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共8篇)
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篇1
VR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仅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构建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需求,并且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虚拟现实(VR)技术的出现将打破原有高中地理教学的常规模式,使更富有多样性、创造性和新颖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科学技术方法;虚拟现实技术
一、VR技术简介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或称灵境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的计算机系统。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VR技术的出现,将打破现有的常规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过程从二维模式带入到多维模式,对于教学而言,会出现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新技术的出现会更有效地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且学生会更主动地学习,一改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同时,在学习准备过程中,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接近真实地体验虚拟学习环境,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直接得到升华。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VR技术的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是对客观环境的“克隆”,其所创建的学习情境与学生所能直观感受到的生活情境高度相似,所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学习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望与兴趣,在学习过程当中,又会对学习内容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激动不已,学习结束之后仍然会记忆犹新,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
1.新奇性
万事开头难。对于高中新生来说,地理这门学科似乎很熟悉但又十分陌生,而第一节地理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其后续学习。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新生初次上课时,会播放一些有趣的地理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但往往效果不佳,很难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而且可以对客观环境进行模拟,与实际学习情境高度融合,从视、听、触等感官上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2.多感知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知识,熟悉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区域发展知识,相对应的就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这几部分学习内容,还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致用。恰恰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又决定后续学习的成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增强教学效果。虚拟现实技术的多感知性,可以从视、听、说甚至触觉和人的心理等方面高度还原,提高学生对于较难知识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地理科学的本质而言,多感知性也是其属性之一。
3.交互性
以往地理知识的学习只是简单地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机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常常属于被动的接受者,且交互体验不佳。VR技术可以给地理教学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不仅体现在感官上,甚至可以反馈信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4.主体参与性 虽然高中地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往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心有余而力不足。VR技术的出现可打破这样的僵局,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感官交互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优势。
5.时效性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地理探究活动和野外观测可作为学生学习必备地理技能的媒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并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从中习得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类活动常常因为条件的限制而简化甚至忽略,也有部分教师将其放在期末进行简略讲解以应付考试,导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地理课程本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只有理论而忽略实践,不能使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就不能感受地理这门学科的美。
VR技术的出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在自然地理学习中,要求学生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在人文地理学习中,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布局方案;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要求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地旅行等探究活动,完全可以通过VR技术进行模拟实现,既可以足不出户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探究学习的热情。
三、VR技术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新的事物都有两面性,VR技术亦是如此。对于某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于地理教师而言,要把握好运用时机。除此之外,受经济原因及师资力量的限制,VR技术只是在极少学校试用,最终效果还有待实际论证。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都是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现代教育。VR技术能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有效地营造跟随技术发展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得到提高,有效解决很多以前根本无法解决的教育问题。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在教育工作中推广VR技术。这种新技术可以省去野外考察和购买辅助教学仪器的教学成本,对于学生的安全又有保障,可以为师生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共享的学习的平台。
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虚拟现实,VR,沉浸,360度,全景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下同)爆发元年。独角兽OCULUS公司宣布新一代的OCULUS RIFT头盔正式预售,三星展示VR头盔+摄像机,HTC推出Vive消费级产品,华为发布其首款VR眼镜,经过数十年的等待和梦想,虚拟现实产品终于实现。
能看片的VR设备凭借着独特的观影方式以及震撼的体验,使VR有了颠覆传统观影方式的资本。这将对传统内容制作产生巨大影响。
4月16日,优酷土豆、乐视和芒果TV三大视频内容平台首次公布其VR战略。在前不久的《国民美少女》真人秀节目总决赛中,优酷土豆采用了VR技术对总决赛进行现场直播,让广大网友第一次通过互联网看节目的同时体验到堪比现场的震撼视觉效果。这一举动可谓是开创了综艺VR直播的先河,也再次掀起了整个国内市场的VR技术热潮。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和电视节目将开始尝试使用VR技术进行制作。
一虚拟现实技术(VR)的概念
虚拟现实技术(VR),由美国人杰伦·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主要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受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以计算机图形学、控制理论、电子技术、数据库设计、实时分布式系统及多媒体技术等为基础的交叉技术。
1. VR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狭义上可定义为一种具有人机交互特性的人机界面。在这样的环境中,用户看到的是全彩色场景,听到虚拟环境中的声音,手(或)脚能够感受到虚拟环境反馈给他的作用力,从而使其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广义上,虚拟现实可定义为对虚拟想象或真实三维世界的模拟。对特定的环境真实再现后,用户通过接受和响应不同的感官刺激,并和虚拟的人和事物交互,从而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2. VR技术的主要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具备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三大特征。
沉浸性,就是要使用户感受到,他们是计算机系统创造的虚拟世界的一部分,以及自己在其中的主动性,突破被动的旁观者的视角,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并参与其中的各种活动。沉浸性与用户感知密切相关,用户通过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使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并参与其中,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
交互性,是指用户与虚拟环境之间以一种近乎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用户可使用键盘、鼠标,以及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等三维交互设备进行交互。参与者通过语言、身体动作等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观察或操作。计算机可根据参与者语言和身体的运动变化,对系统呈现的图像、声音进行调整。
构想性,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和反馈,通过联想、逻辑推理等过程,对系统运动的发展变化进行想象,进一步获取知识,认识系统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3. VR的关键技术
实物虚化技术,包括建模、空间追踪、声音定位和视角感应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完成对虚拟现实世界的构建、虚拟环境对用户操作的感知和交互信息的获取。
虚物实化技术,是根据虚拟环境生成人可以直接感知的声、光、电等信号,这些信号以近乎自然的方式反馈给用户,是确保用户从虚拟环境中获取真实感的听觉、视觉、力觉和触觉等感官认知的关键技术。
高性能计算处理技术,是影响虚拟现实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转换和数据预处理技术;实时、逼真图形图像生成与显示技术;多种声音合成及声音空间化技术;多维信息数据的融合、数据压缩及数据库的生成技术;模式识别技术;高级计算模型的研究;分布式与并行计算,及高速、大规模的远程网络技术。
360度全景拼接技术,包括鱼眼图像矫正、图片匹配、图片拼接、图像融合和全景图像投射等技术。完成360度的全景素材采集后,通过计算机图形算法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全景视频。
虚拟环绕声技术。5.1声道是环绕声的一个代表性标准。录音方式主要有听觉传输立体声系统、3D“准”虚拟环绕声系统、多通道虚拟环绕声系统等。
