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24-12-28

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8篇)

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

松桃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松桃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我校乡村少年宫的整体办学水平,使松桃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再跨新台阶,逐步构建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学校与学校联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互补,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依据县文明办、教育局有关“乡村少年宫”的工作要求,秉承松桃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给孩子一生的幸福,给家长永久的喜悦,给社会良好的回报”的办宫宗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定位:

在“乡村少年宫”活动中,坚持依托学校现有的设施、场地、师资力量,发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秉承“给孩子一生的幸福,给家长永久的喜悦,给社会良好的回报”的宗旨,以“德艺双馨”为目标,以“文明、进步、多元、和谐”为主线,以“泽能润德”为切入点,从“感恩教育”奠基、社团活动引领、行为习惯培养、特色体验教育活动促进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探索,逐步挖掘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素质教育特色,真正让我校的“乡村少年宫”建设“真”起来、“动”起来、“实”起来、“活”起来、“立”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

三、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少年宫主任、副校长为副主任的“少年宫”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考核“少年宫”建设,教职工全员参与工作。重视抓好“少年宫”管理层面的队伍建设,在班子中构建“教育——管理——科研”三结合模式;在教职工中开展“乡村少年宫”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群策群力,确保工作成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会,探讨工作体会与经验交流。

“松桃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领导小组 主 任:麻先舟 副主任:秦雪松 陈凤鸣

成 员:刘 霞 邱应志 何宗胜 田 瑜 任永华

(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达成共识。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坚持“挖掘学校潜力,树立学校特色”的原则,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以满足“乡村少年宫”工程对师资的较高要求。

四、统筹规划

(一)重视硬件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乡村少年宫”的硬件建设,自我加压,自求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并多方筹措资金,使“乡村少年宫”的硬件建设达到较高层次规模,为“乡村少年宫”工作的开展奠定硬件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校内兼职辅导员:天籁厅辅导教师彭慧;七彩屋辅导教师任永华;劳技室辅导教师麻立艳;智慧屋辅导教师龙根合;天鹅湖辅导教师张语岩;博弈苑辅导教师张顺孟;翰墨轩管理教师何宗胜;飞丝堂管理教师罗莲芳;忘忧室辅导教师彭云;经典诵读辅导教师刘霞、田瑜;特色体育辅导教师田润、宋露轩。

校外辅导员:苗族花鼓辅导教师吴梅;苗族刺绣辅导教师田应芝;翰墨轩辅导教师李祖能;天籁厅辅导教师田治国、李敬源。

我校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书法协会会员、当地知名音乐人士等来充实少年宫辅导教师队伍。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培训办法提高辅导教师的技能和教学水平。

(三)统筹学生的项目与时间安排

乡村少年宫领导小组依据申报的特色项目,进一步统筹规划全校的项目。充分利用学校大课间、活动课等课余时间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活动项目实行双向选择,做到人人要参与,人人有项目,使所有学生能初步掌握一种体育运动技能、两种实践操作技能。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

“乡村少年宫”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的内容要做到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尤其要结合农村少年儿童的实际,并为他们所喜爱。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1、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重点是大力推进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道德实践活动、感恩体验活动等。

2、科技实践活动。通过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实协作的科学态度,为儿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重点做好标本制作、各类模型拼装、科学小发明等方面的科学探究活动。

3、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文学欣赏、传统经典诵读、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工艺制作等活动,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重点做好合唱队、花鼓队、舞蹈队、书画室等兴趣小组活动。

4、体育活动。通过参加田径、球类、跳绳、体操、武术、棋艺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培养儿童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重点做好足球、小排球、篮球、跳绳、田径、中国象棋等活动。

5、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儿童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和生活劳动技能培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交往、合作和服务的社会能力。

五、争创特色

1、强化主题求长效齐抓共管,着眼于推进道德实践活动。采取采取“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把握突出工作重点,引导未成年人在体验亲情中净化心灵,在互相友爱中提升境界,在奉献社会中陶冶情操。重细节、求长效,强化主题、突出重点,规范化、序列化地开展“六个一”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做一个“社区小义工”;体验父母的辛劳,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尊老、爱老、敬老,做一个“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好公民。

2、重实效巧设德育作业,着眼于感恩文化培育。进一步深化以“感恩祖国培养我、感恩父母养育我、感恩老师教育我、感恩同学帮助我、感恩自然赐予我”五个板块为抓手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同时为使大德育在时间上向假期延伸、在空间上向家庭和社会延伸,把感恩的内容、行为的实践、方法的指导与节假日结合起来,为学生布置旨在促进家长与学生“亲情交流”、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德育作业”,让学生在节日的人文积淀中学会如何感恩,在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友爱、善良的人格品质。

3、搭建素质教育新平台,着眼于兴趣引领教育。完善少年宫兴趣小组,在形成序列、层层推进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使以艺激情、以艺美德、以艺启智、以艺正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4、立足于阳光体育运动,着眼于生命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阳光运动网络。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传统体育游戏等体育活动,使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技能,提倡每个孩子要牢固树立安全观念、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小手拉大手”的责任感,使乡村少年宫成为学生感受幸福、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 面发展的场所,体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

六、激励机制

1、学校将向对少年宫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班级或个人定期给予表彰,并授予荣誉称号,并作为上级部门有关乡村少年宫表彰的前提。

2、学校加大工作考核力度,把各级、各科室以及教师个人参与、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情况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松桃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 4

二0一七年九月五日

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2

从2005年进入新课程以来, 我们学校就在七、八年级按省颁课程标准要求, 每周开设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从那时起, 笔者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国家级课题研究的组织者, 就一直在进行课程实施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开始两三年, 我们学习、模仿, 像其他地方那样采用“研学导师+学科导师”形式, 进行了多种课程组织管理探索, 比如说, 任命几位骨干教师兼任全校“研学导师”, 全体教师任各课题小组“学科导师”。又如, 将原一周两节的计算机课转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上机课, 信息技术教师转行为“研学导师”;另一节则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 学生按主导学科“走班”, “学科导师”轮流到班指导或组织外出活动;等等。

