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生活教学设计

2025-01-01

品位生活教学设计(通用9篇)

品位生活教学设计 篇1

铸造高品位文化 酿造高品位生活

——茅台酒

6月2日,在总公司会议室,我有幸参加了西北茅台经销商榆林地区有关茅台培训论坛会议。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获益良多,让我明白了企业品质重要性,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了茅台酒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谈谈我在此次培训会议后的一些感想。

茅台酒,素有中国“国酒”之称。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以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的色、香、味为世人称颂,以其源远流长、兼收并蓄的酒文化而名甲天下,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酒中名珠”。作为中国国酒的茅台酒,有着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人们常说: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总体目标、道德规范和物质实体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企业文化能产生迥异的企业品牌,造就不同企业的命运。茅台之所以饱经沧桑而历久不衰,源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茅台人一边酿造美酒,一边酝酿自己的酒文化。企业要保持长久、可靠的竞争优势,必须有长久、可靠的企业文化作为保证。短短十几年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我们热情创新、永不止步的企业文化也是分不开的,茅台文化主要是指以茅台酒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其特征是源远流长,兼收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区域(特色)文化广泛吸纳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理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较高的文化品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功能

1、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要珍惜辉煌的历史,更注重开创美好未来。为此,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在发展中更新观念,富而思进,富而思变。

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企业进行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头号敌人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因此企业一定要积极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引导员工不断追求卓越。

2、企业文化的高品味

“酿造高品位生活”经营理念的内核,不仅是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而且要把酿造高品位生活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向人们提供一种高品位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更是引导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高品质给予大众美的享受,以高效益回报社会,作为酿造美酒的茅台人,实质是在为人们酿造高品位的生活。

3、企业文化的品格,主要反映在企业的精神支撑。精神支撑即企业的精神。其表现在于有活力,其本质在于能超越,即“今胜于古,后胜于今”;其最高境界在于“与天地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企业发展与“绿色”共行。企业的这种精神,源于企业走过的路,发展于企业正在走着的路,同时,又激励着企业将要走的路。这种精神,是一个企业的品性风格,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精气神,预示着一个企业的明日兴衰。

4、质量至上,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品牌的灵魂,“质量第一”是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品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把企业比作“爬坡的球”,如果没有一个支撑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支撑力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原动力。我很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培训。我也为我能处于这样一个文化环境而感到荣幸。

品位生活教学设计 篇2

多元供给,打造研训新模式

“省市级骨干教师大都在城区学校,乡村学校中的省市级骨干教师还很匮乏;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科教师大都各自为阵, 学段间没有对话;教研室人员配置少,实施大面积培训非常困难……”这些问题一直是影响地方教师培训质量提升的“拦路虎”。

而这些区域性教师培训难题在甘州区显得并不突出,这得益于甘州区对“学科领军人物”的着力打造。

甘州区现有市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368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37人。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研和培训有效链接,甘州区将教师培训工作划归教研室管理,打破名师校用模式,破除学段局限,实现了资源整合,抱团推进。

2013年5月,甘州区教育学会成立。同时,语、数、外、音、体、美、心理健康等11个学科分会和学前教育研究会、班主任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也相继宣告成立。

建立QQ群,组织“学科教师沙龙”、“学科论文评比”、“同课异构”、“一课三上”、“一案三磨”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会活动中,教师们结识了新的“伙伴”,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

“以学会为依托的教师研训活动,让学科教师有了家的感觉。”甘州区物理学会秘书长、张掖二中物理教师施晓红说。

除了组建教育学会外,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甘州区则把目光聚焦校园,通过学校自主申报,教育局审核,城区17所中小学被确定为“青蓝基地”,填补了区域内无培训基地的空白。

截至目前,区上先后投资40多万元为音乐研训基地———南关学校购置了乐器,建立了甘州区教师乐队、教师合唱队;投资10多万元,为美术基地——大成学校添置了可供参训学员学习书法和绘画等使用的笔墨纸砚;筹备为体育研训基地———马神庙小学修建高标准的体育场。

基地建设,让学校学科优势更加明显。2014年,张掖市青西中学、甘州区大成学校、张掖市西街小学、甘州区第一幼儿园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金色教苑”,承担全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行政+学会+基地”培训模式,使教育局教研室、学科学会、特色学校建立了合作互补关系,打破了封闭的、单一的行政化培训模式,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双赢。

