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2024-06-21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共12篇)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篇1

2006年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并在近些年采取了多项举措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各种高端创新人才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同时,国家和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对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也从多个角度出台了对青年教师的支持政策,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了青年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设立了青年千人计划等。这些政策虽然将青年教师纳入国家支持的整体框架,但并没有深入分析青年教师的独特需求,而是采用和高产期的科学家相同的支持政策,导致这些政策对青年教师的支持效用有限。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深入分析青年科研人员的核心需求以及职业生涯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平台,切实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竞争力的科学家。

1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与职业生涯发展

基于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特征,他们的主要成长需求包括:

1.1 探索和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城和方向

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他们刚刚脱离导师的指导开始自主研究,由于在研究生阶段或多或少依靠导师的帮助,尚没有扎根于某一个研究领域,因此在参加工作之初,一个迫切的需求就是通过充分的探索和尝试确立和规划自己的研究领域、方向和重点[1]。

1.2 建立稳定的学术交流网络

同行学术交流网络是科学家了解学术研究前沿、获取同行反馈的重要渠道,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研究人员的效率,还能对学术研究的质量提供实质性建议。青年教师在研究初期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学术交流网络,这也成为他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重要问题。

1.3 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团队

科学研究中的合作和团队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重要前提,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除少数几个学科外(如哲学),研究人员单枪匹马很少能够做出和庞大的团队相匹敌的成果。青年人员在初加入某一研究机构后,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团队或者融入已有的团队中[2]。

2 系统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应本着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让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和资源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探索和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二是让优秀的青年人员得到充足的资源来保障他们的快速成长。当前国家和高校的支持,多集中在第二个方面,且多偏重于青年人才的引进,对国内规模庞大的青年研究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对广大青年教师的支持并不一定都要体现在经费上,很多时候只要把发展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他们身上,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创新,同样也可以为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对其职业生涯的关注。

2.1 为青年教师探索前沿的研究领域提供支持

青年人员有时间、有能力探索各自领域前沿的研究问题,因此,国家和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尝试有可能产生突破性研究成果的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3],并在资金支持和考核晋升中提供保障。具体地说,高校可以将自主科研经费更多地倾向于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探索前沿的方向,经费的使用和结题考核应有独特的标准,不是参照国家级项目普遍采用的论文量化考核,而是基于研究人员科研成果产出的客观规律,给青年人员长线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平台和氛围,让他们安心于研究,不用为生存考虑。例如:可以以自主科研经费获得者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作为结题条件,或者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对结题报告进行评审,只要经费持有人确实探索到了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就可以结题。同行评审意见同时还可以给青年教师提供建议,更好地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2.2 帮助青年教师加入学术交流网络

高校要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员建立和参与同行的学术交流网络,和国内外同行建立交流关系。一方面,高校要有自己的校内学术交流网络,可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和重组等多种手段打造一个互动的平台[3],使得不同院系和部门的青年教师可以方便地找到有相同兴趣的学者,形成跨学科的交流网络。另一方面,高校要支持青年教师在国际和国内的专业会议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设立专门的会议经费,每年资助每位青年教师参加若干次国际和国内会议。

2.3 引导青年教师形成或参与研究团队

高校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首先,在考核和评价中鼓励团队研究的成果,撤销通过计算论文作者排名来算工分等严重阻碍科研人员的合作积极性的政策等。其次,高校要注重引导青年教师形成团队,特别是在校内通过提供交流机会和平台寻找团队成员。高校可以形成青年教师学术报告的经常性机制,让学校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最后,高校还可在研究生选拔中提供倾斜政策,帮助青年教师尽早形成自己的研究生队伍,形成自己的团队。

参考文献

[1]尚松浩.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几个问题[J].科技导报,2012.30(2):82

[2]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8):71-73.

[3]王建国.试论双因素理论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91-92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篇2

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是新时代对广大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对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统一”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化,是对新时代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我们学院在11月29日召开的全院职工大会上进行了集中学习。会后又重新学习了一次,对《十项准则》有了一定的看法和感受: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即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遵循。

一、制定教师行为准则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缘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些年,关于教师行为的不当行为的新闻屡见报端,不管是时代的变化还是教师师德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老师普遍没有以前教师那么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了,这不是民众对教师的要求过于苛刻,而是现在的一些教师行为实在是愧为师表,什么暗示家长送钱啊,性侵学生啊,殴打学生……都说明了现在教师行业出现了“另类”,为了让家长们放心的将孩子交给老师,让教师们更加清楚明白行业的标准和行业底线的要求,约束力和执行力更高。哪些“不可为”,哪些是红线,《准则》中表示的清清楚楚,这对教师践行师德师风的实践指导,也更符合依法治国新时代的特点。对待这些“不可为”,老师们应该包有“敬畏之心”。《准则》让高校管理更加规范,做到了有法可依,也为高校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简单明了守住“底线”,让老师们容易入脑入心。因此制定教师准则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二、我应该怎么做?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应到教育领域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之全方位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泉过程。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理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认清职业的神圣使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有“望尽天涯路”的教育理念追求,还能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

论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素质 篇3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教师 素质

[作者简介]黄玉珍(1954- ),女,南通大学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人事、师资管理的研究。(江苏 南通 226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普通高校加速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SJD630020),同时系南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加速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01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73-02

步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信息资源全球化的网络时代。21世纪的社会竞争已不再是传统的资源和产品的竞争,而是信息能力、信息水平和信息技术的竞争。信息化取决于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这对学校尤其是对培养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的缺失