我们也开发了大量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 如活动电子管理平台、《方法篇》、《活动设计篇》、《活动案例篇》……花了大量时间、精力, 课程组织上似乎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师生全员参与的理念, 但实际效果很不理想, 有形式但没什么实效, 而且还没什么特色。细究之下, 还发现, 在我们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这两部分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包括“四大指令性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和“非指令性领域” (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及班、团队等学校传统活动) , 而且各大领域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 我们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

2007年, 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社会实践”项目开发过程中, 在网上搜索时, 发现近年来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五部委每年都会联合组织全国性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当年的活动主题是“节水在我身边”, 细研其活动手册, 发现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活动目标完全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于是就确定了将此主题活动作为当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这几年, 年年跟着全国主题活动走, 根据活动手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进行校本二次开发。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将此主题活动组织定位从“社会实践”扩展到“综合实践活动”, 从而逐渐形成了“以科学调查体验主题活动为载体, 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体系”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实施体系。

一、课程资源: (上什么?)

一个课程的实施首先应该有课程资源, 也就是先要解决“上什么”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以科学调查体验主题活动为载体, 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体系”的课程体系中, 我们利用每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主题活动的资源,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 结合学校现有各种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1.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主题活动会提供哪些资源?去哪里获得?

(1) 活动手册

(1) 电子版: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主题, 每年4月份会在网上公布。每年5月份, 我们可登陆活动官方网站http://scienceday.cyscc.net:8000/index.aspx中免费下载。

(2) 纸质:每年各地科协会免费提供一部分。几年来, 我们与市科协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每年都争取一部分, 至少给每班提供一本纸质活动手册供组织活动使用。

(2) 实验手册

(1) 电子版:每年9月份, 我们可登陆活动官方网站http://scienceday.cyscc.net:8000/index.aspx免费下载。

(2) 纸质:每年科协会免费提供部分手册。另外会免费提供几套配套的实验器材 (箱装, 一般每个设区市1-2套) , 我们积极向市科协争取, 如果实在没有免费的了, 我们可以请他们代购。

(3) 网上体验

活动官方网站http://scienceday.cyscc.net:8000/index.aspx, 每年一般还会设一个网上体验活动, 如2008年“节粮在我身边”的“网游农庄”、2009年“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的“网游节纸乐园”、2010年“我的低碳生活”的“低碳宝典”等, 以青少年喜欢的游戏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体验。

(4) 相关资源

“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一个品牌活动, 在其主网站———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http://www.xiaoxiaotong.org/上有很多相关的活动资源, 如: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http://casvf.xiaoxiaotong.org/———2010年正式立项, 每年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都会要求向其提供活动成果, 而且在其网上, 我们可以免费下载有关DV制作的“活动指导”———《青少年科学DV活动资源包》, 内有《学生手册》、《教师手册》、《选题参考》、《DV技术100问》、《样片赏析》等, 特别是其《学生手册》、《教师手册》中有非常严谨而又实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 是非常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资源。此外, 其网上, 还有大量作品展示、活动方案等可供模仿。

科普资源 (科普活动资源服务平台) http://www.kepu365.org/———有非常丰富的相关资源, 比如今年的“科学饮食, 健康生活”, 我们可以从其中找到相关的资源几十项, 这就非常有利于我们对主题活动项目的二次开发。

2. 利用全国主题活动资源,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 进行校本开发, 开发哪些课程资源?

(1) 活动方案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求, 结合主题活动内容, 我们开发全校实施的“活动方案”, 从活动准备、实施到展示、交流、评价, 都制定了相应规范, 现在基本定型, 每年我们只要将其中有关具体主题的内容替换就可以了, 可以说形成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方案。

(2) 活动项目

我们将整个主题活动设计成“学习活动”、“体验活动”、“宣传活动”、“研究活动”四类活动, 在各类活动下又设计了若干项子活动, 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进行选择;要求每个学生活动小组至少完成各类活动各一项。

(1) 学习活动:本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手册、上网搜索等方式自主学习获得相关知识。这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课程目标的实践。

我们在学生小组活动报告单上出一些题, 来检测他们的这类活动状况。

(2) 体验活动:本类活动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制作体验等, 这践行着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内容。

(3) 研究活动:本类活动主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这个领域。

(4) 宣传活动:本类活动既是前几类成果的展示形式, 又是“社区服务”的体现。

这样, 我们在这一个主题活动中, 通过这几类活动就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令性领域都体现出来了, 并融为一体。

此外, 我们还结合学校传统活动, 开发与主题相关的非指令性领域活动项目, 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科技节等活动。

我们每年利用主题活动的实验资源, 开发“XX年科技节暨XX科普实验展”活动项目。

(3) 活动指导

目前, 各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是极少的, 更不要说专业教师。这门课程又没有教材, 要让每个兼任综合实践活动的兼职教师都去开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无论从精力还是能力上来说都是不太现实的。因此, 一个学校要想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必须有一个骨干开发团队, 做基础开发, 让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就如其他学科教师一样, 拿着这些活动指导 (相当于学科教案) 去上课就行了。

经过课题小组骨干开发团队几年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针对活动项目一一开发了相应的活动指导, 使承担课程的教师有明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比如:班主任怎样指导学生分组、班主任怎样指导班干部整理材料、研究性学习各阶段如何组织、主题PPT制作一般程序、主题网站规划与设计……

(4) 活动报告单

为了让活动参与者、组织者明确活动任务, 也为了监控、管理活动, 促进活动有效实施, 我们开发设计了“小组-班级-年级”系列活动报告单。

(1) 学生小组活动报告单:在这个活动报告单中, 我们按活动项目, 一一列出各类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做的结果。要求以文字简述或粘贴活动照片的形式展示。

换句话说, 我们开发的这个活动报告单, 学生活动时, 是他们的任务表及活动指导, 简洁明了地提示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活动报告单, 学生活动结束时, 又是他们活动成果的报告和展示。

(2) 班级活动报告单:我们开发了班级活动情况登记表、活动成果登记表、学生成绩评定表等。

(3) 年级活动报告单:我们开发了年级活动完成情况记录表、优秀活动成果登记表、年级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一览表等。

二、课程设置: (由谁上?怎么上?)

