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2024-06-04

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通用11篇)

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篇1

每天健身运动一小时

核心提示: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提高大脑的分析、判断和反应能力。

今年8月8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将“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本届健身日的主题。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小型多样,就近就便,业余自愿。要求各地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地域特色,广泛开展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活动。

每天锻炼一小时好处大

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提高大脑的分析、判断和反应能力。大脑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交替,人在活动时,脑细胞会经常处于迅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过程中,体育活动中与肌肉运动有关的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管理思维的部分得到休息,有利于缓冲脑力疲劳。同时,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呼吸,脑细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资的供应,代谢加速,大脑的活动也就更灵活,学习效率相应得到提高。

白领每天运动一小时很关键

生命在于运动。不过,很多常年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上海足球运动员、前中国国脚谢晖特别想提醒这群人:“千万别把运动当作任务,也别用一些理由来说服你放弃运动。运动,是为了你的生命。你每天是否花一点时间来运动,这意味着你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

谢晖为年轻白领们推荐的最佳运动方式,是买张健身卡,每天花一小时泡在健身房里。“花20分钟进行有氧跑,活动全身。再花20分钟进行器械练习,拉伸肌肉,提升肌肉力量。” “最好每天都去,实在太忙的话,一个星期也要去个四五次。运动贵在坚持,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谢晖说,“健身是一种态度,千万别给自己找个借口而放弃。只有坚持运动,生命才会更加健康。”

经常坐办公室,尤其是那些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群,很容易造成腰、背、肩的肌肉劳损。不少白领选择做一些“办公室健身操”,作为健身方式。对此,谢晖有不同的看法:“很多„办公室健身操‟,说白了就是牵拉肌肉,只能是暂时缓解一下,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的。要想起到最好的效果,必须来到健身房,穿上运动服、忘掉工作,真正地投入运动。比如,腰、背、肩肌肉酸痛,那么,就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适当做一些肌肉力量的练习。加强这些肌肉的力量,可以缓解和抵抗劳损。当然,有氧跑也可以活动全身肌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了去健身房,谢晖还建议大家适当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比如,有的人喜欢踢球,那么,一个星期就邀请一群人,大家一起踢一场。”不过,谢晖并不认为这些运动方式是最适合的。“比如踢球,你不可能一个人踢,只能和很多朋友一起踢。但是,不可能每天都有那么多朋友和你一起踢,而且场地也有要求。你可以一个星期踢一次球,但这不叫真正的健身,从锻炼身体的角度来说,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谢晖特地指出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人一放假就睡懒觉,一睡就是大半天。还有的人因为第二天放假,当天晚上就无所顾忌地玩乐,比如打麻将,一打就是通宵。这些,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应该多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于健身的时间,谢晖觉得,在每天的傍晚时候进行,效果最好。“比如,5点半下班,然后选择6点至7点健身,8点吃晚饭。健身结束后,晚餐也可以适当少吃一些。”

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非常有必要,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非常有好处

全军著名医学专家、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易学明表示,中小学生正是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而人体骨骼、肌肉、心脏、血管、神经的发育都离不开运动的刺激。

日本中小学生近半个世纪来之所以普遍长高了10公分左右,除了喝牛奶补钙外,国家对学生体质锻炼也非常重视,每位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要保证一小时以上的运动量。此外,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依赖运动的刺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神经系统发育得完善、协调,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变弱,与缺乏运动不无关系。

知名骨科专家、南京鼓楼医院邱勇教授说,人到中年以后身体素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代的体育锻炼情况,少年时爱好运动的人,身体素质基础打得牢,到中老年后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就低。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对骨骼的成长很有利,临床发现,喜爱运动的孩子个子普遍长得高,动作也敏捷。运动还可以消除精神疲劳,让大脑保持清醒,提高学习效率,每天一小时的锻炼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所以非常值得提倡。中小学生心理卫生保健专家徐苹说,亿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其实是造成一种氛围,让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学生学习负担太重、重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除了对身体体格茁壮成长有好处外,对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很重要,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因为运动多是群体性活动,每个人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这为孩子们长大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锻炼的意义

18世纪法国哲学家锹德罗提出“生命在于运动”,他认为,自然界的生命物质,都是在运动中发生发展的。如果运动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人的生命靠运动维持,运动能够促进生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内各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抵抗力以及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二、每天一小时的锻炼的实施方案

1、由于学生的体质逐年呈下降趋势,教育部提出 “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告诉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好处,变被动为主动。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比如骨胳、肌肉。坚持锻炼的少年儿童,肌肉、骨胳都都比较结实粗壮,身高也比不锻炼的同龄小孩要高。调查证明,同年龄、同性别的少年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不参加的身高约长4一8厘米。

