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化学心得体会

2024-11-05

学化学心得体会(共13篇)

学化学心得体会 篇1

作为化学专业的我,觉得学化学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该背的还是要背的,但是做实验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的原理,现象,那才称之为真正的学习化学。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再摘一篇网上的文章,希望学习进步!

怎样学好化学~~~ 一些同学化学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同学不重视化学课本的阅读,或者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全部的化学学习就靠上课听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和随大家一起进实验室做做实验,老师布置了作业,这才打开课本,看看题目,不管正确与否,做了交差了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似乎课本只是提供作业题目的“习题集”,他们不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有准备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题目时,才不得已翻翻书,把课本当成解题的一种参考书。平时不读书,临时“抱拂脚”,考前课本苦苦地死记硬背一通,如此应考当然心中无数,缺乏功底,成绩自然不佳。同学们,学习化学应切实以课本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读懂读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学学习方法。搞好化学阅读,同样有个方法和技巧问题。一是应当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是因为默读比朗读速度快,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理解阅读的内容。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背诵,而默读有助于理解。同学们所进行的化学阅读主要要求理解,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二是应当按一定的程序阅读。这个程序以“粗读-细读-精读”较有效。如预习时候读课文的初读,即粗浅的阅读。其目的有三:一是对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三是对新课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边读、边想、边分析综合。又如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自学,需要阅读。这种阅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要系统钻研教材,要做到细读以致精读。这种课堂阅读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重点阅读的内容,使阅读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钻研关键词语,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手脑并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强化记忆及找出疑难和问题。

三、应当有选择的阅读。这一般用在复习中的阅读。复习阅读是建立在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归纳、巩固性阅读。它不是前两种阅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一定分析和对比综合概括性质的更深层次的阅读,要紧扣课文中心和重点内容、结合课堂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这种阅读可用在课后阅读、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阅读。

四、要写点阅读笔记,把所学重点内容系统梳理,或默写有关概括、原理和化学用语等,也可用图表形式表述,或动笔圈划评点等,对于熟悉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都是很有益的。

学化学心得体会 篇2

一、抓住特点, 重点记忆

任何一种物质, 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又是能够反映它们的本质的东西。如碳酸氢钠是酸式盐, 而碳酸钠是正盐, 因而在水中的溶解性、与碱的反应、与酸的反应、水解、热稳定性都有不同。氢氧化铝的特点是两性而同类物质没有这一特点。浓硫酸的特点是它的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硝酸的特点是它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次氯酸的漂白原理是氧化性,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与品红溶液的化合, 而活性炭的漂泊原理是它的吸附性。抓住这些特点, 就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二、归纳知识, 简化记忆

从分析对比中, 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突出矛盾, 从而明确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再将这些事物联合起来进行总结归纳。在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强化记忆。

如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的由强制弱的规律, 即由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等, 可以类比于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规律。

又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由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可知该元素失去电子, 则包含此元素的物质为还原剂, 既然是还原剂就具有还原性, 所以它只能被氧化, 因此它所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得到的产物当然是氧化产物。通过这段总结使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还原剂、还原性、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诸多关系一目了然, 将其归纳成“升失氧, 降得还”六字口诀, 简化记忆。同样对化学平衡的三大特征概括为“动、定、变”三个字。

三、寻找规律, 同一记忆

不同的物质内部, 往往会存在着某些共性, 教师要加以总结让学生记忆。如不饱和化合物的加氢反应, 使用一个共同的条件, 即加热并用镍粉作催化剂。只要学生认识了这一规律, 如乙烯的加氢反应, 乙醛的加氢反应, 油的氢化……的条件就不会难记了;又如, 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有下列联系:“结构影响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抓住联系, 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有机物的结构判断它的性质, 从它的性质中寻找它的用途。如可根据葡萄糖的结构判断它的性质如下:烃基上含有多个羟基, 它必然能发生酯化反应, 并具有多元醇的性质;因为分子中含有醛基, 所以它必然能发生银镜反应, 也必然具有与新制硫酸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的性质。从它的性质可寻找到它的用途之一, 就是制镜和暖水瓶胆。