(一)职业道德失范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使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信息化成为现实。同时,网络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资源,虚假信息真假难辨,其中的黄色文化、黑色文化和灰色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危害。因此,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教是育人的唯一正道。可是,我们有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够,表现为:言传与身教分裂,将商品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用于处理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有的缺乏敬业精神,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挣钱,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任意调、停课,随意修改教学计划,置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于不顾;更有甚者,利用手中出题评分的权力,收取学生的钱物等。这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教师威信滑落,对学生思想、道德、世界观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大學生对理想和信念的麻木。

(二)创新精神缺乏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但是,有些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或多或少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填鸭式”教学得心应手,往往习惯于灌输,学生被动地识记旧知识、记住已有的经验。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育学术等方面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存在着单纯模仿或单凭“老经验”的现象,缺乏开拓创新、勇于接受挑战的动力和压力,不能用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教师不会使用网络技术搜集资料和信息,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有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科专业的研究,只满足于传递已获得的知识,而缺乏创造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理念。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其在实行高校收费和扩招以后,学生对这种缺乏创新、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反应强烈。面对网络信息化时代,为适应社会和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如何有效培养自己的创新理念、创新素质,是摆在当今我国数十万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知识结构单一

当今社会是科学知识不断更新、以裂变的速度发展的网络社会。信息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使高校课程的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未脱离前苏联模式,专业划分过细,因此造就了大批知识结构单一的专业人才。同时,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使人才使用条块分割和相互封闭,固化了知识单一化的格局,使得部分教师业务面狭窄、知识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这样的知识结构也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和不断发展的要求。有的教师对教材不深入钻研,知识不更新,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陈旧、过时,没有跟上学科的新发展来补充新知识;而且课堂教学常常强调学生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思考同样的问题、得出同一个结论,把学生思维公式化、格式化。

二、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的内涵

伴随着网络的无序性和虚拟性,其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高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之地,其职责就是引领人生,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产生对人格健全、人生卓越的强烈追求。而高校教师是履行高校职责的主体和关键,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核心因素。因此,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在高尚的师德上。师德的实质就是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理想,以爱与责任为师魂,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学生,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岗位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和努力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的国家责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育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充满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言谈举止、治学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最有力的激励和导向;要以自己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知识至上、真理至上的优良教风和学风,在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一个大学生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高校教师培育学生成人成才,既让家长满意放心,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以德立教,把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作为教师职业的目标追求,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创造自身成就的重要体现。

(二)具有现代教育理念

在网络时代,作为高校教师,其教育理念必须有一个大的更新。因为现代化的中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理念应遵循着现代化对人的要求而建构,它必须与我国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要求相符合。面向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人才,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是说,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校教师应抓住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机遇,必须更新教育思想,确立现代教育理念,要将教学思想转变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重点的轨道上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把创新作为大学的精神核心和价值追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和多样性发展的需求,用自身的科技创新实践经验和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幻灯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脑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将这些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动静结合、超越时空、彩色显示,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将有限的教学时空与无限的网络资源融合起来,从传统的系统知识传授到多元知识的全面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最佳情境,扩充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高校教师,在掌握各种媒体运用方法的基础上,尤其要学会电脑操作、课件制作和网络使用。在网络时代,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师绝不是一位好教师。

(四)具备获取信息能力

在网络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知识老化、陈旧的速度不断加快,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获取信息的技能,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授人以渔。

获取信息的技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利用书籍、报纸、杂志获取信息,包括中文和外文的。作为高校教师,不管教什么学科,都不仅需要厚实的中文基础,而且至少还得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获取信息,主要方式有:利用互联网、文献数据库、联机检索技术、馆藏书目数据库获取信息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获取各种新信息、新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学和科研,而且也是信息时代与同行交流、与世界沟通的基本手段。

(五)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提供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它是指发明一种新技术来解决问题、或者发现一种新方式来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作为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就是说,不囿于常规的思维方式,敢于突破传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思维的多向性,既能聚合性思维,又能发散性思维;三是思维的综合性,即能在错综复杂的事物矛盾中,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其他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能够迎刃而解;四是思维的发展性,就是说,不仅能够对存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而且对未知的、未来的事物发展趋势有自己敏锐的观察,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和见解。

(六)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塑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生活有多大,互联网的信息量有多大,学习内容的范围就有多大,整个人类的智慧都变成了学习内容、课程的内容。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再加上,今天的大学生,知识面广,信息渠道多。因此,高校教师要适应知识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就要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形成开放、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当今,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责无旁贷。高校教师必须牢牢记住: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学。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真正配为人师。

总之,网络时代已悄然而至,这无疑给高校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但更带来了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培养对象即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怎样以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接受考验、迎接挑战,这就成为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高尚职业道德品格、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获取信息技能、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精神等,这些都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

[2]孔祥田,李兴宝.现代教育技术[M].济南:山東大学出版社,2000:4.

[3]段断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8.