实时直播技术,包括全景采集、视频拼接(包括合成、渲染)、内容传输(包括云端处理和分发)、终端输出等技术。如内容传输方面,和传统直播不同的地方在于,720P的虚拟现实视频直播流要求2Mbps以上的带宽,1080P的直播流则要求在3.5Mbps以上的带宽,需要很多节省带宽的技术进行处理。
4.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分成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Immersive VR)、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Augmented VR)、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Desktop VR)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istributed VR)等四种类型。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是一种较高级的虚拟现实系统。用户使用头盔、数据手套等三维交互设备把听觉、视觉和其他感觉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离,从而使用户成为虚拟现实系统内部的参与者,利用交互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常见的沉浸式系统包括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投影式虚拟现实系统等。
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是指利用VR技术来模拟、仿真真实世界,并利用它来增强用户在现实中无法感知或不方便的对真实环境的感受。常见应用包括战斗机飞行员的平视显示器、虚拟演播室等。
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利用个人计算机生成三维空间的交互场景,将计算机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世界的窗口。用户需要通过鼠标、键盘等各种输入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操作。常见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有: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Quick Time VR、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等。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基于网络构建的虚拟环境。它将物理位置不同的用户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共享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协同工作。常见应用包括远程教育、远程虚拟手术等。
二VR在广电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三维图形软件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视觉和听觉效果以及人类的思维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虚拟演播室、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转播、综艺节目制作、纪录片拍摄等方面都是VR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1. 虚拟演播室
虚拟演播室是虚拟现实技术与人类思维相结合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具体体现。虚拟演播室系统应用摄像机跟踪技术,获得真实摄像机数据,并与计算机生成的背景结合在一起,背景成像依据的是真实的摄像机拍摄所得到的镜头参数,因而和主持人的三维透视关系完全一致,避免了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在传统色键抠像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和视频合成技术,根据摄像机的位置与参数,使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经过色键合成后,使得前景中的主持人看起来完全浸尽于计算机所产生的三维虚拟场景中,而且能在其中运动,从而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很强的电视演播室效果。
虚拟演播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更有效地表达新闻信息,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交互性。传统的演播室对节目制作的限制较多。虚拟演播系统制作的布景是合乎比例的立体设计,当摄像机移动时,虚拟的布景与前景画面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感。它可以充分发挥创作人员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利用现有的多种三维动画软件,创作出高质量的背景。
如报道2015年9·3阅兵时,电视台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观众可以看到,主持人一边解说,虚拟的武器装备就会在他身边出现,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军队装备的威武雄壮,而不是干巴巴的文字或者图片描述。
近年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直播港澳台》《军情直播间》《决胜制高点》《关键洞察力》等栏目均启用了虚拟演播室,使用三维实时包装技术进行节目制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视率始终保持省级卫视同时段同类节目的前列。
2. 大型活动、体育赛事转播
“两会”等大型活动,可以采用全景(Panorama)技术进行融媒体转播,会议现场全方位无死角,大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是将内容、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并向新媒体方向融合延伸,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
全景技术是一种基于图像技术生成真实感图形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全景摄影技术,把相机环绕四周进行360度拍摄的一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可以在单机或因特网上显示展示。一般来说,全景技术主要是通过图片或照片的拼合,实现了对场景环视和对物体的三维拖动显示。
目前全景技术的种类,已经从简单的柱形全景,发展到球形全景、立方体全景、对象全景、球形视频等。球形视频是全景摄影的发展方向,生成的是动态全景视频,观众甚至可以在一些网站上看到带音响效果的全景体育比赛,观众的视角可以随意转动。
和传统的碎片化拍摄不同,全景相机能通过更先进的摄像头、处理器和拼接技术,逼真地拍下360度无死角的照片和视频,产生优质的VR内容,可以在手机、平板上滑动观看,或配合VR眼镜观看,使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酷炫体验。VR的沉浸感可以给人带来更真实的现场感,这被用于还原新闻现场具有极大的帮助。如“两会”VR视频,配合VR眼镜的使用,观众能够720°全景观看通过VR摄像机摄录下的场景,头部任意摆动,四处观看,仿若置身两会现场,可以更真实地感受“两会”。
3. 综艺节目制作
综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规模庞大、时间跨度长,在内容方面除了吸取各家艺术之长,还融合了很多亚艺术类形式,如游戏、杂技、魔术等等,既保持了原有歌舞类节目、曲艺类节目、音乐类节目、戏曲类节目的艺术审美价值,又增加了欣赏性、娱乐性、通俗性、可视性、参与性、互动性等多种风格,而且这种不同门类、不同派别的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又会给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的感觉,是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
同新闻节目不同,综艺节目非常注重同观众的互动与参与。这和VR设备带给观众的超炫画面体验感是统一的。从优酷土豆联合推出的VR《国民美少女》真人秀节目的火爆,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往的综艺节目由电视台在现场安排能随时旋转缩放的摄像机,然后编辑根据需要剪辑不同摄像机的画面。而现在的VR摄像要求同时准确捕捉所有现场活动,让用户自己挑选观看内容。录制180度或360度影片并不只是简单地在场馆放置VR专用摄像机,还要让摄像机一直保持正常工作。理想状态下,电视台会在现场最佳位置设置不同的摄像机,让观众有多种不同的视角。所有的摄像机需要实时接收多镜头拍摄视频,然后剪辑拼接起来成为高清的现场画面。观众能够自由选择不同区域的V R摄像机,电视台不会为了给观众找到“最佳”视角而随便切换镜头。
深圳卫视《极速前进》第3季以及2016年新一季《年代秀》已尝试采用VR技术进行拍摄,采用7台Go Pro组合进行全景拍摄,从样片效果来看,确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4. 纪录片拍摄
VR与纪录片都要求叙述的完整性、真实性。VR纪录片扩展了视觉和听觉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现实场景不再任人肢解,VR技术维护了物质世界的完整性,大大增强了真实感和临场感,让影像与物质世界无缝对接。360度的视角使VR纪录片的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在录音方面,VR纪录片也面临着革新:过去只是将话筒对准拍摄对象,但VR灵活多变的视角则要求有多方位、多层次的录音配备,否则将直接影响观众的沉浸感。
VR纪录片与传统影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景别、镜头时空、声音和画框等方面。
传统电影在想要表达强烈情感的时候可以给角色特写。比如,当演员哈哈大笑时,镜头可以给他一个面部特写去强化情感。也可以通过镜头变换来展现某个复杂的环境,在拍摄演出时,还需要不时切入观众反应的画面来衬托效果。VR从开始拍摄的时候给的就是全景,全程没有景别的问题,使纪录片最大程度上接近真实,传达情感只能尝试用画面构成影像等方式去探索。
传统电影往往会用一些空镜头去展示当前的环境变化,并且也会运用空镜头表达一些人物的感情,做一些时空的变化。而在特写和场景方面,现在的VR几乎全是长镜头,长镜头的语言与VR的节奏能够把观众带到现场,如临其境。
传统电影是声画的结合,我们听到声音的同时也会看到画面。在VR里,可以用声音去引导画面,用声音引导情节,从而去引导观众观影。比如在VR片子中有一只小狗从观众后面跑出来,声音团队便会先从观众后面收音。听到声音后观众就会随着小狗的动作而扭头。下一个视频就会把想让观众看到的东西放在观众的正前方,声音随即从正前方传来。可以尝试把此时的视觉中心点和上一个画面的视觉中心点结合,去引导观众的观影。
传统电影跟VR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传统电影是在隐藏摄像机的存在,而VR是在暴露摄像机的存在。在传统电影里,观众很少看到主人公眼睛直接对着摄像机,因为工作人员一直在隐藏摄像机,隐藏剪辑。但是VR不一样。VR拍摄的点就是观众关注的视角,V R一开始就在暴露摄像机的存在。每个戴上V R眼镜的人都能意识到拍摄的点即是个人所站的位置,相当于摄像机即是观众。
三总结和展望
从虚拟演播室、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转播、综艺节目和纪录片制作等VR应用探索所获得的反响来看,用户对于VR的娱乐、体育、纪录片等节目都喜爱有加。实时多维的数据挖掘与呈现,深度的大众思想分析以及直观易懂的可视化呈现,使新闻报道更直观、更生动,360度全景视角使观众获得了超越以往的现场感受,观众能够自由选择不同视角,大大增强了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同时,应该看到,360度全景视频并不等同于虚拟现实,关键是要使观众建立身临其境式的沉浸体验。
当前,VR电视内容仍然极度缺乏,对于VR电视内容行业来说,这是一个空白的市场机会。不少设备厂商在推出VR眼镜的同时,也附带开发了基于VR的内容服务。可以预见,使用VR捕捉镜头的前沿技术会在未来几年、甚至几个月内持续进步。如同手机应用会超过手机本身一样,最终基于VR内容的服务也会超过VR设备本身。随着VR技术的发展,VR内容制作的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到脱口秀、电视剧等节目。深圳广电也正在策划VR专题片的拍摄。对于广电行业来说,如何利用VR技术和自身内容制作的优势,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大VR内容产业,是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伴随着VR电视内容的还有VR电视应用。今天应用分发渠道正在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入口,同样它也能够成为VR电视的重要入口。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传统媒体可以利用VR等新技术,在传播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尝试和探索,促进全媒体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艳.VR技术在服装量身定制中的应用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08,(3):87-89.
