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建筑设计论文

2024-11-03

老年人建筑设计论文(精选7篇)

老年人建筑设计论文 篇1

4.1.4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2.l老年人居住建筑出人口,宜采取阳面开门。出人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l.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4.2.3老年人建筑出人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2.4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4.3.l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椅凳的空间。

2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o.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3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4.3.2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

4.3.3老年人出人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o.65m高处宜设φ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4.4.2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4.4.3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4.4.4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2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l.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3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4.4.5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扶手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宜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4.7.1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m2。

4.7.5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坐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

4.7.6公用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2.00m,内设0.40m高的坐便器。

4.7.7卫生间内与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

4.8.l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或卧室应设阳台,阳台净深度不宜小于1.50m。

4.8.2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净深度不小于1.50m的阳台。

4.8.3阳台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寒冷和严寒地区宜设封闭式阳台。顶层阳台应设雨篷。阳台板底或侧壁,应设可升降的晾晒衣物设施。

4.8.4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

4.9.l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

4.9.2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含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门)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

4.10.l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4.10.4老年人居室不宜设吊柜,应设贴壁式贮藏壁橱。每人应有1.00m3以上的贮藏空间。

5.0.3老年人居住建筑居室之间应有良好隔声处理和噪声控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5db,空气隔声不应小于50db,撞击声不应大于75db。

5.o.5老年人居室夜间通向卫生间的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联结部位,在其临墙离地高o.40m处宜设灯光照明。

5.0.6起居室、卧室应设多用安全电源插座,每室宜设两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o.60~o.80m;厨房、卫生间宜各设三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80~1.00m。

5.0.9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高度离地宜为1.00~1.20m。

5.0.10老年人居住建筑每户应设电话,居室及卫生间厕位旁应设紧急呼救按扭。

5.0.11老人院床头应设呼叫对讲系统、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

老年人建筑设计论文 篇2

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市场调研、选址及项目功能定位等工作。

经过对老年人建筑市场的了解,我们发现随着我国多年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我国已经走向老龄化社会。据统计,目前太原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49.5万人,而太原各档次类型的养老院只有58个,床位仅6 067张,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养老需求。市场急需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

老年人建筑基地环境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交通方便,地质稳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视野开阔、阳光充足;环境优美,远离噪声及污染源;建筑容积率、密度相对较低。该项目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用地东、西、南为林业田,东侧有个60 m×45 m的鱼塘。用地现状高差较大,环境质量优越,空气清新,远离城市喧嚣,特别符合老年人建筑的选址要求。总用地面积7.36 hm2(110.40亩)。其中一期净用地面积3.842 4 hm2(57.64亩)。

老年人建筑首先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有些老人身体虚弱,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有些需要生活和医疗方面的特殊护理。老年人还需要家庭的温暖、亲友的看望,需要文化生活,需要室外活动,需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本老年公寓定位为具有疗养性质的护理和医疗型中高端老年机构。这样的建筑要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老年人特点和相关规范要求。2)老年公寓宜为低层建筑,有小院落,不设置高楼层疗养房间。3)住房面积可以合室、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辅以少量户型面积较大的疗养用房。居室采光通风良好,并配有紧急呼叫与电子安防系统。4)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场地规划及建筑设计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5)有比较完备的配套服务和设施,如医院、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所、家政服务等。6)配备必要的综合医院,该医院须具备普通疾病的治疗、第一时间的抢救及咨询等功能。7)配有正规定点医院,该医院应具备完善的治疗、抢救及咨询等功能。8)建筑要大气庄重有历史感,符合老年人的审美情趣。

2 规划方案设计

建筑总体空间设计要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位置和空间组合做综合的协调,使其平面布置合理,外观轮廓主次分明,统一协调,比例适度、匀称;色彩明快、和谐;进出自然、起伏有度,结合总平面设计构成一个有机的建筑艺术群体。

在总平面布局上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中心对称布局的理念,采用四合院的平面形式及空间形态。以地形为基础依据,以中央休闲场地和道路为核心,通过多个四合院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单体和整体富有规律的组合模式。通过其依地形分开式的布置,形成两侧的四合院建筑,共同形成以休闲场地为中心的建筑布局,而其两翼的建筑,又在立面形态上给予了中心四合院以补充,从而形成五个周边四合院和一个中心四合院的巧妙结合。同时将园区以院落的形式自然分区,便于经营管理。

中心区室外建设场地和水景的紧密结合,水景造型曲线流畅,景观布置绿意盎然,提供休闲的空间。提供多种室内外活动模式,满足不同活动规模的要求。道路布置中间对称并实现人车分流,体现对老年人安全的细致考虑。

3 建筑方案设计

3.1 功能设计

1)疗养用房:19 540 m2。疗养用房分为老年人的客房、医护用房及一些公共用房。客房分为四种套型:普通单人间(80个床位)用于身体较差需要特殊照顾的单身老人。标准间(380个床位,占最大的比例)用于共同来入住的老夫妻或者两位单身老人。带厨房的双人套间(20个床位)用于那些仍有劳动能力的老两口。家庭套房(20个床位)面积较大,可以供老人与儿孙同住,备有客房、厨房,营造出家的感觉。护理用房包括护士站、急诊室、观察室、处置室、监护室、治疗室、医师及护士办公室,供一般护理和紧急情况下的一般处置。公共用房包括公共卫生间、开水间、库房、清洁工具室等。2)医疗用房:4 020 m2。医疗设施按小型综合医院的规模进行配置。功能以门诊和理疗为主,配有检查科室及辅助用房,如放射科、医学阅览室、病案室等,另外要有少量的病房及传染病的隔离病房。要解决老人的日常保健和小病诊断。3)餐饮服务用房:1 900 m2(250座)。餐饮服务用房的主要房间是餐厅和厨房。餐厅有一个生态餐厅一个小餐厅,另外各个分区都有分餐室,可以分餐到户,让老人有更多选择。餐厅可以容纳250人同时用餐。可以满足园区的实用功能。4)文化娱乐用房2 610 m2。文化娱乐用房考虑了党员之家、图书馆、阅览室及期刊阅览室,另外特别考虑了老年大学,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开阔了老年人的眼界,提高了老年人的修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设置了乒乓球室等室内运动的房间。5)办公行政用房690 m2。办公行政用房整合了园区各个部门的办公用房。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使园区的管理工作井井有条。6)附属用房2 700 m2。附属用房为园区的配套设施。包括仓库、花房、冷库、澡堂、小超市、厕所、职工宿舍、儿童乐园、服装及体育用品商店及银行、邮局等用房。

3.2 建筑功能分区

场地布置按照各自的功能不同分别为:内庭院(F区)布置在场地东侧;内庭院(E区)布置在场地北侧;内庭院(D区)布置在场地西侧;服务设施(A,B,C区)布置在场地东南侧,其中A区位于服务设施的南侧为老年大学、医务所和职工宿舍,B区位于服务设施的西侧为办公室、洗浴中心,C区位于服务设施的东侧,为餐厅、多功能厅、会议室。六个区通过道路分割,并围合成老年公寓的中心庭院和各自的组团庭院。各庭院间及庭院内部的道路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在老年公寓中户外设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及门球场,提供老年人随时锻炼身体的场所。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学习、交流、娱乐的场所。

