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

2024-07-24

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精选9篇)

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 篇1

为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考核,加强教学环节把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如下:

一、实施时间和适用范围

自2019-2020学年起,全校本科、专科所有专业课程均实施过程性考核。

二、课程考核要求

1.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学生平时学习考核评价制度,学生修读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每学期成绩=过程性考核40%+期末成绩60%。

2.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

1.过程考核:

(1)日常考勤(5%):日常考勤5次。学生出勤次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情况;

(2)课堂表现(5%):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3)随堂测试情况(20%):随堂测试2次,各占10%。学生随堂测试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4)期中考核情况(10%):期中考核1次。考核内容为商业模式画布的完成。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2.期末考核:

(1)创业计划书与项目路演(40%):由学生自行组队,原则上8-10人/组。考核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是否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撰写创业计划书和项目路演中。

(2)课程体会(20%):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四、相关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实际情况,考核形式(课堂作业形式)、考核要求、评分标准与评分权重应在第一次课程开始时向学生公布,教师应按照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与教学内容布置考核内容,督促学生按时参与考核,并客观、准确、公正地评定成绩,登记成绩。课程结束后,教师按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计算学生修读该课程总成绩,按时提交成绩。

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 篇2

1 创业内容

创业的产品主要有手绘T恤衫和毕业班服。这种创业创意的来源是将流行元素绘制在T恤衫上, 根据每个人的品味和要求, 在T恤衫上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毕业班服则是通过统一设计体现团结统一的标志, 而在统一上利用色彩和辅助图形又显示出了每件产品的差异。

项目在实施初期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项目要有基础产品——T恤衫, 基础产品的解决途径是通过淘宝电商平台寻找便宜而且庞大的资源, 最终, 在资源方面, 我们跟生产商达成一个协议, 将产品转换成特殊产品, 并且达到经济效益, 然后将成本加上5%的利益付款给生产商;其次是团队成员的扩张, 校园里面有很多才能特殊的高材生, 还是一群经济而廉价的劳动力, 我们通过在校园里宣传“爆米花”工作室来招纳一批具有绘画才能的艺术生, 结合图形图像专业的学生, 形成了一个制作生产的团队, 然后, 项目扩大拥有销售团队, 针对校园的各种学生会和社团, 同时, 将项目的小部分利润作为产品提供给社团和学生会, 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

2 经营模式

该项目的运营使用O2O的商业模式, 分析此项目取得的商业效果和产品的知度。作为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创业项目, 首先是项目的内容吸引人。在大学校园中, 大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爱, 能接收新的社会知识, 将新知识转化成校园里的流行元素, 让校园再次获得新的活力。个性化手绘T恤衫的主要热点在于将新的社会文化转化成产品, 消费者可以展示自己对新文化的热爱, 也反应了对校园生活的态度。其次是项目能赚钱, 拥有较高的转化率才是创业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 提高大学生对品牌的认知度, 增加对品牌的宣传力度。

项目的成员在进行项目之前对品牌进行商定, “爆米花”作为项目的核心品牌, 首先, 定义一个简单清晰的品牌名, 方便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其次, 品牌能吸引大量具有好奇心的消费者。创造这个品牌的同时我们在考虑这个品牌持续发展的后续过程, 并以持久赢利为原则。我们把握创新性原则, 不断的在产品中加入新鲜元素, 在创新性上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和质量上选择优质纯棉T恤衫产品。

O2O (Online to Offline) 是指把在淘宝店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工作室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 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其核心是通过网店里面的打折活动、宣传等服务方式, 把线下工作室的商品信息推送给在校园网的消费群体, 从而引导他们到现实的工作中去——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产品和服务, 再到线下去享受增值服务, 这样线下的销售模式与互联网 (淘宝网店) 结合在了一起, 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在线上来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来筛选服务, 成交可以在线结算, 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

线下我们也通过宣传的方式扩大工作室的知名度。第一种方式, 将团队成员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成员负责制作和设计宣传单, 另外一部分成员负责在校园公告栏上张贴工作室的宣传单;第二种方式, 将学校周边聚集人群多的店铺作为主要的目的, 先跟店铺进行合作, 主要宣传工作室, 同时将产生利益的店铺提取回扣;第三种方式, 工作室将结合校区的各个学院的社团和学生会, 选择其中知名度高的部分团体, 工作室的产品将作为奖品派发给优胜者,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室的名声, 也达到宣传产品, 使得大学生更加愿意选择我们的产品。通过以上的线下宣传方式, 可以遍及校园的周边环境, 这也是一种廉价的宣传方式, 这样在创业项目中才能创造高的经济价值;第四种方式, 成员组织一次特卖会, 举办地点在聚集人群较多的饭堂和寝室楼, 以折扣的形式宣传商品。

