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考题

2024-10-25

思修考题(通用6篇)

思修考题 篇1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的范畴。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 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在当今社会,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形是:在一些超市购物,保安必得通过 查验购物小票,来证明你不是贼;去博物馆参观,中午想出来午餐,你手上要被敲上一个醒目的章,你得举着它吃饭,还不敢洗手,才能据此回来继续参观;去用人 单位求职,他要怀疑你的文凭会不会是假的;就连轰轰烈烈评出的百花奖,选票居然也很有水分;水货一词就要进《辞海》了!更要命的是--想把日子过踏实,你 还得是方方面面的专家:重阳节你要学会验证阳澄湖大闸蟹的金毛银爪白肚皮;中秋节你得掰开月饼,学会辨认馅子是否隔年,菠萝馅是不是冬瓜冒充的;去修车你 必须认明修车的会不会偷换你的好零件,……

为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难道真的必须走过许多部门,校验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才能证明真实?可见 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欠缺就是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德的学习。同时,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 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及面,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从而建设校园的诚信大环境,并将在学校中所受的影响在社会上加以推广。

社 会公德建设需要整体协调发展,也离不开个人自律。在校园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采取新颖多样的形式,除了加强理论教育,还应多 组织一些像爱心募捐、骨髓捐献和义务家教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生动的教育。逐步减少大学校园中诸如上课迟到、浪费粮食、不尊师重教、公众场合搂搂抱抱等不文明和不道德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因此,大学 生的思想也更自由,更解放。当今社会,国人睁眼看世界,大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旅游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感受了世界形形色 色的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 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一时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资本主义的颓废思潮相继泛起,有人惊呼--当代青年可能是跨掉的一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不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很 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在自身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历史公德教育。由 于公德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广泛深入人心,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形成追求高尚、力争先进的风气有很大的帮助。

继承中华 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是大 学生在历史公德学习中所力求掌握的。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 道德培养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要使公民道德教育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要积极开发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利 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 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进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关于“两棵”课程设置意见中提出,“法基”课通过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实践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根据这一规定,在实际大学教育中则要坚持高校的普法教育。现今高校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今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置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笔者从“教“这方面谈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磨刀能控与崇全有密切共连的几门部门法,但中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合同法内容,提高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第三,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多是课一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学生涯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分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法学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答: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 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网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正如上述案例所说,这些问属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这也对大 学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 学生在接触到网络等虚拟空间时,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维护网络秩 序的正常运行,大学生要加强网络生活中的社会公德自律。

首先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复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 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还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色情、反动信息等,大学生要提高鉴别善恶 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

其次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发送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 交往要做到诚实,不侮辱和诽滂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赌博和其他犯罪活动等。大学生应该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再次要自觉避免网络沉迷。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对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行极大的损害。现实中存在—些同 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导致耽误学业,损害健康的恶果。另外,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经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 己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出发,学会理性和正确地对待网络。

最后要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 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保障。大学 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律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一)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 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就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 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 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思修考题 篇2

1《思修》课运用诗歌教学的可能性

1.1 充满了美感的诗歌能丰富课程内涵

古今中外的诗歌, 尤其我国的诗歌, 是人类传统精神文化的载体, 具有先进、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道德指向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诗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人文和科学两方面的教育功能。正值青春的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某种意义上, 诗歌就是青春的象征, “诗”的年龄, 需要诗的滋养。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 《思修》课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诗歌, 能有效丰富课程内涵。利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大学生, 把诗人的情感和大学生的自身情感相结合, 让大学生在想象中体味千载之下的诗人情感, 激发起学生的诗情和激情, 再引导学生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并陶冶自身的性情就水到渠成了。如此, 教学事半功倍。

1.2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诗教

《论语·阳货》云:“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古往今来, 人们以诗言志、以诗抒情, 运用诗歌这种鲜明的语言艺术生动地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 表达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抒发对自然和他人的真挚情感, 反映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塑造健全人格的理想等等。我国有运用诗歌教学的传统, 大教育家孔子利用《诗经》宣行教化, 孔子曰:“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 诗教也。”是说到一个地方, 看这个地方的人民在礼教方面的表现, 如果人民温柔诚实淳朴, 那肯定是《诗经》教化的结果。即是说诗教具有改变人的性情, 使人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作用。以往人们注重运用诗歌来进行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立身处事、济时应变的能力, 如今, 诗歌在《思修》课教学中的运用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继承和发扬。