场地在用地北侧预留发展用地。发展用地用来建设二期的招待所和游泳馆。

3.3 建筑风格

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传统的山西大院和四合院的元素与流线组织形式,并进行抽象和升华,建筑采用悬山坡顶瓦屋面,白墙灰砖的山西传统大院的色调,垂花门、仿古格栅装饰的外窗及外阳台无不突显着建筑的复古情调。并用现代建筑材料来表现建筑的“古建”个性。建筑物以东西向的外廊建筑相接,形成院落的围合。

通过道路、休闲空间、建筑物间隙的植物园,形成统一的四合院式布局结构。院内种植大面积绿地,蜿蜒曲折的旱溪和水波粼粼的人工湖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的生态乐园。展现了建筑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特点,体现建筑的生态性、本土性。

4 结语

浅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 篇3

【关键词】居住建筑;老年人;建筑设计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状况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而且老年人问题在当今社会颇受关注,而老年人的居住安全和条件问题更是人们讨论和关注的重点,其对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影响。老年人的晚年时光能够在一个相对舒适、安逸、安全的建筑和环境中度过,这是每一个老人和社会群众所共同期望的。但是,在这个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小区建筑不断增加的时代,老年人在居所内出现各种因建筑不合理导致的摔伤、碰伤等事件却是屡见不鲜,这些事故不断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和内心,提醒着人们应当重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关注老年人的居所室内安全。当前,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如何更加合理、科学,适应和满足老年人需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部分专家分析,当前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足,而且缺乏相对应的设计体系的建立。

一、老年人的居住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总结了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当前我国许多城镇地区都设立了相应数量的养老院,过去老龄化不突出时,这些养老院都是为孤寡老人服务,具有较大的公益性、福利性和救济性。但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传统观念的改变,许多年轻子女因工作无法照顾老人,也会选择将老人送去养老院。这些现象都显示着养老院的社会化和扩大化将会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养老院和一些专门的老年人居所将会是未来老龄人口养老居住的主要地点。养老院和养老性质的建筑对安养老人,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方便老人间的交流,消除内心的孤寂感,而且在某些方面能够互相照应和提醒,因此养老院和老人居所绝对不是鼓励而设的。近几年,我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不仅增加了养老院和老人居所,更是在政策的制定上不断改进,例如当前较为盛行的“自助而助”政策,它为老年人获得美好晚年生活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这种政策就是让老年人更多的去参加社会性活动和国家发展政策,让老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获益者,从而使老人获得生活和心理上的自立和满足。当前我国的老人居所设计严重偏差了老人心理预期,大多数建筑均为宾馆式设计,而且内部设备和家具质量相对较差,不能够适用于大多数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在经历过岁月和风霜的侵袭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与青年和中年有较大差别,这被称为“老化现象”,这些变化就是老年居所建筑设计所需要掌握和针对的。首先是老年人的生理状况,身体会变的更加脆弱和敏感,身体器官功能减弱,大部分存在一些顽疾和伤痛。其次,心理上的变化包括心里会更易感觉孤寂,更需要人照顾和尊重,对生活环境有更安静的需求,而且部分老年人心里会非常敏感。

三、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探索

在进行老人居所建筑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老人的多方面因素,例如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生活习惯、身体锻炼、体育活动等等方面,只有这些因素納入设计理念中才能保证老年人在新建筑中得以习惯,并且能够保证其生活的自主子那个和独立性。人在进入老年阶段时,身体器官机能都会相对减弱,功能衰弱,这些生理上的变化都决定了老年人在日常行动时会更加迟缓、体力会不断降低。鉴于老年人生理方面的变化,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建筑面积宜小、室内的结构要紧凑以减少老人室内日常活动范围,这样不仅利于老人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能够降级建筑建造成本。而且老人的生理变化也决定了建筑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安全和防火方面的设计。另外,老人居所需要清净,不易嘈杂,因为老人一般喜欢清净、不喜吵闹,因此建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设计都要相对安静。最后,建筑的的内部色彩会影响人的心情,而且老人的心理一般较为敏感、承受力低,所以,老人居所设计一定要内部明亮、适宜居住、而且要有生活感,不能过多的表现养老院的设计。具体的设计与规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

2.老年建筑周边环境设计考虑。在进行老年居所建筑设计时,老年社区的建设一定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和生活习惯。首先就要考虑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建筑社区中的道路街道规划、交通路线都要以老年人的出行和行动能力为根本进行设计。其次,居所建筑 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老人的户外娱乐和公共服务项目,在进行老年人棋牌室、体育室、活动室的实际时,要保证一定的室内面积和一定数量的活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老年人的室外活动需求。最后,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周边环境适宜老人居住,老人不能居住在现代气息较浓的地方,周边环境设计时,要将社区环境设计的更加贴近自然,可以增添一些喷泉、水池、以及绿化等。而且还可以仿造公园和园林建筑,在路边设立一些长椅,并种些植物以方便老人休息。另外,现在大部分老人都有晨练的习惯,所以,建筑设计时要考虑这方面因素,要设计一片较为开阔平旷的空地,供老人活动。

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社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位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求助等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心理学上的,有医学上的,有社会学上的。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住宅政策,切实落实《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加大政策扶植力度,使老年人住宅“事业化”转变为“产业化”,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建设。

4.以人为本应该成为老年居所建筑设计的理念之一,这是因为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是在自身历史和自然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性,这其中与自然的交流和共进必不可少。因此,在人的天性中就存在于自然相亲近的本性,这是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中的根本所在。因此,老年居所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考绿色与自然,要结合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建立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让老年人居住在一个舒适、绿色而健康的环境中。另外,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考虑利用建筑周边自然环境的特点,让老年人居住舒适的同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达到心理愉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

[2]李鸿烈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老年人建筑设计论文 篇4

2009级工业设计 雷鸯

谯靖霞

老人早市买月饼猝死,提醒老人出门携带急救药品

2011-10-30 绍兴县报

昨日清晨,一位老人在购买月饼后,在早市上突然晕倒。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救治,这名老人仍然失去了生命。医生推测老人死于心肌梗死,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天气变化,出门携带急救药品。

年过七旬的张大爷是和平区居民。昨晨6时20分,张大爷来到青年大街附近的早市买月饼。刚刚买好月饼,张大爷突然感到胸部一阵剧烈的疼痛。“哎呀!”老人痛苦地低吟一声,便手捂胸口,晕倒在地。“120”急救车随即将患者送至沈阳军区总医院。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老人仍然处于昏迷状态。1个多小时后,老人永远地睡去了。一名医生告诉记者,患者有冠心病史、糖尿病,他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他最后提醒广大市民,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老人容易复发各种慢性疾病,老人外出的时候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以上报道所提到的问题在现在的社会上经常发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特殊,但是他们任然有很多想做的事,一些他们一直以来经常做的事情往往会成为他们老年时危险的事,但让他们不去做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又似乎不是很现实,老人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会产生自卑心理,比如上面报道所提及的买东西,本来是一些生活最平凡的事情,很少会有人想到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出现危及生命的事件发生。因此,减小在类似情况下的危险系数将是改善老人生活的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对于老年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社会。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达,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我国上海地区现在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2岁左右。这说明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一股“银发浪潮”,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社会老龄化问题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截止2000 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 亿以上,8 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据南方人口杂志报道,未来中国人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未富先老, 老龄化来势迅猛、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与劳动年龄人口相对过剩并存, 与人口基数庞大同行。2000 年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 %,年龄中位数接近30 岁, 老年人口也从低龄化向高龄化转变。预期老年人口到2025年将达2亿,2045年达到3亿。我们只用了1/ 4 个世纪的时间实现了西方大多数国家历经100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

