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2024-06-18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共11篇)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1

《虎头装饰》教学设计

一、本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本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发展创造美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虎头装饰》是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课共两课时,本课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本课学习是以手工制作、合作创新为主的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

教材版面分析:第10、11页出现了陕西挂虎,北京、山西的布老虎,选择真虎头部照片,废旧物品制作的虎头作品及一组学生合作的8件虎头组合和泥塑挂件作品。制作步骤,像大家介绍了剪贴制作的全过程。第10页出现的真实的虎与经过我们装饰变形的虎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装饰后虎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及夸张变形的方法,文字部分则告诉大家虎的物品给大家带来的吉祥寓意。第11页一组学生合作的8件虎头组合挂件作品及泥塑作品和有一全身装饰虎头作品的学生照,是提示学生大胆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装饰生活。

老虎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珍稀野生动物。在我国民间,老虎作为驱除邪恶、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众多与生活密切关联的民间艺术品流传于世。让学生用纸、泥、废弃物等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即可以让学生继承民间传统,又能让他们大胆创新,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能力的兴趣。课前学生自己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虎头装饰的意义,教材选择了生活中的真实老虎的头部照片,还有民间老虎题材,比如陕西挂虎等,通过了解民间装饰艺术,使学生能够大胆的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装饰生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他们对老虎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老虎的相关知识,由于见过虎的装饰品,所以也知道一点虎头的意义,有深入了解的愿望。由于本课运用的材料也较多,学生也非常的有兴趣,这些都对学习本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课以手工制做为主,以合作的学习方式利用媒体贯穿始终。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老虎的威猛与可爱,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辉煌与成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课充分利用媒体,使学生对老虎有了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欣赏老虎录像,看各种虎头枕、虎头鞋、虎头帽,进行对比,学生视觉听觉都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对深入理解本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合作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加了作业质量与速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了大家的智慧是强大的,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本课能够作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自己搜集到了很多的材料,虎头饰品玩具等,课上进行展示,培养了学生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录像、演示纸、虎头枕、陕西挂虎、学生作品等。

2、学生准备:彩纸、美术书、虎头装饰品等。

(五)技术准备:

教师:具有一定信息技能专业基础,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网络。资料:录像、课件、学生作品。

三、教学目标:

1对现实生活中的虎头进行创作性夸张、变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胆创新的能力及设计能力。

2利用色彩纸进行虎头五官的装饰设计与制作。

3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民间虎艺作品的创作、表现方法,尝试用彩纸进行虎头装饰。教学难点:制作装饰五官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深入主题 4分钟

教师活动

1.听一段描写老虎的短文。采写的是什 么动物?

2.老虎的哪个部位你印象最深啊? 官长的什么样子? 课件播放《老虎》片段 样子?

老虎这么威猛今天老师让你们看看他不一样的一面,经过装饰非常可爱。(出示装饰过的虎头)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受体验激趣导入。

学生仔细听,回答老虎。通过描述老虎,强化学生从各个角度,语言描述自己头脑中老虎的形象,为后面的装饰做好准备。

观察老虎的外部特征 3.看录像。请同学们注意他的脸型、五老虎的外部形态

老虎的长着圆圆的脑袋,耳

前额处有许多道黑色的横看了老虎的录像加深学生的感受,我们纹,象个“王”字,身体狭长,尾巴长,四肢强大有力,黄看到的老虎是一种色的身体上还有黑色的斑非常凶猛的动物。纹……

为学生创作和设计做铺垫。

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

引导学生思索了解谁来描述一下老虎的脸型、五官长得什么朵短而圆,宽嘴巴大眼睛,二、学习新课 1.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五课虎头装饰。(板

(一)认识虎头装书)

仔细观察。

饰的意义(吉祥、2.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虎头驱除邪恶保佑平安 健康、喜庆、勇猛)枕头,你们枕过吗?说说他有什么意义? 鞋子、帽子 5分钟 3.除了枕头你们还见过哪些用虎头做的 装饰品? 装饰品呢?

活的关系。4.为什么用老虎的头的样子做这么多的了解民间工艺品与人们生 5.在我国民间老虎是驱除邪恶,保佑平安的吉祥物。民间创作的老虎形象千姿百 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学生摸一摸、枕一枕、戴一虎装饰在民间的深好生活的向往。

戴等参与活动,感受民间虎刻内涵和寓意。增强

审美情趣,感知色彩装饰的效果。

结合课件研究教材学习,感受体验解决

重点 6.虎头装饰的作品这么多,除了有布艺头装饰文化。的,你还知道民间艺术中的虎头装饰都采 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吗?对,民间 艺术中的虎头装饰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 多,还有等等。(看课件)

7.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漂亮的 用泥做的老虎,这个叫陕西挂虎,还有陕 西坐虎,看多漂亮啊!在我国民间陕西以 虎为装饰品的作品最多,千姿百态,看他

们身上有这么多鲜艳的颜色,还有漂亮的学生说自己的看法。有手花纹,都有什么寓义呢?想想(板书:寓工、布艺、绘画、剪纸 义)

8.(看课件)演示寓义,欣赏各种作品。总结出意义吉祥、健康、喜庆、勇猛。学生寻找主要特征

9.虎头的装饰品还真多呢?这节课我们也用我们现有的材料来做一个怎么样?做虎头要注意什么呢?