[2]安俊伟,亓冬,刘帅.浅析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网络教学中情感缺失问题的“良方”[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257-258.
[3]刘一臻.浅析虚拟现实技术[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8(4):5-6.
[4]薛庆文,辛允东.虚拟现实VRML程序设计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芦娟.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J].企业导报,2011,(4):277.
[6]谭菩提.面对VR纪录片人该行动了[N].中国文化报,16-04-18(7).
VR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VR技术;高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2
V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Vocational Teaching
Zeng Lingfeng
(Guangdong Lu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uoding527200,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practice for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knowledge,training student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o play a leading role.However,due to relatively weak condition of vocational teaching,practice teaching is not possible to achieve educational purposes.Application of VR technology teaching,can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laboratory equipment,while allowing teaching purposes efficiently.
Keywords: VR technology;Vocational Teaching;Application
一、VR的概念和特征
VR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为临境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创建一种虚拟环境,借助多种专用输入输出设备以自然的方式向计算机传达各种动作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作用,使用户产生和现实中一样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有:
使用者不仅作为观察者看到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影像,还可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专用的设备与计算机产生交互,使虚拟环境中的影像随之变化,犹如身临其境;交互性。使用者可以使用数据手套、脚踏传动设备等传感设备以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形式与计算机产生多维化信息交互,是一种更为高层次的人机交互境界;多感知性。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专用传感和反应设备能给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和嗅觉感知等多种感官刺激;构想性。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任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能拓宽人类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高职教学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只能用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扩展了教学的认知手段和领域。
二、VR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有许多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自己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通过实际情境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产生联想,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可在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在现实社会中是不易出现的现象,没有形象生动的“情境”,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联想,对知识意义建构造成困难。而VR技术的构想性特点就能很好地解决“情境”创立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VR技术的多感知性能带给学习者多种感官上的刺激,从而使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知识的保持也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效果。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94%来自视觉和听觉。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而一般只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学生本身基础较差,以往的失败经验使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学习容易有畏难情绪,更谈不上兴趣。因此,高职教学更需要将VR技术应用在课件设计和课堂教学,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助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单纯靠教师的语言描绘和肢体动作难以描述清楚,而VR技术具有动画虚拟现实的能力,能够将抽象概念原理、实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甚至可以彻底打破时空的限制,大至天体行星,小至原子粒子,久至上百万年的进化历程,都能真实呈现,有助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
三、VR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应用VR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设备三维“虚拟”出来,构建虚拟的实习环境,在该环境中,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在计算机反复操作练习后,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工具是通过3D建模设计出来,可以在实验前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和工具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可以创建一些虚拟的实验环境,通过设置参数来设定不同环境,在虚拟的环境中反复做各种各样的技能训练,获得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实验数据;由于是虚拟的实验,无论实验环境还是实验仪器都是虚拟的,因此能节省大量的设备更新维护和实验场地铺设费用;实验中的仪器和部件都是虚拟的,可以根据现实技术和型号的发展进行模型更新,紧贴技术潮流;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为止,达到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有利于在实际的实验中提高速度,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在虚拟实验中,实验仪器是虚拟的,因此学生可以不必担心因误操作造成实验设备的毁坏,也不必担心实验中存在的危险,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创造性思维。
四、VR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VR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但作为新兴技术,虚拟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技校教学中的应用还属于初始阶段,因此,我们必需高度重视,加大技术及资金投入,使技校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具体的发展方向有:
(一)可重新“生成”新设备
实际中由于“设备”和“部件”大多是“虚拟”,根据发展需要可重新“生成”新设备,使“设备”和教学内容在虚拟环境中不断更新,使实践训练跟上技术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保证知识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集成功能以及生成网站
使用传统的VRML语言编写网站,由于语言格式复杂,繁冗难懂,即使运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贴图输出网页文件,想在网站内实现基本功能也需要长时间的调试。本系统的网络版是利用VR-Edit软件作为平台,摆脱VRML系列语言的弊病,能快速、直观地控制功能的编写与调试;通过所看即所得的操作方式,及时发现、排除潜在的缺陷。
(三)形成教育娱乐网站
将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形成教育娱乐网站,将群体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竞赛式学习的模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中,寓教于乐,将学习、交友、校园生活融为一体。
五、结语
VR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高职教育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的传统教学,但是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特点,使传统的教学和虚拟教学相结合,可以减少教师无效工作时间,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巧生.4VR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2009,24
[2]朱斌,曹漫祥.7VR技术及其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5
[3]马新德,汤沛,马书群.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教学环境的创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
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篇4