3 销售效益

创业项目在销售过程中拓展了增值服务, 在校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品牌可以引导客户在网上搜索品牌的相关产品。淘宝网店上了解我们的商品和筛选符合自己的产品, 然后去工作室实地考察产品, 选择支付宝在线支付, 并成为我们最忠实的客户。如果他还有别的想法, 工作室可以将他的想法转化成图案再次绘制在之前购买的产品上, 只收取制作费和原料费。

另外一种是针对校园外, 包括全国各地的客户, 根据客户提供的图案或者照片, 按照工期提交产品给客户, 工作室仍然会为买家提供后续的服务, 以提高品牌的价值。

创业项目产生了经济效益。创业的项目始于2014年4月份, 工作室和产品的筹备和宣传主要集中在5月, 6月份工作室针对2014届毕业生开展了制作工作, 以8个人作为一个小群体, 价格在40元/件~50元/件;40人左右作为中等群体, 价格在45元/件, 在应用学院进行的如火如荼, 6月份的成交额度达到6 500元, 然后手绘专题的T恤衫, 根据绘制图案的难易程度, 价位在65元/件~80元/件, 这个专题的T恤衫主要集中7月份和8月份, 成交额度3 700元, 还有通过增值服务, 价格在35元/副~50元/副 (根据图案的难易程度) , 成交额度在480元。利润方面 (团队的) 能达到目前成交总额45%~50%, 在2015年的6月份也是一个能创造收益的月份, 目前还在筹划相关工作。

创业项目的成员是这次项目的核心力量, 在利益提高的同时, 也负责品牌的传承。爆米花是创业项目的核心品牌, 由学院提供一个优质化的平台, 包括工作室和制图设备。爆米花是项目的一个结晶, 同时, 创业团队随着品牌价值的不断上升而不断地成长, 团队通过O2O模式在品牌营销、广告推广和体验营销上做足功课, 具有满足顾问型销售模式, 强化网络品牌宣传, 使品牌电子商务化, 利用O2O强化工作室在互联网上的品牌效应, 以此带动线下销售。营造广告效应, 由于O2O推广能获得精准的反馈效果, 同一般无目的地投放广告相比, 为工作室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线上体验, 通过信息方式, 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项目衍生的品牌会在校园里得到传承, 项目成员会在已存在的品牌下, 相互协作并发散思维以创造更多的创业想法。爆米花品牌将会在学校每届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团队最真心的想法。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 高校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该文以“我型我秀创意个性T恤商店”创业项目为例, 从创业内容、经营模式和销售效益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过程。

关键词:创业,O2O,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嵩, 张帏, 邱琼.创业过程的研究评述及发展动向[J].南开管理评论, 2004 (3) :47-50.

大学生创业,过程本身就是财富 篇3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者,以及在经济新常态下他们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日,《经济》记者借“因为有你”第二届“凝聚民族力量”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的机会,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方新。

《经济》:在您看来,大学生创业者相对于其他创业群体,具有哪些特质?

方新:大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并且他们有激情,他们想去开辟自己的人生。我们看到大学生创业有很多成功的典型,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杨致远等,都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特别是在今天“互联网+”这样一个时代里,信息技术平台的兴起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然,大学生也有自己的弱点,例如社会阅历不足、吃苦精神不够,包括资金、人脉等都是他们在创业之初所不具有的。所以,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会非常艰辛。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条件,大学生也应该好好把握这样一个机会,向更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努力创造自己的明天。

《经济》: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几率会不会比一般人更高呢?

方新: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初入社会,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他们的财富,就是一种宝贵的经历。我们都知道,就创业本身而言,成功的概率并不是很高,这不只是说大学生,即使是拥有了一定社会资源的人,他们创业也未必就能取得成功。但是,这不意味着如果失败了,创业就没有价值。我相信对于大学生而言,选择创业,即使没有成功,那么这个经历在他漫长的人生发展过程中也将会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财富。

《经济》:最近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个词叫做“新常态”,您能否结合大学生创业谈一谈。

方新:“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新的阶段。任何国家经济能够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都是奇迹,尤其是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7%的增长依旧是一个相当快的速度,这既意味着创业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更为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将向着更高端的方向调整,中国将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从一产、二产逐步转向服务业,而大学生创业群体青睐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在今天“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可以说大学生拥有了更好的创业机会和更多的创业形式。

《经济》:请您讲讲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方新:在当代中国,创新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各行各业都在用。创新本来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按照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的解释,创新是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去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开拓新市场的行为。后来新熊彼特学派解读为创新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在我看来,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同时它还包括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鼓励创新,也就是允许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创业者可以用企业家精神和更加开阔的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事业,让创新的思维贯穿创业始终。

《经济》: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创业者,您有哪些建议或者指导?

