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学

2024-08-24

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学(共10篇)

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学 篇1

第一章 高等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及其规律 一 什么是教育1 二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2 2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及其职能

(三)教育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之间的关系3

一、高等教育的界定3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4-6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6-8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9-10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0-11

三、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12-13

四、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4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4

(三)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职能的延伸14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史

一、古代高等教育15-16

二、欧洲中世纪的高等教育16-17

三、近现代高等教育17-18 第四节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8-19

(一)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

(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20

三、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20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22-23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23-24

二、教育目的

(一)教育的目的的含义24-25

(二)教育目的的性质25 第二节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26-28

二、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

(一)分层次培养目标28-29

(二)科类、专业培养目标29-31

三、制定专业目标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31-32

(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32-34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34-35

(四)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的关系35

(五)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变动行的关系35-36 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

一、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36-38

二、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38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学制

一、学制的建立40-42

二、各国高校学制概况

(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42-43

(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43-45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一)全日制高等学校45-46

(二)成人高等学校-46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一、各国学位制度概况46-47

二、我国的学位制度

(一)我国学位的级别和标准47-48

(二)我国学位的授权体系48

(三)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48-4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一、各国大学的招生制度 49-51

二、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及其改革51-54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发展54-55

二、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55

(一)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56

(二)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56

(三)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

(四)56-57 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57

(五)规范就业市场秩序 57

(六)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58 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理论 59

一、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9-60

二、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60-63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与调整趋势

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63-65

(二)高等教育的科类与专业结构65-67

(三)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67-68

(四)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68-69

(五)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69

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69-70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一、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72

二、高校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高校学生的感知-72

(二)高校学生的观察力-73

(三)高校学生的注意力-73

(四)高校学生的记忆 74

(五)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74-75

(六)高校学生的特殊能力75-76

(七)社会实践经验能力---76

(八)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6

三、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

(一)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77

(二)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社会倾向性-77

(三)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 78

四、高校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一)高校学生个性的意识倾向性79-8

2(二)高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五、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82-85

(一)高校学生的合群与孤独的矛盾 82-84

(二)高校学生的自卑与超越矛盾84-85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一、高校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一)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85-86

二、(二)高校教室的工作特点的基本要求 高校教师的任务86

(一)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87

(二)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87-88

三、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教师发展 88-90

四、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及其优化 90-91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概述92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3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及其原则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的要素95-96

(一)教师

(二)学生

(三)教学内容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96-100

(一)明确的专业目的性(职业倾向性)96-97

(二)对高校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

(三)97-98 把科学研究引用教学过程98-99

(四)社会实践的多种形式99-100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100

二、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101

三、理论联系实际102-103

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103-105

五、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105-106

六、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106-107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八、107-108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108-109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年制与学分制

一、学年制111

二、学分制 112-114

(一)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教室的专长

(三)有利于推广高等教育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理论115-117

二、课程体系117-118 第三节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一、教学计划119-120

二、教学大纲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120-122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122

(三)教学大纲的运用122-123

三、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123-124

(二)编写教材的基本要求 124-126

(三)教材的运用126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第一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128-129

二、几种常见的高校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129-130

(二)讨论法 130-131

(三)自学指导法131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131

二、教学媒体及其应用

(一)传统教学媒体的分类和应用原理-132

(二)计算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133 第三节 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概述134

二、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

(一)考察 134-136

(二)考试 136-141

(三)答辩141-143

三、学生评教

(一)学生评教的意义143-145

(二)学生评教的基本模式 145-146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一、高等学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148-149

二、高等学校学科研究的特点 149-150

三、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150-152 第二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组织原则和方法

一、高校科研的组织原则152-154

(一)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二)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的原则

(三)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计划课题与自选课题相结合的原则

(五)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则

二、科研程序和科研方法 154-156

(一)科研准备阶段

(二)科学试验阶段

(三)研究成果的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 第一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意义

一、社会服务职能的形成 157-158

二、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发展158-160

(一)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重新起步阶段(1977-1985)

(二)高校社会服务的深化发展阶段(1985-1992)

(三)高校社会服务走向相对成熟的阶段(1993-)

三、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160-162

(一)发展社会服务职能是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发展社会服务职能是对教学、科研的促进

(三)发展社会服务职能促进了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改革了办学条件 第二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一、教学服务 162-163