以下表(表1)为未来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及其老龄化变动趋势统计分析状况:

表1 由表可以清晰的看出从1990年到2100年,老年人口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老龄化程度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加深。

关注老年人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改变,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的特点将有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

老年人生理方面的特点:

(一)老年人消化功能的改变

1.老年人会出现牙齿脱落或明显的磨损。

2.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使味觉和嗅觉降低。

3.粘膜萎缩、运动功能减退。

4.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能力下降。5.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

(二)神经组织功能的改变

1.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重减轻。

2.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

(三)心血管功能的改变

1.心脏、心脏冠状动脉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硬化。

2.血管管壁弹性减退,常伴有血管壁脂质沉积,使血管壁弹性更趋下降、脆性增加。

(四)呼吸功能的改变

1.老年人呼吸肌及胸廓骨骼、韧带萎缩,肺泡弹性下降,气管及支气管弹性下降。

2.血流速度减慢,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组织细胞功能减退及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呼吸作用下降,对氧的利用率下降。

(五)其它方面的改变

1.皮肤及毛发的变化。皮下血管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毛发髓质和角质退化,黑色素合成障碍,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

2.骨骼的变化。骨骼中无机盐含量增加,钙含量减少;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减低,脆性增加。

3.泌尿系统的变化。肾脏萎缩变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

4.生殖系统的变化。

5.内分泌机能下降,机体代谢活动减弱,生物转化过程减慢,解毒能力下降。机体免疫功能减退。

6.五官变化: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多出现老花眼,近距离视物模糊。同时听力下降,嗅觉、味觉功能减退。

7.代谢上往往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易发生代谢负平衡。

8.性格及精神改变:老年人行动举止逐渐缓慢,反应迟缓,适应能力较差,言语重复,性情改变,或烦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

老年人心理特点:

1. 感知觉变化:视力变化:眼睛对冷色调颜色如蓝、绿及紫色不易区别,而对暖色调系统如红、黄、橘色还比较敏感;视网膜视敏度下降,对明暗光线的变化也不太适应。听力变化:容易产生耳鸣、幻听、听力下降(听不好高调音,对低调音听的还可以)、使用助听器的问题;味觉衰退:味觉细胞退化,对甜、苦、酸的味觉减退(不太敏感),影响胃口,饮食习惯有改变,牙齿脱落影响咀嚼功能。皮肤与头发:皮肤老化原因:皮肤的微小血管减少、萎缩,皮肤的血液循环流量减少,皮下脂肪减少,汗腺、皮脂腺萎缩,皮肤色素细胞功能降低。头发老化。骨骼与关节:骨刺带来的问题、骨质疏松导致驼背和骨折。2. 智力功能变化 3. 运动反应时间延长

4. 记忆力减退但下降幅度不大 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特点是: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5.思维衰退较晚

6.人格、性格与心理的变化改变是必然的,但是缓慢和微弱的 7.感情与情绪,情绪不稳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控制能力差。老年人的情绪特点:(1)老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2)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而持久(3)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4)绝大多数老年人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8.脑功能下降这是老年期常出现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

9.惶恐遗弃感、孤独寂寞感、焦虑抑郁感、多疑、哕嗦,悲观自卑、敏感多疑、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社会交往少。10.适应不良。11.躯体化症状。

以上是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较全面的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针对我们调查的课题《对老年人药瓶的调查研究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我们对我们所要调查的内容对上面的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总结,以下为我们的总结结果: 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特点:

1体弱多病:现在中国患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就有一千多万人,老年人患病比年轻人多,而且有其特点,主要是因为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失。2 身体不灵活:试验和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韧性逐渐降低,关节的灵活性也越来越不好,身体和大脑的反应会越来越慢,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动作就会受到局限,造成不便。

以下折线图就是一些老年人动作反应和思维研究实验的结果:

由图一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15秒内的平均按键反应次数明显的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见年龄越大动作就越是不灵敏。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大做出选择的时间也相应的变长,相同的年龄对于复杂的选择所用的时间较简单的选择要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时间差会相应的变大,可见年龄越大思维和反应的能力明显下降。眼力不好: 老人的眼力一般都不好,老花眼、虚焦等在老年人中很普遍,据研究他们对颜色,光等的敏感程度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他们的对暖色调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冷色调的敏感程度,所以他们容易看不清东西,看错东西,造成不便甚至危险。以下表和图就是一些老年人动作反应和思维研究实验的结果: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大对视觉和听觉做出反应的时间也相应的变长,相同的年龄对于视觉做出反应所用的时间较听觉的要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时间差会相应的变大,可见老年人的视觉状况相对听觉好,并且年龄越大差别也越大。记忆力不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的理解记忆力保持良好,但机械记忆力不好,久远记忆好,近期记忆不好,他们不善于接受新来事物,沉迷在以前已经形成定势的理解里,会忘了做没做什么事,需要做什么事,比如会忘了吃药,很让人担心。心里脆弱敏感:老人都是不服老的,他们总是还认为他们的身体还很健康,跟年轻的时候没区别,不愿意别人把他们看成弱势的人,所以他们经常会去做一些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比人还不能说,他们会觉得很伤自尊。

6.身体不协调: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身体的含水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神经的传递速度会变低,甚至出现错误,就会出现身体不平衡和思维和性多不一致,反应过慢或不能反应,造成危险。

以下折线图就是一些老年人动作反应和思维研究实验的结果: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做出选择的结果发生错误的次数也会相应的增加,对于简单的选择年龄越大错误的次数增长会变慢,而复杂的问题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错误的次数增长会显著变快,这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能力会明显的减弱。由图5可以看出老年人判断和心算的能力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联想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得分可能会比年轻时候高,可见,年龄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联想能力高峰。

7.手会发抖:老年人由于肌肉的弹性减弱和神经的控制能力减弱等原因,手部不自觉抖动,抖动对所有动作都有影响,特别是对手拿较小的东西,拧药瓶等动作是有致命性的,老年人的这种特征让他们不方便独自完成很多动作,有时候甚至会造成危险。

以上是我们总结出的针对我们课题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生活还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需要专门为老年人考虑的方向也越来越多而需要特别的照顾,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他们的功劳,我们应该多为他们考虑,设计开发适用他们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老人一般是独居或与子女一起生活,他们的身体状况对自己和子女都是一个挺担心的问题,子女白天都在上班,基本上就只有老人独自在家,有时他们会去逛逛公园,买个菜什么的,希望能减少子女的负担,不让他们担心,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却让他们力不从心:疾病,体弱,记忆力下降、眼力听力不好等问题却很让人担心,在一个人在的时候会忘记吃药,出去的时候忘带药,发病的时候没人在身边而造成遗憾„„