甘州区教育局局长刘文说:“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加强基地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家园,成为学科研究‘百花齐放’的新天地。”

着眼需求,重构教师培训文化

面对全区四千多名教师,如何在培训中面向全体,整合和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

“再困难也要做起来。今天的教师培训,要尊重被培训者的主体地位,把教师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刘文的话掷地有声。

为此,甘州区对教师培训进行了整体规划,制定了“面对全体,区别提升,体现尊重,推动均衡”的区域教师培训原则,针对每一位教师的自身实际,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一三五”教师五年培训规划。

“一”是指新教师能力提升行动;“三”是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读书工程、校本研修工程,“五”是指名师提升及助力农村教师成长计划、青年教师艺术素养计划、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卓越校长高端研修计划及骨干教师素养提升计划。

“一三五”教师五年培训规划的出台,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那就是“让名师走下去,农村教师走出来,学校教师牵起来”。

为建立以名师带动为点,农村教师走出来为线,学校教师为面,构建点线面立体培训网络,甘州区建立了区域教师培训专家库,组建“1+6+16”的导师团队,开展三人行“走教”活动,培养骨干队伍;组织新任教师到城区跟岗研修一年,实施新教师五项基本达标活动;以基地为单位,底部攻坚,开展了面向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实施高端引领,分批选派名师、名校长到省外研修;主动承担省级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项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项目等。

仅2014年一年,全区教师参训率达九千余人次,占到专任教师的197%。到2015年底,全区5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全员培训一轮。

贴地培训,激发学员参与热情

“慢慢唱,就这样,我伴奏,再来一次。”当来自甘州区花寨乡中心学校的韦雪梅老师站在学员面前视唱《小河流水》时,显得有些紧张。此次培训的主讲教师,来自张掖二中音乐组的王金龙老师,鼓励韦雪梅再唱一遍。有了王老师的鼓励,韦雪梅底气足了,跟着伴奏又唱了起来……

首先,由学员进行视唱。然后,两两组合“现场”展示,培训指导教师纠正学员的发声、运气方法。最后,推选出最佳组合,进行全班展示。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培训方式,出现在“甘州区十百千青年教师艺术素养音乐研修班”上。

按照规划,2014年,甘州区启动了“三项培训计划”,即对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对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对青年教师开展体育、艺术素养提升培训。聘任学科专家84人,组建7个课程设计团队,按照师德修养、学科理念、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四个模块设计课程,教育局教研室在网上公布培训课程,供学员自主选择。

2014年7月15日,语数英、音体美(书法)及骨干班主任等7个研修班开班,1500名教师报名参加首期集中培训。

与此同时,区政府落实经费100万元,为音乐、美术及体育研修班的每一位学员购置了学习用具;教研室、教育学会和基地学校按照学员基本需要,从培训手册编写、课程设置到编班、选配指导教师,层层落实责任,提供全方位服务;区青少年实践基地为学员“拓展训练”提供人员、场地、食宿保障。

培训班上,每位参训的“学生”都可以提问、展示、论证。体验式、对话式、实战化,让参训者不再被动,而是与培训者共同分享。

张掖市教育局局长郑生新说:“这是一次贴地的培训,为教师工作注入了信念,点燃了教师追求高品位专业生活的激情。”

创新模式,实现研训一体化

在组织教师培训过程中,如何把资源共享式的集中研修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师学习的常态化,一直困扰着教师培训工作。

“数字化必然带来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超前,不要滞后,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基于此,甘州区承担了2014年“国培计划”甘肃省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项目试点工作。

一个把网上集中研修与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学校校本研修相对接的研修新模式逐步形成。

这一模式按照建立成长档案袋、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三同三案教案设计等研修序列,直接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网上主题研讨,进行集体备课、课例打磨和问题研究,这种教师基于问题解决的打磨课例的完整研修流程,逐步移植到了学校日常的研修工作中。

采用何种研修模式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组织协调好项目学科指导教师及来自各校的信息管理员、学科组长和相关21门学科辅导教师,如何管理好参与培训的全区62所中小学的3682名教师,使大规模的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培训工作正常运转,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管理上,甘州区建立起了“四线三级”联动校本运行新体制。“四线”,即以教研室和校长为主的行政管理体系;以教育学会和学校教导处为主的业务管理体系;以信息中心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为主的技术服务体系;以学科分会理事和学校备课组长为主的指导体系。“三级”是指省专家、区、校三个管理层次。各个线、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效解决了跨区域监管的难题。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为学校发展插上了翅膀,将给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无限的激情和希望。”马神庙街小学校长马建国这样说道。