(二)装饰特点1.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一下民间艺术中进一步深入观察、分析、研(夸张、变形、添的虎头装饰和现实中的虎头有什么相同究民间工艺虎。加、简化)3分钟 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示范)

让学生从外形、色彩

学生说不同和自己的感受 和花纹等方面对虎(针对眼睛、鼻子、眉毛、耳朵、嘴巴、学生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集头装饰进行研究学胡须,进行分析,形象上发生了怎样的变中研究生活中虎的眼、鼻、习,了解装饰后虎变化)(学生边说边板书)

耳、嘴与民间工艺虎的区得可爱了,并能掌握

现手法,为学生创作和设计做铺垫。2.总结:原来是用了这些方法是老虎变别,并能说出夸张变形、添装饰虎头的基本表得这么可爱呀,这节课我们也夸张、变形、加装饰等设计方法。添加、简化的方法做个漂亮的虎头装饰,怎么样,有兴趣吗?

(三)制作过程 1.我们看看是怎么做的呢?(看课件: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自主探究发现3分钟 出示虎头的制作过程)

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为什么?

三、艺术实践 : 做虎头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这节课就请学生观看装饰手法。20分钟

分析学生作业,学习好的表制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用纸、配色、对称形的剪法。突出自己感兴趣的2.欣赏学生作品有什么颜色的变化?最现方法及颜色处理。

你用彩纸,创作一件富有情趣的虎头装创作和设计虎头装饰作品。虎的特征…… 饰。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老在制作时要思考的问题: 加深对夸张、变形、虎的五官位置要贴得恰当,完成之后给虎

1、你准备要突出五官哪部简化、添加装饰手法头饰起个有趣的名字,比一比哪组贴得又分特征? 快又好。只老虎》 的认知,正确引导学

2、夸张、变形、简化、添生设计装饰虎头的方?

计制作能力。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贴头饰 背景音乐《两加的装饰手法用在哪些地步骤。培养学生的设

3、色彩怎样搭配才醒目、作业要求: 创作一件富有情趣的虎头装好看? 饰。要求:

1、对虎头的五官进行装饰

2、色彩搭配和谐

3、由组长负责带领,小组分工合作

教师辅导:巡视,针对学生差异进行辅导,加强个别指导,及时表扬展示造型美观新颖学生及其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四、作品展示 1.自评:请同学们展示作品。谁说说你1.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出培养学生的评价和小结评价 3分钟 觉得哪张最好,好在哪里?(五官贴的位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缺点。

表达能力。置是否恰当 是否体现了老虎的威风或可2.学生谈收获 爱)

2.互评:我们每个人手里一颗五角星,把星贴在自己认为好的那组头饰上,看哪

组的五角星最多。

3.师评价

五、拓展延伸 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动手用彩纸做了欣赏不同地区民族的老虎丰富学生的知识 老虎的头饰。虎,人们既惧怕它又崇拜作品 它.人民惧怕自然界的真老虎,但却崇拜

敬仰民俗观念中的"猛虎精神"虎将

虎虎有生气 虎头虎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会丰富我们的绘画素材.其实,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装饰手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看课件)

板书设计:

虎头装饰

寓义:吉祥、健康、喜庆、勇猛 方法:夸张、变形、添加、简化

五、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请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先进行自评,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在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给学生以口头的鼓励,并颁发小奖状。

六、课后反思: 《虎头装饰》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共同探究、对比等学习方法,一共设计了五大环节,教学效果良好。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2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

民间美术主要是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的风俗活动为主要目的,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并且民间美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 形成具有民主乡土特色的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美术具有如下特征:1.民间美术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这种理想主义的艺术, 在艺术上主要是采用夸张、拟人等各种手段, 广泛使用的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 形成最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的方式。2.民间美术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这体现着其无比丰富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地域, 不同历史、人文条件, 致使各地的乡土美术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和审美形态。3.民间美术大多是手工制作的。手工艺术直接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 而相对来说极其的批量生产缺乏这种情感的加入, 因此手工技能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 是一种宝贵的人间财富。4.民间美术具有色泽美、纹样美、造型美。民间美术的色彩情感非常鲜明, 它本身的社会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喜庆、热烈、欢乐、活跃的基本特征, 因此, 鲜明艳丽纯粹的色彩占据了民间美术的空间, 对此强烈的红与绿、紫与橙、黑与白都是常选色谱, 既使材料最便宜的作品也要具有强烈响亮的色彩或富丽堂皇的色彩, 这是人们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民间美术对现代教育的作用

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能够实现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民间美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目标和宗旨的最直接和最佳的途径。实施民间美术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民间美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 需要全面型的人才, 进行美术教育能够丰富学生高尚的情感。所以, 民间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满足和提高学生审美需要, 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审美意识, 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 引导学生的审美生活, 起着积极的作用。民间美术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觉是思维的学习, 对于学生今后学习设计具有重要的帮助。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民间美术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实际事物和具体的环境, 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 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影响,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民间美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重要的心理品质。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产生丰富无比的多样性, 取材的多样性, 色彩的亮丽对比, 造形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为学生的创新准备了内容, 民间美术是主要是手工制作, 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用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淮阳民间美术的特点

河南民间美术分布广泛, 形式多样。淮阳的主要是以泥泥狗、荷花节、布老虎等为主要的特色。其中以泥泥狗最为著名。泥泥狗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具有浓郁淮阳特色的民间艺术产品。从造型来看, 泥泥狗左右对称, 形象比较庄重, 手法多样。以稳重的动态为主, 在平稳中产生一种时空的永恒感。其以黑色为基调, 再配一红、青、黄、白等颜色, 在黑色的包容中通体鲜艳夺目, 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规律化和程式化的特征, 很好的展现了它的地域特征和审美取向。泥泥狗这种艺术作品能够增强人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观念, 对于后期艺术设计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淮阳传统的荷花节也是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碧波荡漾, 蒲苇婆娑, 荷花飘香, 鸟鸣鱼跃, 水草千姿百态, 水胡芦随风飘浮, 形成良好的湖面景观。布老虎也是淮阳有名的艺术产品, 其采用精致的手工缝制的方法, 将头脑中活灵活现的老虎形象秀出来, 更能把老虎的神态夸张的描绘出来, 足以显示出民间艺人的智慧。这些民间艺术具有较浓的淮阳特色, 能够增强人们的创新观念。