浅谈大学生创业就业 篇4

——浅谈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大学生应该先就业还是先创业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尤其是处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社会中。

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创业,俞敏洪老师都也曾说,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社会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实际上是一个误导,因为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格局、容忍度低、自我反思能力差等等,所以先通过就业学习几年公司和产品运营的相关经验后在出来创业也不迟,而且成功率会更高。然而我认为,创业是与就业无关的。

若真如俞敏洪老师所说,那是不是应该叫扎克先去谷歌工作几年后再创建Facebook、是不是应该叫王自如先去一线科技媒体工作几年再成立ZEALER?

显然不是,也许有人说他们只是个例,但个例正是每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精神之一,没有这种个例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先例,只能跟着先例的屁股走。

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创业与是否有工作经验是无关的。而是与三个关键因素有关——执行力、经历和资源。

一、执行力

创业成功最关键因素是,时机;第二是团队和执行力;想法的可辩性和独特性则排在第三。

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时机”的把握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或即将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最重要的素养其实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创业都是扯淡。

创业不是拼谁的想法多,初创团队基本都是人少、繁事多,必须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执行力,包括CEO,如果当下的项目没法执行去做,再多的想法都会是多余。而当团队所有人都在玩命工作,而你在站在哪里“想”,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作为“出想法”的人,封个“顾问”的角色应该更为合适。

创业,与就业无关

所以作为大学生,没有执行力,仅凭稚嫩的想法就异想天开想创业,是不可能的。整天夸夸其谈,害了自己倒是没关系,但不要害了整个创业团队啊。

二、经历

过往经历指的是大四或研究生毕业前有过与创业相关的经历,这个经历非常重要,间接决定了你毕业后是就业还是创业。在国内,很多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活动空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社交圈也仅限于亲朋、老师、同学,对社会了解和认识非常少。

所以在这种没有任何创业相关经历的情况下,毕业后就想出来创业,肯定是撞得头破血流的,说白了连做人都不会,谈何创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大学生至少毕业三、四年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相对合格的创业者,因为通过这三、四年时间磨练,他们吃尽苦头,尝尽冷暖,受尽委屈,然后才学会落地,才明白创业不是想干就能干好是事儿。

在国内,我们也经常看到在BAT工作三、四年后跳出来自己创业的,这部分创业者很大部分原因是在大学毕业前没有创业经历或认为自己还有待提高的,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先就业历练后在出来创业。

还有一部分人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有创业经历的,像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他们在做超表前,团队就已经在帮魅族开发一些软件了,所以团队在大学毕业前到毕业后的过渡衔接很自然,不会脱节。还有锐波科技的孙宇晨,他在做锐波之前就已经在美国创办留美三人行和玩比特币了,毕业后在美国注册个公司,回国就成了大中华区总裁了,当然还有兼职猫的王锐旭(见总理的那位)也是如此。

他们毕业前的创业经验积累为毕业后的二次创业做足了充分的铺垫(二次创业前最好能干出些成绩来),毕业后创业也就顺理成章。

三、资源

创业者经常由于创业项目的局限性,所以发展遇到一些瓶颈,这时候就在想要继续把这个项目做下去还是找个大公司实习呢? 创业,与就业无关

答案是,不管你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实习,不可否认的是你基本就是在一个固定的岗位里做重复的事情。

首先,一般公司不会教你太多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会走(除非是忙得要死的小企业);其次,他们不会给你安排重要的事情做,因为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你不熟练,所以半年或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最多就感慨一下这个社会真残酷、真现实啊。最后,有可能你原有的创业激情就慢慢葬死在你的实习公司里了。

而创业者这个时候是可以选择二次创业的。原因是有执行力、有创业经历、也有一些社会资源和人脉,还有人可以带着学,所以一开始就选择创业的成长要比实习更快,也更有意义。

当今社会的顶层资源还是掌握在60后和70后手中,顶层设计的能力还是70后和80后具备,执行的话80后和90后是主力,80后更踏实,90后更具有冲劲。不过现在有很多的90后在一些60、70后的支持下,纵向进入顶层设计领域。