阅读反思,打开专业成长的大门

2014年9月28日,甘州区“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和“十佳书香校园”等评选结果出炉。这是区上推动读书工程、打造书香甘州的一个小结。

立足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按照“遭遇问题———读书寻源——反思自悟———行动研究”四大主题,甘州区以推动阅读来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激情。

教育局每年向各学校推荐了《陶行知名篇精选》《苏霍姆林斯基》《论语》《学记研究》等百余种图书,组织开展“推动读书人物”评选、读书征文等活动;各学校制定了以阅读为主的教师个人成长计划,开辟读书沙龙,设立开放书吧;老师们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建立各种书友会、读书小组、读书社团,定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开展反思性行动研究。

读书、反思、研究三条自主成长的线牵引着甘州区教师们前进的脚步。

化学生物系毕业的杨锦梅调入马神庙街小学后,面对小学阶段的新课程、简单的a、o、e束手无策。勉强走上了讲台,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玩得热热闹闹,她急得满头大汗。

一次,校长的讲话启发了她:教师的使命是教育,而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实质上会受到阅读的影响,“读的书多了,想法也多了,许多教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杨锦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结合培训感受,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这种“满堂问”的教学,初看起来似乎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师生互动,实际上却是“满堂灌”的翻版。

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这个看似很小的课题,成为年级组第一次开展集体备课的研究主题。杨锦梅和其他老师一样查阅书籍,看录像,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讨论。研讨活动到很晚才结束。在课堂上,杨锦梅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问等细节的设计上,并根据其他老师的建议进行改进。

课上得很成功,望着孩子们的笑脸,杨锦梅兴奋地说:“开始的时候,觉得研究十分陌生,慢慢地,通过读书反思,感到研究能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能给自己的成长带来快乐。”

让品位伴随生活 篇3

品位——是瞒不住人的东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半石斋主存放在银行里的顶极珍品,市中心的藏室、310国道旁的展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磅称的砝码,都晓得砣在杠杆上的位置。有位朋友问半石斋主:“你享用得完吗?你怎么甘心百年以后?”半石斋主回答:“与秦始皇的江山相比若何?始皇帝也不是同常人一样空手而去没有看见今天我为他当保管吗?”

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不一定是一个人有品位的体现,更不能说是一个人对品位的追求。物质能给人享乐和快感,却不一定能够给人有品位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除了必要的物质以外,还得有不可替代的生活品质做保证。半石斋主不是沉浸在赌场、舞场、游乐场消磨时光,而是泡在书房、电脑房、健身房学习、充电、修身养性,再就是花钱买石头。他用“生活求简朴、作风必正直”作为座右铭律戒自己,朋友往来平平淡淡,言必信,行必果,办事从来不马虎。因为警察出身,说话掷地有声。半石斋主不吸烟、不喝酒,然而他为客人备有充足的烟酒及果品。

看一个人的品位,不能只看他的着装服饰。选择了名牌衣饰,不一定就是品位的体现。衣饰只是一种包装,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位。我们的一个记者和半石斋主来往近6年,看见半石斋主只穿着两件衣:一件是警服,一件是褐石色的花格土布衫,看起来很英俊,很潇酒。青年男女羡慕崇拜他,是钦佩他的人气,中老年男女羡慕他,是尊重他的人格。记得有位领导风趣的对半石斋主说:“啥东西穿到你的身上都好看!”

品位是一个人日积月累积淀下来的对生活的态度,日复一日深入到骨子里,融化到血液中的品位,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深处不经意,不留痕的随意配合,使生活变得和谐雅致。有学者曾给半石斋主送过一句话:“一城石香,半城碑。”他牵头依他为基点成立了“华山奇石协会”,带动了周边几个县石友素质的提高和藏品种类的发展。

半石斋主如一粒种子,在什么地方都能生根发芽。自2007年本刊第四期刊出了他的劳作后,就受到海内外爱好者的关注,编辑部经常会收到询问的电话和函件。一些文人、学者以他为轴心筹备“秦皇遗珍研究室”,据透露章程将要出台。