浅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 篇4

1. 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主要包括: (1) 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 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 (2) 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 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 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 如信息的滥用和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 这就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 应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要信息责任感, 能抵制信息污染, 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 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

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 (1) 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 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时代, 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 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信息的方法与原则 (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 。 (3)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 (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 、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 (4) 外语。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 在互联网上有80%以上的信息是英语, 此外还有其他语种。要相互沟通, 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 就要了解国外的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应掌握1~2门外语, 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即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 进行信息创新, 从而产生新信息的能力, 同时, 有了新创造的信息, 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递给他人, 与他人交流、共享, 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在要求

目前, 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认可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此外, 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要求:第一, 具备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 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以及技术手段基本操作的能力。第二, 具有信息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 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 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 对教学媒体及其功能的选择能力。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 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 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实用的媒体的能力。第四, 媒体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优化组合媒体, 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作为教师, 不但要善于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 还要能够将体育教学媒体与教学各要素进行科学的整合, 特别是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条件下, 高校教师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学习者学习中的自我指导的学习, 关注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的过程, 尤其是他们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寻找恰当的资源、决定使用的方法和评价他们的进步。第二, 批判性反思。要关注学习者提出问题、取代或者重构一种假设的过程;学习者有选择地接受以往想当然接受的观点、行动以及推理和意识形式的过程;学习者最终认可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霸权内容与理解世界的“本质”所产生的表现, 是如何支持没有代表性的少数人权力和自我利益的过程。第三, 实践学习。高校教育是“持续的评价经验的过程”。高校教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经验, 这些经验代表着有价值的资源。经验的方法包括游戏、模拟、案例研究、心理剧、角色扮演和实习等。

三、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1. 坚守专业理念。

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当前教学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 但教师必须明白: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辅助教师教学, 使课堂气氛活跃, 开阔学生视野, 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信息技术, 而是为了教育, 不论技术如何玄妙, 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支配者, 技术应当永远为实际教学服务, 并对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无条件服从。教师应当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 跟随自己的专业理念, 而不可沦为技术的附庸。

2. 提高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只有良好的环境这个“外因”是不行的, 教师这个“内因”还要起作用, 最终实现专业发展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 深入了解并且具有良好的悟性, 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 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有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 有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

3. 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的应用,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 应用信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运用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这样可立足于本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教学实际, 以促进本校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 是一种直接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有其鲜明的特点, 如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对象主体性发挥好、培训效果好、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使教师所学到的信息技能、信息理论能迅速地与工作、真实的教学情境紧密结合, 直接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2) .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篇5

1.对高校教师新能力结构的分析

1.1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高校教育观念是在强调教育中充分各种教学资源和最新的教育理论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如何具备接受学习新的知识能力,所以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传递者,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如何成为学习者和评价者;如何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和社会性需求实用性较强的全面培养[1]

2.2全面的教学设计能力

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它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但高校武术发展仍很缓慢,有关武术教学改革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但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更新、个别教学理念的更新等微观层面的分析,缺乏总体的、宏观的理论指导及全国范围内的课改[2],本文通过文献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目前我国普修武术教师缺乏有关武术教学宏观的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武术课改的一个难题。

首先,从教育教学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就武术而论武术、就技术而论技术、强调学生主动性学习和练习,不再是以往的灌输式学习方式,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我创新意识。其次,从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上,应强调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协调、整合。比如调查发现,学生不喜爱武术套路,而热衷于防身术等项目,所以对于课程的开设方面就应体现次序性。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强调设计的创造性与灵活性。比如高校可以进行武术教学与全民健身的创造性、灵活性结合的武术教学大纲修定,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学生学有所用。

因此,在信息网络时代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利用网络时代信息解决教师新结构能力的发展。

2.3教学过程的实施能力

教学过程应包括: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小结,实现教学设计方案优化的能力。从现代体育发展的“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大背景来看,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实施的能力应加强学科联系、加强社会实践与教学相联系,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1综合评价的能力

信息网络时代的体育武术教学评价,不同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应该全面的、综合的(如:下面图1)。既包括终结性评价,也包括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总体体现出议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

2.3.2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链接的能力

在教学上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考虑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2.3.3应注重协作性教学的能力

信息网络时代,共同协作、相互学习将成为现代教与学的过程。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向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个体学习,以提高科研水平及教学的的深度与广度,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可以与体育社会学专业的学者互相谈讨关于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问题,诸如在武术教学中如何体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问题等,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还能弥补教学内容方面的欠缺,是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方法。

2.3.4促进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实际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虽然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非常重要的[3]。例如假设“敌人”的个子相当低应采用擒拿法,再对穿掌手的高度作解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还包括协作法等,此时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知识能力。

2.3.5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作为传统武术的传承者、教育者,应不断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对信息时代的教学设施、计算机多媒体等有利条件,加强学习基本操作能力培训,有意识的提高自我教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适应社会需求。例如最新大学体育武术教材中新增了五禽戏、八段锦内容,如果不对其功法和时代背景进行学习和深入研究,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3.结论

1.提高教师能力的培训必将是分层次的,逐步深入的长期的过程。

2.教师的培训不仅要加强理论科研知识学习,而且要加强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层面上和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整合能力。

3.教师能力的培养方向应向应用型、实用性转变,而不应停留在方法论层次上。

参考文献

[ 1 ]陈福刁. 分组教学比赛学习在武术选项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

[ 2 ]刁振东. 三双武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 3 ] 高松山.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评价与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06(4)

新时代下高校大学英语改革方向 篇6

【关键词】高校英语 教学改革 可行策略

一直以来,高校过于注重培养高校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而忽视对高校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英语人才无法胜任新时代外企岗位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学现有的体系进行改革。

一、大学英语改革意义

1.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高校培养一批际能力强、熟悉国外文化、生活习惯的英语人才。在此背景下,传统教学体制下培养的英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难以实现中外的有效交流。因此,结合时代背景以及社会需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是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2.提升高校生英语的综合素养。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于英语教学存在严重误区,将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高校英语教学评价标准,过于注重培养高校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旨在培养出大批“理论型”以及“书写型”英语人才。但由于这类人才口语交际能力不足,在外企岗位中无法熟练通过英语来开展业务。因此,增加实践性课程,是提升高校生英语的综合素养的关键。