1.3

有助于实现《思修》课教学目的《思修》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 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观点之理, 还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 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其教学效果同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和个性密切相连, 讲究情感和感悟, 必需架起情感的桥梁, 才能使大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 继而升华他们的灵魂。青年大学生坚定信念的形成源于情感, 源于内心的感动。《思修》课堂上, 适时引入美好诗歌, 触动学生的动情点, 把握他们在接触诗歌时的那些感动, 将它逐步升华为一种深刻的理解, 一种情感的熏陶, 一种心灵的共鸣, 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并使其从中得到人生的受用, 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大学生通过优秀诗歌这股“清泉”的浸染, 更容易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继而坚定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信念。

2《思修》课中引入诗歌的具体做法

2.1 运用诗歌的智慧, 唤醒灵魂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 大学生难免会急功近利、感情淡漠, 甚至价值沦丧。唤醒大学生的灵魂,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刻不容缓。诗歌美妙的意境, 能吸引大学生积极、灵动地参与《思修》课课堂, 诗歌凝练的语言, 能触发他们的诗情;诗歌高深的内蕴能唤醒他们的灵魂, 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使他们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的教学中, 我引入著名现代诗人于沙和流沙河关于理想的诗, 用隽永的诗句引导学生认识理想, 告诉他们,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 人生是小船, 人生要是没有了理想, 就像失去船桨的小船, 在人生的大海中随波逐流, 随时面临沉没的危险。激励他们顺应时代进步潮流, 追求远大理想, 激发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觉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仅仅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使理想之花结出成才之果。

2.2 运用诗歌的哲理, 启发感悟

思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许多青年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优越, 经历尚浅, 所以不懂生活也不会生活, 甚至很少去思考生活、生命这样的命题。在讲解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第一节时, 我引用圣哲苏格拉底的箴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警醒学生珍惜生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他们, 作为人, 必须有思想, 有思维, 要去思考生活, 反思自己的人生, 感悟自己的人生。在感悟中走过最美丽的人生风景, 到达最美好的终点。上完第三章的第二节, 我在进行小结时提问: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并把臧克家先生的那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诗———《有的人》作为回答, 让学生在隽永的诗意中领会人生的意义———个人只有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 才能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为了启发学生深刻思考人生, 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小作业———思考人生及人生价值并以此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题目自拟。学生们认真积极地思考着、写作着, 当作业交上来时,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许多美丽的思想火花, 这些学生个人情感的真实、自然流露, 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考和成长的痕迹。这种诗意的课堂交流不仅满足了青年大学生追求新意、渴求交流的需求, 更能使我们思政教师深入学生内心, 深度互动, 进而更好地完善与改进教学工作。

2.3 运用诗歌的情感, 激发情感

“情感这东西, 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讲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一节时, 我为学生朗诵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作为导入, 讲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对自己祖国的感情, 体会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理解爱国主义;通过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学生领会了民族英雄心系天下、造福万民的浩气丹心;通过岳飞在《满江红》中面对备受欺凌的半壁江山, “怒发冲冠”, 发出的“还我河山”的呐喊, 和爱国诗人陆游病危之际, 仍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通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启发学生热爱祖国, 矢志不渝。

在讲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二节时, 我通常领唱一首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以歌曲那诗意、雄壮的歌词, 震撼学生们的心田, 澎湃起学生们胸中赤诚的爱国情怀, 抒发我们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我适时叮嘱他们要时刻铭记我们是中国人, 都有着同样的中国心, 我们要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要为祖国的不断强盛共同奋斗。

2.4 运用诗意的至理名言, 升华境界

至理名言富有哲理, 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给人启迪, 是陪伴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良师益友。我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作为座右铭, 或者摘抄下来, 将其作为自己成长的终身伴侣。在讲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的第一节时, 我适时设问:几年后, 当同学们离开校园时, 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再引入爱因斯坦的名言:“青年教育的目标, 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 富有创造能力, 而且思想、心理、人格和谐发展的人才。”“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作为回答, 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确立成才目标。引用“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以及《弟子规》中的“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等诗句, 启发学生珍惜少年时光,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授课中有机运用古今中外的思想巨人、科技伟人和文学名人的至理名言, 能有效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 刻苦成才, 修炼人格, 提升境界。

参考文献

[1]万勇华.“思政课”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方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探索, 2013 (1) :144.