四、探寻方法, 帮助记忆

杂乱无章的信号在大脑中是不会强化的, 而有方法、有逻辑的记忆就会记忆得相当牢固。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需要, 自己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如H2SO4的工业制法中的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的十五字记忆。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时采用;一计算、二称量、三溶解、四转移、五洗涤、六定容的顺序帮助记忆。

五、注重实验, 深化记忆

化学世界是充满神奇与奥秘的, 化学实验也是富有情趣和魅力的。比如讲到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 利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够放出大量热量使脱脂棉燃烧的现象打破水只能用来灭火的常规思想, 用“火由水生”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如:通过银镜反应制得美丽光亮的银镜, 利用酯化反应制出香味扑鼻的乙酸乙酯, 在实验室里让学生亲自制出肥皂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会巧妙检验纯毛与纤维等等。通过成功醒目的实验和这些神奇变换的现象, 吸引学生, 从而引发好奇心, 激起学习兴趣, 会使学生产生永久性的记忆。

六、借助直观, 形象记忆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章节, 可以借助课件和教学模型等手段。比如讲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时, 可以制作课件演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化学键的断裂方式, 前者以离子键断裂, 后者以共价键断裂。故在熔融液中前者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可以导电;而后者则以原子的方式存在, 不能导电。再如比较石墨和金刚石性质的异同, 可以从结构出发, 用教学模型展示两者的空间构型, 金刚石是空间正四面体型, 石墨为平面正六边形, 进而揭示了两者性质差异的本质原因。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 运用这些方法, 把抽象的理论转变成具体、形象的模型, 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

化学教学中导学操作的几点体会 篇3

我认为,课一开始要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让学生的学生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就如何进行课堂引入谈谈我的观点: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一节内容时,老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位魔术师。白色的纸花现在变成了红色的纸花的实验,再引导他们自己来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用具体的实物引入。例如我在教《水的净化》一节内容时,采用观察天然水的混浊,想办法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后再饮用。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这节课上,学生同样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是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3由故事引入。例如在学习《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出示了三种不同的糖水,然后请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糖水。学生们很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由此而引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公式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的计算方法。

课堂教学引入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增强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导读

1设计导读提纲。导读提纲要按学生实际由易到难,并且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引导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如:在H2的性质这节教学中,我是设计如下的导读提纲:

A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

B收集氢气的方法与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何异同?

C氢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这些问题的设计,只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便可轻而易举地解決。教师可以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2按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读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导读方法。

在化学计算的学习中,不要死板地套用公式或将计算公式化,引导学生抓住各类计算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些题型可在“巧解”上下工夫,使其思路简明、步骤简化、运算简单。

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督促学生练好实验操作基本功,让学生掌握要领,模仿操作,养成习惯。同时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技巧,明确实验的目的,抓住重点,全神贯注,“观”“思”结合,以“思”促“观”,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

三、导思

1横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从对一个事物的思考转到与这相似相关的事物的思考。通过横向思维可以对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异性。

2纵向思维。纵向思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通过纵向思维的训练,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善于从问题的正面思考到它的反面或对立面的一种思维方式。初中化学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心了。

四、导创

化学学科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在教学中不是简单传授,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追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创造。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导学模式的讨论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也就是要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本文就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评、罗列、总结知识,学生听、练、记知识的复习模式。这种模式(讲―练―讲)没有了学生对“方法”的思考和学生思维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教与学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少有学生须思的,上课抄题、讲题、做题,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众”,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3、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 (粉笔+黑板),未能充分发挥实验、投影、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4、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只讲题,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

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二、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专题的划分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和精心组织教材,并把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具体的导学方案,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中心。导学方案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导学方案要既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再发现新问题中的某些信息。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而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

高考复习阶段如何学化学 篇5

对于刚进入高三的同学们来说,如何合理规划复习进度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制订好学习计划并紧跟老师的步伐复习最重要。每天都要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复习)任务。

高三化学复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轮:打好基本功。复习时间:约90节课即1——18周(中间包括测验所用时间)。 复习内容:重要知识点、基本方法、基本题型、实验操作。 第二轮:综合训练。“检阅第一轮复习成果”。 复习时间:约15节。复习内容:以专题复习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并加强综合训练。要达到三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第三轮:以重点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全面查漏补缺。