B.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能增强体内各内脏器官的功能。经常运动的人,肺的容量比不运动的要大一倍以上;心肌发达,心脏的收缩力加强;胃肠道功能增强,消化好,饭量增加。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发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因素也对人体产生作用,如日光的照射、空气和温度的变化以及水的刺激等,都会使人体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所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不仅身体壮实,而且活泼、聪明,反应敏捷,接受新事物也快,平时极少生病。体育运动还能使人体态健美。体育锻炼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良好品质的形成。如参加1500米长跑时,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去坚持,在自己觉得很累,很痛苦的时候,用意志力去提醒自己再坚持再坚持一点点,就会胜利,可一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每天一小时项目的设计和安排

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了以下项目供学生选择,同时也划分了不同的区域。项目有:跳绳、踢毽子、长跑、做游戏、闭眼平衡、队列队形练习、滑板、跆拳道、内容安排详情见大课间活动安排附表

3、时间的保证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何一个项目的执行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我校将分散的时间做了合理的调剂。早上的大课间时间为20分钟,体育课时间为四十分钟,如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要进行阳光体育活动40分钟。这样充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而且阳光体育时间我们也进行了内容和区域的划分。同时还将上述的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内容安排详情见阳光体育活动安排附表

4、制度的保证

学校领导层的从组织领导、科学管理、评价考核、条件保障等方面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出明确目标,制定具体方案,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工作机制。我校由校长任组长,对各层任务做了明确的分工。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体育组督察,校长室巡视。每天对出勤情况进行登记,汇总,校少先队每天对检查的情况进行报道,这直接与文明班级的评选挂钩。同时建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社会监督机制,由家长督察团进行监督。学校每周向社会公布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对家长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查,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三、对锻炼的效果进行检测、考核

学生根据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活动安排,对锻炼的效果进行检测和考核。

一、二年级,我们组织了跳绳、踢毽子、广播操、武术操、跆拳道比赛,比赛里我们还实行了加分制,就是练得较好的,我们可以进行花样跳绳和花样踢毽子,这样可以进行加分加等级。对比赛得分比较高的班级对班主任也进行嘉奖,以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以比赛促练习,以比赛促成长。学校也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也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

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篇2

为什么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笔者认为,一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二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三是它涵盖了学校体育的主要方面。

今年上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组织国家督学和学校体育专家,对广东、四川、上海、江苏、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的24个地(市)、43个县(市)和336所中小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从督查情况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十分重视,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项督导制度,并将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上级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评价考核之中。同时,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实施,把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排入作息时间表,专门制定方案,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但督查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它看成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形式;二是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兼职体育教师过多,加之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导致体育教学能力低下,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单一;三是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精神不振、表现懒散,达不到锻炼效果。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仅仅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运动质量要得到保证。因为只有运动质量得到保证,才能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这恰恰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质所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必须要在有效提高运动质量上下工夫,要向活动的每一分钟要效益,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针对一些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不高、内容单调等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要组织学校体育专家帮助和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好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运动质量上。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设计能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运动质量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生命线 篇3

为什么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笔者认为,一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二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三是它涵盖了学校体育的主要方面。

今年上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组织国家督学和学校体育专家,对广东、四川、上海、江苏、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的24个地(市)、43个县(市)和336所中小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从督查情况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十分重视,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项督导制度,并将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上级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评价考核之中。同时,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实施,把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排入作息时间表,专门制定方案,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但督查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它看成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形式;二是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兼职体育教师过多,加之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导致体育教学能力低下,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单一;三是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精神不振、表现懒散,达不到锻炼效果。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仅仅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运动质量要得到保证。因为只有运动质量得到保证,才能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这恰恰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质所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必须要在有效提高运动质量上下工夫,要向活动的每一分钟要效益,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针对一些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不高、内容单调等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要组织学校体育专家帮助和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好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运动质量上。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设计能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总而言之,运动质量是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

(作者为教育部副总督学)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计划 篇4

一、具体内容:

1、每周3节体育课;

2、每天一次大课间活动9:30——10:00(跑步、做操)

3、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进行课外活动

二、课外活动课的具体安排:

(一)、活动时间安排:

周一:初一9.10.11.12.13.14.15.17.18;初二1.2.3.4.9.10.1

1周二:初一1.2.3.4.6.7.8.12.13.14.15.16;初二7.8.12.1

3周三:初一3.4.5.6.7.9.17.18;初二5.6.12.13.14.15.16.17

周四:初一10.11.16.;初二1.2.3.4.5.6.7.8.11.14.15.16.17

周五:初一9.10;初二1.2.5.8.15.16

(二)、活动方式:

1、各班学生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带领下,由体育委员组织,在学校指定的场地开展指定的活动。不得擅自改动练习场地。

2、体育教师巡回检查,负责指导学生的动作技术和安排合理的运动量。

(三)、场地安排:共计18个场地,具体分布如下

(四)、活动内容:

1、前10分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可进行慢跑、徒手操、关节活动、游戏等。后30分钟的锻炼内容见下面的具体安排,每个练习之间要安排1-2分钟的休息时间,以免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太大。在完成所有的内容后,可有班级自己安排游戏等内容,但不可跨区域活动。

2、各场地的练习内容:

1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进行乒乓球练习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2--11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俯卧撑15-20次/组,做3-4组

3、立定跳远10次/组,做3-4组

4、篮球比赛或游戏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12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原地深蹲跳20个/组,做4组

3、斜身引体30个/组,做4组(女生),双杠臂屈伸或引体向上8次/组,4组(男生)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4、根据器材自选项目

13和16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在跑道上跑50米或立定跳远10次/组,3-4次

3、俯卧撑15-20次/组,做2-4组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4、在跑道上中速跑3-5圈

(五)注意事项:

1、各班必须在指定场地练习,禁止乱窜场地,没有安排的年级不得到各运动场地运动。

2、活动期间,安全第一,禁止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激烈的对抗练习。

3、服从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管理。

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篇5

“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自查报告

为更好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精神,广泛开展学生体育运动,通过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健我们的体魄,培养我们的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拼搏精神,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体育运动的新高潮。学校决定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安排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下午操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有机结合。

一、建立了工作机构,部门职责明确

1、学校成立工作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学校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组长:钟能清

副组长:王财清、廖瑾年、肖峰 成员:各班班主作和体育老师

2、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参与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二、建立制度,强化管理

体育卫生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出了“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全校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历任领导都非常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做到校长领导下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分管领导——体育教师一条线,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规范体育工作。从而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校体育成绩的不断突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确保学生活动需要学校每年坚持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和添购体育器材。体育基础设施的逐步改进和体育制度的规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体育环境。

三、自查情况

1.加强师资培训,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学校注意抓好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大力鼓励并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学校按规定配备兼职体育教师,学历达到大学专科,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课程,体育开课率达到100%,课外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并结合小型的体育比赛。组织教师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更新教育理念,充分体现我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3.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达标及成绩评价活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学期初制定了学校《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任课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将达标锻炼项目始终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和水平。坚持每年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坚持每学期末都对所教学生进行一些项目的测试评价工作,现在,经过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每年按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给区、市、国家。

4.制定了建立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尽量把一切不安全消灭在萌芽状态。

5.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发挥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出谋划策,一些活动也让家长参与进来,一切为了孩子,家长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

6.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纳入班级考核重要指标。

7.积极筹备和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

1、体育师资较弱,无专职体育教师。

2、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形式还是有点单一。

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篇6

学校根据工作计划,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努力使学校体育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我校在场地小,学生多,器材少的现状下,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的,全校教师共同配合与合作,确保全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保证人人有体育锻炼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在活动中丰富课余生活。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理念: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健康、让学生人人拥有快乐的一天。

一、活动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将体育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技艺的机会,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全校师生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活动时间的安排:

1、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安排一次体育课外活动。

2、活动时间:

(1)星期一、二、四、五下午16:15—17:00

(2)星期三下午3:25—4:05

三、活动内容地点安排:

1、小皮球和游戏在教学楼正前面。

2、打沙包在四排球场。

3、跳绳在艺术墙前边。

4、乒乓球在乒乓球场。

5、排球在二、三排球场。

6、篮球在篮球场。

四、1、体育课外活动器材收发负责人:陈兴林

2、体育课外活动指挥协调:谢春阳、陈兴林、

刘丞、江询

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篇7

作为终身从事学校体育事业的老者,在千思万虑地为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忧心忡忡之时,参与了2013年年初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的一次座谈会,看到了区教工委的一份红头文件“关于印发中小学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愿意就这一政令性文件表达三个方面的感触。

一、一支有魄力的领导班子是实施“实干兴邦”的前提条件

根据北京市教委为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将每天锻炼一小时排入课程表”的文件精神,西城区教工委专门召开会议做出“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工作意见,说明区教委的现任班子有领导能力和掌控魄力,敢于担当。这意味着,从2013年秋季开始,西城区中小学要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具体行动。众所周知,在我国只要固定在课程表上的课,就必须配备固定的任课教师,对西城区教委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只要“每天一节体育课”成为现实的行动,并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及明确的考核标准,中央反复强调的进一步提高学生每天一小时在校体育锻炼的实效就能落到实处。

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改革,从掌握的学校体育史料与学校文献资料看,没有一个国家有这种举措。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育才中学的老校长段力佩,为落实素质教育曾提出并实施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行动,固定教材是男拳女舞,确实有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惜只坚持了几年。如今,西城区教工委领导做出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决定,只要抓好贯彻落实,各校都能按照文件要求“每天上好一节体育课,每天统一开展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优化活动内容,全面提高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效率,就能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坚持下去,3年之内,最多5年,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局面,还能持续保持学生体质上升的趋势。因此,从战略高度层面看,西城区这一文件的真实实施,将为中华民族的体育强国梦提供一种借鉴,甚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体现大体育课程理念的“实干兴邦”的改革思想

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是对体育课程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发展。贯彻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文件的精神、内容和具体安排必须建立在大体育课程的理念基础上,即用体育两类课程的理论指导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

