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他(共12篇)
高校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他 篇1
岗位培训总结
在炎热的七月,我又重新回到了校园,坐在似曾相识的教室,参加三明学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我确实收获颇多,自己在心理上也成熟了许多,已经走在了成为一名合格高校教师的路上。
作为高校的一名新进教师,再次走进校园,虽然环境是那么的熟悉,但是自己心里清楚,自己要在这一个月里发生社会角色的巨大转变,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老师。如何当一名教师?如何当好一名高校的教师?如何和学生和谐地相处?如何……?带着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我坐在川师大的教室里,听着精心挑选出来、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一堂堂精彩的演讲,我心中一个个问号逐渐变成了句号或感叹号。
一开始,自己感觉这样的培训其实没什么必要,无非是走形式,走过场,最后拿到一纸结业证书。可是,一节课过去了,二节课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渐渐地发现,自己慢慢融入了这个大集体,渐渐深入到每一堂课,我发现自己虽然在高校里已经教过一学期的课,但是有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很多还可以提高的地方,有很多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我慢慢认识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再呆一个月,当一个月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月解决心中的困惑,学习当一名合格高校教师的基本技能,还有就是广交朋友,结识自己的同行,为自己储备人脉资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这次培训学习分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开设了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实践教学有详案和略案编写,微格训练和试讲环节。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学,我明白了什么是高等教育,它与普通的中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学习了高等教育法规,我知道高等教育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定和约束;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的行为准则,通过学习知道哪些事情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什么是老师坚决不能做的。特别是学了高等教育心理学,使我更加了解了大学生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一般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去以合适的方式解决,通过系统的学习,我知道了在我以后的该如何和这些孩子们相处。
刚听到要进行微格训练,我真不知道是要干什么,站在讲台上,面对其他老师,面对录像机,自己不免有些紧张。训练结束后看到自己讲课时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己已经习惯的一些小毛病,我才明白微格就是用摄像机把你上课的情况录下来,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仿佛使用一个放大镜去发现你上课时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详案略案编写,然后进行试讲,和平时真正的教学一模一样,甚至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实践教学教学就像一把剪刀把我身上那些不规范,不合适,不优美的地方一一剪去,留下规范的,合适的,优美的部分。
这次培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专题讲座,三次讲座都是学识和经历非常丰富的大家,像张皓老师讲的阳光心态,教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享受自己的生活,喜欢自己的职业,张老师的语言轻松,不乏幽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所教的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韩万斋老师让我知道如何去欣赏交响乐,虽然以前都听过梁祝,但是通过韩老师的生动形象的讲解,我也听出了其中更深的含义;张昌余老师的文化素养确实让我折服,他讲的春江
花月夜,听的是如痴如醉,发现文字是如此的优美。这三次专题讲座,使我在心理上,文学修养上和音乐修养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没来时觉得一个月的时间太漫长,可是真正深入进去,深入每一堂课,认真做每一个练习和实践,一晃没什么感觉培训就要接近尾声了,自己不知不觉长了很多本事。
高校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他 篇2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个大学大量引进应届毕业生充实各校的教师队伍,他们学历层次高,学有专攻,但实践经验缺乏。其次,许多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相继具有硕士和博士授予权,高质量和高层次的师资相对紧缺,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同时,在教学和科研中,融入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对各个学校的教师培训提出了要求。
2 建立高校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及全校各个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师资培训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师资培训的效果,形成合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2.1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保障高效教师培训的有力工具,每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下发关于教师培训的文件,规定教师培训的主体、教师培训的途径、教师培训的申请备案、教师培训的资金来源、教师培训的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由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保障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在每学年之初,各个教学部门应提交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学校进行审核批准,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培训任务,以便从整体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并保障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
2.2 培训管理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参加培训教师的选拔、培训内容、培训渠道、培训经费报销、培训效果考核等环节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要想形成有效的管理,必须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同时形成交流协商机制,以便随时掌握全校的培训情况,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计划,以教师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其次,加强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清楚掌握全校的培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培训进行备案,作为培训教师职称晋升和选拔的依据。
2.3 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是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重要环节。现今,对于培训人员的选拔、培训内容和途径,许多高校都有清楚的规定,对于培训考核,虽有考核规定,但由于学科分布、时间跨度、考核指标等原因,使得培训考核难于实际操作,无法来检验实际培训效果。学校应出台关于教师培训考核的文件,以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标来衡量教师培训的效果,以此来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培训结束后,应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把个人的培训内容传递给同学科的其他教师,提高培训效率。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出台《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人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师资培训的执行、监督与考核工作。
3 拓宽高校教师培训途径
3.1 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
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主要有高级研修班、国内访问学者、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高等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
———————————————————————
位、助教进修班、岗前培训、社会实践、单科进修、短期研修班、讲习班、出国进修、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和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3.2 建立高校教师培训的若干平台
由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出面,在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设立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对基地的运行、管理、效益等进行定期评估。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掌握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撑,使广大教师能够分享教师培训学习内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渠道选派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深造。
3.3 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在高校教师培训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培训学习与管理的信息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和培训资源的网络化,提高培训效率以更好地提升培训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借助互联网络突出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来对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及学校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
4 分层次进行高校教师培训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学校的学科建设,把教师纳入到学科梯队中培养,对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分层次来进行高校教师培训。
4.1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核心,通过国外进修、高级研讨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途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这部分教师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前沿方向,带领所在的学科团队进行研究,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国内领先的地位,以此来促进学校的知名度。
4.2 加大骨干教师培养