有了课程资源, 解决了“上什么”的问题, 那么“由谁上”、“怎么上”, 这就是课程设置的问题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实施不能只是局限于教室里、课堂上,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有关课程实施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原则, 我们将课程实施分为“教学期”、“暑期实践期”两大板块。

1. 教学期

每周三节, 由课程管理部门———教务处组织落实。主要完成方法指导、展示、汇报、交流等教学。

(1) 上机课 (2节, 综1、综2)

分散安排, 由信息技术教师承担, 也就是说原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师转行为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这个角色转化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新课程中已没有计算机课的设置, 而“信息技术教育”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令性领域之一。这样安排, 就让原信息技术教师有生存空间。但是让他们成为完全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又实在太为难他们。经过实践, 效果很不好。所以, 我们就换了个方法, 迁就他们,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教学。

(2) 常规课 (综3)

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第三节, 由班主任承担。

为什么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第三节呢?最初考虑是这样能集中组织外出实践———周五还是工作日, 各单位还要上班, 放在最后一节课又不影响其他学科正常教学, 那就可以常态实施了。全校有统一的这么一节课, 多数年级性、学校性活动就可利用这节课来组织, 长点的可延用到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 而不要专门停课来活动。这样不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令性领域的还是那些非指令性领域的传统活动, 都能有个相对有保障的活动时间。

又为什么由班主任承担呢?像综合实践活动这样需要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课程, 由班级其他科任教师来兼任的话, 基本是难以实实在在得以实施的。而班主任是学生心目的权威, 而且对班级每位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熟悉, 能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 组织、落实活动任务效果会比较实在。

总的说, 每周这样统一安排的一节课, 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安排、基本方法指导, 如活动动员、分组、选题开题指导等;二是用于展示、汇报、交流;三是用于年级、学校性活动, 如活动启动仪式、年级汇报、科技节等。

2. 暑期———实践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实践、体验, 而在目前这种社会教育氛围中, 频频组织实践性活动是很难的, 特别是走出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强调的是全体学生参与, 而因“安全”是条高压线, 每每组织一次外出, 人力投入无数———每个小组一个带队老师保证安全, 组织工作强度大、难度大, 学校难以承受。

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不能没有实践, 因此, 我们除了教学期的一些校内实践活动外, 将暑期设为主要的实践期, 由德育处负责组织落实。

为什么实践期放在暑期?我们基于三点考虑:一是,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主题活动主要是安排在暑期, 其成果在暑期就要向组委会提交;二是, 暑期时间长, 可以充分实践;三是, 在家中, 实践时由家长负责, 家校合作, 又减少了学校安全责任的重压。放假时, 由学校德育处发一封致家长的信, 向家长说明学校有这么一项活动, 请家长做哪些配合。

又为什么由德育处负责?我们也基于三点考虑:一是, 在学校传统工作中, 德育处就负责“社会实践”这块工作;二是, 德育处负责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评价, 班级评比是与班主任利益紧密相连的, 班主任又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者, 由德育处负责, 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保证实践的有效性;三是, 德育处下有强大的学生干部团队和社团, 可以组织起来, 发挥他们在实践中的组织管理作用。

这个时期的活动, 在教研部门协助指导下, 德育处督促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暑期进行主题活动的“学习活动”、“体验活动”、“研究活动”、“宣传活动”等实践。并在新学年初, 组织对实践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

在此期间, 德育处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团队、学生会等部门的作用。

三、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行分管教学副校长挂帅, 教研、教务、德育众部门分工协作, 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

1. 教研部门

负责活动策划、资源开发、活动指导、活动总结与提升等。具体是:每年四、五月份, 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人员, 从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网站, 了解当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主题, 收集有关活动资源,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活动子项目、子课题, 确定活动目标, 设计活动总方案及各类活动表格 (如班级活动情况登记表、评价表、暑期学生活动反馈表等) , 编写有关活动指导, 指导相关部门结合传统活动项目开发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活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进行相关活动操作的具体指导, 如暑期活动前开设针对师生的活动讲座, 指导信息技术教师在活动准备阶段利用计算机课引导学生认识活动、传授相关技能, 在科普实验展中进行实验操作指导……

每年10~11月, 对活动进行总结, 将活动材料整理归档, 备各类检查。可能的话送去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 我们学校这几年每年的主题活动成果都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 2011年, 我校组织的“珍爱生命之水”活动, 还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2. 教务部门

(1) 教学期间的课程教学管理与落实。

(2) 每年9~10月在德育处学生干部团队协助下, 组织“班级———年级———全校”系列汇报会。

(3) 组织学生课程的学业评定:我们以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为载体, 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领域于其中, 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作为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的依据, 记入学籍档案, 这样通过课程管理的评价机制, 就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德育部门

德育部门是以德育处为首, 团 (队) , 学生组织———学生会。具体负责落实主题活动的实践组织。但不是德育部门领导、教师全包, 而是在他们指导下, 由学生会学生干部及班、团、队学生干部具体落实。德育各部门根据其传统的部门分工职责负责相应活动项目的组织, 在具体组织中既分工又合作。

具体如下:

(1) 活动启动

由团委 (少先队) 负责, 指导学生团队组织科学调查体验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 在每年五月下旬六月初举行, 根据情况, 可结合“六一”活动举行。

(2) 暑期实践

由德育处负责, 在每年暑期前召开班主任会议, 布置安排, 指导班主任组织活动。指导学生会组织活动的学生干部团队———每班一个负责班干部, 在班主任指导下组织活动小组、督促小组活动、收集活动材料、组织班级活动成果初评和展示等;每年级一个学生会负责干部, 负责年级活动材料的收集、组织年级活动成果初评和展示等。