[2]侯晓华.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孝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7.

[3]高春燕.运用古典诗歌的现代教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2) :133.

思修课,抢手课 篇3

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高大上的课程,却让许多学生谈之色变,在他们看来思修课无非是照本宣科,

教授们深情朗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老课本,大家困得如小鸡啄米——台上自说自话,台下睡成一片。

不仅学生听得不走心,教授教得也不舒心,成了大学课程设置中公认的鸡肋。

如果你和别人谈起复旦大学的思修课,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是我们学校最抢手的课之一。”

“陈果老师是我的女神!”“不上思修课大学不完整。”

这类回答并不鲜见,甚至隔壁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同学们也慕名来旁听复旦的思修课。

这不禁令人好奇,颇受冷遇的思修课在复旦发生了什么变化?

面对传统思修课说教味浓、效果差的问题,

复旦教师团队历经多年的尝试和改革,让这门课完成了大变脸,

从用点名留住学生的课变成了让学生抢着上的线上公开课,从“鸡肋”变为学生们的“心灵鸡汤”。

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所说,复旦在致力于“打造最精彩的思政课堂”。

Step1

人气青椒告别念经课

“今天我要记录的是个人的真实经历……”“楼主编故事吧,人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勇气!”

能容纳上百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几个不同的声音从教室的各个方向传来,看上去颇让人一头雾水,实际上这正是复旦思修课上一个小组在进行关于“勇气”的presentation。小组成员以论坛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饰演不同ID的发言,重现网友争论的场景然后得到结论,表达小组对“勇气”这个话题的思考。这场别开生面的presentation赢得了坐在第一排的老师和学生评委的一致称赞,成为思修课当场最佳发言。

这是一堂典型的陈果式思修课,这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坐在学生评委席旁边,时不时点头赞许,在发言结束后进行简洁的点评。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老师诗意而感性的语言中包含了书本上的道理。身材高挑、神似王菲的陈果被学生们亲切地成为“模特姐姐”,作为复旦人气“青椒”(青年教师的昵称),她出色的口才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为思修课赢得了第一批粉丝,甚至让其开设的思修课成为学生年度最喜爱课程之一。

提起传统的思修课,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老师读教材圈重点,学生昏昏入睡到期末前再临时抱佛脚,通过背功拿到一个好成绩。陈果没有使用课本的大纲,每学期的思修课会围绕类似“勇气”“真理”“正义”等话题展开,老师授课后由同学们分组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见解,由学生评委和老师共同点评、给出成绩。这种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被动地配合老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早在2010年,就有喜爱陈果的学生摘录了“复旦思修课语录”放到网络上,一时间大火于博客、贴吧,不少学生都感慨“原来思修课还能上成这样”。谈及上好思修课的秘诀,陈果曾在一次报告中这样说:“理论上的对错,学生大多都知道,道德的动人之处,是在于它的感召力,打动了你。而真正要展示动人之美,需要生命的注入、心灵的袒露。” 一位已经从复旦毕业的学生告诉笔者,他在大学里印象最深的课就是陈果煲的“心灵鸡汤”,让他真正学会用课堂所学去改善自己的状态,寻求正能量。

如果说陈果的授课方式温柔如水,那么被称为“复旦思修小王子”的胡志辉则热烈如火,他的课堂常常将当下的热点及历史上的相关事件与授课内容联系起来,旁征博引,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胡老师在课堂之外也分外贴近同学,常常出没于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了解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亲民的老师让大家倍感亲切。可以说,教师团队中注入的新鲜血液,使复旦的思修课从传统走向了新颖,使大家第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门政治课。

Step2

慕课上线,师生互动

2014年复旦的思修课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思修课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同学们可以通过“慕课”网络共享课堂修读课程。所谓“慕课”(MOOC)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将学习资源和学业系统通过线上共享实现网络化教学。由复旦牵头,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十所中国知名高校的人气思修教师组成“明星”团队进行线上授课。据了解,“明星”团队的老师们精心制作了36个课时的在线课程,参与此项改革的高校学生只要选课,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课程视频,但要在规定时间内看完教学内容并且完成相应的作业。