有的人只有很少的钱,却能很优雅地生活着;有的人很富有,却提不起对生活的兴致;粗糙的取舍享乐,大把大把地花钱,只能让人感到厌恶。半石斋主对生活精打细算,却把富余的有限资金投入到无限的藏品之中。他花钱不象爆发户那样阔睃,可也不吝啬,给人以优雅清高感觉。从他的藏品看,他很有钱,然而从来未显示出财大气粗蔑视百姓的言行。大家都喜欢他,拥戴他,视他为知己。有学者总结出半石斋主的人生底色是平凡。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很重要,就象水和空气是平凡的,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大地泥土平凡,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取得维持生命的能量和营养。半石斋主就是用平凡底色做生命的基调,结果才显示出他的人生价值。

半石斋主平凡的底色造就他人生的品位,他的品位几十年如一日,并非急就,亦难速成:“品似清泉,肯把须眉傲霜雪,方知环宇待澄清,位如高山,月似丹光出高岭。鹤因梅树住前山。”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思想解放,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改革先锋——半石斋主就在其中。他将在国家邮政总局隆重推出的改革人物纪念邮票上和要与他相见的人们见面!

真乃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将职场应对压力转换为品位生活 篇4

压力与应对

压力(stress)无处不在。面对压力,你会如何处理?如同你一样,心理学家对这个领域充满好奇,提出了大量的概念。在这些概念中,没有比”应对”(coping)更显赫的了。通俗地理解,可以将人们尽自己所能,减轻压力的努力称之为”应对”(coping)。

心理学家对”应对”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应对”的本质有了深刻理解。绝大多数压力应对课程都会分析两个问题: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自己的压力?二)对于这些事情,你将对它们采取什么行动呢?

对于前者,你可以通过简单地记录自己当前生活,然后看是家庭、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导致的压力?――这是在分析压力的来源。同样,你还需要了解应激源的性质C结婚等喜事会导致了压力;亲人离世也会导致压力。对于后者,你则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你能控制并改变这种情况吗?2)你能控制自己对这件事情及其后果的情绪吗?――区分是否可控至关重要,因为错误的控制感往往会阻碍你面对现实。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形成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了解自己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生活。一种常用的分类体系是,将人们的”应对”分成”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种。积极应对倾向强的人们倾向于采取提前计划、收集信息、头脑想象、获取社会支持的策略;反之,消极应对倾向的人则倾向于逃避问题。

仅有”应对”还不够

随着人们对心身医学的重视,”应对”的概念的提出曾红极一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心理学家Gentry甚至乐观地认为,人类正趋向发展一门”应对科学”。在上个世纪的心理学家们看来,似乎你只要掌握应对技巧,就能顺利地控制你的情绪、美好地解决问题――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仅有”应对”还不够。一方面,”应对”的实质是一种消极的研究取向。它倾向于将人们看做问题或者情绪的”被动”回应者而非生活的”主动”出击者。如果你仔细阅读目前流行的”应对”文章,你会发现,”应对”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一)帮助你改变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导向的应对);(二)帮助你控制情绪或者相关生理反应(情绪调节导向的应对)。无论是问题导向还是情绪导向,你似乎总在疲于奔命,忙、盲、茫……

另一方面,采缺积极的应对”并不能帮助你抵达幸福的彼岸。最新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有能力去”应对”压力,但是并没有学会”品味”(savoring)生活,享受现在。有能力处理逆境与压力,并不意味着会增强你的幸福感。首先不说,你是否能真正做到媒体所提供的”应对压力的十条法则”,改变自己的应对风格。即使你真正按照那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做到了,你的幸福感能提高多少呢?心理学家们表示怀疑。

从”应对”到”品味”

那么,什么是”品味”(savoring)呢?品味是由社会心理学家FredB.Bryant等人在提出的心理学概念。通俗地理解,品味是指你享受生活中的积极体验的能力。具体而言,

品味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品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品味是你对任何经验的欣赏性享受;反之,品味不是享受带来的结果;品味不是被动的过程;品味不是对你的经验的负面情感。

“品味”(savoring)会受到人们的享受体验的长度与经验复杂程度、享受的专注程度、自我监控的平衡程度以及与亲友分享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些因素出发,心理学家有意识地培训人们的”品味”技巧,最终发现,的确会增进人们的幸福。如同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心理学家赛林格曼在Ted演讲中所提过的一样:

我们发现了几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当我们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发现,有效的方法是运用留意技巧(mindfulnessskills)和品位技巧(savoringskills)来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一天。我们可以证明,被试生活中的快乐感确实增强了。

构建生本课堂提升教学品位 篇5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前提条件

教学本身具有情感特征,教师只有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探究的热情,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丰富的情感从何而来?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受到尊敬、信赖和爱戴,就会全身心地将自己赤诚的爱奉献给课堂和学生,而不仅仅是将教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效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并将这种对教师的依恋和崇拜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探究,乐学好问。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亲其师”,必然会“信其道”,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乐于听取老师的教诲,坚信老师所授知识的科学性和目标要求的公正性,从而积极主动地矫正自己的行为,使其朝着老师既定的目标迈进。反之,学生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并把这种对教师的反感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该如何架设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平等、公正、客观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歧视差生。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很棒的!

其次,教师要善于跟学生沟通。当学生受到委屈、情绪低落的时候,学习紧张、身心疲惫的时候,遭遇困难、遭遇孤独的时候,教师要主动跟学生交心,了解他们的苦衷,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指点迷津。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让学生感到你不仅是良师,更是挚友!

另外,教师要有在学生面前主动认错的勇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毋庸置疑,教师的言行也有偶尔出错的时候,犯了过错,主动承认,并及时改正,不仅不会削弱教师的威信,反而会让学生更加钦佩你的坦诚和直率,从而在内心更加信任你、亲近你!

最后,教师日常行为中的一些细节绝不可小觑。诸如着装整齐、准时上下课、不滥布置作业等,学生也很看重,教师切不可等闲视之,随意而为。

二、科学的课堂提问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途径

十三四岁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叛逆、焦虑、烦躁等心理的相继出现,课堂上精力容易分散,他们或左顾右盼,或交头接耳,或静坐不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课堂的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有限的时间上来呢?笔者以为,科学的课堂提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阶梯性。一般来说,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不善于提问,要么是所提问题角度太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么是发连珠炮似的,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要么就是干脆不问,自己一包到底。这些都不利于生本课堂的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以《鼎湖山听泉》第八段为例,笔者的问题设计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我们为什么要在山中过宿?是什么留住了我们的脚步?(2)作者描写泉声时运用了什么修辞?这四种泉声各有什么特点?(3)描写泉声的这四个句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作者从泉声的起伏变化中听到了什么弦外之音?他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5)你认为作者从听泉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见解?以上五个板块的设计由浅入深,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中一、二两条是基本题,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答案一目了然;三、四两题难度略有增加,但只要学生深入文本,稍作探究,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第五题难度较大,学生必须跳出文本看文本,对文章主旨作深层次的挖掘,答案方可露出水面。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点拨适当,学生探究认真,课堂上的这些问题是能逐步得到解决的。

其次,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很明了:启发须适时,要有针对性。以《学问和智慧》这一课为例,学生读完了文章第四段以后,笔者问道:“既然书有“有智慧”和“无智慧”之分,那么古人为什么又说“开卷有益”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显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一时又不知从何处入手,该如何表达。笔者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最后,学生通过对书的概念的界定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当然也有从其他层面来解答的。例如:即使是“无智慧”的书,但只要我们从反面去吸取经验,也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可见学生对这个问题已真正弄懂弄通。

最后,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开放的社会诞生了开放的语文,开放的语文课堂又激活了学生开放的大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主动探究的良好心态。例如:教学《成功》一文时,笔者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问题:王静安的“境界说”是否只适用于干事业、做学问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短时间内给出了各种精彩的答案,令笔者大开眼界。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眼前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备课充分,思维缜密,提问精当,就一定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

三、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构建生本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更是联结师生情感的主要纽带。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礼记·学记》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举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些至理名言从不同层面道出了教师语言的真谛。具体地说,笔者认为教师语言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准确清晰,富有科学性。教师语言虽不像诗歌、散文那样“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但它要求教师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对知识点的表达应符合科学,所举事例要有的放矢,前后联系要一以贯之,而绝不能出现支支吾吾、含糊其辞的现象。例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冷不防冒出来的一个问题,一时答不上来,而又担心在学生面前丢了面子,于是便用“可能”“大概”“也许”等词语来搪塞,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因为日后学生一旦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找到了正确答案,便会从内心瞧不起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充电”,另一方面备课要充分,如果课堂上语言含糊不清,判断模棱两可,推理自相矛盾,势必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削弱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是坦率真诚,富有情感性。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因为听了他的中学老师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情感真挚的话语,才一生孜孜不倦,勤耕不缀,最终摘下了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下苦功夫,而且要用相当的精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无论是声情并茂的范读,还是循序渐进的启发,都要饱含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引导和陶冶学生之功效。