骨干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大骨干教师培养,从中选拔出一些业务优秀,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通过校内公派出国、高级研修班、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等途径,使他们通过培训把握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方向,具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团队建设的能力。
4.3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正处在成长时期,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学历的晋升方面,于此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通过岗前培训,单科进修、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教育基本理念,掌握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摘要:高校教师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何建立合理的培训体系,拓宽培训途径,提高培训效果,激发受训教师的积极性,是每个高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弘,张宏民,唐澍.陕西省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研究[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2]贾东风.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切实提高培训实效[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2).
[3]彭万.西部高校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校本培训探析 篇3
【关键词】高校;岗前;培训
一、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标
校本培训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证,可以有效营造有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高校各项规章制度,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环境,并进一步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校本培训可以进一步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环境当中,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教学目标,了解自己所在高校的相关政策、法规,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铺平道路。同时,校本培训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需求,为其更好的为高校建设服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校本培训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青年教师的专业思维,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师道德责任和敬业精神,初步形成职业理想;带领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专业规划,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引导青年教师了解校情、生情和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背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激活青年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赏识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经验等良好习惯,为可持续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意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中初步掌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及科研的基本技能、方法与技巧,以满足教书育人的需要。
二、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探索
岗前培训的校本培训部分由于归属于各高校自主安排和管理,所以方式、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既让青年教师对所在高校有所了解,增进学校与青年教师的感情联系,提升青年教师的爱岗、爱校情怀,又能让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挖掘其内在潜力,为学校未来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校情、校史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组织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参观学校的校史馆,组织专题讲座,了解学校的发展和沿革历史,提升青年教师的爱校情怀。同时,可以让青年教师自主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政策、法规,方便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青年教师在刚入职之后,由于不明白学校的管理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有力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师德、师风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增加师德、师风培训内容,使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之初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师德观,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师德、师风培训是青年教师的思想路线培训,有利于让为青年教师打好思想基础,为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好示范,让高校中涌现出更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道德楷模,有力的纠正高校教师中存在的不正之风。
高校可以在校内、校外聘请师德、师风方面的楷模,为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模范的风采,用模范的作用感召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工作中去。
(三)职业规划培训
高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为青年教师开设职业规划培训课程,聘请奋战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主要为青年教师讲解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如何打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局面,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潜力、凝练学术方向。也可以聘请专门的教务、科研相关工作人员,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课程规划,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的,同时,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科研工作情况,让青年教师在以后的课题申请、论文发表中少走弯路,了解课题申请的步骤与方法,掌握科研经费报销等相关工作的程序,提升以后的工作效率。
(四)设立专业导师引领制度
高校也可以以岗前培训校本培训为契机,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寻找师德高尚、教学水平一流、科研成果突出的专任教师作为职业导师,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专业的业务指导,使其尽快发生角色转变,尽早适应新的岗位角色,并未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树立明确方向。
三、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要加强监督与考核
由于校本培训不纳入岗前培训考试成绩,所以一些参训的青年教师并不能对校本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高校在校本培训中要加强监督和考核管理,不能让校本培训成为应付了事的形式化培训,要在监督和考核过程中切实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培训之中来,从学校的主动管理逐步转变成参训教师的主动参加。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让青年教师逐步重视校本培训,从而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参考文献】
[1]赖力静.论我国高校岗前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万玉兰.浅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5
[3]刘思岐.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鸡西大学学报.2010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篇4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郭香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声有色。在这短暂的学习中,我获得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从郭老师的讲话中,我认识到了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别是聆听关于现代教学新理念的讲解,以及新课程、新能力的品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丰。在新的时代,学生便了,教学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新时代的教师更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新教师。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郭老师提出,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也要作为学生的激发者,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是学生能自主的完成学习。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在不断地增加。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要敞开心胸,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但是,我们也要谨记现代课程观“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育人,培养创造性、适应性人才”的主要特点,以理解、烦死、探究和创造为主,启发学生成为创造者。因此,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争做“新时代”的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牢记,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这项事业中,将讲学作为一门艺术,进行设计,进行雕琢,争取做到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二、掌握教学设计,紧抓学生心思。年轻教师有了教好学生的决心,知识掌握的基础,还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我们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要阶段性考察教得如何。