二、科研服务 163-164

三、综合服务165

四、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65-167

(一)建立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联合体

(二)兴办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

一、完善高校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168-170

(一)建立动力机制

(二)建立调节机制

(三)建立平衡机制

二、高校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 170-171

(一)队伍建设

(二)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政策 第一节 高等教育改革过程的战略

一、改革的进度 173-174

(一)改革的类型

(二)改革的主客观条件

(三)改革方案的涉及范围及其他改革的配套方案情况

二、改革的形式

(一)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改革174-176

(二)全国性改革与以学校为单位的改革 176-177 第二节

一、高等教育改革过程的策略改革方案的制定177-178

二、改革的一般模式 178-179

(一)形成动机阶段

(二)改革阶段

(三)巩固改革成果阶段

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学 篇2

一、研究程序

(一) 文献取样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 (CNKI) 为平台, 在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选取检索项为“学科专业”, 检索词为“高等教育学”, 检索项为“学位授予单位”, 检索词分别为“兰州大学”和“厦门大学”, 共得到兰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6篇, 厦门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7篇。

(二) 研究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 以频次和百分比统计为主, 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层次三个维度对所收集文献进行分析。

(三) 三个维度

1. 研究主题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划分, 国内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国内学者陈学飞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一书中将其分为高等教育原理、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学校德育、比较高等教育、中外高等教育史等共八个领域[1];谢安邦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中将其分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等十个方面[2];韩映雄将其分为高等教育思想、元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管理等四个大主题, 并建有许多二级和三级的子问题[3]。英国学者马尔科姆·泰特将其分为高等教育的定量——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的知识和课程方面、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与个体相关方面、高等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等四个范畴;福瑞克曼就高等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五个“问题集”[4]。我们采用马尔科姆·泰特的分类方式, 其通过对2000年除北美地区之外发表的高等教育类英文出版物进行统计分析, 整理出八个主题或问题:教与学、课程设计、学生经验、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系统政策、院校管理、学术工作和知识。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深入了解一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是其研究水平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反思体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追求[5]。国内学者田虎伟、刘承波等提出了“上中下三层次说”, 认为其上层为哲学方法, 中层为一般科学方法, 下层是适应于某些科研领域或某种科学分支甚至某个科研课题的特殊的研究方法[6,7];徐辉、季诚钧从研究者的研究方式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把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划分为定性与思辨方法[8];李硕豪、贾永堂认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由哲学层次的方法、高等教育学层次的方法、分支学科的特殊方法等三个层次构成。[9]国外学者泰特提出的8类研究方法或方法论, 分别是:文献分析、比较分析、访谈、调查和多变量分析、概念分析、现象学法、批判或女权主义的视角、自传或传记研究和观察研究。[4]我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33篇学位论文的摘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三个部分进行定量统计, 每篇文章不限制方法种数但不重复计数 (重复出现的方法只统计一次) , 最后对其进行频数和百分比分析。

3. 研究层次

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层次进行分析, 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开展的可能性, 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 以及多个研究之间的联系, 等等。但国内高等教育对研究层次的分析似乎还未形成一个明晰的问题, 很少有此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泰特将高等教育研究划分为个体、课程、系或研究中心、院校、民族或国家、系统、国际七个层次[4]。由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特殊性, 我们通过统计分析, 将其分为个体、院校、地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二、结果分析

(一) 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他们都比较注重高等教育政策、院校管理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在其他方面, 兰州大学更注重课程设计的研究, 而厦门大学则更注重对学生经验的研究;并且兰州大学有19.75%的非高等教育研究, 也就是说研究者的研究领域并不在高等教育而在基础教育等其他领域;两所大学在知识、教与学、学术工作三个方面研究均相对较少。

(二) 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研究发现大部分论文研究方法的自陈水平较低, 均停留在简要说明或粗略说明水平上, 甚至有3篇论文未描述研究方法。均篇论文运用2.7种研究方法, 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是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法被运用123次, 是最普遍的研究方法;比较法被运用72次, 均篇0.5次。兰州大学在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三种方法上运用频率均比厦门大学高;其他方面, 厦门大学较多地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总体趋势上厦门大学更倾向运用定量分析, 而兰州大学则作了较多的定性研究;其他的研究方法诸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也均被用于各自的研究, 但运用频率都较低。相比兰州大学, 厦门大学更多地运用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逻辑分析、生命表分析法、数据挖掘法等, 但这些方法的运用频率也都较低。