三是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性。如果说优美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两只凌空翱翔的翅膀,载荷着学生在知识和真理的蓝天自由飞翔的话,那么,“生动”则是这两只美丽翅膀上光彩夺目的羽毛。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无论是引经据典的描述,还是和风细雨的引导;无论是激情洋溢的导入,还是画龙点睛的结语,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字斟句酌,不仅要给学生美的熏陶,情的陶冶,而且要给学生理的启迪。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全力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铁艺灯光营造品位生活 篇6

铁艺灯,源自欧洲古典风格艺术,仿欧洲古宫庭式效果。欧式古典的魅力,在于其独具历史岁月的痕迹,其体现出的优雅隽永的气度代表了主人一种卓越的生活品位。早期的铁艺灯设计灵感来自古时人们的烛台照明方式,那时人们都是在悬挂的铁艺上放置数根蜡烛。如今很多吊灯设计成这种款式,只不过将蜡烛改成了灯泡,但灯泡和灯座还是蜡烛和烛台的样子。

铁艺灯的主体是由铁和树脂两部分组成,铁制的骨架能使它的稳定性更好,树脂能使它的造型塑造得更多样化,还能起到防腐蚀、不导电的作用。铁艺灯的灯罩大部分都是手工描绘的,色调以暖色调为主,这样就能散发出一种温馨柔和的光线,更能衬托出欧式家装的典雅与浪漫,造型上主要分为:吊灯、壁灯、台灯。

铁艺灯饰常分为田园与简约为主要风格定位,当然,在创新技术为主的当今社会,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符合不同类别的风格诉求。在铁艺灯饰的具体数据上,光源类型常以白炽灯为主,且有具不带光源的特点;在光源功率上同样以常规的40(W),电压为220(V)为基准;此外,灯头的规格要以具体的灯饰造型而定。一般的铁艺灯用途较为广泛,可用于客厅、餐厅、卧室等不同区域。相应地,由于铁艺灯饰的特殊原料,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环保、健康、节能的作用。

春风拂面的季节,一盏铁艺灯饰的光影结合,会让家庭生活在假日期间彰显出更多的清爽自然。这个春天,让你的家居增添铁艺的色彩,与自然一起感受万物复苏的美感与收获。

时尚液体壁纸 个性选择品位生活 篇7

“乐居雅增派液体壁纸,经过多年的研究,反复实践,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装饰效果都更趋完美,其产品以酷似壁纸、胜似壁纸的艺术特色,风格多样的造型,错落有致的立体质感、流光溢彩的闪光效果、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水性环保的优秀品质、简单易学的施工方法,成为壁纸、壁布材料的最佳替代品。

产品介绍:

“乐居雅”液体壁纸漆采用树脂乳液、大海贝壳壳体层、颜料及多种助剂,经严谨的工序,应用韩国高新技术和特殊配方精制而成。图案设计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异域风情、乡土气息、庄重古朴、怀旧经典、民族特色、吉祥图腾、卡通造型、另类时尚、个性设计、表现自我、淋漓尽致,适用于各种不同装饰风格,装修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

现有开发出的产品 1.液体壁纸漆,2.内外墙涂料,3.梦幻天使.4.丝网,滚桶及料盒,5.真石漆,夜光漆等。

产品优势:

涂膜平整、质感细腻、具有珍珠和丝绸的光泽。无需加色浆、折光效果好;施工方便、无需调色、只需配色;光泽自然、色牢固高、不掉色、不褪色;环保、无毒、防霉、耐檫洗性能好。

目前,该产品正广泛应用于家庭装修、商业大厦、写字楼、宾馆、酒店等场所。并且可为各企业、公司(家庭)做企业文化主题墙,在办公室墙面涂上金色光彩的企业文化精髓或广告语,即有艺术色彩又张扬了企业文化,非常受公装客户的欢迎。彩韵液体壁纸以其优异的性能,卓越的效果,必将为室内装修业带来全新的面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