四、淮阳民间美术在高校装饰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淮阳的民间美术是河南民族文化中的一座艺术宝库, 体现着其自由的特色, 对教育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在高校的装饰设计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在文化课的教学中发挥了它独特的功能, 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 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民间美术的教学多是以视觉教学为主,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更体现出了它的功效。例如:制作课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图片, 其色彩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是课本图片难以比拟的。通过多媒体播放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 其生动性、细致性和准确性是教师的讲授无法达到的。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营造民间美术欣赏和制作的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的条理性、直观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发展其设计思维能力, 可以营造氛围、培养兴趣、体验文化、激发情感, 使学生见多识广, 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对装饰艺术课程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帮助。

(二) 淮阳民间美术的教学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 而高于生活, 在民间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才能使民间美术更易于学生接受, 并把民间美术应用于生活、装饰美化生活。让学生结合生活, 挖掘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 去发现、分析、思考、体验,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创作出反映学生年龄特点, 具有时代气息的民间美术作品, 为民间美术注入新的活力。从日常的生活中吸收淮阳民间美术的精华, 设计制作作品装饰生活, 给装饰艺术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 把淮阳民间美术与教材相结合

民间美术繁衍于民间, 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淮阳民间美术的特点与教材重组, 更好的完成了民间美术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充分了解了淮阳民间美术的氛围, 对淮阳的民间美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这时教师在将其引入到课程当中, 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 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能够扩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

互动媒体艺术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马晓翔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南京艺术学院自1999年就开办了数码媒体工作室, 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 2006年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核批准, 数字媒体艺术系下设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游戏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2012年, 数字媒体艺术系下的“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专业方向正式更名为“互动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与专业名称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优化与完善成为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互动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体系明晰化”“课程资源建设丰富化”“课程建设方向就业出口多元化”三个方面。互动媒体艺术课程体系模块化设置对学科的积淀与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互动媒体艺术;模块化课程体系;主干课程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互动媒体艺术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 (2011-2013) 》系列论文之一, 项目编号2011JSJD054。

一、什么是互动媒体艺术

互动媒体主要指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字技术, 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声音、游戏等数字元素激发用户的交互行为, 从而为社会提供的数字内容产品与服务。互动媒体常常与交互设计、新媒体、人机互动、赛博空间、数字文化等内容紧密相关, 可以衍生出各类数字内容产业, 如互动电视、互动叙事、互动广告、算法艺术、视频游戏、综合媒介、互动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互动媒体的关键内容在于人与机器 (计算机、手机、电视等) 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户与机器彼此担纲着戏剧性的角色, 大部分人机互动是在人文背景和人们预设前提下的交互系统, 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关系成为艺术实践和创作、技术提升的根本保障。

互动媒体是赛博科技影响下的计算机技术的成果, 也引发了对智能文本、识别计算、感受与记忆、情感与反应等实践领域的理论研究。

20世纪前10年, 与互动媒体相关的课程先后出现在西方的高

利于学生对当地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四) 创设民间美术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与氛围,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大学生装饰艺术课程的需要, 对民间美术内容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结合民间美术教育课程, 创设民间美术教育, 巧妙地利用教室内、外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易于接受的民间艺术品, 使学生欣赏、感受民间美术习俗, 利用宣传栏、黑板报介绍、张贴民间作品、照片。多举办学生收集的民间艺术品的展览, 开展民间美术讲座讨论的形式, 使学生观察、感受民间美术, 在生活中耳濡目染, 感受民间美术气息。

(五) 淮阳民间美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装饰艺术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借鉴淮阳民间美术的内在的含义将其转换到自己的装饰设计中来,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作品的创新力。同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 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和设计的能力, 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改进, 促进学生艺术课程的学习。

五、结束语

民间美术在当代的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借鉴民等院校中, 并逐渐演化为具有体系的专业方向。与之相近的专业名称有数字艺术、数字媒体、信息理论、沉浸式虚拟现实、互动广告、国际互动传播媒体、大众媒体等。

二、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互动媒体艺术专业的历史渊源

南京艺术学院自1999年就开办了数码媒体工作室, 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数码媒体理论知识, 掌握数码媒体专业技术, 从事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策划与管理人才。2003年数码媒体工作室更名为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工作室, 2005年11月南京艺术学院在尚美分院和传媒系等现有学科基础上整合学院相关资源, 成立了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并确立数字媒体艺术系。2006年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核批准, 数字媒体艺术系下设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游戏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在进行了充分的数字行业的调查与分析之后, 笔者作为专业负责人建议将原有专业的定冠词“网络”删除。其原因有二:首先, 从互动媒体艺术所涉及的产业领域来看, “网络”的定冠词已限制了学生的选课视野, 并将导致其就业的单一化。其次, 互动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顺应了数字行业不断变革的特点, 是一个较为贴切且具发展空间的专业名称, 经得起推敲。2012年, 数字媒体艺术系下的“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专业方向正式更名为“互动媒体艺术”专业方向。

三、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互动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

与专业名称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优化与完善成为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互动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体系明晰化”“课程资源建设丰富化”“课程建设方向就业出口多元化”三个方面。

1.课程设置体系明晰化

互动媒体艺术明晰的课程体系主要通过五个模块呈现出来, 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基础实践课程、基础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所有课程在每个模块中有着明晰的体系划分, 得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内有学科与专业导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视听语言、设计心

间美术, 能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系统、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 更好的促进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服务。

摘要: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 其艺术形态的内涵和本质受到世人的关注。许多教育研究者也在不断的探索这个领域。淮阳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 艺术形式纷繁多样。本文就淮阳的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分析其在高校装饰艺术课程中的应用, 旨在探索出一套较为合理的适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淮阳,民间美术,高校装饰,艺术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华杨, 雁楸.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在成人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4) .