作为90后,如果我们想走得更快、更好,我们的背后是一定需要有资源、有人做支撑的,没有资源注定会四处碰壁(当然如果你想开个店卖个铁板鱿鱼可能就不需要了)。

所以,如果执行力高、有创业经历,又有相关资源,毕业后选择创业当然是值得尝试的。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利与弊 篇5

随着目前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进行,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前十年寒窗苦读才能进入的大学,门槛可以说是不断降低,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加强全民教育,提高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十分重视,但在另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不得不注意到每年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多了,就业就成了一个难题,“一岗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虽然国家每年通过不断地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对于不断增长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却很难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面对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指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各种科学知识、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机会,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为广大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因此,自主创业成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全新的就业选择。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一)想创业与真正从事创业的比率反差大

在一项对于我国大学生关于自主创业的调查问卷中,200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6%的大学生支持自主创业,其中,有79%的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真正进行自主创业的只占30%,其中又有16%的人是以前创业过的,现在已经不做了,在另外14%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准备去做所以真正去自主创业的很少。

想创业与真正从事创业的比率反差大,反映出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生中对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种矛盾心理,大学生迈向自主创业的步伐发展缓慢。[1]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最大动机

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了其最大的动机,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是世界经济的奇迹,在奇迹的背后,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难看出,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数目与日俱增,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不再是以前的“香饽饽”和“天之骄子”,他们也要和社会其他人一样经受社会“大浪淘沙”式的淘汰选择,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几百个大学毕业生竞争一个保安的现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可以说,在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是被“逼”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为了解决大学毕业后的出路问题,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方向,走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多。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选择面过窄

由于高新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使得目前大学生对于以后就业选择多集中于该领域,但是广大大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通过竞争无法谋求一席之地从而选择自主创业时,却面临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只能选择一些启动资金少且风险较低的零售、餐饮等行业,从而使得自主创业的选择面过窄。

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一)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本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一种资本,大学生作为这样一种资本的拥有者,当投入到自主创业时又将成为知识资本的运营者,知识的无形资产,加上通过风险投资等形式募集启动资金,就能有效地保障创业的进行和持续发展。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带来的电子商务为广大大学生所熟悉,这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二)国家政策支持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在不断发展经济、改革经济体制,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大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实现了创新工程,进行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国内诸多省市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有: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税收、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等。长沙市政府在2009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四项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包括: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政策方面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这也就为广大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条件和制度保证。

(三)大学生在校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以往注重单纯理论的理论教育不同,我国目前的高校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业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获得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为自主创业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和能力。

三、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弊端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风险大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方面,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会有一定的投机和侥幸心理,以及想尽快收回成本等心态,这对于自主创业都是致命的;二是管理方面,自主创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好坏,由于大学生知识单一,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风险;三是竞争风险,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争得一席之地,是每一个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都要考虑的。

(二)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滞后性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接踵而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借鉴和学习西方的方法,中国版的自主创业便应运而生,但是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却没有跟上,仍是管理型、封闭性,实行的是不完全学分制,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注重学习过程和结果,不注重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有待完善

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的发展仍是举步维艰,除了创业这自身条件的限制之外,很大程度上

是由于我国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另外,政府只能还未能完全转变,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不强。而且,传统的社会观念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体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做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后自己开办一个小企业时,大家就会对他的个人能力产生怀疑。[2]

四、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弊端的对策

(一)完善大学身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

首先要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导向,把扩大就业和鼓励创业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创业体制。其次是要减少费用,简化办事程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通绿色通道等。再次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保障机制

为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必须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保障机制,一是政府要加快人才市场的建设,改变以往“行政干预分配”的不合理局面;二是政府要拓宽就业渠道,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三是政府可以兴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基地,可以加快学

生科技产品的开发,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园区内实行减税或者免税,从而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3]

(三)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教学体制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不利于培养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因此,首先高校要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的理念,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改革中;其次是要合理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面向全校广大大学生开设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等创业教育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再次是要开展各项与创业有关的学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意识。

(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 篇6

摘要:如今全球经济局势愈发严峻,竞争愈发激烈,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强壮,需要一批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国家快速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我国提出经济转型,提倡创新创业,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本文以平面设计工作室为例,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型期。而在此背景下,也对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对大学生本身及国家、社会意义重大,这种人才正是我国建设创新、昌盛强国所急需的人才,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迫在眉睫。