通过郭老师的授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案设计的知识。以前不知道教案的标准格式,不明白写教案需要那些准备,更不用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问,如何与学生互动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情况等等。通过郭老师认真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使我明确了标准教案的格式,以后可以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互动,板书的水平也更进一步,使我也初步掌握了讲课的内容和技巧,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教师礼仪的培养,和学生的互动,讲课吐字速度控制在200-250字/分钟等等。还有就是我的板书字体不是非常美观,但是我会从板书设计出发,包括书写工整、框图总结、彩笔重点等方面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加深理解。并在教课方法上多下功夫,郭老师的培训使我认识到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讲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讲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堂精彩的课和对学生有意义的课是很多因素促成的。老师是这些众多因素之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之前就存在讲课过程中,语言比较呆板,和学生互动少的问题。培训之后我会特别注意这一方面的加强,通过语调的加强来吸引学生,并时刻关注学生状态,适时地和学生进行互动,经过这几次讲课来看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加上之前学校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试讲和讲稿方面经过老教师的辅导。对这次郭老师的讲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每次讲课完毕后,我都会对这一次的讲课进行反思总结,找出每次讲课的不足,尽力完善讲课内容和过程。
三、协同合作,共同进步。
在培训学习期间,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培训学习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培训结束后,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我们将相互学习、切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成长。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篇5
一、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注重优化生物教学方式,从数量上说,坚持少讲;从质量上说,坚持精讲。整个教学活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又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一是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提供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维。三是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事先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方法吗?有什么规律吗?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二、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标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现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三、增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执行者,执行者的意识和素质是很关键的,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通过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厚积薄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转变对学生的评定观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篇6
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的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去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等这都是师德。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爱岗敬业教师在工作中即使再累也不会觉得苦,当看到学生一个个有所收获的时候,在精神上是一种莫大的收获。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论回报,无私的、广泛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不能着眼于学生的现在;要面向于未来,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现在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
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用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的要求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体现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有威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终身学习,努力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与技术的发展的步伐。
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要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恰当,恰当是一种激励,不恰当是一种伤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探讨 篇7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力量, 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 缩短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适应期, 要设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培训机构, 建立以岗前培训、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外出进修培训等多层次有机衔接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一、岗前培训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岗前培训的目的, 是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提高基本素养, 并了解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目标, 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
敬业是教师师德建设的核心。青年教师有了敬业精神, 自然就会恪守职业道德, 就会乐于钻研业务。奉献是教师的无私美德。青年教师要树立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强烈使命感、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忠诚教育事业, 做到与人为善, 乐于助人, 尤其是要关爱学生、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因此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他们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职业, 献身教育事业是一种崇高的选择。因此, 岗前培训工作也需要注意对年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 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 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 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
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
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 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 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 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 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
另外, 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 是各系 (部) 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 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 (部) 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 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 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 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 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 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 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 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 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 (章节) 分析, 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 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 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
每个学期, 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 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 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 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 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 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 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三、鼓励外出进修培训, 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
要拓宽培训平台, 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 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 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 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 做国内访问学者, 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 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 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 提供进修机会, 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 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参考文献
[1]申继亮, 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1) :64-67.
[2]蒋伟进, 国秀琴, 姜文.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3, (1) :78-79.