[2]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 2003 (3)

[3]魏力群.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的现代化设计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有现代化的审美设计能力,又要有扎实的技法表现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绘画和装饰艺术设计的技能,是该专业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美术课教师面临的一大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只有转变旧的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才能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美术教学理念的创新

理念指导人的行为。教师思想意识的超前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和约定俗成的教学规则,一切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做文章,即从学科教育转向文化教育、从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美术类课程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有其独立性,但它同时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的作用已涉及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与音乐、舞蹈、影视、文学、美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尤其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更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不应该被看成单纯的学科教育。确切地说,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美术课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学习如何画画,而是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设计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美术教师不但要在美术学科上有较高的造诣,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要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美学、文学、音乐、社会科学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全面的、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达到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有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与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体现,而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转移的。美术教师要研究寻找符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以适应专业教育的要求。

1.从单一教育模式转向多元化教育模式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美术具有视觉艺术自身独有的特点,又有其表现的多样性。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要结合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让学生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绘图技巧。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写生等常规课程。鉴于目前的形势,笔者建议,还需要开设手工制作、模型设计、美术设计、美术鉴赏等课程。为了使学生不至于因为只接触单一的教育模式而局限在一种形式的小圈子里,造成他们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发达,缺乏创新意识,变成眼高手低的画匠,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开设艺术欣赏课,将艺术欣赏的理论与艺术欣赏的实践融为一体,以对具体艺术作品的赏析作为提高艺术鉴赏力的主要手段,以欣赏方法的抽象演绎作为作品赏析的总结,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激发他们对绘画艺术进而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兴趣。比如,我们学校在美术课上大胆引入音乐辅助教学,结合音乐、文学等学科,借助音乐那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调动学生的情绪,涤荡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韵律和节奏中体会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使他们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更好地开发了他们的想象思维空间,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2.从单一讲解模式转向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在下面描摹。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乏味,有很多弊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变得有激情、有感觉,画出来的作品会更有创意、更有个性。因此,我们结合专业教学特色尝试实行了“学生教老师”的教学模式。比如,上课时教师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绘画示范并讲解,当学生有些意思表达不出来时,教师就适时地进行提示,教学效果非常好。笔者认为,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是因为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我们也尝试着改变教学环境,从教室里走出来、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每年暑假,我们都要带着学生到不同的地方写生,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生活情景与建筑形式等,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日积月累,学生的大脑里就会有丰富的形象美、情感美的记忆,这些都成为触发他们灵感、启发他们进行创作活动的丰富素材。

3.由示范灌输转向启发引导

目前,示范灌输式教学在美术教育中还在被广泛运用,这实际是一种单一的、程式化的写实训练,一种纯粹的、再造型的技能训练。当我们用“比例”“透视”“解剖”等法则衡量对象时,无疑给对象加上了一个无形的框子,所以在这种方法指导下,不论我们如何重视写实,都会有学生画不准、画不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学生画不准的原因是他们的创意思维在头脑里形成的预先图式和对象呈现的客观形象发生了冲突,他们既想创造又唯恐失去对象的客观形态,最终导致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以致连基础训练所追求的“写实”也做不到。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造型技巧是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载体,基础训练应该是创造意识的记录,技法是形式,思维是内容,二者的培养应是齐头并进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采取默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把观察写生过的形象以及储存在大脑里的记忆重新表达出来,同时要求学生要在原来写生的形象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创作新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把原来画过的形象再画一遍。

三、对美术教育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发展的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建筑环境及生活、工作的室内环境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对于具有专业水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广泛,这一方面加速了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也对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专业内的艺术教育,美术类课程一般是培养学生具备一种与科学的或逻辑的思维有所不同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空间形式以及空间形式与空间内容间适度关系的敏锐感受力和判断力。因此,虽然传统地客观描绘外部事物的能力对于将来专门从事技术科学的学生来说仍然是必要的,但这种内容上相对客观的教学过程容易将学生的创作冲动压抑掉。而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等的不断发展,更加灵活、主动的美术教育方式将成为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一种趋势或潮流,如何调动起学生对建筑与空间的情感认知,从而将其转化为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主动探索的。作为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我们的美术教育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甘红.中国大学改革之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新理念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田青.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3).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运用点、线、面以及其他的材料创作装饰性的人物作品。操作领域:根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情感领域:欣赏研究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性的人物画,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搭配设计人物装饰画。教学难点:突出作品的装饰性。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图片资料、绘画工具、勾线笔。学生:写生作品、绘画工具、勾线笔。教学过程:

一、展示一幅学生的写生人物作品。

问题一:请你描述一下,这幅人物写生作品的外貌和动态特征。问题二:你能不能在这幅画上加一些东西,使它变个样?

展示写生作品添加后的作品,两者进行比较,讨论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小结:变化方法:添加

问题三:那我们可不可以把作品变变行,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到的变化? 展示变形的作品。

小结:变化方法:夸张、变形

通过讨论得到结论:变化后的作品更具装饰性。

二、通过我们的加工和变形,使这幅单一的写生作品变得更加有情趣,更富于装饰美感。引入课题———《人物装饰画》

三、欣赏。

1.古老岩画:细部分解图感受点、线、面结合之美。2.民间刺绣 3.剪纸 4.皮影

5.大师作品:感受点、线、面与色彩的搭配;人物几何形的变形,开扩学生眼界。

6.学生作品

四、看了这么多富有装饰性的作品,你想动手画一画吗? 教师演示绘画过程:

1.先用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2.添加人物结构细节。3.运用点、线、面装饰。

提问:除了用笔画以外还能使用什么材料装饰画面呢?