施工说明:

底涂涂布量:每升可涂6平方米左右(涂二遍)

壁纸漆涂布量:每升可涂100平方米左右

稀释剂:自来水(5%--20%)

底涂包装:10L、18L 面涂包装1L

保持期:在0-35℃为12个月

储运方法:0℃以上;避免阳光暴晒

品位生活教学设计 篇8

一、复习引入, 关注已有经验的唤起

“圆的认识”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样的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学内容也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的。故在导入新授环节, 我摒弃花哨的导入形式, 直接用一句“同学们, 你们已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入手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自然而然引出“圆”, 进而出示一些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具有圆面的实体图, 让他们找出圆, 区别圆与以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 突出“圆是曲线图形”的特征。这样简洁的导入形式很好地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 关注了知识间的衔接。

二、实践操作, 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

“圆的认识”一课不但是一节概念课, 更是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通过学习, 不但要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 更要在动手实践中学会用圆规画圆, 并认识半径、直径, 会画半径、直径, 认识半径、直径的特征与关系。在整个新授环节, 我重在组织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重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关注以下三方面的教学———

1.把准新知的生长点。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据此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 “圆的认识”绝非一张白纸, 学生不但熟悉圆, 更早已有用实物圆画圆的经历。再从学生“内需”出发———上课前学生都特意去买了圆规, 这么特别的学习工具学生早已在上课前就调整好圆规尝试用它画过圆。课堂上, 学生最想做的事就是马上能用上这个圆规来画圆, 怎有心思用其他方式画圆?故我调整教材, 就用“以前, 你们圆过圆吗?怎么画的?”这样的提问方式口头复习画圆的一般方式之后, 直接进行用圆规画圆环节。

2.有效活动, 重指导示范。本课教学也是堂几何概念课, 老师的指导示范性不容忽视。在用圆规画圆环节, 我先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让学生自主体验画圆方法, 积累画圆的活动经验, 接着让学生交流反馈“你是怎么画的?”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老师再进行小结规范圆规画圆方法, 并作细致示范画圆, 最后再让学生规范地再作圆, 再展示学生画的圆, 交流说说画圆的注意点。在“尝试画圆→示范画圆→规范画圆”三步操作活动中, 夯实了学生正确地用圆规画圆的活动经验积累。在介绍圆的各部分组成:圆心、半径、直径环节, 就是严谨的概念传授。我也重视老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出示半径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文字的内涵, 辨别“圆上、圆外、圆内”, 示范在圆上作半径、直径。在老师的有效示范活动作用下, 学生再动手画直径、半径, 帮助学生体验更为有效的活动体验性经验。

3.分化难点, 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基于想更为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提高课堂学习的时效性, 在新授环节中的第三部分探究圆的特征, 我作了适当知识点分化, 分两次活动进行探究。第一次活动, 省去教材中要求的剪下自己圆的环节, 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目的集中, 就集中小组探究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的任务, 组织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中画画、量量、比比, 发现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及关系。第二次活动是设计四个判断题练习, 由最后两个判断题引出学生的争议, 自然而然学生动起了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圆片, 折折、比比。学生很快在实践中发现每条直径都通过圆心, 圆是对称图形, 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所以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这样的分化难点进行二次操作活动, 节省时间,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究空间。

三、拓展延伸, 关注数学文化的陶冶

数学是一种文化。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等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关注了数学文化的传承。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数学研究方面优于其他国家, 这也是古人带给我们的一种荣耀。在教学圆的组成、半径的特征时, 我作这样的拓展: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墨子就在书籍中有关于圆的记载:圆, 一中同长也!这比西方的圆的发现早了一千多年。学生听罢流露出很是钦佩我们祖先智慧的情感。这样的活动, 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味, 更是对学生浓浓的数学文化的陶冶。

品位生活教学设计 篇9

一、为何作文缺少生活味和高品位的真

1高中生活单调狭窄

应试教育限制了高中生的生活空间和阅读时间,学生生活在两点一线的狭窄空间,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怎么能写出富有生活味的文章呢?即使写出来,也是雷同的题材,缺少新鲜的味道。