一、我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理解,定位不明确

就目前平面设计教学教育思想、教育模式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较为落后,对平面设计学生在大学时期创新创业的行为仍不认同,觉得学生认真学习与接受专业知识就圆满了。有的认为,虽然就业难,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只是极小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完全没有必要。这种思想在很多学校与学校的校长、教学管理部门、就业管理部门以及教师观念中根深蒂固,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和认知,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低下。

(二)创新创业教育当前现状

我国传统教育比较注重理论与应试教育,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则几乎全部忽视,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只负责教导好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单板落后,对课文实践活动不能涉猎,使得教学效果不佳。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既要组织好学生,又要担任实践者和研究人员。而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与拓展能力,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中且不可照本宣科。但是,就当下而言,许多教师不但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而且对企业运营程序也不熟悉,俨然是除了理论再不懂其他。因此而导致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只会纸上谈兵,所讲述的跑市?觥⑻敢滴瘛⒃擞?与资金管理等,都是按照课本夸夸而谈,但却与实际不符,不能与实践相连。

(三)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资源与相关制度

目前看来,创新教育刚刚起步,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人们对其认识程度不足,还不能完全的接受。而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与之相关的资源与制度保障也不仅完善。在一些较为贫穷区域的高校,因经费严重不足,活动经费匮乏,从而无法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影响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如果没有充足的校内与社会资源,将会失去教学设置与社会的鼎力帮助,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因此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以平面设计工作室为例阐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要平面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对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不但是学校的任务,全社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创新文化普及到社会上的每个角落,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一片优越的沃土。创业精神应当具有独立性、自信心、使命感以及开拓创新的上进心。用创业精神做支撑,让大学生充满勇往直前的动力和胆量,积极的进行自主创业。应当引导、激励大学生勇敢的前往新兴行业或领域进行艰难创业,帮助大学生勇敢的自由发展与自主创业,让学生都有一个勇敢的心,积极的进行创新创业。作为教师应当灵活的运用一些成功的创业故事与成功人士,提出平面设计工作室的概念,并将该概念引入到学生教学内,列举运用平面设计工作室成功创业的例子,借此鼓舞着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勇敢前往。

(二)创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各大高校应当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并尽快完成转型,创建一个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系统,以达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各大高校应适当的增添合理的创业教育内容,教学应选择新鲜、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慢慢熟悉与中小企业创业和管理相关的技巧和技能。教学案例应尽可能采用学生熟悉的创业案例。

教师可以对创业教育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多举办有实践效果的创业设计比赛、创业讲谈、创新比赛等等,通过这种活动,不但活跃了教学氛围,同时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与创业的激情。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部分以平面设计工作室为例创业成功的创业人员到学校与学生近距离交谈,将创业的成功秘诀与造成失败的因素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创业加深认识和理解。

(三)强化专业创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只有经过课外实践的转化,尤其是社会实践,才能让大学生快速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并融入到社会中,开阔视野、放飞思想,才有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将社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支撑点、立足之地,并创建齐全的创业基地,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以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人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快速的发展,提高经济生活条件。近年来各大高校平面设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采取有效的策略,以培养一批精明强干、有能力、有魄力的创新人才,为我国平面设计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 篇7

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相比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因此,在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够完善,其典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在1991 年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组织开展的创业教育试点。在理论教育方面,1995 年,彭钢主编了《创业教育学》,开启了我国高职生创业教育的新领域。真正的大范围进行创业教育是以1998 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开始的。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 ,被世界认为“中国制造”的状态必须进行自我创新,才能开创“中国创造”的局面,更能在创业创新中找到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动力引擎。创业活动不仅能加速产业结构改革升级的速度、提高人们劳动生产率,还能促进各层面更多的劳动力有效就业、形成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人们对“中国创造”向往的动力。因此,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加快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步伐刻不容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聚集地,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和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更是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如何将理论知识在孵化基地中有效地实践,也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课题。虽然国家营造了大学生创业的大好环境,但是据相关统计,大学生创业率依然很低,很多高校重视基地的建设,却没有系统地研究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孵化实践和理论研究没有及时跟上学生的脚步,孵化成功率很低。利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理念来探究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不仅在理论上值得研究,在实践中也值得去实证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 一) 理论教育过程方面的问题