二、大学英语改革内容

1.明确英语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学并非从英语基础知识来开展,大部分高校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掌握了一些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力。从英语教学改革不难看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打造一批高素质英语人才,能够将英语知识从容运用到交际场合当中,实现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高校应将英语的听力教学以及表达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在保证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英语实践教学课程,如课堂情境教学、课堂听力练习,以此加强高校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积极举办一些与英语内容相关的活动,如英语演讲、听力竞赛、英语知识竞赛以及高校之间的英语交流活动,使高校生有更多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英语素养。此外,高校还可与当地外企进行合作,让学生在外企岗位中体验英语的应用要求。

2.转变英语教学观念。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将四六级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并且完全依照四六级考试的要求来设计英语课程。由于四六级考试分数主要侧重于作文以及阅读,这势必会导致高校英语偏向理论性课程。因此,高校应转变英语教学观念,逐步减少语言理论性课程数量,适当增加通识类课程、特殊用途类课程,以此培养更多专项的英语人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帮助高校生熟悉欧美文化,并引导高校生通过批判性角度来看待欧美文化的价值观念,为高校生在将来中西交际中打下基础。此外,逐步降低四六级考试的学分比重,不能因学生四六级考试未通过而否定其英语能力,而应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3.组建优质英语教师团队。提高教师团队质量,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错。对此,可提高英语教师应提高应聘门槛,尽量选拔高学历、富有教学经验、了解外语教学理论、计算机能力较强以及表达能力较高的优秀教师,从根本上保障英语教师质量。同时,还应将骨干教师送至国外英语教学机构进行学习,借鉴国外英语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模式,并熟悉英语国家的名俗文化、礼仪文化以及生活习惯,以此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此外,还应定期对英语教学展开业务培训,举办一些英语讲座以及校际交流活动,邀请一些资历较高的英语学者前来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让校内教学积极参与应与科研活动,以此增强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创新意识。

4.采取先进教学设备。要想有效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教师应采取先进教学手段,发挥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优势,全方位向高校生传授英语知识。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可将文章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并将文章重要用法、关键词汇以及典型句式进行标注,引导高校生对文章知识点进行讨论;对于听力教学而言,教师一方面可借助录音笔播放提前录制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听力训练。另一方面可播放视频资料或英语电影,并取消字幕,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锻炼听力能力;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可在课前下载经典的作文,如四六级高分作文,并收集一些典型的写作模版,再通过电子白板将内容进行展示。

三、结语

在社会岗位对英语人才应用能力要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校应将英语的听力教学以及表达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尽量增加英语实践教学课程;转变英语教学观念,逐步减少语言理论性课程数量,适当增加通识类课程、特殊用途类课程,培养更多专项的英语人才;应提高应聘门槛,保障英语教师团队的质量;采取先进教学手段,发挥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优势,全方位向高校生传授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1):1-5.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4-11+17.

[3]屠玲丽.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80-81.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篇7

一、“ 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

“ 慕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别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公开课程。“ 慕课”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1.规模大,慕课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课程受益者可无限扩大,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甚至现代教学视频和公开课远远不能及的;2.课程质量优秀,一方面名校名师保证了课程品质,课程的主讲教师均来自于全球著名高校,是各领域的资深人士,另一方面,“ 慕课”视频生动有趣,由专业的研发团队进行“ 慕课”制作,充分利用了视频、动画、微课程、测试等辅助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互动性、实时性好,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随时在平台上提出并及时得以解答,形成线上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协同学习的学习社区,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做不到的。

“ 慕课”已从根本上触动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教育革命[2],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显现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 随着“ 慕课”的强劲发展,一旦学生找到了通往免费大学教育的捷径,他们还会来到实体大学学习吗? 还愿意坐在几百人的教室中被动地接受传统的“ 填鸭”式教育吗?当世界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高等院校以及高校教师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慕课”的到来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担心, 也导致了教育界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必将表现在国家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优胜劣汰。

二、“ 慕课”对高校教师的挑战

高校教师应该敏锐洞察“ 慕课”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警觉即将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做好思想和实战准备。

( 一) 教师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面临挑战

深受学生认可和喜爱的课程是教师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大多高校对教学、科研重视程度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大都远少于科研方面;同时,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数量逐年递增,博士学位一定程度反映了专业知识的深度,但知识的广度不够,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教育学知识;同时,课堂教学也是教师人文、品德、修养等人格魅力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高校教师除了专业知识还有很多综合类的知识需要补充和完善。 另外,很多高校教师都缺乏企业实践的工作经历,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也很少,这就导致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动手能力亟待提高。

( 二) 教师授课形式与方法面临挑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幻灯片为主,呈现出教师满堂课“ 填鸭”式灌输、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授课局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慕课”的授课形式不同于传统45 分钟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程都按知识点切割成几分钟的“ 微课程”,并且知识点间的关联都经过了很好的梳理和总结,这符合人脑认知的规律,也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同时,“ 慕课”教与学的互动更有效,教师不再只是低头对着计算机屏幕讲,根本不顾学生的反应,而是可以通过手写板、微视频等方式将许多问题和知识点连贯起来,学生只有完成或答对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学习,犹如游戏通关一样。 两种授课模式对比可见,传统授课方法亟待改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 三) 教师的创新能力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 调查表明:很多高校教师仅把教书育人视为谋生手段,对已习惯化、定型化的教学模式不想改变也不愿改变;思想陈旧保守,缺乏创新的胆量和勇气,怀疑自己的创新能力,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创新,诸如此类的消极和惰性心理,严重阻碍着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在“ 慕课”引发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竞争中,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教师应对“ 慕课”冲击的对策