五、学生练习作业要求:

1.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2.添加人物细部特征。3.运用点、线、面装饰人物。4.色彩可以使用黑白两色或彩色。5.可以使用多种材料装饰画面。

六、展示作业。

七、课后拓展。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图案画装饰花瓶,巩固对称、均等、中心花、边花、角花等概念。

2.发展乐于设计乐于创作,热爱绘画的学习品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废旧挂历纸剪成的花瓶纸型。根据幼儿要求提供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工人叔叔烧出—批白色花瓶,但现在外贸出口需要把它们变成花卉的,请小朋友来装饰一下,要求设计要精美,图案要细致,有中心花、边花和角花。谁的花瓶能代表中国出口要看小朋友的设计和创造。

2.幼儿可以说说自己准备用什么工具,画什么图案,达到小组内互相启发的目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自己动手,绘制花瓶。

活动建议:

活动前教师找一只用图案画形式装饰的工艺花瓶,请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在欣赏过各种花瓶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感受花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通过欣赏和与教师的对话,体验不同造型和装饰所带来的美感,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能细心地装饰。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

2、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

活动准备:

1.手套三双

2.范画6张

3.供幼儿作画的手套形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教师出示手套直接进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出示手套)

二:引导幼儿感受这双手套的对称美(通过让幼儿观察来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双手套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手套和右边的手套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右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而且两个图案能重叠在一起,这样的就称为左右对称)

三:幼儿讨论什么是对称(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来再次强调左右对称)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来戴上一双手套(颜色、图形不同的手套让幼儿观察)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戴的一双手套,你们发现了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左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与右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不一样,这样的一双手套我们能称为左右对称吗?(不能)让这位小朋友换上左右对称的手套,再请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左右对称的手套美。

四:幼儿讨论如何装饰手套(教师示范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师:小朋友知道一双手套要左右对称的图形才美。这些手套的图形是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我们也来设计一双漂亮的手套好吗?

师:小朋友知道一双手套要左右对称的图形才美。这些手套的图形是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我们也来设计一双漂亮的手套好吗?

师:(1)首先把一双手套摆放好,拇指相对。想好要画的图形,再开始动手画。在一只手套上画图形,在另外一只手套上也要画上相同的图形,这样才是对称的手套。

(2)老师出示设计好的手套 流畅的波浪线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 看!连我们学的数字宝宝都能装饰出美丽的手套 简单的折线、圆点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 图形宝宝装饰的手套也漂亮。美丽的枫叶装饰出的手套别有一番风味。(让幼儿自己观察一一说出来,感受对称美)

五:幼儿装饰手套(幼儿发挥想象,亲自体验装饰手套)

“请小朋友当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一双手套装饰的最漂亮。”发给小朋友手套形的白纸两张。

六:展示、评价(让幼儿互相欣赏,加强对左右对称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将自己设计的画展示给其他幼儿,并说出自己是怎么设计的,有什么图案,教师加以点评。

(2)对全体幼儿点评:我看见小朋友们设计的手套各种各样,特别漂亮,有花草的、有动物的、还有图形宝宝等。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装饰好的一双手套贴在墙上开个展览会,比一比谁的手套最漂亮。

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美术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提高绘画技能,这就需要教师用完美语言去引导。慢慢地孩子就有可能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这次我讲的是《我的小手套》,目标是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活动开始时,我让幼儿欣赏自己的小手套,感受美丽的手套。让幼儿在欣赏和讨论的同时,了解线条与点的不同组合,学习设计图案的方法。当老师进行创造和示范时,孩子们的创意欲望都被激发出来了,都想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接下来的第一次尝试中,孩子们都快乐的将自己融入在活动中。学习用简单的点和线条组合设计图案。

多数孩子都能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进行设计,通过平面创意对手套进行创意,在做做玩玩中自然提升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也有少数幼儿缺乏创意能力,需多进行锻炼。

最后我组织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语言表述,使孩子从细心聆听别人的讲述的同时也吸收和学习别人的创作优点,有利于孩子日后进行相关的创造活动。其中也有少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能力比较欠缺,需今后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的体现 篇7

中国传统的工艺美学在继承了优良传统以后,保持了一贯的美学特性,但是在经历了历史的大浪淘沙后,逐渐失去了其主流地位,形成了丰富的模式,融入了社会当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构造,丰富的艺术形式,民族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中有着其生活的直接意义和艺术的多样风格。工艺美术是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工艺美术随处可见,工艺美术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人们感受生活的一部分,在各个地方都会吸引更多的目光,释放着情感,这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是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在很多设计中都会看到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理念中的作用。

二、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已经得到基本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会不断加大。特别是新的一代人,自由张扬的性格对工艺美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工艺美术创新的发展源泉。在人们对住房、饰品、室内摆设等空间的创作时,这也是工业美术的新舞台。

如何合理完美的塑造一个美而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这是一个艺术。室内的装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以中心设计为理念的现代室内装饰,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室内装饰的实用工能的选择,如何合理的采光,色彩选择,通风换气等等,来提高室内的舒适性和实用性;二是对室内空间美化的修饰,在选择和设计创造的室内气氛中,让人耳目一新, 陶冶情操。

