喜欢体育?
—Because its fun. 因为它有趣。
【点拨】 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原因,回答时要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例如: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你为什么喜欢英语?
—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因为它很重要。
15. —Who is your science teacher? 你的科学老师是谁?
—My science teacher is Mr Wang. 我的科学老师是王老师。
【点拨】 who是疑问代词,意为“谁”,用来对“人”进行提问。例如:
—Who is the girl? 那个女孩是谁?
—She is my sister. 她是我妹妹。
16. I have math on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我有数学课。
【点拨】 表示“在星期几”,要用介词on。
巩固练习
()1. —_______?
—Only $5. It is very cheap.
A. What time is itB. How many do you want
C. How much is itD. Whats wrong
()2. —Can I help you, sir?
—_______. I need some books about western culture.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Yes, you canD. No, you cant
()3. —Could you lend me the book you bought last week?
—_______.
A. Yes, here you areB. No, I cant lend it to you
C. Its not interesting
()4.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_______.
A. Thats greatB. Youre welcome
C. Im sure of that D. Im afraid not
()5. _______ mothers both work in the same hospital.
A. Tim and Peters B. Tims and Peter
C. Tims and Peters D. Tim and Peter
()6. Its a nice house _______ it hasnt got a garden.
A. andB. orC. butD. so
()7. —Mary, would you like to go hiking _______ me?
—Yes, Id love to.
A. inB. atC. toD. with
()8. —Can you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Sorry, I _______. My computer doesnt work.
A. dont B. cantC. mustntD. neednt
()9. I learned to play _______ piano at the age of four.
A. a B. an C. the D. /
()10. —A single room, please.
—OK. Will you please _______ me your ID card?
—Sure. Here you are.
A. send B. showC. sellD. serve
()11. I go to school _______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A. atB. inC. on D. for
()12. Peter usually gets up early _______ the morning.
A. onB. in C. atD. of
()13. —Why do you hope to visit Hawaii some day?
—_______ it has beautiful beaches.
A. Though B. OrC. BecauseD. So
()14. —_______ will clean the classroom this afternoon?
—Lily.
A. WhoB. WhatC. WhereD. When
()15. We usually have a football match _______ Sunday.
A. inB. onC. atD. to
16. Meimei has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Meimei _______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17. 根据汉语完成英语,每空一词。
布莱克太太经常在英语上帮助我们。
Mrs. Black often _______ us _______ our English.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篇12
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 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1709年, 即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 后又赐予皇四子胤禛 (yìn zhēn) (即雍正) , 并题名为“圆明园”。1725年, 雍正即位第三年, 扩建圆明园, 增建殿堂和楼阁, 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后, 六次巡游江南, 喜江南湖山之美, 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 仿置园中。
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 圆明园愈发辉煌。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 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因“圆明园”建置最早, 规模最大, 又是外朝内寝区, 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仙宫幻境, 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 或采用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 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 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 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 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 就是那些封疆大吏也不得擅自入户游玩。1897年, 李鸿章自西欧回国, 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 受到慈禧的赏赐。他在宴饮、听戏之后, 私带幕僚数人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 但仍然是皇家禁苑, 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 也因私闯禁苑受到罚俸处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 篇13
1、下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2分)
A、憔悴(cuì) 风筝(zhēn) 虐杀(lüè) B、寒颤(zhàn) 撒谎(sā) 脸颊(jiá)
C、嫩芽(lèn) 拆散(cāi) 分歧(qí) D、祷告(dǎo) 花瓣(pàn) 匿笑(nì)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预兆 峰峦 津津有味 B、喧嚣 弥漫 毫不犹豫
C、静谧 畅谈 各得其所 D、树杈 霎时 苦心孤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近两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了许多四大古典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
择。
B、修建海湾大桥,是湛江市政府实施本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
程。
C、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
达的水平。
D、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应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检查,坚决
改正。
B.只用短短的七个字作提纲,就把一部错综复杂、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
揭示得如此浅显易懂。
C.这套新版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汗牛充栋、丰富多彩。
D.刚起跑时,刘军就摔倒了,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到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了3000米第一名。
5、请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6、默写(6分)
(1 )海日生残夜,
(2 ) 谁家新燕啄春泥
(3)问渠那得清如许 ?