[3]于晓娟, 周晓晶.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4) :235-236.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研究 篇8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基金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BGD051)
一、研究背景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体现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1]。近年来,湖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而高校规模、数量、招生人数扩大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见表1)。
我国从1999年开始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25.31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113.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1.76%。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从2000的2.03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6.49万人,年平均增量率为8.92%。教师学生比从2000年的1:12下降至2014年的1:17。十五年间,学生数量增长的比率高于专任教师数量的增长比率,教师学生比也整体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压力在逐年提升,这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二、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完整性。教学目标设计应包含教学性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目标和教育性教学目标三大内容。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和素质的目标。第二,可操作性。在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到达度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的层次性和准确定性要精确把握,如掌握、熟悉、了解等程度性动词,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进行准确定义。第三,适切性。改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适度,防治目标要求太大、太高和太过空泛。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或谋略,其中包括了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并做到媒体使用的适时、适量、适度、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要符合简约性、教育性和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符合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师判断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测教学目标到达度,及时做好调控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第一,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一般采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自由发言和课堂测试等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评价及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做好点评和调控,并做到个别化辅导。第二,总结性评价,即阶段性评价,一般采用单元测试、其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主要以检查教学目标的到达程度。采用总结性评价,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并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测评,也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测评。
三、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提升
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便是教师的教學技能。
1.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常用的导入类型主要包括: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巧设悬念以提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入,从审题入手以提纲挈领的方法导入、利用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导入等方法。
2.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
教师需注意发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流畅;语调抑扬顿挫、高低恰当、语言生动且富有情感和感染力;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内容节奏、时间分配恰到好处;语速快慢适中,语言的响强度、长度、高度合理;词汇准确、规范、生动,娓娓动听;语法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且具有简约性、教育性和科学性。
3.板书板图技能。板书板图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板书需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具有示范性,即字体工整、清晰,书写规范、准确;第二,具有科学性,即用词恰当,造句准确,线条整齐,图表规范;第三,具有条理性,即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枝蔓有序;第四,具有鲜明性,即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五,具有计划性,即布局合理,有计划;第六,具有趣味性,即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趣味。
4.讲解技能。讲解的技能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直观教具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和掌握原理的教学行为方式。要获得概念,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内涵(质的方面)和外延(适应范围即量的方面)。
nlc202309030343
教师要提高讲解技能应达到以下要求:第一,能运用丰富实例,让学生从各种情境中感知概念,并突出重点、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第二,能联系已学知识,对概念同时进行分化和泛化,使知识系统化,以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巩固和应用;第三,能根据不同的概念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5.教态变化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对学生的不同刺激方式,来配合自己的口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态变化技能包括: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走动的次数、位置、速度、走动的时间和各种表情与动作均适时、适当和适度,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师生的情感交流,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教师的面部表情要常带微笑,这对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良好的智力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教师的眼神60-70%以上的时间要注视着全班学生,使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专心致志地听课和思考;第四,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概念、对一个问题演绎、推理之后,都有适当停顿,以引起学生注意、思考所授知识。
6.教学演示技能。教学演示是指教师采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第一,板书与PPT课件排版清晰,结构介绍清楚有序,重点突出,学生能依次进行观察和思考;第二,采用板书与PPT相結合的方式,板书课程的结构及主要内容。视频资料及其他板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注意学生反馈并及时做好调控。
7.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提问技能包括: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界限要求,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所提问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事前进行合理设计;第二,提问时要点题集中,陈述清晰准确,意义连贯,措辞恰当,语速和停顿适度,并能在必要时提示问题的结构,最后又能进行点评和做出结论;第三,能面向全体、顾及多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和探询,并不断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使全体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8.反馈技能。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控制教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过