现在的老人就没有完全健康的,他们所患的这些病一般是老毛病,有很多老人同时患好几种病,这样他们就要经常吃药而且用药量很大。

以下是一些调查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老年人患病率比较高,为82.18%,同时患两种及以上病的占53.95%,超过老年人人口一半,可见同时服用几种药物的老年人占很大的比例。由表2可知老年人的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都超过了15%,危险系数很大。由表3可知67.38%的老人是生活部分自理,可见老年人的生活还是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

表3

从以上表格分析得知在老年人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很多,患病的比例也很大,老年科大多诊治老年人罹患的内科疾病,像肺炎、肺癌、高血压、冠心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脑血管、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等病是老年人常患的,他们患的病大多是没有根治的办法的慢性病,只能长期吃药控制,慢慢养,并且一种病的出现会带来其他病的产生,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病,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性和这类病的特点,需要很小心,随时警惕着,要不就会出现危险,特别是吃药这回事。

这样药瓶就成为老年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图》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药瓶是这样的,图1.图1 这些药瓶的瓶身和瓶盖是用螺纹连接在一起的,使用时拧开取出药之后再盖好,体量一般也比较大,结合之前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调查的结果发现这样的药瓶对老人来使用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不易辨认:因为市面上的药瓶长得都像上图所示,基本上是通过标签来进行区分,所以不好分辨,同时,老年人的视力状况都不好,很多老人都有老花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状况会不断地下降,并且老年人对选择做出反应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在紧急情况下很难迅速的选择需要的药。

2.不易拧开药瓶:拧开上图药瓶的螺纹机构需要一定的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紧急状况下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把药瓶拧开需要一定的速度,对于老人而言,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动作的敏捷度都远远低于年轻时的状态,很难及时的拧开瓶取出药物,因此,老年人因为一些慢性病没来得及服药而猝死的几率比较大。

3.不易携带:市面常见的药瓶都是体量大,装的药片多,开口大,然而我们每次吃药只需要一两颗,但是经常在倒药的时候会多倒出很多的药片,年轻人尚且很难做到准确的倒出所需药量,老年人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较年轻人弱,所以会倒出多余的药片,基本上药片都是倒在手上的,因此如果将多余的药片再放回药瓶就会产生卫生问题,使得药瓶中的药也受到污染,如果不放回去又会造成浪费。并且因为体量大,有时需要带多种药而产生携带不便的问题。

一般都是一个药瓶放一种药,当需要几种药时就必须带几个瓶,很不方便。

4.开瓶时容易将药掉掉:瓶身和瓶盖是分开的,易搞丢瓶盖,在户外场合经常是一只手拿着药瓶,另一只手拿着盖子,同时还需要拧开瓶子,倒出定量的药片,对于手脚不灵活的老年人而言是非常不方便的,老年人手又会颤抖使得该过程更加的不便,紧急状况下很容易将药掉了,特别是在只剩一份药的情况下,会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5.药瓶标签上的药名太学术:瓶身上的药品名都是学术名词,普通人不了解,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别人不知道该给老人吃什么药。即使是每天吃药的老人,如果药物多了也会不清楚哪个要是治疗哪个病的。

6.对于是否吃过药没有标注: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每况愈下,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记忆速度明显减慢。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因此对于是否吃过药这种短视记忆老年人会比较的弱,常常忘记是否已经吃过,经常会重复吃药导致用药量过大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7.„„

以下是对老人吃药流程的分析: 通过对使用流程的分析,针对老人吃药的问题主要需求: 1.容易分辨:能迅速的从一堆药中找到要吃的药。

能迅速确定用量,2.容易取,能迅速从药瓶中拿到定量的药。3.易携带。

4.紧急情况考虑:紧急状况下能很快的拿到药,并且不易掉掉。5.卫生安全。6.„„

针对以上的问题现在有很多药瓶的设计,2图

图3

4图

图5

6图

这些设计主要是从携带方便和安全的角度出发的,都相应的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都有其局限性,如图3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携带多种药和药量控制的问题,但取药和紧急情况是别人的识别有困难,图4的设计易携带,也好取,但只能带一种病的药,图5,图6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针对其上的问题,并参考前人的设计,我们想出以下的解决方案:

这个药瓶的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外层是一种透明材质,在一端的一侧开一个大孔,另一端的底部开一个小孔,内部是被带着的圆形隔片隔开的半圆柱形槽,在它的外圈隔片处 加上橡胶圈,露在外面的一端加一个圆环,可以把要吃的各种药或者多次的药放在里面的隔层里,使用时通过圆环一拉,一转就直接可以倒进嘴里,橡胶圈的使用时出于密封的考虑,这样就能防潮,底部小孔是出于大气压力的考虑,这样拉的时候会很容易,还可以在内层上对应的贴上所装药片的名字和所能治病的名称的标签,这样就容易分辨,不会搞混。

这个是标签设计,老年人对一些学术名词比较的不熟悉,并且不容易记忆,用这样的标签贴在从医院买来的药的药瓶上能够让老年人快速准确无误的找到所需的药物。该标签采用的是暖色调的字,老年人的视觉感知变化导致眼睛对冷色调颜色如蓝、绿及紫色不易区别,而对暖色调系统如红、黄、橘色还比较敏感,使得老年人更容易的辨认。

结束语:

老年居住空间设计探讨论文 篇5

关键词:老年人;室内设计;无障碍

一、概况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节奏的加快,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五亿,这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显示出我国对这一“银色浪潮”的出现需要背负的压力和所要承担的责任都是无比庞大的。而传统被动式的“家庭型养老”模式在这一趋势下显露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怎样使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在晚年能够生活的更加愉悦和从容?在对这个问题深刻思考的同时,我们势必要通过剖析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重新审视老年人养老这一话题。

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听觉、视觉以及反应灵敏度等生理机能上会出现一系列的衰退,具体表现为(1)听觉上听觉神经萎缩,听力显著下降且对高频音和低频音敏感度变低。(2)视觉上眼部水晶体的弹性变低,同时晶状体会变硬变浑浊,视力降低、视线范围缩小,在较暗的地方不容易看清,对颜色的明暗度感知能力变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老花眼和白内障。(3)反应灵敏度上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退化导致老年人相关脑细胞减少,从而使得反应变得更加迟钝。而在其他方面上的表现为平衡感变低,有些时候不能很好掌控自己的行为;新陈代谢变缓慢,内分泌开始减少;对空气中湿度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同时健康状况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生理机能衰退的同时心理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1)对新生事物的热情降低,求知欲下降;适应新生事物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思考能力变弱,思维逻辑性降低,辨别事物真假的能力也开始减弱。(2)孤独感和无助感剧增一方面需要更多的陪伴,想要和家人以及曾经的老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各项机能的下降,老年人普遍会对自己的变化有一种本能上的抵触,进而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