说起这次思修课的大改革,同学们颇有感受。2013级的朱诚诚同学认为:“慕课把课堂时间交还给了我们。”据朱诚诚介绍,思修变成网络课程并不等于学生一个学期不用去上课,而是把吸收课本知识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课堂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实体课一般在本校上,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参与改革的学校与老师见面,或者到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场所活动,实体课上的主题是由同学们在论坛里共同讨论出来的。“线上有十几位老师的课程可以选择,实体课主要由一位老师负责。我们叫实体课是‘见面课’,一个学期有六节左右,大家和老师进行交流,还有同学之间的辩论等等,学生的自主权很大。”2014年春季学期,思修慕课刚刚上线,复旦就有超过五百名学生选课进行了体验,可见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大家都跃跃欲试。

慕课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期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那么如何保证学生们认真听课呢?会不会出现开着课程网页看电影听音乐的现象?2014级的何俊解释,思修慕课有“防偷懒系统”,课程视频播放中不时会有相关的题目弹出让学生完成,如果没有做题,视频就会停止播放,不计入学习时间。“如果做错了还会有错误提示,让你重新思考做题。这比以前到了期末才开始温书有效多了!”除了观看教学视频中的“防偷懒”题目,学生还需要在学校的开课老师及助教的指导下完成平台上的练习、阅读资料、小论文等学习任务,这改变了以前仅用期中和期末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弊端。

思修课改革的另一大意义是集合师资力量,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而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有一次选课机会。“以前我经常苦恼到底选陈果老师的课好,还是选胡志辉老师的课好。真感谢慕课系统,让我不用再纠结了,可以一领社科部老师们的风采。”何俊很高兴线上课程解决了他的选择障碍。共享课程负责人高国希老师认为,思修线上课由明星老师共同授课,发挥个人专长,打组合拳,能将师资力量最大化。

Step3

不改初衷,不变水课

从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到对课程进行彻底改革,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无疑复旦在政治课的领域走在了国内的前端。但也有人质疑:花样百出的思修课还是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吗?老师们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是否真正给学生带来了好处?

思修期末考题案例分析 篇4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案例: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

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问:大学生如何适应人生新阶段?

答: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要善于利用资源。例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食堂、澡堂什么时候开放,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细琐的事情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必要的时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或者老乡请教,他们都比较愿意把经验教训传授给新生,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其次,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探索,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有选择地参与社团工作。这样与老师、同学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越多,容易培养自信心。最后,学会健康生活。新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饮食和睡眠。课余可以多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其次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学会与人交往。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宽容、平等的原则,尊重他人,保持尊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做无谓的斗争,但也不要害怕冲突。除此之外,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但却是可以理解的,要努力跳脱自己的巢穴,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双方的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和温馨。其次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因此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的自尊心,赢得对方的好感。第三,要积极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 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在不得已批评别人时,也应采用一定的“谋略”,譬如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委婉巧妙地暗示对方要注意自己的错误。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案例:大学3年李某仅花了父母300元钱,却靠打工为妹妹支付了8000元的学费;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到北京工作的机会,投身西部志愿服务,帮助陕西贫困地区农民种药材,帮助当地企业搞GSP、GMP认证,每天能挣到300元。今年12月,他提前还清了2.6万多元国家助学贷款,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还清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因为志愿服务学到的技能,刚刚考上硕士研究生的王一硕目前已成为多家企业争抢的人才。除了兼任一家制药公司的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还同时兼任多家制药企业国家GMP认证顾问,月收入已近5000元。

挣生活费,上学期间捡过废品、睡过马路在志愿服务的麟游县,药农可能不知道谁是县委书记,但没人不知道王一硕志愿服务期间掌握的技能,6家企业争相聘.问:你是如何看待“一个大学生志愿者的西部经历”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案例:南开之父——张伯苓