程。教师通过反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评价、愿望和要求,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深浅程度。
9.组织教学技能。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是指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能力。它是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控,以便使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教师良好的组织教学技能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表扬为主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素。教师灵活应变的能力,能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引导到有益的学习或集体活动方面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师能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和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10.结束技能。结束技能是指将学生的注意引导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者学习步骤的完成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结束的最佳方法是在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问题的实质。
课程结束的类型主要包括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认知型结束主要是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论点、要点和重点;开放型结束主要联系新旧知识点,并将之扩展和延伸。结束的过程可分为简单回顾已学的内容,提示将要学习的要点,巩固书本内容的实践应用及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四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马超,苏泽.贵州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机制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1):43-44
第一作者:王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通讯作者:杜颖,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一、学习语文新课标,深化语文的教学改革。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二、各位名师的教学体现出崇高的语文素养。
1、体现“语文味”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老师能够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体现儿童味
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3、体现个人味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4、平等对话
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在教学整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5、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三、提高教学能力
这次培训,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时时刻刻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领会课程标准,激活教材内容,提高课前设计能力;要娴于技能,胜于调控,精于启发,善于表达,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同时要不断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推助器。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的心态、形象、言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们,有时甚至会给学生一生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的很多很多,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教,更多的是引导,一名成功的教师,往往是浪漫的、而不是功利的,是慈爱的、而不是怒目相向的,是善的、而不是恶的。教师肩负重任,教师拥有比学生父母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因此,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永远不会放松自我完善的功课,我们最需要什么,是每一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12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内蒙古医科大学人事处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内容丰富,授课的老师都是各大高校学院的资深教授,他们都毫不吝啬地传授给我们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体会和经验,使得我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通过学习深刻的感受到他们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习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传道授业的老师也是解惑的学者。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关怀。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道德主要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师者,人之模范也”,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文明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因此,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艺术高校教师培训选择偏好研究 篇11
关键词:艺术高校;教师培训;偏好选择
师资队伍建设及发展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保障,培训对于高校教师是一种有效改进教学工作绩效、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伴随着诸多影响因子,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素质等。关于教师培训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既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师培训意义、方法及重要性等方面的论述,定性及经验主义方法较多,缺乏收集教师的意愿表达及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此外,没有特别对研究对象的选取类别予以界定。本课题以艺术高校为研究样本,探究培训因素的一般分布以及不同类别教师对于因素选择的不同特点。研究以访谈为基础,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作为支撑,更多以定量的手段描述和推断教师的培训情况。
本课题主要探究教师培训因素选择偏好,包括确定教师主要偏好的培训因素以及归纳不同类别教师对于培训因素的一般性规律及特征。整体思路和方法是先期进行访谈,归纳整理培训一般性因素,如培训时间、内容、地点、层次等。根据一般性因素进行问卷设计,实施问卷调研,通过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确定培训主要偏好因素。之后按照教师特点(如年龄组、职称、学历等进行分组)与主要因素进行交互及对应分析,得到不同教师培训选择偏好的分类特征。
主要因素分布结果及培训基本情况描述
1.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素质为影响教师培训的主要因素
从频率分布表结论得出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的个案百分比高于75%,说明被调查教师最为关注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培训师素质比例为69.8%,位列影响因素的第三位。
2. 40%的教师年均培训时长少于一周,30%的教师年均培训时长为一周至一个月
参与培训的时长选择上,41.4%的教师3年中有一个月以下的培训时长,这与教师承担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任务量有关。同时,艺术类教师还担负创作、演出等工作,所以教师分配给培训的时间并不多。
3. 50%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升个人的教学基础技能和科研技能
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最为关注个人的教学基础技能和科研技能,个案百分比均接近50%。由于教学方法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快速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的应用成为了教师的必修课。授课及演示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更多的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这对于艺术类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科研能力方面,国家对于科研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教师参与科研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科研的成就往往还决定职称晋升等问题,艺术类教师相对于综合类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技能培养便成为教师培训内容的一项重要因素。