三、现阶段老年人普遍的养老模式

众所周知,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养老质量的高低。目前国内出现了一种“同楼居”的家庭养老居住模式,成为一些地方养老模式的新趋势。“同楼居”指的是两代人亦或多代人居住在同一套单元楼内,老年人为了行动方便居住在户型较小的底层,而年轻的夫妇则居住在面积较大的较高楼层。这样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有分、有合、有联系且又保障了各自的隐私和生活习惯的关系。但是按照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仍未成为一种主流,现在大多数的养老模式仍是延续以前的“家庭式养老”的养老模式:多数情况是老年人仍居住在之前的居所和家人住在一起或者独居,延用以前的室内布局和功能,没有依照老年人实际所需做出变化,结果只能是室内环境与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相悖,不适合老年人养老。因此,依照老年人所需进行室内空间的再设计是很有必要也是迫在眉睫的。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怎样挑选老年人宜居的居住空间和怎么进行合理的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

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与选择

首先,老年人在进行居住空间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住宅的1~3层,按照现在住宅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定,楼层间应当都具有可供老年人活动出行的电梯、楼梯以及坡道。且由于老年人的空闲时间比较多而且易生孤独感,需要通过更多的人际交往来获取精神上的慰藉感,因而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应当给他们创造更多的邻里交往的空间和场所,且该区域的空间不需要太大、太空旷,务必使老人身处其中可以产生领域感和安全感,例如室外的各种楼梯休息平台和过道的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日趋减少,小区可谓是他们活动交际的主要场所。在设计时,应当按照居住区总人数的10%~30%的比例来作为老年人的入住数,按照人均10平方米~35平方米的面积建立管理和服务的相关配套设施。在靠近单元住宅的出入口应当有可供休息娱乐的桌椅和绿化带,并开辟出一些地带供老年人活动和锻炼并就近分布建立一些老年人活动器械。

五、老年人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一些原则

在室内设计方面,由于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室内空间将成为老年人主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由于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因而室内空间不宜太大太空旷,同时也应当不过分拥挤,可满足老年人日常行为和轮椅的自由活动不感到狭小局促便可。室内整体布局上应当尽量简洁且最好靠墙布置,家具的陈列整齐有序,家具不宜太多,占室内面积的30%~40%为宜。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宜有高度差,地面铺装材料应选用防滑好清理的材料。考虑到轮椅的进出,门的净宽应当大于80cm且不设门槛或者将门槛做成斜坡。门把手安装在90cm高度为最适宜。窗户做成凸窗较宜,并且为了不阻挡老年人的视线窗子高度不宜高于60cm。起居室是老年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场所,应当保证朝南且有足够的日照。起居室为了方便老年人的家人朋友前来探望和聚会,应当尽可能的大。老年人的居住空间中有一个敞亮的阳台是很必要的,在阳台上,老年人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种一些绿植和养一些花鸟,同时可观看小区和远处的景观、晾晒衣服,可见阳台是联系老年人和自然的一条很重要的纽带。在进行阳台设计时,应当设置可升降的晾衣架,升降的最低点必须是老年人可达到的范围。阳台地面宜选用防滑的材料,地面应有较缓和的坡度方便排水。卫生间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块,卫生间的马桶和浴盆以及淋浴间的周围应当安装有牢固的永久性安全抓杆(不止是卫生间,在居住空间适当位置都要为手脚不方便、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安装),某些情况下可安装长凳方便老人就坐淋浴。卧室面积要相对大一些,以15~20平米为适宜,方便其他人入住照顾老年人。且卧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系统,方便老年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呼救。六、结论上述对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的一段浅析,要对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必须以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变化及状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总结。这些,又从另外一方面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为老年人塑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空间、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敬老氛围,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更多!

参考文献:

[1](日)佐古顺彦.环境心理学.周畅等译.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法)让欧仁阿韦尔.居住与住房[M].齐淑琴译.商务印书馆,1996

老年人居住建筑给排水设计 篇6

某老年人居住建筑地上六层, 一层为特护房、储藏间及监控室等, 二至五层为单人房、双人房及护理站等, 六层为办公室、会议室及康复中心等;顶层为消防及太阳能水箱间与电梯机房。占地面积为1 165m2, 总建筑面积为6 328m2, 总建筑高度22.15m。

2 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2.1 给水系统

由于该地区市政给水管网压力较小, 故在园区设给水加压泵站, 由泵站二次加压供水, 采用BFW系列微机变频调速控制, 此设备为高效低耗的新型供水设备, 此设备采用国际知名品牌优质变频器, 内置PID控制器, 可根据管网瞬间的压力和流量变化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及多台水泵的启停, 在满足用户流量需求的基础上, 使供水压力始终恒定在预先设定的压力值上, 也可根据所需压力的变化调节压力, 整套系统技术先进, 设计合理, 运行可靠, 高效节能。在供水中应用, 可取代给水系统中的水塔、高位水箱或气压罐等供水方式, 性能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2.2 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辅助热源供水方式。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 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利用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 可降低建筑能耗, 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此建筑在屋顶设置了约300m2的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供水方式, 全天供水。整个太阳能热水集热器采用串并联结合的方式, 24根集热管为一组, 共有80组。组和组之间采用管道联接。储热水箱放在屋顶热水水箱间, 水箱容积为12m3。用钢板制作, 外加保温层。热水水箱间设热水循环泵4台, 2台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水泵, 2台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由于太阳能热水器是依靠太阳辐射制取热水的, 在冬季太阳辐射热较少时, 集热器内的水温较低, 所以应加以辅助的加热方式。辅助热源冬季为锅炉房采暖热水, 其余时间采用电加热。储水箱内换热器选用蛇形盘管换热器, 换热器入口和出口加装温度控制仪表。

3 排水系统设计

此建筑内没有厨房, 只有卫生间, 排水系统比较单一, 采用仅设伸顶通气排水系统, 一层排水管单独出户。伸顶通气管在室内平顶以下0.3m处管径放大一级, 通气管顶端采用伞形通气帽。出屋面部分通气管采用镀锌钢管, 其余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材, 排水立管采用UPVC螺旋塑料防噪声管材, 接口为承插胶粘接。此管材不仅排水量大, 降低了噪声 (螺旋消音管的噪声比普通塑料管降低5分贝~7分贝) , 而且安装、维修极为简便, 同时外观精美, 抗震效果极佳。

4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4.1 室外消火栓系统

此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室外采用地下式消火栓, 消火栓布置距建筑物外墙大于5m, 距路边小于2m, 消火栓布置间距120m。

4.2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 火灾延续时间2.00h。在园区内设有400m3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选用两台双出口消防主泵为室内消火栓供水, 一用一备。消防水池外设置供消防车取水用的取水井, 吸水高度小于6.0m, 取水井距建筑物外墙大于5.0m。在此建筑屋顶设消防水箱间, 水箱间内设18m3的高位消防水箱, 储存前10min消防用水, 同时设有消防增压稳压设施和试验消火栓。

本消火栓系统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竖向不分区。室内消火栓采用SN65型消火栓, 并配置长度不超过25m的麻质水龙带, 水枪ø19mm, 消火栓箱内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并设有保护按钮的设施。消火栓栓口距地高度1.10m, 其出水方向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栓口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消防水带的连接。室内消火栓布置在楼梯, 走道等明显和易于取用的地方, 其布置间距满足相邻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充实水柱为10m。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竖向成环, 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 另一进水管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