“2017环球资源VR/AR行业应用高峰论坛”11月8日在上海揭开序幕。本次论坛由环球资源及其旗下管理资讯全媒体“世界经理人”联合主办,以“赋能未来,物善其用”为主题,聚焦VR/AR行业应用,在披露行业布局和战略发展方向的同时,旨在打造一个国际化、专业化、垂直化的B2B商贸对接平台,促进技术与应用的深度融合,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积蓄能量。
此次大会专注于VR/AR在教育培训、广告营销等垂直领域的应用,来自海内外各界的权威专家、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分享对VR/AR行业独到见解,以全球化的视野探讨VR/AR技术的应用;更有VR/AR行业重量级嘉宾共聚一堂对VR/AR技术如何为“商”所用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环球资源首席执行官裴克为(Craig Pepples)先生表示:“当下虚拟现实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VR设备出货量将达820万台,虚拟现实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50亿元,而中国有望在此领域成为全球增长中心。随着软硬件技术的突破,虚拟现实产品正加速走进人们生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即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主任文钧雷,则在论坛上展望了虚拟现实的未来发展。他称,1.0时代的虚拟现实碍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并未广泛普及。2.0时代,硬件体系将沿着3R方向分化发展,并基于场景的多元化分化。娱乐类内容将丰富,实现标准形成,出现标志性作品。3.0时代,四维光场显示技术出现,光场相机和光场开发引擎成熟,VR佩戴舒适,内容生产门槛降低,VR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而到4.0时代,真实和虚拟将难以区分。
本届论坛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主论坛以及主题为“VR/AR+教育培训专场”和“VR/AR+广告营销专场”两场分论坛。
根据高盛集团对教育领域VR/AR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做出的预测,到2020年相关用户数将会增长至700万,2025年将会达到1,500万。作为全球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强力支持,以及教育体系自身的创新需要共同驱动着VR/AR教育垂直市场的发展。同时,随着国家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2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以及VR/AR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未来会有更多的院校和教育机构、培训中心开始关注VR技术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最终助力产业变革。
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VR教育软件技术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微视酷创始人、CEO杨威受邀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并在会议上就“VR在教育中的应用”做了深度的解析和分享,针对性介绍如何利用独家研发的国家专利——IES沉浸式教育系统,实现了真正的VR教学。
此外,本次论坛聚集广告营销领军企业,通过影视、旅游、地产、汽车、快消等行业的展示和互动实例,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VR/AR广告营销新玩法,揭示了更深层次的VR/AR广告应用方式,针对性解决VR/AR广告营销应用落地难题和传播痛点。
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篇5
摘要:遥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与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包括利用遥感影像测定旅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清查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遥感数据进行动态的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制作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基础底图与景点、景区导游图;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强大数据源,便于开发旅游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为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空间结构规划、旅游区规划与旅游决策服务等,提高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简单的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技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应用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旅游业历经多年的成长和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受瞩目、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世界第一大产业,大众化旅游消费时代全面来临。200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提出“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们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在国家战略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旅游景区都在加快景区资源调查、规划、开发建设的步伐。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也渐渐应用在其中。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即遥远的感知来判定、测定并分析目标性质的一种技术。遥感技术以其观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量大、速度快、动态性强、实时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与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和国际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被广泛引用于旅游开发中。
一、遥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旅游规划的核心是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织,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产品的原料和形成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旅游资源调查是前提和基本条件。
1.遥感在旅游资源现状调查中的运用
现有旅游资源调查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
工作之一,是进行旅游评价的前期工作,为后续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 旅游资源分布现状调查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深度、规范等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普查、详细调查、一般调查、重点调查等几种类型。在区域范围较大的调查与评估中,还可以借助于遥感技术进行。如在对中国西部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开发中,由于地广人稀、可达性较差,因此资源潜势的调查更加需要依靠遥感技术的支持。应用遥感技术不仅能定性调查各种风景旅游资源,诸如峡谷、孤峰等的分布,而且还可以定量丈量峡谷的长度和宽度,河流的长度和密度,人口分布的状态和密度。在遥感图像上海可以清楚的查看建筑、聚落等平面布局进行研究,具有形象、逼真的效果。 旅游资源破坏现状调查
一些旅游资源(自然风景、人文景点和主题公园)破坏状况,在遥感图像上都能够清晰的显示,为规划、研究提供一种直观、形象的资料,以利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修整。
潜在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而潜在的旅游资源更有着广泛的前景。遥感图像包含着巨大的信息,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在不同层次上提取各种信息。在建立起对研究区的典型影像特征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图像的波普特性、根据地物影像之间的色调、形状、尺寸、阴影、纹理组合图形等解译标志,查清潜在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范围,判读推断出潜在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地质、地貌等自然特征,便于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1]。
2.遥感在旅游资源成因和旅游开发条件评价中的运用
旅游资源成因和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遥感技术在这些方面可以广泛的应用。一些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均是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而这种地质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是属于旅游地学研究的范畴。遥感可以为这种研究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在旅游规划中对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环境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一是对某一具体场地上的资源进行要素的评价,并最后得到该场地适合于旅游或游憩开发的价值大小;二是对某一区域内各个场地进行总体评价,从中选择出若干处作为重
点开发的区位,这一过程称为区域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除了根据一般旅游资源的要求和标准评价外,还要结合旅游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来评价。不管何种旅游景区,都必须有方便的交通、无污染的环境、清晰的空气和舒适的居住条件,否则不能吸引众多的游客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景区内各种灾害发育程度。此外,旅游区污染问题也是评价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所有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因子,诸如交通、地形地貌、植被、污染、灾害等信息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