“ 慕课”正在改变着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应该受到国家、高校、教师的共同关注。 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提前警觉,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否则,很有可能会引起选课人数的流失,甚至面临失业的危机,因此,建议高校教师关注以下方面。

( 一) 理性认知“ 慕课”浪潮,扩宽知识的宽度与广度

“ 慕课”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变革,不论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接受,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高校教师必将面临冲击和挑战,只有理性迎接,积极应对,才能成为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成功者。要充分意识到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MOOCs,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储备广博的各方面知识,丰富人生的阅历,这是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 二) 借鉴“ 慕课”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慕课”具有知识点独立、时间短、师生互动及时等优点,这一切取决于“ 慕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制作时要分析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控制时间,精心设计讲解过程,这也正是传统教学模式中“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如果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也能真正树立并践行“ 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潜心研究教法学法,合理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严谨而生动,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设备、互联网等,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 可增加课件制作的元素,加强动态课件的展示。 例如,平时课件大多是静态文本配以相应的图示,教师只是对照图示讲解,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疲劳,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每隔20 分钟插入一些动态视频, 就可以起到缓解学生视疲劳、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从而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兴趣也有很大帮助。

( 三) 创建翻转课堂教学,实现“ 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所谓翻转课堂, 是指教师提前录制好授课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视频课,课堂上主要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答疑和测试等教学活动。“ 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各有优势和不足,“ 慕课”有着传统课堂难以做到的开放性、互动性、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名校、名师等优势,传统课堂教学也有着“ 慕课”无法取代的地方,如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社交体验等,因此,二者结合必然可以扬长补短,相得益彰,从而真正实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目标,将学生从被动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积极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真正成为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

( 四)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

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凝结了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积累。 可以借鉴“ 慕课”在线平台实施过程,例如一门完整的“ 慕课”从设计、录制到最后上线要付出一个专业团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有人专门负责课程规划和设计,有人专门负责视频录制、编辑,有人负责道具制作,有人负责网络在线维护等等。高校教师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打造尽量完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提升教学质量。

( 五) 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实践技能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教师应该具备广阔的视角,发挥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参与交流和合作,通过各种会议、培训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创新灵感和动力, 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定期参与企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提升自身价值和教师职业魅力。

“ 慕课”正以洪流不可逆转之势影响和冲击着中国的高等院校、教师以及学生,这种冲击也给中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作为高校教师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应对,努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传统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规范摭谈 篇8

互联网络的到来使教师的职业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集“师范性”、“发展式”、“知识型”、“全能化”等于一体的人才,“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教师已无法达到这种境界,师生都面临着到“网络”的江河里取水的问题,这种困境在高校尤为突出。可以预见:教师如果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职业规范,长此以往,其“师德师范”将形同虚设,“师道尊严”也将荡然无存。因此,如何顺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成为当下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1 网络曝光下教师“失范”问题刍议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启功先生给北京师范大学题写校训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都强调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性。我国目前有300多万高校教师,其中不乏德才兼备、言行合一的正人君子,也有缺乏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低下的“南郭先生”。以往他们沿袭“滥竽充数”的伎俩,很少被检举出来。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职业监督格局,成为监督和舆论的主要媒介,原来那些“职业失范”的行为面临被“曝光”可能。

1.1 道德失范

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马克思语),市场一方面刺激了教育作为经济实体取得了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滋生了负面影响,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观念抬头,信仰缺失等。它侵蚀着教师职业健康的肌体。此外,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开放性与无约束性,导致教师在各种网络环境中散布不道德的言论,更加滋长了“道德失范”的不良风气。

1.2 教学失范

受当下评价机制的影响,高校教师将重心投入到科研、论文上,产生了一些教学失范行为,成为BBS网议的热点话题。比如:教师社会兼职过多影响教学,上课不备课;教学不肯投入,上课敷衍了事;随意调课、停课;传播不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言论等。2012年初,教育部公开了首个《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教学失范”作为核心问题提出,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廖舒力介绍:“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部分高校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1]充分说明了问题的普遍性。

1.3 学术失范

近年来,网上检举揭发学术失范的行为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2012年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利用网络举报同事金仁淑《21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系抄袭。在调查取证中,杨帆本人遭到金仁淑报复,他向政法大学科研处举报杨帆一稿多投、剽窃研究生论文、学术专著等问题,以致两人均“停职反省”。这起事件,较典型地说明网络监督所暴露的“学术失范”问题的严重性。

2 网络给予的教师“示范”解析

网络正在促进一种全新的教师职业示范模式的形成。高校教师必须通过网络了解学科动态,及时更新学科知识;学会使用网络技术搜集资料和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注重教学效率;掌握网络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中外数据库、专题库,使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当前的科研平台以及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2.1 要有及时更新知识的危机意识

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网络时代使得知识更新呈加速度趋势发展,若教师不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势必产生知识老化和教学滞后等不良后果。此外,由于信息资源的后发优势,学生的知识更新速度甚至比教师更快(理工类学科中体现得尤其突出),从而质疑教师教学的权威性,造成教学被动,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