二、重视课本,巩固双基。

课本是基础中的基础,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源泉,绝大多数高考试题(化学部分)来自课本。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不要“迷恋”复习资料,一定要“过课本关”。

课本内容需要泛读和精读,精读的重点是化学主干知识(含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和物质间的转换;概念;理论)和分散在化学书中的与生活、农业、工业、资源、环保、能源、材料、生命与健康、科技相关的知识点。把课本中出现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记住它们,并经常练习书写方程式至全部正确。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三、多做多思,提高解题能力。

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也能听懂,课下也会做题,考试就得不了高分”。我认为这是因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见题太少。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多积累一点,多见识一点,遇到题目就不怕了。但做题时不能盲目的求多、求快,要注意方法技巧。

1.做选择题时不能只是选出正确答案,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所考查的知识点及能力方法。通过做选择题能牢固掌握化学学科相对分散的知识点,所以平时练习中尽量少猜答案,少用排除法,错过搞清问题的机会是可惜的。

2. 做解非选择题时关键是审清题意,抓准突破口,注意题干中的条件,题干给的参考资料。答题时要围绕核心问题思考和回答,文字要精炼,表达要准确。同学们最容易丢分的是大题中的文字描述题,建议同学们仔细研究自己的表述和答案的不同之处,把出错之处整理清楚,不理解的及时问老师。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要多下工夫,力求做到答一题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训练自己的思维。

四、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高三复习要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例如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存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注重规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 要养成好的做题习惯,限时、独立完成作业,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伸、扩展、深化,反思是解题后的重要环节;

2.审题要规范,一定要学会读题,重点词句画下来,然后联想有关知识,一般应读题2-3遍再下手;

3.做题要规范,重点体现在书写上,元素符号、分子式、汉字名称等书写要认真、工整、清楚,字体大小适宜;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提高文字表述能力,不要犯低级错误,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潦草,化学方程式漏写或多写、写错了反应条件,或者漏掉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配平、将“ → ”写成了“ = ”等。

<<<返回目录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一、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四、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返回目录

高考化学如何备考

1、化学知识的基础就是概念的积累

在概念复习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很多,它们构建了化学的基础。其复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这么多知识点在高考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对知识的考查只能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抽样,能力考查也只能是高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但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必须确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2、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

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

3、及时归纳总结

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杂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4、认真做好考后分析

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试卷,对试卷高中生出错多的题要找出原因(是知识点不清,方法不明,还是粗心所致),接着在课堂上认真讲评纠错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实现提高。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学化学心得体会 篇6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我们初四化学复习计划严格遵照化学课程改革教学建议和要求进行复习,同时兼顾我们学生的学习状况,着重抓“双基”、探究和实践能力,力求从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入手,以此分析有关简单问题,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上个学期将初中所有的化学内容全部学完。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比较差,不能熟练的、综合的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后需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方面、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方面进行着重培养。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并能熟练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空气的成分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以及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原子的结构,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这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

3、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这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了解燃烧重要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元素的概念及物质的元素组成。

4、了解水资源及水的污染。会用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掌握物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熟练的书写,这也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

5、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矿物的冶炼和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6、掌握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会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以上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本章的另一难点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了解乳化作用与溶解作用的区别。

7、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它们的用途。能熟练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和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8、了解化肥、化学合成材料、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及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三、教学安排

1、基础知识复习(2.17——4.10)

考虑到化学这门课,知识点多,零碎、且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我们以课本为基础,从初三内容开始,按章节复习,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认知、深化、提高。梳理时,提出复习的重点。形式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同时进行单元检测,没有掌握的重点,采用个别辅导。主要运用的书籍是课本和点拨习题。

第一周 化学改变了世界①奇妙的化学②走进化学实验室

自然界的水①构成物质的微粒②化学式与化合价③宝贵的水资源第二周、我们周围的空气 ①空气的成分②性质活泼的氧气

化学反应的表示 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②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第三周、燃烧与燃料①燃烧与灭火 化石燃料及其应用②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化学肥料

第四周、溶液

第五周、常见的酸和碱 ①常见的酸②常见的碱

第六周、海水中的化学

第七周、金属和金属矿物

2、专题复习(4.10——5.10)