中华民族智慧孕育出的工艺美术,它包含了丰富的价值、深厚的功底、独特的风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还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借鉴和参考。在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很多精良的工艺品就是室内装饰提供欣赏,在美学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的作品和绘画或其他造型比较更加适合运用于室内装饰。

工艺的主要对象是手工,这些艺术设计是批量生产的, 在表达了思想的同时,还体现了现代人的理念。工艺美术讲技术和现象,在涉及图案的问题时,往往偏重材料的阐释。 与工艺美术相应的物质载体,是美术领域范畴。在涉及造型设计产品的传统制造时,对产品的传统观念,也反映了国人的思考方式,是对当代设计的一种认识。

三、结论

在运用工艺美术的装饰设计中,前提是要保证装饰具有独特性:首先需要契合室内使用功能和环境主体,合理的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亮点;其次是与整体的风格适应,对灯光等的显示,既不能破坏室内的整体布局还要运用传统的工艺美术元素,将传统的设计变成限制性的因素。虽然独特的装饰效果普遍使用在材料工艺手法方面,但在室内装饰设计的实际运用中,还应遵守传统的工艺美术观念,在设计中引入设计体系,创造造型图案,增加表现方式和效果。

将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融入室内装修设计中,不拘于传统的形式,要不断探索出新的符合传统精神方法,真正设计有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借鉴我们的文化资源,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不断完善进步。

摘要: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识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变化,有时候人们将工艺美术定位为低技术、低效益,工作者手艺不好的小型工艺,这是因为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导致了一些高学历的人才不愿再接触工艺美术,一些行业大师猴急无人,技艺不能传给后人,其门派类别面临消亡的危机,行业日渐稀少,使得本就有局限的工艺美术面临危机,工艺美术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慢慢被人们淘汰从而退出历史舞台。

让“装饰”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8

关键词:创造性;装饰艺术;动手能力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体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一种运用高度概括美学语言,体现作者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里,毫无拘束地探索,大胆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来美化社会,美化人们的生活。

《装饰画》这节课在上课前我就已经设计好思路,让学生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材料自身的美感施展学生的创作技巧,为美化自己的居室作贡献,这一课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师生互相探讨欣赏,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来教学如下:

1.直观分析:悬挂不同材料品种装饰画,和学生一起分析其在构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独特的美感,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

2.启发思路: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启发他们大胆构思,引导他们如何在装饰画中形成点、线、面的利用,列举有些材料直接可以利用排列组合。

3.自我发现:利用自己方便的特色材料如废旧文具,独自创新制作可拼贴的装饰画作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4.小组分工协作:根据自己创作需要相互交换或共享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自评或互评他人作品,感受成功喜悦,学生用表演方式表达作品内容,点评出选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运用方面。

利用生活中与学生最亲近的物品作为引导学生兴趣的导火线,确实收到不错的效果,以至于在之后的课程中,学生会自觉发掘身边的废旧材料,用到创作中来,例如在《摆件巧安排》中,学生利用包装纸和中性笔做成的手工作品造型独特,形式美观,达到了教学计划意外的收获。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开发美术探索能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西·孛洛维契克曾说:“只要有兴趣,好分数自然会来到。”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但由于很多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有“难熬”之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

单一的课本内容教学设计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新颖的课程设计是求知的前提。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生活中的物品產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中再让学生创作,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创作。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让他们认识到,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美术随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创造美的巧手,以及坚持不懈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感受美术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呵护感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用心去欣赏艺术作品和进行艺术实践,热爱生活、扮美生活,成为具有高品位艺术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赵跃度.美术教育与美术教师的素质[J].中国美术教育,2011(7).

[4]陈敬良,戴建华.现代装饰画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9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过陶瓷花瓶的基础上,能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花瓶。

2.在了解花瓶图案装饰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种花纹来装饰花瓶。

3.能迁移已有的装饰经验,认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花瓶

2.绘画工具,人手一份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

出示花瓶图片或教学挂图,讨论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花瓶的造型的基本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小朋友睁大小眼睛看看这是什么?------花瓶

2.教师:你看到的花瓶是什么形状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3.教师:花瓶造型可以从花瓶口、瓶颈、瓶腹、瓶底这几部分来观察。看看每个花瓶在这几部分的不同变化,你能看出这些变化吗?

4.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教师出示课件,让小朋友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

教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花瓶,等会我让小朋友讲讲你最喜欢哪个花瓶,为什么喜欢?

三、师幼共同讨论花瓶造型设计,为绘画做准备。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设计花瓶的造型。

教师:你想设计出什么形状的花瓶?花瓶口、瓶颈、瓶腹、瓶底都有什么变化?瓶口是小还是大?瓶颈是粗还是细,是长还是短?瓶腹是大还是小?瓶底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花瓶上的装饰。

教师:你喜欢在花瓶上装饰什么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怎样组合、排列才更好看呢?

四、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瓶,教师适当指导。

教师:画花瓶时尽量画得大一些,这样才能把好看的图案画到花瓶上,花瓶一般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在画的时候要注意。

教师:图案要清楚,线条要流畅,轮廓要清晰;把主要花纹画在瓶腹,在花瓶口、瓶颈配些装饰性的花边。

五、展示幼儿设计的花瓶,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设计了一个什么样的花瓶?你觉得你设计得最棒的地方在哪里?其他小朋友喜欢觉得这幅画好不好看?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有哪些?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我主要是通过欣赏和操作交流,让幼儿进一步学习用简单的图案和线条装饰花瓶中的块面。但我没有很清楚的在欣赏过程中讲解每个花瓶的特点,在操作前也没有将操作要求说清楚,在最后的环节我也只点评了小朋友画中好的地方,没有点评他们画的不好的地方,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