2.2 与时俱进掌握相关技能的即时通讯

正如韩寒《少年游》所说:“时代总是裹着你往前走,无论你多么喜欢诺基亚,你总会用上苹果”,大学生成为校园即时通讯的主体,往往能够比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更充分地享受多元文化的成果。据艾瑞咨询报告,截止2012年上半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达到4.45亿,这意味着1/3的国人是即时通讯的使用者。而高校学生几乎是人人持有即时通讯的。很多教师坚持认为手机只是聊天的通讯工具,而忽略了拍照、微信、视频、上网等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2.3 允许智能手机网进入课堂

高校教师要运用网络资源的“正能量”,正视网络进入课堂,而非拒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新一代PC机及android操作系统的问世,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并进行网络搜索成为现实。MSN中文网、百度Hi、腾讯QQ、米聊、YY语音等,成为大学生必备的通讯软件;手机、互联网对讲功能的开通,微博、语音信箱、手机视频的使用,成为他们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当网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教师还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认为学生的功课不好是“沉迷于上网”就显得滑稽可笑了。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固步自封、照本宣科,必然遭到学生情绪的反感和内心的抵制。

3 网络时代教师建树“师范”的策略

在网络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表率精神。那么,高校教师该如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呢?

3.1 教师本人要德识统一、以身立教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2]孔子还说,“人无信不立”,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德与识相统一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师要以“德高”为人师表。只要身正,网络上自然会有正面反映而非负面影响;其次还要以“学高”维护师道尊严,善教育人之魂,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真理。充分利用各种学术网络资源,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3.2 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及时通联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春认为,“网络时代需要重构以发现和创造知识能力与多元价值引导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权威结构。”[3]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多元思维引导能力,都需要凝聚集体的智慧,这要求高校教师应以教研组为单位,强化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此外,学校还可鼓励教师参加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加强教师跨校、跨地区、跨学科的交流,建立更宏阔的知识视野。2012年春教育部“2011计划”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构建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

3.3 教师队伍要确立规范、完善制度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应从制度入手,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规可循。实践表明,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发生失范的现象,部分是学校要求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有必要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制定一套检查、评估、监督、激励机制,以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监督评价体系,比如“评师网”等平台,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总之,网络给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得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随时交流互动成为可能。广大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导向作用,提高职业师范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开创高校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昊.教育部首个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失范或丢饭碗[N].北京日报,2012,1.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中华书局,2006:50.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篇9

一、基于知识经济视角看我国高校教师的绩效薪酬问题

现阶段, 拥有一定 (知识) 技能的人才, 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本。在知识资本增值持续不断推动经济飞速增长和组织健康发展的时期, 做好当前高校教师的绩效薪酬工作, 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1.供求均衡工资理论。从当前市场供求的角度来看, 劳动力的价格水平往往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其工资高低取决于供求间的平衡点。在市场收入分配改革中, 构建均衡工资模型, 对高校教师的薪酬绩效有着重要意义。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和公平的人才绩效机制, 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和政策的引导, 实施市场主导的方式, 使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步入市场化, 力争通过教师的工资水平高低反映出他们自身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高低。

2.效率工资和补偿性工资差额理论。根据效率工资理论, 在众多高校教师受到逆向选择或者道德问题的情况下, 会使成本增高, 损害相关人的利益, 针对此情况, 可以通过提供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

3.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理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开发和利用智力资源, 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高校实行柔性管理, 区别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 除引进高层次人才, 也可以通过绩效薪酬激励教师不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终身学习, 从而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

二、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1.薪酬整体水平偏低。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依然没有和市场充分接轨, 在同行业中, 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往往处于较低水平, 不同教师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 同时, 绩效考核不能和薪酬待遇充分结合在一起, 很难有效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造成了知识资源的极大浪费。

2.不重视高校的战略目标。我国的高校薪酬制度无法紧跟时代发展, 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高校教育的战略目标。如果高校想成为一个科研型大学, 就应该提高科研教师的地位, 给予其相应的薪酬待遇, 激励他们做出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如果想通过优秀名师提高高校知名度, 整体薪酬水平就要达到相应的市场水平。但是目前受传统薪酬制度的束缚, 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高校的战略发展。

3.薪酬制定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高校薪酬采用三元结构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教师的作用, 对高校人才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但依然存在不足。2014年调标后, 岗位和薪级工资都有了相应提高, 但基础性绩效按层级相应减少。在同等条件下, 每个高校绩效工资水平的高低将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怎么核定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三、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的相关措施

1.以激励为目的,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 要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 向一线教师倾斜, 提高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和技术骨干的待遇, 采取多种措施, 挖掘出每一个教师的潜力。在分配过程中, 采用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配置高校的各种资源, 在体现优质优酬的同时, 将各级各类人员绩效工资收入适当拉开一定距离, 体现出不同教师的贡献和能力。只有在动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 才能快速提升教师能力, 进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2.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 同时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期限。高校在发展过程中, 需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岗位需求方案, 并分步实施。根据高校发展的现状和岗位需求状况, 制订出相应的岗位需求计划, 实行总量控制和合理配置, 在岗位的数量和结构上, 倾向于关键岗位和重点学科。各个学院和单位的岗位结构往往是不完全一样的, 不同的院系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微调, 制定合理的岗位聘任标准, 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学校发展方向。 在设定考核标准时, 要深入基层进行充分调研, 将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 如果将标准制定得过高, 令大多数人都无法完成任务时, 就会极大地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 制定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期限, 才能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利于高校秩序规范和健康发展。

3.在现有绩效薪酬制度内引入宽带薪酬制度。宽带薪酬设计, 是指在当前组织内, 采用一些跨度较大的工作范围取代那些较多数量级别的工资跨度范围, 压缩数量众多的工资薪酬等级, 形成跨度较大的几个级别, 从而使教职工工资级别差别明显。