将第一轮知识进行整合、交织。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同类型的题罗列出来,集中练习,通过感性认识总结解题的方法。

第八周专题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九周专题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十周专题

五、化学实验

第十一周 专题

六、化学计算

3、中考模拟、查漏补缺(5.10——6.1)

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答题方法进行辅导,并进行三到四次模拟考试。

十二周中考模拟一

十二周中考模拟二

谈谈怎样教好中学化学 篇7

一、趣味教学

在第一节化学课的开始, 我是这样讲的:“同学们, 2009年的春晚使刘谦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神奇人物, 使魔术成为各大电视台娱乐节目以及人们茶余饭后一个谈论的热点, 我也学了两手, 大家想不想看?”之后给同学们表演“烧不坏的手帕”和“会变色的蝴蝶”。 (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 滤纸上很快就会出现一只红色蝴蝶, 再把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 蝴蝶又渐渐褪色。) 【注:在表演时我模仿了魔术师惯有的渲染氛围的动作, 同时还应用了刘谦的那句经典的台词: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在我的渲染和成功的表演下, 同学们纷纷鼓起了掌, 接下来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化学学科的介绍, 之后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发展的图片和视频,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树立努力学习化学的信心。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脸上都流露出满足的笑容。很多同学在课下对我说:“老师, 化学真是太神奇了, 太好玩了。化学真的很重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我一定努力学习化学。”我开心地笑了:因为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起点。

二、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创新方法是达到创新教育的途径, 在化学实验中应根据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演示实验互动法。实质就是主体与客体间的往返互动, 教师可以灵活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让学生上台演示, 例如: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了两个问题: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何来验证?此气体不能用来呼吸, 用一个实验来证明。上课时, 学生分别用燃着的木条和翩翩飞舞的蝴蝶完成了实验。 (2) 学生实验创意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 在圆满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外还可以自己创新, 做一些与本试验相关和类似的实验,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实验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失败, 甚至造成事故, 教师要善于引导, 变坏事为好事。

三、讲究提问方式

授课中, 提问方式至关重要, 不一样的提问, 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比如, 要求学生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 设计不同的层次的提问,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1) 氯酸钾 (KClO3) 在催化剂二氧化锰 (KCl) 作用下, 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 (KCl) 和氧气 (O2) ;

(2) 氯酸钾在有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 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组建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 组织学生测大气污染物的体积分数或者质量分数, 测定附近河水的酸碱度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实地考察周边水质环境,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物处理的方法。

巧学概念,夯实化学基础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巧学概念 夯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97

化学概念是学生深入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处于重要地位,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基础概念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化学概念研究的积极性,为将来的学习夯实基础。笔者具有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对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巧学概念具有一定的研究。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教授概念的方法,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一、个性表述,注意关键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概念,这些概念会通过教师的表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认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表述,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去死记硬背概念的定义。

教师在进行概念讲述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将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指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上《分子的结构》一课,描述分子的概念时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我们通过仔细分析可能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分子最精确的定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定义确实让学生比较最容易接受。对于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我们虽然不能采用其他新颖奇特的方式将其表述出来,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如“保持”“化学性质”以及“最小粒子”。这些词语都是对分子的关键描述,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将分子的基本特性展现出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将概念的学习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因为实验最具有说服力,与实验的结合会让学生对这些关键词理解得更加透彻。

总之,通过教师的讲述或者与实验的结合,让学生对分子的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当学生能够抓准定义中的关键词理解清楚,概念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深入理解,拓展外延

要使学生对定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就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一定的拓展。而对概念的理解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对已知事例的解释,而是对未知事物的解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增加学生的见识。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罗列与该概念相近或者相反的事例,让学生去判断正误。如果学生在重重迷惑中,能分清概念的本质,那么对学生而言,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效的。例如,教学溶解度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例子,让学生去分析、探讨。如氯化钠、硝酸钾等物质,由于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学生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物质在100g水中慢慢溶解的情形。我们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构思、去想象,这样学生对溶解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会逐渐清晰。必要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