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建筑的诊所、特护房、活动室、储藏室、办公室、康复中心、门厅、走道以及面积大于5m2的卫生间等处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湿式系统, 按中危险级I级设计, 设计流量为20.8L/s, 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m2, 作用面积为160m2, 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 应用最广泛, 控火、灭火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目前世界上已安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有70%以上采用了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包括:闭式喷头、管道系统、湿式报警阀和供水设备。湿式报警阀的上下管网内均充以压力水。当火灾发生时, 火源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导致火源上方的喷头开启、出水、管网压力下降, 报警阀后压力下降致使阀板开启, 接通管网和水源, 供水灭火。与此同时, 部分水由阀座上的凹形槽经报警阀的信号管, 带动水力警铃发出报警信号。如果管网中设有水流指示器, 水流指示器感应到水流流动, 也可发出电信号。如果管网中设有压力开关, 当管网水压下降到一定值时, 也可发出电信号, 启动水泵供水。

在本建筑小跨度的单人房、双人房内喷头采用边墙型喷头, 其余大跨度的特护房, 会议室和康复中心则采用闭式下喷喷头, 喷头动作温度为68℃。边墙型喷头的优点安装简便, 在一些不考虑吊顶的房间, 如办公室、客房, 边墙型喷头安装比较隐蔽, 与风口、灯具互不干扰, 较受欢迎。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湿式报警阀设于楼梯间的报警阀室中, 室外设两台地下式水泵接合器接入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地下式水泵接合器井盖须做明显标志。

4.4 灭火器的配置

本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A类, 设计采用磷酸铵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型号:MF/ABC3。设置在楼梯间, 电梯间及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每个设置点最少设2个, 最多不超过5个。配电间等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单独设置两具灭火器。

5 结论

在老年人居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 应该注意的有:1) 给水排水系统设备选型应符合老年人使用要求, 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出水温度宜为40℃~50℃;2) 老年人住宅应分套设置冷水表和热水表;3) 应选用节水型低噪声的卫生洁具和给排水配件、管材;4) 公用卫生间中, 宜采用触摸式或感应式等形式的水嘴和便器冲洗装置。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 .

老年人建筑设计论文 篇7

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老龄化社会大势所趋。“空巢”家庭已成为一种严峻的社会现象,空巢老人逐渐成为一类群体。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等亲人照顾,日常生活需要自理。生理老化给他们带来了生活困扰,多重情感疏离更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生活现状并不乐观。市场上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大多集中于物质层面,很少关注老年人情感体验层面,而这一层面恰好是空巢老人急需的种体验,同时也很容易被忽视。

勿把空巢老人看作是一个特殊群体而孤立对待,而要用一种包容和关爱的心态,试图让每一位空巢老人以通用的方式来公平地使用老年产品,这也正是体现出了通用设计的核心理念—可以被尽可能多的人最好是所有人使用。

关键词:

老龄化 空巢老人 通用设计 生活辅助用品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047-04

据《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所统计的近五年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增长迅猛,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一路飙升。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唯——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而且增长速度惊人。按照国际的标准来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或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被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如果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年型社会。通过以上数据的解读,充分说明了我国已经真正意义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世界银行对我国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比较后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的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老龄化的速度也有所加快,在老龄化中,高龄人口也居高不下。同时我国的老龄化有四个特点,分别是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和空巢孤独化。这将给我国老龄化社会带来双重的挑战与考验,也给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曾经历的、老龄化社会所特有的困难和问题。

一 空巢老人日益增多

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及家庭结构的改变,子女与父母分住的家庭越来越多,空巢家庭慢慢浮出水面。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空巢家庭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家庭将真正转化为“空巢化”。与其他国家相比,“空巢家庭”在发达国家出现得比较早,现在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了,发达国家中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而在我国,城市和乡镇的独居老人已经超过50%,部分大中型城市已经达到了70%,可见空巢老人的数量迅速增加,所占比例已居前列。由于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由空巢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空巢老年人的健康保障、人身安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经济供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传统理念上来看,使老年人原本该有的“儿孙满堂”变成了“独守空房”。虽然这一现象是家庭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但空巢老人数量的骡增,已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生活方式如此便捷的今天,每个人都在尽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家庭结构改变也对养老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却并不乐观。他们常年处于独居的生活模式,生活较为单一,又加之年龄增大、体力减弱,慢慢脱离了劳动生产,交友圈和活动范围变得更加狭窄。他们虽然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安享晚年,但孤独和寂寞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没有了生活目标,也没有了精神支撑。身体较差的空巢老人因无人照料,生活将变得更加困难,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便捷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固然美好,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弊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渐渐丧失,空巢老人不能享受到自己子女最直接最亲切的关怀和照料,在社会中也渐渐失去了自信,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精神上的寂寞和空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近几年,老年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设计师将产品不断地细分以寻求创新点,不少商家和企业也正是看好老年人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进军老年市场。目前市面上的老年产品,不论是大型家电类还是小型的测量仪器,都标榜着“为老年人设计”,但仔细比较这些产品就可以看出,许多产品无非是将现有的产品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让它能符合普通消费者心中的老年人产品的标准,并没有真正地调研和了解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老年人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市面上已有的产品。那些所谓的“为老年人而设计”的产品其实是在市场需求下催生出来的,并没有真正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设计。

二 通用设计的理论基础

美国的Pulos教授说:“设计的目的既不是盈利,也不是膨胀设计师的荣耀,而是尽力以文明的设计服务人类的需求与期望。”正如其所说,好的设计应是尽力服务和满足人类的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让我们生活中的产品越来越高科技。加之当前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者骤增,老年人的各种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老年群体的需求也渐渐增多,因此,设计老年产品就成为了众多设计师们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2.1 通用设计

在日常生活,我们普遍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产品,都是以单一的规格作为设计基准而设计的。这些产品大多数是在使用者条件设定不清楚的状况下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如使用者的身高、手掌大小、握力等身体或心理状况。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考虑各式各样不同的使用者族群以及将其生活方式纳入考量范围并且重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问题,让设计的产品能适合更加多样化的生活形态需求,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其精神和意义概括为“以人本主义精神为基础的全方位设计”。

nlc202309012357

通用设计的理念既可以作为一种指导设计的思考方式和发展方向,又可以作为一种通用方式,在设计所有产品和环境的时候放考虑,更可理解为“方便所有使用者”的弹性设计。通用设计不是工业设计的一种类型,而是指导和影响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设计方法。以人本主义为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讲究功能合理、灵活运用、信息易懂、容忍误差等原则,在这一理念中更加融入了情感化研究。人们常常会将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作比较,认为无障碍设计就是通用设计,因为在所有的设计中,与通用设计最为接近的则是无障碍设计。但到了今天,通用设计所体现的思想和理念已远远包含了无障碍设计。

通用设计的设计原则包括七项基本原则和三项附则,其中七大原则分别为公平使用性、使用灵活性、简单直观的使用、可感知的信息、容错性、操作的轻便性、使用的尺寸和空间适当。主要目的是为设计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些指导性原则,并进行有效的通用设计实践,诸如现代产品、公共环境空间、信息通讯等领域。日本结合本国的国情,引入了通用设计的理念并使其在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介于一些实际问题中产生的各种因素,以及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日本在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上又附加了三项原则,即可长久使用,具有经济性;品质优良且美观;对人体及环境无害。