(三) 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层次分析

如表3所示, 研究发现国家、地区和院校是其主要的研究层次, 其中在国家层次上的研究均占50%以上, 地区层次占20%左右。相对于厦门大学来说, 兰州大学做了更多的地区文章, 而厦门大学则在院校研究上更胜一筹;但兰州大学并没有个体层次和国际层次的研究, 厦门大学在这两个层次上均有研究, 但研究频率也都较低, 除此之外, 两所大学都未涉及泰特的分类中提到的课程层次、系或研究中心层次、系统层次的研究。

三、结论与建议

(一)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状

1. 论文选题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 是发现问题并确认研究对象、开始思考和准备学位论文的前提性步骤和关键性环节。[10]两所大学都比较注重高等教育政策、院校管理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 这可能是因为硕士学位论文的规格适合这类研究, 其他主题的研究范围相对较“小”, 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盲目求“大”, 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 选题过大, 针对性不强, 硕士研究生很难驾驭。兰州大学有19.75%的非高等教育研究, 这可能与兰州大学所处地区有关, 其地处西北, 基础教育也相对落后, 所以有一部分研究生开始对此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 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两所大学在教与学主题上的研究较少, 这与国外的研究现状差异很大, 这可能是因为此主题理论性较强, 而对于知识和学术工作的研究较少, 则可能是因为它们与教育实践没有直接相关。

2. 论文方法

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自陈水平较低, 这与王珏的研究结果相符合[11], 可能是由于我国硕士学位论文作者的自陈意识不高;其次, 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是此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这与这些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被普遍运用存在一致性。兰州大学更多地应用历史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这可能是因为兰州大学学生更倾向作质性的研究, 而厦门大学生则更多地运用问卷法、调查法等, 在实证研究上更胜一筹。总体来看, 单纯地运用某一种方法的论文并不多, 基本上都是运用混合多元的研究方法, 在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到一些定量或实证的方法, 但真正对这些方法驾轻就熟的研究者并不多, 很多研究方法缺乏操作的规范性和相应的信效度。

3. 论文层次

学位论文的研究层次能说明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 以及研究能否进行下去的可能性。两所大学的一半以上的研究都围绕国家这一层次展开, 这与其研究主题大多是高等教育系统政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兰州大学在地区这一层次上的研究更多, 这可能跟兰州大学秉承“做西部文章”的学校定位有一定关系, 兰州大学的很大一部分研究都定位在西北地区, 这对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都大有裨益, 对改进西北地区的教育现状有积极意义。相比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的论文研究层次较单一, 可能是由于国际和个人这两个层次是相对较大和较小的缘故, 层次较大难以驾驭, 层次较小难以操作。

(二) 建议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六年来取得了的长足的进步,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其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应摆脱盲目求“大”的误区, 选取合适的题目, 进而“小题大做”, 把问题研究透彻, 并且要加强对教与学、知识等主题的研究, 这样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对于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自陈水平较低的情况, 应该规范其自陈制度, 让自陈研究方法成为学位论文中必不可少的章节, 在研究方法课上要加强培养研究生对研究方法的自陈意识。此外, 高校应该发挥综合性大学以自然科学为特色的优势, 增加定量和实证方法为主的研究, 更多地运用统计测量、实证实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于兰州大学围绕地区这一层次做研究的优点应该得到继续发扬, 进而为西北教育谋发展。但研究者也应该看到个体、课程、系或研究中心这三个层次里蕴含的巨大价值, 这三个层次也是研究者曾经经历过和体验最深刻的层次, 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摘要:本文作者对兰州大学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13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在研究主题方面, 两所大学都比较注重高等教育政策、院校管理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 兰州大学更注重课程设计的研究, 且有19.75%的非高等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 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是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层次方面, 国家、地区和院校是其最主要的研究层次, 其中国家层次的研究占到一半以上。

关键词:兰州大学,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9.

[2]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4[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2.

[3]韩应雄.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1980-2007年) 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 2009, (3) :6-12.

[4]马尔科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5]耿涓涓.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的文献分析[J].高教探索, 2005, (5) :12.

[6]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刘承波.试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J].教育与现代化, 2000, (4) :11.

[8]徐辉, 季诚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 :13-15.

[9]李硕豪, 贾永堂.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5) :11-13.