三、强化应用,联系生活

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能力的强弱与学生将之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能力息息相关,能否学以致用是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标准之一。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教会学生化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解析复杂的问题,概念只是一个基础性知识,而解决化学问题还需要依靠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对概念的掌握容易被人忽略。而习题解析正是强化概念的大好机会,只有将概念放到整个知识网络中,才能显示概念的强大作用。例如,当我们学习《燃烧与灭火》时,经常会出现应用类习题,即如何才能够将现场的火扑灭。这其实就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物质燃烧必备的条件是每一位学生都应熟记的,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这三个条件缺任何一个都不能燃烧。学生只要根据燃烧的必备条件反其道而行之即可解决灭火的问题。这样的题目虽然简单,但却与生活联系紧密,既能体现出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无论是多么基础的概念,只要能够给生活带来便利而且学生也能够准确利用,那么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就已经十分到位了。教师在知识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基础概念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尤其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应用基础化学知识,为将来的化学学习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 参 考 文 献 ]

[1]杨云昌.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之我见[J].化学教育,2012(5).

[2]蒋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6).

学化学心得体会 篇9

黄将平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饶帧保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士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抛匀豢蒲В旧砭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谑导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计会卞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浪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而人类在生产、牛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会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别重要性。使学生认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足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兴化,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

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裳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牛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牛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4.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契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于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市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故。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险、奋勇登攀的优秀品质。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牛,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 篇10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17号13层电话:0591-87832562-2021

关于组织、参加“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

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一届天原杯)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大面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防止和克服目前化学教学中重视讲授、轻视实验;重视习题练习、轻视操作训练;重视理论、轻视联系实际等不良倾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科学视野,提高实验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会特组织我省初三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一届天原杯)活动。请各设区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做好组织、发动、报名工作,活动具体事宜见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一届天原杯)活动的通知(我省只组织参加决赛)。

福建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导学互动,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篇11

一、教学方法要恰当

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一直都是学生最头痛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化学方程式,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前,先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写刚刚学过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印成小纸条,分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复习。另外,有些教师会采用改错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形式,高质量的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填写导学案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在批改作业后,教师应及时地讲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在写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使讲评更到位、更有效。

二、教学内容要实在

首先,教学要能解答学生的疑虑。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而不应该人为地提高或降低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去发现和探究新问题;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促使学生不断追求创新,不盲从于教师的说教,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和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独立、主动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为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和空间。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联系实际的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常识性资料,极大地增强了化学的亲和力。通过自学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接受、分析和应用新信息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促使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四、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

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会写反思的教师不会成为名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要注重备课以及对教学进行反思。

打造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学特长,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悉心研究高中化学的教学,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以推进化学新课程改革顺利地进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篇12

1. 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阅读, 认识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

2.通过交流研讨数据分析, 能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并能判断平衡状态。

3.通过“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 初步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重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一:可逆反应

1. 可逆反应定义:__________。

2. 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__________ (“能”或“不能”) 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3.表述:约定采用“__________”来代替方程式中原来用的“__________”, 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__________;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__________。

学习目标二:化学平衡

【交流研讨】以下是某温度下在V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0 mol SO2和5 mol O2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量各物质的物质量如下,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当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哪个大?正反应与逆反应哪个反应速率大?

(2) 随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v正与v逆怎样变化?

(3) 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此时,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总结归纳】

1.化学平衡的定义:一定条件下的____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___反应速率和___反应速率____,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的状态。

2. 化学平衡的特点:__________。

【学以致用】

2013年初, 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 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 (g) +2CO (g) 葑2CO2 (g) +N2 (g) 。

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 单位时间内生成N2和消耗的N2分子数目相等

B.达到化学平衡时, NO、CO、CO2、N2的分子数不再发生变化

C.达到化学平衡时, v正 (NO) ∶v逆 (N2) =2∶1

D.达到化学平衡时, NO、CO、CO2、N2的分子数相等

【自我总结】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

(1) v正=v逆, 如果表示同一种物质, 该物质的生成速率______它的消耗速率;如果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 速率之比等于_____, 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__________。

学习目标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实验探究】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研究对象:在平衡球内存在气体混合物NO2和N2O4, 并时刻进行。可逆反应:2NO2 (红棕色) 葑N2O4 (无色)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 提供的实验仪器和用品:热水、冷水、烧杯、两只平衡球。

3.实验现象和结论:浸入热水中的平衡球一端, 混合气体颜色__________;浸入冷水中的平衡球一端, 混合气体颜色__________。

4.结论:改变温度, 原平衡状态__________, 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__________, 即发生了__________。

【实验后反思讨论】

1.实验过程中, 你是通过什么物理量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是什么?