一类是体育学科类课程,简称体育教学课。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要求,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主,发展学生体能为辅,适当安排形体教育、安全教育、基础生存训练等内容。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另一类是体育活动类课程,简称体育活动课。小学1~2年级和3~4年级,一般以形体教育、游戏和基础体力活动为主,(运动负荷达到中小密度和强度),班主任和班级体育干部负责组织具体活动与适当辅导,体育教师主要进行指导;小学5~6年级和初中7~9年级每周安排两节活动课,一节体能课以发展基础体力练习(有氧运动,肌力和协调力为主,)另一节以安全教育、生存训练内容为主;高中每周安排三节体育活动课,即体能课、拓展和生存训练课、技能选修课,体育教师主要指导活动,班主任与学生干部组织与辅导,(负荷量达到中上密度、中下强度。)

大课间操也称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即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课,每天25~30分钟,必须保证做操的质量和活动实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资源,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或者专职教练员的主导作用,以及班主任教师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的辅助作用;运动量总体控制在有氧活动范围内。

此外,每天一节体育课,要按照动作技能渐进提高的原则和适宜超量负荷的原理,依据中小学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节奏地安排不同类型课的负荷量。坚持下去,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就可以逐周、逐月、逐年得到提高。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机制是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实干兴邦”的有力保障

西城区的这份文件明确指出,为确保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学校要成立体育指导小组,加强对全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每年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明确任务,指导制订执行方案,督促拟订各班体育教学、活动课的指导纲要和学期教学活动课的各种计划,以及体育考核标准;关注体育课堂效果,定期召开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等体育教研活动),强调了“校长是保障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第一责任人”的权益,建立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长效机制。

为保障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改革力度,这份文件还专门提出“两大投入”的举措。

一是加大体育师资建设的投入,整体合理配置体育教师。

各校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时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确保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合理确定体育教师的周课时量,明确提出“体育教师带早操、课间操、运动队训练课、运动竞赛以及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体育活动都应按45分钟一课时的标准计算工作量,并发放相应补贴”,提示“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师工作量,切实保证体育教师待遇,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这种保障的条文,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上好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是加大体育硬件建设的投入。

要求各校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的实际需要,配齐配足体育部分场地和器材设施,以及管理、维修,保证体育教学和活动课的需求。

此外,还提出两个“优先”。即学校在安排课程表时,优先安排体育课,以充分挖潜利用学校有限的体育资源,改革上午前两节不安排体育课的现象;学校在安排经费计划时,优先考虑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所需的经费。

北京市西城区的“关于印发中小学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值得表扬,体现了领导真心实意的重视,有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实在在的保障举措,真正体现了“十八大”提出的“实干兴邦”精神。

我坚信,如果全国各地都能像北京市西城区这样具备行政推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执行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就不会漂浮在上,而会有效落实,学生的体质健康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小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篇8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提出:一个民族的强盛与发展必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近一百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的体魄怎么样呢?

2000~2010年,笔者对所教的四届学生高一入校时的身高、体重、短跑速度、中长跑的耐力状况及肺活量、上肢力量等作了数据测试,得出了以下结论:身高、体重呈上升趋势,其余几项均呈下降趋势。

10年时间,男生身高平均增长3~5厘米,由原来的平均1.692米增长到1.735米。体重增长4公斤左右,由原来的平均62公斤增长到66.5公斤。女生身高也有4厘米左右的增长,由原来的1.585厘米增长到1.62米,体重也由原来的平均45公斤增长到49公斤。

短跑速度下降明显。100米成绩,2000、2003两届学生中男生大部分都在14″5左右,极个别的低于16″;而到了2010年男生大部分低于15″,低于16″的已经占15%,女生则有30%的低于20″。中长跑成绩也呈下降趋势:2003届学生,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成绩在4′以内的占到80%以上,3′30″的约占30%;到2010级则4′以内的还不足50%,成绩下降比较明显。

体操方面,无论是技巧还是单双杠,2005年前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能在教师保护帮助下完成相应的项目;而2010级学生到了连单杠翻上、双杠跳上支撑的动作都难完成的地步,很是令人担忧。

二、农村中小学身体素质变化的原因分析

分析十年来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990年以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高速期,从集体到个人都把原有的空闲地方建成了加工厂、市场,提供给孩子玩耍的地方越来越小,1990年前的孩子享受到的捉迷藏、滚铁环等活动对其后学生来说都成了奢望。

2.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90后的孩子也越来越得到家长的爱护,家长忙于经济而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一般不允许孩子外出,使孩子失去了同同龄人集体嬉戏、打闹的机会,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孩子的运动量。

3.现代化家用电器的使用也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电视、电脑前,使本来就缺少活动场所、活动机会的孩子更懒得外出、懒得活动。

4.农村小学极度缺少专业体育教师和体育运动设施,按照相关教育要求开设的一周三节体育课基本成了摆设,体育课上课不规范,单调乏味,缺少吸引力,缺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随意调课、占课的现象更是家常便饭。