2.2 通用设计体现的设计观念

可及性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可能达到或可以达到的意思。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尤其是老年期,都会因自身原因使很多事情力所不及,但通用设计这一理论的出现,使“力所不及”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变成了“可及”,可及性在通用设计中可谓是必不可少的。可及性后来演化成了一种设计理念,被命名为可及性设计,指残疾人或老年人在建筑环境中可以容易接近和达到,它满足了残疾人士在公共环境中进出便利的需求,是专门为残疾人或老年人的需求而做的设计。

“关爱”是通用设计的关键。顾及使用者的心理感受,重视心理关爱,通过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给人以平等的感受。为了使通用设计中的“心理关爱”更加突出,通用设计中必定体现关爱设计。关爱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心理需要,重点是关注人们的心理层面。

易用性,即“好用、容易用”,代表了一种产品的品质属性,可以评估出用户能否简单快捷的操作一个产品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广大的消费群体而言,一件产品是否具有易用性是影响他们购买、使用产品的直接因素。据调查,在众多产品的优点中,易用性的重要度稳居前三名。这也恰恰是通用设计原则中“简单、直观的使用”的体现。设计所面对的对象是‘人’,在通用设计中的设计对象则是“所有人”,易用性是通用设计最为基本的特性。

普适性指某一事物,特别是观念、制度和规律等,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普适性源自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而普适设计的目的则是创造尽可能多环境的建筑、场所及细部,为人们一生中各种不同的处境提供支持和服务。普适设计与全民设计相类似,与通用设计的思想最为接近,是指无需改良或特别设计就能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环境及通讯。它所传达的思想是,如果产品等能被功能残障者使用,就更能被所有的人使用。

三 空巢老人及其生活行为特征

3.1 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

我国从古至今对于家庭的观念十分崇尚,家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十分重要,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观念,主张家庭成员不分离。美国的一位学者P.C.格里克最早提出家庭生命周期理,他于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了六个阶段,包括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而到了空巢阶段,家庭的代际关系就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居住上,子女和父母开始慢慢分离。我国最先提出空巢家庭这一观念的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蔡文媚教授。因此,空巢家庭的出现也意味着一个新群体的出现,即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可按照居住形式、年龄、身体的健康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从居住形式上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年龄可将60-79岁的空巢老人称为低龄空巢老人,将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称为高龄空巢老人;按照身体健康程度可分为健康型空巢老人和患病型空巢老人。同时,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叉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

3.2 空巢老人身心特征及需求

身体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的身体也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随着年龄的增大,低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都面临着身体形态的变化和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衰退。这是一种缓慢的变化过程,主要包含形态、感知器官功能的变化、人体八大系统的变化和认知机能的变化。

在变老的过程中,形态的老化是最为直观的。首先是皮肤开始老化,变得松弛,皱纹增多;头发明显脱落;身高和体重有了明显差异;肌肉与骨骼功能开始降低。老年人感知器官功能的老化包括视力、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器官的退化;视力明显下,看近处的东西会变得模糊,老花镜便成为他们随身必备的物品之一;听力也随着年迈加大了患老年性耳背的几率,有些老年人会选择佩戴助听器;一般老年人的味觉功能下降比嗅觉明显,造成老年人的饮食偏清淡,饭量也较少;触觉的精细程度也大不如前。

除此之外,人体八大系统的变化也使老年人的身体渐渐出现了疾病,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大不如前。人体的八大系统应协调配合,其中有一个系统出现了问题,都不能使人体正常运转和进行正常的活动。伴随着身体形态的改变,老年人认知机能也出现了障碍。如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能力迟钝、适应力逐渐减弱,思维能力也在衰退。他们对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慢,往往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nlc202309012357

3.3 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

大部分的城市空巢老人已经退休,社会活动慢慢减少,他们的生活从忙碌变得清闲,从社会的主要力量变成边缘成员.子女的缺失使他们感受到孤独的煎熬。他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消费形式更加单一,除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没有其他任何花费。尤其生病住院的时候,会使空巢老人的经济陷入紧张状态。相对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无疑是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没有子女或和子女长期分开居住,完全享受不到子女带给他们的照顾。有配偶的空巢老人可以相互照顾,而独身的空巢老人所有的生活琐事只能依靠自己来完成。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自理能力慢慢下降,一些高龄空巢老人和患病的空巢老人根本无法自理,有的只能请钟点工来帮忙。

在我国主要有两种养老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现在广为适用的社会养老。对比这两种养老模式,各自有其优缺点。家庭养老较为传统,也符合我国一直以来的家庭观,大部分的老年人也习惯与在自己的家中安度晚年,这样不仅能使老年人有完整的归属感,更能让他们产生最自然的幸福感。而社会养老却是顺应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养老方式。社会养老分为两个形式: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对于这两种养老形式,老年人更能接受社区养老,因为社区养老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使老年人群不完全离开自己的住所,就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特别适合身体较为健康的空巢老年人。介于我国的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大多数的空巢老年人还是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对于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形式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他们的老年人群更偏爱机构养老,因为西方国家为机构养老的管理实行了分级管理。管理人员会将老年群体按照身体健康状态、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进行详细分类,主要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而介于这三种类型之间的老年人群,会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最终按照所分类别将他们送进不同的管理机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发展,近几年西方国家叉不断出现了新的养老模式来辅助传统的养老模式。如互助养老、旅游养老、以房养老、候乌式养老等,这些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也为更多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服务。其中,互助养老和以房养老的方式已经被西方许多国家的老年人所采纳。所谓互助养老,就是指将老人与家庭以外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相互照顾和支持,他们可以结伴而居,拼家养老。这些模式在德国、瑞士、美国等地均有不少人开始尝试,并获得了较好的评价。而以房养老则是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将房产蕴含的价值提前变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的资金,解决老年人养老的经济问题。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互助养老和旅游养老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再遭受晚年无人照顾和陪伴的痛苦。

因此,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其养老模式略微单一,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并不适合。正因为养老模式的不成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3.4 空巢老人的行为方式

随着“银发事业”的发展,大量的老年产品充斥着市场。许多老年人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却开始犹豫了o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许多产品的使用都与传统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智能的电子类产品,功能较庞大,多数老人不能自己独立使用。大部分空巢老人由于不能向子女及亲人询问使用方法及产品功能,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不容易接受新型的产品,故使用一些电子产品对于他们是比较困难的。

独居对其性格的影响巨大,年轻时性格开朗的人有可能因为空巢却变得外向了,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习惯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至于较熟悉和信任的朋友来往。反之有一类空巢老人由于孤独感倍增,更需要关怀,以至于性格特别外向,喜欢与人交流沟通,多数时间喜欢在公园、小区或老年人活动中心休闲娱乐,不愿意回到冷清的家中。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多数空巢老人习惯于简单的聊天和散步,很少利用某种产品而进行互动和交流。最常见和简单的通常是通过一些健身娱乐项目来扩大交际范围。