在理论方面,我国大学教育中,创业教育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到学生中,大多数院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很平常的基础课去安排,其师资和教学硬件都处在非常基础的阶段,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孵化的发展战略。大多数高校都缺乏经过系统专业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所谓的理论教学也就是在教室中进行口头上的说教,更加缺乏有案例经验的师资,很多教师缺乏教育激情,在上课时自身就抱着完成任务的教学态度,对于创业教育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更别说把自己的理论和创业精神通过上课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部分教师甚至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对课程敷衍了事,很少对创业学生管理和引导。而高校对于创业理论建设虽然重视,但是只是当一门课来做,没有系统和长远的规划,更谈不上与时俱进的更新,教材也比较老套,也没有相应的师资进行配套辅导,部分高校为了应付检查而在勉强地运行,更谈不上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 二) 实践教育过程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验园、创业孵化基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学对创业孵化实体的直接支持不多,没有完全发挥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大多是政策的产物,而且在经费方面学院支持得很少,由于政府投资、不求回报,很多大学的创业园都依赖于政府的有限经费在运行,甚至是为了拿到政府资助而做了很多表面文章,但对于创业园的服务与支持基本上还是处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层次,高校针对企业孵化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提供解决方案的比较少,为企业提供实际运行帮助得更少。部分大学提出的师生共建项目得不到很好的支持,教师和专家们的科研和课业任务很重,对他们来说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孵化是一个只能利用空余时间才去完成的项目。即使完成了,自己也得不到更多地回报。学生在创业孵化过程中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有时候耽误了创业的好时机,因此造成项目的失败。

( 三)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及利用方面的问题

高校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是国家创新创业依赖的有效源泉,但是高校在创业孵化中的平台优势尚未体现。虽然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有了很多政策,各个大学也都明白创新创业的发展对于国家产业机构改革、提高国民收益、促进国民就业、激发群众创造力是非常好的动力源泉。但就目前来看,高校、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大学创业孵化的社会网络资源支持还不到位。国家没有为高校学生的创业孵化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没有一定的统筹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基地运行的可行性和学生的需求性,一味地追求“面子工程”,基地建成后的利用率并不高; 一些高校掌握的重要资源不会轻易跟别的高校分享,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受益学生的面非常窄; 高校领导不重视社会资源,社会上很多优秀的学会、机构对学生创业培训的力度非常低。

二、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所谓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教育方式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年级对学生进行细分,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将创业教育的力量深入到学生教育中去。提高学生创业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使学生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

分层教育是从理论层面去渗透,即大一、大二、大三分别安排不同的方法来灌输创业教育。如今的高校都是“95后”的学生,学生在校的几年,每年的特点都不同,分层教育分段指导不仅能及时地关注学生的个性,更能有效地观察每个阶段的动向,利用此理论研究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是丰富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的重要措施。不但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更加充实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拓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途径,丰富创业教育的理念。为今后学生创业拓宽途径,提升整体创业孵化成功率。

分段指导是从实际操作中引领,即将基础教育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创业孵化阶段分开指导。在校期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课学习阶段,努力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创业实践,如格子铺、摆地摊、跳蚤市场等。实践阶段为学生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指导。努力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对学生的创业孵化过程进行关注。分段指导的实施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更能拓展学生的创业平台,改变传统创业,提出新的创业理念。

三、基于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模式构建

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和创业教育孵化过程有机结合,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分层教育,大一结合素质拓展,大二结合校园活动,大三结合创业实战; 注重课程渗透分段指导,分别从基础课、专业课、创业孵化阶段进行指导。使整个创业理念有效地贯彻到学生工作中去,理论结合实际,系统地进行研究,真正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四、基于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过程具体方案

( 一) 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的提升

对高校来说,理论教育的提升不仅是在课程体系层面上要有改革措施,还要在师资队伍和教材方面做提升。高校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同时应尽可能开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辅助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社会方方面面的创业政策,并在课程中有机安排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孵化基地参观、创业校友沙龙等校园活动,使创业的萌芽深入学生中,让学生在创业孵化前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师资水平和开发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理论水平不可或缺的项目。目前,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自己也没有实际创业过,所谓的创业理论都是从自身的阅历以及学历中获得。而高校鼓励的师生共创项目一般也是与专业教师合作,教授创业教育课程但不直接参与项目,理论教育教师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师资培养的力度,如一些企业人士、创业校友都是优秀的师资力量,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才会成为真正优秀的创业导师。