[10]徐金平, 韩延伦.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1) :42-45.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篇3

中国最大的公办烹饪高校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目前全国惟一公办的烹饪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全国烹饪技能鉴定权威机构——四川省烹饪高级技能鉴定所。2003年6月,四川省政府决定以我校为基础创建“四川旅游学院”,学校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以餐饮旅游为核心的多专业办学格局。

学校设置有烹饪技术系、食品科学系、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运动与休闲系、信息技术系、文化与艺术系、成人教育部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了烹饪工艺、面点工艺、厨政管理、烹饪营养、西餐工艺、西点工艺、酒吧经营与调酒技术、生鲜食品加工与管理、快餐技术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餐饮卫生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餐饮与旅游方向)、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系统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涉外旅游、导游(涉外导游)、商务英语、旅游英语(饭店与旅游方向)、应用英语(外贸英语)、应用法语(饭店方向)、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物业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休闲运动服务与管理、装潢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30余个专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管、文三大学科,现有在校学生7000余人。

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学 篇4

四川大学教育学2017年考研参考书

一丶四川大学历史简介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2000年6月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5月24日正式建立研究生院。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下设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培养教育办公室、学位办公室、“985工程”和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工作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办公室以及综合科。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单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成员单位,199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二丶四川大学参考书籍

四川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3教育基础理论。其中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专业课653教育学基础综合是自主命题,没有指定的参考大纲和参考书。653教育综合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部分内容,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 因为教育学考研专业课的分数占300分。所以我强烈建议刚开始备考四川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同学们从教材开始,而且教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考研英语5500词汇班 ·2015考研英语复试班

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学 篇5

勤思学员余同学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

总分:329专业课:207

回顾准备考研到最后录取这接近一年的时间,真的是悲喜交加!从考得很差到意外分数,再从一分之差到调剂成功,这一路真的是曲折不断。不过还好最后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学校,又获得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我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的三跨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是必胜的法宝。当然,是一直支持我坚定走下去的动力。这一路,要感谢的人很多,助。我从完全不了解的跨专业考生到摸清考试流程、的宝贵经验。勤思提供的网络视频很灵活,一点也不枯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我非常感当我在成绩出来后不知道是否该调剂、才让我这次调剂一次就顺利通过。现在回想起来,但是在勤思的帮助下,对于14最后,并不用每天拼命地看十多个安排时间,熬夜什么的是不科学的。每天拿出个八九

南昌大学 成人教育学 篇6

专业代码:040107

01地方高等教育研究

研究方向 02高校教育管理

03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04高校招生考试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初试科目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专业课笔试

复试科目

成人教育学

【初试书目】

国家公布的2011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考试大纲及各类考前辅导材料

【复试书目】

参考书目

成人教育管理学,肖玉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育通论,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同等学力加试

同等学力 ①中国教育史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篇7

1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现状

1) 考试作弊与创作抄袭。考试作弊在当代大学生中已不足为奇。在高等美术院校中, 有的大学生平时不刻苦学习, 考试时为了能够蒙混过关, 通常在美术理论或通识教育课程考试中, 采取夹带书籍、纸条或偷看别人试卷等错误行为, 甚至在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中, 还雇佣“枪手”代考,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 有些大学生为了应付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要求, 在日常专业创作、毕业展示创作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抄袭, 将校内外往届优秀学生美术作品的整体或部分直接据为己用, 从而形成艺术创作的不诚信现象。

2) 拖欠学费与逃脱贷款。学费是在校大学生应按时按量支付给所在高校的基本学习费用。在高等美术院校中, 不少大学生将家长给的学费挪作他用, 经常用于从事网络炒股、美术培训班创业等经营性活动, 甚至直接消耗于吃喝玩乐等消费性活动之中。由于高等美术院校的学费相对较高, 导致学生拖欠后的学费数额居高不下、量大惊人, 某些学生在毕业前为了还清学费, 甚至做出铤而走险的违法违规行为。众所周知,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 它以大学生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 可如今美术院校大学生的还贷情况却普遍不尽人意, 不少学生毕业后迟迟不归还贷款, 甚至有意拖欠。