期间, 团委组织指导有关社团活动, 比如, 小记者团进行活动的相关跟踪报道, 科技创新社团的科技创新活动, 等等。

(3) 展示交流

由德育处负责, 团委 (少先队) 协助, 指导学生干部团队完成。

首先, 进行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和评奖。每学年开学第一周, 各班负责班干部在班主任指导下, 收齐材料并按类整理 (每类依质量排好序) ;第二周周二主题班会后, 将整理好的材料汇总交给负责本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负责年级的学生会干部按类整理后, 上交学生会, 在德育处组织下对成果进行评奖, 将结果交德育处和教研室。德育处将完成情况纳入班级德育评分, 并对优秀活动班级、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其次, 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汇报, 一是与教务部门一起组织进行“班级———年级———全校”系列成果汇报会;二是在校展厅内进行布展展示优秀成果;三是, 结合每年九月中旬的全国科普日活动, 进行学年科技节暨主题科普实验展、成果展活动。

四、体系优点

作为一门没有中、高考的新课程, 作为一门至今实际身份还没得到广泛认可的新课程, 要想在学校中得以认可并能长期生存, 必须对学校多方面工作有利。我们以科学调查体验主题活动为载体,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说是“一个活动, 多个赢面, 领导乐成, 常态实施”。

首先, 我们这个主题活动, 是非学科性、综合性的,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 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 能较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常态化实施, 解决了学校课程中的这个难点, 上级部门有关课程的检查也能顺利通过。换句话说, 我们这个主题活动的组织, 从课程上看, 是综合实践活动。

其次, 我们这个主题活动, 它的主题有思想性、教育性, 而且多为当年的热点, 因此也可把它当作是德育活动。这样, 这个主题活动还能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并且还可成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 在上级有关德育方面的检查中, 是响当当的得分、加分项目。

第三, 我们这个主题活动, 它本身就是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所以它的实施也落实了学校科技教育目标, 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特色。

可以这么说, 这个主题活动的实施, 就像学校工作的“万金油”, 让学校多个方面的工作都有成果、有成绩, 领导自然乐成, 也就会更支持, 课程也就能常态实施了。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五结合” 篇3

一、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利用这些节日,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爱国、爱党等多种教育,培养多种能力,增长学生的各种见识。

如在春节前夕,学校舞蹈小组随市教育电视台的银屏少儿艺术团到北京西城区少年宫参加联谊活动。除了两场演出外,学生们还参加了爬长城、参观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等许多开拓视野和增长知识的活动。

“三八”妇女节,学校组织了“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活动。有的学生做家务,有的为父母唱一首歌,有的为父母画了一幅画,有的为父母洗脚,还有的为父母说一句祝福的话……虽然形式不同,却表达了学生热爱父母的感情。

结合植树节,少先大队开展了“认养小树,我和小树一同成长”的活动。学生们心系小树,定期为小树浇水,保证了小树的成活率,也理解了绿化校园、绿化环境的意义。

“六一”儿童节,家长和孩子们的大型艺术节,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月十日教师节,各年级的小歌手站在国旗下,为老师和全校同学献上了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表达了对辛勤教师的敬意,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十月十三目的少先队建队日上,一年级新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喜悦之情洋溢在稚嫩的脸上,红领巾飘荡在胸前。

二、与时事教育活动相结合

国际、国内的形势千变万化,从美伊战争到巴以冲突。从全球性非典、禽流感到世界性的灾难,无一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爱好和平,杜绝战争,减少自然和人为的灾难,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

我国“神舟五号”升空及胜利地返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宇宙及对航空航天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举行了第五届科技节,并邀请了市航模协会的技师进行了各种航模表演。望着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模型,学生们欢呼雀跃。随后,不少学生报名参加了学校航模小组。

针对湖南衡阳发生的火灾楼房坍塌事件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学校和当地消防七中队组织了全校师生的应急逃生演习。通过演习,师生们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明确了“健康第一,安全第一”是当今社会的首要问题,也是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三、与社区、厂区、社会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推进学生自我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风采,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

从三月一日到四月六日,学校百余名师生参加了采油八厂厂庆文艺演出活动。五月,汶川地震,全校师生为灾区人民捐款近两万元人民币。七月末,舞蹈小组学生随市少儿艺术团到大庆监狱进行了慰问演出。我校和光明社区联合。为贫困学生捐献了图书一千八百余册。

随着楼区草坪的铺设,在学校和楼房管理人员积极配合下,学生不但当小宣传员,还当卫生管理员,成为保护环境的好榜样。

四、与实践性的竞赛活动相结合

张扬个性,让学生体验过程、感受成功,是综合实践课的另一理念。 无论是美术、音乐、体育、微机活动类的比赛,还是学科类的竞赛,只要有比赛,我们都组织学生参加,一方面展示学生的才华,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胆识。

五、和学科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科的任教老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过程及进行研究性学习,锻炼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也要求:面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在语文课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课前收集背景资料,课上向他人介绍;课上模拟采访、推销、导游,体验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要求;针对社会现象,向老师、校长、厂长提出合理性建议;开辩论会,进行口语交际;设计手抄报……建立大语文观思想,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宴际测量操场的长度和宽度及面积,让学生到超市调查物质价格及分类情况,统计家庭年月用水、用电情况及每月的开销状况等等。这样,既有研究性学习,又有自主性学习。

又如,科学课的采集制作、种植观察、实验操作;社会及生活课的到社区调查参观,旅游及探亲;微机课的上网下载资料、制作网页,培养创新;劳动课的理论延伸到家务劳动……

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结构时,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我校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三、课程目标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上,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一)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做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开展“家乡的变革”“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名人”及河流、家庭生活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⑴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按学习小组或经过调整组合成4——6人的课题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尽其能,协作互补。⑵个人独立研究。一般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由学生根据已选定的课题,各自独立的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信息,开展研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念后,再通过集体辩论,分享初步的成果,由此推动个体深化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的课题报告或论文。

各年级在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基础上,要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各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做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光荣院打扫卫生、清扫街道、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关心社区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有:

⑴自我服务劳动

中年级: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会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能整理自己的书包,在教师

指导下做好值日生等。

高年级: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衬衣、裤子等小件衣服;会使用针线钉钮扣,缝小手帕、沙袋等简单的布制品;能有条理地摆放课桌、凳,自觉打扫教室、学校卫生;能在教师

指导下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

⑵家务劳动

中年级:

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铺床、叠被、刷洗碗筷、扫地、倒垃圾等。

高年级:能主动地扫地、拖地、抹家具;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帮助家长摘菜、洗菜、淘米,在家长指导下,会做简单的饭菜;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⑶简单生产劳动

中年级:学会拉花、剪贴小动物、手提袋等简易作品的制作;指导学生认识花生、玉米、小麦、苹果等主要的农林作物和家兔、鸡、羊、牛等畜禽。

高年级: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制作纸风车、五角星,会用橡皮泥或泥巴捏制泥鸭、小狗等作品;能利用易拉罐等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能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使用部分劳动工具学习花生、小麦、地瓜等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和复收;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能给学校、家庭种植的花草浇水、除草、消灭害虫;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采摘苹果、树种等采集活动;能对损坏的课桌登进行简单的维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学生饲养家兔等小动物,教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基地种植花草或花生等农林作物,搞好勤工俭学。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⑴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⑵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⑶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⑷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⑸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3、(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组长:

副组长:组

员:

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研组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教师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办法,专职教师上好每周统一时间课,兼职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上好学科整合课。专职教师要对兼职教师的学科整合课实施进行指导和协助。

4、课程实施

(1)课程安排:

一至六年级各班每周一课时,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每学期各年级进行三到四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每个活动时间为一个月。其它时间为方法指导课。

(2)主题确定:利用省编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挑选3个适合学生开展的主题3个,自主开发一个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资源主题。

五、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指导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进行评价并评奖,优秀资源编入校本资源包,推荐全校使用。

综合布线实训17-18 篇5

实验十七 设备间子系统布线---配线架、理线环安装实验

17.1实验目的

通过网络配线架的安装和压接线实验,了解网络机柜内布线设备的安装方法和使用功能。常用工具和基本材料的使用方法。

17.2实验要求

(1)、完成网络配线架的安装和压接线实验。(2)、完成理线环的安装和理线实验。

17.3实验设备、材料和工具

(1)、实验设备为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西元”牌 网络综合布线实验装置。

(2)、网络机柜、配线架、理线环、螺栓等。(3)、十字头螺丝刀、压线钳等。

17.4实验步骤

17.4.1确定机柜内需要安装设备和数量,合理安排配线架、理线环的位置,主要考虑级连线路合理,施工和维修方便。

17.4.2准备好需要安装的设备,打开机柜自带的螺丝包,在设计好的位置安装配线架、理线环等设备,注意保持设备平齐,螺丝固定牢固。

17.4.3安装完毕后,开始理线和压接线缆。

17.5实验报告

(1)、画出机柜内安装设备布局示意图。(2)、写出常用理线环和配线架的规格。(3)、写出24位配线架的电气参数。网络综合布线实验指导手册

17.6实验相关知识

(1)、24位/48位配线架(带理线)

产品简介:

 卡接簧片镀银,可重复次数>200次

 绝缘电阻:正常大气压条件下,绝缘电阻>=100MΩ}  接触电阻:(不包括体电阻)正常大气压条件下,接触电阻<=2.5MΩ}  寿命:插头、插座可重复插拔次数>=750次

 抗电强度:DC1000V(AC700V)1分钟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2)、墙柜式超五类配线架 产品简介:

 卡接簧片镀银,可重复次数>200次  铁板颜色:喷塑,黑色

 寿命:插头、插座可重复插拔次数>=750

 抗电强度:DC1000V(AC700V)1分钟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3)、50对110型跳线架 此款110型跳线架分为两种:

有腿的为A型,无腿的为B型

 带腿的跳线架便于安装在背板上,可以方便线缆的引入

 无腿的跳线架可以节省空间。网络综合布线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十八 网络综合布线考核实验

18.1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在完成实验一---实验十七的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和考核实验项目。全面掌握综合布线的设计知识和施工技术。

18.2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一---实验十七中的材料、工具和路径,学员设计至少2个实验项目。

(2)、完成设计的实验项目。(3)、掌握布线需要材料的计算方法。(4)、掌握布线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18.3实验设备、材料和工具

(1)、实验设备为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西元”牌 网络综合布线实验装置。

(2)、实验中使用过的材料和工具。

18.4实验步骤

学员参考实验三---实验十七,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并且完成这个实验。

18.5实验报告

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6

(2017年9月)

为加强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教师工作业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总 则

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为先,科学管理,建立以德、能、勤、绩为内容的教师量化考核方法,并逐步健全和规范,切实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深挖学校内部潜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二、考核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原则;

3、坚持分层考核和一票否决的原则;

4、坚持倾斜一线的原则;

5、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平时和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础项和加分项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定的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三、考核对象:全体教职工。

四、考核内容:

1、领导班子考核包括师德、勤、能、绩和加分项等五个方面。

2、其他教职工考核包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勤(出勤情况)、能(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绩(常规管理、工作量、工作质量)及加分项五个方面。

第二部分:考核细则

Ⅰ、一线教师考核,共分五部分:

一、德项:(10分)

参照《高碑店市职教中心师德考核办法》执行。

二、勤项(30分):

主要根据出勤情况考核,依教学周次以自然月计分,每学期核算平均分计入量化总分。学校实行坐班制,并实施指纹签到制度,教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不离岗、不串岗,尽量保持出满勤。

1、以签到机数据为准,所有人员一律在第一节上课前5分钟签到,延后签到的一律视为迟到;上午11点后,无第四节课任务的教师可签退,有第四节课任务的必须在下课后签退,提前下课的记为早退;下午签到在规定签到前半小时内指纹签到,在最后一节课后签退;如遇停电一律到办公室纸质签到签退;不能录入指纹的教师一律到办公室进行纸质签到签退,杜绝输入密码签到。

2、事病假一天扣3分(出具医院或证明的视为病假,1天扣1.5分),超过7天的病假需提供二甲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和单据并按程序向教育局请假;旷工一天扣5分,迟到、早退、中退45分钟以下每次扣0.5分,超过45分钟以上每次扣1分;查岗不在且不明原因的每次扣2分。婚、丧、产假按规定时间休假的不扣分。事病假累计超10天的扣除当月全部出勤分。

3、学校组织的会议及集体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的,无故不参加的一次扣5分/次;事病假一次扣3分;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含接送子女)。