3.遥感在编制旅游地图、导游图方面的运用
通过遥感解译不仅可以把旅游资源位置、分布及其环境诸要素调查清楚,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形成一幅旅游地图。有的把旅游资源及环境要素直接标绘在影像图上,成为一幅旅游影像图。而导游图是旅游地图的主体和核心图类,其使用数量最大、影响面最广,是游客不可缺少的旅游工具图。
传统的线划旅游图是以概念化的形式反映地物地貌等,影像旅游图则是以近似于光学摄影的方式形成的一种遥感影像与地图相结合、遥感技术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图种。其特点具有:形象真实直观、图面清晰易读、色泽自然明快。游客能从图上迅速而准确地判定所在位置、找到所需要景点的方位、名称。
二、遥感技术在旅游开发和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种,是指在一定范围地域上对旅游区建设和发展进行的总体部署,是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与旅游系统合理发展的结构型筹划过程。旅游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一定旅游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2]。从根本上讲,就是处理好规划地区的旅游发展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当地旅游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遥感技术具有的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廉价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旅游规划方式。遥感影像能反映景区的全貌,使规划人员能从宏观整体的层次了解景区概况,对风景去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直接利用遥感影像制作旅游规划地图和直接读取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作图方式和为规划提供便利。
1.利用遥感对旅游区所处宏观环境进行测定
旅游区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然综合体,它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息息相关。运用地图可以了解其外界的地理环境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图可以反映旅游区及其周围的地物,但是,有些细小的潜在的信息却不能反映出来。而运用遥感影像,则没有经过制图综合,在分辨率允许下,可以反映所有大于或等于其他地面分辨了尺寸的地物,并且根据地物影像之间的色调、形状、阴影、组合图案等,推断出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像上间接反映出来的信息。另外,利用遥感技术还通过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等波段,人眼不可见的许多地物也可以反映出来。
2.清查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旅游资源遥感调查是基于地质地貌及地理景观的图像解译原理和方法技术进行区域旅游资源调查、探索、发现、测量及评价。旅游资源的数量比较繁多,质量等级也不等。常规的清查方法则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经常会有遗漏。但是采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对旅游区内的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和查看。
3.制作旅游规划基础地图
进行旅游规划,相关的地图则必不可少。如果直接采用当地地图扫描作为底图,再在底图上覆盖专题要素,会经常是底图要素全部突出显现,不能突出主要的专题要素,要么就是非常模糊,不能很好的定位旅游专题要素。因此,常规的方法就是采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相关要素的数字化制成底图,然后再加上相关的专题要素。利用遥感影像制图具有可读性强、立体视觉性较好,能直观地显示地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内容丰富,又综合了遥感影像和地图的优点。
4.利用遥感数据进行虚拟旅游设计和动态的旅游规划
虚拟旅游就是在建立有关对象的模型库和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对话工具来实现的,有仿真的建筑、仿真的景色、仿真的服务。通过遥感技术实现虚拟现实所反映的大量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现状、旅游资源状况、旅游线路,尤其是分辨率比较高的真彩色正射影像,制作成的虚拟旅游
系统,以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可以是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容易修改、操作性强,而且能够反复修改和辅助最终决策方案的实施效果,对整个旅游地的设施布局、线路选择、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进行动态监测和优化评估,给旅游者更多的选择空间。
5.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数据源,开发旅游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在遥感数据分析判读过程中,遥感数据与地图等数据的复合可以提供许多更高精度的旅游信息。遥感及地图数据都是与空间及土地相连结的,把其变成地理信息,并用计算机存储和管理。运用遥感中详实的空间数据和所反映出来的属性数据,结合旅游地的其他属性资料数据,可建成集空间、属性为一体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定量研究旅游问题,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多种数据计算能力,可以利用基本要素产生许多有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旅游决策依据。从而保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旅游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综合、有效地存储、管理旅游地理信息;旅游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包括相应的空间数据制作旅游规划的基础图件,以图表、图形等多种方式显示所需的信息,甚至结合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角度的显示旅游地理信息;有效地进行旅游地理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分析处理;实时的进行数据更新[3]。
综上,虽然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应用速度并没有跟上遥感技术的发展速度。遥感技术作为新的科技手段,在旅游规划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所以,将遥感技术应用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规划及旅游信息系统创建等,将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黄娟琴,王珂,夏淑芳等.“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04,(3):1-2
[2]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M],2010,(10):112—115
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篇6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院(系、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成广须 0814090102 张春梅
2012年10月21日
摘要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此不谋而合。在实际教学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课堂,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旅游英语;英语导游;任务驱动;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对比的是,导游人员特别是涉外导游人员极度紧缺。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或旅游英语课程。旅游英语是旅游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对旅游业及相关领域有一定了解,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该课程重点在于锻炼学生语言技能,使学生通过专题的形式了解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英语导游服务、国内外民俗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等,从地域差异、民族差异、文化差异的角度来透视旅游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突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历史和优势,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高校学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任务驱动模式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授《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教学中,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就地取材,将中国的风情地貌、旅游状况融入到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1、简单介绍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3、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一大败笔。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5]
三、任务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英语导游。一名合格的英语导游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这里的知识储备包涵两方面,一是指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概况、旅游景点典故的掌握;二是指流利的英语表述。英语导游在接待外宾时,要充分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宾,充当好“讲演者”的角色。此外,导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英语导游除了做好文化的传达者以外,还需安排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需应对,导游人员需培养熟练的业务应对素质。旅游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这两方面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融入到了导游专业知识和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突出在“练中教,在教中学”。