美术教学设计虎头装饰 篇10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了解“圣诞节”这个节日

活动目标:

1、乐于和小朋友一起热热闹闹的过节。

2、认识圣诞节。

3、会用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图形装饰圣诞树。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避免幼儿用色的单一性,强调装饰的丰富多彩。

活动准备:

1、圣诞节由来的资料收集。

2、圣诞节的图片、实物收集,如圣诞帽、圣诞老人、长袜子等。

3、圣诞树的图片若干。

4、教师装饰好的圣诞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主要是讲述圣诞节的来历,它的时间,它是西方的节日,但是在我们国家现在也很流行。

二、基本环节

1、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实物,并讲解他们各自的作用。比如:长袜子是平安夜的小朋友收礼物用的;圣诞老人是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圣诞帽和圣诞树、彩灯等等是装饰节日气氛的。

2、观赏圣诞树图片。让小朋友观赏各种各样的圣诞树图片,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也为幼儿的创作提供更多的表象。“小朋友们,圣诞树漂亮吗?”“漂亮”“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装饰一颗圣诞树啊?”“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装饰圣诞树吧”。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圣诞树上的饰品以及颜色等等,然后展示教师的范画。

4、幼儿自己动手装饰圣诞树,教师讲解要求并巡回指导。“小朋友们可以画出你喜欢的树,然后在树上挂满你喜欢的饰品,图上你喜欢的颜色。我们的颜色样变化多样,不要只用一种或者两种颜色。”

5、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指导幼儿用丰富的饰品和颜色来装饰圣诞树。

三、展示幼儿作品,并作出评价。

将幼儿作品全部贴在黑板上,并一一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作品的好与差,而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找出幼儿作品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的正面的评价。对不是很到位的地方应该亲切的提出建议。

四、延伸环节。

让幼儿了解有关圣诞节的音乐方面的知识,比如有《铃儿响叮当》这首哥,让幼儿听一听。然后每位幼儿带上一顶圣诞帽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教学反思:

一、作为农村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对城市的小朋友,见识要窄很多,这也是我设计这一活动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是农村幼儿园,所以有很多设想都不能过得到实现。比如材料的准备,如果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买一课真的圣诞树、老师装扮成圣诞老人,很孩子们一起动手装饰一颗漂亮的、真实的圣诞树、装饰一间漂亮的教室,但是我能提供的紧紧是一顶圣诞帽。然后在活动的设施上,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孩子展示丰富多彩的圣诞节景象,可惜我能提供的仅仅是图片而已。

二、设计这一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希望小朋友能用上丰富的色彩。但是能够变换色彩的孩子并不多,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和训练。

三、我觉得这次活动孩子们基本了解了圣诞节,并且全部的幼儿都愿意与大家一起热闹的过节,包括一些平时内向一点的幼儿,这一点还是很好的。

四、我觉得我特别的注意了评价作品这一环节的语言和思维,让每一位幼儿都觉得自己的作品非常的优秀,并且愿意继续创作。

虎头帽小考 篇11

虎头帽在史料中出现不多,偶有提及,仅以“虎头形帽子”一笔带过,鲜见有其形制的具体描写。同时从考古发掘和传世实物可知,早期虎头帽是军人头盔的一种,而后又成了儿童帽子的一种,这其中的变迁也颇有意味。近代学者多有提及者,但他们的描述又不那么详细,而虎头帽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民俗故事和小说中,被赋予了一层神秘的光环。由此,本文将结合文献,独劈蹊径,将虎头帽分类追述,并对其形制,流行时间和功能进行梳理分析.

一、虎头帽的分类

根据常用的几本服饰综合词典①的释义,我们不妨把虎头帽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代武士所戴的虎头形头盔,第二种是清末民初儿童所带的虎头形帽子。为叙述便,文章暂称呼第一种为武士虎头帽,第二种为儿童虎头帽。

二、虎头帽的形制

(一)武士虎头帽

翻阅词典中,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这一类虎头帽的形制最多的信息也就是:虎头形,或盔首做虎头状②。文献中关于虎头帽的记载不多见,比较翔实的是<南齐书·魏虏传>:宏引军向城南寺前顿止,从东南沟桥上过,伯玉先遣勇士数人著斑衣虎头帽,从伏窦下忽出,宏人马惊退.另有一条载于<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伯玉使勇士数人,衣斑衣,带虎头帽,伏于窦下,突出击之.元胡三省注:虎头帽者,帽为虎头形③。对于这类虎头形头盔的形制,其基本特征为:帽前部浮雕类虎头,或有双耳,或有虎尾;有护耳,或可系结于颏下,或与披风相连.唐时军队强大,国立强盛,我们或可据推断为古代武士虎头帽的基本形制。

(二)儿童虎头帽

结合三大服装服饰词典④,我们可总结儿童虎头帽的基本形制.多用色彩鲜艳的绸缎制作,镶有花边或皮毛边。无帽盖有帽檐.有的有护耳和披风,有的没有.以布贴或绣老虎五官,粗眉,大眼,阔口,皆以红黄蓝绿鲜艳色为主,以墨白金银线点缀.帽顶两旁有粗短的虎耳朵,彩色绸缎镶帽檐,或坠上银质小铃铛.活泼稚气.各地制作的大同小异,各有特色.文献和传世实物中又有儿童兽头帽,我们将文献和实物比照,认为额间绣有“王”字的为虎头帽,无“王”字而动物状的成为儿童兽头帽,其中有兔儿帽,猫儿帽等。