四 空巢老人生活辅助用品的设计需求

4.1 生活辅助用品的概念和分类

辅助在词典里的意思是辅佐帮助、协助,语出《汉书.成帝纪》。生活用品则是指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的统称。辅助用品一词由“辅助器具”简化而来,辅助器具是一种专业的说法,多是指残疾人的康复辅助器具,在医疗领域使用较为广泛。辅助器具的功能性极强,专门为功能障碍者设计和使用的,是他们保护、支撑、训练、测量或替代身体功能和活动的一种仪器。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用品需求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产品在设计中融入了辅助器具的简单功能,渐渐使其囊括的产品类别增多扩大。这种不具有专业技术限制但又起到帮助和协助人们生活的产品便统称为生活辅助用品。

目前市面上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生活辅助用品类别越来越多,造型及功能也日益强大,所囊括的产品种类范围较广,在文化用品、洗浴用品、家电类产品和交通工具等产品中部可以使其具有辅助的特点,这些产品可以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智能的、电子的,现在发展到可穿戴设备。就市面上一些典型的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来看,按照功能的差异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个人护理辅助产品——拐杖、轮椅、电子血压计、助听器、提醒药盒、穿衣器等,主要功能是可作为患病老人或高龄老人的代步工具或监测其身体情况;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

电子通信辅助产品——老年人电话、老年人手机、收音机、扩音器等,主要功能是方便老人与外界沟通。

学习娱乐辅助产品——社区健身器械、益智类玩具、低视力用打字键盘,主要功能是以趣味性为主,丰富生活。

4.2 生活辅助用品的发展趋势

生活辅助用品多半是老年人或残障人士才会购买的,说到生活辅助用品的发展,这就与使用人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们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而老年人也越来越关注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会驾驶速度较快的摩托,老年人则会倾向于购买助力车,有些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则会骑自行车健身,拐杖更是大多数老年朋友的生活助手。

nlc202309012357

因此,说到生活辅助用品,就会无形中想到与老年人有关的生活用品。目前,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的种类有很多,如方便读数的体温计、助听器、带有放大镜的钢笔、多功能拐杖、“助起”座椅等,甚至一些电子设备也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如老年人手机、手表等。这些产品都不同程度关注着老年人等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从各个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与舒适。随着市场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辅助用品不仅种类增多,样式新颖,也越来越符合使用者的消费心理和接受度。因此,生活辅助用品的市场和发展趋势前景较好。

在西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所以对中老年人对于产品的需求情况十分了解和熟悉,在产品的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深知老龄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商机。为此,西方一些国家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深入到了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同时还为老年人群进行了专门的销售模式和产品设计,满足老年人群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对于我国来说,生活辅助用品的市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逐渐被打开,市面上已经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老年人生活用品。但从产品的品质来看,与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逐渐关注自己使用的产品,在不远的将来,针对老年人使用的生活辅助用品是有不小的市场潜力的。其发展的趋势会越来越好,真正服务到老年群体和弱势群体。

4.3 空巢老人生活辅助用品设计特点

随着空巢老人群体的壮大,社会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不同于其他普通的老年人,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也不同于常人,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更加需要关注其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尤其需要从空巢老人的心理层面考虑产品的设计特征。针对空巢老人而设计的生活辅助用品种类相对较少,市面上已有的产品从设计角度来说,并没有考虑到空巢老人的专属特性。根据对生活辅助用品调研的结果以及对空巢老人特性的种种分析,作者特意针对空巢老人群体总结出生活辅助用品的设计特点,即安全、包容、趣味、经济耐用。

4.3.1使用安全性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其视力、听觉、反应能力及行动能力都比较迟钝,因而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对较多的问题,若是误操作而导致的自身伤害,是得不偿失的。面对空巢老人这类群体,更应将安全性列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空巢老人通常没有子女的照料,在自己独立使用产品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误操作或误伤,因此设计师在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时必须要为其在使用产品的时候留下反应的时间和挽回的余地,尽量确保空巢老人在使用产品时的安全性。

在一个产品中,其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该产品时首先应结构合理,考虑整体造型应光滑平整,避免出现尖锐的角,从而减少产品潜在的危险;其次要将产品的操作步骤降低,尽量使其简洁,让使用者操作简单,容易辨识;尤其在产品的开关设置上,应设计明显的提示音或指示灯,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最后在产品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低碳环保节能的材料,因为材料是使用者用皮肤直接接触的,其好坏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

4.3.2体现包容性

包容性,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空巢老人不同于普通老年人,他们内心很脆弱,害怕接受新鲜的事物,对新鲜事物充满惶恐,没有子女亲人在身边,很难融入外界环境,容易和外界环境脱节。因此在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时要尤其注重产品的包容性,接纳并接受空巢老人的弱点,从空巢老人的需求角度为其设计,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慰藉,处处体现人性的关怀。

在设计辅助用品时也应充分考虑使用者各个部位的使用感受,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和易用。在针对空巢老人设计生活辅助用品时,可加入人工提示音,让使用者更加放心和安心地使用该产品;其次要注意符合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让他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不会产生陌生感,与他们平时熟悉的家电使用方式类似,减少学习的次数,容易上手;最后使产品操作界面的按钮减少,增强可视化功能,尽量简单易懂,充满人性化。

4.3.3增强趣味性

空巢老人的生活单调乏味,虽有很多闲暇时光,但利用率极低,他们希望能像其他普通老年人一样生活丰富多彩,但又苦于自己的生活状况,无法快乐如初,甚至有些患病的空巢老人更觉得生活枯燥无味。目前市面上的老年人产品都是偏向于传统的设计,并不会像设计玩具一样设计老年人的产品,但面对空巢老人这类群体,必须要在设计中加入趣味化和幽默的元素,来增添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产品更加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他们的心灵更加贴近。必须站在空巢老人的角度,从他们的内心出发,通过在造型的设计中添加幽默诙谐的元素,吸引老年人的眼球,也可适当附带趣味性小游戏,使空巢老人能够体会到快乐。

4.3.4经济耐用性

目前老年产品市场的需求逐渐扩大,很多商家将设计营销的策略转向老年群体,这也是当前乘着银发事业的浪潮,将老年产品市场推向了关注的焦点。老年市场虽很火热,但经济和耐用永远是产品设计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对于老年产品的设计自然也不能例外。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退休金,加之老年人流传下来的节约思想,必然不会购买高价且不实用的产品。要想赢得空巢老人的购买力,就要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在产品选材方面,除了绿色之外,还要使用既低价又耐用的材料,尽量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产品价格适中,质量有保障。

五 总结

空巢老年人是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有较多不同于普通人的困难和不便之处,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受到了公众的关注。空巢老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暮色之年,我们晚辈有必要也必须要为他们创造一个便利的生活环境。对生活辅助用品的改进和设计,可以为空巢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让他们在没有人帮助和照顾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生活,不受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辅助用品进行设计和改进,不仅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更能体现出社会对于空巢老人的关爱。

通用设计理念的运用是研究和设计空巢老人生活辅助用品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支撑。因为空巢老人属于特殊群体,所以更要运用通用设计的理念,将空巢老人的特殊化降到最低,让他们与其他老年人一样正常生活,这也是该课题研究的特色之一;通过对空巢老人产品的需求分析得出了空巢老人主活辅助用品的设计特点。我国在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上已经较为成熟,但经常忽略了一些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通用设计的引入为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同时也丰富了该类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整个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都以人为核心,体现人本的思想,将通用设计的理论最大化地运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产品设计的人性化。

上一篇:vr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下一篇: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