3.1 导游专业知识培养中的任务驱动(1)素材搜集与主题发言 作为一名英语导游,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努力追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根据职能的划分,导游分为全陪、地陪和领队三种岗位。全陪侧重国家、省份概况讲解,地陪侧重景点介绍,而领队侧重出境旅游国、旅游地概况介绍。针对以上三种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配了相关资料收集任务,然后拿到课堂上归纳总结。以河北省的旅游资源为例,笔者给学生分配了以下资料搜集任务:河北省概况、清东陵、西柏坡、山海关的景点介绍。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途径寻找关于这几个景点的英文资料。
(2)英语训练与模拟讲解
作为一个英语导游,流利的口语至关重要。在导游英语讲解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导游工作中不同岗位的需求,给学生分配了模拟讲解的任务,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口语。
以Unit13 City Tours 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银川、泸州、成都、重庆、西安等中国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讲述该单元之前,应该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对应一个城市。让学生们课下去搜集该城市的相关资料,比如人文地理,历史,发展现状等,在课上的时候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在讲Listening之前,先让银川组的同学用英语讲述关于银川的资料(也可以做成PPt),然后再按正常顺序讲课。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不宜过重)地学习,既拓展了知识面,又相应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能更充分的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
3.2 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的任务驱动 导游工作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导游人员要有熟练的应对带团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问题的业务素质。在课堂上,按照导游服务的流程:机场接待、沿途讲解、行程介绍、酒店入住、景点讲解、机场送别等环节,让学生制定接待计划,并分组模拟演示各个环节。通过该项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1)接待计划与课堂讨论
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分组完成接待计划。例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 周年的纪念,可以给同学们出题目:假定旅行社将接待来武汉参观访问的法籍华人组成的旅游团,请给他们制定一个为期三天的接待计划。在小组任务中,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并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课堂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一一鉴别每种接待计划的合理性。
(2)随机应答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实际导游工作中,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正的计划只存在于书中。实际工作中,面临突发状况,我们要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比如在去省博的参观途中,遇见堵车该怎么办?有客人对安排的餐不满意,想换餐怎么办?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方面问题我们都要了如指掌,这样面对问题时才能不慌不忙地应对。
四、结束语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围绕教学任务,教师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境、典型的案例和海量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种活动,相互交流切磋解决问题实现任务的办法。在教学设计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原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践来理解接受新知识并建构相关知识。学生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旅游相关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情景方式等。在“干”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
五、参考文献
[1] 黄慧娟,毛亮青.ESP教学方法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马祈春.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3] 王方.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1(3).[4] 朱文翠.“任务驱动”——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6).[5] 来自任务驱动教学法百度百科
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篇7
一、VR简介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简称“VR”)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逐渐兴起的一门崭新的信息技术。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报告中对VR提出了较系统的论述,“利用VR技术可以创建一个逼真的具有交互性的虚拟三维空间,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并有助于启发构思”。[1]VR技术最初主要在硬件、软件、界面、交互性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国内关于VR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工程应用、设计应用、医疗卫生、教育教学、游戏娱乐产业、虚拟军事战场等方面。
二、VR新闻
“VR新闻”,借助虚拟现实设备让受众置身于新闻现场并沉浸其中,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阅读”新闻。VR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新闻报道方式,打破了受众阅读新闻的媒介局限,使其不再仅限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的文字、图片报道,抑或是电视的视频画面报道。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媒体进行VR新闻报道尝试。
(一)VR新闻先驱Nonny
前Newsweek记者Nonny de la Peña,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的新闻”,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让人们切实感受真实的社会问题。2012年,Nonny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突发事件中,针对等待救济的洛杉矶贫民这一群体,做出时长3分29秒的节目Hunger in Los Angeles,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一个关于饥饿的真实新闻事件。Nonny在2016年制作了节目Kiya,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一场真实的家庭暴力杀人事件,观众的视角在第三人称和受害者间切换。此外,她还制作了Use of Force、One Dark Night等作品,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Trayvon Martin枪击案、探索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等。
(二)《纽约时报》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
《纽约时报》在2015年10月推出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 VR,尝试运用VR技术报道新闻。2015年底,《纽约时报》在NYT VR平台上推出第一部虚拟现实电影短片The Displaced,讲述了在叙利亚背井离乡的难民潮中,三个儿童流离失所的痛苦经历。《纽约时报》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新闻领域,通过VR方式阅读新闻,给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和视觉感受,为新闻业界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三)上游APP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客户端在2016年6月7日推出新闻客户端VR频道,上线之初便发布“VR川美毕业生作品展”“上游VR带你逛重庆地标”“上游VR全程直击2016重庆高考现场”等VR新闻,不用眼镜和头盔就能看到360°的全景场面。上游新闻客户端目前的VR新闻以图片展示为主,可在1分钟内完成全景新闻图片的拍摄、制作、发布,满足受众视觉享受。截止到8月31日,VR频道已发布50条VR全景图片,其中包括里约奥运会期间孙杨、吴敏霞、中国体操男团的赛后发布会,以及近期的延安风采等。
目前,国外新闻媒体《纽约时报》、《金融时报》、BBC、ABC News等纷纷试水VR,国内媒体也积极探索。CCTV、东方卫视与VR内容团队合作录制电视节目;网易新闻联合清华大学、AMD发起成立“VR Dream Lab”;封面新闻携手北师大设立“VR新闻实验室”;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也迅速跟进,搜狐视频在2016年8月底宣布启动VR合作平台,虚拟现实的“狂欢”快速蔓延。
三、南方洪水VR新闻报道
2016年7月,“暴雨”一词霸占各大荧屏及排行榜,安徽、湖北、北京、河南等全国26省(区、市)受到暴雨侵袭。在洪涝灾害的报道中,VR技术被广泛使用。恶劣的现场环境是灾难报道的重点,借助VR技术制作的超逼真360°全景,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灾难现场。在南方洪灾的报道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使暴雨袭击事件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来,让受众身临其境体验洪灾的强大摧毁力。