4.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我国的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在前期已经得到了相应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依然存在一些列问题, 如部分高校在运行过程中, 过分强调量化指标, 由于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和完善, 导致不少人为了评价指标而工作的现象, 不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 要在高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将定性和定量评价充分结合, 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标准, 同时也要充分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发展现状, 制定出符合高校发展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指标需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 在运行过程中, 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 满足高校教师的行业特点和时代发展。

5.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反馈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要让高校教师充分感受到薪酬的增长和自身的贡献成正比。在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 要制定完善的评价制度, 客观公正地考核教师业绩, 最大程度地保证薪酬能够得到正确发放。首先, 要制定一个考核标准, 此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和完善性。结合高校教职工的特点, 将柔性指标和刚性指标充分结合起来, 确保操作的便利性。其次, 在考评过程中, 要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 公示考评结果, 营造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最后, 将考评结果和薪酬紧密结合在一起, 及时兑现。只有将考评结果和薪酬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潜力, 约束其不良行为, 促进高校激励机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努力, 来获取相应的待遇报酬, 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公平, 在对教师进行相应奖励时, 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 充分满足教师需求。

四、结语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 高校要实施绩效薪酬制度, 需要社会、教师、学校和管理者增进彼此之间的共识, 不断完善绩效薪酬制度。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标准为我所用, 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绩效薪酬的激励作用, 促进高校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丹.高校员工薪酬管理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5) .

[2]吴昕.烟台Y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薪酬体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2 (12) .

[3]刘瑞英, 王丽君, 隋葳葳.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的绩效薪酬[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8) .

[4]李萍.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0 (4) .

[5]斯琴.我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3 (10) .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篇10

1. 大数据及慕课教育概念

当今世界发展下,也许有人慨叹幸福感爆表,但是由此同时, 爆表的还有一个叫做大数据的时代产物。大数据也许听来陌生一点,其实它就在你的身边,每天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方式融汇,而这也恰恰就是大数据本身的特点: 种类多,速度快。对于大数据的概念而言,顾名思义就是巨大的数和据。何为巨大的,用什么去解释这个概念最合适,那就要说到每天的生活。 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介入,使其需求也迅速的增长。就拿一个软件来说: 有大量的照片在Facebook中更新,甚至每天超过1000万, 人们不再受处传统意义上的约束,毫不夸张的讲,4亿微博的发布就在一天之内,而且这还是指在2012年。它的容量就不用多做解释,容量之大,供给学习,研究,拓展已绰绰有余,准确来说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说如果你认为容量已经足够大了,其实还有更大的。圆圈越大,直径越大,你所未知的就越多,当然价值就越大。

那么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慕课教育,同样有着一定意义上的解释。铺天盖地的信息已为大数据最好的证明,而这作为促进人类信息的交流,沟通的媒介,大数据以超强的力量成为慕课的有利推手。慕课在大数据的促进下,突破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大规模的开放学习,使其达到一切资源的共享。作为新兴的慕课理念它虽然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但还是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总体来说它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想象,特别是与传统上授课比较之后。

2.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在慕课时代的现代转型

全球化的能量不容小觑,一场时代的国际风波席卷而来,那就是国际化,由它引起的教育上的转型也是不可抵挡的,那就是慕课教育。既然它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授课,那么它的转型可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营造一个很自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模式,不再像以前那种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喜好去选择,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于慕课教育而言也达到了目标,带给学生想要,需要的。第二很重要的一个切合点就是它所涉列的内容更为宽泛,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开放式的结构中查找到自身所需用的。 第三它对于英语的学习不止局限于听说范围内,还有更多的拓展, 像通过讲解,大家进行探讨,再共同交流,从而多方面学习,认识了解。英语在很大的程度上超过授课方式,因为它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第四不会脱离英语的本质,反而更加接近国际化,使英语的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新的模式。

二、慕课时代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在慕课时代下对于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创新意识, 因为这个突破性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三寸讲台上的声形并貌, 主要的传播在网络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拥有一定量的信息,那么相信大数据在这个时候一定是最得力的助手,在搜集大量信息的时候,教师本身要进行筛选辨析,最终选取合适的最有用的。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又不偏离轨道,有深度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们接受领悟,从而达到一个双方面提高的双赢的模式。对于持久的发展也会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帮助,网络时代教师相对的素质同样是一个需求点,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跟着向前并且传播更远,相信一定可以应对这个挑战并且赢来好的机遇。

三、慕课时代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途径

1. 明确慕课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有一种神奇的存在叫做历史产物,那么对于慕课时代,它显然是信息高速传播下的大数据的附属品。轻轻一按键盘,你想要的信息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这种看起来快捷便利的获取,实质要通过很大的努力才可以立足进而发展。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也就是从依赖转化为自主,不再拘泥于海量信息下随机的进行采取样本,这种打破常规的方式,是一次突破性的挑战。对于精确度和效率之间的问题,在做了大量的信息整合后发现,效率更为目标的定位。慕课时代新就新在它总是以时代发展的角度,处理一些事情。当一个问题出现所以时,大家会很不自主去追寻因为什么, 或者出现因为时,大家同样会去探索所以怎么样了。这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因果式结构,它不单单是一个模式型的结构更是人们心中的定式。海量信息下,很难找出因果关系,因此也会妨碍作出判断和决策。外语教师在时代的转型下面对着巨大的挑战,相对而言也会有机遇的伴随。在与时俱进状态下,使其个性突出,增加了个人能力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团队的精神建设。多元的数据储量,人们高效的学习。

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向

应对不同人群进行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学生的心理,洞察学生的领悟接受能力,组织控制力在根本上和英语教师一致,但是更多程度上,有一定的拓展。例如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在两个方面上体现,一个是技能一个是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语言,这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3. 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忘记 “补偿式”教育,忽视自我的参与,形式方面多样化,提升专业方面的能力。身为主导人,引路者要有着发展的持续观念。 媒体的掌握运用能力,和学生之间有超强的沟通力,明白学生所缺乏的,从而达到输出去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被接受。总之在面对大数据或者慕课时代下的无论是挑战或是机遇都能够临危不惧,促进其发展,完成应该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桂兰.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持续发展策略[J].继续教育,2009(01):154-156.