南开创始人是张伯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陷入日益深重的灾难。满怀爱国主义理想的严范孙、张伯苓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造就新人,拯救国家。他们从传授“新学”的家学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历尽艰辛,刻苦奋斗,矢志不渝。南开学校的创建,为国家培育了众多杰出人才,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严范孙、张伯苓先生以毕生精力实践“教育救国”理想的高风亮节,将永远为后世景仰。你有何感想?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精神英雄: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广西---科技学院2002级研究生何--,一个28岁的女孩,几年间被绝症一再光顾,两次大手术、一次又一次化疗,使这个身高一米六的女孩体重剩下不到70斤,像风中之叶。何国英文静、瘦弱,却语出惊人:“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此时,正是癌细胞再次向她袭来之际。她以惊人的毅力,一边定期治疗,一边苦攻学业,和其他同学一道正常完成了学业,硕士论文获得优秀。论文答辩后的第34天,她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微笑着以“优秀”完美谢幕。

问:为什么何某有此生命绝唱?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案例: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云南有个地方叫文山,文山很穷,有很多个贫困县。但是文山有一个村子却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致富门路――拐卖婴儿。曾经一度,全村百分之七十几的成年人都加入了这个新行业,人称“拐卖村”.对于邪不压正的执著,才是一个民族得以重生,得以重建的根基。然而,这样的常态,怎么就会变成全村拐卖婴儿这样的异态呢? 具体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必然会伴随着精神的痛苦,尤其是当新的生存与以往的传统有剧烈冲突的时候。

问:拐卖婴儿的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出现?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案例 :窃信事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今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内的数所国外大学。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大学邀请信,并冒名陈馨用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对陈馨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该校日前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开除该学生的学籍。经过调查,学校发现马蕾蕾共窃取私拆了4封来自海外大学的他人信件。据了解,马蕾蕾15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曾被评为2003年至2004优秀团员,而且事发前已经收到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邀请信。

问:马蕾蕾的窃信行为是什么行为?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案例:海归硕士当村长

在英国的五年,章文琼显示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每天一下课他就冲进了地铁站,去酒店洗碗,去面包坊做面包,或是去搬运站扛面粉……扛面粉通常是通宵作业,一袋面粉有30公斤重,每工作15分钟才能休息3分钟。有一次章文琼和一位同学去扛,没多久同学就不行了,但章文琼却不顾腰酸背疼坚持到工作完成。事后他还乐呵呵地说:“一小时能赚一百元,真不错啊。”其实,章文琼并不缺钱,国内的父母一直按时寄给他足够的生活费,他希望的是让自己得到锻炼。

2004年6月,顺利取得英国金融工商硕士学位的章文琼回到国内,帮助父母打理在上海、天津的业务。自己出息了,过上了好日子,可章文琼忘不了小坑村的父老乡亲。2005年底,思乡心切的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回了趟老家。

那次他只呆了两天,两天后这个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大男孩落荒而逃了。然而回到宽敞明亮的房间,用着高级的抽水马桶,吃着丰盛的饭菜,他却再也感受不到幸福,有一些什么东西,总在揪扯着他的心。

直到偶然翻到那则报道,他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报道说,贵州某状元村出了500个大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人回去报答老家,几十年来贫困村还是贫困村。看着看着章文琼的脸就开始发热,好像上面说的就是他自己。那个晚上,章文琼失了眠。他第一次开始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我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也就是那晚,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暂停自己做CEO的人生梦想,带着留学时勤工俭学挣下的70多万元,回到那座偏僻孤陋的小山村。从海归硕士到农民从村民到村长从洋村长到土村长.海归硕士当村长

从海归硕士到农民

章文琼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小坑村。大山深处的日子是贫困的,他印象最深的事是,那时候连上厕所的纸都用不起,只能拿一根削得薄薄的竹片来刮。父母便干脆背井离乡到外面创业去了。

章文琼7岁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已大大好转,他也被父母送到县城读书。21岁那年,父母又自费将他送往英国攻读金融专业。2004年6月顺利取得英国金融工商硕士学位。,2005年底,思乡心切的他回到老家小坑村,他吓了一跳。近二十年了,村了里居然一成不变,出村进镇不算远的几十里山路,开车依然得颠簸一个半小时;像当年他那么大的孩子了,依然蹲在阴暗潮湿的厕所里,手里举着那令他触目惊心的薄竹片。而吃饭的时候,端上桌的依然是一碗又一碗的红薯稀饭。

他第一次开始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我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也就是那晚,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暂停自己做CEO的人生梦想,带着留学时勤工俭学挣下的70多万元,回到那座偏僻孤陋的小山村。