(一)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在7月8日推出两条关于南方洪水的360°全景图片报道,分别为《台风“尼伯特”来临前夕,上海天空风起云动》《村庄被淹没,划船出行,洪水围城中的江苏宜兴》。前者从高空俯视的角度,俯瞰台风来临前的上海外滩。灰暗的天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乌云的层层线条,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一览无余。后者则从平视的角度,展示了宜兴杨巷镇了林村被洪水淹没的马路和农田,并选取两个点位进行展现,可以从远观到近看,原本一望无际的农田被汪洋所替代。360°全景图片所提供的超震撼视觉效果,是传统图片新闻所无法比拟的。
(二)上游新闻
6月23日14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上游新闻在6月24日至27日间,推出《江苏阜宁龙卷风灾后现场》的系列VR报道,点击量超过2万。报道共选取5个场景,分别展示了受灾最严重的陈良镇房屋被掀顶、乡间电线杆断裂、树木拦腰折断、私家车被抛到田间,以及村民和官兵一起救灾的画面。观看者可以放大画面查看地面散落的砖石瓦砾,挂在电线杆上风中摇曳的塑料袋等细节。VR全景使灾难报道更具画面感和现场感,使受众仿佛置身现场。
(三)“民间”力量
新闻纪实类VR短片《武汉洪水VR全景直播》在7月10日刷爆了朋友圈,在720云平台上的人气也高达15万,获得上千点赞。这一报道是由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毕业生姚品带领其创业公司裴渥传媒制作的,选取了南湖文治街、汉口江滩、龙王庙、解放大道等九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场景,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地拍等方式进行三小时不间断拍摄,真实再现武汉各地的实时汛情。观看过程中,受众可随意在九个场景间切换,既可从空中俯瞰被洪水淹没的城市,也可站在地面体验道路上的积水,再加上深沉凝重的背景音乐,带给受众强烈的沉浸式体验。
在南方洪水这场灾难中,VR新闻发挥巨大能量,将最真实的灾难现场直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把受众带入多个场景,通过主人公或其他目击者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来审视洪灾。虚拟现实技术给新闻报道,乃至整个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
四、VR新闻优势分析
国内多家媒体已经开始尝试将VR技术融入新闻报道中,VR新闻的报道类型、题材范围及报道数量也日渐增多。相比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文字、图片及视频报道,VR新闻报道具有沉浸式体验、强大的视觉效果、丰富的细节展示等多方面优势。
(一)VR新闻潜在受众规模可观
暴风魔镜、知萌咨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在2016年3月18日联合发布的《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VR潜在用户规模已达2.86亿,而在过去一年接触过或体验过虚拟现实设备的VR浅度用户约为1700万人,购买过各种VR虚拟现实设备的用户约为96万人。在这96万重度用户中,67.2%对全景直播感兴趣。如此庞大的VR潜在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VR新闻的探索和发展。
(二)体验感优于传统新闻
VR新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第一人称视角,或从其他当事人、围观群众的角度,360°全景展示新闻现场,比文字、图片报道更有沉浸感、立体感。VR新闻报道,尤其是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多采用航拍技术,打破空间约束,高空俯视的视角带给受众独特体验,驱动用户探索还原新闻事件。这些沉浸式体验及视觉享受等优势是传统媒体报道所无法比拟的。
(三)无法企及的细节展示
VR新闻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内容限制,几乎可以覆盖现场所有细节。就如澎湃新闻的《台风“尼伯特”来临前夕,上海天空风起云动》,虽然是高空俯视的角度,但依然可以放大多倍,清晰地看到马路上的斑马线条纹,路旁植物景观的叶子,以及远处大厦的窗户等细节。新闻现场被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不像传统报道局限于远景的平面展示,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探索任何感兴趣的细节。VR新闻庞大的信息量,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受众与新闻现场的深度互动。
五、结语
目前国内VR新闻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虽然多家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将虚拟现实这一先进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使VR新闻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例如,画面变形、眩晕感等技术问题,以及内容质量、新闻伦理、产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不过总的来说,VR新闻给媒体行业带来一股清泉,丰富了新闻报道形式,增强了受众互动性,带来沉浸式体验,期待它的快速发展和成熟运用。
摘要:近几年,VR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尤其是2016年以来,VR在多个领域得到运用,应用场景不断扩张,从游戏、影视到教育、旅游、直播,甚至是新闻报道。国内外多家媒体纷纷试水,尝试利用先进的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但VR新闻,既有其优越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沉浸感、体验感,也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前景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虚拟现实,VR技术,VR新闻,沉浸式新闻
参考文献
VR+旅游引爆旅游新模式 篇8
VR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和计算平台, VR技术和旅游业的结合,不仅可以创造全新的旅游体验模式,改变人们的旅游方式,还会颠覆人们对旅游的认知,将成为未来旅行、观光、文化导览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这也吸引了业内企业纷纷试水VR+旅游。传统旅游企业,连接技术的资源方,以及看好市场的资本方都希望能依靠旅游+VR分一杯羹。
未来VR旅游将首先在各旅游机构普及,因为旅游机构可以借助VR来实现预览、规划、体验及信息增强与虚实交互的目的,帮助客户更轻松制定行程和计划,还能够实现远程实景体验、现场多媒体强化体验,让景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VR+旅游”的跨界合作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从年初的美洲CES到欧洲的MWC,VR都占尽了各大媒体版面。VR所具有的市场前景更是被很多人看好,比如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就指出,2016年VR设备将创造8.95亿美元营收,而与之相关的产业则可以产生超百亿的价值。
2016年10月13日,湖南宁乡县参加了2016年中国双创周虚拟现实创新产业峰会。作为全国唯一获邀的地方城市代表,湖南宁乡县凭借先进的科技理念与“VR+旅游”的推广模式,向全国展示了首个地方VR城市旅游宣传片《动静宁乡》,获得的好评如潮。游客只需戴上VR眼镜,就能在美丽少女的引导下,畅游密印寺、灰汤温泉、花明楼、刘少奇故居、炭河里博物馆、关山、千佛洞、青羊湖等宁乡最具代表性的美景。
《动静宁乡》是“VR+旅游”全域旅游宣传片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国地方城市在新技术推介手段上的一次重大尝试。该影片一经播出就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所代表的“VR+旅游”更是引爆了旅游宣传的新模式。
那么“VR+旅游”究竟将给旅游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从前,互联网上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方式无外乎照片、文字,这种二维的展示模式不能充分地展示出旅游景点的魅力;但是如果引入VR技术,用户则可以对旅游景点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我们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一位有去宁乡旅游意向的用户,在VR设备中看到宁乡那温暖舒润的湖泊,夜市花样繁多卖相诱人的小吃,如何不会想去亲身体验那乡村风情和那里的美味呢?
所以业内人士评价到,“VR+旅游”的出现,必定会打破过去传统旅游营销模式,给旅游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旅游产业作为VR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VR+旅游”的出现,也必定会打破过去旅游“展览+推介会”的传统营销模式,引入双方互动,更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全方位展示。
正因为如此,最近一年多,“VR+旅游”的模式也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目标:比如赞那度推出 VR 内容平台旅行 VR App,艺龙发布了一大批VR酒店全景视频,空空旅行则提供了很多客栈的VR全景视频体验,汇联皆景宣布完成了全国 4000多家景区的全景VR数据采集,追梦客正在打造一款多人在线 VR 时空旅行类产品……。在“VR+旅游”的跨界合作下,更多的老百姓也开始了解这种全新的旅游体验模式。毕竟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的欣赏美景,这样的诱惑对老百姓来说将是一种“福利”。另外对于平台企业来说,也非常希望通过这种技术提升服务的质量。毕竟相比于简单的图片和文字介绍,VR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地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预先体验,提升旅游决策的转化率,推动“VR+旅游”新生态的形成,所以一些网络平台公司也非常重视“VR+旅游”的应用。
比如在今年9月27日,第一视频集团就举办了“R”战略暨榴莲VR新品发布会,集团旗下的榴莲VR也正式上线。据介绍,第一视频将为乐途旅游2000多名灵感旅行家提供VR设备,请这些各大媒体、旅行杂志、摄影协会的会员,为用户带来海量的旅游目的地特色和独特的旅游灵感,并在乐途旅游网及第一视频榴莲VR平台中展示给用户。
业内纷纷试水“VR+旅游”
发展旅游业是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和体现。近年来,服务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正从“购买产品”转向“享受服务”,从“满足日常需求”变为“改善生活品质”,旅游业正在成为中国家庭的一个热点需求。
业界常说的3R,即VR,还有AR和MR,其实在旅游领域都有应用的广阔前景。只不过限于技术的成熟度,当前主要还是以VR为主。作为产业链的终端,旅游业有大量的VR利用场景,比如出行前的目的地虚拟体验、VR游乐项目体验、旅游目的地VR辅助的景观重现、VR特殊线路还原,VR数字博物馆展示、VR酒店选房等都是已经有实际运用和发展的领域。