4.近70%的教师希望培训项目地点为海外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并不局限于空间的范畴。获取培训选择较为丰富和便捷,如MOOC等方式。但是一些涉及专业新型领域知识,如艺术制作技术与内容等或艺术体验类的培训还是需要实地完成。而对于知识结构和获取渠道的比较而言,海外培训显然更能满足教师的专业化需求。
5. 75%的教师认为参与过的培训对于工作有帮助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改进绩效,被调查教师中有75%的人认为培训是有用的,培训的开展是有意义的。另外,还应该重视剩下25%的部分,从他们的选择中也说明培训设计还不够细致,应该进行单独面谈了解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不同类别教师与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
1.年龄、职称越高,选择培训时间越短
将年龄和职称与培训时间进行对应分析后得到,教师年龄、职称与培训时间负相关。35岁以下的教师更倾向于在职硕士、博士教育,因为这个年龄段时间相对宽裕,精力相对充足,更加符合学位教育的特点。36岁~45岁年龄段则选择中期及长期培训,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也逐渐清晰,所以更愿意针对自己所亟待提高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修。而46岁以上的教师则以选择短期培训为主,一方面是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基本定型,另一方面是该年龄段的教师一般都会有较多教学之外的事务性工作,所以更多选择了短期培训。职称方面与年龄类似,令人关注的一点是,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中期和长期培训者最多。这可能是由于在多数高校的教授职称评定中,往往都要求教师有海外研修及海外访学培训经历,所以在副教授期间进行中长期培训就成为了教师在晋升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由此也可以反映出职称对于培训的直接激励性。
2.不同年龄段对于培训内容呈多样化选择
从多重相应交叉分析得到的数据分布可以得知,35岁以下的教师更倾向于选择教学方法及教学基础技能,原因可能是青年教师往往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学历较高,一般在攻读学位期间都参与或主持过科研项目,所以科研诉求并不高。36岁~45岁年龄段的教师选择科研技能和学科专业拓展的人数较多,说明该区间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在科研项目和学科拓展工作。46岁以上的教师群体选择教学基础技能的人数最多,可能是因为教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而该群体教师信息化水平还有待加强,所以成为培训的首选内容。
政策建议
1.针对不同类别教师特征进行培训设计
从研究结论中可以得到,不同类别教师培训影响因素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年龄、职称等因素。例如:培训内容方面,青年教师更多的诉求集中在教学方法上,而中年教师则希望提高现代化的教学技能水平。即使两者需求内容相同,技能背景和接受程度也是有差异的,运用同一种模式进行培训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针对不同教师特点制定相应的分类别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对于不同类别教师的关注点进行提高,避免资源浪费。
2.培训设计上应考虑教师需求并增强培训激励
完成培训分类细化的前提是需要在实施前进行透彻的需求分析,应该最大限度上考虑教师的需求,特别是艺术类教师的需求可能更为多样化、具体化,应该重视教师对于培训的要求和反馈,将需求因素进行分类整合。本研究的结果反映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是有用的,所以成功挖掘到教师的诉求点进行提升,会大大增强教师对于培训的参与度,提高其积极性,使教师更好地由被动培训向主动学习进行转换。此外,培训还可以与教师绩效、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结合,使培训不仅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一种方式,而且也可以从中收获一些额外的激励。
3.引入“导师制”作为培训模式
“导师制”源于美国,由于美国高校教授的终身制,激励副教授和助理教授需要找寻合适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被指导教师与导师相处交流中综合素质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导师也可以拥有心仪的助手。这就形成了一种双赢互惠的机制。本课题的一项内容为“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其中,46.5%的教师选择了向导师或前辈进行请教,说明导师对于教师的培训无疑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而艺术类高校部分还保存着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也为导师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4.探索通过“教师发展中心”辅助培训实施
高校在培训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优势,高校本身就聚集着各种优秀的人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召集这些人才并实施培训,国内外很多教师发展中心承担了该项职责。通过对于学校自身情况的整理,聘请学校内部或校外教师进行培训讲授,使得教师能够更多了解其他同事的工作内容,互相学习借鉴,增进了教师们的沟通,遇到问题时交流讨论也非常便捷。
本文系北京电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XP201406)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亮.我国高校教师培训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杨晓东.高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梁玉兰.中国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人事处)
高校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他 篇12
一、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能力, 是指主体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具有独创性和革新性的产品活动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1]。
教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求异、新颖、高效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产品的各种能力的复合体。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三项基本任务, 因而郭桂英等[2]认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主要由教学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两者复合而成的。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 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从涵义来理解, 知识创新能力也可以称为科研创新能力, 可细分为学术创新、技术创新两个范畴。从个性上看, 教学创新能力要在教学活动中形成, 而科研创新能力更多的是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不论是教学创新能力还是科研创新能力, 都是由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综合表现出来的。
1. 教学创新能力内涵。
教学过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角度来分析, 教师的教学创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方案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总结分析教学经验等。这些形成了教学创新链[3]。
2. 科研创新能力内涵。
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就是指把握科学教育发展的前沿领域, 以科学知识生产为目标, 对科研活动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实验技术装备、图书情报系统、科学劳动结构等基本要素进行优化重构, 建立起效率更高的科研活动系统, 从而采用新的科研方法、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获得具有突破性重大成果的过程。
二、校本培训在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 校本培训的涵义及特征。
(1) 校本培训含义。一般认为, “校本”包括三个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以及基于学校;“培训”多指在职、在业人员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 如“岗位培训”等。可见, 教师的校本培训, 一般是为了学校及其本校教师的发展, 由学校组织与发起的校内教师在职在岗培训活动。 (2) 校本培训特征。校本培训特征主要包括:针对性强。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培训的需要产生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实践中, 培训的场地主要是在本校, 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可以针对教师和学校的需要来设计和安排;时效性强。由于培训的地点在教师任职的学校, 他们能够将培训所获应用于教学科研实践中;学校也能够及时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估, 可以将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吸收, 对教学进行改进;形式多样。校本培训的方式不拘一格, 能够使培训目标易于达到, 培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而且还能够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4]。