3) 就业违约与创业造假。就业签约是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签订的法定合同, 也是规范双方行为的重要方式。在高等美术院校中, 有少数毕业生在择业时自愿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但往往事后却不履行就业合同规定的义务, 随意单方面撕毁就业协议, 更不愿意按章缴纳违约金,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现阶段,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创业者逐年增多, 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为了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时容易通过资质审核, 便采取资产、资金作假等不良行为。甚至在具体商业活动中为给个人增加亮点, 还采取伪造专业成绩、学校评语, 伪造各种获奖证书、培训经历等方式, 进行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这些现象的发生, 都与在校大学生诚信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2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 社会诚信环境不佳。我国正处于在市场经济发展和逐步成熟阶段,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一部分人的求利心理, 导致了社会各领域的诚信危机, 许多人把对物质和功利的追求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社会上便出现许多诚信失范行为和现象。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商业欺诈等失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这些现象使得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美术院校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诚信品质, 并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 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知行不一, 为了个人眼前利益而置个人诚信于不顾。

2) 学校诚信教育不够。诚信教育力度不够是高等美术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据了解, 大多数美术院校没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内容安排, 没有切实可行的诚信教育落实措施, 在教育内容上, 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 不能贴近美术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育方法上“口头说教”和“照本宣科”现象严重, 重灌输, 轻实践;在教育的实效性上, 问题研究不深, 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大多数专业教师只注重艺术专业方面的教学, 基本无暇顾及学生思想道德与诚信教育。同时学生政工干部配备不足, 也是高等美术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 导致很多学校的辅导员只能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从而导致对在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不到位的。

3) 家庭诚信引导不力。家庭诚信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基本属于90后的一代且家庭条件较好者居多, 他们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生活, 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 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 只重视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的好坏, 忽视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养成引导, 对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正确的行为影响子女, 特别是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行为, 也对子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健康影响, 从而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3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建议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高等学校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 诚信的学校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由于美术院校学生和专业的特殊性, 使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高等艺术院校来说显得任务更加复杂艰巨。

1) 立德树人要突出诚信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众所周知, 诚信是大学生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为此, 高等美术院校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欣赏”或“为艺术而艺术”的实际情况, 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看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树立“讲诚信光荣, 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 进一步提高诚信意识。

2) 课堂教学要重视诚信教育。课堂教学是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全方位教育的重要渠道。高等美术院校的诚信课堂教育, 一方面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 重点突出诚信教育在“两课”中的分量, 突破过去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论道德的空洞说教, 尽可能采取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方式, 在教育内容上避免假大空, 促进诚信教育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另一方面要依托艺术专业课的教学, 对于很多的中高年级的美术院校学生来说, 自身精力主要是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作, 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专业任课教师, 因此学校要充分运用专业课的时间, 鼓励专业任课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要以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必要的诚信教育, 使学生不仅明确诚信的丰富内涵, 更能理解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行业规范。

3) 校园文化要体现诚信教育。健康的校园文化,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 高等美术院校应可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 精心规划、创作和设置诚信教育专栏, 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灯箱, 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页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内容等, 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让学生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受到教益。同时, 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 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载体, 用正面的舆论引导人, 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 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鉴于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学习分散性特点, 学校应特别通过学生班团、学生宿舍、专业团队等小型活动, 以主题讨论、思想交流等形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分清是非, 从而全面促进校园诚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长期化。

亚洲大学应向欧美教育学什么 篇8

一、深深打凿着欧美教育的烙印

亚洲国家选择并引进欧美教育模式,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缘由的。西洋式的教育,是最早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最优秀的教育,因为它对于促进欧美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大的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这点是有目共睹的。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各国之所以能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其重要的秘诀就是旗帜鲜明地大力引进欧美教育。早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的年轻人纷纷远涉欧美,并将在那里学到的各类知识带回国内推广应用。

早在殖民地时代,亚洲各国就在蒙受西洋式教育的“恩惠”了。在英国统治下,当时的英国教育部长领导了印度的教育改革,颁布法令宣布印度的学校教育都必须使用英语。这位教育部长同时认为,用梵语撰写的历史文献在讲英语的印度小学里作为入门书使用是毫无价值的。他指出,若广泛普及使用英语教科书,相信会在潜移默化中大大提高印度人的智慧和文化技术水平。

英国教育部长的预言实现了。今天的印度绝非昔日可比,不仅是一个充满自信的蓄势待发的大国,更是一个国民生活发生巨变的充满活力的强国。其要因之一,就是西洋式的学问在印度与社会文化的水乳交融和融会贯通。今天的亚洲,却正在迎来又一次猛然幡悟的良机。