旅行网站赞那度(ZANADU)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端精品旅行预订网站及时尚生活方式网络媒体,致力于品介全球最精彩度假和生活方式体验,为中国中高端新锐旅行者提供精品度假酒店及非凡旅程预订服务。去年年底,赞那度宣布推出中国第一个旅行VR APP,用于让用户对旅游目的地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笔者登录相关网站发现,目前已经有《西双版纳的精灵》、《神秘的阳朔》、《皇家澳门》、《泰国的海盗童话》、《长白山的一天》、《不一样的北京》、《梦之旅行》、《马尔代夫的鲁滨逊》、《香格里拉之音》等十余部VR影片可供下载欣赏,且画面精美,让人流连忘返。
OTA方面,艺龙旅行网发布了OTA行业率先使用VR技术拍摄的景区+酒店体验视频,以古北水镇为例,该景区主要运用VR技术对景区+酒店旅游生态进行展现,视频通过对第一视角的模拟,让观众享受沉浸式旅行预体验,同时拍摄中还大量使用无人机航拍,让观众体验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上帝视角”的体验。
此外,去哪儿网也上线了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VR体验馆,让用户在体验景区之后直接在体验馆内下单购买景区门票,节约用户收集景区信息的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帮助景区尽快刺激用户做出购买决策,完成由体验到下单的营销闭环。今年8月31日,去哪儿网再次向VR发力,与互联网视频播放平台暴风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结合国内热门景区和目的地,联手推出全球首个VR旅行团产品,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从网上VR体验、随团VR观摩、VR体验馆互动等内容。目前这一产品目前正在景区沟通、选择和VR制作阶段。
nlc202309090054
今年清明前,首都博物馆也推出了VR观展模式,游客可通过佩戴VR头盔切身感受到文物的考古、挖掘、整理的全过程。此外,澳大利亚旅游局与暴风科技集团正式宣布合作,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堪培拉、白天堂海滩、悉尼海港等澳洲风景名胜。
以此来看,“VR+旅游”确实是不可错过的营销机遇。除了前述的湖南宁乡县应用VR技术开始进行旅游宣传,旅游大省海南也非常重视VR技术的应用。2016年10月,由海南省旅行社协会主办,海南华锦旅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匠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VR+海南旅游应用技术推广发布会”在海口召开。据悉,海南将试水旅游目的地“VR+旅游”营销方式,通过VR技术更加立体、直接地突出海南旅游目的地价值,提升游客出行意愿,刺激海南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总体来看,VR确实是未来几年互联网最具发展前景的核心技术,在与旅游行业的深度合作极具想象空间,或将带来新的整合营销模式,市场潜力巨大。
应用会首先在各旅游机构普及
很多人关心“VR+旅游”如何盈利的问题,笔者分析了各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成为内容制造者。目前VR领域有很多虚拟现实设备的提供商,也有很多承载内容的平台,但是在内容这块还比较少,如果能够制作内容则可以成就内容制作企业。第二种是成为VR内容提供商。把风景身临其境的呈现给用户,并与各大旅行社形成联动,从VR内容的制作、发行、推广、预定等层面形成全套服务,目前的主要VR内容提供商是旅行社或者是景点企业。第三种是形成社区模式。聚集一批喜爱旅行喜爱分享的粉丝,通过最集中的投放获得相关价值。
那么哪种模式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呢?也许现在还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从企业的动作可以看出,成为VR内容提供商的成功把握更大。特别是VR技术能提供更多的营销与宣传手段,尤其大大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营销体验,那么所有的旅游宣传海报可以透过VR来真实影音呈现,让客户先体验。
更有想象空间的是,实际上所有旅行社的网点、门店都可以让想要挑选旅游行程的客户透过导游头戴智能眼镜的第一视角,远程视频直播或是景区全景展示,来体验挑选合适旅游行程,协助客户购买决策。
比如目前已经有很多旅游机构开始引入旅游城市的一部分VR片段来让消费者试看,然而当消费者看到最精彩处影片却戛然而止,想要继续一窥究竟,则需消费者考虑是否购买这一行程。旅游机构通过这种“放线钓鱼”的营销模式,让消费者被VR影片中如幻似真的城市场景所吸引,花起钱来反而更加干脆,能帮助旅游机构有效提升了签单率。
看到这个趋势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国外也在很多景点在努力地尝试,比如澳大利亚。
2016年4月,澳大利亚旅游局与中国VR产业暴风科技集团正式启动战略合作,暴风科技将为澳大利亚旅游局量身定制暴风魔镜4,并为澳旅提供全套的VR技术解决方案。显然,遥远的澳大利亚,要想吸引更多人去旅游,就要实现旅游产业的线下与线上的嫁接联合,并突破传统旅行社的地域性限制。从技术应用来看,也只有“VR+旅游”的纵向发展模式让用户不再受到传统旅行社时间、行程等的束缚,并能通过VR更立体得了解旅游目的地,提升出行意愿。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第一种是成为内容制造者的模式也有很大的市场,当然这种市场前景将更多在B端体现,所以就有敏锐的企业马上嗅到了商机。
比如2016年9月13日,Upano(极图科技)与新加坡中天集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新加坡中天集团除了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之外,还从国内众多旅游景区中,筛选出了包括贵阳、南京等在内的17个旅游景区;而作为另一个战略合作方,Upano则是基于自身优势,主要负责提供VR拍摄设备、VR内容创作、以及VR实景拍摄。Upano通过VR影视内容创作+VR文化旅游探索的方式,可以打开更多景区的VR视频制作需求,也会让传统旅游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可以确定的是,全新的VR文化旅游生态正在越来越多地方形成。通过VR技术与旅游营销的结合,不仅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多种方式带给旅游真实的预先体验,解决旅游行业的未知痛点,所以“VR+旅游”的确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利器。
体验效果好不好将成最大争议
“VR+旅游”确实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的互联网趋势核心,旅游VR的出现,将打破过去旅游的传统营销模式,给旅游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
“VR+旅游”的介入的确为游客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试想一下,消费者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回到家中,穿戴上VR装备,登录景区提供的VR资料系统中,选择自己想观看的视角和天候,如同身临其境般地“游览”各地名山大川;又或者从360度观看博物馆中的精美油画和雕塑,甚至可以从比到现场去更“近”的视角仔细揣摩中国山水画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抹色彩。
但是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很多人都认为VR再好都不会替代原有的旅游体验,VR营造的娱乐体验对旅游只是“加持”作用,而能否真正实现理想中的体验,VR技术是否成熟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目前VR拍摄技术本身还不成熟,由于VR视频大多是全景视频,对视频的处理方式和以前拍电影、拍视频不一样,国际上现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用过VR设备的人都普遍反映,无论是在上海使用VR观光整座城市,还是在家中用VR看海南景点的介绍,VR效果的质感还略显粗糙。
这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共同看法,比如酒店选房,VR技术更像“锦上添花”,而且VR设备普及率低、分辨率较差、视频内容参差不齐。或许也正是因此,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并没有深入开拓这一领域,而是浅浅“尝鲜”。
更有行业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VR对旅游是伪需求。空空旅行创始人杨舜翔就表示,“旅游的目是身临其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身临其境到这个地方,目前的VR技术只解决了视觉问题,剩下都没有解决。有的VR视频做得很美,但是实地体验很差。希望大家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VR技术怎么用,应该回到寻找事情本真上去,即旅游的目的是什么,想传达的意义又是什么。”
的确,如果VR旅游能够提供足够好的体验,毫无疑问会成为多方受利的旅游新方式。但是“VR+旅游”是否能收获预期的效果,现在还没有肯定的答案。如果VR视频效果良好,那么通过VR技术确实可以更加立体,直接地突出旅游目的地价值,提升游客出行意愿,刺激当地旅游市场持续增长。但是如果效果一般,那么其实是让消费者是在为体验买单。
在此,笔者在此也有疑虑,从体验效果上来说,现在的VR行业处在蛮荒阶段。要做到一个好的VR效果,产业链各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欠缺。比如苹果研发出第一个智能手机,定义了智能手机的形态,即滑屏、大屏、没有键盘。现在VR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处理器,屏幕,传输速度到交互方式甚至内容,全部都还很薄弱。从消费行为习惯上来说,用一个眼镜把人的眼睛罩起来了,人不能动也不能做任何事情,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所以哪怕VR真的是未来,最后可能都不是现在所有的形态。
特别期待VR技术能有质的突破,尤其期待VR能不能不以头盔或者眼镜的方式去体验这种技术。比如对于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人群来说,头盔或者眼镜的体验方式让VR技术非常具有距离感。
不过一旦技术上有突破并获得比较好的效果,那么VR技术将使旅游实现在线全景实境旅游体验,还能更广泛与更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领略自然之美,并可以为环保教育、生态旅游提供了极好的体验与教育方式。试想,这些特殊人群足不出户就可以到荷兰进行一次运河之旅,不必到空气稀薄的高原就能观赏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不必潜水就可以去澳大利亚大堡礁看五颜六色的海底动物……这是何等的美事。
【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服务礼仪在旅游业中的应用08-28
政府在旅游业中的作用06-19
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初探06-08
浅谈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09-05
360全景在旅游景点行业的应用06-11
媒体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应用08-19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旅游教学中的运用05-09
旅游应用06-18
古诗词在旅游业运用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