2. 校本培训对于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分析。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优质人力资源的潜能,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1)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学术争鸣环境。在学术争鸣中, 多种思想、理念、理论的交汇, 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灵感。一方面, 高校内学术争鸣氛围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如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讨、集体备课、优质课的评比和答辩、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的讨论、技术攻关等来营造;另一方面,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 既符合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要求, 又在他们周围形成求知、探索、思考的学习氛围。 (2)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可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 这里是“大师荟萃之地”, 各个学科领域的大师构成了高校最宝贵的学术、人力资源库。高校校本培训可发挥校内的专家、学者以及许多前来交流、访问的外来教授的引领作用。这种校本培训, 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来开展。这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 (3)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多科知识整合提供平台。当今时代, 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 任何人都无法做到通晓百科知识。那么, 开展校本培训就可以把各种零碎的知识、信息整合起来。因为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样就可以使得高校校本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便利地实现各个学科 (专业) 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达到多学科交融;在培训方式上又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学科 (专业) 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 提高培训方式的创新性;在技能培训方面有利于教师形成多种技能, 提高教师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 高校教师创新人格化能力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是教师从事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品德、创新个性特质[5]。创新意识是指驱使教师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 它不仅是指创新构想, 更是指创新冲动和创新需求。创新理念包括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 是教师从事创新的精神支柱、奋斗目标、责任和使命。创新个性特质是指同创新活动相关的人格特质, 包括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冒险性。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不是先天的、既定的, 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 校本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从师德教育入手, 营造良好的创新风尚。一名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师德教育过程中, 应注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纪念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吸引教师普遍参与, 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 用先进典型引领, 唤起强烈的创新激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中的“教学名师”、“学术大师”、“科技标兵”就是创新的典范。校本培训经常请这些名师、大师来讲课, 不仅可以发挥名师大师在教学、科研的示范作用, 更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模范和学风典范作用。校内的先进也是很好的创新培训资源。校本培训中应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 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 (3) 以自我反思主导, 树立发展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质上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个人创新意识的觉醒和努力。因此, 校本培训应秉持教师自我发展、尊重教师自主性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从自身发展角度关心自我提高与完善, 而不是被动接受学校对教师作出的安排。
2. 高校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手段, 包括创新知识和创新智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创新和科技创新时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 必须在创新活动中对智力因素进行有机整合, 直接转化为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创新智力化能力。高校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 从教师职业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训是提升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中校本培训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 校本培训所采取的方式必须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因为, 从学校角度来看, 各个高校办学层次不同, 如研究型大学与普通教学型大学对于教师的创新需求不同, 因此采取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应有不同;从教师角度来看, 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 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处于相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师, 亦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1) 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 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 培训内容可以是教育观念方面的, 可以是课程教法方面的, 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校本培训形式可以是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范例、资深教师的教学讲座、精品课程展示、教育技术学习与实践、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等;校本培训模式可以是微格教学、自主学习、课堂观摩、教研活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 (2) 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 要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 结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分层次实施人才培训。首先, 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 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这类高校普遍依托“211工程”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985工程”创新平台建设, 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相结合, 以任务、目标为引领, 重点落实平台中的科研团队及梯队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琼.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大众科技, 2006, (4) :192.
[2]郭桂英, 姚林, 李怀军.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04, 2 (1) :47-50.
[3]卢小驰.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6) :69-70.
[4]周倩.中美高校科技管理校本培训课程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7) :247-249.
【高校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他】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师德培训总结11-20
高校专任教师培训机制06-05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制度12-17
高校教师培训个人小结06-20
新进高校教师培训小结08-08
广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09-29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11-24
高校教师入职培训12-10
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总结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