但这一次却与以前截然不同。这次的醒悟恰恰是与上述的英国教育部长当年彻底否定亚洲人才华智慧的谬论完全相反抑或格格不入的新历史潮流。也就是说,现在已进入我们亚洲人珍重自己历史价值的时代。从诗词、哲学到医学、战略性谋略等,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的文明才会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包括欧美各国在内的政府和专家学者等似乎都在重新发现和认识亚洲,都在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和印度学习更多的文明和更深邃的知识。

匪夷所思的是,掀起向亚洲人学习之思潮的最初风波竟源自欧美的那些一流大学。美国的耶鲁大学率先实施了与北京大学和国立新加坡大学的相互交流留学生计划。法国的商务大学也在新加坡兴建了跨国校园。亚洲和美国的大学正在加强合作致力于禽流感、染色体组等领域的深层次研究。这样的合作研究项目日益增多,不胜枚举。

二、亚洲文化切不可盲目自卑

令人遗憾的是,亚洲大多数的教育界和教育家迄今仍不能正确理解世界性教育变革的真切涵义。他们不仅亦步亦趋地仿效欧美教育的一些传统做法,而且对那些陈旧迂腐的教学模式依旧津津乐道。他们没有清醒地看到一个现实,那就是亚洲经济的起飞很快就要赶超上欧美。在本国通用的以往那套欧美教育模式和体制恐怕也会不灭自亡。亚洲的大学正在走“西洋与亚洲日益强强联合”的教育改革之路,为此,我们亚洲首先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充分意识到自觉实行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吸取欧美各国教育改革的要素和精华?这要因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不同的国情来定。在自然科学、数学、工程学等领域,亚洲各大学都在沿用与欧美各大学几乎相同的完整教学课程。但有一点应该指出,亚洲大学的教学质量虽然堪与欧美大学比肩媲美,但亚洲经济因快速成长而需求巨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却是欧美经济发展史上所望尘莫及的机遇。我们切不可妄自尊大、固步自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改革自以为是的“智能化企业”之传统自满意识,客观而准确地找好自己的定位。

亚洲各国的教育界应永远牢记:教育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对于欧美的传统教育我们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的放矢地引进。今后,革新性和创造力永远是我们亚洲大学教育的宗旨。这一重要原则和方针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和动摇,否则,一切教育都将变成“瞎子点灯白费蜡”。美国的大学教育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的一面旗帜,其关键是不将大学作为一家纯营利性的经济实体,而是将这块尚方宝地作为不断培育、鼓励、启迪学员创造力和革新精神的守护园。

三、“双独精神”是永恒的校魂

美国的大学始终将重点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双独精神”和心智能力以及启迪学生的发明创造灵感,作为合格毕业生必备的“双刃剑”,这是美国大学独树一帜的集中体现。

在社会科学领域,要求打破改革壁垒的呼声似乎也在日趋高涨。据国立新加坡大学的万康教授介绍,欧美倡导的社会科学的理论,毫无例外地都应建立在经得起实践检验和能否普及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上。只有产生社会反响的理论,才有价值和生命力。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似乎没有必要去研究与之不相干的其他文化、宗教和人种等。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欧美社会科学发展的狭隘实用主义。这样就不难理解,欧美是一个受单极文明支配和控制的世界,单极文明及其行为逻辑被公认为在欧美世界是通用的。然而,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变数且多极文明共存共荣的世界,未来世界变革也会薪火相传,继续体现出这种多元化文化和文明的特征。仅用狭隘的本位观点和意识来审视外部世界,一切惟己独尊,是落伍于时代的表现。

长期以来,欧美各国都持有这样一种理想和信念:受过教育的人类,能充分理解自身的文化与世界文化二者的彼此兼容和相得益彰性。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文化始终在坚持和倡导这种理想和信念,今天的亚洲大学改革更不应将这种理想和信念摒弃,应倍加弥足珍重,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亚洲教育改革中,多元化文明共存共荣的理念同样必要。从公元前5世纪在印度创设的纳兰达大学到今天的美国哈佛大学,几乎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所伟大的大学高举鲜明的旗帜,义无反顾地引领社会和人民去追求民主精神与自由,去探索知识与进步。伟大的大学为培育和发扬光大人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追求进步等自强不息的传统,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继往开来的旗手作用。所以说,不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亚洲大学完全有实力赶超欧美大学。看来,这已不是遥远的梦想。

(编译自日本《新闻周刊》2007年9月刊,原文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马布哈尼)

(译者单位:青岛市信息中心)