( 二) 高校应该抓住模拟实战的契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活动

全国高校的“挑战杯”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各大高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可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平台。高校应该以各类创业大赛为契机,积极发动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赛,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各类大赛。通过大赛的实战模拟,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创业的热情,也增加了创业信心。对学校而言,也是检验创业教育是否有效的重要方式。有些高校一直有创意集市、夜市沙龙、跳蚤市场等传统的创业平台,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小试牛刀,发挥自身创业的潜质。另外,高校可以在专业课阶段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和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工商管理、商务礼仪、财务管理、法律常识等。理论和实践有机集合,使学生的创业项目在校期间就能得到有效的孵化。

( 三) 在孵化实践阶段,高校应该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

因为有政府政策的支持,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搭建大学生创业孵化的平台,各类创业园、孵化基地散布在高校周围,一些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以学生创业中心、创业教育产业园等形式运行,高校应该充分调动校内专家学者的创业积极性,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教育实践中,这些基地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高创业热情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另外,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师资特点,通过孵化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全面向社会宣传,一方面,能为社会群众提供高层次的技术服务,提升高校及孵化基地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一些优惠政策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吸引社会各个层次的有利资源,这些资源的加入将扩大整个孵化基地的规模,如资金周转、科研条件、创业培训等方面。高校和社会资源整合构建孵化基地的运行模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指导,还能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孵化基地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孵化产业的成功。

四、结语

采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孵化,从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只是一个可以试运行的方案,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也接触了很多“95 后”大学生,他们对于创业项目非常有热情,大多数学生愿意从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只是对于市场的需求、政府的政策实施缺乏相关调研。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一步步将创业的思想在学生中渗透,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构建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业孵化成功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化,国家及高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力度越发加强,全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居高不下。高校领导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政策,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在校园周边创建了很多创业孵化基地,而孵化成功率却不高,创业学生中90%以上都会因为资金、经验、渠道等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利用分层教育分段指导的方法,构建学生创业孵化模式,对学生创业孵化过程进行探究,凸显创业教育特色,符合社会期待的创业教育体系,贴合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成功率。

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 篇8

关键词:社会创业;大学生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60-02

我国大学生开展社会创业的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定规模,且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还跟不上实践的步伐。因而,现阶段对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创业意向,提高大学生社会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社会创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概念的界定

1.社会创业。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核心内涵是通过社会性、创造性的活动来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社会性是指社会创业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为主要目标;创造性是指社会创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方法或商业模式,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1]。

2.大学生社会创业。大学生社会创业是大学生个人或由其组成的创业团队,在社会使命与创新精神的激发下,通过建立社会创业组织、借鉴商业化的手段、创新运营模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可持续地产生社会效益的过程。

(二)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的提出

西方学者围绕社会创业过程的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创业过程理论模型。国内学者焦豪、邬爱其对这些模型进行整合创新,提出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认为,社会创业过程按顺序依次分为形成创业意向、发展、评估和实施创业机会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演进过程受个人、组织、环境和流程等因素影响,且这些因素在过程的不同阶段影响也不同;社会创业者需要实施过程监控。该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与思路[2]。

二、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的探索性研究

本文在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基础上,借鉴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实践的特点,提出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整合模型(如下表)。

(一)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过程阶段

依据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先后经历以下阶段。

1.形成社会创业意向。大学生社会创业者在感知到社会需求后产生希望实施社会创业活动满足社会需求的愿望,并在认知自身能否成功实施社会创业行为的可能性后,產生是否进行社会创业的意向。

2.识别与开发社会创业机会。大学生社会创业者通过系统的方法调查和评估前一阶段感知到的社会需求,积极寻求能产生双重价值的社会创业机会,识别社会创业机会的特征,开发社会创业机会的运作模式。王皓白将社会创业机会分为社会性和营利性两个维度[3];李远煦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创业倾向于创造和实现社会价值,对经济价值考虑不足[4]。可见,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这一阶段,更倾向于识别出社会创业机会的社会性。

3.评估社会创业机会。大学生社会创业者对识别的社会创业机会进行评估,分析机遇与挑战,明确风险及其可能的防控机制,围绕社会创业机会的营利性与社会性两方面设计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4.实施社会创业机会。大学生创业者在评估社会创业机会后,做出实施创业机会的决策,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进行团队和组织建设,以献身精神投入社会创业活动中。

(二)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受个人、组织、环境和流程等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在社会创业的不同阶段影响也不同。