二、虎头帽的渊源流变

(一)武士虎头帽

早在北朝时期,戴虎头帽的佛教护法天神形象已流入我国。最早的两则例子军保存在我国的大西北,一件在新疆克孜尔石窟175窟,此窟约开凿于6世纪,主室正壁的主龛塑像现已无存,在龛外的偏上方左右各画有一个护法天王的形象。其中右侧天王未穿甲胄,右手持金刚杵,头带虎头皮帽,虎爪系于天王的颈下。另一例保存在天水麦积山石窟第4号崖阁,此处的崖壁上保留有八身北周时期塑造石胎薄泥塑像,均以天王和金刚力士的形象出现,其中的第3身天王通高2.5米,宽0.6米,面相丰圆,形体魁梧,头带虎头盔,着护肩,系宽颈圈,赤足站立于蹲狮的背上,左手持剑于腹前,右手抬于胸前作法印,虎头盔与天王凌厉、威猛的神态相得益彰。到了隋代,以带虎头盔、着明光铠的武士俑形式在墓葬中保留下来,证明带虎头盔的武士形象开始出现在世俗文化中。唐朝时期,虎头帽武士俑在西安,洛阳等地多有出土。唐太宗爱将尉迟敬德墓出土了彩绘虎头帽武士俑,虎头帽将军俑,我们或可推测唐代时虎头帽从天王形象已经和世俗文化完全结合,武士虎头帽至此已经发展到极盛。宋代至明清时期的世俗武将甲胄中少有虎头盔,武士虎头帽至此走进历史了。

(二)儿童虎头帽

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有一件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高10厘米,红陶质地,自。此婴儿俑头带虎头帽,婴儿的面庞丰满,微闭双眼,身穿圆领衣,体裹襁褓,上面还系有三条在胸前打结的绑带,脚部紧包。婴儿俑的塑造细致,尤其是对帽子、襁褓等处均做细部表现,真实反映了唐代婴儿服饰中的虎头帽和襁褓.它也是目前所见婴孩头带虎头帽最早的实物例证,目前由西安市文物研究中心收藏⑤。关于宋元明清时期,儿童虎头帽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及实物流传均不多见,或可推测儿童虎头帽始于唐朝,并未盛行。上个世纪初,恰逢清末民初,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儿童成活率低,人们寄希望于威猛的虎来保佑孩子远离邪魔,虎头帽才一度盛行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衣着西方化,虎头帽告别了盛期,于城市里渐销声匿迹。

三、虎头帽的功能

(一)武士虎头帽

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多用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威、虎步、鹰扬虎视、燕颔虎须等词语,读上去就有一种不凡的气势。《汉书?王莽传》中记载:“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而东。”,后来虎将也就成了勇将的通称。从周朝开始,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皇室的卫队,军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职,据说“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可见虎贲为武王灭纣立下了汗马功劳。虎贲的意思是犹如猛虎之奔走,形容其一往无前。三国时,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魏国的许楮也因为骁勇善战,膂力过人,号称“虎痴”,当马超与其交战时,更其为“虎侯”,不敢掉以轻心。我国古代把处理军机事物的地方叫做“白虎堂”,把将帅的营帐称为虎帐,“柳林春试马,虎帐夜谈兵”成为古代军营生活的写照.由于虎之种种寓意和联想,武士带虎头帽彰显着勇猛和顽强,对敌人拥有巨大的震慑力。<南齐书,魏虏传>:宏引军向城南寺前顿止,从东南沟桥上过,伯玉先遣勇士数人著斑衣虎头帽,从伏窦下忽出,宏人马惊退。可见武士的虎头帽作用主要在于威慑敌人。

(二)儿童虎头帽

儿童虎头帽的基本功能就是保暖。在象征寓意上,虎之勇猛强悍和震慑力,从武士延伸到儿童,充分表达了中国母亲们对孩子的殷殷爱恋.戴上威武的虎头帽,远离邪魔病毒,健康成长,儿童虎头帽里贮满了平安幸福的期盼.凶猛的虎用华丽的丝绸或朴素的棉布做出来,用鲜艳的颜色绣起来,少了一份凶悍,多了几分憨厚和可爱,虎和孩子已经融为一个整体,虎就是孩子,孩子就是虎。所以,儿童虎头帽的象征功能在于对孩子的祝福,保佑儿童健康成长。

四、结论

虎头帽可分为古代武士虎头帽和儿童虎头帽,在形制上遵循相似的基本特征,有各有特色.缘起佛教护法天神的武士虎头帽在唐代完全世俗化,转延到对儿童的庇佑上。始于唐代的儿童虎头帽又在清末民初兴盛.这一发展演变体现了虎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的传承性,证明了服装服饰与中华民族深沉的象征功能。

注释:

①<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周汛高春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12月P85.<服装百科辞典>雷伟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P242.《中国服饰大辞典》李廷芝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P295.《中国文物大辞典》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5月,P606.《古代衣冠辞典》卢翰明编,常春树书坊 出版日期:1990年,P407.民俗文物词典。宋兆麟,高可主编。

②<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周汛高春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12月P85.《中国文物大辞典》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5月,P606.《古代衣冠辞典》卢翰明编,常春树书坊 出版日期:1990年,P407.

③<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周汛高春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12月P85

④<服装百科辞典>雷伟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P242.《中国服饰大辞典》李廷芝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P295.《中国文物大辞典》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5月。

⑤<从尼密阿狮皮到虎头帽—浅议民间虎头帽与东西文化交流>,杜文,<收藏界>2003年第7期

[1]曹振峰,神虎镇邪.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孙宁宁,张竞琼.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纺织学报,2008(4).

[3]苑国祥,中国传统儿童服饰—虎头帽,饰,2003(7).

[4]屈育德,论中国传统文化中虎的观念,社会科学辑刊,1986(4).

上一篇:猪场工作日志下一篇:财农[2009]342号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