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篇9

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授课方式:业余制学习学制学时:三年适用对象:凡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者均可报读我校高起专、高起本各专业;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可报考我校专升本各专业。院校介绍: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一所拥有理、工、文、史、哲、法、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及美术、影视艺术与技术和数码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二度被评为全国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和上海市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20获得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先进集体。获得上海市企业诚信建设奖,还获得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荣获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已成为上海市一所规模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成教学院。专业设置:高起专专业:广告与会展、国际商务(中加合作)、国际商务、行政管理、法学、会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专升本专业:广告学(会展管理方向)、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金融学、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英语、日语、对外汉语(公关礼仪)、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起本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工商管理、金融学、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颁发证书:按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颁发有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本科生,经申请批准后可授予上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课程特色: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修部分课程。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上海大学成人教育设立了成人学历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此外还设立了特困学生奖学金。新知优势:新知进修学院是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黄浦区教学点;专职的教务老师为学生提供网络实时答疑、在线讨论、电话答疑等助学服务,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和其他互动交流活动,提供各类教学教务管理服务、学务考务管理服务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报名须知:报名须持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非本市户口加带工作证明。报考专升本的考生须持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或以上)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成人高校应届专科(1月)毕业生,可持有学校证明报考成人高校专升本。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须交验加分的证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年龄加分除外)。

教育学题库,陕西师范大学 篇10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第一,目标: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第二,内容: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实施: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评价: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一堂好课的标准:①教育理念:促进人上进。②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③教学活动:丰富多样。④教学素质:教学态度、方法、语言、板书、学科专业技能、教学组织、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等充满生命活力。⑤教学效果: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一,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学校富有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了在校学生的人身伤害事实;第二,学校的行为违法,学校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的违法与不作为的违法;第三,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侵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前因后果的关系,即侵害行为是损害事实出现的原因,而损害事实也正是侵害行为产生的后果;第四,学校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就是指学校实施侵害行为时,对该行为的后果所采取的不合法认识,包括故意和过失。

教师的知识结构:①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②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只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③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①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③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⑤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生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的反思;⑧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①学习:实现自我超越。一要确立现代化学习观,二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三要博学多才。②实践:改善心智模式。一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二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三要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③培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实现专业发展。一要加快角色转变;二要放快转型步伐。④合作:整体团体智慧。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合作来发挥团体智慧。一要加强集体备课;二要加强互动研讨;三要加强课题合作。⑤研究:学会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掌握对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一要学会系统思考;二要学会教学探索;三要学会教学科研。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是一种“目的-手段”凡是的教学理论研究;第二,以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为主,形成了“知识-道德”本为的目的观,“知识-接受”的教学过程观,学科本位的教学内容观和以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观第三,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1、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策略的结论。如此循环形成连续的反思过程,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即使演员,又是戏剧评论家,而且,反思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3、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形成习惯,并将反思的结果自觉的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职业的成熟度。

4、帮助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反思的作用还在于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获得,拥有和改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①确立校本教育宗旨。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独特的教育宗旨。②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课程行动研究协作队伍是关键。③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课程建设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制定也不例外。④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体现自身教育宗旨的教育环境。⑤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

如何挖掘课程内容:①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②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③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④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⑤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⑥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⑦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⑧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首先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体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第三,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且改革的著力点还要放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中;第四,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制定有关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简述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与传统教学相比,当代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与信息时代的学习社会相一致的7个方面:①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②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③提倡构建的知识学习④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活动⑤主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手段⑦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①评价的标准具有多元性;不同个体在七种智能方面拥有的量各不相同,七种智能的组合与操作方式更是各不相。②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在传统评价中,一些学生尽力在他们可能并不适合的学业领域中去适合评价要求,从而不能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而新课程的评价目的则在于通过识别每个学生优势智能领域,为其提供发展自我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③评价的来源应是学生的活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在问题情境和特色文化背景中,才能有某种智能的体现。④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⑤评价的方式尽量采用档案袋和活动法。单靠纸笔测验是很难测试出孩子的多元智能的,而档案袋和活动法则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记录和观察学生的表现。

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⑴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⑵淡化评价的奖惩功能。第一,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第二,可促使教师间的良性竞争。2.强化师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⑴教师不仅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更应成为教学评价的组织者与实施者;⑵教师参与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⑶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师或学校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第二,学生能随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⑴能准确的评价教师的教学特色;⑵能准确的评价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情况。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①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教育改革,教师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摆脱“教书匠”的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才能主动的学习新思想,新课程和新方法。②教师成为研究者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③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线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有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而且能够有力推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最终促使学生的成长。