5.从学校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重视,并且分出了大科、小科,主科、副科,在此条件下体育课体育活动已不在教师、家长重视之列,且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也没时间锻炼。

三、农村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施建议

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意见》的出台为学生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自主支配活动时间带来了福音。可是从政策的出台到真正的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学校是否按照政策要求执行;学生没活动时间盼自主活动,有了活动时间干什么,怎么干?笔者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发表一点自己的建议:

1.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的出台到执行应有严格的一致性,各学校各单位不以任何理由打折扣,检查督导不以学校的书面材料为依据,而是深入学生了解实情。真正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

2.学生干什么?怎么干?有了活动时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可问题是现在的学生看的多,做的少,给学生座谈得到的答案是:自己体质差,会的项目少,不能融入群体中。实际上是因为学生缺少健康意识,缺少自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一方面给学生灌输健康意识:体育锻炼对学习效率的作用,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对享受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几个项目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動中灵活运用。更要重点照顾体质差,缺少自信心的学生。

3.集体体育活动时间往往学生多,场地器材少,学生的活动时间少,活动量小,强度达不到,浪费了时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各学校各单位应动员团委、学生处发挥指导作用,建立兴趣小组,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兴趣小组上报项目,团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协调安排,一周为循环,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作用;动员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既能参与一定的管理,又能发挥教师技术指导的作用。

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发展的希望,要从小树立健康意识,培养锻炼习惯,使终身体育伴随一生。这一切都应从学校体育抓起,从“每天锻炼一小时”抓起。

每天读书一小时心得 篇9

书中的主人公12岁的阿富汗少爷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之后却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痛苦和自责。后,发现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却已死去,留下一个可怜的儿子。读完这本书,我被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真挚纯洁的友谊震惊。他们喝着同样的乳汁长大,从出生到成年,两人之间似乎就一直存在着一根线——那是一根友谊的线!学会说话那天,哈桑说出第一句话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而是“阿米尔”,那个男孩的名字。而20年后,阿米尔因为与哈桑之间友谊的牵绊,踏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却得知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悲痛至极,只能一遍遍的说着不,不,不……

这对阿富汗朋友间的友谊极为难能可贵,同时又令我自愧不如。我自己有一个弟弟,只比我小一岁。但是我总觉得他烦人,弟弟只要擅自拿了我的东西,或说的什么话让我不开心,我总会气势汹汹的骂他。渐渐的,我发现他竟然很少和我说话了,这都是因为我没有一个姐姐的样子。说到友谊,我便想到了18世纪末德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歌德和席勒,这两人之间的友谊值得称颂。哥得20多岁成名,30岁出头就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出生富裕,一生过着贵族生活。其乐泽出生贫寒,虽然他在20岁就蜚声文坛,但贫困与疾病一直伴随着他。尽管如此,歌德与席勒仍保持着真诚的友谊。

当听到席勒早逝的消息后,哥德沉痛地说:“我的存在丧失了一半。”27年后,哥德也逝世了,亲人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把他和席勒葬在一起。这种友谊是真诚的,同阿米尔和哈桑一样,是无价的。虽然一个贫穷,一个富裕,一个为仆人,一个为主人,一个是被称为“高贵”的种族,一个是被称为“低贱”的种族。但就是这样的友谊才令人感动,它跨越了金钱,跨越了阶级,跨越了种族。相比我和弟弟,自出生以来就有着血缘关系,我却时常将它视为阻碍。

每天活动一小时活动工作汇报 篇10

幸福生活一辈子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汇报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我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提高认识。

我校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为了落实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同时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些思想深入到每个人心中,用实际行动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

二、全力保障活动顺利运行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为推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健康发展,学校做到了全力保障:

一是保障师资落实。我校共有教学班12个,学生523人,教职工74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3人,兼职体育教师1人,卫生保健教师1人,基本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通过自培与组织参加上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是保障活动时间。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低年级保证每周四课时,中高年级保证每周三课时。从2006年开始,学校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安排每天9:10——10:10为大课间活动时间,各班分别开展不同项目的活动,每项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参与,专门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活动。大课间活动至今已坚持了六年,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激发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实现了体育与艺术、德育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是安排专门教师每年为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四次视力检查,每学期进行两次卫生监督检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学生的体检结果存入档案。

四是在体育课和活动课的经费、活动器材、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11年,学校购置了体育器材、整修了操场,由原来的土地面换成了水泥地面,为学生们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安全、更干净的条件。

三、精心安排,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

为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大课间活动收到实效,我校安排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体育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年级活动项目:集体舞、投球比准、砸沙包、跳绳、游戏。二年级活动项目:集体舞、投球比准、多拉快跑、乒乓球、游戏。三年级活动项目:投球比准、乒乓球、集体舞、游戏、砸沙包。四年级活动项目:小足球、大象拔河、接力、集体舞、篮球。五年级活动项目:乒乓球、篮球、多拉快跑、小足球、集体舞。六年级活动项目:接力、砸沙包、跳绳、大象拔河、集体舞。