浅谈新时代下的高校学生如何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 学生 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挥高校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把学生看做是教育管理的次要部分,为了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管理中宜推行在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制能力,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二、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

随着高校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制度。当前,要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的关系,不能仍由学校单独履行学生管理的义务和使用管理学生的权力,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理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

三、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的密切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适当放松权力,发挥基层的作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实行的校、院(系)、班三级管理,校、院(系)及班应组织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因此,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的目的。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学院,便于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教育处理,可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校系一级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但强化并不否认班级管理,因为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班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单元组合,应纳入学生管理体制。因此,要积极探索以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体制。

四、营造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是环境。人不仅受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其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又会进一步地影响到他人和自己。就学校而言,这种对人的发展以及才能的养成产生影响的环境,就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有着不可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学生集体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挥。在一个健全的集体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意识也比较容易克服和解决。因为集体的影响、优良作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教育、培养每个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各项活动,积极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才干及特长,使活动和教育融为一体。

结语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

【参考文献】

[1]彭跃农.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4):134-135.

[2]李仕武. 高职生的群体特点及其管理对策[J]. 职业教育,2001(1 1).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训 篇12

IT时代下,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现实生活中, 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的通讯工具, 如QQ、微信、飞信等, 网络通讯, 及时快捷, 价格低廉。电子商务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实体商场正遭受电商的挑战, 无论是在价格, 还是在送货的服务等方面, 电商都具有实体商场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微课、慕课等网络视频公开课程, 也在悄然无息的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 网络视频教育也的确具有它的优点, 对实体教育方式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首先, 网络视频课程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的成本,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自学来拿技能证书及课程的学分。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是指学生学费的成本, 学生还可以更好地谋划自己的学习时间, 自由的学习, 个性化的学习, 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 节省时间成本。这对我们实体化教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网络教学的普及, 学生就可以摆脱吃“大锅饭”的局限, 真正的实现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要求, 对于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在技术与方法上的有力支撑与推动。

其次, 目前世界上的著名大学都在开发自己的视频课程, 而且将其放在网上, 可以全世界免费共享, 当然其中也有收费的课程。有些大学自己组建课程的开发团队, 既有教学能手, 也有技术能手, 创建优质课程。随着课程库的建立, 而且在一些地区乃至全世界逐渐建立起来, 教育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足不出户就可以任选世界上最优秀的课程已不是梦想, 目前国内高校北大、清华的一些王牌课程, 国外的学习者人数甚至大大超过了国内的学习者。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自由的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的选择, 本身就是竞争, 从小的范围讲师高校的竞争, 从大的范围讲是国家间的科技与文化实力的竞争, 我们的实体教育在这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

IT对于我们生活与教育的影响还会越来越深刻, 有些会是革命性的, 面对这一挑战, 作为高校的教师,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 既要学习教学业务知识, 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 不然, 就有被历史淘汰的危险。

2 高校教师的创新策略

“创新”这个名词大家并不陌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身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至关重要。这里的创新既需要鼓励高校的学生创新, 当然也包括高校老师的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 不仅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能够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 针对性的授课。当然这里的创新不能离开教学大纲本身的要求与宗旨。不同的层次的大学, 这里包括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高等专科及高职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般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专科生, 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思政部的老师为例, 思政部的邱蔚娟老师, 是以教育为自己的全部的老师, 今年也即将退休了, 邱老师的创新在于能够抓住该校学生的特点, 针对性地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独立性与创造性, 效果非常显著。该校思政部的谢东宝老师, 作为该校新一代思政部的教学骨干, 本身既是教学督导员, 也是任课教师, 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为了增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时代感, 一方面, 谢老师准确把握教育部关于思政课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深挖理论的深度;另一方面把握时事, 深谙理论的要求与学生的需求, 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思考, 制作具有时代感的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 使思政的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我们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 创新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服务人, 人是发展的核心, 有人就有一切, 没有人, 一切发展就失去了意义, 还可能会使发展成果付诸东流。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教学创新的落脚点, 高校教学中的创新, 不仅仅是教学课程的本门课程的教育, 更是学生成长的人生课程, 只有学生学会创新, 才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赢得生活的主动。

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还要与我们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强校”工程结合起来, 将教师个人的创新智慧, 学生的发展机会, 学院的发展机遇结合起来, 将“创新强校”工程落实到教书育人的现实工作中, 高校的发展建设中, 教师自身素养不断的提高中, 自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教师的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高校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学方式的发展与改变, 对于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用脑教学, 凭技术做事, 将会变得越发明显与重要, 知识化主导社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摘要:IT时代下, 高校的教育方式正在悄然无息的发生着变化, 网络视频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 却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目前的实体教育构成巨大挑战。高校教师的创新策略, 既是教学发展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创新, 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探究式学习健美操教学下一篇:图形控制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