中学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第一,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在认知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第二,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激励水平,要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第三,引导学生自我监督,锻炼自我管理的意志品质,在意志品质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与环境保持平衡;第四,引导学生自我计划和检查,提高自律水平,在行为习惯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计划、自我实施、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调节,逐步提高其自律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①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互相渗透;④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⑥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①学校的产生本身便是文化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②学校教育活动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承担着传递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主渠道的任务;③现代学校教育不仅担负着普及文化的重任,还扮演着更新创新文化的角色。简述教师专业的特征①有较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②经过较长的专业训练,包括所教学科的课堂实习③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爱学生④有较高自主权,组织教学,创设学习环境,有较强判断力以评价学生和自身⑤实行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制度⑥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①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要素。②学生的概括水平。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③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学生接触的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不意味着学习迁移就由此发生,只有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迁移作用。④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同等条件下每个人迁移的效果是有差异的,这和人的智力水平高低有关。⑤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建构主义思想对教育评价的启示:①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者应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与确立,要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②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③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构建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④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只是真正的理解。⑤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⑥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第一,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第二,行政方式,包括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第三,仲裁和调节等方式,主要通过教育组织内部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渠道来实施法律救济。

评课的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安排,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态,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

班集体的建设:①设计班集体建设环境。良好的班级体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班集体建设首先要设计和优化班级环境。②选拔和培养学生班干部。中学班主任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是联系教师的桥梁纽带,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中的作用常常是教师无法代替的,因此,班主任能否选拔和培养好学生干部只进而影响到班级工作的成效。③组织班级活动。活动是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遇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具备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关系和谐,有群体凝聚力重要前提,是做好班级建设工作的,而学生之间能够团结友爱,是形成班级的关键所在。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培养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互助之情。课堂教学模式:①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式旧讲→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提出要求→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③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④情境—陶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体验情境→总结转化。⑤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熟练掌握。

中小学教学任务:①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③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力。

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①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②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③提倡建构的知识学习;④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活动;⑤主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⑦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原则: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坚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性和教育性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③启发性原则: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坚持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④直观性原则:明确教学目的,讲求实际效果;慎加选择,注意典型性;正确的应用直观教具,增强直观教学的科学性。⑤循序渐进原则: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组织教学活动;技能训练也要循序渐进。⑥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立足全班,兼顾两头;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⑦巩固性原则:抓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重视和组织好复式教学。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①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②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③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

怎样上好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①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②行政方式,包括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③仲裁和调节等方式,主要通过教育组织内部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渠道来实施法律救济。

三维目标的含义: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的特点: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②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③教学过程的发展性④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教学评价的种类:①按基准实施评价,有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②按功能实施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③按表达实施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①发展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多样性原则;④多主体性原则;⑤客观性原则;⑥指导性原则。

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实施新课改:1)把握好新教材的内容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新课改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培养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要求”,新课改更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资源丰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注重知识的延伸②新课程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③新课程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2)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学的立足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3)教师素养的提高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还应具备综合知识的各种技能;同时新教材知识容量大大增加,也要求教师不断给自己“充电”,4)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①改革不单纯注重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把知识和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方面的进步都纳入评价范围②逐步把评价重点从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终结性的评价转移到日常学习、记录等过程性评价上。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态势:①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 ②在章程政策上,进一步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③在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④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⑤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和课程创新取向;⑥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和专门化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以教学为主,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学制:是指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 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日志: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自己的反思和阐释,是一种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自己的方法。

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校本科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

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是以学习者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

有效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或者说,有效学习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教学:是指在学校这个正规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主体间基于预成课程框架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教可因学而得益,学也因教而日进,“故曰:教学相长也。”设计: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和决策。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的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活动。整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或学科课程相对应的,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隐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校本课程:是按照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不同而划分的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课堂教学: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双主体活动。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年及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的应用于另一情境。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教育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学生伤害事故: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学校培养目标、各学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

教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课程设计:是指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与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文本构成和课程类型等。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学校风格: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境需要、认知特征、个性意识倾向、神经生理类型等方面。学校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现代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学科。班级授课制: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习风格: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心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需要、认知特征、个性意识倾向、神经生理类型等方面。

上一篇:我与梦想有个约定作文下一篇:爱国卫生月活动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