2教师教学引导不当

有些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致力于教给学生“高分技巧”“制胜秘诀”,一是让学生复述经典,套用古人的材料来演绎今人的生活,美其名曰“故事新编”;二是让学生追求华丽的语言,包装作文,以期打动阅卷教师;三是模仿佳作,甚至套用满分作文编造故事,只求形似,不管真情;四是为了追求深刻、升华,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随意拔高。这些“高分技巧”“制胜秘诀”是写作的“末”,却让学生作为“本”来追求,就容易丢掉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这个“本”,写出来的作文初看不错,但总让人感到缺乏生活味和真实感,更谈不上品位。

二、写出有生活味、高品位的作文

1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如果没有生活的源泉,就不可能写出富有生活味和真实感的作文。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留心生活中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关注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物的喜怒哀乐等。世相性情、生活情趣、寻常巷陌等都可成为思想的载体和心灵感悟的起点,都可成为积累的素材。要以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并随时把眼前所见记录下来,做到敢写。不但面对生活琐碎的表象,而且透视其间的真谛和本质,做到我手写我见,在感悟生活的同时积累写作的素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校园一天中发生的事,再评选几个最佳上榜镜头;利用课前三分钟推荐优秀的散文、名著,评点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渐渐地,学生就会有生活的敏感性,有敏锐的洞察力,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片段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围绕题意描写一个生活画面,写出生活味。

2鼓励学生大胆写“我”

现在,很多学生作文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这些作文常常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才能让作文有真情实感。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学生平时写的日记、随笔等表现出较高写作水平的原因。由于写了“我”,写了“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南京晨报》曾刊登4篇高考优秀作文,都是鲜活而又有情趣的记叙文。专家组点评:这4篇记叙文由“青春”的高中生写自己的烂漫“青春”,本属自然之理,但如今的考生喜欢“手电筒照人”,高度“忘我”,下笔便是“史铁生”等等。这几篇作文实实在在地写高三学生的日常生活,把自己的“青春”摆进去了,故读来特别有滋有味。……其感染力不言自明。这些考生之所以能写出这样鲜活而又有情趣的作文,就在于关注生活,大胆写“我”。

3再现生活画面,写出生活味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两种描写”:一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画面。生活画面是由人物活动和一定场景构成的生活片断、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再现生活画面,一般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视听并用,点面结合。描述生活画面,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情景特征,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描写全景,包括背景、人物活动及自我感受;另一方面要选择典型,具体描写神态、行为、语言、心理等特点。这样,有面有点,才能写出气氛和情感,生动地再现生活。

(2)动静结合,以动为主。描写生活画面时注意动静结合或以动显静,或以静示动,会大大增强描述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更应当以“动”为主,力求通过特定环境中场景的转换、行为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等动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事物的现实意义。

二是生动形象刻画生活细节,即具体描写生活小事或最普通最常见的细微现象。

(1)简笔轻描点染,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这是一种如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描写方法。

(2)浓墨重彩渲染,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的、细致人微的精雕细刻。

(3)反复叠现穿插。让同一细节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不仅可以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更加完整清晰,还有利于拨动人物的情感之弦。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共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写到自己三次流泪,三次叠现的背影是景,注目、怀念背影的是人,而使景与人、景与情相交融的又是三次落下的泪水。作品就是在这样巧妙的穿插中具体表现了“父爱子,子念父”的主题。

4写出有品位的“真”

作文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提炼和修饰。我们强调高中生作文要有生活味,但并不是有了生活味的作文一定就是好作文。写作中存在着两种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生活真实既是真实的,也是杂乱、无主题、表面化的。如果写作照搬现实,它就成了一本大帐簿,粗糙不堪。写作要从真实的细节出发,抵达自己思想的根部,反映生活,最终超越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主题出发,精心选择生活素材,剔除无意义的生活细节,去粗取精,从而达到艺术真实。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真实是写作的生命,但事事皆实,失于平庸,也就缺乏品位。

守住底线,抵制庸俗,让真性情有品位。作文要抒写真性情,表达真实的感受,但不等于说,只要真实表达就是好作文。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周宏曾说过:“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有些学生受时下某些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文中过分注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有些则一味表露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缺少自我反思等,这些作文虽然表露真性情,但透着低俗,缺少品位。高中生只有在作文中超越庸俗、市侩和片面性,在抒发真情时带有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有着辩证的思考,才具备有品位的真。

上一篇:工作总结-周下一篇:关于运动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