4、因早操需要,体育教师可以不坐班,但基础分定为27分;其他教师均需坐班。

5、处室特殊岗位人员,按学校规定上下班,不准个人随意调班,随意调班的按考勤规定执行,特殊岗位人员没有核销事病假。

6、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任务和临时性工作会议的情况下,哺乳期教师每日上下午各享受一次哺乳时间,时间一小时;有接送子女任务的教师在学校规定时间以内可以享受以下照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6次、幼儿园及小学其他年级每周3次可以早退,不记入考勤分,超出部分按早退计。

7、因学校执行轮假制度,要求周六日正常坐班。因此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值满教务处规定的正晚自习个数的一线教师给予核销固定天数的事病假(按学期初校历安排执行),未完成晚自习任务及无晚自习任务一线教师、无值班任务领导及处室人员核减一天执行,一线哺乳期教师适当增加核销天数。晚自习执行出勤加分政策,每正常值一个正晚自习的加1.5分,但每自然月不超20分。

8、关于教师请假:一天以内主管领导签字,三天以内主管领导和副校长都签字,七天以内主管领导、副校长、校长都签字,请假人请假时一并在办公室提前备案。请假原因须明确,代签、替签视为无效,不能当面请假的须逐级报告并事后及时补交。

9、教师外出或中间离岗需向门卫室上交由主管领导签字的外出请假条,门卫室做好记录,无故外出教师在量化中给予扣分处理,严重者给予谈话并通报批评。

10、一学期事病假累计15天,取消本学期评优评先资格;一学年事病假累计30天,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11、领导除均按上述规定执行外,请假时需向主管领导和校长请假,同时均需到办公室登记备案。

12、如出现签到时弄虚作假(如帮他人代签、签到后离校签到时返回等)相关责任人扣除当月全部出勤分,师德分全部扣除。

此项得分扣完为止。

三、能项(30分):

每月进行考核,学期末按平均成绩计入总分。

1、一线科任教师:规定周课时数8节(含自习)为标准工作量;按学期初计算,超过45周岁女教师或超过50周岁男教师或荣获教育局红烛奖的教师规定周课时数为 6节。班会课计1课时(查课教师记录),扫除计1课时(德育处提供记录),班主任每周计4.5课时工作量。在上述基础上,每多一节,月增加3分。晚自习按3节计算(以在教室为准);早自习按1节计算;上午第四节按1.5节计算;课程表中的正课工作量按所教班级人数增加量化系数,以每班35人作为基数,每增加5人,工作量系数增加5%。早晚自习和上午第四节不作为一线平均值参数。

2、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任课:同一线科任(2)、两操:一节早操记1课时,一节课间操记0.5课时。以德育处提供的记录数据为准;

(3)、训练:根据保定市运动会成绩,并按成绩排名确定课时系数,全市前1/5系数为2,1/5到2/5系数为1.5,2/5到3/5之间系数为1,3/5到4/5之间系数为0.8,后1/5的系数为0.5。分组训练一节每人按市运会成绩系数乘以1课时,有正课并训练的不重复记课时,训练要有训练计划和训练教案。以教务处查课记录和训练记录为准,如一学期没有比赛训练任务不记分。其它训练按实际课时核算。

(4)第(3)条不列为一线教师平均值参数。

3、一线教师兼任学生会及团委工作:

依据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活动结果及意义,由团委和德育处(负责学生会)提交证明

材料报评估小组核算后(按《高碑店市职教中心关于教师组织活动核算工作量工作的实施办法》核算工作量)计入当月工作量,活动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此项不列为一线教师平均值参数。

4、跨学科教师:

一线教师任教两个学科或同一学科任教两个年级的或同一学科教材版本不一样的,每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加3分,任教3个及以上加4分。

5、实训室管理员:工作日每天要检查维护实验、实训器材,对照台账一一核对,填写好使用记录,出现器材损坏要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并追查损坏原因,人为损坏要照价赔偿;教务处每周四上午按打分制式表检查实训室卫生、台帐及器材使用记录(微机室检查时要全部开机),每检查一次将检查情况(包括实训室使用情况)按最高2课时计入量化(微机室和数控实训室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检查情况向上浮动1课时),不开门的不计工作量,仪器设备损坏严重的还要追究责任并给予处理。不正常使用的实训室不再设管理员,如需做整理可以临时抽调教师并按管理员规定课时计入量化。每月计三次,与突发情况另行计算。

6、成立维修小组(整体核算,不单独计数),负责所有机房和网络教室计算机的维修和保养,视工作情况按照每人每周2课时数计入当月工作量;如维修不及时(学校因素导致除外),本项工作量取消,此项量化以每月初教务处检查组检查记录为准。不计入一线教师平均值。

7、教师业务论坛、经验交流会或专题培训学习、演讲等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参加者每次加3课时工作量,迟到或早退扣一课时,主讲人在3课时基础上另加6-8课时(依据评估确定)工作量;每学期每人主讲记分只限一次。

此项不计入一线教师的平均值。

8、教师对课堂学生学习小组平时考核(含上课电子记录表及小组评价表)纳入量化,每月一份记2课时,每月2份记3课时,每月3份及以上的记4课时,不作评价者不得分并追究原因。此项不计入一线教师的平均值。

9、考务及其他指令性工作:(1)、外出监考教师:

对于中、高考中笔试部分(语、数、英、文综、理综)的监考教师按考试时间1.5倍计入工作量;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工作(如体考、实考、信考、学考、核分、考务培训等)按工作时间单倍计入工作量。

(2)负责会考、中高考保密工作的人员依据监考人员对待;

(3)本校统一考试:包括:命题、监考、评卷、分析据实际情况记入工作量。(4)因学校工作需要外出为学生带队的,按任务实际情况由评审小组核实工作量。(5)学校运动会按正常上课计入工作量。(6)校级竞赛类活动按《高碑店市职教中心关于教师组织活动核算工作量工作的实施办法》核算工作量。

此条不列为一线教师平均值参数。

四、绩项(30分):