在指导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学生们以高涨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大课间的活动中,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适时地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武术操比赛、班级乒乓球对抗赛、集体舞比赛等。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阳光沐浴下得到锻炼,孩子们都能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展现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形成了全体师生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四、搞好体育教学钻研

体育课教学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我校体育教研组始终坚持教学“五认真”:一是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初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二是认真备课,认真研读《体育课程标准》,制定每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三是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对课上所需场地、器材认真检查和维修,杜绝课上危险事故的发生;四是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寓知识掌握与技能形成于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等活动之中。五是认真挖掘体育课的文化内涵,挖掘体育课的德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体育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与观摩、教学反思与交流等活动,引导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参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王少军老师在秦皇岛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于宝军老师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卢龙县2011年传统乒乓球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五、抓好校队建设,提高体育水平。

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成立了乒乓球训练队和田径训练队。其中乒乓球训练队现有队员23人,田径训练队现有队员12人。训练队队员坚持常年训练,形成了我校的传统和特色。我校重视运动队的管理,要求带队教师做到严格训练、严格考勤,合理安排运动密度、强度,规范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2011年5月,我校乒乓球训练队在县传统校乒乓球男子组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五名。2012年1月,我校周昊等9名乒乓球训练队队员在秦皇岛市中小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比赛中获奖。

六、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达标及成绩评价活动 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我校要求各任课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将达标锻炼项目始终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每学年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卫生保健教师组成测试小组,从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不同项目来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这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每年坚持将检测结果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坚持做好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些项目的测试评价工作。

每天关机一小时 篇11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电子产品满足了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为工作沟通、社交娱乐、理财购物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想象,没有手机、没有WIFI,日子咋过。

与此同时,另外一句话也流行起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南极和北极,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看手机。人们正因对移动电子产品的迷恋而忽视面对面沟通,忽视身边的伴侣和孩子、父母和亲人。这种状态会带来什么?

2015年4月,本刊在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面向全社会进行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问卷调查,并邀请心理、医学、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研讨。调查吸引了31344人参加,回收问卷13122份,调查结果显示: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

想知道你的睡眠质量正如何被移动电子产品影响吗?想知道你的家庭生活正如何被移动电子产品“插足”吗?想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哪些才是保持家庭幸福的上上策吗?进入我们的专题吧!

2015年4月29日,由中国妇女杂志社指导、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欧派家居集团支持的“每天关机一小时—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被调查者以东部发达省市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人为主),报告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民网、腾讯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甚至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先来看一些调查得出的惊人数据吧。

※移动电子产品在家庭里

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

73.3%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

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结论:当前,家庭聚会的模式已变为“人+智能手机+人”

※移动电子产品在夫妻间

47.2%的被调查者在下班后陪伴配偶时,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60.1%的已婚被调查者不满配偶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

结论:陪伴配偶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人,婚姻幸福感显著低于陪伴配偶时不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人,移动电子产品已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

※移动电子产品在亲子间

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使用智能手机,在节假日,这一比例更上升至33.4%

36.6%的被调查者有时会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

结论: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降低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移动电子产品在关灯后

62.8%的被调查者每天带着移动电子产品上床

50.3%的被调查者每晚关灯后会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

习惯于睡前玩手机的人更多存在入睡困难,他们中28.1%的人入睡时间超过60分钟,这一比例是从不带移动电子产品上床者的5倍

结论:晚上关灯后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就越低

负责此次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分析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陈祉妍表示:调查结果符合预期,但比预期的情况更加严重。

针对《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我们特邀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会诊”,他们既是和我们共同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通人,又有着各自的专业视角,观点碰撞,异彩纷呈。先来看看他们作为普通人,在生活中都和移动电子产品发生了哪些故事吧!

陈祉妍:

两个月前,我曾下过一个决定,就是不把手机带进卧室,但是我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就失败了,因为我迷上了一个很好玩的经营类游戏。大概每隔半小时,我就想去检查一下有没有游戏进展需要处理,于是就又把手机带回了卧室。

黄菡:

我女儿是1996年出生的,“90后”是号称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过去我们会说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手机现在成了孩子身上割都割不掉的一块肉,成了孩子身体的一个器官。我们现在很烦女儿离不开手机,其实一家三口相处的时候,女儿也会抗议我们:“我在跟你说话,你能不能看着我”。

朱宗涵:

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我的老师是我孙子。他上小学五年级,微信什么的玩得倍儿溜。他还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群,里面有世界各国的孩子。孩子通过移动电子产品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社交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儿童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影响着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操作能力、语言和交流能力、空间感等的发育,充斥在网络中的暴力、色情内容也令人担忧。

你是不是也会因为偶尔忘记带手机就坐立不安呢?你是不是也会看手机看得脖子都快断了还忍不住要看呢?你是不是也会因为看手机而根本“听不见”身边的爱人和孩子在说什么呢?移动电子产品确乎存在着某种魔力,让大人和孩子统统上瘾,欲罢不能。可是我们也发现,沉迷其中,我们失去了工作学习的专注度、与家人面对面交流的专注度、吃饭睡觉的专注度……这些表面的“失去”会带来哪些更大的“失去”呢?