(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
(5)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
(6)下列句子空白处填写正确一项的。( )
A.学而不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
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
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也假。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畅谈(chàn) 连亘(gèng) 峰峦(luán) 惊慌失错(cuò)
B、谚语(yán) 飘缈(piāo) 葱笼(cōng) 获益匪浅(fēi)
C、喧嚣(xiāo) 喑哑(ān) 枯涸(hé) 毫不犹豫(yù)
D、弥漫(mí) 静谧(mì) 骸骨(hái)更胜一筹(chóu)
2、修改病句(4分)
①经过学习,同学们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②自从妈妈给他买了游戏机,明明的学习明显下降了。
3、请按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句。(10分;任选5题)
①“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这句与曹操《龟
虽寿》中: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含义相同。
②《次北固山下》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③《夜雨寄北》中写盼询归期的句子是
④《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⑤我们有些同学,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叫绰号,却总热衷给别人起外号,
对这些同学,我们应该用孔子的: 劝诫他们。
⑥ 古道西风瘦马。
⑦李白想把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朋友的诗句是
⑧《观书有感》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诗句是:
⑨《泊秦淮》中渲染水上夜景的诗句是:
⑩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4、《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与《孟子》、__________、
______ 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
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
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
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
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
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
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
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连亘六七里: (3)一切乌有:
(2)或凭或立: (4)黯然缥缈: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答:
(2)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答:
9、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山市蜃楼变化的各阶段的景况。(2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选出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 栖息(qī)躯壳(qiào)啜泣(chuò)玷污(diàn)
B. 气氛(fēn)档案(dàng)短暂( zàn) 伫立(zhù)
C. 沉淀(diàn)收敛(lián)狩猎(shòu)颤抖(zhàn)
D. 果实累累(léi)骸骨(hái)聒噪(guō)着落(zhu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更胜一筹 头晕目眩 惊慌失措 黯然缥缈
B. 夜色沧茫 盘虬卧龙 绝处逢生 变化无长
C. 玲珑剔透 心旷神怡 恢心丧气 猝然长逝
D. 悬崖峭壁 险象叠生 拨山倒树 获益匪浅
3、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
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近日,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首府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参演艺
术家们玲珑剔透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赢得观众的阵阵赞叹。
C. 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
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D. 这个模型是该城市的缩影,具体而微,一目了然。
4、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
A、《绿色的蝈蝈》―法布尔―《昆虫的故事》―法国
B、《紫藤萝瀑布》―宗璞―《宗璞散文》―现当代
C、《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东汉末年
D、《山市》―蒲松龄―《聊斋志异》―清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通过这次访问,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D. 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不厌它们那奔驰着的英姿,疾翔着的风骨,呼啸着的不倦的生命
力的凯歌。
① 看不厌,看不厌那些穿山穿岭在大地上呼啸着前进的列车。
② 看不厌,看不厌那些战风战浪在蓝天中搏击云海的飞鸢和在波峰涛
谷中飞翔的白帆。
③ 看不厌,看不厌那些跑沙跑水在大野与草原上奔驰的马群。
A 、①②③ B、③②①、C、③①② D、①③②
7、填空(6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2)、水何澹澹, 。
(3)、,把酒话桑麻。
(4)、在《〈论语〉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
之道,这就是:“ , 。”
(5)、晏殊的《浣溪纱》中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意蕴深刻的两句是:“ , 。”
(6)、《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王湾《次北固山下》(5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
所称道。
9、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写的景色,传达出了自己之情。
10、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自然
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大自然kui赠 ( )给人类的诗意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在xuan丽( )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可以在葱茏的山luán( )中感受诗意,你会在鸟
儿qī息( )中寻找到诗意,你会在溪水潺潺中倾听到诗意??
2、古诗文填空(12分)
(2)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3)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 __,
(5)《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3、仿写句子。(3分)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
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你的
父爱是____________ ,让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冰心,原名 。她在印度著名诗人 (人名)《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 》、《春水》,集中体现了童真、自然、人生
三大主题,是人们公认的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6、口语交际:根据语境回答问题(4分)
张军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
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
怪不好意思。
A、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
b、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
(二)阅读《孩子,请系好鞋带》一文,完成13~16题。(14分)
孩子,请系好鞋带
那时,我还在读初一。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
来,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挣得了一张票,便兴冲冲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
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
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
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
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
谁能抢到就是谁的了,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把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
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
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
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
们回家??”
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心
里不止一次埋怨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也曾经受了许多成
败与得失,现在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用心良苦!
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
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如果我任由自己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
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
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
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
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对待生活。
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
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难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
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永远向前看,终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3.找出表明本文属于回忆性文章的`标志性语言。(2分)
14.母亲让“我”系好鞋带的内涵可用文中哪些句子来解释?(2分)
15.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单赏析一下。(3分)
16.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我的理解
17.“孩子,请系好鞋带。”文中母亲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是啊,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同学们,在这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对你说的哪句话你最难忘?这句话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4分)
最难忘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太丘舍去( )
③相委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回答,(2分)
因为友人 , 。
21、从文中看,陈太丘、友人、元方各有什么特点?(3分)
1、馈赠 绚丽 山峦 栖息
3、如:父爱是一片甘霖,让你的心灵即使在荒凉的沙漠也能感到清凉如水;父爱是一阵春风,让你的情感即使倍受打击依然信心十足。
4、(1)此题是开放性的,要把自己所调查的材料与材料一所提供的进行比照,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2)此题是将本地春节过去的习俗与现在的习俗进行比较,再进行回答。
5、谢婉莹 泰戈尔 《繁星》
6、A、张军同学不应该在公用图书上乱写乱画,B、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7、A.混 B.苍苍 C.莽莽 D.漫
8、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9、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强劲、凛冽 柔和、凉爽
10、①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1、比喻
12、描绘夏夜柔和的海风和沙滩以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场面。
13、?那时,我还在读初一。这件事早已过去。
15、?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对待生活。
15.宽厚豁达,心态平和,善于教子。
16.要点:引用母亲的一句平常的话作标题,看似平淡,实则让人咀嚼,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引起阅读兴趣。
17、写出难忘的话及其影响即可。
18、约定、离开、丢下、回头看
19、(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0、无信、无礼
21、陈太丘准时守信,客人无信无礼;元方聪颖机智
22、①逃跑 ②经过 ③带领 ④大腿
23、A
24、这难道不是福吗?
2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塞翁失马”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推荐阅读:
七年级数学上册习题08-21
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09-14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12-17
七年级上册数学提纲05-18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析06-02
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08-17
七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08-31
七年级上册数学总结提纲01-03
七年级数学复习06-25
七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质量分析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