1.个人因素。一是动机。动机是促使个体做出某种行为的内在心理倾向性。一份关于2014年“创青春”全国公益创业赛的采访报告显示,许多项目成员对社会创业动机的回答是“首先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然后是个人追求”[5],这显示大学生社会创业的动机包括利他与利己动机。曾建国的实证研究显示,利他动机是大学生社会创业者最重要的动机[6]。但大学生产生利他动机后,如果缺乏自我实现的欲望和自我控制的倾向,也不会付诸创业行动,而可能通过社会工作、捐助等方式成为志愿者。因此,具有成就和控制导向的利己动机也是大学生社会创业的关键动机。二是志愿服务经历。大量案例显示,大学生社会创业者均有过志愿服务经历。李远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涉足的领域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教育和公益文化创新传播等方面,而这些领域正是当前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常涉足的领域,体现了志愿服务经历对大学生识别和发现社会创业机会的影响。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容易发现社会问题与需求,产生利他动机;而志愿服务的有效经验会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增强对可行性的判断。三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7]。大学生社会创业者认知的创业可行性受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如果他预期自己的社会创业能够有助于解决某种社会问题,且认为自己具有实施该行为的能力,会提高其对自身社会创业可行性的认知。四是知识与信息。创业者能否准确识别与利用社会创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所掌握的关于创业机会的知识和信息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会创业者而言,拥有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与信息以及对社会创业本身的知识与信息,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以及社会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利用。五是警觉性。Kirzner将警觉性定义为“对可获得的创业机会的敏感性”[8]。这种敏感性使创业者能够把他发现的社会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创业机会灵敏地结合起来。六是社会网络。与创业者有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人或组织构成了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大学生社会创业者的家人、同学、朋友、老师等是其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其识别社会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一方面,社会网络上的节点可能通过为创业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支持渠道,从而增强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创业机会可能会通过社会网络中的这些节点在创业者自身还未意识到创业机会的时候就降临到他们身上。

2.组织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组织因素,包括该社会创业组织的资源情况与组织核心成员的绩效水平。对大学生而言,创业资金、核心员工和志愿者是影响其社会创业过程最关键的几种资源。资源的可获得程度不仅影响社会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评估,还会影响社会创业机会实施阶段所采取的策略的有效执行。

3.环境因素。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公众对社会创业的认知情况、社会支持、相关政策法规以及高校的社会创业教育。首先,公众对社会创业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我国社会创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认知度低,公众对“运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持质疑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其次,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对社会创业的支持程度也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过程。近年来,政府、企业以及包括非营利组织对大学生社会创业的倡导与支持,推动了大量的大学生社会创业计划与实践活动。如团中央举办的“创青春”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联想腾讯等积极扶持青年社会创业活动等都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热情。再次,社会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否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创业机会的识别、评估与利用。最后,高校的社会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社会创业教育将社会责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社会创业,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创业意识的形成,学习社会创业的方法与技能,对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4.流程因素。流程因素涉及社会创业项目的业务流程方面,包括项目风险控制机制、社会创业机会运作模式等。风险控制机制有助于大学生抓住社会创业机会。社会创业机会运作模式可以分为完全市场化的商业模式、纯粹依靠社会捐助模式以及两者混合型的运作模式。社会创业项目的运作模式设计类型與特点,会影响到创业者对社会创业机会特征的评估,并进而影响创业的实施。完全市场化的商业模式有利于社会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创业过程持续演进的评估与反馈。

(三)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过程监控

大学生社会创业者及其团队在社会创业的各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因而所需要的能力要素也不同。为推进社会创业,大学生社会创业者必须定期对自己和创业团队的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提高。因此,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评估反馈、监控的过程。特别是对社会创业决策绩效的评估,是推进大学生社会创业活动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创业是一个多阶段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能否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成功演进,要受到个人、组织、环境与流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且需要大学生社会创业者实施过程监控,定期对自身及其团队的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估、反馈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苏海泉,周志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支持探究[J].青年探索,2012,(03):63-66.

〔2〕焦豪,邬爱其.国外经典社会创业过程模型评介与创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03:29-33.

〔3〕王皓白.社会创业动机、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

〔4〕李远煦.社会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5,(03):78-83.

〔5〕黄斓.“创青春”大学生记者五问大学生公益性创业[EB/OL],2014-11-02.2016-08-20.http://www.xiaomei.cc/content/2014-11/02/content_10879625.htm.

〔6〕曾建国.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结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33-36.

〔7〕党佳娜,魏凤.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6):139-141.

浅谈大学生创业过程 篇9

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个障碍,而实习是不可多得的`模拟工作经验.创业是一种事业,是一种态度,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现在和将来的选择和被选择.

作 者:申丽平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实习  创业   心态  

上一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数学下一篇: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及意识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