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我们会怎样……

No.1 产生“自然缺失综合征”儿童

朱宗涵:

到我们儿童保健门诊看病的孩子,50%看的是心理问题,例如: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严重的逆反心理等。这类病例的增加,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接近电子产品而远离自然。小孩脱离自然而引发的心理疾病,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自然缺失综合征”。

什么是“自然缺失综合征”

美国儿童发育问题专家理查德·洛夫在《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缺失综合征》一书中说,如今,对孩子而言,到野外去玩耍,还不如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他们可以叫得出80种电器的品牌,却不认识一些自然界最常见的动植物。孩子们可能会害怕泥土弄脏了自己的手,害怕在公园遇到的蜘蛛,害怕瑰丽大自然里的真实生命。这样一些恐惧会让他们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遇到麻烦,甚至,还会造成孩子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以及缺乏好奇心。一个对大自然缺乏了解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关心环境、热衷环保的人。相反,同大自然亲密接触过的孩子,则很少会虐待动植物,因为对他们而言,要伤害自己认识的、甚至有了感情的对象,很难。

No.2 降低对人类微妙情感的理解能力,继而阻碍亲密关系

陈祉妍:

在“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当中,大概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移动电子产品给家庭关系带来了疏远的后果。可是,调查数据还显示,有六成的被调查者会抱怨配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过多。从这些“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存在着矛盾,人们一方面需要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反被科技产品所控制。

如果我们投入过多时间在科技产品上面,就容易忽略人生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需求你有没有及时照顾到?有没有和他发生足够的情感互动?你和配偶之间只是肉体在一起,或者说只是物质上在一起,还是说你们真的有直接的情感交流?

人们沉迷于移动电子产品,是因为它能提供给人“容易掌控”的感觉。移动电子产品可以对你有求必应,“不应”一定是因为它没电了或者死机了,它不会耍脾气,不需要你去了解它的心情、顾及它的好恶,它是稳定的、有规律的。而人和人的真实交流却不是这样,要比这复杂、伟大得多。

我很忧虑,习惯了与移动电子产品“交流”的孩子,他们对人类复杂情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训练?他们的情感发育会不会受到阻碍?

黄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全球80个国家、270万人口样本当中做过一个对幸福感的研究。在这80个国家里,人均GDP排名七十几位的小国不丹,国民幸福指数却排名第7!不丹首相认为,决定个体幸福感的第一因素是人际关系,这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而若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就必须要敏感于交往对象的感受和需求。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彼此需求的相互满足。

良好的沟通是亲密关系建立和维护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研究表明,面对面沟通中,你的话说得再精准,充其量也只不过能表达三分之一的意思,剩下三分之二的意思,是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传达的。用移动电子产品代替面对面沟通,必然会屏蔽掉大量有效信息,造成沟通交流中的隔阂,从而影响亲密关系。

No.3 性生活质量受损

兰心:

一项来自Ipsos的调查显示:47%的日本人、33%的美国人、23%的中国人,宁要手机不要性爱。我们不得不承认,移动电子产品正在全方位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人们对性生活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

来自某门户网站的数据调查显示:62%的女性称,配偶每天至少一次,在二人的“甜蜜时光”中使用手机;40%的女性称,配偶会在他们面对面说话时忙于看电视而不耐烦;70%的女性称,智能手机干扰了她们的情爱生活,给夫妻造成了无形的屏障。

电子产品正明目张胆地和我们争抢着与伴侣在一起的亲密时光,同时,过度使用也会令我们的亲密压力剧增:

当看到朋友圈中不断有人炫耀他的生活多甜蜜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生活黯然失色,信心失落。当看到别人在秀宝宝照片时,偶尔的一次月经失调也会令女性变得紧张兮兮,担心自己的生育能力,同时,将不良感受不断放大,影响到和另一半亲密互动时的心情。人们从虚拟世界中得到的对夫妻生活的描绘过于完美,实际上根本不现实,盲目相信的话就会挑剔身边的伴侣,徒增亲密时的压力,降低性生活质量。在性爱过程中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更有可能令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

No.4 少挣钱

魏翔:

我参与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平均为2.55小时,其中1/3被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另有1/6用于看电视。随着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有60%的中国人习惯了线上娱乐,成为“低头族”。还有40%的中国人坚持线下娱乐,当“抬头族”。“抬头族”比“低头族”平均每年多挣约4000元钱,因为他们会更多地把钱投入在保健养生和教育培训上,而“低头族”则更多地把钱花在旅游和购买家电上。

尽管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可能逆时代而行,将移动电子产品彻底从我们的生活中剔除。那要怎么办呢?专家同样给出了可行的方案,让我们不Out,又幸福。

当家庭遇上移动电子产品,不是戒除,而要善用

口述 | 龙迪 整理 | 刘畅

《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有大约三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移动电子产品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不到一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移动电子产品的出现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我们不能只盯着移动电子产品怎么处理,而更需要关注亲密关系本身。