【课堂达标检测】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 工业上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CO (g) +2H2 (g) 葑CH3OH (g) 下列各项中,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恒温、恒容条件下, 容器内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B.一定条件下, CH3OH分解的速率和CH3OH生成的速率相等

C.一定条件下, CO、H2和CH3OH的分子数之比为:1∶2∶1

化学反应速率学案(写写帮推荐) 篇13

主要目标: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及计算方法;影响速率的因素及应用。了解可逆反应及其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学习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

概念: 计算式:

单位:

注意:(1)平均速率、单向速率(2)不用固体和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须标明物质:同一反应,同样快慢,不同物质浓度变化不同,速率数值不同,但表示意义相同。(4)同一个反应中以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一定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例题:在 N2 + 3H2 2 NH3反应中,自开始至2秒,氨的浓度由0变为0.6 mol/L,则以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以氮气和氢气表示呢?

练习:1.反应4NH3+5O2 = 4NO+6H2O 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用NO来表示为多少?则v(H2O)和v(O2)分别为多少?

2.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金属颗粒大小相同)的下列金属与足量1mol/L 盐酸反应时, 速率最快的是 A 镁 B 铝 C 钠 D 铁

(1)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因素是由反应物的性质决定的;(2)外因:a.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规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 率减小。

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度,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原来的2~4倍。注意: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受反应物状态的限制。b.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规律: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叫正催化剂;有的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叫负催化剂。在实践中,如没有特殊说明,凡说催化剂都是指正催化剂。c.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规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d.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规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减慢。e.其他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练习:

1、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3A(g)+ 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 和B 都是4mol,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反应开始2min内的X、Y、Z的化学反应速率 v(X)= v(Y)= v(Z)=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___。

3.在25℃时,向100mL含HCl 14.6g的盐酸中,放入5.6g铁粉,反应进行到2s时收集到氢气1.12L(标况),之后反应又进行了4s,铁粉全溶解。若不考虑体积变化,则:

(1)前2s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后4s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前2s与后4s比较,反应速率 较快,其原因可能

三、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H2+I22HI N2+3H22NH3 2SO2+O2 2SO3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前提(适用范围):可逆反应 内在本质:v(正)= v(逆)≠0 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只适用于可逆反应。(2)等:v(正)= v(逆)(3)动:动态平衡(v(正)= v(逆)≠0)(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练习: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 C.M、N、Q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反应已经停止 3.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4.14CO2+C 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A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3n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有以下几个标志(1)A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生成n mol B和p mol C的同时,生成m mol A(3)A、B、C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4)A、B、C的浓度不再改变(5)A、B、C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步骤: “三步曲” 1.写出有关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 起始量 转化量平衡量 3 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练习: 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HI,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有30%的HI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氢气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多少?

2.在合成氨工业中,由a mol氮气, b mol氢气混合反应达到平衡,有 c mol 氨气 生成,则氨气在反应混合物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3.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且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单位为mol/(L•s)]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以下关系: υ(B)=3υ(A),3υ(C)=2υ(B),υ(C)=2υ(A)。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A+B=C

B.2A+2B=3C C.3A+B=C D.A+3B=2C

4、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固体Na2SO4

5、在一定条件下,将8mol A和25.7mol B两种气体通入体积为W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气)+ n B(气)= 2C(气)。经t秒钟,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7.5mol, 23.7mol, 1mol。则m与n值应是

A.m = 2 , n = 1 B.m = 1, n = 3 C.m = 1, n = 4 D.m = 3, n = 1

6.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内用A的浓度变化和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 反应速率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

(2)质量相同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0.1mol·L-1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后者比前者快。

(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4)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

(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1的盐酸和1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

上一篇:aieiui最新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语文备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