从村民到村长

面对家人的集体声讨,章文琼“一意孤行”。见他吃了秤砣铁了心,长辈们只有缴械投降。2006年4月,当28岁的章文琼带着爸爸凑足的100万元捐款回到小坑村时,整个村子沸腾了,让章文琼始料不及的是,这些声音中的大部分不是感激,而是不信任。但接下来日子,章文琼在小坑村扎了根。白天他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给他们信心,晚上他趴在简陋的桌子上构思他的改革规划。2006年7月28日,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全村有405人参加了投票,在村里呆了才三个月的章文琼以385票的最高票数当选。

从洋村长到土村长

章文琼从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建公厕。他觉得公厕已经成了影响整个村子建设首当其冲的问题。不过,在这件看似简单的事上,他碰到了不少麻烦,首先是厕所建成什么样?门冲什么地方开?坐厕还是蹲厕?……等等,每个细节大家的意见都很难统一。有厕所选址上,冲突更大。每户人家都不希望厕所占用他们的田地。一次两次碰壁后,章文琼想不通,想打退堂鼓了。后来在爸爸指下点,不再执着于说服那套洋行头,而改用“土办法”,通过爸爸熟人去给钉子户做工作,有时候搬出县里领导用行政干涉来实施,当然,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些适当的经济补偿。除了建厕所和修路,短短两个月里,章文琼还着手给村子里装了路灯,引进了自来水。他还想在村里设立教育基金,让孩子们都上得起学;建立老年人补助基金、医疗补助基金,让那些孤寡老人都能老有所依……“你想一辈子都呆在这里吗?就这么当村长下去,或者干什么?”听着这样的问题,章文琼摇了摇头。他说他和群众把这里建设好后,自己最终还是要回到都市里,做大企业的CEO。

问:你是如何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观的?

答:在择业动机方面,主要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发挥个人才能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时,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但在注重个人才能发挥的同时,又希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人。随着人才市场的完善和成熟,人们对经济收入这一因素越来越重视,而用人单位也开始利用这一因素来吸引人才。在择业动机方面,主要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发挥个人才能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时,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但在注重个人才能发挥的同时,又希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人。随着人才市场的完善和成熟,人们对经济收入这一因素越来越重视,而用人单位也开始利用这一因素来吸引人才。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案例: 重庆两大学生诉高校名誉侵权案

重庆两大学生诉高校名誉侵权案——女大学生怀孕被开除事件。2002年10月30日,就读于重庆邮电学院的一对男女学生,由于两人在暑假期间发生性关系,使女方怀孕,校方知晓后,学校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其二人开除。二人对学校做出的处罚不服,并且认为两人发生性行为属于个人的隐私,学校无权进行干涉,并且,学校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将其开除,并公开处理决定的 行为是侵犯他们名誉权的行为,遂以“定性错误、于法无据”为由,将重庆邮电学院告上法庭,要求学校撤消做出的勒令退学的行政处分决定,并以侵犯隐私权、名誉权为由要求学校赔偿损失100万元。

问:你是如何看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案例:中国博士生招考行政诉讼第一案

“中国博士生招考第一案”的案件作出判决,驳回了原告林群英的诉讼请求。2005年3月,原告林群英报名参加厦门大学2005...被告厦门大学作为公立高等学校,其所享有的博士生招生权属于法律授权的组织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一种行政权力。该案被媒体称为“中国博士生招考第一案”。2005年3月,原告报名参加被告厦门大学2005年国际法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原告认为厦大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便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按公布确定的录取规则录取原告。

问:你对本案例有何看法?

论述题:

思修题库 篇5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传承下来的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2、“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说明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

3、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

()

4、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是指祖国的自然风光,与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无关。

()

5、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

()

6、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不同的,不可能一致。

()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8、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这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9、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

10、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

11、“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强调要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

12、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

13、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

14、科学有国界,但科学家没有国界。

()

15、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就是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

16、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A

6、B

7、A

8、A

9、A10、A11、A12、A13、A14、B15、B16、A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表述错误的有:

A、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B、一切时代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民族精神。同时,一切民族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时代精神之中

C、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D、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

2、下列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的表述,哪项不合理: A、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C、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D、爱国主义是实现世界大同的必要前提

()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关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表述,认识不合理的有:

A、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B、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D、经济全球化势必导致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