对一线教师每月进行考核,学期末取平均成绩计入考核总分。

1、计划总结(4分)(1)计划(2分):学期初按规定时间完成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上交教务处,每晚交一天扣1分,扣完为止。因部分教师任教科目较多,每多交一份计划加1分,教学计划最多记4分。教研组计划单独核算。

(2)总结(2分):学期末按规定时间完成个人教学工作总结,主要说明本学期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教研组总结单独核算。

2、备课检查(12分)由常规检查小组每学期进行三次教(学)案(含电子教案、导学案、课件、试卷等)检查。

(1)质量(6分):根据备课检查的制式表格逐项由常规检查小组赋分,最后结果即为教案质量得分;

(2)数量(6分):依据所任科目、班级、新课教案数由常规检查小组核定分数,每周在4课时以下(含4课时),从5课时算起每多一个教案加1分,但加分不得超过4分。

3、学科教研(3分)按学期初学校教学计划和活动操作规程参加的每次1.5分。作课教师记3分,教研组长记3分

4、班级教研(2分)以班级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每班每学期1次,按活动操作规程参加的记2分,班主任记4分。

5、工作反思(2分):每月三三三反思,教师每参加一次并按反思要求完成的记3分。

6、听课(2分)

规定一线教师每人每月听课不少于2节,每节记1分。听课活动统一由教务处安排推门课或教研组安排教研活动并由专人记录为准,自行听课不作为加分依据。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公开课听课活动,每多听一节加0.3课时。每月公示。

7、课堂教学(3分):本项属于减分项,出现下列情况者减分:

(1)上课迟到、早退、间退、提前下课(以铃声为标准)一次扣0.5分,15分钟以上视为旷课,每节扣1分

(2)2天以内临时性请假,教师应自行调课,并将调课情况上报教务处主管领导,不扣分。特殊情况下,确需教务处协助调课者,扣除1课时量化,奖励给代课教师;因未自行调课造成空课的按旷课处理,每节课扣1分,出勤按旷工处理。

(3)教务处常规检查及值班领导检查要及时公示,出现上课秩序混乱(当堂违纪学生5人以上含5人)或教师违反教学常规的行为,每节课扣0.5分,造成教学事故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4)早晚自习无故不到位者按旷课处理,特殊情况下向值班领导请假,每旷课一节早晚自习扣1分,此项累计扣分。

(5)在实训室上课的教师严禁实训室有学生的情况下走出教室,发现一次扣除0.5分,造成物品损坏的加倍扣分并给予经济处罚。

(6)上述五条以值班领导记录或主管领导检查为依据,核实后严格执行;如出现此项得分扣完情况,将从绩项总分中继续扣除。

8、作业布置与批改(2分)

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按批改次数和质量酌情赋1-2分

五、加分项:成立由各部门主管领导共同参与的加分项审核领导小组。

1、毕业班教师依据当年高考成绩确定基础分,每考取一名本科生,所在班级高考科目任课教师另加2分/生,相应分数2倍加入第二学期量化,班主任享受一线任高考科目教师待遇。

2、教科研成果奖励:

按上级要求并由学校组织参加的国家、省、市、县(市)、校级各类评比和比赛(例如优质课、公开课、说课、教案评比、论文评比、技能大赛、课题研究、教师基本功竞赛、艺术节、运动会等各项活动),获得奖项的证书复印件及时上交教务处,不及时上交的不计分,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5、4、3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3、2分,市级 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1、0.5分,校级一二三等奖一律记0.5分。本项按证书取得时间计入学期量化。没有明确奖项等级的按同一级别三等奖对待。在规定时间内不参加任何校级教学类评比活动的教师,取消上一级参赛、评优、评先、推荐骨干教师等资格。

3、学期内评选出的优秀教研组的所有成员按教研组名次(1-6名),由高到低分别加3分、2.5分、2分、1.5分、1分、0.5分。

4、学期末评选课改标兵,人数不低于一线教师的60%,其中一等标兵占1/3并在学期量化中加10分,二等标兵占1/3并在学期量化中加7分,三等标兵占1/3并在学期量化中加5分。

5、根据学期班级量化成绩,分成四个平台,学期末予以加分。此项作为班主任的绩效发放依据,但不作为评优评先依据

Ⅱ、教辅和后勤人员考核,共分四部分:

一、德项(10分):按一线教学人员的标准执行;

二、勤项(30分):按一线教学人员的标准执行;

三、能绩项

学期末由全体领导依据工作能力、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工作效益按20分制分别打分,最后按比例核算,且最高分不超一线教师的平均值;

四、加分项。

1、教师业务论坛、经验交流会或专题培训学习等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参加者每次加2课时工作量,迟到或早退扣一课时,主讲人在3课时基础上另加6-8课时(依据评估确定)工作量;每学期每人主讲记分只限一次。

2、考务及其他指令性工作:

(1)、外出监考教师:

对于中、高考中笔试部分(语、数、英、文综、理综)的监考教师按考试时间1.5倍计入工作量;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工作(如体考、实考、信考、会考、核分、考务培训等)按工作时间单倍计入工作量。

(2)、负责会考、中高考保密工作的人员依据监考人员对待;

(3)、学校运动会按正常上课时数计入工作量。

3、教科研成果奖:

按上级要求并由学校组织参加的国家、省、市、县(市)、校级各类论文评比、课题研究,获得奖项的证书复印件及时上交教务处,不及时上交的不计分,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5、4、3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3、2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1、0.5分,校级一二三等奖一律记0.5分。本项按证书取得时间计入学期量化,按奖项层次取最高加分。

Ⅲ、领导班子成员考核,共分五部分

一、德项(10分):按一线教学人员的标准执行;

二、勤项(30分):按一线教学人员的标准执行;

三、能绩项:按一线教师能绩成绩平均值作为领导班子成员的能绩基础得分;

四、加分项

1、领导兼班主任:

按月班主任评估办法,由德育处提供课时给予加分;

2、领导兼、听、评课、教研、监考等:按学期实际参与节数核算工作量;备课和作业批改按分值折半核算。教务处提供检查记录;