作为家庭治疗师,我常常看到,一家人坐到一起无话可说,无言以对,但只要一张口就喷出了“刀子”,互相甩难听话、指责,唇枪舌剑,像武打片一样。我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假定,就是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高低,并不全赖移动电子产品是否存在。一家人坐在一起无话可说,各自低头玩手机,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家庭存在未能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有当下的生活困难不能相互理解。为了避免冲突,人们拿起了手机,回避面对彼此的不容易。那么,在没有移动电子产品的情况下,这种回避冲突的替代品就可能是工作、娱乐、婚外情等等。

我们要帮助家庭改善关系、增进幸福,不光是要指导人们善用移动电子产品,更需要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有效地沟通。

友善沟通需要在表达和回应的过程中使彼此的心得到联结,使彼此内心产生善意和关怀。因此,在表达和回应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照顾到双方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仅仅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更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友善沟通需要达成完整的联结,完整的联结在我看来分三个层面:

一是一个人有能力跟自己联结,能够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是跟别人的联结,也就是能够理解和回应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是能够跟世界和自然联结,在这个联结的过程中就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简而言之,完整的联结是从自己开始,然后涉及别人、涉及更广阔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移动电子产品,把它作为工具,使上述3个层面的联结更加丰富。

移动电子产品给个人创造了一个空间,能够去海阔天空地了解不同的信息,然后反过来用来理解自己,这是好的事情。如果一家人又能把这些信息当作共同的话题,彼此交流,就增加了家人之间相互联结的深度,在此过程中,家人们还可以共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家庭生活遇到困难时,移动电子产品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来源,供家庭成员用于学习知识、寻找办法。

当然,对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一定要有限制,就像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损害健康。那么这个限制是什么?例如什么时间不可以用、什么场合不可以用……不妨一家人坐下来共同商讨。其实,在讨论如何使用移动电子产品、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以及彼此关注的过程中,你们就正在建立家人之间的联结、改善家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友善沟通。

针对儿童使用移动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夫妻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建立真正的亲密沟通这3个与家庭幸福最直接相关的问题,专家又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呢?我们来看看。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中国家庭的3个提醒

提醒1:做好父母,善帮孩子设界限

提醒人:朱宗涵

生活在电子时代的孩子成长到18岁的时候,会通过电子视屏看到20万次左右的暴力画面!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压力,增加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甚至导致暴力伤害。作为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限制和引导,控制孩子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时间,帮助他们筛选浏览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辨别来源于网络的海量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全盘接收。家长还需注意,对孩子不要强迫—严苛的控制往往会带来网瘾的爆发,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和他一起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移动电子产品。

提醒2:做好伴侣,善给亲密留时间

提醒人:兰心

面对移动电子产品的“入侵”,夫妻双方首先应该重新评估一下你们的关系,试着问一下自己:我会不会在婚姻中感到孤独?当伴侣习惯性地玩手机、忽略了我的感受时,我会不会感到不满,甚至找机会报复他?把你们的评估结果彼此交流,这就为改善夫妻关系做出了第一步努力。第二个好办法就是适当隔离网络信息的刺激,回归伴侣间真实的接触,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抚摸对方的身体,拥抱,亲吻,说点知心话。第三就是试着规划一下专属的亲密时间。如果移动电子产品确实已经过多侵占了你们夫妻相处的时间,不妨有意识地进行约定,哪段时间必须关机,真正深入二人世界。

提醒3:做幸福人,开口勿忘执手

相望

提醒人:黄菡

亲密关系在个体追求幸福、感受幸福的过程中,可以说是第一重要的。良好的沟通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又是第一重要的。面对面沟通对良好沟通来说又是重中之重,因为面对面沟通中所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在沟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便我们坐在这里,双唇紧闭,一言未发,但是整个身体的姿势以及姿势的变化,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你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以及内心反应。想象一下,我面无表情、声调平稳地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你能准确判断我的情感和态度吗?我想很难。但是加上不同的非言语表达,意思就会特别明确了。我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声色俱厉地说这句话,那是真恨、真讨厌,表达的是愤怒和反感;我面带微笑、语调放松地说这句话,那可能是咱们俩在聊天、在开玩笑,我所表达的不过是提醒和调侃;如果我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用一种很娇嗔的语调对一个异性说这句话,那恐怕就比说“我爱你,我喜欢你”还要强烈地表达着一种正面的感情了。所以说,目光、言语表情(说话时候所使用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身势表情(手势、身势等)等非语言表达,都传递人与人沟通时的情感状态,而这些,经过移动电子产品的过滤,就都失去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情感发育可能会变得粗糙。做一个幸福的人,离不开面对面沟通,离不开执手相望。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拓展了我们的资讯来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却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幸福指数。因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每天关机一小时,有限制地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回归面对面沟通!

上一篇:高中健康体育生活教案优秀说课稿下一篇: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