4、下列关于做忠诚的爱国者包括的方面,哪些认识有误: A、推进祖国统一

B、促进民族团结

C、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D、作为个体的公民,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影响,用不着关注太多()

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在于: A.爱国兴邦

B.实事求是

C.改革创新

D.八荣八耻

()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

8、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主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B.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C.这是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D.它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一切人的基本要求()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推进改革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0、.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提出的基本要求 B.它主要是对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C.它是对一切生活在中国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 D.它对海外侨胞不作要求

()

11、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在当代中国。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

12、“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C

6、C

7、A

8、C

9、C

10、D

11、B

12、B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关于中国精神,表述合理的有:

A、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B、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C、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D、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关于民族精神,表述合理的有: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B、民族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C、民族精神体现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D、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

3、关于时代精神,表述合理的有:

A、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B、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C、时代精神体现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D、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

()

4、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哪些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改革创新()

5、关于爱国主义,表述合理的有: A、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B、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C、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D、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6、爱国主义要求有: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人民群众()

7、关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认识合理的有:

A、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商品的销售、资本的流动、信息的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人才的流动等等,都是跨国界的。所以,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 B、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获益了,经济高速发展,谈爱国主义确实过时了 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

8、大学生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D、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强调爱国主义势必导致眼界狭隘,不思进取

()

9、大学生应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下列哪些是大学生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B、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C、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如实提供有关证据、情况的义务 D、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

10、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有:

A、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B、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A、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大胆探索未知领域;以创新创造为目标 B、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C、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D、要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

1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自己的国家

B.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

1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

A.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是维护祖国统一的纽带

C.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

1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在当代世界发展多极化趋势下有着历史的必要性,其重要的时代意义表现在: A.是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重要体现 B.是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C.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必然要求

D.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答案:

1、ABCD

2、AC

3、BD

4、ABC

5、ABC

6、ABCD

7、CD

8、ABC

9、ABCD

10、ABC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四、简答题

1、大学生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2、简析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4、简述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5、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6、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7、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8、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49。

2、参见教材P59。

3、参见教材P40.4、参加教材P43.5、参见教材P47。

6、参见教材P59。

7、参见教材P61。

思修作业 篇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题目。。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可缩小调查范围,比如针对贫困大学生,专科生,本科生,文科,工科,网络生活等,可根据调查的具体内容自定副标题。

基本要求--------原则上以1人小组为自然单位作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单位,并以确保安全,就近实践,经济有效为原则。

具体要求--------1.必须亲自进行想和会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2.每人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字数3000以上。3.社会调查报告内容不允许从网上下载,而且必须同调查的地点相符合。4.社会调查报告须打印,A4纸。5.按照要求的格式。6.交社会实践报告的时间:开学第二周,由各班班长按学号排好,过期不候。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8.成绩计入下学期平时成绩30%。

一、封皮------标题、班级、姓名、学号(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计)

三、前言------写出社会实践调查的实践的:1.主题 2.参加者 3.时间 4.地点 5.调查目的 6.调查方式。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从而过滤到正文。

四、正文------1.活动内容 2.调查经过、数据调查 3.数据分析、结果分析 4.经验体会、理性思考 5.问题和建议。

*结语-----写出作者自己的感悟以及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

*附件-----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照片、参考文献等!应该注意的问题---写作时可以按以下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文字格式-------1.字体:宋体? 2.标题:二号粗体 3.作者:小三号,粗体? 4.一级标题:三号 粗体? 5.二号标题:小三号 粗体 6.三级标题:四号 粗体? 7.四级标题:小四号 粗体 8.正文:小四号 9.行距:单倍行距 ? ? ?

社会调查活动方案

一、题目: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分析

二、基本要求:

?原则上以2人组成小组作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单位;并以确保安全、就近实践、经济有效为原则。

社会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社会调查成果形式:每组交一份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题目

(2)社会实践的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及分工(3)调查的时间与方式

?? 1>方式指收集数据的方式.如:问卷调查、访谈等 ?? 2>必须有第一手数据,可以没有二手数据。

??(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或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4)数据汇总与分析

??? 包括:A.原始数据分解与子项数据统计 ??? B.各子项数据分析与评价(5)结论部分

上一篇:井冈山团干部培训下一篇:安徽外国语学院奖助学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