3、教科研成果奖:同处室教师,兼课的领导同一线教师。

4、领导值班:负责早操的监督与记录,检查早自习情况,上下午各查课一节,晚自习全程在教学楼值守,做好晚就寝工作,协同门卫做好门口值班,监督学生用餐,其他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值班要认真填写值班记录,正常完成的根据值班次数适当加分,并在出勤项中加分。

5、外出带队:因学校工作需要外出为学生带队的,根据工作量适当记分(工作日原则上减半),享受学校补贴的除外。

考核结果使用

参照师德考核结果,学年成绩作为评模、评先的依据,自然成绩作为专业技术考核的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在学校量化考核中凡出现弄虚作假者一票否决;单项得分为0时一票否决;不经学校校级班子集体通过教师接私活,一经发现一票否决;不服从学校安排,一票否决;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给学校造成恶劣影响的一票否决。

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7

一、良好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保证

在教学实践中, 确立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 例如, 聋生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经验, 学校的人文环境、现有资源, 等等.然后再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 确立适合本班聋生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例如, 在学习了“数的认识”后, 我根据学校的人文环境设计一个“寻找生活中的数”这样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分组去校园里观察、寻找身边的“数”, 然后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 让各组学生分别带大家去观看他们找到的“数”.同学们一会儿在花园里数花瓣;一会儿去草地上数警示牌上的字;有的还找到了操场上的运动标志图……大家一边数一边乐, 知识的甘泉涓涓流入了他们的心田.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聋生对数的认识, 也使他们体会到了缤纷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如此设计既贴近了聋生的真实世界, 又关注了聋生的兴趣与直接生活经验, 所以在活动中聋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 对活动也倾注了全部的热情, 而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回归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数学综合活动内容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这对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聋生来说, 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 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生活, 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同时教师还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 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 相得益彰.例如, “郊游中的数学问题”“粉刷墙面问题”等, 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 并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 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并不神秘.

三、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 强调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不是形式上的活动, 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它具有明显的“任务取向”, 是围绕聋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活动主题来开展的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 它非常注重聋生的亲历实践.因此,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就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 以培养聋生的实践能力.操作与制作活动就是把聋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 以活动促思维, 调动聋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这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 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 可以设计一堂“拼图大赛”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 通过“折一折, 拼一拼, 剪一剪, 画一画, 说一说”等系列活动, 使聋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 这样易于发展聋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们拼出不同的图画, 让他们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四、合作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

数学中的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综合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首先创设一个让聋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 让每个聋生有效地参与, 同时还为聋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 鼓励他们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为野炊做准备的综合实践活动“我是小小预算员”.教师可以给聋生一些钱, 让他们设计一些买东西的方案.这不仅需要他们去调查同学们对哪些食物比较喜欢, 还需要他们去调查食物的价钱, 既要保证数量充足, 又不能超出规定的钱数.然后根据经济情况再决定采购些什么, 怎样买最划算.所有这些全留给聋生自己处理, 给他们充分合作、充分交流、充分发挥的空间.

五、渗透思想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时代, 直接用到学校所学知识将会越来越少, 因而让聋生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寓教于思,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和数学素养便显得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的, 是让聋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为此, 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活动中, 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束缚, 让聋生大胆尝试, 要允许他们失败,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不断探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

17-1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一、前言

职业学校负担着为全国上千万个生产岗位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任,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不能走普高教学的老路,职业学校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有职业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意者,对文化课学习缺少自信,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如果盲目地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反而会加剧学生的这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近年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职业学校课改的亮点,给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会贯通。它既不是主题班会,也不是其它学科的活动,它是一次语文的实践活动,要有语文味,要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目标。“实践活动”则强调“做”,强调“行动”,要求学生在亲历亲为中获得直接经验。实践证明,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引领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但是目前许多实践活动课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指导方式单一、活动调控不力、活动收效甚微等不足之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和校园客观条件的组织方式。最常用的是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和全班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通常小组的人员构成由学生自己商讨后确定,教师不应过多介入他们的组织过程。分组完成后,学生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交叉成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果遇到跨地域教学交流的机会,甚至可以让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进行分组活动,以使综合实践与研究的范围得以更大的扩展;个人活动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开展活动的组织形式,它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学校学生已经处在了成年的边缘,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有直接和工业企业接触的机会。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在某些情景下让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例如每学期职业学校都有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这就是为学生布置个人活动任务的好机会。当学生个人完成活动返回学校后,应鼓励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积极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与共享;全班活动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知识范围跨度大、深度广,对分工合作要求很高,活动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就可以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但是一样需要全班在围绕同一个活动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分组合作,各小组分头完成自己的小组任务,并和其他小组共同完成总体任务。这对教师的指导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课堂活动的引导和调控

职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动性课堂,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活动学习过程并及时给予适度指导。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特点以及活动内容的不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教师至少要对学生进行三次指导:第一次可以在课堂活动开展之前,主要包括:针对学生专业特点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工具和场所。活动的准备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不宜过于宽泛或抽象,要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操作性强。 ②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制作方案或计划的过程应当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之下。第二次在课堂活动中期,此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学生按照活动方案的安排,来进行具体的活动过程,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最核心、最动态、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有的教师简单的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学生活动,安排好方案之后就任由学生执行,不引导不观察,忽视教师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价值;有的教师则将学科资源融合搞成了学科融合,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看起来像音乐课、美术课、政治课、专业技能课。唯独就不像语文课。事实上,这一阶段教师应该进行实时的跟踪观察和从旁指导。要关注学生对进程的参与,而不是只看最后的活动结果。因为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千差万别。教师要注意不让活动变成少数几个能力强的学生的个人表演,而个性内向,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完全无法参与活动进程。指导过程中要将语文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为物流专业的同学设计“模拟产品展销会”活动时,语文教师就应当将活动重心放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文书写作能力上;在为缝纫专业的同学设计“中国服饰与中国古典文化”活动时,也主要应通过对中国古典散文、诗词中出现的服饰来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并体会文字的美感,而不是单纯的服饰演变讲座。 第三次主要在课堂活动后期,组织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交流和汇报。

总之,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创设了条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未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趋势和潮流。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第一次为话题的精选作文下一篇:维修技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